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2024-07-07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精选12篇)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1

新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一个新的特点, 就是把阅读与写作分开编排。编者的目的是让语文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 这种设想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然而, 我们都知道,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找准契机, 渗透写作指导, 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 也领会到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揣摩课文题目, 渗透写作指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的题目能使文章增辉添彩, 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题的推敲锤炼。但是, 当前的中学生在作文的拟题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文不对题, 如以“往事”为题材写一篇文章的拟题为《我的父亲》;其次是文不对体, 如写议论文的拟题为《中学时代》;最后是题目平淡, 不会运用比喻、象征、引用等拟题法进行拟题。对于这些情况, 教师就只能责怪、埋怨吗?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可谓各呈异彩, 只要教师平时多注意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学, 我们的学生也能拟出好的文题。如《荷塘月色》, 这个标题既优美又能概括文章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掩卷分析思考题目, 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表达怎样的感情, 读后再联系内容理解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在教师多次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就会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各种拟作文题的方法, 运用到写作中去,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揣摩开头结尾, 渗透写作指导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开得好, 下笔如有神, 文思奔涌, 脉络清晰。尾结的好, 收束有力, 并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我们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开头不是过于突然, 对所要要记叙的人和事缺少必要的交代, 就是绕大弯子空发议论, 或无的放矢地去写景抒情。结尾不是匆匆收场, 就是画蛇添足, 或空喊口号, 或拖泥带水。新的中学语文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作为范本, 如开头: (1) 开门见山式, 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 背景渐入式, 如我三天光明》; (4) 引用式, 如《琐忆》。如结尾: (1) 自然收束式, 如《赤壁赋》; (2) 首尾呼应式, 如《拿来主义》; (3) 卒章显志式, 如《灯》; (4) 抒情议论式, 如《故都的秋》。

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典型, 进行写作指导, 让学生体会它们对增强课文表达力、感染力的作用, 学习到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应让学生仿效练习,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如给一篇作文加上不同的开头、结尾, 评讲的时候对一些开头、结尾较好的文章进行表扬等。我班学生在写《珍惜青春》这篇作文时, 有的学生开头引用一些名言, 如黑格尔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等;有的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如有的同学这样写到“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 我们要珍惜青春”。有的背景渐入, 如有位同学开头描写一幕打架的场面, 从而引出珍惜青春的主题。有个同学写《父亲的眼泪》, 结尾是“他的泪水或许在别人看来是平凡的一点一滴, 但在我看来却是整片大海。我就是海上的一叶小舟, 大海托着我, 直到我驶出港湾的那一天”。这个结尾在议论中抒情, 感人肺腑。看完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开头和结尾, 教师也深感学生思路打开了。

三、揣摩课文语言, 渗透写作指导

在传统写作理论中, 语言是和主题、材料、结构、表达等相提并论的, 其实语言和它们并不属于一个层面,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观, 是整个写作过程的载体。没有语言, 其它将不复存在;没有好的语言, 其他内容也将毫无意义。思维是写作的核心, 语言则是附丽它的土壤。虽然, 语言在写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纵观当前的学生作文, 其语言实在令人担忧:不通顺者有之, 平淡无奇者有之。造成这种局面, 语文教师也有脱不了的关系。其实, 选入教材的课文, 几乎每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 其语言很值得学生去借鉴。我认为, 对语言的学习和借鉴, 最重要的方法是揣摩, 仿写, 只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句段, 并多仿写借鉴, 相信学生的语言会更丰富。如教读《荷学生学习文中优美的写景句, 首先是揣摩, 其次是语句语段的仿写, 最后是整篇的仿写, 学生仿写的《雨后荷塘》、《湖滨月色》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揣摩课文构思, 渗透写作指导

构思是在作者观念里为文章进行设计, 是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构思的任务相当繁重, 包括组选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确定角度等, 因此说构思是写作的灵魂并不为过。但据本人的观察, 绝大部分中学生在作文构思上存在着平淡落俗的毛病。如我在布置学生写《误解》一文时, 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写了这些方面的内容:“我有一件非常珍爱的东西, 有一天突然不见了, 我怀疑是我的好朋友偷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误解了他 (她) 。”行文平平淡淡, 没有波澜, 没有起伏, 读后索然无味, 这是思维单向性的体现。还有一类作文, 读后让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 并能猜出下文和结局, 如写《难忘的事》, 就写路上有人摔倒, 自己把他扶到医院;写《征服自己》, 绝大多数写自己考试失败, 想到某某名人的奋斗史, 然后鼓起勇气, 奋发图强。这是由于学生懒惰、依赖思维定势、缺乏思维创新造成的。这两种类型是中学生作文构思的通病, 也是他们需要逾越的障碍, 这个障碍起源于思维能力, 也与我们对学生作文构思的引导不够有关。于是, 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真体会新教材中的一些构思精巧的文章。如《琐忆》一文围绕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选取的七件小事, 以小见大反映人物精神的构思;《故都的秋》“总起-分写-总括”的构思;《灯》“眼前-回忆-联想-眼前”的构思等等。

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作文实际, 以教材为本, 引导学生贴近教材, 感受教材, 把教材读深读透, 广为采撷, 积学储宝, 使“阅读-写作”同步共振, 相信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塘”必然会呈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综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2

一、美文阅读

1、海滨仲夏夜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guǎngmò()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诲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jiǎojié(),那么明亮。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阅读训练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闪烁()苍穹()嬉闹()休憩()

2、根据拼音,在文中扩号里写出合适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①肃穆: ②次第: ③幽美:

4、把文中有关写大海、启明星、灯光的比喻句摘抄下来。答:

