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2024-11-01

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精选12篇)

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篇1

草莓果实鲜红艳丽、芳香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深受人们喜爱。发展草莓大棚栽培技术, 能进一步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实现草莓果实周年供应, 提高草莓栽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培育壮苗

草莓繁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透气性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未栽培过草莓的田块。在越冬前进行深翻, 以改善土壤性状, 减少病虫害发生。然后施足基肥, 准备好排灌设施, 于定植前在土壤里施杀虫剂, 预防地下害虫伤根。选择长势健壮、丰产性好、果形及品质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 利用其抽生的匍匐茎苗作为繁苗母株, 秋季以20cm左右的株行距假植于田间, 翌年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时将母株定植于专用繁苗田。大棚栽培选用壮苗标准一般为:根系发达, 一级侧根25条以上;叶柄粗短, 长15cm左右, 宽3cm左右;成龄叶5~7片;新茎粗0.6cm以上;苗重25~40g/株;花芽分化好;无病虫害。

2 整地定植

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10kg, 然后翻耕整地。草莓大棚栽培, 一般采取垄栽。垄栽时, 垄与垄之间距离为80cm, 垄顶部宽40cm, 底部宽60cm, 垄高25cm。定植密度一般为8000~10000株/667m2, 每垄2行, 行距20cm, 株距15cm。定植时, 要使草莓的弓背方向朝向垄沟, 以利于果实受光, 提高果实质量;定植深度以“深不埋心, 浅不露根”为宜。大棚定植以花芽分化以前定植为好, 即8月下旬以前定植完毕。定植时尽量选择阴雨天和傍晚定植。定植后, 顺垄沟浇透水, 1周后再浇1次缓苗水, 然后浅中耕, 促进根系发育。

3 栽后管理

草莓与8月下旬定植后, 9月前后花芽分化, 因此, 缓苗后667m2追施1次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kg, 以利于生长和花芽分化。到10月上中旬再施1次磷酸二铵或尿素, 促进花芽发育充实, 并注意施肥后及时灌水。新叶长出后要及时去除老叶, 并及时摘除抽出的匍匐茎, 以节省养分, 促进花芽分化和发育。

4 适时扣棚保温

大棚草莓栽培应在顶花芽分化后, 第一叶腋花芽分化结束后, 尚未进入休眠时扣膜保温, 一般在10月中旬前后, 夜间温度降到8℃时为宜。扣棚保温后要进行地膜覆盖, 以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温度, 促进根系生长。地膜一般采用0.015mm厚的无色透明薄膜。

4.1 扣膜后的植株管理

4.1.1 破膜提苗。

扣膜后立即灌水1次, 灌水1天后待地面稍干, 立即覆膜。并将秧苗上部的地膜划一“十”字小口, 将秧苗提至膜上, 划口用湿土压好。

4.1.2 及时去除匍匐茎和侧芽。

当顶花芽抽生后, 只在两侧留2个侧芽, 其余侧芽全部去除。从叶腋中抽出的匍匐茎也要随时除去, 以使养分集中供应花蕾的形成和开花。

4.1.3 疏花疏果、去除老叶和无果花序。

根据负载量的大小, 应适当地疏花疏果。一般每株草莓能抽生1~3个花序, 每个花序有8~30朵花。疏花要早, 可在第1朵花开放前, 及时疏除部分花蕾。坐果后应及时摘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及过多果, 以利果个增大, 提高质量。一般每株留果7~9个。

为集中养分供应果实的发育,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还要及时去除老叶、已采完过的花序。

4.1.4 喷洒赤霉素。

为抑制休眠, 促进生长, 大棚保温后要喷洒赤霉素。休眠浅的品种可喷1~2次, 浓度5mg/kg;休眠深的品种可喷2次, 浓度10mg/kg, 间隔期7~10天。

4.1.5 花期人工授粉, 提高果实质量。

草莓大棚栽培会遇到低温、高湿及光照短的环境, 对授粉受精极为不利。为提高其坐果率及果实质量, 必须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一是进行放蜂, 利用昆虫辅助授粉。在没有喷药的情况下, 667m2放20只蜂箱为宜。二是进行人工点授, 用细软的毛笔在花心中轻轻点拂。授粉时间以大棚内没有露水的情况下进行为宜。

4.2 扣棚保湿后温度管理

4.2.1 保温初期。

由于大棚栽培于10月下旬开始保温, 外界气温尚高, 白天要注意降温, 一般白天可控制在28~30℃, 最高不超过35℃;夜间12~18℃, 最低不低于8℃, 视情况加盖或不加盖草帘。

4.2.2 开花期。

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2~25℃, 最高不超过28℃;夜间温度为10℃左右, 不低于8℃。

4.2.3 果实膨大和成熟期。

白天温度控制在20~24℃, 夜间为8~10℃。温度过高, 果实发育快, 果个变小, 质量差;温度过低, 果实发育慢, 成熟晚。

4.3 土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时灌水, 中耕松土除草, 确保秧苗成活。缓苗后适当控水, 促进新根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扣膜后先灌1次透水, 确保草莓萌芽生长的需要, 以后按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灵活掌握。具体指标:扣膜初期湿度为85%~90%;开花期湿度为50%, 最高60%, 最低30%;果实膨大期湿度为60%~70%;果实成熟期湿度为50%~60%。

追肥从现蕾开始进行, 每隔15天进行1次, 大约2~3次。开花前以氮磷为主, 667m2追施尿素10kg、磷肥20kg;坐果后以磷钾肥为主, 667m2追施磷酸二氢钾15~20kg。也可用0.3%~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0天喷1次。

5 采收

5.1 采收时期

草莓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 浆果容易腐烂, 一般在鲜果70%着色后进行。硬度较大的品种, 可在全面着色后进行。

5.2 采收方法

由于草莓的各级次序花形成的果实成熟期不同, 成熟后要分期分批采收。初熟期每2天采收1次, 盛熟期每天采收1次。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或傍晚凉爽时进行, 如中午采收, 必须注意在阴凉处经散热后方可包装。采收时用四指掐住果柄, 带果蒂摘下, 要轻拿轻放, 避免损伤果实。

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篇2

大棚蔬菜种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1]。在一般情况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与钢为主的结构骨架,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这样一个简易结构就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达到大棚内需要的保温效果[2]。

1 制约大棚蔬菜高产因素

1.1肥害

肥害是制约大棚蔬菜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积盐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是大量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的本质发生改变,制约了蔬菜的生长。当出现肥害后存在的相关问题,影响了大棚蔬菜根部的发育,降低了水与肥的吸收能力,缺乏营养而死亡;土壤的盐渍化过高,导致蔬菜叶枯萎老化;土壤发出的毒气影响蔬菜生长。

1.2 药害

药害的潜力很大,有时症状明显,有时是隐形的,不易发现。药害产生的原因,不管任何蔬菜品种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过量使用农药;施农药的时间不准确;采用伪劣农药或者过期农药。这些因素使蔬菜变形,甚至死亡。

1.3 旱害

旱害是影响大棚蔬菜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旱害产生的原因是水源的供应不足;水质效果差;种植地方设施不完整。旱害不仅推迟了蔬菜的种植最佳时间,制约生长速度,而且给施肥、施药带来了一定困难。

