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2024-09-21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篇1

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分享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还在学生时代时,对于“老师”这个名词最初的认识。而现如今,当我自己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时,我对“老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在这里我就浅谈一下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学好阅读的一些尝试。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满腔的热情去呵护,以高超的艺术去浇灌,更应充分散发教师的个人魅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这块园地才会如漫漫寒冬孕育后的花圃,芳香四溢、光艳夺目。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三点:第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培养;第三是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在阅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下面说说我的几点尝试:

一、不断赞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让他从厌恶语言到喜欢语文并且主动学习语文,我觉得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一般采用“四步法”--一是“减负”,减轻学生对于学好语文的压力,从精神上去鼓励他,告诉学生:“没学好语言,并不全是你的责任。”二是“自信训练”,对于这类学生,我的教学通常是由简到难,在较简单的知识点上让学生找回自信。三是“兴趣培养”,将语文与生活、科学、历史、娱乐相联系,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与崇拜之情。

二、“知识点+答题技巧”,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中分值比较大的一个版块,我们应该是要进行重点教学的。而通常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阅读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尽量将阅读简单化,让学生能较容易的的学习并掌握。我的阅读教学就形成了一种“知识点+答题技巧”的模板。让学生能轻易抓住“踩分词”,在短时间内了,提高阅读分数。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尽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思维中理清文章的线索,掌握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按逻辑的方法去思考、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并且,应多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熟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使他们在做阅读题时,能精确把握中心。

三、重视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反思

这一方面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三点:第一点就是平时一定要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补缺本人教学理念空白,学以致用,结合自己学生再锤炼,在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点就是书上一些好的做法,题型、考卷整理成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三点就是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容,做到三思:一思这样讲课文学生能接受吗,能听懂吗?二思讲这堂课时候课文重难点讲到了吗?三思怎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每天作业的设计质量、密度。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语文阅读经验分享》

作者: 王菁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引入方式, 展开读本内容

3-6岁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因此, 在活动中我们应尽量的采取多样化的引入方式, 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引发故事的展开。如:在读本《大跳龙》的教学中, 教师可先把这个读本的名字告诉幼儿, 从读本的名字入手, 让幼儿猜测“大跳龙到底是什么样子?”引起幼儿阅读读本的兴趣;另外, 我们还可以从封面入手, 展开读本;从谈话引入, 激发幼儿兴趣等等。

二、教师应进行有效地提问及回应, 分享读本内容

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分享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认真分析读本、了解幼儿, 根据教学情境, 针对画面的关键信息和故事人物提出有效的、开放的、发散性的好问题, 以引发幼儿多样的回答。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教师与幼儿进行真正的对话。

三、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 让阅读回归生活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 应开展丰富的延伸活动, 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扩展知识面, 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等。比如:在读本《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中, 开展垃圾的分类与变废为宝活动,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读本《贪吃的小猫》中, 开展创编故事和小书制作的活动, 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 表达的能力和自信等等。

四、注重家庭阅读活动的指导, 让书香飘满社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推进亲子阅读, 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又可以净化家庭空间, 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因此, 我们必须注重家园合作, 注重家庭阅读指导工作, 如:定期向家长开放分享阅读活动, 向家长推荐一些家庭阅读图书, 把阅读图书的重点和在家庭拓展的要求写在家园互动栏上, 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分享阅读方法。举办“阅读节”活动, 在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下, 产生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初探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 篇3

分享阅读也称大书阅读,它利用根据儿童认知规律编写的阅读材料,配合一定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丰富书面词汇,引导幼儿学会独立阅读。那么,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分析、归纳读本

进行教学活动前,要对读本进行总体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分享阅读读本大致可分为三类: 语言运用类读本、知识经验类读本和欣赏类读本。

语言运用类读本需要老师把与图书重点相关的内容在上课前进行整理,让幼儿先大量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如:《我会飞》、《天黑了》等;

知识经验类读本则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实物形象,引发幼儿推想与之有联系的某一事物,如《谁的房子最特别?》、《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等;

欣赏类读本多采用押韵的诗句、美丽的图片等方式引入教学,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感受读本内容,感受阅读的美,如:《听……》等。

二、导入方式多样化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读本,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利用活动前铺垫过的相关知识经验进行导入,如读本《寻宝》,在读本教学之前,可以先为幼儿铺垫海盗方面的知识,再通过玩寻宝游戏让幼儿了解藏宝图的作用,然后在导入活动中激活幼儿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即可。

利用观察读本的封面图画内容用提问、谈话等作为导入活动,因为分享阅读大多数读本的封面图画不但色彩鲜艳,往往还包括了读本的主要内容,如《饥饿的狐狸》;

根据读本情节利用故事标题导入,再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入,调动孩子阅读和预测故事情节的兴趣,如《悄悄话》。

三、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提高幼儿阅读观察能力。幼儿的观察随意而没有目的性,通过提问指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再进一步引导其学会观察读本的细节,如读本《沙滩上》的画面细节就很丰富,前一页画面有预示后一页情节发展的线索(如小桶把、沙煲后的眼睛、鞋子等),设计活动时就要侧重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

