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2024-06-19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1篇)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1

英文报刊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报刊阅读又是当今全球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大趋势。同时报刊作为一种时事英语, 迎合现代生活节奏, 突出阅读话题, 在学习和真实生活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将英语阅读从教材中延伸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为学生开创一个新的阅读空间。

一、利用报刊进行阅读训练的理论依据

1.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是输入假设。输入就是能促进他习得的输入。他认为, 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可理解性。理解所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的必要条件, 若不能理解所输入的信息, 那它就变成了一堆废料。 (2) 既有趣又有关联。所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 学习者就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 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必要的, 也是不足取的,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 (4)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提高外语水平, 特别是要提高阅读能力, 不是几道习题、几篇文章可以轻而易举达到的。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要进行广泛和大量的阅读才能达到。

2.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将阅读理解的图式分为三种:语言图式、修辞图式和内容图式。该理论认为, 任何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材料, 本身无意义, 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 恢复或构成意思。运用图式理论研究阅读, 强调的是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对文本的理解被视为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读者脑中的图式越丰富, 理解新材料就越容易。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头脑中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 就能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甚至情感上的互相交流。

二、实施报刊阅读的三段阅读教学模式

选用了合适的报刊阅读材料后, 还必须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开展包括“读前活动”, “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阶段。

(一) 读前活动

读前活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前了解报纸文章的篇章结构及标题特点, 阅读时抓住要点, 将新旧知识结合, 提高阅读效率。读前活动的目的: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2) 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 引出话题; (4) 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二) 读中活动

读中活动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以任务型阅读为主线, 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 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1. 通过阅读新闻标题和导语来培养预测技能。

标题通常用较大的字号或彩色, 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并具有很强的表达力, 能反映文章的内容。一段新闻的开头一段或两三段叫导语段, 通常将读者急于知道的信息概述出来, 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在拿到一份报纸后, 针对性的找出想要看的文章, 预测文章会进一步提供哪些信息, 从而迅速把握文章的意义轮廓, 提高阅读效率。

2. 通过览读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力。

览读就是让学生对文章产生粗略的印象, 知道文章的大意、主题句或者写作意图。要求学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跳跃式地浏览一篇文章后, 回答一些与整体理解相关的问题, 慢慢的学生也就养成了通过览读抓主旨大意的重要习惯。

3. 通过略读了解具体信息。

略读同样要求快速阅读, 但目的性更强。要求快速找出时间、地点、数字等非常具体的信息。在略读开始前, 通常给学生展示具体的问题。如:主人翁的姓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一些重要的数据等等, 然后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略读迅速找到答案。一旦获取所需信息, 达到目的, 阅读便可终止, 不必读完全文。

4. 通过构词法和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

学生在报刊阅读之初会不可避免的遇到生词多的问题。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以及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是明智之举。此外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来猜测词义;根据对比关系猜测生词;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意;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还可以根据生活常识猜测生词含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将不认识的词先做上记号, 然后在不借助字典的情况下, 将猜测的词义先写在旁边, 读完文章后再通过查字典或教师讲解检查自己的正确率。

5. 通过了解句法结构, 提高理解的准确性。

报纸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它们往往成为学生阅读中的障碍。帮助学生克服对长句的恐惧感, 然后化长为短、化繁为简。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 抓主句, 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分析一些长句或语法难句并注重提高其难句理解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整体语言能力有一定帮助。

6. 透过字面意义,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也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融会贯通, 指导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分析, 按上下文提供的线索, 从字里行间的信息, 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

(三) 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根据阅读内容所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 二是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 将阅读信息与材料外的信息相连接。教师可通过提问、书面检查等方式检测学生阅读报刊的质量;通过角色扮演、大意复述、激烈辩论、模仿写作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掌握报刊阅读技能与方法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情景, 进行半真实的运用活动, 将阅读的过程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实现从“输入”到“吸收”再到“输出”的学习过程,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启示

1.学生方面。首先, 报刊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英语报刊包含各种题材的文章, 通过阅读英语报刊, 学生可以较多地了解西方文化, 增加知识储备, 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其次, 训练学生思维, 锻炼和提高英语口笔头表达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报刊上的某个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子及习惯用法等, 他们在写作时不再感觉无法表达, 进而逐步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最后,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报刊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贴近生活、时代感强, 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方面。报刊阅读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因为教师是资源的转化者,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将报刊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引入课堂, 丰富了教学资源, 拓展了教学空间。但报刊阅读的引进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必须具备开发和选择报刊材料的能力, 充分挖掘其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 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化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6.

