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助产专业

2024-07-23

高职助产专业(精选10篇)

高职助产专业 篇1

1 助产专业现状堪忧

(1) 落后的助产专业认识:由于助产专业认识匮乏, 我国的医院剖宫率逐年上升, 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有些城市流行剖腹产, 剖腹产率竟然高达60%以上。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WHO规定的一个国家的剖腹产率应该低于15%的标准。这种现象表明了我国产科服务正在往“以医生为主”的方向发展, 产科服务已经变成了过分重视医生服务的行业, 却没有重视助产士应该具有的价值, 导致我国分娩医疗化。 (2) 难以脱离护理, 助产专业步履维艰:在中国, 助产专业附属于护理专业并不作为一个独立专业存在。我国目前针对助产专业的课程安排比较不科学, 有些学校随意安排学生的课程, 随意性很大, 同时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够清晰, 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助产护士。助产专业是区别于护理专业存在的, 将二者分离, 才能提高我国助产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3) 助产人才缺乏:据了解, 在发达国家助产士和生育妇女比为1:1000, 而我国的比例为1:4000。全球缺70万助产士, 我国缺乏33万4千, 我国助产士与产科床位比严重不足, 高达50.89%。

2 提升助产专业科操作技能的方法

2.1 仿真与适用并重加强助产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医学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的目的在于弥补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实训场地既要和助产专业相结合, 又要尽量节省费用支出, 还要美观、大方。实训基地可以按功能划分为:助产室、待产室及产房、妇科护理技术室、新生儿护理室、计划生育及母婴宣教室、母婴综合训练室。每一个实训场地的面积要达到150多平方米。

实训室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将教学内容比较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 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的时候, 可以随时调换不同的设备器材, 提高实践效率, 实现空间和资源共用。

比如, 在助产技术实训室里, 可以配置9张比较简单的产床, 每一张产床都应该有:污物桶、器械台、治疗车等等模型设备;也要配备孕妇检查、分娩、难产等各种情况下应该要有的医疗器械;操作台应该设计成18厘米左右的大小。

妇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提供10张简易的产床, 同时提供以下设备:器械台、治疗车、污物桶、妇女盆腔检查模型、产妇模型等等, 操作台应该在20平方米左右。要专门提供一个操作台给老师上课用, 其他的分配给学生实践操作使用。助产技术与妇科护理实训室里面的设备应该共用, 按照学生上课的需要, 及时地互相调用实践设备, 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在两个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 但是, 两个实训室上课的内容必须要一致。新生儿护理实训室:要提供新生儿沐浴 (淋浴为主) 的各种设备, 新生儿护理操作台、新生儿游泳池、新生儿模型、新生儿床及床上用品、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所需医疗和其他各种必需品。学生依照实践课程的不同, 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器械进行实践训练。母婴综合训练室:要按照医院母婴同室的具体标准进行配置。每个实训室要拥有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中最好能够拥有全套操作录像和教学助学课件, 便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同时, 也可以将模拟医院助产士的工作环境与学院的教学场所二者融为一体, 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环境。

2.2 合理改良部分妇产科教学模型

有时候学校购买的教学模型不够科学, 我们可以将一些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行改良、补充、或替换。需要注意的是, 要改良的部分助产实训模型关乎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是每个助产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扎实掌握的知识内容, 如: (1) 孕妇模型的改良:如果采购的孕妇模型, 不能够很好地展开检查, 导致触诊诊断效果不好, 需要进行改良, 使模型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 (2) 新生儿脐带的改良:可以对胎儿模型和胎盘模型两个模型之间仿制一条脐带, 这种新模型有利于学生训练如何展开平产接生。 (3) 自己制作会阴缝合模型:选用高质量的胶合板, 配合高性能的弹力布进行选材制作, 这样制作出来的模型比购买的更加实用, 便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实践。 (4) 改良分娩模型外阴及产妇会阴模型:有利于帮助学生训练孕妇顺利生产时的仿真性操作。可以对这部分模型实施模拟化、仿真化、实用化的改良, 能够解决购买的教学模型存在的诸多问题, 实体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改良后的助产实训模型比较经济、实惠, 同时, 也比较安全、方便和耐用, 避免了购买的实训模型的一些不实用、不好用、不耐用的缺陷, 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2.3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科学实施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基础能力—岗位能力, 单一能力—综合能力) ,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按照生育的过程, 依次按照孕期、分娩期、产褥期排序, 先正常、后异常,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的实施, 需要以问题的导向为基本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手段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启发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3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产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临床种类, 急诊多, 夜诊多, 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容易出现病情, 同时, 也比较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灌输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思想, 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如何更好地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很多助产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能力较好, 说明并不是基础操作技术的不扎实, 而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所以,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教学中贯穿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产妇临产时心理发生变化的情景片段:一位在医院快要分娩的年轻产妇, 由于不知道如何应对, 比较担心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情绪波动很大, 对医生的各种准备工作不配合。我们可以让学生针对这样的场景, 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象, 引导学生应该使用何种亲切婉转的语气, 对孕妇进行解释、安慰工作, 稳定孕妇情绪, 让她配合分娩前各种准备工作, 从而起到融洽患者和医院关系的目的。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 既能够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时, 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结束语

高职助产专业应该更加注重产科的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 让产科专业的学生真正领悟到作为一个助产士应该具备的实际能力, 从而提高我国助产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夏俊.浅议助产护理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学实践当中的改革[J].现代护理技术, 2011 (3) :45-48.

