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精选10篇)
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篇1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 现有水地1.6万hm2, 其高扬程灌区海拔1 500~1 560 m, 年降雨量300 mm, 年平均气温8.7℃, 年日照时数2 226.6 h, 无霜期173 d;≥10℃积温3 750℃, 典型气候特点是热量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利用塑料大棚或大棚加小拱棚种植马铃薯能在6月上市, 可比露地种植提早20~30 d, 平均生产商品鲜薯37.5~45.0 t/hm2, 产值达7.5万~9.0万元/hm2。另外, 在部分产区, 大棚马铃薯既可间作套种, 又能提前收获后复种, 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值。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
前茬以豆类、小麦、玉米或葱、蒜、萝卜等为好, 忌重茬, 也不宜以茄科及大白菜、甘蓝等作前茬;地块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灌水方便[1]。
2 选用良种
二季复种可选用东农303、费乌瑞它、早大白、中薯2号等极早熟品种, 间、套作也可选择克新4号、中薯3号、超白等早熟品种, 最好选用级别较高的脱毒种薯。
3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晒垡, 灌足冬水, 并在土壤封冻前搭好大棚骨架。大棚马铃薯提倡一次性施足基肥, 生长期不再进行追肥。高产地块要求播前施腐熟农家肥60~75 t/hm2、尿素300~450 kg/hm2, 过磷酸钙600~750 kg/hm2、50%硫酸钾300 kg/hm2。
4 种薯处理
播前20~30 d将种薯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下催芽。待芽长至1 cm左右时, 将种薯摊开, 使芽在散射光下变绿、变粗, 同时通过翻捡, 剔除病烂薯。播前1~2 d切块, 刀具用75%酒精消毒, 每个薯块25~30 g, 以带1~2个芽眼为宜。薯块切好后可用草木灰拌种, 也可用多菌灵1 kg加滑石粉50kg混匀后拌入500 kg的薯块中。
5 适期播种
5.1 适宜播期
大棚马铃薯提倡适期早播, 以当地晚霜前20~30 d、气温稳定在5℃以上为播种适期, 一般以10 cm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5~7℃时为宜[2]。西北地区地膜覆盖加大棚栽培的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地膜覆盖加大棚套小拱棚栽培, 可再提前10 d左右播种。
5.2 起垄种植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 带幅110 cm, 垄宽80 cm, 垄高15~20 cm, 沟宽30 cm, 每垄播2行, 大行距70 cm, 小行距40cm, 穴距25~30 cm, 穴深8~10 cm, “品”字形种植, 种植密度60 610~72 730株/hm2。起垄前结合基肥施入5%辛硫磷颗粒剂30 kg/hm2防治地下害虫, 用50%乙草胺2 250 m 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封闭除草[3]。
6 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出苗前不通风, 棚温保持在25~30℃。出苗后中午通小风, 排废气。3月中下旬, 每天9:00打开棚的两端通风, 若降温效果不明显, 可在棚的中间通风, 白天棚温控制在22~28℃, 夜温12~14℃, 15:00关闭风口[4]。大风天气注意背风、通风。终霜期气温稳定后撤棚膜, 揭膜前5~7 d昼夜通风炼苗。
6.2 光照管理
马铃薯喜光, 因而应经常用竹棍振动棚膜, 使膜上水滴落地, 增加透光性。也可于扣棚前用豆汁喷洒棚膜或选用高效弥雾无滴膜。
6.3 水分管理
大棚马铃薯以沟灌为主, 幼苗期、结薯后期需水较少, 始花期至落花后1周为需水关键期。要因苗因土浇好2次水, 齐苗后20 d浇第1次水, 现蕾膨大期浇第2次水。每次灌水都不能淹没垄面, 以防生长发育不良。
6.4 化学调控
水肥条件好特别是氮素太多的地块, 常导致植株徒长。应控制灌水、喷施抑制剂。当植株有徒长现象时, 一般在大现蕾至开花期喷施100 mg/kg多效唑或1~6 mg/kg矮壮素, 促进养分向块茎转移。另外, 生长前期发育迟缓时可叶喷动力2003 1 000倍液促苗, 显蕾时适量叶面喷施膨大素也利于结薯。
7 病虫害防治
7.1 马铃薯晚疫病
选用25%瑞毒锰锌1 0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5~7 d喷1次, 连喷2~3次。
7.2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包括环腐病、软腐病、青枯病等, 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加30%DT 500倍液, 或15%土菌清500倍液, 或15%菌立灭500倍液灌根, 每10 d灌1次, 连灌2~3次;同时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77%丰护安500倍液, 任选其中一种药剂再加上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 叶面喷雾防治。
7.3 蚜虫
马铃薯发生蚜虫, 可用10%除尽2 000倍液、蚜力克1 000倍液、虫即克2 000倍液、35%赛丹乳油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10%吡虫啉2 500倍等交替喷雾防治, 7~10 d喷1次, 连喷2~3次。
摘要:总结了塑料大棚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地、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以为推广该技术提供指导。
关键词:马铃薯,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丛洪春, 郭春堂, 程瑞祥.塑料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09, 29 (5) :342.
[2]刘长春.塑料大棚春提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09 (4) :12.
[3]郭书普.鲁引1号马铃薯保护地栽培[M]//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996.
[4]张战平, 斯迪.控制塑料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0) :57.
北方春季大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大棚马铃薯;栽培技术;收获
中国北方地区是我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3以上。马铃薯春季大棚促早熟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收获30天左右,单位面积效益可高出露地栽培一倍,大棚多层覆盖生产的马铃薯批发价格可达到每公斤3元以上。春季大棚马铃薯栽培的关键是保苗促殃,精细管理,提早上市。
1 整地扣棚
为保证及时播种,在播种前要提早扣棚,使地温尽早满足播种条件,可以在前一年秋季将大棚塑料全部安装好,也可以先将下部安装好,待春季播种前15-20天将其余部分安装完毕。
待土壤完全化冻后即可施肥整地,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公顷施有机肥45-60立方米、硫酸钾复合肥400-600公斤,撒施后用旋耕机旋耕2遍,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
2 种薯准备
大棚马铃薯要选用早熟、高产、株型直立紧凑的品种,生产中“费乌瑞他”和“早大白”的栽培面积较大,特别是“费乌瑞特”,因其口味好、薯香浓郁,收到市场欢迎。
种薯必须选用脱毒种薯。选购种薯时应注意查看包装袋上的标签,标签上要同时具备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编号;种薯个头以每个100-300克左右为宜,如无法开袋查看,要选择外观干净、无水渍的包装袋。
在播种前20天将种薯放在20℃左右的地方催芽,催芽过程中注意防止因温度变化剧烈使薯块表面湿度过大而腐烂。经大约2周催芽后,种薯的芽长达到0.5cm时,将种薯摊开,放在散射光下晾晒,使芽发育的更粗壮。
在播种前1—2天开始切薯块,每块至少有1个芽,重量约25克,顶芽丛可一分为二。切好的薯块可混拌滑石粉或草木灰,放置在阴凉处使切口缓慢干燥,达到切口处不沾手为好。注意晾晒过程中防止低温冻伤和暴晒使薯块失水过多。
3 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以种植地块10cm处地温稳定通过7℃为准,辽宁地区春大棚一般在3月上中旬,多层覆盖的播种时间更早些。播种密度每公顷7-8万株左右,行距60cm。如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则垄宽1m,小行距25cm,株距24-26cm;播种深度7-8cm。采用覆膜后播种的形式,一般于播种前在地膜上提前打孔。播种后覆膜的栽培形式,播种后可喷施“氟乐灵”乳油300陪液除草,要注意及时引苗出膜,防止薯苗在地膜下高温烫伤。
