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教学中的体会

2024-05-18

分享阅读教学中的体会(通用3篇)

分享阅读教学中的体会 篇1

一、分享阅读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分享阅读, 是新西兰教育家Holdway基于实践经验, 对亲子阅读行为改进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引导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就分享阅读的本质而言, 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 分享阅读是亲子互动的特殊的阅读方式, 它除了能增加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和情感, 更能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二, 分享阅读与早期教育的最大差别在于, 分享阅读是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具体指导的早期阅读法, 成人必须用其书和思想来指导幼儿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分享阅读的最佳效果。

影响分享阅读的情绪和兴趣的因素有两种,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两个因素中, 组织实施阅读活动的成人影响更为直接,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或父母亲的情绪高涨时, 经常会采用不同的阅读风格, 采用丰富的阅读形式和教学方法, 关注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的发展审美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对幼儿的创新意识独特见解给予表扬, 耐心解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教会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的发展。其次,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都会对幼儿学习分享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成人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承担导演者这个角色, 完全忽视幼儿这个主体的兴趣, 强迫幼儿识记, 那么, 一定会扼杀幼儿的阅读兴趣。再次, 从儿童自身因素上看, 女孩比男孩更愿意接受阅读方面的教育, 她们的口语能力和读写能力也明显好于男孩;学习分享阅读的时间越早, 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越好, 随儿童年龄的变化, 成人进行分享阅读时所采取的提问方式、反馈次数及对单词意义的解释都要有所不同。

二、分享阅读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分享阅读的课程理念错误

对于幼儿来说, 分享阅读首先是成人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途径, 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因此, 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而不是把阅读当做获取知识的手段。然而, 很多成人错误地认为分享阅读就是教幼儿识字, 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手法根本不重要。事实上, 会识字并不等于会读书, 单纯的学习识字, 而不了解阅读过程中局部编码和整体理解的关系, 很可能造成幼儿虽然认识的字很多, 但阅读理解能力很差的结果, 机械阅读还会扼杀幼儿阅读兴趣, 这种以牺牲阅读兴趣来换取识字量的做法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二) 教学方法不丰富

分享阅读的图书中, 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插图有很高的价值, 然而, 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分享阅读就是用讲故事的形式, 讲解书中的内容, 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游离现象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导致的。讲故事虽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方式, 但如果教师一味讲解, 成为活动的决策人, 忽略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 长此以往, 容易剥夺幼儿“说”的机会, 不易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更无法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三) 教学过程轻情感教育

(三) 教学过程轻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互动的过程, 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没把父母对幼儿的爱或教师对幼儿的爱等这些情感经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机会过少, 情感教育不深入、不生动, 幼儿兴趣不高。如《小熊生病了》这个读本, 讲述的小熊生病了, 它的好朋友小兔子是怎样细心耐心的照料小熊的故事, 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个故事不仅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 同时又是情感教育价值的读本。在这个读本中, 爱的主题非常突出, 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明显。教师要根据读本内容联系幼儿实际生活, 使幼儿了解生病时是多么渴望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 有朋友的相伴和细心的照料是多么温暖和幸福的事情, 这样, 情感教育功能就会突显出它巨大的魅力。

(四) 教学延伸轻视家长教育

“阅读是幼儿的人生大事, 父母不可缺席”, 因此, 在进行教学延伸环节时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然而, 在分享阅读教学延伸时, 教师却往往忽视家长的积极作用, 教师认为家长除了能教会幼儿识字, 其余没什么作用。其实, 教师可以教会家长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例如, 可以指导幼儿针对故事结尾进行续编, 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 或采用节奏欢快, 歌词简单的歌唱绘本, 让幼儿歌唱, 或者采用故事表演, 如木偶袋、头饰等, 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模仿动物的动作, 学学人物的表情、语气等。

三、改善分享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转变教师分享阅读课程的教学理念

分享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分享乐趣, 不是学习, 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识字。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实现的识字教学, 是阅读活动的间接所得。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幼儿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会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 同样的一个字, 幼儿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遇到, 幼儿会感到亲切的同时, 更会根据不同语境理解该字的不同含义, 加深对该字的理解。总之, 不仅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生字, 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对儿童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分享阅读教学时, 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如谈话法、图画法、故事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 拓展幼儿阅读经验, 深化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绘画等能力, 提高幼儿阅读的成就感。在分享阅读导入时, 教师可采用故事法、音乐法、谈话法导入故事, 教学过程中夸张设疑, 从多角度设疑, 让幼儿探究各种可能、尝试各种方法, 锻炼幼儿思维能力, 在故事的转折处进行追问, 引发幼儿深思, 激发幼儿兴趣。同时, 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读本中静态画面动画配合声音, 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 使幼儿爱听、爱看、爱学, 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

