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饲料技术

2024-05-09

秸秆饲料技术(通用11篇)

秸秆饲料技术 篇1

青贮即将新鲜的作物青秸秆贮存在一个厌氧容器中,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从而长期保存作物秸秆青绿多汁的饲料特性, 扩大饲料来源的一种简单、可靠而经济的方法, 是保证家畜年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的有效措施。青贮饲料气味酸香, 柔软多汁, 颜色黄绿, 适口性好, 是提供家畜冬春季使用的优良青绿多汁饲料。

青贮饲料已在世界各国畜牧业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我国北方几大牧区已大面积推广, 据资料[8], 到2008年为止, 畜牧大省——山东的奶牛饲喂青贮饲料达到95%以上, 肉牛75%以上, 肉羊50%左右。现在四川省农村大多数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采取就地焚烧、生活用柴或晒干饲喂牲畜, 不仅造成大气污染, 而且秸秆利用率很低。据测定, 晒制干草对秸秆的营养损失高达20%~30%, 并且晾晒过程中加重了秸秆的木质化, 大大降低了秸秆的消化率, 而青贮基本上保持了秸秆营养, 尤其有效地保存了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晒干秸秆胡萝卜素损失达95%以上) , 微生物菌体蛋白也比贮前提高20%~30%, 只是发酵乳酸过程中无氮浸出物略有损失 (约下降3%) 。因此, 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畜牧业发展有极大意义。

1 青贮原理

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称。青贮过程中, 参与活动和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而以乳酸菌为主。饲料中存在的乳酸菌, 在厌氧条件下对饲料进行发酵, 使饲料中的部分糖转变为乳酸。由于乳酸的不断产生和积累, 使青贮料的pH值下降到4.2以下, 从而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 如霉菌、腐败菌等的繁殖生长, 达到长期贮存饲料的目的。

2 青贮设施

2.1 青贮窑

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 前者适宜地下水位较低, 土质较差的地方。多为砖砌的长方形窑, 窑型一般宽为1.5~2.0 m (上口宽为2 m, 下底宽为1.5~1.6 m) , 深2.5~3.0 m, 长度取决于原料的数量, 一般青贮秸秆容重450~750 kg/m3, 可据此计算所需青贮窑的大小。窑四周和底部须用水泥抹平, 以利于装料方便、保持青贮料清洁及防止漏水, 保证青贮质量。特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但青贮质量能保证, 且使用年限较长。

2.2 青贮堆

选一块地势高、干燥平坦、土质坚实的地面, 铺上塑料布, 然后将青贮料卸在塑料布上垛成堆。青贮的四边呈斜坡, 以便拖拉机能开上去。青贮堆压实后, 用塑料布盖好, 周围用沙土压严, 保持厌氧环境。特点:节省了建窑的投资, 贮存地点灵活可变, 但对塑料布的厚度及耐老化程度有一定要求, 应尽量延长使用年限。

%

3 青贮具体方法

3.1 青贮料的预处理

3.1.1 原料选择:

对于玉米秸秆, 通常农民会等到籽粒充分成熟并收获后才去收割。此时, 秸秆的营养价值已大为下降。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适当提前 (7~10 d) 收获籽粒并收割秸秆, 籽粒产量、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而秸秆的营养价值却能大幅度提高。因此, 应尽量青贮那些带绿色的、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青秸秆。

3.1.2 切短:

原料切短有利于窑内压实, 排尽窑内空气制造厌氧环境, 还能提高牲畜采食速度和采食量。一般粗硬秸秆 (如玉米秸秆) 切碎的长度为2~3 cm, 柔软秸秆可稍长一些。

3.1.3 含水量的调节:

青贮原料的含水量以65%~75%为宜, 通常新鲜收割的作物秸秆含水量在80%以上, 因此需加入干糠或麸皮调节水分。判断含水量的方法:取一把切短的原料在手中稍轻揉搓, 然后用力握在手中, 若手指缝中有水珠出现, 但不是成串滴出, 则该原料中含水量适宜;若握不出水珠, 说明水分不足;若水珠成串滴出, 则水分过多。

3.1.4 调节含糖量:

适宜的含糖量可保证乳酸菌大量繁殖, 形成足量的乳酸, 促使青贮料的PH值迅速下降到4.2以下, 尽快抑制霉菌与腐败菌的生长。禾谷类秸秆、向日葵、甘薯藤等, 因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单独青贮。豆科作物 (如大豆、紫花苜蓿、白三叶) 的茎叶, 马铃薯秧等含粗蛋白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 不宜单独青贮, 应加入10%以上的含糖或含淀粉较多的饲料混合调制。

3.2 青贮料装填与压实

装填前先打扫干净窑底, 然后铺上30 cm厚的干草或干玉米秸秆。再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料逐层装入, 每层15~20 cm厚, 踩实后继续装填, 特别要注意四角和靠壁部位要踏实。有条件的可用机械压实, 这样排氧效果会更好。装填原料要迅速, 最好当天收获, 当天切碎, 当天入窑,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存营养。不能在1 d之内完成的要用塑料薄膜覆盖, 避免发生有氧发酵损失养分。若用青贮堆贮存, 与青贮窑一样先分层装填、压实, 最后覆盖。

3.3 密封

当秸秆装填到窑口50~70 cm时即可加盖封顶。先用塑料薄膜围盖一层, 加一层20~30 cm厚的切短的秸秆和软草, 再加30~50 cm厚的土夯实, 做成馒头形, 并将表面拍光滑, 以利排水。封好后, 应在距离窑口四周1 m处挖一条排水沟, 并经常检查窑顶有无下陷现象。如发现下陷或裂纹, 应及时添加封土重新修复, 以防进水、漏气、进鼠, 影响青贮质量。

4 开窑及评定青贮质量

青贮料一般装窑6~7周后发酵过程即完成, 便可取出饲喂。饲喂前, 应先检查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 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一般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制造厌氧环境、调节适宜的含水量、含糖量, 都会取得良好的青贮效果。若不小心某个环节出了差错, 导致发酵失败, 发酵后的青贮料粘结发臭、发霉发黑则不能再饲喂牲畜, 以免中毒。

5 青贮料的饲喂技术

5.1 取用措施

一般青贮秸秆保存1年不影响其质量, 管理得当, 贮存多年也不坏。取用青贮饲料时, 应以“暴露面最少以及尽量少搅动”为原则。从青贮窑的一端开始, 逐段取用, 避免饲料变质。取用后及时将暴露面封盖好, 尽量减少空气侵入, 防止二次发酵, 避免饲料变质。青贮饲料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一经取出就应尽快喂完。食槽中牲畜没有吃完的青贮饲料要及时清除, 以免腐败。

5.2 饲喂

青贮饲料不宜单独饲喂, 因为作物秸秆 (豆科作物除外) 一般都缺少氨基酸成分, 故应配合大豆饼粕类饲料或鱼粉、骨粉或氨基酸添加剂等饲喂。另外因青贮料酸度较大, 在正式饲喂之前要进行过渡饲喂让牲畜逐渐适应, 首次饲喂可将少量青贮饲料放在食槽底部, 上面覆盖一些精饲料, 之后逐渐增加青贮饲料量, 一般过渡期为10~15 d, 牲畜习惯后便不再吃干秸秆, 而喜吃青贮秸秆。喂量一般可达牲畜1 d总食量的50%~90%, 妊娠后期母畜少喂或不喂。

参考文献

[1]刘爱国, 王洪涛, 任夏贞, 等.秸秆的青贮技术要点.河南畜牧兽医, 2005 (5) :31~32

[2]张砀生.农作物秸秆青贮要点与方法.饲料饲草, 2008 (11) :30~31

[3]张晓丹.干旱地区饲草青贮好处多.云南农业, 2002 (4) :20

[4]董明生.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与饲草饲料的开发利用.养殖技术, 2006 (6) :20

[5]王凤幸, 王凤璐, 李西康, 等.秸秆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重大发展.专论与综述, 2008 (10) :11~12

[6]宗大辉, 李春燕.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贮藏加工, 2007 (1) :37

[7]张庆东.秸秆青贮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畜牧与兽医, 2007 (7) :71~72

[8]牧笛.山东秸秆青贮养畜形势喜人.科学养殖, 2008 (11) :14

秸秆饲料技术 篇2

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研究主要描述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标准化发酵饲料厂转化为发酵饲料,实现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的意义及实践效果,可使目前养殖业的饲料成本降低30%以上,并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也是是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国内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概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1 国内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概况

世界上最丰富的多糖物质是纤维素,全球天然纤维素年产量在100~500亿t左右(冀凤杰,2002)。我国的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每年秸秆产量在5.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是我国三大农作物秸秆,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秸秆。现阶段我国每年粮食需求量约为5.2亿t,粮食总产量4.9亿t(王建华等,2001),供需间还有缺口,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畜共粮、粮饲不分,面临着粮饲供需矛盾的双重压力。据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2020年,全国能量饲料资源缺口分别为4300万t和8300万t,蛋白质饲料缺口分别为3800万t和4800万t(卢良恕等,1995)。然而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非竞争性资源,在我国用作饲料的不足10%(冀凤杰,2002)。如果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缓解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三大危机,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秸秆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可利用矿物质含量低,畜禽消化率低,适口性差,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在饲喂动物时必须进行预处理。纵观秸秆饲料工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青贮、氨化及目前正在兴起 的生物发酵处理。

