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考研经验分享

2024-07-28

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考研经验分享(精选3篇)

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考研经验分享 篇1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

考研经验分享

【前言】

我在这里想告诉各位,四六级成绩并不代表考研成绩,像我这种英语一直是短板的人也可以砍下75。所以,只要你想,没有什么不可能。考研之前的大学生活我也几乎从来没学过习,考试只求不挂,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打羽毛球上。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考研的成绩并不取决于你之前的成绩。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下看帖子的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看很多学长学姐们写的帖子,有些有用,有些无用,在这里我想强调八个字: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里的“我”,指的是以自己为主,看到的东西要为你自己所用,不要盲从。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成功是无法复制的,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但失败是可以避免的。在这里我只强调前半句,我考了407不是因为我模仿了谁的学习方法,采用了谁的日程安排,而是因为我在看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文章之后,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创造出了一种只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方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不同人的方法是不能套用的。所以我在这篇帖子里所讲的东西你一定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部分,但如果你很牛掰,那我觉得这篇帖子不一定适合你,你完全可以跳过。

我以为,对任何事情都可以问三个问题:做不做;为什么做;怎么做。那么我就用下面一段话回答前两个问题,关于

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考研经验分享 篇2

A 复习不好不要紧张,复习好了不要自满。在剩下的时间里任何情绪都是不好的。你只要想着,把时间都花上去,把时间耗完,考多少都是你的。想太多没用,过分紧张和过分的自满都帮不了你。有些人在适当紧张的情况下学得好,有些人在适当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信下学习得好,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吧。

B 课本那么厚是不需要完整每字每字的抠一遍的。我从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但我至少不完整的看了十几遍。重复是学习之母,要善于抓住记忆的规律,就是越短的时间内重复的遍数越多越好。开始上考研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看了一遍两遍了,可是,到了后来,我觉得我掌握的东西却比那些人多。差别的原因,我想是,他们是花一个月,每天一章的看,也不重复的回头看,两个月搞完两本书,结果最后往往会觉得复习的东西没掌握多少,会乱。我看的时候,往往是,今天看消费者理论,好几章一起看,搞清楚里的重点,联系。第二天看厂商理论,顺带把昨天看的重点再看一遍。第三天看市场结构,用一整块的时间,要顺带把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一起看。。。宏观看的时候,是1-8章为一部分,短期是一部分,后面的几章节是一部分,(去年微观和宏观最后几章节都没出题目的)

C 要善于抓住重点。有的人一定要看懂每个字的意思。天啊,我和研友们讨论的时候,他们和我讨论起那个拐角解的课本案例。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必看的。我有个经验,我把微观和宏观的课本前面的详细目录都撕下来,上面的标题就是课本每段每段的标题。(我觉得案例是用来帮你理解的,不是用来考的。厦大是经济名校,不会出很偏很怪的东西的。帮助不了的话,很可能是它太难了,没关系,你可以在其他书上找到帮你理解的案例)。我统计过厦门大学去年卷子,微观中市场结构考了54分左右,宏观中考得最多的是索洛模型,AD-AS,IS-LM,几种宏观政策讨论等等。这些好象也是很多经济名校的重点,抓住课本中的这几个章节,应该是个不会错的方向。

D 要懂得总结。课本翻了三四遍,能够和同学吹牛说点经济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总结题目,就是把自己当做出题人来出卷子,(前提是看过很多经济学卷子是怎么出题的,我看过金圣才的,看过一本红色,看过高鸿业的题目,只看其中和课本有关的内容),我总结的时候,依然以课本为纲,重点是课后的复习题。然后是整理计算题,期间我还整理了一份图象,所有的图象我都分类归纳了。有的人看了我的笔记问我G-G图象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分类整理的时候把所有横轴是good(商品),纵轴也是good(商品)的所有图象进行的总结和比较。比如,无差异曲线就是G-G曲线。我还总结了P-G曲线(价格-商品曲线),K-L曲线(资本-劳动曲线)等等。。。总结在一张在复印店买的大白纸上,翻几遍就可以记住了。我记图象的时候还顺带把课本里关于图象的说明都记住了。我想,每遇到可以画图象的,我就会画上去,顺便把说明也写上去,说不定就是得分点哦:),证明题,我也有总结,岛主给了一份上财的,我还总结了其他的一些和课本相关的。都是课本里面可以看到的可能出证明题的。计算题,去年把可能考的两种简单的都考了,不知道今年会考什么,反正全面的,准备得难点是没错的。几个我认为可以影响最终得分的注意点

