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2024-05-15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通用9篇)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1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广泛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他起源于游戏,是从游戏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篮球运动的,由于具有游戏的特点,所以深受小学生们喜欢,但是篮球运动技术种类多、难度大,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古板、陈旧,那样对学生会缺乏吸引力。如何能在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篮球兴趣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篮球技术,这是篮球课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结合我当前的篮球课堂教学,谈一谈在小学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篮球教学。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快乐学习体验成功

前言:传统的篮球技术教学方法,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和形成规范的动作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不高或根本没有兴趣,这说明学生喜欢篮球,但不喜欢教师这样教篮球。因为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从兴趣出发,兴趣的诱因,使他们对“玩”感兴趣,对枯燥的技术动作不感兴趣或者说对教师教的动作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出发点应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使学生学好篮球运动技术。

一、备好每一节课

1、备好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备好每一节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重要。因为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及深的,要有计划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且不可一步登天。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更要一步一步,精细地设计,教师要明确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这也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已有知识来设计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2、教学起点可低点,从简单入手。

每一个人做事都需要一份自信,有了自信,什么难事也迎刃而解了。所以,课堂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感觉自己有能力能学好这些动作。所以,教学起点可低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过难的动作出现,就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情景的设计要熟悉。

如在教学音乐的选择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好不同类型的音乐,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

1、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加强运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是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中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以我现在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为例,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篮球的各项技术和运动方法还没有定型,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在教学中,以篮球运动的各种游戏来教学,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篮球运动各项技术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运动姿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结合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游戏,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练习传接球的时候,可以采用多人围成一个大圈传球,一人或两人在圈中抢球的游戏进行练习。在练习投篮的时候可以进行投自制活动篮筐比赛的游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2、让学生自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兴趣性。

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编练习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在学习篮球运球的时候,如果总是进行原地的运球练习那会是枯燥无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自编一些花样运球的方法进行练习,如:单腿过球,左右手向下运球的同时,左右腿交替迈过球。这种练习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是学生初次接触,觉得很好玩,便会主动去“玩”。从而在花样运球中提高了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也提高了运球的熟练性。让学生在自编的动作中快乐的去学习篮球技术。

3、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诱发,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问题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我经常从教材和学生心理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双手胸前投篮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怎样才能投的更准”的问题情景中互相探讨,互相体会,积极思考。有的同学认为把球投高一些,有的人同学认为跳起来投,有得同学认为两手用力要均衡等等,教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体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体验成功。

由于篮球技术种类多、难度大,如果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那么想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将会抑制学生积极投入,自觉锻炼的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才能让学生积极自觉的去学习。

篮球运动本身是借鉴几个游戏的方法加以综合而发展而来的,篮球运动的本源其实就是游戏。我开始教篮球时,就从本源开始,例如篮球最基本的技术“运球”,在教运球的时候,我先做几种运球动作给学生看,讲解运球的基本方法,先让学生了解篮球的运球,再让学生自编自创各种简单的运球,然后进行个人或集体的运球表演,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开始进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如直线运球接力,运球过障碍跑等,练习运球的同时时常提醒学生一些运球的规则,如:抱球跑、两次运球、双手运球、翻腕等。让学生在快乐的练习运球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运球的基本规则,而且篮球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如:在刚开始教投篮的时候可以自制一些移动的小篮球框让学生进行投篮练习,在学生投篮的时候另外的一个同学可以移动自己自制的小篮球框让篮球进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对投篮的兴趣性。还有,在进行对抗比赛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成人比赛的篮球规则,如:除固定的篮球框外,另在小篮球场的四角再加四个活动的自制小篮球框让四个学生控制,在比赛的时候如果进了固定的篮球框得两分,如果进了活动框就得一分,同时对某些违例与犯规,根据场上情况灵活掌握等等。通过规则的修改,学生打球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还可以让那些人小力弱的学生更主动的参加打篮球。比赛时,因为得分的灵活性和得分难易性,不但可以使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满足,也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同样得到满足。这样,比赛的精彩性,悬念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打球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推陈出新,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积极探索,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2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大纲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其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一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也相应地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项训练, 这是时代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 是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应该说, 口语交际是听语、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大纲的要求和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口语交际需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深化认识, 理解意义

近年来口语训练虽然引起了部分语文教师的关注, 但收效甚微, 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 我们首先要拓宽视野, 充分认识其意义的重要性和多元性, 以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 培养能言善辩的口才。

1.加强口语训练, 是适应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精彩纷呈, 快节奏高效率成为社会主流。形式的飞跃发展, 对口语在表意的准确、清楚、规范、简洁等方而要求更高, 打电话、打手机必须言简意赅, 发言、演说必须生动活泼。倘若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势必影响交际效果。学生将来要走上社会求生存发展, 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重任, 切不可掉以轻心。

