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2024-08-27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共12篇)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1

潜江市农作物秸秆年总量为100万t, 其中油菜秆14万t、小麦18万t。以小麦为例, 小麦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 还田后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较多的氮、磷、钾素等营养。经测定, 小麦秸秆含氮0.75%、五氧化二磷0.11%、氧化钾1.52%, 秸秆还田, 相当于46%尿素5 kg/667 m2、12%过磷酸钙2.75 kg/667 m2、60%氯化钾7.6 kg/667 m2。

1 小麦、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

1.1 培肥地力, 改变土壤结构

秸秆还田具有增肥、改土、保墒的作用, 还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改善物理性质, 有效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旱地覆盖秸秆可增加10~20 cm土层含水量, 使土壤保水率由30%提高到55%。同时, 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都会提高。秸秆还田还可有效地补充土壤有机质, 维持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矿化的动态平衡。焚烧处理会失去秸秆上的有机物, 仅剩下部分钾、磷和矿物质。

1.2 增加作物产量

大田秸秆覆盖率达300 kg/667 m2, 每667 m2可增产小麦10 kg、油菜籽6 kg、水稻18 kg、皮棉3 kg以上, 增收20~40元/667 m2。秸秆还田后由于作物营养全面, 果实往往表现品质高、口感好。

1.3 保护生态环境

秸杆还田后, 有效地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 增加了土壤养分, 减少了面源污染, 保护了生态环境。当然秸秆还田好处还有很多, 如盖草减少田间杂草量、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免耕省工又省时等。

2 小麦油菜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方式与各地耕作制度有关, 潜江市主要推广的还田方式有5种。

2.1 留高桩还田

留高桩还田是现在比较习惯的一种方法。油菜收割时割分枝, 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20~40 cm, 将下部秸秆通过犁翻或旋耕机等机械翻耕还田。

2.2 翻压还田

对于人工收割的油菜或小麦秸秆, 用秸秆粉碎机 (秸秆还田机) 等将秸秆粉碎后撒入田面翻耕。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小麦, 秸秆直接就被粉碎, 可就地铺入田间翻耕。

2.3 覆盖还田

把油菜、小麦秸秆切碎一定长度, 当然是越短越好, 6月中旬在棉花、夏玉米苗期覆盖作物行间, 一般用量为200~300 kg/667 m2。充分利用7—8月份高温多雨, 促进秸秆腐解并保持土壤水分。

2.4 牲畜过腹还田

对秸秆粉碎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 把畜禽的粪便堆熟后施用于农田。

2.5 腐熟还田

不便翻压、留高桩直接还田、病虫害严重的秸秆, 要通过高温腐熟来达到杀灭虫卵、病原菌的目的。堆沤、垫猪牛圈造肥、作沼气原料后, 成为肥料下田。

3 秸秆还田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是一项常规农事, 但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3.1 还田量不要太大

小麦、油菜全量还田都没有问题。一般来讲, 每季每667 m2施用250~300 kg为宜, 不宜超过400 kg, 而且要撒施得均匀。耕耙时注意把秸秆压入土中, 如秸秆撒不匀, 容易引起作物不出苗或烧苗。

3.2 适当增施速效氮肥

秸秆还田的田块一定要适当增施一定的速效氮肥, 并与碳铵或者尿素深施结合起来, 防止土壤碳、氮比失调, 引起生物夺氮, 造成水稻前期幼苗缺氮。

3.3 适当灌深水

秸秆还田的田块插秧后要适当灌深水, 防止高温烧苗;要尽可能做到不放水出田, 以减少肥水流失。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2

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秸秆还田的具体做法:

1、把玉米秸秆粉碎或砍成小段约5~10cm。

2、把砍成小段玉米秸秆均匀摆放于畦沟中,形成条状。

3、按秸秆干重的1%配氮肥或粪水把玉米秸秆淋湿。

4、把已经淋过水的玉米秸秆用泥土覆盖。

5、在酸性土壤中要施入适量的石灰,做法是把石灰均匀撒在玉米秸秆上,中和有机酸并可促进分解。玉米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1、尽早翻耕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

2、还田秸秆数量要适中。一般每亩不要超过1000公斤/亩。过多的秸秆会影响下茬的播种质量。

3、秸秆粉碎长短适中。粉碎后的秸秆长度要在5~10厘米之间。

4、足墒还田。

5、适宜的温度田间土壤的温度高低不仅影响微生物群体组成活性,也将影响土壤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酶失去活性,温度过低微生物活性弱,玉米秸秆腐烂缓慢。

6、补充氮肥秸秆还田后,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3

关键词:油菜;水稻;秸秆还田;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112-02

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缓解秸秆禁烧压力,有效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秸秆粉碎还田后水稻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合芜湖县红杨镇生产实际,2015笔者开展了油菜机收与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后茬机插栽培水稻种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选择红杨镇杨奇波种植大户的油菜-水稻栽培模式高产示范片为试验点,选择同等肥力、排灌方便地块为试验区;机收油菜品种为核优46,长势均匀一致,机插栽培的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组(A组和B组),2次重复,每组试验区设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区与空白对照区(ck),试验区面积均为1 333.4m2。根据试验小区油菜收获后菜籽称重(以产量测算秸秆还田量),分别是A1:199.5kg、A2:196.4kg、B1:200.3kg、B2:198.6kg,试验区秸秆还田量基本相同,误差可忽略不计。

