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

2024-09-18

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产生对未来事物的一些构想,并能清楚地表达。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适时使用班班通。

2、课前指导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各组的设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1、利用班班通,观看本单元4篇课文中的科学幻想故事动画片。《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宇宙上的特殊乘客》,从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2、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拿着手机给朋友或亲人通话的时候或者、通过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已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威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到20世纪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许多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摆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

3、说说有关奇思妙想的小故事或小发明,4、谈一谈你的奇思妙想,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介绍,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

5、畅所欲言。

(1)小组交流,选出代表。

(2)派代表介绍。(当代表介绍完后,请同学评价,例如可以说自己的建议,师相机评价:你的奇思妙想真有趣。如有些代表介绍同一物体的,可让他们一起说,或互为补充。)

(3)评选最佳一位。

6、师小结: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当然,也许我们的想法有些幼稚,也许不太科学,但谁又能说今天这些妙想不会是明天的伟大创造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想象插上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吧!

7、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了解未知世界,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奇思妙想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8、教学反思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利用班班通,使孩子懂得科学技术的威力。这一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体现现实性的特点。

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 篇2

一、激发兴趣, 增强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关键, 激发欲望是目的, 在教学中, 可采用游戏、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融于阅读教学之中, 如学完《迷人的张家界》一课, 可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人间仙境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使学生的兴趣与课堂融为一体。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又让他们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与实效性。

二、创设情景, 开展实践

学生在课堂获得口语交际的技巧有局限性, 教师多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好如演讲、朗诵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真实场景, 当好“主演员”。如教学《介绍自己的学校》, 让学生收集整理好有关自己学校的资料与信息, 再组织学生游览校园, 每到一处让学生对其介绍, 老师见其有一定困难时可点拨, 这样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口语交际贵在实践。只要我们循循善诱,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仿真环境, 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三、利用资源, 拓宽渠道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多阵地的过程。让学生能听说和评议, 才能达到口语交际课的真正目的。如让学生给家人讲讲当天的收获;周末带孩子去游玩, 让孩子讲述在游玩时的见闻, 既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又能打开了孩子的心灵之窗, 还培养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 口语交际的训练天地十分广阔, 在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家庭与孩子面对面的口语交际,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也是作为当代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摘要:为增强口语交际应用,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与探讨新方法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交际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强化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是用有声语言的形式,伴以合适的非言语手段,恰当、机敏地以听与说为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选用、聘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

正是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使教材内容更具职教特色,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新教材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了口语课的课时占阅读课的35%,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不仅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现状来看,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发言讨论不主动,课后交往言语贫乏,实习、面试时口语表达不流畅,态度拘谨,难以将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传递给用人单位,从而失去许多实习、上岗机会。即使有机会实习、上岗,也有不少学生因为难以和领导、同事恰当地沟通、交流,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学生原有语文基础薄弱、口语交际能力较低外,更主要的是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没有脱离以传授知识、分解字词句篇章为重点的普通中学语文教育模式,重读写,轻听说。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中职学生毕业时口语交际能力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因此,强化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多年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强化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两种,即强化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外训练。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才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强化课堂教学

强化课堂教学要从强化听力训练、强化说话训练、强化朗读训练、强化演讲训练四个途径进行。

1.强化听力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的重要手段。王尚文教授曾说:“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听的能力具有独立性,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听,反过来,会听的人不一定说得好。“说话是人生的需要,听话是人生的艺术”。这句话告诉我们“听话”比说话难,因为“艺术”总比“需要”复杂。强化听力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所以必须对听力进行单独训练。

在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注的听话者,听话时听准说话者的说话内容,把握说话者的动机,分析说话者的弦外之音。教学中可以设计复述、听评等形式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课前安排讲故事,学生听完后复述故事,要求能说出故事梗概、主题思想等。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挑出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习作,在全班口头发表出来,请同学们欣赏;然后,大家共同评析,就这篇文章谈感受、提意见或提问题。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较易把握的评析标准,使训练目的明确。要求学生做到:(1)认真听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听完文章之后有什么感触、收获和联想。(2)指出成功应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3)评点文中展示了怎样的个性和具有什么独特的东西?一些学生常犯“千人一面”的毛病,缺少自信和独立品格。需要教师在评析鉴赏中加以引导。

以上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强化说话训练

说话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是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桥梁。说话是否得体,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文化水平、素质高低等。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说:“善于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具备很多能力,其中要有敏捷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全班轮流,人人参与。在说话训练前,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选择说话话题,选择那些他们能说、愿意说的话题。如校园、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日本核辐射”等。在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注意语音和语法规范;要得体、适合语境;要有礼貌,体现真诚、谦虚、大方;要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

当课前演说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经过精心准备,上台为大家讲课、讲评练习题,或做考前、赛前动员等。实践证明,被动学习十次不如主动讲授一次。特殊的场合(课堂)、特殊的角色(教师)、特殊的关系(师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对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地读。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前,应重视读法指导,让学生明确朗读要求,诸如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通过这些显性要求,学生达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目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在普通话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感情基调,多读多练,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与听者共鸣。如李白的《將进酒》要朗读出诗人的豪情逸兴和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蔑视富贵、及时行乐于一体的复杂情感;又如《雷雨》一文,文中共出现了十九个“哦”,这个词有时表示疑问,有时表示感叹,有时则带有恍然大悟的意味,读的时候要做不同处理:或语气上扬,或语调下降,或拖长音调,或简短音调等。通过课堂上这种长期的强化朗读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养成有感情地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切实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强化演讲训练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传某种主张的一种讲话方式,是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密切配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宣传方式。以口头语言为主,以态势语言为辅,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具体步骤如下:

