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9-07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10篇)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

油菜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 种植过程中经常会感染各种病虫害。病虫害对油菜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且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给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近几年, 安徽省歙县雄村镇一些地区的油菜种植受到了严重的病虫害侵扰, 大大降低了油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因此, 需要加大对油菜病虫害的研究, 探究有效的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提高油菜的产量, 并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研究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当前雄村镇实现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对于种植业的安全种植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油菜病虫害发生原因

导致油菜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气, 受天气影响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病虫害就是蚜虫虫害。同时, 降水量也会对病虫害的产生造成影响。通常油菜开花时, 如果降水量≥5 mm, 就很容易出现病虫害, 降水量越多病虫害越严重;如果降水量约为3 mm, 病虫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如果降水量约为1mm, 病虫害则不易发生。对于温度而言, 通常10~30℃为病菌生长的最佳温度, 这个时候病菌会大量繁殖。对于湿度来说, 通常湿度<90%时病菌生长比较快。

2 油菜常见病害

2.1 病毒病

油菜出现病毒病的症状是局部叶子出现黄色的斑点, 叶子背面的斑点会从褐色逐渐变为黑色, 然后叶子会大量枯死。如果病毒病比较严重, 油菜的叶心会蜷缩, 植株变矮, 无法在最佳时期抽薹。由于病毒病是一种转型的寄生菌, 在风雨条件下特别容易传播, 所以如果油菜花开花结荚时期遇到寒潮或者气温变化比较大时, 特别容易出现病毒病[1]。

2.2 菌核病

其属于软腐病, 一般发生在幼苗期, 从根部开始腐烂, 一直蔓延到整棵植株。油菜的叶子由青变灰, 好像烫伤了一样。菌核病危害比较大, 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 甚至大面积死亡。如果植株在成株期感染了菌核病, 会严重损伤茎秆, 出现水渍状的黄色病斑, 气候干燥时感染的茎秆处还会开裂, 腐烂直至变成空心, 还会产生菌丝和菌核[2]。

3 油菜常见虫害

3.1 蚜虫

蚜虫是最常见的一种害虫, 通常出现在幼苗、较嫩的叶子和茎上, 依靠吸食幼苗、叶子和茎中的汁液存活。蚜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食量非常大, 植株一旦感染了蚜虫, 很容易出现失水现象, 导致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蚜虫不光吸食油菜的汁液, 还会通过口针中的汁液传播病毒。蚜虫病害会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严重时会出现植株干枯而死。蚜虫会在油菜抬薹后存活在叶薹上, 导致叶薹枯萎, 严重时会还使叶薹的嫩头干枯。

3.2 菜青虫

菜青虫主要吸食油菜的叶片, 如果菜青虫比较多, 会将菜叶都吃光。在菜青虫啃噬的菜叶伤口处很容易感染病菌, 严重损害油菜的生长。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或者40%的毒死蜱来杀灭菜青虫, 以有效防止菜青虫危害油菜。

3.3 跳甲

跳甲也称跳格蚤, 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一种是黄曲条跳甲, 不论是幼虫期还是成虫期, 对油菜的危害都比较大。而且成虫会从相邻的蔬菜上转移到移栽的油菜中, 进而危害油菜。跳甲对油菜的危害表现为幼苗和叶子上出现很多小孔, 损害幼苗生长。

4 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种子处理

要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必须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选择油菜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颗粒饱满、无破损的优质种子。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密度, 对种子进行消毒, 以杀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不但要给种子消毒, 还要给土壤消毒。种子消毒的方法包括药剂泡种、晒种、温汤浸种等;土壤消毒的方法为使用福尔马林稀释液来浇灌土壤[3]。

4.2 科学轮作

通常改善农作物的生存环境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进行科学轮作, 种植油菜也不例外。科学轮作有助于提高油菜的抗病害能力, 可以首先种植一些禾本科作物, 然后再种植油菜, 这样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菌全部消灭, 从而避免油菜感染病菌。

4.3 做好管理工作

油菜种植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 其中气候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 选择最适合的时间播种。同时, 油菜种植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 各种肥料应合理配比, 比如苗肥、基肥和追肥, 以保证茎秆具有较强的抗虫害能力, 可以健康成长、正常结荚, 还可以减少油菜倒伏现象[4]。此外, 种植时要选择比较窄的深沟, 适当进行松土, 将沟中的水及时排出, 以避免油菜地产生渍害情况, 保证油菜健康生长。油菜开花的中后期, 要去除病叶和枯叶, 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透性, 扩大生长空间, 还可以有效防止植株之间传播病虫害。

5 结语

油菜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病虫害问题, 要确保油菜质量, 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以提高菜农的经济收益。近年来, 雄村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目标, 带动人民共同致富, 将农民和生产力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油菜是雄村镇的一个重要农作物, 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了病虫害防治中, 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将来还要积极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薛成英.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 (69) :179.

[2]戴晓玲.油菜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 (614) :84.

[3]王国华.春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 201 (65) :24.

[4]买仲良.浅析油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 (64) :65.

洋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2

韩老师: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韩斌杰

主持人:韩老师,咱们今天要为农民朋友讲解哪几方面的知识呢?

韩老师:今天呢,我主要给农民朋友讲讲洋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持人:洋葱都有哪些病虫害呢?

韩老师:目前危害我市洋葱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洋葱霜霉病、紫班病、软腐病等病害,虫害有葱蓟马、葱蝇等。

主持人:噢,发生在洋葱上的病虫害还真不少呢?哪洋葱猝倒病如何识别?怎样防治呢?

