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2024-11-12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精选12篇)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1

新课程改革本着为新世纪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这一宗旨,在过去“听、说、读、写”四线并行中的“听、说”两条线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整合出一种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根据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学生往往在无主题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重视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二、激发兴趣,建立信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说、爱说。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他们感到交际的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交际的动力。同时这样也可使口语交际变得生动直观,既具实用性,又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如有位老师采用“以图设境”的方法,使《春天的回忆》的教学一开始就充满诗情画意。首先利用多媒体再现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说出春天是什么样子,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几句话。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进一步问:春天这么美丽,你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以及为什么喜欢春天,有的甚至说出保护环境的方法措施。

2. 活用形式,激发兴趣。

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就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方法。在参观生态基地时,同学们看到上黄下绿的小南瓜、色彩鲜艳的辣椒、形同蛇状的丝瓜、玲珑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激动不已,此时我随机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并让他们回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植物说给爸爸妈妈听,学生都很乐意。到校后,我又组织了“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的说话比赛活动,看谁说得最准确、最形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人人都开口说,越说越想说。

3. 可用评价,建立信心。

小学生的判断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例如:“你咬字真清楚,如果声音能响亮些就更好了!”“你的声音真响亮,但有一个地方说得不够清楚,好好想想,把它说清楚,你一定能行。”“你说得真好!把老师感动了。”等等。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要有诚意。除了用语言之外,教师的微微颌首、赞许的眼神、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标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称号;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提高,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在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随时随地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而规范的句式说话,这更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规范语言的好方法。

四、掌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接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仅仅靠一学期七八个话题,以及每个话题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从语文课引申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走进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班队、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在家庭,要求学生每天要和家人交流一天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在校外,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小记者采访活动或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活动,等等。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2

—— 一节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的口语交际教学案例

2002年9月,我参加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被学校安排接手了一个只有33名学生的一年级小班。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每个星期有两天中午1:20——2:20是语文培优课。课上,我安排的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儿童诗歌,故事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读物,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对日记进行评讲,把日记中反映出的一些典型问题问题(如标点、错字、图文照应等)拿出来,结合具体的实例,通过讲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我自己分析了一下,一是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再加上上课时间是中午学生刚刚午睡后,孩子们精神也不太好。不过,我观察过,同样的时间,学生在教室外却非常活跃。跳呀,蹦呀,说呀,笑哇,好开心。如果在中午这样的课上,组织学生开展感兴趣的、游戏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口、脑、手、身体都动起来,效果是不是会好些呢?我决定试一试。可是,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呢?(点评: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学生喜欢什么?从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和喜欢的做事方式来考虑教学,这是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入手。)

在一节语文课《识字6》的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引发了我的灵感。文中有“一艘军舰,一条帆船”这样的词组,本来重点教学的是数量词,但当我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军舰”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手,从“什么是军舰、是做什么用的”谈到了“我会折军舰”,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折军舰”?好主意。对,就围绕“折纸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纸船大赛”,学生一定感兴趣。

学完了《识字6》,我布置了这个活动。我告诉他们,班上要开展“纸船大赛”活动,每个人都自己动手折一只自己喜欢的纸船,然后班上要开展一次比赛,看谁的纸船最棒。

(点评:易老师这个教学的组织,将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和课文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课程内容的纵向整合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两天后的培优课上,我准备开展这次活动。但是没想到有学生没带来,还有的学生说:“我还没做好呢!”。怎么办?好吧,再容几天。我把“比赛”推迟到了“五一”以后,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小船画上花纹,涂上颜色,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并宣布了得到冠、亚、季军的同学会得到什么奖励。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假期中,我通过电话,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发现,很多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有些自己做着有困难的学生还“调动”家长帮忙,也折出了自己得意的纸船。(点评:教学实施总会遇到问题。学生没带来或有的没做,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布置”活动以后,缺乏监控和指导——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都很投入地做。此外,对比赛,老师开始没创设一个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但,易老师是个善于思考和改进的老师。她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作出了改进。这一点,非常可取。)

5月7日中午,到了上课时间,我端着满满一盆水走进了教室。孩子们一下子振奋起来:“老师怎么带着水进来了?啊,是玩游戏!太好了!”此时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注意力空前集中。这时我开腔了:“对呀,今天大朋友(我和同学们问好都是用的“大朋友”、“小朋友”这样的称呼,我觉得距离会拉近好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纸船大战!”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孩子们举起手中的小纸船,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接着说:“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里给小伙伴们看看自己做的小船,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小船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后同组的小朋友们评出自己这一组做得最好的两只小船代表这一小组参加等一会儿的决赛。”

