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技术(共9篇)
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技术 篇1
马铃薯在我国的俗名很多, 东北叫土豆。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叫山药蛋。西北和西南地区叫洋芋。此外还有芋头、地蛋、荷兰薯等叫法。
马铃薯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粮食疏菜, 既能作疏菜, 又能解决温饱, 它具有高产、早熟、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等优点。马铃薯营养价值高, 脂肪含量少, 含淀粉8~29%, 蛋白质和矿物质比较丰富, 特别是维生素A和C的含量高于各类作物, 维生素B的含量也不少。用马铃薯改善食物结构,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 一般产量可达1000~1500kg/667m2, 高的可达万斤以上, 比其他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干物质产量高2~4倍, 在主要粮食作物中, 没有哪一种粮食作物的能与马铃薯相比。因此我们把马铃薯称作高产作物, 不仅块茎产量高;而且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高。
马铃薯生长期短, 早熟品种一般播种后90天就能食用, 中晚熟品种出苗后100~110天也可成熟。
1 种植区基本情况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滇源街道办事处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端, 属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距昆明市区40余km, 辖18个村委会, 100个村小组, 居住着汉、回、苗、彝等11个民族, 共有38474人, 有国土面积298.7km2, 有耕地2987.4hm2, 林地1.95万hm2, 年降雨量960mm, 年均气温13.5℃, 海拔1970~2840m, 其中有6个村委会海拔在2300m以上, 是优质马铃薯理想的种植区。
2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2.1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及整地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 但以土层深厚, 结构疏松, 排水通气良好。富含量有机质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马铃薯的耐酸能力强而抗碱力弱, 土壤p H在4.8~7.7之间都适宜生长, 而以p H5.5~6.0的弱酸性土最好。在这样的土壤上栽培的马铃薯, 产量和淀粉含量都高, 品质好。云南山区旱地红壤一般都是微酸性, 而且结构疏松, 适宜马铃薯生长, 所以一般山地马铃薯淀粉含量高比较好吃。
在种植时,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地块为适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即进行深耕细耙, 保证松土层25cm以上, 整地要求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
2.2 轮作与间、套作
轮作:由于马铃薯最易感染病虫害, 所以在栽培过程中忌讳连作。否则, 导致病虫害加重 (如疮痂病, 线虫病等) , 产量将大大降低。因此, 为减轻病虫害, 马铃薯必须隔年种植。
2.3 选用良种
威芋三号、紫云一号、合作88号。
2.4 种薯选择
精选种薯, 选择表皮光滑, 薯形椭圆至长椭圆, 芽眼浅, 大小均匀、清洁、不干皱、无病菌、无虫卵的50克左右健康脱毒种薯整薯播种。
2.5 施肥方法
马铃薯施肥分底肥和追肥两种。重施底肥, 增施磷钾肥: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 配合施用马铃薯专用肥, 一般用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667m2, 马铃薯专用肥40kg作底肥, 底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磷肥, 特别是钙镁磷肥应与有机肥充分堆沤后, 才发挥磷肥的最大肥效。今后看苗情, 早施、轻施追肥15kg。
2.6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 合理选择播种期, 滇源街道最佳播种期在2月20日至3月20日为宜。合理密植:采取马铃薯高垄双行规格化抗旱栽培, 每个垄宽1.1m, 行距0.55m, 株距0.3~0.35m, 保证3500~4000株/667m2。每株按1kg计算, 产量可达3500~4000kg/667m2。
1) 播种:选用小整薯或切块作种;
2) 播种量:净种用种薯150kg/667m2, 选用嫩小薯作种。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因为用小整薯播种比切块芽眼多, 每塘茎数多, 结薯也多;而且整薯播种可以避免切刀传染, 减轻发病率;抗旱、耐寒力强, 出苗齐而茁壮;节省切刀劳力, 同时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没有商品价值的小嫩薯, 降低生产成本。
3) 播种期:云南省各季播种期, 小春洋芋在一月份播种;大春洋芋在2月初至3月上旬播种;秋洋芋多数大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
4) 选用良种:威芋三号、紫云一号、合作88号。
2.7 田间管理
苗齐后适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浅培土进行追肥,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害重点防治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地老虎。
2.8 实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 茎叶大部分枯黄时, 即为最佳收获期, 要及时进行收获, 分级包装, 然后入库储存。
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技术 篇2
一、选择适宜地块、施足底肥
应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为非茄果类、薯芋类蔬菜,无2年以上重茬的地块种植,不可选择发生过环腐病和疮痂病的地块。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
结合冬耕或春耕施足底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或食用菌产持废菌料4000~500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硫酸钾25kg,普撒后,将地耙翻整平。
二、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休眠期短的品种,宜选用脱毒品种,如鲁马铃薯1号、鲁引1号、中薯3号等。
种薯应无病虫、无腐烂、无破损,忌用已感疮痂病、环腐病的种薯。
三、适时催芽早播
实行先期催芽、地膜覆盖、适宜早播。播种时要求10cm地温稳定超过7℃,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
播种前20~25d进行催芽。整薯播种时要求种薯重30~50g;切块播种时,要求薯块25g左右。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使出苗整齐,每个切块至少有一个芽眼。切块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或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cm厚的砂,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cm,后覆盖5~7cm厚的砂,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待芽长0.5~1cm时,摊开晾芽。播前应炼苗2~3d。
实行垄作,垄距90cm,垄高30cm左右,每垄双行,株距28~30cm,播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4800株。播种时,在垄开深3~4cm的沟,播后覆土平垄,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型而定,沙质土壤覆土厚度为8~10cm,粘质土壤6~8cm,出苗后及时培土,整平垄面覆盖地膜。
四、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一般不浇水,如土壤干旱,应适当浇水。团棵到开花,以保墒为主,遇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一般不追肥,注意不能大水漫灌。开花后进入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结薯期应注意培土,防止块茎膨大露出土面,影响商品价值。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高磷高钾清液肥料,进行叶面追肥1~2次,或在结薯前期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10~15kg。收获前7d停止浇水和喷施化学药剂。
五、科学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螨虫、蚜虫等。应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六、适时收获
春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需60~80d,在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晴天收获。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晒2~3d,防止暴晒、雨淋。如作为秋生产用种薯,则应提前收获7~10d收获,以防薯块因高温感染病毒病。
