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技术

2024-08-22

全程机械化技术(精选12篇)

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通过采取工厂规模育秧、商品化供秧、组建机械化插秧、收获作业服务队等手段, 实现流动作业, 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促进稻区生产机械化进程。

经过多年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实践, 经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反复试验研究、探索, 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水稻机械化技术操作规程》, 保证了插秧质量, 提高了插秧劳动生产率, 抢农时, 争积温, 促进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该项技术在我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它涉及棚盘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生产环节,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 水稻棚盘育秧技术

1) 盘土配制。本田土含量占85%, 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5%, 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 保证盘土粘结力, 提高秧片强度。

2) 播种。使用人力播种器, 严格控制播种量, 保证播种分布均匀, 秧苗整齐。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 单臂取秧常规的为3~5株/次, 稀植的为2~3株/次。

3) 盘土规格。厚度应控制在2~2.7cm, 其中:盖籽土厚0.3~0.4cm, 秧片宽度必须控制在于27~28cm, 四边平整, 保证插秧时秧片不卡箱和不出现断苗现象。

2 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

1) 基础整地。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 用激光机平地后, 可节省土地9%, 节水20%, 提高产量20%~30%, 并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2) 插秧前整地。插秧前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 具有田面平整、田表无稻茬、作业遍数少等优点。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应注意:配套动力应选择284~404型拖拉机, 654型机身质量过大, 轧过后的轮辙难以平掉;选择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幅宽要与动力机械相配套, 一般284型配2m幅宽较适宜;提早顶凌整地, 水耙轮在4月20日开始整地, 而碎土搅浆平地机应在4月10日开始整地。碎土搅浆后, 土质较疏松, 尤其是黑土地, 既要防止泡田时间长, 造成机车陷车, 又要争取沉降时间, 所以要把握好时间。

3 泡田技术

根据插秧作业时间决定泡田时间。一般沙壤地泡2~3天, 粘壤地泡3~4天, 放水沉淀后的田面应无硬块, 泥浆呈花达水, 用一节手指划出现沟并徐徐游合时为适宜机插, 过软继续沉淀, 过硬水耙后再沉淀, 直至达到要求。

4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采用2ZT-9356型插秧机或韩国“水上漂”进行插秧作用, 机插同时可以进行深施肥。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 插秧机下田前要考虑好插秧行走路线和转移地块进出时的路线。

2) 插秧时, 靠田边应留出一幅插秧机的作业宽度。插秧到两端地头时, 两端地头各留下一幅插秧机的作业宽度。

3) 在插秧作业转向时, 要切断栽植动力, 完成转向后再接合栽植动力继续作业。

4) 在往秧箱上初装秧片时, 可将秧片截取不等长度装入秧箱, 作业中可错开时间给各箱续秧, 边插边续即可完成, 减少停机次数。

5 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通过对收获方式和现有收获机的调查, 认为收获方式应以6:2:2为宜, 即60%的面积割晒, 20%的面积半喂入收获和20%全喂入收获。3种收获方式的具体运用如下:

1) 寒地水稻站秆成熟, 茎秆量大, 在收获时难以清选;另外, 收获时气温低, 无处晾晒, 所以要以割晒为主。

2) 半喂入方式可提前收获, 糙碎低;全喂入工效高, 后期收获质量也不差, 更重要的是便于拾禾作业。所以半喂入与全喂入并行不悖, 不能互相替代, 要按比例分配。

6 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 现阶段我们大力推广低温干燥设备, 用低温干燥技术可提高出米率10%~50%, 且含水率可控制在14%以内, 使稻口味保持最佳, 提前上市。扣除干烧费用, 平均1kg稻米可多卖0.20元, 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2

关于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

随着马铃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运输机械等,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作 者:沈国宏 SHEN Guo-hong 作者单位:辽阳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辽宁,辽阳,111000刊 名: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QUIPMENT & VEHICLE ENGINEERING年,卷(期):2009“”(5)分类号:S225.7+1关键词: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农艺 精深加工

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3

1.选地选茬。应选用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小麦茬、马铃薯茬、大豆茬的地块种植玉米,因为这些作物田间管理精细,杂草少,能为玉米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机械深耕。为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在小麦、马铃薯或大豆收获后,应适时使用1LD—530型悬挂五铧犁配带1PHD—10型平地合墒器或1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对地块进行深翻或深耕。其目的是打破犁底层,翻埋作物残骸,加深耕层,蓄水防旱,渗水防涝,提高地温,防除病虫草害。

二、机械整地技术

机械整地包括耙地、平地、起垄和镇压作业。

1.机械耙地。为了使玉米有良好的种床,通常使用1BQX—3.1型悬挂轻耙带耢子或1GQN—210型旋耕机对深耕地块进行复式作业。

2.机械起垄。为了使玉米有足够的墒情,耙地后应及时使用1LL—3型垄作三铧犁起垄,春起垄在顶浆期内进行。

3.机械镇压。为了防止土壤失墒,同时使种子与湿土紧密接触,保证苗全、苗齐,播后应使用3YGV—3.6型镇压器及时镇压。镇压时机应根据土壤的墒情和性质确定。

三、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1.种子要求。应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种子,要求经过筛选后纯度在96%以上,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2.种子处理。为防治病虫鼠害、培育壮苗,种子可在播前3~5天用20%克福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用量:药与种之比为1∶60。

3.适时播种。我国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10日,当地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掌握墒情适时播种。

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的墒情和肥力等条件确定。合理的保苗密度在每667平方米3000~3700株,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38公斤。

5.机械精播。用2BJ—2型精密播种机在成垄地块等距精量点播或穴播,播种深度应根据墒情、土质确定,一般播深4~5厘米。要求播深一致,覆土均匀严密,随播随压。

四、机械施肥技术

1.深施种肥。为了满足玉米根系对肥位的要求,通常使用GTX—2(3)小型通用耕作机把化肥深施到种子侧下方5~7厘米处,每667平方米施肥量在17~20公斤,氮、磷、钾肥之比为1∶1∶0.7。

2.中耕追肥。为了保证玉米在茂盛期对肥料的需要,在拔节前4~6片叶时进行中耕追肥,每667平方米尿素施用量为10公斤,追施深度和距植株均以8~12厘米为宜,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3.喷施叶面肥。为了延长功能叶片生育,加速灌浆,促进早熟,应在玉米拔节至吐丝期叶面喷施2~3次2%的尿素溶液加上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7~10天。

五、机械田间管理技术

1.喷药除草。一般玉米田在出苗前3~5天用3W—8型喷雾机进行土壤处理,除草剂可每667平方米用2,4—D丁脂67~100克;也可在玉米苗后4~6叶期喷药除草。

2.机械中耕。为了增温、放寒、保墒、防涝、除草、防倒,促进作物早熟,出苗后应及时进行深松、铲趟、培土作业。

六、机械收获作业

机械联合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通常使用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该机在玉米田中一次可完成收割、摘穗、切碎茎叶及抛撒还田等工序。机械收获玉米效率高,可缩短收获时间,便于及时清理田地和耕翻作业。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4

