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参与度(精选12篇)
教学参与度 篇1
新课改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明确指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人, 变以往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动构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对于这一教学理念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层次, 而是要将之与具体的教学行为相结合,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就英语学习而言,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更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这些依靠外界的强行灌输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才能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本质与核心,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了解学生认知基础, 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新知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前后知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既需要前面的知识作铺垫, 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每个知识都不是学习的终点, 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因此, 在教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 将新知的学习与旧知联系起来,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 增强熟悉度, 同时又可以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连点成线, 连线成面, 使学生更为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如在学习There be 句型时, 其中就涉及到许多知识点, 如a 和an的用法以及in, under, behind, on等介词的运用。如果学生对于这些用法掌握得不是很好, 出现知识“断层”, 那么学起There be句型来也是困难重重、问题多多, 而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学生的作业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记录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规律、基础知识等, 要对学生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在教学新知时, 找准最佳切入点。让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点, 或课上进行集中而简要的复习, 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新知的学习。这样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不会感到英语难学, 因为不会而不愿参与, 相反, 而是以饱满的热情与教师一起积极而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 他们喜爱模仿, 能够将各种场合的各种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针对学生喜爱表演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让学生为学生创设表演平台, 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英语。同时这也符合英语学习规律。英语是一门语言, 要完整地表达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 还要借助一系列的肢体语言, 如表情、动作等。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尽情表演, 在精彩的表演中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 如Supermarket Shopping , My weekdays, First Aid等, 这些内容极富故事性与情节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对与到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中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学生踊跃参与, 积极调用所学知识使得剧本更为丰富, 在表演时配戴相应的头饰、运用肢体语言, 使得人物更加形象、故事更为饱满, 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情景剧表演活动极富操作性与趣味性, 可以激起全体学生参与表演的激情, 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同时,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实际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积极的运用中达到对英语知识的深刻理解, 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来理解, 而不只是机械地记单词、背语法、背句型, 这样更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动力, 可以起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作用。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进入“口欲言而弗能, 心求通而未得”的状态, 这样会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 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情感情绪等来主动探究, 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要也要学会质疑, 学会用问题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 我让学生找开一扇窗户, 师问:“What are you doing.”生答:“I am opening the window.”师问:“What has he done?”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运用现在完成时态, 这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发生了冲突, 学生无法运用所学过的内容来回答, 这样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以解决问题。此时,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发与诱导下运用现在完成时来回答, 并板书在黑板上,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 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真实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语言的学习只有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让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丰富的生活联系起来,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联系生活来积极地学习英语, 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更好地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在教学中, 我们要摆脱抱着教材不放, 照本宣科的封闭式教学, 要将英语教学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运用,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更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我们在学习新内容时可以将教室做简单的布置, 如学习购物, 可以将教室稍作布置, 布置与一个商场, 如此熟悉的生活场景, 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 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将其与生活相联系, 激活学生所学, 使学有所用, 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又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将静止枯燥的教材转换成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 化静止为动态, 化抽象为形象,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 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与表象间建立直接联系, 而避免了学生用汉语中介进行翻译式的学习,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 我们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 达到理论与教学的最佳结合, 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提高教学参与度,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英语探究性学习, 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探究的乐园,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这些依靠外界的强行灌输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才能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本质与核心,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了解学生认知基础, 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新知的学习;第二, 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三,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第四, 创设真实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参与度,学生
教学参与度 篇2
一、引言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旅游管理专业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于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信息,再现特定的管理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达到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效果。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案例教学开始受到国内高校旅游专业的普遍重视,并被大量引进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旅游教育界已经普遍意识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指出了案例教学中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案例分析难以深入,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
但是,这些研究又并未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改进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衡量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力图从深层次上实证研究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期达到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选定
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问题,陈效兰(2006)认为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张夫妮等(2007)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参与度会明显高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袁书卷(2006)指出案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的互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等;王青梅、赵革(2009)认为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问题案例,他们指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可以变认知客体为认知主体,尝试性地解决答案;郭俊辉等(2010)提出了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学生个体、案例题材和案例分析的三因素理论框架,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取决于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案例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在案例教学参与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及实证分析不足。同时,由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案例教学相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特征的分析,初步拟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并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
三、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为深入探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指标确定提供数据来源,笔者开发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正文部分采用的是李克特态度量表(likert-type),要求被调查者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每个因素都采用了五点likert量表来测量(按照被调查者所认为的重要度进行打分,5分为最高分,依次递减),量表的语句尽可能简单明确,保持客观并避免歧义。
(二)问卷对象的选择与前测