1.3 操作方法 对照区油菜采取人工收获,留茬调度不超过3cm,试验区采用油菜机械化收割,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粉碎长度5~10cm。试验区油菜收获后及时干旋耕翻埋,667m2施速腐剂2kg、尿素4kg,对照区不施速腐剂施同量尿素。试验与对照区均采用铧式犁翻埋,上水淹埋7d,水稻栽插前1~2d整平定板待插。5月中旬水稻统一采用流水线播种,工厂化育秧。试验区均采用机插。A、B2组田块均于6月3日栽插。

1.4 田间管理

1.4.1 施肥管理 栽前施基肥,667m2用45%司尔特复合肥(配方肥N:P2O5:K2O=18:12:15)15kg、尿素7.5kg;栽后7d施返青肥,667m2施复合肥7.5kg、尿素7.5kg;栽后15d施分蘖,667m2用复合肥5kg、尿素5kg;7月27日烤田7d,烤田结束后至抽穗前约25d左右,667m2施穗肥复合肥5kg、尿素2.5kg、氯化钾6kg。

1.4.2 水浆管理 薄水栽插,栽后5~7d内不上水待自然落干后2~3d后上浅水追第1次肥,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浅水追第2次肥,分蘖期薄水管理,同时实行浅露结合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栽后7d开始调查分蘖情况,每隔5d调查1次,烤田结束后调查基本苗情况。

1.4.3 病虫害防治 7月22日、7月30日分别防治“三虫两病”2次(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性状考察 栽后7d开始调查,秸秆没还田的分蘖发生明显早于还田的,缓苗时间比还田的短3d左右。每隔5d调查1次,还田的分蘖高峰期滞后于没还田的,烤田结束后调查还田的基本苗要高于没还田的田块,体现了秸秆还田田块没有脱肥现象(表1)。油菜秸秆还田与没还田的后茬水稻主要病虫草害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栽培的水稻田间稗草、水花生及鸭舌草生物量略有增加,主要是田间存在平整度差异,除草剂应用效果不太好的原因。

2.2 经济性状考察 从整个生育期看,秸秆还田的比不还田栽培的水稻全生育期长2~3d(表1);经济性状与产量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还田比不还田的田块,水稻穗子略大、产量略高、结实率略低,但差异不明显(表2)。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2组对比试验,油菜秸秆还田后机插栽培水稻,虽然病虫草害略重、分蘖发生相对滞后、生育期略有延迟,但在秧苗度过缓苗期后,秸秆还田栽培的水稻对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只要管理措施得当,秸秆还田后水稻产量不仅没有降低,还略有增产。这对于实现土壤有机质逐年增加,实现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有着巨大意义,尤其在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栽培中,开展油菜-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缓解秸秆焚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油菜秸秆还田有利于地力提升和后茬水稻生产,只要需栽培管理措施得当,特别是栽培中在水浆管理上加强干湿交替,适时对病虫草害进行有效防控,就能发挥出应有效果。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4

正安县近几年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油菜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7.67万亩,总产14393吨,由此产生的秸秆量(付产物系数1.5)21589.5吨,据资料报告,油菜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每100公斤鲜秸秆中约含(纯)氮0.48公斤,(纯)磷0.38公斤,(纯)钾1.67公斤,相当于1.04公斤氮肥(尿素46%),3.16公斤磷肥(普钙12%),3.34公斤钾肥(氧化钾50%)。据此推算,正安县每年油菜秸秆量相当于224.5吨氮肥,682吨磷肥,721吨钾肥。此外每年还产生大量的玉米、小麦等秸秆,通常这些秸秆大多被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是一个未被利用而被付之一炬烧掉的巨大资源。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油菜秸秆机械还田的作用

一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油菜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硫等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此外,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及保水、肥、温、气的能力。二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资料,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因还田年数不同,有机质可增加0.025%~0.150%,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孔隙度增加2%~6%,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少,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三是解决了秸秆就地焚烧和堆积田边地头腐烂带来空气、环境污染等问题,创建改土培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农业生产新模式。

2. 油菜机械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

2.1. 碳氮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使秸秆分解缓慢,秧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应适当增施氮素化肥,对缺磷土壤则应补充磷肥。

2.2. 农民对油菜机械秸秆还田的认识不足

油菜秸秆还田在生产中也推广过,但由于是直接还田,其腐烂要经过一段时间,农民在耕田时未腐烂的秸秆对脚造成损伤,都不情愿把秸秆还田,逐渐养成了习惯。在使用机械秸秆还田过程时,因机械不成熟,还田效果也不理想,经过多次改进后,将电动秸秆粉碎机改为燃油式秸秆粉碎机,方便了群众的使用,更为安全。

2.3. 机制不健全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秸秆粉碎机一次性投入较大,单纯由农民投入难度大,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投入。此外还要加大科研和技术研究及推广投入。二是农机具的使用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机具只能以户为单位使用和管理,成本增大,并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推广行政力度不够。

3.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采取的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3.2 加强领导,增加力度

采用强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措施,对焚烧秸秆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加大投入,优化机制

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建立以国家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协调有机户为无机户服务,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3.4. 选准机型,加快推广

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应用。

3.5. 改革耕作制度

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我县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兴顺.界首市农作物秸秆还田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01.

[2]周波,刘登民,劳秀荣,等.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15-16019.