1 玉米生产机械化工艺路线

前茬作物 (小麦) 收获—旋耕、灭茬、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控、追肥、灌溉等) —玉米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 (或人工摘穗后秸秆粉碎还田) 。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玉米机械化播种既有利于实现种植规范化, 又可促进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 尤其是玉米机械化收获。近年来, 濉溪县通过推广小麦旋耕灭茬施肥播种机械化技术, 解决了长期依靠化肥掠夺式玉米生产和小麦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土壤板结、肥力水平下降和施肥方法不当等问题。过去, 由于大中型动力机械和小麦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械拥有量少, 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至2008年夏播, 濉溪县玉米作业率不足10%, 90%以上的田块在玉米播种前不得不将麦茬付之一炬, 既造成秸秆浪费, 又严重污染环境, 玉米产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濉溪县2006~2008年3年玉米平均单产不足6 000kg/hm2, 明显低于小麦。目前推广应用的62.48k W以上大型动力机械, 配套旋耕灭茬施肥播种机, 可一次完成小麦灭茬、施肥和播种3项作业, 既解决了玉米生产不施底肥, 又改玉米平种为起垄播种, 解决了因芽涝、苗弱导致抗性差而减产的问题。使用较多的机型有西安旋播机厂生产的SGTNB-200Z4/8A8、河南豪丰ZB×S-11等, 性能良好, 可实现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机械化播种技术要求:一是选择优良品种, 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2级良种标准。纯度在96%以上, 净度在98%以上, 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要经过精选和药物拌种处理, 播种前必须做发芽试验。二是适时播种, 地块墒情要好, 播量要精确, 下种要均匀, 播深要一致, 覆土要严密, 镇压要实, 地头要整齐, 株距要均匀, 空穴率不大于1%;种肥要分施, 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

2.2 玉米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控技术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农村留守劳动力多为老弱病残, 玉米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防治水平下降, 必须依靠机械化专业服务队伍来提高防治水平。玉米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控技术是以机动喷雾机喷施药剂除草免中耕为核心内容的机械化技术。目前, 应用较为广泛的机型是3WF-26型机动弥雾机。一是在玉米播后芽前应用3WF-26型机动弥雾机喷施乙草胺防治草害;二是对早播田块在苗期 (五叶期左右) 喷施久效磷等内吸剂防治灰飞虱、蚜虫, 控制病毒病的危害;三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喷施三唑酮防治玉米小斑病等叶面病害。

2.3 玉米机械收获灭茬技术

尽管生产玉米比种植大豆可增收4 500元/hm2左右, 但因农村现有劳动力无法适应玉米人工收获和玉米秸秆清理工作, 玉米生产受到限制。濉溪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一直在3.33万公顷左右徘徊, 不到大豆播种面积的1/2, 其发展空间较大。为了呼应国家5 000万吨粮食增产工程, 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濉溪县政府提出了实施“濉溪县25万吨玉米增产工程”, 计划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由3.33万公顷扩大到5.33万公顷, 单产由现在的5 700kg/hm2提高到8 250kg/hm2, 实现玉米增产25万吨。其主要技术措施为推广玉米机械播种、机械收获和秸秆灭茬还田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主要有联合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人工摘穗后秸秆还田、茎穗兼收技术, 应用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工效, 减轻劳动强度, 争抢农时。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增加有机质含量, 培肥地力, 提高产量, 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目前, 濉溪县收获玉米仍以人工摘穗、使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处理秸秆为主, 机械收获应用率低。目前机械收获应用较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有摘穗型和籽粒型2种。摘穗型分悬挂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和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型2种, 可一次性完成摘穗、集穗、自卸、秸秆还田作业。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主要机型有山东大丰、河北农哈哈等4YW系列;与小麦联合收获机互换割台型主要机型有山东金亿春雨等4YW系列。籽粒型玉米收割机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加装玉米收割、脱粒部件, 实现全喂入收割玉米, 一次完成脱粒、清选、集装、自卸、粉碎秸秆等作业。玉米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作业时, 要保证玉米果穗的质量和秸秆处理的效果, 具体要求:籽粒损失率不大于2%, 果穗损失率不大于2%, 籽粒破碎率不大于1%, 割茬高度不大于8cm, 玉米茎秆粉碎还田时, 茎秆切碎长度不大于10cm, 抛撒均匀。使用籽粒型玉米收割机收获时, 玉米籽粒含水率应小于25%。

参考文献

[1]刘会, 刘刚.法库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2) :102-104.

[2]苗全, 李慧敏, 黄治岩.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 2009 (1) :49.

[3]李家龙, 刘怀芝.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化农业, 2002 (6) :10.

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5

何成林王明安王诞

(汉中市汉台区农机管理中心、汉台区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中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汉中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明确提出,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此,从2006年开始全市就开展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累计汉台、南郑、洋县等县区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580余亩。2013年,省农机局又在汉台建立水稻(小麦、油菜)“两茬平作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园区,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创建田2000亩,这是对汉中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

一、现状与优势

汉中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5%以上,是陕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要保证水稻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当前汉中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水稻机械化收获、机械耕整地、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却占不到耕作面积的1%。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育秧播种机2台,人力播种机3台,6行高速插秧机3台,4行步行式插秧机18台,完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1580亩。今年仅汉台区已建成机械化育秧示范点6个,投入育秧硬(软)盘5.02万个,育秧播种机8台套,插秧机19台,完成育秧面积30余亩,机械化插秧示范面积可突破2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连片机插秧面积可达1900余亩。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1-

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汉中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具有以下发展优势。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400—80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机插一亩大田仅需硬盘20—25个、秧母田7平方米。同时,根据水稻生长要求,利用拱棚温室育苗,精确控制温度,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随着牛耕田方式的逐渐消退,汉中市的水田耕整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汉台区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亩为203元,人工插秧费用为550元,每亩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347元。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易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93元/亩。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一亩水稻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元,运输25元,仅此就需要145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收割一亩费8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只需总费用95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水稻平均亩产量6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亩增产18公斤水稻,按汉中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5.2元/亩,再加上收割省下的50元,一共可多收入75元/亩。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水稻6—8亩(以

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稻米也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湖北、重庆三省市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全面推广,可以借鉴跨区机收的经验,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组织跨区机插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二、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两段育秧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对水稻机插配套措施和技术要求认识不足,仍习惯于“两段育秧”,小苗双株稀植,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同时,农村土地分散,户均种植2.5亩,一般20—25盘秧插一亩大田,户育秧50—75盘,使用仰天不超过20平方米,加之购置配套播种机、插秧机等,育插秧机械成本太高,没有把农民从繁琐的育秧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农民主观上接受机械化育插插秧技术有较多顾虑,对购买水稻机械化生产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插秧机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成本回收期长。插秧机一年只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3天左右,而且必须采用秧盘等育秧方式育出的秧苗。以种植3亩水稻采用机械播种硬盘育秧、久保田SPW—48C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机械化作业为例,在插秧