韩老师:我先讲一下洋葱猝倒病的识别:洋葱猝倒病主要在苗期发生,刚开始发生猝倒病时,从幼苗茎基部呈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环绕根茎部扩展,造成幼苗茎基部隘缩,4~5d后地下根茎部腐烂,最后全株死亡。

接下来我给农户讲讲洋葱猝倒病的药剂防治技术:洋葱猝倒病发生初期就要用药防治,具体方法为:用25%普力克水剂400~500倍和移栽灵2000倍液混合均匀后,用手动喷雾器淋灌洋葱苗子的茎基部。每隔7~10d防治一次,连续用药两次。因为洋葱苗子的密度比较大,防治时又要用淋灌方法进行,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常规浓度,加大兑水量,一般情况下一亩地最少淋灌4喷雾器药液,这样可以使每株洋葱苗的根基部都能均匀地淋灌到药液,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主持人:洋葱猝倒病的识别与防治都讲清楚了,接下来请你讲一下洋葱软腐病的识别。

韩老师:好,洋葱软腐病发病部位主要在鳞茎。患病部位初呈水渍状不定形半透明灰白色病斑,稍后组织就软化腐烂,并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恶臭味,潮湿时患病部位渗出带粘性近鼻涕状的菌脓。

主持人:哪怎样去防治它呢?

韩老师:洋葱软腐病的病原细菌在鳞茎中越冬,从伤口中侵入而使洋葱得病。发病初期应选用硫酸链霉素液或农用链霉素100~150倍液或选用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每隔5~7d一次,连喷两次。

主持人:噢,请你讲讲洋葱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韩老师:洋葱得了霜霉病后,主要在叶片和花梗上受害,开始发病部位褪绿,逐渐变成灰黄色,病斑为长卵形,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枯黄。潮湿时,叶片上密生白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眭粉剂500倍液、杜邦克露800倍液任一药剂,间隔7~10d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

主持人:接下来你要讲哪一种病害的防治呢?

韩老师:洋葱上发生的第四种病害是洋葱紫斑病,我首先讲讲它的识别:洋葱紫斑病得病的部位是叶和花梗,刚开始发病时叶和花梗上产生白色稍凹陷的小点,扩大后变成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病斑上密生霉状物,叶片凋萎、倒折并死亡。

搞清楚它的识别后,我就要讲一下它的药剂防治了,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任一药剂、间隔7~10d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

主持人:洋葱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都讲清楚了,下面该讲讲发生在洋葱上的虫害的为害与防治了。

韩老师:是的,我首先讲葱蓟马为害症状与药剂防治技术:葱蓟马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取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形成许多细小的灰白色长形斑点。严重时,叶尖枯黄,叶片扭曲萎蔫。

初期若虫聚集为害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选用10%吡虫啉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致胜180g+三脞灵10g+60kg水、爱诺螨青50g+10mL飞虱螟敌+60kg水(任一药剂喷雾防治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最后我要讲葱蝇的为害与防治技术。葱蝇,又叫葱蛆、蒜蛆,以幼虫蛀入葱、蒜等鳞茎内取食,常引起植株鳞茎腐烂,导致上部叶片枯黄、萎蔫死亡。

葱蝇防治期应选择在成虫羽化盛期,用5%锐劲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已发生根蛆的洋葱田,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灌根,或用地虫杀星颗粒剂亩用量1kg撒施。7~10d灌、撒施一次,連续2~3次。

今天重点给大家讲了药剂防治,但洋葱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多种方法,所以在防治洋葱病虫害时,要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在洋葱种植时,提醒农户要选择抗病品种、并与非葱、蒜轮作3年以上等防治措施,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洋葱病虫害的发生,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提高防治效果。

主持人:好的,感谢韩老师做客我们今天的《农技推广大讲堂》,希望今天讲授的有关洋葱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对收音收视机旁的你有一定的帮助,好,今天的《农技推广大讲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听,下期节目再会!

豫南地区双低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3

1 苗期病害

1.1 病毒病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缩叶病, 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病害, 其主要传染途径是蚜虫的活动。该病发生时, 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产生油渍状的小斑点, 以后变为黄色斑块, 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快速扩展, 变为花叶, 下部叶片变黄并脱落, 发病末期, 茎叶产生坏死的病斑, 颜色变黑, 最后枯死。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 预防苗期感病, 防治的关键是防止蚜虫传毒。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大力推广种植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如杂97060、杂双1号、丰油9号等品种。适期播种[1], 当地秋季气温高, 在秋季干旱年份, 适当延迟播期, 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 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不重茬种植, 选择前茬作物不是十字花科的田块集中种植, 集中管理。经常对田块进行检查, 及早发现病株并及时销毁, 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二是药剂防治。在菜秧长出真叶后即开始用40%毒死蜱对水防治, 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治, 每隔7 d喷1次, 连喷2~3次。

1.2 猝倒病

猝倒病病菌侵染油菜幼苗后, 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处产生水渍状的病斑, 后逐渐变黄腐烂并干缩, 导致折断死亡。根部发病后, 常出现褐色的斑点, 严重时地上部开始萎蔫, 导致近地面处折断。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病部密生病菌孢囊梗、菌丝与孢子囊;发病轻的新的须根与支根可以长出, 但其生长发育不良[2]。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苗床用50%福美双, 或50%多菌灵, 或50%敌克松8 g/m2对20倍土混匀撒施处理。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开沟排渍, 合理密植。二是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 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25~900 g/hm2, 对水750 kg喷雾, 连喷2~3次。

2 蕾薹至扬花灌浆期病虫害

2.1 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 又称菌核软腐病, 也称霉杆、烂杆等, 其危害时间长,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尤其是在开花后发生最多。苗期感菌核病后, 叶柄茎和基部出现红褐色的斑点, 后逐渐扩大, 转为白色, 组织腐烂, 上着生白色絮状的菌丝, 最后枯死。病组织外可形成许多黑色的菌核, 现蕾至成熟期发病: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圆形的病斑, 病斑的外缘有黄色晕圈, 中心灰褐色, 中层暗青色;发病后期病株茎杆易开裂折断, 茎杆变空, 皮层破裂, 维管束外露, 内有浆囊状黑色菌核。

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为重点, 于花期抓紧时间进行药剂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早熟、高产、抗病品种, 错开盛花期与病菌孢子主要传播期, 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根本措施之一[3]。菌核在水中浸泡1~2个月后即可腐烂, 所以应实行轮作换茬, 特别是旱地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开深沟排水, 做到雨停不积水, 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深耕深翻, 深埋菌核。合理施肥, 达到冬壮春发、稳长不旺, 提高抗力。摘除病叶与老茎叶, 以减少病源, 促进通风透光率。二是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 kg/hm2,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 喷药的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 一般连喷2~3次即可。喷药在初花后进行, 尽量喷于植株的中部及下部。