2 常见的高产栽培方式

2.1 反季节栽培

要想蔬菜的价格高,就可以采用反季蔬菜种植,反季的蔬菜才能满足市场不断的供应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如在秋季种植大白菜、萝卜等耐阴蔬菜,注意用黑色覆盖网来遮阳,从而达到降温效果。

2.2 软化栽培

软化栽培,就是当蔬菜生长了一段时间后,再设置半黑或黑暗环境,注意生长湿度。这种方式,种植的蔬菜营养价值最高,叶绿素含量低,枝叶松软,美味可口。如韭黄、芹菜等。

2.3 促进栽培

此方法主要是供应淡季市场的需求,在春季早期和冬季,充分利用温室保温来种植蔬菜,宜以耐寒和喜温的`品种种植。

2.4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不仅成本低,而且产量高、蔬菜品质好、健康环保等优点。无土栽培采用的方法是水种植法、营养液种植法等。这种栽培法使用范围广,推动了蔬菜的高品质发展。

3 高产栽培技术

3.1平整土地、平衡施肥

大棚蔬菜种植要求相对较高,不管是土壤的质量程度,还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从科学角度出发[3]。选择种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细,在种植前对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于大棚内的温度与外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施肥需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变质。适当增加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使用。

3.2 选择合理的棚型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棚型跨度在8~12m,大棚长度在60~120 m,三面土墙、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钢立架。在棚面使用覆盖无滴膜,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温度。

3.3 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的品种可以耐低温、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强、耐高湿、产量高、种植时间短的品种。种植的大棚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如种植黄瓜、番茄、青椒等。

3.4 合理利用“棚气”,调控温湿度

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大棚内密闭,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损害了蔬菜的生长速度。因此,要正确控制棚气,并合理运用棚气。在早上大棚内的蔬菜较为缺乏二氧化碳,应适当补充CO2气肥,促进蔬菜的生长。在午间气温较高的时候,适当打开通风口,进行换气,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蔬菜[4]。选择种植的大棚蔬菜以喜温型为主,最佳温度25℃~33℃,生存上最高温度不能超过44°,最低不能在0°以下。当温度超过33℃时,要给予降温处理,可以采用定期开棚通风、换气孔、喷雾等。当低于0℃时,给予加温处理,如热风加温等。注意控制棚内湿度,避免湿度过大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需经常通风换气,改善大棚内的湿度。

3.5 膜下滴灌浇水

在大棚内水分蒸发和扩散相对比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发速度比外面种植的蒸发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阴天、冬季的时候,空气的湿度早已在饱和状态。大棚内湿度过高,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大棚蔬菜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浇水法进行灌溉,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大改善棚内环境,而且把湿度控制正常范围内,保持棚内温度,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蔬菜的产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浇水是一个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

3.6 科学打药治病

由于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害虫,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药除虫、综合防治。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蚜虫等。除虫要选择科学打药,必须是正确的时间,选好药。一般情况下,选择含有铜、锌剂,这类药,不仅能超强杀菌,而且能增加蔬菜的抵抗力,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湿度,可以控制病虫的生长,减少打药次数;土传菌是严重的病菌,如果在早期没有很好的控制,生长的蔬菜就会被病菌污染,因此要重视苗期的预防;采用物理防治,如深耕深翻、品种选择等。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时,要对症治疗、科学打药。

4 总结

红颊草莓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篇3

1. 整地做畦 定植前进行土壤翻耕,一般在定植前15~20天施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猪粪等有机肥不少于2000千克、腐熟饼肥80千克以上、三元复合肥3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深翻30厘米左右。将施入的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后,精细整地,做成深沟高畦的小高垄,沟深30厘米、宽30~40厘米,畦面宽60厘米。对已经种过草莓而未进行水旱轮作的田块,在7~8月应先进行消毒。

2. 选壮苗定植 选用优质壮苗,壮苗标准:苗龄40~50天,4叶1心,根颈粗0.8~1厘米,根系发达,白根多,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浙江金华地区定植期以9月中下旬为好,一般每亩栽植6000~7000株,每畦2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17~20厘米,注意抢阴天移栽,移栽时新茎弓背朝向沟外,栽后浇透水。活棵后浅松土2~3次,有利于土壤通气发根。

3. 肥水调控

①浇水。红颊草莓需水量大的时期主要有定植成活期、保湿初期、果实膨大期,生产中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及时补水。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垄面滴灌,滴灌带可于草莓定植后铺在双行苗的中间,每垄1条,细孔朝上。

②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成活后进行,第二次在铺地膜前、顶花序现蕾期进行,果实采收期每隔20天左右追肥1次。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7~10千克,配成0.2%~0.3%的浓度滴灌或浇灌,并可用氨基酸肥或生物腐殖质肥等浇灌或叶面喷施3~4次。为防止侧花形成间隔期过长,在定植成活后,要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侧花分化期,适当控水控肥,并结合松土,以加快侧花形成。

4. 扣棚及棚内温湿度调控

①扣棚。一般在11月上中旬,当土温降至10℃左右时开始铺黑地膜。当日平均气温在16~18℃,夜温降至10~15℃时进行扣棚保温,注意保温不能太早或太迟,金华等地掌握在11月中下旬扣棚。大棚棚高1.8~2米,宽6.5~8米,长40~60米(长、宽也可按田块大小科学安排)。12月上旬当棚内最低气温降到5~10℃时,最好采取双膜覆盖来保温。

②温度控制。扣棚后主要通过放风来调节温度,一般9~15时要注意通风。保温初期白天温度不超过28℃、夜间在10~12℃,现蕾期保持白天26~28℃、夜间8~10℃,开花结果期保持白天20~25℃(不得超过30℃)、夜间5℃以上。

③湿度控制。棚内的相对湿度以50%为佳,当相对湿度高达80%时,草莓授粉不良、畸形果多。通过选择无滴农膜、采用滴灌、垄面地膜覆盖、沟中铺无病干稻草等方式,可降低棚内湿度。日常管理中以通风散湿为主,最好在中午前后加大通风散湿,其他时间降湿应以先保温为原则。

5. 放蜂防止畸形果 生产上通过在棚内放蜂来解决畸形果的问题,一般在初花期每个标准棚放养1箱蜂。提倡改用较小的蜂箱,以促使蜜蜂飞出活动。此外,花期尽量不打药和降低大棚内湿度。

6. 植株整理与使用激素调节技术 在顶花序开花时,主茎两侧要保留1~2个健壮侧芽,其余弱小侧芽和匍匐茎要及早摘除。结果期每个芽留4~5片绿叶,每株保留10~15片绿叶,并注意经常摘除衰老叶片。因花果数发生量较多,于开花初期疏除高级次(如4级以上)的弱势花蕾,促进低级次花果发育和增大。顶花序可保留12~14个果,侧花序保留10~12个果,其余花蕾和病果、小果、畸形果要及早分次摘除。对一些现蕾初期植株矮化的,可在顶花序现蕾30%时和侧花序抽生期,每株喷5~8毫克/升赤霉素5毫升,一共喷2次,并保持较高温度,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序拉长。

7.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线虫病、灰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地下害虫蛴螬等。

①炭疽病。防病害应重视水旱轮作和土壤高温消毒。主要发病期在7~9月。可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②白粉病。在金华,10~11月及次年3~4月是药剂预防关键期。可选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3500倍液,于发病中心及其周围重点喷施,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阴雨天或湿度太大时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在傍晚闭棚后熏烟防治。