机享受国家5000元补贴后,农民还需支付14800元,如果将插秧机、播种机、育秧盘按平均5年折旧,扣除10%的残值,这样当年投入的机械价值为:插秧机0.2664万元、育秧播种机0.468万元、秧盘0.0103万元(按照每亩22个秧盘,单价7.8元计算),总机械投入0.745万元,假设水稻亩产1200斤,市场价1.7元/斤,售后收入0.612万元,与一般农户收入不相宜,单家独户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3)水稻品种的限制。水稻机械化插秧目前还处于品种筛选和育秧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和示范阶段。目前汉中市水稻生产品种多,优质品种、主栽品种不突出,满足机械化种植品种难以确定。由于稻—麦(油)两熟制,前作5月中下旬(油菜)、6月初(小麦)收获后才能插秧,选择全生育期155天的晚熟品种于4月10日左右播种,秧龄和苗高远远超过了机插秧的技术要求;选择全生育期140—150天的中早熟品种于4月20日至月底前播种,不仅没充分利用上4月份的光温资源,而且产量低,与水稻高产创建的要求相矛盾,农民不易接受。因此,确定短秧龄高产优质品种,加快适宜机插秧品种的筛选和审定是推进机械化育插秧的首要任务。

(4)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对策与措施

(1)要加大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强化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对水稻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汉中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同时,要不断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适合汉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培育机械作业服务组织。引导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开展水稻育秧,秧苗供应和机插秧一体化服务,推行集中育秧或工厂化育秧,发展插秧合作社、培育育秧大户,实行有偿服务,代育代插,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建设稳定地机插秧示范片,逐步整村推进,不断提高插秧机械的使用率和经营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6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34-03

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是指水稻从种到收以及稻谷处理全面实现机械化,其关键环节包括整地、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施肥、喷雾)、收割和烘干处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既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只有把机械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应用于水稻生产,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1.1 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下,为种子、秧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使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高质量秧苗,减轻“倒春寒”影响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晒种→脱芒→选种→浸种→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增温出苗→绿化炼苗→机械抛秧。根据其工艺流程研制的育秧机具有碎土机、破胸催芽设备、联合播种设备、秧车、秧架、秧盘、秧盘网托、快速催根立苗设备和炼苗设备等。

1.2 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插秧作业时,应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30 cm左右,穴距12~15 cm。空穴率不超过3%,且秧苗深浅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按照作业行数,插秧机有4行、6行和8行3种类型;按照行走方式,插秧机有手扶式和乘座式2种类型;按照作业速度,插秧机有步进式和高速两种类型。步进式(手扶式,4行)价格便宜、小巧灵活、劳动强度大;乘座式(高速,6行、8行)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经过不断改进,这些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和机械性能都比较可靠,维修服务和配件供应也较便利,且均享受政府补贴。

1.3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 d后水整,地面高度差不得超过3 cm,且土壤柔软无僵垡。水田旋耕可一次性完成水田机翻、机耙,机械作业成本低,作业环节少,省工省时省油,而且节省泡田用水(可节水30%~50%)。其旋耕作业碎土能力强,地表平整,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耕和耙地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层透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根系发育。

1.4 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在进行土壤深耕作业时,使用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底肥翻到土表下6~15 cm,在农作物追肥时也可使用此项技术。

1.5 机械化植保技术

多年来,水田作业都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技术难题。水稻田间管理中的化学除草、治虫等作业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受作业条件的限制,常规机械无法下田作业,只能靠人工作业或人机结合作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作业效率低、质量难保证。近年来,主要采用机动远程喷雾防治病虫草害,操作者站在稻田的纵横埂上交错喷雾,无需下到稻田中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果。

1.6 机械化收获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黄熟期当稻谷的含水量为18%~19%时收割。收获方式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2种,留茬高度一般在30 cm以下。水稻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割、脱粒、茎杆分离、谷粒清选、谷粒装袋(或随车卸粮)等工序。当水稻谷粒90%变成金黄色、穗枝也变为黄色时,就进入收获时期,应在10 d内完成机械收获。有露水或雨后作物潮湿时,不宜立即收割。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损失率应小于3.5%,破碎率小于2.0%;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损失率应小于2.5%,破碎率小于0.5%。

1.7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抛撤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水田旋耕埋草机、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用于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1.8 其他机械化技术

另外,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还有利用节水、节能机械排灌和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

2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种植面积约占谷物面积的1/3,种植范围遍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37%,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7月2日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 000亿kg以上,2020年达到5 400亿kg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而提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良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机械化。目前,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发展中,水平最低的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

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工艺细致,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节本增效,比人工作业平均节本增效214.1元/667 m2。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nlc202309030600

3 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原则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种植制度,我国大体可分三大类稻区:双季稻主区(7个省)、中稻主区(8个省)、单季中稻区(15个省)。其中,双季稻主区可分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中稻主区可分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和其他稻区。各稻区的机械化技术路线和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选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时,要从种植制度、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

东北稻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应在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机收和机械烘干水平,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稻谷产业化协调发展。稻麦两熟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全国居第二位,机械种植是其薄弱环节,因此应将此作为积极推进的重点,同时因此制宜地推广机插秧与机直播技术。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复种指数较高,抢收抢种季节性强,是我国主要的杂交稻种植区,主要采用带水作业方式。目前此区的最薄弱环节也是水稻机械种植,机插秧、机播、机浅栽这3种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还在选择竞争之中,应尽快明确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中稻为主的西南稻区自然条件复杂,山地丘陵较多,气候变化大,农作物种植较分散,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较低,农机化发展困难较大,发展思路是重点解决山地和小田块机械化技术装备问题,发展中小型耕整机、手扶式插秧机、割晒机和脱粒机,推广分段收获技术,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联合收获和烘干技术装备。

4 水稻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若想提高我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攻克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制先进适用的机具与装备。

移栽和直播是我国水稻种植的2种主要形式。在插秧机械化发展中,应重点攻克的难点有:研究低成本育秧技术;研制成本低、性能高、可靠性强的插秧机械;研制具有区域特点的插秧机械;研制杂交稻、超级稻插秧机械。在直播机械化发展中,应重点研制水稻种子处理技术及设备、适用于不同类型稻种的精量排种器和直播机。

在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方面,应将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于水稻田间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稻田-水稻环境系统重要信息的快速获取与解析技术,水、肥、药的精准控制技术及变量作业机械。

在水稻干燥机械化方面,应着重解决能源消耗以及作业成本的问题,其主要研究重点包括:提高对不同稻区不同含水率稻谷的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采用多种热源,降低作业成本及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建设集中干燥中心,提高干燥过程的控制自动化程度。

在水稻收获机械化方面,应着重研究及解决的问题包括: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收获高湿水稻脱粒和夹带损失严重的问题;降低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并形成系列产品;提高水稻收获机对泥脚深度、高秸秆作物的适应性;提高水稻收获机的大喂入量适应性;提高水稻收获机的自动化程度,例如喂入量与损失自动监测、割台高度自动仿形控制、滚筒转速自动控制、行走速度自动控制、分离清选系统参数监测控制等。

优质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7

一是使用大型拖拉机精细耕地;二是大豆精播, 单粒下种;三是采用机械药剂灭草免中耕;四是机械收获。该技术优点表现在:第一, 为大豆生长提供了理想耕层, 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第二, 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为一次播种保全苗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 保证了适时播种, 节省了良种和化肥;第四, 控制了杂草, 减少了作业工序, 节省了工时;第五, 降低了大豆收获损失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二、技术规范