2.加强口语训练是培养学生智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口语要求人们现想现说, 并且说得有中心有条理, 连贯得体, 因此应指导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信息、经验加工组合, 活跃、发展思维, 使思维具有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 达到培养发展智力之目的。

3.加强口语训练可以直接净化纯洁祖国的语言。由于课文语言有相对滞后性, 某些陈旧语言在头脑中形成定势, 甚至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 以至于粗鲁缺乏美感, 因此要求学生应用普通话朗读发言, 可以改掉说方言的习惯, 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 可以弘扬民族语言的优良传统, 消除不文明的口语, 净化祖国语言。

4.加强口语训练, 有助于活跃学生的课内外活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 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使用, 使用有声语言、信息传播有了重大突破。学生通过录音、光盘、语音电脑等媒体, 从较为广阔的空间领略所知, 接受朗读, 活跃课堂气氛。课外学生通过读报演讲、表演歌唱、辩论交往, 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口语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口语训练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大纲语) 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可行的, 但小学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 要从说一句完整的话, 从简单的问答对话起步, 这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才易于接受, 才“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大纲语) , 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但是, 即使是最简单的口语训练, 也要规范, 要“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让学生说“我家有几口人”到“我家有几口什么人”再到“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这样从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再到说一段话, 逐步提高训练要求, 再比如从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到模拟角色交际训练等, 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由能听会说提高到灵活、机智地待人处事, 发展思维。

说话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安排:1.由字扩词, 用词说一句话, 再围绕这句话, 说一段话。如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菜。学生扩词买菜, 再说一句话: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最后指导学生说一段话。这样既复习了学生学过的字或词, 又培养了其说话能力。2.由实物产生联想, 引导学生说一段话。教师放一盆花在讲台上, 要学生由此产生联想, 然后说出来。有的说如何种花;有的说花的来历;有的说由这盆花产生的纠纷。这些实物必须是学生熟悉的, 甚至是很喜欢的。如玩具, 要求学生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各部位的特点及喜欢的原因。3.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先指导学生说单幅图, 然后说多幅图。看图说话要教给学生方法, 做到看———想———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激发参与口语训练兴趣

小学生大多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被笑话、好动、听话不专心, 许多学生在训练中既想说又不敢说, 或说不清楚。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比如, 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 以后再上台说话, 说不出或不确切的, 教师千万不能一句“请坐”了之, 要慢慢地耐心加以引导, 甚至可以教师自问自答而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 然后再反问:“是这个意思吗?”再让学生重新说一说, 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有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 不知所措, 教师要和蔼、亲切地鼓励他们, 或引用一些笑话活跃课堂气氛, 建立民主氛围,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于学生声音小、老低着头, 教师不要总说“大声点”, 而要侧耳倾听, 及时肯定对的, 纠正错的, 而后鼓励他:“说得真好, 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其次, 教师要多创造口语交际机会, 不要仅仅训练教材中安排的几次,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大纲语) , 让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机会得到训练。

积极创造说话的机会,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有了说的体会, 学生可以说;有了说的兴趣, 学生更愿意说。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说:1.质疑:在阅读教学中, 多数是在师生的问答中完成的,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 还要善于引导。2.编故事:学生对听故事、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编故事。3创设情境:现在的课文课后编入了很多问答式的说话训练内容。过多地采用问答式训练, 学生的兴趣不浓。如果将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制成形象生动的投影片,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如“春天到了, 你在田野或公园看到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气候和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现一幅优美景象, 创设动人的情境, 学生说的兴趣就会倍增。

四、在语文教材中, 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 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 其中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同时, 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 也都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 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看着, 想想, 说说。小学编排的口语交际实践配有图画, 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也可借助图画, 鼓励他们想象、创新。如教《我该怎么办》,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该怎么办?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 同桌互述, 小组互说, 班上介绍,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 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 并让他们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们听。

2.记忆, 听听, 说说。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听说说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保护有益动物》一课,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 启迪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 怎么有益和自己是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学生自述时,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 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 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五、课余加大力度, 培养能力

学生的口语训练, 重在抓好学生口头叙述、口头说明、口头辩论、口头创作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口头叙述能力训练。口头叙述能力的显著特点是直接向听话人表情达意。语文教学中, 我从复述课文、看图说话等方面入手, 加强训练, 力求达到口语的连贯性、集中性。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 在感知小弗郎士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 强化学生的叙述能力。

