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2024-09-20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精选12篇)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1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镇农民抓住冬春季节北方市场蔬菜淡季的有利时机, 在冬季黄金季节, 大面积连片种植马铃薯, 产品畅销广州、杭州、上海、武汉等市, 成为南阳镇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为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品品质, 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 现结合笔者多年实践, 将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l 选用良种

从近几年种植情况看, 从黑龙江克山、讷河两地高海拔地区引进的克新系列中熟品种较丰产, 如紫花851。

2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实际, 前作收获较早的 (如种植毛豆) 可安排在11月中旬初播种, 前作是棉田的在收获后要及时机耕, 大约在11月中旬末至12月上旬初播种。要结合天气情况决定, 如日最高气温达25℃以上时最好不要过早播种, 以防高温烂种。除特殊年份前期遇霜或4℃以下冻害外, 一般应适当早播, 马铃薯出苗快, 生长迅速, 产量高。用种量2400kg/hm2左右, 每1kg种薯约切成35块 (每块要有1个芽眼) , 切块应在播种前1~2d进行。为使苗齐、苗全、苗壮, 小面积的农户要推行催芽播种 (提前6~12d) 。催芽可缩短田间7~10d的出芽过程, 从而延长结薯期, 且播种后生长快, 结薯多而大, 产量高。

3 精耕细作, 施足基肥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性很强, 砂土、泥土均可栽培, 但高产田应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进排水方便的田块。前作收获后要晒干 (除砂土外) , 用旋耕机耙碎, 并整成畦宽1.1m (含沟35cm) 、播种培土后畦高30~40cm的垄畦。若畦过宽, 土地利用率低, 则降低产量。马铃薯高垄栽培能加厚土层, 防止田间积水, 增加土壤通透性, 扩大土壤昼夜温差, 并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一般用蘑菇土、草木灰12t/hm2以上盖种, 培土前用复合肥 (16∶16∶16) 900kg/hm2条施。

4 合理密植

马铃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穴数、每穴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三因素构成。综合产量和出苗率等因素, 以7.50~8.25万穴/hm2为宜。采取双行种植, 行株距30cm×23cm。第1次培土前覆盖稻草士750kg/hm2左右。小面积农户采取杂粪盖种, 可显著提高出苗率且使薯苗生长健壮。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科学管水

马铃薯有2个时期最怕水, 即发芽期和结薯后期, 其余时期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 尤其是薯块迅速膨大期需水量最大, 不可缺水。具体讲, 播种后20d至采收前20d畦沟要有浅水层, 确保畦面湿润。冬旱季节, 发芽期过早是导致出苗率低的主要因素。相反, 若湿度大又遇高温则烂种多。生产上要获得高产, 必须有85%以上的出苗率。较安全的做法是粗整畦后淹水, 5~7d后畦沟不粘土, 畦面湿润时播种, 后用杂粪或畦土盖种。15d内不过干不淹水, 若遇旱可淹牛沟水加人工泼水, 确保畦面湿润。后期 (收前20d内) 遇春梅雨季节, 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渍。

5.2 中耕培土

播后15d应选晴天采用机械或人工培土。在开始结薯时再培土1次。冬季一般少雨, 若遇持续阴雨, 也要进行人工培土, 培土后畦面至畦沟底的高度大多在30~40cm。培土既能增厚土层、防倒伏, 又能防止块茎裸露, 影响品质。若培土过浅, 后期马铃薯迅速膨大致使畦面开裂、块茎受光、表皮变绿变青, 青马铃薯会被经销商拒收, 人畜食后易引起中毒。

5.3 化学除草

培土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用乙草胺1500mL/hm2对水675kg/hm2喷雾。中期杂草过多, 也可用克无踪500倍液定向喷畦消灭。

5.4 适时追肥

施肥总原则是施足基肥、重施钾肥、适时追肥。一般在播种后25~35d, 即叶龄6~7叶、出苗率达70%~80%时进行第1次追肥, 用碳酸氢铵525kg/hm2、过磷酸钙525kg/hm2左右, 对水15.0~22.5t/hm2浇施。间隔10~15d后第2次追肥, 肥料种类、数量、方法同第1次, 或用硫酸钾复合肥450kg/hm2左右撒施, 后浇水。第3次追肥应在块茎迅速膨大时, 即播种后70d左右, 施硫酸钾225kg/hm2左右。中后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进行根外追肥, 以促进块茎膨大和防后期早衰。据有关资料记载, 每生产1000kg块茎, 需要氮素5kg、磷素2kg、钾素1kg。生产上可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肥料当季的利用率等综合因素考虑总施肥量。

5.5 病虫害防治

大丰市南阳镇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是晚疫病和小地老虎。 (1) 晚疫病防治:阴雨、多雾、多露天气利于病害蔓延和流行。以防为主, 或在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58%甲霜灵锰锌或58%雷多米尔6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 每7~10d喷1次, 连喷2次。在当地一般于2月中旬喷第1次药预防。若天气以晴朗、低温为主, 喷药次数可减少。 (2) 小地老虎的防治:通过近年来的田间调查, 几乎每一块马铃薯田都有小地老虎发生危害。幼龄幼虫咬食叶片, 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 3龄后的幼虫将幼苗从近地面的根茎处咬断, 造成缺株断垄, 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马铃薯出苗80%左右 (约播种后35d) 时发现小地老虎, 此时虫龄在3龄前, 已开始食叶 (叶片出现缺刻或有孔洞) , 选用4.5%百虫宁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阴天或傍晚喷药效果好) 。

6 适时收获

当植株茎叶70%~80%枯黄时, 应选晴天及时收获。若市场价格高于正常行情时, 也可提早采收, 及时销售。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2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欲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试验证明,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著。一般耕深不浅于25cm。若土壤墒情不好,要提前灌溉一次,再进行深耕。

二、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所以播前要准备好肥料。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尿素10kg。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三、播前催芽和切块

春播每亩需种薯120kg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由于早春温度低,马铃薯不能播种或播种后出苗慢,而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幼芽发根也快,出苗早而齐,发棵早、结薯早,有利于高产。催芽的具体方法有:

(一)催芽

1、整薯催芽: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保温性好的温室内暖种处理,催芽约1cm左右时,于播前1-2天切块。郑州地区多采用此法。

2、切块催芽:

⑴室内催芽:播前30天左右,将种薯放到温度15~18℃的室内处理10-15天。种薯开始发芽时切块,按1:1比例与湿沙(或湿土)混合均匀,摊成宽1m、厚30cm,上面及四周用湿沙(或湿土)覆盖7~8cm。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m宽、7cm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块覆一层湿沙(或湿土),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湿沙(或湿土)7~8cm。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超过20℃。待芽长到1-2cm

左右时扒出,放在散射光下凉种(保持15℃低温),使芽变绿,变粗壮后即可播种。

⑵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挖宽1米、深50厘米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方法将切块摆放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提高温度。

(二)切块要求:每公斤种薯切50块左右,每块以25克左右为宜,切块大小要一致,至少每块上要有一个芽眼。

切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每人准备两把切刀,用75%酒精消毒时,每切一薯一换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时,每5-10分钟一换刀,切到病、烂薯时,及时更换切刀。切口离芽眼要近,可刺激早发芽,利于早出苗。

(三)药剂拌种:种块防病可用滑石粉+70%甲基托布津+72%农用链霉素按90:5:5的比例混匀,均匀施在块表面,药剂用量为种薯量的1%。

五、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正确确定播种期有3个原则:1、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多雨地区要实行小整薯播种,避免田间烂薯,造成减产。

郑州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选择温度较高的晴天进行,采取东西向朝阳坡种植。播后适当镇压,耧平斜坡面,消除大的土坷垃。播种密度一般为行距60cm,株距20-27cm左右。

六、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

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突出一个“早”字,总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管理的重点是,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止病虫害。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30天左右,播种后因温度逐渐上升,杂草丛生,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除草。追肥宜早不宜晚,苗子出齐80%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施碳酸氢铵40-50kg(或尿素15kg)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否则肥料不能溶解,根部不能吸收利用。现蕾期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进行第二次培土、浇水,应结合除草进行,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此时可视植株长势情况决定第二次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施些尿素,约10kg左右。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尤其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温度达30℃左右时,对高温敏感的品种会产生畸形块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正常生长。雨后积水应及时防涝,否则将造成田间烂薯。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利于收获贮藏。

另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及时防治晚疫病、蚜虫、蝼蛄等。防治晚疫病,要适时施药防治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及其附近植株上的病叶摘除就地深埋,撤上石灰。然后对病株周围的植株用l:

100-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封锁,隔10天再喷1次。也可采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涪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七、收获贮藏

春播马铃薯在6月底前收获完。一般亩产4000斤左右,高产可达6000斤左右。

贮藏以选择干净、通风、凉爽的半地下窖为好,不要与农药、化肥、机油等油类或大葱、大蒜、洋葱等辛辣味产品共存。薯块堆放于干净的砂土上,每十天翻检一次,随时捡出烂薯。商品薯应暗光保存,防止变绿。

秋季马铃薯郑州地区于8月10-15日播种,整薯播种,每亩用种薯250-350kg左右,栽培可参考春季栽培技术。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对于郑薯五号、六号,播种前5天,用百万分之五的赤霉素水溶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随即埋入湿润的沙床催芽5天,待芽长1-2cm左右时即可播种。秋季要及时防止茶蟥螨和晚疫病的发生。

END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3

前作2月底种植马铃薯和玉米,先在整好的55厘米宽的垄上种1行马铃薯,垄沟种1行玉米,5月底开始收获马铃薯,7月初收获结束,然后清茬整地。8月中下旬种大白菜,10月末至11月初收获。

二、品种选择

马铃薯可选用早熟、抗病、丰产的品种“渭薯3号”。玉米可选用丰产、抗病、耐弱光的“沈单”、“吉单28”、“金穗”等品种。白菜选用早熟、抗病品种。

三、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冬季翻地、灌水,翌年立春后,土壤开始解冻、土地表皮发干时,耙磨保墒。2月中旬耕翻土地,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硫酸钾复混肥20公斤,结合翻地,用杀虫农药喷1遍。起55厘米宽的垄,垄间距20~25厘米。

2.播种育苗:选择早熟、抗病品种,切薯时剔除带病种薯,切刀要用开水煮沸消毒或用70%酒精擦抹消毒,切后用草木灰拌种,采用双籽点播,株距以30厘米为宜,每667平方米4000~5000株,种植完1行要及时用75厘米宽的地膜覆盖。在垄沟里单行种植玉米,株距15~20厘米,每667平方米密度为3000株。每2垄为1棚,及时扣小拱棚保温。

3.田间管理:定植后7天玉米开始出苗,20天以后马铃薯开始出苗,这时玉米苗顶到拱棚,每天要揭开拱棚放风,防止地膜烫苗。拱棚放风4~5天后,揭拱棚。为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用20%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马铃薯现蕾期,灌第1次水保苗壮苗;开花期,灌第2次水加快块茎膨大,同时对玉米进行追肥,马铃薯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5月底马铃薯开花后,茎叶变黄时开始收获马铃薯,7月初收获结束,收获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和需要灵活掌握。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清茬、整地、施肥,同时对玉米培土,防止倒伏,8月底收获玉米。

四、秋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马铃薯收获后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45%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作基肥。

2.播种:8月中下旬播种秋白菜,采用穴播法,播种时要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行距3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3~5粒种子,然后覆细沙细泥,厚1.0厘米左右。

3.田间管理:

①及早间苗、定苗。共进行3次,当幼苗长成十字形时进行第1次间苗,5片叶时第2次间苗,6~7片叶时定苗。

②及时消灭杂草。可以在换茬后播种前每667平方米用10%草甘膦水剂0.75升或20%克无踪0.15~0.24升或41%农达0.05升,兑水50公斤喷雾,施药后5~7天田间杂草枯死,然后翻地播种或移栽。也可在播种至出芽前除草,可选用丁草胺、除草通、氟乐灵等除草剂,在播前1~2天或播后发芽前喷施,阴雨天喷药效果好。在生长期防除禾本科杂草,可在播后12~15天,白菜4叶期,杂草3~4叶期,用禾草克、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施药后7天内保持土表湿润,除草效果好。