③线虫病。防治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灌根,每穴灌药液250~300毫升;也可用10%硫线磷颗粒剂4~5千克在草莓移植地撒施或定植后穴施。

④蚜虫、红蜘蛛和斜纹夜蛾。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在草莓开花前喷5%噻螨酮乳油1200倍液,开花后必须改用5%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斜纹夜蛾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4000倍液等防治。

8. 采收 可在果实九成熟时采收,采摘时要轻摘轻放,用浅长方形纸箱或周转箱浅层摆放。果实按≥20克、15~19克、10~14克、7~9克4个等级分级包装上市。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大棚草莓,种植管理,栽培技术

1 种植地块的选择

草莓喜光、喜肥、喜水, 不耐涝。选择光照充足、地面平坦、排灌两便, 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良好的沙壤土为宜。

2 整地施基肥

草莓喜肥, 并且在促成栽培中, 植株生长期和结果期长, 肥料供应必须充足。一般在移栽前10~15天施腐熟有机肥2500~3 000kg/667m2或生物有机肥200~300kg/667m2+优质复合肥50kg/667m2+尿素10kg/667m2, 然后按畦宽95~100cm (包括沟30~35cm) 将畦面整成龟背形。增施有机肥不仅能增加产量, 而且能明显提高品质。

3 适时定植

3.1 种植时间

草莓喜温暖冷凉气候, 生长适温为15~25℃, 根系生长适温为15~23℃, 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9月中旬~10月上旬定植, 具体看苗的素质和天气而定, 尽可能抢阴天定植。

3.2 种植密度

一般草莓株距18~20cm, 栽7 000~8 000株/667m2。互助县蔬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甜查理草莓在3~4月育苗, 5月中旬4~5片叶时定植, 株行距50cm×70cm, 栽2 000株/667m2, 也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当调整, 定植后浇封窝水。每隔15~20天, 打一次药, 防治椒类疫病发生。

3.3 种植方法

采用三角形定植, 弓背朝沟 (三角形种植比并列种植产量高) 。定植时栽种深度应上不埋心, 下不露根。

4 栽后管理

4.1 肥水管理

浇完定植水后, 隔2~3天再浇1次 (有条件的滴灌) , 此时配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30kg, 把肥溶于水中, 采用随水追肥。苗成活后可在高畦上覆盖黑色薄膜, 有增温保湿、防止杂草生长效果。盖膜后, 立即破膜, 将苗掏出, 破膜孔不宜过大。地膜覆盖后应将沟间用透明的旧地膜覆盖, 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草莓施肥以定植前施基肥为主, 追肥次数不宜过多, 量也不能过大, 可在坐果后结合灌水 (或滴灌) 施1次磷酸二氢钾, 过30天及45天后再分别施1次, 施肥4kg/667m2, 有利于增加含糖量。草莓需水量大, 在整个生长期内要掌握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特别是在开花后到果实成熟期, 是草莓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以利果实增大和提高产量;在花芽分化前和果实膨大期要适当控水, 以利花芽分化和提高品质。

4.2 温、湿度调控

草莓生长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湿度要求不同。保温初期要尽快提高地温, 以加速根系生长。室内白天气温在25℃左右, 夜间10℃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80%;开花期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5~8℃, 湿度控制在50%左右, 此期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授粉受精, 出现畸形果;果实膨大期一般温度白天20~25℃, 夜间5~8℃, 湿度控制在60%~70%;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为22~25℃, 夜间8~10℃, 温度不能过高, 否则果实成熟早, 影响果实的膨大和产量。可利用放风换气的方法调节室内温、湿度, 从而达到草莓生长所需的最佳状态。

4.3 疏花疏果及植株管理

当草莓生长到具有6片复叶时, 一般一级花序可留果1~2个, 其余疏除。以后对每新抽生的花序只留低级次的花, 留果数2个, 这样可保证每株在每个生长季产果数在10~15个左右。及时摘去匍匐茎可减少植株养分消耗, 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同时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发根,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开花过多时, 消耗营养大, 会使果实变小, 应及时疏去畸形果、病果、小果、僵果, 从而提高商品果率。

4.4 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

草莓生长进入冬季, 由于温室气温低、湿度大、昆虫少, 易造成授粉不良,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如采用蜜蜂传粉, 能明显。提高草莓坐果率。一般一栋日光温室 (400m2左右) , 可用一箱带蜂王蜜蜂。在草莓开花前1周移入口光温室。早期蜜源不足, 蜂群需饲喂。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25℃, 因此应适当调节室温, 提高蜜蜂活动频率, 以利授粉。

4.5 病虫害防治

草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等, 可采取严格控制空气湿度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及喷花等措施。对灰霉病可用15%速克灵烟剂、50%多菌灵500倍液等, 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百菌清烟剂等防治。草莓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 可用50%避蚜雾、50%熏蚜烟剂等防治蚜虫, 用达螨灵、来扫利等防治红蜘蛛。

5 整枝

该品种属无限生长型, 整枝时, 每株保留3~4个生长健壮的茎, 没茎连续留果。根据植株生长情况侧枝留果或除去一部分小侧枝, 以便通风透光。

6 果实采收

果实采收的次数决定于温室的温度, 一般条件下每三天采收一次, 采摘时间以上午为宜。采收后的果实要注意避免被阳光照射, 最好储藏在15~16℃的环境条件下。

参考文献

[1]沈海英.大棚草莓种植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6) :709.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篇5

一、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温室大棚膜要尽量盖严。一般以温度为主要因素考虑,并根据外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要及时通风降温,即在早上9点以后把大棚两边的薄膜向上卷起10—30厘米,如棚内温度较高时就将边膜卷高一点,棚内温度较低时则卷低一点,但是必须在下午5点前将卷起的膜放下并压好。禁止在中午高温时放风,以防辣椒萎蔫。棚内空气湿度,在晴天棚温升高放风时降低,而在阴天、夜间、封闭时就要高一些,辣椒适宜的棚内湿度为60—70%,如棚内湿度大于70%时(棚膜上出现水滴),只要温度不低于10℃,可在中午前后采取短时通风降湿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如果棚内湿度低于60%时,则应该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0—25℃。在冷空气来临,气温下降时,要加强保温措施,不能在将大棚两边的薄膜卷起,造成棚内温度下降,必须保证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0℃,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如果大棚内空气湿度低于50%时,直接影响辣椒的光合作用和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棚内空气湿度大于70%时会造成辣椒徒长,而且有利于各种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引起病害发生流行。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

二、温室大棚内合理密植

每亩施2—3吨腐熟农家肥,复合肥一包,普钙一包作底肥。辣椒合理的种植密度为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采用单行定植,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

三、田间管理工作

1、温度的管理:定植后一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辣椒(甜椒、皱壳辣)的生长适温为20--25℃;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气温上升,苗期揭膜通风换气时间在9时-10时,下午15时-16时后要关门盖膜。

2、水分的管理:辣椒较耐旱不耐涝,要获得高产,必需加强水分管理,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要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追肥:(1)轻施苗肥:定植成活后,每亩生根剂500克,丰安5公斤,并结合中耕灌水。(2)稳施花蕾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多分枝结果,每亩施施普旺14-6-30旺花宝1-3公斤。(3)重施花果肥:氮、磷、钾,注意距植株根脚8—10厘米,以免烧根,或肥料直接接触根茎造成腐烂或每亩用丰安+冲满福冲施。

