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2024-06-20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精选12篇)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1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秸秆在冷水滩区农村还可以作主要燃料物质进行利用。2008年冷水滩区农民往往采用田间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由于有机物不能回归土壤, 切断了农田生产力的保持和提高的途径, 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 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结构, 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 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 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 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 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 (僵苗) 等不良现象。因此, 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就永州市目前的土地耕作制度来看, 秸秆还田还是一片空白, 浪费了土壤资源, 使大片农田施用化肥偏重, 追求庄家快速效益, 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下降、土壤板结,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 改变土地承包责任制后“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用地、轻养地”的趋势, 解决农村地区秸秆出路的大问题, 就要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作用, 变废为宝, 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或沤制、产沼气、过腹还田等形式提高耕地地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秸秆还田现状

1.1 湖南省秸秆还田现状

湖南省每年产生各类秸秆约2.1亿t。秸秆中含有一定的养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又有氮、磷、钾等营养素。据农业研究表明, 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 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 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占湖南省有机肥总养分的10%~15%,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 3亿t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逾150万t尿素、逾520万t过磷酸钙、逾520万t磷酸钾。近年来湖南省秸秆还田发展讯速, 全省年秸秆还田量超过5 000 t, 约占秸秆总量的50%。秸秆还田已经成为粮食千亿增产扩能工程和丰收计划、重金属污染、地力提升项目的重要内容。

1.2 冷水滩区秸秆还田现状

冷水滩区是丘陵农业区, 全区15个乡镇568个行政村 (居委会) , 耕地面积4.94万hm2, 其中水田3.75万hm2。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 (农办发[2007]66号) 和省农业厅湘农业办肥[2007]108号文件精神, 冷水滩区农业局对全区耕地 (含园地) 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冷水滩区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红壤、黄壤、鸭屎土、沙土、紫色土、黄沙土、黑沙土类, 12个亚类, 42个土属, 130个土种;酸性红壤、黄壤面积最大。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309—1996) 分级标准, 耕地地力等级结果为:一、二级地680.25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1.6%;三级地5 166.57 hm2, 占11.9%;四级地9 462.72 hm2, 占21.8%;五级地14 718.69 hm2, 占33.8%;六级地7 293.87 hm2, 占16.8%;七级地508.22 hm2, 占11.7%;八级地1 043.67 hm2, 占2.4%。全区各类中低产田面积2.81万hm2, 占耕地面积90.24%。近年来, 随着中央对农业的重视, 加强了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 但同时要通过采取节水栽培、秸秆还田、冬季种植绿肥、使用有机肥石灰等技术, 协调土、肥、水、气、热状况, 使耕地土壤生产能力逐步向主产稳产型农田转化。

冷水滩区自2009年开始承担“全国农牧渔丰收计划及秸秆还田及利用技术项目”以来, 秸秆田面积年年增加, 效果显著。2009年在冷水滩区上岭桥镇、竹山桥镇、蔡市镇、牛角坝镇、伊塘镇、黄阳司镇共6个乡镇145个实施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4 533.33 hm2, 2010年辐射至邻近乡镇共计5 743.33 hm2, 分布于12个乡镇的425个村。冷水滩区耕地面积4.94万hm2, 稻—油、稻—绿肥、玉米—油、下米—油菜、玉米—蔬菜是冷水滩区主要种植制度,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多样化, 还田面积年年增加, 据农业统计, 2011年全区秸秆还田2.97万hm2, 2012年为4.01万hm2, 2013年为4.16万hm2, 到2014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68万hm2。

2010年冷水滩区为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试点区之一, 项目启动到全面铺开, 始终坚持“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理念。油菜、中稻秸秆还田率大幅上升, 实现了有机肥与无机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2006年, 冷水滩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保护耕地作用, 引道农民增施有机肥, 科学施用化肥, 全面提升地力”的精神, 按照湖南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和要求, 在上岭桥镇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试点工作。2010年、2012年、2013年在周边乡镇断续推进耕地地力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稻草还田面积达100%, 还田量占总量的85%以上;其他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100%, 还田量占总量的90%以上;冬种覆盖率达100%。项目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1.5~3.0 g/kg;农作物产量同对照相比, 平均增产10%以上, 玉米平均产量6 198 kg/hm2, 比前3年的平均产量5 350.5 kg/hm2增加847.5 kg/hm2, 增幅15.8%;平均增收节支1 500元/hm2以上。竹山桥镇刘家村一农民每年进行秸秆还田, 称赞秸秆整标压还田:一是简单易行;二是产量高;三是成本低;四是保护环境;五是减少病虫害。秸秆还田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 改善了生态环境, 增加了农民收益, 秸秆还田形势一片大好。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秸秆还田是推动冷水滩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

2.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按有机质含量分组标准, 即有机质>40 g/kg为一级, 30~40 g/kg为二级, 20~30 g/kg为三级, 10~20 g/kg为四级, <10 g/kg为五级, 并按一、二级为“丰”, 三级为“中”, 四、五级为“缺”来划分。

通过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以来, 2009年度土样检测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8.3 g/kg, 其中水稻土30.3 g/kg、旱土23.9 g/kg, 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3 g/kg和2005年平均为26.3 g/kg, 分别上升了3.0、2.0 g/kg, 增加11.8%、6%。本次调查水田3 072.1 hm2, 有机质含量结果:一级278.6 hm2、二级683.3 hm2、三级1 532.8 hm2、四级564.1 hm2、五组13.3hm2, 分别占水田的9.07%、22.25%、49.89%、18.36%、0.43%。水稻土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丰标准, 占水稻土面积81.21%。

2010—2015年为探索低山丘陵区耕地地力提升模式和有机肥的改土培肥增产效果, 在冷水滩区耕地地力提升项目上岭桥镇双水村、竹山桥村、刘家村、伊塘镇孟公山村实施了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即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有增加的趋势。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 (60%有机肥、30%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和1.9%。这说明化肥与秸秆配施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

2.2 增加土壤养分, 尤其是钾素

从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分析及秸秆田前和还田后所取土样测试结果分析, 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 (60%有机肥、30%有机肥) , 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1.1、58.9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0.8、0.6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6.5、14.1 mg/kg;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技术示范区, 在秸秆还田前即玉米收获后取土样化验, 来年下桩作物收获后取土样化验, 结果显示, 土壤有机质平均达到30.2g/kg, 比实施前的28.0 g/kg增加2.2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达到113.6 mg/kg, 比实施前的104.0 mg/kg增加9.6 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达到8.2 mg/kg, 比实施前的6.8 mg/kg增加1.4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达到118.2 mg/kg, 比实施前的78.9 mg/kg增加39.3 mg/kg。由此以说明,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都有增加, 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

2.3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既含有较多有机质, 还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 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 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 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 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 一般可增产5%~10%, 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并非易事。若方法不当, 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 (僵苗) 等不良现象。因此, 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既有较多有机质, 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把秸秆从田间运走, 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仅有10%左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那么, 只有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途径才能得以补充, 而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

2.4 促进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 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 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实行秸秆还田可增加微生物18.9%, 接触酶活性可增加33%, 转化酶活性可增加47%, 尿酶活性可增加17%。这就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 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 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 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使土壤容量减轻, 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5 减少化肥使用量

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 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 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1,2,3]。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 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 因此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2.6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村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 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 有时还引起火灾。另外, 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因此, 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4,5]。

3 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3.1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冷水滩区农民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推广模式, 这种技术模式约占全区秸秆还田总面积的70%以上。直接还田又以秸秆整株翻压还田、机械还田、薄滚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还田为主。针对冷水滩区属于山区丘陵和小块土地地区, 其秸秆还田配套机具不完善。加之堆沤作肥料后还田太麻烦, 冷水滩区农民多选择秸秆直接还田中的秸秆整株翻压还田和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3.1.1 秸秆整株翻压还田。

