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技术管理规范

2024-06-21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共7篇)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 篇1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健康,加强对助产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严格助产技术机构和人员的审批、保证助产技术的安全、有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修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助产技术,是指协助产妇完成分娩的技术。助产技术通常包括正常产程的处理、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省内所有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助产技术人员。

第四条 助产技术的实施应当以保障母婴安全为目的,由经助产技术资格认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助产技术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助产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制定有关助产技术管理规范和基本条件;确定本省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人员的基本条件。第六条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助产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定本辖区的助产技术实施细则及相关技术。制定适合本地区助产技术服务培训计划。

第七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开展助产机构和人员相关技术的考核标准;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规划、设置和审批,对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负责辖区助产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申请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提交下列所有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二)设有妇产科诊疗科目;

(三)开展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文件及规章制度;

(四)助产技术人员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五)符合本办法及附件中规定的机构设置条件和人员资格要求;

(六)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机构颁发开展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经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机构。----1申请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应提交下列所有材料:

(一)《母婴保健技术人员考核审批表》;

(二)专业学历、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助理执业医师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及复印件;

(四)经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五)医疗机构出具的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30例以上接生的证明;

(六)符合本办法及附件中规定的人员资格要求;(七)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从事助产技术的医护人员申请之日起,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合格者,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经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

----2助产技术服务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满继续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满30日前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续,未申请延续的,对该许可予以注销。

----3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医护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按照本办法及附件中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接受助产技术继续教育不满规定学时、且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后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4批准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申请终止服务或变更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服务项目等,必须到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 技术服务

----5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助产技术服务和有关围产保健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6各地应本着快速、高效、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急救和转诊流程,加强转运途中的抢救和处理,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和并发症发生,保证危重孕产妇和围产儿得到及时救治。

----7开展孕产妇保健的机构,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做好孕产期保健。开展有关安全分娩知识的宣传,提供咨询服务,提倡和鼓励自然分娩。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结合孕产期全过程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管理,做好产前筛查和高风险孕产妇的产前诊断转诊、随访工作。

----8开展助产技术机构应建立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成立产科抢救小组,(由妇、儿、内等相关学科人员组成),开展业务培训、院内外疑难病例的抢救会诊、加强剖宫产技术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依法对围产儿死亡、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的发生进行监测登记、上报及死亡评审。负责围产保健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并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

----9签发《出生医学证明》的助产机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10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学指征选择必要的、合适的助产技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预防和减少产伤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格执行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管理规定,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11儿科医师应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和抢救,加强分娩过程中产科与儿科的配合。

第四章 监督管理

----1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监督与管理助产技术服务。规划设置辖区内危重孕产妇急救通道、急救中心(以下简称“急救中心”)以及转诊网络。确定各助产机构与急救中心的转诊网络,制定转会诊制度并组织实施。成立围产保健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对孕产妇危险因素、抢救过程等的评审。

----1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监督辖区内建立健全“产科急救中心”,做好协调各有关部门工件,及时解决危重孕产妇转诊与急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对产科急救中心服务机构进行抢救质量的评估。急救中心和转诊网络等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14各急救中心应成立孕产妇急救小组,急救小组原则上由行政人员担任领导,内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及辅助科室等方面技术人员组成,24小时随时保持功能状态,不得延误或推诿病人。

----15未取得助产技术执业许可擅自从事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和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16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助产技术的非医疗保健机构和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17任何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助产技术执业许可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予以撤消。

----18《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应妥善保管,不得出借或涂改,禁止伪造、变造、盗用及买卖。

----19《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遗失后,应当及时报告原发证机关,并自发现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办理补发证书的手续。未申请补办的,视为无证。

附件:

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设施

(一)产科门诊:设有产前检查室(含高危门诊)、妇科检查室、健康教育室,每室面积门不少于15平方米,各检查室内有洗手就近有候诊场所。有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宣传画、宣传资料。

(二)产科病房设母婴同室,床位数根据当地实际要求确定,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独立的婴儿床。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张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

(三)分娩区相对独立,应集中在病区的一端,远离污染源。分娩区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污染、清洁区、无菌区,设有待产室与分娩室,布局合理,各室之间用门隔开,有明显标记。分娩区与其他之间有缓冲区。

1.分娩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门窗严密(装有纱窗、纱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30-32℃。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上下水道,便于使用。

分娩区应有设隔离分娩室,或在分娩室内设隔离产床。2.待产室:待产室设待产床,或在分娩室内设隔离产床。3.缓冲区:为更衣、换鞋、洗水、敷料准备、污物处理场所。

二、设备与器械

(一)产科门诊设备同一级。

(二)产科母婴同室设备同一级,每床应配备夜用灯。

(三)待产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多普勒胎心监测仪、推车。

(四)分娩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产钳及毁胎器械。

(五)手术室同医院手术室的设备与器械,另增加:婴儿磅秤、软尺、婴儿身长测量器、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监护仪、集血器、吸球、剖宫产手术包、子宫切除手术包、新生儿及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

(六)产科宣教设备:同一级,另增加生殖器官解剖模型(或挂图)。

(七)产科其他设备:胎心监护仪、蓝光箱。

(八)医院公用设备,除同一级辅助设备外,必须具备以下检查项目的设备:

化验设备:HIV/梅毒/淋病、红细胞压积、乙肝五项、肾功能检查及DIC筛查、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DP)、三P试验、D-二聚体、电解质测定及酸碱状态检查项目的设备。