1.2 秸秆发酵饲料国内外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

农作物秸秆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低,而且品质不佳;粗纤维含量高,其中不易被家畜消化的木质素含量较高,有些秸秆质地粗硬,适口性差,采食率极低。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实质,就是在以秸秆为日粮基础成分的情况下为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适宜条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及改进日粮搭配。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秸秆青贮和秸秆氨化两项成熟的技术处理秸秆。由于秸秆青贮受季节限制,饲料中有益菌群单一,蛋白质含量低,而且因为酸度较低,在取料时很容易造成“二次发酵”,即霉菌感染,使外层青贮料发黑、发霉,不能喂牲畜而浪费掉;同时,青贮若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有时要以牺牲籽实的收成为代价。而秸秆氨化成本较高,成熟后若一次使用不完,往往发霉变质,而且饲喂量太大时易引起氨中毒,适口性差,与农业争肥。时至2000年,全国氨化秸秆仅占秸秆资源的0.85%,青贮占全国青贮资源的4%,绝大部分秸秆被浪费。

秸秆发酵饲料具有成本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秸秆来源广泛、制作季节长、保存期长、不争农时、无毒无害、制作简便、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它部分消除了青贮、氨化的不足,改善了秸秆的柔软性和适口性,提高了安全性,成为当前最具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秸秆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1.2.1秸秆发酵饲料能降低养殖成本,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用秸秆发酵饲料来养畜,并不是不喂精饲料,只是把秸秆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改善其适口性,用以替代牧草和少量精饲料,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1.2.2秸秆发酵饲料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可以制作发酵饲料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收获了粮食后的各类禾本科作物,如麦秸、稻草、玉米秸、高粱秸、棉秸以及豆科秸秆、薯藤、无毒野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微生物发酵饲料。这些秸秆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1.2.3秸秆过腹还田,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农作物的秸秆若不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被翻到土壤里,由于秸秆里的有机质和钾的含量较多,而氮和磷的含量较少,埋在土壤中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分解,尤其是含量高达70%~80%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要经过数月才能分解,含量占10%~15%的木质素要经过数年完成,因此不但不能及时为土壤提供营养,反而在分解过程中与作物争氮肥。此外,秸秆在土壤潮湿厌氧环境中还能产生大量对植物幼芽有害的物质,能抑制植物根系和幼苗的生长。但秸秆经过牲畜过腹还田,其分解的速度就快得多了,而且能较快地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过腹还田还可以杀灭秸秆上的一些作物害虫、杂草种子,对下一年作物生长很有好处。

1.2.4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可减轻环境污染

大量秸秆过腹还田,不仅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减少生态灾害的发生几率,也减轻了焚烧秸秆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由于焚烧秸秆,烟雾造成一些机场航班不能正常起降,高速公路汽车“追尾”,酿成严重交通障碍和恶性事故。这种日益严重的秸秆焚烧已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中央六部委早已发文明令禁烧,但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剩余秸秆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多的出路。因此,发展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举多得。

1.3秸秆发酵饲料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研究秸秆的微生物发 酵方法,以提高其饲用价值。目前,美、日、欧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均在使用,并有推广普及的趋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和科研部门在农作物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生产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一定的成果。

然而,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既然有那么多好处和优势,政府畜牧主管部门领导和养殖企业也都非常认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普及该项技术。我们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秸秆生物发酵饲料还存在以下问题:

1.3.1 制作发酵饲料所使用的菌种质量及秸秆发酵饲料无抗生素饲料配伍问题;

1.3.2 新鲜秸秆加工粉碎细度、含水较高饲料如何混合、发酵饲料包装、打包及运输等问题;

1.3.3 冬天温度低饲料不发酵问题;

1.3.4 现在制作发酵饲料采用分散粗放式、家庭作坊式人工操作,只适合中小型养殖户,形成不了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1.3.5 很难普及分散家庭式发酵技术及专业加工设备购置问题;

1.3.6 政府引导及政策扶持问题。

以上问题是制约秸秆发酵饲料发展的关键问题,秸秆发酵饲料加工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标准,也是我们研究本项目的根本原因所在。

2.秸秆发酵饲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秸秆发酵饲料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2.1发展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996年国务院《1996-2000年全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发展纲要》中秸秆发酵已正式列为成熟技术向全国推广,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把“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节粮型饲料发展畜牧生产”定为我 国今后饲料和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饲料及养殖行业存在着市场动荡幅度大、人畜争粮的矛盾突出、大量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畜禽产品的化学品投入高和食品安全潜在威胁程度大等突出问题的现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发酵制作饲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宏大前提,符合国家行业政策,能够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消除环境污染,减少疾病发生,生产安全、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对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生态循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将成为缓解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三大危机,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实现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对养殖业和环保业都将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加强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将为秸秆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2.2创新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畜产品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影响,畜禽价格急剧不稳定,养殖业饲料成本持续高涨情况下,养殖利润空间趋低,如何利用高科技技术来节约粮食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肉蛋奶等食品品质,成为当前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义所在。

本技术主要创新点是:

秸秆发酵饲料加工从分散粗放式、家庭作坊式制作转变成规模化、标准化饲料加工厂生产。

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工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对养殖业降低饲养成本,生产绿色安全畜产品,解决人畜争粮、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生态循环和社会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产业,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我公司联合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微生物研究所、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青岛工作站、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位长期从事微生物学应用研究的专家教授和畜牧养殖业的资深专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试验研究,利用由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微生物研究所研发技术,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植物茎秆皮壳发酵制作绿色无公害生态饲料的复合微生物菌种,研究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与应用。该研究以微生物发酵秸秆技术为基础,根据动物微生态学和营养学原理,结合微生物菌群及生物昆虫等营养成分,利用农作物的茎秆皮壳、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荒山薄地种植的牧草、废弃的蔬菜麸皮养殖的昆虫及其副产品等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应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新一代集营养、防病、省料、生态四效于一体的高效全营养秸秆生物发酵节粮饲料,应用于畜禽生产中。

1.研究标准化生产技术内容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内容:设计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准、研发配套秸秆生物发酵饲料使用的无抗生素核心饲料及预防和治疗疾病使用的微生态产品等。重点解决新鲜秸秆粉碎细度及生产量、鲜饲料混合、冬天难发酵、包装及运输等问题。

1.1 主要技术指标:

新鲜秸秆粉碎2-3吨/时、细度20-30目;每次8-10分钟混合0.5吨;每小时40kg/代打包2-3吨、包装袋内用8-12S塑料袋,外用普通编织袋等。1.2 主要经济指标:

设计单厂两条生产线年产能5万吨,解决2-3个乡镇近30 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辐射周边30-50km,满足20万头生猪饲料,以每头猪节约200元计算,养猪户年节约4000万元,项目累计销售收入5000万元。

1.3预计项目实施中在每3-5个乡镇可带动一个发酵饲料加工厂,每个加工厂会带动20-30个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为了加快秸秆发酵饲料技术的普及,邀请有关专家对养猪户和秸秆发酵饲料厂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售后服务等团队进行定期培训、观摩、试验等工作。

2.标准化生产技术预期成果和提供方式、推广应用预测 2.1发展秸秆生物发酵饲料预期成果

2.1.1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是低成本健康养殖的最佳出路 多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及不少企业都在为养殖业的健康和降低成本作不懈的努力。按照现代养殖模式,配合饲料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养殖业成本降低的空间就已经变得十分狭小,很多技术的改进和新产品的使用换来的却又是环境的破坏和食品安全性的大大降低,为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提供了机会,但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要想彻底解决养殖业的成本,并提供一条健康环保的养殖之道,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饲料原料资源的问题,同时也必须有新的革命性技术注入这个行业。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微生物发酵技术是综合性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理想选择。

2.1.2 生物发酵饲料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的最理想途径 目前,用植物的秸秆资源作为燃料或通过处理作为肥料还田达到了循环利用,然而,用其制作燃料燃烧值太低,且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而用其作肥料就地还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秸秆的循环利用,但是,要使植物秸秆得到较为理想的降解,必须将其进行机械处理,这对于山区来说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使用效率不高,从经济效益上核算并不十分明显。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的廉价产品通过复合益生菌的发酵可作为益生菌的载体,其发酵体作为饲料使用,则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益生菌的功效,提高这些廉价产品的营养价值,代替大量粮食来源的饲料,补充动物体内益生菌群数量,大大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养殖业发病率和死亡率。实践证明,发酵饲料的使用能使养殖业效益提高20-30%,这在当前养殖业处于亏损边缘的现状下,可使养殖业扭亏为盈,大大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这不仅仅解决了一些废弃物浪费、污染的问题,也将为保持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起到很重要作用,同时发酵饲料能为社会提供更安全的食品。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看,发酵饲料技术都是植物茎秆皮壳资源利用的一条最理想途径。

2.2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方式

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可通过技术合作、加盟、联营、无偿扶持、提供产品等多种形式普及,让更多的农民都受益。

2.3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预测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已在即墨、胶南、平度等市区规模猪场进行试验应用。实践证明: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比用传统饲料有效节约粮食用粮,至少可降低饲料成本30%,与发酵床配合使用可达50%。试验猪场生产的猪肉经权威部门检测,该无任何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绿色猪肉标准,并且绝大部分指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被称为“生态猪肉”,经熟加工后肉块不懈,口味纯正,瘦而不柴,肥而不腻。所有品尝过这种“生态猪肉”的专家和领导、同行、朋友都不绝口地为之赞叹。

经预测: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成功后,应用畜禽生产中为缓解我市粮食紧缺起着积极作用,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促进养殖业发展,给饲料业和畜牧业带来一次新的革命,也为生产绿色安全畜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秸秆饲料生物发酵原理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

1.秸秆饲料生物发酵原理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原理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益生菌)自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合成与分泌纤维素分解酶、蛋白酶等酶系,将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稻草、麦秸、油菜秸秆、稻壳、红薯藤蔓、花生藤等)中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有效降解为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同时经过特殊的微生物转化,合成多种氨基酸、菌体蛋白、脂肪酸及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产生醇、酸、酯等风味物质,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满足畜禽动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生物学效价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可被畜禽直接取食利用,提高消化利用率,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1.1秸秆饲料发酵后产生大量菌体蛋白,使秸秆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含量得到提高,并产生醇、酸、酯等风味物质,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