A 去年参与改卷子的那个辅导班老师说,绝对不会考课本外的。所以不管是参考任何教材还是看什么时事热点都要考虑怎么和课本联系吧。比如,人民币汇率是热点,就可以和课本里关于货币,国际间贸易等等联系起来,(课后好象有这类的题目,你只要把美圆换成人民币去考虑,美国换成中国去考虑吧:))我借过经济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觉得不错,你们可以去看看吧。网上财经新闻头条?我不知道怎么看,很多人推荐看,我真不知道看什么比较好。要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还有国家宏观货币财政政策有点了解,能说上来,我觉得是必要的。“厦门大学财政系最强,他们肯定会更关注这些的。”(一厦门大学老师的话)

B 开始的时候我很担心最后50分的论述(万一有一个不会,不就挂了,相当于英语阅读错一半还以上呢,英语阅读我们花多少时间?),后来,我也不担心了,肯定不会超过课本。就算超过了,大家都差不多,牛人是很少的。

C 主观题目要多写,把你知道都写上。老师说,去年改卷的时候,所有论述题答题少于一页的,都成功的进入了更低的一档的分数(改卷都是第一眼划档,然后再微调)。

D 能画图象的就画上去,我们学校宏观经济学老师说,改卷的图象是3分。去年的卷子,总的来说,可以画7,8个图。E 背。这是我的办法。有些人不同意。但,这是中国的考试,我没办法,我没学过经济,我没牛到一开口就能把一些可能出论述题的东西的说完整。(比如,他要是问我,请论述和比较你所知道的厂商定价策略),我要是不背课本的话的话,一道题扣两分,八道简答题就扣16分,再加上论述题。。。挂了!政治可以背,单词可以背,这些要花我们时间,但是他们比150分的经济学值钱吗????我在把课本中的每段每段的总结成可以背诵的话后,(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笔记),我就开始背了,背完之后好塌实好塌实啊:)

当然,我绝对不是不理解的背。没人那么傻,我觉得西方经济的东西因为有理有序,比政治好背多了,我觉得政治经济学说得象天书一样,背得痛苦。

厦门大学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大家都在探索,大家都不十分清楚该怎么准备怎么考。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家可以多多询问去年考上的同学。能考上的都是很强的人。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进步。我经常和研友讨论,在西安还和两个女生每段时间聚聚。

至于,英语数学政治,大家自己看别人的经验吧。考高分的人多了。不要问我,我不考。

关于考研,大家要知道,只是一场考试,太多人把它太当回事。没有办法。不用过于紧张。考好的人很多都只是会考试而已,就象我们经常说,自己就是考试的机器,中国考试的机器。不要怪我,也不要怪大家,不要反感,这是应该的,我们在这个社会里,就要顺应社会的规则。用愉快而不太慌的情绪,去把握它。当你想不清楚,很烦乱的时候,想点大的东西,想想你未来,以后,考研不过是人生里一个小路,走好走不好都不会根本的影响你的未来。

在我在的学校里,很多人只用2个月时间就考个400++的分数,现在他们很多人都比你们花的时间少,大部分人复习刚刚进入状态。(我们班同学就是这样)但是,他们都不慌,有条不紊的来,睿智的对待这个考试,去准备去复习,仅此而已,别无多想。你们中,大部分人都花更多的时间,即使现在有什么缺陷,或者数学难以突破,或者英语怕过不了线,都不慌,抓住重点,不要什么都抓,不要什么辅导班都想听一下,不要谁的什么话都会影响你的安排。时间还很多的。怕什么。大学里,许多人是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就能把高数,汇编,数理方程搞定的,考90+的分数的。(我也一样经常这样)秘诀就是-----重复,抓重点,会总结。

