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通用12篇)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1
浅谈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大关县天星镇第一中学
鲁显芬
电话***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翅,读写比翼齐飞,方能鹏程万里。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写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读则能促进写作的提高,读和写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
阅读乃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提到作文学生就会眉头紧锁,苦不堪言。为何?因为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书读得太少,积累的语言材料不多。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涵丰富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诱发人们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驱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多读书,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营养,那么写起作文来就会较为得心应手。
首先,激发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
(一)、以课文阅读带动写作,让学生把在课文中通过阅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写作上,把阅读技能转化为写作技能。从写作的角度来阅读课文,以写作作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阅读,去感知作者选材的艺术性,布局谋篇的技巧和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美等。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有创见。
(二)、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从原文的阅读中跳跃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空间遨游,如:学习了《七颗钻石》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这样由课文而来,一方面学生觉得不陌生,有内容可写,消除了作文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阅读,结合课文精华模仿写作。鼓励学生模仿,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模仿,并不是照抄,而是以范文的命意与词章为依据,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学习写作方法,模拟成文。通过模仿达到不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学习中,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学习课文,指导学生从范文的剖析、赏读中,感悟作者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认识、表达的素质,再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和表达方法,掌握作文的规律,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写出真意的作文。如:学习了茅盾的《白杨礼赞》之后,取其象征手法立意,指导学生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其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培养起来后,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时,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就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讲活课内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教材中文章思路之深刻,人物之鲜活,语言之精美,使学生欲罢不能,产生进一步了解、研究、体味的强烈愿望。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诱导:《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你能再说出一些妙笔生花的文段吗?鲁达逃亡之后的命运如何等。这样学生自然就产生了阅读《水浒传》的强烈欲望,而在课外自觉地进行阅读。
另外,开展多种语文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演讲、辩论赛、诗词背诵会,精彩片段朗诵会等,借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把读写结合起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摘录一些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对读过的文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并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
(二)指导学生把精读和博览相结合。
总之,阅读对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阅读的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写出优秀的作文。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2
一、情感是写作的根因
文章不是无根之水, 文章总是有感而作的。《毛诗序》中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就是说, “诗”是情感的语言表达, 情感是“诗”语言表达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羲里, 演《周易》;孔子乞陈、蔡, 作《春秋》;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而论兵法;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低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作者认为, 文章或著作都是“发愤”之作, 也就是说是情感造成的结果。没有苦难就没有“发愤”之情, 没有“发愤”之情, 就没有那些千古流传的文章、著作。古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对创作有深刻研究, 历来备受称赏。他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谈及写作、阅读与情感问题时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相逆的过程。写作是从情感开始的, 因而阅读要从语言来理解情感。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家》中说:“我的生活有过唉和恨, 悲哀和希望;我在写作的时候也有我的爱和恨, 悲哀和希望的。倘使没有这些, 我就不会写小说。”作者将自己写小说的原因归之于“爱和恨”、“悲哀和希望”。而“爱和恨”、“悲哀和希望”也正是属于情感的内容。鲁迅也这样说过:“创作须情感, 至少总得发点热。”“热”的意思也就是动点情感。“至少”一词就特别强调了情感对于创作的必要性。
二、感情是灵感的温床
写作离不开“灵感”, “灵感”的获得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写作具有重大意义。作家萧殷说:“艺术创造是需要灵感的;如果没有灵感, 作者的艺术构思就很难展开想象和艺术概括就很难顺利进行》。” (《写作格言轶事集锦》重庆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陆机在《文赋》中生动地表述了“灵感”来去对创作的影响。他说, 灵感来时“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这时写作则“率意而寡尤”。而“灵感”去时“理翳翳而欲伏, 思轧轧其若轴”。这时写作则“竭情而多悔”。因为“灵感”对写作有如此的影响, 所以历来备受写作者的重视, 并成为追爱的对象。那么“灵感”是什么?心理学上说“灵感”也叫“顿悟”, “是指在注意力完全集中、轶事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 这种解释虽然符合科学定义的要求, 但笔者认为, 在解释的内容方面, 忽略了感情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 在对“灵感”的理解上, 作家、诗人们的认识应当是更为深刻和准确些, 因为“灵感”总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 他们的感受会是更具体、真切和深刻的。著名诗人艾青对“灵感”有这样的解释:“所谓‘灵感;, 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艾青谈诗》花城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 这样的解释笔者认为, 是比较周全和透彻的。从艾老的解释中也不难看出, “灵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想, 二是感情。思想是“灵感”的种子, 而感情则是“灵感”的温床。“没有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 就没有“瞬息即逝的心灵的闪耀”。没有“主观世界” (包括思想和感情) 的积累准备, 就没有“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对于感情对于“灵感”的形成的作用, 作家、诗人、文章家都很重视。萧殷在《论写作》一文中也说:“灵感的产生, 主要决定于作者对生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他接着说:“越熟悉生活, 对生活的激情越饱满, 表现这种激情的欲望越强烈, 创作的灵感才会越旺盛。”又讲出了感情对“灵感”的催发作用。
