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劝告》教学实录及评点(通用5篇)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实录及评点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劝告,学习并运用学到的常见的劝告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劝告能力, 努力做到劝告 方式恰当、语言真诚。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劝告
2. 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圣旨:皇帝要他进贡 公鸡蛋。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的几个小人,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一个 学生解(xiè)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无法,只好让他前往。 (此处省略解缙和皇帝的对话,接着出示材料)
皇帝听了解缙的一番劝说,进贡公鸡蛋的想法只好取消了。
同学们想想看,解缙到底向皇帝说了一番什么话呢?
(学生讨论思考,然后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甲:也许解缙编了一串话,让皇帝放过了李尚书。
学生乙:解缙向皇帝说道:“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
学生丙: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
师(微笑):同学们的视眼开阔,见多识广,平时一定看了不少的课外书。解缙正是说到:“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他运用“归谬法”进行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正确独特的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口语交际活动--劝告,来领略“劝告”这种说话艺术的魅力。
二、知识传授
1.什么是劝告?
--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
2.劝告常见的技巧有哪些?
--劝告常见的技巧有:
(1)正面劝告,有理有节。这种方 法要求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
(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这种方法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
(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这种方法针对对方认识上的缺陷,分析出其自相矛盾的判断,让对方认识到其中的谬误。
(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这种方法主要是用言语激将,“请君入瓮”。
(5)巧用譬喻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注意:每一种技巧,都要设计或举出一定的简单例子)
三、互动教学
想想看,下列情况下,他们各会 怎样劝告?
1、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 ”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
(提示:从正面劝告。)
(小资料: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参考答案: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2、 战国时,公输般替楚国监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赶到楚国的郢(yǐng)都见公输般,劝说他不要为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
见面后,公输般问:“先生有何见教?”
墨子故意说:“现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你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你一千两黄金。”
公输般很不高兴,断然拒绝道:“我是 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
墨子见公输般口称“仁义”,正中下怀,他立即借题发挥,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 ”。
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
(提示: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参考答案: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但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 ,却拼命在战争中葬送自己本来就不足的人民,去争夺自己已经很多的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楚国却要攻打它,不能算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身体力行,以理抗争,不能算是忠臣;抗争不达目的,不能算是坚强;杀了一个人认为不义,却去杀很多人,不能算是会类推事理。)
3、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和他断绝一切联系,下定决心抗击曹军;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称臣。现 在将军您表面上假装服从他 ,向他投降,而内心又迟疑不定,事情已经如此紧迫,但您还不做出决定,这样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
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
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 ”
(参考答案: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
(效果:诸葛亮一席话,正中孙权痛处,孙权一向以英雄自居,而今若投降曹操,还算什么英雄?连势力不如他的刘备都不投降,保持英雄本色,叫他投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诸葛亮话一出,孙权就被激得 热血上涌,当即表态,与刘备联合起来抗击曹军。)
(评析:有时,“请将”不如“激将”,这种方法是针对被劝告者的本性、品质,用言语激怒他,“请君入瓮”。)
4、1942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成员大多是从部队抽调来的经过长征的同志。他们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叶剑英同志便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被说懵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钢盔团’。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的领导,怎能把鬼子打出去?”从此,再没有人要求离开警卫团。
思考:叶剑英劝告为什么能取得好效果?
(参考答案:叶剑英劝告警卫团同志安心工作,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巧用譬喻,以平等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弹演练
1、小红的父亲吸烟成瘾,如果你是小红,该怎 样劝告父亲?以下的答案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一: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再抽烟了,吸烟有害健康的!
答案二:爸,自从你吸烟以来,家里就像“天宫”一样,“烟雾弥漫”,我和妈妈的身体都受到了“熏陶”。
答案三:吸烟是很浪费钱的。
答案四:既然我劝了你,你却不听,那我也抽,让我们共同来享受一下抽烟的乐趣。
答案五:你抽我也抽,你不抽我也不抽。
2、某班两个同学课间喜欢追逐打闹,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告他们? 蚰郑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告他们?nbsp;
3、某校一名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延误了学业,如果你是班干部,该如何劝告他?
4、李明要参加义务鲜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鲜血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请你帮李明想个办法,怎样劝告他父亲?
参考一:生物书上写道,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输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的。如果他一次献掉这些血,身体组织会及时补给的。
参考二:可以通过讲道理,作为一个公民有义务鲜血。
参考三:可以让李明作一个假设:自己急需输血,而医院血库里没有相匹配的血型可以提供,如果都像父亲那样,那么李明的生命就有可能危在旦夕。通过这种方式来触动亲子、爱子之心。
五、拓展实践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劝告,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当然最好能了解被劝告者的性格、特点、爱好等。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定学到了许多劝告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周围的同学发出你内心真诚的劝告。
学生甲:我想劝告有些同学,要爱护环境,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如果大家都糟蹋环境,我们的校园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学生乙:我想劝告那些喜欢抄袭作业的同学,抄袭他人作业的人是寄生虫,寄生虫是最令人讨厌的,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的。
学生丙:我想劝告那些乱吃零食的同学,吃零食有害健康,那些油炸食品既不卫生也没有营养,有的杂志上报道,经常吃零食的人患肠道溃疡的机率大大多于正常饮食的人,因此,请同学们不要吃零食了。
师:这是真情的告白,尽管我们这节课要接近尾声了,但我们的生活还继续需要这样真诚 的劝告。留心身边的事,留心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劝告就会如同这明媚的春光一样,受大家欢迎。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出一点即可)
侯晓旭
[口语交际:劝告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实录及评点 篇2
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与人对话,对吗?
