马铃薯贮藏技术(精选12篇)
马铃薯贮藏技术 篇1
现将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1、安全贮藏的条件
1.1 原料
选择完整无病害的块茎,摊在阴凉通风处晾2~3个星期,使其表皮充分木栓化,减弱块茎的呼吸和蒸发强度,转入休眠期。
1.2 温度
马铃薯在储藏期间与温度的关系极其密切。当储藏在0℃以下时,块茎受冻。1℃~3℃块茎呼吸微弱,皮孔关闭,不利病害发展,重量损失少,不发芽,是块茎贮藏的最好温度。5℃以上时,呼吸强盛,皮孔开放,镰刀菌迅速发展,块茎腐烂,块茎重量轻,因此,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贮藏窖的温度应保持在1℃~5℃。商品薯入窖后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冬季贮藏,窖内温度保持1℃~5℃,相对湿度85%左右为宜。夏季贮藏,要注意阴凉和通气,以地下室窖贮藏为好。
1.3 湿度
提高贮藏窖空气湿度能减少块茎失水。但空气湿度太高时又会造成腐烂病的蔓延,一般适当贮藏温度在1℃~3℃,相对湿度在90%左右。
1.4 通风
贮藏期间要保证合理通风,使窖内空气保持新鲜。商品薯在贮藏期间,由于块茎的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热能和水分淤积,使温湿度提高。保持窖内通风可调节窖内的温湿度,维持马铃薯的正常呼吸,提高耐贮性。
1.5 光线
直射的日光和散射的光使块茎表皮变绿,使食用品质变劣。因此要注意避免光照,窖内应保持黑暗。种用薯,可适当透光,以增强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抑制幼芽的生长。
2、安全贮藏的方法
2.1 种薯的贮藏
种薯一般采用室内平地窖贮藏。即在阴凉通风的房屋内,利用北面原有墙壁,另三面用土砖砌成方形的池子,宽和高各1米,长3米,可贮藏马铃薯约2500千克。块茎放入后,上面盖一层不干不湿的砂土,厚约10~15厘米。此法较为安全,既可避免烈日照射,又不受雨水浸淋,贮藏种薯最为适宜。
2.2 食用薯的贮藏
食用薯一般结合药物贮藏,抑制块茎发芽,保持块茎的食用品质。方法是:把98%萘乙酸甲酸150克溶解于300克酒精中,并拌入10~12.5千克粉状细土,拌匀后装入稀麻布或纱布袋内,像扑粉一样均匀撤扑在2500千克薯块上。马铃薯堆垛或装箱后,四周应遮盖一层纸或麻布,气温较高时,隔2个月须换药土1次。此外,用0.06%萘乙酸溶液喷撤在块茎上,保藏到翌年新薯收获时也不会萌芽。
3、贮藏期间的技术要点
3.1 贮藏窖的选择
马铃薯贮藏窖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应根据条件和贮藏季节的不同,选用合适的窖形。有棚窖、井窖、窑洞窖、土沟埋藏窖等。
3.2 适时入窖
收获后的马铃薯在生理上有一个后熟期,因此在收获后,应先放在通风处摊放2~3周,气温稳定在0℃时开始入窖,入窖时要精挑细选,剔除小薯、病薯、烂薯、破伤薯、以防烂窖。
3.3 贮藏的技术要点
贮藏期间,为使马铃薯不萎缩,不发芽,保持良好的商品品质,必须加强管理,主要分三个阶段:
3.3.1 贮藏前期。
从入窖到12月初,正值寒冷冬季,块茎处在休眠状态放出热量较多,应以降温散热为主。窖口和通风口要经常打开。随着外界温度逐渐降低,窖口和通风口应改为白天大开夜晚小开或关闭。
3.3.2 贮藏中期
12月份到第2年的2月,以防寒保温为主,因为冬季严寒气温低,薯块进入深度休眠,呼吸弱易受冻害。此时应经常检查窖温,密封窖口和通气孔,必要时可在薯堆上盖一层稻草吸湿防冻。
3.3.3 贮藏末期
浅析马铃薯的贮藏技术与方法 篇2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技术;方法;贮藏管理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27-1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或山药蛋。属茄科,是一年生草本类蔬菜,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比重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之马铃薯具有抗旱耐冻、产量稳定等特点,马铃薯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伴随着马铃薯产量的加大,其贮藏方法与技术亟待需要配套提供,因此马铃薯贮藏方法与技术日益得到各地区的关注。
1 贮藏前期准备
1.1 贮藏地点的选择
贮藏地点要选择具有顶盖,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当的地方,如地窖或者半地下窖,贮藏库房要大且合理:如库房可以设计成左右为贮藏区,中间为通道;通道宽度3-4m为宜;通道与库门相通;库门可设置成双重,避免冷风入库内引起库房温度巨变及马铃薯受冻害侵袭。
1.2 预贮前的准备
马铃薯刚出土收获时,其块茎仍处于后熟阶段,呼吸仍然十分旺盛,可分解出大量的水、CO2及热量。为避免其腐烂变质,此时不要急于入库贮藏,应将其存放在温度15-20℃左右、黑暗条件下或有散射光的情况下存放5-7d,使其块茎保护部位形成一层木栓保护层,阻挡氧气的进入。切记,马铃薯不要堆放在烈日下曝晒,避免茄素增加、薯皮变绿,影响其品质。为保存马铃薯的品质及避免贮藏期间病菌入侵,可将农用链霉素或百菌清均匀喷洒于马铃薯表面并晾干后贮藏。
1.3 贮藏前的运输和保管
为方便马铃薯的贮藏和运输,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擦伤、碰伤,装袋过程中大小马铃薯应分开装,约合30-35kg/袋。装袋前需严格检查,坚决剔除烂薯、病薯或者破损薯等,因其可能会影响正常薯的品质。装载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运转环节和运转次数,尽可能的避免机械损伤和自然损伤。此外,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选用方便耐用的包装材料。
2 贮藏方法
2.1 入库及时
马铃薯贮藏库要保持清洁干净,并进行定期消毒,可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消毒后应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还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影响薯品质。
2.2 贮藏适量
贮藏窖的容积要与马铃薯的存贮量成合适比例,存贮量约为贮藏窖容积的1/2-2/3为宜。如1m3的薯的重量按500kg计算的话,那么贮藏库的存贮量(kg)=贮藏窖的总容积(m3)×(1/2-2/3)×500(kg)。如果贮藏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存贮量过大将会导致马铃薯释放的水分、热量及CO2等不能及时散发,最终影响马铃薯的正常呼吸,从而导致块茎发芽或腐烂,极大的降低了马铃薯的品质。
2.3 贮藏方法
2.3.1 按马铃薯品种分开贮藏 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所以应按品种不同分开贮藏,避免不同休眠期的马铃薯品种间的互相影响,导致马铃薯的腐烂变质。
2.3.2 按马铃薯大小分开贮藏 马铃薯薯块大小不一 ,其成熟度也有差异。薯块大小不一,薯块间隙不同,从而导致其通气性的不同,因此应按照薯块大小进行分开贮藏。薯块小的袋子低一些,薯块大的袋子堆得高一些,从而保持通风性。
2.3.3 堆放方法 马铃薯的堆放方法要根据贮藏量的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通风道、过道的数量及距离。一般以每层6袋,1垛5层,垛与垛之间留1条通风道為宜。
3 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 灭菌消毒
马铃薯入窖后,30-35d消毒1次。每100m3用高锰酸钾450g对65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防止块茎腐烂和霉菌害的蔓延。
3.2 温度、湿度适当
马铃薯刚入库时应尽快把温度降到10-13℃,维持15-20d后逐步提高窖温,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增多,易腐烂)。因此在贮藏期间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马铃薯萎蔫或者腐烂。
3.3 通风适当
通风不良将影响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导致库内积累的大量CO2,最终影响马铃薯的正常呼吸。所以应定期打开地窖盖,降低库内CO2的浓度。
3.4 控制人员出入
库房内应尽量减少光线进入及人员的出入次数,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导致马铃薯变质,影响品质。
3.5 抑芽剂的应用
休眠期后,马铃薯就会萌芽。为抑制其萌芽可在其休眠中期,可采用α-萘乙酸甲酯处理。每10t薯块用药0.4-0.5kg,加入15-30kg细土制成粉剂,撒在薯堆中。还可用青鲜素(MH)抑制其萌芽,用药浓度为3-5%,应在适宜收获期前3-4周喷洒,如遇雨,应再重喷。
综上所述,不适当的贮藏马铃薯会导致马铃薯萌芽、腐烂或变质,影响其品质和口感,从而失去市场价值,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合理的贮藏马铃薯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齐永斌,齐振新.窖藏马铃薯的管理[J].现代农业,2003,(10).
