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2024-07-01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精选12篇)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1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 丰富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还能提供多样的形式和结构样板。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 是由阅读者“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留下来的。因此,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 阅读是写作的地基。“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们历来强调学生多读。要改变学生写作时“不会写”“没得写”的现状, 唯一的药方就是多阅读。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养成习惯

阅读者需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对阅读对象要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热情。如此, 阅读者在阅读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 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没有了压力和苦恼, 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名作。让学生知道:大浪淘沙, 现在留下来的一些名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写作技巧上都值得我们借鉴。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长见识, 陶冶情操, 对我们的一辈子都有重要作用。学生们都爱毕淑敏的作品, 但很少有学生知道, 毕淑敏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读《白蛇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这时, 要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作品。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等, 与此同时, 教师要和学生一样, 一遍一遍阅读。同时, 教师可以适时开设“欣赏与讨论课”, 以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精品, 而且做到读、思、评结合,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阅读成果

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理解感悟能力各不相同, 那么“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 当学生读了某篇文章后,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精髓, 并让学生写出所感所悟, 而不应该用枯燥的简单的点评代替。如:学习《想和做》, 可让学生进行辩论演讲, 明确真理。学习《再别康桥》《雨巷》, 可以举行朗诵比赛, 在举办比赛过程中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学习《项链》, 让学生展开联想续写结尾。学习《雷雨》, 可以同时播放话剧, 让学生在视听综合技术的教学中感受文本的情感。

三、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读写的关系犹如手和脑的关系, 脑的思考促成手动, 只有手勤, 脑也才不会迟钝。许多学生阅读了大量课外作品, 对其中的情节、主人公也很熟悉, 可以说阅读面很广,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不喜欢动笔, 阅读后没和写作相结合, 造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一致, 形成眼高手低的局面。鲁迅说:“文章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强调了读书要灵活运用于实际。如读林清玄的《好雪片片》, 许多学生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作文《诚信》。有的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能随便丢弃;有的认为讲诚信, 可以让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他也值得所有人尊敬。这样, 从阅读到感悟, 由感悟到写作, 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只有不断阅读, 不断积累,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 “眼大”是指阅读范围大, 有很高的阅读量, 广泛汲取, 合理运用, 才可以展现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累。要让写作如行云流水, 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2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语文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利于产生快乐情绪,增大学习的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更是要交给他们一张“数字时代的通行证”。从教师方面说,能得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化环境,为语文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声像画面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课堂与社会的拓展,使语文教学呈现多姿多彩,充满魅力。为教学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字化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为优化语文课堂创造条件并注入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通过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字化资源对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数字化资源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数字化资源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数字化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数字化资源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升华情感。

运用数字化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数字化资源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三、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数字化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四、课外延伸,发散思维,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幼儿童话教学;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7-01

幼儿阶段的教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日常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家长十分重视而且广泛参与的活动。开展亲子阅读一方面可以拉近孩子们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阅读、读书、思考与写作的习惯和意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幼儿童话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在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的改革与亲子阅读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二者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一、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联系

所谓的幼儿童话教学,其实指的就是以童话故事为主体、在幼儿园内部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幼儿们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幼儿童话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广大幼儿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间影响教学的质量。首先,幼儿童话教学的推进是开展亲子阅读的基础,也是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行为的“催化剂”,所以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童话教学的相关内容。此外,童话教学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对童话故事、书本、课外读物基本的意识与感觉,对于开展亲子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

从亲子阅读方面来看,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读书与学习,同时增加孩子与自己的 沟通和交流,增强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亲子阅读可以从幼儿童话教学中汲取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保障阅读行为的质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运用童话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推进亲子阅读的开展,不仅仅是广大家长的基本诉求,也是提升幼儿学习能力、思维发育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更好的帮助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也利于教学的推进,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状态。

二、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

前面的论述梳理了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紧密、复杂的联系,也基本厘清了亲子阅读对童话教学的需求,而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多方更加的用心和努力。从大的方面看,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可以作如下理解。

首先,幼儿童话教学丰富了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亲子阅读的开展主要的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阅读的场所通常是在幼儿的家中。那么,在幼儿园开展的童话教学能够对亲子阅读产生多大的正面影响呢?个人认为,其正面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其中,童话教学能够极大丰富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阅读互动提供多元化的题材与形式的选择。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选择自己的孩子喜爱的童话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进步。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阅读题材之一,而亲子阅读则可以很好的借助童话教学形成的范式和经验,从而大大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读书,更健康的发育和成长。

其次,童话教学提升了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亲子阅读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点其实是幼儿童话教学之余亲子阅读最大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家长最为看重的。一方面,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的提升孩子们的认知、理解与阅读;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力的提升为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奠定了基础,从而加快孩子们进步、学习与成长的步伐。

例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类似的蓝胡子的故事是幼儿童话教学的常见题材,也是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要选择题材,二者的有效结合其实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这类童话故事的内涵与意义,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与进步。

由此可见,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与亲子阅读的推进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关联密切的。孩子们一面从教学中得到对童话、故事与阅读的认知,另一面从家长那里得到对阅读、读书更深层次的理解。多益并举,幼儿们的读书兴趣和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会不断进步。所以,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加以利用的。

参考文献:

[1] 陈世明.论亲子阅读中家长的角色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2] 申健强,王开芳亲子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1(02)

感情朗读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 篇4

有感情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感情朗读,往往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支玉恒老师在借我班学生上《晏子使楚》一课指导朗读时,即兴让学生扮演楚王的侍者宣晏子觐见。在大师的指导下,一名学生半弓着腰走到台前后,立即挺直身体,捏着嗓子、拖着长音,喊道:“宣齐国使臣觐见”。惟妙惟肖的表演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表演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之后的楚王与晏子的对话表演中,不用老师过多指导,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把人物的神情、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这节课过后的平时学习中,学生们也常会主动地、有意识地感情朗读。