4 田间管理
播种后2周左右开始陆续出苗,一般5—7天后苗可出齐,此时棚外气温很低,要注意保暖防止冻害,尽量不浇水,以保持地温并促进植株根系发展,以利于壮苗。当苗高15cm时,根据土壤墒情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8℃以下,温度过高要及时放风。在植株封垄前撤掉地膜中耕培土,既可防止植株倒伏,也预防后期薯块晒青,中耕培土对“费乌瑞他”尤其重要。在植株现蕾后喷施一次0.4%的磷酸二氢钾,以补充磷钾肥。
当植株进入开花期,薯块也开始膨大,此时最高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当外界温度稳定高于12℃时,可昼夜放风。进入薯块膨大期的植株需要大量水分,应及时浇水避免干旱,以促进薯块膨大,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湿差异过大造成薯块涨裂。
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春大棚栽培的常见病害有早、晚疫病等。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当白天气温达到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或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即可发病,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在发病初期喷洒克露、瑞毒霉锰锌等防治效果较好。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可在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蛴螬和地老虎咬断幼苗和在薯块上啃食出沟槽,对薯块的商品性造成严重破坏。防治措施一是施用腐熟的粪肥,二是在整地时混施杀虫剂,可以较好地解决地下害虫问题。
6 收获
大棚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选用优良品种
项目区马铃薯栽培大部分选用适应市场需求、商品性好、耐贮运、耐寒、抗逆性和适应性强、优质、丰产、抗病的早、中熟品种, 如克新一号、紫花K3, 主要是从内蒙古赤峰、河北围场等良种繁育基地调进繁育的一级种薯, 单薯重为50~200 g。
2 种薯处理
大田用种量为2 700 kg/hm2左右, 种薯催芽前, 摊开晾晒1~2 d, 吹干种薯表面水分, 防止病菌滋生感染造成烂种, 同时剔除杂种薯、烂薯、病薯, 以及表皮龟裂、芽眼突出等薯块。切块时每块重约25 g, 有1~2个芽眼, 并尽可能带顶芽纵切。如切到病薯应及时剔除, 同时用75%酒精或高锰酸钾溶液1 000倍液将切具消毒灭菌。切好的薯块随即放入新鲜的草木灰中, 或摊放在阳光下晾晒至切面干燥为止[1]。于当年12月上旬开始催芽, 在塑料大棚内建成长度不限、深10cm、宽1.2 m的催芽床, 催芽床距塑料棚边际距离25 cm以上, 其四周挖好排水沟, 防止雨水渗入床内, 以免造成烂种。床土干燥时, 先在床内浇1遍底水, 待底水下渗吸干后, 将种薯 (块) 摊放于床内, 种薯 (块) 摊放厚度不超过4层, 在种薯上覆盖松散湿润的泥灰土厚3~5 cm。泥灰土为用体积比为1∶1的细草木灰或砻糖灰与泥土拌合均匀而成。覆土后再在床面上铺盖地膜, 盖好棚膜, 密闭增温。
3 整地做畦
整地前施足基肥, 马铃薯产量为30 t/hm2水平的, 若土壤肥力中等, 施用硫酸钾375 kg/hm2、堆制发酵腐熟的鸡粪27 t/hm2;或施硫酸钾225 kg/hm2, 复合肥 (氮、磷、钾总含量为45%) 600 kg/hm2、沤制腐熟的人畜粪肥52.5 t/hm2。低肥力或高肥力土壤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20%的施肥量。化肥在整地做畦时施入, 有机肥在耕翻前施入。基肥下地后立即耕翻晒垡, 耕翻深度20~25 cm, 不宜过浅。播种前再用旋耕机碎垡, 整地做畦。大棚内做2畦, 中间开宽30 cm、深20 cm的沟;开挖好田间沟系, 围沟深30 cm, 墒沟深20 cm, 要求沟沟相通, 以利排水, 做到雨止田干, 田间不留积水。
4 适时播种
采用大棚加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期为12月底至翌年1月初。播种规格为株距20 cm、行距40 cm, 栽培9万株/hm2。按预定行距开10~13 cm的播种沟, 将催过芽的种薯按芽的大小分级排种, 未发芽的继续催芽后播种[2]。播后盖土, 将地面整平, 盖土厚度为6~8 cm, 然后大棚覆膜扣棚。
5 控温揭膜
大棚马铃薯栽培前期以增温、保温为主, 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不低于15℃, 马铃薯棚密闭不通风即可达到要求;幼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不低于10℃, 当外界气温低于-5℃, 可在马铃薯植株浮面覆盖1层地膜;发棵期白天温度掌握在18~23℃, 夜间不低于8℃, 随着气温的升高, 逐渐加大通风量, 防止徒长;进入结薯期, 白天温度15~20℃, 夜间不低于8℃, 此时要提早揭膜、推迟盖膜时间, 延长通风时间, 当夜间最低温度高于8℃时, 晚上可以不盖膜。大棚马铃薯在75%以上的幼苗出土时揭膜;揭膜时间选择冷尾暖头, 根据气象预测, 大棚马铃薯掌握在揭膜后4~5 d内无寒流袭击。晴天揭膜应在8:00前进行, 严禁在晴天中午前后揭膜[3]。
6 田间管理
中耕与培土、追肥、除草结合进行, 掌握前深后浅的原则, 进入花蕾期后停止中耕。在苗高10 cm时进行第1次根际培土, 苗高20 cm时进行第2次培土[4]。播种后3~5 d, 棚内温度已经上升, 但马铃薯尚未出苗, 施用美国亚联微生物马铃薯专用菌肥15套/hm2;先用干净的塑料桶 (如果使用过农药的桶, 需要提前用热水清洗干净, 放在阳光下曝晒2 d后再使用) , 取10 kg左右的河水 (不能使用自来水, 以防杀死微生物) , 把水温提高到35℃左右, 以手伸入水中, 与手温差不多, 感觉不烫为宜, 将1大瓶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肥营养液放入35℃的水中搅拌均匀, 再将1小瓶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种倒入塑料桶内, 上下搅拌均匀, 敞口放置在避光的室内24 h, 将菌种激活。将激活好的母液对河水120 kg左右, 均匀地施入大田马铃薯畦中即可, 然后畦面覆盖地膜。整个生育期追肥2次, 在幼苗期和发棵期进行, 幼苗期追施尿素75 kg/hm2, 或用腐熟人畜粪肥9 t/hm2对水9 t浇施根部。发棵期追施尿素150 kg/hm2, 或腐熟人畜粪肥15 t/hm2。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距收获30 d前进行。幼苗出土前, 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切忌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 做好清沟理墒、排捞降渍工作, 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
7 病虫草害防治
海安地区棚栽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5]、蛴螬等。晚疫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5 d以上;蛴螬用20%乐斯本或50%辛硫磷乳油2.25 kg/hm2拌细土300 kg, 整地前田间撒施;出苗后用1 000倍液喷洒或灌杀, 安全间隔期30 d以上。地膜揭除后应结合中耕立即进行除草。
8 适期采收
待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时即可正常采收。如要效益最好时收获, 可在薯块已达一定大小 (一般在75 g以上) , 市场价格高, 销路好, 可考虑提前收获。进入采收期或接近采收期时应注意天气变化抢在下雨前采收, 以防雨后采收的薯块易烂、不易贮存。
摘要:介绍了大棚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种薯处理、整地做畦、适时播种、控温揭膜、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采收等内容, 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大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潘海虹, 曲淑萍, 敖永军, 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06-107.
[2]贾普选, 常高正.马铃薯小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 :37.
[3]唐虹.脱毒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轻型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5 (6) :39-40.
[4]马众文, 刘宗发.脱毒马铃薯稻田春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1999, 11 (4) :25-29.
