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2024-05-26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共12篇)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1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 据统计我国目前秸秆量为6.28亿t, 其中只有14%秸秆得到还田, 尚有20%的秸秆被焚烧或废弃。由于大量秸秆焚烧, 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肥, 其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主要营养元素。据测定湿玉米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2.28%。有关实验表明, 若秸秆还田量达4500~6000kg/km², 可稳定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保持水土, 平均增产幅度可达10~15%。目前用作肥料的还田方法主要有:过腹还田;人工覆盖;高温沤肥;沼气发酵;机械化还田技术。下面我们主要讨论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1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概念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编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 根茬粉碎还田, 整秆翻埋还田, 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 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 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 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 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是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1.2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分类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其技术体系包括;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玉米根茬还田;水稻秸秆还田等。

按秸秆是否事先粉碎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就地粉碎, 均匀地抛撒在地表, 随即耕翻入土, 使之腐烂, 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它是施肥方式的一次革命, 较传统的沤制还田省去了割、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工效, 减轻劳动强度, 争抢农时, 而且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及时直接翻埋还田, 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性性质, 增加有机质含量, 从而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

整秆还田技术是近年来农机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试验而推广的一种秸秆还田新法, 就是把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 利用专用的根茬粉碎还田机, 水田埋草机, 埋草驱动耙, 反旋灭茬机等农具进行直接还田, 整秆还田与粉碎还田相比, 减少了机具购置费用和机具进田地作业次数, 降低了作业成本, 同时可避免秸秆漂浮不易入泥中的弊端。

下面以南方机械化水田秸秆还田技术为例, 谈谈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2 南方机械化水田秸秆还田技术

南方机械化水田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作业, 可将稻麦的整秸秆、高留茬、绿肥等农作物秸秆一次性直接埋覆还田。是“三夏”大忙季节抢农时, 提高工效, 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肥力, 实现水田稻麦秸秆还田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适用于南方麦稻产区和双季稻, 三季稻产区。

2.1 南方水田秸秆还田作业工艺路线

机械或人工收获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将农作物秸秆整秆 (或粉碎或留高茬) 均匀抛撒在田间→补施与秸秆等量的畜肥→灌水泡田→水田埋草旋耕机第一遍慢速作业→施氮、磷肥→水田埋草旋耕机第二遍作业→栽稻水稻秧苗或播种水稻。

2.2 技术规范

1) 适宜水田泥脚深度在10~20㎝的田块采用。

2) 未耕的旱地应先灌水12h, 待土壤松软后再作业;若是已翻耕的地, 泡水后便可作业。

3) 水田浸水深度以3~5㎝为宜, 灌水过浅达不到理想的整地质量;灌水过深, 则影响埋草和覆盖效果。

4) 秸秆还田数量以4500kg/hm2为宜, 一般情况下, 秸秆较细, 易分解的秸秆, 可全部还田, 秸秆量大不易分解的秸秆, 可按50~60%还田。

5) 机具作业速度, 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合理选定。一般作业两遍, 第一遍宜慢, 第二遍速度可稍快, 两遍作业应纵横交叉作业。

2.3 相关配套技术

1) 在秸秆还田的同时, 应一次性地施入水稻全生育所需化肥量80%的氮肥和全量的磷肥, 用做底肥以平衡养分, 调节碳氮比, 加倍秸秆腐解速度, 提高肥效。

2) 秸秆还田与厩肥合理混用, 秸秆还田的同时合理混用厩肥, 两者在养分上既能形成互补, 释放时形成互助, 其增产效果更加显著, 鲜秸秆与厩肥混用比例一般为1:1效果较好。

3) 栽插水稻秧苗后, 水深不宜超过5㎝。秧苗返青后立即采用浅水勤灌的湿润灌溉法, 使后水不见前水, 以便土壤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

2.4 机械注意事项

为在秸秆还田作业中实现安全、高效、低耗的目标, 必须对秸秆还田机进行正确检查调整, 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熟悉秸秆还田机技术性能及安全操作要领。

2) 检查安装的正确性;调整纵横水平程度及耕作深度。

3) 检查各零件的润滑油是否充足, 达到要求。

4) 启动发动机, 试验检查在提升或工作位置时万向节方轴, 套管及叉夹是否达到既不顶死, 又有足够配合长度。

5) 检查完毕后, 进行空负荷运转, 若无异常现象, 并可下田作业。

6) 严禁用高档或倒档作业, 田间地头转弯时, 应将机具略微提升, 以减少转弯阻力, 避免损坏工作部件。

7) 转移地块时, 要切断工作部件动力。

8) 要经常或定时检查, 工作中若有异响时应停车检查, 并重点检查工作部件, 及时排除故障。

9) 严禁还田机运转时检查, 保养和排除故障。

10) 作业过程中, 若旋耕刀轴缠草较多, 应及时清除;若旋耕刀片折断, 丢失应及时补齐, 以免影响作业质量和损坏机具。

2.5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 改良土壤, 增强地力, 使秸秆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秸秆中含有提高土壤肥力所需的丰富养分, 据测定若还田100kg干稻草, 相对施用了2.43kg硫酸铵, 0.8kg钙镁磷肥, 4.5kg氯化钾;还田100kg干麦秸秆, 相当于施用3.05kg硫酸铵, 1.9kg钙镁磷肥和1.78kg氯化钾。若连续三年每公顷每季还田鲜秸秆6000kg, 可以使土壤通气孔隙增加2.67%, 抗压强度下降1.31kg、㎝², 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2.1%以上。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已为各地的生产实践证实;江苏省测定小麦秸秆还田2250~3000kg/hm2, 当季水稻增产6~9%, 下茬小麦增产10%;天津市静海县示范点, 每公顷耕地还田秸秆15000kg, 每四年粮食增产30%;山东博兴县连续三年秸秆还田, 小麦每公顷增产900kg以上, 玉米增产1500kg以上;河北石家庄市连续三年秸秆还田, 水稻增产6~9%, 小麦增产7~10%等。

2) 禁止焚烧秸秆, 减少空气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水田秸秆还田有效地利用和处理田间残留秸秆, 杜绝田间地头集中焚烧秸秆造成的烟尘污染和秸秆资源浪费, 同时也避免了秸秆随水漂流造成堵塞沟渠和污染水质;此外, 还有效地消除了随处堆放秸秆造成的火灾隐患等, 净化了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3)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田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采用人工堆沤省力、省时、节省费用;同人工铡草、传统翻、旋耕方法比较, 机械还田仅为人工还田成本的1/4, 而工效可提高40~120倍, 既节约成本和劳力, 还能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3 现阶段秸秆机械化还田存在的问题及推广前景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产量, 也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也必须看到“三秋”期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现象仍热相对严重, 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还较为严峻:农村经济欠发达,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 农民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淡薄;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动力机械少, 秸秆还田机械及其配套作业的旋耕机, 深耕犁少, 导致秸秆还田面积少, 作业不配套, 还田效果不理想;秸秆还田机械分布不均匀, 不平衡;农村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 不利于大中型机械作业;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导致了这项技术推广有一定的困难。