冷水滩区旱土面积1.87万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43%, 秸秆整侏翻压还田主要用于旱地。即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整株砍倒, 顺放于沟中, 然后及时覆土, 或待套作作物收获后连同其秸秆一起翻压覆土, 如下茬作物播期临近, 可结合碳酸氢钠 (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禾本科秸秆, 直接还田时, 应补充适当氮肥, 按风干的秸秆计算, 100 kg秸秆要加3~5 kg纯N来调节碳氮比, 因为微生物在分解秸秆的过程中要吸收土壤速效氮, 如果不额外补施速效氮肥, 微生物就会把施给幼苗的氮素利用掉, 造成幼苗缺氮而出现黄苗问题, 影响苗期正常生长) 撒施草面一并翻入作底肥;玉米茬作物一般以油菜、小麦、马铃薯等蔬菜为主, 种植于当年新翻压玉米秸秆的土带上, 次年种植玉米时又将其前作 (油菜、小麦、马铃薯) 秸秆和猪牛粪等底肥一同翻压, 重新进行沟垄种植。此技术措施当地农民已熟练掌握, 实现大面积推广。

3.1.2 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油菜田免耕稻草覆盖方法是:水稻收割后, 开厢沟排尽田中积水, 免耕除草 (亦可用除草剂) 施足底肥, 准备播种。播种时将油菜种子按规格播于桩内, 播后覆盖稻草4.5~6.0 t/hm2, 按当地油菜推荐肥量用肥。油菜收后, 稻草已腐烂, 翻压入土中作第2年水稻基肥, 并推荐施用氮素60~90 kg/hm2, 面施与追肥各1/2, 磷 (P2O5) 肥75~105 kg/hm2作底肥, 覆盖200 kg秸秆约含钾3 kg、其肥效相当氯化钾5 kg, 可酌情施钾肥。冬水 (绿肥) 田免耕稻草覆盖方法是:把新鲜稻草直接撒在田面上泡水过冬, 也可播种绿肥, 至来年已半腐熟的稻草和绿肥同春耕底肥一并翻压入田中, 耕整均匀后插秧。

3.1.3 秸秆机械还田。

这是春耕播种中稻的一种秸秆还田模式。即把先年田里已腐烂和贮藏越冬的干稻草以及当季收获的油菜随拖拉机、耕整机等机械把秸秆打入田泥里。这种技术模式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只耕2次, 不能耕得泥烂如浆;二是不能耕得秸秆外露;三是不能灌深水。这样秸秆腐烂产生的有害气体才容易排出来, 不会危害禾苗, 并能达到苗插后3~5 d田水干, 以利于有害气体排出, 然后复水使用除草剂。

3.1.4 秸秆蒲滚旋耕还田。

这是冬水田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模式。方法是把新鲜稻草铡成2~3段撒在田里, 以蒲滚把稻草打进泥里, 结合撒播绿肥, 至来年腐熟的稻草和绿肥同春耕底肥一并翻压入田中, 耕整均匀后插秧。

3.1.5 秸秆犁田翻压还田。

把秸秆铡成2~3段撒在田里, 犁田时把稻草压入泥中, 也要注意机械还田中的相关要求。

3.2 秸秆异地覆盖还田

根据对秸秆还田量的研究表明, 采用本田秸秆还田, 可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6]。冷水滩区复种指数高, 秸秆异地覆盖还田很好地解决了农事及秸秆出路问题。2007—2009年全区重点示范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秸秆异地覆盖措施充分运用于水果园林及种苗、茶叶、苎麻、烟叶、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即将玉米、水稻、油菜、豆类等秸秆免耕覆盖其地表或翻压土中, 充分发挥秸秆覆盖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增产增效作用。

3.3 秸秆堆沤腐熟还田

堆沤腐熟还田技术也是秸秆与粪肥加上生物腐熟剂的堆沤。在田里打沟利用屋前、屋后的沟凼沤制秸秆, 然后在耕田时撒施在田里, 及时翻耕。

3.4 秸秆过腹还田

秸秆先作饲料, 经禽畜消化吸收后变成粪、尿, 堆沤腐熟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 不仅可以增加禽畜产品, 还可以为农业增加大量的有机肥, 降低农业成本, 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3.5 秸秆气化, 废渣还田

这是很科学的一种还田技术模式, 把秸秆放入沼气池里, 沤制产生沼气, 沼气用于煮饭和照明, 等池子里的沼气用完后, 连同沼液、沼渣施于田里。沼液不可直接泼浇于禾苗上, 必须用水稀释10~20倍才能泼浇, 这是一种充分利用秸秆的还田技术模式。通过秸秆气化, 不仅可以解决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这种模式在冷水滩区正加快扩大。

4 工作措施

4.1 行政措施

4.1.1 加强领导,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秸秆还田提升耕地地力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 财政、农业、科技等单位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办公室设在农业局, 由主管土肥工作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乡 (镇) 由主管农业副乡 (镇) 长, 各村确定村长负责实施秸秆还田工作。二是成立由冷水滩区农业局牵头, 各部门配合实施秸秆还田的技术指导小组。农业局局长任组长, 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 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 具体负责制定规划、工作实施、技术培训等工作。

4.1.2 多管齐下, 普及秸秆还田技术。

一是宣传发动。通过电视农业之窗栏目、出动宣传车、标示牌、宣传栏、现场讲座、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二是发布专项公告。自2009年, 冷水滩区人民政府办就下发了[2009]25号文件“关于做好秸秆禁止和综合利用的通知”。为在全区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 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专项公告, 宣传秸秆还田的意义、效益、目标、措施, 号召全镇人民一起行动, 号召全区各级干部为推广秸秆还田争做贡献。在公告强调, 严禁焚烧作物秸秆 (受检疫性病虫和易传染的病害的载体除外) 。告诉广大农民群众, 焚烧1 hm2秸秆就等于浪费了15包化肥;还田1 hm2秸秆, 就等于节约15包商品肥料。三是彰先励后, 加强管理。每年乡 (镇) 确定1名责任人, 负责秸秆还田工作实施。总结几年来秸秆还田工作推广得利, 对成效显著的乡镇或村级成功的经验,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 并对工作出色的人员及农户进行奖励, 为全镇进一步实施秸秆还田规划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4.1.3 加大样点示范力度, 以点带面。

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农业局联合颁发秸秆还田示范样板, 各乡镇领导要与乡镇农技站办好乡镇级秸秆还田样点。各部门、各单位到农村办点也要突出秸秆还田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确定3~4个示范村, 面积达200 hm2以上, 由2名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指导, 并做出高标准示范样板, 以点带面, 以达到多点带面的目的。

4.2 技术措施

4.2.1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农业部门组织分级办好秸秆还田技术培训班, 确保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1人能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4.2.2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区农业系统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村组农户或田间地头对秸秆还田技术问题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

4.2.3 加大危险性病虫检测力度。

区农业局要组织植物检疫干部对农作物检疫对象或传染性病害暴发区进行检测, 及时组织烧毁, 避免农民误判而自行焚烧秸秆。

4.2.4 加大配套技术研究试验力度。

秸秆还田后的化学除草、水和肥的管理等技术问题, 还需农业部门进行试验研究, 摸索最佳方法和最佳药物。

参考文献

[1]文巽浩, 王爱玲, 高旺盛.实行作物秸秆还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作物杂志, 1998, 67 (5) :1-5.

[2]汪建飞, 邢素芝.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 1998, 17 (1) :40-43.

[3]江永红, 宇振荣, 马永良.秸秆还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 2001, 32 (5) :209-213.

[4]孙星, 刘勤, 王德, 等.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 2007, 39 (5) :782-786.