大棚春茬番茄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品种选择;育苗;定制;田间管理;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13-1
1 品种选择
应选用经过多年生产实践,适合本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大棚春茬番茄一版选择抗病性强、耐低温、结果集中、果型大、外形美观,果皮较厚,丰产性强,耐贮运的中早熟品种。如金棚一号、金棚朝冠、精选东圣一号、精选东圣808、东圣华宝、金海丰等。
2 培育壮苗
2.1 壮苗标准
苗龄70天左右,定植时秧苗达到6-7片真叶,株高20-30cm,长相像一把伞,茎粗0.5cm以上,呈紫色,叶色浓绿、肥厚、背面叶脉发紫,刺毛明显,根系发达,有80%的秧苗现花蕾,最大花蕾以刚扭嘴为好。
2.2 种子消毒
把已选好的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25min,用清水冲洗附在种子表面的药液后,用55℃恒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然后用清水浸泡6-8h,再用清水投洗两遍,稍后晾干。
2.3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25-3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催芽时,使种子湿润,透气性好,受热均匀。见芽时把温度降到20-23℃,有70%出芽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床土与营养土的配制
播种床土可用体积比为4份腐熟有机肥和6份田土配成;营养乳配比:5份腐熟马粪或草炭土、5份田土,苗大壮1袋(北京裕丰产)可装3000个钵。
2.5 播种
播种10-13g/m2,需要种子30-50g/亩。播种时浇透底水,水渗下以后,铺一层药土,药土的配制是苗菌敌20g拌15kg干土面,种子下面铺10kg/m2,播后种子上面再覆土5kg/m2配好的药土,上面再覆上配制好的床土1cm。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移入营养钵。
3 苗期管理
3.1 温度
从播种到出苗温度要高一点,白天25-30℃,夜间18-20℃;出苗后到第一真叶期白天20-23℃,夜间12-14℃;1-5片真叶期白天22-25℃,夜间前半夜14-17℃,后半夜12-13℃;在7-8片叶时,白天20-22℃,夜间10-12℃。从定植前7-10天开始白天18-20℃,夜间6-8℃。
3.2 水肥
水不要太大,除播种和移苗时浇透之外,不旱不浇水,定植前1-2天浇一次。苗期可用绿亨2号药水(每袋对水15kg)喷施一次,用789等叶面肥喷施1-2次。
4 定植后管理
4.1 定植时间
一般在4月17日-22日,大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定植。
4.2 栽植密度
行株距为50×25cm,或60×20cm,保苗3500棵/亩。
4.3 温度
定植后3-5天内封棚保温,缓苗后白天25-28℃,中午也不能超过30℃,夜间13-15℃,从第一穗果直径达2-3cm时,白天25-28℃,晚间14-18℃。
4.4 水分
定植后7-8天浇一次缓苗水,以后在第一穗果直径2-3cm和第2-3穗果坐住后再各浇一次透水。
4.5 蘸花和疏花
从每花序有50%开花起,每隔1-2天上午8-10时和下午3-4时喷25-50PPM的番茄灵,防止重复喷,结合疏花每穗留4-5个果。
4.6 整枝
实行单干整枝,第一花序下的侧枝长到5cm左右时随时摘除,每株留3穗果,最后1穗果上部留2片叶摘心,生育期间及时打杈,第一穗果采收后将基部的老叶和病叶及时摘掉。
4.7 追肥
第一穗果50%左右长到2-3cm直径大小和由白转红时,结合浇水每亩各追2000kg左右的大粪稀或20kg的硝酸铵。第二、三穗果坐住后结合浇水用桶装冲施肥,北京裕丰桶装冲施肥每桶冲施1.5亩。结果期间用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追肥2-4次。
4.8 通风
晴天棚内气温达20℃,阴天达25℃,开始通风,阴雨天也要间歇通风,夜间外界最低气温达10℃以上,日落后通风1-2小时,外界最低气温达14℃以上,昼夜通风。
4.9 催熟
果實发白时用2000PPM乙烯利溶液涂抹果实,促进早熟、早收。
5 病虫害防治
5.1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
可用50%疫可灭6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40-60g/亩叶面喷雾防治。
5.2 番茄灰霉病
可用65%万霉灵500倍液或50%农利灵500倍液等药剂防治;也可用10%腐霉利200-300g/亩熏棚;也可以在配好的2、4-D或丰产剂2号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
5.3 番茄病毒病
可用20%吗胍乙酸酮、菌克毒克、10%盐酸吗啉胍等药剂防治。
5.4 番茄叶霉病
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5.5 斑潜蝇
斑潜蝇专用型杀虫剂2500倍液叶面喷雾。
6 闷尖或落蔓
无限生长类型的番茄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时应及时进行闷尖,否则棚顶部温度过高时会影响植株的生长。长期栽培的番茄,也可将植株茎蔓下部的老叶除去,然后将蔓落下,盘在地上。
7 采收
不同用途的番茄采收标准不同。果实达到绿熟程度时可以采摘进行后熟变色,用于贮藏或运输的番茄可在此时采收;在转色时期采收的番茄方便运输,短时间后熟即可食用;用于当天销售的番茄可以在完全成熟时采摘,此时果实品质较好。多彩品种中的淡绿底深绿条纹番茄在果实变软时即可采摘。一般情况下隔一天采收一次,但为了满足市场的天天供应,应调节各棚的先后采收顺序。
浅谈大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选地选茬
马铃薯是块茎植物,它的块茎是在土壤里形成和长大的,所以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PH=5.8~7.0)排水通气良好的地块,具备排灌功能最佳。前茬选玉米、小麦、谷子茬。特别是马铃薯与葱、蒜一类蔬菜轮作,不仅可调节土壤养分,提高产量,这些蔬菜作物能分泌一种植物杀菌素,有杀死晚疫病及其它病菌作用。忌同甜菜、萝卜、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轮作,它们一样消耗土壤中大量钾,会导致土壤钾肥不足,同时发生共同病虫害。严禁选择喷施过阿特拉津、普施特、氯磺隆等除草剂的茬口,否则会造成严重减产。
2 整地作畦
马铃薯属于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同时还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增强通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所以整地提倡深耕细耙,要求深耕20~25cm,然后耙细耢平,达到上松下实、无坷垃,为马铃薯生长、结薯、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机肥和农家肥于耕前混合施于士壤中,一般施腐熟的牲畜粪30t/hm2,与土壤拌匀,促进土壤熟化和疏松。化肥硫酸钾300kg/hm2,二铵900kg/hm2。为防治地下害虫,可将3%的辛硫磷颗粒剂40~50kg/hm2与农家肥混匀一并深耕入土。整地后,作宽1.0~1.2m的畦,畦沟宽30cm、深20cm。在畦中开浅沟,宽10~15cm、深8~10cm,用于浇水。
3 种薯选择与处理
3.1 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抗性好、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黑龙江省种植可选择极早熟菜用型品种东农303(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培育);早熟菜用型品种尤金(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繁育);极早熟菜用型品种早大白(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培育);早熟菜用型品种克新4号(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培育);中早熟加工品种花园525;中熟油炸薯片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国家农业部种子局从美国引入);中熟菜用型品种克新1号,克新12号(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培育);中晚熟品种可选菜用型克新10号(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培育)、荷兰品种底西芮等等。