我不是牛人,和大家一样。许多考厦大的研友的鼓励和相互支持让我很感动。当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注定要失败,这一点都不要紧。机会很多,金子总会发光。

还有人问我,他总会控制不住的不想学习,想上网,想放松。

很显然,这是不好的。

我有充分时间学习的时候(只要不是那种,两天后要考VC++,今天还没看的情况下),每天学习10个小时左右,再紧张都要运动运动,然后洗个澡,清楚的脑袋去复习。中间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开始时,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离开座位,不要离开座位。不离开座位还能干什么,只能看书了。后来慢慢形成习惯了。你们可以试试。我比你们更喜欢上网,更喜欢玩魔兽。(要不然GPA就够高,可以去美国了)

有效率的时候就塌实的多学一会,没效率的时候只做两件事情,睡觉或者运动。

生活要简单,都这个时候了!大家要有决心,很多东西是要做的,但不是现在做的,比如:

不要拿着个手机发短信发不停。有事情直接打电话吧。时间是最大的机会成本啊。

不要看Friends看入迷了,以为这样可以提高英语口语,(听力也取消了。)

不要和同学聊太多心情,这样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

不要找以找资料为理由上网,我每次都给自己规定1小时一个礼拜,累计一小时就不上。QQ?不要不要。

不要说状态不好要放松两天,我觉得超过24小时的停顿都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回来的。

当中有一些人是因为总总原因在比较不好的学校里面的,总是觉得高手很多,但不是自己。

对的,很多人被那么高的分数吓到了。这是决定失败的最终原因。在我复习还没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的目标是380分!我却说我的目标是430分。这么说至少有几个好处:

A 让你在复习的时候不断对自己精益求精(数学想考120的人会说,算了,多元复合求导那么烦琐,这几分要是考的话我就不要了。而想考140分的人会想,不行,我得看看;英语想考65的人会说,恩差不多了,大纲这点单词够用了;想考85的人会说,我至少得准备10000个单词)

B 让你始终保持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哪怕是一点点的自我感觉良好,都会对你自信心起到帮助的。

很多时候,想考380是考不了380的,想考430的也考不了430,但考400以上是可以的,够了。

每年英语59的人,开始的目标很多都是60,65!

这些年,我牛人看多了,大家都是勤奋的结果。真正聪明的,智商特别高的很少很少。强如MIT,大家是不睡觉的读书的。每个人都不要在困难的时候示弱,说自己不行,也就这样了。这样不好。单杠最后快不行的那几下对自己肌肉的锻炼是最有好处的,所以学习上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对自己进步作用最大的。每个人都走上这条挑战考研的路,坚持下去,目标再高一点,理想再大一点,困难多挑战一些,信心更足一点。(我考四级的时候,模拟的时候每次都有超过5个阅读错误,六级的时候每次都错10个左右,一点都不慌,最后都只错一点点,4级94分,6级89分)

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我说过了,重复,总结,抓重点。

*需要补充图像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1)个别经济单位(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厂商土地所有者等)的行为,以及阐述这些经济单位为什么和怎么样作出经济决策的。

(2)个别经济单元怎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大的经济单元——市场和行业。

(3)通过分析个别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市场和行业怎样运作和演变,它们为什么彼此相异,以及它们怎么受政府政策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消费者理论:从需求方面研究市场

厂商理论:从供给方面研究市场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总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经济状况影响到每个人,所以宏观经济学问题在政治争论中起着中心作用。

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世界政治的中心。

宏观经济学家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不准确,然而宏观经济学家熟悉经济运行,可以解释经济现象,有助于经济政策的制定。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延伸。