[3]刘娜.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报刊阅读方法集锦[J].科技信息, 2007, (14) .

[4]皮德敏.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J].湖南学院学报, 1999, (17) .

[5]李梅.报刊英语阅读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4) .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多媒体;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渐渐应用到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环境下渐渐成熟。

一、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比拟的。但是,在实际英语专业的学习中,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周只有1~2节英语阅读课,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英语的要求的。此外,目前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现象:(1)英语阅读目的不明确,教师往往把重点更倾向于词汇、语法的学习,而非阅读本身的训练,很多阅读训练更是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应付四六级考试,应试的阅读方法并不能起到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2)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惯于重点分析词汇、语法。讲解阅读时,首先解析生词,将句子逐一讲解翻译,点拨语法,整文分析,将阅读课程按照精读课程进行讲解,导致阅读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大大减弱了阅读训练的效果。(3)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阅读材料过少,且内容陈旧过时,涉及的领域也有限,阅读面狭窄,导致学生阅读量严重匮乏。(4)在教学方面有些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的教学模式使英语阅读中很多图文并茂的元素都应用不到,不能够准确、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效率低且效果不明显,多媒体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上应该占主导位置。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阅读的需求,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SQ3R阅读法是美国著名学者鲁滨逊倡导的自学方法,SQ3R即是指俯览通观Surr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peat、复习Review五个阅读步骤。依据SQ3R阅读法,探究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新阅读教学模式。

(一)课前阶段。课前要求学生要通过多媒体网上教学,做到俯览通观和发问两个步骤,看到一篇新文章,要先看其标题、引导语、小标题、图片或者其他引导信息。三五人一小组,进行讨论,针对之前的浏览发问,提出问题。

(二)课堂阶段。此阶段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利用这个时间,侧重阅读技能和文章理解的训练。首先,应将即将要阅读的文章进行文化、背景的分析,将其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接受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制成演示文稿,利用课上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同时,将学生采集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进行演示、交流达到互动,使讲解的内容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课程训练的文章中的词汇、语法、句型、翻译等知识点,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剖析、文章结构的讲解,教师也应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这一模块时,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板书,耗费时间,且效率较低,但是如果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就能够将知识点清晰且简洁的表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时如再配有图片或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更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还有,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上,应将强阅读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文稿演示,示范、教育、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致步骤可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独立运用。其中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不可缺少,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准确度、辨认语法的能力、推断词义的能力等。综合上述几点进行改进,让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学,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三)课后阶段。课余时间是英语专业学生丰富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共享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文章,与学生进行心得交流,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公共博客,共享一些与每个教学单元相关的阅读学习材料,其中可以设计西方文化、历史、科技、新闻、中西差异等内容。其次还可以设立讨论组,让学生们尽情的运用英文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是电影、音乐、综艺节目、时尚潮流等健康话题,交流、沟通、各抒己见,学生们引起共鸣的同时也会激发兴趣。教师还可以设立单独的模块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网页的建设中来,设立他们自己喜欢的跟英语学习相关的开放模块。除以上介绍的模块,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可以设立很多相关辅助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模块,多媒体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越来越趋向主导地位,亦逐渐改变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技术对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指导意义

多媒体技术对于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意义重大,可以拟合SQ3R阅读法进行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外,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教师教学也更加全面、高效、准确的进行教学活动。此外,除了课堂教学、课下任务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为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提供较准确的测试部分,传统教学大多以试卷形式进行检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重视,只是应付过去,草草了事,使这样的测试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测试效果。如果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阅读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程序直接访问文章页面,图文并茂,简洁清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测试的可信度和真实度。

四、结束语

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使得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研究内容有机的联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显现出很强的优越性,不但能够辅助进行较复杂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还能够扩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便利的阅读资源,提供了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疑问的互动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媒体已成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邢莉娜,赵海军.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2011(23):08-13.