无论哪一品种都要选择健康脱毒种薯的二级原种或一级良种做种薯。
3.2 种薯切块与处理
播种前15天左右把种薯放在15~20℃的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塑料大棚的地上,铺2~3层,并且经常翻动,使每个块茎都充分见光,当芽长到0.5~1厘米时,切芽块播种(一级原种整薯播种)。大中薯从上向下纵切4~5块,一般切块应在40~50g,至少含有1个芽眼,多可达2~3个芽眼;小于50g的种薯不切块,提倡整薯播种。切刀用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种薯切块后,用混有杀菌剂的草木灰拌种,防止切块腐烂。
4 播种与密度
4.1 播种与施肥
马铃薯适宜播期为10cm土温保持7~8℃,大棚播种马铃薯视棚室条件,可选择3月初至4月初播种。畦上开沟点播,一般1.0~1.2m畦上2行,芽眼向上摆放(按在土里),播种深度8~10cm。播后喷施96%异丙甲草胺2000~3000ml/hm2,然后盖膜。可在每2畦再建小拱棚1个。达到3膜:地膜、普通小棚膜、大棚。在马铃薯出苗前,严禁浇水,以防烂种。大棚马铃薯栽培一般在作畦时施入底肥。
4.2 合理密植
考虑生产目的.品种类型、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参考田间配置方式,播种密度是增产的重要环节。一般行距60cm(1.2m畦上2行),株距25~30cm。早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土壤可密植,公顷保苗6~7万株,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土壤当稀植,公顷保苗5~6万株。
5 田间管理
5.1. 幼苗期
马铃薯播种后,一般在30~40d左右开始出苗,此时,要派专人在田间检查,发现幼苗出土及时将农膜抠破,如果抠膜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膜内幼苗因高温而灼伤。抠膜后,将苗扶出膜外,并扶正,在苗四周用土围实。
5.2 发棵期
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对温、光、水、肥进行合理调控,前期以肥水促进茎叶生长;后期中耕,结合深培土,控秧促薯,使植株由茎叶生长转为地下块茎膨大为主。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深趟并上小土,浅培土,以培上第1片单叶为度,有条件的地区同时灌1次水,水量以田间够用为度。
5.3 结薯期
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尽快使植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有效保持叶片,防止茎叶早衰,防治病虫害,控制植株徒长,灌结薯水。此期应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2~3次;如果植株表现徒长,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80g/hm2,均匀喷雾在植株冠层上,控制徒长。及时拔除田间大草,直至收获。
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晚疫病。
7 适时收获
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 篇6
大棚春黄瓜应选择耐寒、早熟、丰产、抗病性强的长春密刺、北京刺瓜、津研6号、津杂1号、津杂2号等。
二、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具有较高抗逆性和旺盛生活力, 茎粗, 节间短而均匀, 叶绿, 有5~7片真叶, 现蕾。苗龄45~60天。
1. 播种
催芽方法与露地栽培相同。为提高黄瓜对低温的适宜能力, 种子可采用变温处理。播种方法:一是直播于营养土块或纸钵内, 二是先播在盛有锯末、沙土、稻壳或营养土的浅盘内, 出土后6~7天, 移苗至营养土或纸钵内。移苗时浇足底水, 保持根系舒展。株行距为9~10厘米见方。
2.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土前需高温, 保持28~30℃。苗齐到移苗前需进行降温, 白天气温保持20~25℃, 夜间15~18℃;地温日夜在20℃以上。移苗后到缓苗, 为促进生根缓苗, 白天温度25~28℃, 夜间20~22℃。缓苗后到5片真叶显露时, 白天20~25℃, 夜间15℃左右, 夜温低可控制呼吸度以利养分积累。地温日夜保持15~20℃, 利于物质运转。定植前10~15天内进行低温炼苗, 白天15~20℃, 夜间15℃左右。之后, 温度可逐渐降至10℃, 最后降至5℃, 使幼苗健壮抗寒。
3. 水分调节
幼苗期不宜过分控制水分。在播种、移苗和囤苗时, 需浇足水分。其间一般不浇大水, 主要依靠分期覆土保墒。如果中午叶片萎蔫时间过长, 土壤或土块之间的切口缝裂开时, 可用喷壶浇水, 尽量不大水浸灌。用营养土块育苗, 应控温而不控水, 否则根系发育不良, 易于老化, 定植后不易缓苗。
4. 光照调节
早春棚内光弱日短, 适当降低夜间和阴雨天湿度, 在防寒保温前提下, 尽量早揭帘盖帘, 多接受光照。营养面积不宜过小, 且及时囤苗。
5. 苗期营养
须施用质量高的含有氮、磷、钾肥料, 并加入适量的钙、镁等元素。
三、定植前准备
1. 定植期
一般以棚内5~10厘米深表土层地温稳定在不低于10℃, 气温在5℃以上时定植。在安全日期内, 定植越早, 早熟丰产可能性越大。
2. 定植前准备
在前一年作物拉秧后, 立即深翻土地, 利于土壤熟化。定植前20~25天扣棚, 使棚内冻土层尽快解冻。土壤解冻后, 立即平整土地, 再深翻一次, 以利底土化透。定植前10天亩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以上, 过磷酸钙30公斤, 饼肥300~500公斤或大粪干1500公斤左右, 可采取全面施与沟施相结合。施肥后深翻整地, 做畦或做垄。在大棚四周围草帘或围一层薄膜带, 棚内增加地膜覆盖或加设小拱棚, 小拱棚上再增加一层草帘覆盖等。棚内也可采用临时加温措施。
四、定植
1. 一畦单行
畦宽0.8~1米、株距20~25厘米, 亩留苗3000~4000株, 此种方式, 植株通风透光好, 便于起小高垄栽培, 但株数少。
2. 一畦双行
畦宽1~1.2米, 行距50~60厘米, 株距25~30厘米, 亩留苗4000~5000株。此种方式管理虽不便, 但长势紧凑, 根系分布均匀, 能有效利用地力和空间。
3. 小高垄栽植
垄高10~15厘米, 垄顶宽30厘米, 垄距80厘米, 单行栽植, 株距20厘米, 亩留苗4200~4500株。
为提高前期产量及产值, 可进行隔畦加行栽植。在行距1米、株距20厘米, 每亩3333株的栽培方式, 于行间偏南一侧40厘米处增加一行矮秧早熟品种, 采收中期矮秧品种拔秧。
五、定植后管理
1. 浇水
定植初期尽量少浇水, 结合蹲苗进行中耕。定植后5天左右浇一次缓苗水 (水量要小) , 然后蹲苗并及时中耕松土。蹲苗期长短, 常以坐瓜为标准。坐瓜前宜不浇水, 但在底水不足或肥料烧根情况下, 可提前浇水。如果水分不缺, 即使已坐瓜, 也可延至收瓜1~2次后再浇。浇水要掌握“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 (10时前后) 浇”的原则, 浇水后适当放风。坐瓜后可在傍晚浇大水, 但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发生病害。
2. 施肥
掌握“薄施勤施”原则, 根瓜收获后, 开沟追“细肥”每亩2500~3000公斤, 收瓜3~4次后进入盛果期, 每亩随水追腐熟粪稀600公斤左右或尿素10公斤左右, 以后浇水每隔一次顺水追肥一次 (粪稀每次每亩5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左右) 。追肥时水量要大, 浇清水时水量可小。结瓜期也可用0.2%尿素和0.1%~0.3%磷酸二氢钾喷布叶面, 有条件施二氧化氮气肥, 浓度1000~2000毫克/公斤。
3. 温度管理
缓苗阶段不通风或小通风, 创高温高湿条件, 以利缓苗, 昼温保持35℃左右。缓苗后昼温降至25~30℃, 同时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 以利蹲苗。为降温减湿, 需逐步加大通风量。结瓜阶段以防热、防湿、防病为主。加强通风, 昼温保持30℃左右。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40%以下) 而又来不及通风的情况下, 可迅速在行间或走道上洒水, 降低高温危险。适当昼夜温差可以减少养分消耗, 利于提高产量。夜温以13~18℃为宜, 地温保持在15~25℃。
4. 其他管理
大棚春茬甜瓜栽培技术 篇7