5、在第2—4自然段找出时间推移的短语,用横线画出来。

6、文中描绘了四幅画面,画面上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 ①第一幅画面: ②第二幅画面: ③第三幅画面: ④第四幅画面: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乡村素描 俄国屠格涅夫

六月最后一天。周围yíwàngwú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整个天空染满jūnyún()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大麻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已龟裂了。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chàndòng()。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shūfu()不过了!(选文略有改动)阅读训练

1、读拼音,在文中的扩号内写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①懒洋洋: ②端端正正:

3、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扩号里)

①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的后面;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④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1)六月最后一天。周围yíwàngwú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2)整个天空染满jūnyún()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3)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

4、用横线画出排比句,并说说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

5、这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答:

6、读了这篇文章,哪一幅画面已经印入了你的脑海? 答:

7、从文章中找出一些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抄写下来。答:

8、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作者惬意地享受着乡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诗人们对乡村总有一些偏爱,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人口的田园诗,你能够背出并默写其中的一手首吗? 答:

写景类文章阅读指导: 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篇3

关键词:作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68-01

依据我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媒体—

—电脑、电视对学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课外书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却少之甚少。一是学生们对于课外书的阅读量不大;二是学生们对于课外书的选择面过于狭窄,绝大数学生喜欢童话、漫画、对阅读名著、古文雅诗不感兴趣,而恰恰是这些读物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使大家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汲取必要的写作技巧;三是学生们对于课外书的阅读的方法不得力;四是学生不能有效地从课外书中吸取营养。另外从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有些怕作文,不仅因为活动太少,生活太幸福,令其激动的时刻太少,而且作文不得法。尤其翻看了部分学生的作文之后,更是感觉到孩子们的作文存在以下不容乐观的情况:

1、作文的选材面太窄,仅限于日常生活---吃、喝、拉、

撒、睡。这样的作文,对于笔者也是应付差事,无聊透顶,而对于读者来说,更是读之无味,扔之可惜!

2、学生不会选材,往往面对大量的题材,学生却捡了西

瓜,漏了芝麻。事实上,一件好的材料,即使不用加工,只需原原本本地叙述下来,也会感人至深。

3、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单一,尤其是开头很容易千篇

一律,而结尾恰恰又容易写成总结。

4、主次不明,详略不分,混为一体,长长的一篇“流水

账”!

5、标点符号乱点一气。

然而,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所谓学

生起步作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犹如一道门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起步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好写作基础,为日后的说话做事,填写合同,批阅文件,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奠定基础。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终于探索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径,加大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就具体的做法阐述如下:

一、是指导学生看书要有选择性

书自然是要看的,但看什么书确实很有讲究的,不同的书所吸收的营养也大不相同,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他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书的选择也很迷茫。况且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购书读书很有必要。

二、是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书不仅要读,而且要大声朗读。据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默读时,往往看着看着思想就会开小差,甚至读完后一问三不知。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倡学生大声朗读,这样学生眼要观、耳要听、手要指、口要读,心在记,读完后,明显能说出一二。甚至遇到好的段落我们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记乃至背过地步。

三、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读完后,我们要求四人一桌进行交流。这时候,但见气氛

热烈,各抒己见,甚至有脸红脖子粗的情况出现。对于这一点,我们往往一笑了之,旁观维持即可。因为越是这种情况,说明同学们很投入。在交流中,我们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提炼能力,而且悄悄地进行了好书推荐,更是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此美妙的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四、是开展大量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也是一样。针

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开展了一些读书交流会,诸如: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好作文我来读……在这些比赛活动上,只见参赛同学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比赛落幕,我们还要进行简单的评价,既指出问题,还要表扬优点,奖励优胜同学。以上这些做法不但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信心和热情。

五、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看书

在指导学生写人这篇作文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开头的句

子很不吸引人,而结尾的句子极不灵活,非常呆板,没有给人以余味悠长的感觉。那么在以后作文指导课之前,我们先让学生阅读有关的作文资料,体会别人作文开头、结尾、行文、立意,吸收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明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是在阅读中体会别人的遣词造句

之所以出现这一点,是因为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很枯燥。因此,我们耐心地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注意体会别人的遣词造句,并在写作文时学会运用,结果,效果出奇的好。

七、是在阅读中体会详略得当,选材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具体了,越来越生动了,但新的问题又

出现了,那就是罗里罗嗦,流水账一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选材,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选材对了,即使没有大量的笔墨,仍然感人至深。另外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的详略得当,虽然是家庭琐事,虽然是我的一天,虽然是一场比赛,但也不能把有关的无关的统统记录在案,而是要进行删减,重要的部分详写,次要的部分略写,甚至一笔带过。

总之,作文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是我在本次作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引发积极思维