2.口头说明能力的训练。口头说明能力表现为:运用说明的有关知识把事物说得简洁、明白、准确。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某一产品设计广告, 做广告说明;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画面、实物、现场等口头说明对象, 让学生观察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做校园、村镇导游、在家长会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等。通过一系列活动, 学生能将说明的有关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起来, 以逐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3.口头辩论能力的训练。口头辩论能力是把口语和逻辑思维如何有机结合的能力, 它要求严肃、严谨、严密。对于训练中的佼佼者, 可以鼓励其将一些格言警句所蕴涵的哲理讲出来, 思索一些深刻的话题, 如“有志者事竟成”演绎为“有志者未必成”、“有志者需勤奋”。设计一些新鲜的话题, 探讨一些热门话题,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其对重大问题产生深刻认识。佼佼者还可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让其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增强其口头辩论能力。在课外, 可开展书评、影评, 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模拟法庭审判、模拟记者招待会活动, 培养学生训练口才, 检阅训练成果。

4.口头创作能力的训练。口头创作能力的显著特点:即席发挥, 即在短时间内凭借过人的才思、渊博的学识, 完成一篇文艺作品的创作, 如将《皇帝的新装》改编为儿童剧, 《变色龙》改编为小品。教师要不断探索多为学生提供口头创作的机会, 以便提高学生口头创作能力。

六、在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 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 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依据小学生社交界域不同, 我认为可以把这种方法分为两种具体的训练方式。一是校园交往实践式, 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正确地与师生交往。二是家庭交往实践式, 即学生正确地与家庭成员交际交流。

1.课堂上, 如教《应该帮助他们》一课, 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 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 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 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 对答如流, 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 进行“助残”实践活动, 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 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生活中, 也可让小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 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 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 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 征求父母亲的意见, 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 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 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艰苦的努力, 一蹴而就、一暴十寒是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 我们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 更应高度重视, 应根据《大纲》要求抓好小学说话训练的最好实际, 紧扣教材内容,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持之以恒, 艰苦努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造就适应新世纪需求的实用人才。

摘要: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 即“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二者必须等同训练。那么如何训练呢?本文仅就如何进行口语训练从六个方面作了论述。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3

一、体育游戏与篮球教学活动的关系

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性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大众普及性和娱乐性。篮球运动最初也是从游戏的方式诞生的,而游戏又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篮球教学中如果能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与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竞赛情绪。在篮球教学中安排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到教学效果。

二、体育游戏对青少年篮球教学效果的作用

1.利用多样性的游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恩格斯曾经指出过,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中,当学生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的时候,可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进行游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篮球的特点和生活实践中的经历设计游戏,并要求不能重复以前教师所组织的游戏内容。这样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技能的积极性,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

2.创编形式多样的游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单一的游戏,无论如何生动有趣,反复多遍也会令人厌烦,同样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单一的游戏也不易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技能的教学目的。因此,只有针对篮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和篮球比赛实战的需要,创编形式多样的游戏,才能使篮球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效应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在青少年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意义。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学习篮球技术与技能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既要考虑到联系教学内容、课的主题,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情感、需要、意志等诸多因素,学生的这些因素的发展形成,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的精神,将自身融入集体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懂得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掌握互相帮助、配合、尊重、服从等人际交往间的心理准则和社会情感,以达到教学的教育目的。

2.游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技术、战术基础来进行。在篮球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或女生的身心特点,可安排一些具有反应性、灵敏性、技术性、趣味性、娱乐性、简单易学的游戏,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可采用力量性、耐力性、竞争性的游戏教学。在设计游戏的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到男女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与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身体素质的教学对象,在篮球教学中应选用适当的游戏进行辅导性练习。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以达到预定的效果。针对体育课不同部分的需要,可选择不同性质的游戏。它同游戏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在学习传接球技术时可开展“传球比多”游戏;学习抢断球技术时可采用“看谁抢得多”和“打球和保护球”游戏。游戏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变“我要学”为“我要玩”,在玩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4.根据篮球课的结构安排游戏。篮球课的结构是由开始、基本、结束三部分构成的。开始部分时间短,以准备活动为主,为基本部分的学习起辅助作用。这时游戏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最好安排一些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做到快、整、齐的游戏项目。如游戏“抛球报数”,它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少调动队形,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对青少年身心和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应注意选择篮球游戏教学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在篮球教学课中,体育游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接受能力等生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要严格控制游戏规则、学生密度、运动量等。游戏安排过多,就会主次颠倒,打乱正常的教学程序;反之,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单调、枯燥,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运动量、运动时间的选择要适当,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体育游戏的运用要以课的内容为依据,教师应遵循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熟悉体育游戏的教学与学生身心发现的特点。只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机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游戏在篮球课中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篮球课教学中选用游戏既要考虑到游戏的类型,又要考虑到游戏的质量问题,达到游戏与实用的双重效果,从而提高篮球课教学质量,使体育游戏在篮球课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4

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一小 张一博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

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

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

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球类项目的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培优 篇5