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 适合本地气候条件, 市场销售好的品种。我地区主推品种有:齐育金冠、金妃、脆宝等品种。
2 育苗
2.1 苗龄及育苗时间
甜瓜苗龄不宜过长, 一般30~35 d为宜, 要根据自己的设施条件确定育苗时间。
2.2 播种前的准备
每亩大棚提前准备好最佳营养土1.2m3, 最佳营养土配方是充分腐熟马粪1/3, 充分腐熟土粪1/3, 肥沃的大田表土1/3。或者充分腐熟的猪粪1/2, 肥沃的大田表土1/2, 过筛拌匀即可。另外每亩准备8×8的营养钵5500~6000个。播前5~7 d必须装好营养钵, 并用地膜盖好提温保墒, 以利于待播。
2.3 侵种催芽
浸种前两天要把种子放到报纸上晾晒, 浸种先用凉水把种子放盆里浸泡10 min, 把凉水倒净, 直接注入55℃水, 边倒边用木棒不停的搅拌, 直至水温降到30℃为止, 继续浸泡4个小时, 然后把水倒净装入纱布袋里进行催芽, 当种子70%左右露白尖时即可播种。
2.4 播种方法
最好用30℃温水浇足营养钵底水, 然后用多菌灵或普力克500~600倍液喷洒一遍, 然后把露白尖的种子平摆在营养钵中间, 轻轻按一下, 种子上盖1~1.5 cm的潮湿营养土, 覆土一定要均匀一致, 然后平铺地膜, 扣小拱棚或增设火炉以利于出苗。
2.5 播种后的管理
温度管理, 白天控制在25℃~30℃之间, 夜间控制在15℃~18℃之间。当瓜苗70%左右破土而出时, 必须及时揭去地膜, 以防徒长。
苗出齐后, 温度要控制在25℃~28℃为好, 并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 喷药一定均匀周到, 5~7 d喷洒一次, 防止此时猝倒病的发生。播种后不特殊干旱不要轻易浇水, 做到见干见湿, 如果需要浇水也一定要选晴天上午浇水, 当瓜苗全部露出真叶时白天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夜间控制在15℃~18℃。为了增加瓜码密度, 防止空秧, 在二叶一心、四叶一心时各打一遍增瓜灵, 同时要及时喷施百菌清或阿米西达, 防止各种病害的发生。
3 定植
3.1 定植时间的确定
掌握好定植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10 cm地温连续7 d稳定在12℃以上即可定植。我地区冷棚内起拱吊膜栽培的时间4月10日左右定植为宜, 两膜栽培4月20日左右为宜。
3.2 定植前的准备
3.2.1 提早扣棚膜
提早扣棚膜也是甜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扣膜早, 才能定植早, 采收才能早, 效益才能高。因此必须做到提前1个月扣膜, 三四膜栽培的3月1日~5日扣完棚膜, 两膜栽培3月10日~15日扣完棚膜。
3.2.2 提早整地施肥
整地施肥应本着尽量提早的原则, 清除残枝病叶杂草, 亩施农肥7~10 m3, 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100斤, 硫酸钾30斤, 深耕细耙。
3.2.3
提早做畦, 铺设微灌带, 铺地膜:定植前3~5 d做畦, 畦向最好是顺棚方向, 畦底宽1 m, 畦顶宽70~80 cm, 畦高15~20 cm。搂平畦面, 在畦顶中间顺畦用小镐开沟3~4 cm深, 以铺设微灌带。微灌带连接好后, 铺地膜, 膜要拉紧, 膜边要压实。
3.3 定植方法
用打眼器在微灌袋两侧15 cm左右处分别打两行孔。深度与苗坨高为宜, 株距25~27 cm, 每亩定植5000~5300株, 去钵栽苗。
4 定植后管理
4.1 定植后水分管理
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7~10 d选择晴天上午及时浇缓苗水, 伸蔓开花期不特殊干旱不轻易浇水, 特殊干旱也要利用微灌少量浇水。
当瓜长至蛋黄大小时, 开始浇第一次膨果水, 每亩用微灌浇水3~4 h左右。隔6~7 d浇第二次膨果水, 每亩浇水2 h左右。直至采收, 不特殊干旱不浇水, 如果特殊干旱, 浇水也只能依情况用微灌浇10~15 min。
4.2 定植后的温度管理
甜瓜是喜光喜高温作物, 适温25℃~35℃, 40℃高温能正常生长不受温害。因此在整个甜瓜生长期最好把温度控制在白天25℃~35℃, 夜间控制在15℃~18℃。
4.3 整枝方法
整枝要本着打早打小, 前紧后松的原则。四叶一心时及时摘心。四条子蔓及时定蔓, 保留三条强壮子蔓, 子蔓留四片真叶一定及时摘心, 保留1~2朵雌花。如果发现四片真叶内没有雌花, 必须及时果断留两片叶掐大尖。然后在此子蔓留一条强壮孙蔓做结果枝, 四片真叶及时摘心, 每条结果枝在1~2个瓜前留一条孙蔓做营养枝, 3~4片叶及时摘心, 防止跑秧化瓜。
4.4 甜瓜保花保果技术
为了提高产量, 提早采收防止化瓜, 必须及时采用药剂喷花或点花, 当天的花必须当天喷或点, 否则影响做果率。药液最好现配现用, 喷花或点花的药滴以高粱粒大小最佳, 以防出现化瓜或畸形瓜。
4.5 定瓜、追肥技术
当甜瓜每棵秧座住3~4个瓜时, 最小像蛋黄大小时, 必须及时定瓜摘除畸形瓜。
开始浇第一次膨果水时, 利用微灌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和三元素硫酸钾复合肥6 kg;6~7 d后, 结合第二次膨果水, 每亩追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5 kg;膨果期叶面喷施如美加丰、磷酸二氢钾等2~3遍。
5 病虫害防治
应本着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综合防治的原则, 加强棚内各项管理, 合理浇水, 合理放风, 创造一个甜瓜生长的良好环境。并且做到整个生长期间7~10 d用百菌清烟剂, 杀霉矾烟剂或阿米西达, 乙磷猛锌粉剂交替使用, 一旦发现病株, 要对症下药, 打药一定要均匀周到, 整株喷洒, 喷药方法是以叶背为主, 叶面为辅的原则, 打药的时间一定要在上午九点以前, 下午四点以后, 避开高温。
6 采收
采收前7~10 d停止浇水, 不特殊干旱不浇水, 如果特殊干旱出现倒秧、甜瓜裸露一定要及时利用微灌浇水10~15 min, 防止出现皮球子瓜、水瓢瓜、裂瓜现象。当甜瓜转色, 达到八至九成熟时必须及时采收。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棚春茬甜瓜栽培管理技术, 着重阐述了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
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篇8
1 大棚建造
选背风向阳处建冬暖式东西方向的大棚, 选用杨木或刺槐木做立架, 竹木做拱形骨架, 立架间距2.5 m, 棚高2.5m、宽12 m、长80 m, 覆盖材料为无滴膜、厚40 cm的草帘子等。大棚两端设作业门, 门以能容1人进出即可。
2 品种选择
品种为试验多年的抗病早熟、丰产优质、个大而均匀的鲁芋1号、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和丰产优质的潍县青萝卜。
3 整地施肥
棚内土壤深翻80 cm, 施优质圈肥90 t/hm2、磷酸二铵1 500 kg/hm2、硫酸钾1 500 kg/hm2、草木灰7 500 kg/hm2, 混合后撒于地面, 再翻入地下, 然后整平地面, 以备播种[1]。
4 催芽播种, 培育壮苗
4.1 芋头的催芽播种
选重30 g以上的子芋, 剔除已发芽、腐烂、畸形无顶芽的子芋, 于晴天晒2~3 d后于播种前10 d进行催芽。五莲县一般在火炕上铺5 cm厚湿沙, 然后1层芋头1层沙。温度控制在20~25℃, 10 d左右即可发芽。2月10日播种时按行距70 cm开深15 cm的南北向条沟, 浇足水后按株距25 cm进行播种, 用“812”药肥粉7.5 kg/hm2加细土75 kg/hm2拌匀后撒于沟中, 防治地下害虫, 确保苗全苗壮。播种5.7万株/hm2。
4.2 马铃薯的催芽播种
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具有早熟、休眠期短、薯块膨大快、个头大而均匀的优点。播种前将薯块进行切块, 使每块有芽眼1~3个, 然后放入0.5 m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30min后捞出, 使每块芽眼朝上, 摆于铺厚50 cm湿沙的火炕上催芽, 使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 当芽长1.5~2.0 cm时即可播种。2月10日于2行芋头中间开深15 cm的沟, 浇足水后, 按株距25 cm播种, 并施药防治地下害虫。栽种5.7万株/hm2。为了提高地温, 播种前15 d大棚盖膜。晚间盖草帘, 地面覆盖地膜, 使5 cm地温达到5~7℃时播种。芋头、马铃薯播种后马上覆盖地膜。
4.3 萝卜播种
7月上旬芋头收获后, 揭去大棚覆盖物。将土壤深刨40cm, 施圈肥75 t/hm2、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kg/hm2, 整平地面, 然后起垄高20 cm、宽30 cm, 8月1日前按株距20 cm播种, 栽种16.5万株/hm2左右。