教学中重视学生内在因素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能动性, 重视引发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 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 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直接兴趣, 正确引导对写作的本能爱好, 同时科学的发展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写作兴趣, 可以在多方面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我们可以以需引趣, 以得引趣。利用课文、故事或一些科普类文章等, 让学生感到学习写作知识是一个人生活所必需, 即有趣味又有意义, 在劳动的快乐中得到收获, 萌发对知是追求的渴望, 从而产生对写作知识追求的兴趣。在感受自己的收获时, 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 提升学生学习的愿望, 激发学习写作知识的上进心。培养兴趣也可以以疑引趣、以难引趣, 教学中采取适时的启发, 科学设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用设疑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从一些启发性问题中找出他们与现有能力最接近的难题, 使学生有一个蹦一蹦就能吃到果子的感觉, 让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做导游, 学生是游客, 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学生亲自去体验, 不让学生“坐”老师找到的“船”, 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船”、去“搭桥”, 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又能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使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还明白了退一退就永远走不出黑暗的沼泽地, 冲出逆境就是阳光大道的道理, 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兴趣还可以以新引趣、以创引趣。新异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更新, 可以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二、培养阅读能力、加大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是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一系列可操作的行为, 这能提高学生具有相应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一定的评价能力。阅读是吸收, 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叶老说过:“阅读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 从而得到启发, 受到教育, 获得间接经验, 从而提高觉悟, 丰富见识。”为此, 要在加阅读基础知识的强指导, 充分利用语文的阅读基础知识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内容, 增大阅读量, 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阅读课的作用, 充分吸收各学科及各种活动课知识, 教师把语文课本的教学变成大语文教学, 学生把语文课本的学习变成大语文学习, 避免单一的阅读方法, 使对作品阅读的精读、略读、朗读、速读方式结合起来训练。指导好这四种阅读方式一定要: (1) 注意精读要细、要推敲词句、理解文脉, 抓住中心,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构思和表现方法,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略读要准确、快速的概括中心和文章主要特点, 准确快速的找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3) 朗读要重理解重表达技巧, 掌握好主要的语气表达方式:气沉则声缓、气徐则声柔、气足则声硬、气满则声高、气少则声平、气短则声促、气细则声粘等。只有把握语气分量, 才能读出作品精神; (4) 速读是要努力扩大视觉广度, 努力减少回视, 一目一行, 快速移动, 读后必须达到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全貌的目的。

三、提高观察能力, 加强观察指导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 一篇作文也是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对生活片段的升华。学生掌握一定写作理论后, 要与平时耳闻目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穿透生活”的能力, 发现生活真谛、生活的美。以观察马路上行人为例:一个一个的人在我们眼前过去, 不善于观察的人会马上忘掉, 而善于观察的人则能发现很多。从过往人的外在特征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观察人物的个性差异;在人们外貌中的面容、眼神、身姿、服饰、行为举止、风度等, 各有特征;从语言特征看这些人的音调、言词、习惯的语言结构等, 各具特色;在人们的行动中的各种动作方式、速度快慢等表现不同;对这些人的心里情态的揣测中, 还会发现他们各自的心理及心理差异, 通过学生对这些人的观察就不会写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态的文章。又如指导学生观察景物, 在一年四季中, 寒来暑往、春暖秋凉、夏热冬寒, 与其相应的动植物、天气特征等各具特色。

中考作文指导:阅读与写作并举 篇5

五、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要准确、精炼、优美。

(一)语言准确,就是写文章叙事状物,抒情达意,语言要自然,朴朴实实,原原本本的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把事物的特点表述清楚。文从字顺,顺其自然,写什么像什么,不可滥用词汇,辞不达意。

(二)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讲究语法规则,句子成分要完整,叙事状物,恰到好处。

(三)修辞要恰当,标点符号要准确。

六、书写是文章的外貌,要正规。

(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看的,主要还是写给别人看的。字如其人,用心把字写端正,既是个人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字写好了,令人肃然起敬。因此,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写端正,一笔一划把字写好,切不可草率行事。

(二)作文卷面不可随意涂抹,更不能乱涂乱画。这不仅是作文,平日各科作业都要正规,保持卷面整洁,这也是一种修养。

七、作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充分估计到作文题目的难于预测性。不论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结业升学考试,一般都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事前很难准确的预测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要沉住气,冷静对待。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不是有“资料库”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时候大脑要积极思维,精力高度集中,沉着应对。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2)立意——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主题,观点明朗,态度鲜明。

(3)选材——在“材料库”中选择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材料,进行提炼、加工、整理、选定。

(4)列好提纲——把选定的材料,划分好层次和段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5)积极书写——按照提纲,一段一段的把文章写清楚,写完整。

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多积累材料,养成多写多练的良好习惯,内容多方面,体裁多样化,什么新闻、报道、记叙、议论,什么体裁都碰碰,什么题目都想想,见者就写,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思路清晰,材料丰富,应对自如,出口成章,水到渠成。

比方近三年来我市的中考作文题,你想过没有?叫你写,你怎样写?试试看。

:成长,因 而精彩

: 征服了我

:这是一种修养

(二)养成独立性作文的良好习惯

所谓独立性作文,就是老师出了作文题后,要自己选材,自定主题,自定体裁。这无论是平日作文,还是期中期末考试,以至结业升学考试,都是如此。这同样要把功夫下在平日。

自选材料——要具有知识的渊博性,材料的丰富性。现在看来建立“材料库”是十分必要的。观察、记录、分析、表达,常写常新,兴趣盎然,不但能提高作文水平,也能激发我们的写作兴趣。

自定主题——要具有厚重性,见多识广,分析问题深透,认识问题有一定高度,对问题看得准,认得清,这样立意才能深刻,中心才会明确。

自定体裁——要具有灵活性。这要紧紧围绕主题,根据文章选定的材料的特点,灵活的选定体裁。或记叙,或议论,还是夹叙夹议,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方式,要恰到好处。

(三)培养自己限时性的作文习惯。

阅读指导,让畅销书为写作铺路 篇6

一、它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本书的作者并不是专职作家,他只是出于对历史的喜爱,想把这种喜爱散播出去,独乐不如众乐。我介绍了作者的身份,学生对写作消除了很多顾虑,原来把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就可,不神秘不深奥,化兴趣为动力即可。挖掘历史,可以对在脑中形成“定势”的人或事有全新解读。在选读经典段落前,我先列举几件事,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进行评论,然后再和书中的见解比较,孰优孰劣?如关于海瑞,学生一致佩服他的清廉刚直,而作者重点将其不知变通的“迂”做了解读,认为他只适合被高高供起,不能做成事。学生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认为海瑞的迂正是对规则的维护,只有社会中的人都守规则、护规则,才不会出现温州高铁事故。海瑞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事。