[2] 胡启山.马铃薯的贮藏特性及其方法[J].蔬菜,2008,(10).
[3] 张有林.马铃薯的贮前处理及几种贮藏方法[J].农产品加工,2008,(06).
[4] 高勇,李铸文.马铃薯保鲜技术[J].农业知识,2002,(19).
[5] 李韵涛.马铃薯薯条及其余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篇3
摘要:从多年葡萄贮藏保鲜实践经验来看,必须重视采前采后每1环节,采取最佳的综合管理措施,方能搞好葡萄保鲜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葡萄产后保鲜与管理是葡萄生产的重要节,也是提高葡萄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葡萄果实柔软多汁、水分含量高,易受病菌侵染,使其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脱粒、腐烂、干梗、褐变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销售。我国每年由于采收、包装、贮藏等技术原因造成的葡萄腐烂损失占总产量20% 以上ul2 J。因此,研究与掌握葡萄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关键词::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绪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葡萄采后呼吸代谢过程中,其果粒属于非呼吸跃变型,而果穗与果梗则属于呼吸跃 变型。在研究巨峰葡萄采后呼吸时发现,穗轴与果梗呼吸强度是果粒的10倍以上,并具有呼吸高峰,在>25℃ 条件下贮藏时,由于穗轴与果梗呼吸的影响,整穗葡萄呼吸代谢变为跃变型。整穗葡萄的呼吸强度主要取决于果穗与果梗。因此,葡萄贮藏保鲜的关键在于抑制果穗与果梗的呼吸速率,延迟其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穗梗的呼吸底物及呼吸基质不同有着密切关系。果实采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果实的呼吸作用,是从空气中吸收氧,把糖类及其他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其结果是使果实的有机物质消耗,水分减少,造成品质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巨峰葡萄采后在<25℃ 条件下,整穗葡萄呼吸强度变化较小,表现为非跃变型;无梗果粒在常温或低温下都为非跃变的平稳型呼吸;而穗轴和果梗的呼吸强度高出相应温度下果粒呼吸强度的1O倍以上,并形成呼吸高峰。在观察了葡萄组织微观结构后,果梗和穗梗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粒和蛋白颗粒,浆果中则不含。保鲜技术上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气体成分【2】。采前管理【3】
1.1修剪果穗:首先去软尖,剪去果穗最下端1/4~1/3部分的甜度低、味酸、多汁、柔软和易失水的果粒。其次疏粒,疏掉不易成熟、品质差、糖度低的青粒、小粒、伤粒和病粒。
1.2巧用化肥:为了提高糖度和耐储性,采前1个月主要以施磷、钾肥为主。
1.3防治病害:在果实开始着色时,每隔1O~15 d喷1次800倍液的退菌特、600~800倍液的多菌灵或800 1 000倍液的赛欧塞。
1.4严格控水:为了提高品质和耐储性,在采前15 d内停止浇水,并及时排除雨水。
(5)喷洒激素:为了防止在储藏过程中落粒和果柄干缩,在采前15~45 d可喷2 000~4 000mg/kg比久,在采前15 d喷6O~100 mg/kg青鲜素,或在采前3 d喷50~100 mg/kg萘乙酸加1mg/kg青霉素。储前准备
2.1适宜的储藏条件【4】:在温度为一1~0℃、相对湿度90% ~95%氧气2%~4%、二氧化碳39%~65%的条件下,一般可储存5个月左右。
2.2药物处理:果实经二氧化硫处理后可防止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真菌侵染所引起的腐烂。具体方法有下列3种【5】:
2.2.1重亚硫酸盐释放法:按葡萄重量的0.3% 和0.6 %分别称取亚硫酸氢钠和无水硅胶,二者充分混合后,分装于若干个小纸袋内,然后分散放置,45 d换1次药袋。
2.2.2硫磺熏蒸法:把包装好的葡萄堆成垛,罩上塑料薄膜罩,每1m3的空间使用2~3 g磺充分燃烧,熏蒸20~30 min,然后开罩通风。过15d再熏1次,以后每隔1~2个月熏1次。
2.2.3二氧化硫气体熏蒸法:将葡萄装箱垛好后,罩上塑料薄膜罩,充人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的体积以占罩内体积的0.5%为宜。熏蒸20~3Omin,然后开罩通风。以后每隔15 d熏蒸1次,二氧化硫的浓度可降到0.1%--0.2%。库房消毒:用1.O% 的福尔马林、1.5% ~2.0%的氢氧化钠或10.0% 的配后放置1昼夜的漂白粉喷洒消毒。
3保鲜技术
3.1冷藏保鲜【6】
冷藏是现代化葡萄贮藏保鲜的主要方式。这种贮藏方法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在全国各地均可采用。冷库贮藏法为这类贮藏保鲜的主要方法。其优点为降温决、冷却迅速,能维持葡萄所需的低温(一1—00C),相对湿度(90%一95%)。但在贮藏中应注意冷害与冻害。葡萄的冰点因含糖量不同而异。含糖量越高,结冰点越低,一般在一3 0C左右,因此,贮藏葡萄的温度以0-10C为合适,甚至在极轻微结冰之后,葡萄仍能恢复新鲜状态。
3.2 化学防腐剂保鲜贮藏【7】
3.2.1 二氧化硫熏蒸防腐剂。在冷库贮藏中,SO2处理是目前提高葡萄贮藏质量普遍采用的方法。SO2气体对葡萄上常见的真菌病害如灰霉菌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只要使用剂量适
宜,对葡萄没有不利的影响。而且用SO:处理过的葡萄,其代谢过程也受到一定的抑制。SO2熏蒸,可将人冷库后筐装或箱装的葡萄堆码成垛,要留有足够的空隙,罩上塑料薄膜帐,以每立方米帐容积用硫磺2~3g的剂量,使之完全燃烧生成SO2,熏20~30min,然后揭开薄膜
帐