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两个重要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课题组选择了笔者执教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2011级共计368名学生和59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为了使设计出的问卷更加科学和合理,能够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正式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还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在于征询被调查者对各条款同意与否,同时还希望被调查者指出问卷中各问题的提法是否科学,是否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和含义上的遗漏,是否便于被调查者理解。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课题组选择从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共4个年级在校学生中分别选取12人(学生8人、教师4人)作为前测参与者对问卷进行了前测。首先请前测参与者在不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对前测问卷进行试答。随后对前测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说明,并听取记录被调查者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前测结果发现,受测者对题意并无看不懂或混淆的情况发生。
(三)案例教学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42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96.4%。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样本比较符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所得信息经过spss13.0软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如下,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中17个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是0.783,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说明该问卷信度可靠,可以作为参与度影响因子测评问卷使用:
其次,通过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17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kmo的取值为0.845,大于0.5;bartlett氏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显著水平为0.058,通过两种检验,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2所显示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大于85%、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差异大和变量不出现丢失的原则,确定因子的个数为5,旋转后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228%,得到的数据分析如表2。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各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参与度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学生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既掌握技巧,增強体育素质,又培养意志力,使学生在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关注,这必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单调重复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课堂参与的兴趣,更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特别是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教学长跑时,很多学生都有畏惧心理,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这时,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充满乐趣的篮球教学中,通过限时运球的方法既锻炼意志,又提高运球技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在锻炼中享受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要带着目标,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将体育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的成果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目的明确,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些教师随意更改课堂计划,一节课既让学生掷铅球又跳远,这样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表示十分疲惫,厌学,同时,对学习内容的要点不够清楚,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可以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训练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充满好奇,但往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又表现得无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训练活动中享受乐趣。例如,在组织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布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练习,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哪个小组投篮命中率较高,对于完成规定次数且命中率较高的小组可以去学习运球和传球练习,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从投篮到传球都练习一遍,学生不仅掌握了要领,同时在分组竞赛中享受训练的乐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视频观摩—知识讲解—徒手训练—实物训练—实战演练”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育素质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更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传统的被动锻炼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在获得运用技能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宝玉,黄鹏伟.构建学生主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
[2]袁维新.结构协调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篇4
一、初次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及效果反馈
本课的设计思路为寻找线索→理解过程→发现本质→提升认识。初次教学后,我发现虽然每一个互动环节的确有学生参与,也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是,只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热情,其他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强人意。课后,我听取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他们普遍觉得知识容量大,教学节奏太快。
二、历次教学后的教学设计改进及分析
课后,我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并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即时表现,发现了影响学生学习参与的一些原因,并据此作出了相应的改进。
首先,与学习期望适切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充分参与成为可能。在寻找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线索环节,我的原设计为:
分析:本环节是找出引导整节课学习的线索。改进后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激活他们的知识储备——已经知道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的分解,进而关注CO2转化为(CH2O)的元素组成变化,抓住H20中的H的转化。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支持,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公平的参与机会。在光反应过程的学习环节,我的原设计为:介绍光反应过程的几个经典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NADPH合成的条件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水光解、叶绿素a不断活化、NADPH合成之间的内在联系、ATP合成的原因和意义;同时将光反应过程的四个重要反应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对光反应的过程学习。我改进后的设计为:将光反应过程发现的几个经典实验的结果和光反应过程图印成纸质材料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梳理思路。水光解、叶绿素a活化、NADPH合成等几个反应的呈现,在布局上更加凸显“得失电子”的线索,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叶绿体内能发生上述反应,叶绿素a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在活动设计上,我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光反应过程图勾画完整,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完整地描述整个光反应过程。
分析:学生的学习层次、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高层次的学生,信息保持和加工处理能力强,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一般学生的信息保持能力不强,如能有具体而直观的材料支持其思维,则效果会更好。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帮助其获得公平交流、展示的机会。
第三,注重学法指导,学会学习才能有效缩小学生学习参与度之间的差距。在光反应小结环节,我的原设计为:分别从光反应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场所等进行小结,随后形成光反应的概念。我改进后的设计为:注明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场所等信息,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提炼要素进行归纳小结。
教学参与度 篇5
河池市大化县 大化民族中学 韦敏兰 内容提要:
高效课堂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它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英语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小组合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组织高效的英语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听中求知、说中悟理、读中生趣、背中有悟和写中有感。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表现在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英语教学 教师 学生
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达标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它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游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因此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
1、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英语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上的矛盾,并就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境,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2.英语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情感层次,而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哲理和情感不一定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应。在谈到George Mallory为登上世界最高峰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曾在1922年两次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明知这一行动的危险性,为什么在1924年还要再登,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我进一步引导,我们如何来评价他的这一举动?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都认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生。为了让学生将这一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布置了课后习作;My Dream。
3.小组合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带入现实的情景.在英语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学校搞课改的一个倡导要点。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差,都来自农村,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课堂上,学生睡觉的,不听课的,搞小动作的。学生平时违反纪律的,爬墙的,逃课的,打架的大有人在。我们改革的目 标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也就是老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唱歌,跳舞,书法,会话,交际,要让在课堂上从不发言的学生能开口说话。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好好的运用。