1. 精细整地

耕翻可使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佩带双向翻转犁进行深翻, 耕深要达到30cm以上, 以打破犁底层为准, 深浅一致;翻后地表平整, 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 不重耕, 不留地头, 消除开闭垄。综合整地使用多功能整地机一次完成灭茬、旋耕、起垄等多项作业。灭茬要做到根茬细碎, 根茬长度不超过5cm;旋耕要做到耕层土壤细碎, 地表平整, 深度不少于16cm;起垄要达到垄型整齐, 垄距均匀。整地后要及时镇压, 镇压要做到耕层上实下虚。

2. 种子处理

要求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高油的品种, 种子纯净度≥98%, 发芽率≥95%, 含水量≤12%。种子的处理:一是种子的等离子体处理, 在播种前的5~7天, 使用等离子机对种子进行处理, 激活种子体内活性物质;二是进行药物拌种, 在播种前1~2天, 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药物拌种、闷种。

3. 培肥地力, 科学施肥

通过机械根茬粉碎还田, 增施有机肥, 增加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来培肥地力;通过对深耕层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测定, 根据预定产量, 再进行配方定量深施化肥。一般用大豆专用肥400kg/hm2。

4. 精量播种

播种方法:使用大豆精量播种机, 采用等距、单粒精量下种。当公顷保苗株数≤22万株时, 实行垄上单行播种;当公顷保苗株数≥22万株时, 实行垄上双行“拐子苗”播种。

播种期:当土壤8~10cm耕层内日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 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 适时进行播种, 适时播种期在5月中旬。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而定, 一般为播种株数比保苗株数增加10%~15%。每公顷用种40~50kg。

播种质量:要保证单粒率≥90%, 空穴率≤3%, 破损率≤1%。播种深度在覆土镇压后为2~3cm。

深施底肥:位置在种侧5~8cm、种下8~10cm处。在播种后表土出现1cm左右干土层时进行, 镇压强度视土壤而定。

采用精量播种, 不但省种﹑省间苗工, 还使幼苗早期出土生长不拥挤﹑不争水﹑不争营养, 充分吸收阳光, 提供了合理生长的环境。同时在大豆整个生长期间, 由于精量等距单粒下种, 使田间大都个体普遍具有边际效应, 使有效分叶增多, 结荚结粒多。

5. 药剂灭草

使用喷杆式喷药机进行喷洒除草剂作业。采用大豆专用除草剂在播后出苗前进行土壤药剂封闭处理, 要抢在雨前或雨中进行, 如遇到过雨干旱时, 要适量加大兑水量。

6. 机械收获

使用大型收获机和割晒机进行收获作业。联合收获机作业时一次完成割倒﹑输送﹑脱粒﹑粮食集装﹑秸秆集堆作业;割晒机作业时一次完成割倒﹑放铺作业, 再由人工收集单独脱粒。收获时机应在大豆成熟后, 即豆叶基本掉光, 豆粒变硬, 用手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时进行。使用机械收获或收割大豆, 能在成熟期内及时收获, 缩短收获期, 可减少收获损失2%左右。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 篇8

1 育秧

目前, 绍兴市水稻机插育秧, 通常分工厂化育秧 (用客土, 诸暨、嵊州采用) 、大田育秧 (用本土, 绍兴、诸暨采用) 、大田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 (客、本土兼用, 绍兴采用) 、大棚设施育秧 (客土, 省内个别地方已采用) , 现主要阐述大田水稻育秧技术。

1.1 精选品种

择优选择当地政府确定推广种植的品种。

1.1.1 早籼稻。

要求该品种具有苗期耐寒性较强, 中熟熟期 (即可在7月20日左右能收获的品种) , 分蘖较强, 生长旺盛, 中秆,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穗大粒多, 千粒重较高, 结实率较高, 抗病性较好, 高产, 中等质量等特点。如金早47 (中熟早籼稻) 、嘉育253 (中熟偏迟早籼稻) 、中嘉早32 (中熟偏迟早籼稻) 、中早22 (迟熟早籼稻) 等。

1.1.2 单季稻。

要求该品种 (组合) 具有分蘖中等偏强,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成穗率高, 穗大粒多 (重) , 结实率高, 早熟晚粳类型, 且抽穗期耐高温性能强, 抗病性好, 米质优等特点。如秀水09 (中、迟熟晚粳稻) 、浙粳22 (中、迟晚粳稻) 、秀优5号 (中、迟熟晚粳杂交稻) 、嘉优2号 (早、中熟晚粳杂交稻) 等。

1.1.3 连作晚稻。

要求该品种 (组合) 具有熟期早 (早熟晚粳类型) , 苗期耐高温性能强, 插种后起发快, 分蘖力强, 田间生长繁茂性好, 中秆, 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后期耐寒性强, 抗病性强, 米质优等特点。如嘉优2号 (早、中熟晚粳杂交稻) 、秀水03 (特早熟晚粳稻) 、宁88 (早、中熟晚粳稻) 等。

1.2 种子处理

1.2.1 晒种。

浸种前2~3d将水稻种子在太阳下晒2~3h, 增加种子活力,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催芽整齐度,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良种标准 (GB4404.1~1996) 。纯度标准:杂交水稻在96%以上, 常规稻在98%以上。发芽率标准:杂交水稻在90%以上, 常规水稻在92%以上, 发芽势均在85%以上。

1.2.2 浸种。

将晒过的种子倒入事先用的确灵, 或2 000倍“402”杀菌剂, 或50kg水加30m L锐劲特再加选菌清杀菌剂等配制好的溶液中浸种2~3个昼夜 (早稻3个昼夜) 。再用清水淘洗后进行催芽。

1.2.3 催芽。

(1) 早籼稻:用热水淘种后带热入坑 (堆) 进行高温催白, 时间一般为一昼夜, 温度不超过38℃, 破胸后进行适温催芽, 温度保持在30~35℃, 然后将芽谷摊薄炼芽。 (2) 单季和连作晚稻:用热水淘种或将浸过的湿谷在太阳下放几个小时后, 带热倒入用湿麻袋作垫底的温床, 然后再盖上湿麻袋等进行催芽。切忌将种子用蛇皮袋装催芽或不加保温措施乱丢乱放。催芽后将芽谷摊薄炼芽。上述方法均力求2d内催好芽, 并做到芽谷快、齐、匀、壮等。

1.3 播种

1.3.1 选好秧田, 精耕细作。

秧田选择朝南向阳 (指早稻) , 土壤肥沃, 排灌方便, 交通便利, 杂草、残渣少, 田间无石子, 灌溉水无污染的田块。提前5~8d做好秧板, 施好基肥, 一般可用45%复合肥300kg/hm2或碳酸氢铵375kg/hm2加过磷酸钙300kg/hm2, 或壮秧剂150~225包/hm2均匀撒在秧板上。直接从秧沟取泥育秧, 秧板规格为板面宽1.5m, 秧沟宽0.5~0.7m。秧田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 沟深约25cm, 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好的秧板能增加其透气性, 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达, 白根多, 是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步骤。

1.3.2 精铺秧盘。

机插一般用塑料硬盘, 早稻为330~375盘/hm2, 单季杂交水稻为225盘/hm2左右, 单季晚粳稻为300盘/hm2左右, 连作晚稻为330~375盘/hm2, 秧田比一般为1∶80~120。1hm2大田用秧苗所占面积为90~120m2。因此, 要合理科学地用好每寸秧板。做法:整齐横排在秧板上铺2盘, 盘盘要贴紧, 中间不留空隙, 以防杂草生长, 铺塑盘3.00~3.75万盘/hm2。

