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口语交际教学(共12篇)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1
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从事工作、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综观各册口语交际训练课,大多与该单元阅读教材息息相关,可见文本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交际材料。笔者认为,在学生日渐养成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同时,应根据相应的教材,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内化文本,创设情境,补白拓展,比较准确地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循序渐进地提高口语水平,促进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有效整合。那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历练口语呢?
一、吃透文本,在变换角色中历练口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并延伸到文本外;在角色中体验,在心灵中感悟,在言语碰撞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吃透文本,通过变换角色历练口语,可有效内化或再造文本语言。
1. 走进文本活化角色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可将简单的“独角戏”,变成多角色全员参与,分组让几名“船夫”内化文本语言,展开“招揽乘客”竞争,众多“乘客”纷纷转述、评论,选择小艇。然后,推选精英汇报演说。接着,启发“乘客”与“船夫”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拓展对话:询问、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功用之多等。最后,布置口语作业:做个小导游,模仿第 (4) 自然段,以总分段式向父母介绍威尼斯的小艇及其功用。提示总起句:“威尼斯的小艇特别美(巧、舒服)!……”“威尼斯的小艇功用特别多!……”
如此活化角色,化单向讲解于指导学生演说实践的互动活动之中。活动中,学生走进文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船夫和乘客,且个个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不仅内化课文内容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凝练了文本主旨,达成了教学目标,还在模拟情境中,富有情趣地培训了口语交际能力,获得了阅读、口语双赢的效果。
2. 跳出文本转换角色
教学《赵州桥》,可让学生以“赵州桥老人”的身份自述,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年龄、地理位置、形态构造、作用奉献及所面临的困境,请求行人关爱、专家援救等。还可让《钱塘江大桥》与《赵州桥》两兄弟力争个性特长,最后由几位学生扮演中国历史老人、造桥专家茅以升、李春出面调解,形成多向互动的再造型、拟人化的口语交际场。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凭借文本,又跳出文本深化文本,使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人文意义、历史价值等生动形象地突显出来并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二、入境体验,在品悟真情中历练口语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培养出来的。口语交际的交互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淀,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在读、思、议、编中剖心演绎,品悟真情,以情促读,以说促悟。
1. 盘活内存用心对话
在学习《丑小鸭》悲惨遭遇这一部分时,师、生、文本间可设计五个口语交际场:
(1)教师巧引学生将身比鸭,入情入境地述说命运之悲惨、心理之需求。
(2)教师指着小鸟、猎狗、哥哥姐姐、养鸭小姑娘以及农夫的头像,动情地鼓励“丑小鸭”大胆敞开心扉,向他们表白自己的心声!教育学生要时刻学习保护自我。
(3)教师相机引导热烈请愿的“丑小鸭”变成第三者,帮助丑小鸭伸张正义,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扶持弱势、明辨是非的能力。
(4)教师引众头像,体验再次遇到丑小鸭时的言行,增值人文关爱。
(5)教师引领学生感知这只世界闻名的丑小鸭,表露对丑小鸭美好品行的敬慕;学习白天鹅的回报奉献精神,升华教学主题。
教师如此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以读为本,身入其境,层层深入走进心灵,相互倾听,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彰显个性,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2. 用心想象动情演说
文本是“情”的载体。为师者要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时,用心想象,去聆听一声声“情”的述说。
教学《中彩那天》,教师抓住“父亲中彩了却神情严肃,还车后显得特别高兴”这一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想象“父亲”之所以中彩了不喜悦,是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留车”还是“还车”。再引导学生探究“留车”的种种理由,显现父亲是不可能回避这辆对自己家来说是天赐良机的奔驰牌汽车的。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动情想象父亲选择放弃汽车前曾经历过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并与儿子展开辩论,说服儿子去还车。最后,教师再度引导学生将自己比作库伯,体悟作为巨大利益的受惠者库伯送车感恩的经过。有些“父亲”用上句式:“就算……我也不能……”说理,层层深入地否决留车的理由,设身处地,体悟父亲心境,感悟父亲品行,把父亲决心还车时的高贵品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至此,学生在动情想象“留车?还车!送车!”的口语交际过程中,接受了“诚信第一,诚实无价”的心灵洗礼,真是润“心”细无声啊!