[3]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稻、麦秸秆还田技术 篇5

第一,小麦高留茬还田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在20厘米-40厘米,用链轨拖拉机配带重型四铧犁,在犁前斜配一压杆将秸秆压倒,随压随翻。技术要求:小麦收割时,要做到边割边翻,以免养分散失,也便于腐烂;必须顺行耕翻,以便于秸秆的覆盖和整地质量的提高;耕深要求在26厘米以上,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耕翻后,要用重耙、圆盘耙进行平整土地;麦茬作物定苗后必须及时追施氮、磷肥,同时灭茬除草。

第二,水稻高留茬还田水稻割茬高度在10-15厘米,最好不超过20厘米;以秋季作业为好,要在土壤含水量25%-30%(不陷车)时结合秋翻进行作业,封冻前结束。耕翻深度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宜,一般为15-18厘米,手扶拖拉机牵引两铧犁翻地,耕深应大于10厘米。翻平扣严,不重不漏,不立垡,不回垡,深度一致;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95%。应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由于茬高不宜进行旋耕作业,但要进行旱耙(耢)。旱耙(耢)作业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9%-23%,耙地深度分轻耙8-12厘米、重耙12-15厘米两种。耙好的标准为不漏耙、不拖堆、无堑沟,且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5厘米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个。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肥。结合翻地深施,每666.7米2用量为10-15 千克,氮磷比以3:1为好。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一般掌握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第二,调整碳氮比。据研究,一般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比为20∶1到25∶1之间,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小麦秸秆为87∶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纯氮较合适。

第三,深耕重耙一般耕深 20 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 篇6

一、秸秆速腐制肥的主要优点

1. 制作方便。不受季节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就地堆制,不需加土,不需翻堆,一次成肥,且堆制方法简便,省工省力,肥料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面积施用或用机械施肥。

2. 成肥迅速。秸秆速腐剂无毒、无害、无污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小麦、玉米秸秆等快速腐熟。一般堆制3天后,堆温即可达到50~70℃。因此,通常鲜秸秆20天,干秸秆30天左右即可腐熟成肥。

3. 养分丰富。秸秆腐熟充分,质量好,肥分高。堆肥成肥有机质可达60%,且含有8.5%~10%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易被植物吸收。由于肥料腐熟程度较高,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也高,缓效长,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4. 能灭杀病虫。由于堆肥在发酵过程中的堆温较高,在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酶还可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杀灭秸秆中的虫卵及杂草种子,因此可减轻病虫草及污染的为害。

5. 生态环保。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既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速腐剂中含有多种高效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会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和杀灭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减轻作物病害。

6. 经济高效。一般500千克秸秆腐熟只需0.5千克秸秆速腐剂及2.5~4千克尿素,按每亩还田250千克秸秆计,腐熟成肥每亩成本仅5元左右。

二、秸秆速腐制肥的关键技术

要抓住“水足”、“药匀”、“封严”6个字:

1.水足。按秸秆重量的1.8倍加水,让秸秆湿透,使秸秆含水量要达到65%(把秸秆抓起用手拧,有水滴滴下即可),这是堆肥成功的关键。

2.药匀。按秸秆重量的0.1%加速腐剂,另加0.5%~0.8%的尿素调节碳氮比,亦可用10%的人、畜粪代替尿素。堆肥分3层,第一、二层各厚60厘米,第三层厚30~40厘米,分别在各层均匀撒速腐剂和尿素(或人、畜粪),用量比自下而上为4∶2∶2。

3.封严。秸秆堆成垛,宽两米,高1.5~1.6米,长度不限,再用锨轻轻拍实(不可用脚踩),就地取泥(或塑料薄膜)封堆,泥厚两厘米左右。一定要将秸秆垛封严,以防水分蒸发、堆温扩散和养分挥发。

三、秸秆速腐肥料的施用方法

秸秆速腐肥料主要做基肥,一般每亩施用250千克,并根据作物需要配施化肥,采取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7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油菜,产量

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一项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1],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2,3,4]、增加作物产量[5,6,7]、提高作物品质[8,9,10]、抑制杂草和病原菌[11,12,13]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已被许多学者公认。韩新忠等[14]研究表明, 小麦秸秆还田, 能有效地增加水稻分蘖数, 明显提升株高, 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 (秸秆不还田) ;与对照相比, 50%秸秆还田处理实际增产9.00%, 增产效果最显著;明显提高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张静等[15]研究表明, 玉米秸秆的还田量在9000 kg/hm2时, 能有效增强土壤微生物固持碳、氮的效果, 提高接茬冬小麦的产量。杨滨娟等[16]研究表明, 3000 kg/hm2秸秆粉碎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并且施用225 kg/hm2复合肥时, 能够增加细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含量。Sun等[17]和Gianfreda等[18]研究发现, 秸秆还田后能促进土壤酶活性。前人的研究范围已经很广泛, 只是对于不同还田量的研究报告较少。为此, 本试验设置高粱秸秆不同还田量, 研究还田量对土壤有机质、硝态氮、磷酸盐等的变化以及油菜产量的影响, 旨在为油菜实际生产上制定适宜的高粱秸秆还田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提高高粱秸秆的综合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东经106.373142°、北纬29.459679°) 进行。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含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分别为16.3 g/kg、0.56 g/kg、135 mg/kg, 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25%, 容重1.34 g/cm3。

种植品种油菜为‘中双11号’。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 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 9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90 m2, 小区之间用田埂隔开。试验前先将上季的高粱收获, 采用人工收获, 高粱秸秆通过秸秆粉碎机粉碎, 10月10日每hm2施入基肥撒可富 (15-15-15) 450 kg、地补乐 (有机肥) 1500 kg、硼砂22.5 kg, 与种子播种同时进行。油菜基本苗为2850 kg/hm2。在高粱、油菜生长期间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管理一致。