③科学灌水。在秋白菜的整个生育期灌4次水,第1次是降温水,出苗前到定苗,小水勤灌,可预防病毒病;第2次是保苗水,定苗后及时灌水,有利于根系发育;第3次是莲座水,以见干见湿为主,以防根腐病,有利蹲苗,防止徒长;第4次是包心水,在包心前灌1次透水。

④科学施肥。在大白菜莲座期,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5公斤;在生育旺期可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2~3次。

⑤及时防治大白菜霜霉病和软腐病。可采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软腐病,每隔10天喷洒防治1次,共防治3次。

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篇4

1 地块选择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 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忌连作, 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 亦可有效防止病虫害。马铃薯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得增产效果较好。一般应选择排灌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地块。

2 整地施肥

深耕20 cm, 细耙, 消除大的土坷垃, 使土壤细碎, 有利于薯块膨大。土壤封冻前底施腐熟有机肥7.5~15.0 t/hm2、硫酸钾复合肥 (纯N、P2O5、K2O含量45%以上) 750~900 kg/hm2[1]。

3 种薯处理

3.1 精选种薯

最好使用脱毒种薯。目前, 适宜丰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3号, 而费乌瑞它的商品性较好。选择大小适中、薯形规整、薯皮光滑、具有品种典型特征、色泽鲜明的健康种薯作种, 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2]。备种后注意防寒、防热, 一般存放在不上冻房间内即可安全越冬。

3.2 切块

在播种前2~3 d按芽眼进行切块, 切块时要纵切, 切口要离芽眼近些, 可刺激早发芽, 种块质量以25 g左右为宜, 每块种薯应保留至少带有顶端优势的1个芽眼。在切块前须将刀具消毒。应准备2把以上刀具, 用酒精或0.2%高锰酸钾消毒液浸泡, 交替使用, 以免病菌通过刀具传播。切块后将种块摊在通风处, 晾干伤口明水后收起。切块后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200倍液进行消毒。用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 播后出苗早而整齐, 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 作种薯用可避免切刀传病。

4 播种

4.1 播种时期

待10 cm土层地温达到7~8℃时播种。春播出苗时避免霜冻, 一般在终霜期前20~30 d为适播期。在丰县地区, 早播种, 在春季土壤化冻后可尽早整地, 浇水造墒, 一般在2月底3月初进行开沟、施肥、播种。选择温度较高的晴天进行播种, 采取东西方向的阳坡种植。播前洇地, 确保足墒播种, 利于出苗。一般马铃薯单作需用种薯2 250 kg/hm2左右。

4.2 种植密度

根据市场调查, 大薯块的价格高, 市场形势较好, 故提倡稀植, 以提高大块率[3]。一般单行种植, 行距60~70 cm, 株距20~25 cm;大垄双行种植, 大行距60~70 cm, 小行距20 cm, 株距30~35 cm。每穴留苗1株, 保苗6.00万~6.75万株/hm2。

4.3 播种

开沟15 cm左右, 一般耕深不浅于25 cm, 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 耕层愈深, 增产效果愈显著。马铃薯生长期短, 产量潜力大, 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 一般施硫酸钾复合肥1 500~2 250 kg/hm2、饼肥450~750 kg/hm2、硫酸锌15kg/hm2、硼砂7.5 kg/hm2。同时施入杀虫颗粒剂22.5~30.0 kg/hm2防治地下害虫, 点播时芽眼朝上, 以利于出苗。按行距要求开深约10 cm的大沟, 于沟底播种, 以保证培土厚度, 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 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 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 cm, 做成大垄[3]。播后适当镇压, 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随即覆盖地膜, 促进增温、保墒、出苗。

5 田间管理

5.1 破膜放苗

幼苗顶土期, 发现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 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人工辅助破膜放苗、封口[1]。

5.2 中耕培土

现蕾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 为有效防止薯块露出地面或变绿影响品质, 培土深度应达到10~15 cm, 同时有利于增加结薯层次, 促进多结薯、结大薯。

5.3 肥水管理

在施足底肥和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 一般在苗期不用浇水追肥。现蕾至开花期揭膜浇水, 同时追氮、钾肥225~300kg/hm2, 进入薯块形成期后轻浇小水, 但浇水时不能漫上垄背, 收获前5~7 d停止浇水。

5.4 及时化控

若植株生长旺盛, 为防止后期出现徒长, 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多效唑450 g/hm2控秧, 抑制植株顶端生长过于旺盛。

5.5 摘花

马铃薯开花期正值地下块茎膨大。及时摘除花蕾, 可有效地将养分平衡运输至其他生长部位, 如可将地上部分的营养转移至地下部分, 供应块茎膨大需要, 促进产量提升[1]。

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生长期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青枯病, 主要虫害有蛴螬、蚜虫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 为真菌性病害, 一般发生重, 危害大, 会引起田间和贮存期间大量烂薯。在马铃薯初花期大田出现中心病株时,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 并将其集中烧毁。同时开沟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 及时用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25%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农药500~800倍液喷雾;土壤湿度大和雨天, 可将药剂与细土按1∶40混拌后施于根部, 5~7 d后再防治1次。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 目前尚无有效农药防治。由于青枯病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种薯和土壤介体, 特别是潜在感染的种薯, 因而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因此, 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杜绝传染源, 精选健康无病种薯, 整薯播种;切块时切刀消毒;实行轮作换茬, 最好是水旱轮作;发现病株, 及时拔除, 必须连同土壤挖起。如果是种子田, 病株周围结的块茎不得作种。防治蛴螬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 kg加水溶解, 再喷于35 kg细土上, 拌成毒土撒于沟内。蚜虫可用80%敌敌畏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防。

7 收获

适时收获马铃薯, 以及时供应市场。一般收获时期在马铃薯茎叶淡黄、基部叶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块茎不再膨大时, 产量可达30.0~37.5 t/hm2。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收获上市, 严禁薯块在阳光下曝晒[1,4]。

参考文献

[1]杨玉芳.脱毒土豆覆膜高产栽培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 2010 (6) :48.

[2]池赛芳.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 2009 (3) :9-11.

[3]付利利.马铃薯种植技术[N].吕梁日报, 2010-12-13 (2) .

马铃薯栽培技术 篇5

松桃县地处黔东高原,气候阴凉,气温不高,阳光充足,土质深厚、疏松,是马铃著栽培生长的.良好基地,农户只好按照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深耕重施基肥,选好良种,适时播种,强化田间管理,就能夺取丰收.