1.2 秸秆饲料发酵后的有益菌群分泌较多的活性物质,并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降低由病原菌引起的各种胃肠道、呼吸道及由于高温引起的热应激等疾病,为社会提供更安全的畜产品。

1.3 发酵饲料中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由益生菌群吸收后产生易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低聚糖、单糖、双糖和多种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提高粗饲料转化率,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养殖成本。

1.4 发酵饲料对家畜机体内因饲料霉变等原因引起的沉积毒素,具有极强的分解作用,可使粪便中氨气、硫化氢等气体的浓度大大下降,无臭味,使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5 秸秆发酵饲料被养殖业利用,可节省大量粮食,不仅解 决了农作物茎秆皮康的资源浪费及食品加工厂下脚料的污染问题,也解决了“人畜争粮”问题,同时为保持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起到很重要作用。

2.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步骤 2.1秸秆粉碎

2.1.1选择新鲜优质的玉米秸秆、黄豆秸秆、麦草秸秆、红薯藤、油菜秸秆、花生秧、花生壳、稻壳及各种药材茎秆等农作物副产品,也可搭配食品加工厂下脚料或人工种植牧草使用。新鲜物料发酵后效果比干贮物料发酵后营养提高50%以上。单独发酵秸秆时加5%麸皮或玉米,有利于增加粘合力快速发酵。

2.1.2将新鲜秸秆放入揉搓专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需2-3人操作,配套电机15kw,每小时加工2-3吨,细度达到20-30目形成秸秆浆液。半干秸秆也可使用该机械加工,干秸秆采用普通饲料粉碎机即可加工。

2.2 物料混合 2.2.1 菌液制作

用10公斤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加500克普通红糖(糖副产品)冲释,再添加绿达源100毫升菌种及200克发酵菌种伴侣,用干净器具搅拌均匀,放置4小时左右,使菌种活化后形成菌液方可使用。制作该量菌液可发酵新鲜秸秆300公斤或干秸秆100公斤。

2.2.2 物料制作

用加工好的秸秆(或搭配食品厂下脚料、牧草)根据畜禽营养添加不同比例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和无抗生素预混料输送混合机中待混合。鲜秸秆折合干物质比例计算。

2.2.3 物料混合

将混合机内制作好的物料,采用计量式无塔供水器加水、自动加药器加菌液,边加水、边加菌液、边搅拌,8-10分钟搅拌完 毕。加水多少以干湿程度要求用手紧攥刚好有水滴,但落地不能成团。混合标准要求:饲料含水50-55%,每次8-10分钟混合0.5吨、配套电机11-15kw、电机转速20-30转/分钟。一般干物料100公斤需加水50-60公斤。

为了降低储存成本,迎季大量加工秸秆不需加水混合,菌液可直接通过打包机喷头喷洒在秸秆上,边边喷洒打包。选择秸秆含水量不超过60%为宜,含水量高的物料搅拌时添加干物质来调整水分,发酵秸秆水分可通过收割时间调整。

2.3打包发酵

2.3.1发酵饲料包装袋,选用40kg包装袋较好,便于搬运。内用8-12S塑料袋可循环使用,外加普通编织袋即可。

2.3.2 将混合好的物料直接进入打包机装袋,每小时装袋2-3吨、配套电机15kw、需2-3人操作。现在制作选用缸贮、塑料袋贮、堆贮,还有用发酵池,这样使用极不方便,发酵器皿大使用时间长,开启次数多,拐角处容易密封不严,取出不便,造成浪费太严重。加工时养殖场工人少、没有预留加工车间,这样制作也较麻烦,养殖户就放弃使用。

2.3.3将加工好的发酵物料装入发酵容器或专用袋内,用力压实,越紧越好,再将发酵物料严密封闭并避光,进行厌氧发酵。夏秋季4天左右,冬春季时间适当延长,大批迎季加工可全年饲用。

2.3.4 为了解决冬春季温度低难发酵的问题,我们建议建发酵加温车间,一般车间温度保持在20℃以上即可,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

2.4 质量标准

2.4.1 发酵饲料含水量要求50-55%之间,水分过大容易造成过酸,水分过小则厌氧菌生长缓慢,物料容易发霉变质。

2.4.2 感官检测:发酵成功的饲料打开散发出酸酒香味,无霉烂变质等异味,pH值4左右,看上去色泽好,柔软多汁,无 霉菌生长或变黑。

2.4.3发酵好的饲料在密封厌氧条件下储存,保质期至少6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以上。在每次饲喂取料后,要做好密封。严禁开口存放,防止发霉变质。2.5 使用方法

全价发酵饲料可直接饲喂,在畜禽生长阶段配合20%生物全价料或5-10%生物浓缩料育肥效果更佳;秸秆发酵饲料可替代全价料:乳仔猪、种公猪15-20%,中大猪30-40%,母猪40-60%,家禽20-30%,奶牛30-50%,其他动物也不少于30%;

2.6注意事项:

发酵饲料因为含大量活菌,不得与含抗生素的商品饲料混用;发酵饲料也不能用于高温造粒;当次取出的发酵料须当次喂完。饲喂发酵料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过渡期应在7天以上为好。在过渡期内逐渐增加发酵料的比例,让畜禽有一个适应熟悉喜食发酵料的过程。

3.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可行性

人工制作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劳动强度大,产品计量误差高,很难形成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更不容易普及该项技术。经试验,人为制作秸秆发酵饲料都能成功,研究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势在必行。为此,应用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建立发酵饲料加工厂生产营养标准的产品,养殖户使用方便、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工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推广秸秆发酵饲料最容易、最便捷、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四、研究标准化生产技术总体安排及进展

建立标准化秸秆发酵饲料试验厂,利用2年时间进行试验、示范并成功推广。总体工作拟计划安排如下:

1.2010年3月选址建厂或租赁工厂,进行基础建设或改造,安装设备、准备原料、调试生产,计划6月份投产;

2.2010年7月份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大力推广宣传,让更多农户接受并认可,并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争取10月份迎季大批加工新鲜玉米秸秆之前,让更多的大型养殖企业或有实力的客户投资建厂,尽快让全市农民都受益。

3.2011年期间,争取全市至少每3-5个农业乡镇就要建立一个秸秆发酵标准饲料加工厂,来解决秸秆浪费及污染问题,尽快形成当地循环经济龙头企业。

五、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1.研究秸秆发酵饲料技术工作基础

1.1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已成功在即墨、胶南、平度制作使用成功,达到了利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比用传统饲料有效节约粮食用粮,至少可降低饲料成本30%,与发酵床配合使用可达50%的养殖效益。

1.2我市大面积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养殖户对微生物发酵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目前,生态养猪使用的发酵床按照设计标准可使用2.5-3年时间,而现在普遍存在发酵床使用寿命缩短,其主要原因是饲料中抗生素通过粪便和尿直接进入发酵床,杀灭了发酵床中的部分微生物。因此,解决生态养猪饲料中抗生素是推广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有利时机。

1.3经秸秆发酵饲料技术喂养的猪瘦肉率高,肌肉细腻紧凑、有光泽。经权威部门检测,该猪肉无任何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绿色猪肉标准,并且绝大部分指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被称为“生态猪肉”,经熟加工后肉块不懈,口味纯正,瘦而不柴,肥而不腻。所有品尝过这种“生态猪肉”的专家和领导、同行、朋友都不绝口地为之赞叹。

2.秸秆发酵饲料现有仪器设备

目前具备生产菌种及人工简单制作少量发酵饲料,大批量生 产,我们就要在具有示范作用的农业乡镇选择建设试验加工厂,并投入一定的流动资金,还需政府支持安装生产设备和有关技术研究经费。

六、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经费预算

总投资预算:150万元,其中基建7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生产设备及研发、试验经费50万元。

政府扶持费用预算如下:

1、仪器设备购置费 30万元

2、能源材料费 6万元

3、试验外协费 2万元

4、资料印刷费 2万元

5、会议差旅费 2万元

6、人员劳务费 3万元

7、技术推广费 5万元

小结:秸秆资源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最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资源,而微生物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将上述两者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将两者所具有的优势巧妙的开发出来。因此,研究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发展秸秆发酵节粮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同时为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七、公司学术委员会对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审查意见: 经公司学术委员会审查认为:对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意义重大,切实可行,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匪浅,也体现了社会效益,又得到了经济效益。参与本项目研究课题组丁之铨博士等专家的学术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也享有盛誉。同 意该项目上报,恳请有关专家和领导支持。

八、秸秆发酵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说明事项

玉米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技术要点 篇3

2. 菌种的复活与配制 秸秆发酵活干菌1袋(3克),可微贮干玉米秸秆1吨、青玉米秸秆2吨。在处理玉米秸秆之前,先将秸秆发酵活干菌1袋(3克)倒入200毫升水中充分溶解,大型奶牛场可使用洗奶桶的水,这样可提高菌种的复活率,保证微贮饲料的质量。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可使菌种复活。复活好的菌剂,一定要当天用完,不可过夜使用。将复活好的菌剂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食盐溶液中,进行充分拌匀即可。

3. 玉米秸秆的铡短 用于微贮的玉米秸秆一定要铡短,用于喂羊的可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喂奶牛、黄牛的可切成3~8厘米长的小段。玉米秸秆微贮原料的铡短处理,目的是便于压实,排除空隙间的空气,并使植物细胞液渗出,浸润饲料表面,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发育,同时,便于以后取用和家畜采食。