以上本文介绍的就是关于春季马铃薯如何种植,春季马铃薯种植技术的详细情况,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火爆农资网每天都会更新大量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多多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
一、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土豆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切块催芽
播种前20天,时间约在3月初开始催芽。土豆种切块时每种块至少有一芽眼。10-15块/斤为宜。切好后用小灰干拌或多菌灵粉剂1:200倍对水浸种进行杀菌消毒。待种块晾干后即开始苗床催芽,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室温15℃以上的屋角内用沙催芽,一层沙一层种块;二是在室外的通风朝阳处东西方向挖坑催芽,坑深25厘米左右,一层沙一层种块,3层为宜,然后加拱棚薄膜覆盖,夜间加盖草帘保温。以上两种方法在催芽期间要洒水1-2次,防止落干。当芽长到长0.5-1.0厘米时,开始播种。
三、选地整地 下种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虑灌沟造墒,造墒期间宜在下种前7-10天。土豆种植一般为双沟定植,开沟时可采用大行50厘米,小行40厘米。土豆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
四、播种盖膜
播种时,种块置入沟内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种芽朝下,此法长出的土豆根长苗壮,土豆少但块大,但苗晚2-3天;另外方法是种芽朝上,此法长出的土豆根相对较短,土豆个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种结束后从大行内两边取土将土豆沟及小行的空间盖好耧平,加微膜盖严压实。
五、出苗放风及苗期管理
清明后,播种后20天左右,即有苗露土,此时可冲苗处将微膜抠破放风,以防蒸苗。待苗长到10厘米高时,将苗周围的膜用土压严,以保水压草。土豆生长的前期不宜浇水,待见花后再浇。若天旱无雨,可每隔10天浇水一次,一般浇2-3次水即可成熟,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苗期防蚜虫或蓟马等虫害。
六、科学施肥
土豆在整个生育期施肥应掌握“攻前、保中、控尾”原则,当幼苗出土80%时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在土豆苗期开始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优质高产。土豆喜施用农家肥,每亩以4000-5000斤为宜,同时适当施用化肥时要氮、磷、钾配合使用。土豆对钾需要量大,科学合理的氮、磷、钾投肥比例是1.85:1:2.1。土豆喜欢吸收铵态氮,对硫的吸收比较多。
七、病虫防治
土豆中后期主要有晚疫病、霜霉病、青枯病等病害,在发病初期,用甲代森锰锌500倍液+新高脂膜于晴天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发现青枯病要整株拔除集中焚烧处理,还要在病穴及周围撒施石灰或用0.5%福尔马林溶液灌根消毒,再喷施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新高脂膜进行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危害。
1.选种无论从外地调进的或自留的马铃薯种薯,使用前都必须经过选种。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糙、龟裂等薯块均不宜作种,根据试验,在一定范围内,种薯大小与最后产量成正比。
小种薯所含营养物质少,长成的植株长势弱,更有少数小薯还从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获的,不但退化严重,而且还容易传染病害,但都选大薯块作种,用种量大,成本高,一般选50~100克大小的薯块为好。如种薯不足,也不应低于15克,即每亩125~150千克。丰产地可用至300千克以上。2.切块切块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种薯,打破休眠。切块和削腚破皮,可以加速内部新陈代谢,促使早日发芽。切块时必须注意切刀严格消毒。据试验,切刀带菌,扩大侵染是十分惊人的。如果菌量充足,条件合适,切一刀病薯,再切30刀健薯,几乎可以刀刀染病。切刀消毒的方法很多,从煮沸的食盐水中换刀具,用火焰烤刀灭菌;化学药剂有用75%酒精、0.2%升汞水、5%石炭酸、0.1%高锰酸钾、0.1%文秘助手芬(消毒宁),也可用苯骈咪唑44号、敌克松等药剂浸泡种薯。
在切块消毒和淘汰病株方面,总结为“一看、二削、三切、四消”八个字。一看,即经晾种,轻微病薯发展为可见病薯后淘汰。二削,即由技术员或有经验者削腚查病,剔去病薯。三切,即对经过检查的健薯进行切块。
四消,即在切块中发现病薯再用药水消毒。也有简化手续,不先削后切,而是每切一次消毒一次。经过认真消毒,其发病率可降低到0.1%。
马铃薯芽眼的萌发具有明显的顶端生长优势,即密集在顶端的芽眼首先萌发。生产上为了促使提早发芽和发芽一致,提倡将薯块纵切,平分顶芽,如薯块大,一个马铃薯需要多次分割时,也应尽量利用靠近顶端的芽。
3.催芽春马铃薯催芽主要是提高土温,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温床、冷床、温室、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
长江中下游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点作催芽床。如属酿热温床,必须用土将酿热物与马铃薯隔开,排一层马铃薯,覆一层上,覆上以砂质壤土为好。种薯少、床面大的,以铺一层为宜,床面不够,亦可堆三四层,但堆放过厚易伤芽,上下各层芽的长度也不一致。堆完后上面覆土3~5厘米。春季气温低,蒸发少,上面又有覆盖,浇水不宜过多,以免烂薯。催芽开始时温度可以高至25℃左右,以后应控制在15~18℃。温度太高,催出的芽细而长,如再遇高湿,还会引起烂薯、烂芽。
(一)种薯处理
1.选种无论从外地调进的或自留的马铃薯种薯,使用前都必须经过选种。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糙、龟裂等薯块均不宜作种,根据试验,在一定范围内,种薯大小与最后产量成正比。小种薯所含营养物质少,长成的植株长势弱,更有少数小薯还从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获的,不但退化严重,而且还容易传染病害,但都选大薯块作种,用种量大,成本高,一般选50~100克大小的薯块为好。如种薯不足,也不应低于15克,即每亩125~150千克。丰产地可用至300千克以上。
2.切块切块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种薯,打破休眠。切块和削腚破皮,可以加速内部新陈代谢,促使早日发芽。切块时必须注意切刀严格消毒。据试验,切刀带菌,扩大侵染是十分惊人的。如果菌量充足,条件合适,切一刀病薯,再切30刀健薯,几乎可以刀刀染病。切刀消毒的方法很多,从煮沸的食盐水中换刀具,用火焰烤刀灭菌;化学药剂有用75%酒精、0.2%升汞水、5%石炭酸、0.1%高锰酸钾、0.1%文秘助手芬(消毒宁),也可用苯骈咪唑44号、敌克松等药剂浸泡种薯。在切块消毒和淘汰病株方面,总结为“一看、二削、三切、四消”八个字。一看,即经晾种,轻微病薯发展为可见病薯后淘汰。二削,即由技术员或有经验者削腚查病,剔去病薯。三切,即对经过检查的健薯进行切块。四消,即在切块中发现病薯再用药水消毒。也有简化手续,不先削后切,而是每切一次消毒一次。经过认真消毒,其发病率可降低到0.1%。
马铃薯芽眼的萌发具有明显的顶端生长优势,即密集在顶端的芽眼首先萌发。生产上为了促使提早发芽和发芽一致,提倡将薯块纵切,平分顶芽,如薯块大,一个马铃薯需要多次分割时,也应尽量利用靠近顶端的芽。
3.催芽春马铃薯催芽主要是提高土温,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温床、冷床、温室、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
长江中下游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点作催芽床。如属酿热温床,必须用土将酿热物与马铃薯隔开,排一层马铃薯,覆一层上,覆上以砂质壤土为好。种薯少、床面大的,以铺一层为宜,床面不够,亦可堆三四层,但堆放过厚易伤芽,上下各层芽的长度也不一致。堆完后上面覆土3~5厘米。春季气温低,蒸发少,上面又有覆盖,浇水不宜过多,以免烂薯。催芽开始时温度可以高至25℃左右,以后应控制在15~18℃。温度太高,催出的芽细而长,如再遇高湿,还会引起烂薯、烂芽。
其他用冷床、塑料薄膜覆盖催芽的,其管理方法基本相同。催芽时间的长短,因品种、温度以及是否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打破休眠均有关系。如休眠强度小的品种比休眠强度大的品种容易出芽,高温催芽比低温催芽快,切块的种薯比不切块的种薯发芽快,用赤霉素浸种的比不用赤霉素浸种的发芽快。芽长二三厘米时从床内取出播种,如天雨土潮,不宜下种,可摊开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接受散射光照射,使芽头粗壮发紫,防止徒长。如播种过晚,为了赶季节,可以用赤霉素处理种薯。如休眠期中等的白头翁、一点红品种,在催芽前可以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一(0.5~1.0ppm)的赤霉素处理。配制方法:将结晶状的纯赤霉素1克,用200毫升酒精配成母液(可存放一二年),浸种时再兑水2000千克,即配成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五(0.5ppm)的溶液。浸种液随配随用,不要一次配置过多。对休眠期短、休眠强度小的品种,溶液浓度要低,浸种时间要短,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一(0.5~1.0ppm)的溶液,浸种3~5分钟即可。对于休眠强度大、休眠期长的品种,应用百万分之五至十(5~10ppm)的溶液,浸种3~10分钟左右。经赤霉素处理的种薯必须摊开,晾四五小时后再上床催芽。赤霉素处理种薯的优点是出芽快,缺点是苗瘦长,易早衰,春季用温床提早育苗的可以不用赤霉素处理。
(二)整地施肥