[2]薛花, 程瑞峰.产科学及护理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

高职助产专业 篇2

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市卫生学校

助产专业毕业实习计划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规定,助产专业修完全部理论课后,安排毕业实习35周。助产专业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工作质量,在毕业生实习过程当中必须自始至终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重在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护理与助产操作技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法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习,检验、巩固与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着重培养助产专业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熟练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政策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具备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熟练掌握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医生抢救能力,熟悉基本护理和专科基本操作能力,使该专业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科目与时间分配

三、专业学习

1、由所在医院根据学校制定的毕业实习计划,指定各有关科室的负责人拟定具体计划,保证实习计划的全面完成。

2、学生应以实习为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实习,做到“放手不放眼”,不能过早的让学生无指导的独立工作。

3、注意提高实习质量,要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练好基本功,达到准确、熟练、正确。

4、可适当安排病案讨论、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

5、各科室医护人员,在教学生医疗知识的同时,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医德教育,做好既教技术又教做人的工作。在指导实习方法上,应从临床实际出发,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一定的操作程序教给学生,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出科考核

(一)考勤

1、毕业实习期间不放寒假,节假日按实习医院和科室规定执行。

2、实习期间一般不准请假,如因病、事必须请假时应履行请假手续

3、病假必须有医院的诊断证明书,事假必须有充分理由(相关证明)。

4、事假1天、病假3天之内,由带教老师及所在科室护士长批准;事假3天、病假5天之内,经所在科室护士长同意,由护理部或医教科批准;事假5天、病假2周内经护理部或医教科同意,由学院实习管理老师签署意见,学院实验实训科科长批准;事假1周、病假2周以上,经护理部或医教科同意,学院实验实训科签署意见,报学院分管院长批准。

5、病、事假期满,应办理销假手续,请假手续一律通过实习管理教师,交实验实训科登记保存。

6、如耽误实习时间超过各科室实习时间的四分之一,应补该科实习。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四分之一者,须随下届学生参加毕业实习。

(二)考绩

1、从实习态度、操作技术、基础知识、医疗文件书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填入成绩考核表。

2、实习期间必须书写完整病例、查房记录等。

3、每个科室结束实习,学生必须填写完整实习手册(包括实习鉴定表和实习考核手册),并由带教教师签字。

4、毕业实习中妇科、产科、内、外、儿科护理实习成绩有一门不及格者,允许参加毕业考试,根据毕业考试成绩确定是否须补实习和能否毕业,有两门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毕业考试,须随下届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毕业考试。

5、毕业实习鉴定:实习结束,学生必须填写自我总结,最后由实习医院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表现,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和劳动态度等做出全面的评定,并填写在实习鉴定表上。

助产专业实习大纲

一、妇科护理学

1、了解妇科常见病的概念、治疗原则、护理目标与护理诊断。

2、熟悉妇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3、掌握妇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了解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4、熟悉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及护理。

5、熟悉妇女保健的意义,工作任务和方法。

6、具有实施妇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二、产科护理学

1、掌握产科护理病历、记录的书写,预产期的推算,产前护理记录、产后护理记录、产程记录等文书的书写,初步掌握手术记录单、病案讨论记录的书写。

2、掌握妊娠各期诊断及护理,掌握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3、掌握并理解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能对正常分娩产程进行观察,节省处

理和护理。

4、熟悉影响分娩的因素,熟练操作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5、了解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及产科急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掌握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6初步了解妊娠期监护及护理管理,产褥期观察护理及产科常用手术。

7、能熟练规范的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和常用的护理指导。

8、具有在基层、农村和社区开展妊娠保健、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咨询的服务能力。

三、内科护理学

(一)基本技能要求

1、熟练掌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方法。

2、熟练掌握身高、体重、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对光反射的测定。

3、初步掌握胸腹部检查法。

4、学会对病人意识的观察及脑膜刺激征检查法。

5、熟练掌握根据化验要求采集标本的方法和特点。

6、熟悉掌握氧气吸入法、吸痰法、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技术。

7、熟练掌握常用诊疗技术的用物准备、协助操作及术后护理。

8、掌握传染病的隔离技术。

(二)内科疾病及护理要求

1、初步掌握以下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及防治原则:慢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胸膜炎、心力衰谒、风湿、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贫血、紫癜、甲亢、糖尿病、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意外、神经官能症。

2、熟练掌握内科护理常规及分级护理的内容。

3、基本掌握以下危重症的护理措施:咯血、休克、哮喘持续状态,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岀血,昏迷。

四、外科护理学

1、了解外科基本理论知识:预防感染、体液平衡、休克、麻醉、手术前后护理、伤口处理。

2、掌握以下外科护理技术:

(1)备皮法

(2)换药车的使用、清洁与消毒

(3)换药法,清创法。绷带包扎及急救时的止血,固定法

(4)胃肠减压器的使用及“T”管引流的使用

(5)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及方法

(6)结肠造瘘袋的更换法,膀胱冲洗法,泌尿外科引流瓶及引流管的护理

(7)手术室技术,包括:术前洗手法,手术台器械管理及传递法,各种手术器械材料的消毒,使用和保管,手术室空气的消毒

(8)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五、儿科护理学

1、掌握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熟练掌握小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囟门、体温、脉搏、呼吸正常生理数值及测量方法和瞳孔的观察。

3、熟练掌握小儿吸氧、吸痰法、人工呼吸、基本灌肠洗胃等急救措施。

4、掌握血、尿、大便及脑脊液的标本采集法,熟悉小儿药物剂量。

5、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和保健特点,小儿生长发育及婴儿喂养。

6、熟悉以下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护理,并了解诊断治疗原则:新生儿败血症、破伤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口腔炎、上呼吸道感染、各型肺炎、先心病、小儿风湿热、化脓性脑膜炎、小儿肺结核、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婴幼儿腹泻。

7、基本掌握昏迷、高热、惊厥、脱水、酸中毒、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等疾病急救处理原则及护理。

六、母婴保健技术

1、了解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社会及行为特点。

2、熟悉母婴各期的保健目的。

3、熟悉母婴保健的各种保健措施。

4、能用母婴保健的基本知识知道母婴各期保健。

高职助产专业 篇3

正常接产是助产专业产科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技术,以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胜任正常接产的常规工作。为了使技能操作与临床实践要求更贴近,我校专门为助产专业学生分配了4间实训室,分别为产前检查室、模拟产房、新生儿沐浴室和母婴同室修养室。新购置了10张产床、10个高级分娩综合训练模型、10个布类产包和配套器械等,为学生技能操作训练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中就有在医院工作的感觉,为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产妇接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依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导出操作技能实训项目

助产是一个技术操作要求很高的临床一线岗位,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专业知识外,主要体现在技能操作水平上,其操作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和健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其特色是突出工学结合,以临床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研究以助产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根据临床工作过程及国家卫生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要求,对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导出涉及妇产科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25项,分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基本了解3个等级,便于指导教师和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以“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引领,进行教学改革

课题组以产科服务能力和妇婴护理技术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进行项目载体设计,结合高端助产专门人才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由每项工作任务导出职业能力,形成课程框架,设置情境教学。把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与助产临床技术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引领,通过实训室仿真模拟演示、实训室操作训练及考核、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达到对助产专业妇产科操作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生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助产和妇婴专科护理知识。学校突出对学生进行助产和妇婴专科护理技能的培养,校内将4~6名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先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利用仿真演練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医院将10名学生分成一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教,利用双休日和社区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入户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宣教,对产褥妇进行检查和康复指导,指导育儿家庭进行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测量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等。在课余时间开放仿真模拟产房、妇科检查室、新生儿护理室和多媒体综合实训室,由学生自我管理并根据实训项目的分级要求自由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通过充分论证,使技能操作实训项目分级更具科学性

为了使实训项目的分级更趋合理,更具科学性,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助产专业分委员会在2011年助产专业骨干教师师资培训暨助产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制订的标准,将助产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A级“妇产科操作技能”实训项目定为16项,需“基本掌握”的B级实训项目定为7项,需“基本了解”的C级实训项目定为2项,适合于进行技能竞赛的项目定为6项。

其中,“熟练掌握”指能在所规定的时间内无错误地完成操作任务,“基本掌握”指不经旁人提示,能无错误地完成操作配合,“基本了解”指能完成护理配合。通过助产实训课程的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七个W”:①What?——产妇身心状况怎样?②Why?——为什么健康情况这样?③When?——什么时候可能出现病情变化?④Where?——评估产妇机体何处可能发生变化?⑤What to do? ——助产士应该做什么?⑥How to do?——助产士怎样做更好?⑦What if do?——助产士实施操作结果是什么?给学生营造一个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践环境和学习氛围。通过技能操作考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使实验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妇女对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等相关认识的提高,给助产专业人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助产专业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造福广大妇女儿童。

参考文献:

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篇4

1 基本情况

我校于2005年申办助产专业, 2006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至今共招收学生609人, 毕业133人;该专业有妇产科专职教师5人, 其中硕士学历1人, 本科3人, 专科1人;学院2007年建成拥有国内一流设施和设备的校内护理技能培训中心, 总面积达9 566平方米, 其中妇产科实训室4间, 模拟产房1间, 校外实训基地30余家。

2 课程改革前的情况

传统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强调学科体系性, 各课程自成体系, 互不衔接, 导致内容多、深且重复,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课程体系形成过程

3.1 分析助产专业职业岗位群

通过广泛调研和定期召开助产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分析助产专业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3.1.1 妇产科门诊配合产科医生进行产前检查, 进行母婴健康宣教并对常见妇科疾病进行护理配合。