(点评:教师提学习要求很注意把握火候——让学生非常乐意做老师要求的事。想玩吗?先做点事情。)

同学们迅速地拿着小船在四人小组里说开了,大家都争着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的小船,都想能代表小组参加决赛。我观察了一下,说的同学投入,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可能他们都想知道别人的船有什么特点,自己的船能不能赢他取得决赛资格吧。五分钟过去了,经过小组的推举,16位同学脱颖而出。

(点评: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是表达与倾听的结合,需要学生主动投入。从实践过程来看,老师创设了一个能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表达和倾听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此时大家都认真地看着我,盼着我宣布比赛开始。看着大家急切的样子,我又说:“这次比赛的规则由你们来定。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全面考查小船的综合素质呢?如果谁想得好,就请他来当比赛的评委。”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一脸的惊奇与兴奋——当评委?这可从来都是大人的事,现在我们也有机会当评委了!一会儿,好多孩子举起了手,“要看小船的样子漂不漂亮。”“要看名字好不好听。”“还要看这个名字起得有没有意义。“要看它跑得快不快。”“还要看小船能不能浮在水面上,如果一下子就倒了,怎么航行呢?”„„没想到他们的意见还挺有道理的,于是我根据他们的意见在黑板上写出了比赛的项目:

1、外形;

2、平衡力;

3、前进速度。(点评:让学生当评委,还要让学生自己定比赛规则,这本身就是主体性的体现,教师也在培养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真正地实现了平等。不过,这里的板书太成人化了,应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

我请了说得好的五位同学坐到了台前的“评委席”,还一本正经的对小“评委”们说:“各位评委可要公平一些,对自己小组的代表可不能偏心哦!” 小“评委”们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宣布:“决赛正式开始,请选手上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纸船。”

第一轮的比赛开始了,进入决赛的同学依次拿着自己的纸船走上台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给它取了什么名字,有什么含义,自己对它有什么希望等等。有的孩子说得不错:“我的小船是我自己折的,叫‘白军01号’,因为它是白色的,而且是我喜欢的军舰的样子,所以我叫它这个名字,我还觉得这个名字很响亮,敌人一听到就会觉得害怕。我希望它能在比赛中取得第一名。”金诣柔折了一只很有趣的船,“我的船船头可以折过来,遇到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同学们看着,听着,很感兴趣,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折起来以后像个潜水艇。” 还有同学说:“这样敌人就不容易发现了。”

做“光明号”的许家豪上来说了两句就卡壳了。我安慰他,想好再说。可是,等了一会儿,他急红了脸,就是不知说什么。于是,我开始启发他:“这只船的前面安的是什么呀?”“炮筒。”“有什么用呀?”“敌人来了可以发炮弹。”我接着说:“有一天,光明号正在海面上巡逻,突然发现前面有一艘敌人的军舰正向我方开来,怎么办?船长许家豪沉着地说:‘开火!’后来这么样啊?”许家豪自豪地说:“炮弹向敌人的军舰飞了过去,爆炸了!”我补充说:“敌人的船开花了!”孩子们嘻嘻哈哈,笑成了一团。我自己也觉得挺有意思。

好多孩子都给自己的船取了好听的名字,什么“太阳号”“彩虹号”“光明号”“玛丽号”„„还画上了漂亮的花纹来装饰它呢。(点评: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以参与者和互动着的身份,巧妙地通过互动——师生之间的交际,化解了学生的疑难,完成了口语交际的任务。)

我和小“评委”们给外形评分后,开始了第二轮的比赛——比试小船的平衡力。选手们把参赛的小船放到盆子里后,有的船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就倒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启发学生思考,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说:“这只船一边重一边轻,不平衡,当然会倒了。”还有的说:“船底是尖的,所以会倒。”我鼓励这一轮失利的孩子针对自己小船的缺点进行改进,希望他们能做出更好的小船。

(点评:这是一个教学生成点——为什么会不平衡呢?这节课上解决不了,但,仅靠鼓励是不够的。应该把它“落实”为学生课下探究的一个新的问题,老师、同学、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进行研究。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第三轮开始了,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小船,两只一组进行比赛,由“小船长”吹气,看谁的小船“跑”得快,然后我和小“评委”们再给小船的“前进速度”评分。当时的场面热闹非凡,比赛的孩子鼓起了腮帮,使出全身力气吹气,其他的学生则拼命地为自己小组的代表呐喊助威。根据三轮比赛的总分,我们确定了最后的名次,还给冠、亚、季军颁发了奖品呢!