[5]陈芝兰, 张平.秸秆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土壤学报, 2005, 4 (4) :696-699.

[6]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2

内蒙古宁城县农机局 李清海 周景川

[摘要]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解决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焚烧污染问题的措施中,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方便实用,简单易行,既实现了秸秆还田沃土,改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增产,又解决了大量秸秆乱堆乱放,易发火灾,污染环境的难题。所以,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和谐发展的大好事。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效利用 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左右。这几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近3千万公顷,总产量接近1.5亿吨,产生秸秆约1.95亿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大力开发利用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能源功能、饲料作用等,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其中进行秸秆有效还田,就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当前农村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及缺点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秸秆产量也非常大。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可再生资源。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缺乏对玉米秸秆有效利用的认识和技术手段,除了作烧火做饭、喂牲畜以外,认为玉米秸秆没有其它用途了,于是在林边地头、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既影响了环境卫生,又造成了火灾隐患。1.1 田间焚烧秸秆造成的危害

玉米收获后,少数农户在田间直接焚烧秸秆,浓烟滚滚,影响视线,带来了交通隐患,焚烧秸秆还产生大量的co、co2、so2等有害气体,造成了环境污染。秸秆焚烧时,由于地表温度急剧升高,将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作物产量。再者,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由于防范不当,极易引起山林火灾。1.2 乱堆乱放秸秆的危害

冬季到农村巡视,一片一片的到处是玉米秸秆堆。特别是大部分农户将秸秆堆放在房前屋后、树林路边,与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农村逢年过节都有燃放烟花鞭炮的习俗,时常引燃秸秆造成火灾,严重威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火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块心病,各个乡镇天天多人值班,时刻准备灭火。2 变废为宝,提高玉米秸秆的有效利用

如何寻找解决秸秆乱堆乱放、焚烧污染的问题,开发利用好玉米秸秆,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出秸秆利用的多种方法,如秸秆喂养牲畜“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秸秆生物发电、秸秆还田等,目前在农村最容易推广应用的是秸秆直接还田形式,比较简便,农民乐于接受。2.1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分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种。2.1.1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形式

一是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收获后实现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二是人工收获玉米后,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还田。2.1.2 玉米秸秆整秆还田作业形式

玉米摘穗后,将秸秆每隔两行割去一行作为下一年种植带(第一年割,以后不用割),采用秸秆编织机将直立秸秆编织覆盖地表并压实(人工编织亦可,其劳动强度和作业速度与割秸秆相同),形成50cm宽的秸秆编织免耕带,80cm宽的免耕播种带。地表秸秆覆盖地表,免耕越冬,第二年秋季将播种带内的两行秸秆编织覆盖,形成新的编织覆盖带,而上年的编织覆盖带内秸秆经过一年的腐烂,熟化土壤,又变成新的播种带,如此反复,轮流进行,使其达到种、养轮换,培肥地力的目的。

2.2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应用效果

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有机质,它不仅是植物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且还起着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透水性、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扬尘,起到环保效果。2.2.1 提高了土壤含水率

宁城县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中,其中就有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比试验。经过了4年的试验田土壤墒情测定发现:秸秆还田地块碎秸秆平时像海棉一样储存水分,提高了土壤蓄水量,比传统种植地块含水率提高1~2个百分点。秸秆还田不仅增强了土壤渗水能力,而且又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向植物释放水分,起到了较强的抗旱保墒作用。2.2.2 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

通过对秸秆粉碎还田地块现场观察,可以看出,在降小雨时,雨水通过秸秆腐烂形成的孔道缝隙很快渗入土壤中;大雨时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减少了雨水径流,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到土壤中,与传统耕作相比,水土流失减少了30~60%。2.2.3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连续4年的秸秆还田试验,因秸秆还田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传统种植年提高0.048%。可以看出秸秆还田试验地块土壤松软,下雨土壤不发粘,出现旱情时,土壤不产生裂纹,作物长势粗壮且黑绿。

2.2.4 降低了土壤容重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4年秸秆还田后,试验地块土壤容重与对比田相比,土壤容重明显降低。0—10cm深土壤容重降低0.17—0.2g/cm3,10—20cm

低0.05—0.08g/cm3 ,20—30cm深土壤容重降低0.01—0.16g/cm3。其中表层土壤容重降低值大,是因为土壤表层有大量的腐烂秸秆,有机质增加,其它层次土壤容重降低是因为秸秆缓解了作业机具对土壤的压力。

2.2.5 减少了土壤风蚀

通过利用飞扬尘土收集测试法,在秸秆还田地和传统种植地进行土壤风蚀监测。秸秆还田地风蚀量为4.75g,传统种植地风蚀量为6.24g,秸秆还田地较传统种植地减少风蚀23.9%,有效的减少了地表扬尘。

2.2.6 提高了玉米单产量

测产表明,秸秆还田地产粮11535kg/ hm2,比对比田增产1875kg/hm2,增产幅度达到19.4%。从试验田测产看;秸秆还田地增产原因一是秸秆腐烂后,土壤有机质增加,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二是有秸秆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雨水利用率。2.2.7 节约了秸秆清理费用

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减少了秸秆割运、除茬等费用,省工省时,每hm2减少用工投入450--637元。3 对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建议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方便实用,简单易行,既实现了秸秆还田沃土,改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增产,又解决了大量秸秆乱堆乱放,易发火灾,污染环境的难题。所以,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和谐发展的大好事。值得大力推广。3.1 宣传措施

秸秆还田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改革,要想让农民接受,就必须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的认识,转变观念。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报纸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二是编印秸秆还田技术知识手册、刻录秸秆还田技术光盘,下发到党员、农机手、种粮大户和农民手中,大力宣传秸秆还田技术;对乡、村、组干部及党员、农机手、群众代表进行技术培训。三是举办现场会,组织群众到已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示范地块进行参观学习,让机手和农民了解秸秆还田技术作业方式和管理方法及所具有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增收节支的效果。3.2 技术措施

3.2.1 引进秸秆粉碎还田机及联合作业机具。目前,秸秆还田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大部分地区秸秆还田机明显不足,应选型引进。现在各地通过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58.5kw以上新型拖拉机明显增加,可考察引进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和浅旋的联合作业机具,这样就减少机车进地次数,实现节能减排。3.3 政策措施

3.3.1 鼓励和扶持研制和改进作业机具。科研生产单位要研发和生产秸秆还田作业机具,加快提高秸秆还田机械装备水平,确保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于研制出新型适用的秸秆还田作业机具的企业,国家或地方政府要给予奖励。

3.3.2 国家购置补贴政策向秸秆还田机具倾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加大对秸秆还田机具的补贴力度,快速增加秸秆还田机具保有量,确保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数量,使秸秆还田工作得以快速推广。3.3.3 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府要扶持和鼓励种粮大户、土地承包者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耕地实施秸秆还田。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3

1. 直接还田

①适留高茬。收割油菜时留茬高度17~20厘米。后作是水稻的,可以用旋耕机浅水灭茬,也可以先用铧犁耕翻灭茬,抛秧前灌水整田。

②覆盖行间。将油菜秸秆铺盖于桑(果、茶)园或玉米、瓜菜等行间,既可将有机质归还土壤,又可起到保墒、增(降)温、提高化除效果等作用。一般每亩均匀铺盖干的油菜秸秆150~200千克。

2. 间接还田

①积制堆肥和沤肥。堆肥:将油菜秸秆与畜禽粪隔层堆积、压实,这样可促进熟化,提高肥效。沤肥:将秸秆投入沼气池沤制,然后再还田。

②用作基料。油菜秸秆是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材料,一般可占食用菌栽培料的75%~85%。油菜秸秆袋料栽培食用菌,是目前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的常用方法,投资省、见效快,能大量处理油菜秸秆,深受农民欢迎。1袋食用菌需油菜秸秆粉0.9~1.2千克,年生产1万袋食用菌就可处理油菜秸秆9000~1200千克。

