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2024-05-25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精选9篇)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1

潜江市农作物秸秆年总量为100万t, 其中油菜秆14万t、小麦18万t。以小麦为例, 小麦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 还田后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较多的氮、磷、钾素等营养。经测定, 小麦秸秆含氮0.75%、五氧化二磷0.11%、氧化钾1.52%, 秸秆还田, 相当于46%尿素5 kg/667 m2、12%过磷酸钙2.75 kg/667 m2、60%氯化钾7.6 kg/667 m2。

1 小麦、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

1.1 培肥地力, 改变土壤结构

秸秆还田具有增肥、改土、保墒的作用, 还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改善物理性质, 有效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旱地覆盖秸秆可增加10~20 cm土层含水量, 使土壤保水率由30%提高到55%。同时, 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都会提高。秸秆还田还可有效地补充土壤有机质, 维持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矿化的动态平衡。焚烧处理会失去秸秆上的有机物, 仅剩下部分钾、磷和矿物质。

1.2 增加作物产量

大田秸秆覆盖率达300 kg/667 m2, 每667 m2可增产小麦10 kg、油菜籽6 kg、水稻18 kg、皮棉3 kg以上, 增收20~40元/667 m2。秸秆还田后由于作物营养全面, 果实往往表现品质高、口感好。

1.3 保护生态环境

秸杆还田后, 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 增加了土壤养分, 减少了面源污染, 保护了生态环境。当然秸秆还田好处还有很多, 如盖草减少田间杂草量、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免耕省工又省时等。

2 小麦油菜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方式与各地耕作制度有关, 潜江市主要推广的还田方式有5种。

2.1 留高桩还田

留高桩还田是现在比较习惯的一种方法。油菜收割时割分枝, 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20~40 cm, 将下部秸秆通过犁翻或旋耕机等机械翻耕还田。

2.2 翻压还田

对于人工收割的油菜或小麦秸秆, 用秸秆粉碎机 (秸秆还田机) 等将秸秆粉碎后撒入田面翻耕。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小麦, 秸秆直接就被粉碎, 可就地铺入田间翻耕。

2.3 覆盖还田

把油菜、小麦秸秆切碎一定长度, 当然是越短越好, 6月中旬在棉花、夏玉米苗期覆盖作物行间, 一般用量为200~300 kg/667 m2。充分利用7—8月份高温多雨, 促进秸秆腐解并保持土壤水分。

2.4 牲畜过腹还田

对秸秆粉碎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 把畜禽的粪便堆熟后施用于农田。

2.5 腐熟还田

不便翻压、留高桩直接还田、病虫害严重的秸秆, 要通过高温腐熟来达到杀灭虫卵、病原菌的目的。堆沤、垫猪牛圈造肥、作沼气原料后, 成为肥料下田。

3 秸秆还田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是一项常规农事, 但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3.1 还田量不要太大

小麦、油菜全量还田都没有问题。一般来讲, 每季每667 m2施用250~300 kg为宜, 不宜超过400 kg, 而且要撒施得均匀。耕耙时注意把秸秆压入土中, 如秸秆撒不匀, 容易引起作物不出苗或烧苗。

3.2 适当增施速效氮肥

秸秆还田的田块一定要适当增施一定的速效氮肥, 并与碳铵或者尿素深施结合起来, 防止土壤碳、氮比失调, 引起生物夺氮, 造成水稻前期幼苗缺氮。

3.3 适当灌深水

秸秆还田的田块插秧后要适当灌深水, 防止高温烧苗;要尽可能做到不放水出田, 以减少肥水流失。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2

补贴项目申报指南

各县区农机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搞好小麦秸秆还田工作,全面提高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平,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财政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和《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小麦秸秆切碎还田和禁烧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实施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示范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财政补贴。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主体

申报主体为在本市行政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农机合作组织)。

二、项目申报条件

项目具体申报条件为:

(1)农机合作组织须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日期截止二〇一一年五月一日)取得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经年检并在有效期内。登记在案的农机合作组织成员不得少于5户。组织内产权清晰、分工科学、权利责任明确,农机作业服务制度健全规范,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收益分配制度健全,盈余提取分配依法合规。有较完

善的档案资料(包括会议记录、社务制度、作业合同、合作协议、会计账簿凭证等)备查。

(2)农机合作组织自有并配备小麦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获机5台以上,耕、播、植保等配套机械齐全,农机具登记台帐清晰、真实、详细,(依法应纳入牌证管理的)农机挂牌率、参验率及上岗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100%。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在今年以上2个内,未发生重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

(3)以订单作业为主,符合相关作业技术标准要求。2011年当年小麦秸秆切碎还田连片订单作业面积不低于500亩;按照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长度留茬高度10-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5-7厘米,并实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玉米贴茬免耕播种“一条龙”基本作业模式;服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化生产作业组织安排,积极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

(4)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场库房和维修车间。

三、补贴标准及方式

对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作业的农机合作组织。市财政按照每亩(作业亩)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为保证奖补资金切实发挥效益,县区财政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补贴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方式,项目审核验收通过后,由县区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至农机合作组织法人单位银行账户。

四、项目申报

1、申报材料。县区农机局、财政局要严格按照《临沂市2011小麦机收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审核,高度负责,将补贴申请材料(一式两份、A4纸格式)联合上报市农机局、财政局。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1)临沂市2011年小麦秸秆切碎还田面积确认表;

(2)临沂市2011年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检查验收情况表;

(3)2011年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作业项目汇总表;

(4)工商营业执照;

(5)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6)2011年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作业协议书;(7)实施作业地块的平面图等。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3