一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玩得真高兴,不少孩子还意犹未尽地说:“下次我一定要做一只更好的小船!”我乘机启发学生将今天有趣的游戏写进日记,他们都欣然答应了。第二天,全班33名同学一个不少地交上了日记本,而且写得很精彩。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自我感觉非常成功。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组织教学。教师的教学不是说“我要教什么”,而是“你们想做什么,我就引导你们在做什么”中来学习。儿童喜欢游戏,游戏也可以有主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有主题的游戏,这个主题就是造船。从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心理实际入手,在学生开展游戏,进行实践的实际上来组织安排教学,这时,学生有话可说、想说、要说,有真实强烈的口语交际欲望——不是为了口语交际,而是为了游戏,口语交际成了学生必须用到的工具。

第二、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老师让学生叠纸船,后来生成了对相关问题的研讨。这些问题的研讨,课前我也没有体会到,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提出了这样的新的目标。新的目标针对学生来自于学生,因此,学生就会更加投入。

第三:整合的理念。您能够说这节课是美术?是口语?是科学探究?是实践活动?没办法界定。新课程往往就是这样的。但,这里,学习活动有个主题,老师的教学也有所侧重,几者恰当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激发了灵性。(总评: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如何改革?

我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一文中,谈到了实践活动与学生表达交际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将学生的表达交际实践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的观点,同时,谈到了真实的交际的问题。——学生真实的交际发生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之中,是真实生活中的真实的需求。我觉得,儿童生活的本质是用游戏化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的生活,儿童“用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本身也是在“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的生活”。

这节课,正好对我的这些思考进行了印证。易老师将把课文学习、学生感兴趣的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口语交际课安排在学生喜欢、有意义的主题游戏活动当中来进行,实现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实践探究能力,使他们获得实践经验、形成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和情感体验。

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 篇3

关键词:人际交流;培养能力;口语互动;信息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也就是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学习和生活都应必备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积极创设有效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的去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是多样化的,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来培养学生交际交际能力。根据我多年在小学教学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在此浅谈几点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一、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口语交际的必要性

我们每一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生活中我们要去交流信息和情感,以此来完成我们在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口语交际的必要性。教学中,重要的是联系生活,比如,我们买东西的整个过程,和老师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一场口语交际过程,同时,要积极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来模拟生活中的交际片段,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互动性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核心是“交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口语交际训练一个显著的特征,不同于以往听话或说话训练。听话、说话是一方的交流过程,而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听与说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生活中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互为对象,创设交际关系,并模拟现实生活中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真正的含义,如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互动性交际能力。如模拟春季踏青之春游的教学情景:

(1)(展示出几幅春季的图片)师:同学们看,春天多美好啊,你们想去春游吗?(想)我们想到哪儿去,都做些什么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好吗?(六人为一小组商量,最终确定你们小组的答案。一人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听,有不同想法或有疑问的等别人说完了再提出来。)

(2)现代请各组出一个代表把最终的结果跟老师、同学们说说。(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想法或有疑问的等别人说完了再提出来。)

(3)通过激烈的交流协商,最后大家确定春游的地点。

(4)最后商量去春游我们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呢?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后向老师提结果。(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协商“春游“这个计划,有效地进行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行为,互动性的交流。通过广泛的互动交际,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学会了尊重别人、与人合作。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情境

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是一项实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过程,所以,口语交际除参加学校课堂实践活动外,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积极地深入社会生活,积极地深入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和社会上不一样的人群接触和交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参观、访问活动

积极地组织学生去各大历史博物馆参观;访问社会部分精英人士:如公司高级总经理、先进劳动工作者等;走到各个社区进行宣传活动。

2.定期服务活动

组织到各大超市中去帮售货员或理货员为顾客介绍产品;到历史名胜古迹景点帮导游为旅客讲解故事;到车站充当接待员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3.深入自然活动

走进大自然、走到田野、走入果园,看奇山、评清水,看草、看木、看风景。深入体验大自然,体验活动,增加生活的阅历,评价社会人情世故,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好的舞台去训练,以发展口语交际才能。

总之,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着重培养、塑造学生的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互动性口语交际、交流的素养。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材为出发点,把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要积极地创设和塑造各种情境,给学生充分展示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也要让其走进生活,真正使口语交际回归到生活中。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4

在新版的职高语文教材中, 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教学, 说明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就口语交际来讲,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 只有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 才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口语交际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听”的训练方式

1. 养成“听”的习惯

这就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目的的情况下, 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内容, 练习自己的听觉能力, 使学生逐渐养成“听”的习惯。在此基础上, 我还常常播放散文、故事、诗歌的配乐朗诵以及影视剧中的精彩对话片段, 或者名胜古迹的优秀解说词, 或者演讲比赛、辩论会的现场直播, 并且反复播放, 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 激发职高学生练习听力的兴趣。