三、迁移巧用在灵动仿造中历练口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为师者要善于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学习迁移巧用,对白真情、洋溢真爱、交融情智,从而独具匠心地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1. 融会贯通歌曲表述
教学《小镇的早晨》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镇早晨热闹的场面。让学生扮演赶集的小商贩找买主,小组合作叫卖。只见“卖者”挥手招呼,自卖自夸,“买者”察言观物,讨价还价,个个不亦乐乎。精英汇演时,其中有两摊“卖主”还改编歌词唱卖呢!
(1)(改编任贤齐的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对面的顾客请走过来,瞧一瞧,评一评,这绿色蔬菜多鲜嫩,青菜如翡翠,茄子穿紫袍;左右的顾客请走过来,看一看,说一说,我这儿的蔬菜营养丰富,番茄似金,萝卜赛银……快捎些回家吧,热炒凉拌,味美营养好哪!”
(2)(改编《六·一》童歌)“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儿的特产真丰富,真呀真丰富。蔬菜闪露珠,鱼虾欢蹦跃,鸡鸭肥瘦任你选。哎,快来买一买啊,别把‘后悔莫及’带回家。”
2. 灵动仿造古诗新编
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学生了解背景、感知诗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演练老友相约黄鹤楼饯行的场景,启发学生借用所学诗句迁移活用,既是对以往古诗积累的再造运用,更显示学生对新学古诗的深层理解。
师:啊!李、孟诗友,你们漫步于黄鹤楼外的园林小径,面对草如茵、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难道不会借景抒情吗?
“李白”:春色满园闹盈盈,孟兄一人即远行。一枝红杏探头迎,难解离愁别样情。
“孟浩然”:黄鹤楼外春色浓,万紫千红竞争艳。兄弟二人无心赏,桃红柳绿也无趣。
……
师:李、孟诗友终于走进了黄鹤楼,请问,此时你们又会如何把酒对诗呢?
“孟浩然”:筵席总要散,故友情无价。路遥心不远,再聚情更深。
“李白”:离别泪如油,浇情润又深。友谊离不断,鸿雁书传情。
“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辞黄鹤无故友。
“孟浩然”:回带美酒并深情,黄鹤楼上再聚友。
“慧于心秀于口,腹有诗书语自华”。教师要善于抓住阅读内容的语言特色和情感理蕴,创设情境,有效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静态平面的文本活动化、立体化,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游历其间,对课文投射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真正做到感作者之所感,感角色之所感,仿文本之精华,创个体之灵性。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2
大宁县东关小学 冯芳花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口头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说法的变,而是在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口语交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复述课文,创造口语,续编课文,双向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画面。
阅读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例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接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图上画的小孩是谁?他叫什么名字?站在小孩身边的几个人指着大象在议论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那个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象呢?你觉得那个小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最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
二、凭借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我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 1 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例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概括性的复述,同时让学生利用挂图以及直观的板书来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重视阅读教材,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教育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空白处,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补说,必定能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这也是对课文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二年的春天来了,小柳树又开始发芽长叶了,她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这时候她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小柳树看看小枣树会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我不等你了,你慢慢长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还有的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你如果热了就用我的树叶扇凉。”还有的说:“小枣树我用树叶给你扇凉,等你结上了枣子别忘了给我吃。”还有的说:“小柳树等我结上了枣子我一定会给你留着。”这样既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激发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合理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有的说:“小鸟说得的对,是我错了。”还有的说:“朋友,我要像你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加强双向互动,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了双向交流的渠道,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在阅读教学上,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就说:“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时,又说:“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时,说:“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如学新课时,让学生在轻声读课文之后,互相质疑,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篇3
一、创设情境练仿说
小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示范中学到并悟出交际语言的方式和态度。
1.依托教材练条理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窄,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较差,言不达意。小学课文配有很多插图,正是训练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画面,有条理地叙述,先同桌交流,然后由学生评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根据课文介绍他们的年龄、衣着、表情神态和心理活动。而后组织学生观察一场拔河比赛,让学生以《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方法,有条理地叙述比赛场面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又如教学第十一册《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可以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图中两个人物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有条理、系统地说说图中表达的故事,让他们走上讲台进行交流发言,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示范练习惯
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创设示范的情境让学生仿效。说话的音量要适中稍大声点;语速不要太急应偏慢点;吐字要清晰;说话时目光对着听者,听话时目光也应对着说者;说话自然大方;交谈要注意礼貌用语。例如:教学第十一册口语交际——演讲。我先当众即席演讲《祖国,我爱你》,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本星期学校布置的演讲主题“感恩祖国”踊跃参与这种训练,学生们被老师那种声情并茂的演讲形式感染了。看,语文科代表林怡婧同学自信地走上讲台,一篇《时刻不忘祖国》征服了全班同学,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接下来的《腾飞吧!中国》《祖国,万岁》《时刻不忘祖国》等等也纷纷燃起了学生爱国的激情:最后班长的一篇《感恩祖国,放飞梦想》把这次演讲比赛推向了最高潮,鼓掌声、赞扬声响彻整个教室。通过这一口语交际课不但教给学生演讲的常识,培养了学生说话应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习惯,而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心中要有祖国,要报效祖国,更要懂得感恩祖国。
