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2024-05-12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共10篇)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1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逐步引入参与式教学, 更好地促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从而解决教师“怎样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合理组织:课前, 教师应组织学生合理分组, 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如学生的个性、与同学的关系、学习态度等。经过一段时间后, 教师还要重新分组, 以保持合作小组的“新鲜度”。另外,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分工, 确保每位组员明白自己所担任的角色, 角色的确定则可根据需要来定, 可以分为: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

2.精心设计:在妥当分组分工后, 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前调查任务, 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或请教父母等方式预先了解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也可让学生直接预习课文, 遇到不懂的单词主动查字典, 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释, 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初步阅读并记下不理解之处等, 为参与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实施参与式教学:下面, 我以Unit 1: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人教版九年级) 为例, 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导入

(1) T:How do you deal with problems?

(2) T:Do you know Stephen Hawking?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教学思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 课前设定有关“你怎样处理问题”的话题, 布置预习作业, 让学生查找有关材料。课堂导入可以就该话题在小组里交流, 然后由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为学生参与课文教学打下基础。)

任务前

(1) From the title How do we deal with ourproblems?and the picture in the text, can you image what the text will tell us?

(2) Why did the writer put a question mark in it?

(教学思路:对课文标题和插图等进行猜测, 以唤起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思考, 并预测文章的大意。)

(3)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ry 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is passage.Then, find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m.

(教学思路:通过参与式教学, 学生对课文句词的用法和语言点等进行讨论, 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生词、推断句意, 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向全班汇报。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扫读, 快速掌握文章的大意, 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

任务中

(4) T:Please read the text and discuss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s.

(1)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2) How many ways are mentioned to deal with our problems in the text?

(3) Do you regard your problems as challenges?How do you see your problems?

(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各小组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向全班汇报。通过参与式教学, 师生对课文的问题, 展开讨论, 以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推论和合理推断的能力。)

任务后

师生讨论——通过本文学习, 今后如何找到正确处理所遇到的困难的途径。

(教学思路:这是一个创造性的任务, 旨在实现课本知识的正迁移, 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和掌握语言, 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反映现实生活。)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2

无论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看,还是从落实素质教育看,我们都应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在学习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乐学,那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就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利用投影、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所讲的对象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清、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清、听得到。从而极大地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

1.利用投影,变静为动

投影片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像的复合和抽动,色彩的变化等。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变化性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利用录像达到声行并茂

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有的属天涯海角的事物,学生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尽管讲得有声有色,学生还是感到茫然。用投影片教学,有形无声,放录音有声无形。在此情况下放录像达到形声并茂,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使之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其主动参与学习。

3.多法并用,提高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时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将多种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多法并用,就能对学生不断形成新异的刺激,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把多种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参与阅读。

二、提倡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1.提高学生对质疑问难的认识

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敬慕伟人的心理特征,结合课文或有意介绍名人勤学好问是事迹;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例中感知质疑问难的好处,并提高认识。

2.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学生充分认识了质疑问难的好处,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有时差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时就要绐学生质疑的方法,重点解决在何处寻找问题。

实践证明,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提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传授学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唱主角”。

(作者单位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乡王家会小学)

浅谈如何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活

郭慧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思品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思品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品课堂教学的关键。那么,在初中恩品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思品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德国教育学家惠多斯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刺激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进行思品课教学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1.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思品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做向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演示、表演、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以及充分利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的多媒体,创设隋境,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营造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的兴趣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并随问题的深入而深入。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思维。教学過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提示引导,让他们面对新知时,能运用巳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个新问题,把学生引进主动探索知识的轨道。

3.联系生活,激发应用的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密切联系实际是品德课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品德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味生活、社会,从而促进其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教学中我们应遵循这一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充当某个社会角色开展实践活动,亲自实践,亲自体验,在实践中悟出道理,激发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视教学民主,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讲究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交流的毛病,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2.发扬民主,创设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l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顺其学生心里,“投其所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其好学、乐学。养成良好习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锦上添花。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 篇3

中学阶段阅读的现代文章不外乎这样几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实不管哪种体裁, 它都有内在的一条线: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记叙文来说是行文的线索, 这可以是一个人的见闻感受, 可以是一件物品, 可以是一种情感, 还可以时间或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等等。对说明文来说, 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把事物或事理阐述得清楚明白的过程。对议论文来说就是论述自己的观点, 作者用怎样的思维及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或是反驳别人的观点错误。如果把这些方面的问题弄清楚了, 也就清楚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抓住了面的问题。