③快速腐熟还田。该技术是利用“秸秆速腐剂”将油菜秸秆快速腐熟后再还田。具体做法是:将秸秆加水充分湿透,然后分层(每层厚约60厘米)加入占秸秆重0.1%和0.5%的速腐剂和尿素,用泥土封严即可。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是一项高效快速、不受季节和地点限制、堆制方法简便、省工省力的新技术,干秸秆、鲜秸秆均可利用,其优点是肥效高。据测定,利用速腐剂沤制的油菜秸秆肥,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是71.8%、558毫克/千克、334毫克/千克、2000毫克/千克,比不加速腐剂的分别增加18.5%、152.5%、60.6%、233.3%。一般腐熟1000千克油菜秸秆只需秸秆速腐剂1千克及尿素5~8千克。按每亩还田250千克秸秆腐熟肥计算,亩成本5元左右。

以还田为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篇4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宛城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宛城区秸秆还田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查指导、技术服务、机具协调、抽查核实等工作。同时与各乡镇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政府是秸秆还田补助项目实施主体,对承担项目作业任务的农机合作社资质进行审定,作业面积进行核实验收,区农机局成立了相应的技术服务组、巡回督查组,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技术服务到位,扎实有序开展全区秸秆还田工作。

2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为扎实推进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秸秆机械化还田财政补助效应,区秸秆还田办公室组织宣传车2台,在重要农时季节,不间断深入各乡镇农机大户、田间地头,分发《宛城区秸秆还田明白纸》近15万份,宣传秸秆禁烧和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的目的意义及区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同时与各乡镇密切合作,先后在8个农业乡镇召开秸秆还田现场会共9场,其中200人以上现场会5场,主要演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等耕作环节。农机局积极协调秸秆还田机购置及售后服务,做好秸秆还田机具补贴办理,区政府办公室每天通报各乡镇新购机具数量并根据玉米种植面积测算各乡镇机具拥有率,确保各乡镇秸秆还田机具及时落实到位,开展秸秆还田作业。各乡镇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公开信、农机科技入户、组织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宣传发动,红泥湾镇、汉冢乡除每片区安排宣传车1辆外,还要求各村安排执勤车1辆,每天不间断在辖区宣传,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3财政资金支持,出台扶持政策

为切实解决全区秸秆还田机具拥有量不足,且老式秸秆还田机粉碎效果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区政府研究决定,对新购置秸秆还田机的农户、农机合作社除优先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区财政每台累加补助2000元,同时各乡镇为鼓励农机手购机,对新购秸秆还田机乡镇财政每台再补助1000~2000元,其中:溧河乡、黄台岗镇每台补助2000元;汉冢乡每台补助1700元;红泥湾镇、高庙乡、茶庵乡、金华乡、瓦店镇每台补助1000元。同时承担秋季秸秆还田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组织,财政每667m2补助10元,其中区乡财政每667m2补助各5元。2015、2016年国家深松补贴项目按照要求在高标准良田示范区乡镇开展实施,实施面积0.8万hm2,每667m2深松补助25元。项目的联合实施,使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实惠,极大提高了农民群众使用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自觉性。

4落实机具配备,确保机具作业有序开展

为确保秸秆还田机具满足作业需求,组织召开各乡镇农办主任、农机合作社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和探讨了秸秆还田机具型号、拥有量、作业程序、作业价格等情况,组织辖区内符合作业条件的农机合作社组织机具、统一管理、联合作业。做好机收、还田等作业机具的调度,确保所有作业环节不脱节。动员广大农民发展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耕作模式。联合厂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做好作业机具的检查、维修和“三包”工作,确保机具以完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秸秆还田作业。

5加强任务落实,提供标准参考

各乡镇根据下达的秸秆还田目标任务,把全年秸秆禁烧的工作重点放在秸秆还田上,由过去收获时值班盯守改变为收获前有序组织,各乡镇政府积极组织村、组澄清底子并登记造册,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合作社与乡镇政府签订秸秆还田作业合同,制定作业标准。同时区农机局通过与各农机合作社协商,达成优惠套餐式作业价格意向,供各乡镇开展工作时参考:“三秋”生产主要通过3种作业技术模式:机收玉米(或人工摘穗)—秸秆机械还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收玉米(或人工摘穗)—机械还田—机械旋耕两遍—播种机播种;机收玉米(或人工摘穗)—秸秆机械还田—旋耕2遍待播。每667m2作业参考价格:玉米机收70元/667m2,机收后秸秆还田20元/667m2,人工摘穗后秸秆直立还田25元/667m2,深松25元/667m2,旋耕2遍50元/667m2,旋耕1遍加免耕播种50元/667m2,直接免耕播种30元/667m2。“三夏”生产期间,要求所有打捆机全力作业,收集秸秆转化利用;对未收集秸秆,要求收割机作业时在出草口加装粉碎装置,还田后不影响正常耕作。得力措施和优惠作业价格为秸秆还田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6认真组织抽查验收,规范档案材料

秸秆还田作业完成后,区农机局按照方案要求,及时联合区财政局、农业局组成抽查验收组,并根据各乡镇验收上报的作业面积进行抽查验收。每乡镇随机实地勘查或走访享受秸秆还田作业补助农户4户。调查中要询问是否进行机收秸秆还田、是否本人签字、登记面积是否真实等。凡是群众有异议、有举报的问题必须进行重点核查。抽查验收后,根据实地勘查、走访情况,抽查组研究形成秸秆还田作业完成情况意见,参加人员签字确认。通过抽查,宛城区8个农业乡镇两季共完成秸秆还田面积达7万hm2。

抓好秸秆还田 篇5

掀起绿色环保新技术革命

徐州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建设工作在沛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农机部门的业务部门具体指导支持下,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得到了领导认可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认识水平,全镇基本杜绝了焚烧秸秆的现象,辐射带动周边农民使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化肥的使用量明显减少,节约农业成本、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一、示范镇建设总体概况

在去年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建设工作中,我镇成立了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方案,并按照苏财农[2007]58号、苏农机科[2007]13号文件要求开展了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调度落实作业机具、签订合同、召开现场会及组织机械化作业、秸秆禁烧、村组审核汇总并公示、确认报账金额等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完成了机具新增、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落实等各项建设目标,进一步营造了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这一新技术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干部满意、农民、机手欢迎的良好局面。

(一)在宣传发动及培训方面。我镇与县农机局通力合作,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题节目,多侧面、广角度地开展宣传活动,并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科技下乡、集市宣传,召开座谈会,利用村广播、板报、墙报,张贴通告、发放资料、播放技术光盘、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了新型秸秆还田机具的推介力度。共组织召开各类现场演示会11次,其中市级1次、县级2次、镇级8次,与会人数4310人次。利用集市宣传25天

次,下村宣传46天次。制作宣传展板10块,印发宣传资料16300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6260人次。张贴公告、乡规民约950份,办板报、墙报28期,刷写标语230个,悬挂横幅50个。通过媒体宣传9次,举办培训班25期,参训人数1300人次,其中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秸秆禁烧培训班20期,参训人数1100人次,举办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5期,参训人数200人次。

(二)在新增机具方面。2007年新增大中拖18台,还田机52台。

(三)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合同签订方面。全年共签订合同7335份,其中小麦秸秆还田合同3835份,水稻秸秆还田合同3500份。

(四)在机具投入及面积落实方面。全年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4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48台,作业面积达到了2.9万亩,受益农户数达到5925户,辐射周边地区作业面积达到了3.5万亩。