1.3 取样测定方法

产量测定:于油菜成熟期 (4月30日) , 在各小区内取代表性植株10株, 测最低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果数、全株有效果数、千粒重等。

土壤养分测定:于油菜成熟期 (4月30日) , 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各试验小区采集深度为0~20 cm的土壤样品。土壤有机质 (SOM) 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全氮 (TN) 采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速效氮 (AN, 主要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 采用0.01 mol/LCa Cl2浸提-AA3流动分析仪测定[19,20];磷酸盐、缓效钾采用常规方法测定。

1.4 数据分析

试验所获得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和绘制图表, 用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用量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后,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还田前有明显的增加, 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 有机质的变化量也较大, 成正增长趋势, 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CK, 可见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从各处理有机质增加的幅度还可以看出, 处理F、G、H有机质变化量较大。

2.2 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全氮、磷酸盐、硝态氮、铵态氮、缓效钾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由表3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秸秆还田一季后, 土壤中全氮含量有所增加, 实施秸秆还田的处理, 其土壤全氮含量除处理B、H外其他均高于秸秆不还田的处理, 其中处理E的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土壤中磷酸盐和铵态氮的含量也比对照的含量高, 秸秆还田量达到处理D (6390 kg/hm2) 水平时, 其含量与对照相差较大。秸秆还田处理下硝态氮含量, 至秸秆还田量达到处理D水平时, 再增加秸秆还田量, 其铵态氮的含量增加呈负增长。土壤缓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处理比对照高, 处理F缓效钾含量达到最大。

2.3 不同秸秆用量对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处理的油菜产量均高于CK, 但秸秆还田量最大的处理H油菜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秸秆还田处理F、G (表4) 。秸秆不同还田量处理的油菜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果数都与CK没有显著性差异。秸秆还田对侧枝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CK最低分枝部位明显高于秸秆还田处理。油菜全株有效果数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 处理A、B与CK差别很小, 秸秆还田量在11185 kg/hm2时, 全株有效果数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表4显示, 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油菜籽千粒重, 以处理H千粒重最大。从产量结果来看, 秸秆还田提高油菜产量, 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以处理F产量最高, 处理G、H的产量较处理F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能提高油菜的千粒重及产量的各构成因素, 对于产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各处理产量来看, 以处理F (秸秆还田量9585 kg/hm2) 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作物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 含有生长所需的碳、氮、磷、钾和其他营养物质, 秸秆还田后, 通过分解将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供作物生长需要,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张静等[15]研究表明, 秸秆还田后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土壤中氮的流失, 加强土壤微生物对碳、氮的固持, 提高土壤供肥水平。

本试验研究发现,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 增加量表现为处理H>处理G=处理F>处理E>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A>处理CK。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 土壤中磷酸盐、硝态氮含量也随之增加, 但增加量不尽相同。土壤磷酸盐、硝态氮含量在秸秆还田量6390~9585 kg/hm2范围内变化较明显, 其中处理D土壤磷酸盐、硝态氮含量达到较高值, 继续增加秸秆量增加幅度反而较小。说明高粱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但还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有可能是因为过多的秸秆会导致土壤与大气环境物质交换不通畅, 容易造成土壤厌氧环境, 同时使土壤持续处于高温状态, 这将直接减少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其秸秆分解, 不利于创造土壤肥力良好的条件。本试验中油菜最终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提高, 处理F的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最优, 继续增加秸秆还田量, 处理G、H的产量降低。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8

肥东地处江淮之间, 耕地总面积7.6万hm2, 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为“一油一稻”, 油菜是该县主要油料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均在5.34万hm2以上, 每年产生秸秆约80万t。截至2015年底, 全县拥有各类农机具近10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69.10万k W, 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1 855台, 大中型拖拉机2 045台, 小型拖拉机3.74万台, 配套农机具6.43万台套, 水稻插秧机288台。机耕占总耕地面积的90%, 机收占总种植面积的80%, 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3.50%以上。由于油菜适收期短, 下茬时间紧, 农村劳动力不足, 人工处理秸秆较为困难, 许多农民为图省事, 采用直接焚烧方式解决, 由于没有找到一条简便易行的处理办法, 往往“禁烧”屡禁不止。

2 制约油菜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的原因

2.1 种植模式和配套措施存在不足

油菜适收期短 (仅5~7 d) 且季节性强, 再加上油菜这种特殊性状, 目前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田块、多品种种植模式更难适应大范围的机械化作业以及跨区作业, 此外, 油菜秸秆及高留茬还田、农田整治等配套措施也是一个问题。

2.2 农机农艺不相适用

就油菜品种而言, 现农技部门主推品种茎秆粗壮、植株高且分枝交叉、易炸裂、籽荚成熟度不一致等性状不适宜机械收获;就种植方式而言, 有人工移栽、人工直播等方式, 其油菜生长性状相差很大, 特别是人工移栽油菜对机收影响更大;另外种植结构各地也千差万别, 油菜的畦宽、沟深等对收割也产生很大影响。

2.3 投入与收入不相适应

油菜机械化收获机型初步成熟, 国内机器一般在7万~8万元, 价格虽然较低, 但相对于农户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另外由于油菜每季的作业时间有限, 收割时间较短以及农民的“小农”意识等, 使油菜机械化收获不像水稻联合收割机那样, 能带来较为明显和持久的收入, 从而农民朋友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油菜收获机械上来。