(1)引导学生学习演讲范例

可以观摩演讲录像或朗读名人的演讲词,提高他们对演讲的认识。我国有许多著名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演说家,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的演说曾经吸引和教育了亿万人民群众,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演说词并加以分析和揣摩,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

(2)指导学生搜集演讲材料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他们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演讲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所选材料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具有时代感。如汽车专业学生可搜集与汽车文化相关的演讲材料,旅游专业学生可以搜集与旅游资源相关的演讲材料等。

(3)帮助学生练习演讲

有好的材料,不一定就能讲好。中职生必须反复练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练习演讲时要先把演讲稿熟记于心,然后抛弃演讲稿自由地说。演讲时要有应变能力,随时掌握听众心理;要根据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设计表达方式,确定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做到声情并茂;还要恰当地设计和使用态势语言,确定一些必要的动作、手势等。

除了安排命题演讲外,在课堂上还可安排即兴演讲。即兴演讲形式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举行,又可以让学生随堂讲述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如“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等。通过口述其外貌、个性特征等,培养学生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拓展课外训练

课外训练是对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拓展课外训练有三个途径:辩论、戏剧表演和模拟应聘。

1.辩论

辩论是围绕一个或几个话题,正反双方通过激烈的争辩捍卫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它是培养学生聪明睿智、才思敏捷、表达流畅而富于说服力的较高层次的听说活动。参与者既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又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需要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流利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临场经验。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论证表达能力和处变不惊的胆量。通过论辩,学生明辨是非,磨砺意志,拓宽视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交际习惯。

教师应该从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学生具体指导,并且提供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辩题不宜太难,小到班级,大到社会、人生,只要是热点、焦点问题就行。最好能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引起辩论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地加大辩题难度。如“中职学生应不应该交异性朋友?”“同学过生日送礼物好不好?”“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等等。

2.戏剧表演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语言、动作、歌唱、舞蹈于一体,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戏剧表演就是将戏剧文学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和人物动作搬上舞台,进行再创造的表演过程。根据戏剧情境,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教材中的《雷雨》、《茶馆》、《威尼斯商人》等优秀篇目可让学生表演。进行戏剧表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角色分析

角色扮演的要诀是设想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学生可能常常因为不知道怎样进入角色而发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问自答帮助自己找到感觉。如《雷雨》一课中,扮演“繁漪”这个角色,可以问自己“她是谁”,也就是弄清她的人际关系网,她是谁的妻子?谁的情人?谁的母亲?谁的主人?还需要问“她的性格怎样?”“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她要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角色分析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透彻地了解一个角色的性格。

(2)角色选择

角色分析之后就要进行角色选择,也就是为不同角色选配表演者。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谁的外形和角色比较相像?二是谁更有潜质表现人物的性格?

(3)排演

首先是每个演员背台词,在每个人熟悉台词之后,演对手戏的演员要面对面地对台词。接着全体演员一起配一遍台词,然后是走台,也就是在舞台上对一遍台词,并确定位置。最后是演出,这时需要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各方面配合,并观察实际效果。

进行戏剧表演要把握戏剧中心思想,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地位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模拟人物对话,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口语交际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模拟应聘

应聘是求职者为谋求工作而向用人单位做的自我推荐,这是学生在就业实习时推销自己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应聘时应注意的问题,除了服饰仪表、注重礼仪之外,学生面试时的谈吐更重要。可以结合学校每年开展的供需见面会形式,开展模拟求职应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应聘者和招聘者两组,就招聘面试现场进行模拟训练。回答问题时要体现真诚、谦虚、实事求是、从容回答;说普通话,声音清晰;要揣摩对方心理,回答内容贴近对方期望的答案。这种训练比自我推销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模拟招聘的问题是现场提出的,回答是即兴的,问题回答是否具有技巧,反应是否灵活快捷,对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这种训练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所学知识、能力、礼仪等方面的一次综合检验。

强化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另一方面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能促进素质教育落实。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强化口语交际教学,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2009.

[2]吴俊玲,刘万顺.口语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09.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是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的办法。学生在思考怎么说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怎样集合优点的问题,怎样取长补短的问题,怎样全面看问题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所阐明的道理,以便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习作”安排的是想象作文,编写动物童话。

“我的发现”列举了四组词语,每组由两个相反意思的词语组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背背”“连连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编排了四个由八个字组成的成语。“连连认认”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字连词,认识8个生字。可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再把拼音和相对应的字用线连起来,然后观察并交流部首特点,最后说一说识记方法。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江,把宝剑掉进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准备船靠岸后按照记号去找剑。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2.习作。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教师讲一个小故事:王亮家新装修好了房子,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家的电灯开关附近雪白的墙面上,有几个手指印,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家里所有的开关边上都有这种难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学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2.小组讨论:怎样帮助王亮解决问题? 3.课堂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说说解决的办法。

(2)教师随时发现学生想出的办法中的闪光点和明显的缺陷,适时鼓励和纠正,引导全体学生深人思考。

4.小结归纳:

(1)教师说明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电冰箱的启发,发明了新型开关,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王亮的发明过程中归纳出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一寻找原因一联想启发一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商讨问题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2.小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内相互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三、擂台比赛,交流评议 1.组织“生活中的小发明”擂台赛。2.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评议每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 篇5

肇东市昌五中心小学 孙丽娜

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能说会写五”。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表演,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2.培养学生遇到偶发事件能比较恰当处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错就改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做文明人。教学重难点:

1.能身临其境地演一演。

2.能清楚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3.学会道歉,做个文明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道歉

1、播放视频《淘气的亮亮》

2、如果你生活中常常犯错的亮亮,你该怎么办呢?