2.2 霜霉病

霜霉病又名露菌病, 自苗期至开花结荚期都有发生, 危害叶、茎、花和果, 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叶片发生霜霉病后, 初出现淡黄色病斑, 后扩大成黄褐色的大斑, 由于受叶脉的限制, 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病叶的背面出现霜状的霉点。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抗病品种, 种植甘蓝型油菜。实行水旱轮作, 避免连作。及时剪除肿胀花枝, 并带出田外或者深埋。开深沟排水除湿。搞好田间管理, 清沟排渍, 合理施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减少氮肥施用量, 并适时对黄叶、老叶及病叶等进行摘除。二是药剂防治。苗期用波尔多1∶200倍液喷于叶背面, 一般喷1~2次[4]。初花期病叶率达10%时进行第1次防治, 隔5~7 d进行第2次防治, 如果阴雨天气多最好防治3次。植株上下部均应喷药, 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瑞毒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2.3 油菜蚜虫

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 以刺吸口器刺吸叶片汁液, 使叶片干枯死亡, 在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同时蚜虫也是传播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防治措施:防治蚜虫的关键是早治、连续治、普治, 早治即油菜出苗就开始治蚜虫;连续治及普治即防治时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一起进行。注意抗旱和清除杂草, 保持土壤湿润, 抑制蚜虫繁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40%毒死蜱对水喷雾, 生长期间连续喷2~3次即可。保护及人工饲养蚜茧蜂、草蛉、瓢虫等天敌, 使天敌的数量保持在总蚜虫量的1%以上。

参考文献

[1]董家胜, 杨军章, 李岩, 等.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河南农业, 2003 (11) :17-18.

[2]信阳市罗山县植保站举办农作物病虫专业防治员阳光工程培训班[EB/OL]. (2011-11-29) [2011-10-05].http://www.jinnong.cn/ny/news/2011/11/29/201111299192238917.shtml.

[3]李吉有.民和县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177.

大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4

一、防治虫害

(一)蓟马 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危害大葱和葱蒜类其他蔬菜。虫体很小,成虫善跳跃若虫和成虫均刺吸葱叶汁液,严重时伤面形成密布灰白色小斑点,使葱叶寿命縮短、光合能力降低。蓟马5~9月均有危害,夏季高温干燥天气危害严重。发生期每5~7d喷布40%乐果乳油600倍液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显著。地面撒施老炕灶土,亦可驱虫并有追肥作用。

药剂防治:可喷洒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氯马乳油2000倍液、10%菊马乳油1500液喷雾。

(二)葱蝇 葱蝇又叫韭蛆,幼虫危害葱蒜类蔬菜。春秋季节在假茎靠近地面处产卵,孵化出幼虫潜入叶鞘基部,食幼叶和生长点。成虫产卵期喷布40%乐果乳油600倍液或20%杀灭菌酯乳油2000倍液杀灭成虫。栽植时剔除受害葱苗,把尚未受蛆害的葱苗用以上农药浸泡假茎下部,杀死可能潜伏在内的幼蛆。

(三)葱斑潜蝇 斑潜蝇是危害大葱叶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入叶片内,蛀食二层表皮内叶肉组织,呈曲线状或乱麻状隧道,破坏叶的绿色组织,严重影响大葱生长。

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期可喷洒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速杀丁1500倍,18%杀虫双600倍,7.5%鱼藤氰乳油1200倍,10%烟碱乳油800倍,均能起到较好防效。发生量大时,一般每7天用药1次。

二、病害防治

(一)大葱褐斑病 大葱褐斑病又称叶尖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易从上部开始,初为水浸状黄褐斑点,继而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毫米,宽3~6毫米,斑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斑面上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严重时,几大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局部干枯。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d1次,连喷2~3次。

(二)大葱紫斑病症状 主要危害大葱的叶片,初期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成淡黄色圆形或纺缍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形成同心轮纹。病害发生严重时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隔7d喷1次。

(三)大葱软腐病 大葱细菌性软腐病有逐年上升趋势。一般先从茎基由下向上扩展,初侵染呈水渍状长形斑点,后产生半透明状灰白色病斑,接着叶鞘基部软化腐烂,致叶片折倒,病斑向下扩展,假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内部开始腐烂,散发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恶臭味。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适期移栽,勤中耕,浅浇水,增施磷钾肥,防止氮肥过多。2.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减少人为伤口。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3000倍或14%络胺铜水剂250倍液;视病情隔7~10d1次,连防2~3次。4.大葱锈病症状:大葱锈病发生普遍,是大葱的主要病害,春末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最重。主要为害叶、花梗,有时也危害绿色茎部。初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椭圆形稍隆起的橙-孢斑即夏孢子堆。后表皮破裂向外翻卷散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到晚秋或环境条件不良时则形成黑褐色孢子堆,多为纺锤形,病部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色孢斑即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葱叶上布满大大小小病斑,造成叶梗干枯。

油菜田除草及虫害防治技术 篇5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 近年来,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1 200万亩左右, 亩产150~200kg, 总产量180~240万t, 约占全国产量的11%, 占世界产量的3.4%。油菜是四川省小春的主要作物, 所以做好油菜田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显十分重要。

四川省油菜种植方式有移栽和直播两种, 其中移栽种植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80%。一般于每年9月中下旬播种, 10月中下旬移栽, 翌年5月上中旬成熟。直播种植一般于10月中旬播种, 翌年5月中旬成熟。

二、油菜田杂草的防治

在冬油菜区墒情较好的条件下, 油菜在播种后5天杂草即进入萌发期, 高峰期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持续30~40天, 此时是杂草防治的最佳时期。第二年2~3月出土的杂草一般因油菜苗长势迅速造成田间郁闭, 通常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 不会形成草害。因此, 油菜田杂草防治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播种期 (或移栽期) 防治和生长期防治。