三、情感是思维的动力
写作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情感流动的过程。情感对思维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服从的作用, 而是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写作的冲动。这是写作的最初原因。这在第一方面已经论述。二是在写作过程中推动写作。曹禺在《<雷雨>序言》中说他写《雷雨》时, “隐隐仿佛又哦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诗人郑玲在一次访谈中谈及她的写作状态时这样说:“我写诗的时候, 语言仿佛自动来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思维的作用, 还是情感的作用?实际上是思维与情感谐和作用的结果。她又接着说:“灵感如花香般飘忽, 你把它捉住, 囚在语言的瓶子里, 就失去了原有的神秘。”当思维捉住“灵感”, 情感受到抑制, 诗人的创作就因此出现了滞涩和失色:“我经常是不顺利的, 有时遇到暗礁, 一个词就把一首好诗葬送了;有时把一些词呆板地组合在一起, 造成了一枝绢纸的玫瑰, 虽染色而不馨香, 更没有流动的美感。” (《诗刊》2004年2月号上半月《郑玲访谈录》) 看起来情感于创作过程中不仅时时在起着作用, 并且还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效果。三是情感还决定思维的方向, 思想因着情感而发生变迁。
四、情感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因之一
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语言表达至少要准确、贴切。为什么?因为语言是作品的第一要素, 是读者阅读理解作品的第一媒介, 是作品产生社会影响的第一路径。语言由字词组成。字、词都有音、形、义三个方面。在义方面, 除了意义之外, 还有感情色彩的内容。因此, 情感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因之一。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取胜都不仅是在义上, 更在于情上。如果不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 理解或用词造句就会出现偏差。如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山村水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短短四句诗, 不仅把江南绚丽的春色写了出来, 而且还讥讽了统治阶级妄信佛教的风气。本是好诗, 但明朝状元杨慎却责难说:“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千”字有严重问题。“千里莺啼”, 谁能听见?“千里”“绿映红”, 谁能看见?所以他觉得应该改为“十里”才恰当。这种理解的偏差就在于缺乏感情的体会上, 留下了千年笑谈。又如有一年的高考题中对“相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诗句中“闲”的理解, 标准答案是“闲适”。此答案一公布, 就受到广泛的批评, 尤其是文学界人士的批评。问题也是出在缺乏情感的体会上。因为从情意上看, “闲”解释为“无聊”才是恰当的。“闲”解释为“闲适”是字典上的脱离语境的解释。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阅读;写作;环节;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17-02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成为写作的源泉,把写作理解为阅读的升华。而这两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常很难被把握,其中關键原因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因其人文感悟色彩浓厚,而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提供客观的唯一答案;加上教学对象处于稚幼年龄阶段的特定性,主体没有完全被激活,使得阅读与写作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样导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薄弱环节,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事实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的范式文本提供给教学对象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探讨粹取范式文本、巧得仿写文本。不利于学生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变化,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我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阐述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近些年,课堂教学大量引人多媒体教学,提前制作了精美课件。背景资料、文章结构、段落分析等,逐一在投影屏幕上亮相,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整堂课下来,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唯独少了学生的读书声。我则认为: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创新,教师都不应忘记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朗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又是难点。通过课文分析,探究 ,运用语言方式与语言沟通这一规律。把语言训练放在语文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领学生学词炼句,进行默念、复述、背诵等训练等等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如今的课堂上已经很难看到,又或者过于重视自主性、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使训练不达效果,缺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逐渐淡化了,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眼下,在一些公开课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能获得好评,用表演、说唱、课件等形式来代替诵读、感悟、理解,抛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忽略语句的鉴赏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甚至变味。造成学生听不明白,说不得体,读不出感情,写不畅达,学生的语文素养严重滑坡。正如厨师名家,烹饪菜肴突出菜香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突出语文味。其实语文味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还语文教学的本色就要回归课文,使语文课堂充满日久弥香、沁人心脾的语文味。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 写作中的反应,它需要进行长期的、不懈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应该具备写作的基础能力。写作能力的提 高需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对其必须有足 够的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勤于思 考、善于观察、广泛阅读,注重实践,多积累、多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但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写作是技术问题,以为解决了写作方法,学到了写作技能,学生就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事实上,写作技巧只是一个指头的问题,甚至连一个指头都算不上。