通风。在熏后10~15d再熏1次,以后隔1-2个月熏1次。应用SO2熏蒸法要注意,葡萄因品种
和成熟度不同,忍受SO2浓度不同。一般在熏蒸时,葡萄中SO2残留在0~26106比较安全。SO2浓度不足,达不到防腐的目的,浓度太高又易使果粒褪色漂白,严重时果实组织结构也
受到破坏。此外,SO2气体易溶于水而生成亚硫酸,对铁、锌、铝等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因此,冷库中机械装置应涂抗酸漆保护。
3.2.2仲丁胺。龙眼葡萄用仲丁胺防腐剂处理后,放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保鲜效果良好。具体用法是:每500kg葡萄用仲丁胺25ml熏蒸,然后用薄膜大帐贮藏,在2.5-3 0C低温下贮藏3个月,好果率达98%,失重率2%,果实品质正常,果梗绿色,符合要求。此剂使用方便,成本低廉【8】。
3.2.3 S—M和S-P-N水果保鲜剂。辽宁化工研究所制成的两种水果保鲜剂,是把熏蒸性的防腐保鲜剂密封在聚乙烯塑料袋中,让其放出SO2,以抑制和杀灭霉菌,起到水果保鲜防腐作
用。这种方法价格低廉,适于家庭贮藏水果之用,方法简单【9】。
3.3 现代葡萄贮藏法发展趋势
3.3.1气调贮藏法【10】。利用气调保鲜袋和MA气调库进行贮藏保鲜,调整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使贮藏环境中的02、CO2浓度达到适宜贮藏的浓度(CO22%~023%),从而有效地
抑制病菌的生长,减少果实水分的损失和腐烂,起到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3.3.2 减压贮藏法【11】。减压贮藏、低温低气压贮藏是当今葡萄等果品贮藏的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方法是将葡萄贮藏在密闭的室内,用真空抽出部分空气,使内部气压降到一定
程度后,新鲜空气不断通过压力调节器、加湿机器后,变成近似饱和湿度的空气进入贮藏室,从而去除田间热、呼吸热和代谢产生的乙烯、、CO2、乙醇、乙醛等不利因子,使贮藏物品
长期处于最佳休眠状态。此项技术英、美等先进国家研究较早,在我国,内蒙古包头市也已推出了工业化减压保鲜贮藏系统及装置的应用技术。此种贮藏方法能够降低葡萄的呼吸强度和乙烯产生速度,阻止了衰老和减少了葡萄的生理病害。
3.3.2天然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12】。用于果蔬保鲜的天然物质很多,如树干的干馏物、植物种子提取物,香料植物提取物、矿物质、含还原酶的天然物、谷维素、蛋白黑素、多糖(魔
芋多糖)和天然抗氧化剂等,可采用浸液和喷撒法应用于葡萄贮藏中。经实验证明这些天然的保鲜剂均能起到减少葡萄水分的散失,降低葡萄霉变,维持较高的营养成分等作用。
3.3.3涂膜贮藏保鲜法【13】。涂膜保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多糖是一种全天然的可食性物质,具有助消化、减肥、降低胆固醇、防癌等多种功效,目前正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化工行业。用多糖涂膜葡萄能够在葡萄果实表面形成一层半透膜,能有效地降低果实的呼吸作用,减少贮藏期间葡萄的发汗现象及其果实表面的水珠,进而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抑制真菌,增强自身的抗性,基本上防止了褐变,保持了葡萄的原有风味,可食性大大增强,使在常温下葡萄的保鲜期由2~3d延长至8d【14】。由于此法操作方便易学、成本低,并且解决了化学保鲜法存在的毒性物质残留问题,在目前的葡萄保鲜中已得到很好的应用。4 总结与展望
国内外对关于果蔬领域的保鲜技术研究较多,除上述保鲜技术外,还有紫外线处理、射线辐照、臭氧保鲜、静电、熏蒸以及高压保鲜等,研究方向已逐渐向材料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遗传生物学、机械工程学等诸多领域发展。为提高保鲜效果、延长保鲜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保鲜技术正在由单一技术向复合技术方向研究。对于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而言,以保鲜膜、保鲜剂、保鲜包装为标志的保鲜材料的开发,以低温保湿和防腐为控制的关键,兼顾人们对果蔬采后使用防腐保鲜剂引起的残留问题的关注,采用无公害的保鲜方法(如生物防治、诱导抗病性、紫外线处理、臭氧处理和气调等),将是今后葡萄保鲜领域的研究重点。利用生物防腐以及运用远红外线、超声波等无损伤探测技术进行贮藏,加强先进、新型、高效、优质的组合气调配套设备的开发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15】。
参考文献:
[1] 盛玮,薛建平,刘亚萍等[J].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38-42.
[2] 王慧芳,王娟.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果树,2006,112(4):26~28.
[3] 关文强,张华云,刘兴华等.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2,19(5):326—329.
[4] 赵彦莉,张华云,修德仁等.葡萄采后生理研究进展[J]. 保鲜与加工,2004,21(2):7~9.
[5] 赵彦莉,张华云,修德仁等.不同气体成分对意大利葡萄贮藏中乙醇、乙醛含量的影响
[J].果树学报,2003,20(6):459~462.
[6] 黄永红,孙鹤宁,鲁墨深等.自动冷库葡萄贮藏保鲜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5,157(2).
[7] 赵玉梅.壳聚糖对晚红葡萄采后保鲜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11):201~203.
[8] 高海生,刘新生.鲜食葡萄的现代贮藏技术[J].世界农业,1993(12):25—26.
[9] 李军.茶多酚对葡萄贮藏品质及其腐烂率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2(2):39-42.