四、病虫害防治

大棚大部分时间种植蔬菜,特别是冬季,给病虫害的越冬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会使蔬菜病虫害日趋严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大棚栽培蔬菜成功的关键。

1、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青枯病、根腐病等,药剂用速退病毒宝、83增抗剂、杀毒矾、克露、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米鲜胺、粉绣灵、粉锈清、硫悬浮剂、农用链霉素、新植

霉素、根腐灵、辣椒腐落灵等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防2-3次。

2、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药剂用48%吡虫啉、瑞华、氯氰菊酯、阿维菌素、除虫菊脂、印楝素等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防2-3次。防治方法:白粉虱: 1用速扑蚜虱、速奇、吡虫啉、康福多、蚜虱净等喷雾。2人工释放丽蚜小蜂。3黄板诱杀:硬纸板上涂橙黄色油漆,干后涂上一层机油,每亩设30块,置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

蚜虫:4采用银灰薄膜覆盖,达到避蚜防病目的。△黄板诱蚜:方法同上。

烟青虫:及时打杈,摘除虫果。

5诱杀成虫:糖10份,酒、醋各1份,加水8份,配成混合液,加90%晶体敌百虫少许,晚上放田间,每亩一碗,连放10天,每早收回; 杨树枝、柳树枝捆成束,蘸95%晶体敌百虫300倍液,放置田间,5-10把/亩。

大棚草莓及其病害防治技术 篇6

【关键词】大棚草莓;栽植;病害;防治

1 繁殖苗地的准备

1.1选地整地选择排灌方便、不易积水、肥力较高的水田或菜园土,施足基肥(饼肥、家肥、人粪尿、磷肥,于肥料腐熟后撒施),同时每667㎡用50%辛硫磷0.5kg或3%呋喃丹1.5kg,拌细土12.5kg撒施,然后翻土作畦,畦宽1.5~1.8m,做成龟背形以防积水,翻土时土要弄碎。

1.2 苗株的选择与定植

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的长势健壮且丰产性好的草莓苗,摘除病叶与老叶。我市一般在4月定植于繁殖地(日平均温度在12℃以上),每畦定植两行,在离畦面边30cm处定植,株距60~80cm,栽后立即浇水定蔸。

1.3 定植后肥水管理

育苗地的施肥原则是:适氮,重磷、钾,每667㎡用腐熟的菜饼100kg加尿素3.5~4kg、磷肥25kg、钾肥5kg,用水溶解后每隔20d浇灌一次,用人粪尿也可代替。

1.4 成活后管理

苗株定植成活后(1周后)喷赤霉素(九二O),即每1克“赤霉素”对水20~25kg(先将赤霉素用浓度高的白酒在干净的碗内溶解),喷雾,连喷两次,间隔7~10d。8月份严格控制施氮肥,让其适当干旱,但不要过干。

2 移栽

2.1 定植准备

选择肥沃、排浇方便的田或土作大田用地。草莓需肥量较大,加上后期一般较少施肥,所以基肥要足,并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施有机肥1500kg、饼肥50kg、三元复合肥25~30kg、尿素7.5kg、过磷酸钙40kg、钾肥10kg,除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外,其他肥搅匀腐熟后与尿素、三元复合肥搅匀撒施于土面,然后翻土作垄。一般垄高25~30cm,垄底宽90cm,垄面宽60cm,垄沟宽30cm,垄底加沟宽100~120cm,垄面至沟底有一定的倾斜度。

2.2 定植时期与方式

我市设施栽培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移栽。定植密度依苗情、土地肥、瘦分別对待,壮苗、旱苗、地肥的宜稀植,反之宜密植。一般每667㎡栽7000~9000千株。垄作好后,在垄边往内5cm处定植,株距12~15cm,垄长一般不超过30m。

在移栽时应注意,一是定向移栽,即弓背朝外,有利以后花序抽出;二是双行三角形(品字形)栽植,有利通风透光扎根;三是把握深度,做到下不露根,上不埋苗心,有利分蘖;四是带土移栽,有利成活;五是晴天下午栽, 阴天全天栽;六是加强水肥管理,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浇水时可按800倍液加甲基硫菌灵;七是及时查苗补苗。

3 田间管理技术

3.1 冬前管理

定植成活后至11月中下旬,应注意3点:一是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最好是稀粪水;二是保持土壤湿润;三是及时除草、松土和摘老叶、病叶。

3.2 开花前后管理

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时喷洒菜果壮蒂灵,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同时用硫菌灵、速克灵、乐果等防治病虫害。

3.3 越冬期管理

寒冬来临前,要浇透水以防寒。

4 大棚草莓病害防治

大棚草莓种植,即要改变或控制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使之正常开花结果,以达到提前采收,从而可以反季节供应市场。大棚栽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每667㎡土地产1500kg,较露地高出1倍以上,产值比露地高出10倍多。虽然采用大棚生产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棚内高温多湿,易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极有利的环境条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显得尤为重要,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成为实现大棚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现介绍草莓几大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法。

4.1 叶斑病

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10d后再喷1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用200g对水75kg进行喷雾。

4.2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受该病为害的苗株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0.3波美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肿·锌·福美双C退菌特800倍液及30%氟菌唑C特富灵5000倍液等。

4.3 灰霉病

该病害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片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于现蕾至开花期进行,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等喷雾。

4.4 根腐病

该病从下部叶开始为害,先是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致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4.5 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20L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已发病者必须将其拔除烧毁。

参考文献

[1]刘俊宝,张根臣,李艳波,王岩,刘炳友.草莓培育栽植及病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06).

[2]许海燕.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要点 篇7

一、选择品种

大棚栽培草莓要选择早熟、休眠期短, 再早春和低温条件下开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强, 低温下着色能力强, 果型大而整齐, 产量高、口感好、特别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如:静宝、丰香等。

二、整地施肥做垄

定植前10天左右进行整地, 降低深翻30厘米, 深翻时施入优质猪粪肥10000千克, 同时将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与土壤充分拌匀。做垄时, 垄高15厘米垄宽55到60厘米, 垄沟宽20厘米。

适时定植:大棚定植于十月上旬, 选择四片叶以上的, 根茎直径0.6厘米以上的无病植株。每垄双行, 行株距30×25, 每亩地栽植8500株苗木。栽植时要上不埋心, 下不露根。要做到边栽植边浇水, 栽植后要立即覆上地膜。地膜可用黑膜防除杂草, 也可以用透明膜提高地温。

三、扣棚

扣棚要在草莓通过休眠, 满足对低温要求后进行, 一般在白天气温低于18℃, 夜间气温降到5~8℃时及时扣上棚膜。如早易造成旺长, 结果少、病害多。过晚, 则结果迟, 影响早期产量和品质。

四、定植后管理

植株调整:草莓定植成活后, 要及时去除叶柄基部失去光合作用的老叶和病叶, 根据具体情况每株留4~6片新叶, 每隔30天要摘叶一次, 并及早去除多余的匍匐茎, 以利于通风透光, 并减少养分消耗。