急救设备: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心电血压监护仪、输液泵、输血、眼底镜、供氧设备、静脉切开包、救护车。

消毒设备:同一级。

三、药品配备 各类药品同一级,另增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罂粟碱、东莨菪碱、酚妥拉明、硝普钠、柳氨苄心定、立止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白蛋白、血定安、全麻药、鱼精蛋白、肝素等。

四、人员

(一)助产技人员配备

1.及时人员配备应与接生任务相适应,医护比例合理。产科有6名以上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护士与助产士之和应不少于10名。

2.至少配备1名副主任以上的妇产科医师,负责产科质量把关。门诊至少有1名高年资主治(管)以上医师。

(二)助产技术人员条件

1.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护士执业注册者。

2.助产技术人员(含外聘人员)必须经辖区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在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3.产科把关人员,需具有妇产科临床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4.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3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5.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执行产科工作常规及有关操作规程。

五、技术水平

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为助产技术的转诊机构,并具有对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培训与指导的责任与能力。除能熟练掌握一级产科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外,重点要求掌握以下基本知识、能力、技术。

(一)产前

1.具有处理产科疑难病症的能力。能根据产前检查及胎儿监护、B超、血生化及羊水监测等作出正确诊断,及时筛出高危并能妥善处理。

2.能诊断并处理妊娠并发症,具有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及处理能力。

3.产前能正确使用宫缩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掌握使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

(二)产时、产后

1.能应用产程图观察产程,识别异常并能正确处理。熟练进行阴道检查、骨盆内测量及头盆评分。

2.能正确处理全产程,具有诊断和处理头盆不称与头位难产技术。

3.能进行产科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与处理,如子痫、产科出血、休克、羊水栓塞、DIC、心衰等急救处理。

4.能进行并熟练进行子宫下段破宫产术、臀助产及臀抽术、毁胎术、胎头吸引术、低位产钳术、内倒转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III度裂伤缝合术、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外阴及阴道血肿的处理,5.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出血、麻醉意外、损伤、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6.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并能及时进行诊治并发症。7.具有安全转诊技术。

六、职责

(一)认真执行《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门诊和产房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质量检查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制定、登记统计制度、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等)和岗位职责,做到持证上岗。

(二)建立并执行产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如产科出血、妊高症(子痫)、产道裂伤、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DIC、早产、低体重儿等诊疗常规;有宫缩剂应用、剖宫产手术以及其他产科操作规程。建立子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等、DIC抢救及新生儿复苏流程并上墙。

(三)做好产科24小时值班,随到随诊。

(四)严格执行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孕产妇所患疾病确非本科(本单位)诊治范围,应与兄弟(或上级)医院联系转诊或请相关人员到场协助处理,病情危重时应就地应急处理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护送转诊。

(五)成立产科抢救小组,包括行政管理、妇产科、麻醉科、内外科、新生儿科及辅助科室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

(六)组织助产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接收下一级助产技术机构产儿科人员进修,承担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筛查、处理的知识及技能培训。

(七)对下级助产技术机构进行检查和指导;接受下一级助产技术机构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诊与会诊,对转诊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诊疗情况向转诊单位进行反馈及指导。

(八)依法管理、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保证每位新生儿(包括婚生、非婚生、计划内和计划外及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均能获得《出生医学证明》。

(九)按属地管理原则,定期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本单位接生情况,对孕产妇、围产儿、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并填表上报。

(十)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样采集和听力筛查工作。

(十一)承担有关助产技术的科研工作。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 篇2

1 课程性质

1.1 课程设计思路

助产技术是助产士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工作责任重大,肩负母婴两条人命。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助产技术融入了围生医学,从以母亲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母子统一管理的理论体系。女性生育话题涉及隐秘较敏感,胎儿新生儿生命脆弱易受伤害,要求助产士具备更强的责任心、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助产技术不仅解决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问题,协助新生命的诞生,还包括母婴保健指导、优生指导及对家庭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因此,本门课程内容包含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常用助产技术、母婴保健及优生、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内容融入其中,突出助产专业特点,使之更符合国际标准的孕产期全程连续服务模式。以临床助产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结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国家护士(目前我国助产士需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资格的要求,构建高端助产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助产技能。教学采用“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引领[1],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仿真模拟演示、实训室操作训练考核、分散见习、集中实习等方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2 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以助产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为宗旨,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对照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国际助产医学发展现状,设置助产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2]。

1.3 课程内客确定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助产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1.4 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注重突出职业能力,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加强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建议学时:三年制高职90学时,五年制高职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分别为44、54,实践学时分别为46、54)。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助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以人为本”、以母婴的安全和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理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主动求知欲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4],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家庭从事临床助产、妇婴护理及保健、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

2.2 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产前检查、孕期保健指导、平产接生、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及家庭育儿指导。

(2)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常用助产和妇产科护理技术的操作。

(3)具备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4)具备宣传妇婴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1)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和选用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5],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重实践、讲技能”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国际助产专业发展趋势和现代助产理念,选用或编写《助产技术》教材及其配套资料如《助产技能操作规范》、《助产技能考核评分参考标准》等。

4.2 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改革理论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各种模型、教学录像、案例资料和附属医院,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使重点和难点内容直观、生动、具体,使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对象、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2)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仿真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7],有计划、分阶段实施临床分散见习、集中实习,让教学贴近临床,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母婴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3)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根据实验模块要求,利用双休日和社会实践时间组织学生进社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宣教,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检查和康复指导,指导育儿家庭的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等。

(4)建立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网上师生交流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4.3 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法,从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家庭保健的实际出发,借助真实场景考核和案例考核等考试方法,使教学、实践、考核一体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学习目标。

(2)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技能训练及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摘要:以助产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探索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技术课程标准建设。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68.