怎样能抓住面的问题呢?这要先从点入手。不管是什么样文体的文章, 总是要由段构成的, 每个段落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文章, 都有它的中心句或是可以概括出中心句。这就要找出每个段落中这样的句子, 有时几个段落表达的内容基本相似, 这样就可以把相同内容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我常跟学生开玩笑说这是合并同类项。这样整合以后, 文章就缩短了很多, 也提炼出了文中最精华的部分。

如果只是找到了文章段落中的中心句, 这还有些粗, 并未落实到真正的点上, 这就要运用杨乃林教授的八字阅读法了, 即点、圈、画、补, 概、联、悟、记。“八字要诀”要求从小处、简单处着手, 指导学生凡读文必动笔, 并在文本上“点、圈、画、补, 概、联、悟、记”。点即点信息。阅读时在重要信息下加点儿, 以引起重视, 进而通过猜想、排除、查问、回归等手段对信息加以处理, 猜想可能的意思, 排除不合理的意义, 并通过查资料及工具书确定其含义, 然后回归文本加以验证。这一过程, 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圈即圈疑问。把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圈起来, 标上问号, 搁置存疑。圈疑问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是阅读智慧的体现。画即画精要。把文本的精髓、核心概念、有震撼力的语句或认为有错误的地方用线画下来, 在后面加上惊叹号, 以加深印象。补即补评注。在前面所标记的信息下、疑问旁、精要处, 用一两个词语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标明, 以强化知识, 提示问题, 评论得失。以上点、圈、画、补, 侧重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问题的发现, 是阅读的基础, 也是对阅读素养的基本要求。概指概括, 即找出要点和要点之间的联系。阅读中通过找关键词概括句子, 理清句子关系, 概括段落, 提要同属段落, 概括文意。联即联系, 包括文内与文外联系。文内可将句与句联系, 段与段联系, 文本与作者及背景联系;文外可把文本内容与读过的相关文章联系, 与社会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 通过由此及彼广泛联系创建一个小系统, 把涉及文本的问题放到这个系统中去思考, 去验证, 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答案。悟即感悟, 指结合所读文本, 感悟其对自己人生的启迪, 结合文本形式, 感悟表现手法的精妙。这种感悟, 对做人、对学习都有好处。记是记要点, 通过要点连接, 理解性地记住学习内容, 必要时背诵。以上概、联、悟、记侧重解决问题, 侧重思维与创造, 是阅读的升华, 也是阅读素养的重心, 其结果是学生可在文本上自行标记。以上是杨乃林教授对八字阅读法的精彩解读。

到此, 对一篇文章由段到点的阅读就告一阶段, 把这些弄清楚了, 自然对篇章中面的把握也就到位了。而中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则刚好是阅读过程的反推, 即由面到点。按照上面的方法, 由点到面理清课文思路后, 再来着手做阅读题, 对课文的把握已了然于胸。每道阅读题该从哪个自然段中找答案已清清楚楚, 某一道题该由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已明明白白。也因为这样的整合, 对整篇文章情感、特征或观点的把握也很到位, 答题中就不会出现跑偏的现象, 准确率高, 得分自然就高了。

如果站在大语文的角度上来看, 这样的自主阅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带来很深的影响。其一, 把课文的解读交给了学生,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成了课文的主宰者, 也就成了自己思想的真正主人。而以前教师帮忙解析课文, 就像是大人咀嚼后喂婴儿, 学生消化的是老师的思想, 真正的味道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其二, 这样的阅读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不用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而是切切实实把自己对文字的解读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愿意想, 愿意说, 这样的课堂不会冷清, 即便安静也是一种思维的涌动, 那是真正的思考。其三, 长久这样的训练, 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视角, 培养出大气、豁达、有高度的个性。在生活中对待事情也能从不用的角度来观察而后得出结论, 不片面, 能登高望远。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新精神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而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是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力和机会,如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习,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优化,阅读教学尤其如此。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如果教师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自然也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时,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将会是以前没有过的。

当然,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就会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合作性学习中,学习者以多人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与自主学习相比,合作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

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如在讲述《麻雀》一课时,就可以讨论: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情怀?我们的教参以及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认为是伟大的母爱。但也许就会有人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尽可以让学生放胆讨论,课堂也自然活跃了。同学们最后就会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而这,应该是更为合理的答案,更是更具智慧的回答。

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学习要求和课程的内容要求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信息并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5