二、向学生展示用精准事例来支撑论点的过程

明朝的朱厚照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却让我们看到了朱厚照对皇帝身份的认同和身为朱元璋后裔的血性。这个论点源于对历史上朱厚照一次偷渡出关、迎战的经历分析,按他昏庸的程度,他明明可以杀了守城官员明着闯出去,却选择在城内苦候,等到守城官员去巡视后,才偷偷混出关外;被蒙古人发现、围攻后,他镇定地调遣兵将,在激战中还手刃一人。要知道,整场投入几十万人的战役,总共才斩杀六个敌人。众人口中的荒唐皇帝战绩之佳,是否已让你瞠目呢?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了荒唐背后的朱厚照:他好玩,他懒,他桀骜难驯,但他明白自己是皇帝,在必要时刻能遵守扮演皇帝这一角色的游戏规则,并用实力维护皇帝的尊严,证明了登上皇位的人应有的素质。所以,想让别人认同你,就拿出证据来,精准、新颖的事例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我们写议论文也应如此。

三、引导学生学会展开合理的论述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在讲述历史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把事例和观点通过必要而精辟的论述联系在一起,这正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如在关于于谦是个英雄的论述中,作者首先对旁人眼中的英雄下定义——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者;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者。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英雄是心怀畏惧并能战胜畏惧的人。如何让这个观点站住脚呢?他首先分析人畏惧说明什么,说明你已经历世界上的风雨,不再无知、幼稚,说明你已明白前方的路有多难。然后明确开始畏惧的人是因为想战胜畏惧并成为它的主人,这能唤起自己的勇气、力量。最后得出结论:英雄就是在一个人人可能都会退,退也无人责备你时选择站出来的人,无论是否功成名就,在艰难时刻,作出勇敢选择的人,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精辟的分析,对应于谦在土木堡巨变后独担守卫京城处境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民族英雄”的忧虑,明白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担当,从而认同了作者关于“英雄是这样炼成的”见解。

四、帮助学生健全人生观和世界观

文如其人,议论文尤其如此。孟子的论说文大气,这和他读书来养“浩然正气”是密不可分的。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正确立论的前提。高中语文教学就应努力帮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而表现在文风上。我们通过读书,通过同类书的比较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在思辨中寻找、明确、坚定,学会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教科书中的历史只是一个片段,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看到“书外”的真相后,学生会有一种被蒙骗的感觉,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

本书针对明朝,尽量还原历史,让人物本色出场,让学生明白事物是多面的,有了真相的比对,才有正确的判断。因为无论如何比对,判断一个人好坏的基本准则不变,人生的价值总在是否为国为民中凸显。所以,在左光斗、史可法等东林党人力保太子的行动面前,你可能笑他们的迂腐,叹他们的傲气,但你必然会被史可法监狱探师反被老师训斥“不为国保存实力”的一幕感动,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深入己心,在他们赤诚的心面前收起一切调笑,将感动化为行动。联系新闻中提到的类似康菲石油、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等中国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和祖国息息相关的大事。

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文章幽默、戏谑的行文。“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土匪也是有尊严的”,或引用或化用或自创,文中类似的经典语句比比皆是,在引人大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能让人明白些道理。有风格的才是独特的,才有自己的标记,让学生明白要发现并强化自己的语言特色。如学生在写有关郭美美事件评论时写下了“富是自己的事,可拿出来晒就是大家的事了”这样的经典句子。这样阅卷教师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篇篇套作的文。

另外,本书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鲜活事例。

因为寄宿,学生失去了很多接触新鲜事的机会,头脑中储存的典型事例少,在议论文写作中表现为事例不足,只有枯燥重复的几句话,而不会让“事实”胜于“雄辩”,导致论证时缺少强有力的支柱。历史是由无数人物向前推动的,明朝有忠贞耿直的海瑞,锐意改革的张居正,知人善任的高拱,忍辱负重的徐阶,临危受命的于谦,也有因出卖祖国被高拱用计换回凌迟处死的奸细……而且每个人并不是教科书上的脸谱式的单一性格,还历史以真实的同时,让学生对已知人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以书养人,以人养文,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成绩,这不正是每个人的梦想,不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吗?

浅谈“通过议论文阅读”指导写作 篇7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训练,论点,论据,论证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 同时也是制约语文整体水平和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两大难题。我校 (注:此处指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第一中学, 下文同) 是一个偏远的乡镇学校,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等诸多因素, 致使中学生阅读能力差, 写作水平低。八、九年级刚刚接触到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学生议论文写作更是一个难点, 存在“论点不明确, 论据选择不恰当, 论证思路混乱”等问题。在教学中, 笔者重新审视了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发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忽略了议论文阅读技巧的实践运用造成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是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也就是说, 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差, 是因为未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信息, 而阅读能力差是因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未能在写作中得到梳理和应用, 阅读技巧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 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 将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与感悟贯穿于议论文阅读教学中, 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议论文, 结合通俗、易仿的典型的课外议论文,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通过解读文本, 学生从范文的语言、议论文知识、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着重品味学习, 进而运用到写作中, 以读导写,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通过写作实践, 学生还能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对议论文的鉴赏评价能力。

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是:

第一步:掌握基本议论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喜欢读书,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合课内外名篇名著议论文的赏读, 讲清议论文知识点并让学生掌握, 在阅读分析中检验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如有感情朗读, 赏析好词、好句, 进一步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技法美,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 逐步帮助学生提炼议论文阅读技巧, 渗透写作方法。