[作者简介]王永婕(1973-),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直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密州街道中心校 韩平臧运芳

直观教学是利用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卡片、图表、表情、表演、简壁画、形象语言一系列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概念,发展智力创设条件,便于不通过母语直接学习外语,达到易记、易用、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目的。直观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迅速得到鲜明、具体的表现,立即形成概念,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语言材料。

(2)直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

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视觉、动觉、听觉、器官都参加活动,使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样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直观教学可以避免过多地使用母语翻译手段,而是用英语教英语,不但能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4

【摘 要】电教媒体创建逼真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供和创设直观的语言交际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以课堂教学效果为前提,可以使用选择、组合、设计等原则,提高学习效率,产生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策略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多媒体形象、直观、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该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更有效地服务于英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优化英语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过去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所见的只是教师、黑板和几个简单的教具。实施“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读、听录音、听写、背诵、检查等一系列环节,日久天长,使得大多学生认为语言教学就是说教,枯燥无味。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教学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摆脱千篇一律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的转换运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兴趣浓厚,吸引力强,易于?W生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的大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及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教学速度。多媒体教学采取特殊手段模拟计算机操作,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耳、口、眼、手等多种感官来投入学习。多媒体系统的交互作用,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运用幻灯、投影等媒体,提供直观的语言交际情境

幻灯、投影可以给学生第一直观印象,主要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把教学内穷人以画面的形式演示出来,使其集中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利用幻灯、投影传播知识印象深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色彩鲜明、真实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可以模拟活动情景并通过情景或文字的提示帮助学生再认再现有关的外语词语、语句和语段,可以配合念读或录音而视听结合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学生的第一大爱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能收到最佳效果。著名的语言学家Ellis曾说,“Learners motiva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ir achievement.(学习者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通过扩音器进行分角色对话,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锻炼了英语思维能力,这比起单一的教师讲课要丰富。教师在制作时可以将教学所用到的音像、文字等材料输入电脑,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要求链接起来,简单高效。

四、运用多媒体电脑,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综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要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于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识。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适当的媒体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对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交际。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达到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当学完Travel这一模块后,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内容:一位正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游客,她正拿着一张地图看着,似乎迷路的样子。这时,一位警察主动走了上来提供帮助,他们之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屏幕上展示出一幅清晰的北京市地图,并用箭头标出这位游客想去的地方。在这一动画呈现过程中,我有意将对话声关闭,然后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动画给出的提示,用刚刚学过的英语句型创造出一段新的对话。在观看数遍之后,再让同学们按角色给这段动画配音。Can I help you?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Yes,of course.Go straight ahead.Turn right at the third crossing.You can find it beside a school.Etc.这些重点句型就在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提高。同学们使用课文中学到的句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组员间的积极合作、主动交流,达到了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积极地将现代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引领每个学生画出最美丽、最壮观的人生画卷。

参考文献: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5

人们在说话、写作或文学作品中常使用一些修辞格来说明问题、强调、渲染气氛、增加色彩等等。辞格是指一定的修辞格式, 如打比喻, 讲反话, 设排比, 用双关等等。 (黄任, 1996:11) 英语中的修辞格种类繁多,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英语更具感染力。《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多年来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 该教材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内容丰富, 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更增加了该教材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该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课文A Test of True Love是一篇充满了唯美、纯净、深刻与忧伤的文章。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很富文采, 给文章增色不少。而且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文章生动传神, 浅显易懂。本文即以A Test of True Love一文为例, 探讨如何赏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从而发挥修辞对大学英语阅读的意义及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借鉴作用。

2、A Test of True Love一文修辞格赏析

A Test of True Love一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军官约翰·布兰福德和一位他素未谋面、却通过书信给他力量的女人霍利斯·梅内尔之间的爱情故事。整个故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 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又让人深受触动, 感觉到温暖与力量。这篇课文不但寓意深刻, 而且作者在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年轻军官内心感受时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借助这些修辞手法, 文章的寓意引起了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2.1 对比

对比是突出差别的一种修辞手法, 最基本的对照结构由两个成分构成, 对比的使用可以突出不同事物的不同点, 从而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课文在描写布兰福德见到的两个人女人的外貌时很好地使用了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第六段和第十段分表描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与一位四十几岁的女人的体貌特征。在这两段的描写中, 作者分别从年龄、体形、发型以及着装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第六段中描述的女子是“a young woman” (一名年轻女子) , 而第六段中的则是“a woman well past forty” (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 ;在描述年轻女子的体形时, 作者说:“her figure was long and thin” (她身材修长而苗条) , 而中年女人则是“She was more than fat” (她不是一般的胖) ;年轻女子的头发是“her spectacula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small ears” (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 , 而在描述中年女人的头发时作者说:“her hair sporting patches of gray” (头发斑斑灰白) ;年轻女子穿着绿色套装 (fancy green suit) 让人感到“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like spring time come alive) , 中年女人穿着棕色的外衣 (brown suit) , “在年轻的他的眼里, 她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 (a fossil to his young eyes) 。可以说整个的两段就是两个女人之间鲜明的对比。虽然两人的对比如此鲜明, 但是布兰福德还是按照约定去和中年女人打招呼。这种对比更能体现军官并没有受到外貌的影响而去追求真爱的精神。读者也被他这种对真爱的执著所打动。

