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通用12篇)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1
一、激活文字, 领略形象性语言中技巧的灵活运用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 不懂得进行再创造, 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 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 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 还无从从中获取写作的经验。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 也不是听到的, 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往往源自于运用手法的灵动性和观察事物的视角的独特与敏锐, 并将这种体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提升作文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和境界。
如, 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中有很多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句“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 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你到了悬崖的边缘, 前面是寂静的深谷, 不, 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 使你头破血流, 使你感触到实在, 那不是深谷, 那里什么也没有, 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 只有虚空。”“你对吊灯做第六或六十次研究”等, 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充分地渲染了作者在异乡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空虚, 那种物质上的富裕所无法弥补的精神上的痛苦, 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再如,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对比手法的使用, 同样体现了作者在观察事物和选取角度上的独到见解。在文本第一、二自然段中, 作者就江南的冬景和北国的冬天进行对比, 则是选取了两地冬天最显著的特点, 北国的冬天只能“躲在屋里”度过, 那么江南冬景的不同之处自然在于其室外生活的和乐融融。从这点出发, 作者选取了“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等典型的户外景致, 营造了江南冬天特有的晴暖、生动的氛围。
而在第四、五自然段就江南的冬景和闽粤的冬天进行对比时, 因为对比的对象换作了更和暖更没有冬意的闽粤地区, 如果仍选取这点进行对比显然不能突出江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所以作者另辟蹊径, 找到了江南与闽粤的最显著不同点, 不是“生机勃勃”, 而是“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并选取了“红叶落后,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 根边总带点绿意”等典型景物进行描摹, 有效地写出了江南冬天与闽粤不同的含蓄而生动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语言的精髓解读文本, 启发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刨去无谓冗杂的描写, 学会使用更凝练的语言, 更鲜明生动地表述。
二、架设桥梁, 品味经典文本的形象性语言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 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 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走近作者, 与文本对话,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图画,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进一步感知如何根据真实的情感选择最具表现力的描写对象和情节。
如, 老舍的《想北平》中“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 可是又未免太旷, 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 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 背后是城墙, 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 心中完全安适, 无所求也无可怕,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由于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即将写作的主体定位为“我的北平”, 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一大块地方”, 所以作者对我们普遍熟知的名胜古迹和都市的热闹繁华避而不谈, 而选择了与巴黎相对比的角度, 突出描写了作者生活中心灵深处的北平, 是一块“既复杂又有个边际”的地界, 凸显了北平于一般人认知的热闹繁华之外, 对于老舍这样生长于中的人更多出来的不空旷, 令人心安的独特心灵感受。以此为基调, 作者在此段中选取的景物也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 给人亲切感和安适感的“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 达到了描写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同样, 在这篇文章里的“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 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 而且家家有院子, 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即使算不了什么, 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 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 白菜, 扁豆, 毛豆角, 黄瓜, 菠菜等等, 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 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 西山的沙果, 海棠, 北山的黑枣, 柿子,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 美国的橘子包着纸, 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 还不愧杀!”一段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点引起注意, 并结合课文鉴赏领悟完成单元作文训练《我的故乡》, 有效地引导学生由心出发写对身边的事物、生活的感受, 避免了假大空型文字和旅游手册型文字的出现。
“夕阳枯草寻常物, 解读都为绝纱词。”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是放飞思绪, 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 能迸发创新思维火花。而通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感知文本魅力, 揣摩作者形象性的文学语言的运用, 有效地弥合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裂痕。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美文, 教师与学生常常可以在课堂教学对话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沉浸于文字的美感之中。但是一落实到考场作文写作中时, 又常常会出现阅读与写作无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如果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写作指导的渗透, 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感知文本魅力, 并揣摩作者形象性的文学语言的运用, 应该可以有效地弥合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裂痕。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指导,形象性语言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2
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中语文组郑立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这一现实,提出几点意见,并结合具体教学过程,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提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视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的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合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对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写作教学服务,抓住语文课本其实就是抓住写作的宝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印象中很少有几篇课文曾经给他的写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在写作时能有意识地借鉴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基于这一点,我就始终想努力从那里攫取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们匪夷所思的想象能力、摧枯拉朽的突破能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由此改变阅读课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现状,使得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写作服务。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能够对写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的范例。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如下列课文就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借鉴:描写环境——《故都的秋》,写景抒情——《菏塘月色》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2、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写作,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3.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作文训练有了源泉,活水不断,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课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与指导写作有机的结合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1.阅读课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良性循环,改变了一般写作教学的盲目性及无效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思想素材,从思维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整体上的独创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范本,加强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教师通过阅读文本的开发与阅读指导不断深化对可阅读文本的“可示范性”的认识,解决教师不知学生“有能力读什么”“需要读什么”“喜欢读什么”的问题。
2.在写作技术层面,强化文本意识,强化表达意识,使学生熟知各种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各种文体的写法,使其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
3.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改善学生写作语言平板、结构单一的现状,避免学生闭门造
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
4.通过可阅读文本,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写作实践,加强阅读中的理解,深化对阅读对象所蕴含的微妙精湛之处的体会,并将理解和体会再渗透于个人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指导 篇3
关键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写作指导;方法探讨
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段要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呢?