一、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人才。开展自主性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共同需要。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 对外语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 对外语的学习热情也不一样, 这些导致了在阅读教学中想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变得十分困难。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自主阅读学习, 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题海”和“应试”教育后, 对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兴趣, 学生往往觉得阅读材料的内容单调。同时, 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够, 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且他们的语法基础差, 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开展自主性阅读学习, 可以改变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二、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教师不仅要选取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 同时材料应该专门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设计, 阅读材料的选择必须坚持多元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该多选择真实的生活材料, 例如广告语、歌词、诗歌、菜单、时刻表等, 帮助水平较差的学校进行阅读。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选取报纸文章、短篇小说、商业信件和小故事等。

要培养学生掌握预测、略读和浏览等阅读的策略, 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要避免学生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阅读的内容;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在阅读中对文章进行建构, 不能消极地寻找作者的语句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自主阅读的方式。例如, 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6

一、创新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要大方表扬小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与表情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仍然较为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得过于严肃,不愿意放弃阅读文章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会给小学生带来很大的阅读压力。要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阅读学习优点,通过表扬让阅读学习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答对,要快速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成功感。如果回答的不尽圆满,也要用表情去鼓励学生。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让小学生安心去自主阅读。

其次,教师要走出传统的教师形象。教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环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情感,教师不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想法,学生就找到不自主阅读的动力。因此,当代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在做高高在上的传统先生,而要积极融入到小学生群体中,用最真挚的情感对待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阅读学习,对于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小学生必要的引导与支持。教师要将文章中的主要情感传递给学生,更要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像在引导学生阅读“乌鸦喝水”这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小乌鸦的做好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样的逆向思维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去与文章互动,有目标地开展自主阅读行为,并对文章中的部分内容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坚持。一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理解力不足,他们总是没有信心自己去完成阅读学习活动。要促进这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宽容对待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差异。像在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故事时,教师提出“小蝌蚪找了几个错误的妈妈?”这样的问题,让小学生自主阅读去找答案。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较快,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特别想要在第一时间说给教师听。但一些阅读速度较慢的小学生可能刚刚读到一半,当他们听到别人找到了答案,就无心再继续阅读。这时,教师要全面观察小学生的阅读情绪与行为,让已经阅读完的小学生再次检查自己的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给阅读速度较慢的小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阅读环境,燃起其思维运动的热情。给小学生充足的思维运动时间,尊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服务于全体小学生。

三、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活跃课堂。小学生好动、好玩,要促使他们自主阅读,就要让小学生尝到自主阅读学习的甜头。将自主阅读与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会极大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像在阅读《称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表演游戏。让小学生六人一组,扮演称象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其次,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拓展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是十分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不多。要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养成课外拓展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制定“月读百页书”的计划,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去阅读,并摘抄记录,用小任务去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自主完成阅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小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独一无二的主人,给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王明易.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7

激发学习的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的热情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 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 语文课应根据内容的特点, 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接触过, 感觉非常新鲜。课上, 老师及时介绍了戏剧的相关知识。初读课文之后, 老师就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独幕剧排演出来。一时间, 学生们忙碌起来:研究课文内容, 练习朗读, 琢磨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 做道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在个性化的表演中, 学生兴致盎然,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领悟了公仪休清正廉洁、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

借助灵活的教法,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 其身体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教学中, 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 那么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也教得轻松。例如,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十年之后, 萨沙、托利亚和爸爸妈妈再次来到这片林中旷地上, 他们又遇上了这样一个雷声大作、大雨滂沱的天气, 他们会怎么做呢?谁是最弱小的呢?”学生马上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寻找答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之后,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他们会像原来一样, 把雨衣让给娇嫩纤弱的蔷薇花, 在人类面前, 蔷薇花肯定是弱小的。”有的学生说:“他们会把雨衣让给父母, 因为三十年过去了, 父母老了, 他们变成了弱小的、需要保护的人。”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中,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深。

健全激励的机制, 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 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他们的自信心如何, 都和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关系。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为此, 老师可以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好胜心强, 利用多种形式的竞争,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 运用多角度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是进行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体状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是个人内差评价, 包括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 即在同一时间内, 对同一学生的所有特性进行比较;纵向评价则是对学生多个时期内的成绩前后比较。

倡导个性化学习, 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 因而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不仅可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 预习《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学习, 我学会的生字有:______;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____;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理解的词语有:____;有了这样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化起来。

注重阅读的积累, 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阅读量的积累, 是小学生语文能力飞跃的重要前提。因此, 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让学生有足够多的储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开阔视野,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拓展阅读, 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一杯水”, 而是尝试到大江大河里遨游, 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例如, 四年级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 节选自《三国演义》。在学习课文之前, 老师就向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 并推荐了这部名著, 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这期间, 学生的读书的热情很高。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对三国故事、三国成语如数家珍。老师还利用活动课的时间, 请学生欣赏三国人物图片, 举行“三国故事大会”“三国人物评论大会”。从课文到图片到故事再到评论, 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所感悟的, 所捕捉的, 要比任何时候都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和学生一起,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8