3、师:是啊!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事或说错话,可能会让他人不愉快甚至造成伤害。这时候,就要及时的向对方——道歉

4、板书课题。

二、阅读要求,明确道歉

1、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往我们上口语交际课时,都有哪些说和听的要求?

2、出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指名读,明确。

3、读一读书中的说话内容,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道歉要及时,以及道歉时会遇到不同的情况。

三、创设情境,学习道歉

(一)模拟生活

交流情境

1、出示书中一幅题图(小明把小丽的铅笔盒碰掉了),观察发生了什么事?

2、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明,面对自己的过失,你会怎么做呢? 又该怎样和小丽说呢?

3、师逐步引导道歉时要态度多诚恳、礼貌认错

4、师:同学们,现在如果你是小丽的话,此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两人一人扮演小丽,一人扮演小明合作说说。

5、小结:我们道歉时,如果对方说没关系,原谅了你,我们应该对人家的宽容大度,表示感谢!

(二)联系生活

再现情境

1、道歉时,如果对方说出难听的话该怎么办?

师: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们这样!你们看,这位小丽就真的没有原谅他!还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出示情境图)

2、小丽生气的说出这样难听一句话!如果你是小明,会选择用更难听的话来反击吗?

3、那我想听听你们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生:还得继续道歉,再诚恳点

4、同桌练习说说。

5、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道歉的话说明白,态度诚恳地请求对方原谅。

6、小结:所以,我们道歉时,如果对方说出难听的话,我不要发火,还要继续心平气和耐心地的和人家讲道理!

(三)体验生活

再入情境

1、损坏别人物品时,如果对方提出过分要求,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2、出示情境图:小丽看你们这么诚恳的道歉刚想着原谅你们了!可是拿起自己的铅笔盒一看,火气腾一下,又上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3、这回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说说,想想办法!一会我们再一起商量怎么说?

4、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表演。学生评价。

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太厉害!竟然学会了遇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了!你们看!【课件】当对方说“没关系”,原谅了你的时候,你们做到了,对对方的宽容大度表示感谢;当对方说了不好听的话时,你们知道耐心的和人讲道理,当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时,你们会选择勇于承担责任,以一颗诚挚的心去说服他,打动他,从而妥善的处理矛盾。

四、延伸生活,体验道歉

1、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为自己说话做事不小心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看到别人的腿脚不方便,还嘲笑人家,踢球时无意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约好朋友却又误了时间,或是拨错了电话号码等等,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呢?

(1)小组内合作,两人表演!其他人评价,然后换角色再说!一会儿组内推选上台表演,看看哪组表演的最好?(2)演一演:组内推选,上台表演

2、在学校里有没有因为做错事,和老师或同学闹不愉快呢?如果有就把你的手轻轻地举过头顶?现在我们知道错了,就不能留下遗憾,现在老师建议你现在走出你的座位,向同学诚恳的道歉,请求同学的原谅。(学生互动)

3、那除了在学校里,你有没有在家或在外面说错话或做错事的时候呢?(生自由表达)

五、总结方法,再叙道歉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篇6

《秋天的树叶》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湘教版)教科书第三册第三组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并能听懂讲话的主要意思。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得引导学生注意在大自然的美丽时要想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妈妈,珍惜身边的一切东西。

学生分析

经调查发现学生对走进自然很感兴趣。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地变化成长,特别是刚进校园不久的孩子,他们对一切都是那么有兴趣,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那么神奇,如果老师能加以更好地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认识这个神奇的大自然。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从何入手,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小朋友之间的交际能力,又怎样能在学生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让他们能关注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呢?这是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秋天的神奇,激发他们关注自然的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想得是越奇妙越好。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休息日时和家长一起到郊外走一走,收集各种树叶。

2、多媒体课件。

3、胶水、白纸等工具。

教学流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交流资料。

1、启发谈话,播放课件。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播放课件中的风景录像,同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这四处季节轮流着到我们人间来游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现在我们看到的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金黄的稻田、形态各异的菊花等这一切大家看到美景都是秋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赞美春天,感谢春天。)

(教学策略——启发谈话,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资料,学会交际。

现在我们把我们休息日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到的树叶拿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吧!和我们的同伴互相说说自己的树叶是怎么得来的。(学生们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着自己收集的树叶的来历。)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能交流的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

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和自己的伙伴们交流了自己的树叶是怎么得来的,自己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策略——提醒学生注意交际的礼貌,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

二、明确要求,充分表达。

1、说说你收集的树叶有哪些形状呢?它们像什么?