首先,初始议论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讲究循序渐进,适合模仿写作的原则。将内课外阅读文章配合使用。
为此,可选择《谈骨气》作为学生接触议论文的第一篇。
这篇文章是非常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开篇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第二步引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第三步就是根据孟子的话的顺序逐层论证。论证过程采用了边举例边讲道理的思路,论证规范,选取的材料典型。学习完这一篇文章就可以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基本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这是一篇可以很快掌握议论文特征的文章。
接下来教师选择的议论文要有不同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阅读议论文,进而学会写作简单议论文。
其次,每学完一篇议论文,都尝试让学生模仿写作。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奏,写好议论文对于提升学生写散文的立意很大帮助。
怎样结合阅读进行模仿训练呢?
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训练。《谈骨气》结构简单、思路清晰,选材有特点,极容易仿写。学完这篇课文后布置第一篇作文《坚强是成功的基石》,给出中心论点,给出开头结尾过渡,学生只要收集能够证明论点的素材放进文章即可,目的是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会找寻证明论点的材料。
步骤二:叙事训练。学生在叙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叙述事例时无法紧扣论点,拉拉杂杂。所以教会学生对选入文章的素材会剪裁很重要。剪裁标准是突出中心论点。
下面仍然采用《坚强是成功的基石》这个标题。教师提供素材或者就用学生在习作材料运用中不当的事实论据,让学生进行剪裁训练。
教师要多用原始素材成为题材的办法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紧扣中心论点。
步骤三:议论训练。
学生学会举例论证之后,还要学会结合中心论点,点明素材使用的意义。即学会议论。因为学生在议论文起步之时不懂,所以教师同样要进行示范。
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方法:
如①、因果法。提出“为什么?”然后分析原因。因为……,所以……
②、假设法。假如……,那么……
③、归纳法。总结,谈看法。
④、辩证分析法。分析优缺点,优劣势
步骤四:让学生有一些辩证思维。第二篇课外阅读《一切皆有可能》这篇文章中间⑥⑦段是为避免他人误解的深入论证。这是学生无论是从阅读上,还是写作上都需要学习的。
《一切皆有可能》中的辩证思维是: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長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工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步骤五:提炼分论点训练。第三篇课外阅读《谦和是一种力量》这篇文章采用了三个分论点的方式进行论证。怎么提取分论点呢?可以:根据拥有事例,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探寻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还可以用解决问题法。主要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步骤六:开头结尾训练。好用的开头方式:
1、自问自答式——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如:朋友,当你面对人生挫折时,你是选择一蹶不振,还是选择带着伤痛奋勇直追呢?今天,我只想说:“爱拼才会赢”!《爱拼才会赢》
现实生活引入式,有针对性。如:每年的3.15,总是会爆出一些令国人瞠目结舌而又触目惊心的事件,从毒牛奶,毒豆腐,毒胶囊到假鸡蛋,假药,假文凭……无怪乎国人慨叹,我们的诚信都去哪儿了?《呼唤诚信》铺陈排比式,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富有文采。如:假如人生是一条小溪,那么自强自立就是冲击巨石的激流。假如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自强自立就是斩断这条路上荆棘的镰刀。假如人生是一条航道,那么自强自立就是带领你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船帆。《人生需要自强自立》好用的结尾的方式:总结呼告式,充满力量。例如:古语有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事者,莫良于诚”。诚信是高山之水,洗尽铅华,躁动与欺诈。吾辈当持诚信于心,令这诚信之火,代代相传。
运用类比,富有文采。如:大海汹涌澎湃,波翻浪卷,源于点点浪花;草原广袤无垠,绿遍天涯,源于根根小草;夜空辉煌灿烂,熠熠生辉,源于颗颗星辰。让自己成为一滴水珠,一根小草,一颗流星吧,在追求社会正义的大合唱中唱出公正的最美丽的声音。《公正》
最后,辅之以议论文思路训练,让学生能尽快构思。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写作议论文的方法。初中议论文的训练,也为学生高中写作议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篇4
一、揣摩课文题目, 渗透写作指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增辉添彩, 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题的推敲锤炼。但是, 当前的中学生在作文的拟题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文不对题, 如以“往事”为题材写一篇文章的拟题为《我的父亲》;其次是文不对体, 如写议论文的拟题为《中学时代》;最后是题目平淡, 不会运用比喻、象征、引用等拟题法进行拟题。对于这些情况, 教师就只能责怪、埋怨吗?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可谓各呈异彩, 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学, 我们的学生也能拟出好的文题。如《荷塘月色》, 这个标题既优美又能概括文章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掩卷分析思考题目, 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表达怎样的感情, 读后再联系内容理解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在教师多次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就会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各种拟作文题的方法, 运用到写作中去,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揣摩开头结尾, 渗透写作指导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开得好, 下笔如有神, 文思奔涌, 脉络清晰。尾结的好, 收束有力, 并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我们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开头不是过于突然, 对所要要记叙的人和事缺少必要的交代, 就是绕大弯子空发议论, 或无的放矢地去写景抒情。结尾不是匆匆收场, 就是画蛇添足, 或空喊口号, 或拖泥带水。新的中学语文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作为范本, 如开头: (1) 开门见山式, 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 背景渐入式, 如我三天光明》; (4) 引用式, 如《琐忆》。如结尾: (1) 自然收束式, 如《赤壁赋》; (2) 首尾呼应式, 如《拿来主义》; (3) 卒章显志式, 如《灯》; (4) 抒情议论式, 如《故都的秋》。
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典型, 进行写作指导, 让学生体会它们对增强课文表达力、感染力的作用, 学习到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应让学生仿效练习,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如给一篇作文加上不同的开头、结尾, 评讲的时候对一些开头、结尾较好的文章进行表扬等。我班学生在写《珍惜青春》这篇作文时, 有的学生开头引用一些名言, 如黑格尔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等;有的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如有的同学这样写到“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 我们要珍惜青春”。有的背景渐入, 如有位同学开头描写一幕打架的场面, 从而引出珍惜青春的主题。有个同学写《父亲的眼泪》, 结尾是“他的泪水或许在别人看来是平凡的一点一滴, 但在我看来却是整片大海。我就是海上的一叶小舟, 大海托着我, 直到我驶出港湾的那一天”。这个结尾在议论中抒情, 感人肺腑。看完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开头和结尾, 教师也深感学生思路打开了。
三、揣摩课文语言, 渗透写作指导
在传统写作理论中, 语言是和主题、材料、结构、表达等相提并论的, 其实语言和它们并不属于一个层面,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观, 是整个写作过程的载体。没有语言, 其它将不复存在;没有好的语言, 其他内容也将毫无意义。思维是写作的核心, 语言则是附丽它的土壤。虽然, 语言在写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纵观当前的学生作文, 其语言实在令人担忧:不通顺者有之, 平淡无奇者有之。造成这种局面, 语文教师也有脱不了的关系。其实, 选入教材的课文, 几乎每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 其语言很值得学生去借鉴。我认为, 对语言的学习和借鉴, 最重要的方法是揣摩, 仿写, 只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句段, 并多仿写借鉴, 相信学生的语言会更丰富。如教读《荷学生学习文中优美的写景句, 首先是揣摩, 其次是语句语段的仿写, 最后是整篇的仿写, 学生仿写的《雨后荷塘》、《湖滨月色》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揣摩课文构思, 渗透写作指导