2.2 明喻

明喻是英语以及其他语言中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 亦称“直喻”, 它就是对两个不同类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喻。从结构上看, 明喻包括“本体”, “喻体”和“比喻词”。明喻中常用like, as等做比喻词。 (黄任, 1996:63) 这一修辞手法课文中也有涉及, 比如在描述年轻女子的生机与活力时, 作者用了“like spring time come alive” (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这样的明喻。此外, 作者是这样描述绿衣年轻女子快速走过, 很快消失在雾中之后布兰福德的内心感受的:“Blandford felt as though his heart was being compressed into a small cement ball…” (布兰福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压缩成一个小水泥球) 。从这种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 读者可以深切体会布兰福德极度失望的感受。虽然非常失望, 军官还是克制住了跟随年轻女子而去的冲动。这样的描述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他意志力的坚毅以及对真爱的追求。因此, 明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感染作用。

2.3 暗喻

暗喻, 亦称“隐喻”, 它同明喻一样, 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进行比喻, 区别在于:明喻把本体和喻体说成是相似的, 而暗喻则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 明喻中的“比喻词”在暗喻中没有了。 (黄任, 1996:65) 暗喻的使用在课文中也有体现。

课文第六段在描述年轻女子的眼睛时就用了暗喻:“her eyes were blue flowers” (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 。在这样的比喻中, 比喻词没有了, 直接把“她的眼睛” (her eyes) 说成了“蓝色的花朵” (blue eyes) 。比喻的使用使读者想象到年轻女子的那双炯炯有神、顾盼生辉的眼睛。

3、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意义

A Test of True Love一文中出现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往往只停留于对单词, 对句子的字面意思的理解, 有时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更无法体会其引申的含义。因此, 教师讲解课文时要对其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把阅读教学和修辞教学结合起来。比如, 教师在讲A Test of True Love这篇有丰富修辞手法的课文时可以把这些修辞手法提前给学生讲解,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到这些修辞, 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赏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学生在掌握了这些修辞在文章中的使用后就会加深对文章语言以及整个篇章结构的理解, 也会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有更透彻的理解。相反, 如果学生缺乏修辞方面的知识, 教师也不积极引导他们去了解的话,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大打折扣, 更不可能学会欣赏语言。因此, 只有在阅读中, 特别是在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中适当地补充修辞方面的知识, 才能使学生提高阅读和欣赏水平。

4、结论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知识点、总结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阅读技巧等传统的授课方法, 还要将修辞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只有了解了这些和课文相关的修辞手法以后, 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章的结构及其寓意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生才会逐步学会欣赏英语, 挖掘英语的巨大魅力。

摘要: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英语变得生动形象, 修辞知识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修辞知识的教授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对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课文A Test of True Love为例, 赏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探讨修辞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修辞,语言赏析,英语阅读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1, 63, 65.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教学   有效结合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64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教学是西方教育高度重视的一种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式。John Richard指出,学生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是我们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重任之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通过运用逻辑和理性来指引行为。不少教育家都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定义,强调了它作为认知技能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阅读中的审辨思维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策略,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审辨性的思维方法,对文本蕴涵的信息进行认知、理解与加工,然后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去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它和传统教育中的“接受式”思维相反,强调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与作者对话、交流、沟通,来积极构建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批判性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多角度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有机融合知识与技能,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帮助学生逐步接受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教师的教学活动仍是以服务高考为目的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以“梳理信息——知识讲解”的形式来进行授课,致使多数的阅读课仍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状态;同时,上课过程中以常见的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填表、寻找中心句等程序化模式对待阅读,致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且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时常发生。学生学习仍处于一种为了记忆单词、掌握语言点及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状态中。再者,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置的问题欠缺层次性,使部分学生不能对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导致阅读课上很多学生一直处于沉默状态。这对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英语教学,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因此,教师们要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每个单元学生应该发展哪些能力(包括语言技能以及其他相关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意把学生的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都有机地体现在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做到这些,教师们首先要改变思想,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即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技能(略读、寻读、理解大意)的同时,逐步形成预测、猜词、把握结构、推理判断,理解逻辑关系、作者意图并评价阅读内容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的能力,所以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涵,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思维性与开放性。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在培养学生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就不能仅限于对文本信息的查询和理解,还要有更深层次的、开放性的、拓展性问题的提出以增加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接触机会,促使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当然,问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针对文本细节设计出展示类或记忆类型的问题;设置思索型问题,获得细节后进一步挖掘文本信息,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总结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设置评估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拓展及运用,最终加深并拓展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并可以进行适度的知识迁移。当然,这些问题的设定要有连贯性,由浅入深、由局部到综合,且主题明确,主线突出。