【问题目标】

问题:怎样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优,让大面积的学生实现优秀(测试成绩达80分以上)。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是典型的差异性教学,班级学生学习素养良莠不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厌学怕学避学,优秀学生要想从此氛围突围而出显得更为不易。但另一方面,国家社会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人民满意教育实际上体现在优质学校对优生的录取率。一所学校不管你办学多么有特色,素质教育开展得多么深入,如果最终没有一个学生考起市属一中,那么领导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就无从说起。语文教学中优生培养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师要想大面积和大幅度提升班级学生的优秀数是比较困难的。我从事多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面对毕业班学生争上优质学校(录取分数高)的迫切需要与考试结果不理想的矛盾,对于这个问我很是纠结,致使其成为我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大心病和急需突破的教学瓶颈,虽经多方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

目标:通过找到应对之策,在教学中实现培优,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测试成绩。

面对这一突出问题,我力图从语文教学优秀率普遍较低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专家名师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解决这一普遍难题,促进大面积学生实现优秀,助推学子上优质学校的梦想。【目标描述】

1、通过专家培训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确立教学研究的方向。

2、努力反思,不断研修,提升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结合课外学习,进行有效辅导。

3、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循序渐进,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之按正确的方法高效学习。

4、通过阶段性(一学期)教学,逐步显出成效,争取在学业水平测试中优秀人数(80分上)达50%,其中10%达90分以上。【问题表征】

在目前的农村义务教学7~9年级阶段,语文教学成效并不明显,特别在优秀学生培养上收效甚微,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很少有学生考到80分以上,90分的更是凤毛麟角,鲜为人见,使语文教学在众多学科中退居二线,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升学时或平时进行各科辅导,很少会想到语文,以致普遍形成这样的认识,语文学不学,教不教都一样。造成这样结果和认识,除了外界的不了解,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发现和努力改善。【系列问题】(待细化)

1、在差异性教学中,语文教师该怎样教才能有成效甚至高效?

2、课堂教学中,为了课堂的提质增效,语文教师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3、语文教师要怎样引导和调动学生参与并高效学习? 【解决策略】

1、了解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理论基础

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一文中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提倡差异教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除少数智力落后等残疾学生,应使他们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差异教学中使优生得到提升,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优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能有效地提高优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进而促进优生的提升及学科教学的高效开展。

2、语文教师怎样面对学生进行高效教学。

每个学生特点不同兴趣不同学习程度存在差异。优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按正常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优生吃不饱。优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班上的后进生关注较多而对班上的优等生较为忽略,因为他们的成绩不会让老师太担心。这样的教学显然影响了优等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使优生提升很重要,培养得法就可以成功地培养出优生群使准优生成为优生更加拔尖。

有关调查表明,由于优秀学生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所以一些基础知识的提问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当老师要求他们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时他们能很快的找到。如果老师没有叫到他们回答他们就觉得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自己没有关系思想会不集中。当老师的提问先请中等和较差层次的同学回答时他表现出没有兴趣很不耐烦学习动力不足。当老师让小组内讨论有了新的任务可以展现自身的优势时他们学习积极主动性很高自己完成任务后还能帮助其他组员一同完成。

3、语文教师怎样教才能实现大面积学生优秀(1)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备课

目标设定要有层次行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立的目标要高于学生现有经验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保证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学生在遗传素质、已有经验、生活环境等方面既然存在明显差异老师备课时就要尽可能制定几个层次目标不仅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也不能忘记优等生为优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课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向自己的相应的目标努力。这样优生能有所得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问题设计要有后续性

优生由于基础较好所以一般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如果还是一味的用这种问题来组织教学那优生只能是堂堂课“吃不饱”。所以在备课时就考虑到这些问题设计问题要讲究其后续性。能让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的基础上让问题能有其后续拓展性为优生服务。这样一来优生在完成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能拓展研究让他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并且能在课后有“饱足感”。【策略运用】

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策略解决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尝试。

(1)、学法指导策略训练优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优生智力相对较好,为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法指导是关键。科学的学法指导使优生在知识的获取中掌握良好的方法,在方法的运用和完善中形成学习能力,这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有力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围绕学习重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争辩,注重训练优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自学尝试教学策略提高优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激发起优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优生的主体意识,让优生在这样的主观能动性下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学习。

在向其他学生讲解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既掌握的知识,也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归纳课文要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上课时更集中地听。其他同学讲解学习要点,避免重复回答。对自己有疑问的内容更集中听教师讲解。这样的课堂,使优生也动起来,使优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成功体验教学策略激发优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优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优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多角度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鼓励优生敢于对课文、以及教师的话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这又给优生提供了创新和实践的机会,为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培养优生以研究性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因为优生基础好,所以安排优生在小组内担任组长,组织小组内的讨论、安排同学发言、帮助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有效资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老师”,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收获。

