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助产

2024-09-1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全程助产(共7篇)

全程助产 篇1

摘要:目的 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96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98例。观察组产妇应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方式进行分娩, 对照组产妇应用传统模式进行分娩, 比较分析两组的分娩结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胎吸术、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效果较好, 可有效提高分娩成功率, 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关键词: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效果

研究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效果分析, 探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效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96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98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 (28.57±5.31) 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 (39.36±1.12) 周, 身高153~171 cm, 平均身高 (159.62±5.21) cm, 体重5 9~7 1 k g, 平均体重 (6 6.3 5±5.2 0) k g。对照组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 (28.61±5.27) 岁, 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 (39.25±1.06) 周, 身高154~172 cm, 平均身高 (159.81±5.42) cm, 体重58~69 kg, 平均体重 (66.43±5.31) kg。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应用传统助产模式帮助对照组产妇进行分娩, 助产士轮流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监测, 及时接生。观察组产妇应用助产士全程陪伴措施进行分娩, 其具体内容有:助产士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宣教,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产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帮助产妇建立顺利分娩的信心。助产妇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内可看书、听音乐、走动、爬楼梯等, 如果子宫收缩时出现腰憋, 助产士指导产妇家属在宫缩期间采用适宜的力度按产妇腰骶部, 尽量让产妇舒适。子宫收缩间歇期内, 产妇可以食用粥、面包、牛奶等食物, 并让产妇抓紧时间休息。如果子宫出现规律性收缩, 宫口开6~8 cm时, 即可将产妇转至产房待产。助产士指导产妇选择舒适的体位, 尽量放松, 宫口全开后, 助产士指导产妇两手抓住床栏杆, 腿用力蹬床, 向下用力, 屏气用力, 子宫收缩间歇期休息。子宫收缩时, 产妇再次屏气用力, 使用腹肌向下用力, 子宫收缩间歇期休息, 如此反复。分娩过程中, 助产士帮助产妇擦汗, 按摩产妇下腹部阿是穴, 压合谷穴、人中, 子宫收缩间歇期, 助产士让产妇饮水、进食, 保证产妇体力充沛。助产士多关心、安抚、鼓励产妇, 疏导产妇紧张情绪, 并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温和胎儿情况, 及时发现、处理异常现象。分娩结束后, 如果产妇无阴道出血情况, 助产士及时断脐、称重、按脚印, 指导产妇抚触婴儿, 留观婴儿2 h且各项情况均正常时, 送回母婴同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并发症以及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情况, 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剖宫产、产后出血等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胎吸术、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程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围产期的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1]。相关研究指出, 在分娩过程中, 孕产妇的心理情况是分娩结局重要的影响因素[2]。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胎吸术、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全程助产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促使产妇顺利生产。产妇在生产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而这些不良心理会使产妇交感神经兴奋, 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 促使儿茶酚胺、皮质醇水平增大, 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 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 而皮质醇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使得机体疼痛程度加重, 增大了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3]。以往采用的传统助产模式并没有重视产妇的心理作用, 而只是从生理的角度帮助产妇分娩, 而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过程中, 助产士耐心地帮助产妇, 指导产妇在分娩各个阶段应当注意的事项, 并给与产妇以鼓励, 这种服务模式可有效改善的产妇的心理状况, 为顺利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 剖宫产率逐年增加, 该分娩方式与社会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4]。而助产士全程陪伴产妇, 可为产妇提供精神支持, 且帮助产妇饮水、进食、擦汗, 并进行心理疏导, 可有效增强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的信心, 从而减少剖宫产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助产士全程陪伴可有效改善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在助产士全程陪伴模式中, 助产士与产妇积极沟通, 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 从而促使产妇对助产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文娟.助产士全程陪伴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04) :105-106.

[2]胡春燕.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21 (11) :1382-1385.

[3]王江梅.助产士全程陪伴加体位管理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3 (24) :3312-3313.

[4]李广红, 王方方, 王彩虹.责任助产士全程陪伴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20 (28) :2609-2610.