二、组织高效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1、听中求知
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我将一篇文章分成A、B两部分,把学生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和B组学生分别听故事A和故事B。然后在原小组内将故事完整叙述,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如“Cody Saves the Baby”。这种听故事的方法打破了“听后对答案”的传统听力训练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2、说中悟理
课堂中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锤炼思维过程,促使情商和智商的发展。现行英语教材在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时确定了“一单元一话题”的模式。我就设计了围绕本单 话题的课前“热身”活动,“热身”活动形式可不拘,丰富多彩。我采用自由辩论式,让学生有话可说,下一步学习做铺垫。在“The Traffic Accident”中,“热身”讨论围绕“紧急营救”这一中心,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发事故,如碰伤流血、开水烫伤,食物中毒等。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检,帮助组织学生就以上事例作出简要说明,以及应有的举动,并知道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3、读中生趣
读是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有速读、精读等,但我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并打印在不同的纸上,每个学生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要理解和记忆自己所读的这部分内容,并要准确的讲述给其他小组成员听,还要注意倾听和理解其它组组成员复述的部分。通过共同分享各人所获得的信息,各小组口头拼成一篇文章。故事拼得而准确的小组获胜。这种活动将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口头表达自然地融入阅读活动中,将无声的阅读和乏味的听力变为听、说、读多项技能相辅相成的趣味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效果。
4、背中有悟
背是给写提供了基础,每一个单元都有3A部分,3A是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的运用,我主要引导学生熟读后,让他们理清思路,自己探究,然后他们跟同桌探究学习,把3A背下来,给后面的写作提供基础。
5、写中有感
写是课堂教学中的迁移和内化的过程,写更能体现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我设计了同步写作活动,并将每一步骤具体化、细节化,做好信息交流,做好布局,板块的设计。要求学生写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启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学了“The Man Never Gave Up”之后,学生们对爱迪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完后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三、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中,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这就是我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挥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的一个方面,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配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力争做到人人参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视听感受明显,对学习更为投入。通过购物的真实场景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我通过 8个学生每人分别拿着一件新衣服,也就是8个新单词,配合音乐,演模特时装表演 引出本节课新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y’re 9 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 shorts? They’re eight dollars.呈现新句型后,老师就指着新衣服教新单词,学生跟着读,随后就由模特教单词,学生跟着读,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老师教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pants?They’re 9 dollars.接着就由模特教句型,学生跟着练,气氛更加活跃。给学生注意单词,就给学生自觉到黑板地下自由写单词,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Free talk进行探究---怎样询问价格,How much are„,They’re„,How much is„,It’s„让学生站起来探究讨论,然后分组对话,学生的积极调动起来。加上巩固练习,做练习时,也是让学生自主到黑板底下写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购物超市,让两个学生当老板,其他学生演顾客去购物,这样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学到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给学生们足够自由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真正实施“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在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能促进使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一种是暂不评价,即在学生得出答案时,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我会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提出问题,常可引起师生之间热烈争论,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对老师和教材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在思辩中解决问题,在矛盾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另一种评价是“归谬法”,就是当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结论有什么不妥时,为了让他(她)有一个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寻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否定自己,从而获得真知.学生在这样的否定中探究着什么是他们该学的。延迟评价,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却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间。这个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3、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开展到课外,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学了“Shopping Ohline”后,我引导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学习,学习如何网上购物。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通过多种渠道查资料,找信息,补充课内的知识,并进行公开发布,共享获得新知的喜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即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也是改革封闭、僵化的学习方式的有力措施。
教学参与度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105
在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兴致盎然地开展生物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常以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
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生物课堂学习活动中。实践证明,使原本机械、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丰富精彩、鲜活有力,是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一、讲一个故事,使生物学习生动化
生物课本中有一些生物发展史的素材,对这些文字材料,教师可以配以图片或者视频,使其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更加鲜活,然后再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持久的生物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精心发掘,将其他的生物学习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探索生命的器具》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了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课件出示了相关图片。通过名为“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在创制显微镜过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其磨制镜片方面的精湛技术。显微镜的问世,开启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大门,从此人类踏入征服传染病的新纪元。通过故事,让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二、做一个游戏,使生物概念趣味化
生物课堂上常见的游戏形式,如竞猜、竞答等,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适合生物学习的游戏形式,并融入各种趣味性元素,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行为》时,教师可以让数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做一个“适者生存”的游戏。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模仿不同动物的标志性动作,如鱼的游泳、鸟的飞翔、蛇的爬行等,然后模拟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动作慢的即被淘汰。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动物行为是动物们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生物链相互作用的适应性体现,从而让“适者生存”概念变得趣味盎然,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不断进化这一延续性过程。
三、演一出好戏,使生物知识情境化
将情景剧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可让原本平淡、抽象的生物知识在学生的角色扮演中变得有趣、直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而情景剧的演出,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考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
例如,在教学《血液和血型》时,如果单一地组织学生阅读和记忆,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印象也不深,更难以沉下心来去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为此,教师可发动学生将学习内容编成小品,在小品中学生们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病人。病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有的病人因得到及时输血而以康复,但有的病人却因得不到及时输血而一命呜呼,全方位展现了血液的重要性。学生富有创意的表演、夸张的动作语言,赋予了生物知识内容以现实背景,增添了极强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冲动。
四、动一双巧手,使生物内容鲜活化
动手操作是一个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协同感知的过程,与传统的知识讲授相比较,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同时展开内部语言式的思考,形成“动作的思维”和“思维的动作”两者的契合。动手操作顺应了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动态化的学习活动中,那些不易被观察的生物微小结构变得明晰且鲜活起来,加强了学生意义识记,推动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植物细胞以及动物细胞模型时,为了让学生的模型作品尽可能的客观、真实和形象,师生围绕着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进行了研讨,如可以选择泡沫、塑料盒、橡皮泥等作为材料;作品要体现出细胞的立体结构特征;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如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果冻,揭开包装后在中间放置一颗花生再拼接起来,最后剪去果冻的边缘部分。这样的模型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多样化的创意制作,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实践操作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亲身体验最清楚也是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语)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故事、游戏、表演以及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中单向的师生互动形式,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让生物课堂学习活动就像被裹上一层鲜艳的“糖衣”,入口甘甜,回味无穷!