一、以趣引入,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对于获得某类知识所存在的偏好和倾向, 是推动人自身求索、进步的内在力量。从兴趣的持久性划分, 可将其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两种。

所谓个体兴趣是指随着时间的不断累加, 个人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对某个特定的领域产生的动机和偏好。情境性趣则指的是个体在某些条件下, 依靠外界的事物, 引发个体产生暂时性的动机取向和偏好[1]。

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情境兴趣导入的方式, 并经过持续的激发、强化、固化, 使得情境兴趣逐步转变为固定的个体兴趣。

(一) 趣味故事导入

在教学中, 笔者依据小学生追求有趣事物认知发展特点,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故事的方式, 有效地提升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使得情境兴趣会逐步转变为个体兴趣, 并最终稳定下来。

比如在《鹬蚌相争》部分的教学中, 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 七雄并起, 燕国和赵国产生了矛盾, 赵王准备出兵伐燕, 而此时也是秦国想一统天下的时候。赵国的谋士苏代给赵王讲了鹬蚌相争的故事, 立即打消了赵王的出兵念头”。一个故事竟然有这么大影响力, 那么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呢?

通过上述的教学内容,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产生了期待, 教师也顺利引出了相应的教学主题。

(二) 播放音乐导入

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在营造课堂气氛上也具有天然优势, 学生通过欣赏极富感染力的和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音乐, 能够产生相应的联想,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学内容, 实现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在歌曲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教学需要, 遵循主题健康、曲调简单、学生熟悉、教学匹配等原则。

笔者在《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部分的教学中, 就选用了《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曲引入, 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相应的生活场景的联想, 我好像看到了那天外面下着小雨, 我在家中看着窗外雨中景色的情景。笔者接着引导道:“同学们说的场景都很美, 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春天的小雨里, 看看你都听到了什么 ? 看到了什么?”

教学中通过音乐的导入, 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课文产生兴趣, 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提升了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差异, 尊重自主学习选择

奥苏贝尔等人的研究表明, 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的差异, 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建构实现有意义学习, 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比如在《赤壁之战》部分的教学中, 笔者就尝试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仅负责方向的把控, 把广阔的舞台留给学生们进行表演。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了黄盖诈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学生代表根据自己对剧情的理解, 为每个参与的学生安排了相应的角色, 笔者在其中负责指导和方向把控。

表演之后,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笔者借势问道:“赤壁之战, 东吴只有3万人, 却能打败曹军80万人, 原因是什么”?

有的说是因为轻敌, 有的说是天气的原因等。笔者总结道, 各位同学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曹操失败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 大家仔细的研读课文后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华,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鼓励质疑, 推动自主创新精神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主, 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爱问为什么, 并喜欢进行尝试性的回答。如《草船借箭》部分教学中, 学生初读课文后, 笔者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 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 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 课堂上便热闹起来。我抓住契机, 并组织了讨论:

学生A: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借箭后,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学生B:我觉得这并不是表达谢意, 而是嘲讽。意思说:“曹操, 这下你上当了, 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

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质疑过程, 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时, 自主求知欲得以充分激发。学生通过参与交流讨论, 进一步培养了其归纳、总结、问题解决等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四、实施评价, 提升自主学习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 积极学习。

如笔者采用了“小鱼争上游”的测评方式, 就取得了较佳的评价效果。学生想要让小鱼实现升级, 有三种实现方式: (1) 阅读课堂上获得老师或者小组内同学10次口头或书面表扬; (2) 在班级举办的各类阅读活动中获得奖励; (3) 每学期阅读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

五、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难点和核心任务, 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 提出了“以趣引入,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关注差异, 尊重自主学习选择”“鼓励质疑, 推动自主创新精神”“实施评价, 提升自主学习信心”等措施, 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面镜子 篇9

一、诱导学生阅读思维自主发散

从学生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我特别关注学生独特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理解文本。

例如,我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小恩科西9岁那年,养母送他去小学报名上学却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一内容时,我就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份份举手发表自己的感悟,有的同学说:“小恩西所患的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因而上学遭到反对”;有的同学说:“小恩科西的养母非常爱他,尽管小恩科西在这世上没有多少日子,但他养母却没有放弃让他受教育的机会”;有的同学说:“人们太冷酷了,没有一点爱心”;有的说:“人们之所以拒绝小恩科西,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艾滋病。”面对这丰富的思维论辩,我真觉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好似一扇闸门,开启它,学生阅读思维的洪峰就会奔腾汹涌起来。