5 温湿度调控
增温保湿是使芋头、马铃薯早上市的关键措施, 采用双膜覆盖加草帘的办法可取得显著效果, 即播种后顺垄覆盖地膜, 大棚外加盖草帘以进行增温, 如遇阴冷天气可在棚内临时生火盆、火炉增温。播后最适宜芋头、马铃薯生根的地温为12~15℃, 幼苗生长期保持20~25℃,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60%、夜间70%。马铃薯收获后正是芋头地上部快速生长期, 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 地下温度在20~25℃范围内, 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 以满足芋头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需要。
6 肥水管理
追肥以磷、钾肥为主, 氮肥适量。芋头第1次追肥为播种后40 d左右, 追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600kg/hm2;马铃薯于开花前结合培土施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马铃薯4月10日左右收获后, 将其秧棵放在地里晒1~2 d, 此时正是芋头植株发棵、子芋开始形成期, 结合培土将马铃薯秧棵埋入地下, 追施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萝卜定苗后追施尿素和复合肥各450 kg/hm2, 并做好中耕保墒和防旱排涝工作。
马铃薯块茎速长期需水较多, 如干旱可结合培土追肥进行灌水, 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以后也要保持土壤湿润。在马铃薯植株第12片叶展开时, 喷施1次多效唑 (15%多效唑600 g/hm2对水750 kg/hm2) , 能有控制旺长, 增加产量。调查表明, 喷水比不喷水可增产18.6%。芋头植株发棵后, 特别是球茎膨大期如遇干旱, 可结合培土追肥及时灌水。萝卜生长期中、后期如遇干旱, 可及时灌水, 使萝卜皮薄水分足。
7 及时培土
培土对芋头、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2,3]。马铃薯在开花前后培土, 垄高20 cm左右, 以后发现块茎裸露要及时培土, 防止薯块见光变绿, 影响品质和商品价值。芋头的培土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子芋的芽叶长至30 cm、有子芋5~7个时, 可培土20 cm, 将芽叶部埋入土中;待20 d后再培土1次, 将发出的子芋芽叶埋入土中, 以防出现“露头青”芋头, 影响商品品质。
8 病虫害防治
芋头病虫害有叶斑病、腐烂病、蚜虫和红蜘蛛等[4]。用60%独特+活性钙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80%特菌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0%多菌灵6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叶斑病;结合培土用落叶停200倍液, 或40%甲基硫菌灵300倍液+甲基异柳磷250倍液灌墩, 防治腐烂病和地下害虫;喷施40%氧化乐果800倍液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马铃薯病虫害有晚疫病、蚜虫、白粉虱及地下害虫等。用68%菌锈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80%大生M-45 800倍液防治晚疫病;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防治蚜虫、白粉虱;结合追肥用甲基异柳磷250倍液灌墩, 防治地下害虫。
萝卜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发生期用氧化乐果800倍液防治。结合喷药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及氨基酸微肥500倍液, 共喷洒2~3次, 可提高萝卜的品质。
9 适时采收
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汁多肉色黄个大, 一般生长60~70d, 于4月10日前后即可收获上市。该品种见光易变绿, 收获后及时放入低温阴暗入存放。芋头成熟期不明显, 一般以叶片老化变黄 (生长150 d左右) 时为收获期, 于7月1日前收获, 刨出后去泥和须根后。萝卜于10月下旬收获。
摘要:介绍了大棚芋头—马铃薯—萝卜“3作3收”立体种植的主要栽培技术, 包括大棚建造、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培土、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芋头,马铃薯,萝卜,大棚,间作,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齐振华, 李永林, 王松会, 等.大棚芋头马铃薯萝卜间作模式及效益研究[J].西南园艺, 2004 (3) :4-5.
[2]陈金斌.芋头间作马铃薯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3 (5) :18.
[3]孙倩倩, 赵欢, 吕慧峰, 等.平衡施肥对芋头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长江蔬菜, 2010 (2) :55-60.
大棚春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黄瓜;大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37-1
随着我市大棚建设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多数大棚连续多年生产后,大棚黄瓜病害发生十分严重,调查发现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等黄瓜生产主要病害发病率达95%以上,其中盛果期严重发病的占45%左右,影响产量在30%左右,每年都有部分棚室绝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加强大棚黄瓜的病害防治,是当前实现大棚黄瓜增产增收和保障农户种植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品种选择
德惠地区适宜选择耐低温、耐短日照、抗病丰产的津春3号、津杂2、4号,长青1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耐低温,生长势较强,瓜码密,品质好,产量性能稳定,前期产量高,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及春天大棚早熟栽培。
2 播种与育苗
2.1 种子处理
大棚黄瓜育苗适宜采用大棚加上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播种期为3月上旬或中旬。春季黄瓜大棚早熟栽培为提早采收,每亩播种量约100克,苗龄40-45天,可以适当延长。培育开始先将种子浸湿在清水中后,再放入水量为种子3-4倍的55℃热水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左右后,放置室温浸泡1-2小时。
2.2 播种
苗床选用近几年来未栽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床土整平后浇足底水,待养24小时后播种。播种量为每平方米床面200克,撒种后覆上药土2厘米(0.15公斤代森锌+0.15公斤托布津)。从播种至子叶出土,温度要求为:白天保持25-30℃左右,夜间20℃左右。
2.3 苗期培育
幼苗出土后温度为白天25℃左右,夜间16℃左右。播后4-5天将小苗移入营养钵。移苗后,适当高温高湿,苗床内保持25-30℃左右。为了防止徒长3-4天后再逐渐把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夜间14-16℃。苗期浇水要选择晴天进行,经常保持床土湿润,可结合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追肥,施后充分通风,促进幼苗成长成为壮苗。
3 壮苗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3.1.1 温室消毒 定植前10天先扣棚,每亩用50%多菌灵1.5公斤或50%甲基托布津l.5公斤拌10-15公斤细土均匀撒于地面后起垄覆膜进行土壤消毒;用75%百菌清l公斤+敌敌畏300克与锯末混合点燃密闭熏蒸24小时;白粉病严重的温室,每亩可用一市斤硫磺粉加锯末点燃熏烟。