师: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哪位同学能说说?
生:对话的时候要讲礼貌。
生:要把自己的感受说清楚,还要认真倾听,并做好回应。
师:对!我们在与人对话的时候,说,要清楚地表达;听,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做出随机应对。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是练这个的。明白吗?
[评析:新课伊始,提出明确的要求,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及应对的能力。]
二、情境演练破难点
师:我们该怎样理解口语交际时的“随机应对”?
生:就是要根据对方的问题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师:(随意走到一位女生跟前)你今天穿得可真漂亮!
生1:吴老师,您今天穿得也很漂亮!
师:这就叫——
生:(齐)随机应对。
师:(随机走到另一位学生面前)你真聪明!
生2:谢谢老师的夸奖,可我比起您来还差得远呢!
师:这也叫——
生:(齐)随机应对。
师:今天的天气可不太好。
生3:我觉得很好啊,因为我今天的心情很好。
师:这还是—
生:(齐)随机应对。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什么叫“随机应对”了吗?当然,在生活中与人交际要真正做到对答如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学。
[评析:“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与过去“听话”“说话”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双方的互动,听后的反馈,尤其关注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此环节里随机的话题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随机应对”,又培养了学生的应对能力,更体现了口语交际课双方互动的特点。]
三、情境再现入主题
(师用卫生纸擦黑板,擦过之后,随手把纸扔到一边。见此情景,一生走上台来)
生:老师,能打扰您一下吗?
师:当然可以。有什么事儿吗?
生:您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老师,对吗?
师:是的,如果我看到身边的环境很洁净的话,那我的心情会特别的快乐。
生:我和您有同样的感受。可是,我刚才却看到您把纸团随意地丢到了地上,这多影响我们的心情呀!如果您能做到不随手乱丢垃圾,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做到不乱丢垃圾了。
师:谢谢你的提醒。老师把它捡起来。
师:(捡起纸团后)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所看到的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1:我看到老师把垃圾丢到地上,杨凌子上去劝说老师不能这么做。
生2:我看到杨凌子阻止老师乱扔垃圾。
师:你说得简洁而且完整。同学们,像刚才杨凌子那样劝说并阻止我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境,就叫“劝阻”。这节课我们就以劝阻为话题来进行交流,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请看大屏幕(小鸟的视频)。小鸟怎么样?
生:“小鸟真可爱!”“好美的小鸟儿啊!”“小鸟的叫声真好听!”……
师:看来你们都特别喜欢这只鸟。可你们知道吗?此时有一支枪正对着小鸟,准备把它打下来。同学们,你们应当怎么做?
生:劝说并阻止他。
师:小明和你们的一样想救这只小鸟,可是拿枪的却是他的爸爸,他需要我们来帮他。
(出示:小明的爸爸爱打鸟,今天他又背上猎枪准备出门。小明想劝阻爸爸。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劝阻爸爸?)
师:现在转换角色,你就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劝阻爸爸?
生1:如果我是小明,我会给爸爸讲一些有关人类没有鸟儿会怎样的故事。
生2:如果我是小明,我会让爸爸换个角度去想:如果别人也拿着枪打他的孩子,他会怎样想。
师:你能换位思考,更能感动人。
师:让我们梳理一下:在劝阻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认为在劝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情动人,比如刚才刘富源让小明爸爸换个角度想就很好。
生2:我觉得在劝阻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到以理服人,比如可以讲讲一只鸟儿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没有了鸟儿就可能爆发虫害,等等。
师:你们说得好有道理啊!那在语气上有什么讲究没有?我们看看这个小明劝阻爸爸的过程,想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劝阻情境1
爸爸:(拿枪出场)这杆猎枪老出毛病,今天终于修好了。要是能打几只鸟回来烤着吃,那滋味一个字——美。
小明:爸爸,你要打鸟?
爸爸:是啊,怎么啦?
小明:(拉着爸爸的胳膊摇着)我不许你去打鸟,老师说了,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
爸爸:去去去,一边去,你个黄毛丫头知道什么!俗语说得好,家鸡的肉没有野鸡的香,地上爬的没有天上飞的肉嫩,更何况鸟还老是偷吃地里的粮食呢。保护它做什么?
小明:反正鸟儿是我们的朋友,就不许打它!
爸爸:行了,乖乖在家里呆着,我晚上给你烤鸟肉吃。
小明:爸爸——(爸爸拿着枪扬长而去)
师:评价一下小明的劝阻。
生1:小明没有把不能打鸟的原因说清楚。
生2:小明的劝阻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做到以理服人。
师:你真会倾听!如果是你的话,你怎样去劝说?
生2:我会这样劝说:“爸爸,你别去打鸟,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儿每天吃的害虫比它偷吃的粮食要多得多,再说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没有鸟儿,害虫就会成灾的。”
师:真不错,你的理由足以让我信服。看来,要想使自己的劝说有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现在请两人一个小组,一个人扮演爸爸,另一个人扮演小明,练习如何劝阻。劝阻时要注意把自己爱鸟的情感转化成动情的话语,使出你浑身的解数去劝阻小明爸爸,让他放下猎枪,救下这些可爱的小鸟。
[评析: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这其中少不了交际情境的创设,少不了交际策略的点拨,更少不了在情境中的实践操练。]
四、生生互动练劝阻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很多同学的劝说非常有效,非常好!哪两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劝阻过程展示一下?
▲劝阻情境2
(爸爸拿枪准备出门)
小明:(拉住爸爸的衣袖)爸爸,你到哪里去?
爸爸:到树林去打鸟啊!