二、鼓励个性化阅读感悟

学生对优美的文段在阅读中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欣赏,这些潜在的阅读感悟是整个班级同学最宝贵的精神套餐,它能丰富学生内心的需求,打开学生思维的通路。我在让学生阅读精彩文段时,先让优生讲述赏读心得,抛砖引玉,然后让学生介绍品读采用的方法,让较多同学参与交流并展示出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的阅读感悟。例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你最喜欢的某一段或某一句,指名一位同学口述自己的赏析内容,他说文中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读者从听觉上感受到黄果树瀑布蔚为壮观,接着让学生说说阅读后的感受。全班同学情绪被拨动了,阅读思维激起了浪花,有的从修辞美角度品析,说出了瀑布美如织布机上的白练,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有的从联想美展开,想象瀑布一泻千里的恢宏气势,还有的抓重点词语欣赏;同学们的评赏真是个性迭起,黄果树瀑布好像真的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学生阅读中自主感悟带给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三、营造民主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指出“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所学内容自主选择,所用方法的民主评议,放手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去和文本对话。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不准确,也要鼓励学生,特别是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大加赞赏、鼓励并以引导培养,切不可因为学生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顶撞了你,打端你的教学思路,就不分青红皂白给以否定。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让学生民主参与的:我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请你出点子”,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学生对教师的教最有发言权,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那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那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最受欢迎的。这些点子再运用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既会积极参与,又会倍感老师的亲近与民主,阅读的主动性自然就会萌发出来了。

四、自主选择探疑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自读自悟中完成,而学生自由的寻找学习的伙伴,自由的选择探疑的方式。我常常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从阅读中思考问题,让大家讨论交流;学生帮扶结对,形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解疑办法,如联系旧知识解疑,从文段中找依据解疑,查看辅导资料解疑等。学生自主选择不受限制。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参与 篇10

1. 教师没有明确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不难发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多阅读习惯和知识获取的源头并不在高中教材,很多都是由平时的自我阅读、外部文字刺激以及知识吸收后内化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中自主性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但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忽略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应用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课堂阅读学习的时间。

2. 教师对阅读教材的选择不合理

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是语言知识、语文素养、学习能力不断积累、升华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具有辅助作用的阅读教材选择工作非常重要。而当前课程上,由于学生喜好不一,对很多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就直接导致阅读教学过程的枯燥感剧增。教师没有及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下功夫,只会导致阅读教学收效甚微。

3. 阅读教学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教学的普及,教学课堂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交流时间占据的比例也增大。很多与实践相关的内容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但在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在阅读教学环节的参与度时高时低,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 创设适合的情境,营造阅读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除了要满足学生自身的个体内部需求以外,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合的阅读教学情境,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优势,采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设置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女声的《致橡树》朗读。在这样的意境创造中,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攀缘的凌霄花、鸣唱的小鸟、清澈的泉水、和煦的日光与春雨中的树木花草,犹如爱的缠绵一般。阅读至此,教师设置的音乐要发生变化,在深情中涌动激昂,配合挺拔的木棉、高大的橡树、鲜红的花朵、风雨中的树枝相互碰撞、相互偎依。一直以来,爱情都是永恒的话题,教师在学生置身情境中时,提问学生:“大家觉得诗人舒婷的爱情观是什么呢?我们当下又该怎么提倡?”随后,让学生自带感情地研读整首诗。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明确教学课文重点与目标的基础上,成功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也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2. 展开文本对话,进入自主阅读学习模式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文本对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将学生的阅读学习目标与作者写作目的进行交流研究,才能深入了解文本内涵。高中生受到生活阅历和经验视野等方面的限制,对很多文章在理解上还不够深刻,因此在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提倡个性化方向解读,鼓励独特的想法体验

自主学习方式有一个非常巨大而明显的优势,那便是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身对阅读文本的了解与独特的感受,这在当前多元化思想冲击的社会背景与教学背景下是被大力提倡的。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对学习知识的总结。通过教材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进行自主研究与合作讨论,进而升华思想,形成阅读后的自身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经历不一、思考的角度也不全相同,所以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解读,教师要采用鼓励的形式表扬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更多个性化思考与解读中增长智慧。而有一些思考能力较差的学生或许在很多次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十分平常,教师要做好充分引导与挖掘的工作,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思考。例如,在阅读《项链》以后,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主人公的虚荣心和拜金主义,那么再进入深入挖掘和独特思索,又能得出命运不可知性等想法体验。

上一篇:城市道路控制下一篇:硬膜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