1. 播种期 (或移栽期) 杂草防治

可亩用百速顿100ml对水15kg, 均匀喷雾, 能很好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绝大部分阔叶杂草, 控草时间较长, 一般可以达到40~50天, 且对土壤安全。

2. 生长期杂草防治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亩用10.8%宇盖 (高效氟吡甲禾灵) 20ml对水15kg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宇盖可迅速被茎叶吸收并快速输导到整个植株, 通过抑制根茎的分生组织 (酯肪酸合成) , 使之很快死亡, 对苗后至抽穗初期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宇盖对油菜安全, 除草效果稳定, 在土壤中能快速降解, 施药后2小时内降雨不影响除草效果。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使用草除灵进行防治。需要指出的是, 使用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较为安全, 但对白菜型及芥菜型油菜药害较重。

三、油菜主要虫害防治

1. 油菜蚜虫

(1) 危害特点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这两种蚜虫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 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 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薹后, 多集中危害菜薹形成“焦蜡棒”, 影响开花结荚, 并使嫩头枯焦。

(2) 发生规律两种蚜虫在冬季田间 (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都有发生, 秋季迁入油菜田。发生盛期一般是在10月至11月中旬, 因此油菜播栽越早, 从其它作物上 (十字科等) 飞来的蚜虫越多, 受害就越重。萝卜蚜由于适温范围比桃蚜广, 故秋后油菜上以萝卜蚜居多, 而春季则以桃蚜居多。如果秋季和春季天气干旱, 往往能引起蚜虫大发生;反之阴湿天气多, 蚜虫的繁殖受到抑制, 发生危害则较轻。

(3) 防治方法防治油菜蚜虫以药剂防治为主。应主要抓住3个时期:第一是苗期 (3片真叶) ;第二是现蕾初期;第三是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薹高度达10cm左右。在这3个时期根据蚜虫数量决定施药。尤其是结荚期应注意蚜虫发生情况, 如果数量较大, 仍要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应选用40%巨雷乳油800倍液、52.25%雷乐 (氯氰.毒死蜱) 30ml对15kg水均匀喷雾或70%刺可 (吡虫啉) 2.4g对水15kg均匀喷雾。

2. 跳甲和猿叶甲

(1) 为害和发生规律跳甲又称跳格蚤。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 其成虫、幼虫都可为害。油菜幼苗期受害最重, 常常被食成小孔, 造成缺苗毁种。其成虫善跳跃, 高温时还能飞翔, 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 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 以秋、春季为害最重。猿叶甲别名黑壳甲、乌壳虫, 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 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 致使叶片千疮百孔。每年4~5月和9~10月是两次为害高峰期, 油菜以10月左右受害重。

(2) 防治方法跳甲和猿叶甲可一并防治, 应选用药剂40%巨雷 (毒死蜱) 乳油800倍液, 52.25%雷乐 (氯氰.毒死蜱) 30ml对水15kg水均匀喷雾。

3. 菜青虫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 在油菜苗期危害最严重, 可把油菜叶片吃成缺刻孔洞, 严重时将全叶吃光, 只留下叶柄致植株枯死。菜青虫还传播油菜软腐病。根据菜青虫发生和危害的特点, 在防治上要掌握治早、治小的原则, 将幼虫消灭在1龄之前。具体防治方法是: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虫源基数, 可用52.25%雷乐 (氯氰·毒死蜱) 30ml对水15kg均匀喷雾.

4. 潜叶蝇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6

1 栽培技术

1.1 选种、选地及整地

对于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品种起到决定性作用。充分考虑到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因素,从而选取质量上乘,可以抗病、抗倒伏,并且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优质油菜品种。一般来说,拥有相对优质的土壤才可以生产出比较优良的农作物,所以在油菜种植中,应当选取土地松软肥沃、地势坡度平缓、背风向阳、邻近水源以及排灌相对便利的田地作为苗床,苗床面积最好与大田保持1:5~1:6的比例,通常苗床面积较大的话,留苗稀疏,这样有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一定要精细化,最好做到平、细、实。苗床的规格通常做成厢宽大约1.5m,沟深则在20cm。苗床底部肥料主要是有机肥。

1.2 播期及移栽

油菜种植应适时播种。冬油菜因为冬季前需要一个温暖时期来培养壮苗,如果播种过早的话,因为温度比较高,容易长成高脚苗,反倒不利于安全过冬,而且也容易发生病虫害。另外,播种过迟的话,温度较低,冬天前很难发育成壮苗,不仅不利于越冬,也影响到春发。所以,9月中下旬—10月上旬为最适合的移栽期,菜苗苗高应在20cm左右,根茎粗0.6cm。

1.3 田间管理

为了确保苗齐苗壮,必须及时的间苗和定苗,之所以要及时间苗和定苗,目的是为了维持单株油菜花的营养面积,而且结合间稠补稀的处理,才可以最终实现苗齐苗壮。第1次间苗开始于2片真叶展开,第2次间苗则在3~4片真叶时开展,并且结合补苗来实施定苗。如果地下害虫对田块严重危害,可以适当延迟定苗,中耕可以松土保墒,预防冻害和旱灾,从而安全过冬。

在生长过程中,油菜需要3次追加施肥。大田施肥通常包括重施薹肥、巧施花肥、补施基肥、普施腊肥等。如果田块基肥缺乏,则施加尿素并覆土浇水,施肥量应当适中。为了保花和防早衰,可以在初花期应用药肥混喷。适当灌水,在过冬阶段,封冻之前需要实行灌水,冻后也需要及时灌水,促使油菜根部结合土壤。冬油菜喜水怕渍,对于磷肥存在敏感反应,苗期应当注重环境的湿润,最大持水量一般控制在70%~80%。发现蕾开花之后,增加灌水。