笔墨的流淌,则是情感与思想的激荡。处于真正的情感之中,应该达到无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没有观察者,只有观察。摒弃了一切前见,只有当下,只有存在,如海德格尔所言,存在不断涌现。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互相交往、传递信息、协调工作……都要使用到应用文,可以说,在所有的文章体裁中,应用文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近年来,许多公司、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十分注重考查应聘者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文的撰写和使用,既是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职业岗位的要求,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将来就有可能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职业学校是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等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本应将应用文教学作为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而加以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情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我国语文教学大方向看,我国中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方向一直偏向于文学性语言,有人称之为“文艺性散文”或“文艺腔”,学生最擅长写的是“记叙文”——文艺性散文,而不是实用、合逻辑的语言——应用文,学生学的都是堆砌辞藻的陈词滥调,或是无病呻吟的情绪性的发泄,真正带点学术研究味的文章很少,而绝大多数学生将来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与人书面交流,因此就要学会写作。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阅读费时费力,写作成了附庸和装饰,其结果是写作依然是学生头疼的事,以致于写作水平提高不快,语文难学,作文难教。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读写并重,以读促写。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篇4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 刘春玲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一年级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要求认识500个字,其中要求会写100个字;第二册会认字550个,会写字250个,这在几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是首见的。城市一年级小学生早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较多的字,从托儿所到幼儿园,识字功底就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社会的氛围,家长放学后的辅导,不能辅导的则请家教,学生要达到《新课程标准》识字量的要求,并不是难事。然而这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多数只上过一年的学前班,有些甚至连学前班都没有上过,放学回家后,家长则忙于自己的农活,有的连字也不认识,根本无暇辅导孩子。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识字及巩固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字量,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我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识字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渠道。向课堂要效益,很多生字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加深。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以往那种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欲望。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则是很关键。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熟悉或不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些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身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如《自选商场》识字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将有关的物品放置于教室中,让学生如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要把看到的事物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把相关词卡贴于该具体事物的旁边,进行相应的识字教学。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就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快乐。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学生都喜欢游戏,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1、找朋友。教师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
2、开火车。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说句子,3、摘苹果。在黑板上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哪个会读就摘下来并把苹果送给学生。
4、鬼兔赛跑。老师出示生字,第一个正确读出,后面学生组词,看哪一组词说得多。
5、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特点来编谜面让学生猜,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字的过程,这种识字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6、设置识字“游戏礼物”。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五分钟送“游戏礼物”。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的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教师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超越教材,走进生活,自主识字
生活是很好的识字课本,社会也是很好的识字课堂,巧妙地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是增识字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在新环境中识字
1、认识同班同学的姓名。开学初,我就把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制成座位表贴在讲台桌上。第一次发作业本时,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的了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课余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学们的名字。没有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作业本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记住了。这个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使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2、认识课程表。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认识汉字,读课程表也是一个障碍。继认名字比赛后,我就组织学生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会读课程表,一张课程表汉字最多也不过几十个字,大多数学生一二天下来,就基本会读了。
3、在熟悉校园环境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对学校生活感到好奇。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识字教学。带领学生认识校名、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生发现了他们所学过的字就会很兴奋很自豪,平时经过也会不由自主地认读起来。为了创设识字环境,我们还可以将教室作一番精心的布置。可在一年级的班级里,把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等可视物品写上拼音及汉字,平时举目可及。教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读,下课与学生闲聊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利用学习环境,在熟悉拼音的同时,学生就能认识多个难度较大的字,无意中又帮助学生认识了不少字。
4、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四六级阅读和写作的差别及对策 篇5
先说说阅读。阅读在四六级考试里都是占40分,因此,阅读得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分总分。四六级的阅读也有是显著的不同,四级阅读的题很多都是细节题,只要看懂文章就能选对答案,很多题甚至不需经过怎么思考就能很快选出答案。另外,四级阅读中关于语篇理解的题并不多,即使有也不会很难,正因为这样,很多四级优秀的同学阅读部分都是高分(36分不稀奇,满分也是常有的事);而六级阅读则不同了,六级阅读中虽也有不少细节题,但感觉和四级阅读的细节题就不一样。六级中的细节题并
不是看懂了文章就能选出的,很多人常常是觉得好几个选项都对。其实,六级阅读题中的每个选项往往对应着文章中的某句话(当然有些选项是出题者凭空捏造出的,应立马排除掉),而选对答案的关键就在于把对应选项的原句在文章中找出来。正因为六级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在看文章时一定要仔细,要理解全文,把认为重要的句子画出来,并且要特别注意一些转折句和过渡句。
六级阅读中也有一部分的语篇理解题和语义题,难度也比四级的大,做对此类题的要点是要正确理解全文(请记住是正确理解),如果没能读懂文章,那答案也是选不对的啦。关于阅读的方法,丁老师的“超精读”可称得上是超精典,如果大家能认真的吃透“超精读”的精髓,并能在真题中很好的演练和掌握,那在阅读中拿32分甚至是36分以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得阅读者得六级,如何得阅读,请看超精读)