二、激发兴趣练自说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小学教材中课文不但文句优美,而且富有童趣。教师要利用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借助兴趣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1.运用媒体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课文《飞夺泸定桥》,先把泸定桥的天险和写夺桥的过程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逼真地展现: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河水湍流不息,像瀑布直泻下来;水声震耳欲聋,溅起的浪花三米多高……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横空悬挂在峭壁上,22位红军战士拿短枪、背马刀、冒枪弹、攀铁链、穿大火和敌人浴血奋战……这样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再让学生说一说“飞夺”一词用得妙不妙?为什么用“飞夺”?课文哪些语句与“飞夺”一词相关?学生都跃跃欲试,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2.演讲故事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小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情趣的课文和片段编成故事,表演小品,然后由学生学习课文,再根据课文内容故事讲给同学、朋友听,开展演讲故事比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教师可以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章的情节详细讲给学生听,再由学生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然后由学生对说者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评说。
三、设置氛围练创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口语交际训练也必须注重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是天真烂漫、幼稚可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水平。
1.空白联想
在小学教材中,不少课文留有空白,作者想说的话没有说尽,需要读者根据课文上下的内容进行填补,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讲课时应利用这些空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说出空白的内容。例如:教学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一段:“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到过多么美丽的地方,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段话言简意赅,含义深刻,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教学时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上文小女孩“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难道只想“暖和一下”吗?但为什么人们只这样说?两处“幸福”表达的意思一样吗?顿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发挥想象,有的说:“小女孩还想吃烤鹅,过圣诞节,跟奶奶在一起”,有的说:“人们看见她的尸体,谁也不去关心,这正说明了社会的黑暗”,有的说:“第一处幸福是指小女孩在死前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现实生活中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可见她在现实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只有死了才能摆脱寒冷、饥饿与痛苦,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引导学生评议,以学生的说代替老师的讲,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悬念追寻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笔断意连”的效果,造成悬念。尽管文章结束了,但学生还在回味,咀嚼情节的结局,这正是训练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好教材。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文章的结尾:“兄妹俩被这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教师可以引导:穷兄妹醒来,发现了贝多芬不在时,他们的神态怎样?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哥哥或妹妹会怎么做?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故事改为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 篇4
一、观插图, 畅所欲言
小学低年段教材课文插图多且形象, 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生成。教师如能巧用插图, 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兴趣, 既能弥补阅读的空白, 又能训练口语交际。
如, 《放小鸟》一文的文尾有一幅男孩手捧小鸟, 鸟儿飞走的插图。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学生看图想象:小鸟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有了形象可观的插图, 学生畅所欲言, 有表示感谢的, 有相约再来的, 还有想象对话的。从插图生发的口语训练点看, 既能辅助学生深入课文品读感悟,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内化了文本语言。
二、析词句, 品味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它同样可以成为我们品词析句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感, 那种朦胧的、含糊的、说不出来的文字之美, 让学生尝试着在言语表达中品词析句, 在言语表达中体验、感悟情感。
学古诗《枫桥夜泊》时, 我们可以围绕“愁”字教会学生品词析句:“愁”的意思是什么?面对如此美景, 作者为什么而愁呢?张继仅仅是因为孤独而发愁吗?深入张继的内心, 他会有哪些想法呢?让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诗人张继的内心世界, 反复咀嚼“愁”字, 并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的孤独不仅是孤身的原因, 还有其他困惑:考试不中的失意, 游子在外的念家情结……在充分的思维碰撞后, “愁”的滋味就是一种复杂的体验了。这个过程能细化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三、演对话, 训练语言
童话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童话中的内容离不开对话, 教师可以借助童话这一特殊文本, 结合角色表演, 进行口语交际的模拟训练。在模拟中, 让学生反复训练课本中的句子,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的口语应答, 更增强了表演的趣味性。在特殊的情境中达到了训练学生规范、文明、有礼貌的口语交际的目的。
如《小露珠》中小动物们纷纷和小露珠打招呼:“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这些语言是可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教学时, 这部分内容可以预设成让学生分角色面对面地表演, 并充分利用中年级学生擅长于表演的特点, 在愉快的表演中训练言之有物的对话, 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补课文, 发展语言
中国的文字讲究“留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也是, 我们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 结合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来弥补空白。
如, 教学《荷花》一文, 在学生感受了荷花姿态的婀娜多姿后, 让学生想象自己化身荷花, 由己及物, 花与我交融的美好情境。在幻想自己是荷花之后, 让学生补白: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 它们告诉“我”什么呢?荷花———“我”又会如何应答呢?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推测, 插上想象的翅膀, 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既理解运用教材, 又超越教材。在这样的板块中, 学生被荷花的美丽深深地吸引, 并能仿照文本, 入情入境地用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感悟到的荷花美。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美好的充满想象力的情境中。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5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四、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教学反思: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6
一、注重课堂积累,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1. 课前五分钟自由演讲,让学生畅所欲言
在口语交能力的训练中,演讲是一种易操作且很有实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开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设置演讲环节。可根据当天要教授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时注意避免把背诵当成复述,要用自己全新的语言去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才有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或拟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前通知,让学生自由选择切入角度并搜集信息,然后整理成文,自由演讲。如在教授《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一课时,教师可针对国旗这一主题拟定相关若干话题,提前通知学生进行选择及材料搜集与演讲准备。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而且使学生即使是在公共场合发言,也能做到吐词清晰、基本流利和情节完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一步。