五、肥水管理

草莓喜肥, 对肥料的需求量大, 但要注意适量施氮, 增加磷钾肥的原则, 施肥的数量和次数以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而定, 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从扣棚到开花, 可十天左右施一次肥浇一次水, 开花前一周, 停止浇水。开花后, 十五天左右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硼、铁、磷酸二氢钾液, 增加产量, 改善果实品质。

六、温湿度管理

草莓不耐低温, 容易发生冻害。草莓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5~28℃, 大棚白天控制在25~30℃之间, 夜晚控制在5度以上。出现32度以上的高温要及时通风降温。棚内空气湿度以70%~80%为宜, 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发育。具体温度可按以下具体控制:现蕾前, 白天控制在25~28℃, 晚上控制在15℃以上, 相对湿度80%;现蕾到开花前白天控制在22~28℃, 晚上12℃, 相对湿度70%;开花结果期, 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晚上温度5~10℃, 相对湿度70%。

七、授粉

大棚草莓开花期正处于冬季, 温室内气温低湿度大, 很容易造成授粉不良, 产生各种畸形果, 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通常在草莓开花一周后, 把蜜蜂移入大棚内, 利用蜜蜂给草莓授粉。

八、病虫害的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通过高垄栽植、地膜覆盖, 避免干旱、高湿等农业措施预防病果、烂果的发生, 田间发现病株烂叶要及时清除, 严防蔓延。药剂防治在开花授粉前停止用药, 以免影响授粉, 造成畸形果。采果期间尽量不用药, 如果必须用药, 要选择残毒低的药剂, 用药后3天内不能采果, 防止果实上的残毒影响健康。

九、适时采收

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篇8

一、育苗管理

1. 母株选择

壮苗是丰产的基础, 在生长季节就应进行留种母株的选择, 要点是:选择叶片较粗、较大、生长健壮、连续显蕾、果形符合品种特征的植株加以标记, 作为母株;将选好的母株移至繁苗田, 花蕾全部摘除。

2. 繁苗田准备

选择无病菌非连作田作为繁苗田。繁苗田应土壤肥沃、孔隙度高。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 000kg, 氮磷钾复合肥50kg。3月上、中旬犁地翻田后, 将苗床地整平整细, 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再移栽种苗。

3. 移栽时间与方法

待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母株, 按1.0~1.5m开厢, 及时定植母株苗。1.0m开厢, 中间定植1行, 株距0.5m;1.5m开厢, 中间定植2行, 行距0.7m, 株距为0.5m。每亩栽400株左右。栽植时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 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二、苗期管理

1. 肥水管理

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 成活后应进行中耕除草, 追施2~3次提苗肥, 采用灌窝 (30%清粪水) 或叶面喷肥 (以尿素或磷酸二氢钾为主, 浓度0.2%~0.4%) 。

2. 子株管理匍匐茎发生后, 将匍

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放, 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 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人工除草, 去除花序, 疏去过多过密小苗, 促进壮苗形成。壮苗标准是:无病虫害, 有较多新根, 根茎粗度在1cm以上, 至少有4片展开的叶, 中心芽饱满, 叶柄短粗, 叶色浓绿。不能用叶柄长的徒长苗。

3. 穴盘育苗

最近几年, 美国等草莓生产大国均采用穴盘 (容器) 育苗技术, 其优点是提高种苗质量, 缓苗期短, 开花结果早, 产量高, 品质佳, 经济效益好。采子苗时每隔10~14天选无病健壮的匍匐茎上的子苗, 留1~2cm的匍匐茎, 便于栽植到穴盘里。穴盘采用50孔盘, 孔穴直径5cm左右, 深6cm;基质为消毒过的人工混合泥炭土、营养土、蛭石、珍珠岩等。子苗栽至穴盘后注意浇水和遮阳, 待幼苗长势良好后, 在全光照下炼苗2~4周即可定植。

三、栽培管理

1. 土壤消毒

推荐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夏季结合整地将农家肥施入土壤, 深翻, 灌透水, 土壤表面覆盖地膜, 将棚室密封40天左右, 棚室地温会达到50℃以上, 可杀死大部分病原菌、昆虫及线虫。

2. 定植时期与方式

大棚栽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掌握适期偏早的原则。栽植时边行幼苗新茎弓背朝向畦里, 要求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防止幼苗烂心死亡。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3. 栽植密度

(1) 起垄双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垄台高30~40cm, 上宽50~60cm、下宽70~80cm, 垄沟宽20cm。株距15~18cm, 行距25~35cm。

(2) 平厢栽植方式按150cm开沟, 东西向, 沟宽30cm, 沟深20cm, 四边沟深40cm, 每厢定植5行, 边行离厢边15cm, 株距15~18cm为宜。

4. 植株管理

(1) 去除匍匐茎及时摘除植株抽生的匍匐茎, 做到随见随除, 集中销毁。

(2) 去除枯叶、弱芽草莓成活后叶片不断老化, 光合作用减弱, 并有病叶发生, 因此生长季节要不断除掉老黄叶、病叶和植株上生长弱的侧芽, 以节省营养, 集中营养提供给植株结果。

(3) 疏除花蕾在开花前疏除多余的花蕾, 大型果品种保留一、二级序的花蕾;中、小型果品种保留一、二、三级序的花蕾。

四、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

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 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 使用脱毒种苗, 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株、病叶、病果;收获后深耕40cm, 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 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阳光照射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和间作;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 将棚内空气湿度降至50%以下, 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

3.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大棚通风口处设防虫网或挂银灰色薄膜条, 草莓栽植行铺银灰色地膜均可有效驱除蚜虫。毒饵毒杀蝼蛄;糖醋诱杀甘蓝夜蛾和地老虎等害虫。

4. 生物防治

利用七星瓢虫、小红瓢虫和异色瓢虫防蚜虫;利用草蛉防蚜虫、蓟马、叶蝉、螨类等;利用蜘蛛防蚜虫、鳞翅目幼虫、蝽、大青叶蝉、飞虱等;扣棚后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 共释放3次, 可防治白粉虱为害。

5. 化学防治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选用低毒农药品种,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但要尽量减少农药用量, 减少污染和残留。药剂防治应避开花期, 以免影响授粉;采果期尽量少用药, 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低毒农药, 并且严格执行在采收间隔期后才能采收的规定。

草莓冬暖大棚促成栽培技术 篇9

一、大棚建造

选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p H值在5.5~6.5的地点建棚。大棚以东西向为最佳。大棚长度与跨度应依地形特征决定, 以便于管理和降低造价为前提。一般长度为50~80米, 跨度为7~8米。大棚一般采用短后坡式结构。脊高2.8~3.2米, 后坡长1~1.5米, 后墙高1.8~2.2米, 厚0.5米, 墙外培土0.5~1米。棚前0.7米处挖深0.5米、宽0.8米的防寒沟, 沟内放碎草, 上面盖土压实。

二、品种选择

目前, 适于冬暖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主要有弗吉尼亚、宝交早生、丰香、全明星、哈尼等, 但经品种对比试验看出, 弗吉尼亚为鲁中南地区的首选品种。因该品种具有休眠期短, 生长势强, 抗病, 果实硬度高, 耐贮运, 果个大, 色泽好, 自花授粉能力强, 畸形果比例小等特点, 很适合在该地区栽植。

三、整地与施肥

栽苗前半个月要完成整地与施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圈肥3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30~4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