阅读课就是要关注阅读本身,即阅读语言内容,理解文本信息并对文本进行深度探究。体现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角度出发,同时兼顾活动的有效性,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分三步走:读前、读中、读后。读前,我们要考虑让学生了解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标题、图片等的预测,通过讨论、提问、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等线索预测文章内容,预测作者可能会得出的结论并表达自己对这一话题和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积极思维,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简单了解;读中,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快读、细读、对句意的深度理解、回顾总结,主人公情感分析等反复阅读完成对文章结构及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完成对信息的理解和梳理任务,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标注,读懂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理解、鉴赏、评价作者的真实意图。读后,作为读中阶段的有效延续及拓展,学生在完成文本的阅读后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检查,巩固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如何论述得出该结论进行讨论,并以与主题相关话题进行知识的拓展。

(二)提高学生主动性,贯彻思维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如这一课或单元涉及哪些语言技能,学生将在这些方面得到哪些发展、哪些活动能实现信息的获取,哪些活动能够训练思维和表达能力,哪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需要哪些语言知识的准备等。上课过程中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关注对象不能仅仅是课本,而更应放眼在学生身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阅读和思考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权利与时间。有的教师擅长用PPT辅助讲课,那么就应该注意不仅要制作精美的课件,还要使制作的课件更具有有效性,而不单单是大量知识点的罗列。首先,在阅读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思维;其次,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再次,教师还要有学生主导的讨论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维能力。所以,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课堂设计就要做到有张有弛,既要培养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还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都能在分析、推理、判断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考虑学生的特点、需要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激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关注学生活动的实效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作用,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程度和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流程,考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目标和逻辑连接,考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顺畅地完成认知和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与学活动比例合理(约为3:7),且学生活动形式多样有效,使课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根据教材与教学实际创设恰当的语言情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保持兴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能用英语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的思维培养。

(三)重视评价体系,完善思维培养

评价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审辨思维中最常用的策略,阅读评价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作者的观点和目的进行评价,对作者使用语言的评价,或对篇章结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对比,它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开放性、多元性的价值取向。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细节问题、整体结构及文章的层次性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完成对文本的鉴赏。对于内容、写作手法的评价会使学生对作者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同时,也可以使课堂形成一个学生善于分析思考,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的探究氛围。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意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还要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作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来对待。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设计及课后巩固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实践,在点滴中感悟,这样才能在显示教学成果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8(5).

[2]贵丽萍.以批判性阅读提升阅读层次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7).

[3]何强生,刘晓莉.批判性阅读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

语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语境 英语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42

一、创设语境有利于准确确定词义和推测词义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词汇以及语法结构,但是依旧难以深入理解句子及全文的意思。这主要是由于英语阅读过程中,因语境不同,其英语单词的词义也就不同,所以只有将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够准确确定词义和推测词义。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语境来指导学生确定词义,引导学生逐渐具备推测词义的能力。

例如,“bear”这个英语单词便有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如果单词独立出现,难以准确确定单词的词义,可以将“bear”合理融入语境中,准确确定词语的词义。其中,在 “I can not bear the sound of chalk scraping on a blackboard.”中,不管怎么理解句子的主谓宾成分,“bear”都属于动词的词性,表示“忍受”的意思;然而在“The bear feeds off the leaves of the tree.”这个句子中则是名词的词性,表示“熊”的意思;在“This is a bear business.”这句话中,则是以形容词的词性出现的,表示“跌价”的意思。