(五)在补贴资金发放方面。镇政府抽调农技、财政、纪检工作人员组成专项资金发放组,每天发放一至两个村,全部按合同发放到农户,杜绝了资金截留、回扣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细化方案,确保秸秆还田顺利实施。

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宣传、公安、纪检等同志任副组长,农技中心、财政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农机、环保、农技、林业、畜牧、水利、宣传、财务、治安、纪检等10个工作小组。根据我镇实际,研究制订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意见和示范镇建设实施考核细则,建立了目标责任机制、督察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镇政府与各村签订了责任状,把秸秆禁烧、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到了镇政府对各村的目标考核,并把具体建设指标细化落实

到人,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网络和工作机制。县农机局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建设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专门抽调10名技术骨干配合我镇全程参与,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机具配置、示范作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各项工作,并按要求认真履行示范镇建设中的各项监督管理职能。

(二)严格程序,规范运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一是在农机具补贴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送到农民手中。各个环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兑现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各类农机具的补贴82.5万元。二是凡享受秸秆粉碎还田机购置补贴的,一律与秸秆还田任务挂钩,禁止不搞秸秆还田作业的倒卖者。三是在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补贴中,组织农机手、农机作业服务队或农机作业协会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作业完成后,双方就作业情况进行签字确认。以村为单位审核汇总并张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公示结束后,由村汇总报送镇农技中心,镇农技中心审核汇总后,并报镇政府和县农机局。

(三)加强指导,开展服务,全面完成示范作业任务。

为全面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作业任务,我镇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鼓励农民投资购机。扶持引导和培育发展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作业协会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组织农机手同农户签订作业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把服务对象、作业任务、作业质量、作业时间、收费标准落实下来。做到统一作业、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收费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建立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强化秸秆还田现场技术指导,为购机户提供技术培训、机械化作业指导、维修保养、三包服务协调、跨区作业等服务,指导农民对还田的秸秆进行快速腐熟处理,并加强大田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三是强化安全意识。组织农机、环保、公安等工作人员巡回检查秸秆禁烧工作。在安全效果方面,通过示范镇建设,有力保证徐州农用航空站农用飞机的安全起飞与降落。

三、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政策引导,让全镇农民都能接受该项技术,并带动周边镇实施秸秆还田技术。2008年计划召开现场会12次,与会人数5000人次。宣传60天次,培训30期,参训人数1500人次。

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和实施机制,确保全镇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 篇6

一、秸秆速腐制肥的主要优点

1. 制作方便。不受季节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就地堆制,不需加土,不需翻堆,一次成肥,且堆制方法简便,省工省力,肥料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面积施用或用机械施肥。

2. 成肥迅速。秸秆速腐剂无毒、无害、无污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小麦、玉米秸秆等快速腐熟。一般堆制3天后,堆温即可达到50~70℃。因此,通常鲜秸秆20天,干秸秆30天左右即可腐熟成肥。

3. 养分丰富。秸秆腐熟充分,质量好,肥分高。堆肥成肥有机质可达60%,且含有8.5%~10%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易被植物吸收。由于肥料腐熟程度较高,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也高,缓效长,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4. 能灭杀病虫。由于堆肥在发酵过程中的堆温较高,在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酶还可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杀灭秸秆中的虫卵及杂草种子,因此可减轻病虫草及污染的为害。

5. 生态环保。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既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速腐剂中含有多种高效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和杀灭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减轻作物病害。

6. 经济高效。一般500千克秸秆腐熟只需0.5千克秸秆速腐剂及2.5~4千克尿素,按每亩还田250千克秸秆计,腐熟成肥每亩成本仅5元左右。

二、秸秆速腐制肥的关键技术

要抓住“水足”、“药匀”、“封严”6个字:

1.水足。按秸秆重量的1.8倍加水,让秸秆湿透,使秸秆含水量要达到65%(把秸秆抓起用手拧,有水滴滴下即可),这是堆肥成功的关键。

2.药匀。按秸秆重量的0.1%加速腐剂,另加0.5%~0.8%的尿素调节碳氮比,亦可用10%的人、畜粪代替尿素。堆肥分3层,第一、二层各厚60厘米,第三层厚30~40厘米,分别在各层均匀撒速腐剂和尿素(或人、畜粪),用量比自下而上为4∶2∶2。

3.封严。秸秆堆成垛,宽两米,高1.5~1.6米,长度不限,再用锨轻轻拍实(不可用脚踩),就地取泥(或塑料薄膜)封堆,泥厚两厘米左右。一定要将秸秆垛封严,以防水分蒸发、堆温扩散和养分挥发。

三、秸秆速腐肥料的施用方法

秸秆速腐肥料主要做基肥,一般每亩施用250千克,并根据作物需要配施化肥,采取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7

建湖县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 现有水稻4.93万hm2, 三麦4.27万hm2, 全年秸秆总产量约68万t。2012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4万hm2, 处理秸秆16.3万t, 利用率为24%;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秸秆31万t, 利用率为46%。其余秸秆多被露天焚烧或被随意堆积在田间地头、河边或水里, 任其腐烂。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 一方面是对生物质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2 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财政政策

2009年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并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始依法进行。《决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扶持作出了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 将秸秆综合利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固化成型等资源化利用给予适当补助。”“省财政应当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具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 并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给予补贴。”2010年建湖县被确定为“省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推进县”。2010-2012年省级财政支持1 200万元, 用于秸秆还田面积等奖补。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文件, 县财政实施配套补助。对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 每亩奖补25元;对利用覆草、沟埋、腐熟还田技术建立333.33 hm2 (5 000亩) 以上示范区、利用秸秆2 000 t以上的镇 (区) , 每千吨奖补2万元;对年收购或消化秸秆5 000 t以上的实体, 每千吨奖补2万元;对年加工秸秆在2万t以上的实体, 按每万吨再奖补5万元。对秸秆加工企业所消耗的电量, 其工业电价与农用电价差额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3 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任务重、压力大, 技术推广难。一是夏收夏插时间紧、任务重, 小麦秸秆回收难;二是小麦秸秆还田要求高, 秸秆还田涉及秸秆切碎、留茬高度、泡田时间、还田技术路线和机具的选择等诸多问题, 技术推广难度大;三是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影响秸秆还田机械的推广;四是秸秆回收利用加工成本普遍较高。

(2) 财政补助资金的导向力度不足。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缺乏足够的资金扶持。尽管省级财政下拨1 200万、县级配套近千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 但分配到每亩地的数额只有区区一二十元, 一户平均也就在50元左右, 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烧秸秆可以节省处理成本。不少农民为争抢农时、图省事而选择焚烧处理秸秆。

4 促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建议

(1) 建立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的政策体系。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展机制, 不断拓宽综合利用领域, 形成多领域、多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2)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 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继续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农村能源化利用等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鼓励对秸秆资源进行规模化、深层次利用, 加强对秸秆工业化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以及秸秆收集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和引导, 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带动效应。

(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适当向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倾斜, 促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设备的增加和更新, 加快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 确保引进推广的机械先进适用、性能优良。要因地制宜地总结和完善适合本地特色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制定全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标准。

(4) 应把秸秆还田项目实施同农机合作社打包作业结合起来, 采取政府检查督导、农业政策引导、农机技术指导和合作社服务集成相结合的模式, 由政府划定成框连片的还田区域, 整体打包给有能力的合作社, 实行“收割+耕翻+还田+播种”一条龙服务。农民只交付传统的收割、耕翻、耙田和播种的作业费, 秸秆还田费用在秸秆还田和高效农业项目中整合支付。通过项目的引导, 让更多农民亲眼看到近在眼前的“蓝田沃土工程”, 只有农民认可, 才能真正推动秸秆还田政策的实施。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8