构思是在作者观念里为文章进行设计, 是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构思的任务相当繁重, 包括组选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确定角度等, 因此说构思是写作的灵魂并不为过。但据本人的观察, 绝大部分中学生在作文构思上存在着平淡落俗的毛病。如我在布置学生写《误解》一文时, 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写了这些方面的内容:“我有一件非常珍爱的东西, 有一天突然不见了, 我怀疑是我的好朋友偷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误解了他 (她) 。”行文平平淡淡, 没有波澜, 没有起伏, 读后索然无味, 这是思维单向性的体现。还有一类作文, 读后让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 并能猜出下文和结局, 如写《难忘的事》, 就写路上有人摔倒, 自己把他扶到医院;写《征服自己》, 绝大多数写自己考试失败, 想到某某名人的奋斗史, 然后鼓起勇气, 奋发图强。这是由于学生懒惰、依赖思维定势、缺乏思维创新造成的。这两种类型是中学生作文构思的通病, 也是他们需要逾越的障碍, 这个障碍起源于思维能力, 也与我们对学生作文构思的引导不够有关。于是, 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真体会新教材中的一些构思精巧的文章。如《琐忆》一文围绕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选取的七件小事, 以小见大反映人物精神的构思;《故都的秋》“总起-分写-总括”的构思;《灯》“眼前-回忆-联想-眼前”的构思等等。
中考语文指导:阅读与写作 篇5
一、阅读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有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获得主要内容,和文章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阅读科技作品,能体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图表、数据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9)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捕捉有用信息,增加阅读量。
2、文言文阅读
(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二、写作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写作要求感情真挚,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 写作 方法 问题 积累
不容否认,高中阶段英语写作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有很多话不知道如何写出来。加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词汇、语法和句式等知识,甚至产生逃避心理。然而,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个基本能力,听和说相辅相成,而读和写也能互相促进和提高。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从提高阅读能力人手,通过阅读带动词汇、语法的学习,培养语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为此,作为新时期高中阶段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写作指导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为写作指导服务的观念
其实,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意义重大。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只关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了许多的阅读技巧,而忽视了阅读教学对于写作教学的铺垫作用,导致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单一,使英语教学的这两种课型之间断了联系,不能从全局入手,欠缺对外语教学的整体计划的安排。很多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忽略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法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仅限于读是为了读,而没想到读是为了写这一层面,从而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了节。因此,建议教师在以后的阅读课教学设计中适当的增加文章结构分析和写作方法的渗透环节,只有教师树立了新的观念,把眼光放长远,把写作教学的细枝末节融入到每一节阅读课中,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写作的技能,克服寫作的思想障碍。只有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为写作指导服务这个观念,不仅仅是教师,还包含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优质英语写作指导。
二、正确认识写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新时期,要进行有效阅读促进写作提高,我们就得看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问题的逐个攻破,提高,最终能够到达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进行阅读文本结构分析,理顺学生写作段落。在英语写作中的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缺乏构建篇章的能力。学生写的作文大多数是一段式。还有就是乱分段。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逻辑,不成文。为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上而下,先见森林后见木的阅读方式,进行语篇分析,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通过对文章的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找出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把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总结概括文章大意,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让学生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格局,为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有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事可叙。在写作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创设真实的交流环境。阅读文本中美句欣赏和仿写,优化学生写作内容在英语写作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会运用恰当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写的都是简单句,导致整篇文章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起伏。英语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细心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并有意识地背诵、模仿。这对于用恰当的连接词连接句子是很好的训练。这样有助于训练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一系列阅读模式的合理开展,并注重写作方法的合理指导,从而真正的以阅读带动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正视以阅读驱动写作的具体开展措施
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习典型句式。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旬式。教师在教学时把这些句式有选择地挑选出来,仔细分析这些旬式的优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优美,甚至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句子背诵下来,在作文时稍加改写,会让文章更加出彩,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注重课外阅读。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应侧重讲解难点和重点,而大量的阅读练习需要学生课后完成。比如:阅读同步课外读物。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尤其是在英语行文过程中的遣词造句,同样含义的词汇在不同背景下的用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对提高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阅读后总结概括。语言不仅用于表达和沟通,还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看过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就要用英语在头脑中形成总结。为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用英语写出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背诵,把优秀的语句都记在脑海里,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蔡老师,所选材料丰富多彩,符合儿童记忆特点。作者把对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描写细腻传神。本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对于中考作文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初一学生接触的叙事散文作品不多,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从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看,初一学生生活和社会阅历都较低,对于“美”的认识也只是一般性的。同时,初一学生又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美丑有自己的粗略判断。因此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美、欣赏美、记录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从中获得对生命与美的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多媒体课件的贯穿,学生自主的学习,师生间相互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写作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画面,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学习本文细腻逼真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