2、说说你收集的树叶有哪些颜色呢?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然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指导学生能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的树叶。)

3、你能向你的小伙伴们介绍你最喜欢的那一片树叶吗?要说清楚它的形状和颜色。

(教学策略——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扩大型互动等多元互动,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美的语言有条理,用适当的语气、语调与对方交流。)

三、上台展示,表现自己。

你认为自己说得很棒就请你上台来说一说,向全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介绍你最喜欢的树叶。

(教学策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能大胆地上台说话,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也为后面的评议说话打下基础。)

四、动手动脑,拓展交际。

1、有一些小朋友还会用美丽的树叶来做一些小工艺品呢,大家看看(展示课件-——观看兴趣小组同学用树叶贴成各种图画的活动。)我们也可以来试一试呀!也可以和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一起完成的。

(教学策略——以本课学习为契机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你能告诉别人你贴的是什么吗?为什么你想贴成这个呢?

(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说话能越来越远,越说越宽。)

五、评议说话,提高自己。

你觉得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中是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棒,为什么你会觉得他很棒呢?

(教学策略——口语交际的教学让学生们不仅仅是要会说,还要让他们会评价别人的说话,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口语交际的认识,激发情感,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讲观点,摆事实,以理服人,最终让学生明确说话的意义是要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欣赏了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树叶,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那我们以后要怎样地对待大自然呢?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感觉到环境保护的意义。)

2、把你今天完成的树叶作品取个名字(也可以回家再做一份),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对他(她)说上你的祝福,再听听他(她)会对你说些什么?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让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时时是教学之时,处处是教学之处,人人是教学之人。)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在追求形式上的千变万化时不能离开了这个“宗”。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这课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创新:

1、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感观,让整堂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们有说的话题,有说的兴趣,有说的勇气,创造了口语交际的一种和谐的环境。

2、课前准备时引导学生通过走进大自然收集各种树叶,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为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资料、构思评议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教学答问录 篇7

答: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一定比城市孩子差。我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十二吐乡见到过一个班级, 学生个个能说会道, 让他们停都停不下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靠老师培养。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的建议是:

1.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话题, 让他们有话可说。教材规定的口语交际话题都比较宽泛,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择。老师们都发现, 孩子们上课不肯说、不敢说, 下课了几个人聚在一起却说个没完。我们能不能把孩子们在课下说的有些话题拿到课堂上来说?其实, 有些国内外大事、本地发生的事、孩子们中流行的游戏、他们在传看的书, 都可以作为话题。

2.采取适当的形式, 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常用的做法有自己对自己说、同桌互相说、四人小组说等, 等学生准备好了, 再请学生在全班说。可以多一些小组活动, 全班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有的高年级学生其书面语言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口语的前头, 可以先在纸上简单地列几个要点, 然后再说。

3.从一入学就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只要孩子肯开口, 哪怕乡音重, 语言不规范, 也要热情鼓励———能大胆说出来就是好的, 一定要消除农村孩子的害怕情绪、害羞心理。同时, 老师要坚持基本的标准, 比如说话声音要响亮, 要让全班同学听到;说话时不要抓头挠腮, 不要手拉衣角等。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 不能听之任之,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要纠正就很困难。

问:为什么学生一下课话就特别多、特别活, 而口语交际课时就显得特别沉闷?

答:那是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没有找到让孩子们交际的兴奋点。我们能不能参加学生下课的聊天, 了解一下他们喜欢的话题, 并且选一些这样的话题纳入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呢?此外, 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 我们对孩子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不是高了?口语交际跟书面语不同, 它有具体交际情境, 所以有些话可以不像书面表达那样完整, 有时候说话会有些重复或停顿, 都是很正常的。我们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不要太高, 主要是能应对日常会话, 并不需要一个个都练得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问: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何创设交际情境呢?

答:学习口语交际是为了实际应用, 口语交际课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生活实际。比如, 最开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离开家要跟家长道别, 回家要跟家长说“我回来了”;看到老师同学要问好, 分别时说声“再见”;去商店购物, 请售货员把某种商品拿出来看一下, 问问要多少钱, 买完后向售货员道谢。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情境, 而且文明礼貌教育就在其中。这些情境一般只需要老师口头描述一下, 有的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道具”, 如买铅笔、买油等。组织学生同桌或小组分角色交际, 一轮结束后角色轮换。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的是“自己”的角色, 而不是家长或售货员的角色, 所以全班交流演示时, 我们只评价孩子的角色, 不必评价成人的角色, 有时候成人的角色就由老师承担, 这样要求比较低, 学生容易达到。

有时候, 要创设某种情境, 需要教师和学生做一些准备。如有一个口语交际的教材是《我们去“旅游”》,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 轮流当“导游”, “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 “导游”要耐心解答。这次口语交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至少要在春游秋游时带孩子去过一些景点, 孩子对某个景点比较熟悉;如果有家长带领孩子去过, 去过相同景点的孩子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老师和学生最好准备一些有关景点的图片, 贴在黑板上, 便于“导游”讲解和“游客”提问。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口语交际, 预先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问:教师如何“穿针引线”, 把交互性不太强的话题引发成互动性的交际活动?

答:口语交际话题, 有的交互性比较强, 如打电话、购物、问路等, 必须一问一答;也有的以一方讲述为主, 另一方主要是倾听。老师不妨去观察一下, 如果村里两个老太太碰到了, 一位老太太讲自己的家务事, 另一位会怎样应对。我观察发现, 一方在说, 另一方也会积极作出反应, 否则说的一方没有味儿, 交际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那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场有滋有味但又以一个人说为主的对话, 听者可以做三件事:一是插话, 插入自己的想法, 或者表示赞成和反对;二是发问, 对对方说得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自己很想进一步了解的东西提出问题;三是评价, 说说对方讲得怎么样。我们老师就可以把插话、发问、评价三种技巧教给学生, 交互性不太强的话题自然会变成有滋有味的交际活动。

问:口语交际课上永远是班里少数几个同学的天地, 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呢?