其次,通过观察,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不知道读本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将读本的文字遮去,就读本中的画面进行联想猜测。又如读本《沙滩上》,每一页几乎都为下一页做了铺垫,蕴含了下一页的内容,让幼儿尝试根据本页的线索大胆猜测和预测故事的发展,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有益。

四、有效的提问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往往对读本情节或画面的观察不够细致,而教师的提问设计,将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1.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或个体差异进行提问。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尝试运用开放性、发散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对书本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回答和思维过程。

2.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来设计提问。分享阅读活动不能等同于看图讲述活动。而幼儿在阅读时,往往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我们在阅读指导中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3.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来设计提问。在阅读指导时,教师们重视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问设计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

五、挖掘读本拓展形式

拓展活动的多样性可以丰富读本的教育价值,赋予读本新的生命力,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1.情境表演拓展。分享阅读活动中的情境表演,就是借助表演的形式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或分角色表演将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由此加深对读本的理解,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如:在读本《饥饿的狐狸》延伸活动中,通过对读本内容的情景再现,让幼儿在表演中体会“溜”和“绕”的含义;

2.创编、续编、改编、仿编故事或诗歌。可以引导幼儿在原故事或诗歌基础上进行续编,可以引导幼儿对原故事或诗歌内容进行改编,还可以根据原故事或诗歌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或仿编。通过这种形式,幼儿能够学会灵活运用学到的字、词、句,发展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3.艺术形式再现。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让幼儿再现阅读内容。如:在读本《池塘》的活动中,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到纸上去。

综上所述,基于分享阅读教学实践,本文以分享阅读为载体,以早期阅读教育为方向,初探了读本的分析与归纳、适宜读本特点和幼儿认知水平的导入方式、阅读中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问、丰富读本拓展活动等五个方面,以提高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分享阅读”,让孩子享受早期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分享快乐!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篇4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同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关键期,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样的年龄特征说明入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

绘本是以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内容往往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绘本的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因此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在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绘本阅读教学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 因此,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进行阅读。

(一)分段式阅读法——有机地利用作品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容量往往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分段式的阅读能让幼儿逐步理解作品,在每个转折点,还能去发挥幼儿奇妙而富有个性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来的神奇世界„„

以绘本《子儿,吐吐》为例,胖脸是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次在幼儿园里吃木瓜不小心把木瓜籽也吃了下去,不以为然的胖脸听到同伴们的议论后,担心自己的头上会长树,这个担心喜忧参半,胖脸的心理活动颇为起伏,最后喜的成分占了上风,胖脸用行动想让木瓜树快点长出并长大,结果却以失望而告终。这个故事的转折点有二:第一在左图,同伴们预测小猪的头上会长出一棵木瓜树,第二在右图,小猪为了自己头上能长出木瓜树而准备行动。在开展这个绘本阅读的教学在,我们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这两个转折点,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在前两次的阅读后都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效果比较好。

(二)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地呈现作品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目前市场上绘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绘本为了突出主题,有时会采用重复类似情节的方式,也有些作品由于是直译本,翻译时语言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阅读。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下阶段的深入阅读。

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由于它是一本外译本,译者为了保持绘本原有的风格,在语言的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拗口,缺少连贯地组织,这些特点和孩子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是不一致的。在仔细地分析教材之后,笔者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把对话进行细微处理,改编成统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后模仿表达;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把同样用“高”的方式表白的情节删除,把幼儿难理解的用到脚趾方式表白的片段删除,留下经典与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情节。这些做法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浓缩了阅读的容量,却并未影响绘本的主题,不失一个好策略。

(三)片段式阅读法——巧妙地运用作品片段 片段式阅读法是抽出绘本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教学。有一些绘本由许多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可以独立存在,它经常能为平时的主题活动服务,补充主题活动的不足,我们将这样的阅读方式称为“片段式阅读”。比如在大班《从头到脚》的主题里涉及到人的食物构成,有幼儿提出面包是从哪来的,这时我想到了绘本《忙忙碌碌镇》,它通过形象的图片向人们展现了成人的各种工作,其中第56页至第59页介绍了“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小故事将面包的制作过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收割小麦→包装小麦→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面粉的发酵过程→面包的制作过程,(图片阅读的顺序见右图的箭头)这四页画面把成人的工作直观地表现出来,幼儿的阅读兴趣很高,经过这次阅读活动,他们清晰地获得了成人工作的每个细节。

(四)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前一种的阅读以《母鸡萝斯去散步》为例(右上图),在完整阅读后再来细细地品味一下扉页的画面,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在封面之后的扉页没等故事开始就告诉大家母鸡罗斯在农场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斯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又如《忙忙碌碌镇》(右下图),虽然是讲述了田地里的小麦变成面包的过程,但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让人百看而不厌:小老鼠拿着和它比起来大得不得了的面包铲去烘面包、面包师身旁有杆壁挂式的称、正在揉面的面包师们表情各不相同、面包师之间互相抛接等待烘烤的面包胚„„图画的内容相当丰富,让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每次都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非常精彩。