2. 学习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真切感人的写法。
3. 运用《我的老师》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赏析优美语言,体会真挚感情。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二)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本课采用导学的教学方式,有课前预习导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运用“默读———欣赏———探究———解疑———练笔———展示”这五个环节,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检查预习导学,包括走进作者、识记生字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三部分。课上导学过程中,学生先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本文重点内容和重要词句,从而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并展示、评价写得好的习作。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并当堂仿写练笔。为了继续巩固课堂所学还留了课后反思和课外练笔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检查预习(5分钟)
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完成了吗?请拿出《我的老师》导学案,检查预习导学。包括:(1)走近作者。(2)识记生字词。(3)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本文围绕蔡老师写了几件事?找到相应的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思考:这些事在写作对象与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1)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2)老师教我们跳舞。(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4)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们喜欢、亲近蔡老师。(6)老师排除我和同学间的小纠纷。(7)我梦里寻师。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前五件事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两件事详写蔡老师曾给予“我”的莫大帮助,以及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这样安排结构显得疏密相间,随着作者回忆的深入,文章的感情浓度逐步加深。
通过预习及检查预习,学生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熟练诵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写法。理解七件事的详略、次序安排。体会到了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预习采用阅读法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课上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兴趣。
五、导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思考讨论(4分钟)
同学们请拿出第二张篇子,看这节课的导学内容。同学们昨天已经思考了以下问题,现在大家交流讨论。
文中所写七件小事是如何贯穿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明确:文章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引出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接着,列举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不仅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更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深深依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浓厚的感情贯穿全文,使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6分钟)
此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语言特色及情感态度等,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善于总结写作技巧,并注意学习、借鉴,为仿写做准备。
1. 本文的感情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明确:不是真的要打,“笑”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为了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A.这句话语言有什么特点?(描写细腻传神)
B.哪几个词可看出描写细腻传神?(落、迎、敲、笑)
C.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有何好处?
能清晰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情感表达更充分,中心更突出。这句话展现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温馨画面。
这里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借鉴、应用。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呢?)
明确: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贬义词褒用。形象的反映了“我”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这句话朴素自然,但情感的表达细腻生动。真切感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充分表现了我们对蔡老师的喜爱、依恋之情。朴素自然的叙事中融进了浓浓的深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都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一个“你”字,把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使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显得更加亲切。
2. 探究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几件具体的事件,表现了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依恋和怀念之情。
3. 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作特色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借鉴学习?找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明确:1细腻逼真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2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真切、感人。3在叙事中融进浓浓深情。4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5围绕中心,精心选材。6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7运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显得亲切。
(三)练笔、展示(18分钟)
1. 读了这篇课文,是否让你想起老师的点点滴滴?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张明信片,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尊重、热爱之情。
提示: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尊重、热爱之情。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
2. 每小组评出一份佳作,全班展示
当堂展示佳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师做及时恰当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 完成《导学案》表格里的课后思考
2. 课外练笔:同学们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一位老师,要精心选材,安排好详略。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总结、巩固、完善课上学到的写作手法,以进一步提高语言鉴赏力和写作表现力。
六、教学反思
论童话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8
一、改写童话, 推陈出新