3 因地制宜推进油菜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工作

3.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 宣传油菜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的好处, 把此项工作当成利民惠农的大事来抓, 当成政府政绩来抓。要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试验示范的财政投入, 以强有力的油菜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技术宣传、示范、培训、推广力度, 加快启动油菜机械化生产试点示范, 让社会, 特别是让农民了解、接受、应用这项技术。

3.2利用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加大土地平整、沟渠配套等基本建设, 使建设后的农田格田成方、大小适中, 更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 提高农机化水平, 从而促进油菜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的发展。同时调整种植模式, 以人工点播或机械条播连片种植为重点, 推广应用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良种和栽培技术。

3.3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专业户 (或组织) 购置先进适用的油菜机械化收获机械, 增加油菜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 提高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3.4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密切配合, 实现农机化技术创新和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农机与农技部门要密切配合, 在油菜品种上, 要培育及推广既高产优质, 又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短杆、分枝交叉少、不易炸裂、籽荚成熟度一致的品种;在种植方式上, 要推广适宜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方式如进行条播、合理密植、油菜的畦宽、沟深符合联合收割机的割幅及便于行走等。

3.5给予油菜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财政补贴, 每667 m2可补贴30~60元, 使机手和农户都能感受到机械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如焚烧秸秆则给予罚款, 最高可给予200元罚款, 同时对该村其它农户不发放补贴。这样一补一罚可以有效地变强制禁烧为主动要求秸秆还田。

3.6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鼓励土地流转, 把土地相对集中, 这样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派上用场, 土地集中以后不利用农机就无法完成生产任务,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农机现代化。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研究 篇9

水稻秸秆还田是改善水田生态环境,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大措施; 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广大农民每年都以旋耕或浅翻为主进行整地, 形成了严重的犁底层, 土壤的透气性差,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 因此不得不增加化肥的施用量来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化肥的增施导致土壤板结, 水稻病虫害增多, 粮食产量及品质逐年下降。大量秸秆焚烧, 不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而且使秸秆资源严重浪费。

据有关资料记载, 每100 kg干稻草含有机质22 kg、纯氮0. 6 kg、五氧化二磷0. 1 kg、氧化钾2. 4 kg, 相当于尿素1. 06 kg、钙镁磷0. 83 kg、氯化钾4 kg, 是优质的有机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 2% ~ 0. 4% 、增产5% ~ 8% 。为此, 要逐步实施秸秆还田技术, 培肥地力, 保护环境, 增加粮食产量。特提出如下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1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适应范围

水稻秸秆还田主要适用于除沙土地之外的所有水田。本模式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收割、留茬高度、翻耕整地、搅浆平地等技术要求、技术要点、技术标准、田间管理及注意事项。

2 秸秆还田技术要求

2. 1 秸秆还田数量

留茬高度在25 ~ 30 cm, 进行灭茬搅浆平地技术还田量在80% ~ 90% ; 切碎还田, 秸秆还田率在95% , 会有5%漂浮秸秆要捞出。要保证粉碎质量, 粉碎的秸秆越短越好, 要求长度不超过10 cm的秸秆应占秸秆总量的85% 以上, 一般以5 cm为宜, 最长不超过12 cm。

2. 2 秸秆还田作业前准备

( 1) 田块的选择。要选择田块比较干, 水分比较小, 单位田块面积相对比较大, 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地块进行项目的实施。还要考虑到它的连续性, 最好连续实施3 年, 才能体现出秸秆还田技术的效能及优越性。

( 2) 农机具的选择。首先是收割机的选择, 实施高留茬灭茬搅浆平地或深翻埋茬还田技术, 选择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 确保留茬高度达到标准要求; 实施秸秆切碎还田技术选择半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 收割时直接切碎还田, 切碎长度要达到标准要求。其次是拖拉机的选择, 实施灭茬搅浆平地技术, 要选择554 ~ 854 马力拖拉机, 必须配套带有滑切刀齿、耕作幅宽与拖拉机马力相匹配的水田搅浆平地机; 实施深翻埋茬作业技术, 拖拉机要选择85 ~120 马力, 配套旱田用的5 ~ 7 铧犁进行深翻作业, 深翻后要达到埋茬作业标准要求。

( 3) 农机具的准备。首先要对实施项目作业的收割机、拖拉机、配套用的农机具 ( 深翻犁、搅浆平地机等) 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和作业前的调试, 达到完全能够作业的状态。

2. 3 秸秆还田方式

目前稻田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可行。

第一种方式是用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 水稻秸秆留地方式为高留茬, 留茬高度为25 ~ 30 cm, 收割时要将排草口调整成宽度大一些的长方形口, 使排除来的碎秸秆分布更匀均一些, 不积堆。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 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达到待插状态。

第二种方式是用全喂入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 留茬高度为20 ~ 25 cm ( 黑土层浅的留茬高度控制在15 ~20 cm) , 用搂草机将收割机排除来的秸秆运出地。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旱田5 ~ 7 铧犁进行深翻作业, 作业标准要达到深翻25 ~ 30 cm, 将高留茬全部埋在土壤里, 第二年春季用搅浆平地机 ( 必须配套滑切刀齿, 刀齿的长度要达到标准) 进行搅浆平地, 平地结束后要保证所平地块田表面平整, 达到待插状态, 秸秆要全部埋压在泥浆中, 秸秆覆盖率达到98% 。