2. 专注地“听”

这就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有意记忆, 从而培养学生专注地“听”的能力。如在播放名胜古迹的优秀解说词的录音时, 我会提出要求, 要求学生记忆该处名胜的地址、历史来历、特点以及一些具体的知识, 并且在播放完毕之后提问, 从而促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学会记忆。在播放现代京剧《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戏时, 我就要求学生仔细听刁德一试探性的话语和阿庆嫂机智的回答, 并且认真品味他们的话语, 认识到听话和说话的重要性。

二“说”的训练方式

1. 养成“说”的习惯

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发言机会较少, 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更是害怕发言。这就需要以一种自由式的说话方式进行训练, 对语音、语调以及说的内容都不做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够开口说话, 从而锻炼他们的胆量、激发他们的兴趣, 进而养成“说”的习惯。如在高一刚刚入学时, 我总是先让学生上台做自我介绍, 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之后, 开始要求学生每节课前讲成语故事, 但不做任何评比。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胆量, 又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 全班学生也都有了登台“说”的机会。

2. 专注地“说”

第一, 要学会照着原稿诵读。当众说话本来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上台说话往往会说了上句忘了下一句, 胆小的学生根本不敢上台发言, 照着演讲稿诵读压力就会小得多。如在讲成语故事时, 我先让学生把成语故事写下来再诵读,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诵读能力得到了训练。

第二, 让学生学会复述。在语文教材中, 经常会有记叙文, 这时我就会让学生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提出以下要求:能够运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并使其完整, 同时能讲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重要场面情景、关键细节等。在复述的过程中, 学生既熟悉了文章的内容, 又锻炼了“说”的能力。

第三,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在讲成语故事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进行演讲。具体来讲就是在每节语文课前, 由一个同学上台演讲, 有时是轮流的, 有时是自由的。演讲的内容由限定范围到不限范围, 最初是对身边小事、人物的评论, 接着开始对社会上的人和事进行评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 我还自己设计一些演讲主题, 让学生随机抽取进行即兴演讲。这种方式对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是“说”的最高层次, 对于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正所谓“能言才能善辩”。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我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要求辩论者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更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项活动虽然组织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只要不断地练习、坚持不懈, 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

大部分职高学生在毕业后就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工作的顺利与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每个职高语文教师的职责。同时,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口语训练, 还要把口语训练延伸到生活中,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口语交际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每个职高语文教师的职责, 这项任务可以从“听”和“说”两个方面来完成, 既要注重习惯的培养, 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 篇5

新课标中口语交际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它是听方与说方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往往会出现唱独角戏,学生基本处于只听不说的状态,无法调动起学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后来我查询了一些关于口语交际的范例,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流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兴趣走进口语交际情景,采用多样化的交际情景,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交际活动,减轻学生交际时产生的疲劳,从而增强交际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尽量把

课堂交给学生。

三、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要提高口语交

际的教学效率,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四、开辟多种实践渠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口语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文本教学;教学片段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由于口语交际不用进行书面测试而一直被人们忽视,造成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缺乏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注重仪态等问题普遍存在。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在社会经济繁荣又开放的今天,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工具性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与读写相较而言更为人们迫切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的教材所选择的课文,无论是在内容上、思想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许多训练点,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一、质疑释疑

质疑、释疑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疑,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质疑。教师可以在课题处质疑,在课文重点处质疑,在课文平淡处质疑,课文矛盾处质疑等等。

如,本人在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将相和》教学时,在揭示课题后设疑:

师:谁能来读一读课题?

生:将(jiàng)相(xiàng)和(hé)。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将”,是大将。“相”,是丞相。

师:“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生:将,指的是大将廉颇。相,指的是丞相蔺相如。和,就是说他们俩和好了。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的置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仿句说话

模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小学生思维发展趋势是: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立性。我们的课本选用的都是优美的文章,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说话练习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本人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选学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时的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

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作者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我发现这里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那么你能仿照这个句式也来说一说吗?

师(课件出示):天上的云朵,真是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生:纷纷举手发言(略)

师:除了云朵,你还能用其他的再来说一说吗?