作 者:冉小芳  作者单位:松桃县农业局,贵州,松桃,5541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马铃薯   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6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强了对于马铃薯的种植。事实上,由于马铃薯自身的特性,使得其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马铃薯种植的高效发展,并为农户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使用。以弥勒市的马铃薯种植为例,分析该区在进行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使用,从而由此实现农民的增收。

关键词 冬季;马铃薯种植;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及農户种植理念的转变,蔬菜产业日益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日益增加。事实上,为了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升,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对于马铃薯种植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此为基础促进马铃薯种植的发展,以促进农民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 弥勒市马铃薯种植概况

在进行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以弥勒市的马铃薯种植为例进行相关的叙述。据悉,弥勒市位于红河州北部,属于南亚热带气候,该区域的海拔在862~2 315 m,光热充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7.3 ℃,年降雨量950~1 000 mm,耕地面积3.49万hm2。

弥勒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农业种植为基础性产业。在农业种植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弥勒市凭借着其区域气候条件的天然优势,逐渐形成了马铃薯种植产业,据悉,该市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0.21万hm2。

但事实上,弥勒市在种植冬季马铃薯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冬春干旱、用水短缺的情况,故而不利于冬季马铃薯的正常生长。为此,弥勒市的农技人员加强了对于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此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冬季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马铃薯种植的产值,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2 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弥勒市的农技人员及马铃薯种植农户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加强了对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使用。关于冬季马铃薯节水的措施及技术,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 加强膜下滴灌水技术的使用

在促进冬季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加强膜下滴灌水技术的使用,确保马铃薯在生长期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促进其产量的提高以及品质的提升[1]。

膜下滴灌水技术,是指在滴灌带上覆盖一层地膜。该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肥水一体化浇灌。不仅如此,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主要借助毛管上的滴水器将水均匀的、定时定量地传送到马铃薯根系的发育区,促进水分的吸收。

2.2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择

在促进马铃薯种植的发展,缓解因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而导致马铃薯种植问题,需要相关的农技人员及种植农户加强对于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一般而言,为了适应冬季少雨干旱的情况,相关人员需要选择耐旱的马铃薯品种。以弥勒市的马铃薯种植为例,该区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实际的选种过程中加强了对于“丽薯6号”“宣薯2号”“荷兰15”“合作88”等优良品种的选择,促进马铃薯在少雨干旱的情况下茁壮的成长。。

2.3 适时播种

为了进一步满足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需要技术人员科学的选择播种日期。以弥勒市朋普示范区为例,该区在进行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于2014年11月2日开始耕地,11月15日进行播种、覆膜作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播种后出现土壤过干的状况,需要加强开展泼水造墑作业,保障土壤水分,促进出苗的整齐度以及出苗率的提高。

2.4 加强对于种植密度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冬季马铃薯种植,种植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控制,满足马铃薯冬季生长的相关需求,促进其更好地生长。在这一过程中,弥勒市马铃薯种植人员普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法进行相关的作业,其中垄距为100~110 cm。垄上2行,行间距为20~25 cm[2]。此外,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每株马铃薯幼苗之间的距离为27~30 cm,马铃薯幼苗密度为

4 000~4 500株/667 m2。

2.5 科学浇水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益,并带动马铃薯的高效生长,种植人员还要加强对于滴水次数及时机的控制。一般情况下,相关作业的开展需要以土壤墑情、土质及降雨等情况为基础。在实际的浇水过程中,种植户往往会在马铃薯出苗时再进行1次滴灌,确保出苗整齐及出苗率的提高。在出苗期至团棵期,种植户还需要进行2次滴灌作业,在这一环节过程中,需要确保滴水的量要浸透种植区域。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后,需要进行2~3次滴灌,以确保马铃薯种植区域在其结薯期的过程中保持土壤的湿润,促进薯块的膨大,实现马铃薯的高产。

在实际的浇水作业的过程中,要确保土壤含水量的保持,防止因为含水量减少而导致的减产。不仅如此,在马铃薯收获的期间,需要种植人员提前7~10 d停止滴水,防止因为过度浇水而导致的薯皮老化问题。

3 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措施实施的效果

事实上,随着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促进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3]。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冬季马铃薯的种植区域由水田逐渐普及到了旱地。二是水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技术的使用能够节约50%以上的水资源。三是随着水溶肥的应用,肥料流失减少,利用率提高。四是管道膜下滴灌技术运用后,一个劳动力就能完成上百亩的滴水作业,促进了种植效率的提高。五是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配方施肥,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马铃薯种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弥勒市的马铃薯种植为例,分析马铃薯种植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的运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弥勒市马铃薯种植概况;其次,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加强膜下滴灌水技术的使用、加强优良品种的选择、适时播种、加强对于种植密度的控制、科学浇水)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对冬季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4]。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落实到位,我国的马铃薯种植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提高了相关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振荣.兰州沿黄灌区4种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模式[J].甘肃农业科技,2016(9):82-84.

[2]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等.马铃薯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农业科技通讯,2009(4):180-181.

[3]郑家国,张鸿,姜心禄,等.多熟制条件下节水抗旱农作模式的水分利用率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6):1039-1043.

[4]林叶春,张丹,肖银梅.西北地区马铃薯节水种植制度的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4):99-103.

春马铃薯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篇7

1 品种选择

春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作物。将长日照地区的优质品种引种到短日照地区, 往往不开花, 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较小, 不会造成很大损失[2]。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关系极大, 特别是在结薯期, 如果土温超过25℃, 块茎基本停止生长。因此, 选择品种时必须注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春马铃薯应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生长的果实皮色鲜艳、表皮光滑, 如中薯8号、中薯3号、鲁引1号。

2 整地施肥

一般在春节前茬作物收获后, 施优质农家肥75 t/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 耕深25 cm冻垄[3], 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施复合肥 (N、P、K各15%) 750~1 0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尿素75 kg/hm2, 趁墒深翻土地, 将地整平起垄, 一般垄宽80 cm, 高15 cm。