关键词:小麦秸秆;玉米;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53-02

1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阜阳市颖州区程集镇小麦秸秆还田的方式有3种:第1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第2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还田;第3种方式是麦秸不粉碎留在玉米背行。玉米播种的方式有4种:第1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旋耕机播,使用旋耕播种一体机作业,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第2种方式是秸秆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使用2腿或3腿播种机播种;第3种方式是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玉米使用2腿播种机宽窄行机械直播,宽行80~90cm,窄行40cm,株距23~25cm;第4种方式是麦秸机械打捆或人工清理出田后板茬机械直播, 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

6月14日颖州区降了一场中雨,雨量分布达到28mm,玉米播种期墒情充足,但由于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影响,造成出苗率有所下降。6月26日,对上述玉米4种播种方式进行了出苗情况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玉米田,每块玉米田调查5点,每点调查双行20株,共100株,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达到98%,出苗很齐;秸秆粉不粉碎留在背行机械直播的田块出苗率达到97.66%,出苗较齐,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相差很小,仅为0.34个百分点;秸秆粉碎灭茬后机械直播的田块出苗率也达到了97%,出苗也较齐,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相差也很小,仅为1个百分点,但个别种子被秸秆包围,没有充分同土壤接触,没有发芽出苗;而秸秆粉碎后旋耕机播的田块出苗率仅有91%,比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了7个百分点,出苗不齐,由于秸秆吸收部分水分,加上粉碎秸秆造成土壤悬空,一些种子不能同土壤充分接触,土壤易跑墒,出苗不齐。

2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的影响

在6月18日播种期、7月20日拔节期和8月5日授粉期,分别对玉米4种播种方式的田块挖取土样,送到区土肥站进行烘干进行土壤墒情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地,共调查12块玉米田,调查结果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小麦秸秆不粉碎覆盖玉米背行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在播种期、拔节期和授粉期的相对含水量比粉碎旋耕的分别高7.3、10.09和4.71个百分点,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分别高1.64、6.21和2.3个百分点;小麦秸秆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的田块也有较好的保墒作用,在播种期、拔节期和授粉期的相对含水量比粉碎旋耕的分别高6.29、7.76和3.76个百分点,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分别高0.63、3.88和1.35个百分点;而小麦秸秆粉碎旋耕机播的田块跑墒明显,土壤含水量最低。

3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影响

在6月30日、7月10日、9月6日,分别对玉米4种播种方式田块的杂草、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进行了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地,共调查12块玉米田,调查结果如表3。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杂草发生量普遍低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尤其以不粉碎留背行机械直播田块的杂草发生率最低,仅为12株/m2,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24株,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粉碎旋耕机械播种的田块分别为28株/m2和32株/m2,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8株/m2和4株/m2;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危害株率普遍高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尤其以不粉碎留背行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最重,分别为4.6%、5.8%和7.2%,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高2.3、3.6和4.1个百分点;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也较重,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高1.4、3.1和3.4个百分点;粉碎旋耕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也有所加重,分别高0.3、0.8和0.5个百分点。

4 结论

(1)小麦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的玉米田块,出苗率明显降低,而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宽窄行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的出苗率略有降低。

(2)小麦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的玉米田块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宽窄行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的土壤含水量则明显提高。

(3)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杂草发生量明显降低,而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量则明显提高。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4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土质为砂姜黑土, 地面平整。基本苗225万, 小麦品种为皖麦52, 10月16日播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秸秆还田和氮磷钾化肥两因素,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秸秆还田为主区, 设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2种处理, 氮磷钾化肥为副区, 按小麦、玉米2季氮磷钾化肥总施量不同设10个处理, 3次重复, 共计60个小区, 小区面积21.6 m2 (5.6 m×4.0 m) 。小麦氮肥施用量为2季总施用量的45%、磷钾肥施用量为2季总施用量的55%, 磷钾肥在播种时基施, 氮肥基追比为5.5∶4.5, 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1]。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全年产量 (小麦、玉米2季总产量) 的影响

由表2、3可知, 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处理对单季产量和全年总产量都有极显著影响, 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这可能与秸秆当季还田没有完全腐熟, 且在其腐熟过程消耗了土壤中的氮素有关。由表4可以看出, 以N36P18K12处理的全年总产量最高, 为19 630.5 kg/hm2, N0P0K0与其他施肥处理的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N42P12K12与N36P6K12、N36P18K12处理的小麦产量达显著水平, N42P12K12与N36P18K12处理的全年总产量达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秸秆还田条件下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

(kg/hm2)

(kg/hm2)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表示0.05、0.01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下同。

(kg/hm2)

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

根据产量效应方程可以得出, 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698.7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

2.2 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本试验条件下, 秸秆还田仅对小麦籽粒千粒重有显著影响, 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千粒重 (秸秆不还田各处理平均千粒重39.3 g, 秸秆还田各处理平均千粒重40.7 g, F=34.17*) [1]。施氮量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 (表5、6) 。由表7可知, 不同施氮处理都与N0P0K0 (对照)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不同施氮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产量最高处理是N30P12K12 (8 572.5 kg/hm2) ;N0P0K0的穗粒数与N48P12K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N30P12K12、N36P12K12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 以N0P0K0的千粒重最高, 为46.5 g, 与其他施氮处理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余施肥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N0P0K0的穗数与N24P12K12、N36P12K12、N42P12K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N30P12K12、N48P12K12差异达显著水平, 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0P0K0的生物学产量与N24P12K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N36P12K12、N42P12K12差异达显著水平;的经济系数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差异达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得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

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

根据产量效应方程可以得出, 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 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 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