3.1.2 产房配合医生处理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

3.1.3 妇产科病房运用整体护理知识对妇科常见疾病进行护理, 对正常及异常孕产妇进行护理和监护。

3.2 分析助产护士典型工作任务和必备职业能力

聘请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对助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见表1) 。

4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共有专业课26门, 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拓展4个模块,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见表2) 。

5 课程、学时及学分要求

职业知识模块课程主要于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完成;职业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其中毕业实习在第三学年完成;职业素养和职业拓展模块课程主要由学院公选课和课外的活动来完成;学生毕业时至少要取得144学分, 其中必修课、选修课至少104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共40学分。主要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并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6 讨论

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在岗位需求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联系的特点。因此, 该课程体系与传统课程体系相比具有优越性, 已试用于我校2009—2010级助产专业。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普遍反映学科间的交叉重复内容明显减少, 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为教材改革明显落后于课程体系改革, 与预期的效果还有差距。应加快编写适合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教材, 以配合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简雅娟, 赵平, 甘西西.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832~833.

助产专业调查报告 篇5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近些年在明显下降。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它同样关系重大,从近些年红红火火的月嫂、月子医院可见一斑。然而在一片红火背后,决定孕产妇安危的关键人群——助产士,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国助产专业长期定位不清

助产专业作为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好坏关系重大。国际助产联盟主席Frances Day-Stirk介绍说,瑞典学者曾进行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随着受正规教育的助产士介入日益增加,孕产妇的死亡率呈线性下降趋势。这一发现直接引导了瑞典以及多个国家大力发展本国的助产事业。世界助产状况报告指出,受过良好培训的助产士,能够帮助避免大约2/3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她们能够提供全面的性、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

如今,孕产妇死亡率已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国来说,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照护,发展助产专业都是关键方法。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陆虹教授介绍了助产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早在19,中国就出现了助产士,而且对于助产士的立法经历了从《助产士条例》升级到《助产士法》的过程。当时助产教育是独立的教育模式,并且多以高等教育为主,助产专业规范、完整且清晰。然而,在1979年~,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助产士角色定位不清。助产士既可晋升医师,也能晋升护师,这使得助产士的职责变得很尴尬,晋升医师和护师都受到很大阻碍。个人发展前景不明确,直接限制了助产专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专业萎缩和退化的趋势。

助产士队伍萎缩技术退化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对亚洲、非洲和南美洲24个国家开展的研究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居24个国家之首。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原副会长庞汝彦教授说,这个“世界第一”引起了我国妇产专业多位学者的反思,我国出现过分医疗干预正常妊娠和分娩,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助产士队伍的萎缩和助产技术的退化,是影响自然分娩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二孩”政策的推出,剖宫产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加严峻。因此,中国急需推动助产专业的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贯彻《~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特别指出要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而规范助产教育,提升助产士能力建设,都需要明确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指标来支撑。

那么,助产士应该具有怎样的胜任力,完成哪些职责呢?对于助产士的职能,国际助产士联盟规定:在以妇女为中心的服务中,与妇女结成伙伴并对其负责,提供孕期、产期、产后期护理支持和建议,把分娩服务作为独立职责,助产服务包括预防性评估,促进正常分娩,监测母婴并发症,医疗支持和开展急救评估等。健康咨询教育也是重要工作,包括对妇女,家庭社区的产前产后教育及心理支持、生育卫生教育等。从此定义中可见,助产士不仅能提供正常分娩技术,还提供全方位心理、情感、信息等支持,从而促进自然分娩。

陆虹等对我国助产专业的调查显示,我国助产士不仅数量匮乏,而且核心胜任力普遍较差。目前各医院对助产士的培训,在职培训自成体系,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大多侧重于分娩阶段的专科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助产相关法律法规,助产服务理念,以及助产士外延角色所涉及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涉及较少。

庞汝彦认为,助产工作相对于普通护理工作,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助产士需要不断在临床积累经验,才能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使核心胜任力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因此应根据这一特点,为不同年资的助产士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更好地促进助产士的胜任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合力发展助产专业仍困难重重

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已有不少专家意识到助产专业萎缩的危害,因而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国人口基金、教育部等多个单位的联合推动下,终于在去年将助产专业纳入到八所重点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在此之后协会受国家卫计委委托,组织专家制定了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开展基地认定和全国助产适宜技术省级师资培训班。通过规范化培训教材的开发、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招生及培训后的考试试点,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为建立多层次的助产士人才队伍、推动助产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职助产专业 篇6

1 课程性质

1.1 课程设计思路

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工作责任重大,肩负母婴两条人命。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助产技术融入了围生医学,从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母子统一管理的理论体系。女性生育话题涉及隐秘较敏感,胎儿新生儿生命脆弱易受伤害,要求助产士具备更强的责任心、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助产技术不仅解决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问题,协助新生命的诞生,还包括母婴保健指导、优生指导及对家庭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因此,本门课程内容包含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常用助产技术、母婴保健及优生、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内容融入其中,突出助产专业特点,使之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以临床助产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结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国家护士(目前我国助产士需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资格的要求,构建高端助产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助产技能。教学采用“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引领[1],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仿真模拟演示、实训室操作训练考核、分散见习、集中实习等方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2 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以助产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为宗旨,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对照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国际助产医学发展现状,设置助产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2]。