教学参与度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与学过程,学生参与度
近些年以来, 以美国为代表的较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在中高等教育中学生参与度评价的重要性, 且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问题上也有很多调查案例与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相关文献的发表以及相应组织的建立与运行。而在我国, 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关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必要之举。随着参与度研究的深入和推广, 参与式教学及评估的重要性也被国内多位高等教育研究者所注意, 同时较多的一线教师也意识到学生参与度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近年来, 不同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寻求学生参与度理论的指导。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接受学生参与度理论的速度与规模明显滞后。
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饱受诟病。在调查案例与相关教学实例中也不难发现, 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没有成就感, 他们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中并没有学到什么。在课堂上学生或消极被动学习、或表面上积极配合互动, 但真正的“学习”却并未发生;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看似充分到位、时间安排合理得当, 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却并非十分明显。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但教育者仍倾向于采用“灌满式”与“填鸭式”教育法来以应对国内应试教育所带来巨大的压力, 进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下的主观能动性与英语学科积极参与度的激发与培养。本研究的“学生参与度”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被动接受指导到主动接受学习”在思想范式上的改变, 这同时将会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更加明确的引导。
综上所述, 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度研究向纵深发展是当务之急, 而关于如何定义学生参与度、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学生参与度与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参与度调查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等问题都是此课题研究的重点, 且都将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大学生参与度基本概况
大学生参与度, 在英语学科的范畴中广义上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参与程度。本文所指的“学生参与度 (student engagement) ”除了强调参与这一外在行为外, 更强调学生个人的心理与状态, 其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定义, 即学生是否主动、自觉地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早在美国, 有关大学生参与度调查的机构“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 ”所进行的调查与测量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 而此调查方法与维度将大学生的参与度延伸到学生范围主体内。随着教育多元化的重要地位逐渐突出, 教育者有义务将学生的感受与需求考虑到教学规划之中, 学生在课堂中拥有主导权。
从所参考的发表文献的内容看, 国内外语教学所进行的领域大部分是学生参与行为的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研究并未真正开展起来。67%的文献使用了“student participation”这一概念, 29%的文献使用了“student involvement”一词, 而只有一篇文章使用了“student engagement”, 其中除了有两篇文章使用到了“参与度”的概念外, 绝大部分研究都把participation和involvement定义为行为上的参与, 如回答问题、目光接触、记笔记等。对学生“参与”而非“参与度”的关注导致了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尽管热热闹闹, 但是“学习”却未必发生的窘境。学生的“主动”与“积极”参与是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与学习高效率的保证。在当代中国高校的教与学中, 学生的积极表现与良性互动更是对教育者的肯定与鼓励。“传授知识”不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反, 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则成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以此为出发点, 在学生参与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必将颠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这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尤为关键。
二、数据整理分析
为了使大学生在英语教与学中的课堂参与度改善与提高,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是首要任务。调研者通过线上采访、开放式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河北金融学院2014级非英语专业的200名学生以及10位以英文讲授专业课的教师的英语课堂参与程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我校大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较低, 对我校英语教学的推进存在着较大阻力。
调查者参考Allwright&Bailey (1991) 对学生课堂参与模式进行粗略分类的观点展开了深度分析。其理论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分为可观察到的活动和不能观察到的活动。因此, 调查者针对课堂参与模式的分类将本校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同样分为口头参与和行为参与两个方面。其中口头参与包括:课堂中的提问, 学生的主动回答与被动回答, 当堂答疑;询问与讨论, 情景对话等活动。行为参与包括:记录课堂笔记, 听课状态与姿态, 倾听行为, 面部表情和肢体形态的反馈等。调查者在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参与形式的调查问卷与课堂观察结果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行为参与为主的学生超过多半数, 而以口头参与为主的学生仅占不到1/5, 并且他们的参与多数只停留在多数人齐声回答或老师点名后被动回答的形式上, 而近1/3的学生自认为平时的课堂参与度几乎为0。
以下是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的详细分析:
1.参与性程度低。在对大学生进行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承担角色的调查结果中发现, 其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英语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 而3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英语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
在对大学生进行当想到老师提问问题的答案时是否愿意举手回答的调查时, 有42%的学生想回答但是却不好意思, 28%的学生不愿意回答, 仅有30%的学生表示愿意举手回答。
在对大学生在课堂上对自我表现的评价进行调查时, 只有47%的学生表示在主动思考问题, 而分别有27%的学生在走神发困, 或在做与英语课无关的事情。
2.面对英语课堂的心态。在对自己最喜欢的上课方式的调查中发现, 有45%的学生偏向于课堂讨论式的方式, 25%的学生偏向于联系与讲解式的教学方式, 23%的学生偏向于情景参与式, 仅有7%的学生偏向于竞赛评分式的教学方式。由此得出:学生在课堂中还是更加倾向于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
在对如果不想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原因调查分析时发现:有68%的学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27%的学生害羞、不好意思, 也有15%的学生就是单纯地不想和老师互动。
在对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证多少时间听课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3%的学生能够保证大部分时间听课, 有49%的学生能够保证有一半时间做到专心听课, 而有18%的学生仅能够保证很短的听课时间。由此可得, 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听课时间参差不齐, 效果不好。
由此些调查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对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的反应不积极, 容易将自己置身于课堂之外, 并且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听课时间, 对英语教学的推行有着较大的阻碍。
三、如何提高参与度
1.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回应和反馈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鼓励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种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且知识、感性思维、学习理念是教师塑造学生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并对每一个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激励, 是老师必不可少的责任, 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2.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努力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情景对话和表演,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命题, 让各个小组自行合作编写出一个剧本并进行演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激发自己的潜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的表演进行点评和鼓励, 并且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这些方式, 既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 又能够促使他们积极观看别人的表演, 并积极互动。而教师也要精心安排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互动话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并给予每个学生较为良好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挑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材料。目前, 许多大学中的英语课本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相匹配, 所以教师应为学生选择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资料。所以, 应首先对国内大学很多教材存在的比例结构不合理、课文生词多、可读性不强、趣味性较差等问题进行改正从而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匹配。其次, 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补充学习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课堂内容, 增强学生参与感。