注:因素A指秸秆还田与不还田, 因素B指不同施氮量。

2.3 施磷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在本试验条件下, 秸秆还田与施磷互作对小麦穗粒数有显著影响, 施磷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效应 (表8、9) [2]。由表10可知, 不同施磷处理都与N0P0K0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不同施磷水平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产量最高的处理是N36P18K12, 为9028.5 kg/hm2;穗数、穗粒数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磷处理间的千粒重差异亦不显著, 但有随施磷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的趋势;N0P0K0的生物学产量与N36P12K12、N36P18K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N36P6K12差异达显著水平, 其余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同时可以看出随施磷量增加生物学产量增加[3,4]。

2.4 施钾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秸秆还田与钾肥互作对籽粒产量、穗粒数有显著影响 (表11、12) 。由表13可知, 不同施钾处理都与N0P0K0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不同施钾水平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产量最高的处理是N36P12K12, 为8 500.5 kg/h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在施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但可以看出千粒重有随施钾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N0P0K0的生物学产量与N36P12K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差异达显著水平。

注:因素A指秸秆还田与不还田, 因素B指不同施磷量。

注:因素A指秸秆还田与不还田, 因素B指不同施钾量。

2.5 不同处理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14可知, 秸秆还田条件下, 以处理的产量最高, 为10 498.5 kg/hm2, 秸秆不还田条件, N36P12K6处理的产量最高, 为10 738.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平均生物学产量较不还田处理减少397.5 kg/hm2, 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减少了0.05、0.06、0.06 kg。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利用率较不还田条件下有所降低, 秸秆还田条件氮素利用率平均为37.85%, 不还田平均为50.34%, 同时, 秸秆还田较不还田条件磷素利用率高、钾素利用率则低, 二者的磷素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3.11%和21.67%, 钾素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7.64%和70.9%[5,6]。

注:T指秸秆还田处理;S指秸秆不还田处理。下同。

2.6 不同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含量与植株光合能力密切相关[3,4,5]。由表15、16可知, 秸秆还田对植株生长前期 (灌浆期前) 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 对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秸秆不还田植株叶绿素含量较还田高, 这可能是因为秸秆在腐烂过程中消耗了一部分土壤氮素, 同时秸秆中的有机营养又不能及时被植株吸收利用, 导致后期土壤营养供应不足, 引起植株早衰有关;施肥处理对植株各生长时期叶绿素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植株孕穗期、灌浆初期、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值) 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过程, N0P0K0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施肥处理, 并且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特别在生长后期, N0P0K0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 说明其早衰现象严重, 其他施肥处理在同一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虽有差异, 但均没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17) 。

2.7 不同处理对小麦株型结构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小麦株型结构影响不明显, 秸秆还田条件下株高、基部第1节间长度均较秸秆不还田高, 这可能与秸秆还田后, 使土壤理化结构得到改善, 促进了植株生长有关 (表18) 。由表19可知, N0P0K0的株高、穗长、基部第1节间长、基部第2节间长均较其他处理小, 这是因为其生长期间缺乏肥料供应, 使得其生长不足所致, 同时也导致其结实小穗数降低, 不孕小穗数增加 (表19) 。

2.8 不同处理对小麦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表20可知, 秸秆还田处理对生育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虽有影响, 但其差异没有达显著水平。拔节期秸秆还田、不还田干物质量分别为4 744.5、4 386.0 kg/hm2, 孕穗期秸秆还田、不还田干物质量分别为10 986.0、11 692.5 kg/hm2, 这可能是由于秸秆还田处理拔节期后无效分蘖退化较不还田处理更加迅速所致。对于不同施肥处理, 仅在收获期N0P0K0的干物质量与N24P12K12、N36P12K12、N36P18K12差异达显著水平, 其他各生育时期不同肥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21) 。

(kg/hm2)

(kg/hm2)

2.9 秸秆还田对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耕层结构, 但也会带来病虫草害加重的风险。由表22可知, 秸秆不还田时, 杂草株数及干重分别为63株/m2、1.8 g/m2, 比还田分别增加104.8%、85.6%, 秸秆不还田时, 地下害虫为1.75头/小区 (小区面积21.6 m2) , 比不还田增加14.3%, 说明秸秆还田有加重虫、草害趋势。秸秆不还田时, 单株分蘖数、干重分别为1.47个/株、3.18 g/株, 比不还田分别增加85.6%、18.4%, 说明秸秆还田可以加速苗期生长, 这可能与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关。

2.1 0 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由表23可知,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与施肥处理互作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 施肥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极显著。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秸秆还田高, 这可能与秸秆在腐熟过程消耗了一部分土壤氮素, 使得土壤向植株转移的氮素较不还田处理少所致。秸秆还田对籽粒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硬度影响不显著 (表24) 。不同施肥处理籽粒品质各指标差异极显著, N0P0K0的各指标均最小, 随施氮量增加, 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硬度均呈增加趋势, 这4个指标数值均以N48P12K12最高 (表25) 。说明增加施氮量可改善硬质小麦的籽粒品质。

3 结论与讨论

(1) 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 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6]。

(2)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 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 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 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

(3) 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中前期 (灌浆期前) 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 对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秸秆还田导致植株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株高、基部第1节间长度均较秸秆不还田高。

(4) 秸秆还田有加重小麦田间虫、草害趋势。

(5) 秸秆还田条件下, 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 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 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

(6) 最佳处理组合为, 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摘要: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 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 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 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 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 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 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 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 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 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 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 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关键词: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海忠, 王保强, 武玉华, 等.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 :7-9.

[2]张荣亭, 黄翊鹏, 朱长华, 等.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3 (3) :80-82.

[3]沈俊国, 沈业松.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 2014 (36) :148-149.

[4]李文革, 李倩, 贺小香.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 2006 (1) :46-48.