1.3 课程内客确定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助产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1.4 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注重突出职业能力,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加强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建议学时:三年制高职90学时,五年制高职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分别为44、54,实践学时分别为46、54)。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助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以人为本”、以母婴的安全和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理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主动求知欲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4],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家庭从事临床助产、妇婴护理及保健、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

2.2 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产前检查、孕期保健指导、平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及家庭育儿指导。

(2)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常用助产和妇产科护理技术的操作。

(3)具备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4)具备宣传妇婴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1)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和选用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5],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重实践、讲技能”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国际助产专业发展趋势和现代助产理念,选用或编写《助产技术》教材及其配套资料如《助产技能操作规范》、《助产技能考核评分参考标准》等。

4.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改革理论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各种模型、教学录像、案例资料和附属医院,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使重点和难点内容直观、生动、具体,使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对象、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2)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仿真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7],有计划、分阶段实施临床分散见习、集中实习,让教学贴近临床,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母婴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3)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根据实验模块要求,利用双休日和社会实践时间组织学生进社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宣教,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检查和康复指导,指导育儿家庭的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等。

(4)建立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网上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4.3 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法,从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家庭保健的实际出发,借助真实场景考核和案例考核等考试方法,使教学、实践、考核一体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学习目标。

(2)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技能训练及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摘要:以助产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探索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技术课程标准建设。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68.

[2]侯维芝,董兆伟,梁艳清.关于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24-26.

[31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37-40.

[4]向丽,刘晓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41-43.

[5]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

[61杨丽.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 175-177.

高职高专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篇7

17世纪50年代, 美、英、法、澳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助产士。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已有完整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培养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 成立了国际助产士联盟。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 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 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

我国高职高专程度助产教育国家开设很短, 至今, 国家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国内各校助产专业的课程设置百花齐放。我校以示范校为引领, 总结多年中专助产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当时社会的广泛调研, 在2010年第一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入校后, 我们依据我校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第一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第一版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又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具体见下表。

迄今, 第一版的课程设置已实施两年多, 第一届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即将毕业, 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方针, 为符合现今的医学科学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我们通过专家访谈、学生座谈, 以及采取问卷形式对省内10家三级、二级医院的助产士、产科医护人员120人和我校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生产实习学生114人, 针对我校第一版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

发现我校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①助产专业特色不突出, 仅仅表现的是“大专业所有课程+方向课程”。②助产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不明确, 和岗位衔接不够。③课程融合不够, 相关课程交叉、重复现象仍然存在。④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此,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

首先, 我们将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定位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熟练掌握助产与护理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模块化,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

将课程模块由一版的必修课模块 (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和选修课模块 (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 改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支撑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临床实践模块5个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更为完整、清晰, 专业化、职业化。

人文素质模块按教育部规定的学时要求开设, 为学生奠定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继续深造的基础;专业支撑模块进行必要的压缩和重组, 使各学科间的重复减少到最低限度;专业技术模块贴近助产专业岗位需要, 同时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宽口径就业。与我校一版的课程设置相比, 有以下调整:

新增了“专业语文”、“心理健康”、“美学基础”、“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专业化学”6门课程。“专业语文”旨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心理健康”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美学基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及实现其全面发展不可缺少。“康复护理”可以增加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老年护理”使学生获得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的医学知识。这些也是在社会医疗保健、社区服务不可少的必备工具。“专业化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常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是学生临床工作必备知识。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对照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 借鉴国际助产医学发展现状, 将“妇产科学及护理”整合为“助产学”和“妇科护理学”两门课程。突出助产专业特点, 精心打造助产专业核心课程, 使之具有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 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由于“护理伦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被列进最新的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大纲, 故将“护理伦理学”拓宽为“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既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又为学生参加考试奠定基础;将“医学文献检索”拓展为“护理科研”, 通过系统化学习科研的原理和方法, 以培养学生开展护理科研和应用科研的能力,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将“助产专业综合训练”拓宽为“助产专业综合训练”, 在第四学期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开设, 这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助产技能、内科护理技能、外科护理技能、儿科护理技能、妇科护理技能、人际沟通及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即我们以这门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为实习前的验收, 也为学生的顺利实习打下基础。

由于我国目前助产士执业要求必须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 所以助产专业的传统教学以护理为主。但由于近年助产士学历的提高、人民对自然分娩率的期盼和对助产士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 以及助产士单独注册认证的国际化趋势, 故将“内科护理学”变更为“内科学及护理”, “外科护理学”变更为“外科学及护理”, “儿科护理学”变更为“儿科学及护理”, 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知护理程序、掌握护理技能, 而且要具有临床思维能力, 能做出临床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熟悉治疗原则,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将“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两门课程并为“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一门;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合并为“正常人体功能学与护理应用”一门。这些处理减少了课程之间的不必要重复现象。