2 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油菜主要病害

菌核病,温暖湿润的情况下,大量萌发的菌核可以随风传播,从而侵害到油菜。其中,油菜的茎部受到最严重的损害。染病早期主要以浅褐色水渍状病斑,之后发展成为轮状纹理的长条斑,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油菜表面出现白色菌丝,病茎内部则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油菜果荚受到侵害后,褐色变白,内部生出细小菌核;病毒病,也被称为花叶病,早期在新幼叶上面形成针头状小点,之后产生圆形黄斑,后期茎部上病斑多为纵裂或者横裂;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对油菜花的叶、茎以及角果形成危害,受害处变黄。叶片在染病早期形成浅绿色小斑点,之后背面长出白霉。

2.2 油菜主要虫害

蚜虫,油菜蚜虫在侵害菜叶,会造成其变黄、卷缩,花梗受害则产生畸形。菜蚜通常在春末夏初引发严重危害;菜青虫,菜青虫通常是在9—10月危害油菜,其幼虫比较适合在25℃的环境下生长,适合湿度则大约在75%。

3 防治对策

选择优良油菜品种。在播种前,在开展水旱轮作的过程中,不要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这样能预防菜青虫的生长。对于清洁田园工作,主要是及时摘除黄叶和病叶,减少发病率。菌核病,采用500~1500倍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进行2~3次的喷雾防治;霜霉病,在发病早期,选择500倍75%浓度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液,开展喷雾防治;蚜虫,选取1000~2000倍50%浓度的马拉硫磷乳剂液,进行喷雾防治;菜青虫,对于3龄之前的菜青虫,选择90%敌百虫结晶稀释1000~1500倍液来进行喷药防治。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众多地区,都有不少油菜的大面积种植区,以此来开发油菜所蕴含的能源,对油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油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油菜的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7

1 秧苗期

油菜秧苗期重点要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主治蚜虫 (图 1) , 预防病毒病 (图 2) , 兼治菜青虫 (图3) 、黄曲条跳甲 (图 4) 。

1.1 选用抗性品种

建议推广对菌核病表现较好抗 (耐) 病性的品种优 10 号、秦优 7 号、核优 56 等。

1.2 种子处理

1物理方法:播种前用 10%的盐水浸漂, 汰除多种病原菌, 选种后晾干。2化学处理:选种后的种子用福·萎 40%悬浮剂按 1:100 倍拌裹油菜种, 可预防多种土传和种传病害。

1.3 土壤处理

防 治 地 下 害 虫 用 22.5~45.0kg/hm2辛硫磷颗粒剂撒入苗床后覆土。

1.4 化学防治

油菜长出真叶后, 有翅蚜向苗床迁飞, 并向油菜传播病毒病, 该阶段防治蚜虫是关键。当有蚜株率达 10%时, 选用 2.5%三氟氯氰菊酯 EC300~375ml/hm2或 50%抗蚜威 WP150~270 g/hm2或 3%啶虫脒 EC 600~750 ml/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同时兼治菜青虫、黄曲条跳甲。可在菜青虫 1~2 龄幼虫高峰期、黄曲条跳甲成虫未产卵前选用 40%毒死蜱 1 200~1 500 ml/hm2或 90%敌百虫750 g/hm2或10%氯氰菊酯225~375 ml/hm2对水 600 kg/hm2均匀喷雾。

2 冬前有效生长期

油菜冬前有效生长期主治田间杂草、蚜虫、菜青虫和斜纹夜蛾 (图 5) , 特殊年份注意防治螟虫。

2.1 除草

(1) 稻草覆盖控草。油菜移栽成活后, 覆盖稻草 4 500 kg/hm2, 以覆盖住油菜基部、行间空地为度, 总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 85%和 93%, 可有效控制杂草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 中耕除草。中耕不仅可除草, 还可疏松土壤, 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生长。

(3) 化学除草。一要按照田间杂草生态类型科学合理使用配方, 二要掌握在适宜化除临界期内使用, 即移栽或出苗后45 d之内。1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 移栽油菜田杂草 3~5叶期, 直播油菜于苗后杂草 4~5 叶期, 用 5%精喹禾灵 EC 450~525 ml/hm2或10.5%高效氟吡甲禾灵 300~450 ml/hm2对水 600 kg/hm2茎叶喷雾;2以牛繁杂草 2~3 叶期, 直播油菜田油菜 6~8叶期, 用 50%草除灵悬浮剂 450~750ml/hm2, 对水 750 kg/hm2茎叶喷雾;3以看麦娘等禾本科草和以牛繁缕等阔叶杂草混生, 可将上述 2 种类型的除草剂各选 1种混用, 剂量不减。

2.2 害虫防治

推广使用 BT 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印楝素、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等鳞翅目幼虫, 保护利用蚜虫天敌。也可选择其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改进施药器械和使用技术, 提高农药着把率和利用率。防治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 选用 5%氟虫脲 EC 300~375 ml/hm2或三氟氯氰菊酯 EC 300~375 ml/hm2对水 750 kg/hm2叶面喷雾。防治螟虫选用 10%溴虫腈 SC 750 ml/hm2或 90%杀虫单 600~750 g/hm2或 5%虫酰肼 SC300~375 ml/hm2对水 750 kg 粗喷雾, 重点对准中下部。

3 蕾薹期

油菜蕾薹期主治霜霉病 (图 6) , 兼治菌核病 (图 7) 和潜叶蝇 (图 8) ;预防花而不实症 (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

3.1 农业防治

及时采摘下部老、黄、病叶和严重病株并带出田外处理, 减少病原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清沟排水降渍, 改善田间小气候。

3.2 化学防治

1霜霉病防治:当病叶株率达到10%时, 1 hm2选用 50%甲基硫菌磷 WP1 125~1 500 g或75%百菌清WP1650~1 800 g 或 72%甲霜·锰锌WP100 g, 或72%霜脲·锰锌 WP1 950~2 850 g 加入硼肥对水 750 kg均匀喷雾。2菌核病防治:对菌核病发病早、病叶率高田块, 可在上述配方中加 40%菌核净1 500 g。3潜叶蝇防治:1 hm2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5%氟虫脲 (卡死克) 300~375 ml 或 5%氟啶脲 (抑太保) 300~375 ml 对水 600 kg 喷雾, 也可用50%辛硫磷 EC450~750 ml/hm2。