马铃薯要求土质疏松的或砂壤上,这一点很重要:(1)砂土通气性好,地温高,温差大,有利于钾的吸收,提高钾/氮比值,使生长前半期保持以氮代谢为主的同时,能保持较高的碳代谢水平,提前结薯;(2)土壤中氧的供应充足,而丰富的光合产物和充足的氧,是薯块膨大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疏松的土壤能促进分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速块茎的膨大,(3)薯块在土壤中承受着土壤对它的压力,在膨大时更要冲破土壤的阻力。松土阻力小,而粘重坚实的土壤阻力就大,冲破阻力消耗的能量就多,不利于薯块的膨大;(4)“源”和“库”是相互制约的。制造光合产物的营养器官(叶片)是“源”,存放光合产物的贮藏器官(薯块)是“库”。在坚实的土壤中库容不能迅速扩大,反过来抑制了光合作用,这就是“库”对“源”的反作用。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其拨土能力不及块根作物。根系也不及其他作物强大,所以应选土质疏松、上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栽培。质地轻松的土壤中氧气充足,有利于匍匐茎及块茎的生长。据试验,在砂土地上种马铃薯,不但出苗率高、发病率低,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在粘土地上种马铃薯,需要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改变粘上的不透气性。但不管是砂土或粘土,都要深耕、晒垡、冻垡。如果茬口许可,最好在隆冬深耕,经过冻垡,使土壤疏松。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要增大9%,土壤经冰的挤压就会变得格外松,这是使土壤变松的最有效的办法。一般耕深以23~24厘米为宜,有条件的地区可深耕到33厘米,如用牛耕一次太浅,可用两牛套耕,这样,既加深了耕作层,又不会将心土翻到上层来。整地时期依前作不同,略有早迟,但应力争早耕,播种前六七天再细耙。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马铃薯,一般不必作畦起垄,排水较差的地方要窄畦起垄。在丰产试验时,徐州等地常采用双行高垄栽植,垄宽50~80厘米,增产效果显著。苏南过去用宽2.2~2.3米、长15~20米的大畦平栽,不利于马铃薯生长,今后应逐步改进。
马铃薯生长期短,吸收的肥料80%来自底肥,在马铃薯追肥的施肥技巧技术上,应掌握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和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可以归结为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
一、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土豆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切块催芽播种前20天,时间约在3月初开始催芽。土豆种切块时每种块至少有一芽眼。10-15块/斤为宜。切好后用小灰干拌或多菌灵粉剂1:200倍对水浸种进行杀菌消毒。待种块晾干后即开始苗床催芽,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室温15℃以上的屋角内用沙催芽,一层沙一层种块;二是在室外的通风朝阳处东西方向挖坑催芽,坑深25厘米左右,一层沙一层种块,3层为宜,然后加拱棚薄膜覆盖,夜间加盖草帘保温。以上两种方法在催芽期间要洒水1-2次,防止落干。当芽长到长0.5-1.0厘米时,开始播种。
三、选地整地下种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虑灌沟造墒,造墒期间宜在下种前7-10天。土豆种植一般为双沟定植,开沟时可采用大行50厘米,小行40厘米。土豆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
四、播种盖膜播种时,种块置入沟内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种芽朝下,此法长出的土豆根长苗壮,土豆少但块大,但苗晚2-3天;另外方法是种芽朝上,此法长出的土豆根相对较短,土豆个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种结束后从大行内两边取土将土豆沟及小行的空间盖好耧平,加微膜盖严压实。
五、出苗放风及苗期管理清明后,播种后20天左右,即有苗露土,此时可冲苗处将微膜抠破放风,以防蒸苗。待苗长到10厘米高时,将苗周围的膜用土压严,以保水压草。土豆生长的前期不宜浇水,待见花后再浇。若天旱无雨,可每隔10天浇水一次,一般浇2-3次水即可成熟,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苗期防蚜虫或蓟马等虫害。
六、科学施肥土豆在整个生育期施肥应掌握“攻前、保中、控尾”原则,当幼苗出土80%时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在土豆苗期开始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优质高产。土豆喜施用农家肥,每亩以4000-5000斤为宜,同时适当施用化肥时要氮、磷、钾配合使用。土豆对钾需要量大,科学合理的氮、磷、钾投肥比例是1.85:1:2.1。土豆喜欢吸收铵态氮,对硫的吸收比较多。
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篇3
一、播前种薯准备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势和产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薯的质量。所以在播前的种薯准备工作中, 一方面要求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种薯的种用品质, 以利于提早出苗, 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另一方面则要求做到有计划的准备种薯以利生产。
1. 种薯出窖与挑选
播种前把种薯从贮藏窖中取出, 以便挑选后进行种薯处理。出窖的时间, 应根据当时种薯的情况、预定的种薯处理措施、播种时期等三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种薯在窖内保存很好, 尚未萌芽, 则可根据种薯处理所需的天数提前出窖即可;采取“困种”处理时, 须播前15~20天出窖;采用“催芽”处理时, 须播前40天出窖。如果窖内种薯贮藏不够好, 萌芽过早时, 则应在不使种薯受冻的情况下, 尽早提前出窖, 使之散热见光, 抑制幼芽继续徒长, 并促其绿化及稍微蔫软坚韧, 以免碰伤或折断。
2. 种薯处理
种薯经长期在冷凉的窖中贮存, 薯内的生理机能因低温抑制而不活跃, 仍处于被迫休眠阶段。如出窖即播种, 往往出苗缓慢而且不齐, 故须进行种薯处理。 (1) 困种。种薯从窖中取出并经挑选后, 放到温暖室内, 温度维持在10~15℃, 当芽眼刚刚萌动或幼芽冒锥时, 即可切块播种。 (2) 催芽。种薯在窖藏窖内萌芽的情况下, 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 将种薯取出窖外, 平铺于光亮的室内, 使均匀见光, 达到白芽成浓绿色。这是一种根据种薯萌芽情况临时采取的机动措施。如幼芽萌发较长, 但不超过10厘米, 也可采取此法, 而不必将芽剥掉。
种薯在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平铺2~3层, 并经常翻动, 使均匀见光。幼芽长达1~1.5厘米时, 同时块茎表皮也晒成浓绿色, 幼芽浓绿色或紫色, 根点突出, 即可切块播种。
3. 切块
把种薯分切为小块播种, 可以节约种薯, 降低生产成本, 但切块不宜过小, 以免切块中水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 而且切块过小不抗旱, 易于缺苗。一般切块重量不宜低于20~25克, 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 便于控制密度。薯块应切成立块, 多带薯肉。一般2~3两重的种薯可以从头到尾切成2~3块。
二、施肥
各个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三要素, 按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比计, 以发芽到出苗分别为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8、34和36%;结薯期分别为56、58和55%。三要素中马铃薯对钾的吸收量最多, 其次是氮, 磷最少。
1. 肥料种类
(1) 有机肥。一般的有机肥种类很多, 如人畜粪尿、秸秆堆肥、草炭堆肥、塘泥、灰土肥、厩肥、各类饼肥, 炕土、草木灰以及各种农杂肥料等均属农家有机肥。
(2) 化学肥料。 (1) 硝酸铵。为中性速效肥, 含氮量为33%~35%, 可作追肥应用。 (2) 硫酸铵。含氮量20%~21%, 可配合有机肥作底料或种肥, 也可单独用作追肥。 (3) 碳酸氢肥。为碱性速效肥, 含氮量17%~18%, 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很好, 增产幅度大, 但易挥发。 (4) 过磷酸钙。含磷量14%~20%, 是适于作基肥或种肥。 (5) 硫酸钾。含氮化钾48%~52%, 为酸性速效化肥。用作种肥或追肥有良好的增产作用。
2. 施肥方法
(1) 基肥。多用有机肥或有机肥加化肥混施。基肥施用的时期和方法大体有三种。一种是秋施, 即在秋耕前把有机肥撒在地表, 然后耕翻。一种是春施。即在春耕前扬撒粪肥于地表, 随之耕翻。第三种是施种肥, 即在播种时把肥料顺行施在薯块上, 称种肥。
(2) 追肥。根据实验, 用同等数量的氮肥, 以苗期、蕾期、花期等不同生育时期施肥, 其增产效果依次递减。例如苗期追肥, 增产17%, 蕾期追肥增产12﹒4%, 而花期追肥其增产仅有9%。
当植株发棵终了, 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分配重点转块茎时, 就不应继续促进上部的旺盛生长, 原则上这时不应再追施氮肥, 以免徒长。如在磷、钾不足的情况下, 可在开花前追氮肥的同时结合施入适当数量的磷、钾肥。追肥最好与灌水结合进行。
三、生育期田间管理
1. 在幼苗阶段以促为主, 促地下, 带地上
重点是疏松土壤, 提高土温, 促进根系发展, 使之达到根深叶茂。其主要措施, 应当是以早铲早镗, 深松垄沟, 浮锳浅土等为主。当苗齐后立即铲头遍, 因马铃薯根系的再生能力很强, 故可在苗的近周深铲, 即使铲断少量的根系仍然能再生更多的新根。铲后即锳, 锳时应深, 但上土应少, 使垄沟中土壤疏松, 以提高土温, 如有深松条件, 可以在铲后进行先深松后浅锳, 多坐土少上土, 促使根系充分发展。这一阶段铲、锳、松各一次。这一阶段在管理上, 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及二十八星瓢虫为害。