将“政治理论”变更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使之更符合国情。将“人体解剖学”变更为“正常人体结构学与护理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变更为“卫生信息技术基础”, “护理心理学”变更为“助产心理学”, 此三门课程强调了与专业关系密切的应知应会内容, 具有专业特色。将“遗传与优生”变更为“遗传与优生优育”, “社区护理学”变更为“社区卫生保健”, “母婴保健”变更为“妇婴保健”, 使服务对象和服务范畴拓宽, 这三门课程是开展社区围产保健必不可少的知识, 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宣教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是助产专业人员必备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职助产专业分娩机制说课设计 篇8

1 说教材

1.1 教材地位

笔者选择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魏碧蓉主编的《高级助产学》, 该教材遵循“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五性” (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原则, 并遵循以实际工作岗位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十分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更加贴近现代助产士职业岗位的需求,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本次课选自该教材第五章“正常分娩”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 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 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儿娩出。该内容是产科学的重点, 也是产科教学的难点。只有掌握分娩机制, 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顺产和难产, 从而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是助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1.2 教材处理

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及临床对助产士的需求, 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编排, 主要遵循以实际工作岗位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体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按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精选分娩机制的视频和图片, 将理论课融入实践课中,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助产士, 必须掌握分娩机制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结合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根据所用教材的结构并分析内容, 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分娩机制、衔接、俯屈、内旋转等概念及分娩机转的机制。

(2) 技能目标:能利用分娩模型熟练讲解并演示枕先露 (枕左前位、枕右前位) 分娩机转的完整步骤。

(3) 情感目标: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热爱生命, 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4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枕左前位及枕右前位分娩机转的各个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枕先露胎方位分娩各步骤的机制。

2 说教法

2.1 学情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首先进行学情分析。笔者的授课对象为我校高级助产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授课时间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生源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为主, 大部分是通过第四批次录取入学。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自己的要求低, 自控能力较差, 但活泼好动, 形象思维能力强, 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这样的高职生, 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前期的学习中他们熟悉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足月胎头的相关结构及径线、分娩动因以及影响分娩的因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但由于其本学期刚刚接触临床学科, 因此缺乏相应的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

2.2 教法选择

本次课贯彻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制作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讲授、分娩机转模型演示、角色扮演、提问、情境教学及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 使知识更具体、生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 说学法

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 是学习情境的主角。笔者设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指导并引导学生快乐主动地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通过思考讨论临床案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利用模型结合Flash动画演示并讲授学习内容, 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思考;在教师讲解演示后, 学生人手一套骨盆模型+胎儿模型, 由教师指导学生演示, 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由学生自己扮演胎儿在巨大骨盆模型上演示分娩机转的游戏方法,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 说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课堂内容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 通过自我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像、尝试和置疑, 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和激发。

4.2 预习检测

采用课堂随机提问的形式, 提问学生分娩机制的相关概念, 以此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和效果。

4.3 导入新课

4.3.1 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

播放一段短视频, 画面中一位产妇正在产床上分娩, 随着产妇阵阵痛苦呻吟, 胎头渐渐娩出, 在助产士的协助下, 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笔者顺势提问:“同学们知道胎儿是怎么通过妈妈产道的吗?”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带领学生观看枕左前位胎儿分娩机转Flash动画。

4.3.2 设疑

提出问题: (1) 视频中胎儿娩出的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2) 胎头娩出经历了哪些步骤?先请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点评, 借此引入本次课的内容。

4.4 学习新课

4.4.1 课件展示, 模拟演示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内容, 应用女性骨盆模型和布娃娃并配以简练清晰的语言向学生清楚演示并讲解内容, 同时分解分娩机制的Flash动画, 让学生清晰、准确地学习知识。

4.4.2 巩固知识, 小组讨论

为了巩固知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笔者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踊跃思考、回答问题, 以准确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枕左前位胎头衔接时以哪条径线衔接, 衔接时胎头矢状缝落在骨盆入口的哪条径线上? (2)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的动力来自哪里? (3) 胎头下降至骨盆底时为什么会进一步俯屈? (4) 胎头为什么会在骨盆腔里发生内旋转? (5) 胎儿双肩径在何时沿哪条径线入盆?

课堂中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 看哪组回答得又快又对, 实行加分奖励。

4.4.3 实战演练

通过讲解和讨论, 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此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用模型进行分娩机制的练习, 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 多媒体连续播放示教视频, 供学生参考, 教师巡视答疑。

4.4.4 角色扮演

为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就地取材, 分组让所有学生自己扮演胎儿, 身临其境, 动态而连续地学习分娩机转。很多实验室中都有旧式铁床, 其床头一般为“皿”字状[2]。“皿”字状床头中间的长方纵格高约50厘米, 宽约20厘米, 可供一位成人钻过。将“皿”字床头上的一个长方纵格作为骨盆出口, 让学生自己扮演胎儿, 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从床头外按分娩机转程序钻过“出口”到床面, 模拟胎儿的娩出, 反复进行, 并变换胎位重复示范[3]。教师巡视答疑, 学生互相交流,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4.5 抽查检测

练习完毕后组织一次课堂竞赛, 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各组组长充当评委, 其他学生充当大众评委, 观看后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指正, 教师对评价不完善之处进行点评, 最后由评委评出此次课的“最佳演员”。

4.5 归纳总结

4.5.1 视频回放

再次播放分娩机转Flash动画视频, 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 让学生加深印象, 查缺补漏。

4.5.2 教师总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教学目标, 强调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4.5.3 习题练习

紧接着练习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涉及本章节的考题, 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4.5.4 知识拓展

在本次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课后思索:枕右前位胎儿是如何通过产道的?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延伸思考。

5 说教学反思

本次课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 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的教学思想。笔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在于, 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 需要教师课后给予正确引导。此外, 角色扮演法所用的“皿”字床头虽然经济有效, 但是真实感和形象感不强, 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关键词:分娩机制,助产专业,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1]任宝贵, 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2) :69-71.

