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参与教学

2024-06-13

全程参与教学(精选5篇)

全程参与教学 篇1

一、激发兴趣, 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当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 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要求, 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应掌握儿童学习心理, 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 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 积极调动学生兴趣, 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 小学语文每篇课文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找“趣”, 善于用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在教学识字方面, 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名”和“各”的时候, 可用比较法编成儿歌:口在夕阳下, “名”字记不差;“名字”点变捺, “各”自回了家。朗朗上口的儿歌, 学生们读的津津有味, 趣味盎然。

二、创造机会,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越多, 积极性就越高, 主动地位的体验则越强烈, 其主体意识越得到增强,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自觉性。

1. 在小组合作互助中, 共同参与。

要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 就是重视在学生群体中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共同进取的人际关系。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便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它既为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更有益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课堂中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 围绕中心问题, 各抒己见, 互教互学, 相互切磋, 讨论求解, 共同合作、研究, 共同提高。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气氛的学习活动中,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得到积极发展。

2.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主动参与。

(1) 在目标的设计中引导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着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开展认知活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认识的过程, 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把握学习方向, 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才能产生求知的内驱力, 从而按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 既要尽可能创造出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氛围, 还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有一定思维负荷量的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和操作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目标设计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的能力, 指导设计的方法。如学习什么内容, 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预习指导、单元训练重点、课后的思考练习等方面去考虑, 并要求按学习目标进行操作。这样, 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学目标的设计, 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学生对学习更具有浓厚的兴趣, 更能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2) 在质疑问难中引导参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如此,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可以说,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可见质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质疑, 并非简单地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精心组织, 鼓励学生不但勤于思考问题, 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 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当学生发现各种学习疑点后, 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比较混乱, 既抓不住重点, 又缺乏层次性。这时, 教师要适时引导, 把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伸向知识的深处, 使学生逐步学会发问、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从多种角度去质疑问难: (1) 可从题目中质疑; (2) 可从课文的预习题中质疑; (3) 可从课后的思考练习中质疑。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质疑, 从矛盾处质疑, 从比较中质疑等。质疑时, 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共同讨论, 各抒己见。凡是学生能想、能说的, 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 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空间。 (3) 在学法指导中引导参与。要教会学生学习, 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回顾、学习规律的总结、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寓言《掩耳盗铃》的教学, 要先让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接着要求他们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人要盗铃?他怎样盗铃?结果怎样?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 因势利导, 诱发他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即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此后,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展开联想→了解寓意。学生正是参与了这个过程, 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从而学习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全程参与教学 篇2

【关键词】护士;全程参与;“8S”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3-01

良好的病区环境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运行,促进康复的重要条件,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是护士工作的责任,是医院管理的组成部分。从管理角度看,病区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它们构成了病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⑴“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2013年5月以来,我院康复科全体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针对病区内的护士管理区域物品摆放凌乱,标示不醒目,无人定期整理补充,取放时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积极推行“8S”管理方法,将病区内的护士管理区域划分为1治疗室、2治疗室、注射室、布类物品储存室、库房、医护办公室六个小区域,护士通过推荐或自愿担任的原则,选出6位护士成为区域管理小组长,让全体护士全程参与并通力协作,经过半年的试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明确了管理责任,优化了工作环境,强化了区域管理,又让大家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使病区环境管理始终处于轻松、有序、安全的良好状态。

1 我科病区“8S”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各区域小组长对所管理小区域进行”8S”管理,按步骤将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和持续维护:

1.1 整理:空间减负,减少积压。首先将科室物品划分必要、不必要两类。把必要的按使用频率定量,由每天夜班护士将次日需领取物品名称和数量写在黑板的相应栏內,有计划领取,并在不影响科室正常运作的条件下,使基数尽可能减少,避免物品堆积库存过多,并将不必要的物品弃掉或退回仓库。

1.2 整顿:合理布局,化繁为简。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在遵循符合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空间,以易于寻找、便于取放为原则,将多余杂乱的物品处理掉。正确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将同一系列、同一有效期、同一规格、同一管理要求的物品或药品归类放置在一个区域,并给予合理定位和简洁、醒目的标示。

1.3 清扫:全体参与,全面除污。清除各个小区域内的脏污,将区域内的屋顶、物品架、物品、储存柜、地面等处逐一进行彻底清扫。保持区域内整洁、干净。

1.4 清洁: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常态化,规范化。我科护士在每班交班前15分钟,对当班使用后的治疗车、病历、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等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并与接班者进行交接。始终使物品、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1.5 素养:以身作则,互相合作。我科护士长采用了“2个鼓励”和“1个宣传”的方法。“2个鼓励”指:一方面鼓励各区域小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凡是小区域内需要购买的、价格在100元以下的设备,可先购买,并凭采购发票予与报销。另一方面鼓励区域小组长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选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区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1个宣传”指:采用连续和间断教育的方法,使每位护士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通过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强化“何处取,便归还何处”的工作习惯。使我科护士逐渐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适应新的规范行为。