答:由于孩子个性的差异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差异是很大的, 甚至比识字、阅读、习作更大。所以, 口语交际教学要承认差异,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下面几种做法老师们可以试试:

1.将“异质同组”的分组方式变为按能力分组, 也就是说, 基础较好的同学编几组, 基础较差的同学集中编一两个组, 分组活动开始后, 老师集中力量辅导比较差的组。

2.对不同的同学、不同的组, 可以提出不同要求。同样是“自我介绍”, 基础好的同学要求讲出自己的特点, 并且要有具体事例, 讲得比较生动, 而基础差的同学只要求用三五句话讲清自己的爱好、特长就行了。

3.不要过多地请优等生发言。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 优等生发言机会多了, 比较差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就少了, 时间长了就不习惯开口, 成了“老听众”。课堂上要给基础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 而且一旦他们有进步, 就要充分肯定。

问:我总是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上, 要求学生用一定格式的句子去说话。比如:一定要用礼貌用语;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用上“一边……一边……”;加上“因为……所以……”等等。您觉得这样指导对不对?

答:我知道有很多老师在这样做, 要求学生用一定格式的句子去说话。对此, 国内的专家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孩子的语言需要训练, 用上句式说话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孩子的语言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并没有一定的先后之分, 用了句式就会限制学生的表达。

我个人比较赞同后一种意见, 而且我们的教材中也没有规定这次口语交际要学会哪一种句式。当孩子要表达一个意思时, 老师要他加上“一边……一边……”“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有时会表达得更顺畅, 但有时反而会框住他们的思路, 说出来的话也会让人觉得别扭, 有些孩子觉得有难度, 干脆就不开口了。再如一个句子有些基本要素, 像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有谁, 在干什么等, 口语交际因为有面对面的具体情境, 不一定要说得那么完整。有个笑话说一个小学生举着一支铅笔对老师说:“老师, 头断了!”如果没头没脑来这么一句, 肯定闹笑话;但在写字的时候, 手里举着铅笔对老师说, 这句话是不会引起误解的。如果一定要说成:“老师, 我在写字的时候不小心, 把铅笔头弄断了。”反而显得累赘。口语交际跟书面语有一点不同, 就是更讲求效率———说得简单而别人能听懂就行了。

当然, 孩子们的口语水平要提高, 有些不规范的说法也需要老师纠正, 明智的做法是“后发制人”。就是让孩子们先说, 大胆说, 说得好的肯定, 让别的同学也学着说;说法不规范的纠正, 重新说。有时老师可随机点拨, 像:“如果你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而不是老师先提出一些句式, 非要学生这么说不可。武学中, “后发制人”的是武林高手, 同样, 在教学中, “后发制人”才是“教坛高手”!

问:我们这里班容量太大, 口语交际要求面要广, 可是总是照顾不到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有时小组交流, 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学生易走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有些地区班容量太大是个实际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 自制能力也有差别, 自制能力不强的孩子小组交流时走神, 完全是正常的。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办法:首先是我们教师提出的话题尽量要有吸引力。其次是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在小组活动前分好工, 人人有事做, 比如有小组长, 有记录员, 有“发言人”, 有“声音监控员” (发言声音不要太大) , 有“时间监控员” (一个同学不能说得太长) , 等等, 有的职务其实并没有多少事, 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人注意力集中起来。第三是培养好一批小干部, 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小组, 并且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不过小干部一定要和气, 我看到有的小干部对同学很凶, 那不行!第四, 对几个确实很特殊的孩子, 老师可以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小组, 跟老师一起学习。

这其实是一个班级管理问题。我觉得要上好课, 班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小组活动前, 把一些规则讲清楚, 适当开展一些组间评比, 课结束前讲评一下活动纪律, 看哪些同学做得好。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问:我在上口语课时, 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要求是否用普通话。如果学生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就不要求他非用普通话, 相反, 如果强制要求的话, 他可能说不出来了。我这样做对吗?

答:我觉得应该这样。如果我们一定要求学生把普通话说得标准, 以致孩子们都不敢开口, 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但另一方面, 教师有责任坚持引导, 让孩子知道这个音普通话是怎样发的, 努力发得准一些;这个词语, 普通话是怎么说的, 把方言的说法换成普通话的说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听广播、看电视, 学好普通话。

既要面对现实, 有宽容的态度, 又要坚持方向, 努力让学生学得更好———这个道理恐怕不光是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都是这样。

问:怎样避免口语交际中孩子们说大话、空话?