第三种方法是用半喂入收割机 ( 带切草装置) 进行收割作业, 收割中同时切碎抛撒在田里, 要将排草口的四周挡板打开, 让切碎后的秸秆均匀的排放在田间。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旱田用5 ~ 7 铧犁进行翻耕作业 ( 最好秋季进行) , 翻耕的深度要达到25 cm以上, 翻垡要均匀, 将切碎的秸秆全部埋压在土壤里面, 第二年放水泡田后用搅浆平地机 ( 必须配套滑切刀齿) 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保证飘浮根茬量要小于5% , 达到待插状态。

秸秆粉碎还田或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中的有机质、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每亩还草200 kg, 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 48 g / kg, 同时还为当季作物提供部分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坚持秸秆还田三年后, 土壤孔隙度增加, 土壤通气性增加, 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土壤板结程度减轻, 有利于插秧, 有利于作物生长, 最终会增加产量。

2. 4 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 1) 高留茬灭茬搅浆还田技术:

全喂入收割机高留茬收割——春季放水泡田——直接埋茬搅浆平地 ( 达到待插状态) 。

( 2) 高留茬秸秆深翻还田技术:

全喂入收割机收割——深翻还田 ( 最好秋季) ——放水泡田 ( 第二年春季) ——埋茬搅浆平地 ( 达到待插状态) 。

( 3) 整杆切碎还田技术:

半喂入收割机收割同时切碎秸秆还田——深翻 ( 秋季) ——放水泡田 ( 第二年春季) ——埋茬搅浆平地 ( 达到待插状态) 。

2. 5 秸秆还田技术标准

( 1) 高留茬搅浆平地技术。留茬高度25 ~ 30 cm, 放水泡田, 水深过耕层3 ~ 5 cm, 泡田时间要达到3 ~ 5 天, 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 ~ 3 cm为宜, 作业结束后表面不外露残茬, 沉淀3 ~ 5 天, 达到待插状态。

( 2) 高留茬深翻还田技术。留茬高度在20 ~ 25 cm, 耕翻的深度要达到25 ~ 30cm, 表面不外露秸秆, 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 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 ~ 5 cm, 泡田时间3 ~5 天, 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 ~ 3 cm, 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 保证田面平整度, 沉淀3 ~ 5 天, 达到待插状态。

( 3) 秸秆切碎还田技术。切碎长度在8 ~ 10 cm, 深翻要达到25 cm以上, 土壤表面不外露秸秆和残茬, 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 泡田水深没过耕层3 ~ 5 cm, 泡田时间3 ~5 天, 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平地作业, 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 ~ 3 cm, 作业结束后田块的平整度要高, 平整后秸秆漂浮率要小于5% , 沉淀3 ~ 5 天, 达到待插状态。

2. 6 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 1) 收割作业。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作业, 特别是要保证留茬的高度, 留茬太高, 会影响作业质量, 留茬太低, 达不到还田效果。

( 2) 高留茬搅浆平地作业。要选择好泡田的时间, 泡田时间过长, 会导致搅浆平地作业时机车下陷量过大, 作业效率会降低; 泡田时间过短, 土壤还没有得到全部的浸泡, 会影响作业质量, 机车阻力会增大, 作业效率也会降低, 作业时水不易过深, 保持1 ~ 3 cm为宜。

( 3) 秸秆切碎还田作业。耕翻的深度一定要超过25 cm以上, 否则会使秸秆外露, 影响搅浆平地效果, 搅浆平地时必须选用带有滑切刀齿的 ( 可选择带有强压机构) 搅浆平地机进行作业, 确保作业结束后秸秆不漂浮。

( 4) 适时增施氮肥。土壤中的微生物是促进水稻秸秆腐烂的主要能源, 由于这些微生物在分解水稻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素, 因此, 在分解过程中会出现微生物与后茬作物幼苗争夺速效氮素的现象。此时如土壤中速效氮素含量偏低, 就会影响作物幼苗的正常生长和秸秆的快速腐烂。

( 5) 要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连续性, 最好连续实施3年, 才能体现秸秆还田技术的优越性和成效。

3配套的农艺措施

3. 1 秸秆还田后水分管理

高留茬秸秆还田技术, 搅浆平地后, 秸秆不外露, 秸秆切碎还田后翻耕时, 一定要翻垡均匀, 防止秸秆外露, 促使土壤沉实, 有利于秸秆吸水分解。花达水插秧, 在灌溉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 并适时晒田, 改善土壤通气性。

3. 2 秸秆还田后养分的补施

水稻秸秆还田后碳氮比很大, 如不增施化学氮肥, 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质, 必然要和作物争夺土壤中速效氮肥。因此, 要结合测土施肥, 基肥中适当增施10% 的氮肥, 以补充秸秆分解、腐烂时微生物活动消耗过多的氮素, 满足秸秆分解、腐烂的养分需求, 促进微生物活动, 有利于秸秆的腐解。一般氮素用量约为秸秆还田量风干重的1% 。

3. 3 秸秆还田的适用量

(1) 秸秆还田应注意翻压量不宜过多, 一般应控制7.5 t/hm2以下, 否则不仅影响秸秆的分解速度, 同时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各种有机酸, 对作物根系有危害作用。

(2) 及时灌水沤田, 秸秆还田时田面水深以3 ~ 5 cm为宜。3 ~ 5 天后待秸秆软化后再进行搅浆平地, 沉淀3 ~5 天后再移栽秧苗。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10

关键词:秸秆还田,应用,要点,注意事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就是利用秸秆切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于田间, 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 使秸秆直接还田, 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它省去了刨、捆、运、铡、沤、送、施等耗费人工的多道工序,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作业成本, 而且秸秆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 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是一项应用广泛、增产效果较好的农机技术。