考察对象

对资源的研究

单个的经济单位行为和内在经济关系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如何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假定总量的利用程度不变

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解决的是资源的总量的利用程度问题,假定配置状况不变

微观经济理论运用和其局限性

经济学的解释和假设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其理论的发生和发展是依照一套基本的规律和假设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问题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研究应该如何。

实证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实证问题排除主观价值判断,只作客观分析。

规范分析的内容一般是无法用事实来证实。包括价值分析。

市场和行业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者一系列产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市场是确定价格的地点。

一个市场包括不止一个行业。

行业是出售相同的或紧密相关的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一个行业是市场的供方。

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

市场界定就是判断一个市场应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卖者。

市场的范围是指市场的边界,包括地理范围边界和产品范围边界。

套利:人们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在另外一个地方高价卖出。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名义价格:“现值美元” 指一种商品的绝对价格。

实际价格:“不变美元” 指按照价格综合计算的价格。

一种常用的综合计算为消费物价指数CPI

A年的实际价格=B年的CPI/A年的CPIxA年的名义价格

B年的价格变动百分比=(B年的价格-A年的价格)/ A年的价格

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通过CPI调整。

实际GDP和名义GDP通过GDP平减指数来调整。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通过通货膨胀率来调整。

供需原理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能使价格得以变化一直到市场出情为止的趋势。

市场出清=市场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不存在供给短缺(需求过剩)和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供需并不总是均衡的,但趋势是使市场均衡。

价高->增加资本投入,购买设备,雇用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商涌入,产量增加,供给增加―>需求减小,供需均衡―>继续生产―>生产过剩,价格继续上升,需求继续下降―>供大于求―>过剩产品积压―>降价―>减少资本投入,不再购买设备,解雇工人,减小生产规模,有厂商退出,产量降低,供给减少―>需求上升,供需均衡―>继续减产,价格继续降低,需求继续上升->供不应求—>产品短缺—>升价—>....影响供需的因素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是内生变量,引起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可支配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都要分析),偏好,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是外生变量,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降低,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上升。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价格,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和替代品都要分析),生产技术水平,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供需变动

价格的变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决定供给变量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变动

并非所有商品都满足需求法则,有两种商品是违背的:

1)吉芬商品:详见下面

2)炫耀性商品:这些商品具有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用来显示一定的社会地位。

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横向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个别需求曲线都是向下倾斜的,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不必是直线。

市场需求曲线是个别需求曲线的总和。

个别需求曲线是不连续的时候,如果数量足够大以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时候,市场需求曲线可能是连续的。竞争供需和垄断供需

运用供需曲线的时候假定是一个竞争的价格。

垄断情况下,价格和供给量不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了。

原因在于:一个垄断者的行为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如果需求曲线以特殊的方式变动,垄断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维持固定的数量而改变价格或者为将价格固定而改变数量。

需求弹性分为三种: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下面分别讲述:

长期和短期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Ep=(ΔQ/Q)/(ΔP/P)是一个负数。

有较接近替代品存在往往Ep较大。反之,Ep较小。

2018考研指导:机械设计407高分考生考研经验分享 篇3

一、写在前面

为什么要考研?

一开始我承认真的没有想清楚……可以说我不是一个很适合学习的人,因为想要获得好的成绩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多,在学习方面真的属于不太开窍的人。可能当时脑子比较糊,也没有静下来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周围的人纷纷保研清北复交人,(我估计/大概/也许)是好胜心起作用决定考研。

但实际上我认为读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学术性更强,对知识的学习也更深入;另一方面,“学历通胀”非常明显了,很多单位的门槛都直接卡在了研究生,为了不限制自己以后的发展读研无疑也是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人大劳人院劳关?