(五)对比式阅读法——合理地预测故事发展

这里提出的对比式阅读指的是根据绘本本身的特点,通过画面之间或者是画面中人物等的对比给幼儿提供阅读的准备,为合理地预测故事提供基础。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幼儿阅读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的情节:先出示第右上图:“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狐狸会吃到母鸡吗?你觉得下一幅图片应该讲了些什么?”幼儿自由预测后,再出示右下图,对比幼儿的预测和作者的设计。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我再设计了“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前一幅图,让幼儿采用“院子”这一情节的阅读方式继续阅读,幼儿在预测中不断地感受着作品的诙谐和幽默,深深地喜欢上阅读这个绘本。

(六)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它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

还是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它以最少的文字讲述了母鸡散步的悠闲,用精彩的画面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的艰辛,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呆若木鸡”的母鸡和“贪婪、狡猾” 的狐狸,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完成幼儿理解故事、尝试用好听的词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再揭晓答案→集体阅读大绘本,完整欣赏作品(当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第二个环节活动时,预测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走过院子”画面的景、物,再让幼儿进行猜测,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预测,为幼儿成功地预测“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和“钻过蜂箱”等情节提供了基础,也为一次集体活动完整阅读地整个绘本提供了可能。

再如绘本《我爸爸》和《我妈妈》是极为相似的作品,只要阅读过其中的一部作品,另一部作品幼儿就可以直接地完整阅读了。

(七)朗读式阅读法——让我们动情地倾听作品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一本优秀的绘本蕴含了许多价值,倾注了作者和画者的生命和情感,和孩子一起打开它、读懂它是最重要的。因此,绘本的阅读除了给幼儿画面和文字上的冲击外,还应给幼儿听觉上的熏陶。如果能让幼儿认真倾听作品,在心里清晰地形成作品的意境,从而进入故事的世界,我们可以动情地朗读绘本,借助绘本的画面和文字,逐步建立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经验、想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每本绘本完整阅读后,我们应该将自己阅读绘本后的感动用朗读的方式展现,有时可将幼儿的讲述和想象也纳入其中,采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感染幼儿,这也是彼此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过程,是建立作品和生活经验、想象联系的过程,给幼儿更立体的感受。

二、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综合运用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营造出绘本完美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一般的绘本相对而言容量较大,不可能在一次的阅读活动中完成,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绘本展开教学,在深入分析基础上精心设计,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通过多次的、反复的阅读,帮助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表列举了几种策略综合使用的心得:

策略绘本列举策略的反思幼儿反应例举

分段式+整体式+细节式《子儿,吐吐》1.分段后每次阅读的量比较适合幼儿,分段的时机比较恰当,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2.分段后的整体阅读能让幼儿整体地感受作品,并发现作品画面中的小细节;

3.细节式阅读让幼儿更发现作者的巧妙心思,突出小猪心理活动的跌宕起伏。(第一次分段的想象)

1.如果胖脸头上长了棵木瓜树,万一打雷,胖脸很可能会触电;

2.胖脸头上的木瓜树会长出许多木瓜,它可以卖木瓜赚好多钱;

3.胖脸整天带着木瓜书怎么洗澡呀?„„

对比式+整体式+细节式《母鸡萝丝去散步》1.对比式的阅读让幼儿明白如何根据图片预测故事;

2.内容比较集中,整体式阅读直接给幼儿完整的印象;

3.细节式的阅读体现在对比式阅读的铺垫和整体阅读后扉页的阅读中。(幼儿课堂中的预测)

1.我猜狐狸会踩在钉耙上,脚上会出血的;

2.山羊用头上的角顶狐狸,他帮助了母鸡;

3.看看这只狐狸就知道它是吃不到母鸡的。

主干式+整体式+细节式《猜猜我有多爱你》1.主干式阅读能在一次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完整地感受作品主题;还给幼儿练习“„„有多„„,我就有多爱你”的机会,语言领域活动突出;

2.完整式阅读能让幼儿完整地领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 3.细节式阅读时进一步观察两只兔子对爱的表达——那经典的动作。(练习句式时的摘录)1.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2.大海里的水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3.高楼大厦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片段式+细节式《忙忙碌碌镇》1.选取了其中“面包是从哪里来的”为主题服务,幼儿清楚地知道了小麦变成面包的整个过程;

2.细节式阅读让幼儿观察到在小麦变面包的过程中角色劳动的细节。1.原来小麦是用磨磨起来的呀!

2.为什么小麦磨好了还要筛呀?

3.小猪也会用滑轮吊东西呀!„„

分段式+整体式+朗读式《驴小弟变石头》1.分段阅读让幼儿猜测“驴小弟会用红石头变什么?”、“驴小弟还能变回来吗?怎么才能变回来?”等,幼儿猜测的欲望很强烈;在这里也渗透了细节式的阅读;

2.整体阅读完整地理解作品;(猜红石头会变什么)

1.它会用红石头变出平常妈妈不给它买的玩具,呵呵,太幸福了;

2.它会让红石头马上送它回家,那多方便。

„„„„„„„„

亲子阅读经验分享 篇5

--亲子阅读,走进孩子内心的法宝

妹妹的儿子还是个小不点儿,可他很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看大人在他面前摇头晃脑地表演故事。妹妹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就为他买了一个多功能故事机。这故事机挺好,是只穿着蓝色短裤的可爱的小兔子,耳朵软软的,还能柔和的闪着五色灯光,可以讲故事、放音乐、录音,还可以连接电脑不定时地更新内容。如此“才貌双全”的故事机,我家杉杉也爱不释手,每次去妹妹家总会摆弄个没完,嘟囔着也想要一个。两个粉嘟嘟地娃娃,头挨着头,听着故事,扬着笑脸,多和谐美满的一幕。说实话,我也心动了,不过内心里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心动却没有行动,还是依着老办法--讲。