3.1.2 整地施肥 种植黄瓜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质接近中性的地块。前作收获后深翻曝晒,定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l万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
3.2 定植
3.2.1 定植时间和条件 北方大棚春黄瓜多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定植,各地具体定植期可根据当地条件而定。具体为清晨日出后1小时后,10厘米深处土温10℃以上,气温8℃,短时间灾害性天气温度不低于4-5℃。
3.2.2 合理栽培 按栽培方式、品种选择适当栽培密度。要充分利用棚室前期土地,在畦宽100-110厘米畦上进行主副行栽培。主、副行株距分别为17-20厘米和40厘米,为能提高前期产量,植株留10片叶摘心,采2-3条瓜后拔秧。
3.2.3 定植方法 按膜下暗灌规格起垄铺膜,宽行80厘米,窄行起垄,垄宽40厘米,高30厘米,垄背上留一个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小沟,用90厘米宽地膜覆盖在垄上,拉紧压实,在膜的一头开一小洞,水灌入沟内,灌水后用塑料盖住小洞。垄背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定植黄瓜,定植不可过深,并及时沿暗沟灌一次缓苗水。
3.3 植株管理
3.3.1 调控温度和湿度 因外界气温尚低,春大棚黄瓜定植易受寒流侵袭,所以要进行防寒保温。具体措施:定植后封严大棚门,防止寒风侵入,并多层保温覆盖,并在四周用草苫围起。定植后7天左右大棚密闭,进行保温保湿,促进缓苗。浇缓苗水后,应以保温为主,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晚上控制在10-15℃左右。昼温高于25℃,可适当放顶风。放风原则为先小后大,先中间后两边。即:放风时先放中间的缝,放边风时,上午要先放西,后放东。下午闭风时要先闭西,后闭东。若晚间温高于 15℃应加大放风量,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这样利于防病、壮秧、增产。一般情况下,15时后棚内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降到20℃时,除关闭风口外,四周围上裙苫,以利保温。在结果盛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这样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但易产生高温危害。此时,昼温应保持 25-30℃,夜温 13-18℃。白天地温 22-24℃,上半夜20℃左右,下半夜直到次日凌晨控制在17-18℃。如需要降地温,可于傍晚灌井水,这样可使地温下降5-7℃。
3.3.2 施肥浇水 鉴于棚内覆盖地膜,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以磷钾肥为主。每次追施磷酸二铵20公斤左右,或氮、磷、钾大颗粒复合肥25公斤左右;盛瓜期要求肥水浇足,浇清水与肥水交替进行,从根瓜始收到拉秧需追肥8-10次,同时辅以叶面施肥。具体施肥方法:尿素和白糖各600克溶于100公斤水中制成糖尿液,结瓜期每周向叶背面喷洒1次,共喷4-5次,此法除供给植株生长所需外,还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发生。另外一种方法是单亩用喷施宝加水50-100公斤或1-2支(5-10毫升)叶面宝喷洒叶背面,每半月一次,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叶面施肥一般在下午3点并且晴天进行。
植株浇水方面,一般在浇足定植水后,待幼苗缓苗发根时,再浇一次缓苗水,然后暂停浇水,加强中耕,促进新根生长,等到根变粗植株见长时,适当选上午并晴天追肥浇水。
3.3.3 调整植株 插架或吊绳防倒伏。植株即易倒伏期为幼苗6-7片叶后,此时需插架或吊绳来防止倒伏。为了节约用料,达到省钱、省时、省功目的,插架多用单排梯形架,可采用单行瓜蔓上架,也可以采用双行瓜蔓上一个架,大大减少遮阴面积,提高光合作用。具体方法是:每隔1.5-2米插一立杆,再架横杆与立杆绑紧。第一根横杆距地面0.3-0.4米,以上各横杆间距为0.25-0.3米,架材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吊绳常用尼龙绳、聚丙稀塑料皮、麻绳等作黄瓜吊架,固定吊绳要先将上端固定于棚架上,下端系上10-15厘米小棍,然后固定在距瓜秧10-15厘米深土中。随瓜蔓生长,将茎蔓直接呈“S”形缠绕在绳上,两种方法在各地塑料大棚栽培中均可应用。
绑蔓应在插架或吊绳后立即进行,并且5-7天即进行一次。绑蔓过程要坚持弱秧直绑、松绑,促其生长,同时要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调整角度,壮秧可以绑得紧些,弯曲角度大些,以此抑制植株生长,促进坐瓜。每次绑蔓时,均应使每一植株生长点朝向同一方向,每次交替地变换方向。在绑蔓时,中上部侧蔓可留一瓜并在瓜上留一叶摘心,摘除卷须并去除根瓜以下侧蔓,主蔓长至架顶时要及时摘心。为了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害发生,结果中后期要摘除大部枯黄老叶。
3.3.4 摘采 菜农要抓住春淡有力时机,选择春黄瓜早熟品种,为了防止化瓜,根瓜应适当早收,以利其他瓜条快速生长发育,提高前期产量,以此提高经济效益。为了相对缩短采取间隔,可以适当采收嫩瓜(结果盛期应仔细检查,1-2天即须采收一次)可促进其他幼瓜生长,这样起到补充养分难以起到的作用,效果良好。为了能够保持瓜条鲜嫩,摘采时间最好是清晨。
4 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
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蚜虫是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
蚜虫病可用一遍净2500倍液或康福多7000倍液进行防治。
常见病的日常管理要做到预防为主,特别是霜霉病更要提早预防。具体防治措施为:可用58%甲霜灵500倍液、70%安泰生、25%多菌灵一项进行喷雾预防。当霜霉病病斑出现后,如遇阴雨天气时,可以与喷药轮换使用的方法是,在傍晚关闭大棚,用按每亩0.2公斤比例,45%百菌清烟熏剂进行药熏,第二天早晨通风;如晴天可用69%安克600倍液或72%克露750倍液等治疗性药剂进行治疗。
大棚春黄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篇10
必须选择早熟、瓜码密、高产、抗病、质优、耐低温的品种。
2 培育壮苗
从安全定植期计算, 育苗期40~50 d;在加温温室内育苗, 育苗期只需用35~40 d, 即能达到5片真叶, 大部分现蕾的壮苗形态要求。如用多层覆盖, 应在2月上旬播种;双层覆盖的在2月中下旬播种;如单层棚覆盖, 播种期在3月初。
2.1 浸种催芽与播种
2.1.1 种子消毒
黄瓜的许多病害如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原菌附在种子表面或种子里面越冬, 因此, 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温汤消毒, 做法是:用55~60℃热水倒入盛种子的容器中, 边倒水, 边搅拌, 保持10~15 min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1.2 浸种催芽
种子先用55~60℃热水烫种, 浸种子6~8 h, 最好用室温下自然融化的雪水浸种, 有早熟增产作用, 然后洗净控掉水分用干净的湿布包好以利保湿, 放在28~30℃条件催芽, 大约经过10~12 h种子可发芽。
2.1.3 低温锻炼
种子刚刚裂开或露出胚根后, 把种子放在0~2℃的环境内, 进行低温锻炼1~3 d, 然后放在20~25℃的温度下催芽1~2 d, 出芽即可播种。
2.1.4 播种
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播法, 将催芽的种子播种在纸筒或塑料育苗钵内, 种子必须平放, 覆土1 cm;另一种需移苗时, 则在育苗箱内撒播, 播前浇透底水, 撒播应均匀, 覆土1cm, 育苗室内保持28~30℃加速出苗。
2.2 保护根系, 及时移苗
由于根部形成层组织木栓化早且快, 保护根系, 黄瓜移苗最佳期, 应在子叶展开期, 过迟移苗, 不但成活率低, 而且影响花芽分化。
2.3 苗期管理
出苗前, 即从播种到子叶出土, 应控制较高温度。
幼苗出齐到子叶展开真叶始现时, 需较低温度, 光照要强, 白天20~25℃, 夜间15~18℃, 地温约保持在20℃以上。