陶行知先生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是很要紧的”。因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 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 则从事弥力, 从事弥力, 则成效愈著”。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的童真世界, 童话里蕴含的哲理能让他们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小朋友们都爱听、爱看童话故事, 可以说, 童话故事总是伴随着他们快乐成长的。因此, 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长期积淀的这些童话基础,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大胆想象, 推陈出新。在指导学生阅读《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时, 我让他们谈谈读后感, 大家都觉得乌鸦很聪明, 遇到困难会想出好办法, 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借机诱导:我们小学生更聪明, 大家动动脑子想一想,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 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还可以怎样改写?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 有的与同桌小声讨论, 有的凝神思考, 有的奋笔疾书……此时, 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 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 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 就予以支持、帮助。学生们有了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 个个兴致盎然, 不一会儿, 一篇篇迸发着智慧火花的童话写出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得意地说着自己改编的童话故事。有的写乌鸦想出办法用吸管吸, 有的写乌鸦踢翻瓶子横着喝……学生们打破思维的定势, 联系生活实际, 改写出的童话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 体验了成功, 增强了自信。有了这样的自信, 学生就容易放飞想象, 创作出更好的童话作品来。
二、续写童话, 延伸拓展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小朋友。有的童话让他们读后意犹未尽, 老师应注意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展开合理想象, 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 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延伸拓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 学生对小木偶的遭遇充满同情。我趁热打铁, 启发学生想象:在小木偶的身上, 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续编下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新的结局, 构思新的情节。于是在学生们的笔下, 小木偶有了精彩离奇的人生。有的同学笔下的小木偶到科技国拜金丝猴博士为师, 成为了科学家;有的同学让小木偶考上著名的哈佛大学, 还与哈利波特交上了朋友……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 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读写结合, 丰富了习作练习的内容。
又如学完《坐井观天》这篇童话后, 我让学生拓展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后, 如果跳出井外, 又将发生怎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写青蛙经历了许多奇遇, 增长了不少见识, 从此乐不思蜀, 不想回井底了。有的同学则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后, 看到洒满农药的稻田, 臭气熏天的河水, 而自己又处处遭遇人类的捕杀, 根本无栖身之地, 便无奈地发出感叹:还是井底好!通过这样续写童话, 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蕴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扩写童话, 有声有色
有些童话故事情节简单, 篇幅短小。于是我就启发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 将它扩写成有声有色的童话故事。如童话故事《三只小松鼠》, 讲了三只小松鼠分别穿着红、黄、蓝裙子去看望奶奶, 半路上被风吹上了天, 后来风停了裙子被挂在了树上, 松鼠奶奶见了, 以为树上开了三朵花。故事很简单, 可让学生发挥想象, 加上小松鼠的语言、动作等, 就可以扩充成一篇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又如《丑小鸭》一课中, 有这样一句话:“哥哥、姐姐咬他, 公鸡啄他, 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 就钻出了篱笆, 离开了家。”这里写得比较概括,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他”以及“丑小鸭离开家”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可以启发学生想象, 然后写下来。
四、编写童话, 精彩纷呈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坏生活就是坏教育。”他在《育才十字诀》中又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利用图画编童话
图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 但这恰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生可以借助想象, 大胆演绎图画情节, 变平面为立体, 静态为动态, 无声为有声, 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如《小兔运南瓜》《长颈鹿请客》等文章, 都是编写童话的好材料, 当然平时也可以经常为学生提供现成图画。有一次, 我叫三位学生各自板演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这三幅画编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 一篇篇五花八门的童话故事应运而生, 其想象力之丰富令老师惊叹不已。
2.借助乐声编童话
让学生听一段没有结尾的童话, 或听一段没有说明的声音, 然后让其想象出一篇童话故事。如:播放几种动物的不同叫声, 学生可能会以《动物大会》《森林音乐会》等为题编童话。如:播放汹涌的海浪声和潺潺的溪流声, 让学生以《小溪和大海》为题编童话故事, 有的写大海的自负, 小溪的谦逊, 有的写大海和小溪如何成为好朋友……学生的兴致很高, 一篇篇作品引人入胜。
3.词语联想编童话
采用“词语麻辣串”的形式, 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将这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词语编成童话, 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一次兴趣活动课上, 我发给每人一张纸, 让学生在纸上随意写一个词语。纸收回来反夹在一起, 请一位同学任意抽两张, 向大家公布。然后, 引导大家思考:这两个词所表示的事物会有什么联系?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还真的编出了许多童话。“妈妈和太阳”这两个词有位学生这样编:“妈妈最喜欢太阳公公, 只要太阳公公一出来, 妈妈就会忙个不停, 晒被子、洗衣服。太阳公公见妈妈太累了就躲了起来。可是, 妈妈不高兴了, 太阳公公又出来了, 妈妈露出了笑脸。”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在他们能利用两个词编童话故事后, 我又适当地增加难度, 变三个词或四个词, 难度自由选择。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说话无拘无束, 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
4.观察生活现象编童话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以童话的形式来表现。比如, 先让学生读读《长鼻子的故事》, 体会此类童话的写法, 再抓住有些学生不爱做作业、懒惰等特点, 启发学生想想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奇遇, 或用小动物来替代人物写它们在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
五、创写童话, 展示个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这是“活的教育”, 还提到“要解放学生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 以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力。”的确, 理论往往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常青。千姿百态的生活, 是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有一次, 班上两个调皮的学生在玩耍时, 不小心碰碎了窗玻璃。结合这件事情, 我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写童话故事, 学生发挥想象, 写了《玻璃的诉说》《粉身碎骨的玻璃》等。还有一次, 我组织学生放风筝比赛, 当五颜六色的风筝自由飞翔在蓝天上时, 同学们欢呼雀跃。此时, 我借机诱导:假如现在你是翱翔在天上的那只风筝, 你心里有何感想?学生们纷纷陷入遐想, 个个浮想联翩, 《我飞上天了》《我自由了》等精彩童话生成了。平时, 我还经常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生活。如一位学生看到河面上漂满了垃圾, 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写下了《哭泣的小河》;又如一位学生看到墙壁上贴满了各类广告, 于是又写下了《骄傲的牛皮癣》……通过写童话, 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其中, 打造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童话天堂。
试谈高校写作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篇9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不良文风的负面影响、 中学语文作文“应试”教育弊端、大学写作课程自身缺陷, 再加上大学生写作主体人格意识欠缺、动机兴趣弱化, 造成目前大学生的写作活动整体上呈现较明显的盲目与失衡状态, 需要加强写作教学中的指导。 具体来说, 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指导激发, 改变动机
一些大学生不愿写作, 畏惧作文, 甚至患上所谓的“写作恐惧症”。 首先要从写作动机着手指导。