再说说作文吧。四六级的作文总体来说难度相同,不同的是四级作文只要求120个单词,而六级的要求则是150。很多人都觉得四六级作文很难,其实不然。个人认为写好四六级作文的关键并不在于读范文的`多少,而在于能否熟悉各种文体的写法!四六级作文从某种程度来说和明清八股文有些类似,也要按着一定的格式写,不能过分自由。我们所要掌握的应是每种文体的结构和格式(最典型的就是三段论)。
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了读范文,更重要的是能记住一些经典和重要的起尾句和转折过渡句,在写作中,首先运用这些句子构好框架,接着就是把自己的内容往里填,一篇文章就完成啦(有的同学写作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不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这是不可取的,切记!)。如果框架组织的好,在写作中不出现语法和拼写错误,那基本分是可以得到的;如果又能多一些名言和谚语,并且能用多种单词(特别是大学里学的新词)表达同一个意思,那作文拿12分以上甚至14分也是很轻松的。关于应该记住的精典句子(就是用来组成文章框架的),我在今后会按照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图表,书信)发到点点上来,还望大家都来捧个场啊,多谢多谢!
议论文阅读和写作(一) 篇6
(一)议论文阅读和写作
2004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共11分)
生活中需要思索
⑴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⑵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义,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18.(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文段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答)
参考答案:
19爱迪生因思索制成电灯泡,造福人类。
20。
积累和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修改,积累素材,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 作文是学生和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事。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怕改作文。只要教师一布置作文, 教室里常常“唉”声一片。是啊,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生活, 学生的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作文内容当然空洞苍白。针对此情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修改。
首先, 综合知识的积累。比如, 教学生要学会素材积累, 素材是指在写作中应用到的优美字词、句段、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故事、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材料, 以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这些材料来自于平时的积累。
其次, 阅读背诵, 汲取前人精华。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 怎样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呢?这就是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 学习和记忆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如在教学《品味窃读的滋味》这一课, 文中“放学后, 急匆匆地赶, 跨进店门, 踮起脚尖, 从大人腋下挤过去,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切地寻找”。这些描述都说明她特别想读到这本书。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 而是生活本身。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学生虽然身处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但一到写文章时, 却又常处于“无米下锅”或“人人心中有, 个个笔下无”的困境。于是我在作文指导中引导学生去观察, 体验生活, 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如教学小学语文《燕子》一文中, 在语言表达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关于燕子外形和春天的描写, 其中“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和“蒙蒙”、“吹拂”、“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等典型词句, 就分别抓住了燕子和春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 可将文中赞美语段作为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训练, 学会运用语言。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里面有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如丰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等, 如果能把它们合理地应用到写作中去, 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再次, 要学会利用图书、报纸、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事事亲历, 但通过间接渠道能获取写作素材。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传媒就是电视。很多电视节目能令学生们大开眼界, 他们能从电视荧屏上学到不少东西, 从一定意义上说, 电视可以说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积累、品味自己欣赏的节目导语, 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 应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发现好的素材, 应及时记下来, 长期坚持积累, 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
最后, 要想把文章写得准确、优美, 就要认真修改。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 文章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8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最重要的途径。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通过引用诗文熟语,使文章语言意蕴深厚。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而蕴含着语言精华的诗文熟语,便是一座青山,一泓碧水。我们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垒筑青山,引入碧水,从而使文章亮色顿生。
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有许多优美的篇章,它们吸引着人们去阅读欣赏。那优美的词句、铿锵的音节、深厚的内涵,无不陶冶人们的情操,打动读者的心。将古典诗词引入作文中,既可夺人眼目,又可显示你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诗歌,可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诗句自然融入文章,使得这篇作文大放异彩。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生在课内外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在作文中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读诗书,撷其精华,这使得学生在自觉的思考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睿智的光芒和脱俗的气质来。
语言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相对思想内容来说,见效会更快一些。中学生虽不像作家已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但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特征,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平和,有的晓畅,有的含蓄等。一般来说,可从下面几方面多加努力:首先,多留意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好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运用到作文中。其次,要不断积累。多读名家名篇、报刊杂志、高考满分作文,以资借鉴。再次,将好词好句、精彩语段摘抄归类。最后,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请老师批阅指点。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语言上多加锤炼,必将使文章美起来。