2. 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小学生而言,其认知规律决定了具体存在的事物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直观形象的实物对其进行再现,能够很好地吸引其注意力。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对学生与教师的言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纠正,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如在教授《一颗小豌豆》一文时,我们可借助一颗小豌豆充当道具。
教师(将小豌豆呈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嫩绿色的东西是什么吗?
学生(眼前一亮):踊跃的举手发言(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提醒):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是我们在餐桌上经常吃到的小豌豆。大家知道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吗?
学生:积极讨论(略)。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但是,有些语句的说法是存在不妥之处的。(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纠正和进一步引导)
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教育时,合理的使用实物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培养其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续(新)编故事,在故事接龙这一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其根据所学课文进行合理适当的想象,并采取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将想象的成果表达出来(如:说、写、演、画等),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在学习《哪吒闹海》一文的时候,在学生熟读并已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针对哪吒闹海后的心理活动设计若干问题。例如:
教师:同学们,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哪吒借助莲藕之身还魂再世之后失去了前世的记忆,故事又将怎样发展?下面同学们就以失忆后的哪吒为主题编写一个故事,进行讨论,最后上台来讲给小朋友听。
同学:(积极响应并开始编写)好的。
可先让一个学生单独的进行续编,然后请求另一个学生继续进行续编故事,但允许这个学生与同桌或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统一内容后进行故事接龙。最后由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评价,推举出最精彩的续写结尾上台进行演讲。通过这种方式,在趣味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阅读与口语交际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篇7
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说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
由于教材中有专门针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就容易使许多教师产生误解: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限于口语交际部分,跟阅读教学没有什么联系。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无精打采。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而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充分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尤其是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从而有效地培养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此,教师不能忽视这一过程,而应充分利用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学校对阅读与口语交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做了尝试,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规范预习要求
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逐渐形成规律,并适时归纳、讨论好的预习方法。到了中年级后,学生对识字、阅读、写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可根据文本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
二、质疑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已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导入新课可从学生预习的程度上进行,让学生说说从预习中了解到的内容及想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目标。
三、“先学后教”,在口语交际中完成学习目标
1.自学指导。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小学高年级自觉指导的方式通过投影(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学低年级常以教师口述为主。自觉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4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2.“读书”交际。
(1)自由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尽可能让后进生读,让多数同学都有机会读,每人读一点;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有错即停,有错就纠,教师仅仅帮助板书正确字音。如学生读错了,其他学生都不能纠正,教师再帮助正音。
(3)全班交流,理解词语。1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解答;2如有词语学生都不会或理解在误,教师再作解答;3如果无学生提问,教师可提问有关重点词语检测,指名回答,学生语言纠正。(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词语,切不可死记硬背。)
3.“认字”交际。
( 1 ) 投影出示 本课要求 “会认字”。1先以词出现,生字注拼音,学生自读。2去掉拼音,指名读。3单独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同桌练读。
(2)检测会认字:做练习册(或小黑板上)连线题或是给生字注意,指名板演。
(3)学生上台改错,师生共同评议。
(4)同桌对改、补错。
4.“概括”交际。
(1)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学生读书,概括,理清文章顺序。
(3)讨论。
5.“说话”交际。
(1)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后问题或教师补充的思考题。
(2)学生读书,思考,准备。
( 3 ) 回答问题 , 讨论 ( 纠正、补充、),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质疑、解疑。
学生讨论时应注意的事项:
讨论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个个准备回答,之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再提出问题,要问:“会的请举手”,之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先让后进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要让较多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个够。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导致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讨论时,教师不可信口问这问那,东拉西扯,搞“满堂问”。
讨论的顺序:后进生先回答,优生补充、归纳,教师相机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8
一、利用文本资源加强语言训练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 也是学生学习说话的依据, 更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这一资源,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服务。
(一) 利用课文插图练习“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低年级教材中, 大部分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因此,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的方法, 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说一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插图内容。如, 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 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分别在干什么?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会说些什么?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样,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仿照表达方式练习“说”