全程陪同助产在产程中的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本单位住院, 经检查符合阴道分娩条件, 产妇及其家属同意阴道分娩, 孕周≥36周且活胎者609例。其中双胎5例, 单胎604例。分娩史:初产436例, 经产173例。年龄19~41岁, 平均25.8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学历197例, 高中以上学历412例。合并症及并发症: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6例, 妊娠合并糖尿病12例。

对照组:选取2009年7月-2009年12月在本单位住院, 阴道分娩且常规助产病例583例, 两组病例年龄、孕周、胎次、产次、文化水平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方法

2.1 改变助产士排班模式

助产士实施弹性排班, 将助产士的工作向两端延伸, 自产妇临产后即安排一名责任助产士陪伴产妇身边, 全程负责产妇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生活照顾, 直至分娩后2h送入休养室。

2.2 评估

责任助产士通过查阅病历资料, 对产妇进行体格检查, 与产妇或家属交谈等方式, 了解产妇的既往史、现病史, 如产妇身高、体重、血压、骨软产道、胎儿大小、胎头位置、宫缩频率强弱以及孕期接受孕产期教育情况等。了解产妇心理状态, 如是否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沟通进一步了解产妇对分娩的认识, 如对即将出生孩子的期待程度;有合并症的产妇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是否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对责任助产士是否信任等。

2.3 护理措施

2.3.1 第一产程:

介绍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分娩全过程的注意事项、管床医师及助产士的业务水平等, 使产妇做到心中有数。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产妇, 要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 语句缓和, 通俗易懂;认真观察产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以及时处理。对于对疼痛耐受性较差的产妇, 指导其运用“拉梅兹分娩法”[1], 给予指导呼吸、按摩腰背部等措施, 以缓解宫缩时的不适感;指导并帮助产妇进食水, 增加体能;多与产妇交谈, 鼓励其讲出心存的顾虑, 引导其对即将出生婴儿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对待产室环境进行改造、布置, 如光线、温度、通风、噪音控制等, 添加一些个性化小饰品, 安装电视、音响设备, 播放分娩中配合技巧的视频资料或舒缓的音乐等, 既消除产妇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 同时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沟通交流环境, 更有利于助产士及时了解产妇存在的问题和顾虑, 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2]。通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 间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产妇进分娩室后, 责任助产士应协助产妇摆好体位, 让产妇熟悉环境, 缓解紧张情绪。告知自己要亲自为她接产, 并告诉产妇, 分娩是否顺利主动权掌握在产妇自己手中, 助产士仅仅是帮助她完成由孕妇升级为母亲这个过程。

2.3.2 第二产程:

宫颈口扩张完全后, 助产士要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及使用腹压, 此外还可通过手势、眼神等非语言性暗示调节产妇的情绪, 让产妇感受到关爱。要正确评估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 采取相应的减轻疼痛的措施;责任助产士上台接产后要指派一名助手协助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 如让产妇握着工作人员的手, 喂食产妇饮料, 并在全程中与产妇交流, 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产妇, 对于感觉严重疼痛的产妇, 应鼓励其喊出来, 通过喊叫来缓解其疼痛感。鼓励产妇相信自己, 树立信心, 并向产妇解释过度的紧张情绪可能会给分娩带来不良影响, 加大分娩的难度;有条件者可让其家属陪伴或与家属通话, 让产妇时时感觉到家庭及医务人员的关爱和关注, 从而促进产妇的自我调节, 提高自然分娩的信心。

2.3.3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 责任助产士要根据产前与产妇沟通掌握的情况适时、适当地告知产妇胎儿的性别, 若婴儿性别符合产妇心理需求, 要真切地恭喜、祝贺, 反之则应先夸奖婴儿外貌多么美貌或俊秀, 声音多么洪亮或清脆等, 待胎盘娩出后再告知婴儿性别, 以免产妇因精神因素而致产后出血。待处理好脐带、抱与产妇识别婴儿性别并体检完成后, 要将婴儿抱与母亲身体旁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 并将婴儿放在母亲目击范围内。