1.6 安全:勤检查,重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制度允许范围类进行整改; 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小区域进行检查,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及时清除; 每月一次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家长存预知危险,防患于未然的警惕性。

1.7 节约:注重细节,从点滴入手。如:主管注射室区域的小组长每天下班前关闭电脑、电灯、空调等节约用电的措施。将供应室盛装压脉带使用后的袋子回收利用于1治疗室药品分种类、分效期的储存袋等等。使大家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护理人员减少浪费意识教育。

1.8 学习: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每月一次病区管理讨论,一方面各小组将区域内存在问题进行全科讨论,并制定出适应我科实际情况的办法;另一方面将区域内好的管理方式、方法在全科分享,使我科区域管理得到持续改善。

2 体会:

2.1 增强科室人员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参与”和“授权”的方法,让有能力的护士充分发挥其能力⑵例如:管理值班室区域小组长针对值班室存在问题特制订“五子”方针,即:起床叠好被子,私人用物入柜子,干净被单装箱子,护士鞋存入鞋架的鞋盒子,生活垃圾丢篓子。

2.2 提高效率。工作环境优美、工作氛围融洽,工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物品摆放整齐,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找,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3 规范了服务行为:工作中养成8S管理的习惯后,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

2.4 能够减少乱费:经常习惯性的整理整顿,不需要专人整理,减少人力。对物品进行规划分区,分类摆放,减少场地的乱费。物品标记清楚,节约寻找物品的时间。

2.5 降低了不安全因素:工作场所宽敞明亮、通道通畅。各区域内不随意摆放丢弃物品,物品分类、分区放置,标示醒目规范,这些都会使医务人员有安全上的保障。

2.6 改善情绪,和谐关系:清洁、整齐、优美的工作环境带来好的心情,医务人员工作起来也能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上司、同事、下属谈吐有礼貌、举止文明,给你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容易融洽到这个大家庭当中来。

参考文献:

[1] 韩彩莲 病房环境管理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5期2006-12-19

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 篇3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弱, 直接影响对新知的获取质量.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需要的是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案, 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 为萌发学生探求新知开好头, 铺好路.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逐步过渡的, 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低年级学生对生动形象的教具感兴趣, 恰当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拓宽解题思路.在教学“10以内的连加”时,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采用直观方法导入:出示投影片, 固定显示3只小鸟,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述 (有3只小鸟) ;移动拉片再请同学们说一句话 (又跑来2只小鸟) , 编一道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怎样列式, 得3+2=5;再移动拉片, 请同学们说一句话 (又跑来3只小鸟) , 问合起来共有几只小鸟, 谁会列式, 得3+2+3=8.由此从生活形象的具体事物感知, 导入新课, 认识“10以内的连加”, 在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兴趣的同时, 引导他们思维, 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训练.

二、新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生成“结论”、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如有题为:“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盒皮, 要将其做成一个高5厘米的长方形铁盒 (无盖) , 它的容积最大是多少?”多数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但如果让学生借助纸板, 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在实践中探索, 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变得比较容易.某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围成怎样的长方体纸盒, 容积才会最大”, 使学生明确“要做成长方体铁盒 (无盖) 的容积最大, 底面必须是正方形, 并且要用上全部材料”.接着, 让学生利用纸板动手剪一剪, 拼一拼, 发现:把长方形纸板先剪成2个正方形, 再把其中1个正方形平均剪成4个长方形, 以正方形做底面, 4个长方形分别做侧面, 围成的长方体纸盒 (无盖) 容积最大, 它的容积是20×20×5=2000 (立方厘米) .由此可见, 如果教师善于用实践、探索的眼光处理教材,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直观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就能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

三、问题———让学生自我提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在教学生动中我们要善于把握产生问题的源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探讨问题.