小明:不许你去打鸟,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
爸爸:(边说边推小明)去去去,小孩子家懂什么!小鸟天天在耳边叽叽喳喳地叫,吵死人了。再说了,你不知道那小鸟的肉可香呢,今天让我打几只鸟回来给你炖汤补补身子吧,看你瘦的!
小明:你听我说嘛。一只鸟一年可以吃掉1500只害虫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打鸟的话,那会有多少鸟失去生命,会有更多的害虫来吃我们的庄稼啊!那样,我们人类该怎样生存呢?爸爸!
爸爸:(低头沉思良久)你说得好像有一点道理……
小明:(连忙拉着爸爸的手)还有,爸爸,您不是常常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珍爱生命”吗?小鸟的生命也应当珍爱,你怎么能随意剥夺它们的生命呢?爸爸!
爸爸:可是……
小明:(乘胜追击)爸爸,我们不仅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珍爱所有生物的生命,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惜啊!
(爸爸拿枪离开)
小明:爸爸你到哪儿去?
爸爸:喂鸟去!
小明:我也去!
(两人准备下时,老师将其拦下)
师:等等!孩子们,小明遇到的麻烦,你们知道吗?
生:小明的爸爸爱打鸟。
师:是啊。这是一位爱打鸟的爸爸,可这位爸爸现在却要去喂鸟,这是为什么?哪位同学想采访一下?可以采访爸爸,也可以采访小明。
(学生现场采访)
师:评价一下,先从好的方面来说,如有不足可以提提建议。
生3:我觉得周云灏扮演的小明,劝阻非常成功。他的语气很委婉,他用珍爱生命来感化爸爸,做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周云灏:谢谢你的建议,以后我一定会注意的。
生3:不客气。
师:他们在表演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
生4:我们要认真倾听。
师:对极了!不过,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大脑还得想——面对别人的话语,如果你是对话者,你将如何应答。
▲劝阻情境3(略)
师:看这两位同学的劝阻过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生1:刘小溪劝阻,语气很好,理由也很清楚。
生2:刘小溪在劝阻爸爸打鸟的过程中,以亲情来打动爸爸。如她说到,如果打到珍稀保护动物,犯了法,她会为此失去爸爸,这可怎么办?
师:是的,没有爸爸的女儿挺可怜的,这就打动了谁啊?
生3:这就深深地打动了“爸爸”,也打动了我们!
师:(对生4)我发现这节课你说话的时候挺少,现在你当一下小明,我当爸爸,你来劝一下我,可以吗?
生4:爸爸,如果人类都杀鸟的话,人类也会灭亡的。
师:你怎么这么说话呢,就打几只鸟儿,人类会至于灭亡吗?
生4:那是因为您破坏了生物链。我们学习过的一篇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动物,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师:你说得真好!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劝阻我,我听你的。乖儿子,坐下吧!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么多!
[评析:本环节除了师生间的及时互动之外,还安排了评议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表达,并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真正地动起来,才能使课堂不再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包场。]
五、拓展延伸会劝阻
师:经过小明的劝阻,他的爸爸不再打鸟了。但现实生活中动物受到伤害的事情却时时都在发生,瞧!(点课件,边看图片边说)金钱豹因为猎人的捕杀,数量急剧地减少,若干年后,它将遭遇到和恐龙同样的命运;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藏羚羊,也遭到了境外不法分子残酷的杀戮,这就是犯罪分子把剥去皮的藏羚羊偷偷埋葬的场面。这道菜同学们都不陌生吧?说说它是用哪种动物做成的。是的,田间卫士青蛙就这样被人们端上了餐桌。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生:遇到过!我曾看到几个中学生踢一只小狗,可没有人管。
师:你心里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小狗很可怜。……
师:如果你再遇到这种事情,应当怎么做?
生:劝说并阻止他们停下杀戮。
师:现在四人一小组,一人扮演伤害动物的人,其他几个扮演劝阻者。大家轮番上前劝阻,比比谁是小组内的最佳劝说者。最后,我们要让伤害动物的扮演者给最佳劝阻者颁发“笑脸奖”。
……
[评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懂得怎样劝阻是知识,会劝阻才是能力。这一环节以现实生活中所见的伤害动物的事例来练习劝阻,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用之于日常的交际实践。而这也正是口语交际的应有之义。]
《墙》教学实录及评点 篇3
时间:2007年2月22日
地点: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
学生: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4)班
背景:溧水县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举办了溧水县首届名教师高级研修班。本节课是学员彭太保所上的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课外自读课——李元胜的《墙》。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外自读课文《墙》。(板题:墙)对于墙,大家并不陌生吧,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先不急着读课文,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让你来写这个作文题目,你打算怎样写呢?
生:我觉得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奇特的墙,比如说国界线,州界线。它们把地球分成了一块块碎片,我觉得这些墙固然有好处,有了国界线,两个国家间的一些地域性质矛盾就可以化解。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我是某国某国人,与你不同,我认为这样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国家民族间的冲突,如巴以冲突等,所以我准备就“墙的阻隔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谈点个人看法。
生:我准备写人与人之间的墙,比如上代和下代之间的代沟,朋友之间的隔膜等。
生:几堵墙构成了一个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有一种安全感、温馨感,所以我打算以此为主线写篇记叙文。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带着我们的设想再认真去读一读被誉为“重庆大学新时期第一位校园诗人”的李元胜的“墙”?