[2]任晓蒙.“皿”字床头在分娩机转教学中的妙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8) :60.

对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篇9

1 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助产专业介绍

助产士是指接受过正规助产专业教育、得到其所在国家资质认可, 已顺利完成规定助产学课程, 获得注册资质或合法从业证书的人员。其主要职责为: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提供产前、准备生育、计划生育和儿童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妇女及其家庭的健康咨询与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孕检、照料新生儿以及为产妇及其家人提供产后照顾、预防抑郁症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1.2 发达国家助产行业发展已具规模

1919年, 由75个国家88个助产士协会创立了国际助产联盟 (ICM) , 主题是实现全世界分娩安全。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 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产士全程管理, 医院专科医生主要负责对高危病例的管理。

发达国家对于助产士的教育、培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多数西方国家, 助产专业学生需要在大学4年护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18个月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 才能成为助产士。

1.3 国内助产行业发展有限

出于对母婴安全的考虑, 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目前我国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为1∶4 000, 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为1∶1 000, 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 我国助产专业人员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的规定。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中强调, 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 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1]。

然而, 有着百年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助产专业在现行医药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 而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中附属于护理专业大类, 既非独立学科, 也无专业体系;在注册和职称晋升时, 助产专业对应的也是护理专业大类。我国助产专业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体系欠缺, 没有规范的助产专业技能标准, 相当一部分助产士由护士改行而来, 在继续教育中也没有专业深造的可能, 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与国际助产联盟提倡“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以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加强助产专业建设迫在眉睫。

2008年5月5日, 我国创建了中国助产士联盟, 该组织以“提高助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完善产科服务, 让分娩回归自然”为宗旨, 广泛凝聚助产专业人员, 引进国外先进助产教育、服务理念及助产技术, 为其提供培训、学习的平台。2008年开始, 我国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一系列促进自然分娩的政策, 也为助产专业建设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2 现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性课程设置范例, 大部分学校在构建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时借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沿用医学教育“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 除了增加产科学以外, 其余课程基本套用护理专业课程。因此, 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的课程五花八门, 这也是目前各校研究的热点问题[1~5]。

(1) 缺乏专业特点。助产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加重产科比重外, 其余课程和护理专业没有什么区别。

(2) 缺乏指导性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等下发了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指导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并且成立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助产专业分委会, 但对于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化标准体系没有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3) 对口就业无法保证。虽然国家推出一系列促进自然分娩的政策, 但目前助产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仍然较低, 大部分助产专业毕业生转岗为护士。这也是课程设置无法统一的现实原因。

(4) 缺乏助产专业统一教材, 教师课程定位把握不准。基于上述问题, 助产专业任课教师难以确定教学重点, 只能结合本地区助产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定位, 没有考虑到毕业生外地就业的情况。

3 对策

3.1 争取政策支持, 独立助产专业

希望有关部门将中国助产士联盟纳入官方组织, 促使其尽快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将助产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使助产专业从护理专业大类中独立出来, 同时出台助产专业教育的相关标准。

3.2 对接助产岗位, 科学设置课程[6]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 对接助产岗位, 分析助产职业活动, 遵循职业活动规律, 科学设置课程。例如在围产期保健中, 按照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五大模块设置课程模块;根据医学生成长规律, 以“临岗感知→拟岗实训→协岗体验→毕业实习”能力递进规律,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规划, 重点建设胚胎与遗传咨询、基础护理技术、妇幼保健、健康评估、助产技术 (或高级助产学)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9门课程, 并将人文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有序实现专业教育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充分利用实训室和教学医院资源,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3.3 提倡自然分娩, 保障母婴安康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 孕妇正常分娩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 剖宫产率持续升高。为改变现状, 实现“促进自然分娩, 保障母婴安康”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 目的在于营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 推广促进自然分娩的助产技术和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方法, 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及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这为提高产科质量、更好地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服务、加强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机遇。

3.4 加强专业宣传, 引导学生就业

助产专业培养的产科专门人才, 是促进自然分娩、推广助产技术的领军人物。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助产士普遍不足, 助产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希望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对口就业的岗位与渠道。

摘要:助产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规模, 我国助产行业发展有限, 暂无本科学历教育, 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中附属于护理专业大类。由于没有规范的助产专业技能标准, 助产专业学生只能选择护理专业课程进行学习。笔者针对现状, 从4方面讨论对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大然.试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5) :138-139.