例如, 有一教师在教学完“梯形面积的计算”后, 为了让学生发现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出:“比较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结果有学生提出:“梯形面积S= (a+b) h÷2, 那么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类似的公式计算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内部联系.教师鼓励提问的学生后,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能否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统一起来.接着, 教师动态演示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演变关系, 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统一为“‘上底’、‘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一过程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评价———让学生获得自信

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 能促进学生追求新目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 某教师在教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出示“52+43”让学生计算, 结果一名学困生很快口算出:“52+43=86.”顿时,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大声说:“老师, 她算错了!老师, 她算错了!”这名学生失望地低下头, 十分尴尬.此时教师处理得是否妥当, 将直接影响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只听这位老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着说:“这名同学, 你没有用笔列竖式计算, 而是用口算很快算出结果, 说明你肯动脑筋, 有进步!”其他学生都投来肯定的目光, 这名学生也露出了笑容.紧接着, 教师又鼓励她:“你的口算结果错在哪儿, 请你再口算一次, 相信你会成功的.”这名同学鼓起勇气, 再一次口算结果:“52+43=95.”教师又问:“你是怎么想的?”这名学生说:“5个十加4个十等于90, 2+3等于5, 90加5等于95, 十位上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个位上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多么好的回答啊!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这名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作业———让学生做

全程参与教学 篇4

项目实施阶段包括设计、施工、试生产及竣工验收等。对于包含3套及以上工艺装置的新建大型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工艺包可能不是出自同一家, 详细设计也可能是由多个设计院完成的, 为了对建设项目的总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总定员、总进度和总投资进行控制, 确保满足环保、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要求, 协调并统一总体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需要统一确定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和技术条件, 优化工厂总平面布置和公用工程系统设计方案, 往往还要在基础设计之前, 与工艺包设计略同步或微超前安排总体设计环节。总体设计内容和深度详见SHSG-050-2008《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

工艺包就是工艺操作的具体详细说明, 是专利技术提供方针对某种工艺技术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之后, 给出的指导性 (原则性) 的流程、设备及相关工艺参数等资料, 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基础数据、工艺操作参数、关键的工艺计算及工艺设备等数据包, 类似之前我国的技术设计。一般情况下, 国外专利提供商的工艺包都有相当深的设计深度, 有的甚至达到了基础设计的深度, 但没有通行的国际标准, 为了与国际接轨, 我国制定了SHSG-052-2003《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 (成套技术工艺包) 内容规定》, 设计者也可据此作为最低标准要求来审核国外工艺包的设计深度。

基础设计是与国际接轨的命名, 是在工艺包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化的一个工程设计阶段, 基础设计的目的是为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并确保建设进度提供条件。石化装置现行标准是SHSG-033-2008《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内容规定》, 实际上相当于我国传统的初步设计。为了保留传统初步设计的涵盖范围, 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需要, 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在SHSG-033-2008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消防专篇、环境保护专篇、劳动卫生专篇、节能专篇、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和抗震设计专篇。

详细设计是在基础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通用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和装置投产运行的要求。

3.1 自动化仪表专业在设计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3.1.1 总体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正如SHSG-050-2008《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所述, 主要是全厂性规划设计, 自控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全厂自控水平和仪表选型原则, 重点是规划设计好全厂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控制室布置。与可行性研究阶段自控专业的深度相差不大, 但设计文件的深度直接决定下一步各装置的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文件内容, 并影响未来工厂自动化水平和装置运行操作的模式、仪表选型档次及仪表维修力量配备等。因此, 在这一设计阶段, 自控专业要与工艺专业密切配合, 根据工厂产品方案和工艺路线选择, 确定全厂的DCS和SIS水平。这里最关键的是网络结构和控制室布置, 并依此做出相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精确的投资估算。根据工艺水平选择经济合理和技术合适的控制系统水平, 切忌盲目追求先进。

有一个项目, 全厂的3个主要装置分别由3家设计院设计, 在采购阶段DCS招标时, 由于事先没有总体设计, 也没有一家设计院对全厂控制系统的网络及控制室等布置做出设计要求, 建设单位采购人员不得已将3家设计院的DCS请购文件简单汇总后合并成一份招标技术规格书发标。结果开标时出现各投标单位对标书理解和响应不一致的现象, 有一家国际知名DCS制造商根据技术标书要求和I/O点数分布, 设计全厂集中控制, 设立了一个中央控制室、一对控制器和几个远程I/O站, 并详细计算了控制器负荷和数据总线通信负荷, 根据其DCS应用案例, 这样设计完全满足控制需要。但是该项目3个单位工程的功能完全独立, 按照国内企业管理和建设单位经验, 应该最少设置3个控制室。评标过程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单统一技术方案就用了整整3天时间, 相当于在评标阶段才根据投标单位的技术方案来制定全厂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

3.1.2 工艺包设计阶段

工艺包设计阶段是在已经确定了项目装置采用工艺技术方案后, 项目实质性实施开始的第一步, 对于自控专业来说, 工艺包文件包含装置PID中的控制回路的编号和名称, PID中的控制仪表名称、编号、工艺参数、型式以及主要规格等;还包括主要的联锁逻辑关系说明。这一阶段的设计主要是以工艺专业为主, 但自控专业要做大量的配合和协同设计, 对于某一工艺过程必须采用的控制回路的结构或某种形式/规格的仪表要有明确的选择和确定。如某高压分离器上的出口阀, 必须采用高压或高压降的特种调节阀, 这一回路和这一调节阀必须在工艺包仪表数据表中有详细的描述。如煤化工气化炉的气氧比控制系统, 和PTA装置的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和停车程序, 工艺商必须在工艺包中给出详细的控制策略和控制逻辑定义。