[2]侯维芝,董兆伟,梁艳清.关于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24-26.

[31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37-40.

[4]向丽,刘晓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41-43.

[5]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

[61杨丽.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 175-177.

浅议鹿难产助产关键技术 篇3

关键词:母鹿;难产;助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182-1

1 助产母鹿保定

一旦判定难产,就要迅速组织助产。助产之前要对母鹿安全保定。目前,通用的保定方法有横卧式和驻立式两种。

横卧式:把难产鹿拨离出大群,慢慢引赶入吊圈。轻夹(或轻吊)使其不能跑脱。然后用麻辫捆住前肢和后肢,抱头颈轻放于地面(草地或木板床上)或助产坑(70厘米深,100厘米宽)边进行助产。由于此法在放卧时困难,已多不采用。

驻立式:驻立式保定可在吊圈内进行,也可利用助产箱。前者把鹿引入吊圈内,背部压住鞍子,后腿处插一横杠或利用推门挡稳,再开小门助产。助产箱是一个特制的木箱,放在产羔群中母鹿常去的角落处,或圈外适当处,当母鹿难产时,小心将其拨入在箱中助产。助产箱后端如不设门,也可以用一横杆挡在飞节上部。

2 助产技术

助产者要把指甲剪短、磨光,术前洗手并消毒手臂。

进入产期前,就把润滑剂(流动石蜡、凡士林钾、肥皂等)、助产绳、助产套、强心药、毛巾、纱布、产科挺、刀钩、0.1%的高锰酸钾液、0.2%的雷伏诺尔溶液、碘酊及抗菌素、洗脸盆等,准备在指定地方,用时迅速带入现场。

助产时要求术者手伸入产道后,要仔细检查胎位、胎势,弄清胎儿的前置部位,确定助产方法。

在拉出胎儿前,必须纠正好胎儿位置与姿势,切勿生硬拉拽。

矫正胎位、胎势时,必须在子宫内进行,因此要把露出骨盆和阴外部分拴好产绳,再推回子宫矫正。

为防止子宫粘膜受伤,助产者的手应尽量在胎儿与胎衣之间活动,而不应在胎衣与子宫之间活动。

拉了胎儿时,要随着母鹿努责节律,拉力要稳重,防止子宫外翻和阴门破裂。尾位时拉得要快些。

3 助产操作

鹿胎儿的特点是头圆,颈长易弯曲(常见难产类型)。助产时,首先把两前肢绑上产科绳(可用绷带编结或寸带),再沿颈基部向前摸清胎头,把前肢向子宫推入,用手指和手掌把胎头搬向骨盆腔口,并用手指导引,另一只手用力拉前肢。如不成功,可用产套套在耳后颈部在下颌部打活结,牵动产套末端及两前肢一起拉出。胎头出盆拉到阴门处,要用手保护会阴或加滑润剂。胎头拉出后可稍停,除去口鼻粘液。胎儿臀部通过骨盆时,术者要拉两前肢,不可拉其颈部或胸腰,免伤肝肾。

飞节弯曲的倒产助产较困难。先把胎儿曲屈的后肢拉直,方法是手伸入子宫深部,拉住后蹄,或握住蹠骨把后肢拉直。有时需要用产科挺子把飞节往上推回,拉直飞节就较容易。当两后肢伸直后,即可随母鹿努责拉出胎儿。胎儿髋关节一进入骨盆,就要一鼓作气稳而快地拉出。

腕关节、肘节曲屈整复较易。

肩关节整复方法是把一前肢腕关节以上握住,用产科挺顶胎儿颈根,往子宫深处送入,而把另一前肢导出骨盆外结上产绳,再送回子宫;另一侧如法进行。最后也把鹿儿颈后套上产套一齐拉出。如果无法使两肩关节伸直,可在伸直一支后试助。如无可能助下,则可剖腹手术。

横腹位助产一般是拉两后肢,推入胎头及前肢。先用产科绳把两后肢绑好,导入进骨盆口,再用产科挺,推入胎儿前躯的同时,由助手牵绳拉后肢,使胎儿变为侧产侧胎向。如果胎头及两前肢靠近产道,可推入后躯,拉胎头及两前肢,使之变成正产侧向。术者拉下颌时,由两助手分别牵绳拉两前肢,拉上侧肢的向胎儿腹部方向用力,拉下侧肢的少用力,在胎儿通过产道时就可转成上胎位。

横背位。如后躯靠近产道,要努力握住后肢,用挺推入前躯,而把后肢拉入产道。如果前躯靠近产道,就拉两肢和胎头,推入后躯。

纵腹位。如果胎头及两前肢大部分进入产道,要分别用绳绑好,把后肢用力推入子宫,同时有助手拉绳即可拉出胎儿。

纵背向。视前后靠近产道拨正下位(或上位)助产。

产道太干燥,要注入润滑剂。

子宫开张不全可用手轻微地反复刺激或子宫颈涂芦荟软膏。也可灌注38℃温热的钾肥皂水。外阴挛缩可行会阴切开术。骨盆腔过小,为了得活胎儿,可剖腹产。不过母鹿易失去饲养价值。胎儿水肿、气肿是由助产过晚引起,约死亡4小时就会腐败,可用隐刃刀刺破胎儿皮肤放水放气,并须解肢。解肢要争取在产道外分割,只有取出胎儿内脏后才在子宫内进行。助产后的大母鹿尽可能放回原圈。助产的仔鹿要特殊护理。