师(课件出示):( ),真是(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生:想象丰富,发言踊跃(略)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仿教材的说话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加了语言素材的积累,而且提高了其口语交际的水平。

三、角色换位

教师还必须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必须融入角色,思角色之所思,想角色之所想,最后言角色之所言。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问“如果(假如)你是……你会怎么说(或者想或者做)?”以此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教师可以不必停留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不必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发学生的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讨论辩论

(一)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这个环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同一话题或相关信息进行探究,相互讨论、激励、探索、想象,把自己的思维与他人思维相融合,得出最后的结论。运用讨论法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和保护新观点、新看法,并有意识引导讨论向纵深、向本质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遇到思维有一定深度或广度的问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本人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组内讨论: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这是该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借物喻人,将落花生比作那些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二)辩论

马克思说:“真理是有争议而确立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就课文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辩论,并引导他们在出现分歧时,针对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焦点进行辩论。新课标建议中、高年级可以采用这一形式,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如,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让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有的人说好,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开阔眼界、增广见识;有的人说不好,认为这样太不安全,会耽误学习,而且很费钱等。

(三)填补空白

教材中的一些文本有些内容只是用简单的语句带过,这是作者在写作时,为突出主题的刻意留白。这些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充。

如,本人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中的片段:

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你觉得此时父亲会想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在想:“这条鲈鱼真的太漂亮了,我真舍不得把它放回去。”

生2:我觉得他可能在想“离鲈鱼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我不能违背良心把它留下。”

生3:我认为面对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他可能也会动摇,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念头:“离鲈鱼开放日只有两个小时了,何况周围也没有人看见,不如把它留下吧,这可是儿子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啊。”

师:是啊,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最终做的决定是把鲈鱼放回去。

……

有些文章里有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同桌或者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集体交流,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续补结尾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钓鱼的启示》,可续补三十四年后,父子俩坐在一起回忆往事,会聊些什么。又如寓言《揠苗助长》,可以让学生想象农夫的儿子赶到地里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对父亲说点什么。农夫又会说些什么。

(五)角色扮演

复述课文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根据课文特点,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小推销员、小记者、小演员、小导游和解说员等,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资源,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05.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7

一、老师要用普通话教学

老师用方言教学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偏远山区, 就连一些大城市也会有这种现象, 因为有一些老教师是不会说普通话的, 他们始终坚持用方言教学, 就算学生听不懂也没办法, 只能是学生来适应老师, 不能是老师来适应学生。但其实, 老师还是应该坚持用普通话来教学, 就算说的不太好也没关系, 但一定要坚持使用普通话来教学。

中国的民族多、人数多, 所以它语言是非常庞杂的, 普通话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 只有掌握了普通话, 我们才能正常的和别人进行交流。普通话是每个人都需要学的, 对普通话的学习要从小抓起, 小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普通话, 让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普通话,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运用普通话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 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如果老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 长此以往, 学生也会养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虽然方言也有方言的优势, 方言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但是语文中很多优美的文章、深情的段落用方言是阐释不出来的, 只有用普通话才能感悟到语文的魅力。老师一定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坚持使用普通话, 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的美, 为学生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 使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深的感触, 引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老师要在自己坚持说普通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开口说普通话。我看过很多学生, 在上初中后, 完全不会说普通话, 就没有办法和其他同学交流, 变得非常孤僻和自卑, 了解之下发现, 他们是在小乡镇上的小学, 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用方言交流的, 当到市里上初中的时候, 他们由于从小就很少接触普通话, 就不会说普通话, 没有办法和其他同学交往。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一定要从小就开始。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学生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会羞于开口, 老师这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开口, 多表扬学生, 让他们有大声说普通话的自信。老师要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尽量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到课堂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普通话, 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比如有一个语文老师在教李白的诗的时候, 这位老师念了很多人人对李白的评价, 然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是什么样子的, 并且要说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时候就有很多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让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

我看到很多家长, 在孩子从出生开始, 就跟孩子说普通话, 等到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 还是在给孩子说普通话, 让孩子从小学习说普通话,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 让孩子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看来, 学生们从小学开始接受普通话教学已经算是很迟了。只在课堂上接受普通话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普通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我们不停地听、不停的说, 老师们要坚持在课下也和同学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规范普通话, 老师也要提倡同学之间、和家长之间都尽量用普通话来交谈, 把普通话尽可能多的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让普通话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在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基础上, 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在给学生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让我十分无语的错误, 比如说, 有的同学在文章中写“前半儿”、“后半儿”, 这个学生其实是想说“上午”、“下午”, 但是他不知道书面语怎么说, 只会方言, 很多学生都犯了这种错误, 我突然意识到学生的书面表达太差其实和我平常没有强调普通话有关, 虽然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使用普通话, 但是和同学们课下交流的时候还是经常说方言, 在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后, 我就坚持跟同学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也监督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往。后来, 我带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有所提高, 作文中的方言也很少出现了。

结束语: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老师在平常的教课过程中就要坚持使用普通话, 多引导学生开口说普通话, 在生活中也以说普通话为主, 帮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要清清楚楚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8

一道口语交际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也促发了笔者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回观这道“神题”, 不禁让人质疑。

1.没有需要, 何来“日常”?口语交际, 要给予话语的空间, 贴近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表达的兴趣。学生会有与“干部”喝酒的需要吗?这样的口语交际情境有若空穴来风, 让孩子说什么呢?