虽然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 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已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前景和条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 不仅可增加6~15%以上的产量, 而且由于逐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土壤结构, 为发展“两高一优”产业,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一定基础。由于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但具有快速、简便、突击处理大批量秸秆能力, 而且作业成本仅为人工的1/4, 而工效却是人工的40~120倍, 这样既节约成本和劳力, 又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我国现行的是‘“化学农业”, 化肥用量已超过发达国家化肥用量的3倍多。并且具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这样导致了土壤板结, 有机质含量下降, 作物品质营养下降, 有关专家们报告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让当前的化学农业发展下去, 今日的万亩良田在下世纪将变为无法开垦的荒地!”可喜的是党和国家对秸秆焚烧予以高度重视, 下了禁烧令, 农机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 积累了一些经验,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并把“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列为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十项农机化技术之一, 在政策方面得到有力支持。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秸秆 (根茬) 处理, 合理利用资源,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减少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 充分发挥现有拖拉机的作用, 更新大中型拖拉机, 促进农机农艺的结合, 配合“丰收计划”“沃土计划”, 发展可持续农业, 将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现已加入世贸组织 (WTO) , 农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手工劳动已无法同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生产相比。无机农业的产品也不能同有机农业产品竞争, 所以发展大农业需要大农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也是人民健康生活的需要。当然秸秆还田只是发展有机农业中的一小部分, 不仅需要政府、农民、农机的积极工作, 而且需要公安、环保、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才能把这没利用的20%秸秆及时还田。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2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各种作物秸秆6亿多吨,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约有秸秆总量的1/3,即2亿吨左右剩余秸秆尚未得到综合利用,每到夏秋收获季节秸秆被堆积到田边道旁或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及其特点

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的方式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并均匀抛撒于地表,随即深耕翻埋,使之腐烂分解,对于改良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效果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表现在秸秆还田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气性能提高,贮水量增加,能培肥地力,提高产量。比如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发现湿玉米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1250公斤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如:我市西张庄镇4.12万亩地,年经济效益达200万元,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二是社会效益显著。以往玉米秸秆当作燃烧物,堆垛在道路两旁、村舍西周,影响了村容村貌,采用秸秆还田,不仅能使作物增产,还避免了环境污染,消除了火灾隐患,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三是生态效益显著。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障碍的弊端,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在旱作农业区实施,增加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壤吸纳雨水的能力,减少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对于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是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一般一台拖拉机一台秸秆还田机每天可作业40-120亩,比人工青贮玉米秸秆的效率可提高40-120倍。大大减轻了“三秋”生产的紧张程度,促进农村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2、调节土壤物理性能,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化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秸秆耕翻入土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腐殖质化释放养分,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水,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加,微生物繁殖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使土地壤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据试验测定,还田一年后土壤容量下降0.03-0.16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连续6年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增加,吸水率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4、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由于秸秆机械还田要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害程度下降50%。

二、秸秆还田要结合好农艺措施

现以玉米机械秸秆还田为例,结合我市实际介绍秸秆还田农艺措施:

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作小麦底肥,这是一项省工、省力又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有的效果不明显,原因何在?据我们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怎样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呢?我们认为:

一要带皮掰棒。玉米穗皮柔软,特别是半干不湿的,韧性较大,不易粉碎,这是影响秸秆粉碎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收获时要带皮掰棒。

二要趁青粉碎。青玉米秸秆较脆,容易被粉碎。因此要对玉米及时进行收获,掌握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提高粉碎质量,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对加快秸秆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

三要加施少量氮、磷化肥。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亦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据科研部门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因此当底肥不足时,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每亩翻压秸秆500公斤,再增施4.5公斤纯氮和1.5公斤纯磷,既可加快秸秆腐解,尽快变为有效养分,又可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四要旋耕或耙地灭茬。完成切碎、加施化肥作业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混合,并进入0~100毫米的土层中,同时要把玉米根茬切开,以利于腐解。

五要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0~250毫米,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六要浇足塌墒水。秸秆被翻压后,对土壤有架空现象,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解决土壤被架空问题。同时足够的水分是秸秆腐解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所以浇足塌墒水是可行的措施。

七要耙好地表再播种。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地平土碎,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以加快腐解。通过耙地,使土壤上虚下实,也是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

八要浇好封冻水和返青水。玉米秸秆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减退,还会与麦苗产生争水矛盾。因此,要浇好封冻水,来年春季还要适当早浇返青水,促进秸秆腐解,保证麦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水分。

二、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秸秆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需要及时补充,根据试验测定,还田秸秆时以能够维持和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依据,秸秆不还田,每公顷土壤有机质每年至少要消耗810千克,每公顷每年还田秸秆6000千克,可提供有机质900千克,就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在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秸杆还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认识上的不足,农民还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焚烧秸秆履禁不止,还有因焚烧秸秆造成人身伤亡或其他社会问题的现象发生;二是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田技术的具体实施没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如配方施肥的配用量和除虫剂、除草剂的型号是否与虫草害对应,喷施量不够精确,带病带虫秸秆没有清除而一同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病虫害发病率,还田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季作物播种质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该项技术的实施水平;三是机具的问题,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配套动力要求较大,而且机具大都是针对平原地区设计的,缺少丘陵山区适宜的还田机具。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秸秆还田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支持。为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纠正长期依赖化肥的思想,改变农民传统精耕细整的耕作观念,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建立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2)加强政府职能,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政府部门领导的认识,制定政策,确定长远战略目标,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做好机具配套、作业配套、技术配套,传统做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农艺措施与机具相结合、秸秆利用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还田措施与耕作制度相结合。

(4)加大投入,优化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建立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5)因地制宜,选准机型,加快推广。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和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秸秆;机械粉碎;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19

近年来,本应作为农家财富的农作物秸秆却变成了需要处理的“废物”,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了火灾隐患,影响交通,甚至威胁到飞机的起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不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粉碎还田的问题。

1基本原则

1.1市场导向、政策扶持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农机生产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发挥政策优势,扶持和促进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应用。

1.2科技推动、强化支撑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粉碎还田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构建以服务为支撑,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

2总体目标

建立较完善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田间、免耕播种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利用率,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保护黑土地,成为农机推广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公主岭市玉米秸秆利用方式为:近40%直接或过腹还田,30%作为农用燃料,6%作为工业或其他用途,近30%未被利用。由此可见,目前秸秆的处理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是制约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普遍存在宣传不到位,群众观念守旧、环保意识差;技术不成熟,形式单一,研究和推广脱节;现有的技术社会效益虽然较大,但成本太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对农民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造成秸秆粉碎还田发展速度缓慢。

3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

4实施原则

4.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由市农机推广总站统一安排、管理、协调,项目涉及的乡(镇)各部门共同协作,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按照“方案”结合实际进行实施。