教材中有许多“样本”性的文章, 为学生的语言提供了样本、范例。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和特点出发,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地展开想象, 并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 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 讲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学习这篇课文后, 我让孩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感受和尝试运用诗歌的语言模仿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互相补充, 互相评价。这就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
(三) 表演童话故事练习“说”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虽然费时较多, 但收效是多方面的, 特别在口语交际方面。如,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创设情境, 给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通过表演, 不但再现了课文内容,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 通过重复动物的语言, 渐渐地学会了使用文明语言进行交际。这一过程,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 抓住课文空白练习“说”
由于表达的需要, 课文中会出现不少耐人寻味的描写、令人遐想的表达、意犹未尽的语句、内容省略等现象。它们不仅是阅读教学应当推敲的训练点, 也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 “放任”学生思想, 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 促进其个性发展。
1. 抓住重点词句, “补白”当时情境。
课文常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 虽然抽象, 但有丰富的内涵, 能够总结课文内容。表达文章的中心。可以让学生围绕重点词句进行补白, 将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 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 《小熊住山洞》一课, 可以围绕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 给他们送来了一束束美丽的鲜花”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时, 先请学生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小动物为小熊一家送花?它们向小熊一家道谢时会说些什么?小熊和熊爸爸又会说些什么呢?围绕上述问题,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先做准备。然后, 和扮演其他角色的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展开一次有趣的口语交际。
2. 抓住省略之处, “补白”课文内容。
不少课文在写作上会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 有时因为表达的需要甚至会将一部分内容省略。课文中的这些“空白”是宝贵的教学元素, 我们应抓住这些“空白”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如, 《风娃娃》第七自然段“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他仍然东吹吹, 西吹吹, 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 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这里, 我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风娃娃还会做什么对人们有害的事情”, 让学生先进行合理的想象, 再把省略的内容说具体, 说完后, 请其他学生补充、评价。让学生借助这一载体, 充分经历互动的过程。
3. 抓住课文结尾, “补白”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 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 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进行补白。如, 《坐井观天》一课, 课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朋友, 你是弄错了。不信,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课文没有写出最后结局, 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悬念, 即课后的讨论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讨论、交流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的过程,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二、结合阅读过程进行语言训练
(一) 加强朗读, 注重复述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 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 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 提高读、说、写的能力。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彩, 语言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复述训练, 让学生多听录音、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学会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学习《酸的和甜的》一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对这篇课文进行概括性的复述。朗读复述后对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 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 使他们水到渠成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二) 大胆质疑, 讨论争辩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 学生提出了问题, 需要通过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向人求教、与人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 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 在教学《司马光》一课,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质疑。然后, 针对各自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起争辩, 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 想想司马光所采用的“砸缸救人”的办法究竟好在哪里。学生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 饶有趣味地进行讨论争辩。这种训练,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小组合作, 扩大交际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学会共处的基本素质, 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人人都参与发言, 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最终达成共识或者保留不同意见。在全班反馈时, 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 互相补充, 可以推荐代表来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 能使口语交际训练的面更广, 增大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 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口语训练的形式。
(四) 评价激励, 增强信心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对老师、同学读书, 回答问题等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出自己的看法, 被评价的同学可能虚心接受, 也可能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 自然形成你来我往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逐渐形成相互交流、大胆争辩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能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针对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讲,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 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善于引导, 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 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 延伸课外, 增加阅读