[2]唐玲.助产专业核心能力的结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 :98-101.

[3]赵风霞, 贾让成, 王艳, 等.岗位任务引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92-94.

[4]梅一宁.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142-143.

[5]程瑞峰, 马李琛, 郑巧灵.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9) :153-154.

高职助产专业 篇10

一、做好助产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在现行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目录分类中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

学生在校教学包括两大类:护理和助产内容, 不仅要具有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 (宽基础) , 还要具备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 (活模块) 。校内学习与护理专业学生相比内容多, 任务重, 学生较辛苦。

(二) 国内助产专业没有自已独立的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

国外发达国家均有助产士协会等组织, 并且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有相应的从业标准及继续教育要求, 助产士有归属感。而国内助产士被边缘化, 从业人员中有护士也有妇幼医生, 没有统一的从业标准, 很多临床助产士因对专业没有认同感而改行。

(三) 专业继续教育问题及临床晋升问题

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目录中尚未设立助产专业, 没有高级别的深造空间, 如想继续学习, 只能读护理本科, 与学生当初的选择有矛盾, 学生有顾虑。还有职称问题, 临床助产士的职称没有自己独立的系列职称, 晋升护士职称, 工资待遇同护士, 但承担的风险较大, 就业后社会地位与付出不成正比。

(四) 社会认识的偏差

没有充分认识到助产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 在护理行业中几乎听不到助产士的声音。

我校2008年开设高职大专助产专业,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生一些不利于建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的看法, 在实际教学中, 认为要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二、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新生刚入学, 他们思想尚未稳定, 甚至部分学生填专业是服从家长的意愿, 进校后存在思想波动, 左右摆动不定, 想换专业, 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助产士就是产科医生 (因为我国目前现状在基层卫生系统中有部分助产士仍在承担医生的职责) 。部分学生的片面想法可能会波及其他同学, 这时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必须请对本专业熟悉的教师做好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从学校办学力量、专业在社会医疗卫生中的地位、专业培养目标、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毕业分配情况等方面展开。可使学生获得对所学专业比较全面的认识, 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使其了解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认识从业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确立远大职业理想。做好入学专业思想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专业教师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 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意识, 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渗透作用

专业教师必须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他们对助产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都了解比较透彻, 对专业各方面都熟悉, 站得高, 看得远, 学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各种信息, 能够全面地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对助产班级学生有所了解, 授课过程中把握学生专业思想动态,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目前助产的现状及前景, 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任务中去。

(二) 重视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专业教师是学生接触助产专业的第一人,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影响巨大, “其身正, 不教而行;其身不正, 虽教不从”。首先, 教师必须精通助产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握教学大纲, 并要热爱助产专业, 上课有激情, 课后多与学生交流, 共同探讨本专业的一些目前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以及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 引导学生会分析现状, 两面看问题,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渴望。

良好的师表形象, 认真教学态度, 关心爱护学生, 平和的心态, 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为学生树立乐观、正直、积极上进的好榜样。

(三) 教学中培养教育学生本专业具备的综合能力

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才能稳固专业思想, 不会发生因知识欠缺, 职业素质差而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发生改行的现象, 所以在授课的实践中要加强训练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关爱母婴、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的意识。

四、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共同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人们对专业价值的认识, 它同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学生产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专业信念, 因此, 人生观教育是专业观教育之本,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对专业观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来调节学生的专业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专业观。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与学生接触多, 联系密切, 为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作到熟悉助产专业和行业背景以及目前就业现状, 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 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利用班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解答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疑惑, 向学生讲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 完善自己, 营造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与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保持联系, 共同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特别是进校的第二年专业课开设之前学生思想易波动, 这时期辅导员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系部领导也要参与到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 提供各种帮助和资源, 营造和谐的氛围, 使同学感觉到被关注和重视。

五、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社会行业的资源, 开展校企合作, 邀请省内妇保健专家、助产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阐述助产士的重要作用, 讲解临床实用的母婴保健护理的知识及其进展, 与同学互动, 使同学了解新信息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每年安排见习活动, 去妇幼保健机构参观, 到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 助产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这样可使使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临床、接触病人, 不但有利于其专业思想的稳定和专业课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亲耳倾听临床一线教师的讲解, 感受助产工作环境及文化, 理解校内理论教学重要性。

此外, 也可利用每年5月5日“国际助产士节”开展庆祝活动, 师生聚积一起共同庆祝节日, 开展歌颂助产士的诗歌朗诵, 开展练兵比武的技能操作竞赛等, 使学生热爱助产专业, 增强从业的自豪感, 进而愿意终身为之奋斗。

总之, 专业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贯彻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只有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把专业思想深入到每名学生心中,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水平和专长的高素质临床一线需要助产人才。

摘要:做好高职大专助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 注重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 并要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全面开展。

关键词:高职大专,助产专业,专业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瑞峰, 孙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4) :5.

[2]康国虹, 徐红.120名高级助产护生专业观的调查[J].天津护理, 2008, 16 (2) :108.

上一篇:柱凝集法下一篇:资产配置与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