4. 玉米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 可先在池(窖)底部铺上1层20~25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均匀喷洒菌液后压实,再铺1层20~25厘米厚的铡好的玉米秸秆,再喷洒菌液、压实,直到高于池(窖)口40厘米再封口。若当天没有装满料,可盖上塑料薄膜。进行玉米秸秆微贮时,需要配备一套由水箱、水泵、水管、喷头组成的喷洒设备。水箱的容量以1~2吨为宜,水泵最好选择潜水泵,水管选择软管。如果家庭养牛、羊,可用喷壶直接喷洒。青玉米秸秆微贮因本身含水量较高(一般在70%左右),微贮时不需要补充过多水分,只要将配置好的菌剂溶液均匀地喷洒在贮料上即可,可用小型背式或喷杆式喷雾器进行喷洒。

5. 微贮饲料水分的控制与检查 玉米秸秆含水量是否合适,是决定玉米秸秆微贮饲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喷洒和压实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秸秆的含水量是否合适,各处是否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层与层之间水分的衔接,千万不要出现夹干层。含水量的控制与检查,与青贮饲料调制方法相同。玉米秸秆微贮饲料含水量一般以控制在60%~65%为宜。

6. 及时封窖 当玉米秸秆分层压实到高出池(窖)口40厘米时,均匀地撒上一层食盐,压实后盖上塑料薄膜。食盐的用量为0.25千克/米2,其目的是确保玉米秸秆微贮饲料上部不发霉变质。盖上塑料薄膜后,其上放置20~3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再覆土15~20厘米,进行完全的密封。

7. 挖排水沟 在距离微贮池(窖)0.8~1.0米处,挖深1.0~1.2米的排水沟,防止雨水渗入而导致微贮饲料发霉变质。当发现微贮饲料下沉后,应及时检查,并加盖土层密封。

8. 适时开窖 制作玉米秸秆微贮饲料,一般经过40~50天即可完成发酵,开始利用时间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应在气温较低,而又缺乏青绿饲料的季节取用。气温高的季节开窖易引起微贮饲料的二次发酵败坏或干硬变质,难以保存。微贮窖一旦打开必须连续利用,微贮饲料每天取用量根据需要而定,不能一次取出太多。取用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减少微贮饲料的霉变损失。取用微贮饲料时,应从微贮池(窖)的一端由上向下垂直切取,每次切取的厚度应为6~7厘米。已变质或发霉的微贮饲料要及时取出弃掉,不可再利用,防止家畜中毒。

9. 玉米秸秆微贮饲料的饲喂 初次饲喂微贮饲料时,由于酸度较大,可能家畜不愿采食,但经过短期训练后会适应,用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微贮饲料的饲喂量,应由家畜、微贮饲料的种类和品质而定,一般产奶牛每天可喂15~20千克,肉牛10~20千克,育肥牛5~14千克,犊牛4~9千克,羊5~8千克,猪4~5千克。一般优质微贮饲料可适当多喂一些,但不能代替全部日粮。饲喂时要保持饲槽的清洁、卫生,以免污染饲料影响家畜的食欲。冬季应把微贮饲料融化后再进行饲喂。

袋装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技术 篇4

关键词:塑料袋,微贮饲料,制作技术

利用塑料袋装的方法制作秸秆微贮饲料和青贮窖制作的方法大致相同, 其优点是可根据秸秆数量来确定适宜大小的塑料袋, 适合在饲草种植量小, 家畜数量少或无地挖制青贮窖的小规模牛羊养殖户中大力推广。

1 微贮饲料的概念

秸秆微贮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 在一定容器中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 利用微生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成菌体蛋白, 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 而且家畜喜食的一种粗饲料。因为它是通过微生物使贮存中的饲料进行发酵, 故称为微贮饲料。

2 微贮饲料制作原理

秸秆发酵活干菌是由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活干菌剂。秸秆在微贮过程中, 在适宜的厌氧环境条件下, 木质素分解纤维素类物质降解为易发酵物质糖类, 易发酵糖类又被活干菌复合体系中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原料中p H降到4.5左右, 抑制了丁酸、腐败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 从而使微贮原料气味和适口性变好, 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 保存期延长。

3 袋装秸秆制作微贮饲料的优点

3.1 成本低、效益高

一般2 m直径, 5 m长的塑料袋可制作饲料4 t左右, 使用2瓶阳光和菌剂。

3.2 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通过微贮产生有益菌, 分解原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合成菌体蛋白, 转化成体蛋白供畜体利用, 并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

3.3 适口性好, 采食量高

由于微贮饲料具有的香味刺激了家畜食欲, 可提高牛羊采食量30%。

3.4 秸秆来源广泛节约粮食

麦秸、稻秸、高粱、玉米秸、树叶等均可用作微贮原料。无害无毒, 无副作用, 安全可靠。节约粮食, 缩短饲养周期, 提高饲料报酬。

3.5 制作季节长

可以长期保存, 不易发霉变质。可作为牛羊基础饲料常年使用。

4 原材料的准备

4.1 塑料袋

根据原料多少订购适宜大小的塑料袋。一般长度以5 m为宜, 直径1.5~2 m。

4.2 铡草机或揉丝机

制作牛的微贮饲料适宜用铡草机, 羊适宜用揉丝机。使用前检查并接通电源调试。

4.3 秸秆

制作前一次性将秸秆运输到制作地点, 并堆放整齐, 以便操作。

4.4 菌液

备好原液、红糖、水桶、稀释用井水等。

5 制作方法

5.1 菌种激活

每2 t秸秆用0.2 kg红糖, 0.04kg食用盐, 一瓶阳光活菌剂 (原液) , 取2 kg左右温水 (40℃) 即可, 先将红糖、食用盐按用量放入桶中和温水搅拌至溶化, 再倒入原液放置45 min, 使菌种激活, 制成配置液备用。

5.2 稀释液调制

取用配置液, 按照1 (配置液) :100 (井水) 制成稀释液备用。

5.3 拌料

将秸秆一次性用铡草机铡好或用揉丝机揉好, 按照1 (稀释液) :5 (秸秆) 的比例将稀释液均匀地洒入原料, 搅拌均匀, 边洒边搅。

5.4 装袋

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一端向中心均匀折叠, 再用绳子扎紧, 选便于取用且不易碰触, 阳光不易暴晒的平整角落, 按塑料袋的直径大小挖一个20cm左右的圆形坑, 以扎紧部位为中心将塑料袋底部撑开成圆形, 其余部分均匀向下翻卷, 进行装料, 边装边向上翻出, 这样才能在装料完成后形成一个直立圆柱, 以防向一侧偏移, 影响制作质量。

5.5 装料

装料过程中每装10 cm厚时人工踏实一次, 踩踏时注意先沿袋壁踏, 再向中心延伸, 装料完成后再次充分踏实, 最后一层均匀撒上食盐, 扎紧袋口, 并铺上一层麦草, 上压10 cm厚的土, 即装料结束。

5.6 添加料

在微贮原料如糖分含量极少的麦秸、树叶等时, 在制作时要适量加入玉米粉、麦麸等, 目的在于发酵过程中提供一定营养物质, 提高饲料品质。

5.7 水分控制

微贮饲料的水分是否合适是决定制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喷洒和压实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水分含量。检查时抓起一把原料紧握手中, 无水滴, 松开后手上水分明显, 说明水分含量为60%左右, 视为理想状态。

6 质量鉴定

在5~15℃的气温环境下, 一般袋贮30 d可完成发酵, 便可开封袋口进行感官鉴定。

6.1 手感

优质微贮饲料拿在手中感到松散、质地柔软且湿润。若粘到一块或干燥坚硬均为不良饲料。

6.2 看

优质玉米秸秆微贮饲料色泽呈橄榄绿, 若呈褐色或墨绿均为不良饲料。

6.3 嗅

优质饲料具有醇香或果香味, 并拌有弱酸香味。若有强酸味, 则由水分过高造成, 若有发霉或腐臭味时不能使用。

7 注意事项

7.1 塑料袋在使用前或装袋过程中, 要检测是否有破损, 若有破损, 立即用透明胶带里外粘好, 以防漏气。

7.2 微贮成功后取用时要逐层取用, 最好一日取够一日用量, 取后用木板等盖严袋口, 以免进水造成饲料变质。

7.3家畜对微贮饲料有一个适应过程, 要循序渐进, 逐日增加喂量, 一般每头 (只) 日喂量:育成牛15 kg/头, 羊1~3 kg/只。

7.4 每次投喂前要打扫饲槽, 冬天冻结的饲料要在太阳下晒至化开时再喂。

7.5微贮饲料由于在制作时加入了食盐, 这部分食盐要在家畜日粮中扣除。

参考文献

[1]张晓阳.怎样鉴别微贮饲料的品质.河南科技, 2002 (02) :26.