(学生自由读文两遍,读完后——)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结果。
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对五种墙抒发感慨:第一种记忆中最美好的墙——绿墙;第二种是古板的砖墙;第三种是古城墙;第四种是城市中的墙;还有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墙。
生:我觉得她讲的这五种墙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墙,一种是无形的墙。也就是说作者从有形的墙写到无形的墙。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文中的绿色刺篱笆、砖墙、古城墙、城市中的墙都是有形的墙,看不见的心墙是无形的墙。
师:关于这样一个分类,请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第七段。
师:为什么?
生:这是一个过渡段。
师:过渡句(段)是非常重要的。找到第七段,请你朗读一下你所认为的过渡句(段)。
生(读):“所以,形形色色的看得见的墙,只不过说明,在我们的心中,同样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看不见的墙。”
师:很好,请坐。这样一个过渡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形形色色的看得见的墙,刚刚这位同学把它概括为有形的墙。“有形”这两个字在文中找不到,是她自己加以改造的。当文中能直接找到反映这个信息的关键词时,需要我们进行筛选;如果没有,就需要运用概括的方式了。在这里与“有形”相对的是——
生(纷纷说)“无形”。(师板书:有形的墙无形的墙)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作者借这些墙抒发了不同的情感、态度。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二段中“这座充满诗意的墙对我有无穷的诱惑”,表明作者对绿墙的喜爱;作者用“古板的”形容砖墙,表现他的不满;第四段古城墙“虽然不可能像上述的绿墙那样浪漫,还是让我心向往之”。还有城市中的墙“如果一个城市的全部墙加在一起统计一下,它们占用的地皮,消耗的材料和花费的劳动,都肯定各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表现作者对城市中的墙的否定。另外,作者讲到了有的墙需要建立,有的墙需要拆除。
师:刚刚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他认为文中写到了各种各样的墙,作者对每一种墙的情感、态度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文中找一找可以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或者句子。首先,对“绿色刺篱笆”,作者是“喜爱”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还有没有别的看法?请大家品读。
生:“绿色刺篱笆”是“我”记忆中的墙,对“我”有无穷的诱惑。
师:在哪一段找到的?
生:第二段。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有哪些关键词?
生(齐声):“充满诗意”,“有无穷的诱惑”。
师:这些话能证明作者的感情是“喜爱”的。还有没有其他词句?
生:第一段“记忆中最美好的墙”。“绿色刺篱笆”是作者记忆中的,说明这是他儿时的一个美丽的场景,现在仍然能回想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看出感情是“喜爱”的。
师:还有吗?
生:我认为第二段景物描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绿色刺篱笆”的喜爱。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朗读一下。我们一边听,一边来体会。在朗读时要注意:第一要读准字音,第二要读清句读,第三要读出感情。既然你认为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感情,那么就按照你的理解把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对她的朗读进行一下评点?从朗诵的三个要求来看,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
生(自我评价):我觉得自己刚才太紧张了,有些句子的感情读得不够到位,比如“白头翁往往在墙顶的树梢上作稳重的绅士状”应该读得慢一点。而且有的句子读破了。
师:那我们再给你一次机会,请你把刚刚觉得读得不够好的地方再读一遍。
(生再次感情地朗读,集体鼓掌)
师:她刚读的这段写出了一个鸟类的“天堂”。但提请大家注意一下最后关于麻雀的描写一句,这些用语如“气急败坏”“抱怨”“吵闹”等是如何体现出作者的喜爱呢?我倒觉得这些词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有些生气的。
生:作者在第一段里表示这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墙”,说明是作者小时候的事,现在用“气急败坏”等词来反衬他童年时那些美好的场景。
生:其实文中的麻雀看似是“气急败坏”“很不情愿”的,实质上却是“争先恐后地钻进来”,说明麻雀对“绿色刺篱笆”也是依恋的。现在要把它们赶走,它们当然不高兴了,所以是“气急败坏”的。
师:有道理,这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衬托。
师:用被赶走的麻雀,那种气急败坏的样子来衬托此地值得留恋。还有一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生:比喻。如“稳重的绅士状”“旅行团”等。
师:很好。用这样一些修辞来写出自己记忆中的儿时用灌木围成的这样一个美好的天地。由此引出第三段“虽然它是墙,其实只是象征性的”。 这叫做挡而不隔。农村的小孩可以钻进来割草,“我们”可以钻出去钓鱼。因此作者对儿时的“绿色刺篱笆”是一种什么感情?
生(齐声):怀念、留恋。
师:(师板书:怀念)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自然引出对古板砖墙的评价“再也无研究的价值”,如何理解?
生:因为这段砖墙再没有以前的诗意,也没有以前的乐趣,而是把自己和外界隔绝了,外面的孩子再也不能钻进来割草,我们也不能钻出去钓鱼,那些自由、快乐随着砖墙修筑好都消失了。
(生集体鼓掌)
师:看来她的理解正合大家之意啊,“于我心有戚戚焉”。这样一个美好的刺篱笆变成了古板的砖墙,一个美好的天地无形中消失了。那我们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它?
生:惋惜。
师:这个词程度够吗?文中说这是一段古板的冰冷的石头墙。你认为呢?
生:厌恶、失望。
师:这段墙令作者很伤心,也很失望。那我们就用“失望”来形容吧(板书:失望)。好,再往下看,对古城墙,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齐声):心向往之。
师:我们就取用其中的两个字“向往”(板书:向往)。现在大家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对同样是砖墙的古城墙作者为什么却是“向往”呢?原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解释呢?