1基本情况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 也是秸秆资源大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33.33 khm2, 其中三麦438.4 khm2、水稻364.13 khm2、玉米98.73 khm2、油菜95.27 khm2、棉花80.27 khm2。全市秸秆资源总量较大, 主要农作物年产秸秆约735万t, 其中三麦秸秆263万t、水稻秸秆298万t、玉米秸秆84万t、油菜秸秆29万t、棉花秸秆61万t。由于玉米、油菜、棉花等灰色秸秆已得到基本利用, 不列入本次调研。

近年来,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 把解决农作物秸秆出路问题摆上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 全市各地上报汇总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5.3%。其中:稻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占41%, 半量还田占8.1%, 用作生活燃料占8%, 收储占13.3%, 回铺、固化气化及用于食用菌生产、工业制板、养畜等占14.9%。但从抽样调查的20个乡镇来看, 与各县 (市、区) 上报汇总数据差距较大。调查的20个镇稻麦种植面积165.33 khm2, 其中三麦种植面积86.58 khm2, 水稻种植面积78.75 khm2。秸秆全量还田面积54.24 khm2, 占32.8%;半量还田面积73.93 khm2, 占10.2%。1.6%回铺 (主要是套种地区的大麦秸秆和大蒜、桑园稻秸秆回铺) , 1%用作食用菌基料、编织材料、沼气原料等, 5.1%用作生活燃料, 12%收储, 就地焚烧的占10.6%, 离田后集中堆放在沟河边或过了禁烧期焚烧的占26.7%。样本数据表明, 20个镇的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率为62.7%。据此推算, 全市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率应该在60%到70%之间, 大量的秸秆还没有找到好的去处。

2主要问题

2.1 田块零散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 土地流转比例已近30%, 但大部分农田还是零散种植, 不少种粮大户虽然流转到手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土地, 但分散的田块太多, 仍需分块耕种。广大农户普遍反映, 由于田块零散造成大型机械作业效率低下, 即使使用中小型机械勉强作业, 作业费也普遍较连片大面积作业的要高出300~450元/hm2。如果采用铧犁深翻, 仅四铧犁就有5 m长, 无法转弯作业。

2.2 机耕道、桥梁不配套影响大型机械下田作业

机耕道不配套问题较为普遍。调查的20个镇有近一半的田块因为机耕道不配套造成大型机械田间转移困难, 秸秆收储车辆也到不了田边。桥梁不配套在水网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 东台市时堰镇三时村160 hm2农田有40%路桥不配套, 茂富村200 hm2农田有50%桥梁不配套。

2.3 秸秆还田成本偏高, 综合利用效益低

据调查, 实行秸秆还田在收割环节粉碎秸秆要增加切碎作业费150元/hm2, 如收割后粉碎秸秆需增加粉碎作业费525~600元/hm2;如果后茬采用直播稻每公顷增加作业费375元 (不还田每公顷作业费675元, 还田每公顷作业费1 050元) , 后茬采用机插秧的平整土地还需作业费600元/hm2。秸秆还田至少要增加作业成本525元/hm2左右。秸秆收储同样费力、费时、费钱:机械捡拾打捆需要600元/hm2, 经纪人收走秸秆送到指定地点收入0.06~0.12/kg, 每天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收储企业自己上门收, 农民需花人工把秸秆收到田边。因此, 农民、经纪人和企业收储秸秆的积极性都不高。

2.4 机械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响水县运河镇、南河镇和滨海县蔡桥镇、正红镇4个镇现有大中拖452台, 按照每台拖拉机每年作业20 hm2计算, 还缺大中拖及配套还田机496台;阜宁县耕地面积61.32 khm2, 夏季全量还田需要大型机械2735台, 缺口770台。不少地方因为大功率拖拉机不足, 转而采用小型拖拉机作业, 作业质量差, 还田效果不好。

2.5 基层干部重禁烧轻利用现象普遍

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过分强调“禁烧禁抛”, 没有把还田及综合利用摆在突出位置, 考核和奖惩也只考虑“双禁”工作是否到位, 缺乏长远思想。基层干部全力忙于秸秆禁烧工作, 对收割机下田收割时是否加装切碎装置、还田作业质量如何、秸秆离田后如何处理等问题普遍关心不够, 造成还田技术实施不到位, 进而影响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

3措施及建议

3.1 理清工作思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必须坚持“还田为主、利用为辅”的工作思路。夏季农时紧、麦秸秆可利用渠道不多, 除了还田就是焚烧或抛河;秋季稻秸秆量大, 但可利用的渠道也相对较多。因此, 夏季秸秆必须全部还田, 秋季可以还田和综合利用并举。秸秆还田必须有机械、资金、技术保障。要加强技术指导,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配足作业机械, 严格作业规范, 提高作业质量。还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应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由点及面、由小及大。要努力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出台并严格执行秸秆收储奖补政策, 鼓励生物质发电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努力提高稻麦秸秆使用率。

3.2 明确工作重点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疏导为主的思想, 立足长远, 建立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 不仅要禁烧禁抛, 更要注重综合利用, 要层层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秸秆收储体系, 明确镇、村、组干部为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 农业农机技术人员负责机械推广、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各负其责, 齐抓共管, 从根本上解决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推进机制问题。

3.3 扩大联耕联种规模

调查结果显示, 凡是连片规模种植的, 基本上采取耕翻还田方法, 不仅还田效果好, 而且作业收费低于其他还田方式, 深受农民和机手的欢迎。而零散种植的, 即使每公顷作业费高出300元甚至高出900元, 机手也不愿作业, 农户为了节省成本只好采用小农机作业或先焚烧再耕种。因此, 要在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探索调田并田办法的同时, 积极推广射阳县联耕联种、整村整镇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工作经验, 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机合作组织, 逐步实现整村统一耕种, 破解现有土地经营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惜地、土地流转难的问题。同时, 要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 促进土地规模化种植。县 (市、区) 政府还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力争在3~5年内解决机耕道及桥梁建设问题。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14年, 在省对苏北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由2013年的每公顷150元提高到375元的基础上, 县、镇政府也要出台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补贴政策, 引导农民购置秸秆粉碎机、还田机、铧犁或犁旋一体机、捡拾打捆机, 对农民还田实行叠加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可以购置大型机械租赁给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大户, 实行统一作业服务。同时, 县 (市、区) 政府要整合各级补助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实施方案, 确保“谁还田谁受益, 谁利用谁得利”, 调动农民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3.5 培植作业主体

秸秆禁烧与机械化还田利用的思考 篇9

1 农民焚烧秸秆的根本原因

1) 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联合收割机代替手工收割, 但收割完后, 如果地面的残茬高度在10cm以上, 则不利于下一茬的播种和农作物的出苗, 此时农民要么选择使用机器对残茬进行二次粉碎、抛撒, 要么干脆就地焚烧, 操作简便的后者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多数人家都用上了蜂窝煤或煤气, 喂养牲畜有复合饲料, 所以秸秆作为传统燃料和饲料的价值消失了, 为了抢农时, 农民往往将秸秆一烧了之。

3) 综合利用难度大。由于秸秆转化应用前期投入大, 短期见效慢, 暂时没有产出或者产出很少, 所以企业积极性很小。各级政府对此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

4) 秸秆粉碎还田与当前我市的耕作方式不相吻合。我区的耕作方式已由深耕改为旋耕, 秸秆粉碎还田与旋耕不相适应。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 目前农民焚烧秸秆完全是出于无奈。

2 让农民不焚烧秸秆的办法

1) 让秸秆在机械收割时就能通过机械粉碎还田, 这是当下最有利于农民的办法。因为这个办法一可以抢农时, 二是秸秆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还田的秸秆腐化后变成有机质, 会降低农民的土地投资成本, 并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