阅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不仅诗词的积累可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报刊杂志的阅读也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媒介。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一般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所以他们往往只看到家庭与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对于学校与家庭之外的事情他们感到很陌生,所以,我们可以偿试着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看到的、没有感受过的人和事,在阅读中慢慢地开阔视野,使自己对古今中外,对天文地理等有一定了解。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增长了见识,他们也会把自己从阅读中所了解到的写到作文当中。例如,要求围绕“无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才能丰富文章内容,不至于言之无物,空洞贫乏,才可以写出一篇具有论说力的作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就是自身学识修养成长的过程,日积月累,方成栋梁之材。我们如果将写作的过程和读书的过程割裂开来,也就自然而然忽视读书的精神涵养功能。生活需要积累自身和他人的经验,需要增长见识,需要情感的积累。“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语言运用的飞越。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9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写作中,应让小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紧紧围绕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他们的思想情况,可以命题为《××,我想对您说》。又如根据他们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自己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让他们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大家一起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他们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这有利于他们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1、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模仿绝不是呆板复制,模仿应是从此物到彼物间的“支撑点”。模仿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模仿到变通模仿,最后发展成创造性模仿,沿着仿造——改造——创造的轨迹,推陈出新。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就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因而,必须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求他们正确朗读好词好句,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三、激活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
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1、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这就很难写出新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他们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想使文章有新意,还要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学会同中求“异”,通过已知求得未知,从旧知导出新知,从而发现新意,增强创新意识。如他们在写作文《课间十分钟》时,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作文,就不再是单一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而出现了各种富有新意的主题,如,“助人为乐好风尚”、“课间打闹不应当”、“关心集体的好品质”等。
2、改中来“佳”,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这除了选材不当外,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叙述,不会具体描写,而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就必须学会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如有一篇关于写升旗仪式的作文,教师在指导同学们互评时,要求同学们找出作文中至少一处优点和一处毛病,然后具体提出好在哪里,毛病应如何改。这样,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导同学们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在修改中求“佳”,从而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又如大家熟悉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10
关于阅读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小到词义的把握,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影响启示等,都要认真的咀嚼体会。同时,要学会作批注,还要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在我们看书的过程中,若有所悟、怀疑、疑问,可以在其相应位置,及时地作些记载,这就是批注。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每分钟要达到500-1000字。为了提高速度,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入手,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传》、《伊索寓言》,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种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要作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爱的教育》。
关于写作
一、勤于练笔。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随笔、命题作文等。害怕作文,可以理解,那是自己把作文看得太高深,没有谁要你当作家,你要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准备写作所需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一篇在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作文,应该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点:
第一,试卷表面书写要规范化,不要有划字等涂改乱划现象,因为卷面能够反映学生当时的考试思维稳定性与连贯性。
第二,形式上要新颖,表达方式上要让老师耳目一新。
第三,多积累记叙和描写的素材,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四,在语态上要加强力量感,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第五,语言要精确,思维逻辑性要强。
第六,要融会贯通,旁征博引,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整合优化 篇11
其实,传统语文教学一贯主张从阅读与背诵人手,从培养学生的语感人手,摸索和掌握语文的技能技巧,是十分符合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认识规律和训练规律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过程与写作教学过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如何使两者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把阅读和写作通过各种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尝试了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整合优化的作用。
仿写识得写作真面目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包括各种文体,有一些是经典文章,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典范。
学生初学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课本中一篇篇规范的文章就是学生仿效的样本。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别人文章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者,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到作文的路子。所以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提倡初学者仿效,这是传统语文教学发现的一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古人一直认为,仿效名家名篇,“师其神”而不“师其貌”,“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是“最为文之真诀”。