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包括一切由外在条件诱发出来的动机, 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内部动机指由内心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如兴趣、爱好、自尊、自我实现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动机, 它是一种重要驱动力, 推动人们将事情进行下去。 大学生的写作动机究竟如何呢?虽然各高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据笔者在任教的262名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看, 写作动机中, 外部动机 (如写作是为了修学分, 老师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学校查课或教师点名、未来工作需要等) 占到70%以上, 全凭个人兴趣、特长、爱好坚持写作的学生不足30%。 换句话说, 大学生写作内部动机较低, 需要激发。
前苏联教育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一旦学生进入写作良性轨道, 能够满足其内心的高层次精神需要, 就会倾注较大热情, 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写作动机的激发堪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热情的欣赏者。 教师成为学生写作的热情读者, 学生写作时会因老师的欣赏而获得动力; 学生会因老师的期待和鼓励而受到鼓舞。 2.深情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满足和魅力, 才能真正激发其写作动力, 提高写作兴趣, 进而实现写作能力“质”的突破。3.耐心的疏导者。 教师要对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情绪积极应对, 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去写、乐意去写, 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指导唤醒, 重视主体
有了写作动机还不够, 还要加强对自我写作主体意识的认知, 深化对写作意义的认识。 写作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写作主体上。
张扬个性, 挥洒才情, 表现兴趣, 突出爱好, 开发潜能, 这本来就应是写作主体呈现出的色彩。 写作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精神创造活动, 需要内心自由和健全人格, 需要积极主动地独立探究。 写作需要的是综合素养, 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生活素养、知识素养与写作技能;需要多方面历练, 如意志、情感与心理等。 写作行为是一个人气质、才情、禀赋与修炼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呈现, 也是一个人心智结构与精神家园逐渐成熟与建立的体现与标志。
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 大学生能唤醒主体性, 重新认识写作的重要意义, 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个人真切情感体验和独特审美趣味, 为写作注入新鲜血液与表达激情。
三、指导积累, 建资料库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丰富的素材作基础, 学生难免只能写“无物之文”, 内容空洞。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要注意培养的学生观察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 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与社会。 如留恋自然风光, 感受季节变换, 关心校园文化, 思考时代与社会变化与发展等, 善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写下来, 时时处处做好有心人。
否则, 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 而一味在写作技巧上下工夫, 那么学生笔下自然没有真情实感, 写作能力只会停滞不前。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同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要把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生活, 使他们多姿多彩、富有情趣的生活成为写作内容。 诚然, 向生活要素材, 并不能满足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的象牙塔生活, 一股脑陶醉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 大学生需要心在校园而心怀社会, 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积累吸收素材。
当代散文家秦牧有一种观点, 认为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 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直接材料的仓库, 一个读书得来的间接材料的仓库, 还有一个就是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语言仓库。 看来,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之外,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材料。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词句, 不断记诵, 以大量素材为基础, 激发写作动力, 学生动笔就会顺畅许多。
四、指导训练, 读写结合
当前大学生阅读面窄, 阅读量大大, 良好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不够沉潜深入扎实, 积累较少。 多读不仅能增加大学生写作素材来源, 而且能切实提高鉴赏吸收能力。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二者关系密切相关。 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素养的必经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抓住写作课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写作活动的重要特征, 写作是“术科”, 重在实践操作。学生仅知道文章的优劣标准是不够的, 能够写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文章才是关键。 “知道”是认识层面和感受层面的事, 只有真正“做到”才能在实践中确证。 当然, 写作教师仅告知学生好的作文标准, 并不能促使学生写出好文章。 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就需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这是一条被写作实践证明了的必须坚持的指导策略。
写作应是心手相应的过程。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 不应盲目读写, 而应该深入思考, 细心琢磨文章的理路、思路与文脉, 理顺这些, 理解才能清楚明白, 相对透彻。 写作训练时才可能打开思路, 放胆去写。 阅读名篇佳作, 鉴赏范文, 指导写作, 一定要消化吸收, 不可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 否则就会消化不良, 收效甚微, 写出“无文之文”。
五、指导评改, 灵活多样
指导学生写作离不开灵活多样的作文评改, 单一的教师评改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往往事倍功半, 多劳少得。 要使学生不能只看重结果, 看分数看评语, 用心领会教师评改的意图与建议。 逆耳的忠告语良言未必不会影响学生写作信心, 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而且, 劳动量较大的教师未必能保证篇篇细致准确到位, 凸显启发性与差异性, 把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这一困境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学会自己改作文。 先自己评改作文, 指出优点与不足, 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指导教师商讨, 直至有所改进, 不断明白。 接着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改, 学生看别人的作品总会很认真甚至很挑剔。 鼓励学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予以评改, 不足之处不妨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目的是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如能坚持下来, 学生掌握了方法, 品尝到了甜头, 有了及时的信息回馈与交流, 评改兴趣就会大增, 自主修改与自主评价、相互修改与相互评价的能力就会提高, 写作效果就显著。
六、指导发表, 分享喜悦
写作方面, 大学生们更愿意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不是失败带来的打击。 “成功”的标准虽然不一, 但写出来的作品获得别人的认可甚至能够发表, 一般来说写作者本人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满足。 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并非易事, 但在教师指导下, 如能在文学社团主办的刊物, 或班级、院系、学校的作品展览栏中得以展览, 不失为一种“发表”的方式。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这份分享的喜悦便会弥漫出写作的乐趣与芬芳。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写作。 大学生可以将心中的读书心得, 眼中的人生百态, 酸甜苦辣的成长体会, 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幻等尽心尽力表达出来, 并将其传到网上“发表”, 供大家分享与交流。 当然, 写作时要注意使用规范语, 不抄袭剽窃, 不写垃圾文字, 为“发表而发表”。讲究网络文明, 遵守网络写作规则, 培养读者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全身心投入写作。
如能坚持, 机会多了, 视野宽了, 观念变了, 思维活了, 笔杆硬了, 能力强了, 写作自然充满吸引力与诱惑力。
摘要: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大学生写作活动整体上呈现较明显的盲目与失衡状态, 结合写作教学实际, 可以从动机激发、主体意识唤醒、积累素材、强化训练、灵活评改、尝试发表等方面加强写作教学中的指导。
关键词:写作教学,动机激发,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龙北渠.随笔化写作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 2012 (5) .