3 种薯处理

3.1 催芽

根据农业技术人员要求的储藏温度, 将种薯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保存越冬。播前30 d左右检查, 如果幼芽已经萌动并长到麦粒大小, 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 使幼芽绿化粗壮, 播种前切块;如果芽眼还未萌动, 可放在日光温室或其他温度环境中进行催芽, 以利于种薯尽快通过休眠, 在预先挖好的畦和屋里铺一层5 cm厚的细沙土, 每摆2层薯块盖1层沙土, 可摊放3~4层, 共摊放15~20 cm厚薯块, 覆盖薄膜进行催芽。催芽用的沙土要干湿适度, 忌过湿造成腐烂, 当芽长至2~3 cm时, 把薯块摊放在15℃环境中散光炼芽, 使之绿化、壮实, 确保出苗齐全且苗壮。

3.2 切块

在播种前30 d将种薯切块, 每块重25~30 g, 小种薯竖切, 使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 至少有1~2个芽眼, 大种薯则从尾部开始切, 淘汰尾部弱芽, 按芽眼顺序向顶部斜切, 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口要贴近芽眼, 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切块时最好用2把锋利的小刀放在75%酒精中轮换使用, 要严格淘汰病薯, 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种薯切完后, 先用0.3%高锰酸钾溶液或草木灰浸泡15 min, 然后放入5 mg/kg赤霉素溶液中浸种5 min, 捞出晾干, 及时播种[4]。利用脱毒小薯整薯播种, 可以充分利用顶端优势, 防止切刀传播病菌、病毒, 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一般比切块播种增产20%~30%。

4 播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栽培的重要环节。改过去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 垄距10~15 cm, 株距15~20 cm, 种植密度6.75万株/hm2改为9万株/hm2, 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产量的目的。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地温升至15℃左右时, 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间越长, 总重量也越高。采取宽窄行播种, 宽行50 cm, 窄行30 cm, 株距20~25 cm, 栽植9万株/hm2左右, 播种后覆6~8 cm, 然后喷洒除草剂 (乙草胺) , 覆盖地膜, 地膜要拉直、压好。种植中要注意增施肥料, 及时浇水, 早培或多培土。一般用130 cm宽的地膜覆盖2行, 或用200 cm宽地膜盖3行。待出苗后10 d左右揭膜, 随着苗生长培土2~3次, 茎叶封行前培成大垄。

5 田间管理

5.1 及时破膜

马铃薯破膜出苗期, 一般每天9:00以前进行田间检查, 及时破膜, 以防烫苗;如果表土干燥, 应及时浇水, 以免影响出苗。

5.2 中耕培土

马铃薯的管理原则是前促后控[5], 出苗前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 促早出苗, 若遇干旱应及时浇小水, 并随即中耕, 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引苗, 并注意培土, 促根早发, 应采取早中耕, 深锄沟底浅覆土, 并在幼苗7~8片叶时视苗情结合浇水施1次速效氮肥。

5.3 水肥管理

长至发棵期, 要促控结合, 即促幼苗健壮生长, 又要防治茎叶徒长, 结合浇水施尿素75~150 kg/hm2, 适当加施磷钾肥, 并继续中耕培土;结薯期适当控制地上部生长, 延长结薯期, 缩短结薯后期, 促进块茎迅速膨大, 现蕾时应摘除花蕾并灌1次大水, 根外追施0.5%磷酸二氢钾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并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 kg/hm2, 后期注意排涝和防止叶片早衰。

6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喷绿亨一号或适乐时于催好芽的薯块上可防治土传病害;用70%速乐地虫15 kg/hm2, 拌细土150~300kg/hm2可防治地下虫害及苗期虫害;苗前用96%金都尔或5%精禾草克675~900 m L/hm2对水喷洒封闭除草。

7 适时收获

马铃薯生长至5月底6月初时, 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 达到枯萎, 此时地温已升至25℃左右, 块茎停止膨大, 趋于成熟, 应及时收获。采收后在阴凉干燥处晾晒2~3d, 一般产量可达37.5~60.0 t/hm2。

摘要: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以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马铃薯,覆膜,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绍立, 姚忠生, 韩涛, 等.马铃薯春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09 (1) :14-15.

[2]黄欠如, 叶川.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0, 12 (3) :22-26.

[3]王冬雪.马铃薯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07 (11) :45.

[4]刘勇勇.“春马铃薯、黄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1) :48-49.

早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8

作物产量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一部分, 作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除去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外, 多余的有机物就储存于各器官为人类所利用。而积累有机物的多少取决于作物光合强度、光合作用的时间以及作物本身的呼吸消耗。高光合强度、高光合时间、低呼吸消耗下, 作物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反之就少。作物的光合强度与其所处的坏境, 比如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跟自身的生长发育有关, 植株发育得越好, 其光合效率就越高, 光合时间就越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影响非常大, 环境适宜, 作物发育就好, 反之, 则生长发育不良。优化种植的方向就是最大限度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减少其呼吸损耗, 使作物的光合产物尽可能多地向人们要求的方向转移积累, 达到增产的目的[1,2,3]。对于马铃薯, 人类需要的是其块茎, 研究人员要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尽可能满足其对光、温、肥、水的需要而使其发育良好, 朝着预期方向生长。现总结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1 土壤选择

马铃薯生长最适p H值为5.5~6.5, 而乐居镇的土壤是红壤砂质土, 是酸性土。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威芋3号, 该品种商品率高、芽眼浅、品质好、生育期适中。

3 地膜覆盖

为抢节令, 马铃薯于上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完毕, 采用地膜覆盖, 可使土壤温度提高2~3℃, 一方面满足马铃薯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4~5℃, 另一方面还可防止气温突降导致马铃薯遭受冻害。

4 采用双行垄作种植

采用双行垄作, 统一东西行向种植每个条带宽1.1 m, 株距0.35 m, 种植密度为4.95万塘/hm2, 是一个高产的合理密度。为保证密度, 要求种薯重量30~50 g, 留1~2个芽眼。种薯过小萌发顶土能力弱, 出苗差, 植株弱小, 种薯过大是一种浪费。双行垄作是防止马铃薯块茎长大露出土面变绿降低品质。统一东西行向种植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光照, 提高品质。有研究指出, 生长在遮荫地的禾本科作物蛋白质含量减少, 甜菜根中的含糖量减少, 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含量也减少。