2. 发棵阶段的管理也应当以促为主, 促地上带地下
在获得壮苗的基础上, 继续抓紧铲锳和深松作业, 在铲锳同时, 逐渐加厚培土, 使土壤疏松, 消灭杂草, 土壤地热, 促使好气性细菌加速繁殖和肥料加速分解, 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腐殖质。如遇干旱则应适当灌水, 缺肥时可适当补肥。这一阶段铲锳可各进行2~3次。
3. 结薯阶段的管理, 主要是促地下控地上, 以促控结合为主, 以保为辅
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总结 篇4
1、种薯处理:必须选用芽长1厘米左右,在散光下炼芽至绿色,出芽整齐的种薯。均忌使用未出芽的种薯,这是为以后破膜方便,减少劳动力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要求使用药剂拌种或喷洒,使用一包银法利兑一喷雾器水进行喷洒,晾干水汽后进行播种。
2、栽培方式:采用3尺拉线开厢,每厢种两行;行距6寸,退步行8寸,亩植5000窝;深沟高厢,一次成型,种完后不用再上小厢和大厢。
将地整平整细后拉线挖沟,沟宽以窄板锄挖出宽度为宜,大约7寸左右,深度不少于20厘米;挖好沟后在沟两侧错窝摆放种薯,两个种薯之间的距离是8寸,注意将种薯放在沟底两侧;然后在沟中间或两个种薯中间施用农家肥和一半的马铃薯专用肥,将播种沟填平后再在厢面上施用另一半马铃薯专用肥;最后起高垄,厢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厢面宽度不超过2尺,在起好的垄大厢面上用芽前除草剂,如乙草胺等对厢面和厢沟进行喷洒一次。
3、地膜覆盖:覆膜有两种方式,一是播种后立即覆膜;二是整块田出苗达10%左右开始覆膜,地膜应该选择宽膜,宽度不少于3尺。无论是哪种覆膜方式都要注意即时破膜,避免马铃薯烧苗,要随时检查马铃薯出苗情况,发现有出苗顶膜的情况就要马上破膜,就在破膜处抓土覆盖。
4、施肥:马铃薯覆膜栽培采用的是将所有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的方式,以后不再施肥。亩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马铃薯专用肥50公斤(氮、磷、钾的含量为15:15:15),现蕾期亩用磷酸二氢钾一包(400克)兑水4喷雾器(大约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两次(每隔10天再喷一次)。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优势与技术 篇5
相较于夏季秋季的种植而言, 使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夏秋季种植的农作物比较多, 土地的使用率也比较高。而冬季的闲田比较多, 可以合理用于种植马铃薯, 提高土地使用率, 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而且冬季的气候比较干燥, 温度也比较低, 比较适合马铃薯的种植。总的来说, 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有如下优势。
1.1 从根本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较于夏秋两个季节而言, 冬季的空闲田地比较多, 这就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可以利用这些空闲的田块来种植马铃薯, 从根本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1.2 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
冬季的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及土壤中水分的含量比较少, 温度也比较低, 这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众所周知, 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因此, 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一项优势。另外, 在冬季这种低温、干燥的条件下, 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大大降低,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的使用。也可以说, 使用冬闲田对马铃薯进行种植,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马铃薯的种植成本。
2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技术
2.1 做好马铃薯的植芽栽培工作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 一定要做好植芽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植芽的质量, 一定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2.1.1 腐烂处理。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 要将马铃薯放在室内通风处均匀摊开, 如果发现有腐烂的现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腐烂的位置切开, 并将切口向上放置。然后喷洒一定量的瑞毒霉, 再用嫩草灰洒在马铃薯的上层, 然后用一定量的泥土进行均匀的搅拌[1]。若在此过程中, 发现有腐烂的马铃薯, 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清理。
2.1.2 植芽前处理。
在植芽处理的过程中, 要先将块茎从中部切下, 每个切块都要保证至少留一两个芽眼, 切好的马铃薯应平铺在地面上。此外, 在进行马铃薯的切块时, 一定要注意刀口的清洁消毒, 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细菌、真菌感染。
2.1.3 植芽。
在植芽之前, 要先将已出芽的切块放在竹萝中, 然后用麻布圈盖住, 然后盖上一层3 cm的湿河沙。接下来再在上面平铺一层块茎, 再铺上湿河沙, 重复之前的工作。经过10~15 d, 块茎长出嫩芽时, 即可进入栽培环节[2]。
2.2 栽培技术
2.2.1 选地整地。
选取栽植地时, 要选择土质比较肥沃、疏松的土地, 以利于胚芽的生长。但是, 在冬天进行种植时, 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且地势水位比较低的土地, 并对种植地进行一定的规整[3]。
2.2.2 合理密植。
一般冬季都会采用精细密植的方式对胚芽进行培育和种植, 一般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种植后, 还要注意覆土整理均匀, 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3 合理施肥。
施肥时, 注意将氮磷钾几种化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合理翻整。
2.2.4 覆盖稻草。
在马铃薯发芽生长的过程中, 马铃薯块会明显地增大, 此时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土质疏松且黑暗的环境, 因此要注意土壤条件的控制, 保持土质疏松, 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以保证马铃薯可以正常生长。
2.2.5 中耕培土。
相对来说, 马铃薯的结薯是比较浅的, 如果接触到光照, 就会生长缓慢。因此, 要注意马铃薯的生长环境情况, 适时进行调整。总之, 为了提高产量, 一定要保证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其不透光性。
2.2.6 科学用水。
在马铃薯的生长期间, 要将土壤的水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 出苗期间, 土壤的含水量需要保持在50%~60%;茎块形成的过程中, 土壤的含水量需要保持在70%~80%;在生长成熟之后, 土壤的含水量需要保持在60%左右[4]。冬天的空气湿度及降水量比较少, 此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土壤的湿度进行一定的调控。
2.2.7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种植过程中, 病虫害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必要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使用一些药物来解决病虫害问题。
2.2.8 适时收获。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 茎叶会正常落黄, 此时要注意茎叶的生长情况, 尽可能地延长茎叶生长的时间, 提高马铃薯的质量。马铃薯成熟的标志是大部分茎叶转黄达到枯萎, 块茎停止膨大, 易与植株脱离。此时, 应选晴朗干燥天气进行挖掘, 若遇高温烈日, 宜在早上或傍晚挖掘。
3 结语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优势十分明显, 其能够让马铃薯的生长更加旺盛。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 首先需要采用良好的种植技术, 并全面把握马铃薯的整体特性。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等特点, 其性喜冷凉。所以,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进行合理的种植, 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从而使冬闲田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刘俊霞, 王宁军, 贾金荣.中国马铃薯产业X效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 (25) :98-101.