深翻土壤, 使肥土充分混合, 整平压实后做高畦, 畦宽90~100厘米, 畦高20~25厘米。如土壤墒情差, 栽苗前还要灌水造墒。

四、栽植及栽后管理

冬季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在山东以9月上中旬栽植为宜。为尽早达到丰产效果, 应提前对草莓进行假植, 即在7月中下旬, 将壮苗从母株上分离出来, 选肥沃的土壤进行假植, 直到分化出花序后再向棚内移栽。栽前要剪除老叶、病叶、匍匐茎, 剔除小苗、病弱苗和根系损伤严重的苗。一般每畦栽两行, 行距视畦面宽度而定 (一般25厘米左右) , 株距13~17厘米, 每亩栽苗8000~10000株。栽植深度掌握“浅不露根, 深不埋心”。栽植时应注意将苗子的弓背朝向沟道一侧, 以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一般一穴一株, 随起苗随栽植, 栽后2~3天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

栽后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但在覆盖棚膜前10天或排水较差的土壤一定不要大水漫灌。待苗返青后, 要及时锄草松土, 并喷施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地面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 防除杂草, 避免将来草莓果实沾带泥土。覆膜最好选用黑色地膜。覆膜前须松土除草一次, 有条件的可在畦上草莓行间铺设滴灌管道, 以利旱时供水, 防止大水漫灌导致降低棚内温度, 减小棚内草莓病害发生的几率。

五、扣棚及扣棚后的管理

草莓大棚的扣棚时间大约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棚膜应选用无滴消雾型聚氯乙烯 (PVC) 膜, 以增加棚内光照, 降低棚内湿度, 减少大棚草莓病害的发生。

1. 叶面喷肥

草莓为浅根植物, 根系的吸收功能相对较差, 再加上草莓从移栽到开始结果, 生长期很短, 但需要养分数量很多, 所以除了要在栽植前施足基肥外, 还要在草莓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肥予以补充养分。一般每隔7~10天对叶面喷施一次0.2%~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 叶面施肥要尽量避开花期, 以免影响授粉。

2. 温湿度控制

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草莓的花芽分化, 温度过高易使花芽分化的过快而致质量低劣;温度过低又易影响花芽的分化速度。所以棚内最高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如白天温度过高, 要及时通风降温。夜间温度以不低于6℃为好, 如遇温度过低, 要及时加盖草苫保温。扣棚后应控制浇水, 严禁大水漫灌, 以免降低棚内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引发草莓病害。如确需浇水, 应通过地膜下草莓行间的滴灌管进行, 浇水要选晴暖天气的中午进行, 以防棚内温度骤然降低, 影响草莓正常生长。

3. 人工补光

初冬季节光照不足, 可采用电灯照射补光, 特别遇有连阴天气, 更应进行补光。补光的方法是在棚的跨度中间横向每隔4~5米安装一个150~200瓦的白炽灯泡, 灯泡距地面高度1.5~2米, 傍晚盖草苫后照明3~6小时。

4. 摘除匍匐茎和老叶

扣棚后, 每天要巡视检查, 发现新长出的匍匐茎及老叶、病叶要及时摘除, 一般每株仅留功能叶10~12片, 以利通风透光。

5. 预防病害

扣棚后, 因棚内温度高, 湿度大。极易诱发草莓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 防治时除及时通风外, 可适当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 50%速克灵800倍液或用速克灵烟剂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

6. 几项增产措施

(1) 授粉。草莓虽属自花授粉植物, 但人工授粉可以使草莓的果个增大, 畸形果减少, 达到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草莓授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合理搭配授粉品种, 一个棚内可栽植2~3个品种, 互相授粉;二是人工辅助授粉, 在花期通风, 或扇风, 借微风传粉, 人工点授 (即用毛笔或软毛刷蘸取已采集的花粉轻轻涂抹已开放的草莓花序) 也可;三是放蜂, 即在每个大棚内放置一个蜂箱, 利用蜜蜂的采蜜过程进行传粉 (喷药时要将蜂箱搬出) , 但要注意在通风窗处加钉纱网, 防止蜜蜂飞出棚外。

(2) 赤霉素处理。赤霉素有促进生长、打破休眠和提早成熟的作用。喷洒时要重点喷心叶, 喷雾要细、要匀, 喷后要把棚温略微提高, 促使顶花提前开放。喷赤霉素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 应在扣棚保温后至花蕾出现30%前进行喷施。过早, 容易把腋花芽变成匍匐茎, 过晚则起不到促花、促果的作用, 相反只能促进叶柄旺长。尤其要注意不要超量喷施, 一般第一次喷施赤霉素的浓度为10毫克/千克, 第二次为5毫克/千克。

红颜草莓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篇10

1 育苗

红颜草莓苗期易感炭疽病。在高温高湿的夏季, 草莓苗极易感染炭疽病、疫病, 造成母株、子苗、匍匐茎死亡。创新育苗手段, 采用脱毒种苗或避雨育苗法是确保栽培成功的关键。

繁苗母株选用脱毒原种苗, 或上年预留的无病健壮育苗专用母株, 用生产株作繁苗母株的必须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势强的植株。

大田避雨育苗法:避雨育苗, 防止雨水直接冲刷, 切断了土壤里的病菌孢子随飞溅的泥水向地上部侵染的传播途径, 对草莓炭疽病、疫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1 整地

6 m宽大棚整成2~3 畦, 每畦两侧各栽1 行草莓, 株距30~50 cm。

1.2 覆膜、铺设滴灌设备

尽早覆盖薄膜避雨, 防治病菌感染;铺设滴灌补水, 杜绝水龙头喷浇。

1.3 育苗期管理

及时整理诱引匍匐茎、摘老叶, 松土除草。在拔草时注意勿把小苗拔动, 出现无根苗时, 应及时重新培土种植。

1.4 病虫害管理防治

1.4.1 蚜虫

发生时防治, 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 如质量分数为10%吡虫啉2 500~3 000 倍液。

1.4.2 红蜘蛛

发生初期防治, 药剂可选用哒嗪酮、炔螨特类, 如用质量分数为15%哒螨灵1 200 倍液, 或57%炔螨特2 500 倍液, 或在防治时混加99%绿颖300 倍液, 防效更佳。

1.4.3 斜纹夜蛾

6 月开始发生危害后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以用性诱捕器为佳, 每0.067 hm2设1 个;或用质量分数为0.2%福达甲唯1 500 倍液, 或52.2%农地乐1 000 倍液, 或48%乐斯本800 倍液, 或5.7%百树得800 倍液喷雾防治。

1.4.4 白粉病

5 月—6 月为发病高峰期, 初发病期及时进行防治, 及时清理植株感病部位, 并用质量分数为40%氟硅唑乳油4 000 倍液, 或用12.5%腈菌唑乳油1 500 倍液进行喷施。

1.4.5 炭疽病

5 月—6 月为植株感病期, 7 月—8 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现病株, 清理植株感病部位后, 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25%凯润1 500 倍液喷施或浇根, 或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 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50%速克灵乳油800 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洒防治。

1.4.6 黄萎病

严禁用感病植株作育苗母株;避免苗地土壤过干或过湿;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 防止漫延。