4.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把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基础好、干群积极性高、财力保障得力作为项目实施的必备条件。

4.3多措并举、集中投入

要求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和项目,集中资金,采取政府、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合力进行项目建设。

4.4科技先导、规模生产

坚持用现代农机技术与先进的工艺体系相结合,突出规模高产、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的理念。

5实施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双城堡镇、环岭街道、大榆树镇、玻璃城子镇和大岭镇。

项目实施时间:2015年1~12月。

项目进度及工作安排(见下表)。

建设内容:双城堡镇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实施1500亩,双城堡镇海民农机专业合作社3500亩,辐射环岭街道、大榆树镇、玻璃城子镇和大岭镇等乡(镇)1万亩;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联合调查考核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改善作用;统计玉米收获机及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参数。

6保障措施

加强协调,成立组织。为了保证项目合作的正常运行,成立由市农机推广总站、项目乡(镇)农机推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专家热线、培训班、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舆论氛围。

做好示范,抓好典型,积极组织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示范经验,注重培养典型,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学习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项目开展。

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为了保证项目的运行,扩大技术的传播和提高机具利用率,计划对项目实施乡(镇)农机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对机手进行新机具的操作、调整和维修培训。

抓好示范点建设。在项目实施乡(镇)的重点村屯设立示范点,示范点从整地到收获实现全程跟踪,及时掌握各阶段数据,总结出适合公主岭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秸秆粉碎综合利用技术机械化模式,并大力推广,提升全市玉米全程机械化步伐。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4

关键词:秸秆还田,应用,要点,注意事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就是利用秸秆切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于田间, 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 使秸秆直接还田, 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它省去了刨、捆、运、铡、沤、送、施等耗费人工的多道工序,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作业成本, 而且秸秆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 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是一项应用广泛、增产效果较好的农机技术。

1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培肥地力

试验表明, 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1年后的土壤, 其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全磷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468×10-6, 土壤的质量体积比下降0.03~0.16 g/cm3。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 平均增产幅度达10%~15%。据测定, 新鲜玉米秸秆含氮0.48%、磷0.38%、钾1.67%, 同时含有硅、钙、镁等微量元素。直接粉碎还田后, 相当于施标准氮肥320~450kg/hm2、标准磷肥180~225 kg/hm2、钾肥450~700 kg/hm2。粉碎的秸秆腐烂分解后,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左右, 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1.2 有利于作物增产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减少水分地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的形成, 保持耕层蓄水量,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抗旱减灾。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 含水量可提高2%~4%, 渗水率达到40%~50%, 而且肥效全, 肥力作用时间长。试验表明, 旱地玉米和小麦可分别增产1 050 kg/hm2和450 kg/hm2,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1.3 有利于农民增收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可以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目前, 农机户购买1台秸秆还田机需投资6 000元, 作业收费225元/hm2, 作业1季即可收回机具成本并净赚4 000元。对用机户而言, 人工作业按80个工日/hm2计算, 折劳务费1 080元, 而用机械作业只需付225元的作业费, 可节省855元/hm2。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 我国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仅有40%~60%, 大量的秸秆资源被当成烧柴或焚烧浪费掉。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图省时省力, 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1.4 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

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可代替人工作业, 一次完成直立秸秆的均匀粉碎并抛撒还田,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体力劳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秸秆还田技术实施要点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 必须与农艺措施密切配合, 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增收、增效潜力。

2.1 掌握最佳作业时机

摘穗后, 新鲜秸秆容易粉碎, 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糖分, 易腐烂分解。因此, 要趁青对玉米进行及时收获, 即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 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 以提高粉碎质量, 保证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 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 有助于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

2.2 注意提高粉碎质量

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秸秆还田机都能在割倒秸秆的同时将玉米秆打碎, 不论哪种还田机, 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 cm, 并且要撒匀。对还田地块一定要用悬耕机作业一遍, 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拌匀。此外, 还要用铧式犁将秸秆连同化肥、农家肥翻入10 cm以下的土壤内, 以利播种。

2.3 加施少量氮磷肥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 也就是微生物生命的活动过程。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 而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 因此, 当底肥不足时, 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翻耕前, 要施入适量的化肥, 一般施碳铵450~750 kg/hm2。这样不但可以加快秸秆的腐烂分解, 而且解决了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加施化肥后, 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 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 与土壤混合, 并进入0~100 mm的土层中, 同时, 要把玉米根茬切开, 以利于腐解。

2.4 及时耕耙减少损失

耕深一般要求在27 cm以上, 秸秆残体要覆盖严密, 耕后要及时耙实, 以利保墒。要深耕翻压, 耕深在20~25 cm, 使秸秆残体掩埋保留在整个耕层中, 促使秸秆腐解, 充分发挥肥效。

2.5 注意浇足塌墒水

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容易架空, 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和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因此, 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 否则会影响秋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怕影响秋播作物的适期播种, 也需在播后及时浇水。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用作小麦底肥, 是一项省工、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

2.6 耙好地表再播种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保证土碎地平, 使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充分混合, 以加快腐解, 使土壤上虚下实。

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各零部件与紧固件联接是否可靠转动件是否灵活

对刀座及刀片逐一检查, 发现损坏或短缺, 要及时修复或更换。调整好三角带的张紧度, 加注好润滑油和润滑脂。挂接后要空运转3~5 min, 待运转正常后, 方可投入作业。

3.2 机组进地后应调整拖拉机悬挂杆件调整限深轮高度严防刀片入土

要根据作物的密度、长势、土壤含水率等不同情况, 匹配不同的作业速度。挂接动力输出轴时要低速空负荷, 待发动机加速到额定转速后, 机组才能缓慢起步, 投入负荷作业。严禁负载起动, 以防损坏机件;严禁带负荷转弯或倒退, 转移地块时应切断动力;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作业机组, 保证人身安全。

3.3 作业后要及时清除转动部位的积物及护板内壁沾集的泥土并对各转动部件加以检查及时调整与更换

机械化秸秆还田值得推广 篇5

机械化秸秆还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无素。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15t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2250kg/hm2。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t,其中含氮300多万t,含磷70多万t,含钾700多万t,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付之一炬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连续六年秸秆直接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增强,吸水率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亩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增施硝氨35kg、磷肥375kg、磷酸钾307.5kg,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使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20%。这些数据在我区和村镇董家庄村试验田已得到充分证实,并连续推广230hm2。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

省工增产、争抢农时。一般情况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四分之一,而工效可比人工还田得高40~120倍,还可增产增收。因此,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

优化环境、防治污染。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环保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这一。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采用有效的还田措施,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土壤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大,土壤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尚未付清力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保证秸秆还田技术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加强领导,增加力度,采用强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措施,对焚烧秸秆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投入,优化机制。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疏堵结合,以堵促疏。建立以国家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采取小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玉米铁茬播种机的发展模式,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协调有机户为无机户服务,开展跨区作业,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大大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选准机型,加快推广。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应用。