二、有感情朗读能够加强文章记忆,促进理解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课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文章的深刻含义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校举行的诗文朗诵比赛中,班级所选篇目是课本中的《三月桃花水》。在指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经过多次尝试、琢磨后,课文很快就熟读成诵了,就连平时背诵有困难的学生也较快地完成了朗诵任务。由于学生对内容记忆深刻,赛后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的理解比较全面,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

三、有感情朗读,可以促进语感的培养,提升理解能力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语感一旦形成,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不规范的词语或不通顺的句子,马上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所以古人修改自己的诗文时,常常是一边摇头晃脑地诵读一边推敲斟酌。

四、有感情朗读可以促进表达能力的培养,体现阅读理解的终极目标

阅读理解的最终体现就是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言,严谨完整的结构,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在指导《种一片太阳花》的感情朗读后,学生对作者描写太阳花优美的语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阳花颜色鲜艳,虽然生命短暂,但绽放时不遗余力,向世人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在其后的习作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有的仿写,有的融入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章。甚至其后,学生还不时用太阳花的精神分析人物形象、鼓励同学。

五、有感情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阅读理解得到延伸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在研究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是对课文的再创造,同时也发展了思维。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就能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3]。

六、有感情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新高度

鉴赏是比理解更高级的阅读活动,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感受到文章中那些人格之美、艺术之美、文字之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自然慢慢提高了。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时,我通过让学生看图欣赏、划分节奏、了解写作背景、配乐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习之后,就有学生发表见解了:有些说喜欢《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把春天的繁花似锦都表现出来了;有的则说喜欢《游园不值》,虽然诗中只描写了一枝红杏,可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虽然期间,有几个学生为此还有点小争执,但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鉴赏标准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将静寂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得以增强,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修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灵世界与作家生活世界、作品思想世界对接、交融,构成一个圆融的生命空间,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是对接、交融的桥梁!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情朗读,阅读理解,促进

参考文献

[1]李章华.浅谈朗读教学训练[J].教育革新,2009(12).

[2]臧艳红.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5(12).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不断挖掘和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来发展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亦是有目共睹。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一个企业树立起核心凝聚力,?ζ笠凳迪挚沙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企业的党建政工为切入点,探究企业文化对其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企业的良好发展作出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企业文化;党建政工;作用

前言: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为市场经济,各个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打造自己的企业价值,便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让企业文化推动其党建工作的稳健运作。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攻坚时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加强企业文化的缔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企业需充分运用企业自身的核心文化价值,大力对党建工作和政治思想进行宣传,使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自身的稳健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的相同点

(一)运作目的相同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若想良好的发展,并在发展中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凝聚企业自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必须打造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当前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软实力,其不仅能够左右企业发展的前进路线,更能引导企业员工更高的从事各自的工作,从而让企业从内而外的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企业价值能够让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可见其对企业具有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党建政工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为其旨在加强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扬,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时刻保持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其自身在工作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并借此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运用的目的[1]。

(二)作用对象相同

虽然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均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只不过二者在前进与发展中所形成的作用均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作用的对象具有一致性,即企业自身的员工[2]。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重点关注员工在发展建设中推动企业员工持之以恒工作态度的建立,并让员工在彼此交流中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的思想建设,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思想意识激励来促进员工自身岗位责任意识的建立,并借此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自己的岗位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能力,积极踏实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培养出“工匠精神”。

(三)前进方向相同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二者均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意识形态,二者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着企业自身建设的稳健运行。然而,二者的前进方向均为相同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均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其中企业文化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影响下而发生变化,为此,企业文化的发展亦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为基础,并构建出完美的社会主义文化[3]。

二、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的互相扶持作用

(一)企业文化引领党建政工的前进步伐

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均必须构建出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打造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值得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对党建政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引领来带动党建政工的推进,使得二者能够在协调的发展中促进企业自身凝聚力的构建,进而加强企业文化凝聚起经久不衰的愿景得以实现。企业文化并非为企业内部的成文条例,其旨在运用一种文化价值观来规范员工的思想意识,让企业员工自身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积极投身于工作任务中去。在企业文化环境的渲染下,企业员工自身能够受到更好的道德规范,甚至增强每一个员工的感情联络。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引领起到了关键作用[4]。

(二)加强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党建政工工作的运用旨在凝聚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并借此促进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然而,党建政工工作的运用需要媒介的引入,唯有通过合适的载体才能将其自身的政治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为此,企业自身必须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载体工作,通过企业文化载体的构建为党建政工工作搭建出完美的思想建设平台,让企业员工能够切身的从企业内部文化中感受到党建政工工作中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实时与企业内部其他员工打好感情基础,并在相互协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业绩,以及让企业在良好的工作意识形态中稳健发展。党建政工的思想理论抽象难懂,其企业员工必须借助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剖析和感悟,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该如何做好员工份内的工作,在这种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工作的双重作用下加强员工的核心凝聚力,能够切实有效的促进企业自身建设的良好发展[5]。

(三)提高企业干部的综合素养的作用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软文化,其贯彻与培养必须要借助管理者的自身的宣传能力得以发展。为此,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凝聚力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其首要的任务便是提升从事党建工作的干部素养,让一个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高的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建设的构建。就提高企业干部综合素养而言,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考虑:第一,企业内部党建政工工作会议的召开。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要重视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并定时定点的举办企业党建政工工作的会议,在会议中重点落实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就如何加强党建政工工作的推进作出探讨,当然,其工作的具体推进需要企业文化对干部的引导[6]。第二,企业干部自身的意识转变。身为企业队伍建设的干部,其自身亦应该有大局意识和长久发展的意识,无论是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文化缔造工作均必须优先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并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为其发展献谋献策。