4.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如今大学英语课堂的班容量普遍较大, 其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与英语水平相差悬殊, 性格差别也较大, 为此, 教师应该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一, 教师要很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掌握情况, 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样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 因材施教, 设计不同的活动来照顾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 以减少因为性格因素而影响其课堂参与积极性。
5.提倡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练习以及互助交流的机会, 这使得在合作学习中受益的不仅是优秀学生, 学习能力较差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提升与锻炼。首先, 合作学习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输入和输出机会,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沟通交流, 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深入也更加灵活变通, 其同伴的参与也能够带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的接收与反馈以此方式进行更有利于提高课堂输入、输出效率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表现。其次, 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 其言语上的参与互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信心、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课堂参与度也会相应提高。
6.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知识水平。大学生课堂教与学的与度不仅涉及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课堂内容设置以上述五点建议, 教师在改善此现状的同时还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水平。在对老师的调查中, 多数教师也表示, 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其课堂参与度较高, 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表现会阻碍课堂进度与知识讲授的扩展。所以, 在课堂内容设计之中, 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 强化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结论
提高英语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师生课上良性沟通交流的体现,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起着辅助与引导作用, 应从多方面完善其教育方式并提高教育水平。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其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 应从多方面入手,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与提高积极性。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下, 倡导参与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 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02) .
教学参与度 篇8
一、参与度———多元目标的落脚点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 知识的掌握是靠传输的, 它是输入—编码—记忆—储存的过程。能力的提高是靠操练的, 它是模仿—操练—熟练—触类旁通的过程。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靠熏染的, 它不能以空洞的说教来完成、实现, 更多的是蕴含在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知识、能力、情感是相融相生的,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长期训练的过程, 情感的获得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的过程, 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应该把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那么这些目标的落脚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参与度里,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知识点 (内容) 的教学, 只要学生主动参与, 全身心地投入, 也能追求到丰满的教学目标。
例如,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准备教学阶段:
(1) 让学生拿出一张课前准备的48厘米长的纸条, 要求学生用手中的20厘米长的尺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由于纸条长度超过尺子的长度, 又要一次性量出来, 开始学生感到为难, 沉默了一会儿后,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学生毕竟是聪明的, 有的对折, 发现还是不能一次量出来, 就折成3层, 先量出1层的长度, 再乘以3, 就得到纸条全长了;有的对折再对折就变成4层了, 先量出1层的长度, 再乘以4得到纸条的全长;有的折成6层, 先量出1层的长度, 再乘以6得到纸条的全长。然后, 通过讨论汇报得出, 只要先量出纸条全长的几分之一的长度, 再乘以几, 就能得到纸条的全长。
这则案例, 看起来很小, 但有小中见大, 弦外余音所在:
(1) 全体参与, 人人动手, 经历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算一算的活动过程, 为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做了充分的准备, 可以说水到渠成。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 也就是近期目标、微观目标就落实到学生的参与度中了。
(2) 全体学生在经历折纸条、量纸条、猜纸花、想算法的一系列的活动中, 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了数学思考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终身的发展都会有所启发。这就是说,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远期目标、宏观目标) 也是落实在学生的参与度里的。
(3) 量纸条从无法下手到问题的解决, 猜纸花从无法猜出到有根据地猜。一步一步都取得了成功, 并且在参与过程中, 学生是全身心投入的,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动静结合, 其乐无穷。
“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不安排这样的环节, 直接拿出例题, 由教师讲解, 学生听, 这样教, 对于计算法则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 对算理的理解却是说不清, 道不明了, 至于其他目标的落实就会停留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不能否定听也是一种参与, 但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参与的“度”上。
二、参与度——教学效果的关注点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是唯一的内因, 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 但属于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 任何教育均不能产生什么效果, 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 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角的度量”这个内容的教学, 以往, 都是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及量角的方法, 再示范给学生看, 然后让学生动手度量, 尽管教师讲得清清楚楚, 学生也听得认认真真, 但是, 学生在量的过程中还是错误百出, 就连一把量角器的位置还放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 我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上课一开始, 就向学生提出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用量角器量角, 不是老师教你们, 而是你们教老师, 哪位同学上去做老师, 老师就坐在他的位置上听, 你们说好吗?现在你们先自学课本上有关内容。”这时的学生自学是非常投入的, 有的边看书边在量角器上指指点点, 有的边看书边用量角器量书本上的角, 几分钟后, 有学生举手了, 我选了一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讲台做老师, 我就坐在那位同学的位置上, 这时学生听得出奇的认真, 还不时地向这位学生发问, 等那名学生讲好了, 我征求那名学生的同意, 到黑板上量角。这时学生全神贯注地看我量角, 而我故意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做错, 学生情绪激动地帮我纠正。这时教师应该关注到课堂里的弱势群体, 指其中一名帮我纠正, 没想到, 这名所谓的学困生讲得那样清楚, 我还让这名学生示范给我看, 准确无误。
两种教学方法产生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 不得不使作为老师的我左思右想。蓦然回首, 那名使教学效果出现神奇般变化的“她”, 就在充满灵动气息的学生参与度里。那么, 本案例是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呢?