(5)分层作业策略提高优生学习动力

针对优生的学情和个性心理,为他们设计了与其他层次同学不同的多层次练习。每学完一篇课文布置优生设计几道习题作为自己的课外作业,可以就课文的某一个片段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也可以将课文扩写、缩写、改写或仿写亦可摘抄精彩的词、句、段赏析,还可以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在班上表演。周末的周记布置也对他们提出特别要求,选取课文片段为其创作插图。针对写作能力的训练,设计的练习形式有: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概括某段文字或以想象的方式将自己融于文中,假想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做?怎样想?怎样说?让想象插上翅膀,任心潮起伏,任笔调生花。针对阅读能力的训练,补充类似的阅读作品,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有时让优生之间就设计的各类习题与其同学交流完成。

实践证明,分层布置作业可以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对于班中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优生,平时已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技能技巧,如果再让他们重复性复习一些类似的练习,只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有的还会傲气十足,不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而分层布置作业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充满竞争地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效果评价】

实施一定时期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效果检测

1、学生间的差异,优生与中等生及较差学生间的差异,优生与优生之间的差异三方面的变化情况。

2、学生的知识面及情感提升的检测,优生的全面发展的变化。

3、各级各类测试中,优生人数及优秀率。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6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篮球是小学球类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进行篮球学习,目的是用篮球运动的手段,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掌握一些篮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次课学习(原地单手肩上偷懒的基本动作方法),使学生对篮球投篮动作进一步加深了解,对投篮概念理解更加完整,为以后学习行进间投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我对本次课教材的研究、理解、分析制定教学目标。1.

学生能基本复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2.

通过练习,学生能比较自然协调地完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3.通过游戏和放松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团结向上优良品质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大纲对教材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次课重点是:持球手型,球出手时的手腕,手指的动作,难点是:全身协调用力及目测能力。

由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较之双手胸前投篮动作复杂,而且对全身协调动作能力要求较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用示范讲解、游戏、分组练习、反复练习、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结合本次课教法的运用学法实施以及针对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我是这样安排场地、器材的。

1.设置游戏场地(出示幻灯)目的是提高学生弧线运球的速度。

2.在两侧篮板下沿两条相距一米左右的横绳(出示幻灯)目的是提高学生上、下肢蹬伸协调配合和手指拨球的力量。

3.素质练习场地(出示幻灯)目的是提高学生快速折返跑的能力。

4.篮球40个,塑料瓶若干,30米长绳两条。

根据体育教学原则及学生认知规律,本次课共分4个环节来完成:

一.

调动学生兴趣,作好准备活动。

首先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绕场地慢跑活动,接下来是熟悉球性练习。这时教师要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说:“在前几次课中,看到同学们的运球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次我们增大难度来进行运球练习,当听到老师的指令时同学们必须抬头,明确说出老师伸出几只手指。”练习开始,学生运球的同时抬头看老师的手势回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游戏:圆圈运球接力赛。最后进行双手,单手弹拨球练习,教师与学生同做,同时语言提示(弹拨球时,注意手指、手腕的感觉及球的旋转方向)练习结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手指、手腕的动作是否自然、放松。②球是否从指端拨出。③球的旋转是否向正后方。学习通过练习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老师揭示课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同时交代学习目标,这个环节预计用时7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得以充分活动,巩固提高了传接球,运球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竞争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明确了本次课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

保持兴趣,学习新知,提高实践操作运动能(28′–29′)这个环节是这次课的重点部分,我是分如下六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层,教师语言提示启发学生观看教学挂图(启发学生将挂图想象成动态人物活动)肩上投篮的完整动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维,看老师是如何完成动作的,(出示幻灯)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基本动作方法要领。

第二层,看图的自练,主动与老师交说体会,加深对动作要点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并语言激励。

第三层,通过专门性的辅助练习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俩人一组的蹬伸练习,这个练习主要解决学生初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伸臂不够充分,肘部外展的毛病。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记清动作要领,练习时做完动作后不要收臂过快,要注意观察手臂手指、手腕的动作,俩人一组,每两组同学相对练习互相。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俩人一组对投练习,教师找一名学生配合做示范,讲解动作方法,然后组织学生结组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全身协调用力,蹬伸充分,认真感觉球出手瞬间时手指、手腕的动作。两个学生相对练习,互相评价。

3.在两侧篮板下沿加横绳,学生俩人一组做对投练习(出示幻灯)。

第四层,经过学生的练习,(老师)发现学生初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容易犯以下几点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由于概念不清或持球手型不正确,掌心触球,会导致持球不稳影响手指、手腕的发力。

纠正方法:教师多讲解,多示范或是组织俩人相对的对投练习。②由于投篮时肘关节外展,或投篮时手指、手腕紧张会产生球出手后不是向后旋转,而是横转。

纠正方法: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并讲解产生错误的原因或者采用俩人做蹬伸练习。

③投篮时手臂向前上方伸出不充分,会造成球飞行抛物线过低。

纠正方法:加横绳的俩人对投练习。

④身体的用力与投篮手臂配合不协调,会造成投篮动作的不协调。纠正方法:教师讲明投篮动作的用力过程及顺序;教师多示范,学生反复模仿练习,充分体会下肢蹬伸、身体的伸展、手臂的伸展三者的关系。