[1O] 袁云.空气放电臭氧葡萄保鲜技术初步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11] 弥铁钢,李丽荣,敖特根等.葡萄在散放条件下低浓度臭氧保鲜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23(3):55~57.
[12]黄翠霞.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硼.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16~119.
[13]连志忠.葡萄贮藏保鲜技术明.中国果菜,2006(2):34
马铃薯栽培技术 篇4
松桃县地处黔东高原,气候阴凉,气温不高,阳光充足,土质深厚、疏松,是马铃著栽培生长的.良好基地,农户只好按照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深耕重施基肥,选好良种,适时播种,强化田间管理,就能夺取丰收.
作 者:冉小芳 作者单位:松桃县农业局,贵州,松桃,5541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马铃薯 栽培技术
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 篇5
0 引言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巴哩坤县生产格局单一.随着淀粉加工厂的建成,种植马铃薯成为巴里坤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 者:李荣 陈建荣 作者单位:巴里坤县大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哈密,839205 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S5 关键词:
宁夏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规程初探 篇6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1 贮藏条件
1.1 温度
贮藏温度应稳定在1~4℃为宜, 在此范围内薯块呼吸微弱, 皮孔关闭, 各种菌类不易发展, 块茎不发芽, 重量损失最小。5℃时个别霉菌开始活动;8~11℃时薯块呼吸强烈, 菌类迅速繁衍, 薯块易发生腐烂;温度在0~1℃时, 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 食味变甜, 种薯变劣;低于-1℃时薯块受冻, 其后大量腐烂。
1.2 湿度
薯窖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 如果高于此湿度, 薯块容易腐烂并提早发芽。湿度太低, 薯块易失水失重并变软、皱缩, 失去食用和种用价值。
1.3 空气
马铃薯在窖藏期间不断进行呼吸, 吸收氧气, 放出二氧化碳、热量和水分。如果不通风换气, 窖内氧气减少, 二氧化碳增加, 温湿度增高, 会妨碍薯块的生理活动, 易引起病菌萌发、侵染, 导致薯块发病腐烂。
1.4 光照
光照能使薯块变绿, 并形成对人畜有害的龙葵素, 所以, 薯窖必须保持黑暗无光。不过光照对种薯无任何影响。
2 主要技术环节
1) 为了减轻病毒积累, 收获的块茎要及时运回, 不能大量堆放在露天地里, 更不能用发病的薯块覆盖, 并防止雨淋和薯堆发热腐烂。运输要轻装轻卸, 不要使薯皮大量损伤或碰伤, 否则病菌易侵入, 影响贮藏。
2) 精细筛选入窖前, 薯块要严格筛选, 剔除病、烂、虫蛀、机械损伤的薯块和残枝败叶, 并放在阴凉处预贮15~20天, 使块茎表面水分蒸发, 表皮伤口愈合后下窖贮藏。
3) 温湿度调控马铃薯贮藏期与温湿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般应在低温下贮藏。贮藏中期正处于寒冬季节, 薯块进入全休眠状态, 容易受冻, 要注意保温, 温度控制在1~3℃, 并尽量减少通风次数。贮藏窖相对湿度最好在85%左右, 宜干不宜湿。
4) 通风贮藏窖内必须保持清洁的空气, 如果通风不好, 窖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如果薯块长期保存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窖内, 会发生窒息, 出现黑心现象, 即二氧化碳中毒。
5) 光照处理薯块下窖前, 如果通过5~7天的光照处理, 可以减少真菌侵染块茎, 防止疫病在贮藏期发生, 能提高薯块的抗病力和耐贮性。
6) 贮藏方法永久砖窖的贮藏方法一般为袋装垛藏, 用纺织袋, 每袋30~35千克, 每垛高6~7袋, 长度视窖的大小而定。这样贮藏, 便于通风、观察, 且贮藏期不用倒窖, 省时省工, 出窖方便。
7) 贮藏窖处理马铃薯贮藏期病害很多, 许多细菌、真菌都能引发贮藏期病害蔓延。由于马铃薯致病菌种类繁多, 往往在同一块茎上发生多种病害, 甚至同一块茎上也有几种病菌, 因此, 化学防腐相当重要。入窖前, 要将窖内清理干净, 用石灰水、瑞毒霉、多菌灵等处理地面和墙壁;用虫螨净熏蒸杀虫;也可用杀毒矾杀菌消毒。
3 病害防治
1) 适时收获, 防止薯块受冻。因马铃薯多在9月中下旬收获, 为了避免冻害, 需选晴天收获, 及时运回, 以防夜间受冻。
2) 做好窖藏准备工作。薯块入窖前旧窖应彻底打扫干净, 窖壁要刮去1层土, 以见到新土为度, 或进行药剂消毒。药剂消毒方法:一是喷雾。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 均匀喷洒窖壁四周;二是熏蒸。用40%福尔马林10毫升/米3, 高锰酸钾7克, 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 然后注入福尔马林, 即产生消毒气体。以上两法在施药后密闭薯窖48小时, 然后打开通气孔和窖门, 2天后贮藏薯块。
3) 精选薯块, 细心收藏。收获和入窖时应将带病、虫蛀、冻伤、破损的薯块严格剔除。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 应轻拿轻放, 防止造成伤口。
4) 窖藏量必须适当。如窖贮过多薯堆过厚, 初期不易散热;中期上层薯块因距窖顶过近, 容易受冻;后期下层薯块容易发芽。窖贮量太少, 又不易保温。一般以薯块装到窖高的2/3处即可, 窖的利用容积为贮窖容积的65%左右为宜。
5) 薯窖应由专人管理。根据马铃薯贮藏期间生理反应和气候环境变化, 薯块入窖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1) 贮藏初期:11月底 (即入窖初期) , 块茎呼吸旺盛, 放热多, 此阶段的管理以降温为主, 窖口和通气孔要经常打开, 尽量通风散热, 随着外部温度逐渐降低, 窖口和通风孔应改为白天大开, 夜间小开或关闭。如窖温和薯堆温过高, 也可以倒堆散热并剔除病烂薯块。
(2) 贮藏中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份, 正是严寒冬季, 外部温度很低。此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防寒保温要密封窖门和通气孔, 必要时可在薯堆上盖草吸湿防冻。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篇7
应选择鲜嫩(八成熟)、无腐烂、无严重病虫害的果蔬。
清洗
采摘后的果蔬放入清洗液中,洗掉表面污垢及虫卵等。
杀菌消毒
方法一;将清洗干净的果蔬放入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3分钟。
方法二:采用过氧乙酸溶液杀菌。过氧乙酸溶液的配制:原料有冰醋酸4.5%、双氧水5.5%和水90%。先将冰醋酸与双氧水缓慢地混合均匀,再将其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置于阴凉处放置3天即得1%的过氧乙酸溶液。使用方法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相同。
漂洗
果蔬杀菌消毒后立即放入干净的自来水中漂洗,洗去表面残留的杀菌液,捞出后放在苇席上,在阴凉处沥干表面水分。