[2]刘俊霞, 王宁军.后危机时期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策略:基于新新贸易理论视角[J].北方经贸, 2011 (10) :42-47.
[3]王河伟, 柴继珍.原州区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及其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 (119) :11-12.
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 篇6
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之首[1],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全球水资源的紧缺, 从20世纪开始兴起的滴灌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滴灌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马铃薯喜凉、耐旱、耐贫瘠, 我国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北、云、贵、川等多个省均有大面积种植, 其产量往往受制于种薯品质和灌溉情况等。我国北方缺水, 往往灌溉不足, 导致产量不高, 商品率低。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研究和应用, 滴灌技术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被认为是最具经济效益的灌溉方式。本文将对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方面的发展做综述性讨论。
1 马铃薯滴灌方式及发展历程
滴灌技术利用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2]。现阶段马铃薯滴灌方式主要有3种:地表滴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 即分别将滴灌带 (管) 置于地面上、膜下和地表以下, 一般所说的滴灌指地表滴灌。相比之下地表滴灌成本低, 操作方便;膜下滴灌由于覆膜对提高地温有重要作用, 故利于马铃薯发芽;地下滴灌蒸发量小, 水分利用率较高, 但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滴灌技术, 发展相对于国外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地面滴灌技术已趋于成熟, 只是限于滴灌成本较高, 应用范围多限于大企业、院校和研究所机构以及大棚温室等。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和农业种植企业的发展, 滴灌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才逐渐广泛起来。我国最早的马铃薯滴灌报道见于1977年中国科学院和河南农田灌溉研究所的试验, 其次为1979年于达中所作的试验研究[3,4]。随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滴灌技术研究进入了沉寂期, 至21世纪开始, 研究逐渐回暖, 近几年颇有高涨之势。国外最早的报道见于1969-1978年塞浦路斯Y.Stylianou[5]等人, 其次为20世纪80年代塞浦路斯I.Papadopoulos[6]、意大利S.Foti.G.Mauromicale和Alerna等人所作的研究[7], 随后的发展历程同我国基本相同。
2 主要研究方向
2.1 灌水频率和灌水量等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生长对水分较敏感, 适度灌溉即可大幅增产, 加之干旱地区的节水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故国内外对马铃薯的滴灌研究多集中于此。1993年, 龚家栋在以色列内格夫盐水灌溉试验站进行的马铃薯耐盐性和盐水滴灌试验表明:每天灌水1次, 马铃薯产量较淡水灌溉产量降低12%, 而每天灌溉3次和6次, 盐水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盐水灌溉降低了植物高度、植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只要实施合理的灌溉, 在沙地上盐水灌溉种植马铃薯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8]。2003年, 周娜娜和张学军等人对滴灌情况下不同灌水频率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马铃薯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溉方式在低氮水平下就能获得高产。同年, 孙红红对滴灌条件下的土壤吸力和灌水频率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株高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频率增加而增加;同时得出了灌水频率对马铃薯干物质、蛋白质、淀粉、氮、磷、钾含量的影响[9]。2004年, 张学军等人对不同滴灌量和氮肥使用量下马铃薯硝酸盐积累情况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硝酸盐积累情况的变化规律, 且发现马铃薯现蕾期、块茎膨大期, 叶柄硝酸盐浓度与产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10]。2004-2005年王凤新和康跃虎等人通过研究灌水频率和土壤水势对马铃薯生长影响, 发现灌水频率为1次/d、土壤水势为-25kPa时, 马铃薯产量最高。王凤新等人通过实测滴灌情况下马铃薯的耗水量, 发现滴灌条件下, 马铃薯水分腾发量受土壤基质势下限的影响要比灌水频率大[11,12]。2008年, 江俊燕等研究发现:马铃薯滴灌时, 灌水量越大, 灌水周期越短, 株高越高;当灌水定额一定时, 灌水周期越短, 产量越高。其总结了不同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棵间蒸发量变化规律、地温变化规律和耗水规律等[13,14]。2010年, 买自珍等人通过对垄作膜下滴灌不同滴灌量和滴灌次数的试验, 优化出3种最佳膜下滴灌方案, 比未滴灌马铃薯鲜薯增产45.60%~82.43%,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4.6%~53.52%[15]。
I.Papadopoulos在1985-1987年所作的研究中找出了滴灌条件下较佳的氮肥使用量, 并提出氮的不同形态影响马铃薯的吸收作用[6]。1992-1997年Amono Bustan和Moshe Sagi等人研究发现在不遭遇热浪袭击的情况下, 盐水灌溉可使马铃薯获得高产[16]。1995-1996年M.J.Mohammad和S.Zuraiqi等人研究表明, 施氮可使马铃薯显著增产, 且撒播施肥和滴灌施肥对肥料利用率无显著差别[17]。1997年, C.Fabeiro等人对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调亏处理发现成熟期不宜进行调亏处理[18]。2000-2002年Sermet Onder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水分胁迫对马铃薯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建议水分亏缺不得超过33%[19]。2002年, Bao-Zhong Yuan等人进行了滴灌情况下,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块茎产量、大小和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倍表面蒸发量的灌水产量最高, 接近于理论值, 马铃薯产量和平均质量均增加;但是, 马铃薯品质下降, 伤疤和空心情况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20]。Neelam Patel等人于2002-2005年对马铃薯地下滴灌研究发现在灌水量和蒸腾量相等情况下产量最高[21]。2005年, Tolga Erdem等人研究了沟灌和滴灌下作物水分胁迫对马铃薯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水分胁迫指数呈线性关系, 沟灌和滴灌公式分别为Y=-45.82CWSI+50.69 和Y=-50.65CWSI+58.44, 该公式可以用于产量的预测[22]。
2.2 不同灌溉方式效果对比研究
不同的灌溉方式灌溉效果差异较大, 在滴灌的引入过程中, 人们对传统的沟灌、覆膜、喷灌、地表滴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等灌溉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发现了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 同时对滴灌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数据支持。1977年, 中国科学院和河南农田灌溉研究所以沟灌为对照进行马铃薯滴灌试验, 试验表明滴灌比沟灌节水增产[3]。1979年, 于达中的滴灌平栽马铃薯试验发现与传统沟灌相比滴灌节水增产, 增产89.6%, 省水47.6%[4]。2003年, 王凤新等人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 不覆膜滴灌和沟灌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覆膜前期能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后期作用较小, 且气温高时对马铃薯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灌溉方式下, 滴灌未覆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滴灌覆膜和未覆膜处理产量分别为沟灌和未覆膜处理的2.1倍和2.6倍, 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分别为后者的4.5倍和5.3倍[23]。2006年, 侯晓燕、王凤新等人在甘肃的荒漠绿洲对马铃薯进行了滴灌揭膜试验表明:覆膜处理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高于不覆膜处理;在马铃薯生长前期覆膜可提高地温, 利于马铃薯生长, 后期不利于马铃薯生长;揭膜时间越晚, 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越低, 建议较早揭膜[24]。2007年, 王玉明通过滴灌、喷灌及管灌对马铃薯水分生产率及效益的对比试验, 得出滴灌比喷灌单位产值高61.7%, 比管灌高22.4%;单位水的水分生产率和效益, 滴灌比喷灌提高了7.8%和61.7%, 比管灌提高5.3%和22.6%[25]。2008年, 弋翠比较了马铃薯畦灌、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大型喷灌机喷灌4种灌溉方式下产量、水分利用率、投资期等, 最后应用TOPSIS法和AHP法对4种灌溉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 得出滴灌最优[26]。2009年, 王玉明等人于内蒙古达茂旗进行了膜下滴灌实验, 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比露地滴灌平均增产26%,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5%、灌水平均生产率提高26%[27]。