所谓的配合设计工艺包, 要做到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考虑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综合实际条件, 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的合理性。配合设计的同时也要解决好专业之间的一些矛盾, 因为工艺专业可能要求实现的监测方案要尽量完善, 自动控制回路要尽量得多, 甚至将管线导淋阀排放都设计成自动控制, 实现无人操作, 而自控专业则希望仪表与自控配置数量越少越好。

举一个工艺包设计时没有考虑建厂地实际情况的例子, 某煤化工项目引进气化工艺包, 工艺包设计前还运输足够量的煤碳到外商工厂试烧以取得设计数据, 在工艺包设计时, 其中有一台工况条件较恶劣的调节阀, 外方根据试烧数据选择使用某国际知名品牌的价格较高的偏心旋转阀, 要求该阀门内件使用碳化钨及陶瓷等材料, 以达到耐磨、耐冲刷的目的。但由于工艺包设计时外方仅考虑正常生产情况需要, 没有考虑到该装置建成后试车和运行负荷、建厂地污水处理能力及环境容量对整体工况影响等, 因此, 项目建成开车运行时, 该阀门实际运行工况远远偏离国外试烧工厂的生产工况, 以至于在试生产阶段就频繁故障并很快报废, 工艺包设计方和调节阀制造商都感到非常意外。而同一个工程, 在一个工段内几乎所有的容器上都设计安装有液位开关, 联锁相关阀门, 工程建成与后来连续开车几年后证明, 设计安装这些液位开关根本没有必要, 四十余台进口液位开关全部闲置, 造成投资浪费近六十万元。

3.1.3 基础设计阶段

基础设计是在工艺包设计基础上的又一个设计阶段, 类似于原来的初步设计, 但有涵盖原来的工艺基础设计、工程基础设计及初步设计等阶段的设计内容, 按照SHSG-033-2008《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内容规定》, 因为项目的所有技术原则和方案已经在总体设计阶段确定, 所以在基础设计阶段, 设计文件深度应能满足业主审查、工程物资采购准备和施工准备并开展详细工程设计的要求。

在基础设计阶段, 自控专业负责拟定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的技术方案、仪表选型规定、电源及气源的供给方案等;完成初步的仪表清单 (数据和选型) 、控制室平面布置和仪表盘正面布置方案, 开展初步的询价工作。

基础设计审查通过后, 除了钢材及线缆等安装材料的精确数量以外, 整个项目的自控系统工程量就确定了:一次原件、变送器、控制系统及调节阀等的型式基本确定, 一些整装设备, 如机组及泵等成套仪表系统也基本清楚了。所以, 基础设计在整个项目周期中非常关键。

基础设计阶段, 设计院的工作技术含量相当大, 设计工程师们会将设计经验、类似项目运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市场上仪表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等都进行深度融合, 形成仪表专业基础设计文件。

在基础设计阶段, 因为设计单位可能不止一家, 所以作为建设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首先必须要有个“全厂一盘棋”的概念, 即着眼于全厂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总体设计文件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全厂性系统性的设计, 其次要仔细审核仪表数据表, 关注每一类仪表选型是否符合国情和其本厂项目的实际条件, 关注全厂各装置仪表选型原则是否一致, 并统一标准。有一个项目, 依托老装置改扩建一套新装置, 新装置地理位置离老装置距离近2km, 在项目安装后调试阶段, 发现仪表空气压力低, 所有的调节阀不能动作, 分析发现, 原来是基础设计时PID没有考虑仪表空气管道阻力引起的压力降和气源供气容量, 改管道已经根本不可能, 增加仪表空气压缩机也不现实, 最终只能在新装置区增加一个大空气储气罐才解决问题, 延误整个工期近一个月。

仪表选型符合本厂项目的实际条件, 是关键中的关键, 基础设计阶段如果仪表选型错误, 到详细设计时是很难改变的, 因为仪表选型改变牵涉诸如设备开口、材料及概算等很多方面。比如某项目在基础设计时, 设计院按照设计惯性选用大量浮筒液位计, 而实践证明当时的导波雷达液位计性价比较浮筒液位计高得多, 建设单位提出更改但与设计院谈不拢, 最后在项目采购时, 业主综合比选雷达和浮筒两种仪表, 最终选择导波雷达, 到安装时由于两种仪表安装方式不同, 设备开口已经按照浮筒液位计制造好, 又做了很多工作才得以顺利安装。