再如,“adopt”的动词属性,则表示“采用”和“收养”的意思,在“Mr Smith adopted the orphan as his own son.”这句话中则表示的是“收养”的意思。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这便要求学生合理地将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推测不认识单词的词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如:“Some researchers say the telepathy is genuine. Other parapyschologists believe the field is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在这句话中很多学生会搞不清“parapyschologists”的意思,但是根据第一句话中的“Some researchers”,可以猜测它是与调查者或专家相关的,这样就会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二、创设情景语境有利于体现语篇的思想情感

所谓情景语境主要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是组合成语篇的重要因素。一位英国语言学家曾经将情景语境解释为某种具体情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活动产生的特定因素,其主要包括具体情景中的参与双方、场合、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等。如果在理解的过程中尚未将语言符号与客观现象有效结合起来,便会导致英语语言符号失去原本的意义。

语篇的情景语境主要从语场、语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语场反映的是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充分融入于英语语法的综合系统中;语旨主要表示的是参与者在整个情景语境中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语言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充分体现在整个英语语法的情态系统内。阅读材料的情景语境是传达阅读材料主要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为了准确定义阅读材料语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便需要深入分析情景语境创设过程中的语场、语旨形式。例如,针对布什在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后的国民发表演说过程中的内容,着重从语场、语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语场:布什总统在演讲的开头使用了 “American and coalition forces”“to free its people”“to defend the world from grave danger”简短的话语将整个战争的具体情况、交战双方和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清楚地表述了出来。其二,语旨:由于身份和社会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让整个演讲过程中的双方关系呈现出不对等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间的关系不断疏远。

三、创设语境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化内涵

在高中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对材料背景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认知语境的建构,所以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百科知识,才能够创设丰富多样的英语语境,从而深刻感受整篇阅读材料的情感。因此,掌握丰富的知识对正确理解英语阅读材料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Art World”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favourite art form,then write on the paper.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art form and famous people to the class.”因此,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对构建良好的英语语境、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语境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内涵、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徐明晨. 语境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

认知图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8

20世纪70年代以前,阅读是语言解码和从字、词、句中构造意义的过程。随着认知研究的发展,现代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活动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而是语言信息解码和意义再建构的结合,即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信息图式 (schema) 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过程。在语篇的基础上,文章的意义不在其本身,而在读者的图式中,不同的读者就同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图式赋予不同的意义。整个阅读过程即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知识在理解、学习、记忆中起着决定因素。美国认知心理学家Rumelhart (1986) 曾提出,图式概念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本人最终把图式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认知理论并将该理论引入到人们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中。

二、图式理论

图式 (schema) 一词来自希腊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 (Immannel Kant) 1781年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的“图式”把主客体的统一置于一种具有内在结构和内资机制的必然联系之中,呈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构建具有一种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和方式。后来完形心里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接受了图式的概念,并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现代心理学图式理论发展到今天,还要归功于Bartlett对记忆的研究,1932年,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中探索了图式理论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现代认知学家Rumelhart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对“图式”含义的理解各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简单地讲,图式就是关于具体对象的一种知识结构。它的基本单位是命题,一系列相关命题组成的命题集合就是认知图式。认知图式一旦形成,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取向,因而认知图式的稳固性, 一方面, 会有利于认知的快速且无意识地进行;另一方面,稳固性会产生一种定势作用,抑制或者错误地导向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认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过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及人工智能专家的共同努力,图式理论被成功地运用到外语阅读教学中。Rumelhart认为:在图式知识结构没有启动的情况下,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所以,读者大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阅读的效率就越高。图式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运作在各层次同时发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图式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是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图式。在认知过程中,阅读理解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整个理解过程是在图式指导下进行的,是激活或构建合适的图式并填充新信息的过程。图式的激活对阅读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式理论也被认为是当前语篇阅读的主要理论之一。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由语言图式 (linguisticschema) 、内容图式 (contentschema) 和形式图式 (formalschema) 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的了解程度;形式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

三、认知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1. 图式与阅读理解

Rumelhart认为理解就是选择能够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与变量约束 (variableconstraints) 的过程。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是一个积极建构“图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消极接受的过程。从理解过程来看,当信息输入我们大脑后,大脑开始搜索能够与输入信息想匹配的认知图式,当找到了这些相匹配的认知图式以后,“图式”立即被激活,各种信息按特定的指向相互渗透、配合、贯通、融会,共同参与认识活动。读者理解一段语篇就是激活了读者头脑中合适的图式,并用这些合适的图式对篇章中的言语信息作出适当的说明和解释。戴雪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图式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相应的图式一旦被激活,读者即可加速理解过程,实现认知的目的。反之,如果读者头脑中不具备相应的图式,则会产生理解障碍。