高产奶牛秸秆饲料研制成功等 篇5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奶业科学研究所(邮码:310029,电话:0571-86971098)吴跃明副教授主持的“高产奶牛秸秆高效优化利用研究及专用饲料开发”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他们研制出营养价值和饲喂效果均接近或略优于干草(羊草)的高产奶牛秸秆复合成型饲料,实现了秸秆饲料在高产奶牛上的高效优化利用。(浙江 孙天力)

可食用干燥剂问世

一种以魔芋粉为原料的可食用干燥剂,前不久由湖北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邮码:430064,电话:027-88032319)姜发堂等人研制成功。

该干燥剂对纯水的吸收可达500 ~ 2000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林、园艺等领域,不仅成本低廉,而且食用无害。(湖北 张静)

水稻联合收割机添新贵

湖南省湘阴县兴农机械厂(邮码:410500,电话:0733-3456141)成功研制的兴农牌120型手扶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鉴定。

该机重400公斤,使用维修方便,配套动力为185柴油机,平均每小时收割水稻1334 ~ 2001平方米(2 ~ 3亩),谷粒损耗率小于2.1%。(湖南 王焕章)

我国建立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新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邮码:712100,电话:029-87035756)姚军虎教授主持的“家禽氨基酸高效利用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

他们建立了一次注射同位素控制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首次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家禽日粮适宜氨基酸和主要养分需要量标准,制定了家禽的典型日粮配方模式。(陕西 支勇平)

番茄无土高产栽培技术项目通过鉴定

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生物环境及能源工程系(邮码:100081,电话:010-62336526)承担的“番茄无土高产栽培设施和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前不久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设计并兴建了结构独特的阶梯形不对称屋面玻璃温室,建立了“番茄粗砂+营养液”的长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模式,使番茄单株结果超过13000个,年产量达到每平方米40.6公斤,经济效益提高了40%以上。(北京 程光)

林木种子超干燥超低温保存通过鉴定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邮码:353001,电话:0599-8504152)郑郁善教授主持的“林木种子超干燥超低温保存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秸秆饲料技术 篇6

1 秸秆饲料化技术应用的几个阶段

2000 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秸秆饲料化主要采用人工收获铡切方式。 即人工或经高秆作物收割机收割后晾晒捆扎, 集中拉运码放在房前屋后, 然后利用小型铡 (揉) 草机 (或人工用铡刀) 铡切后直接饲喂牲畜 (一部分为不铡切直接饲喂) 。 这种方式劳动量大、劳动强度高、火灾事故隐患突出且秸秆利用率低。 由于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及畜牧养殖效益低下等原因, 致使这种低级的方式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

2005—2014 年10 年间, 机械化铡切回收青贮技术引进甘州区并广泛应用。 政府层面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必要性, 将其连续写入区委1 号文件, 并陆续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推动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 (比如对秸秆饲料化加工机具进行重点倾斜补贴、对农户建青贮窖进行补贴、用行政命令清理房前屋后乱推乱放秸秆等) 。从广大农户及养殖户的角度来看, 机械化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作业效率, 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也很高。 2005 年, 甘州区农机部门组织引进并推广应用第1 台后悬挂式收草机, 该机可以对生长在地里的玉米秸秆进行收割、铡切作业, 最后将铡切好的秸秆抛送到接料车, 运至青贮窖青贮。虽然这种机型存在作业成本较大 (225 元/hm2) 、作业效率不是太高 (1.33hm2/d) 及秸秆铡切质量参差不一等缺点, 但是它的引进和使用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自此以后, 甘州区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正式启动, 甘州区农机化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杠杆作用下, 一批技术成熟、性能较高的大型自走式青贮机械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科乐收、牧神、美迪等一些国内外知名青贮机品牌也进入甘州区。 至2014 年底, 全区秸秆饲料化机具保有量突破400 台, 全区75%以上的玉米秸秆通过加工转化为畜牧养殖饲料。 当然, 在逐步解决了机具引进初期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后, 运输不便、作业成本高成为其主要不足, 而且高性能青贮机必须配合青贮设施才能应用, 由此导致此技术仅在大型养殖场、养殖小区应用, 大面积推广难度较大。

2015 年, 引进应用粉碎打捆机械化技术。 针对机械化铡切回收青贮技术不足的地方, 区农机部门尝试引进推广粉碎打捆机械化技术得到成功。 该技术将秸秆粉碎与打捆有机结合, 在秸秆水分要求达到打捆标准后进行粉碎打捆作业。 一次性完成秸秆的收割、 粉碎和打捆3 道工序, 粉碎打捆后的玉米秸秆易于运输、保存和饲喂, 且作业价格只有机械化青贮回收作业的2/3, 作业局限性小, 作业期较其他方式长很多。 此技术及机具一经引进应用, 就受到了广大农户、养殖户的青睐。 不足之处是这种作业方式收获的是作物黄秆, 营养价值低, 饲喂浪费大。

综上所述, 机械化铡切回收青贮技术及粉碎打捆机械化技术的配合应用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甘州区应用秸秆饲料化技术的主要方式, 重点在于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解决这种作业方式存在的问题。

2 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

由于秸秆自身的理、化特性, 其直接作为饲料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秸秆的茎秆粗硬, 影响家畜适口性;粗蛋白含量低而粗纤维含量高, 动物难以消化等。一般来讲, 反刍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仅在20%~30%, 秸秆更多是作为填充料进行饲喂。 尽管提高秸秆饲料饲用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但是操作成本很高, 如果没有成套化、系列化技术支持, 使之成为一个产业, 单纯提高秸秆饲料饲用价值就会缺乏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 缺乏经济杠杆的撬动作用。

从长远来看, 秸秆饲料化市场前景广阔, 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作用明显, 如何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 实现秸秆利用商业化、企业化和长效运行, 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 而秸秆饲料化技术结合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饲料饲用价值, 真正实现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 达到提高秸秆利用率, 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将是当前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3 促进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的措施思考

3.1 政府重视、扶持到位

秸秆饲料化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加大对各项相关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 变“堵”为“疏”,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配套资金, 在秸秆饲料化机具购买、技术推广、技术研发、宣传培训及市场建立引导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3.2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注重发挥典型作用

根据对全区种植、 养殖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研判, 综合考量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策略, 制定出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 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分类指导和统一安排, 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 专业化的秸秆饲料化产业经营格局。 注重扶持一批在应用秸秆饲料化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经营服务组织, 通过发挥典型作用, 带动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3.3 突破技术难点, 完善技术模式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秸秆饲料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要依托科研院所、 生产企业等机构开展秸秆饲料化技术创新。 技术应用要针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以及种植模式等特点, 在秸秆饲料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技术模式集成、创新试验研究, 探索新的技术组合, 按照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和农民易接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模式体系。

3.4 市场化运作, 促进秸秆饲料化产业健康发展

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秸秆饲料产业化处理为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广大农民来说, 如果大量的秸秆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 实现了“变废为宝”, 其积极性自然会高涨。政府应引导农民及相关企业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 紧抓本地区、周边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机遇, 注重给秸秆找出路, 注重使农民在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中有效益, 得实惠, 从而实现秸秆饲料产业化经营, 把秸秆饲料产品化、工业化和市场化, 引导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秸秆饲料技术 篇7

1 秸秆饲料在规模养鹅上的应用

既然养鹅很有发展前景, 那么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适度规模生产肉用仔鹅, 为了突出节粮型动物的饲养优势, 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就要从占有饲养业70%成本的饲料入手, 寻求一种适于规模饲养肉鹅的饲料。现在规模饲养肉鹅的厂家很少, 大多是农户散养形式为主, 这种传统饲养方式靠放牧为主, 虽然饲养成本低, 但饲养周期长, 不利于规模生产, 而要种草养鹅, 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成本较高, 也不利于规模生产, 因此必须将传统的放牧方式改为全舍饲饲养。

由于我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 也是秸秆生产大国, 但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 kg, 并且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人畜争粮现象日趋严重, 所以我们应该将秸秆饲料应用在养鹅上, 用来替代部分粮食。那么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如何, 有无利用价值, 如何将秸秆饲料应用在规模养鹅上?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 而且将会很有研究价值。

1.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 营养价值较高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半在粮食中, 一半在秸秆中, 而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将秸秆看作农作物副产品, 存在重粮食利用轻秸秆利用的传统观念。传统农业和简单再生产, 秸秆仅仅用于烧火做饭, 盖房取暖和肥田, 未被充分利用,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秸秆的应用将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秸秆的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相当, 秸秆蛋白质含量约为5%, 纤维素含量约为30%, 还含有一定钙磷等矿物质。1 t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与0.25的粮食相当, 专家测算, 每生产1 t玉米可产2 t秸秆, 生产1 t稻谷和小麦可产1 t秸秆, 我国每年可生产秸秆6亿多吨, 如果全用做饲料, 折算应该是1.5亿t粮食, 经过科学处理, 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大幅度的提高, 秸秆蕴藏着丰富的能量, 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1.2 秸秆饲料在养鹅上的应用方式

1.2.1 青贮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青绿秸秆。此方法的处理, 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使饲料具有醇香味, 提高适口性, 还可以贮藏起来, 以备冬春季节无青饲料供应时应用。解决鹅无青饲料而受季节限制的影响, 尤其适宜于种鹅场。但此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基建资金, 并且容易由于操作不当, 导致饲料发霉变质, 造成损失。并且不利全价饲料的配制。

应用方法:用粉碎机将收获来的已降低水分至45%~50%的青绿秸秆粉碎成2 cm左右 (最好是豆科和禾本科按1∶3比例混储) 。边粉碎边喷入青贮窑中, 并及时压实, 装满后严格密封。存储1~2个月, 即可开封饲喂。

此种应用方式的技术要点是: (1) 饲料的含糖量要求在1%~1.5%左右。 (2) 水分要求在45%~50%左右, 压实封严。 (3) 饲喂时从一侧开口, 喂多少取多少, 最好根据日饲养量或月饲养量, 分成几个不同区域, 防止开封后氧化变质造成浪费。

1.2.2 微生物制剂分解秸秆

秸秆分解剂是利用生物酶活化降解技术将植物秸秆分解, 秸秆中的纤维素分解为多糖, 最后分解为葡萄糖。粗蛋白分解为多肽, 再分解为氨基酸、葡萄糖和氨基酸可被畜禽直接吸收, 在秸秆分解剂将植物细胞壁破坏, 胞内营养物质释放, 从而使秸秆的吸收率大大提高。