责任助产士接产完毕后, 仍要负责产妇产后2h内的护理工作。要认真观察子宫缩复及阴道出血情况, 协助产妇进食;指导其及时排空膀胱等。经过分娩的母亲, 特别是初产妇将经历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产妇可能因为理想中的母亲角色与现实中的母亲角色的差距而发生心理冲突;或因为胎儿娩出后生理上的排空而感到心理空虚;或因为新生儿外貌及性别与理想中的不相吻合而感到失望;或因为现实中母亲太多的责任而感到恐惧[3]等。此时责任助产士应给予情感支持, 帮助产妇接受新生儿, 积极为母亲创造各种亲子互动机会, 帮助产妇做好角色转变, 促进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向产妇讲授产褥期生理卫生知识, 如:会阴部护理, 及时排空膀胱的重要性, 有会阴伤口者指导卧位及注意事项;教授哺乳和育婴知识;进行饮食和休养环境指导等。对于有妊娠和产时并发症、合并症的产妇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使其尽快康复。

3 结果

3.1 两组自然分娩率比较 (表1)

注:χ2=35.4, P<0.0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2 两组产程中应用地西泮或缩宫素加强宫缩情况比较 (表2)

注:χ2=33.73;P<0.01

由表2可见, 观察组产程中需进行药物干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3 两组出生婴儿阿氏评分结果比较 (表3)

注:χ2=0.3, P>0.05

由表3可见, 两组出生婴儿阿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 讨论

4.1产妇临产后, 产妇及其胎儿情况变化多端, 又由于临产妇精神紧张, 对初次接触的助产士易产生依赖感, 若交班次数多, 助产人员更换频繁, 势必影响产程观察的连续性, 增加交接班时产生失误的频率, 再则接班者要重新与产妇沟通, 增加了工作量, 且产妇对接班者需有一段熟悉过程, 这些因素均可给产妇带来不良影响。全程无缝隙陪同助产则是将助产士的工作向两端延伸, 自产妇有规律宫缩到分娩后整个产程由一名责任助产士全程负责, 这种全程陪同助产模式具有工作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满足了产妇心理和生理需求, 顺应了产妇的需求, 减少了药物干预, 有效地缩短了产程, 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减少了滞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 提高了产科质量, 提升了服务满意度。

4.2产妇在分娩前后一般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则易造成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4]。这些不良情绪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分娩的顺利进行。责任助产士的使命是让孕产妇及其家庭享受安全、安乐的待产、分娩[5], 因此在强调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同时, 还应关注产妇疼痛的护理, 同时心理疏导要贯穿始终。

但也应该注意到, 由于新生命即将诞生, 产妇的心理上还会有期盼、喜悦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存在, 并且消极和积极的情绪交替存在, 并伴随着分娩过程的始终。紧张、焦虑等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调动产妇的忧患意识, 从而更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但这种情绪一旦过度发展就会造成对分娩过程的阻碍, 因此, 责任助产士心理护理的重点并不是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而是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给予缓解, 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4.3助产士实施全程陪同助产可能会增加助产士的工作时间, 给助产士身心带来疲惫感。管理者应合理安排助产士工作班次, 实行弹性排班、责任助产士侯班制, 无产妇时可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以缓解疲劳, 增加体能, 恢复精力。

对产妇实施助产士全程陪同助产, 可降低药物干预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缩短产程, 减少新生儿窒息,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但由于全程陪同助产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 助产士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体力, 如何使全程陪同助产模式更具科学化、人文化还需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陪同助产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助产士实行弹性排班和对产妇实行责任助产士负责制, 对临产妇分娩过程实施全程无缝隙陪伴助产。结果 实施全程陪同助产的产妇自然分娩率较常规助产组明显提高 (P<0.01) , 药物干预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全程陪同助产能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 减少药物干预, 提高产科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全程,陪同助产,产程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5.

[2]邓行爱, 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07.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5.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6.