2. 图式在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指出,其一,图式在理解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预期,即图式能够使我们预料到在输入信息中某些尚未观察到的信息,为同化新信息提供信息框架。其二,图式在理解中的选择作用。在理解时对输入材料的加工有所选择,一方面,是对图式所产生的预期作印证性选择;另一方面,是对输入材料加工重点的选择,这有利于读者推导未明确表达的信息,同时便于读者选择、注意和记忆重要的信息。其三,图式在理解过程中,对记忆的组织作用。理解与记忆密切相关,通常对于了解的东西比较容易,而记得好保持又长久的记忆通常又都是理解得好的信息。可见,理解是由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所支撑的,在图式所提供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才能获得相应的理解。所以,图式知识在理解、学习和记忆中起着决定因素。在阅读中,语言水平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语言水平相同的读者,图式知识越丰富,其理解和记忆力越强。经过实验证明,提高阅读理解可靠的方法是提供阅读前导 (advanceorganizers) , 即为读者提供图示框架。

3. 认知图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对于母语阅读而言,Rumelhart在他1980年的文章中曾经指出,根据图式理论,一个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根本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式,但文章的作者未能提供足够的线索,使读者的图式被激活,尤其是当文章缺少引起图式活动的关键词的情况下,读者也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三是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能够对文章做始终如一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也就是读者误解了作者的意思,或对作者的意思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四、结论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仍过多的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语言技巧 (如语法分析、词汇学习等) 和翻译技巧仍是教学和训练重点,由高层到低层的阅读过程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而认知图式和图式阅读理论的运用,将为教师和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和理念。

其一,不断充实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消除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理解上的障碍,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促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也是了解外语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文化不仅包括风俗习惯,还包括受此文化影响所产生的个人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图式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背景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看待问题,尝试在适当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并形成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大脑中缺失的那部分认知结构。

其二,注重语篇结构教学。语篇结构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有效完成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提示作用。一篇文章是一个思想连贯的语言整体,既有完整的思想又有完整的结构,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是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篇章结构教学,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材料,而且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预见和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记忆。

其三,重视教学中的阅读前导环节。阅读的前导具有两个作用,它为读者提供或使读者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便组织文章信息;或者提供连接信息以激活读者已存在的有关图式。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有关背景课程准备,目的是要达到启发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他们有关的图式在阅读时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或者以填补学生对该图式的空白。

总之,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将这一方法和理念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在阅读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的困难,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Rumelhart.D.ESchema:Thebuildingblocksofcognition.Theoret-icalIssuesinReadingComprehension[C].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1980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1995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给予所有学生以均衡发展的机会,常常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分层教学法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是优化班级授课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的知识系统,使每个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二、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首先,阅读可以输入给学生大量的单词。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单词量才能进行阅读。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掌握了三四百个单词,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短文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已学的单词,还可以增加新的单词。记忆单词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英语阅读的量越大,掌握的单词越多。英语单词记忆的越多,阅读的内容就会越深,涉及的范围越广。

其次,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在英语阅读中,有很多幽默、风趣的内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通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更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后继动力。

第三,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种能力,既要知道单词的含义,又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法,还要了解课文的背景等,这些无疑都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三、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前预习环节的分层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借助旧知识自学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可为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打下基础。课前预习主要要求学生熟悉相关词汇、收集相关背景知识及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预习作业。

具体分层方法如下:要求学困生了解生词意思,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要求中等生了解文章大意并找出文中的重点句;要求优等生了解文章意思,并能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设问,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运用。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分层

1. 读前环节。

此环节处理得好,就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去的读中环节做好准备。教师在读前环节可根据文章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各种灵活巧妙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愿望。

2. 读中环节。

阅读是通过认识语言形式与结构来获取全部文字信息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技能的训练,比如,训练学生掌握略读、查读、猜测词义等技能。另外,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也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际和思维三大能力的过程。

3. 读后环节。

此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的环节。教师应在此环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和综合水平的检测。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检测都要尽量挖掘教材和拓展教材,同时兼顾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和兴趣的最佳契合点,设计出真实的交际任务,使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更好地进行交际活动。

问题教学法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篇10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调控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在阅读课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呢?