2009年, 邓兰生等人研究发现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的生物量;滴灌施肥处理在节约10%的生产成本的同时, 显著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 增幅达37.31%~47.39%,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8]。2010年, 林叶春等人对地膜、保水剂、滴灌系统和不同土壤基质势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指出:高土壤基质势利于马铃薯生长, 覆膜显著地制约了马铃薯出苗、生长和降雨利用;同一土壤基质势下, 露地滴灌较覆膜滴灌和底施保水剂覆膜滴灌有更好的出苗率、生长势和产量;覆膜并施保水剂的处理较未覆膜的处理, 有更高的大中薯率、商品薯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建议将保水剂和滴灌系统结合使用不但可减少水资源浪费, 且可提高水利用率[1]。2010年, 王玉明对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马铃薯膜下滴灌进行了效益分析, 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 膜下滴灌节水率的达到55%、节肥率33.5%、节电率34.2%、增产33%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 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29]。2010年华树东等人报道了2008年克山农场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技术与喷灌技术比较不但可以增产增收, 而且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板结, 克服喷灌时水温过低对作物根系的伤害[30]。2010年, 王世荣、罗昀等人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滴灌补水研究发现, 应用户用型移动式滴灌装置对马铃薯进行补水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产量;同不补水比较, 试验时最高产量增加了79.5%[31]。1969-1978年间Y.Stylanou等人通过基于蒸发皿蒸发量对马铃薯进行的喷灌和滴灌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并不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 其原因为滴灌导致土壤开裂, 马铃薯虫害严重[5]。1976年, C.J.Phene和D.C.Sanders报道了高频率滴灌情况下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发现地下滴灌 (埋深5cm) 比膜下滴灌具有更高的产量和土壤含氮量[32]。S.Foti.G.Mauromicale和A.Ierna通过1988-1989年进行的沟灌和滴灌不同灌溉量情况下, 马铃薯叶面蒸发、作物干重和产量等方面的比较, 发现灌水量为最大蒸腾量的33%和66%时产量较高;研究发现沟灌和滴灌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区别[7]。Sermet Onder等人通过2000-2002年的研究发现地面滴灌和地下滴灌 (毛管埋深15cm, 马铃薯种植深度10cm) 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区别, 而地下滴灌由于费用和安装的成本较高, 故不推荐使用地下滴灌[19]。T.Darwish等人对滴灌和微喷灌情况下马铃薯对氮的需求量和氮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时氮损失较严重, 滴灌情况下氮的利用效率较高 (2002) ;通过不同的灌水量试验发现地中海地区调亏灌溉 (0.8ET) 作为节水手段是可行的 (2006) [33,34]。2000-2001年Mustafa Unlu等人对滴灌和喷灌条件下马铃薯对氮元素需求和氮运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喷灌产量高于滴灌, 氮损失高于滴灌, 节水量二者区别不显著, 并测得了最高产量下该地区最佳氮施用量[35]。2008年, G.C.Starr和D.Rowland等人报道了对不灌溉、喷灌、滴灌和地下滴灌 (管埋深40cm) 等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滴灌最为节水且水分利用效率高[36]。
2.3 毛管布置
马铃薯是浅根作物且多种植于沙质土壤, 采用地下滴灌方式时毛管的埋设深度不宜过深 (一般距地表20cm以内) , 否则水分流失严重, 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对于间距不同、埋设深度不同的毛管铺设方式, 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不同。2008年, 段东亮通过对榆林地区马铃薯在不同毛管布置方式下土壤水分、地温、生长情况和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一管一行毛管铺设方式下马铃薯生长最好, 而二管三行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好[37]。2006年, 河北沽源菲多利 (中国) 农场在沙质土壤下对马铃薯曾进行了埋深为5cm的种植研究, 结果发现滴灌不但节水增收,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土豆中的蔗糖和葡萄糖含量, 更适合加工土豆条[38]。2009年杨国成报道了内蒙古达茂旗马铃薯滴灌种植效果。试验在马铃薯播种时将滴灌管浅埋于垄上, 中耕覆土再一次将滴灌管掩埋。通过一个生产周期试验, 发现滴灌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还有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优点。与普通灌溉方式相比马铃薯发病率减少25%, 甲虫病发病率减少30%, 增产20%以上, 节水50%以上, 并结合生产实践, 提出了滴灌系统建设和马铃薯种植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对马铃薯滴灌大田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9,40]。Neelam Patel等人于2002-2005年对马铃薯地下滴灌试验发现滴管带埋设深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最佳埋深分别为10cm (2002-2003, 2004-2005) 和15cm (2003-2004) , 马铃薯播种深度15cm[21]。
滴灌带的铺设方式分:手工铺设和机械铺设。手工铺设一般用于小规模种植, 常见方法有3种:①地头用人力、土壤或工具将滴灌带头固定, 然后人抱持带卷沿铺设方向前行铺设滴管带;②用木棒等物穿过带卷中心孔, 两人抬持带卷沿铺设方向铺设, 带卷绕木棒等物转动将滴管带铺下;③制作简单的木架或钢架, 简称为支架。用一根轴穿过带卷中心孔并将轴两端支撑在支架上, 支架可置于地头或车尾。支架置于地头时, 一人拉拽滴灌带沿铺设方向前行即可完成铺设, 带卷在支架上绕轴转动;支架置于车尾时, 地头需用人力、土壤或工具将滴管带头在地头固定, 随着车的前进, 带卷绕轴转动并铺下带卷。如是地下滴灌, 一般人工开挖沟槽, 并手工铺设滴管带。机械铺设方式一般用于较大规模的种植或地下滴灌, 一般由专用的铺设机构来完成滴管带铺设。我国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巴里坤县农机推广站、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疆库尔勒市农二师30团修造厂等均有生产或研制。国外Arizona Drip Systems Inc., Andros Engineering Co., Netafim等公司均生产该类铺设装置, H.Zhu和C.L.Butts等人对该类装置的设计和研究也进行过报道。
2.4 其它研究
滴灌情况下, 如何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和土壤水分湿润范围对节约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 王凤新等人提出了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土壤湿润范围调控的一般方法, 重点探讨了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马铃薯滴灌灌溉计划来调控土壤水分时所要注意的问题[41]。2005年又通过实测滴灌情况下马铃薯的耗水量, 发现滴灌条件下, 马铃薯水分腾发量受土壤基质势下限的影响要比灌水频率大。且研究表明, 20cm蒸发皿的蒸发量与马铃薯腾发量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2cm蒸发皿的蒸发量作为灌溉计划的参考量。同年, 王凤新等人通过研究灌水频率和土壤基质势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提出了用负压计拟定马铃薯灌溉计划的具体方案[42]。
2002年, Bao-Zhong Yuan等人在滴灌情况下,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块茎产量、大小和比重进行研究, 提出了可参考蒸发皿蒸发量制定灌溉计划[20]。
控制性根区交替灌溉是康绍忠等于1997年提出的一种新节水灌溉技术[43], 近年来李平[44]、黄仲冬[43]、乔冬梅[45]、Liu FL 和Ali Shahnazar[46,47,48]等人分别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该技术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根区交替灌溉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 促进氮吸收, 进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3 存在问题及讨论
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马铃薯价格的攀升, 马铃薯种植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干旱的北方地区, 灌溉一直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滴灌技术的引入给马铃薯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但是由于实际的大田生产经验少, 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业中的应用尚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1) 地表滴灌存在问题。