[2]耿红卫.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指导策略[J].语文建设, 2011 (9) .
[3]陈冬梅.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篇10
再看看学生的作文, 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停滞不前, 总觉得无从下笔, 脑袋里一片空白, 就连一个简单的语句修饰想个比喻都好困难。这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平时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造成的。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 阅读课占的比例很大, 而且教材中的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多元思维训练结合点, 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假设、去创造、去思考。在阅读教材中, 要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一切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利因素,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启发想象力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思维会走的更远, 走的远了, 经历也就多了, 经历也是写作的一种资本, 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不断的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在教学《螳螂捕蝉》中, “师: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没有让吴王受到启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吴王恍然大悟, 受到了启发。师:他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最后让学发挥想象:第二天, 吴王有什么新的决定?”这是想象课后的延伸。有的课文言虽尽却意未止, 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令人回味无穷。教到这样的课文, 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 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二、阅读教学要带着语文的眼光
好的文章读上去一下子就会让你感受到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就是这样, 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有可能文思泉涌, 笔下生辉。作为语文老师,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之外, 也必须让孩子们积累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着课文的学习, 也学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荷花》一课中, 我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读一读, 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读:“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最喜欢这一个比喻句, 因为它写出了荷叶很多, 长势很好, 还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是圆圆的。”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有的还是花骨朵,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一句, 写出了花骨朵破不及待地要绽放, 给游人欣赏它们美丽的姿态。”引导学生这样记忆也能让学生在积累好词好句的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要有必要的课堂练笔
孩子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自作训练就解决完的, 仅仅靠每单元一篇的习作训练也是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安排一些作文小练笔, 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 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如学完《特殊的葬礼》一文, 当同学们知道这葬礼的一切原委时, 他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 此时, 老师出示一份总统的发言稿, 辅助学生填写说话。有了课堂上情感的升华, 学生们的写作就顿时文思泉涌, 不会看到有学生拿肘撑着脑袋的场面。很快学生就写出了短而精炼的小练笔来, 就连平时写作基础差的同学此刻脸上也洋溢出了成功的喜悦, 一个个争前恐后的要到前台去讨论交流。
随文练笔在苏教版的教材中还有很多, 一些小练笔题材简单, 内容精简, 选题范围小, 学生容易把握主题, 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随文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阅读教学要模仿课文的写法
我们苏教版的课文中有很多真情实露, 文质兼美的文章, 这些课文被编者收录到教材中去不仅仅是因为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作者的写法。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孩提时候就有模仿的本能, 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其实, 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 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有的文章写作特点上突出, 如三年级的课文让学生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让他们能够在习作的初步阶段, 写出来的文章围绕中心句来讲述事情。更让他们能理清自己的文章思路, 为以后的写作方法打下基础。阅读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模仿作者的写法会让学生更加有表达的欲望, 习作课上, 学生会更加有写作的热情。相信这样的教学坚持着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篇11
关键词:作文;指导;兴趣
作文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一直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干巴巴的几句提示语,学生绞尽脑汁还是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呢?
一、激發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但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哪?笔者认为在于学生追求正确而又奇特的表达需求和成就感。只有符合他们的需求,再苦他们也会拿出年轻人的热情去战胜难题,再难他们也会甘之如饴。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开始。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激发兴趣呢?