仪表选型符合条件和国情是指, 如果是引进项目外商工艺包, 有些设备选型不一定符合国情, 要重点关注。比如, 有一个引进工艺包, 其PFD和主要设备表中有一个三通选择阀, 国内根本没有类似的阀门, 只好在基础设计阶段修改流程, 用国产化的普通阀门组合成阀组替代三通选择阀。

3.1.4 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工程设计文件是在基础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项目实施的直接依据, 在过去叫工程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通用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和装置投产运行的要求。SHSG-053-2011《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是最新的统一规定, 原来执行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依然可以作为重要标准和依据来使用。

从SHSG-053-2011《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可以看出, 在详细设计阶段, 其设计深度具体到仪表具体参数、型号和安装螺丝垫片的统计。拿到详细设计图纸后, 就可以进行所有仪表设备和材料的采购、DCS组态及施工计划的编制等工作了。

基础设计完成后, 图纸多、数据多, 之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 设计单位会在适当的时候有详细的设计交底, 但作为项目业主单位, 对设计图纸要有详细认真的审核, 尽量将所有问题解决在采购施工前。仪表参数的校核与安装方式设计和安装材料校核是重点工作。如, 某合成氨改造项目的造气工段仪表安装位置, 设计院按照该厂多年前的老版图纸设计, 将大多数仪表设计安装在厂房一楼环境恶劣的环境中, 安装工程进行大半时才被发现, 造成工期延误十多天, 安装材料和人工浪费近15万元。同一工段的一个关键的调节阀的工作条件苛刻, 对阀门的耐磨性要求很高, 可是由于设计院的笔误, 将介质“含尘煤气水”写成“水”, 招标采购时也都没有在意, 直到开车一周后该阀门严重内漏, 造成直接损失达五十多万元。

3.2 采购阶段

采购阶段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 项目投资基本上都在这一环节完成, 从国家制定的招/投标法, 到各单位制定的各种采购制度规定等, 都可以看出采购的重要性。

关于采购, 对不同类别的产品, 采购策略不一样;对同类型的产品, 采购者、采购方式和采购渠道不同, 采购周期和价格也各异。但是无论哪个单位什么时间采购哪些产品, 从准备到招标到到货验收, 除商务之外, 重中之重应该是仪表参数校核和系统一致性的确认。

仪表参数校核, 是从设计一开始始终需要重视的重要内容, 前述合成氨厂调节阀一例, 如果在采购时能够发现该问题, 也同样可以避免损失。

系统一致性确认, 就是要确认所采购仪表与该仪表所处周边环境一致、和谐, 包括所采购仪表与仪表回路系统和与之关联的设备工艺系统的一致性。仪表回路系统的一致性主要是硬件连接和信号匹配性, 如某工程大量使用气体检测仪表, 设计院原设计选用的是国产某品牌的产品, 采用标准两线制原理设计的仪表, 在业主采购时评标结果是国外某品牌产品中标, 但最后安装时发现进口产品是三线制, 而原设计的是两线制, 电缆已经敷设, 浪费和延期是必然的。又如某工程采购分析仪表若干套, 招标采购时为了节约投资, 将每套分析仪表中本该是国外成套的显示记录仪换成国产液晶显示记录仪, 投标方是一家纯粹的商务代理, 招标方则无人接触过这种仪表, 结果采购时节省了大量资金, 但调试时无论如何液晶显示器上都没有显示, 最后分析发现原因是国产液晶显示记录仪只能接收4~20m A标准信号, 而进口分析仪表输出的是在4~20m A标准信号的基础上还叠加有特殊数字的信号。

3.3 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是项目建设的高潮, 期间可能同时进行的有设计及采购等环节, 所以这一时期是项目建设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时期, 除了施工单位外, 设计代表要常驻现场, 供应商要不断地在现场服务并解决问题。作为自控专业的工作人员, 这一时期的工作也是要在不同的工作中穿插交叉进行的。

施工管理者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质监部门等, 施工管理模式也有多种, 但作为建设单位的仪表专业技术人员, 笔者认为这一时段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掌控施工质量并认真对待工程中各项费用的支付。