1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培肥地力

试验表明, 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1年后的土壤, 其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全磷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468×10-6, 土壤的质量体积比下降0.03~0.16 g/cm3。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 平均增产幅度达10%~15%。据测定, 新鲜玉米秸秆含氮0.48%、磷0.38%、钾1.67%, 同时含有硅、钙、镁等微量元素。直接粉碎还田后, 相当于施标准氮肥320~450kg/hm2、标准磷肥180~225 kg/hm2、钾肥450~700 kg/hm2。粉碎的秸秆腐烂分解后,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左右, 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1.2 有利于作物增产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减少水分地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的形成, 保持耕层蓄水量,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抗旱减灾。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 含水量可提高2%~4%, 渗水率达到40%~50%, 而且肥效全, 肥力作用时间长。试验表明, 旱地玉米和小麦可分别增产1 050 kg/hm2和450 kg/hm2,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1.3 有利于农民增收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可以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目前, 农机户购买1台秸秆还田机需投资6 000元, 作业收费225元/hm2, 作业1季即可收回机具成本并净赚4 000元。对用机户而言, 人工作业按80个工日/hm2计算, 折劳务费1 080元, 而用机械作业只需付225元的作业费, 可节省855元/hm2。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 我国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仅有40%~60%, 大量的秸秆资源被当成烧柴或焚烧浪费掉。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图省时省力, 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1.4 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

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可代替人工作业, 一次完成直立秸秆的均匀粉碎并抛撒还田,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体力劳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秸秆还田技术实施要点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 必须与农艺措施密切配合, 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增收、增效潜力。

2.1 掌握最佳作业时机

摘穗后, 新鲜秸秆容易粉碎, 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糖分, 易腐烂分解。因此, 要趁青对玉米进行及时收获, 即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 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 以提高粉碎质量, 保证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 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 有助于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

2.2 注意提高粉碎质量

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秸秆还田机都能在割倒秸秆的同时将玉米秆打碎, 不论哪种还田机, 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 cm, 并且要撒匀。对还田地块一定要用悬耕机作业一遍, 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拌匀。此外, 还要用铧式犁将秸秆连同化肥、农家肥翻入10 cm以下的土壤内, 以利播种。

2.3 加施少量氮磷肥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 也就是微生物生命的活动过程。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 而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 因此, 当底肥不足时, 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翻耕前, 要施入适量的化肥, 一般施碳铵450~750 kg/hm2。这样不但可以加快秸秆的腐烂分解, 而且解决了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加施化肥后, 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 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 与土壤混合, 并进入0~100 mm的土层中, 同时, 要把玉米根茬切开, 以利于腐解。

2.4 及时耕耙减少损失

耕深一般要求在27 cm以上, 秸秆残体要覆盖严密, 耕后要及时耙实, 以利保墒。要深耕翻压, 耕深在20~25 cm, 使秸秆残体掩埋保留在整个耕层中, 促使秸秆腐解, 充分发挥肥效。

2.5 注意浇足塌墒水

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容易架空, 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和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因此, 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 否则会影响秋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怕影响秋播作物的适期播种, 也需在播后及时浇水。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用作小麦底肥, 是一项省工、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

2.6 耙好地表再播种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保证土碎地平, 使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充分混合, 以加快腐解, 使土壤上虚下实。

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各零部件与紧固件联接是否可靠转动件是否灵活

对刀座及刀片逐一检查, 发现损坏或短缺, 要及时修复或更换。调整好三角带的张紧度, 加注好润滑油和润滑脂。挂接后要空运转3~5 min, 待运转正常后, 方可投入作业。

3.2 机组进地后应调整拖拉机悬挂杆件调整限深轮高度严防刀片入土

要根据作物的密度、长势、土壤含水率等不同情况, 匹配不同的作业速度。挂接动力输出轴时要低速空负荷, 待发动机加速到额定转速后, 机组才能缓慢起步, 投入负荷作业。严禁负载起动, 以防损坏机件;严禁带负荷转弯或倒退, 转移地块时应切断动力;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作业机组, 保证人身安全。

3.3 作业后要及时清除转动部位的积物及护板内壁沾集的泥土并对各转动部件加以检查及时调整与更换

油菜秸秆还田技术 篇11

关键词:玉米秸秆;机械粉碎;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19

近年来,本应作为农家财富的农作物秸秆却变成了需要处理的“废物”,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了火灾隐患,影响交通,甚至威胁到飞机的起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不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粉碎还田的问题。

1基本原则

1.1市场导向、政策扶持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农机生产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发挥政策优势,扶持和促进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应用。

1.2科技推动、强化支撑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粉碎还田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构建以服务为支撑,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

2总体目标

建立较完善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田间、免耕播种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率,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保护黑土地,成为农机推广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公主岭市玉米秸秆利用方式为:近40%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6%作为工业或其他用途,近30%未被利用。由此可见,目前秸秆的处理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是制约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普遍存在宣传不到位,群众观念守旧、环保意识差;技术不成熟,形式单一,研究和推广脱节;现有的技术社会效益虽然较大,但成本太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对农民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造成秸秆粉碎还田发展速度缓慢。

3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

4实施原则

4.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由市农机推广总站统一安排、管理、协调,项目涉及的乡(镇)各部门共同协作,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按照“方案”结合实际进行实施。

4.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把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基础好、干群积极性高、财力保障得力作为项目实施的必备条件。

4.3多措并举、集中投入

要求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和项目,集中资金,采取政府、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合力进行项目建设。