(四)凝聚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约束力

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良好推进,企业精神又是企业自身文化的核心精髓。企?I精神对企业员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其在建设与发展中充满活力,并在现代化企业文化的构建中的和员工进行思想上的友好沟通。一个企业的核心文化竞争力能够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后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若想充分实现必须要凝聚企业内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约束力便需要构建出良好的氛围,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加强企业文化的约束力。

(五)党建政工工作在企业文化中的激励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项虚拟的无形制度,其在发展与运作汇总并非强制性要求企业员工具体如何去做,但与实际的制度相比却更好激励作用和行为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运作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会让工作人员自主的评判出事情的对与错,从而将员工的行为规范成为一种道德准则。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加强党建政工工作能够更好的打造出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力,并在激励的文化理念中促进企业的经济的发展,这对企业自身建设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六)凝聚企业团队力量,连接管理与员工的具体工作

企业的发展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然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制度反而更加有效的带动了企业员工内心的发展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对企业发展十分有利的攻坚力量。为此,在企业团队力量凝聚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让每个企业员工产生工作的归属感,并引导党建政工工作的有效落实和价值的实现,将管理工作与员工内心的期盼连接在一起,并领导员工的思想以及规范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从而为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完善起到枢纽作用。

结语:

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在打造自身企业文化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其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推动党建工作的完善无法避免各种问题,这需要党建干部要认真将企业文化贯彻并落实到实处,让企业文化成为连接企业自身管理工作和人心凝聚力的枢纽,从而使得党建政工和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结合,并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中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 背诵式词块高中生英语写作

一、引言

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英语能力的重要标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直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正确和得体地表述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交流信息,形成规范的写作习惯。但是,从日常教学和历年高考结果来看,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写出的英语作文语病百出,缺乏连贯,得分也不尽人意。高中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作学习费时费力而效果却不明显。英语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讲解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篇章层次上面,尽管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输入,但却不能有效地输出到写作中,语言产出能力不容乐观[1]。由此可见,作为语言输出的“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近年来,词块理论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词块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笔者尝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背诵式词块输入教学法,以期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所裨益。

二、词块的相关理论

基于语法加词汇的理念长期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学习主要是学习句法结构,而单词只是作为句法的填充材料,处于从属地位。但相关研究证明,语言中存在大量同时具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Lewis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2]。Sinclair提出了“成语原则”(idiom principle)和“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认为语言的生成更多地是依赖成语原则,即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多数时候是选择现成的固定表达来串联成句[3]。Skehan认为语言具有可分析性(analyticity)和程式性(formulaicity)的双重属性,指出语言不总是由语法规则建构的,而更是基于固定表达或程式语[4]。这些固定或半固定的表达或程式语就是词块。语言最基本的单位不是单词,而是词块。词块是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的多词组合和记忆预制的单位,是语义、语法和语境的结合。本族语者能够流利准确地理解和输出语言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词块。

许多学者都探讨了词块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二语习得者的词块识别和运用能力、口语和书面语产出中的词块数量都与语言产出的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大量的词块也是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的必要条件[5]。

三、背诵式词块输入对英语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1.实验设计

笔者选择了广州市白云区第七十一中学高二的两个班进行了本项实验。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设置为实验组(55人),另一个班设置为控制组(52人)。两个组实验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和进行词块方面的学习。对两组学生前一个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和写作部分的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组的英语综合水平和写作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本项实验从2013年2月开始至同年6月,为期一个学期。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两组学生使用同一套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执教。控制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个单元的课文,先引入背景知识介绍,然后讲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操练或听写,最后完成课后练习。全过程不涉及到词块这一概念。在写作方面,控制组也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词句和范文为主,写作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写作,然后由教师点评和纠错,没有针对词块的专门练习。实验组在日常教学中突出词块的学习和积累,写作课也以词块为中心设计练习来训练相关能力,遵循Lewis提出的词块教学法的原则和步骤,通过培养词块意识、提高词块识别能力、输入词块和输出词块这四个环节来进行。具体如下:

(1)培养词块意识

Schmidt认为语言习得是有意识注意的结果[6]。因此教师首先培养实验组学生的词块意识。先向他们简单介绍词块的相关理论,阐述词块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中的重要性,以获得他们对词块的认同感。同时教师举出词块的实例。例如第18单元Inventions的课文的第一段只有短短100来个单词,却出现了如come up with、seem to do、have…in common、come from、do well at school、it seems that…、a matter of等十几个词块。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在英语中词块是广泛存在的。

(2)训练词块识别能力

在实验组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词块之后,便引导他们识别词块。一开始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引。在学习课文和完成练习时,教师指引学生标出词块,并告知学生词块的特征就是其内部的单词经常以组合的形式高频出现。例如对于第2单元课文中的这个句子Suddenly my husband came up with an idea.“what if I make a little bike out of the clay and write a note that she could trade the model bike for a real one after Christmas?”,学生可能能够识别出come up with和trade…for…这两个词块,但可能判别不出what if也是词块。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告诉他们what if常常出现在句首,表示说话者做出假设,意为“假如……怎么办”,形式很固定,因而也是词块。然后教师布置学生自己在阅读材料中寻找和标出词块。提高学生的词块识别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词块和在平时的学习中收集词块。