第二步:在阅读中 (包括课内课外) 不断积累论据材料。

写作中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那就是学生的材料积累太少, 明显暴露出缺少论据的问题。因此, 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要求: (1) 通过课内、外材料的学习, 摘录名人事例及名言警句; (2) 细心观察生活, 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与事例。 (3) 针对班内及社会生活现象, 每天写一段感言。

论据的运用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的, 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还必须学会恰当地选择运用。因此, 可以先通过阅读来训练论据、论点的运用技巧。

第三步:在阅读中训练补写。

1. 补论据。

在分析阅读的基础上, 为原有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论据选择,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来补充材料的能力。如在《谈诚信》中, 围绕中心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诚信”, 让学生补充各种论据。

2.补论点。

(1) 提炼中心论点。给学生一段议论文字, 让学生根据论据及论证为文段总结中心论点。

例如: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反动的封建统治。事后执政者曾将路易十六的儿子关起来, 让他时时处处生活在最污浊的环境里, 仅与社会最低贱、下流的人打交道, 想借此毁灭掉这个孩子。但一段时间后, 人们非但没有看到这个孩子有丝毫的龌龊之举, 反而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坚定高尚的少年。为什么?这个孩子的话道出了原因:“我本来就是做国王的人!……”为这段论据总结中心论点。

通过分析总结出, 这个材料用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这一中心论点是比较恰当的。

(2) 补分论点。例如, 在赏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文时,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分论点再补充几个并列式分论点;而在赏析《论诚信》时, 让学生模仿《论诚信》设计递进式分论点。

第四步:根据议论文特点, 按点 (论点、论据、论证) 整体仿写。

通过多篇文章的整体感知, 归纳议论文阅读写作的方法技巧, 总结二者间的相互联系, 然后按不同的侧重点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迁移训练, 即仿写文章。

1.确定中心论点。

总结议论文中作者是如何确定中心论点的, 如在一节“议论文读写结合方法指导”课上, 笔者用两篇同样话题的议论文《论诚信》的比较阅读, 让学生总结议论文确定中心论点的方法, 通过比较明确: (1) 中心论点必须围绕话题展开; (2) 必须是完整的陈述句。 (3) 同一话题可以有不同的中心论点, 但必须鲜明、正确。如“论诚信”这一话题确定中心论点时, 既可以是“我们社会需要诚信”, 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不应处处讲诚信”。 (4) 新颖、易懂。 (5) 利于全文展开鲜明有力的论述。

总结方法后训练: (1) 给出几个话题, 先确定中心论点。 (2) 然后围绕中心论点选材、交流。 (3) 按以前学过的论证方法, 运用严密的语言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 形成一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2. 仿论证:

通过阅读范本, 仿它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如给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篇议论文, 先进行阅读赏析, 然后以“我们中学生应有修养”为中心论点仿写一篇文章, 先交流仿写思路 (中心论点已有, 搜集论据后, 再仿本文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 , 然后成文。学生有了参照物, 就能写出结构更清晰的文章。

第五步:仿阅读, 改作文。

按要求写出成品作文后, 结合以前做阅读的经验技巧来修改作文, 即把作文当成阅读范文来赏析 (大处着眼, 从论点的提出到论据是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再看论证方法及方式是否恰到好处;小处则着眼于推敲语言运用等) , 然后再修改 (自改、互改相结合) 。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 学生已掌握了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技巧, 绝大多数学生已闯过了议论文读写难关, 解决了学生以前头痛的“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 真正实现了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有效途径,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而且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8

一.配合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例子, 要想提高语文素养, 仅仅读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也说过,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们的经验, 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让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 好好读书呢?

1、结合课堂教学, 向学生

介绍课文作者的文集, 以提问或讲故事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如教《空城计》时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 给学生讲诸葛亮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故事, 教《美猴王》时介绍《西游记》, 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介绍《水浒传》, 并提问: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给官府抓住了吗?判了死刑吗?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以此来诱导学生想读这些书, 探个明白,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指导学生读好书。

由于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往往看到什么就读什么, 许多学生沉迷于武侠、言情、网络小说, 读书不加选择。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 认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就是各种优秀作文选和各科的练习册。这样就使许多中外名篇名著、精美文章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读书要多加指导, 每个学期开始时, 我就会结合本学期教学内容、训练要求和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引读, 给学生列出一个阅读参考书目, 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出本学期的阅读计划, 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读有益的书。除此之外, 还要指导学生应该带着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头脑去读书。读古典的名篇名著、诗词歌赋要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读国外的文学作品要看清它的阶级性,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的人生经历, 在什么情况下作品有进步作用, 做到“洋为中用”。我经常向学生讲, 文学是人学, 文艺作品受时代、作者本身世界观等因素的制约,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生活的教科书, 正确的引导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除了指导学生读好书外, 还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 缩小读书的范围, 读与教材有关的文章和书籍, 读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近的书, 如趣味物理、化学、数学, 《中华博览》、《中学生阅读》、《读者》、《第二课堂》、《语文学习报》等, 这样既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巩固课内所学, 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指导学生订阅报刊和杂志, 开阔学生的视野。

从七年级开始, 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每两人为一组, 订一报一刊, 如《语文学习报》、《课外阅读》等。到了八年级, 人人订阅《中学语文报》, 《读写天地》杂志。到了九年级, 利用早读课或晚修读报时间, 每天让三五个同学读一篇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或社会热点新闻, 然后进行适当讨论和交流, 按一定的顺序轮流,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听、说、读的锻炼。