涂膜
以浸、涂或喷等方式将涂膜保鲜液均匀地涂在果蔬表面,涂后立即放在苇席或竹席上,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晾干,果蔬表面即形成一层透明的半透气性保鲜薄膜。
贮藏条件
(1)选用通风避光、无鼠害的房间。
(2)使用前用1.5%的漂白粉溶液喷洒房间或地窖的四壁。也可喷洒0.3%的过氧乙酸溶液。
(3)贮藏室地面要撒适量石灰。
(4)要及时去除果蔬呼吸过程中释放的乙烯气体。
(5)定期开窗通风1个小时,冬季选择在中午。
注意事项
(1)果蔬贮藏方式最好为窖藏,贮藏温度为0℃-15℃,梨、桃、李子、葡萄、草莓、蒜薹的较适宜贮藏温度为0℃-5℃,青椒、青番茄、黄瓜的较适宜贮藏温度为8℃左右。
(2)果蔬入库应选择在早晨4-5时进行。
(3)采用本技术对叶菜类进行保鲜时,除选用涂膜保鲜液外,也可购买臭氧保鲜机保鲜,效果较好。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8
摘要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035-01
马铃薯喜温、怕寒、不耐热。生长期间白天气温以15~21℃为宜;4~5℃时发根,5~7℃时发芽;茎叶生长以21℃为宜;超过25℃薯块生长缓慢,超过30℃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春马铃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春马铃薯作为菜用马铃薯要采用早熟、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脱毒品种,如津用一号、津用八号、鲁引一号、克新四号、早大白等。要求薯块整齐,薯皮薄而光滑,芽眼小而浅,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
2地块选择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以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性土壤为宜。因早春气温低,沙性土有提高土温的作用,使发芽整齐,对早熟栽培尤为重要。
3种薯处理
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催芽时间:长江流域1月中旬,淮河流域2月上旬,黄河流域2月中下旬。催芽栽培需种薯2
100kg/hm2。把选定的种薯在太阳下晒2d,晒种期间要经常翻动种薯,以保证发芽均匀及杀灭病菌和虫卵,然后用5mg/kg九二○浸30min,晾干后纵向切块,1块种薯一般切6~9块,每块重约25~30g,每块上有1~2个芽眼。切块时,切刀、装种薯的器具要进行消毒,一般每个人用2把刀,备用刀泡在5%来苏水、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里,发现病薯马上换刀。切后用草木灰蘸薯更好,把薯块放于阳畦或塑料棚内催芽,先铺5cm湿细土,芽眼朝上摆1层薯块,然后覆1层5cm湿细土,再摆放薯块,依次摆4~5层。阳畦或塑料棚盖严塑料薄膜,夜晚盖草苫。白天温度15~25℃,夜晚10~15℃,温度过低发芽缓慢,过高容易引起种薯退化衰老。湿度也不宜过大,保持相对湿度60%~70%为宜,25~35d待幼芽粗壮青绿色或青紫色、芽长1cm停止催芽,把薯块放于阳光下绿化2~3d后栽种。
4整地
马铃薯主要根群分布在33cm深的土层中,因此,须深耕。马铃薯对养分需求量大,由于生育期短,前期、中期的吸肥量占总需肥量的75%。因此,应重施基肥,基肥宜占总施肥量的3/4。马铃薯为喜钾作物,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kg、磷2kg、钾11kg。土层较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易获得高产,耕地前墒情不好要提前浇水选墒,一般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60t/hm2、硫酸钾三元复合肥750kg/hm2、过氧化钙120kg/hm2、硼砂22.5kg/hm2、硫酸铜22.5kg/hm2。把化学肥料掺入有机肥中,2/3肥料普遍撒施,1/3肥料集中施于播种沟内。深翻打碎土块、耙平土面。单垄栽培,垄距50
cm;双行栽培,大行距60cm、小行距40cm、株距23~25cm。为防地下害虫,施3%辛硫磷45kg/hm2。
5栽植
把催好芽的薯块按设定的株距芽眼朝上栽入穴内、栽种深度9~10cm,覆上土,稍整畦面,除草剂可选用施田补或拉索,盖上地膜,地膜封严后在畦面上用土块压住。
6田间管理
一是破膜放苗。
马铃薯出苗后于下午将地膜撕破把芽苗取出,同时用土封严膜口防热气烫苗。二是浇水追肥。齐苗后若土干可浇1次水以加速薯苗生长,结合浇水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植株现蕾后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大雨后要及时排水。淮北地区4月下旬揭去地膜并追肥培土,追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钾225kg/hm2。此时进行叶面追肥效果更好,叶面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尿素300倍液、硼砂250倍液、膨大素250倍液。三是植株调整。植株出现花蕾后要及时摘除,株高50cm时要打顶,打顶后侧枝生长过旺适当摘除,并喷15%多效唑600倍液。7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和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可用辛硫磷500倍液防治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50%抗蚜威防治蚜虫。软腐病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早疫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晚疫病于发病初期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防治,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8采收
马铃薯成熟时,地上枝叶逐渐枯黄,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栓化。收获要选晴天进行,尽量减少损失,避免日光曝晒,以免影响贮存。
—
END
蒜薹的贮藏保鲜技术 篇9
1.贮藏特性和品种
蒜薹是大蒜的幼嫩花茎,采后新陈代谢旺盛,薹条表面缺少保护组织,采收时气温又高,所以容易失水、老化和腐烂,蒜薹变黄变空,纤维增多,薹苞膨大开裂,长出气生鳞茎,降低食用品质。蒜薹在常温下只能贮存20~30天,但应用冷藏气调贮藏方法可以将蒜薹贮藏7~10个月。
2.貯藏条件
蒜薹的贮藏温度为0℃左右,相对湿度为85%~95%,氧气浓度为2%~5%,二氧化碳浓度为0%~8%。在贮藏过程中只要氧气和二氧化碳两项指标中有一项达极限标准时,就要立即开袋换气,每次换气时间为2~3小时。袋内或帐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应每天或隔天进行测定(只测定代表袋),当二氧化碳浓度要超过上限时,可用消石灰吸收。消石灰可用生石灰加水制作,要待粉化的消石灰散热冷却后方可使用,消石灰应该在密封条件下贮存,否则会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失效。
3.采收和贮前准备
3.1采收 蒜薹一般在气温较高的5月份采收。提苗要避免在正午进行,尽量防止断条及损伤薹条。将采收下来的蒜薹捆扎成小捆,装入麻袋或其他包装容器内,立即运送到冷库进行预冷。