全程助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600例产妇的资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0例。两组产妇均为正常足月妊娠的初产妇, 排除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头盆不称等因素。两组产妇的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孕周以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

1.2 方法

观察组的300例产妇采取陪伴助产增加实施体位指导。当产妇有规律宫缩时, 安排助产士专人到产前区进行产前访视, 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 如:妊娠期的情况、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宣教, 使产妇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 消除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当宫口开大2cm进入待产房, 此助产士全程陪伴直至分娩结束, 在陪伴过程中鼓励产妇适当进食、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主动与产妇沟通, 讲解分娩的经过, 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 帮助产妇积极调整情绪。并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合适的体位。 (1) 精神状态疲劳的产妇取卧位:向胎腹方向左右侧卧, 两腿间可垫一个小枕; (2) 精神状态较好的产妇可取坐位、站位或在待产房走动, 坐位:让产妇坐在分娩球上, 双腿尽量打开, 宫缩时上下弹动或左右摇摆;腰痛比较明显的也可反坐在椅子上, 用枕头垫在腹部与椅背之间, 助产士协助按摩腰骶部。 (3) 宫口开大6~8cm时, 上产床, 如发现胎儿是枕后位指导产妇采取侧俯卧位:胎儿是右枕后, 产妇应该面向左侧躺, 如果胎儿是左枕后, 方向相反。 (4) 宫口开全后, 指导产妇采取侧卧位弓箭步, 产妇左腿伸直, 右腿屈曲, 蹬在产床脚踏板上或由助产士在产妇的右脚上稳固地向着产妇头部方向施压, 使产妇胯关节屈曲和外展, 嘱产妇宫缩时臀部稍抬高, 朝向天花板的方向屏气用力, 此体位对于耻骨弓偏低, 而骨盆后腔够大的产妇尤为适用。 (5) 当胎儿先露部下降到S+1时指导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双腿屈曲, 大腿尽可能贴近腹部、外展, 使耻骨联合向腹部移位, 纠正骨盆倾斜度, 使胎轴与产轴一致, 有利于胎头娩出[1]。

对照组, 按常规观察产程至分娩。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见表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较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例)

2.2 两组经阴道分娩各产程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所用的时间均明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第三产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见表3。观察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例)

3 讨论

分娩对于孕妇来说是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过程, 孕妇对分娩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焦虑。有资料统计约90%以上的产妇有恐惧感[2]。极度的恐惧、焦虑、孤独、紧张或生气可导致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而减慢产程[3]。助产士在陪产过程通过与产妇的沟通、交流, 能使产妇精神放松, 通过讲解, 能有效地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识, 使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可缩短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在第一产程中鼓励和指导产妇采取侧卧位、站位、自由走动或坐分娩球上下弹动或左右摇摆等, 使产妇感觉舒适。分娩球运动待产方式能使手术率降低, 疼痛减轻, 缩短产程[4]。同时在发现胎方位异常时指导产妇采取特殊体位, 能有效纠正胎方位, 促进产程进展。右枕后位时指导产妇采取左侧俯卧位, 利用重力作用会使胎头和胎体转向右枕横, 然后转向右枕前。侧卧位弓箭步能使骨盆增宽, 增加胎儿旋转的机会, 增加自然分娩的机会。

全程陪伴助产护理模式的应用, 能加强助产士的责任心, 提高综合素质, 降低分娩风险。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能加速产程的进展, 提高自然分娩率, 保证产科质量。综上所述, 全程陪伴助产配合体位指导的护理模式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全面的支持, 使产妇的心理状态相对平衡, 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促进了宫缩, 缩短了产程, 剖宫产率得到明显降低, 让产妇经历健康而愉快的分娩过程, 能有效地保障母婴健康,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瑛.加强产程体位管理纠正骨盆倾斜度过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09, 8 (3) :208-209.

[2]赵有业, 关俊, 谢华.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过程中的心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1995, 5 (1) :30-30.

[3]陈改婷, 张宏玉.产程进展手册[M].2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 2001:1.