1.3.3 备泥上盘。

机插育秧的秧泥举足轻重, 但简易育秧与工厂化育秧工作有较大的区别。简易育秧是改客土为本土, 就地取泥就地应用, 大大节省操作环节、人工和生产成本, 但田泥必须做到无杂质、无烂草、无小石子的要求, 以避免机插秧苗时遇石子撞断插秧针带来损失和插秧缺株现象。

1.3.4 筛网的制作。

选用筛网孔约为15mm×15mm的铁丝网制作成一般长1.5m、宽1.5m且四周用木条固定的网筛, 用3~4人操作过滤。

1.3.5 秧泥准备。

将0.5~0.7m秧沟中的田泥提前搞糊, 待播种前1d将沟泥带泥带水过网筛, 均匀筛在事先铺好的塑料硬盘内, 装满泥后淌平, 沉淀0.5~1.0d后即播种。

1.3.6 适时播种。

根据种子发芽情况, 及时播种, 并做到到边到角均匀播种。 (1) 早籼稻:做到适时早播, 让季节给连作晚稻, 播种时间掌握在3月下旬, 用种量为75kg/hm2左右, 按大田机插375盘/hm2计算, 每盘播200g。 (2) 单季稻:做到适期播种, 播种时间掌握在5月底至6月上旬。用种量:杂交水稻为18.75kg/hm2, 按大田机插225~270盘/hm2计算, 每盘播70~85g, 常规晚粳稻用种量为45kg/hm2, 按大田机插300盘/hm2计算, 每盘播150g。 (3) 连作晚稻:做到适时迟播, 播种时间掌握在7月8~10日。用种量:杂交水稻30kg/hm2左右, 按330~375盘/hm2计算, 每盘播种量为80~90g。常规早熟晚粳稻60~75kg/hm2, 按375盘/hm2计算, 每盘播种量160~200g。上述任何时期播种, 播后均要搭谷, 使种子与泥土充分接触, 以免影响成秧率。

2 秧田管理

2.1 早籼稻

2.1.1 抢晴播种, 保温保湿育秧。

早籼稻播种搭谷后, 一定要用拱棚地膜覆盖保湿保温。一般采用3 750根毛竹片、150~165kg地膜用于1hm2秧田覆盖。做到高温高湿促齐苗 (最高棚内温度不超过35℃) , 适时揭膜炼壮苗。一般从2叶1心开始, 根椐气温变化掌握揭膜通风时间、揭膜程度。为防治烂秧和烧苗, 膜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待气温正常, 可于插秧前2~3d取膜炼苗。

2.1.2 加强肥水管理。

播种至揭膜前应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 做到缺水补水, 1叶1心左右建立平沟水, 保持盘土湿润又透气, 以利秧苗发根。2~3叶要做到晴天满沟水, 阴天半沟水, 雨水排干水, 倒春寒灌满水保温护苗, 转晴回暖逐步排水防青枯死苗, 整个秧田期间以保持秧板湿润为主, 切忌长期灌水而造成烂根死秧。移栽前3~5d要控水炼苗, 如起秧前遇雨, 要盖膜遮雨, 防止因盘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插种。注意避免施肥不当造成肥害。施用断奶肥时, 先上水进秧盘, 用尿素22.5~37.5kg/hm2加水泼浇或洒水壶洒施, 尽量在傍晚进行, 施肥后用清水冲洗。移栽前3~4d, 施好起身肥, 用尿素30.0~37.5kg/hm2, 并做到前面施肥, 后面用洒水壶洒清水冲洗。

2.1.3 加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秧田期应根椐病、虫、草发生情况, 早稻育秧要重视立枯病的发生, 可用1 000倍的敌克松药剂喷施。通常在秧苗二叶期后及时用药防治稻蓟马、灰稻虱等害虫, 用杀稗王等除草剂防除稗草等。移栽前1d,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加锐劲特乳剂750m L/hm2等农药, 对水600~900kg喷雾, 做到带药下田。

2.2 单季稻、连作晚稻

单季稻和连作晚稻通常采用露地育秧, 不需要保温育苗。单季稻重点是保证秧盘湿润和防治病虫害, 如稻蓟马、灰稻虱等害虫的防治。连作晚稻重点要防止如高温烫芽, 造成烂秧, 尽量做到傍晚播种, 第2天再用遮阳网盖至2~4d。该时期种子播种后一般3~5d即可齐苗。播种至秧苗一叶一心期盘土湿润不发白, 缺水补水;二叶期后建立平沟水, 保持盘土湿润又透气, 结合灌水施断奶肥, 施后洗苗, 防治烧苗肥害。二至三叶期要看天灌水, 做到晴天满沟水, 阴天半沟水, 雨天排干水, 整个秧田期以保持秧板湿润为主, 切忌长期灌水而造成烂根死秧。施好起身肥, 同样做到先施肥, 后洗苗, 防止伤苗。移栽前2~3d控水炼苗, 如起秧前遇雨, 要盖膜遮雨, 防止因盘中水分过高影响起秧和插秧。

3 栽插

3.1 插秧机类型

机型分行距30cm坐式插秧机, 行距30cm步行式插秧机和行距23cm坐式插秧机。前2种多数为日本和韩国产, 后一种为浙江湖州产。前2种机型适宜于单季稻插秧, 即通常所说的宽窄行30cm×10cm, 江苏在单季稻上应用的很广泛。在绍兴单季稻通过几年试插, 表现也不错。23cm机适宜于早稻和连作晚稻插种, 尤其是连作晚稻, 在近几年30cm机插的试验中总是存在着基本苗不足, 有效穗少, 影响产量。2008年从湖州购买1台23cm的插秧机, 从上、下半年的试插来看, 均表现较好的丰产性, 基本苗较足, 有效穗超300万穗/hm2, 穗大粒多, 生长清秀。

3.2 壮秧指标

要求苗齐、均匀, 无病虫危害, 无杂株杂草, 秧龄15~18d, 早稻18~20d, 连作晚稻14~16d, 叶龄3.5~4.0, 秧苗高15~20cm, 苗挺叶绿, 碳氮比适中, 移栽时单株绿叶3.5叶左右, 其秧苗基部粗扁有弹性, 根部盘结牢固, 提起不散, 单株白根10条以上, 1cm2成苗2~3株 (见表1) 。

3.3 起秧运苗

由于机插秧的秧苗既小又嫩, 在起秧、运秧的过程中要防止萎蔫, 防止秧苗折断。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 秧苗搬动次数要尽量减少, 保持秧块不变形; (2) 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不栽隔夜秧; (3) 运秧时秧块要平放, 堆放层数不宜过多, 一般以2~3层为宜, 层数过多容易压伤折断秧苗, 也可卷叠运输; (4) 起运过程中, 如遇烈日高温、干风或下雨要用设施遮盖, 以防秧苗失水萎蔫或秧块过烂而影响机插质量; (5) 卸秧时要平卸平放于田埂, 以利于机插。