2) 综合利用秸秆, 如生产饲料、秸秆育菇、生产沼气、生产绿色建材等。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最为普遍的做法。

3) 收割农作物时, 留茬高度较低 (小于10cm) , 便于机械化耕作时翻压利用, 并且不成为再次播种的羁绊。

4) 采取高压政策, 多部门联合出动, 向广大农民宣传有关禁烧秸秆的法律、法规, 必要时进行强制措施。

从上述四种办法来看, 前三种谓之“疏导”, 第四种谓之“强堵”, 孰是孰非, 显而易见。

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是目前最有效的途经

向广大农民宣传国家有关的禁烧秸秆的法律法规, 在农忙期间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当然是必要的, 但在强调民生法律的今天, 法律的制定不光是禁止, 更需要对问题的出路进行疏通与指导。禁烧也一样, 政府不能一禁了之, 更要对每年农民生产出来的大量秸秆对症下药, 把农民的难题解决好, 禁止才能做到行之有效。而农业机械化正是可以引导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利用秸秆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前提下, 更显重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加大农机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力度。要大力推广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稻麦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技术、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等;大力发展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新机具及其配套动力机械, 加快农机装备的更新;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建立健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体系,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2) 做好宣传普及与技术培训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结合召开现场演示会、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 广泛开展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科普宣传。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 让广大农民和机手尽快掌握和自觉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此外, 还要宣传国家的《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消防法》, 让广大农民朋友知道, 焚烧秸秆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3) 完善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省财政从去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秸秆还田示范乡镇建设, 综合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 以主要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和省辖市周边等重点区域为突破口, 以示范乡镇建设为重要抓手, 分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市、区 (县) 、乡镇 (街道) 政府也应从大局出发, 完善农民购置秸秆还田机械补贴政策, 探索完善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办法。通过各项政策的拉动, 引导农民和社会组织投资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机械,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10

1 秸秆还田的意义和作用

以前, 农民也就懂得作物秸秆沤肥、堆肥、做饲料喂养牲畜, 或填圈作厩肥, 然后施到田里达到循环利用, 培肥地力获得高产的道理。如今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 虽然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地力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 餐桌上饮食的变化, 促使土地要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产品。达到这样目的, 必须坚持走有机、无机相结合, 用地养地结合, 减少无机肥用量, 增加有机肥用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不但是当务之急, 也是精准农业, 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秸秆还田还具有以下六个作用:

1.1 充分利用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利用各种技术, 使秸秆所含的矿物质养分和有机质归还给土壤, 使之循环利用, 减少化肥用量, 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果秸秆能补充到土壤中去, 既补充了大量的氮磷钾大量元素, 同时还补充大量的微量元素, 减少化肥用量, 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1.2 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我地仍然存在多数中低产田, 这些田的缺点为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不良, 过砂、过粘, 缺少营养, 保水保肥能力差。实行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使土壤中的固、液、气3项比例协调, 并补充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养分, 达到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的目的。

1.3 保持水土, 抗旱保墒, 增强土壤的抗逆性

秸秆还田尤其是覆盖还田能有效的防止土壤侵蚀, 保水保温, 抗旱保墒, 能增强土壤的抗逆性。

1.4 有利于土壤中各种有益菌生存和繁衍

秸秆可以给土壤中微生物提供养料和能源, 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 特别是有益微生物, 如固氮菌、氨化菌、硝化菌等。随着这些微生物活动的加强, 又可分解植物残体, 提高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从而提高土壤的吸收、缓冲和抗逆性。

1.5 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激素增强作物抗性

秸秆还田后成为有机肥料, 有机肥中含有维生素、激素、酶、生长素、泛酸和叶酸等, 这些物质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强作物抗性。有机肥分解产生的酚类物质有抑制脲酶和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 对土壤中难溶性养分有螯合增溶作用, 可溶化土壤中潜在的养分, 从而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形成腐殖质, 是一种弱有机酸, 它在土体中于无机胶体结合, 形成有机-无机胶合复合体, 可熟化土壤, 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形成, 调节土体中水、肥、气、热状况。腐殖质对种子萌发、根的生长均有刺激作用。

1.6 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

秸秆还田后能给土壤中提供较多较全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 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物化性状, 能够稳、匀、足、平衡的提供大量和微量元素,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食味品质、外观品质, 并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

2 秸秆还田的技术措施

2.1 利用秸秆速腐剂堆肥

此种方法是快速腐熟方式, 是利用一种高温型菌种。既利用秸秆速腐剂, 掺入秸秆堆内, 产生70℃以上高温, 在15~20d内能使各种作物秸秆堆腐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于传统堆肥相比, 它具有升温腐熟快、肥效高、不用翻堆等优点。使用秸秆速腐剂操作过程中掌握水足、药匀、封严。第一, 水足。秸秆堆内含水量达到65%。抓起秸秆用手一拧, 往下滴水即可。水足是堆肥成败的关键。第二, 药匀。按秸秆重的0.1%加速腐剂, 0.5%~1%加尿素掺入堆内调节碳氮比, 堆肥分层撒速腐剂和尿素。第三, 封严。将秸秆堆垛成长2m, 高1.5m、宽1.5m, 并轻轻培实, 就地取泥封堆, 泥厚2cm左右。一定要封严, 以防水分蒸发、堆温扩散和养分挥发。

2.2 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是将作物秸秆作为家畜饲料, 通过消化吸收, 以粪尿形式归还土壤。目前主要推广应用青贮、氨化大豆、玉米秸秆、麦草豆草直接喂牛、羊等, 实现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

2.3 留高茬

以小麦为例, 在小麦收获时, 留茬15~20cm, 免耕播种夏季作物或在麦收前提前套种, 待夏天出苗后中耕灭茬, 使残茬覆盖于土壤表面, 经风吹雨淋, 自可变腐, 即可做有机肥料。

2.4 秸秆覆盖还田

在玉米、山芋、棉花等作物行间覆盖麦草, 起保墒、增温, 培肥土壤, 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防杂草滋牛, 变腐后即作为有机肥。覆盖还田要强调“早字”一般要求在汛期来临之前, 是最佳时期, 玉米小喇叭口期、山玉放蔓前期、棉花现蕾期、大豆分枝期、每667m。用100~150kg秸秆。同时, 为加速秸秆腐熟, 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主要是玉米秸秆、麦草粉碎。

2.5 秸秆直接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直接用机械粉碎, 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耕翻入土, 直接还田。

2.6 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即秸秆堆沤后成为有机肥, 主要是利用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 或其他植物残体在好气条件下堆沤而成的有机肥料。它分为普通堆肥和高温堆肥。普通堆肥一般混土较多, 堆腐时温度较低且变化不大, 所需时间较长, 适于长年堆肥。高温堆肥利用季节差将秸秆、杂草等物掺入高温堆闷, 主要以纤维较多的有机物料为丰。

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 粉碎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和根茬 (主要指玉米、高粱等大根茬) 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的整秸还田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还田作业:a.联合收获。用联合收割机收麦, 麦茬高度不大于25 cm。b.切碎。麦秸切碎长度不大于15 cm, 铺撒均匀。c.免耕播种。由拖拉机牵引的免耕播种机, 破茬免耕播小麦或玉米。播深2.5~4.5 cm, 种肥施于种子侧下方3~5 cm, 覆土镇压严实。种籽破碎率不大于0.5%, 田间无漏播, 地头无重播。d.喷施除草剂。使用喷雾器喷除草剂。除草剂选用应视各地农艺特点而定, 不能过浓, 不能有重喷, 以防止药害。秸秆粉碎还田工艺路线:a.机械化还田。联合收获-麦秸切碎-免耕播种-喷施除草剂。b.半机械化还田。收获-播种-喷除草剂-覆盖麦秸。

4 结论

实行秸秆还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是种地、养地相结合, 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结构,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在农忙季节, 农民急切出去务工, 为节省时间, 把大量农作物秸秆烧掉, 其中以麦茬、麦草、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等为最多, 既浪费资源, 又造成环境、大气的污染。因此, 我们应积极引导农民,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做到物尽其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 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 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 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关键词: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有机肥料,机械化技术

参考文献

[1]孟海波, 韩鲁佳.秸秆物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8 (6) .