1. 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 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
2. 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这里的练包括动手操作和做练习, 不管动手操作还是做练习, 学生都会主动参与, 主动建构学习的内容。他们最不喜欢的是听, 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当他们在练中遇到了问题或者碰过钉子, 教师再讲, 学生听的主动性就不一样, 参与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这时是他们需要听了, 听有了目标。有的需要教师和同学的指点或讲解, 有的需要证实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所以, 先练后讲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做法。
3. 角色变换刺激学生的参与度
本案例的高参与度还有一个因素, 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当老师了, 感到新鲜、好奇, 要当好老师的欲望驱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
三、参与度———教学评价的切入点
教学评价是推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面对课程教材改革的新形势和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任务, 我们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 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感到困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评价一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但是, 如果抓住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价的话, 其他的指标就会明朗起来, 就有度可把, 有据可依。这是因为, 学生参与度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富的, 它能包含教师所做的一切和学生学的一切。为此, 教师只有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 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接受教育;只有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工夫,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主动获取知识;只有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工夫, 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 做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 应把课堂上教师是否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即学生参与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绳。
那么怎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呢?
1. 学生参与的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要热情饱满, 注意力集中, 师生间民主平等, 多向交流, 教学共振。
2. 学生参与的广度
学生应人人主动参与, 不应有遗忘的角落。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应达到90%以上, 要关注课堂里的弱势群体。提问的面要广, 同一名学生提问的次数要控制在3次以下。
3. 学生参与的时间
4. 学生参与的方式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 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 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
5. 学生参与的效果
在掌握知识方面, 当堂课的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优秀率达到70%以上。同时每节课要进行学法指导, 通过教学活动,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6. 学生参与的品质
我们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 并能抓住要点的能力。学生要有提问意识, 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英语教学策略 篇9
一、巧设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很重要。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老师要巧妙地创造不同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独特的导课方式, 如老师可以通过英语小笑话、童谣、诗歌、谜语或通过直观图片、动作以及真实生活场景来创设情景,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例如, 在教牛津英语Book1 Unit 3 I can…时, 正好这个班刚上好一节美术录像课, 我就把学生上美术课的情景截取了几个学生的特写镜头, 上课时, 利用展示给学生看。当学生很好奇怎么课件中出现了自己时, 教师引导镜头中的那几个学生用“I can…”来表述。这样适时地利用了学生身边的情景, 增强了真实感与刺激感, 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下去的欲望。
二、自主游戏, 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 新课标也要求英语教学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充满机趣的活动。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 在每节课中, 老师都要采用不同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 老师让学生进行模仿游戏、英语接龙游戏、填词游戏、对话游戏等, 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 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但是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的游戏, 玩多了小学生也会没有兴趣, 在大人黔驴技穷时, 不妨干脆让学生自主来游戏。
例如, 在教授There be句型的时候, 我在课前以“My new house”为题, 让学生用画笔设计自己的理想家园, 然后用英语标出家中物品的名称。在课堂上, 我要求学生评选出“最佳建筑设计师”和“最佳解说员”。所以在开展这一个活动时, 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there is”和“there are”句型, 还运用了所学的房间类的和家具类的单词。这个游戏从设计到评选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 而不是老师安排的, 所以“玩”得更投入, 学得更轻松。像这样的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活用多媒体, 保持学生参与的持久性
据心理学研究, 小学生在上课时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一般在15分钟左右。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多媒体技术是集图片、音像、动画于一体的,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画面和逼真声音等刺激, 使学生加深对句型、词汇的理解,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要借助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展示各种英文的动画、歌曲、对话, 图片等, 在展示的过程中, 适当与学生互动,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乐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教育效果, 应该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如在教授shapes这一课中的单词star, circle, triangle, square, rectangle时, 首先利用PPT制作单词课件, 在课件中我插入了精美的单词图片, 并请外教配上准确的发音, 然后导入电子白板。单词教授后进入巩固阶段时, 我利用电子白板自带画图功能, 在白板上画出星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并询问学生“What’s the shapes?”同时叫学生在白板上把对应图形的单词写出来。然后又让学生上来在白板上画画这写图形。这样, 白板将单词图片和声音及时呈现, 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给学生以具体画面的目的, 使学生对新授单词印象深刻, 而不会觉得这些单词很枯燥。
四、创新评价, 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 体验进步与成功, 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特的研究表明, 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 人们往往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 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 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课堂上, 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 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而普通平实的评价是效果不大的, 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配合, 所以在我的班上, 我们每周评选“最佳模仿者”即英语的语音语调模仿得很好的, “背诵明星”等这样的奖项。同时,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成长档案”上面有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 每天给自己打星星进行评价。通过教师的适时评价和学生的时时自我评价, 让学生更持久的参与英语学习中。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来说更要重视这种教育理念。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授课艺术, 提升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参与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趋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乔波.引领自主学习设计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2009年第Z1期1.乔波.引领自主学习设计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2009年第Z1期
教学参与度 篇10
新课改背景下, 课堂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笔者认为, 这也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实质、最精粹的内容之一。由此, 当下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滔滔不绝地讲解, 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努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组织开展一些学习活动。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呢?