2.没有前言, 何来“交际”?口语交际是有情境性的, 应该是一个“倾听、表达与交流”的完整过程。题中的“干部”“老翁”都没有说话, 让孩子怎么说?是去猜度吗?

3.没有“净土”, 何育“文明”?干部与每一个人应该都是平等的, 但题中的干部是不是被特殊了, 形象是不是也变味了?面对这样一个高高在上变了味的“干部”, 孩子自然被低了一等, 除了虚情假意、花言巧语, 还让他们说什么好呢?

对一道题的质疑, 应该唤起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清醒认识。

1.要给予孩子真实、自然的交际环境, 使口语交际情境“日常”化。毋庸置疑, 孩子的生活世界才是口语交际最真实、自然的话题来源。我们不需要将孩子置身于一个真空的环境, 想当然地进行所谓的口语交际, 而应当站在孩子的视角, 走进孩子的生活, 发掘适合孩子的真话题, 创设诸如“真心赞美”“真诚请教”“真情交流”等孩子乐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话题情境, 使孩子的口语能力得到真发展。当然, 比模拟情境更可贵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应该是孩子的日常生活,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问答”“活动主持”“故事演讲”等阵地, 指导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口语能力。

2.要给孩子纯净的语言空间, 净化口语交际环境。孩子的语言习惯是在长期濡染、熏陶下养成的。在相对健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一定会产生对不良语言的免疫, 语言的分辨能力自然也会更强一些。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的语言环境进行悉心的过滤、选择, 将“尔虞我诈”“阿谀逢迎”“强词夺理”“华而不实”等不良语言拒之门外。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9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大纲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其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一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也相应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这是时代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 是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应该说, 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大纲的要求和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口语交际需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深化认识, 理解意义

近年来口语训练虽然引起了部分语文教师的关注, 但收效甚微, 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 我们首先要拓宽视野, 充分认识其意义的重要性和多元性, 以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 培养能言善辩的口才。

1.加强口语训练, 是适应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精彩纷呈, 快节奏高效率成为社会主流。形式的飞跃发展, 对口语在表意的准确、清楚、规范、简洁等方而要求更高, 打电话、打手机必须言简意赅, 发言、演说必须生动活泼。倘若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势必影响交际效果。学生将来要走上社会求生存发展, 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重任, 切不可掉以轻心。

2.加强口语训练是培养学生智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口语要求人们现想现说, 并且说得有中心有条理, 连贯得体, 因此应指导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信息、经验加工组合, 活跃、发展思维, 使思维具有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 达到培养发展智力之目的。

3.加强口语训练可以直接净化纯洁祖国的语言。由于课文语言有相对滞后性, 某些陈旧语言在头脑中形成定势, 甚至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至于粗鲁缺乏美感, 因此要求学生应用普通话朗读发言, 可以改掉说方言的习惯, 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 可以弘扬民族语言的优良传统, 消除不文明的口语, 净化祖国语言。

4.加强口语训练, 有助于活跃学生的课内外活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 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使用, 使用有声语言、信息传播有了重大突破。学生通过录音、光盘、语音电脑等媒体, 从较为广阔的空间领略所知, 接受朗读, 活跃课堂气氛。课外学生通过读报演讲、表演歌唱、辩论交往, 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口语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口语训练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大纲语) 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可行的, 但小学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 要从说一句完整的话, 从简单的问答对话起步, 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才易于接受, 才“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大纲语) , 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但是, 即使是最简单的口语训练, 也要规范, 要“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让学生说“我家有几口人”到“我家有几口什么人”再到“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这样从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再到说一段话, 逐步提高训练要求, 再比如从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到模拟角色交际训练等, 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 发展思维。

说话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安排:1.由字扩词, 用词说一句话, 再围绕这句话, 说一段话。如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菜。学生扩词买菜, 再说一句话: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最后指导学生说一段话。这样既复习了学生学过的字或词, 又培养了其说话能力。2.由实物产生联想, 引导学生说一段话。教师放一盆花在讲台上, 要学生由此产生联想, 然后说出来。有的说如何种花;有的说花的来历;有的说由这盆花产生的纠纷。这些实物必须是学生熟悉的, 甚至是很喜欢的。如玩具, 要求学生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各部位的特点及喜欢的原因。3.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先指导学生说单幅图, 然后说多幅图。看图说话要教给学生方法, 做到看———想———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激发参与口语训练兴趣