二.因地制宜,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

会读还要能写。练笔, 光靠课内作文是远远不够的。《霍山》文学社多次邀请作家校友曾锦初, 《深圳特区报》编辑、校友戴木胜, 本土著名作家刘浩华等到校作有关文学创作的报告和讲座, 和学生亲切交流当年他们在母校的学习和生活, 谈他们的成长经历, 创作体会, 让学生知道:文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殿堂,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只要刻苦努力, 留心观察, 勤于练笔, 就一定会有收获,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但是农村中学受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差、人文熏陶缺乏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见闻少, 课外活动少, 怎样对学生课外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呢?“简”有“简”的办法, “少”有“少”措施。

1、要求学生写周记。

要求学生课外写周记, 周记本一个星期交一次, 老师只阅览不批改。写得好的、新颖的就向同学们介绍, 有时读给大家听听, 有时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抄在黑板报上供大家分享。七年级时要求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有什么写什么, 见闻、随想、观感、意见等, 在形式上作些指导和介绍。到了八年级, 做些改动, 一般要求每周写三篇:一篇抄摘词汇, 一篇名言警句, 一篇自己动手写作, 这样一直坚持到九年级。通过写周记, 不但学生练了笔, 教师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 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和一个窗口, 一举两得。

2、开展编报活动。

(1) 编社刊。让学自己动手写, 自己做编辑、做小记者, 出版社刊《霍山》, 一个月出版一期, 为社员们提供发表习作的园地。 (2) 学生自愿组合, 编手抄小报。用8K的白纸, 自己动手编小报, 报纸名称自己确定, 形式和内容不做统一规定, 可以是综合性的, 也可以是专题性的;既可以从各报刊杂志摘抄精美的短文和有趣的内容, 也可以自己写稿。 (3) 编辑出版黑板报。把全班学生按语文水平的高低分成若干个编报小组, 每个编报小组轮流编辑抄写, 每周出版一期语文黑板报。通过这些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3、写两地书。

《霍山》文学社和长春市第五中学《琴枫》文学社挂钩, 每个社员或同学都有自己的“信友”, 通过互相通信交流各自的文学社和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情况, 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 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写来了“北国风光”和“阳春白雪”, 我们寄去了“江南水乡”和“下里巴巴”, 成了不见面的好友。南北两地中学生盛赞祖国的锦绣河山。

4、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县教育局和各报刊杂志组织的征文比赛, 为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练笔机会,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进取精神。近年来, 学生们在各种征文比赛中共有81人次获得奖项, 近100篇文章在各种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如《霍山》文学社社长黄良的《父亲》在河源市2010年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黄春霞同学的神话故事《酒瓮石的传说》在《神州》杂志上发表。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多年的实践表明, 利用这种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成效是显著的。这种教学方法既使语文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使学生受益匪浅。随着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入, 我相信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摘要:在长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 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 坚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9

一、构建“自下而上”的精读模式,为英语写作奠定基础

精读是促进语言意义化的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文本内容。精读教学要求以基本的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识别和运用文章中的词汇、语句为重要目标。

“自下而上”的精读模式主张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从英语语言符号的辨识与破译开始,并针对文本材料的整体进行信息加工和整理,在对信息的组合与信息数据的运用中逐步完成词汇、语句、段落直至整个篇章的领悟与把握。在这种以直线式进行的阅读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自下而上”的精读模式是学生语言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实现学生由阅读转化为写作的基础。英语精读教学从起始阶段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主动词汇,才能够更好地去运用词汇,这也是我们英语精读的目的之一。有必要提出的是,在精读的环节中,特别不能忽视对文中小词的关注,因为有时候恰恰是一个不经意的小词揭示了文本与作者的真实意图。

二、提供促使学生主动泛读的材料,为英语写作拓展资源

所谓泛读,就是广泛性阅读,强调阅读的整体理解与速度。如果说精读是属于“基础性”的信息输入过程,那么泛读则是这种“基础性”信息的发展、延伸和拓展。随着学生英语学习的不断进展,英语精读的“基础性”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了,尤其对于学生写作所需信息量的提升更是如此,这就势必要开展延伸性、拓展性的泛读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实现对长篇文章信息的编码识别、破译与意义的掌握。

泛读的意义在于主动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阅读,才能对自己喜爱的篇章或者经典之作进行积极的分析揣摩,关注文章遣词造句的艺术,熟知更多的词汇、语法、句型等文本中的知识信息,并把这些知识与信息尝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学生的主动阅读来源于对作品的兴趣。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尽量选择多样化的阅读题材,体现出趣味。篇章的语言应丰富而优美,主题鲜明,耐人寻味。一旦学生对文章认可,其兴趣自然而生,他们也就会如海绵吸水一般吸收大量信息,通过广泛阅读丰富写作储备。这既奠定了写作基础,也为成功的写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三、推动纵深阅读,为英语写作的完善提供进一步支持

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是英语写作的主要特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词汇和语法不够全面的基础阶段、对英语语言词汇和语法基本掌握并能简单表达思想的语言和内容并存阶段、以内容为主的完善的写作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而且能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此时学生的语言已经不是主要障碍,如何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则是重点,他们所关注的是文章的选材、篇章的组织等。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写作的第三个阶段,推动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是注重跨文化语言特征内容的阅读。分析汉语与英语文化差异下语言表达的不同,为英语写作提供跨文化语言知识的支持。比如,由于文化差异,西方人一般面对对方的称赞都是欣然接受并作出感谢的回答,如对“You are a beautiful girl”等称赞语都是以“Thank you”等作答,而中国人往往表达谦虚而作淡化或否定回答,如“哪里”、“不敢当”等。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换一种心态。

其次是注重文章结构性内容的阅读。阅读的同时了解文章写作的规范要求和模式,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方法、写作结构,以便在这基础上识别阅读的方法,如根据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不同确定哪些段落需要细读,哪些段落需要略读等。