一、察言观色, 教学方法有变化, 引领学生主动求学
教师若要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必须要有一双会说话、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对灵敏、善于倾听的耳朵, 还要有一个灵活、善于应变的大脑。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明显, 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 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既不能摆出一副“阎王”的态势, 指望靠吓唬学生稳住课堂, 也不能做出一副“俘虏”的样子, 在活泼顽皮的孩子面前完全“倒戈投降”。笔者认为, 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要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 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声音特色、故事插入、活动补充等教学方法, 拨动学生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当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不妨想想是不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时机的选择不当, 应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做出改变;当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开小差时, 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 或用眼神暗示, 或用摸头、拍背等小动作悄悄给他提醒, 不能任其发展, 影响更多学生听讲;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离题或插嘴引起其他学生争议的时候, 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契机把无关话题引向教学主旨。教师在课堂上要像无声的指挥棒, 虽然态度是谦和的, 神情是亲切的, 但内心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 对学生要求的标准应是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
二、精心设计, 教学内容有层次, 保证学生学有所乐
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切实体现学科性质, 体现学思结合的特点, 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孔子“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等教育思想, 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他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学有所得。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 心里要有学生,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 巧妙地传授知识, 持续地培养能力, 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我们又有不少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教学预设过于强势, “拽”着学生走他的“心路”, 抓重点句段、理解重点词语, 串讲串问, 搞得学生疲惫不堪;二是教学不分轻重缓急, 跟着学生走, 完全失去了组织教学的主动权, 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这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
现在的教学班大多都有四五十个学生, 且每个学生都处于不同的认知层次, 所以教师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为了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层次性, 这一点极为重要。譬如:读一读字音、解一解词义的学习任务可以请中等或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学生回答;对一些疑难问题可以请班上思维活跃、爱插嘴的学生回答;一些有坡度、体现拓展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请已养成读课外书习惯、语文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回答。笔者认为, 要想比较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师需要具有不断“抖包袱”的能力, “哪些问题适合哪类学生”在备课时就要有比较明确的划定, 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才能有针对性, 教学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三、动静结合, 教学过程有节奏, 促使学生乐而不疲
波纹无痕是死水一潭, 波涛汹涌是洪水猛兽, 只有潺潺流水才是源头活水。课堂教学应像潺潺流水一般, 将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课堂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 教学过程有矛盾冲突, 有思维碰撞, 才会给学生新的智慧启迪。教学过程还要有节奏, 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讲述时有行有止, 有续有断, 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学习时有听有讲, 有学有练, 有张有弛, 有动有静。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配合, 共同活动, 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才是一堂好课!下面是苏教版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学习使用象声词》的教学片段, 值得我们借鉴。
1. 组织观看录像片段, 提出看和听的要求。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 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丽的《世纪冰川》。 (特写) 这是一只名叫斯克莱特的松鼠, 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这天, 它好不容易才找着了一颗橡子, 可怎么也打不开, 急得它拼命地踩, 拼命地踏。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仔细看, 认真听。
2. 师生交流、互动。
动画片好看吗?你看到了些什么内容? (生叙述看到的内容, 师强调“事情”并板书。)
3. 出示范文, 默读赏析。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部动画片, 我还把这个片段写下来了呢。
4. 评析范文精彩之处。
(在学生觉得写得好的语句上画上波浪线, 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板书:具体、生动)
5. 给范文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并全班交流。
范文:一场意外
雪花轻轻地飘, 北风 (呼呼) 地吹。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 一只名叫斯克莱特的松鼠好不容易得到了一颗橡子, 欣喜若狂。它把橡子往地上一摔, (啪) , 没摔开, 急得用力去踩, (咚) , 没想到冰层受到震动, (咔嚓咔嚓) 开裂了。裂缝越来越大, 一直向上延伸。不好, 冰山要下坠了! (轰隆) !雪崩开始了, 只见大大小小的冰块都滑落下来, 犹如一条白色雪龙向山下冲去。突然, 两座冰山就要碰撞到一块儿了, (砰) !斯克莱特还不忘带上它的橡子, 一起向山下坠去, (咚, 咚, 咚) !