幼儿园发出了亲子阅读的倡议书,看到倡议书的一瞬,我脑门儿灵光一闪,终于知道那美中不足是什么了,原来是少了亲子阅读间的互动交流。回想杉杉的幼儿生活,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让她缺失亲子阅读的乐趣。

许是个人兴趣使然,杉杉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每天我就给她讲故事啦,读读童话,背背童谣,自言自语地编编小故事。到后来,杉杉出生啦,慢慢长大能听懂大人的话啦,一岁、两岁、三岁,上幼儿园啦,小班、中班、大班,每天的故事未间断过,即使偶尔有事耽搁了,也会在第二天补上。

杉杉有自己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从幼儿时期的识图书到动画片故事集,到各种智力开发习题集、看图编故事书,再到现在的行为习惯养成故事书、童话、传说、三字经……那些书,我都陪着她一起读过,那些书,是我家宝贝成长的见证。

识图书帮助杉杉认识了许多动物、蔬菜、生活日常用品,增长了见识。迷上动画片后,动画片故事集就成了杉杉的“业余爱好”啦,花园宝宝的纯真、奥特曼的英勇、喜洋洋的机智、蓝精灵的团结勇敢、米奇妙妙屋的爱动脑筋、维尼小熊的爱观察、熊大熊二的保护森林之举、三毛从军的艰辛……都带给了杉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杉杉的公主梦。小时候的杉杉就像一个十足的男孩子,喜欢跟男孩子玩耍,喜欢的动画是奥特曼,喜欢的玩具是飞机、大炮,在她执拗地央求奶奶给她买回来一条仿真的蛇和蜥蜴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得让她有个女孩子样了。危急关头,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椰子姑娘、勇敢爱探险的朵拉以及能歌善舞、性格各异的芭比帮我解了围。

读书的功用远不仅如此。比如,为了鼓励杉杉养成早睡的好习惯,我们还特许她只要是9:30前上床睡觉,就可以有两个故事;同样的如果10点还未上床,那么当天的故事就取消,这招很管用。杉杉还喜欢画画,有时会画上一幅画,将它编成一个故事讲给我们听,或者听完某个故事后,将它变成一幅画,常让我们欣喜万分。

都说5-6岁的孩子已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经常的心理特征,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于是,我们为她买了美国心理学会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系列丛书,这可帮了我大忙。杉杉是个热心的孩子,可是同时也是个大事小事都喜欢告诉老师、家长的孩子,换句话说就是个爱告状的孩子,我正在苦恼的时候,《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这本图书以生动的图文给了我帮助。杉杉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凡事都要争第一,如果偶尔做得不够好或者没有得到大家的表扬,她就会气馁,《完美的莎莉》就像及时雨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杉杉的依赖心理较强,做事总希望有大人的陪伴,《不再害怕尝试》中勇敢的小鸟给了她莫大的勇气……

故事还在继续,亲子互动也在继续,杉杉的成长亦在继续着。我知道,有了亲子阅读的法宝在手,我就打开了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这远比枯燥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

小班综合教案 教案 分享阅读 篇6

分享阅读:熊熊 目标:

1、鼓励和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理解文字,学习句子:熊熊的xx是xx颜色的。

2、认识红黄绿粉等几种颜色,复习和巩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准备:大书、颜色精灵(人手一份)熊熊图片、玩具熊 过程:

一、引题:

1、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玩具熊)喜欢它吗?我们抱抱它,亲亲它吧。

2、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熊。(出示大书)今天我们又来看书了,这只熊是书中的熊。

二、看大书:

1、先来看看他的封面吧。你看到了什么?

介绍:这只熊名叫熊熊,听说书中的熊熊带来很多颜色小精灵,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学习第一页:

(出示粉色小精灵)找找粉色精灵藏在熊熊的什么地方? 熊熊的鼻子是粉色的(指读)

3、学习第二页

(出示棕色小精灵)找找棕色小精灵在熊熊的什么地方? 熊熊的眼睛是棕色的。(指读)

4、学习第三页:

(出示白色小精灵)找找白色小精灵藏在熊熊的什么地方? 熊熊的下巴是白色的。(指读)

5、学习第四页:

我们再来找找熊熊身上什么颜色最多? 这黑色都是熊熊的“"”(毛毛)它是一只黑熊 熊熊的毛毛是黑色的。(指读)

6、学习第五页:

每晚睡觉前,熊熊都要擦一擦粉色的“"(鼻子),擦擦棕色的”“(眼睛),洗洗白色的”“(下巴),洗洗黑色的”“(毛毛),好了洗完了该”""(睡觉了)。我们来看看熊熊的小床吧。

熊熊的小床是绿色的。(指读)

7、学习第六页:

(出示黄色小精灵)找找黄色小精灵藏在哪里? 熊熊的枕头是黄色的。(指读)

8、学习第七页:

嘘,熊熊已经睡着了,我们别去吵它,到它的屋子外面去吧。多漂亮的屋子呀,它是什么颜色的? 熊熊的屋子是红色的。(指读)

三、完整看读一遍

熊熊带来的颜色小精灵,我们都找到了。要不我们再来找一遍好吗?(师生共读)

四、游戏

老师出示熊熊指偶,幼儿找颜色精灵,并说一说句型:熊熊的xx是xx颜色的。

办家家(小班)

办家家(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文档仅供参考

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篇7

一、开展课外阅读课的必要性

低段的课外阅读, 如果缺乏课堂的指导, 会出现以下三种弊病———

1.阅读范围窄。学生会习惯性地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书来读, 久而久之, 会因挑食而导致营养不良。

2.阅读趣味低。如果没有正面的引导, 很多孩子会迷恋《侦探校园》、《老夫子》等以暴力或搞笑为主的、缺少精神养分的书籍。这就像长年吃垃圾食品, 必定会影响孩子健康的成长。

3.阅读能力弱。孩子的好奇心强, 他们读书往往只关注情节的发展变化, 囫囵吞枣, 营养吸收非常有限。

而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指导、交流、碰撞、分享, 可帮助孩子扩大阅读面, 提升阅读品位, 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点简单的阅读策略

教给学生简单的阅读策略, 无异于交给了他们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结合实践教学, 对于低段学生, 我认为应掌握以下三种可操性阅读策略———

1.预测法。所谓预测法, 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情节推测后面的情节, 在推测的基础上继续去读文本, 然后再推测、再读。使用预测法最关键的是选好预测点, 最好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处、惊险处, 有多种可能的、能够激发丰富想象的地方。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主要讲述了一个刚出生的甲龙宝宝, 自以为他的名字叫“很好吃”。他误把准备吃他的霸王龙当成了自己的爸爸, 这激起了霸王龙埋藏心底的父亲情结, 担当起了做父亲的角色。在阅读中, 可以把握以下三个预测点:

在预测中读书, 孩子会感觉就像在经历一次探险、猎奇, 在好奇心的引领下, 读书变得兴味盎然。

2.补白法。绘本有的页面只是图画, 最适合用补白法进行阅读教学。还以《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为例, 选择一幅图让孩子观察, 并想一想:“为什么霸王龙会让甲龙宝宝跑到山那边去?”有学生说:“霸王龙可能是想让甲龙宝宝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不然, 甲龙宝宝会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只霸王龙呢, 它到时候不认自己的亲生父母怎么办?”也有学生说:“跟着‘很好吃’, 霸王龙只能吃草和红果子, 它实在太想吃肉了!”……补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在补白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任意设想, 只要言之有理, 符合逻辑。这个过程, 教师的关注点应在学生的思维上, 而不必强求学生的补白是否与文本的主题一致。

3.反刍法。阅读反刍, 就是读完书后, 反复回头分析、比较、思考、提炼, 这是一个阅读、消化、吸收的过程。这种策略比较适合整本书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但低段的孩子关注更多的只是故事情节, 对于主人公小豆豆的变化, 却鲜有人问“为什么?”。教学中恰当运用反刍法, 能够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挖掘和探究。

反刍法中, 提出和解决的问题, 都应来自于学生的迫切所需, 而非教师的生拉硬拽, 孩子带着问题不断回头研读, 这样的阅读就不是浮于表面, 而是有了探究的意味。

三、学点简单的分享方法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 小组合作是必须的手段。合作可分两步走: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1.组内交流。组内交流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1) 以大语文观为指引, 问题设置提纲挈领; (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环节:轮流发言、选出代表、完善优化。

2.展示分享。展示分享的核心要素在于通过台上台下的互动, 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以达到认知的互补、能力的提升。

(1) 论坛式。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任意抽取一组做坛主, 结合分享交流提纲, 整组进行展示, 其他各组既是观众, 又是参与者, 对坛主的分享进行相应的补充、发问和评价, 从而生成新的认识。此时, 教师要能够善于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 适时点拔, 打开思路。

(2) 擂台式。多个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之间在竞争中交流分享, 一比高下。台下学生做为评审团成员, 给予评判并说明理由。

(3) 分享式。分享式最大的特点在于, 每位学生读不同的书, 在独立完成《读书报告》的基础上开展全班分享交流活动。这种方式可让孩们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到各种读本信息, 从而激起阅读的欲望。

分享阅读分享成功 篇8

分享阅读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最初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专业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我国,并在北京、天津、包头等地的幼儿园和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研究。“分享阅读”教学由于理念先进、模式新颖,教学效果好,很快被推广开来,并在近十年的应用中结合中国儿童汉语发展水平和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在理念、材料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模式之一。回顾和总结“分享阅读”教学近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建设更适宜的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

(一)从“编码取向”到“意义取向”

2000年之前,“阅读课程”已在很多幼儿园开设,但教学方法多为“编码取向”。“编码取向”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语言教学法,它强调早期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进行辨别音、形、义、字、词、旬等技能的训练,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因此,早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字、词、句,培养幼儿复述和表达的能力。在“编码取向”的早期阅读教育中,常见的阅读材料是儿歌、童谣,其中的重点字、词会被放大或特别加以标注;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常常围绕重点的字、词做识字或听说游戏。因此,有人指出这样的早期阅读课程准确地说应为“识字课程”。彼时,也有一些幼儿园提出要重视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他们的阅读教学虽没有明显的识字倾向,但活动形式主要还是“教师读、幼儿听”,教学重点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好听的字、词、句,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听说方面。