全程助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20例, 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19~30岁, 平均 (25.5±2.3) 岁, 孕周38~40周, 平均 (39.0±0.8) 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0~32岁, 平均 (26.5±3.0) 岁, 孕周为38~40周, 平均 (39.2±0.5) 周。两组产妇均符合下述特点: (1) 初产单胎; (2) 未合并基础并发症; (3) 对于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助产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 具体情况如下: (1) 产妇入院时及给予其优质的临床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笔者所在医院环境、主治医师、助产护士等, 帮助产妇尽快熟悉院方环境, 减少陌生感。 (2) 当产妇宫口开大至2 cm以上时, 助产护士则正式给予产妇助产服务。助产护士需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 并让产妇做好一定的准备, 同时交代产妇家属准备毛巾、被褥等相关物品, 以迎接新的生命诞生[2]。 (3) 生产时需鼓励产妇, 并密切监测产程进展, 通过与产妇对话、按摩其腹部缓解分散产妇注意力, 达到精神镇痛的效果, 使得产妇能够顺利完成分娩[3]。 (4) 生产结束后进行常规医疗处理, 将产妇及新生儿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妇与家属临床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例 (%)

2.2 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1) , 见表2。

例 (%)

2.3 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1) , 见表3。

例 (%)

2.4 产妇及其家属临床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临床满意率为95.0%;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234, P=0.000) 。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以往在疾病治疗中, 患者往往只要求能够把病症治好, 而并不在乎临床护理的好坏。但近年来, 人们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上升, 且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4]。产妇作为一类特殊的“就诊人员”, 不论是产妇本身还是院方本身, 都期待给其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 使得产妇能够顺利分娩, 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对于产妇而言, 分娩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 其还可对产妇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5]。有资料显示, 90%以上的女性对分娩过程充满恐惧, 而过度的焦虑与紧张感可对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 进而引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并降低产妇的痛阈值[6]。此外, 过度的紧张情绪还可造成产妇体内茶碱胺分泌增加, 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却减少, 使得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宫缩无力等情况, 分娩困难。以往, 临床上主要从生物学角度对产妇进行助产, 而无法从根本去解决产妇因不良心理而产生的痛阈值降低问题, 同时也忽略了心理因素对分娩所造成的影响, 使得分娩异常或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随着“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的发展, 使得上述情况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在此次调查中, 笔者所在医院即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新的助产模式, 并由结果可知, 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这一结果可对“一对一”全程陪伴制助产模式在对产妇分娩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肯定。

笔者对“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点进行总结, 并归纳如下: (1) 由一名助产护士对产妇进行管理, 这样可减少以往多人护理时发生工作交接错误, 避免了护理人员不负责任的情况[7]。 (2) 在护理过程中, 可保证每一位产妇都获得连续性的护理, 进而减少分娩过程中出现纰漏, 降低分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注重心理支持, 相对于以往的助产模式而言,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更加注重产妇心理因素, 其通过与产妇及其家属交流沟通的形式可帮助产妇缓解内心压力, 并积极指导产妇家属做好相关准备, 可让产妇对分娩事宜较为安心[8]。 (4) 在分娩前对产妇进行一定的指导, 让产妇知道如何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改善呼吸方式、如何减少体力的消耗, 进而缓解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 利于顺利分娩[9]。 (5) 通过观察患者的产程, 可有利于对产妇及其胎儿进行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保障在分娩过后可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 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提高胎儿的出生质量。 (6)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可有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率[10]。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 观察组产妇在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妇与家属临床满意率等指标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可更加肯定“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对于分娩产妇具有重要意义。该种助产模式不仅仅只在乎产妇的生理, 其更重视通过心理干预来缓解产妇内心的不良情绪, 进而有助于产妇可以顺利分娩。该种护理模式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模式, 其遵循“以产妇为中心”, 以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为指标, 使得产妇分娩过程更加顺利。该种助产模式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的产妇受益。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助产模式与“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 以判定“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助产模式, 观察组产妇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 对两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妇与家属的临床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妇与家属的临床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 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该种助产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传统助产,“一对一”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

参考文献

[1]韩蕾.“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961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0) :3354.

[2]任才.“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9) :45-47.

[3]冯煜.一对一陪伴分娩护理结果分析900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6) :287-288.

[4]关爱民, 朱志辉, 谭务贞, 等.全程责任制助产加导乐陪伴分娩对提升产科质量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8) :1325-1327.

[5]耿德慧, 梁国秋.浅谈孕妇产期全方位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3) :292-293.

[6]李金萍.基层妇幼系统母婴优质护理模式构建[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14 (7) :4808.

[7]张景春.导乐分娩在分娩过程中的效果[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3, 15 (6) :36.