小结:我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 一个小故事被加上声音, 变得有趣多了。
分析:这位教师初步指导学生了解象声词的特点和作用后, 安排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 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学生的活动有观看录像片段 (静) , 个别思考、说短片主要内容 (动) , 默读教师范文 (静) , 品析范文精彩之处 (动) , 给范文填上适当的象声词 (静) , 班上同学交流修改短文 (动) 。一组动静结合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愉悦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收获。
四、急中生智, 教学语言有智慧, 鼓励学生自信参与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相对外显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语言清晰、措辞准确、生动形象、充满智慧。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课, 课堂气氛总是轻松活泼, 学生异常活跃, 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这与支老师急中生智的教学语言有很大关系。往往只要他的只言片语, 学生便能非常有自信地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下面是支老师执教《晏子使楚》片段, 值得我们学习。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 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 (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 (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 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 (学生走上来) 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字, 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一, 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 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在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你喜欢哪一个人物? (生答:晏子) 所以嘛, 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 (众笑) 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 (生答:讨厌) 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 (众笑)
支老师借助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窘迫, 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教学参与度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多媒体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难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可是学生东张西望、有气无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课堂教学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局面,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使老师讲得再好,都无济于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成功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采用新颖教学法,让学生愿意参与教学过程
我们对于感兴趣的事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中学生由于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更明显一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积极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愿意参加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法;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我采用了设置悬念法;在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课时,我采用了游戏法;在学习《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课时,我采用了竞赛法等等。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过程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它生动、灵活、形象、便捷的优势走进了课堂,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常常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音乐、图画、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了当时的情景,学生被声情并茂的画面紧紧吸引住了,从而很乐意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再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场面,学生看了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仇雪恨,因此,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有活力、有激情的课堂。
教学参与度 篇12
1.1 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限制
一直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占据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 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发言, 仅有的学生参与是在课文设定的问题回答环节。即使在这一设定的参与环节, 学生大多是机械重复课文中的原句子, 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参与其中, 这就使得学生的参与没有任何意义。另外, 单一的、完全与实际能力相悖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没有任何作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以学期末的笔试答卷为主, 无法体现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际运用。
1.2 第二课堂的缺失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与其语言能力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 即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教高司[1998]2号 (1998年4月10日)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可是, 就目前来说, 不少大学的第二课堂仅限于每周一次学生自主组织的英语角活动, 第二课堂的丰富性完全没有得以体现。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2.1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 研究所教授学生的身心特点, 找出正确的对策, 对提高教学效果意义重大。既然已经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 爱面子, 就要在平时教学包括生活中帮助其增强自我效能感, 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问题和任务设置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 从而增强其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与信心。例如, 每次课前为学生预留10分钟, 请学生用英语做课前展示。具体内容可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 小故事, 猜谜, 或是小组排演的短话剧。这样既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满足, 也为后面课程的进行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2.2 改进教学模式, 变更考核评估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模式, 有利于教师较好的掌控课堂活动, 把握授课节奏。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界面, 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 改进教学效果。以《综合英语教程4》第六单元Chinese Food为例, 在课文讲授之前,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中国八大菜系一一展示, 同时穿插播放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精彩片段,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其参与课堂活动做了铺垫。
采用分组教学, 将学习任务布置到每个小组。由于我们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集体授课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 采用分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能力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 在分组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三点。其一, 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组长, 负责任务的分配以及学习过程的监督。在小组成员分配上, 要体现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具体的做法是, 把控好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比例。其二, 学习任务的布置要合理、开放、有深度, 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第六单元Chinese Food的分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以自己喜爱的美食为主, 讲述其发展和制作的过程, 探究美食背后的文化根源。同时,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其三, 教师要把控全局, 做好点评和总结。在这单元的分组教学结束时, 笔者除了对每组的表现做了点评之外, 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体现的“天人合一”、“中和为美”、“以烹饪喻治国”的哲学思想。
改变过去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 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评估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 建立学习档案, 对学生课堂参与做出评价, 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在这一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每次认真参与的活动, 教师都要给出客观评价, 并且在参考全班同学的意见下打分, 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看到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能力的发展以及成绩的影响, 鞭策其自主自愿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其二, 阶段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综合给定学生成绩。在每学期中, 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 学生在实践结束后提交一篇以体现思考能力、调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小论文。实践任务可以多样化, 比如阅读原版英文小说、组织英文话剧表演、参加慈善义工、介绍一次旅行经历, 等等。当然, 英语学习不能忽略平时对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积累, 而学期末所进行的常规笔试也是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检验。
2.3 开辟英语第二课堂
要想学好英语,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英语学习是为了交流, 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活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更无从说起用英语与人交流。社会建构主义主张“我们通过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来掌握一门语言” (Williams, 1997) 。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语言环境,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增加学生用英语与人互动的机会。在校园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相关英语知识, 组织英语协会和英语角, 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学唱英语歌曲, 观看英文原版电影, 开展英语学习讲座, 等等。只有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建立起学习英语信心与热情, 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 找到学习的动力。
3 结语
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沉默, 提高学生参与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 从课上和课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 增加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鑫.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英语教学策略[J].教育革新, 2014, (01) :182.
[2]张琪.多元互动教学对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