5 生长期管理

5.1 幼苗期、团棵期管理

2月20日至4月上旬, 天气以晴朗无雨或少雨为主, 马铃薯生长受水分限制, 根据需要于3月初即团棵期灌水1次。幼苗期不灌水, 以让根系纵深发展, 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 增加马铃薯对逆境的抵抗力。此期的最高温度大多为13~20℃, 最低温度大多为1~5℃, 而此期马铃薯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1℃, 光照11~13 h。此期温度虽然不适于马铃薯生长但不代表马铃薯不生长, 只是相比在适温下长得慢。有研究指出, 马铃薯生长受抑制的温度是<2℃、>29℃。夜间低温减少了呼吸损耗, 弥补了这一损失, 加上光强和光照时数适合, 马铃薯在此期产量也不会低。有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 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光合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马铃薯是喜光作物, 这一时期不会达到光饱和点。

5.2 结薯期管理

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天气高温多雨, 最高气温以18~25℃为主, 光照稍弱, 最低气温在11~14℃。此期是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关键期, 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块茎形成的最适土温为16~18℃, 但土壤深度10 cm处的最高土温和最高气温低4℃, 越往下低的越多, 而最低土温则高出最低气温2℃, 且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要落后2.5~3.5 h。最高气温只是一个点的温度, 持续时间不太长, 大多数时间还是处于马铃薯块茎生长适温期。以5月20日为例, 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0℃ (也是这个月的最高温度, 仅此1 d) , 最低温度15℃。以每天12 h算, 经历低温—高温—低温变化, 2次变温, 从15℃升高到30℃需要6 h, 每小时约2.5℃, 那么马铃薯处于适温期也有4 h, 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另外, 马铃薯在夜温12℃时形成花芽, 但不开花, 18℃时大量开花, 但乐居镇的夜温很少达到开花的温度, 减少了营养消耗, 利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在这个时期, 空气湿度大, 温度相对较低, 易发生晚疫病, 该病只能预防很难控制。因此, 在5月初发现有晚疫病流行可能时, 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64%恶霜灵·锰锌 (杀毒矾)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2.2%霜毒威 (普力克) 水剂800倍液, 进行药物喷洒2~3次, 以控制晚疫病发生发展。

6 肥料施用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提供的施肥量, 在施农家肥15.0~22.5 t/hm2的基础上, 再加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11-6-8) 450 kg/hm2、尿素150 kg/hm[4,5]。在覆膜前所有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入。施用农家肥的好处如下:一是农家肥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下释放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也是抑制生物有氧呼吸及光呼吸的抑制剂。这样提高了光合作用, 降低了呼吸消耗, 实现增产增收。二是提供了植物所需营养元素, 包括化肥所不能提供的微量元素, 如铁、硼、锌、锰等。马铃薯属于C3植物, 光呼吸高。有研究指出[6], 光呼吸使C3植物损失已固定碳素的25%~30% (有时高达50%)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加速有机物的合成, 降低呼吸速率。研究表明[7], 当二氧化碳的分压上升1%~10%时, 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7]。

摘要:介绍早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包括土壤选择、品种选择、地膜覆盖、种植、生长期管理、施肥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肖金香, 穆彪, 胡飞.农业气象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诸葛健, 李华钟.微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白由路, 杨俐苹.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J].土壤肥料, 2006 (2) :3-7.

[5]杨美云, 彭乃高.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9) :1131, 1164.

[6]段义字, 蒲玉宏.旱地坑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方案优化决策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3) :18-23.

无公害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9

1. 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

(1) 选择品种选择好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应选择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当地栽培的品种。

(2) 选择播种方式不同的播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大。目前, 主要采用高厢垄作、犁沟点播、挖窝点播等种植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 高厢垄作的特点是种植规范, 排水降湿很好, 减少烂薯, 但费工;犁沟点播的特点是省工;挖窝点播则种植密度不够, 影响产量。

(3) 掌握播种时间和密度适宜种植马铃薯的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密度根据不同品种而定, 一般0.067 hm2播4 000窝。

(4) 改进施肥方法通过多年的试验总结, 播种时应施入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作底肥, 尿素作为苗期追肥。增施硫酸钾, 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5) 现薯期喷施多效唑增产效益好

根据试验观察, 马铃薯现蕾至开花期喷施多效唑, 薯块大小一致, 增产效果显著。在马铃薯套玉米地内和高山半山区马铃薯生长茂盛易倒伏的地块上, 效果极为显著, 应积极推广。

(6) 防治晚疫病晚疫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 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更为严重。用甲霜铜、绿乳铜、安克锰锌等农药进行防治, 可增产12.8%~56.6%, 投入与产出比绿乳铜为1∶9.3, 安克锰锌为1∶6.1, 甲霜铜为1∶5.4。针对集中连片、连作面积比例大、菌源基数较高的地块, 要加强晚疫病的预防防治, 提高马铃薯产量。

(8) 适时收获马铃薯收挖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抓住这一季节, 选择晴天, 在土壤比较干燥的情况下, 看苗收挖。

2. 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 田地选择一是土壤、水源、大气环境的选择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二是最好选择种稻的田地。水旱作, 可有效减少土壤病、虫源。

(2) 及时深翻晒土, 杀虫灭菌中稻收割后, 及时深翻晒土, 可以减少土壤中的蛴螬等地下害虫和杀死土壤中病菌, 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较安全的土壤环境。

(3)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优质抗病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 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4) 提倡小整薯播种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和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优点, 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 一般选用25~50 g的小薯作为种薯。

实际上小整薯数量少, 不能满足生产上用种需要, 可用200 g以下的健康中薯切块, 切薯时应把切刀用沸水、高锰酸钾或酒精消毒, 种薯切口蘸上草木灰或用草木灰拌种, 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切薯时切刀要经常消毒, 如果切刀切到病薯时, 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 以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染。

(5) 选用合理种植模式, 科学确定种植密度采用“单行垄栽”或“双行畦栽”模式, 1 hm2适宜种植密度为4.2万~6万株, 不仅有利于田间管理, 通风透光, 降低田间湿度, 减少病菌传染, 而且能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 达到稳产增产。