(三) 教学过程重视情感教育

幼儿教师作为情感教育实施的主体, 应深刻理解分享阅读的实质, 掌握其精髓, 重视情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还要运用丰富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教学策略, 在分享阅读教学时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 实现情感教育与分享教育的有机结合, 解决幼儿情感缺失的问题。教师必须把情感教育作为分享阅读的重点, 引导幼儿体会读本中情感教育因素, 并把它延伸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 很好的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四) 教学延伸重视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是教学延伸的重要内容, 因此, 家长要树立课程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科学指导儿童早期阅读,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首先, 家长要为幼儿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 使幼儿安静阅读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其次, 家长要以自身为榜样。无论家长多忙, 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阅读书籍、杂志、报纸, 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多与幼儿互动, 多带幼儿去附近的书馆或书店等地方看书, 建立良好的阅读常规, 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再次, 建立亲子阅读档案。建立幼儿档案袋, 用相机、手机的拍摄功能, 记录幼儿每天的阅读情况, 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出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和成果, 还能真实反映出幼儿的学习过程, 针对幼儿表现的不足, 及时改进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摘要:分享阅读主要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 在幼儿园或家庭实施的, 意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一种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通过对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分享阅读,教师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谢倩, 杨红玲影响国外关于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3) .

[2]徐玉容.论述分享阅读实践研究的背景、现状及其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 (12) .

[3]徐基真.浅述幼儿分享阅读活动的实施策略[M].商业文化, 2012 (1) .

[4]徐玉容.幼儿园分享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3) .

分享阅读教学中的体会 篇2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还在学生时代时,对于“老师”这个名词最初的认识。而现如今,当我自己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时,我对“老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在这里我就浅谈一下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学好阅读的一些尝试。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满腔的热情去呵护,以高超的艺术去浇灌,更应充分散发教师的个人魅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这块园地才会如漫漫寒冬孕育后的花圃,芳香四溢、光艳夺目。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三点:第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培养;第三是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在阅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下面说说我的几点尝试:

一、不断赞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让他从厌恶语言到喜欢语文并且主动学习语文,我觉得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一般采用“四步法”--一是“减负”,减轻学生对于学好语文的压力,从精神上去鼓励他,告诉学生:“没学好语言,并不全是你的责任。”二是“自信训练”,对于这类学生,我的教学通常是由简到难,在较简单的知识点上让学生找回自信。三是“兴趣培养”,将语文与生活、科学、历史、娱乐相联系,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与崇拜之情。

二、“知识点+答题技巧”,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中分值比较大的一个版块,我们应该是要进行重点教学的。而通常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阅读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尽量将阅读简单化,让学生能较容易的的学习并掌握。我的阅读教学就形成了一种“知识点+答题技巧”的模板。让学生能轻易抓住“踩分词”,在短时间内了,提高阅读分数。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尽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思维中理清文章的线索,掌握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按逻辑的方法去思考、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并且,应多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熟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使他们在做阅读题时,能精确把握中心。

三、重视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反思

这一方面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三点:第一点就是平时一定要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补缺本人教学理念空白,学以致用,结合自己学生再锤炼,在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点就是书上一些好的做法,题型、考卷整理成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三点就是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容,做到三思:一思这样讲课文学生能接受吗,能听懂吗?二思讲这堂课时候课文重难点讲到了吗?三思怎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每天作业的设计质量、密度。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语文阅读经验分享》

“分享阅读”的教学策略 篇3

一、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引入方式, 展开读本内容

3-6岁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因此, 在活动中我们应尽量的采取多样化的引入方式, 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引发故事的展开。如:在读本《大跳龙》的教学中, 教师可先把这个读本的名字告诉幼儿, 从读本的名字入手, 让幼儿猜测“大跳龙到底是什么样子?”引起幼儿阅读读本的兴趣;另外, 我们还可以从封面入手, 展开读本;从谈话引入, 激发幼儿兴趣等等。

二、教师应进行有效地提问及回应, 分享读本内容

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分享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读本、了解幼儿, 根据教学情境, 针对画面的关键信息和故事人物提出有效的、开放的、发散性的好问题, 以引发幼儿多样的回答。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教师与幼儿进行真正的对话。

三、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 让阅读回归生活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 应开展丰富的延伸活动, 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扩展知识面, 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等。比如:在读本《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中, 开展垃圾的分类与变废为宝活动,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读本《贪吃的小猫》中, 开展创编故事和小书制作的活动, 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 表达的能力和自信等等。

四、注重家庭阅读活动的指导, 让书香飘满社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推进亲子阅读, 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又可以净化家庭空间, 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因此, 我们必须注重家园合作, 注重家庭阅读指导工作, 如:定期向家长开放分享阅读活动, 向家长推荐一些家庭阅读图书, 把阅读图书的重点和在家庭拓展的要求写在家园互动栏上, 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分享阅读方法。举办“阅读节”活动, 在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下, 产生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下一篇:试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