尽管目前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都比较高, 并且建设单位从项目一开始的各个阶段都对设计高度关注, 但在施工时仍会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对于有些问题设计院的现场代表会积极解决, 但每一个工程都会遇到出现问题而各方相互推诿的现象:设计院不承认有设计问题, 供应商不承认供货有质量问题, 施工单位说没办法解决安装实际问题, 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建设单位协调解决问题了。如某工程设计有三十余台带毛细管远传压力的差压变送器, 设计院的数据表当时是按照某知名品牌的仪表安装尺寸设计的, 业主招标采购时却是另一家国际知名品牌变送器中标。当初设计院专业之间互提条件, 设备管道上仪表安装过程接口的设计也没有错误, 设备制造和施工单位管道安装也都符合设计, 但就是出现三十余台变送器没法安装的问题:设备和管道上的接管和法兰内径比变送器隔离膜片插入部件外径小0.8mm, 各相关单位都没错, 僵持不下, 最终在僵持一个多月后, 各方默认采取现场变更方案, 更改设备和管道上的短接和法兰解决了问题, 但是也延误了工期。

在施工期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照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安装过程中优化设计安装方案。如某工程实施过程中, 设计差压/压力变送器很多, 安装图都是按照标准图册的安装图设计的, 鉴于所订购变送器都是质量可靠的进口产品, 在施工伊始,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沟通, 提出将全部变送器在取压点处就近安装, 导压管最长不超过500mm, 并取消部分相应的二次阀门、排污阀门、保温箱和保护箱, 甚至取消了一些蒸汽伴热。经几年的实际运行表明, 这样安装与原设计会多使用一些电缆和穿线管, 但是节约了大量的导压管和二次阀门和排污阀门 (排污使用变送器上的排污螺钉) , 且减少了导压管堵塞, 杜绝了二次阀门, 排污阀门和蒸汽伴热管线的泄露且蒸汽消耗等现实问题。

最后, 就是掌控施工质量。首先施工质量是施工队干出来的, 不是管理者管出来的, 但是作为建设单位, 对施工质量却不可忽视, 各种标准、规定、规范和文献资料在施工质量控制这方面很多, 但大型装置施工期间参加工种多交叉作业多, 所以笔者认为, 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施工期间的成品质量保护和管理。一些工程中因交叉作业导致已安装设备损坏, 致使已安装桥架及管线等变形的例子很多, 在此不再枚举, 具体措施可参考文献[9]。

3.4 调试和试/开车阶段

经过前期各相关单位的努力, 工程建成开车了,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即化工装置开车就是开仪表, 足见仪表在化工装置开车运行期间的重要性和工作量之大, 在此阶段和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 仪表工需要投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尽管前面各环节各阶段各相关人员都为仪表专业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原始开车和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仪表及其系统各种问题会不断涌现。根据几个项目的经验, 笔者认为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仪表专业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a.高度关注检测控制系统策略设计的合理性和仪表选型的合理性。前面提到, 工艺专业可能要求实现的监测方案要尽量完善, 自动控制回路要尽量得多, 而自控专业则希望仪表和自控配置的数量越少越好, 这是流程工业工艺专业和自控专业永远不可避免的矛盾。那么在原始开车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 原设计的检测控制系统策略 (检测点设置、控制联锁回路策略及仪表选型等) 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自控专业人员必须多留心这方面的问题。比如某制药企业, 生产要求给一个厂房内8个反应罐精确定量加水, 设计流程是水经过泵加压和电磁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反应釜, 电磁流量计选用的是某进口品牌。从设计图纸上看没发现问题, 但开车运行相当一段时间内水计量一直不准, 农药生产对加进去的水量精度要求很高, 这就导致长期各个批次产品质量差异很大。经分析发现, 是计量控制策略设计不合理, 流量计出口到各反应釜的水流管道长短不一, 管道内留置的水没有考虑计量;计量输出控制泵的启/停, 调节精度不够;流量控制仪表是简单的流量积算仪, 没有过冲量设定和定量控制功能。后经技术改造后才解决问题。

b.重视仪表数据表数据与实际工况的一致性与其差异, 对仪表选型和仪表开表运行的影响。即使是采用非常成熟的工艺方案建设项目, 因建设地点不一样, 使用原料差异, 管理和操作水平差异的存在, 具体的控制系统和仪表参数也会有差别, 这些差别也会导致仪表数据表数据的差异和仪表选型的不合理, 所以在装置开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对实际工况差异引起的仪表选型数据的变化要重点关注, 以便于对不合理的仪表配置与选型进行技术改造。

c.总结并淘汰部分不适合项目建设的制造商及供应商。这主要是企业管理部分内容, 但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项目建设期间的供应商、制造商在开车后进行总结评比筛选,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4 结束语

石油化工、电力及冶金等项目的建设, 因建设时期、项目类型、建设地点、建设模式、参建各方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同而不同。不管建设哪类项目, 技术方面投入工作量最大的是设计院, 设计院对各种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肯定比其他单位要到位得多, 尽管笔者引用了大量案例来阐述建设单位自控人员参与项目各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作为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各阶段工作, 必须充分尊重在项目建设中处于技术主导地位的设计院。