一、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1.在阅读课导入时,问学生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有引导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授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 “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和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比如,首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文,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设计一些浅层性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较多的文章可以用图示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目,再设计问题。对于文章中尚未弄懂的知识,比如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要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并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或是让学生辨认哪些细节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等。教师还可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分析、归纳性的问题以及评价型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进行归纳,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二、引导学生创设情景

高一上册Unit 1 的Reading,讲的是Chuck乘坐的飞机在太平洋上失事,他一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独自生存了五年后被救回人类社会的故事。我就给了学生情景:假想自己处于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上,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这时的学生表现很活跃。经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在孤岛上人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或者来自父母,或者来自朋友。这个情景的所用时间不是很长,但在Reading中,他们对Chuck和a volleyball这种不同寻常的友谊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到位。

三、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1.问题的设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回答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体验,那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2.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在如此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如插上了翅膀自由飞翔。

四、评价的技巧——多鼓励学生

教师在提问时的态度应该是友好、和蔼可亲的,尽量使用委婉、友好的语气。例如: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May I ask you...?可以使学生消除恐惧,使他们更好地思考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应该作提示,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悟出答案。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教师应用“Well done. /Very good./ Excel?鄄lent. ”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答错了,应该安慰他们,可以说:Dont worry. / Never mind. I believ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五、要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

要使学生喜爱并投入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自身的口语要清晰流畅,语调要做到准确熟练、生动形象,语言富于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教育性。要达到这一高难度水平,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也要从严、从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才智。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论移情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一、教材分析

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 (第二册) Unit 1 的第二课时《A Journey to Honk Kong Disneyland》为例, 该课型为阅读课, 课文的中心内容是讲述作者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游玩的一次难忘经历。文章按照事件发展的四个时间点展开, 脉络清晰, 学生也容易掌握主旨大意。在语言方面, 本文共有215 个词, 生词高达31 个, 生词量在本文中所占比例为14.4%。一般来说, 当阅读文本中的生词量高于5%时, 就会对阅读理解构成较大的障碍。

中职的学生本身文化底子弱, 在英语学习上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听、说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障碍。但是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6~18岁, 正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期。教师在备课时可将教材进行叙事化处理, 课前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迪斯尼乐园宣传片, 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 然后引入正课。此时, 教师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处理, 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教学过程

以下是叙事化教学法在一堂中职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该教学过程包含四个环节。

1. 读前环节

教师可在课前播放学生喜欢的迪斯尼乐园宣传片, 快速导入新课。在学生观看完后, 用两个问题引入话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 Kong Disneyland?Do you like Disney characters?”学生作出回答后, 老师再追问学生:“Do you have any travel experience?”在学生作答前,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 播放一段自己去旅游的视频, 呈现部分目标核心词汇, 如journey、vacation、unforgettable、experience、prepare、discover等。

2. 呈现环节

这一环节的任务是, 让学生对教师的旅行经历进行整理复述, 然后能运用核心词汇来简单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学生完成陈述后, 教师引导其将描述旅行经历的词汇再次重新梳理。这个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然地学习目标词汇并加深印象。

3. 读中环节

任务一是授课教师提问:“Can you write down the events that happened at each time? Can you find the key words in the passage to describe the events?”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在投影仪上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

在直观图片展示的帮助下, 学生很容易找到一些重点词, 如prepare、discover、admission、coupon、visa、accident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将这些重点词写在黑板上, 帮助学生掌握。任务二是在提问“What did the writer do at Disneyland?”时, 引出character、parade、scream、souvenir这几个重点词。这些词都是比较难读难背的词, 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些词时可设计猜词游戏环节, 如“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 are my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s. When I rode the exciting roller coaster, I screamed and laughed during the whole ride.”本文生词量大, 生词所在的语境丰富, 便于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这些精心设计的句子能让学生利用语境及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技巧和重要的阅读技能。本环节的任务三是仔细阅读课文并填写以下表格:

此表格是文本信息的高度概括, 所填生词大部分是本课生词, 其中部分生词和词语搭配已在读前环节让学生接触过, 此处要求学生填写表格可以达到巩固文本信息和词汇的双赢。

4. 读后环节

任务一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作者对迪斯尼之行的感触, 让学生尽量结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要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需要再次对课文进行梳理, 这样也能进一步培养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任务二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通过复述来再现核心词汇并灵活运用, 要求学生使用目标词汇中的8~9个。

上一篇:警察队列训练心得体会下一篇:开题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