再次是注重篇章的思想性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体现作者的思想,在阅读中应引导学生用心关注体现篇章风格的用词、措辞,揭示文本含义的修辞手段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既要遵循精读、泛读的阅读规律,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纵深阅读,逐步实现英语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摘要:英语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两个必要阶段,良好的信息输入为写作这个信息输出活动提供条件。教师通过构建“自下而上”的精读模式,提供促使学生主动泛读的材料和推动纵深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以读促写

注释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10

一、同伴修改法的含义及优点

在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同伴修改法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中衍生的一种办法。

(一) 同伴修改法的含义

所谓同伴修改法, 指的是在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的前提下, 让每组同学通过自写互评的方式来共同完成英语作文的写作,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达标,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强烈的竞争意识, 在互相进步中完成对英语写作的任务。其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分组, 然后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主题, 随后小组进行探讨, 分析应如何进行写作, 随后各小组成员书写草稿, 然后小组成员对大家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 随后各小组成员按照修改意见进一步书写作文, 然后再集中修改并查找相关的语句语病, 最后将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批改。

(二) 同伴修改法的优点

同伴修改法的优点有很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同伴修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同伴修改法的最终目的, 在以前学生写一篇作文从构思到写作再到检查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这对于刚刚接触英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然而当同伴一起进行学习时, 优等生会带动后进生的写作成绩, 同时后进生开放、活跃的思维又可以成为优等生的一种源泉的补充, 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都能够取得成绩的提升。

其次同伴修改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由于同伴修改法需要在3-4名同学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因此这考察并锻炼了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互相帮助的能力。最后同伴修改法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同伴修改法中教师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大量的修改作文, 教师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小组学生如何写作文, 这样每个组的学生都会更快更高的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开展同伴修改法的前提阶段, 主要包括分组和确定写作方向两个内容。

(一) 分组——注重均匀分配

分组是同伴修改法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需要对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成员保持在3-4名。分组是整个同伴修改法的基础, 教师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均匀性。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必须相等, 其次小组人员的实力必须均衡, 小组中既要有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 也要有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 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牵制从而完成最终任务, 最后小组人员性别和性格必须保持均衡, 既要有活泼开朗的同学, 也要有严谨仔细的同学。

(二) 作文主题的确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当分完小组后, 教师就应该开始根据教学内容或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一些作文主题, 然后让大家在主题范围内自己拟题题目, 这些题目应体现某一章节的基本知识或者相关的语法, 比如在讲授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 (仁爱版初中英语第九册下) 时, 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计题目“Please choose one or two place about China you know and describe them in English”。在这个题目中主要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熟悉的中国地点进行描述, 每个学生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城市或者景点, 因此这个题目是非常开放的, 且与生活关系非常紧密。学生可以在这个开放的主题中进行自由的选择。另外学生作文中教师还应规定好相关的字数以及句型要求,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初中学生应可以写出不低于80字的短文, 因此平时训练教师可以按这个要求进行实施, 另外在作文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写至少2句本单元所学到的语法知识,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教师应让学生写至少两句定语从句。

三、实施阶段

(一) 小组讨论——确定题目、相互交换思路

当教师确定好题目后, 每个小组应立即展开讨论, 确定自己要写的题目, 并写好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语法及, 然后小组成员开始进行第一次修改阶段——题目和思路修改。在这一阶段的修改中, 各小组成员首先要探讨同伴的题目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同时一起讨论思路是否严谨以及句型的使用位置是否恰当, 比如某组同学根据主题分别拟题如下题目:“West Lake”、“Beijing city”、“My new home”以及“my hometown”。通过探讨前两个和第四个很快被确定可以写作, 但第三个“我的新家”大家争议比较多, 有同学认为家属于中国可以写, 但有同学则认为写家有些跑题, 最后大家一致确定这个题目涉嫌跑题因此让这位同学进行重新选题。当题目确定好以后, 小组同学要进行思路及重点句型的互相修改, 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句型使用的正确性, 比如某同学写“It’s Mount Tai that/which lie in Shandong Province.”时, 句中“lie”明显使用错误, 再比如某同学写“Can you tell me what is your name”时, 句中从句语序明显存在错误, 这些都是小组在交换思路及句型时应注意的问题。因个人差异, 教师可给他们补习宾语从句语序的问题或者定语从句的基本句型等知识。当然后进生也有他们的优点, 很多后进生见识广, 性格活泼, 对于同样的地点, 他们可以将这些地方描述的更有趣一些, 这样可以丰富优等生的写作思路。

(二) 写作阶段——独立完成作文

当确立好题目及思路后, 小组学生可以进行论文写作, 在写作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完成作文, 不允许出现交头接耳的情况, 这一环节比较简单, 这里不做太多论述。

(三) 互评阶段——先单独后集体

当小组同学写完作文后, 各小组同学将作文交给组长, 由组长确定每篇作文应该由谁来批改, 原则上来说, 第一次批改可以比较灵活, 优等生和后进生都可以进行互评, 这样后进生可以多从优等生作文中学习一些写作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尝试着检查优等生作文中是否存在问题;而优等生则主要检查一下后进生文章中的病句和错别字, 并及时让他们纠正过来。比如某后进生在描述一位自己同学时这么进行写作:“Kangkang is a good pupil in a privat school.Last Tuesday his schoolbog is lost.Miss Wang, his English teacher ask some student to help him look for it.But none of them find it.At last, another students found it and returned it.”这句话中在单词拼写方面, privat、schoolbog等是错误的, 同时还有一些时态问题及单复数问题, 这些问题只有学生们之间互相评阅才能发现。