2000年之后,“全语言教育思想”开始广泛影响我国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全语言”强调语言教育的整体性,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完整篇章的学习,认为只要不断地创造条件并鼓励儿童阅读,儿童先前经验中的有意义联结就将促成理解(Goodman,1992),而外显的语言知识教学通常枯燥且难以理解。对早期阅读教育弊大于利。“分享阅读”是在全语言教育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和阅读教学方法,它与以识字为主要目的的语言和阅读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它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注重师幼共同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成为早期阅读教育的主流价值追求。

(二)“编码取向”与“意义取向”的融合——“平衡教学”

“分享阅读”教学是在全语言教育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天然存在着全语言教育的不足。它虽然不否认字、词、句的学习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但并不提倡开展相应的专门教学。因此,一些幼儿无法通过阅读活动自然掌握词汇,从而出现了词汇总量获得较少、对书面语言敏感性较弱和词素意识发展不足等问题。1996年,美国加州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全语言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平衡教学法。旨在将全语言教育和“编码取向”的语言教学相结合。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小学语言课教师采用平衡教学法。他们认为在互动式的分享阅读教学情境中融入“编码取向”的语言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文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与英文阅读相比,中文阅读更多地依赖视觉分析技巧,而不是语音意识(Huang&Hanley,1994)。语素在汉语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Li,Anderson,Nagy,&Zhang,2002),与词汇获得和阅读能力发展有很高的相关(Ku,Y.M.&Anderson,R.C.2001),是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迅速增长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语素意识主要指词素意识、形旁意识和同音同形语素意识。词素意识即对词语内部结构的意识。汉语词汇内部结构主要有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式。如果将词素意识进一步细化,还可分为构词意识和释词意识。前者主要是指儿童对汉语词语构成基本规则的认识,即哪些是词,哪些不是;哪些词可以被分解,哪些词不可以。后者主要指对各个词素关系的理解和词义的解释。形旁意识是指对形声字中形旁提示整字意义作用的意识。同音同形语素意识是指对汉语中同音字、多义字的区分能力,例如“东”和“冬”,读音相同含义不同;花钱的“花”和鲜花的“花”,字相同含义不同。李虹于2007——2010年以平衡教学法为指导,进行了在“分享阅读”教学中融合语素意识、进行外显的语素意识教学的本土化研究。研究发现,这样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儿童掌握词汇学习的工具,提高对汉语字词组成规律的敏感性,进而有效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受此研究影响,目前国内的“分享阅读”教学已发展成为平衡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即重视词素意识的培养。

故事书一直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2000年之前,故事书的开本通常是32开或16开的。虽然教师有时在教学中会使用挂图,但挂图并不是一本完整的“书”,教师不能通过挂图将“天天都要读书”“读书很有趣”的概念自然并且牢固地植入幼儿的心田;从教学过程看,这种教学活动也更像看图说话而非阅读活动。2002年,“分享阅读”教学在教学材料的改进上取得了突破,开始运用8开或比8开更大的图书。

2000年之前幼儿园阅读教学的内容多以儿童文学工作者编写的故事为主,教师们常从经典童话故事书与优质儿童画刊中寻找素材。时至今日,虽然故事书与画刊等仍然是幼儿园主要的阅读材料来源之一,但在集体阅读教学活动中。经由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阅读水平和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编写的专门的“分享阅读”材料已成为不少幼儿园的选择。这些阅读材料内容广泛,不单有故事类图书,还有科普类、散文类图书。其主题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图画符合幼儿审美心理,文字贴近幼儿口语经验,无论是图画、文字还是整体内容,都能有效地支持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并融入幼儿园的综合教学中。例如,分享阅读读本《小熊生病了》讲了一个小熊生病了,小兔子来探望的故事。故事主题贴近幼儿生活,因为幼儿大多都有生病和被探望、关爱的经历,因此幼儿在阅读时更容易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画面干净,每幅画面除了主人公和主要环境外,并无其他多余的信息,符合幼儿的阅读喜好和水平;情节紧凑,一幅画面只讲一个情节;文字简洁、口语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分析人物的情绪情感,揣摩、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线索,发展幼儿阅读所需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关爱他人、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由于“大书”的出现,师幼共同阅读大书已成为集体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所有幼儿都能清楚地看到大书展示的故事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共享阅读的过程与乐趣,并逐渐形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分享阅读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使幼儿有机会观察到一个熟练的、有经验的阅读者是如何阅读的,从而不断习得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分享阅读”在重视大书阅读、重视教师示范和引导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注重幼儿独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发展出了包括大书阅读、小书阅读、通过游戏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三阶段并重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大书阅读为第一环节。被命名为联结与建构,即让幼儿通过初次阅读,联结原有知识经验,建构自己对读本的理解。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师幼共读大书,以及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完成。小书阅读为第二环节,被命名为阅读与反思,即幼儿通过再次阅读,反思阅读内容,加深对图画书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学习相关的读写知识。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幼儿独立阅读小书,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读写游戏来完成。通过游戏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第三环节。被命名为扩展与应用,即幼儿在各种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扩展与应用前两个阶段获得的包括读写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经验和能力。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各种游戏和实际生活教育来完成。这三个环节既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符合个体实际的阅读发生、学习过程。即先思考、建构,后理解、反思,再扩展、应用。同时也应用了平衡教学理论。在内容上,既注重对幼儿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关注幼儿对词素意识、读写知识的学习。在形式和方法上,既包括成人引导、指导下的阅读。也包括幼儿的独立阅读;既有集体阅读,也有个别阅读;既有大书阅读,也有小书阅读,还有各种专门性的读写游戏和包含读写要素的游戏与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分享阅读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正在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全面、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幼儿生活的环境小到幼儿园、社区,大到全社会,都能重视阅读,飘满书香。为此,研究者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具体方法。