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才能够启其心智, 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巧妙问答, 应变自如。“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我班充分利用晨读、自主活动、读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开展信息交流、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会、新闻发布会、小能手报告会等等,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 从而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保障。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阅读
引言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得力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无论是哪个时期,如何变迁,语言一直被重视,语言的进步意味着文化的进步,当时的科技也会因为语言的发展而进步。语言的培养又是需要长期积累,慢慢才会有所改变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一定要极为重视,否则语言很难实现突破。
一、从小重视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相信很多人对之抱着侥幸的心理,他们总认为从小到大都在说母语,就会常常对其忽略,往往对语文缺乏重视,感觉语文一直都在学没什么重要的,其实不然语文口语交际博大精深,在众多的语言中我们的母语是最复杂的。众所周知,人们平常说的话,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的意思会截然不同,只是由于人们长期生活用语习惯了,但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行业用语是极其多样的。因此需要充分的重视起语文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口语交际中的重难点要有所突破。
二、充分利用口语素材练习
无论生活还是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都是贯穿始末,教师要学会充分发现课上课下学生的细节,对学生存在的口语问题进行纠正,并且在课上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教材中的文章当成练习口语交际能力的素材。教师在教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渗透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有效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时不太容易注意的地方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素材进行良好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口语水平,教育亦是如此需要细细留心,并将口语交际的训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会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活跃课堂气氛
语言类的学习一般都惯有复杂性和平淡性,所以教学过程难免会枯燥乏味。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掺杂一些幽默的口语交际段子,不仅能学习语言的用语技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良好的气氛能足够吸引学生,学生有了兴趣之后他们就能对语言加深兴趣。有经验表明: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表演欲望,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是人的共性,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演的欲望,学生一旦有了表演欲望之后,学生的心态就会更自由,自由的心态会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激发学生的敏捷性,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上,播放《两只小蜜蜂》歌曲,学唱,利用多种媒体技术活跃气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宽松灵动的课堂,让学生能尽情发挥。
四、舞台展示
口语交际需要不断练习提升,在练习中建议合作练习,不断挑战自己的心理状态。课堂上,学生口语的交流应该从课本应留在课本上,更应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锻炼,在舞台上发挥,在挑战中成长,语言就是一个不断遇到生活变化而给改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创造舞台给学生,在课堂上每个过程中的细节中做好把控,让训练成为学生的课堂,不知不觉在感受着课堂的训练,不知不觉的已经适应了训练,例如:课堂在讲课之前,随机点名课堂三种即兴演讲,让学生自由发挥演讲。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校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表演等大型活动,让学生自信勇敢地在舞台上展示自我。
五、激发学生想象空间
口语交际遗传了语言的共性,具有多变性,语言的语境对交际影响颇深,在不同的场合话语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看到语言的灵活性,语言就像一只抓不着的猴子,运用得当的话,会取得非常的作用,老师就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的提高,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老师要针对这方面进行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想象空间,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联想。孩子的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对于学生的想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抹杀掉,在提出问题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作答的足够时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课堂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再在教学生看漫画的基础上提升,我们都知道漫画的抽象性是公认的最难得艺术,通过小学生对漫画的感官发表自己的见解,长时间的培养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能相应的培养口语,对情景具有更好把握能力。
六、广泛阅读
阅读对学习抽象情景的理解力有一定的作用,在平常口语交际课外,广泛的阅读文章。众所周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说话见解都会大不一样,人的个性化培养需要广泛阅读,从阅读中汲取所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在课外翻阅一些自己喜欢的杂志或者小说等,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而提升阅读水平以及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都大有裨益。
七、结语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重视口语,热爱阅读,学习兴趣,正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学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在任何场景下不惧的舞台心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己的重视相互补充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而为适应新的文化需求、新的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敬党.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中阅读运用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3(4)
[2]夏庆波.浅论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口语交际[J].时代教育,2012(2)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10
一、紧扣课题, 激活交际兴趣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文章的课题, 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有些课题具有争论的价值和想象的空间, 当学生在读《菩萨兵》、《世界多美呀》、《晚上的“太阳”》等这些课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说自己读了课题以后联想到了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让学生畅所欲言, 把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二、围绕插图, 创设交际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小学生年龄低, 兴趣主要来自于吸引注意力的事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 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插图有的描绘的是重点段落的主要, 有的是用来解读重点句子的。我们可以围绕插图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时, 如果直接入题, 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很可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丹顶鹤, 也就很难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于丹顶鹤的描写。这时可以利用书中的插图, 强化对学生感官的刺激,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丹顶鹤的认识, 更好地将口语交际训练融于阅读课的教学中。
三、借助文本, 触发交际想象