第五层,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水平采取直观的示范讲解,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等措施,巧妙合理地安排场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在练习活动中能比较自然、协调的完成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第六层,素质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及灵活转身的能力,采取了徒手折返跑和运球折返跑练习(出示幻灯)。

三.调整身心,消除疲劳。(3′)

通过舞蹈《东北大秧歌》使学生在欢乐的乐曲中尽情欢跳,身心得到恢复、放松。不但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热爱家乡、喜爱家乡艺术的美好情感。

四.教师小结,结束全课。(1′)

1.教师对本次课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简单小结。

2.布置作业: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学生有目的复习。

3.教师宣布下课,收理器材。4.

本课设计强度:中上、平均心率130-140,密度:30%-35%。

五.场地器材

怎样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篮球教学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 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体育教师就要在“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 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 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德育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1. 教学的复杂性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特别是每个年级的差异都不同。因此, 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极为复杂, 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各自的特点, 最终使体育教学比一般学科显得复杂。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 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 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韵律活动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 可以分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灵敏的、比技巧的、比难度的等。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操作等特点, 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 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将具有显著的效果。

4.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 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能充分地暴露出来, 各种思想都会随时表现出来。另外, 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 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对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 在体育活动特有氛围中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 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 有的要求快速, 有的要求持久, 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 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 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 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 这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 教师应在讲授巧技战术配合的同时, 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在娱乐游戏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 小学生喜欢体育, 更喜欢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 例如, 可以结合社会公益活动, 设计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如为了保护学校的草坪, 在上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时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 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茵时, 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这样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 入情入理, 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4.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 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对于那些热心协助教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 既保护了学校的体育器材, 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 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 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 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 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 因为它决定着教师能否以身作则, 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 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更深的“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 体育教师可能要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 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等, 给学生以耳濡目染。因此, 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 其次, 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 (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 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 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 而不是“育”。最后, 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 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 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总之, 小学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娱乐、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 享受体育的快乐, 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体育游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篇8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特征

(1)趣味性。一种游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竞争、协作等因素。由此可见,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变,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小学生主动参加。在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创编游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竞争性。游戏的形式多样多变,游戏的参与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判断、分析及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游戏具有竞争性,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胜欲望,积极进取的精神。

(3)协作性。游戏的学生可以是单一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的,在篮球课中游戏将个体融入群体,汇集集体的力量,最终取得游戏的胜利。因此,游戏具有集体的协作性。例如:“迎面接力”“叫数抱团”“同舟共济”等游戏,只有通过团体的协作才取得比赛的胜利。

(4)规则性。俗话说的好,无规则不成方圆。游戏的活动过程需要规则的保证,才能够顺利、公正、安全的进行。同时,游戏的规则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在篮球课中遵守纪律和游戏规则,在篮球比赛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体育道德精神。

二、体育游戏在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重视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打一场篮球,需要的是和谐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才能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这也是篮球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更应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不可忽视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作用。比如:“投活动筐”一人当筐,一人投篮,经过默契配合才能取得胜利。如:情景游戏“炸碉堡”“抗洪救灾”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爱国主义精神。在游戏的组织上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让学生主动选择,自由结组参与游戏,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体育游戏是篮球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体育课上开始准备部分通常采用,慢跑然后做准备活动操,每节课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效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无味。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可以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如“叫数抱团”利用篮球的基本移动步伐进行“反口令”练习等,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进行球性练习,如“抛球击掌”“跨下8字绕球”“头、腰部、膝关节绕球”等,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也可以改变慢跑热身的单一形式,利用热身游戏提高学生兴奋性。例如:“运球追击”在规定区域内,部分队员作无球跑动,另一部分队员运球去追击无球队员,无球队员若被运球队员拍击到,则算失败,两人互换,游戏继续进行。不知不觉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另外“猫捉老鼠”、“喊号追球”等游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3、在篮球教学中选择合理有针对性的游戏

体育游戏的特征功能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游戏在篮球技术教学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篮球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教学,可以使教学组织游戏化。方法有两人传三球、两传一抢、传球触人等游戏。就“两传一抢”来说,将平时学生爱玩的乒乓球抛接游戏进行改编,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隐蔽传球技术,提高学生的传球动作速度。把学生分为3人一组,相距3至4米,面对面站立,第3个人站在中间为抢球者。游戏开始时,两传球人一各种方式相互传球,不让中间的人抢到球,位于中间的防守者则以快速的来回移动抢截球,如果其中一个传球人的球被防守者摸到或抢到,则两人互换角色继续进行。将篮球技战术游戏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避免了练习的单一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4、在篮球教学中通过游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技能的基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必备条件。在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中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多次练习后,会出现厌烦情绪,如果将体育游戏穿插其中,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竞赛性,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如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可以采用 “企鹅”接力,“小矮人”接力等。如要提高学生的移动速度和灵活性,可以采用“你追我躲”“追捕”“看谁跑的快”等等。就“看谁跑的快”来说,在一个篮球场内将学生分散开来,选出2个学生当“小鬼”,游戏开始时,“小鬼”开始追捕,躲避者快要被捕到时,立即做一个“鬼脸”或摆一个pose给“小鬼”模仿,口里数3秒后,“小鬼”才能抓捕,被捕者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无形当中,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将游戏合理的运用于身体素质练习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效性与创新