小学生大多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被笑话、好动、听话不专心, 许多学生在训练中既想说又不敢说, 或说不清楚。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比如, 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 以后再上台说话, 说不出或不确切的, 教师千万不能一句“请坐”了之, 要慢慢地耐心加以引导, 甚至可以教师自问自答而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 然后再反问:“是这个意思吗?”再让学生重新说一说, 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有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 不知所措, 教师要和蔼、亲切地鼓励他们, 或引用一些笑话活跃课堂气氛, 建立民主氛围,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于学生声音小、老低着头, 教师不要总说“大声点”, 而要侧耳倾听, 及时肯定对的, 纠正错的, 而后鼓励他:“说得真好, 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其次, 教师要多创造口语交际机会, 不要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大纲语) , 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机会得到训练。

积极创造说话的机会,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有了说的体会, 学生可以说;有了说的兴趣, 学生更愿意说。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说:1.质疑:在阅读教学中, 多数是在师生的问答中完成的,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 还要善于引导。2.编故事:学生对听故事、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编故事。3创设情境:现在的课文课后编入了很多问答式的说话训练内容。过多地采用问答式训练, 学生的兴趣不浓。如果将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制成形象生动的投影片,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如“春天到了, 你在田野或公园看到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气候和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现一幅优美景象, 创设动人的情境, 学生说的兴趣就会倍增。

四、在语文教材中, 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 其中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同时, 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 也都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看着, 想想, 说说。小学编排的口语交际实践配有图画, 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也可借助图画, 鼓励他们想象、创新。如教《我该怎么办》,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该怎么办?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 同桌互述, 小组互说, 班上介绍,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 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 并让他们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们听。

2.记忆, 听听, 说说。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听说说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保护有益动物》一课,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 启迪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 怎么有益和自己是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学生自述时,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 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 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五、课余加大力度, 培养能力

学生的口语训练, 重在抓好学生口头叙述、口头说明、口头辩论、口头创作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口头叙述能力训练。口头叙述能力的显著特点是直接向听话人表情达意。语文教学中, 我从复述课文、看图说话等方面入手, 加强训练, 力求达到口语的连贯性、集中性。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 在感知小弗郎士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 强化学生的叙述能力。

2.口头说明能力的训练。口头说明能力表现为:运用说明的有关知识把事物说得简洁、明白、准确。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某一产品设计广告, 做广告说明;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画面、实物、现场等口头说明对象, 让学生观察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做校园、村镇导游、在家长会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等。通过一系列活动, 学生能将说明的有关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起来, 以逐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3.口头辩论能力的训练。口头辩论能力是把口语和逻辑思维如何有机结合的能力, 它要求严肃、严谨、严密。对于训练中的佼佼者, 可以鼓励其将一些格言警句所蕴涵的哲理讲出来, 思索一些深刻的话题, 如“有志者事竟成”演绎为“有志者未必成”、“有志者需勤奋”。设计一些新鲜的话题, 探讨一些热门话题,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其对重大问题产生深刻认识。佼佼者还可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让其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增强其口头辩论能力。在课外, 可开展书评、影评, 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模拟法庭审判、模拟记者招待会活动, 培养学生训练口才, 检阅训练成果。

4.口头创作能力的训练。口头创作能力的显著特点:即席发挥, 即在短时间内凭借过人的才思、渊博的学识, 完成一篇文艺作品的创作, 如将《皇帝的新装》改编为儿童剧, 《变色龙》改编为小品。教师要不断探索多为学生提供口头创作的机会, 以便提高学生口头创作能力。

六、在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 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 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依据小学生社交界域不同, 我认为可以把这种方法分为两种具体的训练方式。一是校园交往实践式, 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正确地与师生交往。二是家庭交往实践式, 即学生正确地与家庭成员交际交流。

1.课堂上, 如教《应该帮助他们》一课, 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 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 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 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 对答如流, 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 进行“助残”实践活动, 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 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生活中, 也可让小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 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 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 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 征求父母亲的意见, 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 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 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艰苦的努力, 一蹴而就、一暴十寒是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 我们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 更应高度重视, 应根据《大纲》要求抓好小学说话训练的最好实际, 紧扣教材内容,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持之以恒, 艰苦努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造就适应新世纪需求的实用人才。

摘要: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 即“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二者必须等同训练。那么如何训练呢?本文仅就如何进行口语训练从六个方面作了论述。

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篇10

本人在县城的一所普通中学教书, 高一的第一堂课, 学生就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黔西南州连续六年中考没有考听力, 我在课堂上播放听力时学生如同听天书一般, 更不要说进行口语交流了。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怎样改变我的教学思路,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 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的学生的口语教学方法, 在此与大家探讨。