[8]邵彩云.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6) :817-818.

[9]胡娟.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探讨[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4) :401.

全程助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施行全程责任制助产管理分娩的320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传统助产模式分娩的316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全程责任制助产是指产房建立弹性上班制, 实行一名助产士专职为一名产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实验组施行责任制助产, 当产妇临产宫口开大2cm后, 给产妇配备一位专职助产士, 提供一对一的全程专职责任制助产服务至产后2h。由助产士主动与产妇及家属交流, 使她们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并给予产妇生理上的帮助、心理情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护理, 耐心鼓励和安慰, 让产妇感觉到一种家庭的温暖, 使产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同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注意胎心变化, 及早发现异常及处理, 按常规做好助产及新生儿处理, 产后准确估计出血量, 留观2h后送回爱婴区行母婴同室。对照组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护理。

1.3 观察指标

评估产妇的恐惧情绪、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

2 结果

2.1 2组产妇的恐惧情绪比较

实验组3200例产妇, 恐惧情绪312例, 发生率9.75%;对照组3160例产妇, 恐惧情绪2876例, 发生率91.01%。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2.2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3200例产妇, 其中自然分娩2586例 (80.81%) , 阴道助产292例 (9.13%) , 剖宫产322例 (10.06%) ;对照组3160例产妇, 自然分娩1876例 (59.37%) , 阴道助产298例 (9.43%) , 剖宫产986例 (31.20%) ;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2.3 2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1)

从表1看出, 实验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2.4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表2)

从表2可看出, 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3 讨论

3.1 全程责任制助产能消除产妇恐惧感, 促进自然分娩

当代妇产科学认为: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以及4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 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 均可引起异常分娩。产力是分娩的动力, 但胎儿、产道和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 分娩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只有有效的产力, 才能使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 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产力[2]。责任制助产通过全程专职责任制助产服务, 持续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行动上的支持, 鼓励产妇进食、饮水, 保证充足体能。进行舒适的抚触及按摩, 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 解释产程中的情况, 能消除产妇的恐惧感和各种焦虑紧张情绪, 加上助产士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使产妇对责任制助产人员产生信任感, 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放松乐观状态, 由被动变主动, 增强了分娩信心, 促进有效宫缩, 促进自然分娩[3]。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2 全程责任制助产可加速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产妇临产后, 普遍存在精神、神经因素, 对分娩恐惧, 过度紧张, 大脑皮层受抑制[4], 因而影响正常宫缩, 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产程延长, 由于产程延长, 产妇睡眠减少, 进食不足, 继而内分泌失调, 体内雌孕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减少,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 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减少等, 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 肌动蛋白, 磷酸化肌浆蛋白及能量供应不足, 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降低, 肌浆蛋白轻链激酶及ATP不足;其次过多体力消耗, 易出现疲乏无力[5];再次是过多使用镇静剂、镇痛剂及麻醉药, 致使产程延长、难产, 产妇体力衰竭等;这些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责任制助产通过一对一对产妇进行连续性指导, 使产程的观察由多人分阶段变为一人全程。可消除产妇恐惧心理, 使产妇了解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 及时给产妇提供心理护理和生理帮助, 增强自产信心。分娩前鼓励进食, 指导产妇如何配合分娩, 做到合理用力, 避免体力过早消耗。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体力充沛, 增强子宫收缩力, 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本文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3 全程责任制助产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全程责任制助产通过对产妇进行连续性指导,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感与岗位职责的透明度, 充分激发了助产士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对待产妇做到认真负责, 时时刻刻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产妇, 在陪产过程中做到一丝不苟, 认真观察产程, 使产程的观察由多人分阶段变为一人全程, 保证了产程观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有利于及早发现产程异常及时处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胎儿宫内窘迫, 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 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下降,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本文通过对3200例全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全程责任制助产可提高产科质量;消除产妇的恐惧感;缩短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降低难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分娩期的现代管理[J].中国妇幼保健, 2002, 17 (5) :317.

[2]粱小勤, 陈瑞玲, 冯德荣.心理康复干预对产妇产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 (7) :623~624.