篮球教学中游戏的选择具有实效性,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锻炼性等。在篮球技术技能教学中,合理选择游戏,遵循游戏的创编原则,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失去游戏的特点。否则,学生难以接受,游戏也会玩得索然无味。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有效的将游戏贯穿于篮球教学之中,以游戏为切入点,突出游戏化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篮球教学中应积极创编新游戏,合理的改编游戏的方法与规则,鼓励引导学生自编自创,自主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时地改变游戏规则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进行小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9

1.中国中小学生听力理解中的主要困难

英语语音的听辨能力是很容易获得的,因为中小学生已经获得了汉语语音的听辨能力,而汉语语音比英语语音更为丰富,这使得学生的听觉神经已经达到了辨别单个的英语语音的足够能力。但是英语从来不是只有单个语音的,所以学生在听辨中仍然存在困难。

同时,听辨不等于听力理解,所以即使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听辨单个语音的能力,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听力理解困难。

中国中小学生在听力理解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节奏群听辨困难

虽然学生已有的汉语语音听辨能力能帮助学生听辨单个的英语语音,不过,学生的英语听辨能力仍然有很多困难。

汉语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每个字的读音时间基本相等,而英语是几个音节形成一个节奏群,每个节奏群的读音时间基本相等。这导致学生对于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节奏群中表现出的不同语速感到难以理解。

就如前一章第一节“语音知识教学”中的分析:Can you come tomorrow?与Can you come tomorrow afternoon?都是两个节奏群,所以语速应该基本相等。这就是说,说第二个语句中的tomorrow afternoon这六个音节组成的节奏群与说第一个语句中tomorrow这个三个音节的节奏群的时间基本相同,显然第二个语句中的tomorrow的语速比第一个语句中tomorrow的语速快一倍。这样自然学生会出现听辨第一个语句的tomorrow很容易,但听辨第二个语句中的一倍于平常语速的tomorrow,则可能会感到有很多困难。

所以,对于节奏群的听辨,中小学生仍然存在困难。(2)语义关联困难

学生的听觉神经辨认出英语单词的语音后,还需要在语言神经中建立起语音与语义的有效关联,才能把语音转化为有意义的语词,从而理解语句。而这恰恰是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一个困难,因为学生已经形成的汉语语音听辨能力和开始学习英语时大量的口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语音听辨,但并不能带来语义的呈现。语音与语义的关联需要大量的有语义的听,才能形成。比如学生能够清晰地听辨出/lets hæv ? w?tch/,但要学生把听到的语音与Let’s have a watch.的语义直接联系起来,却不是单纯的听辨能力就能形成的。

(3)语用关联困难

学生在听辨出语音并建立起正确的语义关联之后,需要相应的语言结构知识和语用能力,才能真正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比如前一个语句中的watch到底是“瞧一瞧”,还是“手表”?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就需要首先正确理解语境,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语用意图。2.中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与技巧

鉴于中小学生存在的以上主要听力理解困难,我们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教学方法与技巧:

(1)节奏群听辨训练

由于汉语中没有节奏群,而且节奏群实际上是听辨技能,所以节奏群的训练需要显性地进行训练。

若教材中设计了节奏群训练的活动,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节奏群训练。

若教材中没有设计专项的节奏群训练,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训练。当然,目前专门进行节奏群训练的书不多,甚至强调节奏群的重要性的书都不多,比如笔者曾经设计了一系列的节奏群口语训练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公开出版。不过,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关于节奏群训练的书面市的,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这类内容。

我们也可以在听力训练中综合进行节奏群训练,比如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准确把握课文录音中的节奏群,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录音的速度来朗读课文,而不要按照所谓的“朗读腔”来读课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长期的节奏群接触而无意识地获得节奏群,也就是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一样在长期的耳闻中习得节奏群。

(2)听力理解的微技能专项教学 听力理解能力由一系列微技能组成,从语义关联建立到语用关联建立都是微技能的训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或者按照教材的设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听力理解的微技能训练。

听力的微技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语音语义的听辨(listen-out)技能,二是语义语用的听解(listen-in)技能。比如听天气预报,听辨出明天早上是否下雨,这属于第一类;听了天气预报之后判断明天早上上学要不要带雨伞,这属于第二类。显然,这两种技能有所不同,一种是听,另一种是理解。