[5]安丰华, 王志春, 杨帆, 等.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 2015 (2) :57-63.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5

1.1 技术路线与作业标准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割茬低于10 cm→开启秸秆切碎装置, 切碎长度小于10 cm, 配秸秆匀抛装置或人工铺匀秸秆→撒施基肥 (也可以与腐熟剂混匀同时撒施) →深耕15~20 cm→放水泡田→起浆平整→沉实。

1.2 技术要求

浅水泡田, 泡田时间1~3 d, 以泡软秸秆并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宜。作业时, 要严格控制水层, 水深1~2 cm。起浆平整环节, 宜采用水田驱动耙、水田埋茬耕整机或其他水田打浆机进行作业。水稻机插秧, 在起浆平整后应尽可能沉实, 一般黏性土壤整地后应沉实2~3 d, 壤土沉实1~2 d, 沙性土壤沉实1 d。

1.3 配套农艺要求

鉴于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 要根据还田秸秆量实行氮肥适当前移, 在精确定量施肥的前提下, 每0.067 hm2增施基、蘖肥尿素5~8 kg或碳铵12~15 kg, 以科学调节碳氮比。针对小麦秸秆还田土体松软的特点, 前期及时露田增氧、排毒, 有效分蘖期坚持浅水勤灌, 中期及早分次搁田, 使土壤沉实, 后期实施“硬板”灌溉, 防止根倒发生。机插前3 d左右, 结合泥浆沉实, 组织封闭化除, 提高化除效果, 防止药害僵苗。

2 水稻机插秧技术

2.1 选用品种

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生育期适宜的优种, 如徐稻3 号、连粳4 号、连粳7 号品种等。

2.2 机械育苗技术

2.2.1 秧田准备

选择土壤质地好、肥沃、排灌方便、无石砾杂草、形状规格、运秧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

2.2.2 软盘准备

每0.067hm2大田按25~28 张备足;无纺布, 每0.067 hm2秧田1.5 m宽的无纺布长380 m。

2.2.3 营养土、基质准备

选择过筛的菜园土、耕作熟化旱土和稻田土, 床土培肥应在早春, 每0.067 hm2施农家肥2 000 kg, 将细土过筛后和基质混合, 也可直接用基质。

2.2.4 秧板制作

畦面宽1.4 m, 沟宽0.25 m, 沟深0.15 m;田周围沟宽0.3 m, 深0.25 m;在播种前10~15 d耙地, 开沟做板, 排水晾板, 秧田大田比例按1∶ (80~100) 留足秧田。

2.2.5 播种育苗

适期播种:按机插秧时间倒推20 d左右, 如6 月20日机插, 5 月30 日左右播种, 根据栽培时间调节播种批次。播量:每0.067 hm2大田用种量3 kg;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2 d, 用质量分数为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22 g加质量分数为10%扑生畏乳油2 m L兑水6 kg浸3 kg稻种60 h, 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然后用清水淘洗进行保温催芽, 即2~3 d发芽率90%, 催芽时注意露白即可, 芽不可太长。

采用机械化育秧软盘, 要保证播种均匀, 一般保持1 cm2不少于2 粒种子, 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 装好后, 直接将软盘横排成2 行, 紧密整齐摆放, 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全, 在软盘表面, 覆盖无纺布, 四周封严封实。无纺布盖好后灌1 次平沟水, 湿润全部秧板后排水。揭布时间根据苗情和气温而定, 若外界气温偏低, 秧苗长势不强, 可适当晚揭布 (移栽前2~3 d进行) ;若外界气温偏高, 秧苗长势过旺, 应适当早揭布 (移栽前3~5 d进行) 。

2.2.6 水分管理

揭布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 缺水补水。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 保持基质含水量65%~70%, 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太足, 不利于秧苗盘根。

2.2.7 追肥

视秧苗长势情况, 如果1 叶1 心时叶色较淡, 于傍晚每0.067 hm2用尿素4 kg薄水匀施。移栽前3~4 d看苗施好送嫁肥, 用量不超过5 kg。

2.2.8 化控

2 叶1 心期时每0.067 hm2喷施质量分数为15%多效唑120 g。

2.2.9 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 个体较嫩, 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 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在栽前1~2 d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25%快杀灵乳油30~35 m L兑水40~60 kg进行喷雾。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 防治时应每0.067 hm2加质量分数10%吡虫啉乳油15 m L, 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 一药兼治。

3 大田机插技术

3.1 保证栽插密度

确保实插密度不小于1.8×104穴/0.067 hm2。栽足群体基本苗数, 是建立高产机插稻群体的起点, 也是获得适宜有效穗数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机插秧生产中, 在栽足基本苗前提下, 促进早发, 减少“移栽农耗”, 是建立高产优质群体的基本立足点。

3.2 提高大田整地和栽插水平

3.2.1 整地

田块要平坦, 两头相差不超3 cm。沉实2~3 d放水栽插, 放水要做到远看地无水, 近看才有水。

3.2.2 起秧

为了便于取苗, 尽量在移栽前0.5 d~1 d浇1 次水, 取苗当天浇水不利于取苗和运苗。小心将秧块卷起, 运送时堆叠层数不超过6 层。运至田头随即卸下平放, 使秧苗自然舒展, 做到随起随运随插。薄水浅插, 水层深度1~2 cm, 不漂不倒, 以入泥0.5~1.0 cm为宜。

4 合理肥水管理

4.1 水分管理

秸秆还田的水稻水浆管理必须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薄水移栽,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促分蘖, 达到预计穗数80%左右时开始搁田, 多次轻搁, 控制无效分蘖,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群体质量。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 干干湿湿。

4.2 肥料管理

由于秸秆在腐解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氮等元素, 生产上要补施一定量的氮肥, 即每0.067 hm2基肥45%复合肥 (15-15-15) 40 kg, 尿素10 kg以上;分蘖肥尿素15 kg ;穗肥复合肥 (15-15-15) 10 kg, 尿素5 kg。