3.2贮前准备 蒜薹入库前要消毒冷库和所用器具,可用10g/m3硫磺熏蒸,或用1%~2%甲醛喷洒,密闭20~48小时后,通风排除残留药味。其他器具则用0.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晾干备用。蒜薹采后应立即堆放在预冷间、冷库内或阴凉通风的地方,除去田间热和呼吸热,待蒜薹降温至0℃后,再进行贮藏前的加工整理,加工应在冷库内或穿堂中进行,将健康薹条的薹苞对齐,用塑料绳在距薹苞3~5cm的薹茎部位捆扎,每捆约0.5~l.0kg。将薹梢尖部剪去,保留4~6cm长的薹梢,也可以不剪薹梢。
4.贮藏方法及其管理
4.1塑料薄膜袋自然降氧冷藏 待薹温为0℃时,将蒜薹薹梢向外,码放在0.06~0.08mm厚、100~110cm长、70~80cm宽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袋内,每袋装蒜薹18~20kg,扎紧袋口,置于架上或包装容器内,当袋内的氧气降低到1%~2%,二氧化碳约在12%左右时开袋通气,使袋内氧气上升到18%以上,二氧化碳降至1%~2%,然后重新封袋。在0℃冷库中小包装贮藏的蒜薹,放风周期约为10~15天。贮藏中、后期放风周期逐渐缩短到7~10天。
4.2塑料薄膜硅窗袋气调冷藏 将薹温为0℃的蒜薹,薹稍向外装在厚、长、宽均与上述塑料薄膜袋相同,但嵌有面积为9×13cm硅橡胶窗的硅窗袋中。置于菜架或包装容器中,由于硅窗袋对氧气和二氧代碳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基本上能满足蒜薹对气体成分的要求,因此在贮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开袋通风换气的操作。
4.3塑料薄膜帐气调冷藏 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帐进行气调贮藏时,先要在冷库地面上铺0.23mm厚的薄膜,长宽与垛或货架的长宽相吻合,以便密封大帐。将加工、预冷后的蒜薹装入塑料箱内,每箱20kg,在上面码成垛,用0.23mm厚的薄膜做成长方形大帐,罩在箱垛的外面,扣帐时每个垛顶放3个空箱,或将帐顶做成脊行,防止凝结水下滴,塑料帐扣好后,将其边沿与铺在地面的塑料薄膜一起卷起来,用砖块或其他物品压紧,形成密封环境。塑料帐的两侧要留充气和抽气袖口及取气嘴。封帐后,可用分子筛制氮机调节气体成分,向袋内输入氮气。快速降氧,使帐内氧气含量迅速降到蒜薹所适宜的范围,也可通过自然降氧。利用蒜薹的呼吸作用降低帐内氧气含量。帐内放置适量消石灰,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帐内氧气过低时可通入新鲜空气。由于塑料袋或塑料帐内温度较高,容易引起微生物的繁殖,可加入0.5ml/L仲丁胺,防止自霉或黑霉生长。
马铃薯贮藏技术 篇10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必要性,问题,需求,建议,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包括渝、鄂、湘、黔4个省, 面积约10万km2[1]。该区域以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高度1 000 m, 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尤其是中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 土壤肥沃, 接近马铃薯原产地气候, 极适宜马铃薯生长, 全区马铃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仅次于水稻、玉米, 居第3位[2]。因此, 马铃薯合理贮藏对该区马铃薯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发展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的必要性
1.1 马铃薯贮藏需求量大
武陵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该区常年栽培面积保持在100万hm2左右, 约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0%, 平均产量15 t/hm2, 年平均总产量达1 500万t, 约占该区夏粮的1/3[3]。因此, 该区马铃薯贮藏需求量巨大。
1.2 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武陵山区虽然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但没有真正形成马铃薯产业。各地区马铃薯鲜薯主要用于饲料, 极少作为商品薯出售, 马铃薯产业效益极低, 其主要原因是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缺乏。该区马铃薯60%~70%作为饲料、10%~15%留作种薯、10%~15%作为食用和市场蔬菜。该区马铃薯鲜薯贮藏以农户贮藏为主, 马铃薯贮藏方法和技术原始落后, 马铃薯的保鲜周期短、效果差、损耗巨大。该区马铃薯鲜薯收获期价格低廉, 农户不愿出售马铃薯, 在短时间内将马铃薯以饲料、粗加工处理。而在淡季时马铃薯贮藏量少, 且因发芽、失水、腐烂而失去商品性, 无人愿买。贮藏能使马铃薯均衡上市, 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 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 延长鲜薯保存、上市时期, 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3 实现马铃薯减损贮藏与提高马铃薯产量同等重要
马铃薯产后因贮藏引起的损失较大, 保守估计达马铃薯总产量的10%, 每年损失马铃薯150万t左右, 马铃薯市场价按1.00元/kg计算, 每年马铃薯经济损失达15亿元左右。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动下马铃薯最多实现年增产5%, 马铃薯总产量增产约为75万t, 每年马铃薯增加经济效益约7.5亿元, 远小于马铃薯贮藏减损带来的效益。
1.4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需要相应的贮藏方法
武陵山区山高谷低, 海拔差异大, 垂直气候明显,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高。因此, 武陵山区的马铃薯贮藏条件及方法与我国北方地区的马铃薯贮藏存在巨大差异, 不能简单地照搬北方寒冷地区的马铃薯贮藏模式。同时, 该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特别是农户的经济能力低下, 不能直接推广应用马铃薯恒温贮藏库。因此, 该区需因地制宜开展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研究与应用。
2 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存在的问题
2.1 贮藏方式原始落后
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条件极其简陋, 贮藏粗放随便[4]。主要以农户为单位作简易贮藏, 包括用网袋、箩筐等简易贮藏容器放置于避光阴凉处或直接堆放于室内以及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挖简易土窖进行贮藏, 有的地方采用迟挖在地里保存或挖地沟贮藏于田间[5], 贮藏方式原始落后。
2.2 贮藏技术落后
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缺乏预处理、温湿度管控措施及病虫鼠害防治措施、贮藏技术原始落后。大部分农户不经晾晒、挑选, 不分品种、用途混合贮藏, 直接将带土的马铃薯包括病、烂、伤薯一起入窖。贮藏过程中农户采用自然管理的方法, 即在马铃薯贮藏期间, 极少通风换气, 不检查、不调整贮藏温湿度, 易出现发芽、窒息、黑心、伤热、烂薯、鼠害及冻害等,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6]。
2.3 贮藏能力弱