生(朗读):“各个城市的人都会有一部关于自己祖先的活生生石头砌成的古书可读。”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 篇4
执教:山东省邹平县邹平镇
赵东晓 评点: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教研室
成浩
课堂实录:
(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师: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我了解到大家都是寄宿生。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论乡愁这个话题。首先我们一起欣赏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播放配乐朗诵)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样的好诗,想不想读? 生:想。
师:那好,现在咱们就投入地读两遍。(生自由地朗读)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非常爱诗,喜欢读诗,有时感受特别深刻,有时会发现许多新奇的地方,有时则会遇到一些读不懂的地方。不知同学们是否有同感。现在就请大家把读诗过程中的感受、发现或其他任何一方面的收获说给同组的同学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教师也参与交流。)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生:读了这首诗我感到特别想家。师:想家时怎么办? 生:给家里打个电话。师:可不可以说给同学听一听?
生:可以。我想说的是:“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不过,我会克制自己的。” 师:说出了心里话。
生:我也很想家,我觉得和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师:能不能具体地谈一谈?
生:从第一节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小时侯经常给母亲写信,我想家的时候也会给妈妈写信。师:你有什么话要带给家人吗? 生:我会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爸爸妈妈的。
生:老师,我发现了这首诗的写作顺序。它是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的顺序写的。师:还有补充吗? 生:每一节中诗人与亲人的距离也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这首诗就是按照时空的变化来组织的。生:老师,我还发现诗的每一小节所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师:说一说。
生:第一节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第二节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第三节是说母亲去世了,对母亲的思念成了永久的怀念,第四节是说对大陆的思念。
师:不错。大家有没有看出前三节与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不同呢? 生:前三节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第四节升华为爱国之情。师: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应如何读这首诗呢? 生:要读出感情的变化———由浅入深。师:那好,你能否试一试?生读。(不是很好)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快,感情表达不够充分。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下听听?
(生读,很投入的样子。读完,其他同学热烈鼓掌。)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互相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教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师:下面我们开始朗读欣赏,谁先来?
(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大都声情并茂。)师:(重点指导)重音并不一定重读,有时根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例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三字读为重音,但不能重读,而应轻读。
师:在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诗言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沉思片刻)
生:我来说几句。小时候/乡愁是一个长长的枕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掌声响起)
生: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贺卡/我在泊头/母亲在乔庄 长大后/乡愁是一段遥远的路/我在城里/母亲在城外 后来啊/乡愁是一封封情书/我在他乡/新娘在家乡(笑声和掌声同时响起)师:太精彩了!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还有。乡愁/是一列长长的客车/我在里头/亲人在外头 乡愁/是根连根的荷花/把我与亲人连在一起 乡愁/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在我心头绵延流动
师:真为你们的家长和老师感到骄傲,咱们班有这么多的才子佳人。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自由朗读几遍,比较席诗和余诗的异同。
(学生朗读,然后讨论,自由发言)生: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的乡愁。
师:不错,这是两首诗的相同点,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
师:乡愁本来是抽象的,作者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生:我觉得两首诗在形式上不一样。师: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
生:席慕蓉的诗表达感情比较朦胧含蓄,余光中的诗比较直接清晰。„„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两首诗的风格不一样。如果把余诗比作一杯陈年老酒,那席诗就是一杯温热的咖啡。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用最快的速度把它背诵下来。
(学生积极背诵,约一分钟后纷纷举手。两名同学分别背诵两首诗。)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有哪位同学愿意代替老师给全班同学留一个作业? 生:我布置大家将这两首诗背熟。生:不好,太俗了。我布置大家将这两首诗对比阅读赏析,并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生:我觉得我们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我建议大家课下搜集整理余光中和席慕蓉的诗,增加课外阅读量。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老师再补充一点,乡愁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乡愁诗,大家可以把范围放大些,把能搜集到的所有乡愁诗整理成《乡愁专集》。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这个活动就叫“八月十五话乡愁”,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放歌曲———佟铁鑫演唱的《乡愁》)伴随着余光中的乡愁,咱们就要说再见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谢谢大家!愿做你们永远的朋友!
说课稿
这堂课可以说是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堂实践课,也是一堂开放课。
首先说说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意—朗读指导—语言运用—对比阅读。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因此,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情。在整体感知理解诗意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
关于朗读指导: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新诗,我认为应在朗读方面加强正确的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并且始终把感情放在首位。事实上,我们在读诗时大都是凭直感一下子进入诗歌的境界,然后自然地在诵读中诠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不是机械地先读熟,再读出感情。因此,有感情地读是始终贯彻在诗歌教学之中的。
关于第三环节:即兴写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正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资源。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
关于对比阅读: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想渗透对比赏析诗歌的方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点,设计的问题较简单一些。不管学生从哪个角度对比,我都予以肯定,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思考的过程,力求养成对比赏析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说明:第一,乡愁是一首极好的诗,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感情是全人类共有的。我及时抓住寄宿生都有过想家的经历这一点让他们品味、感悟、表达。为了烘托气氛,我主要利用电教手段将诗歌做成MTV的形式,并配上精心设计的画面渲染气氛,使学生尽快感情定位,进入诗歌情境。第二,每个环节设计始终把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第三,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多的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升华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最后,关于课件,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对语文课件的使用,近年来褒贬不一。随着电脑网络的兴起和发展,课件以它特有的形式和无与伦比的优势登上了课堂教学的宝座。但如果用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喧宾夺主。语文教学要慎用课件,尤其不可做成一环扣一环的固定模式,那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选一些经典的图片、音乐,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样运用起来灵活、实用、不拘泥于形式。
评点
这是一节让学生真正精彩起来的课。学生的精彩突出表现在他们自己真切的感受和诸多的“发现”上。
课堂上的学生来自博兴县实验中学,他们大多是寄宿生,县内县外的都有,一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对于离家在外的初二的孩子们来说,读着《乡愁》,引起乡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有具备这种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读进诗里去。
诗是抒情的,是入境的,有时能够体验到,但不一定说得清。可贵的是,这些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自己的发现,并且能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们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的层次结构,二是诗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也是这首诗得以广泛传播的生命力所在。
学生听读一遍,又自读两遍,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就有这么多的发现,可见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在课的后十分钟,教师让学生将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两首诗比较阅读时,学生们发现了更多的东西。两首诗的主题、形式、表达感情上的异同点他们都能理解得清清楚楚。
除了学生感受和发现的精彩以外,我们看到学生在借助诗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时所写的即兴小诗也很精彩。如果没有把诗读进心里去,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学生精彩起来了,那么,课堂上教师是怎样表现的呢?