(3)背诵式输入词块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收集和背诵词块。对于词块丰富、语句优美的课文段落或写作范文要求学生背诵。每单元课后的词汇搭配练习都要求学生完成,弄清楚意义和用法后从词块的角度进行归类整理和记忆。

针对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将英语写作中的常用词块进行归纳和学习。如引出话题的词块有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when it comes to,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with the development of…等。表解说的有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等。表递进的有in addition,whats more等。表转折的有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表并列的有for one thing…for another,along with等。表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 (of),result from等。表条件关系的有as/so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provided that…等。表总结的有to conclude,in conclusion,we can natur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to draw a conclusion,in a nutshell等。表个人观点的有in my opinion,from my perspective,I agree with the latter/former,from where I stand,I hold the view that…,my point is that…,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这些常用的词块能够使作文信息流畅、结构清晰,教师要求学生弄清它们在写作中的作用,然后背诵牢记。

endprint

学生的背诵效果要进行检查。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委任小组长。对于指定课文段落或范文的背诵,由小组长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对组员逐个进行检查过关。小组长的背诵情况则由教师来检查。教师本人也不定期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练习中或平时积累的词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默写等形式的检查。这样严格的检查方式能够确保学生真正输入了词块。

(4)练习词块输出

输出可以巩固所学知识[7]。教师为实验组的学生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词块输出练习。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整理出课文中的词块,让学生造句;或者让他们用课文中的词块进行复述、口头作文等。以复述为例,教师遇到词块密集的段落或范文,就以其为依托设计复述练习。如第14单元Freedom Fighters的课文讲述的是美国种族歧视和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而奋斗的故事。教师选择课文的前半部分设置复述练习。教师将其中的give a speech,make sb. famous,all over the world,at that time,be treated as,be allowed into,right to do sth.,set an example to,in the same way as sb.,achieve a goal等15个词块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以这些词块为提示复述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就在复述的过程中操练、输出并习得了这些词块。

其他形式的练习还包括组织学生用词块进行编故事比赛。教师将课文中的词块整理出来,再将学生分组,让每个组编一个小故事,要求要将全部或部分词块运用到故事中去。然后由教师来评分并选出优胜的小组。编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在编故事过程中学生对词块进行了深度的认知加工。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活泼、允许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练习很受学生欢迎。编故事是对词块的活学活用,因此学生对所用到的词块的习得效果也较好,编出的故事也情节生动、语言准确。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前测,学期结束时进行后测。测试均在课内进行,要求学生按照广东省高考英语作文的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前测题目为“A Green Life”,后测题目为“Preparing Myself for College Life”,均由两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按照广东省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以25分制评分,最终的分数为两人的平均分。所有数据都录入电脑,借助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对前测和后测所得到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写作平均分进行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写作成绩都有了提高,但接受了背诵式词块输入教学的实验组提高幅度更大。前测中,实验组的写作平均分与控制组相接近,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大于0.01,说明两个组在实验前写作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写作平均分提高幅度为2.72分,控制组的写作平均分提高幅度为1.61分,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超过控制组1.11分,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小于0.01,表明此时实验组的写作平均水平已经显著高于控制组。这说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背诵式词块输入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更加有效。

4.访谈

为考察学生对背诵式词块输入教学法的评价,在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组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接受访谈的学生表示:词块理念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使他们不再仅仅背诵单词的发音、拼写和中文意思,而开始关注单词前后出现的搭配词和所在的句子的结构;由于平时背诵了大量的词块,因而在写作时能够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地选择合适的表达,谋篇布局类的词块也使他们的作文更加流畅;而且和以前相比,在写作中能够自信正确地将单词用出来,能够仿照见到过的结构有把握地造句。

四、结论

写作向来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以往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常常费时低效,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和批改作文,却效果不佳。学生对英语写作毫无兴趣,甚至心存恐惧[8]。本项实验通过对控制组进行传统教学和对实验组进行背诵式词块输入教学,发现背诵式词块输入法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和兴趣。

————————

参考文献

[1] 姜晶.基于词块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教学与管理,2012(22).

[2] 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3] 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 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 李婷雯.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教学与管理,2013(15).

[6] Schmidt,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

[7] 徐根娣.高中英语写作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及对策.中学英语之友,2011(10).

[8] 祁天乐.小型语料库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与实践.新课程,2012(11).

[作者:秦建华(1981-),男,湖北黄冈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任洪钺】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7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文学讲座有利于同学们积累文学知识,并在讲座者设计内容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形成一种思考问题与整合知识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与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文学讲座可以改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改变他们知识的层面,丰富他们思考问题的层次,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化。如同学讲《三国演义》,其中提到了目录的趣味性 , 书中目录 多次使用“三”字,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三气周瑜”等等,这让人不禁感到好奇。当然一些章回体小说的目录都是值得大家去研究与关注的,如《红楼梦》中的目录,就有很多专家提到其中的玄机。此外,讲座者还提到了刘备的外貌与人物行为,刘备臂展很长,似猿,几乎可以垂到地上,刘备在赵云从万军中将阿斗救出后,为了表示对赵云的感激,刘备将阿斗扔到了地上,其实完全是放到地上的,阿斗是不会受伤的,表现了刘备可能存在虚伪的收买人心的一面,这些关注点为同学们阅读书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促进他们关注文本自身,激发好奇心,进而扩展阅读量。