3.4 栽插规格

根据秧苗实际情况, 按时插种。 (1) 早稻。4月中下旬看天气及时栽插, 移栽密度为23cm×13cm或30cm×10cm, 每丛插3~4本。 (2) 单季稻。6月中下旬插种, 移栽密度为30cm×13cm, 每丛杂交水稻插2本, 常规水稻插2~3本。 (3) 连作晚稻。7月22~25日插种, 最迟也不能迟于7月30日。插种密度为23cm×13cm或30cm×10cm, 每从杂交水稻插3~4本, 常规水稻插4~5本。

4 大田管理

4.1 大田整理

机插秧苗矮小、幼嫩, 不同于手拔大秧。因此, 大田必须平整, 杂草或稻草要少。做到稻草还田不超过1/3, 并切碎, 均匀甩撒, 施足基肥, 最好用有机肥或碳酸氢铵375kg/hm2拌过磷酸钙300kg/hm2作基肥。四周挖好边沟和大田中间的操作沟。

4.2 浅水插种

灌水扶苗, 返青后薄露灌溉, 促早发。后期干干湿湿, 保根养叶, 确保青秆黄熟。

4.3 早施追肥

机插秧苗施肥一定做到早、速, 力争在10d内将二次肥施好。中、后期看苗施肥, 但尽量做到单季稻7月20日以后不再施氮肥, 连作晚稻8月15日以后不再施氮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与一般大田管理方法相同。

参考文献

[1]陆萍, 程梅初.水稻小苗机播秧栽培技术要点 (5) [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31-32.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篇9

关键词: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手工操作程序复杂, 劳动强度大, 生产成本高[1], 严重制约了制种规模。在制种过程中用工量大的环节探索采用合理的机械化技术, 不但提高制种效率, 降低成本, 而且能提高单产[2,3]。2012年在浙江省建德市钦堂乡蒲田村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进行全程机械化技术探索。探索研究中, 选择的试验组合为中浙优8号 (浙审稻2006002) 。其不育系为中浙A, 具有穗花数多、柱头外露率高、花期集中的优点, 5月中下旬播始历期94 d左右。恢复系为T-8, 该恢复系花粉量足, 与母本亲和力好, 4月初播种播始历期125 d, 一般10:00始花, 10:30盛花, 11:30终花。制种基地选在建德市钦堂乡蒲田村, 面积13.3 hm2, 农户制种经验丰富, 积极性高, 自然隔离条件好, 气候条件适宜, 排灌设施完善。经测产验收, 平均制种产量为2 583 kg/hm2, 制种成本合计为18 300元/hm2, 与传统对照相比, 单位面积增产20.2%, 减少成本投入23.8%, 表现出较好的节本增收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合理播差, 流水线育秧

根据父母本花期确定播种时间, 母本播种期为5月20日前后, 父本播种期为4月18日前后, 播差31 d左右。育秧采用智能流水线育秧机播种, 用商品水稻育秧基质和标准机插育秧盘育秧, 实现秧盘装土、播种、覆土、洒水一体化操作。播种后将秧盘平摆在事先做好的秧板上, 并保持秧板湿润。秧苗期重点防治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虫害, 及时用吡蚜酮、垄歌等长效、低毒对口药剂防治[4]。

2 适时机插

父本秧龄25 d左右, 母本秧龄20 d左右时起秧移栽。父母本行比为2∶6, 先插父本, 采用双行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机插, 母本采用6行插秧机进行机插, 行距为30 cm, 株距为12 cm。机插7 d后对缺苗严重的地方进行人工补插, 确保全苗。通过采用机械化插秧, 不但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而且提高了插秧效率, 防止造成超秧龄而减产, 插秧密度也高于手插。

3 合理肥水管理

移栽前施足基肥, 施农家肥1.5 t/hm2、碳铵375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追肥为尿素150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苗肥, 施尿素45 kg/hm2和氯化钾45 kg/hm2作保花肥, 破口前根外追施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全生育期采用干干湿湿水浆管理。

4 多次除杂, 提高种子纯度

组织技术人员在始穗期、盛花期、齐穗期和成熟收割前分4次进行除杂。从株高、株型、穗型、叶形、叶色等各项特征进行严格的杂株判别, 确保种子纯度。

5 花期预测与调节

根据幼穗剥查进行花期预测, 并根据父母本穗分化差异, 及时调节, 确保花期相遇。可用氯化钾150 kg/hm2单施生育期迟的亲本, 也可通过对发育过早的亲本单喷多效唑或单施尿素进行控制。母本于见穗3%左右适时喷施九二○ (4%赤霉素乳油) , 连用3 d, 总用量一般270~300 g/hm2, 以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率。

6 机械赶粉, 提高结实率

扬花期每天10:00—12:00用2台小型拖拉机拉绳赶粉, 每天赶粉往返各4次以上。如遇午间阴雨, 可在雨停水干后及时赶粉。采用机械化拉绳赶粉的优点除效率高以外, 其动力高于人工, 通过增加拉绳赶粉次数, 能明显提高异交结实率, 从而达到制种增产的效果。

7 机械化病虫害防治

利用大型高压喷雾器进行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注意稻蓟马、稻飞虱、鼠、雀等为害。本田主要做好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防治。孕穗期至破口初期用多菌灵、粉锈宁、井冈霉素、爱苗等药剂喷施2~3次, 重点防好稻粒黑粉病。采用高压喷雾比普通喷雾器动力大, 效率高, 药量足, 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 全生育期可减少防治次数1~2次。

8 适时收割, 机械烘干

授粉结束后, 割除父本植株。一是提高种子田通透性, 改善肥水条件, 提高种子饱满度;二是防止后期收割父本时造成杂交种子脱落, 影响产量;三是减少因父本收割不完全, 影响种子纯度。于95%稻谷黄熟时采用联合收割机及时抢晴收割, 用翻斗式拖拉机将散装种子运输到烘干中心, 用种子专用烘干机烘干至标准含水量以下, 经机械风选、筛选等程序, 种子净度达到种用标准后入库保存。收割和烘干前要先将机械设备清理干净, 防止种子机械混杂。

参考文献

[1]李炳华, 胡继银.马来西亚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Z1) :17-18.

[2]杨勋毅, 李祖清, 刘浩, 等.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初报[J].南方农业, 2012, 6 (1) :14, 25.