我们看到,在学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师能“退”则“退”。这节课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朗读指导—语言运用—对比阅读。在每个环节的内容处理上,教师一直遵循着一条“多退少补”的原则,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不会去包办代替。教师把发现的权力给了学生,把如何读诗的选择、决定权给了学生,把评价的权力给了学生,甚至作业的布置也让学生参与了进来。在学生的参与下,从课内的学习,迁移拓展到课外相关诗文的阅读积累,课内课外构成了一个“大语文”的学习框架。教师“退”下来,真正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但教师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该“补”则“补”,这个“补”,主要表现在教师不露痕迹的相机引导和对重点之处的适时强化。如对诗意的理解,对朗读的指导,对两首诗风格的比较,再如引导学生从学诗到模仿写诗。
学生精彩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要让小主人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仅仅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民主、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往往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赵老师做得很出色。在课的开始,赵老师是以一种近乎聊天的方式和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师的语言自然、随意,句句发自内心,让人听得心里暖暖的。课堂上如春风拂面般的鼓励性话语时时可见。
“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 篇5
原文地址:“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作者:如月弯弯
郭学萍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南京市下关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荣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南京市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南京市首届课外阅读优质录像课评比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六十多篇童话、七十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南京电视台、《南京教育》、《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她进行过专访。现场回放
设计理念
小学阶段学习儿童诗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正如我们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指导孩子们写诗,也并不是要让孩子们个个成为诗人。学写儿童诗,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从而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并从中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花飞舞动画,配乐。)
师:同学们,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冬天真的就来了。冬天是一个生长童话的季节,每一片雪花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其中有一个童话,名字就叫——《线条的梦》。
二、故事激趣
(多媒体播放《线条的梦》动画,教师讲故事。)
师: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竖线,小猴子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根很高很高的竹竿,我顺着它爬上去,就能()!
生:就能吃到树上的果子。
生:就能摘到天宫的蟠桃。
生: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
师:熊猫在雪地上画了一条横线,小马看见了,可高兴了,它说:“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沿着它跑过去,就能()!
生:就能跑到大草原,吃到青青的草。
生:就能跑到好朋友兔兔家,和它一起玩耍。
生:就能跑回远方的家,和爸爸妈妈团聚了。
师: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斜线,小猴子大叫起来:“()!”
生:哎呀,竹竿倒了,我要摔下来了。
生:哎呀,大树被风吹倒了,我的屁股摔成两半了。(笑)
师:熊猫在地上画了一条曲线,小马大叫起来:“()!”
生:哎呀,路这么崎岖,我到不了草原了。
生:不好,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的去路。
三、启发想象
师:同学们,一根普普通通的线条因为有了想象,变得不再普通。如果把这一根根线条交给你,你会编织出怎样的梦呢?请把你想到的事物画在那片彩色的树叶上。(每人一片彩色的树叶课前准备好。)愿意到黑板上画的同学自己上去。
(十几个学生陆续上黑板画线条画,其余同学画在彩色树叶上。)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生:我画的是一颗流星。
生:我画的是在海上航行的一艘船。
生:我画的是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它正在和花做游戏。(掌声)
师:蝴蝶是花的精灵,它在和花做游戏。多么奇妙的想象!
……
四、试着续写
师:有一个孩子,他用线条画了一个“○”,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
(多媒体呈现诗句)《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
生:蛋壳破了。
生:从里面蹦出一只小鸡。
生:从里面跑出一只小恐龙。
生:这是一个金蛋,金蛋破了,里面滚出了许多黄金。(笑)
生:里面滚出了一个小小的太阳。
师:把蛋黄想成了小太阳,多么形象啊!
生:里面跑出一个小孩。(笑)
师:这个小孩是你吗?噢,不是,那是谁?
生:长袜子皮皮。(大笑)
师:如果从里面跑出一本本童话书,那就更神奇了。(笑)
生:从里面跑出了两个太阳。
师:(愣住了)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呢?
生:因为这是一个双黄蛋呀!(大笑)
……
师:哈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让我惊喜!
五、引出概念
1.“○”的联想。
师: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
生:小鱼吐的泡泡。
生: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
生:一轮明月。
生:看到这个“○”,我还会想到眼睛。
2.练习用“眼睛”说话。
师:谁会用“眼睛”说一句话?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生:郭老师的眼睛很漂亮。
生: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否则就会像郭老师一样戴上眼镜。
生:郭老师的眼睛会放电,让我们感到温暖。(笑)
生:我想郭老师昨夜一定又熬夜了,你看她多了一对黑眼圈。(笑)
……
3.试编儿童诗。
师:哈哈,我都成了你们造句的素材了。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天空的眼睛?
生:白云。
师:白云是天空温柔的眼睛。
生:星星。
师:星星是天空调皮时一眨一眨的眼睛。
生:太阳是天空瞪圆了的眼睛。(笑)
生:月亮是天空笑弯了的眼睛。
师:什么是大地的眼睛?