5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6

水稻旱直播栽培是在大田直接进行旱播水管的水稻栽培方式, 因其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 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省秧田等特点, 在安徽省淮上区粳糯稻种植区、城乡结合稻区应用面积大。随着近年来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强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推广应用, 旱直播稻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旱直播栽培技术。

1 小麦机收秸秆全量还田

1.1 机收秸秆全量还田

使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秸秆切碎装置或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粉碎秸秆, 或使用轮式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 小麦秸秆粉 (切) 碎长度不大于10cm, 铺撒均匀。

1.2 旋耕埋草

用旋耕机进行灭茬整地, 旋耕深度15cm左右, 埋草率达80%以上。

2 适当播种

2.1 品种选择

由于安徽省淮上区地处淮河北岸, 气候特征属南北气候过渡带, 9月中下旬易受“寒露风”影响, 造成水稻减产欠收。因此在品种选择上首先要确保安全齐穗和成熟, 而实际生产中适宜淮上区直播种植的品种少, 目前市场上推广应用的品种主要是皖垦糯1号, 辅以绍糯9714、冀旱糯3号等。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天, 可选用咯菌腈、噻虫嗪、腐殖酸等药、肥进行拌种包衣, 达到苗期防病、防虫、壮苗作用。

2.3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安全齐穗和成熟的关键, 在小麦收割后要抢时播种, 越早播种越有利于提高光温资源利用率, 增加穗重和产量, 因此淮上区旱直播稻要求在6月15日前播种结束, 最迟不能晚于6月20日播种。

2.4 适量播种

根据淮上区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直播稻高产田亩成穗数在30万左右, 按单株成穗数2.5~3.0个计算, 亩成苗数应达到10万~12万苗。由于旱直播种植粗放, 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沉实度差, 水稻芽率85%以上, 干籽播种田间成苗率40%左右, 因此干籽播种量控制在6~7kg。如苗数超过15万, 水稻过早封行, 易造成分蘖成穗率低, 病害发生严重, 后期易倒伏;苗数低于10万, 由于直播稻分蘖缺位多, 营养生长期缩短, 到有效临界叶龄期达不到目标茎蘖数, 亩穗数不足, 产量低。

2.5 配方施肥

小麦秸秆在集中腐烂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素和氧气, 要确保秸秆腐熟阶段水稻分蘖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前期增施氮肥十分重要, 即基蘖肥的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70%, 穗肥占总氮量的30%~40%。根据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法, 淮上区粳糯稻亩总用纯氮量16~18kg;即基肥亩用45%复混肥 (15—15—15) 40kg+硫酸锌1kg, 水稻5~6叶期亩追施分蘖肥尿素7.5~10kg, 水稻拔节始期亩追施促穗肥尿素7.5~10kg+氯化钾7.5~10kg, 水稻倒2叶期亩追施保花肥尿素5kg。穗粒肥要看苗追施, 叶色褪淡早田块穗粒肥适当多施早施, 落“黄”迟田块穗粒肥适当少施迟施。

2.6 机械播种

在旋耕埋草的基础上, 采用旋耕播种施肥机进行施肥、旋耕、开沟、播种等作业, 作业前去除播种机播种管, 让干种自由落下, 后用旋耕机再浅旋3~5cm。

2.7 沟沟相通

开好“三沟”, 做到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 使田中排水、流水畅通, 畦面不积水, 并根据田块地势增设沟或埂, 便于后期田间管理。

3 科学田管

3.1 化学除草

旱直播稻田除草效果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决定水稻直播成败的关键。通常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 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技术。“一封”即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稻旱播后1~3天灌跑马水, 灌水后第2日待自然落干后 (田面湿润) 立即用二甲戊灵、仲丁灵、丁草胺、丙草胺或异丙隆等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对水均匀喷雾, 不能漏喷和重喷, 药后保持田面湿润但不要有积水, 遇雨及时排水, 遇旱灌跑马水补墒。“二杀”即苗期进行茎叶处理:对未进行土壤封闭或封闭效果不好的田块, 在水稻秧苗2叶1心后, 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种类, 选用氰氟草酯、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 使用时须掌握各除草剂特性, 保证防除效果, 避免药害的发生。“三补”即水稻分蘖期对杂草进行补除:对后期稻田的高龄杂草或抗性杂草 (杂草稻) 酌情加大除草剂用量或直接用人工拔除。

3.2 水浆管理

根据秸秆还田后腐熟特点, 旱直播水稻的水浆管理必须坚持芽期和苗期湿润, 分蘖前期间歇灌溉, 分蘖中后期及早晒田, 要早搁田控制无效分蘖, 宜多次轻搁, 不宜重搁。孕穗、抽穗期灌浅水层, 灌浆乳熟期干干湿湿灌溉的原则, 收割前10天断水, 防止脱水过早引发早衰。

3.3 病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灰飞虱, 分蘖后因苗多、封行早, 病虫发生率较高, 应根据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做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防治。

摘要:水稻旱直播技术因其轻简化种植, 在安徽省淮上区粳糯稻种植区、城乡结合稻区不推自广, 并随着近年小麦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旱直播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旱直播

参考文献

[1]赵永亮, 汪润保, 李雷霞, 等.水稻旱直播机械作业技术[J].农业工程, 2015, (4) :13-14.