我们都知道, 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些精炼的词语会给人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或空白进行“生活化”口语交际设计。
(1) 抓住关键词。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关键词给人留下了口语交际的空间。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结尾处“啊,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一句中的“美”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让学生说说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 再说说自己家乡的秋天。这样既为阅读服务, 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 抓住空白点。有时作者为了行文的需要, 往往会在情节、句子或者标点中留下许多空白点,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我们可以抓住和学生生活较密切的“空白点”, 让他们在补白中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时, 课文的结尾是“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文末使用的是一个省略号, 所以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 续讲这个故事。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形式, 提升交际能力
(1) 开展辩论, 锻炼交际口才。争论是锻炼学生口才的最佳手段, 抓住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 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时, 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一年级学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后, 我们觉得乌鸦特别聪明, 那么这次乌鸦怎么会上当呢?乌鸦到底聪明不聪明呢?抓住这个问题顺势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得出结论:爱听奉承话, 是聪明的小乌鸦上当的直接原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不仅让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
(2) 角色扮演, 培养交际思维。让学生进入模拟的生活情境, 进行换位表达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口语交际方法。如在学习教学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时:青蛙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终于到达山顶。教师可以设计让同学们模拟青蛙、小松鼠的语言、语气、动作, 想一想小青蛙, 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想说些什么?小松鼠呢, 又想说些什么?学生几个人一组, 情不自禁地按自己表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 去表白。因此, 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 为学生提供“能动”的课堂, 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3) 排课本剧, 丰富交际体验。喜欢表演是小孩子的天性, 要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 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学生才会喜欢语文课, 喜欢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选择一些浅显的、又适合表演的课文来排演课本剧。在编排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使学生在口语方面的训练也得到了加强。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学习,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具有“生活”情境的口语交际内容, 只要我们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 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交往和沟通也日益加强, 这无疑对人们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以来, 我们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引导学生愉悦学习, 感悟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小学
参考文献
[1]闫红菊.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J].学周刊, 2011 (14) .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11
一、朗读、复述,融合阅读与口语训练
关于教学中“说”的重要性,教育家张志公说:“过去,教语言往往忽视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另外,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到:“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说、写就容易了。”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所提高后,他们在写作、阅读方面也会有所进步,应变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再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融入口语交际训练,以读促说,以说促读。
第一,利用朗读,组织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及情感性。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通过示范阅读,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体态语言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语气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或者让同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体会文本情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而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表情达意。
第二,利用复述,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课文既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复述需要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而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详略得当、清晰明了、富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也讓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其表达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复述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如全文复述或段落复述,简要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等。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提炼出关键字词或梳理故事脉络,引导学生补充说明,确保复述的顺利开展。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初读课文,而后复述故事情节。另外,在问答活动中也可穿插口语交际训练,如课堂辩论、文本多元解读,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仿写、改写,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感知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学习范文中的写作手法、构思技巧,这就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文阅读活动中灵活地穿插写作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练笔,实现“读写结合”,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如让学生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或片段,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练习;对课文进行改写、续编、编演等,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也受到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写写注解或点评。如在教学《白杨礼赞》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整理在本子上或卡片上,而后依照个人理解或在资料辅助下,写写自己对所选句子的点评,而后由教师将全班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归纳,形成《白杨礼赞》“句典”。在学生写注解之前,教师可提供范例。比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的注解如下:起笔一句,直接说明礼赞对象,“实在”一词饱含感情,而“不平凡”点明中心,句末叹号则抒发丰富的感情,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第二,写写感受与随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布置写作任务,升华情感:(呈现各类花草树木的图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缕清风,一丝细雨,一滴水珠,一棵野草,一片落叶,一朵小花,都会不经意地引发人的内心感受,拨动人的心灵之弦,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如在《紫藤萝瀑布》中,宗璞与紫藤萝不期而遇,紫藤萝“告诉”她生命之美、生命之贵。