4 助产羔的保护

鹿羔助产后,马上除掉口鼻粘液,如没行呼吸,要立即轻拍胸部引起呼吸动作。如再不呼吸,可以由一人听其心音,另一人用软胶管插其口中或鼻孔中,吹气吸气,唤起其呼吸动作。还可放入与其体温相同(38-40℃)水中,伸屈其腰胸,必要时用人嘴,对鼻孔吹吸。只要心脏未停止跳动,都可以得救。如已呼吸正常,则用碘酊处理脐带,再用干草或纱布擦拭全身。视天气冷暖、阴晴,决定擦拭程度。天冷要尽量擦干(太冷可以抱入室内),待其能爬动时,送入圈中,令其母亲接纳或找母鹿代哺。

助产羔放入圈中的位置很要紧,它直接关系到母亲或代乳母鹿对它的接纳。停放地点必须是平常鹿多集聚的地方(一般圈中都有两、三个点);晴天在运动场中选点,雨天在棚中选点,防止脐带污染;天太热,要放在棚中或运动场中阴凉处。助产母鹿回圈后,总要跑或走一些时候,才能渐渐安定,看护员不必焦急。待稍安稳后,即可对其围截。围截时要举步稳重。如经两小时还没有被接納哺乳,就要移到其他圈找保姆性强的,产期又靠近的母鹿代哺。再不成功,可以先喂些牛奶或羊奶,过些时间,再送给母亲或代养鹿,一般都能接受。

助产技术服务执法检查 篇4

1、执业资格准入

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

⑵、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合格证。

⑶、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查B超、引流药物管理、妇产科住院登记。

2、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管理:专人领取、保险柜存放,证、章、打印三分离,只办本院院内分娩的新生儿签发出生医学证明,查分娩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登记薄,存档资料齐全。

3、助产技术服务是否规范。

查相关制度、职责、规范等。

查病历书写、分娩登记、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报告、出生缺陷记录。

4、妇幼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妇幼信息几种报表准确及时上报。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 篇5

闽卫基妇〔2004〕43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立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大、中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铁路中心医院:

为规范助产技术的监督管理,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卫生部《助产技术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福建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的考核、发证和校验工作,对各级各类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审,重新确定其级别和业务范围,实施分级规范管理。一般乡镇卫生院归为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作为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二○○四年二月二十日

福建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为规范助产技术的监督管理,保障母婴健康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化管理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我厅制定了《福建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本标准按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助产技术的条件、职责和任务分为三级,作为对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分级管理的依据。

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设施

(一)产科门诊:设有产前检查室、妇科检查室、健康教育室,每室面积不少于12m2,各检查室内有洗手池,就近有候诊场所。有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宣传画、宣传资料。

(二)产科病房设母婴同室,每床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 m2,床位数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确定。有独立的婴儿床,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日照好,张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

(三)分娩区相对独立,应集中在病区的一端,远离污染源。分娩区内设有待产室与分娩室,布局合理,各室之间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记。分娩区与其它区之间应有缓冲区。

⒈分娩室:面积不少于12m2。地板、天花板、墙壁便于清洁消毒,门窗严密,装有纱窗、纱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24-26℃,湿度50-60%。

2.待产室:待产室设待产床,并有流水洗手设施。3.缓冲区:为更衣、换鞋、洗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场所。

二、设备与器械(一)产科门诊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氧气瓶(袋)、器械台、血压计、体重计、体温计、听诊器、胎心听诊器(或多普勒胎心监测仪)、软尺、骨盆测量器、臀垫、手套或指套、石蕊试纸、窥阴器、滑润剂、长镊子、外阴消毒用品、取样本的器具、紫外线灯、污物处理用具,候诊处设候诊椅、孕产期保健和母乳喂养宣传画、宣传资料。有推车或单架。

(二)产科母婴同室 产妇床、婴儿床、床头柜、椅子、热水瓶、新生儿洗澡盆等。(三)待产室 待产床、床头柜、凳子、热水瓶、氧气瓶(袋)、润滑剂、手套或指套、石蕊试纸、胎心听诊器(或多普勒胎心监测仪)、血压计、听诊器、骨盆测量器、软尺、紫外线灯。(四)分娩室

产床、婴儿床(简易复温床)、器械台、器械敷料柜(无菌柜)、桌椅、急救药品柜(车)、消毒毛巾、脸盆、软尺、婴儿磅称、负压电动吸引器、新生儿保温复苏台、新生儿复苏囊、鹅颈灯、砂袋、污物桶、便盆、聚血盆、血压计、听诊器、胎儿听诊器、挂钟、体温计、消毒产包、吸球、输液器、各种型号注射器、输液架、氧气瓶(袋)、氧气面罩、新生儿脐带注射器、阴道窥器、卵圆钳、大刮匙、开口器、舌垫、舌钳、导尿管、吸痰器及吸痰管、会阴切开包、无菌手套、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外阴冲洗用品及消毒剂、消毒敷料罐(纱布、棉球)、消毒的液体石蜡油、紫外线灯等。

(五)产科宣传设备:宣传板、宣传资料、电视机、录像机或VCD等(六)产科其他设备:有条件的争取配备胎心监护仪。(七)医院共用设备:

化验设备:能开展血尿便等三大常规、血糖、血小板、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肝功能、血型、血交叉试验、滴虫、霉菌、妊娠试验等检查的设备和试剂。有条件的配有梅毒筛查的设备。

消毒设备:高压灭菌设备及其他灭菌法等的设备、消毒浸泡桶及消毒液。其他设备:心电图机、B超、冰箱。

三、药品

(一)宫缩剂:缩宫素。

(二)心血管系统药物:西地兰、阿拉明、多巴胺、肾上腺素、阿托品、654—

2、氨茶碱。

(三)解痉降压药:硫酸镁、心痛定。

(四)镇静药:安定、杜冷丁、冬眠灵、非那更、鲁米那。

(五)利尿剂:甘露醇、速尿。

(六)止血药:维生素K1、止血敏、止血芳酸。

(七)扩容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及10%葡萄糖液、706代血浆。

(八)纠酸药:5%碳酸氢纳。

(九)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卡因。

(十)其它:地塞米松、可拉明、3.8%枸橼酸纳、纳络酮、10%葡萄糖酸钙、利福平眼药水、维生素C。

四、人员

(一)助产技术人员配备

⒈助产技术人员配备应与接生任务相适应。至少配备2名助产技术人员,其中有一名为产科把关人员。

⒉产房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施助产技术时,必须有助产技术人员2人在场,抢救危重新生儿时应有内、儿科医师在场。(二)助产技术人员条件:

1.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医生应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护士执业注册。2.助产技术人员(含外聘人员)必须经辖区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3.产科把关人员,需具有至少3年以上妇产科临床经验,且有独立产科工作能力的医师承担。4.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3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5.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执行产科工作常规及有关操作规程。

五、技术水平

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只提供正常分娩的助产技术服务,不能开展剖宫产术、产钳术、臀牵引术、内侧倒转术、毁胎术等技术服务,严禁产前使用宫缩剂。(一)产前

⒈能计算预产期、进行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绘制并应用妊娠图、书写病历。

⒉能识别和筛查高危孕产妇,进行孕产期监护及管理,识别和应急处理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及内外科合并症,掌握转诊指征(见附件1)与技术。3.掌握双合诊、三合诊、肛查技能。4.能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与咨询。(二)产时、产后

⒈能观察产程,绘制并应用产程图,独立处理正常分娩,掌握胎头吸引术,能识别和应急处理产程异常,及时转诊。

2.掌握阴道检查、会阴侧切和缝合术、会阴Ⅱ度裂伤修补术、宫颈裂伤检查及缝合术、人工剥离胎盘术及胎盘残留清宫术、子宫腔纱条填塞术。3.能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产后出血量,诊断与应急处理产后出血。4.能处理正常新生儿,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识别和处理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

5.掌握早产儿处理及转诊技术,能识别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诊断和处理新生儿脐炎、肺炎。

6.掌握产后访视,识别产褥感染,指导村妇幼保健员开展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技术。

六、职责与制度

(一)认真执行《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门诊和产房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登记统计制度、人员业务培训制度等)、诊疗常规和岗位职责,做到持证上岗。

(二)做好产科24小时值班,随到随诊。

(三)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动员所有孕妇住院分娩。

(四)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登记、随访。动员高危孕产妇到上一级医院住院分娩。

(五)严格执行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孕产妇所患疾病确非本科(本单位)诊治范围,或限于条件无法处理时,应与上级医院联系转诊或请相关人员到场协助处理,病情危重时以就地应急处理抢救为宜,待病情稳定后护送转诊。

(六)严格掌握转诊指征,及时转诊,并附有转诊记录。

(七)建立产科工作常规和子痫、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抢救及新生儿复苏流程并上墙。

(八)有产科急救小组,并能发挥作用。

(九)依法管理、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保证每位新生儿(包括婚生、非婚生、计划内和计划外及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均能获得《出生医学证明》。

(十)按有关规定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接生情况;对全乡(或所辖区域内)所有孕产妇、围产儿、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并填表上报。

(十一)创造条件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样采集和听力筛查工作。

(十二)组织助产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接受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指导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围产保健工作。

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设施(一)产科门诊

设有产前检查室(含高危门诊)、妇科检查室、健康教育室,每室面积不少于15m2,各检查室内有洗手池,就近有候诊场所。有孕产期保健和母乳喂养宣传画、宣传资料。(二)产科病房设母婴同室, 床位数根据当地任务确定,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 m2,有独立的婴儿床。室内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张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三)分娩区相对独立,应集中在病区的一端,远离污染源。分娩区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见附件6.),设有待产室与分娩室,布局合理,各室之间用门隔开,有明显标记。分娩区与其它之间应有缓冲区。⒈分娩室:面积不少于20 m2。地板、墙壁、天花板便于清洁、消毒;门窗严密,装有纱窗、纱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室内应有调温设备,温度宜保持在24-26℃、湿度50-60%,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30-32℃

分娩区内应设隔离分娩室,或在分娩室内设隔离产床。2.待产室 :设有待产床,并有流水洗手设备。

3.缓冲区:为更衣、换鞋、洗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场所。

二、设备与器械

(一)产科门诊设备同一级。

(二)产科母婴同室设备同一级,每床应配备夜用灯。(三)待产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多普勒胎心监测仪、推车。

(四)分娩室设备同一级,另增加: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产钳及毁胎器械。(五)手术室同医院手术室的设备与器械,另增加:婴儿磅秤、软尺、婴儿身长测量器、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监测仪、集血器、吸球、剖宫产手术包、子宫切除手术包、新生儿及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