我本科是南开大学社会学,应该说本科学校是不差的,学校保研率也很高。但无奈学分绩不高,保研差了十万八千里。

择校上其实我没啥纠结,我不考虑考本校,比南开好的第一选择就是清北复交人,清北我自认水平的确达不到,又不喜欢南方没有暖气,于是选择了人文社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

选择专业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专业前景,但我想说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自身能力和兴趣。人大劳人院在全国都是非常领先的,知名度高,校友资源丰富,平台高。本科社会学考劳关虽然是跨专业,但很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上也是重合的,可以说学习起来会比跨度更大的专业更轻松。劳动关系比起社会学来说,实践性更强,更符合我的需求,同时最重要的是————劳关不考数学!!而且,劳动关系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融合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知识,院内专业交叉性强,研究生阶段授予经济学学位。加上我高中同班同学有好几个都在劳人院(本科),所以获取信息、资料也会相对方便。很快就决定了学校和专业。

报考难度如何? 很难考。嗯。

保研的越来越多了。早考上早好,真的。

二、备考

(一)初试

1、时间安排

我是典型的长线作战。有人说长线到后期会疲软,反而不利。我觉得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吧,我觉得即使是短线也会疲软吧hhh,所以打算三个月上人大的看这篇是没用的啊没用!略过!

我大概从三月份返校以后就开始复习了,把书、各种试卷练习都搬到了学院楼三楼自习室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活。

三月到六月是节奏比较松的复习,因为还要上课和写学年论文,所以复习也没有很集中,而且没啥压力。各学科备考经验后面会写,这里提一下这阶段除了常规的学习以外我还坚持做的一些事:

(1)坚持每天在门户网站看新闻,选择性记录。看新闻一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大事,这点有利于政治是无疑的;二是可以从新闻里快速挑选出一些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点,有目的性的记一些。比如我在新闻里就看到过网络主播的劳动关系界定纠纷,这个也是劳人院最近的热点话题;还看到过人社部部长定下就业目标,关于达到就业目标的举措可以适当了解一些。

(2)坚持每天用“知米背单词”app背单词。用单词书我也背了,总是记了又忘。用appa背单词好处是一直重复,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考研之前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考研单词、词组反反复复背了大概四五遍,碎片记忆不会耽误很多时间。

(3)关注一些公众号,浏览一些公众号文章,了解报考专业相关的前沿热点。比如我有关注“人大人力资源”“劳动法观察与研究”“华夏基石e洞察”“劳动法库”“HR劳动人事法苑”,这些公众号都挺好的,会提供一些和人力资源/劳动法相关的时事热点、案例、文件和前沿文章,对把握专业方向和形成专业思维非常重要。

六月考完期末我回家了几天就回学校复习了,整个暑假我都一个人留校复习。7-8月:投入复习。专业课找找以往真题,结合真题找书看重点。对课本粗略了解和记忆,有个大体框架,开始自己整理笔记和重点。(笔记整理上用电脑码字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也不乏像我这样码字码完大脑毫无感觉,必须靠手写才能对知识点理解透彻的人,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多,也更需要充足时间)英语做真题,每一篇阅读都要翻译,拆分句子结构,最好每天能读一读长难句、词汇和整篇文章。政治可以先看肖大大的三件套,粗略了解即可,1000题刷起来不要停,另,关注时事。9-10月:这个阶段更加紧张。专业课不断重复重复,对一些知识点的整理要自己上手,最好形成清晰的结构。政治出了考纲,需要对考纲仔细研读,尤其是考纲中有变化的部分。这时候1000题继续刷(反复),肖秀荣出什么买什么不要停。可以开始背了,不要嫌早,因为越到后面要背的越多,会崩的。英语继续真题,反复刷不要停,单词继续背。可以记一些写作有关的漂亮的句式、词汇,背一些范文,背范文之前最好动手改一改,不是所有范文都适合你/写的非常完美,你可以改的更适合自己记忆同时活学活用一些词汇句式,这样你的作文就又好又不会模版痕迹重。(我背的作文都是结合了几本作文书,同时自己也改过才开始背的,因人而异,参考就好)