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配套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区目前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以下几种作业形式:

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旋耕机作业

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一次性完成秸秆切割、输送、摘穗集箱、秸秆还田作业后再使用旋耕机旋耕除茬2~3遍,整地区即可播种小麦。

人工摘穗后的直立秸秆,用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旋耕机旋耕除茬后播种。

人工摘穗后割倒秸秆,用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秸秆切碎机切碎成堆,盖土腐化后,铺撒还田、耕翻播种。

以上三种作业形式都存在不能除茬的问题,尽管使用旋耕机除茬,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由于受地块和资金的限制,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费用较高,用户使用不积极,致使有机户收入欠佳,削弱了购机户的积极性。

由于各级政府禁烧秸秆工作的力度加大,目前小型玉米秸秆还田机的使用正热,但仍有粗放经营者把秸秆付之一炬。

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阶段玉米秸秆还田工作仍要以中小型为主、在中小型并存、人机畜并用的方式开展。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篇6

1. 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

1.1 秸秆还田作基肥 玉米秸秆养分释放慢,一般当季玉米无法吸收利用,只能做基肥施用。

1.2 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 一般秸秆还田以量每亩还田干秸秆200~300公斤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

1.3 秸秆施用要均匀 如果不匀,厚处很难耕翻入土,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玉米生长不齐、出苗不匀或种子播在了大量秸秆中不能出苗等现象。

1.4 适量深施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 一般玉米秸秆含纤维素高达30%~40%,还田后土壤中碳素物质会增加 1倍左右。因为微生物的增长是以碳素为能源、以氮素为营养,而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分解适宜的碳氮比为25∶1,玉米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这样秸秆腐解时由于碳多氮少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造成了与玉米共同争氮的现象,因而玉米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速秸秆腐解及保证玉米苗期生长旺盛的双重功效。

2. 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技术要点

2.1收获和处理 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切碎至10cm左右,均匀覆盖于地表。

2.2 施用秸秆腐熟剂 按每亩2公斤用量将秸秆腐熟剂与适量湿度的细砂土混匀后,均匀地撒在秸秆上,通过深翻将秸秆埋入土内,利用雨水或灌溉水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达到快速腐烂的效果。

2.3 深施底肥 秸稈深翻埋入土壤时,每亩要增施5公斤尿素用以调节碳氮比,并且要做到底肥深施。

2.4 耕作整地 采用深耕深松机进行深耕作业,耕深25厘米以上。

2.5 田间管理 秸秆翻入土壤后,如果墒情不好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同时,人工定苗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3.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采取深耕或深旋耕时可选择高留茬,即留茬高度在15~20cm,并使秸秆均匀撒在地面,以利耕作。采取少免耕田块,可选择矮留茬,并将玉米秸秆均匀撒在地面,这样既省力又利于出苗。

4. 注意事项

浅析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7

将玉米摘穗后的秸秆通过切碎机械在农田中均匀撒下即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间接还田、青贮过腹还田、玉米收获机粉碎还田、铡草机切碎青贮过腹还田等是这一农机化新技术的主要方式[1]。机械化还田有助于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增加, 实现对土壤功能、团粒结构的改善, 进而达到土壤保健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展开讨论, 分析其技术路线以及应用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 技术路线分析

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从作业方式来看分为四种技术路线。①摘穗与割倒以人工操作完成, 再以人工操作喂入切碎, 进行氮肥的适量补充, 将粪便及秸秆等有机物堆积, 灭茬铺撒秸秆, 耕翻整地以还田机实施操作, 使土壤呈播前状态。机械化程度不高、工序较多是这一技术路线的特征, 具有较低的作业成本, 在初期使用较多, 现已基本淘汰。②摘穗以人工方式完成, 通过机械粉碎玉米秸秆, 进行氮肥的适量补充, 利用旋耕机实施两遍旋耕, 再耙压, 使土壤呈播前状态, 苗带镇压在播种时进行。摘穗需在秸秆青绿时进行, 秸秆粉碎需小于5 cm的秸秆长度, 小于15 cm的留茬高度, 约15 cm的还田深度, 25∶1 的秸秆碳氮比, 碳铵用量为225 ~ 375 kg / hm2, 将80∶ 1调整为25∶ 1。③玉米穗的收获使用联合收获机并粉碎处理秸秆, 利用旋耕机实施两遍旋耕, 使土壤呈播前状态, 苗带镇压在播种时进行。因作业工序减少, 这一技术路线具有明显较高的机械化程度。这一技术路线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的普及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行之下应用广泛。④玉米穗的收获使用联合收获机并粉碎处理秸秆, 采取免耕播种方式, 与常规播量相比播种量较大, 约大10% , 通常在2 ~3 cm的覆土层下播种, 5 ~ 7 cm种子侧下方处为施肥处。这一技术路线有很高的机械化程度, 作业工序减少明显, 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 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 应用现状

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 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大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 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部分机械手存在操作不到位的情况, 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 以致出现苗弱、死苗、出苗率低等现象。

2. 1 秸秆焚烧问题

把秸秆直接焚烧的问题依然存在于个别农户之中, 在焚烧时会有大量的浓烟产生, 使雾霾加重, 使环境受到污染, 容易造成疾病感染以及交通事故[2]。土壤有机质在焚烧的高温影响之下会遭到破坏, 氮素养分在焚烧秸秆的影响之下会分解, 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和土壤板结, 对作物产量造成直接影响, 导致出现减产。

2. 2 病虫害问题

棉铃虫、粘虫和螟虫等虫卵以及大量的病原菌存在于玉米秸秆之中, 这些害虫以及病原菌并不会因秸秆深翻入土而消失灭亡, 其存在会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 影响产量[3]。

2. 3 争氮问题

对土壤微生物活动而言25∶ 1 为最适宜的碳氮比, 而80∶ 1 的碳氮比是玉米秸秆中的比值, 因氮素不足造成争氮问题, 后茬作物与微生物的争氮使作物氮素缺乏而弱苗、黄苗、死苗, 且玉米秸秆也因争氮的问题而分解缓慢。

2. 4 还田质量问题

还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抛洒不均匀、还田深度不足、粉碎玉米秸秆时长度过长。秸秆超过10 cm则长度较长, 在还田时, 因二次旋耕不深, 仅3 ~ 5 cm的地表下深度是部分旋耕操作的深度, 土壤悬松, 耕层较浅, 使土壤与秸秆融合效果不佳, 影响后茬作物播种, 出现深播弱苗。在还田完成之后, 土壤因大量玉米秸秆的存在而呈现过疏松的状态, 出现不合理的土壤孔隙比例, 影响种子与土壤之间的接触[4]。幼苗在寒冬冷风侵根下发生冻害。此外, 土壤养分因还田而在地表集中使根系发育受到影响, 使养分的供应在作物后期得不到保证, 影响作物后期对自然灾害如干旱等的抵抗能力, 降低产量。