[3]李忠芹, 曹跃先, 黄英, 等.杂交水稻母本机插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8) :217-219.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 篇10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通过机械将小麦种子按照农艺要求的合理数量、位置播入土壤, 以达到既减少种子用量又实现高产的实用技术。目前, 主要有小播量机械化条播技术和稻茬麦浅旋耕机械化条播技术。机械播种应根据各地播种习惯选用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精少量播种机、精播机、沟播机等。播种机配套动力一般选用8.8~13.2 k W的小四轮拖拉机。大力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不仅可以节约优质良种, 提高播种质量, 使中低产田变高产、高产田更高产, 而且可提高氮磷肥的使用效果, 降低了小麦生产成本, 增加了收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非常显著。

1.1 操作规范

1.1.1 种植规格

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 配合机械收获的要求, 厢宽以2.5~3 m为宜。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 平均行距为23~26 cm为宜。

1.1.2 播前整地与施肥

播前适时耕整土地的通过耕翻, 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减少土壤密度, 增加孔隙度, 维持土壤水、气适宜比例,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利于土壤中好气性有益微生物生育繁殖, 有效分解小麦难以吸收的养分。通过耕翻, 还可以打破犁底层, 加深活土层, 提高地温, 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 减少病虫草害发生。耕整地时, 要做到上松下实, 防旱保墒, 便于机械精播作业。可与耕整地结合进行机械深施底肥作业, 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

1.1.3 选种

精播要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穗大、粒质量大、有效分蘖多、发芽率高、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在播前要对所选种子进行清选, 去除杂质和干瘪破碎种子, 使种子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95%以上, 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药剂、营养膜包衣处理, 提高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1.1.4 适时播种

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 宜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宜在16℃~14℃时播种。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的, 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按种子发芽率、千粒质量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要重视播种机的质量, 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 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不漏播, 不重播, 播后覆土严密、深浅一致, 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1.2 操作要领

1.2.1 作业前检查与调整

播种前要对拖拉机、播种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查调整: (1) 悬挂状态的检查与调整; (2) 纵向水平状态的调整; (3) 检查传动齿轮或链轮是否在同一平面、齿轮间全齿啮合状况, 保证间隙合适、链条张紧度适当; (4) 排种器应牢固安装在种箱底部, 两者间隙不大于3 mm; (5) 排种均匀性的检查与调整, 对于外槽轮式排种器, 其齿槽不得有损坏, 各排种器有效工作长度应相等, 偏差不大于0.3 mm; (6) 排种器上的清种毛刷与槽轮重叠1 mm左右为宜, 不符合要求时可松开固定毛刷的圆头螺栓调整; (7) 调整行距时, 可先松开开沟器上的“U”型螺栓, 左右移动开沟器, 使之达到要求行距尺寸, 拧紧螺栓固定。

调整播种量、播种深度, 行距和播深控制是通过调整开沟器实现。调整行距先将开沟器固定螺栓松开, 沿横梁左右移动, 以播种机中轴线为基准向两边延伸, 以开沟器铲头为基准, 测量行距, 使之满足农艺要求后紧固所有螺栓。调整播深松开固定开沟器的螺栓, 使开沟器柄可上下移动, 测量入土深度后, 开沟器导管无前倾后仰, 便可紧固开沟器柄, 各开沟器安装高度应一致 (误差不超过5 mm) 。

1.2.2 机播作业时需注意的事项

有8项: (1) 机播作业前需进行试播, 实地检查和调整播量、播深、行距、衔接行距后, 方能进行正式播种作业。 (2) 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 衔接行是否符合农艺要求。播完一块地后, 应根据已播面积和已用种子, 核对播量是否符合要求。 (3) 作业中非地头处应尽量避免停车, 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必须停车, 再次起步时, 要先将开沟器升起, 后退0.5~1 m方可重新播种。机组在工作状态下不可倒退。地头转弯时应降低速度, 且要在划好的地头线处即时起落。 (4) 做到定点定量添加种子和肥料, 最好安排在田头。 (5) 更换播种作物品种时, 必须认真清理种子箱, 以免混杂。 (6) 作业过程中, 机手要经常观察播种机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特别是看排种器是否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在箱内是否充足。 (7) 机组作业中, 禁止调整播种机, 以防发生意外。 (8) 严禁违章作业, 确保安全。

2 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2.1 常用机械

目前小麦联合收获机型号较多,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购买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时, 要注意联合收获机割幅与播种机播幅的配合。常见的收获机械主要有3类:一是收割机械, 主要有小扶禾收割机或割晒机。目前, 多数省 (区、市) 都生产此类机械, 品种型号繁多, 性能也基本稳定。二是脱粒机, 可分为简易式和半复式。其型号较多, 使用也很广泛, 农机户可根据能配套的动力、小麦的品种及对脱后麦秸的要求、脱粒的场所、人工等因素来选购, 一般说来, 当脱粒场地较小、人工较少、作业量不大的情况下, 宜选用简易式脱粒机;反之, 则宜选用半复式脱粒机。三是联合收割机。目前我国生产用于收割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大多数是全喂入式, 按其配套动力供给方式又可分为自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3种。不同品种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均有不同的特点, 其性能和质量也基本过关。目前在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有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2.5型牵引式, 3型、5型自走式;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东风系列E514和北京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LZ系列等。

2.2 技术要求

2.2.1 联合收获作业

收获总损失应不大于3%, 漏割率应小于1%, 脱净率应在98%以上, 适时收割期应选在黄熟中期到末期。

2.2.2 分段收割作业

要求将割倒的麦秆茎基部整齐排列铺放在田间, 总损失率要求在8%以下。适时收割期应选在蜡熟初期至中期。

2.2.3 场上脱粒作业

要求总损失率不大于2%, 脱净率在98%以上。

2.3 操作要领

在开机前, 要认真阅读收获机械的使用说明书, 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2.3.1 必须进行试割

收割机正式开割前, 应在小麦生长较好的地块中试割, 以检验机器的检修和调整质量, 并进一步调整好机器, 使之适应大面积收割的要求。试割开始时应使用低速, 割幅用1/3, 并逐渐加大达到正常速度和割幅。试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 必要时进行调整。

2.3.2 因地调整作业行驶速度和作业路线

收割机的行驶速度应根据自身的喂入量和作物的品种、高度、产量和成熟度来确定, 一般是以脱粒机构满负荷工作, 清选机构工作正常为度。机器作业时的行走路线应考虑到卸粮方便并注意使割刀传动装置靠着已收割过的空地一边。

2.3.3 对已套种玉米地块的操作要领

在麦地套播玉米或其他作物的地块收割, 应根据套种作物的行距和规格选择适宜的收割机组, 以免碾压套种的作物, 并适当调高割茬, 以防割伤玉米苗等。

2.3.4 场上脱粒操作要领

全程机械化技术 篇11

【关键词】玉米;吨粮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

玉米喜温暖,怕霜冻,其生长发育要求光照充足。发芽适温21~27℃、最低温度10℃。苗期生长适温21~30℃, 开花结穗期适温25℃左右,高于35℃时授粉、受精不良,有效积温对玉米的生育期长短起决定性作用。玉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 以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为好。苗期较耐旱而不耐涝,因此需土壤排水良好, 拔节抽穗时需肥水充足。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籽实是重要的能量精料,秸秆做青贮或晒干是良好的粗饲料。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迅速,产量高,茎含糖量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适于做青贮饲料和青饲料。玉米在畜牧業生产上的地位远远超过其他作物的地位,有“饲料之王”的美称。玉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冷凉地区效益更加明显。

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和试验示范经验,现提出冷凉地区玉米吨粮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农民朋友参考。

1 准备

1.1 地块选择

根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条件较好、肥料充足的田地。前茬作物选择豆类、马铃薯、蔬菜、亚麻、油菜、小麦等作物,避免连作重茬。

1.2 品种选择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试验示范结果,选用生育期适当的大穗型、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高产品种,例如:康地2001和5066、西玉3号、登海DH8883和绿巨人KWS3376等优质高产品种。

1.3 种子准备

确定栽培品种后,根据面积购买种子2.5~2.8kg/667㎡。如果面积大可适当多购买3%~5%的备用种子,密度为6500株/667㎡左右。选用药剂处理的包衣种子。