2 定植壮苗

2.1 整地作垄, 土壤消毒

对于连作地块, 可采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的方式, 具体的操作方法:土壤深翻, 施入有机肥或结合秸秆碎屑, 灌透水, 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 四周压实。为了提高消毒效果, 建议棚室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棚膜, 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7 月—8 月高温时进行, 时间为30 d以上。

以腐熟有机肥做基肥, 用量3 500~4 500 kg/0.067 hm2, 另加磷肥35 kg, 钾肥20 kg。土壤深翻, 做垄, 以高垄栽培, 垄面宽45~50 cm, 沟底约35 cm, 垄高25 cm以上。

2.2 定植

8 月20 日—9 月5 日前定植。每0.067 hm2定植6 500~7 000 株, 每垄双行种植, 行距20 cm, 株距16~20 cm。

栽植时按苗的大小将苗分开, 壮苗的株行距可适当放宽, 弱苗可适当加密。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 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植时应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 将凸面朝向垄外侧。铺设滴灌, 栽植后浇透水, 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定植时, 覆盖遮阳网, 遮阳3~5 d。

3 定植后管理

3.1 肥水管理

定植后经常及时浇水、浇小水。定植后20 d内保持根茎部周围处于湿润状态, 促进新根发生。定植后3~4 d时喷施防治炭疽病的农药。

植株活棵后及时去除老叶、病叶、病株、死株。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死株应把根系及根际土壤去除干净, 及时补种。补种的生产苗应注意及时浇水, 缩短缓苗时间。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滴灌浇水, 以“湿而不涝, 干而不旱”为原则。开花前, 适当控制灌水, 防治营养生长过旺。在果实膨大期保持水分供应, 促进果实发育, 果实采收前适当控水, 以保证果实品质。

根据植株长势合理追肥, 与灌水结合进行, 少吃多餐。初期追施复合肥可采用N∶P∶K=1∶1∶1, 每次25 kg/0.067 hm2左右, 间隔10~15 d追肥一次。在结果期追施的复合肥采用高钾复合肥, 在每序果的第一果开始膨大时追肥。可适当加喷叶面肥, 以提高果实品质, 果实成熟期可喷施磷钙肥以提高果实硬度。在生长后期应加大追肥量, 尤其在第二批果采收完毕时, 及时清理花序老叶, 滴灌追肥加喷施叶面肥, 以避免植株营养疲劳。

3.2 植株管理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 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 每个花序保留5~10 个果实。第一批果可保留较多果实或不进行蔬果处理, 第二批果及时摘除高级序小果, 及时清理花序, 以保证第三批果的营养供应。始花前5 d搬入蜂箱, 一般每0.067 hm2棚室放入2 箱蜜蜂, 放蜂一直延续到3 月中下旬。

3.3 病虫害防治

草莓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灰霉病等。

在草莓定植后及开花前, 根据实际情况, 7~10 d喷施一次农药, 重点防治炭疽病、白粉病。合理复配, 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浓度进行喷施, 要适当交替用药, 避免只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病害, 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开花结果期, 以熏蒸农药为主, 主要防治灰霉病。可采取轮流熏蒸方式, 在傍晚开始, 先搬出蜜蜂放到未熏蒸处理棚内, 以免蜜蜂遭受药害。放入农药, 密闭棚膜, 至第二日早晨开棚透风, 待农药完全散透再搬入蜜蜂。注意观察草莓植株状态, 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喷药防治。可在每批果清后, 在干燥晴朗天气喷雾防治, 采用广谱杀菌剂, 注意白粉病防治。喷施时尽量避开花, 以免授粉受精不良, 产生畸形果。

炭疽病:可用质量分数25%咪鲜胺乳油1 500 倍液, 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 或50%速克灵乳油800 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洒等。

白粉病:可用质量分数为40%氟硅唑乳油4 000 倍液, 或12.5%腈菌唑乳油1 500 倍液。喷药时注意叶片正面背面都要喷到。

灰霉病:此病在湿度大的棚内易发生。应注意适时放风换气, 及时采收。及时去掉病叶烂果, 在现蕾及开花前, 可喷施质量分数为50%施加乐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或50%速克灵乳油800 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摘要:红颜草莓是设施大棚栽培的理想换代新品种, 口感好、成熟早、产量高。文章从育苗、定植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红颜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

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11

生产上草莓的繁殖主要用匍匐茎繁殖。草莓果实采摘将结束时,气温升高,匍匐茎即大量发生,此时应适当培土施肥。植株叶腋间萌发的匍匐茎可形成独立的幼株,靠近母株的匍匐茎发育较好,在其上有3~5片叶和众多须根时,可逐渐断开,“处暑”前后移栽大田。

草莓喜肥、喜光、喜湿,但不耐旱、涝,宜选择土壤肥沃、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 000 kg、复合肥50~100 kg作底肥,精细整地,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3 m左右、高25 cm,每畦4~5行,行距20~30 cm,每667 m2约栽1.2万~1.5万株,栽培深度以使苗心与土面平齐为宜。栽后立即灌1次透水,以后3~5 d内,每天灌1次小水,保证种苗成活,稳长早发。

2 管理

由于草莓植株矮、根系浅,生长和开花结果又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因此一定要保持土壤疏松和充足的肥水供应。春季要加强中耕除草,以减少蒸发和提高地温。新栽苗要追提苗肥,每次每667 m2追尿素7~10 kg。每年在花蕾膨大期和开花前都要追肥,每次每667 m2追复合肥10~15 kg。初花期到结果期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雾2~3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果实成熟期,如雨水过多,要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造成果实霉烂。草莓先开的花结果大、成熟早,后期花往往不结果或结果小,因此花蕾期应疏除晚、弱花蕾,以节省养分。此外,草莓的匍匐茎能消耗母株的大量养分,应在夏末秋初结合中耕,切除一部分匍匐茎,控制植株的密度,保持母株正常发育,防止早衰。

3 分期采摘

草莓花后经过25~30 d的生长发育,果实陆续成熟,成熟期约延续20 d左右。采收时要分期进行,每隔1~2 d摘果1次,应于早晚采摘,连果柄一并采下,要防止在阳光灼晒下变质。如隔天出售或远途运输,宜捡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摘。

1 栽培

生产上草莓的繁殖主要用匍匐茎繁殖。草莓果实采摘将结束时,气温升高,匍匐茎即大量发生,此时应适当培土施肥。植株叶腋间萌发的匍匐茎可形成独立的幼株,靠近母株的匍匐茎发育较好,在其上有3~5片叶和众多须根时,可逐渐断开,“处暑”前后移栽大田。

草莓喜肥、喜光、喜湿,但不耐旱、涝,宜选择土壤肥沃、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 000 kg、复合肥50~100 kg作底肥,精细整地,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3 m左右、高25 cm,每畦4~5行,行距20~30 cm,每667 m2约栽1.2万~1.5万株,栽培深度以使苗心与土面平齐为宜。栽后立即灌1次透水,以后3~5 d内,每天灌1次小水,保证种苗成活,稳长早发。

2 管理

由于草莓植株矮、根系浅,生长和开花结果又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因此一定要保持土壤疏松和充足的肥水供应。春季要加强中耕除草,以减少蒸发和提高地温。新栽苗要追提苗肥,每次每667 m2追尿素7~10 kg。每年在花蕾膨大期和开花前都要追肥,每次每667 m2追复合肥10~15 kg。初花期到结果期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雾2~3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果实成熟期,如雨水过多,要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造成果实霉烂。草莓先开的花结果大、成熟早,后期花往往不结果或结果小,因此花蕾期应疏除晚、弱花蕾,以节省养分。此外,草莓的匍匐茎能消耗母株的大量养分,应在夏末秋初结合中耕,切除一部分匍匐茎,控制植株的密度,保持母株正常发育,防止早衰。