分享阅读培训心得陈荣清 篇9

阅读的每一个读本都有核心价值。在教学前,老师应对要进行教学的读本分类和分析。阅读是一种不以教育为明显目的,却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带来长期巨大影响的理想早期教育手段。儿童在分享阅读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爱,没有压力和教师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的学会了阅读,喜欢上了阅读,还学会了熟悉了许多生字,表面上孩子只是进行了阅读,但是通过分享阅读,他们还发展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分享阅读,儿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的句法结构,故事结构,这对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大有好处。

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教师和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共同阅读一本书,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教师的爱,而且这样的享受是由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创造的爱。分享阅读的课堂是幼儿的课堂,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读故事的时候,恰当的引导孩子观察插画的内容以及色彩,让她看图说话,增加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样她的想象的翅膀就能在天空自由飞翔,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时间教师要及时给她表扬和鼓励,从她习惯被动的听,逐渐演变成为了主动的阅读了。读书中,我不时停顿下来给孩子一些问题,让幼儿在阅读时学会思考。和孩子进行阅读的同时,不要忽略身体语言的运用,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法,我还将书本中内容丰富的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尽可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书本里的内容和情节,对于激发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力都是一种突破。

分享阅读是幼儿早期教育最重要的语言部分的诠释,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中外心理学专家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早慧儿童,他们都有早期阅读的经历。而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此,我们试图抓住幼儿语言的关键期,开展分享阅读活动,促使幼儿在入小学前就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为入小学系统学习奠定基础。幼儿阅读能力的差异在小时侯不会太明显,到了三四年级就会有明显的差异,有早期阅读的孩子在三年级明显比没有早期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在写作及分析题型等逻辑分析能力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早期阅读最大的好处。它是一种让幼儿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教育,分享阅读让我们分享幼儿读书的乐趣,也让幼儿分享我们的知识。它系统的包括了幼儿早期阅读方法,习惯,甚至于语言,人格的塑造: 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成人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帮助幼儿养成翻阅图书的习惯,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让幼儿知道应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连贯起来看,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从而培养幼儿爱看书。

二、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读本的主人。

尊重孩子,我们就会蹲下来与孩子一样的高、一样的视线、一样的平等。在我们分享阅读整个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尊重。分享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大书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用完整、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能非常逻辑的联系前后画面,并能根据出现的画面肯定或否定自己的猜想,能用非常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独特的想象。作为教师的我,被他们这样的阅读的热情深深的打动着,他们猜想故事的快乐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在这样的互动中很容易进入故事的角色,与他们一起分享。而且孩子的猜测不管对与错,合理与不合理,我都会认真倾听和鼓励,把问题抛给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讨论,最后寻求正确答案。孩子真正成为读本的主人,更加有自信,更加觉得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

三、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在本学期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延伸部分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扩展了知识面,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等。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幼儿敢于将自己阅读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幼儿自创图画书,带领幼儿将自编的儿歌、故事、谜语等画画、写写,配上封面装订好,放在图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孩子们的书显得很幼稚,但这却是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31蓓蕾幼儿园

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篇10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2015年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教师成长工程暑期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区教研室具体的安排,提高全区广大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地完成教师阅读任务,荷塘区初中语文“心语”教师社团积极开展读书系列活动。

上学期期末,“心语”社团根据区教研室具体安排的培训要求,提前布置了全区语文教师暑期阅读任务。要求老师暑期至少阅读一本书籍,并作好阅读分享准备。阅读书目有《鲍鹏山新说水浒系列》书籍、《<西游记>解读》、《名作细读》、《如是解读作品》、《解读语文》、《中国现当代诗歌名作欣赏》等作品。

8月27日上午,“心语”社团的全体成员齐聚八达小学,参加暑期阅读分享活动。活动在区教研员黄爱平老师的领导下,由杨煌老师负责组织安排具体工作,副社长段敏莉老师担任此次活动主持。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