文学讲座丰富新颖的设计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如某生讲《世说新语》,她从《世说新语》中的几个人物出发,首先介绍了阮籍,他的外号被命名为“拆迁办主任”,因为阮籍为人耿 直,他到任之后就把府廨的院墙拆除了,因为他说只有见不得人的事才会遮遮掩掩,拆了就什么都一目了然了。她还点明阮籍饮酒与其内心的焦虑、孤独有关,他为了逃避司马昭的求亲而烂醉两个月,最终摆脱了 这场“政治 婚姻”。还有阮籍的纯孝与“翻白眼”,也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对于魏晋时期名人风范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还介绍了嵇康这个知名人物,说他是最性感的铁匠,介绍了嵇康的为人以及癖好,又介绍了几个与嵇康有关的人物,如向秀、山涛、钟会等人,特别是钟会与嵇康之间 的爱与恨的 纠葛 ,让同学们看到了 人性的复杂。讲座者巧妙地将魏晋时的文化制度与人物轶事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魏晋时期人物的风流与怪诞的行为给同学们的审美视野带来了全新的冲击。

二.开拓语文学习的视野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讲座的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方面较为广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可供学生自己筛选。有的同学会选择一些文学家来讲解,并选择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作为媒介;也有的同学会讲一些文学现象,这些不同的内容让同学们品尝到了不同的文学佳肴。例如有同学讲《红楼梦》,他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比较全面丰富,喜欢脂砚斋本的红楼,还看了不少红学大家的评论,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对于理解作品人物有很大的帮助。讲座时,他选择了妙玉和秦可卿两个与贾家相关不大的特殊人物入手,但又涉及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如妙玉的富有与清高,对待贾府人物与刘姥姥的天壤之别;秦可卿的地位与贾府对于她的敬重,让人对她的身世充满了疑问,这些内容激发了同学们去阅读《红楼》的兴趣。还有的同学讲到林徽因、龙应台等作家,讲解她们的身世,顺便提到了她们的一些作品,让同学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作家会创作这些作品,也有助于他们研究人的生存环境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学现象的讲解,往往对于学生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浪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时代往往受到相同的思潮影响,很多文学家都有着相似的创作历程与风格。对于学生在以后阅读他们的文学作品,体会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及学习他们的创作技巧,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的同学讲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提到了雪莱、拜伦、济慈三个浪漫主义诗人,主要围绕他们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内容。此外,三个人物传奇的经历,让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传奇与浪漫气息,同学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时,就能够很好地体会他们在作品中所融入的情感了。总 之,形式多样 的讲座,拓展了同学们阅读的视野,改变了他们阅读容量处于“井底之蛙”的现状,也让他们对于文学生态有一个较基本的认知,能够培养他们阅读的探究能力,实现阅读质的飞越。

三.加深文本的思考力度

文本阅读往往有一定的隐晦性,很多内容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阅历与文学鉴赏功底,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养成一种语感。同学们的文学讲座很多都会涉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这些人物生平经历往往也会影响 文本的内容与 风格,对于同学深入理解文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有同学做了韩寒的讲座,除了韩寒的文学造诣以外,还提到了他犀利的文学风格,这与他自身的经历与性格有一定的联系,他高一就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退学,后又因“新概念”作文而一炮走红,除了大家熟知的与他有关的文学方面的内容,他还经常在博客上针对一些社会不合理及丑陋的现象予以尖刻地批判。韩寒在《1988》中,通过丁丁哥哥来反映自己对自由的渴望,还隐晦提到了有关1989年六四学潮的映射,这让同学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体会到了一种人文精神。

不同的读书角度往往会对学生的思考有不同的影响,良性的阅读视角会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有些作品同学们或许已经读得厌烦了,或者已经放置许久了,而听了同学们的讲座,又让他对文本有了新的认 识。如某同 学讲《西游记》,他提出了大家都未仔细注意的内容,他问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可否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大家不易想到的细节,讲座者则从孙悟空与唐僧的矛盾、六耳猕猴与孙悟空的本领的比较,还提到了如来对孙悟空的态度等方面,证明六耳猕猴可能只是孙悟空的一根毫毛。他还引出如来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如来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他分析了如来与菩提祖师两个人物的性格及生活的环境,两者出奇的形似,证明了如来与菩提老祖是一个人物,这就让很多故事情节可以被充分理解了,也让故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了。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对于《西游记》中人物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深刻了,人物也充满了血肉,而不再仅仅是看热闹了。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8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和执行能力强, 但是又整体表现出不爱读书和不爱学习。很多高职教师都感觉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比较难捱, 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是读图和阅读漫画成长起来, 习惯碎片化形式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参与并伴随了数字社交互动平台的发展, 他们的自我意识强, 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任何知识和信息。与课本比较而言, 每周一期的21世纪英文报, 主要报道国际国内时事、文化和知识, 介绍国内外教育和英语学习的最新动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让他们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中纵览国内外要闻。英文报刊阅读与网络资源的随意使用相比较,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助英文报刊阅读课题, 我们免费给100位同学发放21世纪英文报纸并开设了相应的辅导课。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五点高职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特点:

一、偏爱电子阅读方式

年轻人追逐时尚、敢于创新, 而年岁较长的成年人往往习惯于原有的沟通模式, 接受新

生事物速度较慢, 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表现出了畏难情绪。数字化时代自然造就了“数字分化”现象, 即使是在引领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大学校园, “数字分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了焦虑和担忧, 毕竟在信息革命带来的慕课浪潮的冲击下, 教师原有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这就逼迫教育工作者冷静下来思考接下来的调整方法, 否则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逃离课堂, 或者成为课堂低头玩手机一族。他们习惯于虚拟世界的打闹戏谑, 习惯于在网络上求证和求助, 网络信息的立体化传输方式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耳朵、手指甚至整个头脑。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辅助英语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师课前要花较多时间搜寻好的阅读材料, 且网上阅读不便于开展全班性课堂英语教学。英文报刊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免费发给学生的报纸好像并不受待见, 下课后就被丢弃在教室。这是否说明他们真得抵制看报呢?我们在读报qq群和微信平台发放了问卷, 有200多同学表示他们更愿意读电子报纸, 因为课题小组同步发送电子报纸, 所以他们觉得纸质报纸显得多余。另外他们还觉得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已经落伍, 谁也不愿意成为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自然要表现出自己酷炫以及不同一般的方面。