秸秆分解剂有如下特点: (1) 分解迅速:等温下24 h即可, 冬季4~6 h, 秸秆饲料的制作周期短, 大大减少了制作秸秆饲料所用长的面积。 (2) 消化充分:饲料转化率大大提高, 饲用3 d后, 粪便明显变细, 粪便量减少。 (3) 操作简便:只需用水把分解剂划开, 在与粉碎的秸秆搅匀, 封严即可。 (4) 效果显著:秸秆分解剂的应用增强了鹅的免疫力, 成活率高。

应用方法:首先将秸秆粉碎, 如玉米、水稻、大豆等秸秆都可用。粉碎粒度:用5 mm的筛子筛后即可, 将秸秆分解剂0.5 kg用水150~200 kg化开搅匀后, 与50~100 kg的秸秆混匀, 在常温下密封2 h即可饲用, 喂鹅雏10%~15%, 中鹅50%~70%、成鹅70%~80%, 饲喂时与精料混匀。

2 应用秸秆饲料实现规模生产肉用仔鹅

2.1 肉用仔鹅的最佳出栏时间

肉用仔鹅生产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主, 在安静而又较暗的环境中通过限制鹅的运动促进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 快速育肥生产肉鹅。现在农村收购的春孵秋售的农户散养肉用仔鹅较受欢迎, 不仅因为其均是以放牧为主的无公害产品, 最主要的原因是其鹅羽毛已生长完全, 所以综合考虑, 肉用仔鹅生产不仅应考虑绿色健康, 生长速度, 还应考虑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副产品——鹅羽绒, 既然这种肉毛兼用型仔鹅较受欢迎,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鹅羽毛及体重生长规律 (见下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鹅羽毛在70~80日龄才可完全成熟, 这与传统放牧出栏的90~100 d相差不大, 但如实行全舍饲规模饲养, 80日龄显然是不合算的, 肉鹅的最佳出栏时间为70日龄, 过了70日龄鹅的生产速度不再增加, 所以, 全舍饲规模饲养应在羽毛已基本成熟的65~70日龄出栏, 下面介绍一种70日龄出栏肉用仔鹅的饲养方式。

2.2 肉用仔鹅的直线育肥方法

2.2.1 饲养前期:0~21日龄

2.2.1. 1 雏鹅的生理特点:

(1) 出生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尚为完全建立, 对外界温度变化等环境的使用能力差, 特别怕热怕冷, 怕潮湿, 怕外界环境突变。 (2) 雏鹅消化系统非常娇嫩, 容积较小, 机能不完善,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 (3) 雏鹅的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速度快, 到21日龄体重是出生时的10倍。

2.2.1. 2 育雏方式可采用网上大批育雏, 原则是尽量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规模生产。

具体方法: (1) 饮水, 可在网床上一角稍微架高上放大铁桶, 在桶底边焊一小铁管, 与桶内相通, 并用一根钻有小眼的适度长的塑料管, 下放一长条状水槽, 这样的饮水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填水劳动强度, 还利于水质的清洁, 节约水资源, 若是批量较大, 可购买一个抽水泵, 在桶上设水龙头, 或加装自动控水装置 (无水自动抽水, 水满自动停抽) 。 (2) 光照, 采用自动控装仪器, 控制光照, 方便省事。 (3) 清粪, 由于是高架网上饲养, 又是阶段饲养, 只有20 d, 所以可以转舍后给予集中清粪。 (4) 饲料的饲喂, 可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 喂给全价颗粒饲料, 但需购置一台颗粒机。

2.2.1. 3 饲养管理要点:

饲养雏鹅应根据其生理特点, 供给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 并采用易消化的饲料, 保证育雏时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

2.2.1. 4 控温标准:

应根据雏鹅表现灵活, 及时的调整和控制。

保温:育雏时应根据雏鹅的表现来确定温度的适宜与否。温度过高, 喜卧, 张口, 展翅, 伸腿, 呼吸加快, 雏鹅散在一边, 大量饮水, 远离热源。温度过低, 惊叫不止, 起堆, 缩颈, 不喜动, 雏鹅易起堆压死。温度适宜, 雏鹅群安静活波好动, 觅食饮水正常。

防潮:雏鹅最怕潮湿, 所以应严格防止雏鹅舍内过潮, 加强通风, 并解决好通风和控温的矛盾, 采取网上育雏饲养雏鹅。

作好雏鹅开食开水, 鹅雏孵出24 h内饮用40℃左右的凉开水, 并在其内加入多维葡萄糖, 维生素C等补充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 开水后即可开食, 最好采用雏鹅易采食的颗粒饲料, 而且尽量应用黄色、绿色或蓝色等雏鹅比较敏感的颜色。

此种方式饲养的主要工作量就是饲喂饲料, 所以工作量不是很大, 饲养20日龄以内雏鹅, 每人可以饲养5 000只, 若条件成熟可养10 000只左右。由于是雏鹅阶段, 据其生理特点可知其消化生理尚未成熟, 所以在应用秸秆分解剂处理后的秸秆时, 应注意秸秆饲料的添加量在10%~30%之间, 注意观察雏鹅消化情况, 并要与精料充分混匀, 有条件的应该应用颗粒机生产颗粒饲料, 提高饲料利用率, 并注重植酸酶等可促进消化率的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尽量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相应饲料成本。

2.2.2 饲养中期:22~60日龄

2.2.2. 1 生理特点:

(1) 此期采食量大增, 生长速度加快, 必须提供充足的养分, 确保快速增重的需要; (2) 舍温高于20℃即脱温, 但因羽毛尚未长全, 抵御寒冷能力较弱, 故在早春时节或夜间气温骤变, 鹅群有畏冷表现时, 应适当给温, 严防感冒, 脱温时间应灵活掌握; (3) 鹅龄尚小, 自卫能力弱, 要严防暴雨袭击、兽害和长时间阳光暴晒, 增强体质, 迅速长骨长肉, 应充分运动, 最好设有水浴池。

2.2.2. 2 饲养管理要点:

(1) 及时进行强弱分群, 尽量保持鹅群的整齐度; (2) 保证充分的饮水, 要供水不断, 保证饮水清洁, 严格控制饲养密度; (3) 逐渐脱温。

2.2.3 饲养后期:61~75日龄

此期鹅群生长速度快, 羽毛日趋丰满, 体质增强, 可完全脱温, 要充分供给营养, 加速脂肪沉积, 及时出栏。育肥阶段仍可应用10%~15%秸秆饲料, 进行舍饲育肥或全部应用玉米面填饲。

2.2.3. 1 舍饲育肥:

将放牧后长到60日龄左右体重达1.5~2 kg的羽毛基本长齐的中鹅收回, 集中舍饲育肥, 需喂给高能量的饲料, 光线较暗的房舍, 限制鹅的运动和光照, 充足饮水, 增进食欲, 实现短期育肥的目的, 经10~15 d的育肥后即可出栏, 此期可应用50%~70%的分解后的秸秆饲料, 但最好用高能玉米为主的饲料。

2.2.3. 2 填饲育肥:

此种育肥方式有两种, 主要的饲料原料为玉米。第一种方式是将玉米面粉加水控制一定湿度后作成粗1~1.5 cm, 长6 cm条状。待阴干后3~4 d逐渐增加次数, 但此种方式不适于规模饲养。第二种方式是机器填饲, 此种方式的填肥速度快, 饲养周期短, 但需购置或自己设计一台压力泵式填饲机, 或采用填鸭机, 此种机器分为两种, 一种是手压式填饲机, 每名熟练工每小时可填饲400~500只, 另一种是电动填饲机, 每人每小时可填饲1 000~1 500只。

由于此种方式育肥全部采用玉米面, 并且填饲量较大, 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导致死亡, 为提高饲料转化率, 应添加无公害的植酸酶, 促进消化吸收, 并添加一定量的食盐, 改善适口性, 经10 d左右的填饲即可出售。

3 小结

秸秆饲料技术 篇8

1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特点

1.1 秸秆的构成

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矿物质及水构成, 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 此外, 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 但品质较差。碳水化合物由纤维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构成, 前者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一般用细胞壁成分 (CWC) 表示。秸秆中的纤维性物质用粗纤维表示, 可溶性糖类用无氮浸出物表示, 矿物质用粗灰分表示。秸秆中很少含有维生素。表1列出了几种农作物秸秆的基本化学成分。

1.2 秸秆的营养价值

秸秆的成分决定其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不同秸秆的成分和消化率是不同的, 同一秸秆的不同部作者筒介: 刘祥友 (1968-) , 博士, 高级畜牧师,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与推广。E-mail:liuxiangyou99@163.com

位也有所不同, 甚至差别很大。一般来说, 禾本科秸秆粗纤维的消化率比豆科秸秆高;豆科秸秆的粗蛋白比禾本科秸秆高, 但粗蛋白的品质较差;叶的消化率高而茎的消化率低。表2列出了几种不同作物秸秆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

注:引自阎萍主编的《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用》

注:引自阎萍主编的《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用》

2 反刍家畜和单胃家畜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特点

农作物秸秆被动物消化利用的前提是动物消化道内要有内源性纤维素酶系或添加到秸秆饲料中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系。它是一类能够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的总称, 是一类复杂的复合物, 故称之为纤维素酶系。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系, 因此能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而单胃家畜不能分泌纤维素酶系, 不能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 必须添加外源性纤维素酶才能利用。反刍家畜在饲用秸秆饲料时, 添加外源性纤维素酶对秸秆的利用更有效。基于反刍家畜和单胃家畜的消化特点, 一直以来, 农作物秸秆用于动物饲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刍家畜 (牛、羊) 上, 对单胃动物研究极少。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对酶的来源和作用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逐渐对单胃动物进行了研究。