生:湖泊是大地明亮的眼睛。
生:火山是大地愤怒时的眼睛。(掌声)
师:早晨,露珠躺在花瓣上,你会想到露珠是谁的眼睛?
生:露珠是草叶的眼睛。
生:露珠是花瓣的眼睛。
师:奶奶年纪大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谁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是奶奶的眼睛。
师:你是奶奶的眼睛,你可以帮奶奶做些什么事?
生:我要讲最动听的故事给奶奶听。
生:我可以跟奶奶说窗外风景……
师:把我们刚才说的连起来:《眼睛》——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湖泊是大地的眼睛,露珠是花瓣的眼睛,我是奶奶的眼睛,我要讲最动听的给奶奶听。
师:刚才,我们集体创编的就是一首儿童诗。(板书:儿童诗)谁来说说看,儿童诗有什么特点?
生:儿童诗充满着想象。(板书:充满想象)
六、引导阅读
1.多媒体出示儿童诗《湖》。
《湖》——好大的一面镜子,一只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声喊: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2.讨论交流。
师:在这首诗里,作者的想象力表现在哪儿?
生:作者把湖想象成一面大镜子。
生:蝴蝶像一个爱臭美的小女生。(笑)
生:青蛙跳到湖水中,湖水漾起一圈圈的波纹,就像把镜子打破了似的。蝴蝶看到湖中的倒影,还以为是自己的衣服破了。
3.小结。
师:在儿童诗中,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在儿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话……
七、感受童趣
1.多媒体出示儿童诗《不学写诗有坏处》。
《不学写诗有坏处》——小虫写信给蚂蚁,它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蚂蚁收到他的信,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表示□□□。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怎么办呢?
2.猜猜练练。
师: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猜猜看小虫和蚂蚁分别说了哪三个字?
生:小虫说:“你好啊”,蚂蚁说:“我很好”。
生:小虫说:“我不好”,蚂蚁问:“怎么啦”。
生:小虫说:“嫁给我”,蚂蚁说:“我愿意”。(大笑)
……
师:笑过之后告诉大家,儿童诗还有什么特点?
生:很好玩,充满童趣。(板书:充满童趣)
3.小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经常可以看到草叶上有小虫子和小蚂蚁咬的洞。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如果针对这些普普通通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八、品味真情
1.媒体出示儿童诗《梦中》,师配乐诵读。
《梦中》——梦中,我把小手伸出来,让它透透气。梦中,我把小脚踢出来,让它散散步。梦中,我把小屁股钻出来,让它乘乘凉。梦中,我一个喷嚏,吓得妈妈跳了起来,惊醒了。看着我的睡相,妈妈心疼得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于是,香甜的梦又开始了。(作者:王心远)
2.读读悟悟。
师:听完了之后,想一想,你心中的儿童诗又是什么样的?
生:儿童诗是温暖的。
生:儿童诗很感人。
生:儿童诗充满着真情。(板书:充满真情)
3.小结。
师:这首儿童诗的作者王心远和你们差不多大,她用最稚嫩的小手,写出了最温情的诗作,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是母亲绵绵不尽、无微不至的爱。
九、仿写训练
1.请学生配乐朗诵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诗: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2.教师诵读自己的梦。《梦》——梦像一条活泼的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想捉住它,它已经游走了。
3.学生描述各自心中的梦。
师:你的梦是什么呢?请试着用“我的梦像……”说一句话。
生:我的梦像一颗流星,滑过童年的天空,留在了记忆里。
生:我的梦像一叶小舟,装满了七色的糖果。
生:我的梦像路边的一株小草,渴望开出美丽的花。
生:我的梦像一粒种子,梦见自己一天天长大。
生:我的梦像一座彩虹桥,一头连着我的心,一头连着星空和月亮。
……
十、即兴创作
1.拿出已经画有线条画的彩色树叶。
2.启发学生给图配文。
师: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线条的梦拉长,拉成诗句一行行。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用诗的语言,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由创作。别忘了署上自己的大名。
(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
(生自由选择创作。师巡回指导,随机点拨。)
3.展示诗作,交流评价。
生:《流星和雨》——“唰”,一道道流星滑过夜空。人们迫不及待地许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哗啦啦”,一颗颗雨点从空中落下,小草们迫不及待地许了一个愿,在小草的眼里,雨就是许愿的流星。(黄心悦)(掌声)
生:《小亭子》——蘑菇,是一个寂寞的小亭子。没有朋友,很孤独。白云姐姐见它这么难过,心里一酸,眼泪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小动物们见了,走到亭子里,一起玩耍,小亭子有了伙伴,不再孤独,不再寂寞。(陈钰童)
生:《雨》——雨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打招呼就落了下来。在伞上打鼓,在池中逗池塘笑,在屋顶上滑滑梯。云妈妈看见了,气黑了脸。(李逸文)(掌声)
生:《云》——是谁划来了一叶洁白的小舟?是天女?不,是风。它把雨带给沙漠,希望让它不要太干。它把雪撒给北国,希望让它再美一些。它把雨、雪、雾带到需要它的地方。(常惠宇)(掌声)
……
师: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从你们口中流出的,就是一个个美丽的诗句。
十一、一棵树的独白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
2.练习说话。
师:这是一棵()树。
生:这是一棵光秃秃的树。
生:这是一棵没有树叶的树。
生:这是一棵生长在冬天里的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一片树叶。
师:让我们用写着诗句的彩色树叶来装扮它吧!