(六)产科宣教设备:同一级,另增加生殖器官解剖模型(或挂图)。(七)产科其他设备:胎心监护仪、蓝光箱。

(八)医院共用设备,除同一级辅助设备外,必须具备以下检查项目的设备: 化验设备:

HIV/梅毒/淋病、红细胞压积、乙肝五项、肾功能检查及DIC筛查、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DP)、三P试验、D-二聚体、电解质测定及酸碱状态等检查项目的设备。

急救设备: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心电血压监护仪、输液泵、输血、眼底镜、供氧设备、静脉切开包、救护车。消毒设备:同一级。

三、药品

各类药品同一级,另增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罂粟碱、东莨菪碱、瑞吉亭(酚妥拉明)、硝普钠、柳胺苄心定、立止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白旦白、血定安、全麻药、鱼精蛋白、肝素等。

四、人员

(一)助产技术人员配备 ⒈技术人员配备应与接生任务相适应,医护比例合理。产科应有6名以上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护士与助产士之和应不少于10名。

⒉至少配备1名副主任以上的妇产科医师,负责产科质量把关。门诊至少有1名高年资主治(管)以上医师。(二)助产技术人员条件

1.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医生应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护士执业注册者。2.助产技术人员(含外聘人员)必须经辖区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3.产科把关人员,需具有妇产科临床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

4.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3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5.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执行产科工作常规及有关操作规程。

五、技术水平

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为助产技术的转诊机构,并具有对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培训与指导的责任与能力。除能熟练掌握一级产科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外,重点要求掌握以下基本知识、技能、技术。(一)产前

⒈具有处理产科疑难病症的能力。能根据产前检查及胎儿监护、B超、血生化及羊水监测等作出正确诊断,及时筛出高危并能妥善处理。

⒉能诊断并处理妊娠并发症,具有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与处理的能力。⒊产前能正确使用宫缩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掌握使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见附件3)。⒋具有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处理技术。(二)产时、产后

⒈能应用产程图观察产程,识别异常并能正确处理。熟练进行阴道检查、骨盆内测量及头盆评分。

⒉能正确处理全产程,具有诊断和处理头盆不称与头位难产技术。

⒊能进行产科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与处理,如子痫、产科出血、休克、羊水栓塞、DIC、心衰等急救处理。

⒋能独立并熟练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臀助产及臀抽术、毁胎术、胎头吸引术、低位产钳术、内倒转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Ⅲ度裂伤缝合术、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外阴及阴道血肿的处理。

⒌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出血、麻醉意外、损伤,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并能及时诊治并发症。7.具有安全转诊技术。

六、职责

(一)认真执行《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门诊和产房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质量检查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制度、登记统计制度、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等)和岗位职责,做到持证上岗。

(二)建立并执行产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如产科出血、妊高征(子痫)、产道裂伤、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DIC、早产、低体重儿等诊疗常规;有宫缩剂应用、剖宫产手术以及其它产科操作规程。建立子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DIC抢救及新生儿复苏流程并上墙。(三)做好产科24小时值班,随到随诊。

(四)严格执行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孕产妇所患疾病确非本科(本单位)诊治范围,应与兄弟(或上级)医院联系转诊或请相关人员到场协助处理,病情危重时应就地应急处理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护送转诊。

(五)成立产科抢救小组,包括行政管理、妇产科、麻醉科、内外科、新生儿科及辅助科室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

(六)组织助产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接受下一级助产技术机构产儿科人员进修,承担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筛查、处理的知识及技能培训。

(七)对下级助产技术机构进行检查和指导;接受下一级助产技术机构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诊与会诊,对转诊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诊疗情况向转诊单位进行反馈及指导。

(八)依法管理、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保证每位新生儿(包括婚生、非婚生、计划内和计划外及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均能获得《出生医学证明》。

(九)按属地管理原则,定期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本单位接生情况,对孕产妇、围产儿、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并填表上报。

(十)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样采集和听力筛查工作。

(十一)承担有关助产技术的科研工作。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

一、设施

(一)产科门诊 同二级,另增设高危诊室。

(二)产科病房设母婴同室,床位数根据当地任务确定。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m2,有独立的婴儿床。室内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24-26℃,湿度50-60%。新生儿微环境温度30-32℃,安静、清洁、避风、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产科病房还应设置产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监护室。(三)分娩区相对独立,应集中在病区的一端,远离污染源。分娩区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见附件6)。设有待产室与分娩室,布局合理,各室之间用门隔开,有明显标记。分娩区与其它部门之间应有缓冲区。⒈分娩室:面积与分娩人次数相适应,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0

m2。地板、天花板、墙面便于清洁消毒。门窗严密,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装有纱窗、纱门。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30-32℃。应设隔离分娩室并有专用物品。有条件的可设家庭式分娩室(单间)。2.待产室:同二级

3.缓冲区:为更衣、换鞋、洗手、敷料准备、污物处理场所。

二、设备与器械

(一)产科设备与器械同二级。(二)医院共用设备:

化验设备:同二级,另增加生化全套、免疫、细菌病毒培养的设备。急救设备:同二级,另增加心脑复苏全套设备、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设备。

三、药品

各类药品同二级,另增加硝酸甘油、吗啡、氨甲环酸。

四、人员

(一)助产技术人员配备

⒈技术人员配备应与接生任务相适应,医护比例合理。产科应有10名以上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护士与助产士之和应不少于20名。