4 花期

油菜花期主治菌核病, 兼治小菜蛾 (图 9) (一般年份不防治) 、潜叶蝇。

4.1 农业措施

及时采摘下部老、黄、病叶和严重病株并带出田外处理, 减少再侵染源, 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4.2 化学防治

防治菌核病要把好“三关”, 即防治适期关、防治次数关、对路药剂关。偏轻发生年份, 在油菜盛花期 (一次分支开花枝率 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 进行防治。对于易感品种或中等以上发生年份, 要在油菜盛花初期 (主茎开花株率达 95%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枝率 20%) 开始第 1次用药防治, 盛花期进行第 2 次防治。过早用药或施药次数不足对最终病情控制效果都不理想。防治药剂 1 hm2用有效成分 40%菌核净 WP 1500 g 或 40%腐霉利 1125 g 或 50%菌核·福 WP 1500 g, 机动喷雾器对水 450 kg, 手动喷雾器对水 900 kg均匀喷雾。防治小菜蛾, 于1~2 龄幼虫高峰期用 5%氟虫脲 (卡死克) 300~375 ml 或 5%氟啶脲 (抑太保) 300~375 ml 对水 900 kg 喷雾, 也可用50%辛硫磷 EC 450~750 ml。

5 角果成熟期

油菜角果成熟期主治蚜虫, 特殊年份还要防治小菜蛾。化学防治药剂同上。

6 收获期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篇8

一、菌核病

最易感病的生育阶段是春天的开花期。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心部位灰褐色或黄褐色, 外缘具黄晕。发病晚期茎髓被蚀空, 皮层纵裂, 可全株枯死。防治办法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和清沟沥水。在油菜初花期选用25%戊唑醇 (如:越库20~30ml/亩) 、50%锰锌·异菌脲 (如:惠叶40~50g/亩) 或70%甲基硫菌灵 (如:杀灭尔30~40g/亩) ;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二、霜霉病

油菜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 叶片受害后先发生褪绿斑点, 逐渐变黄, 病斑背面有白色霜霉, 以后病斑扩大变成褐色枯斑, 严重时全叶枯萎。防治方法主要是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为重点。发病初期喷施保护药剂:10%氰霜唑 (如:科佳, 20ml/亩) 、75%百菌清 (80~100g/亩) 、70%代森锰锌 (80~100g/亩) , 先施药2次;晚期用治疗性药剂:50%烯酰吗啉 (如:世耘20~30g/亩) 、霉多克 (50~60g/亩) 等。多雨时应抢晴喷药, 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三、白锈病

症状在叶、茎、角果均可受害。叶片染病在叶面上可见浅绿色小点, 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 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 呈“龙头”状, 花瓣肥厚变绿, 不能结实。茎、枝、花梗、花器、角果等染病部位均可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 且多呈长条形或短条状。系统侵染时产生龙头拐症状, 不同于油菜霜霉病。但在油菜花梗上可见霜霉菌二次侵染, 即在白锈菌孢子囊堆里可见到霜霉菌。防治措施应注意地势要平整, 排水要及时, 特别是不能施氮肥过多。药物防治是20%丙环唑 (如:捷拖20~30ml/亩) 、25%戊唑醇 (如:越库20~30ml/亩) 、10%苯醚甲环唑 (如:杰润25~30g/亩) 等。

四、病毒病

从油菜苗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 因品种不同, 病症不一。甘兰型油菜叶片上先产生黄斑, 叶背面斑点中心变褐, 后变黑, 出现枯死点。白菜型油菜叶片先由叶脉基部开始沿叶脉两侧褪色, 为典型花叶及皱缩状。严重时心叶卷缩, 植株矮化, 不能抽薹。该病主要以蚜虫传播病毒为主, 重点是搞好蚜虫防治。在病毒病发生初期选用7.5%菌毒清、盐酸吗啉胍 (如:斗毒30~40ml/亩) , 连续喷施2~3次。

五、蚜虫

常见的有萝卜蚜、桃蚜、甘蓝蚜等。3种蚜虫常混合发生, 以成、若蚜群集在油菜的幼苗、嫩叶、嫩茎和近地面的叶片上, 吸食汁液, 翻起叶片常在叶背看到很多蚜虫。油菜蚜虫繁殖力极强, 取食量大, 因而使油菜叶片大量失水, 营养不良, 生长缓慢, 叶面卷曲皱缩, 绿色部分不均或发黄;同时蚜虫通过口针, 向油菜传播多种病毒。防治措施:保护蚜虫的天敌, 如蚜茧蜂、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等, 对蚜虫的繁殖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对控制夏季蚜量, 效果明显。药物防治用70%吡虫啉 (如:刺可3~4g/亩) 、20%啶虫咪 (如:超强15~20g/亩) 。

六、菜青虫

主要取食植株叶片, 严重者能把叶片食光, 仅剩下叶脉或叶柄。此外, 菜青虫造成的伤口, 易招致软腐病菌的侵入而引起病害流行。可用40%毒死蜱 (如:巨雷40~50ml/亩) 、52.25%毒死蜱、高氯 (如:雷乐30~40ml/亩) 、4.5%高效氯氰菊酯 (如:绿百事40~50ml/亩) 。

七、跳甲

又称跳格蚤, 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都可为害, 幼苗期受害最重, 常常食成小孔, 造成缺苗毁种。成虫善跳跃, 高温时还能飞翔, 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 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 以秋、春季为害最重。可用40%毒死蜱 (如:巨雷40~50ml/亩) 、20%好年冬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9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来,玉米病虫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粗缩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为害,如此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1 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1 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和红蜘蛛

蓟马常群集在玉米心叶内进行为害,被害玉米的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进行为害,发生严重时能将茎叶全部吃光;小地老虎常潜伏在苗心,叶片被害后呈缺刻或仅留表皮成透明孔洞。3龄以后躲入土中,昼伏夜出,能将玉米嫩茎从基部咬断。