2. 5 播种质量问题

部分地块粉碎之后在地表下3 ~ 5 cm处停留过长的秸秆, 土壤因此产生较多的大空隙, 呈过松的状态, 跑风失墒影响了土壤与种子之间的接触, 因受到架空, 出现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较低、重复播种问题, 造成严重的浪费。

3 改进措施

完善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一方面需要紧抓技术实施要点, 将这一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 应保证秸秆均匀、碎且短, 保证秸秆粉碎的长度, 以5 cm左右为宜, 不可超过10 cm。另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扶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内容。

3. 1 均匀碎秆

秸秆在玉米完全成熟时具有较高的含水率, 这时候的秸秆不但容易腐烂也容易粉碎, 因此, 收获玉米、秸秆还田的操作需及时进行。秸秆的均匀与埋严中切碎是一项基础操作, 3 ~ 6 cm为秸秆粉碎的一般长度, 10 cm为最大值, 不可超过这一数值, 需注意不可过碎避免动力消耗成本的加大。

3. 2 时间上的把握

播种时间与还田时间间隔越大越好, 在实施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时收获、切碎以及耕翻入土还田的操作同时进行为宜。秸秆分解率在60% ~ 70% 的含水量和30 ℃ 左右的土壤温度条件下能够达到最大值, 其肥效能够得到较早地发挥。在腐熟的过程中新鲜秸秆会有有机酸产生, 这些有机酸会毒害作物根系, 为了将这些毒害最小化, 旋耕灭茬需在还田完毕后立即进行, 且要注意深耕及时, 需达到约25 cm的深度。土壤会因秸秆还田而出现较大的空隙, 而深耕翻能够改善这一问题, 并具有蓄水保墒的效果。

3. 3 埋严墒足操作

25 cm左右为玉米秸秆翻耕的适宜深度, 可与机械深松结合, 深松应三年实施一次。埋严压实玉米秸秆通过整地实现, 避免跑墒问题因秸秆外露而发生。适时进行镇压, 将大孔洞消除, 密实土壤, 为发芽扎根提供保障。因微生物与秸秆分解吸水, 土壤在还田后含水量会下降, 因此, 需以越冬水在越冬前对还田地块进行浇灌, 对土壤裂缝进行压实, 适时填压, 为幼苗安全越冬提供保障, 避免冷风侵根, 冬季过后以返青水早浇推动腐解秸秆, 以充足的水分供给麦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3. 4 防治病虫害

还田时需注意秸秆的选择, 若秸秆生长良好则可直接使用, 若秸秆带病需经过处理后再进行还田。这是因为带病秸秆中的有害虫卵如玉米螟等以及病原菌会在还田时进入土壤, 使越冬病虫害基数加大, 因此, 需以高温堆沤的方式处理带病秸秆, 避免病虫害蔓延, 影响还田质量。

3. 5 氮素的增加

微生物生命活动存在于秸秆腐解于土壤的过程之中, 需要吸收水分以及相应的化学元素如磷、氮等, 这些化学元素原本就存在于土壤中。通过试验发现, 100∶ 4∶ 1 为碳、氮、磷三种元素在秸秆腐解时所需的比例, 而100∶ 2∶ 0. 3 为碳、氮、磷三种元素在秸秆中存在的比例。碳氮比在秸秆与微生物活动中分别是80∶ 1 和25∶ 1, 这一差异导致后茬作物在机械化还田之后出现严重的争氮问题, 造成缓慢的秸秆分解, 引起苗弱与苗黄问题。75 ~ 150 kg/hm2的尿素为秸秆还田时的增施量, 并以其他肥料同时配施, 以达到提高含氮量的目的, 通常能够在秸秆干物质中增加1. 5% ~ 2. 0% 的含氮量, 有助于腐解秸秆, 加速有效养分的转换, 进而对麦苗缺磷、缺氮问题进行改善。

3. 6 腐熟剂的使用

秸秆腐熟剂属于有机物料, 其中存在多种微生物菌群成分, 对杂草、秸秆的腐熟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促进秸秆向肥料转变, 最终被作物吸收, 实现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改善。腐熟剂中存在一种菌群, 既能解钾也能解磷, 对土壤中钾与磷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 并能促进游离氨转化。15 ~ 30 kg/hm2为秸秆腐熟剂的一般使用量, 在秸秆上均匀地撒上湿度适宜的细沙土和腐熟剂, 将秸秆深翻埋入土壤中, 保证土壤的高湿度, 以雨水或灌溉水进行, 能够实现秸秆的迅速腐熟分解。

3. 7 政策的支持

秸秆还田技术是在地力衰竭与环境保护要求之下的一个发展趋势, 不但能够对土壤肥力进行改善, 还能减少污染与浪费。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 在江苏苏北地区, 农机大户与专家都已十分熟悉秸秆还田技术, 其应用也较为广泛。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部门都以政策的方式激励了这一技术的推广, 加大在机具以及作业方面的补贴, 有力地推动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在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中纳入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体系如农机购置、还田机研发补贴等, 对相关的利益问题进行解决; 以相关的产业体系力量对农机农艺不配套、秸秆降解慢等问题进行解决, 不断改善耕作方式; 以农机下乡、开展培训班、开展现场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认识, 促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潘剑玲, 代万安, 尚占环, 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5) :526-535.

[2]杨滨娟, 黄国勤, 钱海燕.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 2014 (1) :150-157.

[3]高杨.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 (3) :1-2.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篇8

1 秸秆还田的生产方式

1.1 机械收割

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是水稻秸秆还田的前提条件。常用的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般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如久保田488、久保田588、洋马人民号等机型,有切碎和不切碎两种状态可供选择。秸秆全量还田时选择秸秆切碎状态,作业时一般留茬15 cm左右;在秸秆综合利用(如作沼气料、饲料、工业原料等)时,选择非切碎状态,由捡拾打捆机收集田间秸秆并打捆,运出田间用于其他用途。秸秆切碎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的重要前提。技术关键是秸秆切碎和留茬高度。

1.2 还田作业

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秸秆还田机具,实现秸秆还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碎土、埋草、覆盖一次完成。在还田机械的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种机械组合,动力机械采用50~75马力拖拉机,还田机械推荐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该机器的主要特点是:耕深稳定、碎土质量好、覆盖率高、运行稳定可靠,作业后的田面平整,稻麦秸秆还田作业兼用。技术关键是保证机械旋耕专业深度。

1.3 小麦播种

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后由于田面比较平整,可直接进行小麦机械条播或人工撒播及机械开沟、盖籽作业。需要注意的是:(1)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情况下,每亩用麦种12.5~15 kg,迟播的田块每推迟5天增1~1.5 kg用种量。(2)为了全面夺取小麦高产,小麦最迟播期在11月15日前结束。(3)适当增加基苗肥用量,扬州市小麦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7 kg。秸秆全量还田后,基苗肥比例应占70%~80%,主要是解决秸秆腐化过程中与小麦苗体争氮的矛盾,保证小麦幼苗在足够的养分条件下健壮生长。技术关键是保证出齐苗。