⒉至少配备1名主任医师,负责产科质量把关。门诊至少有1名副主任以上医师。

(二)助产技术人员条件

1.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医生应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护士执业注册。2.助产技术人员(含外聘人员)必须经辖区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获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3.产科把关人员,需具有丰富妇产科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

4.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3年以上者,需 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5.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执行产科工作常规及有关操作规程。

五、技术水平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助产技术的最高级转诊机构,应接收并处理下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转诊病人,参加下级机构的会诊;具有对二级及以下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培训与指导的责任与能力。重点要求掌握如下基本知识、技能、技术。(一)产前

⒈具有处理产科疑难病症的能力。能根据产前检查及胎儿监护、B超、血生化及羊水监测等作出正确诊断,及时筛出高危并能妥善处理。

⒉能诊断并处理妊娠并发症,内外科合并症,具有常见重、危、急病人的抢救与处理的能力。

⒊产前能正确使用宫缩剂。严格掌握使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见附件3)。

⒋具有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处理技术。

5.具有胎儿疾病诊断和监测技术,如先天性缺陷和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度监测、宫内缺氧的监测。(二)产时、产后

⒈应用产程图观察产程,识别异常并能正确处理。熟练进行阴道检查、骨盆内测量及头盆评分。

⒉能正确处理全产程,具有诊断和处理头盆不称与头位难产技术。

3.具有产科危急重症的快速诊断和抢救能力,如心脑肺复苏,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呼吸、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各种休克、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危象、子痫等的抢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治、羊水栓塞急救、肺栓塞急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与诊治等。

4.能开展呼吸管理(包括判断缺氧程度、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等)、循环管理(包括心血管功能判断、休克救治、中心静脉道路开放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肺复苏、除颤、输液种类及速度控制等)技术。

5.掌握各种急救药的药理作用、使用剂量、途径、副作用处理等。

6.掌握各种难产诊疗技术:如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臀助产及臀抽术、毁胎术、胎头吸引术、低位产钳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阴道或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及外阴、阴道血肿的处理等。

7.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出血、麻醉意外、复杂损伤,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

8.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并能及时诊治并发症。

六、职责

(一)认真执行《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门诊和产房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质量检查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制度、登记统计制度、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等)和岗位职责,做到持证上岗。

(二)建立并执行产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如产科出血,妊高征(子痫)、产道裂伤、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DIC、早产、低体重儿等诊疗常规;有宫缩剂应用、剖宫产手术及其它产科操作规程,建立子痫、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DIC抢救及新生儿复苏流程并上墙。

(三)做好产科24小时值班,随到随诊。必须为所有母婴提供爱母、爱婴温馨、便捷、安全的生殖保健服务与咨询。

(四)严格执行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孕产妇所患疾病确非本科(本单位)诊治范围,应与有关科室或兄弟医院联系会诊或转诊,病情危重时应就地应急处理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护送转诊。

(五)成立产科抢救小组,包括行政管理、妇产科、麻醉科、内外科、新生儿科及辅助科室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

(六)组织助产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接受二级助产技术机构产儿科人员进修及知识、技能培训。

(七)对下级助产技术机构的业务进行检查和指导;接受下级助产技术机构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诊与会诊,对转诊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诊疗情况向转诊单位进行反馈及指导。

(八)依法管理、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保证每位新生儿(包括婚生、非婚生、计划内和计划外及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均能获得《出生医学证明》。

(九)按属地管理原则,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本单位接生情况,对孕产妇、围产儿、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并填表上报。

(十)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样采集和听力筛查工作。

助产技术管理规范 篇6

(一)房屋设施

1、产科门诊:设门诊检查室一间,置于门诊一端,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产科检查床不能用于妇科病人的检查,并用屏障与外界隔开。门诊区要有宣教场所。

2、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应在40平方米以上,置于病区一端,相对独立,无污染源,各区要有明显标志。分娩区应设有:

(1)缓冲区:分娩区与外界之间的地带,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用于更衣、换鞋。

(2)清洁区:设有待产室,至少应设待产床1张,流动水刷手池。应严格区分洗手池、洗器械池和洗其他物品池。

(3)无菌区:设分娩室(可含无菌敷料柜),面积不小于16平方米,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室内应有调温设备,应设足够电源接口、地漏。

(4)污物通道:与清洁区设置屏障或隔断。

3、母婴同室: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温度适宜。母婴同室与产房相邻近。

(二)设备

1、基本装备:检查床、待产床、产床、新生儿辐射台、照明灯、应急灯、敷料柜、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或车(内放急救设备药品)、调温设备、婴儿洗澡设施、计算机。

2、消毒设备:紫外线灯、刷手设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器械初步清洗消毒处理设备、污物处理设备、利器盒、生活与医用垃圾装备。

3、诊断测量用具类:体重计、听诊器、立式血压计、体温计、婴儿磅秤、软尺、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或筒式、额头式听诊器)、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

4、治疗器械类:

(1)助产:会阴冲洗设备、产包、导尿包、消毒手套、口罩、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注射器、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

(2)抢救孕产妇:氧源及吸氧装置、输液器、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开口器、舌垫(压舌板)、宫纱;

(3)新生儿复苏器械:新生儿气管导管、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胎粪吸引管。

5、医院共用:B超、心电图机、X光机、超声清洗设备、压力灭菌设备、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医院应能开展血、尿、便三大常规、乙肝五项、HIV/梅毒、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查等,应有测定血型条件、急

救电话。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正常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