(生把手中的树叶贴在树枝上。)
师:现在谁来说说看:这是一棵树。
生:这是一棵五彩缤纷的树。
生:这是一棵美丽的作文树。
生:这是一棵挂满诗句的作文树。
生:这是一棵载着童年梦想的树。
生:这是一棵长着彩色树叶的童话树,这一片片树叶就像一个个绚丽的梦。(掌声)
……
十二、遥望春天
师: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真情和快乐来浇灌,相信,在这个冬天的背后,我们梦里是春天,梦外也是春天。同行评说
诗意课堂因“丰富”而精彩 朱永红
听郭老师的课是幸福的!郭老师扎实的文学功底、深厚的语文素养,令我折服。从这节课中,我学到很多,并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郭老师的课堂如此灿烂多彩、诗意奔腾、才情纵横?我想,这应该来自于她的——“丰富”。
1.丰富的教学情感。郭老师热爱写童话,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人。课堂上,我们看到的郭老师总是笑意盈盈,为孩子一个稚气的错误,一个奇妙的想象、一个夸张的说辞……于是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拘谨,他们和郭老师一样,笑意盈盈,那一份沉浸和投入,那一份沉醉和忘情,令人怦然心动。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随时可见孩子敢于去超越教师,超越自己的语言,实现诗意的飞翔。
2.丰富的教学语言。“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在课堂上,郭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到好处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一切都了无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濡染,获得了感动。那像山泉一样美丽的声音,停留在我心中,也感动着激发着吸引着孩子们展翅翱翔于儿童诗的天空。
3.丰富的教学经验。郭老师的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新颖洒脱,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切入点贴近孩子,能激发孩子最大的兴趣,引领孩子去想象,去发展语言。郭老师巧妙地引导和点评,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和互动,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份震憾,一份欣喜。原来,儿童诗可以这样轻松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原来,儿童诗可以像“魔法树”一样,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
4.丰富的阅读积累。我想这一定是郭老师自己的班级,是一群和郭老师一样爱读书的人,是一群有着深厚语言底蕴的孩子,因为我闻到了浓浓的书香。感受到的是自信和激情,领会到的是对自己、对老师、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没有日积月累去读书去厚积,要薄发出这样的课堂,要生成出这样的精彩是不可能的。
教育观点
诗意语文 诗意的我 郭学萍
语文是什么?在我心中,语文是一株美丽的树,枝叶茂盛,鲜花盛开。每一片绿叶,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每一朵鲜花,都绽放出诗意的笑靥;根,深深地扎入生活的土壤;果,是智慧与灵性的喷发。
诗意是什么?一碗平淡无奇的燕麦粥没有诗意,但是当你往燕麦粥里加些草莓丁,再撒些葡萄干,然后倒入一小杯酸奶,最后点缀一颗樱桃,这时你会发现,这碗燕麦粥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你的早晨也会因为有了这样一碗粥而充满诗意。
诗意是什么?诗意就是一颗朴素如菊、自由如风的心灵。想起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杏坛讲学,泗水河畔,论水言志,是何等的诗意盎然!所以说,“诗意”不是对“语文”的一种限制,它只是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理解的诗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太史公追求的诗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曹操求取的诗意;“不为五斗米折腰”,高唱《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意。
我的诗意在哪里?在我的童话中,在我的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的每一日交往中,在我的每一个文字背后。
我是那种在现实和童话之间游走的人,有很多的幻想和淡淡的绝望。就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童话像孤岛上的一片榕树林,任岁月潮汐的变化,听藤丫深处“格格”作响,那里在生长着童话……当不愿长大的我穿越岁月的流光碎影,与那些摇曳在梦幻中的童话携手共舞时,就仿佛迎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心灵春天。
写童话是一种奇妙的经历:你的眼睛要善于观察,你的想象要敏于飞翔,你的心要乐于体味。更重要的是,你要保持你的心灵相对纯粹。“梦一样的暑假过去了,太阳像个香软的荷包蛋挂在九月的天空。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蓝色的矢车菊开满校园,世界美得像个童话。”这是我的系列童话《书包里的跳跳鼠》中的一处描写,我心中的世界就像童话一样斑斓无比。
我知道人生中总有各种因缘促成自己倾向于某种存在方式,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诗意地栖居”,我多么希望孩子们的每一个早晨都能绽溢如花,我想孩子们在春天能放牧绿色,秋天能握穗在手……
许多朋友说:“郭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是不食人间烟火。”我笑了起来,想到课堂上,一个孩子说:“人像鱼一样在逆风中行走,每一步都那么艰难。”我和孩子们就是那一条条在逆风中挣扎着的鱼。所以,我鼓励孩子们编童话,鼓励孩子们写儿童诗,鼓励每一个稚气的想象,鼓励每一点天真的浪漫……我把我写的童话读给他们听,我和他们一起天天读卜劳恩,读几米;读林格伦,读曹文轩;读EB·怀特,读JK·罗琳……现在的孩子太苦了,现在的老师也太苦了,如果没有阅读,我不知道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还剩下些什么?
想起这样一句话:“在云朵之上,我们不是天使,但我们的内心拥有轻盈的翅膀。”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每周都坚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用阅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也温暖我自己。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说“孩子是个哲学家”,我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而我,就是给这一群小诗人上课的老师,自然诗意满怀。当然,这里的诗意,不是狭义的文言和诗歌,而是指课堂上师生交往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潜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是课堂氛围情趣并茂、轻松愉悦的境界。诗意的语文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并时时感受生命的绽放、闪光或激荡。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实录及评点】推荐阅读:
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08-12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08-20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07-20
阅读口语交际教学08-07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06-28
口语交际教学总结08-20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08-25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11-12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08-12
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