答:我们可以研究一下, 以孩子们的纯洁天真, 应该说一些真话、实话, 为什么他们会说一些大话、空话呢?我觉得根子在我们成年人身上。此外, 我们也要理解孩子们的心理, 有的孩子希望自己快长大, 所以想说一些“大人说的话”, 而不愿再说“孩子气的话”。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想一想:他们是从哪儿学来的?我们自己是不是老是对孩子们说这一类话?老师先要做出榜样。二是让学生多看点课外书, 看看课本里的人物、课外书里的人物是怎样说的。看看《淘气包马小跳》《芝麻开门》, 这些书里的孩子们都是他们的同龄人, 他们说的话多有趣, 逐步让孩子们学得说话含蓄, 有幽默感。三是对说真话、实话、有童真童趣的话的孩子多肯定、多表扬。我相信, 有了好的榜样, 有了正确的导向, 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问:一节口语交际课选好话题后, 是不是该让学生针对话题进行一些相关的准备?如果不准备, 学生课上大多数都无话可说。

答:口语交际课前, 准备工作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准备, 年级不同做法也有差别:高一点的年级可以试试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一、二年级孩子小, 独立做准备有困难, 所以准备工作主要由老师来做。据我了解, 在我国香港、台湾和一些别的国家, 教师会把比较多的时间花在做课前准备上, 特别是花在教具准备上。下面我介绍一个德国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堂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 看看老师是怎样充分准备, 让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乐意参与交际的。

开始上课了, 老师先简短地作了自我介绍, 说了自己的姓名, 喜欢什么等。然后提出: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叫什么名字, 喜欢什么, 交个朋友呢?老师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贴出了不同的图片, 如布娃娃、玩具枪、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等, 然后告诉孩子:你喜欢什么就到那张图片下面, 跟小朋友聊聊。德国的班级是小班, 二十几个人。孩子们分头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 每张图片下都有几个孩子。他们自己就在交流:我家里有个怎样的娃娃, 我的变形金刚可好玩啦, 等等。一会儿, 有着同一爱好的孩子已经相互熟识了。然后老师贴出第二批图片, 那是一些动物, 有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等, 说:你喜欢什么动物就站到那张图片下面, 给同学说说你家有什么小动物, 或者你在哪里看到过这种小动物。我们发现, 孩子们重新组合, 他们在交流中又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第三步, 老师贴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图片:喜欢哪个季节就站到哪个图片下, 给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后来, 教师还陆续张贴了水果、色彩等图片, 供学生选择。一节课下来, 孩子们聊了很多, 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一点都不拘束。

这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我们从这节课中至少可以得到这些启发:

1.要把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好, 老师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可以想象, 老师为准备这节课, 是很辛苦的。但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 老师辛苦一些是值得的。

2.老师选择了一个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让他们有话可说, 而且注重实际的交际应用。一节课下来, 孩子们不仅练了口语交际, 还结识了一批朋友。

3.老师的要求不高, 但非常注重学生的互动交流。老师并没有规定孩子非得用什么句式说话, 只要孩子开口就好。而且由于话题的不断变换, 不同的孩子总会有话可说。这种自然的无拘无束的交际, 消除了孩子的紧张、害羞和腼腆心理。

也许有老师会说, 中国和德国国情不同, 他们教育经费多, 我们教育经费紧张;他们班级人数少, 我们班级人数多。这些都是实情, 但如果我们老师动脑筋, 想办法, 这些问题也不是不能克服。因陋就简, 土法上马, 也可以上一节让孩子快乐而有收获的口语交际课。

问:在教学中, 我发现农村孩子有一个特点:每到口语交际环节, 他们都显得那样腼腆, 无论你如何启发, 他们似乎都羞于启齿。是因为我之前的准备不足, 启发不够?还是因为他们的见识太浅, 不知如何开口?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 篇8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性。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非书面语言,因此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

交际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过程。

口语交际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言语形式。前者指对话双方直接交流,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双方凭着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作出恰当反应,使对话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方式。后者指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际,一般通过表情、气象回应。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听或说的训练;也不同于课本剧的表演等,教学时要注意它的特点。

二、重视听说训练

“听、说、读、写”始终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重视听说训练。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领会主要内容,才能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可见,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刚开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听说训练的时间要大于交际的时间,逐步要求学生做到:把意思说明白,把意思说好,把意思说得有吸引力、有艺术魅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会加长,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重视创设情景

展示课件。如教学《我们成功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全国人民庆祝奥运会申办成功的的录像,让学生回顾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场面。看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互相畅言自己的所见所感。

设计场景。如教学《我会拼图》,给学生提供各种五彩的图形,可采取同位交流、小组内交流等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边拼边说,最后集体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实地感受。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组课文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美麗的田野里,去尽情地欣赏春天、尽情地感受春天。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交谈自己眼里的春天,在此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表演课文内容。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教材中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如《小壁虎借尾巴》,首先设置一些小壁虎活动地背景画面和小动物头饰,然后让几个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在设置好的背景下,表演课文内容。同学们都争着参与表演,而且表演都非常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演才能。

手偶游戏。木偶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做几个手偶,带在手上,两个或几个同学,给人物配音等等。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

1.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地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2.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比如上面所说的创设情景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特别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课堂上要经常问一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谁有新的发现”,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形成一方压倒一方的局面,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能够友善提问或讨论一些问题,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提取信息,从而提高认识水平,锻炼能力,发展思维。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篇9

口语交际教学中重视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我们的画》是一堂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配有一幅图画,内容是四个小朋友在边画画边交谈。图中人物动作鲜明,表情生动。教学时,我先在教室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进入情境后采用每一个环节用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培养学生大方、有礼貌的听说态度,训练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向别人学习。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教会学生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画、水彩笔。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把教室里的四周挂上学生的画,并把黑板布置成小画廊的形式)

1、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美丽的画,你们想不想参观啊?