[2]徐家忠, 周靖.棉花秸秆还田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27 (1) .

[3]胡荣根.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21) .

[4]姜兴顺.界首市农作物秸秆还田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篇11

摘 要 为验证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高邮市送桥镇开展秸秆还田对水稻影响试验,通过试验验证秸秆还田的优劣。

关键词 秸秆还田;水稻生产;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高邮市送桥镇肖祠村。

1.2 供试土壤

试验田土壤为杂白土,土壤地力中等偏下,理化性质为:pH值为6.4,有机质14.3 g/kg,有效磷10.6 mg/kg,速效钾84 mg/kg。

1.3 供试作物及品种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

1.4 小区设计

本试验设2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 m2,小区扒支埂用薄膜隔离,每个小区施用等量的氮、磷、钾,后期2个处理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施用等量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处理1:对照(CK1),无小麦秸秆还田。

处理2:对照(CK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1.5 秸秆还田方式

小麦秸秆实行全量旋耕还田,具体为小麦采用收割机收割,留茬8~10 cm,同时开动切碎机械,切断秸秆10~15 cm,均匀撒在田面,6月3日旋耕埋草,6月5日放水泡田,对试验田浮在田面的麦草组织人力踩踏,做到田面平整,田面仅有少量秸秆;漫田时,田间以花皮水为宜,防止秸秆漂浮,影响秸秆还田效果。

1.6 试验栽培管理

试验田各处理于6月5日施基肥45%复混肥20 kg、尿素10 kg,6月7日进行人工移栽,每667 m2基本苗在1.5万~1.6万,6月17日追施蘖肥每667 m2尿素10 kg,8月1日追施促花肥每667 m2尿素6 kg、氯化钾2 kg,8月9日追施保花肥——尿素,3 kg/667 m2,折每667 m2总施纯氮16.34 kg,五氧化二磷3 kg,氧化钾4.2 kg,防病治虫一切措施均同于周边大田,10月8日理论测产,10月10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秸秆全量还田前期茎蘖数较少,移栽1个月后茎蘖数超过无秸秆还田区,8月6日,处理2比处理1增加0.7万;在株高方面,秸秆全量还田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2.2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秸秆全量还田能提高单位面积有穗数、实粒数、千粒质量,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平均有效穗数增加1.5万,实粒数增加3粒,千粒质量增加0.2 g。

2.3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变化,土壤容重增加了,分析原因是试验前土壤是经过冬春两季的自然风化,容重较轻,种植水稻后,土壤经过沉实,容重增大;试验后,秸秆还田的与未实施秸秆还田处理相比,容重下降0.02 g/cm3,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秸秆还田试验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都比未施用秸秆的田块高,见表3。

2.4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秸秆全量还田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水稻增产120 kg/hm2,增产1.47%。方差分析表明:处理2与处理1产量差异不显著。

2.5 秸秆还田对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在不计秸秆还田成本的情况下,秸秆全量还田的比对照纯收入增加248元/hm2。

3 结论

秸秆还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通过本试验得出,只要操作得当,在高邮市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生长没有明显不利影响,相反,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升了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利用论文 篇12

1 麦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

为切实做好2010年的麦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 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秸秆禁烧和机械化全量还田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6月1日专门召开了沛县2010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 下发了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责任状》, 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6月12日县政府在朱寨镇黄井村召开了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 宣传典型推广经验,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被摆上重要位置。三夏期间, 各镇区 (场) 主要领导亲自抓, 负总责, 亲临一线, 具体指挥。农业、环保、农机、公安和新闻宣传等部门, 均按照各自分工, 不遗余力做好各项工作。县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办公, 综合组由县农林局牵头, 禁烧组由县环保局牵头, 综合利用组由县发改委牵头, 宣传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 还田组由县农机局牵头。各镇区同时抽调专门力量, 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以责任状的形式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组, 确保任务落实到每个地块, 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各部门间加强联动, 通力协作, 从而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1.2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麦秸秆还田的良好氛围

为了引导农民积极使用麦秸秆还田技术, 县宣传部门重点围绕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和机械化还田三个方面, 制订宣传方案,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组织召开现场会, 开展技术咨询活动, 共计发放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和给农民的公开信等宣传资料18万份, 县镇两级出动宣传车260余次, 悬挂秸秆综合利用横幅500余幅, 真正做到了田头有现场, 广播有声音, 电视有图像, 网络有信息, 报刊有文章, 使秸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1.3 出台补贴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为提高机手和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除省级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的补贴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确保70%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 30%用于麦秸秆综合利用外, 该县农机购置补贴对购置拖拉机配置秸秆还田机的用户优先考虑, 县财政还拿出45万元资金用于秸秆还田的补贴, 各镇根据实际情况也不同程度地拿出资金进行相应补贴, 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1.4 加强技术培训, 强化服务功能

为使广大农民尽快熟悉掌握秸秆综合利用和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县农林、农机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 先后举办麦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量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还田机具应用与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16期, 参训人员达4 712人, 主要针对秸秆还田、压块、秸秆饲料青贮、气化、食用菌基料等农民和机手最关心、最实用的内容进行培训, 大大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并成立了跟踪技术指导小组, 机具维修服务组和安全督查组, 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 确保各项服务迅速、准确、及时。

1.5 明确部门职责, 严格督查考核

为切实做好2010年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该县专门成立了4个由县纪委、公安局、农林局、农机局、环保局、安检局等部门组成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督查领导小组, 并成立了由宣传部、电视台、新闻中心、电台等单位组成的宣传督查组, 分赴全县各镇区进行专项督查。督查工作组全体人员尽力尽责, 日夜巡查在镇村一线, 有力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扎实开展。县纪委监察部门负责对不作为及工作不力的有关镇和部门实施督查和责任追究。县政府出台了奖惩办法, 对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镇给予奖励, 第一名奖金10 000元, 第二名5 000元, 第三名3 000元;实行末位淘汰制, 最后一名罚10 000元。对于单机作业面积200 hm2以上的农机合作社给予5 000元奖励。

2 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利因素

(1) 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 秸秆综合利用还处于引导推广阶段, 配套推进的措施有待完善。

(2) 优惠政策不足且不配套。目前我国还没有与秸秆综合利用相配套的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3) 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较高。实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 是最便捷、有效的秸秆利用方式。但从目前实际分析, 秸秆还田还存在很多经济上、技术上的问题。秸秆综合利用一般需要较大的投入, 而且缺乏高效的适用技术, 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 农民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 严重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及还田技术的推广利用。

3 进一步做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1)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秸秆利用。积极推广麦稻墒沟埋草、秸秆覆盖还田, 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比重。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 培植食用菌加工企业, 扩大市场, 形成规模效益。加快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 大力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2) 着力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选择有条件的镇村, 积极推广和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加快发展秸秆气化炉, 提高秸秆利用率。积极发展秸秆压块成型点, 在2~3个村布局一个压块点, 逐步探索形成“群众收运秸秆换压块”的机制。同时, 科学规划布局, 推进生物质发电企业建设, 加快沛县生物质发电厂建设进度。

(3) 提高秸秆深度加工利用水平。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 生物降解性较好, 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重点扶持一些有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秸秆加工利用农民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 大力发展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编织品、生物肥料等, 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上一篇:科技中介下一篇:劳动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