一般马铃薯种植需要中耕培土, 那么滴管带到底什么时间铺设就成为问题。如果中耕前铺于地表, 培土之后, 滴灌带则被埋于土下。一般用于地表滴灌的滴管带均为薄壁型, 抗土压能力有限, 一旦被埋于地下, 则会出现不过水情况, 这就需要在培土之后将滴管带再提到地表。如果滴管带为内镶圆柱式滴管带 (管) , 则抗土压能力较强, 埋入地下亦可保证过水, 但是滴灌系统的成本会成倍增长。亦有研究发现, 深植不培土滴灌情况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和青头薯量并不比培土种植差, 该种植方式具有一定可行性。深植不培土可以解决地表滴灌滴管带被埋引起的不过水情况, 但是这种种植模式是否可行尚待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地表滴灌带铺设时仍需适当压土, 以防滴灌带被风吹离铺放位置, 影响正常灌溉。
2) 膜下滴灌现存问题。
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利于马铃薯的发芽和出苗, 但是马铃薯生长的后期常由于地温过高, 覆膜反而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一般的膜下滴灌是在播种时将滴管带铺于膜下, 当出苗时, 必须人工进行放苗, 如放苗不及时就会出现伤苗情况, 进而影响产量。当地温足够高时, 需要及时揭膜, 防止地温过高影响马铃薯生长, 地温过高亦会对滴管带造成损伤。地膜同时还存在着成本和回收等一系列问题, 总的来看膜下种植虽有优势, 但田间管理复杂, 劳动强度要求高, 大面积推广种植有一定困难。
3) 地下滴灌现存问题。
虽然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拥有较多优点, 但是成本高, 系统维护复杂。现阶段主要是各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等部门进行研究, 实际生产应用少见报道。不同滴灌带 (管) 的抗土压能力不同, 厚壁型滴管带 (管) 价格昂贵, 这几年也有个别企业和单位将薄壁型滴灌带埋于地下进行试验研究, 但结果不甚理想, 加上管道堵塞、虫害等因素的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4) 其它问题。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滴管带的铺设和回收等基本的配套机械设备较少, 近年来只在新疆地区该类设备有一定的发展, 但影响有限。很多地方和农户均采用自制简易铺管架进行铺设, 回收基本依靠手工来进行。由于管道的铺设必然对机械化耕作带来影响, 田间地头应具有防止机械碾压和刮擦的相应措施。滴管带本身遭虫咬、机械损伤、人为损伤、石子刮擦等造成的漏水情况时有发生, 需生产中采取一定措施。
4 结论
综上所述, 马铃薯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水增收, 同时可以带来巨大生态效益, 是马铃薯种植业中很有潜力的一种灌溉技术, 尤其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滴灌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滴灌成本日益降低, 使大田应用具有了一定可行性;但资金、设备、技术、土地集中、灌溉制度和人才培养等仍对滴灌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了影响。我国马铃薯滴灌尚处于市场化生产的初期, 实际生产经验匮乏, 对于不同滴灌方式的应用应依据当地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具体情况, 慎重选择。
摘要: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不但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农田灌水需求量, 对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对马铃薯滴灌种植方式、发展过程、研究现状、现存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可对马铃薯大田滴灌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黑色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篇7
1. 催芽与切块
在播种前20~30 d, 将经过精选后的种薯置于20℃环境条件下均匀摆放, 适当喷水, 用草苫遮阴。待幼芽长到黄豆粒大小时, 将种薯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 使幼苗绿化壮芽。播种前1~2 d进行种薯切块, 每块种薯质量在25 g左右。小块种薯竖切, 每个切块都要有顶部壮芽;大块种薯从尾部开切, 淘汰弱芽, 按芽眼排列顺序, 自顶部斜切, 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块用刀一定要用75%的酒精进行严格消毒。
2. 整地播种
黑色马铃薯生育期较短, 需肥较集中, 每0.067 hm2撒施优质有机肥3~5 m3, 磷酸二铵20 kg、尿素20 kg、硫酸钾10 kg, 施肥后将土壤深耕细耙。黑色马铃薯栽植宜稀不宜密, 按行距70 cm开沟, 沟深5 cm, 开沟时施入辛硫磷颗粒剂, 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按株距25~30 cm进行播种, 留苗密度3 500株/0.067 hm2左右。播种后及时镇压并整好垄形, 喷除草剂后进行地膜覆盖。
3.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破膜放苗, 并用湿土将放苗孔封严。当幼苗出齐后, 为了促进幼苗早发棵, 可叶面喷施地果壮蒂灵;在开花期, 及时摘除花蕾。为提高大薯率, 可叶面喷施地果壮蒂灵。黑色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 虫害是蚜虫和瓢虫。防治晚疫病可用64%杀毒矾600倍液+新高脂膜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和瓢虫可用18%乐斯本1 000倍液+新高脂膜进行喷杀。
4. 适时收获
马铃薯种植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篇8
马铃薯生长需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素需求较高。在氮、磷、钾中,缺钾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应注重氮、磷、钾合理施用,体现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比。马铃薯种植土壤以含有机质1.2%~1.6%、碱解氮100~150毫克/千克、速效磷40~70毫克/千克、速效钾120~160毫克/千克、有效硼0.6~1.2毫克/千克为宜。
马铃薯属高产喜钾作物,每生产1 000千克马铃薯,施氮4.4~5.5千克、五氧化二磷1.8~2.2千克、氧化钾7.9~10.2千克,三者比例为1∶0.4∶2。除氮、磷、钾外,钙、硼、铜、镁等微量元素也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尤其是对钙元素的需要相当于钾的1/4。
根据五寨县马铃薯产区土壤营养状况,马铃薯施肥须注重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补施微肥的策略。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适当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取样及土样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同时配施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生产或配制成马铃薯专用配方肥,直接用于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必须注意的是,马铃薯属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及含氯离子的复合肥、复混肥等。
马铃薯一生对养分的吸收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一是苗期,由于块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此时吸收的养分较少,大约相当于全生育期的1/4;二是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的时期,此期地上部分茎叶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同时进行,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也在这个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是马铃薯需肥最多的时期,是吸肥的高峰期。此时吸收的养分相当于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50%以上;三是淀粉积累期,此时吸收的养分较少,吸收量和苗期差不多,约相当于全生育期的1/4。
马铃薯是喜肥的高产作物,要高产当然少不了氮、磷、钾营养。氮素的作用是促进茎、叶生长,延长叶片衰老,加快块茎淀粉积累。磷素能加强叶片光合作用,增强物质运转和代谢功能,尤其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更显重要,此时供给必需的磷素营养,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有明显效果。钾素的功能不仅能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光合效率,而且能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转,增强抗逆性,改善产品质量。
马铃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为原则。因为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有利于培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马铃薯生长期间需要水肥最多的是开花期,而此时也正是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的季节,同时也是有机肥逐渐熟化、腐解释放养分的阶段。
基肥中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转化效益不断扩大,满足了马铃薯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重施基肥的要点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优质有机肥为主;二是要坚持有机肥与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应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