这些画有很多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画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画。

2、板书课题:我们的画

二、引导观察,学会听说

出示课件:(游戏一:说说好,提提错)

交代游戏规则:小朋友这个游戏啊要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老师,谁的小老师当的好就有小老师勋章。

1、师:老师今天也画了一幅画,小朋友想看吗?

2、出示老师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师在说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师:老师画的是一栋漂亮的房子,有红红的屋顶,黄色的墙壁,屋子前面还栽种着两棵大树,美丽的鸟儿来到了树上,唱起了好听的歌声,老师真想住到画里面去。

小结:刚才老师把我画的内容都说出来了,说的好吗?

老师画的怎么样?那个小朋友来说说老师的画?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朋友都说老师画的好的地方,老师谢谢你们,但老师想听听小朋友给老师的画提提意见,哪位小朋友来说说老师的画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分小组谈论画的不足之处,谈论完毕每组指派代表发言)师在学生的发言中及时纠正语句不完整,语句的错误,对说的好的小朋友及时鼓励。

师:这位小朋友给老师提的意见真好,老师下次一定注意,把画画的更漂亮,谢谢你。

引导学生学会在别人提出意见时接受并感谢对方。会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这个游戏小朋友玩的真好,个个都象小老师,我们评选出5个小老师,看刚才哪5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当的好。(评选5位小老师,并授予小老师勋章)

三、互动说与听

出示课件:(游戏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交代游戏规则:小朋友刚才对老师的画进行了评价,你们说的真棒,老师上课前也要每位小朋友自己准备了一幅自己画的最好的画,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请每组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画,看看你们最喜欢哪一幅,那这幅画是谁的画就请那位小朋友那画的内容说清楚,其他小朋友对他的画进行小老师评价。哪一组的小朋友说的好将被评选为星星小组。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画。(分组开始互相说,互相评。)

2、老师走到学生里面一起参与,听取他们说的,及时指导。并给学习好的小组贴上星星。

四、小小展示台

出示课件:(游戏三:小小画家就是我)

交代游戏规则:你们想不想当小画家,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上台拿着自己的画把画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大家觉得他的画画的好,说又说的好,我们就选他当小画家。我们把他的画贴在老师黑板上的小画廊里。

1、请5~6位小朋友上台说说自己的画,其他学生对他的画进行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并在别人提出意见时注意用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请。

2、老师把学生讲完的画贴在画廊里,并评选出小小画家,给小小画家的学生带上小画家的标志。

五、行为习惯培养

我们小朋友上完美术课时,老师经常发现有些水彩笔宝宝被遗落在教室的地上,你们觉得水彩笔宝宝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那我们要怎样对待水彩笔宝宝呢?(指名回答)

师小结:水彩笔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能用它们他们画出美丽的画,我们要爱护它们,使用完后要收拾好,这样我们人人都能当小画家。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篇10

《准备应聘》(校本教材 四年级上册)

特点分析

(一)教材特点

《准备应聘》是自编的口语交际课教材,适合四年级使用。本课以准备应聘学校校报的小记者为交际话题,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摇篮》报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同时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报。提到这份报纸,会引起学生的很多话题。由于选取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所以既有时代感又有现实意义,为学生做到 “有兴趣说,说有兴趣”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泛的对话空间,对培养学生大胆地当众讲话,文明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交往,进而培养其自然、大方、得体的交际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年段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基础,也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教师有机地创设多方互动的交际情境,学生能够做到乐说,善说。中年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还需进一步形成,所以,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另外,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较低年段有明显的进步,但在短时间内即兴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使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口语交际能力切实地得到提高。

(三)教学特点

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能够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和孩子们一道探究的亲密伙伴,所以,课堂氛围是轻松、和谐、愉快的。口语交际课重在 “交际”二字。“交际”意味着不能唱独角戏,所以,教师努力营造多元互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兴趣盎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理念与目标

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这一学段要求学生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我介绍、采访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互动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灵活多样,不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学生学得活泼轻松,没有畏难情绪。

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地当众讲话,文明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交往。(2)掌握采访要领,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一定的提问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4)培养合作精神,能就不同见解与人商量,并学会转述。

创新设计

设计一: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参 与 的 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中无拘无束、自主自愿地进行交际,体现出 “双向互动”的特点,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

教师首先出示一份 《摇篮》报,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这份报纸,进而提示学生,教师本人还是这份报纸的编辑。此时此刻,教师和学生通过自然的对话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轻松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热情地渲染:“在 《摇篮》报工作可光荣了。你们想不想也像我一样成为这里的一员呀?那好,机会来了。《摇篮》报现在要面向全校同学招聘小记者了。咱们就先在班里好好准备一下,提前练练兵。”

设计二:设疑启发,引出话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地进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引导学生当考官,设想 《摇篮》报招聘小记者,会怎样进行考核。然后再同时出示三张幻灯片:“请你认识我”、“精彩一瞬间”、“采访大比拼”,进而引导学生猜想这三项内容的要求。

设计三:自我介绍,虚拟应聘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学生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人 对 话。同时,让学生担任评委,学生觉得赋予了自己一种光荣和责任,因此,他们自然会用心倾听选手的发言,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以往的自我介绍都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基本没有互动。在这一环节,我虚拟了一个应聘的情境。作自我介绍的学生为参赛选手,下面的同学均为评委。评委可随时就小记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等问题向选手提问,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互动。