1.4 农家肥和化肥的准备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农家肥3~5t/667㎡,化肥选用N.P.K全价复合肥40~5kg/667㎡,整地前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1.5 整地

深秋翻地或早春翻地,精细整地呈待播状态。

1.6 地膜

选用70cm宽的优质地膜,4~4.5kg/667㎡。

2 适期播种

播期应在4月中下旬,选用玉米地膜精量播种机播种,要求一播全苗 。

3 合理密植

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密度不够或密度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产量提高。因此,要注意严格按品种密度要求来确定规格。一般中晚熟品种株行距为15cm×50cm,每667㎡保苗6500~7000株。

4 科学施肥

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基肥要足,苗肥要轻,秆肥要适,穗肥要重,粒肥视苗情而定。地膜玉米施肥时主要肥料做底肥,播前一次性施入土中,称“一炮轰”。追肥以钾肥和尿素各20~25kg/667㎡,结合行间中耕松土机械追施。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护

苗期主要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期。春玉米由于气温低,长叶慢、长根快,为了促根壮苗,保证苗齐苗壮,要及时对地膜行间进行中耕松土除草,查苗补苗掏苗。

5.2 化学除草

在3~4叶期,根据田间杂草情况,购买相应的苗后叶面除草剂进行机械化除草。选择经过试验示范、高效安全、除草范围广的除草剂,对于除草剂无法清除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采取人工拔除。

5.3 肥水管理

玉米苗期对养分需要量较少,在基肥和种肥充足且幼苗长势好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再追肥。前期要蹲苗,当玉米长到45㎝时揭膜,用机械进行中耕追肥。头水时间根据玉米长势及雨水情况确定,一般在孕穗前浇头水,头水要浇好、浇透、浇匀。全生育期浇水3~4次,浇水前要看天、看地、看庄稼浇水,风雨天气避免浇水。在玉米生长中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2~3次叶面肥,以增加玉米粒重,增加产量。

5.4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和瘤黑粉病。害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应根据具体病情和虫情确定防治方法,根据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选用农药。

6 收获

玉米收获期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玉米完熟期千粒重最高,是最适宜的收获期,完熟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灌浆线)消失。选用好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及时晒干脱粒或交玉米烘干厂烘干,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出售。

玉米收获后,秸秆可做青黄贮饲料或秸秆还田,同时要及时清除地里的残膜,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吴转丰.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0(02).

[2]张汉夫.农业部提出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七措施[J].农机科技推广,2010(08).

[3]迟春田,周丽伟,李响,刘聪,李社潮.长春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模式[J].农业机械,2011(16).

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1 机械直播油菜生育特性

1.1 单株个体生长量小, 群体优势显著

直播油菜播种迟, 全生育期缩短, 个体发育相对较差, 单株生产力低。栽培中要通过合理密植, 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生长的不足来获得高产。

1.2 根系发达, 抗倒伏能力强

直播油菜未经过移苗这一过程, 根系入土深, 主根入土可达50 cm, 根系发达, 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料, 其耐旱和抗倒伏能力都较强[1]。

1.3 容易发生草害

直播油菜是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 油菜种子出苗和杂草生长基本同步, 若管理不善, 极易发生杂草危害。因此, 在油菜播种后, 应积极采取化学防除措施, 消灭草害, 这也是直播油菜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2 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

2.1 整地及品种选择

水稻收获后, 耕翻整地, 后耙地、旋耕, 以保证田面平整, 土垡细碎[2]。直播油菜宜选用双低、高产量、株型紧凑、抗倒抗病性强的早熟或中熟油菜品种。

2.2 播种密植

播种期对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很大, 大丰市当地适宜的播种期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内越早播越有利于高产。要求前茬在水稻收获后, 趁田土湿润进行整地直播, 随耕耙随播种, 并压实, 以确保一播全苗、匀苗、壮苗。

在栽培策略上应合理增加基本苗, 提高单位面积角果数, 促进单产水平的提高。合理地增加群体也有利于保持一致的整齐度, 便于机械收割。用种量3.00~3.75 kg/hm2, 早播且墒情好的用种量宜少, 迟播或墒情差的用种量宜多。最适宜的基本苗是22.5万~37.5万株/hm2, 行距30 cm, 播深以0.5~1.0 cm为最佳。

2.3 田间管理

2.3.1 搞好清沟排水, 防渍害。

土壤水分过多, 不利于油菜根系的生长和保持根系的活力, 播后要及时清沟理墒, 构建高标准沟系, 使油菜不受渍害的影响, 做到沟沟相通、雨住田干。

2.3.2 科学施肥。

在肥料运筹上, 应采取施足底肥, 早施苗肥、追肥, 春后重施薹肥等措施促进油菜冬壮春发, 以获高产[3]。一是施足基肥。基肥是油菜冬春稳长的保证, 基肥一般施复合肥350 kg/hm2、尿素150 kg/hm2, 另加硼肥15 kg/hm2, 防止油菜花而不实。二是苗肥。在油菜播种后25~30 d (3~5片真叶) 时, 施尿素120 kg/hm2作苗肥, 促进根茎粗壮, 增加植株体内糖分积累, 增强抗寒能力, 以利于安全越冬。三是早施追肥。针对越冬初期的低温早袭, 油菜管理上应施好追肥, 尤其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一般在播种后80 d左右 (12月中下旬) 施复合肥225 kg/hm2, 提高油菜的抗冻保暖能力[4]。四是重施薹花肥。油菜蕾薹期到始花期是其一生中的吸肥高峰期, 是争取春发稳长, 达到根强、杆壮、枝多、角多、粒多、粒重的关键时期, 因此施好薹肥是夺取油菜高产的保障, 薹肥一般在播种后130 d左右 (薹高5 cm) 施用, 可施尿素150 kg/hm2。

2.3.3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油菜3~4叶, 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50~900 g/hm2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600~900 g/hm2对水600 kg/hm2进行喷雾, 有显著壮苗控高、促枝增产及防止倒伏的作用。

2.4 病虫草害防治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大面积直播油菜中后期要注重菌核病的防治, 抓住盛花初期用药1次, 7 d后再防治1次。药剂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 对水675 kg/hm2进行防治。苗期主要是蚜虫和菜青虫, 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条田,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 对水450kg/hm2进行防治。菜青虫可用1%阿维菌素600 m L/hm2, 对水450 kg/hm2进行防治。

草害是影响直播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 一定要抓好化学除草。化除方案上采用“一封一杀”的方法。

播后1~2 d内, 在畦面保持湿润状态时, 用50%乙草胺乳油750~1 125 m L/hm2, 对水450~675 kg/hm2细喷雾封闭。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在杂草3~4叶时, 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75~450 m L/hm2或5%精禾草克乳油750~1 050m L/hm2, 对水750 kg/hm2喷施;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 在杂草2~3叶时, 用50%高特克450 m L/hm2, 对水750 kg/hm2喷施防治。

2.5 适时收获

油菜终花后35 d左右, 当油菜角果85%以上呈枇杷黄色时, 即可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 以免造成裂角损失[2]。

参考文献

[1]卢敏.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王亮章, 王文俊, 谢红梅, 等.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9) :32.

[3]王辉.免耕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5 (2) :19-20.

上一篇:石窟文化下一篇:设计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