(6) 增施有机肥无公害优质马铃薯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 化学肥料为辅, 注意做好氮、磷、钾的合理施用。碳铵等化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马铃薯腐烂, 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的主要因素, 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多施有机肥不但可改良土壤, 而且能提高马铃薯品质。一般1 hm2施腐熟人畜尿粪 (经过50℃以上、5~7 d的高温发酵) 7 500 kg, 在马铃薯种植前1~2 d摊开降温后拌匀, 以备施用。配合有机肥, 每1 hm2施过磷酸钙225 kg、尿素75 kg、硫酸钾150 kg。一般有机肥2/3作基肥, 1/3作追肥, 过磷酸钙225 kg、硫酸钾150 kg与有机肥混合拌均匀作基肥使用, 尿素75 kg与腐熟人畜尿粪混合作追肥施用。第1次追肥在齐苗期, 结合查苗、补苗, 在中耕除草后, 每1 hm2用腐熟人畜尿粪7 500 kg, 加尿素75 kg, 水7 500 kg稀释浇苗, 第2次追肥在出苗后20~25 d, 结合浅除草, 每1 hm2再用腐熟人畜尿粪7 500~1 2 000 kg浇苗。追肥要在马铃薯出苗后25 d前全部施完。基肥足、追肥早, 才能满足马铃薯块茎迅速膨大对养分的需求。

(7) 中耕除草, 清沟培土马铃薯苗齐后, 中耕除草, 避免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 d进行第2次除草, 结合施用“扎脚”肥, 进行清沟高培土。“单行垄栽”要求垄高30 cm以上、“双行畦栽”要求沟深20 cm以上, 田块面积较大的, 田中要开一条主排灌水沟, 沟沟相通, 遇到干旱能及时灌水, 遇到降雨能及时排水, 排灌水方便, 沟底不积水, 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 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 又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篇10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及早熟品种 (出苗至收获60天) 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费乌瑞它等。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性退化较快, 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 块茎变小, 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毒的马铃薯种薯, 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 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最佳状态, 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 块茎产量高 (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 。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马铃薯。

二、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 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 不但引起病害严重, 使马铃薯生长不良, 植株矮小, 产量低, 品质差。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 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 有灌溉条件, 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

三、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 因此, 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 以钾的需要量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 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千克, 过磷酸钙15~25千克, 草木灰100~150千克。一般施肥量应按地力情况和品种而定。

四、种薯处理

1. 精选种薯

选择种薯时, 要严格去除表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的块茎。

2. 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 可以促进早熟, 提高产量。催芽切块, 适期播种, 将种薯放在室温15~18℃的散射光条件下催芽, 堆放高度不超过15厘米, 若堆放过高, 底层薯块不易见光, 会导致幼芽嫩白过长, 不利于播种。催芽过程中要定期翻动, 使薯块均匀见光, 幼芽紫色粗壮。切块后依据幼芽大小分级播种, 以利出苗整齐均匀。在播期的选择上应适期早播, 此期播种可使薯块膨大期的外界温度不超过24℃, 日照不超过14小时, 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 催芽过程中, 可淘汰病烂薯, 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 有利于全苗壮苗。当芽长到1厘米时, 芽变成紫绿色, 播种前1~2天可以切块, 切块选顶芽、壮芽, 淘汰幼芽和基部芽。切块大小按每个种薯的壮芽而定, 不可留母。每切一块后必须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每块重量应以25~30克为宜, 切种后用草木灰拌种。

五、适时播种

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 总重量也愈高。

六、田间管理

1. 马铃薯出齐后, 要及时进行查苗, 有缺苗的及时补苗, 以保证全苗。

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 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 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 深度8~10厘米, 并结合除草, 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 进行第二次中耕, 宜稍浅。现蕾时, 进行第三次中耕, 比第二次中耕更浅。

3.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 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 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青枯病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蚜虫、蛴螬、蝼蛄等, 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七、收获与贮藏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篇11

1. 选择地块 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土地平整。可选择当年新建大棚或旧的冬闲大棚进行规划种植,以棚长50~60米,宽6~8米为宜。播种前,如大棚内土壤墒情较好,可直接播种;如墒情差,需灌水造墒后播种。

2. 选用良种 采用马铃薯双膜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争取马铃薯产品早上市,因此应选用早熟高产品种,如“费乌瑞它”“早大白”等。尽量使用脱毒种薯,种薯若是当年从外地调运的,播前要进行种薯催芽。方法是在播种前15~20天,把种薯平铺放在室内散射光的条件下,控制室温在15~18℃之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每隔1天翻动1次,当种薯发绿,初芽萌发呈紫绿色时切块,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坏薯块。若是在当地已经种植1年以上的种薯,则不必催芽,切块直接播种即可。

3. 配方施肥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一般不进行培土和追肥,因此一定要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或马铃薯专用肥50~80千克。农家肥在播种前结合翻地施入,化肥在种植时开沟一次性施入。

4.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关键要突出一个“早”字,商洛市属低热区,适宜播期为11月中下旬。应选择晴暖无风,棚内温度较高时播种。选用80厘米宽幅地膜,起垄栽培,垄宽70厘米左右,每垄种两行,行距40~45厘米,株距26~30厘米,亩播4000~4500穴。

5. 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棚内温度白天应在18~20℃之间,夜间应在10~15℃之间,播后二十五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时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避免烧苗。当棚内温度达到25℃时应及时揭开棚膜通风、降温,若生长前期遇到寒流或大风大雪天气,要在棚外加盖草帘保温。播种后视土壤墒情浇1次水,保证苗齐、苗全,苗期、现蕾期、花期各浇1次水。生长期如缺肥,可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千克,开春后温度回升较快,若薯苗发生徒长时,可用40%多效唑喷雾。花期结合叶面追肥喷施1次膨大素,防止马铃薯在生长后期脱肥,促进块茎生长,提高商品率。

6. 适时收获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4月中下旬已基本成熟,要根据市场行情,提早及时分段收获,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中路24号 邮编:726000)

马铃薯—优质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12

关键词:优质稻,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大洋镇位于福建省永泰县西部中高山地区,海拔高度630 m,年降雨量1 450 mm,年均气温16.6℃,全年无霜期270~285 d,单季稻种植面积670 hm2,种植结构单一。为探讨耕作制度,从2010年开始,笔者开展马铃薯—水稻栽培耕作制度模式探讨。茬口安排:马铃薯播种期2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生育期100 d左右;水稻5月初播种,6月上旬移栽,9月下旬收割。累计推广面积达221 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250 kg/hm2,马铃薯22 545 kg/hm2,产值达60 822元/hm2,比单纯种植水稻模式产值24 750元/hm2增加36 072元/hm2,增加145.7%,经济效益显著。现将马铃薯—优质稻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前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1.1 精细整地,深沟高畦