生活在美丽鲜活的大自然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倘若我们能够用心倾听,那么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会对我们说话。宗璞遇见了藤萝花,你们呢,又遇到了什么呢?聆听到了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仿写、改写、续编,进行创造性写作。如在教学《一面》时,掌握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是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跳读,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通过分析三处外貌描写,让学生懂得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得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这是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手法来写写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人,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再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当学生学习与理解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改写或者扩写,使之变为500字左右的散文或记叙文。而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后,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合理续编,进行个性化写作。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 篇12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有传授者和接收者,还需要以课堂文本作为传承的轴带。三者交互的过程不仅是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教材多种多样,内容更是纷繁复杂,不同的阅读有不同的阅读体验。那么我们怎样将它们展现出来呢?这就需要通过交流,也就是口语交际,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还可以针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失误进行有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得到了双重提高。下面以几节教学课为例,证明口语交际搭配阅读教学相结合很有必要。
1.提出要探索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聚焦一个问题:乌鸦喝水的办法有哪些?
2.进行质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多种假设和猜想,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一种,寻找依据,自圆其说,并与同学交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问。
3.操作验证,达成共识或坚持己见
课堂实际演示,仔细观察,把学生提出的办法归类演示,验证刚才的假设。
口语交际存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第一阶段中,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可以是经过筛选提出,也可以是师生交流提出。在第二阶段中,学生解答问题,这时就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这个环节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然后分组或者同桌之间交流、相互倾听,通过彼此的互动,选择最佳答案。在第三阶段中,本阶段主要强调的是达成共识和坚持己见。学生的思维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样,要达成共识恐怕很难。尤其是在谈论的时候,各有各的想法,如何能在辩论交流中倾听学生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口语交际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阅读教育,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增进彼此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开发教材资源进行口语交际
1. 借助教材插图,进行口语交际
低年级学生不论在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如果只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还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小学生课本中经常会在文中有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有时就能很好地诠释中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学生对文字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图片却能引起他们的想象,通过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复述文章;还可以让他们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展开相关联想,作者可能还有想表达的点没有表达出来等。以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引导学生对四幅插图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口语交际并相互评比。又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正在进行星空旅行,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利用这些插图巧妙地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积极进行口语交际。
2. 补白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语文课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因为作者感情需要一些情景描写,所以,往往在文中会有一些内容起伏跳跃的地方,还会省去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思考,还有的文中有一些关于静物描写、遐思或者意味深长的话语,这些文章本身就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看来,它们不只是我们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训练点,还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素材。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补白”。此处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为例,文中讲述了几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说出一些其他植物传播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结合阅读过程进行口语交际
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列出了较多的口语交际方式,按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的地位分为被动式(听)和主动式(说)。主动式又可分为单一式即“独白”(复述、转述、讲述、口述见闻、主题发言)和综合式即“对话”(讨论、请教、商讨)。阅读过程就可以结合朗读、复述、提问、质疑、评议、小组合作等环节进行口语交际。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提出疑问,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关键环节。质疑说明学生在真正考虑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解决学生质疑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步步引进,锻炼各方面能力。还以《乌鸦喝水》一文为例。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提出了许多问题:“乌鸦不能推倒瓶子喝水吗?乌鸦不能找吸管喝水吗?乌鸦为什么不回家喝水呢?”教师可以先不讲解,让学生尽情提问,然后彼此之间分组讨论,彼此交流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有参与兴趣。这样的方式,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还能对学生的发展性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推荐阅读:
英语阅读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07-13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07-20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06-28
口语交际教学总结08-20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08-25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11-12
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08-12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08-12
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09-14
口语交际分享教学设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