武陵山区由于缺乏马铃薯贮藏设施, 马铃薯贮藏能力低、平均贮藏率较低。该区马铃薯贮藏量不到马铃薯总产量的50%, 总贮量约为650万t。其中, 仅有少部分农户在冬季贮藏种用马铃薯。
2.4 贮藏信息化应用少
除部分地区外, 武陵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马铃薯商品薯的外销量极少, 同时该区马铃薯加工业落后及贮藏技术原始落后, 因此该区马铃薯贮藏信息化建设远远不够。
2.5 贮藏损耗严重
一是腐烂损耗。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腐烂损耗较高, 占整个马铃薯贮藏损失的40%左右。二是失水损耗。该区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情况较重, 达80%以上。因失水而引起的马铃薯损耗比较少, 约占整个马铃薯贮藏损耗的10%。三是发芽损耗。该区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发芽现象普遍, 达100%。因发芽而引起的损耗较少, 约占整个贮藏损耗的20%。四是青化损耗。该区马铃薯贮藏过程中青化现象比较少, 仅有10%左右。因青化而引起的马铃薯损耗较少, 约占整个贮藏损耗的10%左右。五是冻害损耗。该区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冻害情况较严重, 占整个贮藏损耗的20%左右。
3 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需求
3.1 马铃薯贮藏设施、技术需求
因地制宜研究应用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对保障该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关键的作用。具体应从适合武陵山区独特地理气候条件的马铃薯标准化贮藏技术、马铃薯贮前预处理技术、马铃薯贮藏库建设、马铃薯贮藏装备等方面进行。尤其是马铃薯贮藏库亟需3个层次的建设:一是在各自然村建设标准化的马铃薯小型贮藏通风库及马铃薯架藏库, 供农户单独或共同使用;二是在马铃薯重点生产区域, 建设集中贮藏库, 尤其是大、中型中转库, 供马铃薯种植户共同使用;三是建设专业化的恒温库作为企业马铃薯周转贮藏库。
3.2 马铃薯贮藏量需求
该区农户马铃薯种植方式为马铃薯与玉米套作, 农户马铃薯种植面积在667~65 00 m2, 该区马铃薯平均产量在15.0~22.5 t/hm2。其中, 马铃薯种植面积2 000~3 500 m2的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 马铃薯平均总产量在4~7 t。马铃薯种植面积3 500~6 500 m2的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20%左右, 马铃薯平均总产量在8~15 t。马铃薯种植面积6 500 m2以上的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15%, 马铃薯总产量在15 t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2 000~3 500 m2的马铃薯贮藏需求量为2~5 t, 马铃薯种植面积在3 500~6 500 m2的马铃薯贮藏需求量为5~10 t, 马铃薯种植面积在6 500 m2以上的马铃薯贮藏需求量约为10 t以上。马铃薯贮藏需求量为2~5、5~10、10 t以上的分别占马铃薯总需求量的40%、20%、15%。
4 适于武陵山区的马铃薯贮藏库
4.1 小型马铃薯通风贮藏库
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 小型马铃薯通风贮藏库隔温、保温效果较好, 马铃薯贮藏时间显著延长, 马铃薯由失水、腐烂、病害等引起的损耗显著降低, 且贮藏的马铃薯品质好, 因此小型马铃薯通风贮藏库能高效安全地长时间贮藏马铃薯。
4.2 马铃薯架藏库
马铃薯架藏入库及出库方便, 既能方便检查马铃薯, 同时能有效利用贮藏库面积。马铃薯架藏库贮藏能力在300 kg/m2, 适于山区农户贮藏马铃薯商品薯。马铃薯架藏能减少马铃薯烂薯, 尤其是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发芽及失水。
5 建议
5.1 武陵山区自然冷源丰富
武陵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马铃薯贮藏, 平均海拔约1 000 m, 最高海拔达3 000 m以上,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特别是中海拔以上地区气候更加冷凉, 且昼夜温差大, 9月夜间温度能降至约10℃, 而冬季气温更低, 自然冷源丰富。
5.2 适宜贮藏区域
武陵山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在中海拔以上地区, 即在海拔800 m以上地区, 占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该区域马铃薯收获期在8月, 贮藏入库时将进入秋季, 气温较低, 适宜贮藏。而武陵山区海拔在800 m以上的地区在马铃薯贮藏期内平均气温低, 均适合应用通风库、架藏库贮藏马铃薯。
5.3 马铃薯贮藏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武陵山区虽有丰富的自然冷源可利用, 但在马铃薯贮藏初期, 即每年的9—11月, 特别是中海拔地区, 气温基本上高于适宜的马铃薯贮藏温度。马铃薯具有休眠特性, 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3个月不等。而利用马铃薯休眠特性马铃薯在贮藏初期可安全度过9—10月这段高温时期, 马铃薯不会发芽[7]。因此, 该区马铃薯贮藏技术难点是中海拔地区 (800~1 000 m) 马铃薯入库后每年的11月马铃薯贮藏技术, 此时马铃薯休眠期已过, 而气温又高于10℃, 易导致马铃薯发芽、失水[8]。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一是加强马铃薯贮藏库通风管理措施。中海拔地区 (800~1 000 m) 在凌晨时分外界气温大部分能降到10℃以下。因此, 马铃薯贮藏库需在每日凌晨加强通风换气, 以尽量降低库内温度。二是每间隔15 d进行马铃薯翻堆。翻堆既能使马铃薯均匀通风, 又能干扰马铃薯生理活性, 从而阻止马铃薯发芽[9]。
参考文献
[1]沈艳芬.关于加快武陵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M].陈伊里, 屈冬玉.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50-53.
[2]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西南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17.
[3]刘介民.西南山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 1998, 12 (3) :200-202.
[4]张永福, 王利琴, 杜培兵.大同市高寒山区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2) :96-97.
[5]宋吉轩, 张敏, 邓宽平.贵州马铃薯贮藏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0) :9488-9489.
[6]魏玲, 陈进, 刘勇.汉中地区马铃薯贮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167-168.
[7]李继明, 李守强, 田世龙, 等.甘肃马铃薯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 2009 (11) :21-23.
[8]赵生山, 牛乐华.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7) :56-57.