[3]柯玉柱, 杜艳英, 于艳, 等.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 2006, 7 (5) :87.

[4]周惠珍, 王丽华.产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 16 (3) :201~202.

全程助产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产妇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妊娠分娩; (2) 均无妊娠并发症和内科综合征; (3) 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 (n=80例) 和对照组 (n=80例) 。对照组80例产妇,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5.82±3.19) 岁;孕周35~42周, 平均 (38.28±1.97) 周。研究组80例产妇, 年龄20~33岁, 平均年龄 (26.2±3.1) 岁;孕周37~42周, 平均 (39.1±1.3) 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对照组80例产妇给予常规分娩护理, 研究组80例产妇给予助产士全程陪护护理, 安排我院具有丰富助产经验的助产士进行, 具体措施包括: (1) 入院时, 助产士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再向介绍医院、病房的环境及住院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对医护人员和医院的恐惧, 尽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医患关系[2]。 (2) 心理指导:初产妇住院时由于自身对分娩的认识不足, 常会出现不安、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进而对产程的进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助产士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焦虑, 详细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 给予产妇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指导, 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的具体过程及注意事项, 以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 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帮助产妇树立成功分娩的信心, 从而有效提高产妇的依从性。 (3) 住院时, 应为产妇进行健康宣教, 想产妇详细讲解分娩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使其了解临产时的相关症状, 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 助产士应尽力配合产妇, 待产妇分娩后及时做好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相关护理[3]。同时, 在产妇分娩后, 助产士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 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4) 分娩过程中, 助产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 常规进行助产, 合理指导产妇进行分娩。在不同的产程时间给予产妇相应的指导, 第一产程应使用温和鼓励的语言给予产妇合理的安慰, 帮助产妇缓解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叮嘱产妇按时间进食, 以便补充丰富的营养;第2产程时应叮嘱产妇合理用力, 不可用力过度, 避免出现会阴处皮肤被撕裂的情况。第3产程时, 助产士应向产妇详细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以防宫缩影响胎儿的娩出。

1.3观察指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产妇的产前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并用率 (%) 表示, 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并用 (±s) 表示, 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娩不仅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 其往往伴随着许多相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产妇分娩时除了需要习惯自身心理角色上的变化, 还需要适应自身生理上的剧烈变化, 这样往往容易使产妇出现不安、紧张、恐惧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从而对分娩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甚至会导致产妇出现大出血情况, 严重影响了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4]。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80例初产妇施行助产士全程陪护, 从产妇入院至分娩48 h后进行全程护理干预,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助产士全程陪护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不良情绪, 减少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给予产妇助产士全程陪护对其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产妇为临床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80例) 和对照组 (n=80例) 。对照组80例产妇给予常规分娩护理, 研究组80例产妇给予助产士全程陪护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产妇的S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助产士全程陪护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不良情绪, 减少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产妇,自然分娩,助产士全程陪护,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娟, 童冠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7) :55-56.

[2]郎建花, 葛建芬.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9) :36-37.

[3]徐秀英, 林静惠, 李丽娟, 等.开展助产士门诊促进产妇自然分娩[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3) :35-36.