3 微生物发酵秸秆类饲料的研究进展

3.1 微生物发酵秸秆类饲料的机理

作物秸秆类粗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物质, 中性洗涤纤维 (NDF) 约占干物质的70%~80%, 酸性洗涤纤维 (ADF) 约占干物质的50%~60%, 而粗蛋白仅含3%~6%。NDF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植物细胞的老化, 细胞壁变厚, NDF就成为秸秆的主要组成。纯的纤维素能较容易地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但由于木质素密实的结构很难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同时老化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抵抗微生物的消化, 使纤维素在瘤胃中的消化率很低。因此, 要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关键是降解木质素, 保留纤维素。在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分泌出各种酶。这些酶通过降解多糖和木质素, 破坏其连接的共价键, 一方面破坏了秸秆难以消化的细胞壁结构, 使与木质素交联在一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游离出来;另一方面又使秸秆细胞壁内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暴露出来, 增加与消化液接触的机会, 从而提高秸秆消化率或瘤胃干物质降解率, 而菌体自身生物量的增长又可以提高蛋白含量。当用微生物发酵以求提高秸秆消化率时, 应选择能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以真菌效果较好。当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时, 应选择能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微生物, 因为农作物秸秆内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高, 生产单细胞蛋白时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3.2 菌种的要求

最初多采用单菌种发酵, 后来有研究者发现多菌种混合发酵效率更高, 但对相应的菌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够分解纤维素;能够利用有机氮转化为菌体蛋白, 合成和分泌更多的营养物质;能够改变原料的适口性;能够产生多种分解酶;不产生有毒物质;具有促生长快的优势特性;菌体耐性高, 不容易自溶分解;如果用固体好氧发酵, 注意选用耐高温的菌株。

3.3 可降解秸秆类农作物的微生物及酶类

3.3.1 细菌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 大小约为0.5~3.0 μm, 由于体积小, 细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能使物质快速进入细胞。因此, 细菌往往比真菌多得多, 一些芽胞杆菌能产生芽胞, 抵御高温、辐射及化学灭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一些细菌, 如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地衣球菌、深黄纤维弧菌、普通纤维弧菌、纤维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瘤胃球菌等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Perrin等估计和比较了在含不同比例的短链、天然链和长链的果寡糖聚合物的半合成环境中, 发现经分裂细菌发酵后, 含短链果寡糖的基质中乳酸和醋酸盐的生物量和产量都较高。一般作物秸秆所含乳酸菌数量极为有限, 添加乳酸菌能加快作物的乳酸发酵, 抑制和杀死其他有害微生物, 达到长期酸贮的目的。在青贮中, 常添加的是同质乳酸菌 (如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啤酒片球菌、粪链球菌等) , 经同质乳酸菌发酵后可产生容易被动物利用的乳酸。乳酸菌是一类能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主要是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 发酵产生乳酸的厌氧菌或微需氧菌的总称。其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50 ℃, 适宜水分含量在40%~50%。乳酸菌和酵母菌可共栖培养。研究发现, 加入乳酸菌的青贮饲料pH值、气味、色泽、质地及综合质量优于不加乳酸菌的青贮饲料。当添加量达0.2%时, 饲料能达到优级水平。

3.3.2 放线菌

放线菌很少利用纤维素, 但它们较易利用半纤维素,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木质素的分子结构, 继而分解溶解的木质素。尽管由于放线菌繁殖慢且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不及真菌, 但在不利的条件下, 放线菌能形成芽胞, 与真菌相比较能耐高温和各种酸碱度, 所以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起着重要作用。高温放线菌可以从自然界中许多地方分离出来, 如沙子、成熟堆肥、马粪和果园土中, 主要包括诺卡氏菌属、节杆菌、链霉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小单胞菌属。

3.3.3 真菌

真菌对木质纤维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真菌一般可分为嗜温真菌和高温真菌, 大多数的真菌属于嗜温真菌, 在5~37 ℃下生长良好, 最佳温度为25~30 ℃。高温真菌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很强的分解作用, 它们不仅能分泌胞外酶, 而且其菌丝具有机械穿插作用, 共同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 (如纤维素和木质素) , 促进生物化学作用。Orly等发现白腐真菌在处理过的培养基中可以提高漆酶的活性和增强木质素的矿化作用。随后发现木霉等纤维降解真菌产生的低分子量短肽可使纤维素发生氧化降解形成短纤维, 有利于纤维素酶的水解作用。

3.3.4 纤维素酶

1850年, Mitcherlich 观察到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现象。1906年Relieve在蜗牛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以来, 纤维素的生物降解问题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2]。1934年, Cleveland通过欧美散白蚁试验认为是原生生物在寄主体内起着消化纤维素的作用。1945年, 在天然纤维素中发现能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之后, 人们开始关注瘤胃微生物较强的降解纤维素能力。纤维素酶主要由一些能溶解植物组织中的角质层和结晶纤维素酶复合物构成, 是迄今在瘤胃有机物中发现的唯一的专门消化外纤维素的酶。该酶产生于真菌的增殖阶段及游动孢子, 并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外培养基中。但Ware等发现一些纤维素酶补充物不能提高苏丹草和稻草的饲用价值。纤维素酶目前分为3种类型, 即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 (纤维二糖酶) 和β-2菌聚糖苷酶。纤维素的水解主要通过多纤维素酶复合体结构来实现, 该复合体主要由关键酶Cx和C1酶通过非共价键形成有组织的复合物。一般认为, C1酶主要作用于天然的晶体纤维, 能从葡聚糖链的非还原端进行水解, 主要产物为纤维二糖。Cx酶是水解酶, 作用于C1酶活化后的纤维素, 不能分解晶体纤维素, 但能以随机方式内切纤维素聚合体产生纤维素糊精、纤维二糖及葡萄糖。这两种酶的作用是相互协同互补的, 而复合体中还存在β-2葡萄糖苷酶, 有效防止了纤维二糖的产物抑制效应。一般认为, 协同作用与酶解底物的结晶度成正比[13]。

3.3.5 半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是分解半纤维素的一类酶的总称, 主要包括β-2葡聚糖酶、半乳聚糖酶、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这些酶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解畜禽消化道内的非淀粉多糖, 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性,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减少畜禽下痢, 从而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半纤维素酶主要由各种曲霉、根霉、木霉发酵产生。在饲料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是β-2葡聚糖酶, 它主要由曲霉、木霉和杆菌属类微生物产生。

3.3.6 木质素酶

木质素的降解酶系是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有3种, 即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 另外还有芳醇氧化酶、乙二醛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都参与了木质素的降解或对其降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宋安东在杂色云芝产木质纤维素酶降解稻草的研究中发现, 杂色云芝产木质纤维素酶显著提高了稻草的营养价值, 并且使秸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4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操作工艺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操作工艺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等。现在开展的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一般是采用厌氧固体发酵, 其工艺流程如下。 (1) 菌种复活:将菌剂溶于水或1%蔗糖液中, 使菌种复活, 复活菌剂当天用完。 (2) 秸秆切碎或揉搓:养牛用长度为5~8 cm, 养羊用长度为3~5 cm, 有利于装窖秸秆的铺平和压实程度, 以及减少开窖后发酵秸秆的二次发酵程度。 (3) 调节水分:将秸秆水分调节至70%左右。 (4) 铺平与压实。 (5) 密封:可防止在发酵期空气进入, 确保发酵质量。饲喂期每次取完料后, 在发酵料表面铺一层塑料膜, 尽可能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二次发酵。

5 微生物发酵秸秆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5.1 反刍动物

孙耀华等试验证明[14], 饲喂纤维素复合酶处理过的半干贮玉米秸秆试验组与喂鲜草组相比较, 对肉牛 (夏洛来肉牛与当地黄牛杂交一代牛) 增重效果显著, 平均日增重2.5 kg, 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20%, 增加经济效益42%。张山林发现[15], 在试验期内, 饲喂氨化麦秸和饲喂微贮麦秸组的肉牛平均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7%和47.5%。马效林发现[16], 在暖棚全舍饲条件下, 严冬季节用微贮饲料与氨化饲料育肥肉羊可以获得较高的日增重, 饲喂微贮饲料日增重达143.33 g , 比氨化饲料提高10.40%, 比利用普通麦秸提高30%~70%。饲喂氨化饲料日增重比普通麦秸提高18.39%。试验证明, 粗饲料经微贮或氨化处理后饲喂育肥羊, 饲料报酬明显提高, 微贮与氨化比未处理时分别提高15.46%和10.85%。逮素芬[17]在高效秸秆微生物调制剂发酵农作物秸秆试验中发现, 奶牛饲喂发酵料后, 产奶量比未发酵组提高15%, 但与EM液发酵组、生物酶转化剂发酵组、活杆菌发酵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 (P>0.05) 。刘兴伟[18]用玉米秸秆微贮饲喂辽宁绒山羊发现,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后备母羊产绒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育成母羊、育成公羊、成年母羊的产绒量、体增重, 后备公羊的体增重, 成年母羊所产羔羊的断奶重, 两组差异显著。