现在很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的语音教室,有些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英语听力课,大多数的学校购买了录音机,因此专项听的教学现在已经普遍开展。

在专项听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选择听的内容,精心设计听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听的时间。听的内容的难度应稍低于同级课文的难度,词汇量不宜太大。

从听的训练看,听的教学可以分为测试性训练和技能性训练。测试性训练就是按照测试模式、测试要求、测试题型等编排听的练习。这类训练考查你听的过程,考查你是否听清楚话语的内容。

技能性训练就是按照真实的听的需要,比如按照日常生活中交谈时的听的需要,在听他人的话语之后给予必要的应答,或者听课听讲座之后做笔记,或者听新闻听故事之后,向他人转述你听的新闻故事等。这种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听之后的反应,不考查你听的过程。测试中有时也有考查能力的题型,比如要学生在听一个句子之后选择用哪个句子作为回应,不过这与真实的听与回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在听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训练,从简单的句子开始,过渡到比较长的句子,然后是短文等。

听的训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在英语语音与自己的听觉神经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时还要其他的神经系统参与,比如负责语言理解的神经系统。

现代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和知识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些构成,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建立这些构成的过程,这些构成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被激活,从而理解了外界刺激表达的语言。这就是说,听的训练就是要在听觉神经中建立起一些对英语语音的构成,同时结合神经系统对英语语言的其他构成形成听的理解。

因此,听的专项训练一定要每次具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否则就不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必需的语音构成。笔者认为听的专项训练不宜按照目前广泛使用的听力教材的方式以听力理解为重点进行训练,而应该以句子中的语音和节奏群为训练重点,帮助学生首先在听觉神经中建立起对英语语音和节奏群的构成。同时笔者认为,专项训练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应该以学生的神经兴奋时间为单位(通常以10-20分钟为宜),不能造成学生听觉神经的疲劳,否则不仅可能降低学习效果,更主要的是可能破坏学生听觉神经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语音构成。

学生听到的英语绝大部分来自老师课堂上的英语,因此老师的读音必然影响学生听觉神经对英语语音的反应。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语音构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在语音上做到尽可能准确,否则学生在综合教学中受到的英语语音刺激就可能弱化学生在听的专项训练中受到的英语语音刺激,从而可能降低听的教学效果。

在当代英语中,英国英语的语音与美国英语的语音是两大主要语音,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听力训练材料中应包括这两种语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适应。

(3)综合教学中的听的教学

听的专项训练受到很多因素限制,比如语音实验室的条件、录音机和录音磁带的质量、教室外的噪音、学生听觉神经的兴奋时间等。因此,听的训练大量是在综合教学中进行的。

英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只是课堂英语(classroom English),在课堂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更不用说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下与真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际,甚至我们中国的有些英语老师教了几十年英语,都没有与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下与真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机会。

那么,为了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在综合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综合教学的任务与专项听的教学的任务明显不同,我们不可能以听的训练为主。

不过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综合教学中的英语环境进行听的训练。比如,我们如果在专项训练中刚刚进行某一语音的专项训练,或者发现学生在某一语音的训练上存在较多问题,在综合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提醒学生注意听某一语音,或者在使用某一语音之后要求学生作出必要的反应。

综合教学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听的能力的训练。综合教学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真实的英语环境,那么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听老师和同学们的英语之后能够作出必要的回应,能够做笔记,能够转述等。

现在广泛使用的听力教材实际上把专项的听的训练与综合教学中的听的训练混在一起,而且往往听的整块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一些比较大的改进措施。综合教学中的听力技能训练要与语言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比如所学语言内容是have/has got语句结构,那就要训练听have/has got的技能。以下是一个相关的案例:

我们知道,have/has got表达的是所有关系,或者是物品的所属关系,也就是“某人有某物”,即“某物属于某人所拥有”。如:

I have got a red schoolbag.我有一个红色书包。Sam has got a new computer.萨姆有一台电脑。显然,第一句中的I, a red schoolbag是关键信息,第二句中Sam, a new computer也是关键信息,每个语句的两个关键信息都不可或缺。

在听这样的语句时,显然我们需要把握的信息包括:谁、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把握这个语句的重要信息。

不过,have/has got的wh问句需要按照听wh的策略来学习,也就是要分清要听出的是什么信息,然后在听答句时给予特别关注。

听到What have you got?当然我们要关注答句中说的是什么物品。

听到Who has got a dictionary?当然我们要关注答句中说的是谁。当然,have/has got语句中,一般情况下后一信息更为重要,因为若前一信息更为重要的话,则会使用其它语句形式,比如:

This red schoolbag is mine.这个红书包是我的。这样的语句我们就可以按照常规的ending-focus技能来听了。

上一篇:三年级科学大树和小草下一篇:春天的中州公园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