1.4 秸秆还田机组配套方案及综合比较(见表1)

方案1: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带切碎)→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适用于联合收割机带切碎装置留高茬15 cm左右作业,秸秆切碎并且均匀撒于田间,长度为8~10 cm左右。

方案2: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人工撒匀“草埂”→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适用于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留高茬15 cm左右作业后,由人工将秸秆撒匀。建议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

方案3: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联合收割机无秸秆切碎装置,秸秆有其它综合利用途径,实现秸秆部分还田。

2 配套的农艺措施

大量秸秆翻埋入土后,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环境,同时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又带来了土壤化学性状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协调秸秆分解与后茬作物生长的关系。

稻茬秸秆还田与麦茬秸秆还田相比,操作简单、埋草效果好、对后茬作物几乎没有影响、增产效果显著。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以下几条措施:

2.1 前茬作物

水稻应防止倒伏,为机收留高茬创造条件。

2.2 肥料运筹

小麦播种以后,气温慢慢降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也趋缓,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的问题没有水稻那么突出,只需适当调节氮肥运筹即可。

重施基肥:以复合肥(或BB肥)加尿素为佳,先施肥后翻埋秸秆,实现全层施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N:P2O5:K2O=15:12:18)25 kg,再以尿素或碳铵补充氮素。

看苗补施壮蘖肥:在返青前后根据苗情补施一次接力肥,本次施肥数量不能多,以4.5 kg尿素或者15 kg碳铵为宜,以便麦苗在拔节时能自然褪淡,接上拔节孕穗肥。

适时施足拔节孕穗肥:增施拔节孕穗肥是形成大穗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在高峰苗过后,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时,每亩施肥尿素10 kg,氯化钾5 kg,可以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

2.3 窨水或镇压

秸秆还田后期短期内在表土层下有一定厚度的草层,对土壤水分运动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应采取窨水或镇压措施,保证齐苗。

3 建议和对策

3.1 技术性对策

(1)积极研究秸秆还田的适宜条件。应从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农业投入产出比、机械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方案,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目的,使土壤具有使用的可持续性。

(2)加快秸秆降解技术的研究工作。扬州市粮食种植基本为一年两熟制,倒茬时间短,影响秸秆较快腐解,因此尽快降解秸秆成为还田技术关键。土壤微生物是秸秆降解主体,应尽快弄清微生物尤其低温微生物的代谢及营养特点,并进行纤维分解菌株的筛选试验,通过引进外源微生物或创造还田下较佳的营养条件加快降解。

(3)立足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广使用大马力拖拉机和高效秸秆还田机械,制定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标准,印发技术明白纸,保证秸秆还田作业效果。

3.2 政策性建议

(1)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各地要将秸秆还田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2)加大示范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及隐患,认识污染的空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带来的危害;宣传秸秆还田的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的好处,通过示范证明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性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效应,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好处,让秸秆还田成为农民朋友的主动行为。

(3)建立奖惩制度,开展舆论监督。对田间焚烧秸秆者处以一定的罚款,对秸秆还田实施奖励和补贴。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篇9

一、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规范

1. 机具选择

在水田旋耕机和水田驱动耙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原有刀具的角度、位置, 提高传动转速, 改进工作部件的结构等措施, 使其在水田耕整的基础上增加埋草覆盖功能。浙江省温岭市试验大户徐小友等使用手扶拖拉机配套1GMS ̄80水田秸秆还田旋耕机开展秸秆还田作业, 生产效率为0.08~0.11 hm2/h;同为该市的试验大户刘建华、江桔方、赵友清等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江苏沃野1GH ̄200、1GH ̄230和河南豪丰1GMF-200水田秸秆还田机开展秸秆还田作业, 生产效率为0.28~0.36 hm2/h。

2. 技术路线

(1) 稻谷收获。全喂入或半喂入收割机收获, 留茬高度最好在20 cm左右。

(2) 稻秆抛撒。以收割机抛撒为主, 人工铺匀秸秆为辅, 以田间无明显秸秆堆积为宜。

(3) 灌田泡水。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 h后基本软化, 软化后的秸秆容易和泥浆搅拌均匀, 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 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容易泡透, 反之则难以泡透。一般沙、壤土浸泡24 h左右, 黏土田块浸泡36~48 h。浸泡时间过短, 耕作层泡不透, 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 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合, 田面平整度降低;但浸泡时间也不易过长, 浸泡时间过长, 沙土和黏土反而会造成土壤板结, 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4) 施用肥料。翻耕前补施一定量的氮磷肥, 用量为150~225 kg/hm2, 氮磷比为3∶1, 总的施肥用量与常规施肥基本持平。

(5) 旋耕埋草。作业3遍。

3. 技术操作要求

(1) 秸秆切碎。水稻收获时, 用半喂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获, 同时启动秸秆切碎装置, 秸秆切碎至5~10cm, 切碎的秸秆自动分撒于田面;或使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时, 人工将脱粒后的秸秆均匀撒于田面。注意收割时留茬不是越低越好, 应在20 cm左右。根茬越低, 田面留草量越多, 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 田面留草量越少, 预埋性越好。

(2) 作业速度。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数量合理选定机具作业速度, 前进速度与机具工作部件的转速相匹配。一般作业3遍, 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法”, 避免漏耕, 可适当重耕, 以提高埋草效果;经过2~3d沉淀腐烂后实施第二、第三遍耕作, 第二遍可沿田块纵向采用“绕行法”耕作, 第三遍沿田块横向采用“平耙法”耕作耙平, 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分两次三遍作业, 实现埋草和平整田块的目的。

(3) 作业质量。耕作深度一般以15 cm左右为宜, 耕深稳定系数应该在95%, 深度要保持基本一致。碎土系数在92%, 埋草覆盖率在95%以上, 田平起浆。耕作时要严格控制水层, 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 作业不起浪为准。水层过深, 浮草增多, 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 影响秸秆掩埋效果和耕整平整度;水层过浅, 土壤耕作层泡不透, 秸秆泡不软, 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二、经济效益分析

1. 工作效率高, 环境污染少

清理秸秆劳动强度大, 一个劳动力每天只能完成0.12 hm2。若用焚烧方式处理, 则造成大气污染。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旋耕作业, 省去人工清理环节,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环境污染。

2. 增加土壤有机质

秸秆中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2.2%, 腐殖化系数为30%, 按6 000 kg/hm2秸秆还田量计算, 可提供腐殖质750kg。水稻秸秆经粉碎、耕翻、腐烂, 可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05~0.25百分点, 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3. 提高地温

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 微生物的活动增强, 因此地温相对提高, 促进了下茬作物增产。秸秆腐解过程出现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需要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 所以在秸秆还田的同时, 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 以促进秸秆腐解速度和效果。