我认为, 针对落后地区的口语教学应在课堂上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一、要开口先朗读

选取适当的材料供学生朗读, 学生在面对教师朗读之前, 有几分钟时间研究一下朗读材料, 而且要求学生设想现实生活的实际环境, 要求学生按这种环境朗读。

二、要交流先对话

教师提出3~5个问题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内容可涉及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他熟悉的话题。此外, 为保持灵活性, 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范围广泛的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

三、要表达扮角色

学生通过抽签方式得到一张卡片, 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 可由两个学生或学生与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对话, 可先准备一至两分钟。

四、要考试述图片

给学生一图片系列, 允许其准备几分钟, 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要求。命题人应仔细选择用的图画, 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词汇及句子结构。

五、要深化谈话题

教师提供一个话题, 要求学生就这个话题展开陈述或表达观点和意见, 谈一至两分钟。学生有一分钟的时间做准备, 也可做笔记。此项考查的不是知识, 而是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命题人选择的话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及知识水平。

多种渠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篇11

一、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每学期开学都给学生制订听说训练计划。

1.从一年级开始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不爱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这要看他想不想说。为此,我按照学期开始的计划,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开口。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搭建舞台。如,开展“新学期新打算”演讲会、“朗读大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的举行,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2.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说得不对不好都是正常的。我尽量做到不随意批评他们,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重说。大多数学生第二次说的比第一次好,我就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踊跃发言的习惯。

二、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生與生之间的评价。如“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说说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这既是让学生听清楚,又是让学生给别人提建议;“别着急,想好了再说”,这是给他第二次说的机会。这样,无论是先交流者,还是后评价者,都能获得表达交流的机会。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课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母女俩在干什么?她们当时心里会想起什么呢?学生纷纷开始观图,展开想象。有的说:母女俩在摇桂花,她们想这桂花雨有多香啊!有的说:“她们俩在做游戏,她们想把摇下的桂花做成各种桂花饼!”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

2.借助插图,表演“说”

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有效途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学生做好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六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陶罐那谦虚的劲儿和铁罐傲慢无礼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重现了课文内容,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交际、合作的训练。

3.续编课文,填补“空白”

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想象:假如诗人正想离去时,他的好朋友突然回家了。你能根据这个内容重新编一首诗吗?顿时,教室里一片喧哗,原来同学们已开始吟诗了。对精彩的语句、诗词,我及时给予鼓励、喝彩,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口语交际自信心和勇气。

三、利用家庭生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由于学生在交际时,教师无法亲临指导,这就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口语交际落实。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安排班上每个同学回家为妈妈做一件好事,并说说妈妈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回校后,我安排五个小记者在本班进行采访,并让小记者把采访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写成一份总结,对于说得好的,写得好的,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四、利用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要思考、动手,还要合作、交流。这里孕育着诸多口语交际的时机和因素,抓住这一因素,边指导学生实践,边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指导学生制作小工艺品,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再谈谈制作成功后感受如何?最后在小组上互相交流,互送小工艺品。这样既教会学生制作小工艺品,又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五、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口语交际习惯

平时,我与学生接触交谈时,不仅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而且及时发现学生口语交际时的毛病,随时纠正,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素质,为学生做好示范。

总之,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契机,深入挖掘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扎实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娣.“三入”诠释口语交际课[J].新课程(中),2011(5).

[2]朱春蓉.让学生爱上口语交际课[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7).

创设交际情境 进行口语训练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 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国标版教材第三册《识字5》中有一幅美丽的冬趣图,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 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 争相描绘, 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 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 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了说话训练, 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 也爱听童话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 教完课文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二、借助教材, 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 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 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 联系学生实际, 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 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 进行说话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普通话。因此, 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 以拼音代字, 让学生先说后写, 边说边听, 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 对症下药, 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 可练习四声说话:Yē—椰子汁—我喜欢喝椰子汁;Yé—爷爷—我有一个好爷爷;Yě—也—我也有书;Yè—树叶—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 造不同的句子,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 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理解了字义, 学会了运用。

2. 重视阅读教学, 进行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 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 然后练习复述课文, 学生说得有声有色, 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 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 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 就对狐狸说:‘坏狐狸, 随便你说什么, 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 肉又掉下去了, 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 这些学生恍然大悟, 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但乌鸦理也不理, 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 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 肉真香啊, 我窝里还有, 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得直吹胡子。”如此种种, 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 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 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 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 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 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 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 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 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 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三、善于发现, 拓展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 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值冬季, 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 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 到公园里、大街上, 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 发言十分踊跃, 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 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 修改修改, 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 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上一篇:地缘环境下一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