二、热衷流行和追星

跟踪问卷结果显示:针对21世纪英文报刊而言, 喜欢第一版和第十二版的同学几乎各占一半。他们的原因是第一版图文并茂, 色彩鲜艳, 重点突出, 导读性强。喜欢第十二版的学生自然是追星的粉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喜欢第一版的同学一般会根据自己一时的喜好进行深度阅读。第1100期的头版的火星哥Bruno Mars和范冰冰的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 他们当时就开始抢起报纸来, 并且直接翻到V1和V3版去进一步获取更多信息。可见, 明星的号召力远远超过了课程要求。有的同学甚至组织模仿Bruno Mars的比赛, 看到这样的场景, 作为英语老师无疑是无比欣慰的, 毕竟, 唱英文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同学们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第1126期的Britain’s finest on display得到很多的支持, 有的同学是出于喜爱习大大, 有的同学则是基于关注新闻自身。关注娱乐版的同学通常更热衷于明星动态, 因此love affair (风流韵事) 、love rat (情场老手) 、diamond bachelor (钻石王老五) 等词组自然就成为他们熟稔的常用词。在课堂上说到celebrity一词时, 询问学生的偶像时, 一个同学站起来侃侃而谈, 他的偶像是鹿晗, 不仅能够唱起《致爱Your song》, 还娴熟地引用报刊上的文字来重复歌词内容The world keeps changing constantly and crowds of people flow past, never ending.My only wish is to have you be my side at every sunset。2015年9月23日第1122期的第12版hotshots对于鹿晗的介绍在他表演的时候, 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进行录像, 然后评点该同学的课堂表现。同学们不断地回放、打趣, 让课堂气氛活跃到了极致。根据同学们的发言, 老师予以总结, 并且询问为什么会跑到鹿晗身上, 从哪儿出发的?同学们稍一愣神后就乐起来, 这样他们不仅记住了celebrity, 更体会到了何谓老师强调的语言学习的鲜活环境 (live community) 。毕竟同学们的现场表演和参与要远远胜过阅读文字乃至观看图片视频材料。

三、认可同学导读

英文报刊阅读课题小组尝试了导读实验, 首先是老师导读。教师根据每周的报刊内容选出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内容, 并以ppt解读方式发送给同学们, 不过却发现响应者寥寥, 原因竟然是学生认为自己读报本来应该是愉快的享受, 但是老师的解读好像让自己多了一些负担似的。后来结合校园英语角社团活动, 由英语学习积极分子给出自己的导读, 其他同学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有的会直接给出自己的导读, 甚至会针对应该优先阅读某个版面而辩论起来。这时候指导老师适时引导他们关注buzz版面, 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接受起来就会平和很多。对于某个命题自然也就分成“Yes”和“No”两派, 比如校园内的抽烟问题, 导读同学就分别组织观点相对的两派开展辩论, 两派之间的辩论非常激烈, 甚至达到争论的程度, 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应用了报纸上的语言。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二手烟暴露) , passive smoking (被动吸烟) ,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这些英语词组也在他们的阅读、讨论甚至辩论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重视被关注

有的同学在微信学习群里表达自己对于Hatsune Miku (初音未来) 的喜爱。在没有看到21世纪英文报第1112期内容之前, 指导教师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讨论的是什么。因此, 老师在群里发了个信息“弱弱地问一下, 谁能具体说说这个日本人是怎么回事?”虽然遭到一些同学嘲笑, 但更多的同学积极发言。老师还惊奇地发现, 有些貌似木讷的同学其实内心很丰富, 在信息交流和师生互动过程中, 同学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一是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 二是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的优越感。

五、执行力和配合性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导读与适时解答, 同学们已经很自觉每周领取报纸, 在看完头版标题后, 分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版面阅读、交流和讨论。有心的同学还对于精彩内容进行摘录, 并发表自己的感言。虽说高职的同学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弱, 但是实践很好地证明了好的阅读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他们所需要的是对他们的信任以及耐心, 还有对等的交流。英文报刊阅读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英语教学辅助方式, 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它将课堂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下,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资源, 使学生们在课下也可以获得正确的英语信息输入, 从而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摘要:英文报刊阅读活动的开展, 无疑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他们对于社会和世界的了解。目前的高职学生对于阅读英文报纸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偏爱电子阅读方式、热衷流行事务和追星、认可同学导读、重视自身被关注和被认可以及执行力和配合性比较强等。这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高职英语,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东.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英文报刊阅读的实践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 2013 (9) P68-71.