参考文献

全程参与教学 篇5

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地方广电媒体对公共决策的报道过程较为完备,不论是在公共决策制定之前还是决策公布之后均有较显性的舆论引导意图。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其在公共决策的信息传达方面以及对部分决策执行情况的评判与约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在其他环节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还不太明显,这就意味着,这些决策环节通过地方广电媒体所体现的公共性、开放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具体探讨地方广电媒体在公共决策报道中如何确立全程报道理念,参与到决策的讨论、制定、执行、评价等各个阶段,以实现对公共决策全方位、全过程的舆论引导,切实推动地方公共事务的良性沟通。

一、在公共决策的讨论阶段:表达、扩散与整合

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遇到问题,通过某种途径引起政府的关注,从而使其具有了“社会问题”的意味,并促使政府着力去解决,这便是公共决策问题的产生。因此,某一公共问题能否被正式提起讨论,决定着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整个决策过程。毋庸置疑,政府在此环节起着主导性作用,但同时新闻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特殊的传播性质与传播规律,使得媒体在为政府“界定”公共问题、建构公共决策议程方面作用显著。

(一)表达与扩散,凸显某一社会问题

一个潜在的公共问题能否为地方政府所注意到并纳入自身的议事日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广电媒体是否对其进行扩散以及扩散的范围与强度。这就要求地方广电媒体首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应注意涉及公共问题,将公共决策类的新闻素材有意识地呈现。事实上,地方的公共决策事务非常广泛,包括环境保护、食品质量、教育政策、医疗保障、房价调控、土地管理等很多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涉及到多数人的利益期待,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属性。所以,地方广电媒体关注公共问题,实质上也是尊重新闻规律、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含量的应有之义。 与此同时,此类报道也有助于发挥新闻报道的其他价值要素,如宣传价值、信息指导价值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广电媒体的多种功能。其次,地方广电媒体要积极构建意见平台, 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表达机会,使公共事务中各阶层的群体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再次,地方广电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焦点事件”的选择性呈现来强化、凸显某一社会问题,如报道具有公共价值的诉讼行为、关注民众的公益性诉求行为、传播与扩散专家的意见等。

(二)整合意见,促进舆论的形成

在公共决策报道中,地方广电媒体一方面要表达与扩散信息,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意见的梳理与整合,有选择地突出某些意见,从而促成主导性舆论的形成,为舆论引导提供方向。

在此过程中,地方广电媒体可以将普通民众的分散的、 模糊或情绪化的意见集结、统合和归纳,转化为清晰的、一致的意见与明确的、集中的决策要求,从而促进舆情的整合。在具体操作上,地方广电媒体要对当地公共事件进行议程设置,通过事件报道、编排、评论形成影响力,也可通过代表嘉宾的选择达成广泛的共识,并形成报道数量、空间的规模化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在报道中,要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同时注重报道策划,甚至以专门栏目、专题报道的形式呈现。

二、在公共决策的制定阶段:分析、组织与辩论

公共决策的制定涉及决策方案的策划、决策辩论、决策合法化等方面,在此阶段,有利益关系的公众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态度,政府也希望了解他们对此问题的观念和立场,因此这一阶段的意见表达将会最终影响到决策的偏向性。在此阶段,公众意见的充分表达以及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及时回应,有利于消弭隔阂,减少公众的紧张与对立情绪,并营造出理解、认同的决策氛围,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于地方广电媒体而言,在此阶段的主要责任是促进决策辩论,维护决策的公益性价值取向,对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进行监督。具体实践途径有:第一、注重分析和评论,对公共决策进行深入论证。地方广电媒体自身拥有资深记者、新闻评论员及著名专家学者等信息分析和舆论队伍,他们对公共决策所进行的分析与透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会对决策形成影响。同时,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公共决策事项,地方广电媒体还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与决策评估,同时要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第二、对听证会等集中的决策现场要进行直播。第三、强化自身在决策辩论中的组织者角色,积极地组织媒体讨论。“有些相左的意见仅仅在封闭的辩论场所交锋还不能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尤其那些来自少数人或个体的意见,他们需要通过公开的辩论场来吸收支持者结成政策联盟,因为对立的意见难以通过协商达成妥协。”[1]通过组织辩论场,地方广电媒体可以对群众代表、有关专家及政府人员的不同意见进行呈现,并共同商议; 第四、重视公众话语,密切关注并适时反映公众对决策的社会期待,全方位、真实地呈现公众意见,尤其是选择可能受决策影响的群众发表意见,使得决策有机会经受批评并得以修正和完善。