4.4科技先导、规模生产

坚持用现代农机技术与先进的工艺体系相结合,突出规模高产、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的理念。

5实施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双城堡镇、环岭街道、大榆树镇、玻璃城子镇和大岭镇。

项目实施时间:2015年1~12月。

项目进度及工作安排(见下表)。

建设内容:双城堡镇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实施1500亩,双城堡镇海民农机专业合作社3500亩,辐射环岭街道、大榆树镇、玻璃城子镇和大岭镇等乡(镇)1万亩;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联合调查考核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改善作用;统计玉米收获机及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参数。

6保障措施

加强协调,成立组织。为了保证项目合作的正常运行,成立由市农机推广总站、项目乡(镇)农机推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专家热线、培训班、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舆论氛围。

做好示范,抓好典型,积极组织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示范经验,注重培养典型,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学习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项目开展。

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为了保证项目的运行,扩大技术的传播和提高机具利用率,计划对项目实施乡(镇)农机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对机手进行新机具的操作、调整和维修培训。

抓好示范点建设。在项目实施乡(镇)的重点村屯设立示范点,示范点从整地到收获实现全程跟踪,及时掌握各阶段数据,总结出适合公主岭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秸秆粉碎综合利用技术机械化模式,并大力推广,提升全市玉米全程机械化步伐。

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及其技术 篇12

玉米秸秆还田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以后会逐步在全国普及, 该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较少资源投入,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甘南县是农业县, 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 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11.35万hm2, 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12.65万hm2, 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15.15万hm2, 而且每年都在增加, 为此每年的玉米秋收以后都产生数以千吨计的玉米秸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能源问题得以解决, 大量玉米秸秆过剩, 加之粮食单产水平逐年提高, 使秸秆相对和绝对剩余量越来越多, 秸秆焚烧的现象日益严重, 引发了环境污染, 每年由于焚烧秸秆引发的的火灾现象时有发生, 还会引起交通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 并且甘南县玉米秸秆根本得不到综合利用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造成严重的玉米秸秆浪费, 还为翌年播种产生不小的障碍。为此, 甘南县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应用势在必行。

1 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因此, 将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增强土壤肥力, 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减少资源投入, 既节省能源, 还能自然环境的污染, 是一项良好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据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 玉米秸秆内含氮量为0.6%, 含磷量为0.27%, 含钾量为2.28%, 有机质含量能达到15%左右。1 250 kg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 000 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 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 kg碳铵、10 kg过磷酸钙和7.65 kg硫酸钾。连续几年对田地实行秸秆还田技术[1,2],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氮量可分别有效增加0.15%~0.2%、33%~45%、25%~30%、1.06%, 同时还能将单产提高20%~30%, 对农产品的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提高了甘南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节约时间, 由于劳动力转移在家务农的人力严重不足, 进行秸秆还田也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该项技术也是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2.1 摘穗及粉碎

玉米完全成熟时, 及时摘穗, 连同苞叶一起摘下。切忌不可在玉米秸秆被割下后再进行摘穗, 以免影响秸秆的品质, 同时也不利于秸秆的粉碎。摘穗后, 及时进行粉碎作业, 用大型秸秆粉碎机, 秸秆粉碎长度以4~5 cm最宜, 秸秆粉碎得较碎为好。

2.2 旋耕或耙茬

粉碎后, 一般应埋入10 cm以下的土层中, 再用重型圆盘耙切2遍, 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 耙后要及时深翻和镇压, 起到碎土保墒作用, 使秸秆、肥料与土壤混合, 并分布在0~10 cm的土层中。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 以免养分散失, 耕后耙平, 以利播种。

2.3 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量以施用4 500~6 000 kg/hm2为宜, 不能加大秸秆的还田量, 否则会对作物的根系生长不利。当实行秸秆还田后, 要及时增施速效氮肥, 以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 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从而促进幼苗对氮素的吸收, 加速秸秆分解。秸秆还田前, 施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然后进行耕翻, 可促进秸秆分解, 实现高产[2]。

2.4 适时镇压浇水

秸秆还田后, 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 会降低土壤含水量, 因此要及时用石磙镇压, 进行浇水, 使土壤密实, 消除大孔洞, 大小孔隙比例合理, 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利于发芽扎根, 可避免作物吊根现象。

2.5 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 (如带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不能直接还田, 否则作物由于连作易发生病害, 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3]。

3 存在的问题

3.1 碳氮比失调及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 (65~85) ∶1, 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 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 结果分解缓慢, 后茬作物因缺氮而黄化、苗弱, 生长不良[4,5]。若秸秆粉碎长度过大, 则对耕翻和播种不利。

3.2 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玉米秸秆还田会使土壤变松, 容易导致失墒, 对种子的发芽及生长不利, 影响作物的根系的扎根。由于玉米的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能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因此将玉米秸秆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后直接还田, 可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省工省时, 也节约了资源[6,7,8]。

摘要: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 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 并分析了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优势,还田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怀春, 路吉明.秸秆还田的好处及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160.

[2]靳为民, 孙全乐, 李文明.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切实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农业, 2000 (9) :23.

[3]蒋伟华, 王丹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探索[J].农业装备技术, 2012 (1) :60.

[4]丁刚, 李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99.

[5]郭洪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技术应切实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农业, 2010 (6) :79.

[6]李志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J].河南农业, 2006 (2) :27.

[7]毕英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 2010 (8) :21.

上一篇:最佳工艺方案下一篇:民法中的网络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