全程助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初产妇分娩治疗的产妇208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104例,试验组患者10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2岁,平均(25.8±2.3)岁,孕周37~42周,平均(38.6±1.3)周;试验组患者年龄21~33岁,平均(26.2±1.5)岁,孕周38~41周,平均(38.4±1.2)周。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妊娠并发症,均经阴道自然分娩。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助产;试验组患者采用助产士全程陪护护理方式,由医院指定一名专门的有经验的助产士负责,自产妇入院到分娩结束48 h后给予全程陪护,具体包括:(1)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自我介绍,消除患者对病房的陌生感,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的相关设备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工作中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的恐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实施心理护理。初产妇在住院期间因自身对分娩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助产士应针对初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产妇相应的心理疏导,用通俗的言语以及来院治疗的真实事例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过程,提高产妇对分娩安全性的认识,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3)产妇住院早期要开展健康教育。产妇住院时,助产士要及时告知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产妇及时了解临产的症状,在分娩时能配合产妇,在产后做好自我及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婴儿分娩后要根据情况及时告知母乳喂养的方法等知识,掌握分娩中的注意事项;(4)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按照常规措施实施助产,指导产妇分娩。不同的产程给予产妇不同的指导,第一产程时要注意采用温和态度、宽慰的言语安慰产妇,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保持镇静、乐观的态度;指导患者按时进食,补充足够的营养;按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使膀胱空虚,以免阻碍胎头下降。第二产程时要注意告知产妇不要用力过猛,特别是可以看见胎头时及时告知产妇用力适当,因胎头分娩速度快,若用力过猛会撕裂会阴处的皮肤。胎头娩出后,助产士要及时检查脐带情况,确保婴儿的颈部没有被脐带缠住,及时清洁婴儿的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时,要把婴儿呼吸道中的液体吸出。头部分娩后,婴儿的身体会滑出母体,助产士要及时剪断脐带,再次清洁婴儿的呼吸道,若有必要可以给予氧气。在第三产程时,助产士要及时告知产妇注意事项,因在第三产程还会出现宫缩现象,但宫缩相较于胎儿娩出疼痛感不强,因此要鼓励产妇,保证产程的顺利结束。

1.3 观察指标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产妇的心理状况。记录产妇的分娩时间,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前的S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平均分娩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为会阴及阴道裂伤,裂伤均为Ⅱ度以下裂伤,3例患者为外阴小血肿;试验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例患者为会阴及阴道裂伤,裂伤均为Ⅱ度以下裂伤,2例患者为外阴小血肿;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娩是人的自然生理过程,临床分娩产妇多采用自然分娩方式,但若产妇的骨盆狭小、胎盘发生异常、产道异常、破水过早、胎儿出现异常,则会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自然阴道分娩是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对产妇和胎儿没有多大的损伤,并且产后恢复得也比较快,并发症发生少,分娩当天产妇就可以下床走动[5]。对于新生儿来讲,从产道出来时肺功能得到锻炼,皮肤神经末梢经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经、感觉系统发育较好,具有更强的抵抗力,经过产道时头部受到挤压也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产妇在决定自然分娩时,应了解自然分娩的全过程,但传统的分娩护理时产妇不同的产程由不同的助产士予以陪同,不利于产妇的顺利分娩,也不利于助产士与产妇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而且常规的助产方式以及助产方法过分要求医疗安全,忽视了产妇精神方面的因素在分娩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传统助产方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人性化护理要求。张彦文等[6]报道中指出精神因素在产妇的第二产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数据统计显示有14.37%的产妇因心理素质差而出现宫缩、体力衰竭等情况,影响产妇第二产程的顺利进行。曹月华等[3]报道指出,助产士全程陪同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助产士全程陪同可以为每一位产妇提供全程陪护,特别是在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全程陪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程陪同可以给予产妇全面的精神、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支持,降低产妇的恐惧、焦虑等不安情绪。钟文娟[7]研究认为,助产士全程陪同可以有效避免助产人员对产妇产程的观察不连续、责任落实不清等弊端,有效调动助产士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强调助产士应全面了解产妇的情绪变化,起到缓解压力、避免并发症的作用[8,9]。

临床分娩中,影响产妇顺利自然分娩的因素主要有产力、产道以及胎儿等因素,因初产妇在生理过程中没有积累经验,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在分娩过程中易受到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变化[10]。本次试验中,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焦虑状况差,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低,平均分娩时间较试验组患者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与采用全程陪同护理模式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采用全程陪同,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间接的减少出血量,放松产妇的身心,降低难产率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郑丽.助产士全程陪护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2011,9(38):123-124.

[2]范彩虹.“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模式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5371.

[3]曹月华.助产士全程陪护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措施和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59.

[4]庞娟,庞仕一.职业因素对助产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140-141.

[5]张素玮,池锐彬,麦碧荧,等.心理干预对减轻自然分娩产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69-70.

[6]张彦文,王庆芳.产妇精神因素对第二产程的影响及治疗分析[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18):77

[7]钟文娟.助产士全程陪伴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4):105-106.

[8]李彩平.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64-65.

[9]林美兰.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49-5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碳负极材料下一篇:高校办公室礼仪文化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