三、在公共决策的执行阶段:宣传、解析与疏导

美国政策学家艾莉森称,“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2]因此,在公共决策的执行环节,包括决策执行机构的设置、决策执行资源配置、决策宣传、决策分解、决策实施的真实情况等,地方广电媒体都要给予高度关注。

(一)营造决策执行的舆论环境

1.宣传与解析

“任何政策如果只同干部见面,不同群众见面,是不能发生效果的。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更广泛,作用大得多。”[3]党在早期执行决策工作时,就非常强调新闻媒体在政策宣传、动员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当前决策活动更为频繁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充分利用媒体的决策执行方式应该进一步得到体现。

在决策执行阶段,文本的计划如何变成公众的实际行动,需要经历一个公众化、社会化的过程。无论是领导还是公众,都需要经历对决策精神及具体内容的知晓、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过程。基于此,在地方公共决策中,地方广电媒体的解释性宣传就变得非常重要。既要对决策内容进行传播, 也要对其制定的意图、意义、作用及预期效果进行评述,同时也要对具体的条文进行解析,使其转化为民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指令,从而增强其对决策的认同度,营造决策执行的有利的舆论环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地方广电媒体在具体方法方面既要“诉诸理性”,也要“诉诸感性”,在报道样式上要讲求新颖,同时也可以细化采访,加强典型报道,运用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公众形成接受、拥护政策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改变“一阵风”式、一次性的宣传方法, 当有关部门的动员或宣传布置工作一结束,报道就戛然而止, 而是要加强报道的持续性和延续性,通过重点选择和针对性报道,强化决策的合理性、群众诉求的满足和决策的社会效益,强化主流舆论,真正形成浓厚的决策氛围。

2.沟通与疏导

从本质上来说,地方公共决策是地方政府对公众利益所进行的权威分配,是地方群众利益的综合反映。但是,公共利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具有非常复杂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当下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其利益诉求也趋于多元化。公共决策维护了一部分公众的利益,就可能忽略甚至损害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而利益受损群体就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表达、宣泄不满情绪,还可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给决策的执行带来阻力。

科塞提出社会“安全阀”理论,提出社会冲突能及时有效地将敌对情绪和敌对能量释放出来,对社会关系进行“微调”,从而避免形成破坏力巨大的恶性冲突,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4]否则,冲突得不到宣泄,就可能升级或恶化,并可能以暴力的方式爆发,导致矛盾激化,导致真正的社会危机。鉴于此,地方广电媒体要善于发挥不满情绪释放的“安全阀”的功能,正确对待民意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误解,并且及时加以抚慰和疏导,特别是对过激言论和错误言论也要适当地给予传播的机会,起到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正面社会效应,从而推动公共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公共决策能否最终维护公益,还要看决策的执行和执行后的结果。在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曲解政策、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歪曲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决策背离了初衷。对此,除了需要政策和法律的规范,更需要有效的监督。媒体监督便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

地方广电媒体对公共决策进行舆论引导,就要对各级、 各类决策执行中的“变通走样”情况进行监督,改善政策执行。第一、以舆论批评的形式使决策得以顺利执行和贯彻,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决策初衷相左、危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及时发出警告或呼吁,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也是在加强、 引导民众进行决策监督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就决策执行中产生的失败或失效现象如决策资源的转移、目标的歪曲、执行者的抵制等进行公开报道,同时给其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其及时修订完善相应政策,或者中止政策措施执行, 及时纠正决策失误,弥补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等。第三、对决策执行问题给予持续性关注,推动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第四、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短信平台等渠道加强同公众的联系,收集他们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公共决策报道。此外,地方广电媒体的舆论监督也要指向决策执行者,以促使其在合法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执行决策,正当地、规范地行使权力。

四、在公共决策的评价阶段:总结、衡量与评估

决策评价是对决策制定、执行、结果等整体过程的评价, 是根据决策的意图及其产生的结果来评价它的效果,是对决策实际履行情况的反馈,也是决策完善或更新的重要依据。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在这一环节基本上处于缺位的状态,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切实发挥公共决策评价功能,为决策改进或新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地方广电媒体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通过专题评论的方式对公共决策做出及时、客观而谨慎整体评价,注意既要进行正面评价,也不能回避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失效及负面影响等问题,要对其作出一定的理性、建设性的批评;第二、对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个案进行舆论监督或者正面宣传,引发公众对个案所折射的普遍问题的关注;第三、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深入解读,得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意见与结论;第四、选择代表性的公众,客观、形象地展现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故事化报道的方式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决策效果,衡量决策满足社会需求、维护公益的程度。总之,地方广电媒体在此阶段可通过提供事实性报道和理性意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持续地引导舆论。

五、结语

上一篇:地震波场下一篇:氯离子的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