[2]张康永.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种业导刊[J].2011, (6) :16.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7

1 玉米秸秆粉碎

淮北地区一般于10 月5—15 日播种小麦, 夏玉米应选择中晚熟品种, 6 月5—15 日播种, 于10 月初成熟, 小麦播种整地时收获, 做到随收获, 随粉碎秸秆, 随整地。玉米收获机以3~4 行的为好, 2 行玉米收获机因动力小, 玉米秸秆粉碎达不到还田的要求, 不利于直接还田和播种小麦。玉米收获时,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太快, 要匀速前进。秸秆粉碎后, 趁秸秆水分未散尽时, 及时用“四位一体机”或“五位一体机”旋耕土地, 掩埋秸秆。旋耕方法:旋耕机先顺土地方向旋耕1 遍, 再横向旋耕1 遍, 播种时再顺向旋耕1 遍, 以保证秸秆全部均匀掩埋于土壤, 不致影响播种和出苗[1]。

2 施足基肥

按照小麦高产攻关的目标产量和微生物分解腐化秸秆的需肥要求, 应施入纯N 240~255 kg/hm2、P2O5120~135 kg/hm2、K2O 105~120 kg/hm2, 同时增施锌肥15 kg/hm2、硼肥15 kg/hm2。锌肥、硼肥和尿素在第1 遍旋耕前均匀撒于田间, 复合肥可在播种时由播种机施于田间。

3 播种小麦

10 月10—15 日, 用“四位一体机”或 “五位一体机”旋耕播种小麦, 品种选用抗性较强的半冬性品种为好, 播种量增加到187.5~210.0 kg/hm2, 比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增加播种量22.5~30.0 kg/hm2, 以保证出苗整齐, 不缺苗断垄。播种时还要保证土壤墒情充足, 土壤相对湿度在70%~75%之间, 相对湿度低于65%时要灌水补墒, 否则将导致缺苗断垄严重, 出苗不齐;当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0%时, 要推迟播种, 降低湿度, 以免土壤积水较多, 发生乱种、渍根, 导致幼苗缺氧发黄而死亡[2]。

4 查苗补缺, 移稠补稀

玉米秸秆的大量还田, 造成小麦种子不能较好地与土壤接触, 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和墩子苗现象。因此, 在播种出苗后, 及时查苗补缺, 对5 cm以上的断垄, 可在播种后3 d用同品种小麦浸种催芽, 然后带水补种, 入冬前可移稠补缺, 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和壮苗越冬。

5 遇旱灌水, 增施氮肥

小麦生长和微生物分解腐化玉米秸秆时, 需要适宜的水分和适量的氮肥。土壤干旱时, 要及时灌水补墒, 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灌水一般采取喷淋灌或喷灌, 不宜大水漫灌, 如采取大水漫灌, 多余积水要及时排除, 以免造成渍害, 并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在灌水的同时, 为加快微生物的分解和腐化秸秆的速度, 可适量增施一些氮肥, 一般每次增施尿素45~75 kg/hm2, 但在小麦返青期为防止小麦后期倒伏, 除弱苗外, 不追施氮肥。

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6.1 小麦播种期

6.1.1 药剂拌种。每50 kg小麦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 m 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 L+20%三唑酮 (粉锈宁) 乳油50 m L或15%三唑酮粉剂75 g或2% 戊唑醇 ( 立克秀) 湿拌种剂75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放入喷雾器内, 加水3 kg;或用10%甲柳·酮乳油300 m L放入喷雾器内, 加水1.5 kg;搅匀后边喷边拌, 晾干后即可播种, 一般下午拌种, 第2 天下午播种较好。

6.1.2 土壤处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还田, 给地下害虫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生活环境和充足的饵料, 因此在耕翻土地时, 要用3%~5%的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颗粒剂60~75 kg/hm2, 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400~500 m L加水2 kg拌细土20 kg, 撒于田间, 以杀死秸秆和土壤中的害虫[3]。

6.2 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初期

6.2.1 化学除草。淮北地区以旱田阔叶杂草为主, 主要防治对象为猪殃殃和播娘蒿, 由于秸秆还田, 年前杂草发生量较小, 达不到防治指标, 一般不需防治, 重点防治为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防治时间尽量要早, 一般在2 月中下旬, 以气温达到8~15 ℃效果最好, 由于年后气温变化频繁, 适宜喷药除草的有利天气较少, 所以当气温稳定通过5 ℃时, 就开始喷药除草。使用药剂以36%的奔腾 (唑草酮+苯磺隆) , 或25%飞腾 (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 进行茎叶喷雾。除草效果不好的, 于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 气温回升到8 ℃以上进行补除。

6.2.2 防治地下害虫。由于大量的秸秆还田, 地下害虫发生的数量较大, 危害也较重, 成为秸秆还田地块年后田管的重要工作。年后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4 种。惊蛰期, 结合冬前越冬地下害虫的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小麦死苗率, 当死苗率达到3%时, 立即施药防治。防治方法:一是施毒土。结合中耕松土, 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的毒死蜱颗粒剂60~75 kg/hm2, 可有效防治蛴螬和金针虫。二是浇药水。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 对水11 250 kg/hm2, 顺垄浇施, 可有效防治春季蛴螬和金针虫。三是撒毒饵。用麦麸或饼粉75kg/hm2, 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750 g/hm2, 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 可有效防治蝼蛄和地老虎。

6.2.3 防治纹枯病。对于小麦纹枯病发病较重 (病株率达到10%) 和上年重发纹枯病的田块也要趁天及时施药防治, 宜早不宜迟, 第1 次用药时间可结合麦田除草与选择可以混配的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 配方是苯磺隆+烯唑醇或巨星+禾果利;第2 次用药时间:2 月中下旬至3 月上中旬。防治药剂以20%的井·蜡芽悬乳剂1 500 m L/hm2或杜邦福星 (40%氟硅唑) 60~90 m L/hm2或12.5%烯唑醇600~750 g/hm2, 对水450 kg/hm2。