(三)急救基本药品

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扩容剂、纠酸药、麻醉药及其他。

要求以上药品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正确使用。

(四)技术

应能开展以下技术:

1、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包括常规阴道分娩接生、宫缩剂的正确使用,会阴侧切、胎头吸引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或宫颈裂伤修补术、人工破膜、正确测量及估计产后出血量、输液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

2、高危妊娠筛查、初步处理及转诊技术;

3、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技术;

4、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理与转诊技术;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与转诊技术;

6、产科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急转诊技术;

7、基础心肺复苏技术;

8、简单的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9、正确绘制产程图;

10、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阴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11、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

12、交代病情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技术;

13、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4、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高危新生儿转诊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五)人员要求

1、应至少有2名产科医师,其中至少一名为产科主治医师,产科医师和助产士之和不少于4名,年分娩量大于300,在此基础上相应增加人员。

2、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从事助产接生连续3年或者连续独立接生累计50例,取得临床妇产科助理医师、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并经培训考核,获得《母婴保健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书》。

3、助产技术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4、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不少于20学时。

5、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分娩室实行24小时负责制,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

助产技术人员在场。

(六)规章制度

1、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具体内容参照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及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组织产科医护人员查阅接诊记录、转诊记录、查房记录、产科抢救记录及病历讨论记录等,总结经验和问题所在。

3、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及抢救、转会诊制度。

5、新生儿管理制度。

6、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7、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8、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

9、产科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出生缺陷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围产儿死亡报告、助产技术质量报告等制度。

10、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1、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

12、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3、围产保健的管理制度。

14、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运用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 经阴道自然分娩者。2012年6月-2013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870例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经产妇同意进行新法助产的产妇763例为试验组。试验组产妇年龄22~32岁, 孕37~41周, 身高155~162cm;对照组产妇年龄21~31岁, 孕37~41周, 身高154~161cm。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行传统的接产手法, 接产者站在产妇右侧, 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 在会阴部铺盖消毒巾, 接产者右肘支在产床, 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 利用手掌大鱼际肌顶住会阴部, 每当宫缩时应向上向内方托压, 左手同时应下压胎头枕部, 协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缓慢下降;宫缩间歇时, 保护会阴的右手稍放松, 就这样直至胎头娩出。双肩娩出后, 保护会阴的右手方可放松, 然后胎体及下肢娩出, 清理呼吸道后立即断脐交台下处理。试验组在胎头拨露时用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右手不扶持会阴体, 指挥产妇在宫缩间歇期缓慢用力, 宫缩时呼气放松, 如此反复进行, 等待会阴体充分扩张, 胎儿娩出后, 清理完呼吸道后在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交台下处理。两组新生儿每天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在新生儿额部测定1次并记录, 至出生后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的会阴切开、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血素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U检验, 以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产妇均为阴道正常分娩, 无新生儿死亡病例, 无Ⅲ度裂伤者。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 会阴Ⅰ度裂伤及完整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讨论

无创助产技术的精髓就是回归自然, 产妇自主用力, 待会阴体充分扩张, 耐心地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防止胎头、胎肩急速娩出, 并在子宫收缩的间歇时娩出。传统接产法是利用手掌大鱼际肌顶住会阴部, 每次宫缩时向上向内托压会阴, 宫缩间歇时右手放松, 可是却还是不能离开会阴, 会阴体容易充血、水肿, 会阴组织脆性增加致会阴裂伤严重, 易造成会阴Ⅲ度裂伤。无创助产术采用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 大大解放了助产士的手和产妇的会阴, 回归自然, 不做过多的产程干预, 只用一只手下压胎头,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等待自然娩出。

WHO的正常分娩指导原则中, 强调要严格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 禁止常规应用于正常分娩中[2]。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见手术, 也是一个被滥用的手术[3]。临床发现, 助产人员没有等到会阴体充分扩张就实施切开术, 结果反而增加会阴严重裂伤的危险性, 增加直肠括约肌损伤的可能, 带来更多的不良分娩结局。有研究资料发现, 会阴侧切本身是导致会阴Ⅲ度裂伤的重要因素[4]。本文结果发现, 试验组会阴完整率和Ⅰ度裂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会阴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娩出后的断脐时机目前还存在争议, 本文采用晚断脐即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有研究表明随着断脐时间的延迟, 有更多的脐血进入新生儿体内, 红细胞数增加, 从而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增高[5]。本文中试验组每天的胆红素峰值高于对照组, 但平均都处于正常水平, 因此本文未发现晚断脐增加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无创助产技术真正做到了以产妇为中心, 效果甚优,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助产技术在临床运用中的效果, 并分析总结。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对照组实行传统接产手法,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断脐;试验组实行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 严格限制会阴切开, 晚断脐 (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 , 对比两组会阴损伤情况与新生儿情况。结果:产妇均为阴道正常分娩, 无新生儿死亡病例, 无Ⅲ度裂伤者。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 会阴Ⅰ度裂伤及完整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助产技术真正做到了以产妇为中心, 效果甚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会阴保护,会阴切开,晚断脐,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玉.助产士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01.

[2]罗晓菊, 陈本祯, 陈晓琴.无创助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3, 28 (4) :721-722.

[3]刘雅玲, 赵晶辉, 张志凤.经阴道分娩时会阴裂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3) :153.

[4]张宏玉, 胡春霞, 李亚洁.会阴侧切对母儿结局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1, 26 (23) :3642.

上一篇:口语面试问题下一篇:庐陵文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