3 分期采摘

草莓花后经过25~30 d的生长发育,果实陆续成熟,成熟期约延续20 d左右。采收时要分期进行,每隔1~2 d摘果1次,应于早晚采摘,连果柄一并采下,要防止在阳光灼晒下变质。如隔天出售或远途运输,宜捡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摘。

1 栽培

生产上草莓的繁殖主要用匍匐茎繁殖。草莓果实采摘将结束时,气温升高,匍匐茎即大量发生,此时应适当培土施肥。植株叶腋间萌发的匍匐茎可形成独立的幼株,靠近母株的匍匐茎发育较好,在其上有3~5片叶和众多须根时,可逐渐断开,“处暑”前后移栽大田。

草莓喜肥、喜光、喜湿,但不耐旱、涝,宜选择土壤肥沃、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 000 kg、复合肥50~100 kg作底肥,精细整地,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3 m左右、高25 cm,每畦4~5行,行距20~30 cm,每667 m2约栽1.2万~1.5万株,栽培深度以使苗心与土面平齐为宜。栽后立即灌1次透水,以后3~5 d内,每天灌1次小水,保证种苗成活,稳长早发。

2 管理

由于草莓植株矮、根系浅,生长和开花结果又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因此一定要保持土壤疏松和充足的肥水供应。春季要加强中耕除草,以减少蒸发和提高地温。新栽苗要追提苗肥,每次每667 m2追尿素7~10 kg。每年在花蕾膨大期和开花前都要追肥,每次每667 m2追复合肥10~15 kg。初花期到结果期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雾2~3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果实成熟期,如雨水过多,要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造成果实霉烂。草莓先开的花结果大、成熟早,后期花往往不结果或结果小,因此花蕾期应疏除晚、弱花蕾,以节省养分。此外,草莓的匍匐茎能消耗母株的大量养分,应在夏末秋初结合中耕,切除一部分匍匐茎,控制植株的密度,保持母株正常发育,防止早衰。

3 分期采摘

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关键词: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山东安丘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 通过大棚栽培, 1月1日果实可以上市, 可延续采果至5月。草莓果实柔软多汁, 具有特殊的芳香和风味, 营养丰富, 含丰富的V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 深受人们喜爱。安丘市石埠子镇1988年开始种植草莓, 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 目前种植面积2 000 hm2, 覆盖60余个村庄。该文介绍草莓大棚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经过20余年种植和更新换代, 目前鲜食品种主要有丰香、甜宝、麦香莎、宝交早生、全明星、弗吉尼亚等, 深加工品种主要有美国二号等。

2 定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定植时间在每年的9月下旬, 扣棚在10月下旬左右。一般大棚栽种8行, 株距20 cm。双行栽种, 定植10.5万~12.0万株/hm2。种植时秧苗留4片叶子, 剥除老叶后带土移栽, 将苗根颈弓背朝向沟边, 定植前隔天浇足底水, 定植后浇好定根水。浇水时可加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定植后随时检查秧苗生长情况, 及时补苗, 以提高成活率。

3 苗期管理

3.1 植株管理

草莓成活后, 叶片不断老化, 光合作用减弱, 并有病叶产生, 因此生长季节要不断除掉老黄叶、病叶和植株上生长的侧芽, 以节省养分, 集中营养提供结果[1]。当匍匐茎刚出现时, 应及早摘除, 结果期对下部衰老叶要及时摘除。另外, 在开花前后疏除一定的高级次花果, 不仅可降低畸形果率, 也有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 使果个增大, 提高整齐度, 以保证丰收。在开花前应将二级花序疏除, 并除去枝丛下部的弱花序。现蕾后, 疏去瘦小花蕾, 每株保留花序2~3个, 每个花序留果3~5个。盛花期要再次做好疏花工作, 使营养供应大果生长, 增加单果重量。结果后果实触及地面, 影响着色与质量, 又易引起腐烂, 应在花后采用地膜覆盖。为提高坐果率, 花期需进行授粉, 主要采取放蜂的方法进行, 时间为草莓第1次开花至次年3月, 人工点花辅助。

3.2 温湿度控制

9月末至10月初, 要进行扣膜保温, 等到棚室内结冻时, 让草莓进行休眠, 白天棚内温度20~25℃, 夜间8~12℃;开花结果期室内温度最好在24~28℃, 夜间8~15℃;采果期白天18~22℃, 夜间8~12℃。当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 加盖小拱棚, 保持夜间小拱棚内温度在5℃以上, 4月下旬一般气温已回升, 棚内温度白天高时可达37~38℃, 这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 拆除棚两侧围膜, 使棚内温度保持在30℃以下[2,3]。修眠期、采果期湿度控制在60%~70%, 在开花期相对湿度以40~50%为好。过大、过小均会影响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3.3 肥水管理

移栽后的前期要多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促进根系发育。定植前施足基肥, 施入腐熟鸡粪45~60 t/hm2、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等300~450 kg/hm2, 并配合施用豆类肥料, 撒施均匀。1周后浇1次1%复合肥稀肥水, 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争取在覆地膜前追施2~3次。苗期追肥一定要掌握少量多次、薄肥勤施的方法, 要注意追肥不宜过多施用氮肥, 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影响花芽分化, 推迟结果。在追肥的前提下, 也要及时清除杂草, 在覆地膜前把杂草除尽[4]。另外, 还要进行叶面喷肥, 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液, 补充果实生长所需养分, 提高灌浆质量。注意喷肥要避开花期。

3.4 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棚草莓病虫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通过采用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水旱轮作及避免干旱、高湿等措施预防病果、烂果的发生。主要病虫害是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防治灰霉病:增施有机肥, 适施氮、磷、钾肥, 控制氮肥用量, 适量补充微肥, 在幼叶开始生长时和蕾期喷施丰莓水溶肥料, 提高抗病力。药剂防治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在生长季及时摘除老叶、病果集中烧毁;合理施肥灌水, 施氮肥不宜过多。药剂主要喷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3.4%白粉净乳剂1 000倍液, 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大棚、温室要通风, 灌水宜少。蚜虫使用吡虫啉2 500倍液, 红蜘蛛使用杀虫素2 000倍液防治。喷施杀虫剂应在果实膨大期之前, 果实采收期严禁喷施农药[5,6]。

4 采收

当果实着色达到70%~80%时即可采摘, 1 d采摘1次, 采摘应在10:00以前或傍晚进行。注意采摘时要轻摘轻放, 连同果柄一同采下, 同时进行分级并包装。

参考文献

[1]段恩中.反季草莓促成栽培育苗标准技术[J].中国果菜, 2008 (3) :11.

[2]卢斌.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0) :38, 45.

[3]刘金权.设施栽培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防对策[J].现代园艺, 2009 (1) :28-29.

[4]杨月通.大棚草莓栽培技术[J].江西果树, 1997 (3) :5.

[5]冯琳, 韩彩娥.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5) :62, 64.

上一篇:乡土树种下一篇:培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