11-12月:崩溃-打鸡血-崩溃-打鸡血-崩溃-能考上-考不上了吧-啊要考了。大概是这样的状态。后期压力挺大的,不仅是复习,也来自心态上,很磨人。专业课要越读越薄了,像我后期就一直是在背自己手写的笔记,考前半个月整理了10张A3纸的各科重点,采用关键词/结构这样的方式,考前基本一直是看那10张纸了,想不起来的再去翻详细的表述。政治疯狂刷卷子的选择题(我两周刷了七本卷子的选择题,呵呵呵),背肖4肖8和腿姐的背诵宝典,自己整理1000题和卷子里的错题和易错点,然后背呗。英语刷真题的同时背作文,写作文(一定要自己写自己练),突破以下薄弱模块。

2、各科复习建议(1)政治

复习用书:《肖秀荣精讲精练》,《肖1000》,《考纲》,(俗称红宝书?),《风中劲草》,腿姐的背诵手册(忘了叫啥名),《肖秀荣形势政策专题》《肖4》《肖8》,以及能买到的绝大部分押题卷(包括但不限于:蒋中挺、徐涛、米鹏、任**),十九大报告,除了肖4肖8以外的卷子都只做选择题。

说真的,我挺喜欢政治的(欠打吗?)。我高中政治历史就很好,考研学政治我才又喜欢上政治。肖1000的选择题一直在刷,答案写在一个本子上,刷了大概有三遍吧,你会发现之前错的还是会错,当然后面正确率提高很多。这个很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熟悉。

考纲我有仔仔细细看过一遍,而且重点关注和背诵过变动部分。但直接拿着考纲背书实在太厚了(望天),所以有了《风中劲草》。这本书重点明晰,编排合理,重要知识点都要标注,很有助于背诵。可是我们觉得《风中劲草》也好多啊(望天),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背诵手册,肖秀荣啊徐涛啊还有腿姐,我当时背的主要是腿姐的,腿姐的答题和背诵思路跟我很贴!!背肖的有时候觉得背不下来,乱,但腿姐的完全不会,就是我非常认可且一直遵循的那种套路。最后最后主要还是肖四肖八,原谅色的卷子,拿在手上很安心,不背下来会睡不着觉的,肖大大押题的本事没人可以视而不见吧。背吧求求了,不会后悔的。

值得一提的是,考研前开了19d,所以报告是一定一定要看的!大写加粗的重要!这种嗅觉还是要有的,主要矛盾都变了啊同志们!除了报告原文我还打印了腿姐的精炼版报告解读,非常有利于学习和抓重点。(此处再次表白腿姐)

我很喜欢总结,看书/看考纲/做题我都喜欢总结。最后差不多一个月,我把高频考点/易错知识点/错题都整理了一遍,结合1000题和我的7本卷。而且分两个模式整理,第一个是按照知识点整理,大概五十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容易考的选择题表述/易错点都列一起,按知识点突破;另一套是按照关键词整理,政治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根本”“基本”“关键”“主线”“依据”,选择题一考就晕了,所以我按照关键词把这些都罗列在一起,不断复习就好了。

(2)英语一

英语我最后分数也不是很高,只有72,我算了一下,阅读完形都做得不错,作文自认为写的很好,看来残的是新题型了,粗略估计至少错了仨,所以大家还是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薄弱项,不要像我。

复习用书:《考研真相》真题,《张剑黄皮书》真题,考研真相他们家出的作文书,王江涛作文书,单词书买了没背我就不推荐了

为什么真题买了两套,是因为我要做几遍,结合两本书可以相互补充。我大概做了四五遍吧,反反复复做。做真题最好可以每一篇都翻译过,每一个单词都认识,每一个长难句都可以拿上手就拆结构,每一个选项你都能讲清楚为什么选A不选B(结构清楚,逻辑明晰),所以每一遍都可以有不同侧重点。

真题是那种做着做着就很有收获的。一般来说结构都非常清楚,而且考研英语里面很重要的是一定要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多选项虽然不知道该选啥,跟着中心估计就八九不离十了。