首先是五中的杨煌老师的《学习成长分享》。具体分享的内容是他在参加全国学习培训中,在专家的引领下,个人所取得的成果和心得的分享。

其次是来自各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其中有五中王玲、舒象斌、十九中谭金华老师进行的文学作品的探索与研讨,又有十九中彭丹老师的教师反思型的阅读,同时还有十五中蒋红春老师进行的培训阅读学习的反思。特别是五中舒象斌老师的阅读分享最为突出,既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比较,挖掘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最后,区教研员黄爱平老师进行指导。她指出,阅读可以让教师更加丰富,阅读可以让教师更具魅力,阅读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阅读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学情定教法,落实教学任务;有深度、重细节,切忌重复、无效地机械教学;重写作、重书写,抓学习习惯;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语文课堂变得有灵气。

通过读书阅读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篇11

关键词:抓预习;肯取舍;悟中心;会总结

高年级的语文课乐趣在哪儿?乐趣在于能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仔细阅读,建立文章的宏观表征,感知文章的整体,这是进入高年级后,语文课上研究最多的内容。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是高年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也许就因为如此,课堂的魅力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常常因为学生的精彩解读而欣喜万分,语文教师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此。

一、抓预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要独立思考。课前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细节,解释或阐述自己为什么。就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我享受着学生带给我的快乐,学生也享受着其他学生带给自己的思维火花,高年级语文课的快乐就在此。

二、肯取舍,抓重点段进行赏析,揣摩用词、句法、构段的妙处

备课时,我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悟写在课文的旁边,一来可以为上课作准备,保证上课时能得心应手。二来精心组织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只有教师语言准确,学生习作表达时才能做到准确。因为登高才能望远。

打开我的语文书,几乎每篇文章旁都注满了我的阅读体悟,到了高年级,我觉得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堂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能否使自己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尤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教师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贴切的联想和飞扬的激情,刺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披情入文”,课堂语言自然也就能生动起来。语文课堂的乐趣也就在此。

[案例]

师:《乡戏》一文,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讨论,大家对乡戏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农民对乡戏的喜爱都有了了解,现在请大家想想:如今乡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娱乐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戏最后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会,是为什么?不会,又是为什么?

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交流:

生1:我觉得乡戏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乡戏的根基是人们要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娱乐项目,这样,喜欢看乡戏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乡戏会变得无声无息了。

一说完,其他学生又纷纷举起了手。

生2: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科技在发展,乡戏会在原地踏步吗?乡戏也在发展,它会向科技索取技术来不断完善自己,使其成为大家的最爱。另外,乡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乡下没有城市发达,不可能有许多娱乐城,而乡戏搭台简单,且有现代化气息,所以,它会受大家欢迎的。

生3:我补充,城里的演员多了,就可以分配一些到乡里来,这样那些乡里人就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各种各样的乡戏了。

师:读文章真仔细,到时,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名角!

生4:现在有电脑,大家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谁还稀罕看乡戏,再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听懂乡戏的,实在是太少了,乡戏成不了气候。

生5:不,因为乡戏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和古董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戏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如坐在台下细听,乡戏里还带着地域风貌呢!比方说,江苏的昆曲(锡剧、越剧、师更正)声音尖细突出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活儿少了,省下的时间多半用来休息、娱乐,因此,乡戏不会退出舞台,还会越来越红火。

……

学生意犹未尽。

听了孩子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兴奋不已。其时,我并不在乎这次辩论会的最终结果如何,关键是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处于高亢和兴奋的求知状态中,课堂也因学生语言的生动,而变得生动起来。长此下去难道还怕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对语文课堂语言的要求。若要学生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需要以教师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渲染传授给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想让学生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见长,情感丰富且易受激发,教师教学的语言就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学生的眼光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能畅所欲言,对富有文学魅力的文章流连忘返,就是因为有声有色的课堂吸引了他们。

关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展开想象之翼,在语文世界里畅快地遨游,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三、设计覆盖全文的问题,悟中心

高年级的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害,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引发疑惑,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如,《二泉映月》中,教师问:“阿炳年少时为什么除了泉水听不到别的声音,而人到中年却能从中听到那么多的声音?抓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不但包含了探究的指向,而且还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交流要求的提示。

《钱学森》一课补充阅读与练习册上都有有关他的介绍,我还另外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钱学森的有关书籍。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这样不但弥补了课文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四、学生总结,教师提升

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排斥、冲撞、融合、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尤其当学生有困难不能积极举手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引领,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绝妙之处,体会人物性格的美好等等。

如,课文《二泉映月》,在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了看法,学生听得很专心、很投入。这首二胡曲从一声凄凉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盲人背着乐器,拉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清澈的泉水流淌……世界为什么这样漆黑?生活的出路,人生的希望在哪里?他用凄惨的曲调,倾吐着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残酷的现实。当炽热的感情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了沉思,“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吧!”带着微弱的希望,音乐在梦一般的意境中结束。

教师最后的总结和提升,肯定能给孩子神奇般的力量。千万不可以学生不愿意思考就由教师代替,课堂中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或“虚晃一枪”,讨论要扎实有效。

到了六年级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来总结全文,结合板书从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总结,经常这样训练,就不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提高。

语文课,应该是教者津津有味,学者兴趣盎然。为了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扩大阅读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了一系列文章,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杂志《青年文摘》《读者》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我还把自己订阅的杂志直接给学生阅读。

高年级语文课堂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吴建英.巧妙运用丰富的材料,动态生成灵动的课堂.时代教育,2012(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上一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下一篇:某房地产项目开盘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