马铃薯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早施追肥的理由,就是既要保证马铃薯的高产,又要保证马铃薯的质量。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经验,如果推迟对马铃薯追肥的时间,不仅使其产量降低,而且小薯比例增加,严重影响马铃薯质量。马铃薯早施追肥效果好,这是大多数人一致公认的看法。但是究竟提早到什么时间施用最合适?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在出苗整齐后施一次氮肥,称保苗肥,在植株发棵和结薯期再施一次肥,称促薯肥。有的在马铃薯苗长到4片叶时,施一次三要素复合肥。还有的在马铃薯叶片长到6~7叶,即顶叶居平时为施追肥标志。
总之,各地都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早追肥,时间并不一致。试验证明,马铃薯在开花期以前,即在6~7片叶前后追肥最为合适,此时施肥对地上部茎、叶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现蕾后地下块茎生长比其他施肥期为优。
此时以三要素化肥为主,每亩施尿素5~8千克,或硝酸铵1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钾肥则要根据土壤含钾情况决定,北方含钾丰富的土壤可少施或不施,也可用少量草木灰代替。南方就必须补充钾肥,一般每亩追施硫酸钾5~8千克或草木灰80千克。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 篇9
普通马铃薯体内含有非常多的病毒和细菌[1]。而脱毒马铃薯则是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技术手段对马铃薯净化, 从而起到去病毒、灭细菌之目的。采用脱毒技术种植的马铃薯, 病毒含量非常少, 甚至可以达到零病毒效果。脱毒技术, 实际上就是先将普通薯块放置在室内催化生芽, 待其发芽后再彻底消毒, 并将消毒薯块移植到无菌环境继续培养;取薯体上的茎块组织, 放在试管液中培养。大约几个月后, 对薯块茎尖处的幼苗进行病毒含量检测, 将病毒含量较高的幼苗淘汰, 然后将无毒幼苗培植繁育, 即可获得脱毒马铃薯原种[2]。较之于普通的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不仅品质好、成熟快, 而且产量也非常高, 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基于此, 在未来的马铃薯种植行业中, 应当不断加大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大力推广新技术, 条件允许时择优而取, 以此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质量。
2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
2.1 引种
从地理环节条件来看, 我国东西和南北地域跨度非常大, 且不同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中, 应当结合本地的情况, 优选适合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增产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选择良好的品种, 马铃薯原种的品质越好, 则其产量和质量就越高。将品质较好的种薯结合脱毒技术, 先脱毒, 再种植, 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在选择种薯时, 应当以芽眼坚硬、质量均匀的种块为首选。选好种薯以后, 应当先将这些种薯放置在空气中晾晒, 一日需晒3 h, 期间要经常翻动。翻晒后, 用消毒刀将种薯切割成小块, 保证各部分都有芽眼, 一般有2~3个, 然后用以播种。薯种切完后需立即投入使用, 以免因空气氧化而丧失生长力。
2.2 土壤与施肥管理
马铃薯作为一种浅根作物, 应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壤中播种[3]。例如, 鸡粪土麦田、头茬种植玉米的土壤及沙壤土等, 因其结构比较疏松, 而且排水性能非常好, 加之土层比较肥厚, 所以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快速生长。土壤选好以后, 需精细化整地, 具体操作如下:在整地过程中, 翻深应当在25~30 cm, 要根据田地特点适当的翻压或者翻犁。在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 采用双沟定植法。在高畦种植过程中, 沟深应当为20~24cm, 沟宽保持在平均49 cm, 这样便于田间管理。需注意的是, 马铃薯为茄科作物, 切忌与茄子、辣椒及烟草等作物连作, 而是应当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一般而言, 马铃薯根系分布于耕作面层, 较之于其他作物而言, 其根系入土相对较浅一些;因其在土层中结薯, 所以要求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一定要疏松, 而且可提供的结块空间一定要足够的大。基于此, 在种植脱毒马铃薯时, 土层下应当深耕至少30 cm, 翻耕土壤一定要捣松, 投入有机肥料。脱毒马铃薯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因此对水分要求比较高。因脱毒马铃薯单株个体比较大, 加之地底施肥不便, 所以在耕土过程中, 应当适当加大有机物的用量。需注意的是, 在有机肥中, 还要适量加入一些除虫药剂, 主要防治地下病虫。
2.3 合理密植与播种
合理密植, 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且在条件允许时, 利用好自然光, 既可以预防疾病, 又可以实现增产增收。国内在进行普通马铃薯的种植时, 普遍存在着稀疏种植习惯, 一般为2 000株/667 m2, 不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4]。在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 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 应当适当地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例如, 土壤条件优秀的地块, 建议采用双行单垄方式进行栽培, 行间距应当控制在75~85 cm, 此间距范围内科种植2行, 单株间距应当控制在15 cm左右。对于早熟品种而言, 其行株距可适当增大至30 cm。
马铃薯土层播种时, 其温度以8℃为宜, 若需催芽, 则建议推迟播种时间。土质疏松及较为干旱的土壤条件下, 应当进行深拨 (至少10 cm) ;对于黏重或者湿度相对较大的地块, 建议采用浅拨法进行种植, 一般深度以6~8 cm为宜。
2.4 田间管理
在薯苗期, 主要是防止土壤里的蚜虫对幼苗造成危害, 应当经常疏松土壤, 并清理干净杂草, 这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在发棵期, 薯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 然过度浇水也可能会出现淹苗, 所以需适当控制浇水量。在碳肥、铵肥施用之前, 应当先蹲苗和浅培土, 这有利于主茎的茁壮成长。
2.5 贮藏与收获
马铃薯茎叶逐渐干枯或者落黄时, 匍匐茎就会逐渐与块茎分离开来, 当薯块不再膨大, 且薯皮呈现出木栓化现象, 不易被擦破即可收获。收获马铃薯以后, 首先应当对其分级处理, 将破、烂的马铃薯挑拣出来。在调运、贮藏之前, 应当先将其置于阴凉处, 晾半个月。通常情况下, 在干燥阴冷处用稻草覆盖, 可以将马铃薯贮存到来年秋季。马铃薯贮藏时, 应当注意春天温度逐渐上升时会发芽, 而冬天气温较低时会被冻伤[5]。脱毒马铃薯收获、存储时, 有一定的生理标志, 即叶色从绿色变黄色, 逐渐干枯;块茎的脐部位置与匍匐茎, 开始脱落;块茎表皮增厚, 且色泽也慢慢变老。
2.6 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脱毒马铃薯种植过程中, 应当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进行轮作,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概率。脱毒马铃薯属于高产农作物, 应当确保土壤的肥力, 这有利于提高脱毒马铃薯的种植产量、品质。需注意的是, 脱毒马铃薯切忌连续种植, 而是应当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马铃薯选种时, 应当严格按照市场需求, 择优选用。种植过程中, 应当以高效预防、治病虫害方法为宜。
3 结语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 马铃薯本身的营养价值全面、均衡, 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发展潜力。脱毒马铃薯是一种采用脱毒技术处理的马铃薯, 其具有的高品质、无病毒及高产量等特点, 使其在当前农作物市场上有了较大的竞争力。一般而言, 脱毒马铃薯的667 m2产量要比普通马铃薯高出30%~50%, 而且其667 m2产值可达千元, 对于广大农作物种植户而言,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摘要:马铃薯含有多种维生素, 不但营养丰富, 容易消化, 还可以减肥、养颜、防衰老。脱毒马铃薯是应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科学技术, 消除体内病毒不被病毒感染的新品种。对脱毒马铃薯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种植脱毒马铃薯。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杜彦江.张家口市脱毒马铃薯种植的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5) :96, 100.
[2]杨昌学.关于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探讨[J].农技服务, 2016 (1) :61.
[3]王景才, 王瑞英, 李德明, 等.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不同级别种薯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马铃薯, 2015 (6) :351-354.
[4]蒙懿, 覃金鼓, 覃勇军, 等.脱毒马铃薯不同薯块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 2015 (12) :1-2.
【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11-19
最新马铃薯种植技术08-10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08-24
拱棚种植马铃薯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05-18
小型马铃薯种植机07-28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论文09-11
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08-15
冬种脱毒马铃薯栽培的技术论文06-16
马铃薯贮藏技术07-02
马铃薯合理施肥技术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