当小组中各成员都批改完一篇作文后, 组长可收集作文, 与大家一起总结问题, 有些问题不仅后进生会犯, 优等生有可能会犯, 所以在这进行这个环节时, 大家一定要虚心接受, 如某组长总结本小组错误问题如下:“1、定语从句引导词选择错误;2、部分单词拼写错误;3、单复数使用错误;4、时态错用”等, 随后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总结

当上述环节全部结束后, 整个同伴修改活动就基本结束,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大家的作文收集上来并在课后逐一进行批改, 检查大家互相评阅的结果是否正确, 同时教师可以将各小组上交的写作暴露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对各小组普遍存在疑问或都出现错误的问题给予集体讲解, 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以后学习或写作时能够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总之, 同伴修改法不仅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与学的互赢。

摘要:初中英语写作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听到写作文马上会感到头疼, 不仅如此教师修改大批量的作文也会感到非常疲倦, 渐渐地教师和学生都会无意识的躲让英语写作, 这是导致目前很多初中生在期末考试时作文交空白卷的原因, 那么如何锻炼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习惯写作文、喜欢写作文成为英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分组互换修改的角度来试图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希望能给教师和学生带去一定的便利。

关键词:同伴修改法,初中英语,写作课

参考文献

[1]许靖.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1, 03.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11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极其重视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外界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求知欲較高。所以,兴趣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阅读气氛。课外阅读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阅读角、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阅读角的创设,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购买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漫画书、寓言、科幻小说、探险故事等书籍,并组建一个阅读角,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阅读,并且利用家长会动员家长为孩子创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

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光读不练,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要坚持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笔记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那些好词、好句、好段,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其次,仿写也是较为重要的。仿写是在理解原文、弄清原文所表达的中心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通过这种摘录好词好句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并对学生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式的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采取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读写结合等方式。

参考文献:

杨红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J].金田,2013(06):4.

阅读课上写作指导 篇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蔡老师,所选材料丰富多彩,符合儿童记忆特点。作者把对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描写细腻传神。本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对于中考作文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知识层面的角度看,初一学生接触的叙事散文作品不多,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从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看,初一学生生活和社会阅历都较低,对于“美”的认识也只是一般性的。同时,初一学生又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美丑有自己的粗略判断。因此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美、欣赏美、记录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从中获得对生命与美的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多媒体课件的贯穿,学生自主的学习,师生间相互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写作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画面,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学习本文细腻逼真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

2. 学习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真切感人的写法。

3. 运用《我的老师》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

赏析优美语言,体会真挚感情。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二)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本课采用导学的教学方式,有课前预习导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运用“默读———欣赏———探究———解疑———练笔———展示”这五个环节,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检查预习导学,包括走进作者、识记生字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三部分。课上导学过程中,学生先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本文重点内容和重要词句,从而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并展示、评价写得好的习作。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并当堂仿写练笔。为了继续巩固课堂所学还留了课后反思和课外练笔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检查预习(5分钟)

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作业完成了吗?请拿出《我的老师》导学案,检查预习导学。包括:(1)走近作者。(2)识记生字词。(3)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本文围绕蔡老师写了几件事?找到相应的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思考:这些事在写作对象与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1)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2)老师教我们跳舞。(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4)老师教我们读诗。(5)我们喜欢、亲近蔡老师。(6)老师排除我和同学间的小纠纷。(7)我梦里寻师。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前五件事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两件事详写蔡老师曾给予“我”的莫大帮助,以及我对蔡老师的无比依恋。这样安排结构显得疏密相间,随着作者回忆的深入,文章的感情浓度逐步加深。

通过预习及检查预习,学生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熟练诵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写法。理解七件事的详略、次序安排。体会到了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预习采用阅读法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课上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兴趣。

五、导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思考讨论(4分钟)

同学们请拿出第二张篇子,看这节课的导学内容。同学们昨天已经思考了以下问题,现在大家交流讨论。

文中所写七件小事是如何贯穿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明确:文章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引出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接着,列举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不仅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更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深深依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浓厚的感情贯穿全文,使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6分钟)

此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语言特色及情感态度等,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善于总结写作技巧,并注意学习、借鉴,为仿写做准备。

1. 本文的感情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明确:不是真的要打,“笑”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为了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A.这句话语言有什么特点?(描写细腻传神)

B.哪几个词可看出描写细腻传神?(落、迎、敲、笑)

C.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有何好处?

能清晰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情感表达更充分,中心更突出。这句话展现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温馨画面。

这里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借鉴、应用。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呢?)

明确: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贬义词褒用。形象的反映了“我”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这句话朴素自然,但情感的表达细腻生动。真切感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充分表现了我们对蔡老师的喜爱、依恋之情。朴素自然的叙事中融进了浓浓的深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都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一个“你”字,把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使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显得更加亲切。

2. 探究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几件具体的事件,表现了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依恋和怀念之情。

3. 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作特色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借鉴学习?找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明确:1细腻逼真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2自然朴素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真切、感人。3在叙事中融进浓浓深情。4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5围绕中心,精心选材。6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7运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显得亲切。

(三)练笔、展示(18分钟)

1. 读了这篇课文,是否让你想起老师的点点滴滴?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张明信片,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尊重、热爱之情。

提示: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尊重、热爱之情。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

2. 每小组评出一份佳作,全班展示

当堂展示佳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教师做及时恰当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 完成《导学案》表格里的课后思考

2. 课外练笔:同学们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一位老师,要精心选材,安排好详略。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总结、巩固、完善课上学到的写作手法,以进一步提高语言鉴赏力和写作表现力。

六、教学反思

上一篇:中国汽车行业运行报告下一篇:地球化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