作文的话,感觉18年有反压题的意思,作文题大家可以看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这就要求对高级句式/词汇的活学活用,靠背几篇没啥创新的作文然后通篇套用是没有用的(并且北京旱区拿不到高分)。王江涛的作文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推荐的人很多,据说押题比较准,但范文有时候真的写的挺智障的,可能不太适合基础稍好的同学(不是说不要看不要背,只是没有我想象中那种能达到范文标准的水平)。考研真相他们家出的红皮的写作书我还是挺喜欢的,这本作文书适合底子稍好的同学,句子难、词汇难、句子活、词汇活。缺点是全篇记其实有点困难,而且有的词汇也确实太难了一点,优点是咱们可以挑啊,挑出来高级而又不做作不庸俗的句式和词汇,用在自己的文章上;我还结合了黄皮书的部分答案里面的作文,黄皮书的作文水平就比较合适,但依旧有王江涛作文书一样流于平庸的缺点,当然也不乏一些非常非常好的文章。我的范文基本是结合基本作文书选择一些热门的话题,然后结合他们的范文-改写一些,形成自己的范文再背诵。后期自己也写了很多,写着写着背着背着就很顺畅了,水到渠成,练好字,不用太担心。

(3)专业课

劳动关系的专业课分为636劳动关系基础和803劳动科学综合。803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三选二的形式,我选的是人管和劳关。

对于这几门专业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割裂开来,要能够交叉记忆交叉复习,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636劳动关系基础复习书目: 常凯:《劳动法》

唐鑛:《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后来出了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以新课本为主

《劳动合同法》法条、《劳动法》法条 历年真题

803劳动科学综合复习书目: 常凯:《劳动关系学》 李琪:《产业关系学》

彭剑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曾湘泉:《绩效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跃然:《薪酬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历年真题

其实对专业课的复习没有太多可以指导的东西。因为我一直觉得专业课个人差异大,因人而异,各有各的心得和方法,并不是对A有用的对B也同样高效。

当然,专业课复习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必须要做到的几点如下: *熟悉背诵课本重要知识/自己手写或电脑码的笔记 *对往年真题透彻理解且背诵;

*对各门专业课形成总体框架和结构,思路清晰;

*形成专业思维,关注和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中央文件/报告等 *最后依然是多背几遍多背几遍多背几遍!!

专业课的复习我是采用课本+真题+手写笔记的形式复习的,我不太习惯码笔记,手写对我来说感觉更好。但同样的方法绝对不适应每一个人,考研的复习是长达几个月的事,需要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A、劳动法

这门课的书是常凯老师的《劳动法》,知识点比较散也比较老,一开始会不知道怎么复习。我是粗略背过一遍课本,把历年真题自己整理了一遍问答以后才逐渐对这本书熟悉起来,形成框架的。不得不提到,这门课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合同法部分了,法条必须要熟练记忆。《劳动合同法》的法条我应该是默写了三遍,封面也翻烂了,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框架和结构,每一章节最好能把知识点提取出来成体系复习,最好能结合法条复习。

另外,劳人院的题目有个特点就是论述题一般都比较活,而且很贴热点,这几年都是这样。比如18年劳动法论述是“员工持股计划引起的股权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16年的论述是“随着自雇劳动者的大量出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上找到完全可以照搬的答案,所以平时对专业内热点的关注和形成专业思维就非常重要,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东西。

主体的知识也绝对不能松懈。劳动法和民法的区别啦,社会法属性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工会职能,规章制度,以及劳动合同法法条的知识都是高频考点,这些基本功必须扎实。B、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唐鑛老师《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这本书还是出的非常好,知识点啊框架啊都很清晰,可以直接拿起来背。有很多和人力资源管理重合的知识点,可以跟803的人管放在一起看,但是跟人管重合的那部分内容一般在这门课里考的不多。