防治方法:对于蓟马和黏虫,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10%菊马乳油2000倍,或毎667㎡用25%快杀灵70~80ml+水40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水1.0L,混匀后,于播种前1d均匀喷洒在20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地老虎的防治,每667m2可用50%辛硫磷0.2~0.25kg,对水400~500kg,顺垄灌根;或用50%辛硫磷或90%的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稀释,拌碎鲜草50kg,于傍晚撒于玉米苗附近,连撒2个晚上。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干旱则发生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1.2 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和缺锌症

粗缩病多在玉米5~6叶时出现,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且密集丛生,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主要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使其发病。灰飞虱一般生活在杂草较多的地方,因此,在小麦一喷三防时要将田埂、地头、路边的杂草统一喷洒,以杀伤虫源;也可用1.5%的1605粉3~3.5kg+土10~15kg,在玉米出苗前撒到点种的玉米行内,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以减少传染源。

玉米缺锌的典型症状是幼叶基部和中部出现黄色条纹,这些条纹的宽度不断扩大并逐渐集中到叶片中脉两侧,叶片其他部分仍显绿色。该症状一般在玉米幼苗20~40cm时出现,可每667m2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kg,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

2 心叶末期和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1 主要害虫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秆、为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葉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667m2用1.5~2 kg的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对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直接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为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2.2 主要病害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然后整个果穗干缩;玉米大斑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大而少,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黑粉病使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该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g,加50kg种子拌种预防,对田间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这对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都有效。

3 灌浆成熟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油菜主要病虫的防治 篇10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 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 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 发病率为10%~80%, 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 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1.1 症状

1.1.1 苗期:

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 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腐烂, 有白色菌丝, 重者可致苗死亡。

1.1.2 成株期:

叶、茎、花、果和种子均可感病。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 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有同心轮纹, 外围暗青色, 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 全叶腐烂;干燥时则病斑破裂穿孔。茎部病斑初呈水渍状, 浅褐色, 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状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 有同心轮纹, 中部白色, 边缘褐色, 病健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 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 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 可见皮层纵裂。角果感病形成不规则白色病斑。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 灰白色, 无光泽。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

1.2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核盘菌,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残株或其他寄主上越夏 (冬油菜区) 、越冬 (冬、春油菜区)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 内生子囊孢子。孢子可随气流传播至数公里。孢子在寄主上发芽, 产生侵入丝侵入油菜器官组织 (通常为花瓣) , 然后发育为菌丝, 菌丝再浸染油菜其他组织。少数情况下, 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菌丝。油菜菌核病发病盛期一般出现两次, 一次在11月下旬到12月, 一次在次年的3~4月 (此期正值油莱易感病的花期, 也是油菜受害的主要时期) , 如果在这段期间又遇多雨、潮湿、温暖的天气, 油菜菌核病就将严重发生。

1.3 防治方法

1.3.1 选用抗病品种。

1.3.2 减少初浸染源。

(1) 水旱轮作: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两年以上, 且应大面积实施。 (2) 选种和种子处理:选无病株留种, 筛去种子中的大菌核, 然后用盐水 (5 kg水加食盐500~750 g) 或硫酸铵水 (5 kg水加硫酸铵500~1000 g) 选种, 外用清水洗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10~20 min或1:200福尔马林浸种3 min。 (3) 油菜收后深耕, 在油菜抽薹期培土。

1.3.3 改善油菜生态环境。

重施基肥、苗肥, 早施或控施蕾薹肥, 施足磷、钾肥, 防止贪青倒伏。深沟窄畦, 清沟防渍。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适时播种, 适当迟播。

1.3.4 药剂防治。

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 (原名纹枯利) 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一二次, 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喷施二三次,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喷施二三次, 50%速克灵粉剂2000倍液喷施二三次, 50%氯硝胺粉剂100~200倍液喷施二三次, 50%朴海因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上述药液用量为每亩每次100~125 kg, 于油菜开花期, 当叶病株率在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 每次间隔7~10天。

1.3.5 生物防治。

一般将生防制剂施入土壤中, 防效较好的有盾壳霉、木霉等制剂。

2 油菜病毒病

又名花叶病, 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 重病区流行年份产量损失达20%~30%。

2.1 症状

2.1.1 不同类型油菜上的症状差异很大

甘蓝型油菜苗期症状有: (1) 黄斑和枯斑。两者常伴有叶脉坏死和叶片皱缩, 老叶先显症。前者病斑较大, 淡黄色或橙黄色, 病健分界明显。后者较小, 淡褐色, 略凹陷, 中心有一黑点, 叶背面病斑周围有一圈油渍状灰黑色小斑点。 (2) 花叶。与白菜型油菜花叶相似, 支脉和小脉半透明, 叶片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 有时出现疱斑, 叶片皱缩。

2.1.2 甘蓝型油菜

成株期茎秆上症状有: (1) 条斑。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 后成长条形枯斑, 连片后常致植株半边或全株枯死。病斑后期纵裂, 裂口处有白色分泌物。 (2) 轮纹斑。在棱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心开始为针尖大的枯点, 其周围有一圈褐色油渍状环带, 整个病斑稍凸出, 病斑扩大, 中心呈淡褐色枯斑, 上有分泌物, 外围有2~5层褐色油渍状环带, 形成同心圈。病斑连片后呈花斑状。 (3) 点状枯斑。茎秆上散生黑色针尖大的小斑点, 斑周围稍呈油渍状, 病斑连片后斑点不扩大。发病株一般矮化, 畸形, 薹茎短缩, 花果丛集, 角果短小扭曲, 上有小黑斑, 有时似鸡爪状。

2.1.3 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的主要症状

苗期为花叶和皱缩, 后期植株矮化, 茎和果轴短缩。

2.2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 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油菜花叶病毒等, 寄主范围广, 主要由蚜虫传播。初浸染源主要来自其他感病寄主, 如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中的带毒蚜虫。油菜子叶至抽薹期均可感病。冬天病毒在植株体内越冬, 春天又显症。秋天温度15~20℃、干旱少雨、蚜虫迁飞量大有利于发病。