5.2 养猪

马一报道[19], 用25%玉米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30~60 kg猪经过85天的饲养试验, 试验组猪的平均日增重为0.676±0.17 kg , 与对照组的日增重接近, 并且从试验组的肉料比和对照组的肉料比还可以看出, 试验组猪的饲料利用率较高,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张桂荣用20%的发酵秸秆粉代替精料育肥猪,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40、830 g, 差异不显著 (P>0.05) 。卢兵友[20]用10%、30%、50%青贮玉米秸秆喂猪, 经过153天的试验, 全部试验猪基本达到100 kg/头出栏, 日增重以对照组最大 (559 g) , 其次为10%处理组 (531 g) , 50%组最小, 日增重随青贮玉米秸秆量的添加比例增大而减小。杨德智[21]用微贮玉米秸秆对猪生长进行研究, 在18头15~30 kg阶段生长育肥猪饲料中分别添加15%、25%微贮玉米秸秆, 结果表明, 猪采食率下降了11.3%和18.9%, 日增重下降了31.4 %和42.4%, 饲料转化率也随微贮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大而下降, 同时饲粮添加微贮玉米秸秆还会影响生长猪对Ca、P的利用, 据此认为在猪饲料中添加微贮玉米秸秆降低了猪的生长性能, 不利于饲粮养分的利用。胡建宏[22]用玉米秸秆微贮后喂猪, 结果表明, 试验组猪的快速生长阶段比对照组猪长22.3天, 且该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37.98 g和43.31 g, 在整个育肥期, 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 (463.89 g) 比对照组 (366.67 g) 提高26.51%, 差异显著 (P<0.05) 。宋金昌[23]等以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秸秆类粗饲料进行预处理后接种适宜的微生物饲喂生长肥育猪, 发现两种杂交猪的增重均比较接近, 对照组日增重的绝对值仅比试验组高13 g, 增重2%, 差异不显著 (P>0.05) , 说明用10%发酵秸秆代替饲粮中等量麦麸是可行的。张福友[24]在秸秆发酵饲料饲喂生长猪的试验中发现, 试验1~3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极显著 (P<0.01) 。刘科[25]经试验发现, 用发酵活杆菌发酵秸秆喂断乳后的仔猪, 经过70天的饲喂, 试验组每头日增重0.310 kg, 比对照组多增重0.087 kg, 料重比3.36 ∶1, 对照组为3.98 ∶1, 采食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0.09 kg。通过A、B两组育肥猪的试验结果表明, 张书杰[26]用20%发酵玉米秸秆粉代替部分精料饲喂育肥猪,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840 g, 对照组平均增重830 g, 差异不显著 (P>0.05) 。

6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重点

陈翠微等[27]认为, 微生物发酵秸秆面临三大困难, 一是秸秆的纤维素、木质素与蜡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抑制和降低了各种酶的活性;二是难以选育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种;三是必须解决发酵过程中降解终产物对酶的合成及其活性产生反馈抑制的问题。冯仰廉研究发现[28], 如果菌种选择不当, 会造成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紊乱。由于干枯秸秆中不含胡萝卜素, 会造成维生素A缺乏症, 使牛的生长速度变慢和母牛的繁殖率下降, 因此应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同时, 秸秆在瘤胃中被消化后的终产物主要是乙酸, 从可供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量分析, 仍不能满足能量和日增重的需要, 因此还应在日粮中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精料, 在有条件的牛场可采用对玉米等高淀粉精料进行过瘤胃保护的技术处理, 以降低淀粉在瘤胃中的降解率, 增加进入小肠的淀粉量。

制作氨化秸秆饲料二法 篇9

1 窖贮氨化法

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距畜舍近、贮取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挖窖。窖的大小根据贮量而定。窖可挖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土窖或水泥窖均可。窖壁一定要修整光滑, 若用土窖, 可用0.6~0.3㎜厚的农用塑料薄膜平整地铺在窖底和四壁, 或者在原料入窖前在底部铺10~20㎝厚的秸秆或干草, 以防潮湿, 窖周围紧密排放一层玉米秸以防窖壁上的土进入饲料中。将秸秆切成1.5~2㎝长的小段。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用水配成溶液, 水多少视秸秆的含水量而定, 秸秆的含水量为12%左右, 而秸秆氨化应该使秸秆的含水量在40%左右, 所以温水的用量为每100㎏秸秆加30升左右。将配好的尿素溶液均匀地洒在秸秆上, 边洒边搅拌, 或者一层层均匀喷洒, 边装边踩实。装满窖后, 在原料上盖5~20㎝厚的秸秆或碎草, 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 上面覆土20~30㎝厚, 并踩实。封窖时, 原料要高出地面50~60㎝, 以防雨水渗透。经常检查, 若发现破裂或孔洞时, 要及时补好。

2 塑料袋氨化法

采用塑料袋的大小以方便取用为好, 塑料袋一般为2.5m长, 1.5m宽, 最好用双层塑料袋。把切至1.5~2㎝长的秸秆, 用配制好的尿素水溶液 (方法同窖贮法) 均匀喷洒, 装满塑料袋后, 封严袋口, 放在向阳的干燥处。存放期间, 应经常检查, 若嗅到袋口处有氨气味, 应重新扎紧, 发现塑料袋有破损, 要及时用胶带封住。

3 开窖饲用

秸秆氨化一段时间后, 就可开窖 (或开袋) 饲用。氨化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气温而定, 气温低于5℃, 要56d以上;气温为5~10℃, 需28-56d;气温为10~20℃, 需14-28d;气温为20~30℃, 需10-14d;气温高于30℃, 只需7-10d。优质的氨化秸秆呈深黄色、褐色或黄褐色, 放氨后有糊香味, 质地柔软, 干燥。

4 选择原料

秸秆饲料技术 篇10

一、秸秆微贮饲料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微生态制剂,经水浸透并活化后,喷洒在铡短的农作物秸秆上,通过厌氧发酵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分解秸秆中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并转化为糖类,糖类经有机酸发酵再转化为乳酸、醋酸和丙酸等,即可制成柔软、具酸香味、家畜喜食的秸秆微贮饲料。

秸秆微贮饲料方便、经济,特别适于饲喂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可节省精(青)饲料,还可解决肉牛、肉羊冬春季草料短缺的突出问题。

二、秸秆微贮饲料的优点

1. 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农作物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质地变柔软,具有酸香、酒香气味,适口性好,肉牛、肉羊喜食;而且秸秆中部分纤维素、木质素被降解,增加了秸秆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肉牛、肉羊对秸秆的消化率,过瘤胃的速度也得以加快,可增加采食量,使用秸秆微贮饲料饲喂肉牛、肉羊日增重可提高30%左右。

2. 制作简便,处理成本低。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方法简便,夏秋季在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叶子尚青绿时,用铡切揉搓机将秸秆加工成2~3厘米长的小段,按比例加入秸秆微生态制剂,视草料的干湿程度添加适量的水混匀即可。水分简便检测方法是抓起配合好的草料用力挤压,以手心有水珠但不滴下为最佳。每吨秸秆微贮饲料成本仅385元(微生态制剂35元,秸秆300元,人工加工费及电费50元),即0.385元/千克,处理成本低廉。

3. 制作时间长,饲料来源广。秸秆微贮饲料原料可为青(黄)玉米秸秆、青干草和种植的优质牧草。只要室外气温达10~40℃时(北方春、夏、秋季,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制作微贮饲料,而且技术简单,容易推广。

4. 保存期长,取用方便。微生态制剂在秸秆中生长迅速,产酸作用强,由于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与醋酸未离解分子的强力抑菌作用,制作好的秸秆微贮饲料不易发霉腐败,因而可长期保存。另外,秸秆微贮饲料取用方便,随取随用,不需要晾晒。

三、秸秆微贮饲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近年来,在对秸秆微贮饲料技术的大力推广与指导下,进行秸秆微贮的农户很多,平正仡佬族乡2011年储存秸秆微贮饲料三千余吨,2012年五千余吨,2013年六千余吨,累计达一万四千余吨。秸秆微贮饲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肉羊、肉牛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与经济收益。

四、存在问题与现状

一是微生态制剂的来源问题,农户均反映不好购买,且价格较为昂贵,各级政府如能在每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经费中做一小部分预留,并加强与制备菌剂单位或部门联系,将为农户提供便利;二是应加大对秸秆微贮饲料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特别是在目前肉羊、肉牛养殖势头强劲的情况下,要加大对养殖户科学处理秸秆(免焚烧)的补贴力度。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舍饲山羊秸秆配合饲料饲养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攀枝花市草食家畜科研示范基地进行。

1.2 饲料配方

参照NRC标准和农业部2004年《农业行业标准 肉羊饲养标准》, 以粉碎的秸秆饲料为基础饲料, 配制3种饲料, 饲料成分及营养水平见表1和表2。对照组饲料以秸秆为主, 补饲部分精料。

1.3 试验方法

选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预饲期15 d, 在此期间进行体内外驱虫、健胃, 逐渐过渡用秸秆配合饲料。于2009年1月19日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试验组各饲喂一种秸秆配合饲料, 对照组按常规饲喂。试验期为90 d。各组试验羊管理条件一致, 分圈舍饲饲养, 每日2次, 自由饮水。

测定指标:初始重, 第30, 60, 90天体重;秸秆配合饲料饲喂量。

将6—8月龄的健康山羊46只随机分为4组, 对照组10只, 1, 2, 3组各12只, 经方差分析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重情况比较 (见表3)

试验1组日增重最高为92.11 g/只, 各组增重从高到低依次为1组、2组、3组、对照组, 经方差分析 (见表4) , 各组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0.01) 。再经SSR法多重比较, 结果3个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比较均达到差异极显著 (P<0.01) , 但3个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2.2 经济效益分析 (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各试验组收益均比对照组高, 采用1号饲料配方获得的收益最好, 育肥90 d比对照组增加收入20.84元/只;2号配方次之, 增加19.32元/只;3号配方增加10.36元/只;对照组育肥90 d亏损5.34元/只。

3 小结

攀枝花市有丰富的作物秸秆资源, 特别是玉米秸秆、稻草秸秆、麦秆等。经过青贮、氨化等处理, 通过牛羊等家畜过腹还田, 既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浪费, 又能减轻因秸秆腐败、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保护生态;同时可以增加养羊收入,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一举数得。

上一篇:个人理财关系下一篇: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