6.3 小麦抽穗扬花期

以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为主治对象, 兼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粘虫等。

6.3.1 防治蚜虫。小麦穗蚜近几年发生都较重, 对其防治主要是在抽穗以后, 当小麦蚜株率达15%或百株蚜虫数量达500 头时,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开展统防统治。轮换选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金好年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达到有效的防治目标。

6.3.2 预防赤霉病。近几年, 随着利辛县淘汰弱春性品种, 普遍种植半冬性品种, 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能力弱, 赤霉病频繁发生, 并伴随着扬花期的降雨, 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需加强预防。防治药剂最好选用80%多菌灵粉剂或80%多菌灵胶悬剂;齐穗至扬花初期喷1 次药预防, 若扬花期间有2~3 d以上连阴雨天气, 在预防的基础上, 要在雨停的间隙或雨后再喷1 次药, 如遇多雨天气需喷药2~3 次[4]。

6.4 小麦生长后期

主要是防治穗蚜和喷施叶面肥。叶面肥种类较多, 以2%~3%尿素+0.2%~0.3%的磷酸二氢钾+芸薹素内酯等激素类药剂混合喷施较好。

7 适时收获

蜡熟后期, 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 籽粒光泽坚硬, 要趁天及时收获、晾晒、归仓, 不同的品种要单收、单晒、单储藏。

摘要:从玉米秸秆粉碎、施足基肥、播种小麦、灌水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种植小麦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小麦,种植技术,淮北地区

参考文献

[1]康影.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0) :70.

[2]苏志.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2 (2) :42-43.

[3]张艳丽, 周有印, 信海峰, 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还田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与技术, 2014 (6) :111-112.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8

关键词:秸秆粉碎机,还田,综合利用,现状,前景,分析

安徽省临泉县地处淮北平原, 是我省重要的小麦产区, 年种植小麦面积10万hm2, 秸秆产量约50万t, 秸秆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小麦秸秆焚烧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 为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 提高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水平, 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 临泉县农机局、推广站就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广, 本人通过走访、统计、调查、分析, 总结如下:

1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过程及成本分析

目前, 我县正推广使用的技术是通过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安装秸秆粉碎机, 一次性的完成小麦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在机收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 切碎后的秸秆抛撒均匀, 然后通过旋耕灭茬进行还田。这种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粉碎还田机, 体积小、易安装、价位低, 在我县市场上售价每台960元, 作业消耗动力3.68~7.35 kW, 作业效率不受太大影响, 而且秸秆粉碎与小麦收割同时进行, 相比其他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减少了一道作业工序, 节约作业成本20元/667 m2。在春争日、夏争时的抢种时节可相对提前播种时间。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8 cm, 秸秆较细碎, 抛撒为带状, 秸秆覆盖部分不易长草。实验证明, 如果小麦割茬控制在15 cm以下, 种植玉米、大豆效果较好, 深受农民欢迎。2010年, 我县约有1.33万hm2玉米就是在这种秸秆粉碎还田或未经粉碎但秸秆不多的情况下直接播种的。据机手反映, 这种作业方法效果良好, 完全可行。

经过统计计算, 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上安装秸秆粉碎还田机, 油耗相应有所增加, 特别是在天阴或夜间作业时, 因小麦秸秆比较潮湿, 粉碎效果差、耗费动力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收割速度, 作业成本上升6%~13%, 平均增加作业费用5~10元/667 m2, 油耗约增加30%, 但由于一次性作业减少一道程序, 总体来说在实现秸秆还田的情况下仍节约作业成本10~15元/667 m2。

综上所述, 这种秸秆粉碎还田方法, 可以避免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作业工序、节约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 但也增加了联合收割机作业的负荷和油耗, 在秸秆潮湿的情况下, 还会影响到收割速度。目前, 我县这种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处于积极示范推广阶段。

2 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2.1 养殖过腹还田技术

临泉县是全省第一养牛大县, 按说利用小麦秸秆养牛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但在实践中, 联合收割机收割后的小麦秸秆还需铡切、堆积氨化后才能喂牛, 对养牛户来说, 小麦秸秆养牛成本还是略高于玉米秸秆青贮和酒糟, 且小麦秸秆捡拾时间也不过3~5d, 时间比较仓促, 所以我县养牛户虽多, 但小麦秸秆消耗量却不大。

2.2 利用秸秆气化技术

可采用以秸秆压块为燃料的秸秆气化炉具做饭、取暖, 一个五口人家, 每年约消耗秸秆4 300多kg, 可节煤7 200 kg, 每年可节约燃料费用2 000多元, 还可以减少烟尘、SO2、CO2等废气的排放, 其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也相当明显。在以后的2~3年内, 临泉县农机推广站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一批示范户,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节能炉具典型示范工作, 以带动全县普及秸秆综合利用和生物质气化技术。

2.3 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

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是处理秸秆的又一举措。我县农机、农艺部门正在积极筹划把秸秆用于食用菌基料原料。

2.4 秸秆发电

阜阳市成立了秸秆发电厂, 并在各县作了秸秆收购布点, 但电厂核算的小麦秸秆收购价格还不足秸秆捡拾、运输成本, 所以眼下把小麦秸秆做为发电原料还不现实。

3 加强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建议

3.1 加大政府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要不断深化对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考核力度, 各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 加强统筹协调, 通过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召开现场演示会、学习推广外地秸秆粉碎还田成功经验等多种有效形式, 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 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3.2 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 积极创造条件, 争取在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 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专项资金,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时配备秸秆粉碎还田机。