[2]吴宾凤.合作学习和对比阅读教学法在英文报刊选读课中的应用——以《21世纪英文报》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3 (6) P87-90.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 篇9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外语的写作过程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但起初的研究只关注第一语言写作和英语写作过程的相似点, 而忽略了它们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 在前期的研究中对比了两种写作方法——直接英语写作法和翻译写作法的写作效果以及写作时间对这种作用的影响[1]。研究结果表明翻译对英语写作有促进提高作用;写作时间的延长对两种写作方法都有促进作用, 然而对翻译写作法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直接英语写作法的作用。

然而在上次的研究中尽管对研究对象的有声思维进行了录音, 但并未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深入研究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同时作者也对研究对象就两种写作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 但对调查结果未进行详细分析。拟通过研究写作者在直接英语写作法和翻译写作法中的注意力模式特点和写作者对两种写作方法的评价, 进一步阐述翻译对英语写作促进作用。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和测量工具。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6名来自某重点大学法律英语系的学生。以TEM4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成绩为基础从法律英语系所有58名学生中选出的, 分为写作水平相当的两组。使用了有声思维的方法来揭示写作者写作时的所想。为了使研究对象熟悉此方法的使用, 实验进行前对他们独个进行了2个小时的训练, 此外, 作者亲自使用有声思维的方法示范写了两篇同题作文, 一篇用直接英语写作法, 另一篇用翻译写作法, 一边写, 一边讲出当时头脑中的想法。最后所有研究对象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成功完成写作任务并对其进行了录音。问卷调查是在Cohen的Follow-Up Strategy Checklist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修改[2]。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 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对直接英语写作法和翻译写作法的态度和行为。2.2数据收集。在本研究中, 要求两组研究对象写一篇英语议论文, 组1采用了直接英语写作法, 组2采用了翻译写作法。写作要求在45分钟之内写完, 他们未被告知此作文要被用于研究之中。当规定时间一到, 实验人员收取所有对象的作文。写作开始前, 16位研究对象分别坐在16个教室中, 作者和另外15名助手每人各观察一位研究对象。这15名助手均是某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 他们都学习过有声思维的方法因此完全有能力完成此项工作。写作开始后, 每位对象都大声讲出他们的所想, 而实验人员坐在对象旁边, 记录观察笔记。有声思维的话语被录入磁带中。实验人员总体保持沉默, 时不时点点头以对对象的评论和问题做出回应。对于对象有时忘记说出所想时, 实验人员会给与提醒。整个写作过程未受到任何干扰。当写作结束后, 实验人员迅速播放磁带录音, 询问研究对象有关细节。比如, 当磁带显示有长长的停顿时, 研究人员便让对象回忆当时所想;当出现语言转换时, 研究人员便询问研究对象为什么改变语言。所有的有声思维磁带都交由作者妥善管理。写作任务完成的最后一天, 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关于直接英语写作法和翻译写作法的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由作者收集并保管。问卷调查和有声思维结合可更全面地揭示研究对象在写作时的思维状况。2.3数据分析。研究者首先将有声思维的录音转化为录音草稿, 中间有很多犹豫, 停顿, 反思和问句。在本实验中, 停顿超过10秒钟, 提问的升调, 停顿在5秒和10秒之间分别用 (long p) (…?…) (…) 表示。译码方案 (见表1) 借自Uzawa方案[3]。

表1中的例句来自本实验数据。汉语话语放在<>括号中, 研究者对这些汉语话语的汉语翻译放在 () 括号中。研究对象对写作提示或者自己作文的朗读放在中, 研究者的评论放在[]括号中。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不同的注意力类型 (元语言注意力、语篇注意力、语言注意力、个人评论) 对每位研究对象的话语进行了译码和统计, 并将统计出的每类数量转换为个人总数的百分比, 由于有些话语会被同时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注意力, 所以每位研究对象总的注意力百分比有可能超过100%。

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 两种写作方法的元语言注意力和语篇注意力的平均值非常接近 (36.2:36.8;18.3:17.9) , 而直接法的语言注意力的平均值远远低于翻译法的平均值 (25.5:48.8) 。与此相反, 直接法个人评论的平均值远远高于翻译法的平均值 (28.6:11.2) 。这就表明两种写作方法的注意力模式大不相同, 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注意力和个人评论上, 也进一步说明在翻译法的写作过程中, 研究对象比在直接法写作过程中更注重语言表达, 而少自我评论 (见表2) 。

当研究对象完成所有的写作任务后, 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要求他们表明对于有关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行为以及两种写作方法的陈述的同意程度。研究对象总体认为直接英语写作法比翻译写作法简单 (平均值为4.125) 而且速度快 (平均值为4.25) , 而且直接法帮助他们学习语言 (平均值为4.19) 和强迫他们注重英语表达 (平均值为3.25) 。

关于翻译法, 研究对象整体认为翻译写作法的文章词汇水平高 (平均值为4.25) , 因为为了选择恰当的词汇, 他们经常进行对比和比较。而且他们感觉母语表达的观点更清晰 (平均值为3.69) , 而且观点比较丰富 (平均值为3.94) 。

4 结论

4.1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有声思维比较两种写作方法的注意力模式, 结果表明两种写作方法的注意力模式大不相同, 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注意力和个人评论上, 也进一步说明在翻译法的写作过程中, 研究对象比在直接法写作过程中更注重语言表达, 而少自我评论。4.2直接法比翻译法简单速度快, 并且更能帮助他们学习语言和强迫他们注重语言表达。与此相对, 翻译写作法词汇短语多样, 思想观点丰富而且清晰。

参考文献

[1]Zhang Xiaoyan.The facilitating effect of translation on EFL writing[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7, 30 (4) :49-61.

[2]Cohen A.Research on direct versus trans-lated writing:Students'strategies and their re-sult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 85:169-188.