马铃薯贮藏技术 篇11
南阳镇是福建省上杭县人口第一大镇,耕地面积1906.1公顷。冬种面积394.2公顷,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72.5公顷,总产量1494.25吨。罗坊、黄坑南岭等8个行政村冬种马铃薯57公顷。现将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种催芽,适时播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丰产性好的菜用新良种中薯3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中薯7号(皮光滑、淡黄,肉乳白)、闽薯1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淡黄色)和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形圆形、适宜做加工薯片的新品种坝58(薯皮浅黄色、光滑,芽眼浅,薯肉淡黄色)种植。淘汰老品种。在12月上中旬播种,于播种前7~10天,采用脱毒种薯,挑大小适中、芽眼多且分布匀称、无破损的健薯,按每块2~3个芽眼将薯块纵切成2~4块,切口处蘸0.1%敌磺钠与草木灰以瓦缸或薄膜包裹堆层(层与层间填入细湿沙)催芽,待芽长0.5~1.0厘米时播种。催芽期间应注意检查,发现烂薯应立即拣出。为避免幼苗受霜冻为害,双季稻冬闲田在12月5日至30日播种;边角地、晚稻秧地等地块推迟到12月底至翌年元月20日播种。
二、选地整畦,合理密植
选交通便利,远离工业、采矿业区,无养殖场废渣、废气、废水污染,水源清洁的地段,且种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肥力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前作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冬闲田上。于播种前10~25天翻犁整畦。排水良好的地要整成沟宽35厘米、地畦面宽90厘米的田块采取双行开穴种植。排水稍差的要整成沟宽30~35厘米、畦面宽45~50厘米的.高畦狭垄。单行开穴种植,穴距以30~35厘米为宜,4.0万~4.5万穴/公顷,播种深度以种薯入土10~15厘米深为宜。经催芽后下种的,芽要向上;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每穴植入1~2块种薯,用细土拌牛猪栏粪盖种。较迟播种的和未经催芽直接播种的采用地膜覆盖,这样可提早出苗、提高产量。[]
三、中耕除草,匀苗补苗
播种出苗后的第三叶全展期,选晴天中耕除草和查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间去弱苗病苗。在第六片叶全展期和发棵期又分别中耕除草、培土,此时采用稻草包芯压土,这样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使得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
四、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马铃薯生育期短,生长迅速,需肥量大,是喜有机肥和喜钾作物,故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基肥,早施提苗肥,前期重氮、后期重磷钾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一般于播种前5~7天每穴施入0.5~1千克腐熟人粪尿和15~25克钙镁磷肥。播种后每穴用200~300克细牛猪栏粪拌细土或火烧土、土杂肥盖种。齐苗后每亩用100~200千克腐熟人粪尿加5~8千克碳酸氢铵对水500千克穴施。待幼苗长至6片叶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每亩用500~700千克腐熟人粪尿对水穴施,或用3~5千克尿素对水浇施。发棵期(现蕾期)结合第二次中耕培土,按每亩用10~15千克硫酸钾加5千克尿素对水浇施。忌用含氯化肥。在水管上以湿润为主,前期结合施肥灌水,确保发棵期不缺水,雨季来时清沟排渍做到不积水。
五、适期整枝,科学调节
待齐苗后,每穴选留强壮枝2~3个,选晴天中午剪除弱苗(枝)。亦可在花蕾形成和花序抽薹时摘除花蕾,以促进养分向块茎输送。高肥田和易发生徒长的田块,在发棵期用2%~4%浓度的矮壮素喷植株,亦可用15%多效唑40~50克/亩对水30千克喷施,这样能有效地促使地上部株形矮化紧凑,加速薯块形成,且结薯密集、块茎膨大。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贮藏技术 篇12
一、贮藏病害调查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2014年3月分别对乌兰察布市11家种薯生产企业种薯库内的马铃薯进行块茎检查。种薯生产基地共涉及8个旗县市区的, 调查内容有种薯产地、种薯品种和级别、病害种类及数量、抽检数量、库内环境和温湿度记载等。
2. 检查依据
分别对种薯库内马铃薯湿腐病、软腐病、干腐病、晚疫病、普通疮痂病、黑痣病进行检验, 检验采用目测检验, 目测不能确诊的病害也可采用实验室检测技术, 目测检验包括块茎表皮和内部症状检验, 具体抽样和检验方法依据GB18133-2012马铃薯种薯标准的规定进行。
3. 调查结果统计
从上表可知, 干腐病、黑痣病、普通疮痂病为乌兰察布市的三种主要贮藏病害, 平均发病率为6.636%、4.55%、4.064%, 其次为晚疫病、湿腐病和软腐病。
二、防治措施
防治马铃薯储藏期病害, 马铃薯储藏期间病害发生与薯块带菌量关系密切, 储窑内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很重要, 尤以温度和通气为关键。总体上, 储窑温度在5~30℃范围内均可发病;应采取预防为主, 从大田管理、收获、入窑和储藏等把住各个环节, 进行综合防治。
1. 加强田间管理
搞好田间管理是防治贮藏病害最有效的手段, 马铃薯块茎入库质量与其耐贮能力成正相关。轮作倒茬可有效减少疮痂病的发生;增施磷肥和钙肥可增强马铃薯块茎的抗病性;不过多施用氮肥, 增强干物质积累, 增强其耐贮能力;生长后期, 加强检查, 及时拔出病株、杂株并销毁;防治地下害虫, 减少传病机会。
2. 适时收获
马铃薯收获过晚易受冻害且加大传染晚疫病的几率, 收获过早产量低, 种皮薄, 不耐贮藏。因此适时收获对储藏十分重要, 一般在土温低于20℃的时候用化学药剂或机械方式杀秧, 过10天左右马铃薯块茎表皮老化后选择晴天时进行收获。
3. 预贮
收获的马铃薯应进行预贮, 其主要作用是加速种薯生理后熟过程的完成, 加速薯皮木栓化、加快机械损伤愈合、使块茎呼吸有强转弱。预贮应选择开阔、通风的场所进行, 一般在晴天田间堆放几天, 再用土埋严, 种薯堆大小视天气情况而定。若气温较高, 薯堆应小些, 也可浅沟晾晒或垛在宽敞、通风良好的库房中预贮。一般经2周时间即可达到预贮效果, 预贮过程中一定要严防雨淋、冻害的发生。
4. 种薯入库
在种薯入库前, 进行块茎挑选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 标准是薯皮干燥、无病块、无腐烂、无伤口、无破皮、无冻块和无泥土杂物。整理完最好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进行种薯表面喷雾处理, 可杀死块茎表面的病菌, 待表面药液稍干后入窖。入库前应进行库房整理和消毒处理, 应检查库房的保温、防湿、通风排气等情况, 并备齐各种温、湿度检测设备。在种薯入库前可用百菌清进行全库喷雾消毒, 并用石灰水喷洒地面。
5. 入库管理
马铃薯种薯入库后要根据不同的贮藏阶段对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进行调整。在乌兰察布市地区马铃薯种薯贮藏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即入库后至11月末为第一阶段;12月初至2月为第二阶段;3月初至出库为第三阶段, 各阶段管理方式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 种薯呼吸旺盛, 释放热量较多、湿度较大, 所以管理工作应以通风换气、降温散热除湿为主。具体做法是打开库门和通风口降温除湿, 温度控制在3~4℃, 相对湿度应在85%~90%。
第二阶段, 应以保温防冻为主。此阶段应封闭所有库房门窗, 利用通风口每天累计通风2~3小时, 可带走种薯表面热量、水分、二氧化碳和提供氧气。库温应控制在2~3℃。
第三阶段, 气温逐渐回升, 库温应控制在2~4℃, 通风量随气温的逐渐回升而增加, 直至种薯出库前10天左右将库房门窗、通风口全部打开, 以利于种薯幼芽萌动, 以备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