第一片真叶展开到第五片真叶, 幼苗进入成苗阶段, 正值花芽分化时期, 必须以促进雌花分化。白天光照要强, 8~10 h短日照, 气温25~28℃, 可加速花芽分化, 夜温降低, 保持在15~17℃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成苗阶段, 在1~4片真叶时分批喷100~200 mg·kg-1的乙烯利, 对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均有一定作用。
定植前7~10 d, 锻炼秧苗时, 逐渐降温控水, 使秧苗适应早春低温干旱不良环境。白天气温15~20℃, 夜温逐渐降到5℃左右, 地温15~18℃。幼苗锻炼期间, 控制水分, 对严重缺水的秧苗, 采取局部浇小水的办法, 不能浇透。
3 提早扣棚增高地温
提前扣棚, 定植前20~30 d扣棚, 烤地升温。增施有机肥, 借助微生物活动分解放热, 提高地温。深翻土壤达到20~30 cm, 增加其通透性。
4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4.1 适时定植
大棚黄瓜安全定植期是:当棚外气温连续3~4 d稳定通过0℃以上;棚内最低气温连续3~4 d稳定通过5℃以上;棚内10 cm土温连续3~4 d稳定通过10℃以上, 选晴天定植。如果只有地膜和棚膜的大棚, 安全定植期为4月25日~5月1日前后;如有条件加温, 可适当提前定植5~10 d。
4.2 合理密植
4.2.1 高垄高畦
行距80~100 cm、株距18~20 cm, 保苗株数49 500株·hm-2左右。
4.2.2 垄作
株行距 (20~25) cm×60 cm, 保苗株数60 000株·hm-2。
5 以温、湿度为主, 肥水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
5.1 定植~缓苗期 (约5月1~10日)
管理要点:保温、保湿促进黄瓜缓苗。
此时外温较低, 经常出现寒流, 因此定植后7~10 d应以增温、保湿、保温防冻为主。
白天棚内气温应保持在30~35℃, 以提高地温。35℃适当放风, 打开二棚门 (用塑料膜挡住门下部) 通风;温度高可打开侧窗通风, 避免放底风, 以防冷风伤苗。
未覆地膜的应勤松土来保墒增温。定植后4~5 d, 缓苗后, 选晴天浇一次小水, 灌半沟水或隔垄沟灌水, 灌水完毕, 闷棚升温至32℃再通风排湿。
5.2 结瓜初期——根瓜开花~根瓜采收 (约5月10日~6月1日)
管理要点:调温控湿。吊蔓、领蔓, 及时采收。
此时外温经常出现不稳定。在温度管理上, 以防寒保温, 防止冻害为主。
当瓜长到5 cm时开始追肥灌水, 每隔7~10 d再追肥和灌水, 每次随水追施KNO3或NH4NO3150 kg·hm-2。
此时要放风, 防止低温冷害, 不放底风。日温30~32℃, 夜温13~15℃。此时夜温和地温都较低, 通风量不大, 故浇水不宜过多, 否则不但会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 而且还会引起沤根或角斑病的发生。每次浇水后应闷棚升温至32℃, 及时吊蔓、领蔓、掐卷须、掐侧枝。
根瓜长至18~20 cm左右及早采收上市。防止坠秧, 影响上层瓜的伸长。
5.3 盛瓜期——根瓜采收后~大量采收腰瓜 (约6月1日~7月10日)
管理要点:变温管理, 生态防病, 增加肥水, 促进丰产。
外温升高快, 茎、叶、瓜旺盛生长, 是生长和结瓜的高峰期。当茎蔓爬到顶棚时及时摘心, 加强通风换气和肥水管理。以达到调温控湿, 防病保秧, 延长结瓜期。
为促进同化作用, 满足茎、叶、瓜齐长的需要, 应供给大量的肥水, 每隔3~4 d灌一次水, 每隔10 d追一次大肥。有机肥、无机肥交替施用。
隔日采收一次、防止坠秧、化瓜等。结合防病喷药进行叶面喷肥。在药液中混入的尿素或喷糖醋液防病、壮秧、增甜 (瓜肉变黄) , 糖醋液的配方是:1%红糖+1%米醋+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绿风95。
加强植株调整、领蔓、掐卷须、侧枝、打底叶、摘心等及时进行。
5.4 衰老期——植株衰老、病虫害大量发生、结瓜减少 (约7月10日到拔秧)
管理要点:防病、保秧、复壮。
一般为促进结回头瓜 (梢瓜、侧蔓瓜) 可继续灌水, 追少量速效肥。加大通风、及时防病。
6 变温管理、生态防病
6.1 变温管理, 生态防病原理
6.1.1 黄瓜霜霉病菌是古巴假霜霉菌, 真菌, 属于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孢子囊在温度15~20℃, 空气湿度高于83%时才大量产生, 且湿度越高, 产孢越多, 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 h孢子囊就可萌发和侵入, 引起发病, 湿度小于80%, 气温低于15℃, 或者高于30℃发病受抑制。
6.1.2 黄瓜光合作用的同化量在上午8∶00~12∶00完成70%~80%, 其余在下午13∶00~16∶00完成, 16∶00至午夜前光合产物输送到果实及生长部位, 下半夜主要是呼吸消耗, 光合适温25~30℃, 相对湿度60%~70%。合成产物输送适温13~16℃, 湿度80%~90%。
6.1.3 变温管理、生态防病就是利用大棚温、湿度的可调控性, 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 采用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 而抑制病菌的方法, 达到防病目的。
6.2 变温管理、生态防病的方法
根据黄瓜霜霉病菌和黄瓜生态条件的差异, 把一昼夜24 h分为四个时间带, 分段进行管理, 使每段尽量满足黄瓜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而不利于病原菌的发生。
中午放风防高温, 使棚温保持20~25℃。为防止夜间高温, 高湿, 应“放夜风”可使上半夜棚内温度降为13~15℃, 可使黄瓜叶面水膜形成时间延迟。把病原菌所需适温与水膜形成的条件错开, 减少病害感染的机会。
若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为10℃ (5月中、下旬) , 日落后应放夜风1 h;11℃时 (5月下旬~6月上旬) , 放夜风2 h。12℃时 (6月上、中旬) , 放夜风3 h。13℃以上 (6月中旬) 可整夜通风。
在日落前1 h, 如果棚内气温低于22℃, 应闭棚升温, 待温度升为25℃再放夜风。遇有阴雨天气, 不宜浇水, 夜间还要通风排湿。
7病虫害药剂防治
大棚春黄瓜早熟栽培常发生的病害除霜霉病外, 还有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蔓枯病等, 虫害主要是蚜虫。
7.1黄瓜霜霉病
按生态防治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3 000~3 750 g·hm-2, 分放在棚内4~5处, 用暗火点燃, 闭棚熏一夜, 次晨通风, 隔7 d熏一次, 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使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粉器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 或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 每次15 kg·hm-2, 隔10 d喷1次。
7.2细菌性角斑病
可用50%DT或60%DTM500倍液, 或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防治。隔7~10 d 1次, 连防3~4次。
7.3白粉病
用1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 一般2~3次即可防除, 也可用DT防治。白粉病严重时, 用20%敌唑酮400倍液喷雾防除。
7.4蔓枯病
防治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轮作或嫁接栽培。药剂可用敌克松1 000倍液浇根, 或其它药剂, 7~9 d后在发病部位结成黄色病斑即愈。
7.5蚜虫等害虫
可采用适当的杀虫剂。
摘要:保护地是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的主要措施, 而黄瓜是保护地主栽品种, 以春、秋两茬为主。由于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差异, 造成产量不稳定。为保证菜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将大棚春黄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综述如下:选择良种, 培育壮苗, 提早扣棚、增高地温,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以温、湿度为主、肥水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 变温管理、生态防病, 病虫害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