3.3 完善技术规程

在现有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规范基础上, 按照小麦秸秆全景还田的要求, 制定一个可指导实际操作的技术规范, 重点对作业各环节使用的机具规格型号、秸秆切碎及抛撒要求、秸秆产量与耕翻深度要求、耕整次数、配套农艺等提出较完善的工艺要求, 系统研究和试验秸秆全景还田后对土壤、下茬作物生长、肥、水、药、运、统等的影响和作用。

3.4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篇9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由于长期的掠夺式耕作与过度经营, 过度使用单一化肥, 没有进行科学规划, 盲目获取经济效益, 导致土壤的有机物质含量以及肥力急剧下降, 造成土层出现板结情况, 也是阻碍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推广小麦秸秆还田不仅能够节省劳力, 降低操作成本, 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控制秸秆废弃, 杜绝田间焚烧, 保护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1 小麦秸秆还田

1.1 机械收割秸秆

6月中下旬小麦正值成熟时, 采用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在收割过程中及时开动粉碎设备, 将秸秆切碎规格至6 cm, 并将其均匀分撒至田间。

1.2 机械还田

根据小麦秸秆收割情况来灵活选用机械组合, 采用拖拉机等大型耕地机械, 以保证小麦秸秆还田整地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 确保碎土、埋草、覆盖一步到位。而拖拉机还田运行比较可靠, 同时耕作深度较为稳定, 能够保证碎土率, 同时覆盖水平高, 确保了耕作专业机械的深度;完成田面平整的作业后, 能把秸秆充分埋入超过1 m深的土层, 以便于开展二次作业, 并且能够减少农民整地工作量;能将秸秆均匀散落至土壤田间, 实现平整田地、疏松土壤、减少丛籽、深籽以及露籽的作业目的。

2 小麦播种

2.1 选择优质品种

要选用优质、高产、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如绵麦51、川麦104、淮麦28、宁麦18等。

2.2 加强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要挑选合适的种子, 其纯度应高于98%, 种子的净度应高于98%, 而发芽率不低于85%。在播种前选择6%醇悬戊哩浮种衣剂0.01 L, 同时添入0.3 L水, 拌入30 kg的小麦种子, 并用种子来包衣, 从而避免出现小麦纹枯散、黑穗病等侵染病害, 并且消除地下害虫与土传病害。

2.3 适时播种, 播后镇压

秸秆机械还田经多次浅旋作业, 确保田面的平整, 并采用机械进行条播与开沟作业, 其技术重点是确保出齐苗。由于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时期为10月份的中下旬, 其播种的最迟期限在11月初完成, 播种量为130~150 kg/亩, 对晚播田块每迟播1 d便增加8~14 kg/亩的用种量, 并使用机械条播形式, 其播种的深度保持在3~5 cm, 完成播种后添覆土, 密实覆土, 提升出苗率, 尽可能提升出苗与齐苗。

2.4 进行田间套沟

在完成播种后, 组织人员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沟, 要求间隔3~4 m开一条水沟, 沟渠为宽0.2 m、深2.3 m, 腰沟与横沟要求沟宽为0.20 m、深度为3.1 m, 在田间的出水沟要求沟渠宽为0.2 m、深4.5 m, 保证沟沟相互连接、通畅, 保证其灌溉能力。

3 前移增氮, 科学运筹肥料

小麦在生育期间施纯氮260~280 kg/亩, 其小麦秸秆完全实现机械化全量还田, 基苗的比例不少于60%, 在秸秆麦田还田后期, 同时控制孕穗肥拔节的用量, 平衡接力肥、基苗肥以及拔节孕穗肥的布施比例最宜为6∶1∶3。

4 田间管理

4.1 加强冬前管理

每年11月中下旬, 按照杂草的种类, 采用对应的除草剂展开冬前化学除草。对杂草丛生麦田, 采用世玛乳油3%来消除鸟雀, 采用水后茎叶进行喷雾治理, 并对以阔叶草丛为代表的麦田, 世玛乳油、麦喜乳油等药剂掺和使用, 而对已出现抗药性杂草, 尽量采用阔得、使麦喜等来进行处理。

4.2 加强起身期间管理

1) 加强分类管理。小麦田间总茎数达到1 000万~1 100万/亩一类等级的壮苗田地, 加强控促整理, 努力增强成穗水平, 促进粒多穗大, 并且加快氮肥后移, 同时在拔节过程中及时追肥。而对播种比较晚、总茎群体低于900万/亩的弱苗麦田, 应当以促肥为主要方式。而春季肥水尽量分批返青来分批拔节, 掺入适量的硫酸钾与尿素。

2) 进行有效化学调控。由于春季其麦田的长势偏旺, 因此在小麦起身期农业人员应采用矮苗壮农药, 从而能够减少基部第一节间生长, 避免植株生长过快过早吸收养分。结合笔者经验, 通常在3月中旬即小麦拔节期间, 采用矮苗壮或多效哩粉剂对叶面喷雾, 从而实现培育壮苗与植株矮化的种植目的。

3) 加强虫害治理。种植人员主要采用粉锈宁乳油来喷浇小麦根部, 处理小麦根部虫害情况, 其中包括纹枯病、全蚀病等, 在治理虫害前, 先喷洒草甘膦来进行除草。

4) 加强叶面喷肥。小麦抽穗达到乳熟期, 其麦田叶色逐渐转淡, 麦田逐渐有脱肥趋向。

摘要: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不仅可以解决由于焚烧秸秆而造成自然环境恶化, 改善当前生态环境, 同时也是综合利用秸秆的重要途径。主要阐述在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下小麦机条播栽培高产技术、小麦切碎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生产的不同时期的田间处理办法, 以期为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播种栽培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小麦秸秆,机械化,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1]张锐.小麦秸秆机械捡拾打捆推广与应用[J].现代农机, 2012 (1) :24-25.

上一篇:面子下一篇:全真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