其实学习方法上还是一样,背课本,根据真题抓重点。同时要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重点。比如企业规章制度,用工模式,冲突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合流,冰山模型还有最近出现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型,这些重点的知识点一定要能在背诵的过程中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18年的题目其实也是很活,第一道就是“雇主如何制裁员工的罢工行为”以及一道“微信群等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有何影响”这些题目看似都不是书上最主体最重要的知识点,却不得不说是在实践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所以也可以看到这门课的考察更加注重对实战问题的解决。C、劳动关系学

这门课的参考教材我用了常凯老师的《劳动关系学》和李琪的《产业关系学》,互为补充,另外,我还买了常凯老师主编的《中国劳动关系报告》,算是拓展专业知识。相对而言,这些教材出版时间都比较久,所以适当地看一些论文作为补充也是比较有必要的。

一开始需要总体性的把书看/背一遍,不求细致,但至少对课本有一个粗略了解,至少对跨专业的同学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书上的目录,不同的章节可以列出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各个突破。结合往年的真题,可以把这些知识点都总结出来,有重点有逻辑地背诵。对知识点的掌握最好要深入透彻,比如策略选择理论,在课本上有,背过,在老师的论文里面也有提到过这个,那么论文里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补充进去,有利于理解和复习。

当然,笔记不是抄下来就结束,一定要反反复复背,最好能在最后形成自己的框架,这样复习就不会显得一头雾水。D、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这门课彭剑锋老师的两本书我都买了,其实内容差不多,用一本也够了。人管的知识相对劳关就散和细,需要记忆的很多很多,而且很容易搞混。各种各样的方法、技术、优缺点,这就要求形成强大的完善的逻辑体系。

因为总共就六大模块,这两年来看薪酬非常重要,《薪酬管理》这本书也可以买来作为参考。背诵的时候千万不要搞乱,因为人管里涉及的纯理论化的知识其实不太多,都是方法。我其实也背了好几遍,但最后还是觉得很容易忘记,所以最后也是把背不下来的一些知识总结出了背诵的口诀,朗朗上口,一下子就记住了。

人管的知识这两年看也比较活,我平常都会看我上面给大家推荐的那些公众号,在考试前,我通过这些看过的文章理出了十几个本领域内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作用是在论述题开放性问答或者无话可说当作万能语句,既不会无话可说,又显得很有专业素养。

(二)复试

人大的复试真的很一言难尽,记得很清楚是3月7号傍晚才出的分数线和名单,结果9号就要去报到了。所以7号、8号晚上我熬了两个到两点半的大夜。

复试准备的时间其实不长,虽然老早就回学校,但非常非常焦虑,以至于每天在自习室除了玩手机就是玩手机(大家千万千万别学我)。那时候爆丧,也不想学习,但还是逼着自己看了些老师的论文,做了一下自己的简历。

看到自己进复试以后我准备了一份非常翔实的资料,帮助老师最快最全面了解我的本科学习。尤其是简历,非常关键。考研复试简历既然是为了上学,就尽量突出科研经历。我的简历中就将自己的几项大型社科基金调查项目以及在校内做的百项工程创新科研项目写的非常细致。做一份详细的简历一方 面是展示自己,一方面可以引导面试,把控面试。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面试进考场以后抽题,五分钟自我介绍后立刻作答,然后老师再会问你一些问题。最后会有个老师问英文问题,不用紧张,老师们大多数都很和蔼。面试结束离开考场之前,我还站起来跟老师们自信满满说了句“那各位老师我们九月份再见”,把所有老师都逗笑了。

笔试分为中文论述和英文文献翻译。中文论述三选二,不会很难,有一道比较开放的题我之前准备了很多那方面的知识,所以答题非常快,差不多提前一个多小时就交卷了(别学我)。

录取结果一般会在一个星期出来,但通过的同学并不会收到通知,没考上的才会接到人大的“死亡电话”。我当时是非常忐忑,所以给研招办打了无数个电话,确认录取名单有我的名字才放下心。

三、写在后面

上一篇:保健食品经营备案程序及所需材料下一篇:反思汉语拼音13angengingong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