4.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可以有效解决因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 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试验测算表明, 秸秆粉碎还田的土壤密度降低0.057%~0.167%, 空隙度增加2%~6%, 土壤通气性得到提高, 贮存水分、养分的能力增加, 提高了抗旱能力。

5. 促进粮食增产

试验表明, 进行秸秆还田的土地里, 下茬水稻可增产6%~8%, 增收375~550元/hm2。

三、建议

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环节的补贴政策, 鼓励农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和农户开展秸秆还田;同时, 在资金上增加对购机的补贴, 继续加大对水田埋草旋耕机和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力度。

2. 增加机具开发的投入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要加大对秸秆还田新机具的开发投入, 进一步优化、提升现有水田埋草旋耕机和水田埋草驱动耙的结构和性能, 以更加适应当前农机和农艺的需求。

3.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密切合作

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各项技术规范, 为农机农艺融合, 更好地服务于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 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 篇10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份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有效的补充土壤养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和农作物产量。而秸秆焚烧后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使生态失衡,污染环境,引发火灾,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引发人类多种疾病。因此,为解决秸秆的焚烧、废弃等问题,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利用途径。

1 徐州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基本情况

徐州市是农业大市,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复种面积常年在66.67万hm2左右,年产秸秆总量约460万t,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有了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小麦、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量分别为39%、32%、53%,其中,我市丰县地区已基本实现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2 徐州市近年推广应用的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工艺路线

2.1 玉米秸秆还田

近几年我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丰县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第一县”,2012年睢宁县、邳州市、沛县力争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2013年全市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近年我们推广应用的玉米秸秆还田路线主要是:玉米机械化收获(或人工收获)→秸秆直立粉碎机械化还田→土壤深松旋耕覆盖→免耕播种或栽植。

2.2 小麦秸秆还田

2.2.1 旱田秸秆还田。

(1)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出草口带粉碎机)→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旋耕机作业,一次完成高留茬秸秆粉碎及旋耕整地作业(或使用反转灭茬机掩埋秸秆及高留茬→旋耕机浅旋平整土地)→种植花生、玉米、大豆等。(2)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出草口装粉碎机)→板茬播种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在我市丰县基本上都采用这种保护性耕作工艺路线。

2.2.2 水田秸秆还田。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出草口安装秸秆切碎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启用秸秆切碎装置→(无秸秆切碎装置收割机作业的田块,需人工把秸秆撒开)放水泡田24h→大、中、小型单轴(或双轴)水田秸秆还田机掩埋秸秆、高留茬及整地→机械插秧(或人工插秧)。

2.3 水稻秸秆还田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采用低割茬收割:启用秸秆切碎装置切碎秸秆→旋耕机整地(或采用少免耕条播机直接旋耕播种)→播种或栽植。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采用高留茬收割:出草口安装秸秆切碎装置→秸秆粉碎旋耕机作业(秸秆粉碎机作业→旋耕或少免耕播种)→播种或栽植。

3 徐州市近年推广应用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简介

3.1 推广应用水田秸秆还田机

对于稻麦轮作种植区,在小麦收获后,直接放水泡田24h,然后使用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水田刀在旋转过程中,进行切削土壤、压草及搅拌土壤,可一次完成旋耕、埋草、起浆及整地等作业工序。

推广应用的1GH系列水田秸秆还田机刀具采用“燕尾”刀或“起浆”刀加横向压草板结构,埋草起浆效果好,且整机结构简单,使用调整方便,工作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水田秸秆还田机机具。

3.2 推广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机

对于玉米、水稻及小麦秸秆及高留茬可使用秸秆粉碎机作业,推广应用的1JH-18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采用高速运转秸秆粉碎刀,粉碎刀采用纹齿甩刀,具有刃口锋利耐磨及切碎效果好等特点,可一次完成整秸秆及高留茬的粉碎及抛撒还田作业。

另外,也可以使用秸秆粉碎旋耕复式作业机具,推广应用的1JHG-180型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采用双轴结构,前轴高速运转粉碎秸秆,后轴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旋耕、覆盖及平整土地等多道作业工序。

3.3 推广应用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

徐州地区属稻麦或玉米小麦两熟轮作区,小麦、水稻的收获主要使用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作业,玉米主要采用玉米收获机收获。联合收获机收割稻麦一般割茬较高,出草口抛撒的秸秆呈紊乱状(或条状)铺放田间,因不具有粉碎秸秆功能,农民很容易将秸秆点燃焚烧,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应该在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加装秸秆粉碎装置,让秸秆在落地前进行粉碎并均匀地撒到田间,让农民不能焚烧秸秆,为下一步秸秆还田作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目前,我市推广应用的全喂入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切碎装置主要是纹齿固定刀式,该装置安装方便、切碎效果好、动力消耗小,是解决秸秆在落地前进行粉碎还田较为理想的机具。

3.4 推广应用少(免)耕播种机械

对于小麦收获后准备种植玉米等旱作物的田块,可把小麦秸秆撒开后直接使用玉米板茬播种机播种玉米,我市较干旱的丰县地区基本上都采用此项技术。对于水稻收获后准备种植小麦等作物的田块,可采用小麦少(免)耕播种施肥机直接播种小麦,秸秆直接覆盖于地表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4 徐州市近年推广应用的麦秸秆水田机械化还田配套技术简介

每到麦收季节秸秆焚烧问题就非常严重,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市水源相对丰富的县(市、区)多采用麦秸秆水田机械化还田技术,现将我市近年推广应用的麦秸秆水田机械化还田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4.1 撒施基肥

为了加速麦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季秸秆还田的效果,在秸秆还田作业前要撒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秸秆不还田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氮肥施用适当前移,以每100kg麦秸秆增施纯氮0.5kg为宜,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在机具作业前把基肥均匀撒施于秸秆上。

4.2 放水泡田

撒施基肥后需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标准,小麦秸秆一般放水浸泡24h,软化的麦秸秆还田后易与泥浆搅拌均匀,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有利于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水稻栽插。

4.3 控制作业水层

秸秆及根茬还田技术 篇1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辽源地区秸秆及根茬还田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技术措施,旨在改良辽源地区土壤理化特性,遏制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农作物产量,净化生态环境。

关键词:秸秆;根茬;还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44

秸秆还田就是把作物秸秆、茎叶、根茬等直接或间接归还到土壤中的一种方法,我国运用这项技术的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代就有“刈草沤肥,可以粪田、美土”的记载。农业丰收之后,作物秸秆越来越多,而综合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农民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收获和下茬播种,不得不采取最省事的办法,将前茬收获后的秸秆就地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研究开发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是眼下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秸秆及根茬还田的目的及意义

秸秆及根茬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率;优化环境,防止污染。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环保农业的系统工程。