设计四:现场采访,深入练说 采访这种形式最益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于如何文明地与人交流,更是一次切实可行的锻炼。而被采访对象的观点,需要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汇报的环节准确转述。

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我设计了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就 《摇篮》报的话题向听课的教师、外校来的客人等进行采访。同时还可以假设几种情形进行采访,比如,“你采访的对象不配合你,不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假设多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设计五: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口语交际是在生活中每天都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境中进行着的活动,不是单纯的课堂行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观的理念得到了实践。

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放学回到家后,把我们今天上的这堂课,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的作业,把口语交际向生活做了有效的延伸。

精彩回放

教学实录片段一:

提到 《摇篮》报,学生热情高涨,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摇篮》报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报纸。教师的这一设计恰恰是“投其所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一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办的 《摇篮》报。”)

师:你们喜欢这份报纸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这份报纸上的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多文章都是写学校发生的事。生2:《摇篮》报上的插图很漂亮。

生3:《摇篮》报上有时候还登家长的文章,我的爸爸、妈妈也很喜欢看。

师:(故作神秘状)我悄悄地告诉你们:据本编辑所知,《摇篮》报最近要面向全校招聘小记者了,都有谁想报名参加?(全班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你们想不想提前练练兵?

生:(全体高兴地回应)教学实录片段二:

赋予学生评委的身份,他们开始“较真”了。小家伙们 “上当”了。怎么能不用心听别人讲话呢? 师:现在,哪位选手有勇气第一个来作自我介绍?(指名请一学生走到前面)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现在都是小评委了。愿意做吗? 生:愿意。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才能当好评委呀? 生:评委只有认真听才能知道选手讲得好不好。生:评委还要有一颗公正之心。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创新的种子最易发芽。学生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应聘学生:我叫崔笛祥,我喜欢打篮球。

学生评委:本评委提醒这位选手,现在我们是在招聘小记者,不是在招聘运动员。(学生鼓掌)

师:(欲表扬该生)

应聘学生:(反唇相讥)我们常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记者多辛苦啊!不好好锻炼怎么能行?身体不好还能工作吗?

(听课老师和全体学生热烈鼓掌。)师:还有哪位选手想来试一试?(一学生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学生评委:你为什么想到来应聘?

应聘学生:(反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众人笑)

学生评委:因为我看见记者写了很多报道,我也喜欢写文章,所以我来应聘。(该生将 “报道”说成报 “dǎo”,且在说话过程中有口头语。)

教师把对口语交际的要领自然地寓于评价之中,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了口语交际的要领。

师:我们与人交流时,都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师引导订正后,小结,且随时注意表扬表达清楚、流利的同学和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学。)

教学实录片段三: 学生的组内讨论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了彼此的交往。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意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转述的要求,学得轻松、愉快。

师:当记者有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采访。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注意过记者的采访吗?能不能说一说记者在采访时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生:采访时要有礼貌。

生:采访之前要和采访对象约好时间、地点。

师:有哪位同学能代表小组,把组内讨论的意见向大家作以汇报?(旨在引导学生练习转述)

生:我们小组的阎一同学认为采访时,要事先想好问题,问题还要直截了当。翟优和崔博同学都认为应该认真听人家的发言,才不会弄错。我还觉得采访时,要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这样别人才能听清楚。

师:(走进该小组)这位同学说得对吗?你们是这样讨论的吗?(小组同学均点头称是)

师:别人说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要原原本本地表述清楚,高子舒同学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表扬。

(全班鼓掌)

采访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就 《摇篮》报的问题进行现场采访,可以同学之间合作,也可以采访在场的各位老师。

(学生异常活跃,手执 《摇篮》报,纷纷离开座位进行现场采访。)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选择的话题十分接近学生的生活,解决了学生不愿意说和不会说、说不好的心理障碍。凡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们不拘一格的表现。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交流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而这要得力于教师能够在多个教学环节上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尽量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多,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披露灵性,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使其敢说、愿说。而老师只不过是一个组织者,他所要做的是恰当的总结、点拨、鼓励。除此之外,便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才能使愉快和谐的氛围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孙世梅)

专家点评

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成功的基础。好的标准是什么?我看最主要的是来自生活,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更好。孙世梅老师选择了准备应聘学校 《摇篮》报的小记者这个话题,就是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哪个孩子不知道每期都发到手的《摇篮》报呢?哪个孩子不想成为小记者呢?这样的话题还愁孩子不积极参与吗?

光有好的话题还不够,还要创设好的情境。孙老师根据话题的特点,创设了 “提前练兵”应聘的情境。以 “请你认识我”、“精彩一瞬间”、“采访大比拼”三项为具体内容进行交际对话,使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感到新颖刺激,很有挑战性。这样不但吸引很多学生参与 “竞聘”,而且对话中迸发出很多智慧的语言。

课堂时间很有限,怎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这方面孙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孙老师的课上,直接参加应聘,并能在每个环节上得到说话机会的学生毕竟不可能很多,那么怎样使多一些学生得到机会呢?孙老师是这样解决的:一是在应聘前小组内交流;二是让全班学生当评委;三是尽量创设很多人同时参与的竞聘活动,如 “采访大比拼”。正因为如此,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生动活泼,大多数孩子都有所获。

这是一节沐浴新课程光辉的比较成功的一节口语交际课。

上一篇:母亲节的励志感言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个人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