智能电网的促进作用 篇10

a) 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b) 优化能源结构, 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 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c) 有效提高能源输送和使用效率, 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d)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升级, 扩大就业,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e) 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 革新电力服务的传统模式,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篇11

一、找错例,析错因,做到讲评有的放矢

有一种说法叫“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被,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发现学生错误的工作,要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这样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每次试卷阅卷后、讲评前,笔者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或者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二、突重点,破难点。做弱讲评有针对性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应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的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笔者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个知识点。例如,在高考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病。如果这份试卷中语病辨析出现了这种考查现象,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并列短语在病句辨析中有几种考查方式,它的易病部位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现象,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敏感点,快速地揭示出此句有没有语病,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三、讲思路,觅规律,授以答题技巧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宴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加大,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高考散文的阅读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现代文阅读考题的题目,首要的是要快速读懂文本,即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了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惜文本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散文试题,总结出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甸、总结甸、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散文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

四、看变化,讲发散,做到讲评举一反三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还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了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为引,学为主,切忌讲评一言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都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笔者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高考语文的命题趟势是主观题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先与后的艺术

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 篇12

一、目前我国就业形势

现如今, 国有企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 新兴技术层出不穷, 产业结构面临升级, 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机械, 城乡差距急剧缩小, 这导致我国的失业率迅速上升,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也影响我国的安定和谐。

1.供求矛盾突出

我国就业难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突出, 供大于求导致大量劳动力闲置, 很多人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先分析供给, 供给激增, 压力剧增。一方面, 不断有人失业, 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人口增长率久高不降, 产生大量劳动力, 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增长异常迅速。除此之外, 高校毕业生增长也很迅猛。再分析需求, 社会提供岗位非常匮乏。现如今, 我国如银行等很多产业趋于成熟阶段, 岗位增长幅度不大, 与日益增长的就业供给格格不入。据统计, 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在近几年增加1500 多万人, 与原有900 万的失业者以及由于一系列因素而新失业的人相加, 我国需要就业的人口将会超过2400 万。尤其是发展前景不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能源匮乏的地方, 就业问题更加尖锐。

2.就业结构失衡

在就业供求矛盾尖锐的同时, 就业结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人才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 发现虽然我国劳动力总量供不应求, 但专业技术人才却供不应求。就第一产业而言, 农业科技人才需求量很大, 但供给十分有限。就第二产业而言, 尽管工科类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很多领域仍然需要大量技术性人才。就第三产业而言, 高端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与之类似, 内地农民工“就业难”与沿海城市“招工难”形成鲜明对比, 就业结构严重失衡。

二、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 微型企业贯穿当代提倡的创新创业精神,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对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微型企业可以很好的促进贫困、失业问题的解决, 促进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除此之外, 微型企业还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微型企业作为一种平民经济, 与平民关系密切, 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即可创业, 而且它具有充足的就业弹性空间, 效益立竿见影。

1.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微型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一种, 规模很小, 但胜在量多, 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纵观欧洲, 微型企业数量比较多, 就业面很广, 提供了超过一亿的就业岗位;美国作为经济强国, 微型企业更是十分多, 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和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 微型企业也相应的解放了劳动力,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微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微型企业在吸收各方面的经验, 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的部门, 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 规模从小到大, 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欧洲拥有的中小企业在2000 万户以上, 其中微型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其中微型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为在发展过程中, 小型微型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在微型企业方面做的比较好, 比如说重庆, 2011 年重庆的市场主体增长速度是全国第一。与此同时, 微型企业一般都是创新型企业, 发展前景非常好, 像微软、苹果公司等大型企业都是从微型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3.帮助失业者实现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

现在失业和贫困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失业者一些单薄的救济金根本不足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 只是杯水车薪, 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想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让他们就业。所以说, 通过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仅可以创造巨额效益, 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由失业导致的社会问题。

4.弥补企业和社会服务缺位和失位

微型企业劳动较密集, 经营方式多样化, 不固定, 经营内容新颖又不失传统, 是一种过渡性企业形式, 亦传统亦现代, 亦工亦农, 它可以充分开发、利用那些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 一方面, 可以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高品质服务, 另一方面, 可以补充企业生产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5.鼓励全民创业

一般越贫困的地区, 人们就越没有创业意识, 中西部地区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所以, 微型企业就很好的给了贫困地区人们创业的契机, 微型企业可以通过宣传让人们了解创业的重要作用, 然后通过扶持微型企业, 鼓励人们创业, 这样既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贫困问题, 又可以给他们打开新的一扇门, 创造财富, 帮助他们步入小康生活。

6.微型企业就业机会多, 新增就业人数增加

上面已经提到, 微型企业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就业岗位, 说的是总量, 其实更多的促进作用是体现在增量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发现, 在河南省所有就业机会的提供者中, 微型企业独占鳌头。微型企业吸收的城镇新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人数从2000 年的0.46 万到2006 年的76.61 万, 占比从2000 年的1.37%到2006年的66.58%, 增长倍数高达166。从真实数据可以看出, 现如今河南省的微型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其它大中型企业, 新创造的就业岗位数远比大中型企业提供的多。这还只是统计到的微型企业, 其实还有大量微型企业没有在统计的范围内, 如果加上这些, 微型企业新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了。由此可见, 微型企业有很强的吸收就业的能力, 对新增就业有不容忽视的贡献, 而且微型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在未来, 微型企业做出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对经济的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首先从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分别分析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然后从多个角度, 因地制宜的说明了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 最后以河南省为例, 通过具体数据, 阐述了微型企业对河南省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微型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微型企业在改善我国民生、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微型企业也是促进我国就业的重要力量, 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 微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可以好好的解决我国就业严峻的问题, 提高我国的就业率,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波.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 2009 (10) :155-158.

[2]佟钢.加大金融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 2011 (12) :1-5.

[3]周娟.南宁市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 (01) :14-17.

[4]陈昌国.微型企业发展的路径探析——以重庆永川区为例[J].时代贸易, 2012 (06) :62-63.

上一篇:篮球文化建设与教育下一篇:粮食危机的产生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