据调查,秸秆还田后第一季作物平均增产5%~10%,第二季后作物平均增产5%。据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平均分别增加约12%、9%和1%;速效N、速效P含量分别提高10毫克/公斤和1毫克/公斤;pH值平均由6.41增加到6.44;土壤容重降低7.5%,土壤孔隙度提高7.4%,土壤含水量增加16.6%。据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得知:在秸秆还田的地块上施用化肥,可较好地发挥化肥的肥效,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5%~20%,磷肥利用率可提高30%左右。由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四性得以很好地协调,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及抗涝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秸秆还田后,土头松,保水强,铲趟得心应手。

2 秸秆及根茬还田技术

2.1 根茬还田技术

作物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技术要求垄距65~75厘米,茬高小于20厘米;根茬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破碎合格率大于90%;根茬灭茬率大于99%;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75%;灭茬耕深一般为5~10厘米;根茬还田后的垄形较原垄形降低高度一般不应超过5厘米;每亩增施尿素5~7公斤,补充根茬腐化时所需的氮素。

2.1.1 灭茬机械选择 目前灭茬机械型号很多,依据辽源地区地势及地貌特点,选用中小型灭茬机为好。如用12~15马力四轮拖拉机作动力,可选用“胜利-2型”根茬粉碎还田机。

2.1.2 根茬还田形式 对地势平坦、机械操作方便的平地,由灭茬机统一灭茬;对山坡岗地、低洼易涝地及零星地块,不适宜机械操作的,将由人工灭茬。具体方法是:用镐头把根茬打碎,其大小在3~5厘米之间,然后打入垄沟内,春播起垄时将之扣在老垄沟内,即可垄上播种。

2.1.3 根茬还田时间 最好选在秋收后,结冻前进行,具体时间在10月上旬至下旬,此时灭茬好处有三点:一是根茬水分及养分含量高,还田后在土壤中易分解腐熟;二是土壤沒有结冻,机械和人工作业方便;三是对次年土壤墒情好。

2.1.4 还田质量要求 为确保春天保全苗、拿壮苗,还田地块应做到田间无石砾、树根等异物,垄宽达0.6米,垄行要直,地势要平坦,碎茬要埋到15~20厘米处。

2.2 秸秆还田技术

2.2.1 推广机具 当前辽源地区主推秸秆还田粉碎机有YQ-150、4F-1.5、JFC-1.3等型号,与之相配套的拖拉机为东方红-7.5(802)、铁牛-55、长春-40等型号。

2.2.2 还田时间 秸秆还田时间与秋收相一致,即把作物果穗摘掉后立即进行。此时秸秆由于切割时间短,体内仍保持较高的水分和糖分,对秸秆粉碎、次年秸秆腐熟很有益处。

2.2.3 适时耕翻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立即翻地,以便防止秸秆体内水分及养分散失,利于秸秆分解腐熟,保证秸秆和土壤紧密接触。

2.2.4 调节C/N比 为加速秸秆分解腐熟,避免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N素,可适量增施一些N肥或P肥,一般亩平均增施纯N 4.5公斤、P2O5 0.83公斤。

2.2.5 还田质量 粉碎后的秸秆要均匀撒在地表,杜绝有堆积的地方,其大小应在8厘米以下,带病菌的秸秆最好不直接还田,若还田要事先处理后方可。

目前,秸秆还田的方法很多,除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覆盖还田之外,还有诸如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加工有机肥等方法,需要进一步推进玉米根茬还田覆盖率,积极推进保护性耕地,依托国家实施的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鼓励农民实施腐熟还田,开展代表性生态能源村试点,试点完成后逐步推广,转变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开展技术培训,扩大保护性耕作普及范围,进一步促进此项利国利民的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与普及。

作者简介:李琳,硕士,辽源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新型农民教育培训。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篇12

1 秸秆还田的意义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 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 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 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环境污染, 争抢农时季节。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主要营养元素, 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因此, 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据农业部门测算, 小麦单产6 000kg/hm2、水稻单产8 250kg/hm2, 全年可产生15t/hm2秸秆, 全量还田相当于起到施用有机质450kg/hm2、尿素165kg/hm2、14%的普钙172.5kg/hm2、60%的红色钾肥465kg/hm2的效果, 节省成本1 425元/hm2。秸秆还田连续3年, 土壤肥力将会提高半个等级, 单产可提高5%以上。因此, 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

2 秸秆还田的方法

选用带有切碎装置的机械, 在离地面10~15cm处收割, 可以将长秸秆切成7~10cm的短秸秆, 用70型以上大型机械干旋田, 旋耕在10cm以上, 既不会缠绕旋耕的刀片, 也不会影响机械化插秧、人工插秧。

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 秸秆还田时间要适当

秸秆还田的时间, 要视当地耕作制度、农时季节、作物吸收养分的要求和秸秆腐解情况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特别是秋季, 时间上应尽量提前将刚割的秸秆翻埋入土, 以利其腐烂分解, 转化为养分。

3.2 秸秆还田时要增施氮肥

秸秆翻埋分解初期往往会发生微生物与农作物争氮, 使农作物黄苗不发。因此, 秸秆还田的同时, 应施入一定量的氮素化肥, 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 促进秸秆腐烂分解。

3.3 秸秆还田后要保持相对湿度

秸秆还田翻埋入土后, 适度湿润且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才能腐解。秸秆腐解的最适宜湿度是饱和持水量的60%~80%, 若土壤水分不足, 应及时灌溉补水, 以促进秸秆腐解, 释放养分, 供作物吸收。

4 秸秆还田的宣传和引导

实施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有利于深松土壤,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从而增加后熟作物产量;还能改善环境, 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符合建立环保农业的要求, 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因此, 应在完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的基础上, 加强宣传示范力度, 稳步推进,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 使更多的人了解秸秆还田技术, 关心和支持秸秆还田。通过对比试验, 用科学的数据, 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对比核算, 让农民看到秸秆还田的好处。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 加大新型机具宣传推介力度, 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新机具、更新老设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改变落后习惯, 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机械化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 使秸秆还田成为广大农民的自发行为。

5 加大秸秆还田的扶持力度

实施机械秸秆还田时, 要求收割机械启动二次切碎装置, 旋田时往往要耕作2遍才能达到埋茬和耕地的农艺要求, 而且作业旋耕犁刀需反转, 负荷加大, 机具损耗大, 这就需要多耗功率、多耗油, 从而增加了农田作业成本;还因为作业效率低, 所以机手不愿作业。为提高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建议政府从鼓励出发,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加大秸秆还田机具的补贴幅度, 切实加强新型机具和设备的引进, 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的要求, 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的机具和设备, 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具的推广应用。二是按秸秆还田的面积将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补助到农户。三是对从事秸秆还田作业的机手给予适当补助, 机手秸秆还田作业后, 经农机部门考核认定, 按作业面积发放补贴。

总之, 机械化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禁烧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 又避免了因秸秆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 减少了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障碍的弊端。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级政府应把秸秆还田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 为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总结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和方法, 指出了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了推广秸秆还田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校档案的文化性研究下一篇:能力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