1.把听说读写融于作文中。我口表我心,中学生有太多的见解和想法要表达,但苦于知识有限通常言不达意。因此,让他们多听,掌握好知识和写作的技巧,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其次,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2.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写作相结合。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3.结合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真我风采。首先让学生学以致用,品尝到写作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目前中学生生活单调是作文时无话可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受年龄、生活圈、认知水平等限制,中学生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并思考身边发生的事,临到作文课上,才开始挖空心思地想,想不出就胡编乱造。俗话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是“语言库”,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雕琢就是一篇好文章。
教师在平时,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捕捉有意义的镜头;下雪了,可以带领学生感受雪的纯洁,春天来了,带领学生观察景色的变化……总之,多参与生活,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经常观察思考,经常动笔,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二、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积累,为量变到质变打下基础
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认知的过程。
1.从媒体中积累素材。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体是作文素材的又一个源泉。比起丰富多彩的身边生活,报刊媒体虽然是“第二手”的材料,但是它的时效性特别强。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的思想层出不穷,尤其是网络上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词汇大量涌现,对于中学生而言,能使自己的作文紧跟时代脉搏,反应热点问题是十分抢人眼球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了,却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陆春龙战胜伤病获得铜牌后,激动流泪。他表示自己的目标本来就不是金牌,而是战胜自己。37岁的老将,体操界的“常青树”丘索维金娜,因儿子阿利舍罹患癌症,多年以来,体操既是丘索维金娜的生活依赖,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台。她对儿子阿利舍说:“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些奥运会的励志故事,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2.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积累。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阅读课和写作课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所谓的“读写分离”模式。这样做浪费掉很多作文教学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接触到很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式,这都是写作时不可少的基本功。
作为教师要联系文本,拓展学生阅读积累的渠道。例如在讲解《躺在母亲身边》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点滴小事,模拟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描述出来。由于受到范文的感染,学生有感而发,文章就不会显得空洞。通过进行经常性的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课外作文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悟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领悟美的情趣,写作时材料才会充足,立意才能深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作文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广大教师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把写作水平提上去,利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激励和训练,结合实际强调技巧提高成绩。
在阅读指导中的教学策略 篇12
一、以学定教, 能学不教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学生爱读, 也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 所以, 对于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放在预习作业中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理解、解答, 在课堂上解决的是如何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不问“写了什么”, 而问学习“如何写”。例如, 《秦兵马俑》中学生看完课文就能自己概括“兵马俑都有哪些特点”, 但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不是十分了解, 所以根据学情,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朗读、讨论感受作者是通过“虚实结合”写出“兵马俑类型众多”的特点, 用“列数据、作比较”写出的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二、以读促悟, 以读代讲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 在不同的朗读中学生会感悟出不同层次的感受, 所以语文要多读, 有目标的读, 有感悟的读。在教学中, 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 全文一字未提“乐”, 但学生在自读、合作读、分角色读后能感受到这所园子无所不在的“乐”, 有倭瓜的乐, 有蝴蝶的乐, 有黄瓜的乐, 也有祖孙的乐, 而更深层次的是深深祖孙情, 是病榻之上成年萧红回顾一生对童年的怀念, 所以在遍遍朗读中, 学生读出了“乐”;在分角色朗读中, 学生又感受到了祖孙深情;在理解了作者萧红的身世后的读中, 学生又感受到了全文中弥漫的淡淡怀念与忧伤, 在朗读的层层深入中有了对文章情感基调的领悟与把握。
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读也是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之一。比如,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共有三组彭德怀与战士的对话, 每一组对话都有相应的背景。教师抛出问题, 你能说说这三组对话应该如何读吗?学生就会根据对话背景进行理解, 说出自己朗读语气的理由, 有的认为应该伤心的读, 有的认为应该克制着悲哀读, 有的认为需要带着坚强的语气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对话朗读,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 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 用朗读代替了讲解。
三、重点指导, 以一代全
每篇语文课文的知识点都很多, 如果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 所以, 重点突出以一代全, 就是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一篇小说, 里面既涉及环境描写, 也有对话描写、人物描写, 语文知识点容量大。但教师能在教学中选择其一, 比如以小说体裁中“对话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切入点, 让学生朗读人物的对话, 进而深入人物内心, 就能以一代全理解船长的英雄形象和小说中通过“对话”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减轻了教学压力, 突出了课堂教学重难点。
四、拓展阅读, 读写练习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的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除了读完我们所学的课文, 更需要大量拓展相关文章, 扩大学生阅读量, 增加优美词句的积累。所以在日常教学的第一课时我安排为教授课文, 第二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安排读写练习。在《早》的第二课时, 安排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让学生从吴伯箫的笔下走入鲁迅自己的童年回忆;《诺曼底号遇难记》安排学生阅读《西游记》有关的环境片段描写, 深化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
此外, 在学习了文中的写作手法后运用到教学中也是阅读教学中所常用到的教学策略, 因为所有的阅读的最终落实点是会写。所以, 在教授《月光启蒙》时指导学生分析对母亲歌声描写的段落, 进行“歌声”的仿写;《我和祖父的园子》运用了借景抒情, 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喜”和“哀”的情感表达练习。在次次习作练习中, 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手法, 反过来也为更高质量的阅读提供了强大支持, 提高了语文素养。
最后, 课外指导学生整本的读书也是阅读指导的教学策略之一, 读名著, 多读书, 做笔记, 勤交流, 都是教师在课外需要与学生们共同交流的。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的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除了读完我们所学的课文, 更需要大量拓展相关文章, 扩大学生阅读量, 增加优美词句的积累。
关键词:语文,阅读指导,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翠侠.新课程下化学课阅读指导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2]杨雪梅.阅读指导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 2002 (4) .
[3]王存如.“阅读指导”教学的有益尝试[J].中国教师, 2009 (22) .
[4]刘素琴.采得百花好酿蜜—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浅谈[J].黑河教育, 2007 (4) .
[5]汪海飞.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作文素养提高[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3 (4) .
[6]黄海东.“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5) .
[7]程健民.授之以渔培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2 (5) .
[8]李凤红.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 (下旬) , 2013 (9) .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推荐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08-19
“化题为象”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06-09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课件分解07-13
阅读和写作教学06-19
写作技巧阅读教学06-30
阅读教学与朗读指导08-13
语言阅读教学的指导08-29
非指导性阅读教学08-10
高考阅读理解教学指导08-18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