2.3 防治方法

关键是预防苗期感病。

2.3.1 选用抗病品种。

2.3.2 适当推迟播种期。

2.3.3 治蚜、驱蚜防病。

在油菜出苗前和苗期, 加强对油菜地附近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等寄主上蚜虫的防治, 也可在油菜地区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具体防治措施见蚜虫部分。

3 油菜霜霉病

该病在全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 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 严重的达100%, 单株产量损失10%~50%。

3.1 症状

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病, 为害油菜地上部分各器官。叶片发病后, 初为淡黄色斑点, 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 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 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层。茎、薹、分枝和花梗感病后, 初生褪绿斑点, 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 斑上有霜霉病菌。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 花器变绿、肿大, 呈“龙头”状, 表面光滑, 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叶枯落直至全株死亡。

3.2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油菜霜霉菌, 初浸染源主要来自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越夏的卵孢子。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随风雨及气流传播, 形成再浸染。冬油菜区, 秋季感病叶上菌丝或卵孢子在病叶中越冬, 常造成翌年再次传播流行。春季油菜开花结荚期间, 每当寒潮频繁、时冷时暖的天气时发病严重。

3.3 防治方法

3.3.1 选用抗病品种。

三大类型油菜中, 甘蓝型油菜较抗病, 芥菜型次之, 白菜型最易感病。同一类型油菜中品种间抗性差异也较大。

3.3.2 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

如用10%盐水处理种子, 再清洗种子;或用25%瑞毒霉浸种、拌种, 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

3.3.3 栽培防病。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二年或水旱轮作;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窄畦深沟, 清沟防渍;适当晚播, 摘除黄病叶等。

3.3.4 药剂防治。

用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 或80%乙磷铝500倍液, 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 或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 或65%代森锌500倍液, 于初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开始喷药, 每7天一次, 连喷二三次, 每次每亩喷药液100 kg。

4 油菜蚜虫

4.1 蚜虫种类与为害

我国油菜蚜虫有三种, 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 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萝卜蚜和桃蚜在全国都有发生, 其中又以萝卜蚜数量最多;甘篮蚜主要发生在北纬40°以北, 或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蚜虫以剌吸口器吸取油菜体内汁液, 为害叶、茎、花、果, 造成卷叶、死苗, 植株的花序、角果萎缩, 或全株枯死。蚜虫又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介, 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密切相关。

4.2 识别特征

三种蚜虫在为害油菜期间均分为有翅和无翅两型, 每型又有若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若虫为成虫胎生产生, 二者形态相似, 但若虫体型较小。

4.2.1 萝卜蚜:

成蚜体长1.6~1.9 mm, 被有稀少白粉, 头部有额疣, 但不明显。触角较短, 约为体长的1/2。腹管短, 稍长于尾片, 管端部缢缩成瓶颈状。有翅成蚜头胸部黑色, 腹部绿至黄绿色, 腹侧和尾部有黑斑。无翅成蚜全体绿或黄绿色, 各节背面有浓绿斑。

4.2.2 桃蚜:

成蚜体长1.8~2.0 mm, 体无白粉, 头部有明显内倾额疣。触角长, 与体长相同。腹管细长, 中后部稍膨大, 长于尾片长度1倍以上。有翅成蚜头胸部色, 腹部黄绿、赤褐柔色, 腹背中后部有一大黑斑。无翅成蚜全体同色, 黄绿或赤褐或橘黄色。

4.2.3 甘蓝蚜:

成蚜体长2.2~2.5 mm, 体厚, 被有白粉。头部额疣不明显。触角短, 约为体长1/2。腹管很短, 不及触角第5节尾片长度, 尾片短圆锥形。有翅成蚜头胸部黑色, 腹部黄绿色, 腹背有暗绿色横带数条。无翅成蚜全体暗绿色, 腹部各节背面有断续黑横带。

4.3 发生规律

油菜蚜虫一年发生10~40余代, 世代重叠不易区分。油菜出苗后, 有翅成蚜迁飞进入油菜田, 胎生无翅蚜建立蚜群为害, 当营养或环境不适时, 又胎生有翅蚜迁出油菜田。冬油菜区一般有两次为害期, 一次在苗期, 另一次在开花结果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以北地区主要为害在苗期, 干旱地区或开花结果期也可能大发生。云、贵高原区主要为害期在开花结果期。北方春油菜区自苗期开始发生, 至开花结果期为害达到高峰。油菜蚜虫的发生和为害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降雨, 适温为14~26℃, 在温度适宜条件下无雨或少雨, 天气干燥, 极适于蚜虫繁殖、为害。如秋季和春季天气干旱, 往往能引起蚜虫大发生;反之, 阴湿天气多, 蚜虫的繁殖则受到抑制, 发生危害则较轻。

4.4 防治方法

4.4.1 化学防治:

苗期有蚜株率达10%, 每株有蚜一二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 每枝有蚜3~5头时, 用下述药剂防治:1.8%阿维·高氯乳油或1.1%毒功1000~2000倍液, 锐红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7%高氯·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 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

4.4.2 种子处理:

用20%灭蚜松可湿粉1 kg拌种100 kg, 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 可防苗期蚜虫。

4.4.3 栽培防治:

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 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

4.4.4 生物防治:

饲养、释放蚜茧峰、草蛉、瓢虫、食蚜蝇以及蚜霉菌等可减少蚜害。

油菜蚜防治应抓住三个时期施药:一是苗期 (3片真叶) ;二是本田的现蕾初期;三是在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薹达10 cm左右。但这三个时期也要看蚜虫数量多少再决定是否施药。尤其是结荚期, 更应注意蚜虫发生, 如果数量较大, 仍要施药防治。

5 跳甲和猿叶甲

5.1 为害和发生规律

5.1.1 跳甲:

又称跳格蚤, 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 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 常常食成小孔, 造成缺苗毁种。成虫善跳跃, 高温时还能飞翔, 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 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 以秋、春季为害最重。

5.1.2 猿叶甲:

别名黑壳甲、乌壳虫, 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 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 致使叶片千疮百孔。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期, 油菜以10月左右受害重。

5.2 防治方法

上一篇:职工工资与职工薪酬下一篇:烟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