在单季稻收获后冬前进行翻耕晒白、开沟起垄,为前作马铃薯生长作准备。马铃薯是块茎作物,根系穿透力差,选择土壤疏松、表土深厚、富含有机质砂壤土质田块。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著。深沟高畦:畦宽90 cm、高30~35 cm,沟宽20 cm。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1.2 选用良种

马铃薯选择生育期短、耐湿性好、适应性广、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中早熟品种,主要有中薯三号、紫花851和闽薯1号等品种,种薯要求品种特性鲜明,表皮光鲜,无病虫害。种薯切块种植,能节省种薯用量,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切块时按芽眼切,切成20~30 g为宜。切种薯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及增加田间发病率,用2把刀轮流使用,切块刀具要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以防传染。种薯切面用草木灰涂抹放置2~3 d晾干,伤口愈合后即可种植。

1.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地温是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当地气温稳定在7℃时即可播种,本地以春种为主,兼顾后作,在2月上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5月中下旬收获,地膜覆盖栽培比一般栽培可提早15 d左右上市,价格也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也好。

采用高垄双行合理密植,一般播种4.50万~4.95万穴/hm2,用种量1 875 kg/hm2。垄栽马铃薯具有出苗早、病害轻、烂薯少、大中薯比例多等优点。

1.4 科学施肥,合理管水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的原则。基肥施农家肥9~12 t/hm2、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270 kg/hm2,整地时混合施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齐苗时结合除草松土施农家肥7 500 kg/hm2、尿素12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90 kg/hm2;第2次(现蕾期)结合培土施尿素75 kg/hm2和硫酸钾复合肥90 kg/hm2,或者单一用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2;后期看苗施肥,及时培土,一般培土2次,第2次在植株封垄前结合清沟厚培土,以防匍匐茎伸出地面变成普通枝条和结薯后薯块外露变绿,影响品质。

马铃薯需水大,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种时土壤要保持湿润,促进发芽,苗全芽壮。发棵期水分要充足,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发棵后适当控水以利于适期转入结薯,结薯期需水较多,土壤保持温润状态,促地下控地上,促控结合,延长结薯期,促进薯块迅速膨大,夺取高产。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

1.5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1]、枯萎病,蚜虫、蝼蛄等。在马铃薯现蕾前后要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早疫病、晚疫病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摘除附近植株上的病叶就地深埋,撒上石灰,对病株周围50 m范围内植株喷施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5 d再喷1次,连续3次。进入现蕾期开展大田普查,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选用内吸性杀菌剂,如精甲霜锰锌、瑞毒霉、代森锰锌等交替轮换喷药防治,现蕾至开花初期,在阴雨来临之前喷施2次保护性杀菌剂,虫害主要用辛硫磷和乐斯本等喷杀。

1.6 适时收获

春种马铃薯茎叶由绿色变淡黄色,植株下部叶片干枯,意味着已经成熟,或茎叶75%枯黄即可收获,一般在5月中下旬。选择晴天进行收获,起薯后精收细拣,剔除病烂薯,避免机械损伤,移至阴凉通风处晾干。

2 后作优质稻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组合,如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泰丰优3301等杂交组合,生育期150 d左右。

2.2 精量播种,培育壮苗

根据前作马铃薯收获时期,水稻播种期安排在5月初,做到精量播种,秧龄30 d,播种量一般为120 kg/hm2左右,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和带蘖数高。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大泽镇马铃薯—优质稻耕作模式,采用相对集中防虫网育秧,即划片集中育秧,便于秧田管理提高秧苗素质,达到壮秧目的[2]。

2.3 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途径,着力培育适龄壮秧,合理控制基本苗,尽可能通过提高单株成穗率攻取高产目标,一般插植规格为20 cm×20 cm或13 cm×30 cm宽行窄株插秧,确保插24万丛/hm2左右,丛插2粒谷,基本苗达90万~120万株/hm2。

2.4 好气灌溉,适时烤田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以湿润灌溉为主,做到浅水插秧、返青、促蘖,到施分蘖肥前要求田面湿润,结合施肥灌浅水,达到以水带肥目的。适时够苗时(分蘖数达300万个/hm2)或到时(插后25~30 d)进行烤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烤田标准以田面出现鸡爪裂或人踩不陷泥为度,到水稻圆秆拔节及时复水,后期干干湿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3]。

2.5 精确施肥,提高肥效

掌握“攻头、稳中、保尾”原则,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科学配比。由于前作为马铃薯,土壤肥力好,要求施纯N 195~210 kg/hm2,N∶P∶K=1.00∶0.45∶0.80左右。基肥施纯N 975 kg/hm2,占总氮肥量的50%,一般施地产复混肥(12-5-8)825 kg/hm2,氯化钾75 kg/hm2。移栽后6~7 d,施分蘖肥占总氮肥量的35%左右,施复合肥(15-15-15)300 kg/hm2+尿素75 kg/hm2,根据土地保肥状况分蘖肥可1~2次施。穗肥在倒2叶出生时施用,如水稻长相较健壮,叶片挺直,长短适宜,可适当多施。如水稻生长较旺,叶片过长,可少施或不施。一般施尿素37.5 kg/hm2左右。破口至齐穗期结合防治病虫,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对水900 kg/hm2,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秧田期间重防稻蓟马危害和黑尾叶蝉传播病毒病,用恶霉灵防秧期烂种烂秧,在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1次长效农药,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间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最佳时间,严格掌握防治指标,选用对症农药适时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防治重点病害有纹枯病、叶瘟、穗颈瘟、稻曲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在使用药剂上: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稻瘟病选用三环唑;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丙溴磷、乐斯本,稻飞虱可选用吡呀酮或噻嗪酮。高海拔地区雾大露重,建议在水稻抽穗前用爱苗防治稻曲病1次。

参考文献

[1]王冬梅,余秋林,王泽英.盐源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31-132.

[2]罗世钦.中浙优8号在尤溪示范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4(1):54-55.

[3]胡润基.优质杂交晚稻泰丰优3301在长汀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3(3):55-56.

上一篇:信任契约下一篇:初中汉语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