语文课本选编了常见的各种文体。而且每一个单元基本上都是按照文体来编排的,这为我们进行仿写训练提供了方便。例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和《天山景物记》时,我在讲透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写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并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结果,学生的这次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初步掌握了这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后来,学生学了科学小品文这个单元后,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仿照《南州六月荔枝丹》写《我喜爱的一种植物》的科学小品,使学生能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按一定程序、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样,学了理论马上就有了实践的机会,同学们感到有文可依,有话可说,学以致用,感到写作再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兴趣也逐渐浓起来,写作能力又有了提高。
万事开头难。仿写能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克服畏难情绪。
诗词文句和写作素材积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文章中好的诗词文句和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每次指导写作时,我都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提供一些切合他们写作实际的写作素材和诗词文句,启发他们恰当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例如描写“山”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黄河远E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冬天”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启发,把—些有文采、有哲理、有意蕴的诗词文句恰当地用在语段中,把一些写作素材应用到写作中,作为文中典型事例。下面就是很好的引用古诗文的范例:
今日,我“老夫聊发少年狂”,看着联盟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哈哈……
说到我的联盟,一定要谈到我的父亲、哥哥和小姑。一开始,根本没人知道我的网站,要不是我老爸在他公司的网上做广告,现在联盟肯定还是以前那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唉,让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错,虽说老爸帮我不少,但经过身为店主的我的努力,“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接下来再说老哥,要不是他,我的“杂货店”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杂货店了。
最重点的是我的小姑了。如今她在加拿大,也是搞信息技术的。她在里贾纳的档案大楼工作。(羡慕啊!)多亏是她,我的联盟才“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是,正当我准备申请二级域名时,惨剧发生恶劣,联盟被删了,痛苦啊。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呜呜……
这样,学生克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难题,所写作文的内容丰富了,语言有文采了。当学生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更浓了,写作的主动性就提高了。
取文之长补己之短,读写相长
在讲评学生作文的时候,将学生习作和大家都熟悉的课文加以对照讲评,学生更容易意识到习作的短处和课文的长处。学生学习了游记单元,我就布置了一篇题为《益寿山一游》的作文,讲评时用课文《雨中登泰山》来对照,从而启发学生怎样选择中心,安排线索,梳到顺序,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用词生动,等等。我还举出课文中的例子和学生中的习作对照评点。通过这样的具体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例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学生习作不够好,又为什么不够好。这样,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写作能力自然有了提高。
另外,课本所选的课文都是精美的文章,在掌握了范文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素材,为其写作充实了内容。看下面一篇文章:我为项羽说句话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难道项羽真的如范增所说“竖子不足与谋”?项羽真的应该当机立断斩杀刘邦不成?不。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关入成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成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试想,如果当时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那他真能称得上一个英雄吗?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
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不解项羽,今天,我要说:自古谁为真英雄?项羽。
——引子巨人高考网
上面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成功利用所学课文《鸿门宴》进行写作的很好的范例。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不论是学习记叙文,还是学习议论文,或者是学习科技说明文,学生都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为自己写文章服务,正所谓取文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做到读写相长,进而达到阅读教学为作文教学服务的目的。课外阅读,写作腾飞的翅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广泛的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目,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帮助他们积累资料,还可以锻炼其写作能力。记读书笔记通常的方法有: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录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体会和感想。可以着重谈一点或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可以对正确观点补充发挥,或对某一错误观点加以分析、评论和批判。摘录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有实用价值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鲜的词语或生动精彩的片断等分类抄录下来,或者把书籍或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观点,准确地摘录下来,便于查找应用。提纲笔记。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段写成提纲,以便于分清文章的层次,抓住中心,记住要点。提要笔记。即把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以便于理解、记住全文的内容,锻炼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课外活动,学生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围绕课外阅读,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活动。如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实践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舞台,我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向学校的“远山文学社”投稿,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作品的发表或获奖,令学生欢欣鼓舞,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尽可能地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语言的积累也丰富了,写作素材也日益增多,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了提高,这更能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篇12
一、限时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写作
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我们要抓的方面很多,听、说、读、写是基础,需要扩展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阅读着手。其中限时阅读是提高写作的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限时阅读重在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例如像高中生,我们最好挑选一些短篇且单词量不大的进行阅读,这样一来,一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文章大意,二是能分解出文中的关键句。阅读这样的短篇会给写作带来什么好处呢?在我们看来,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是缺乏灵感,而是缺乏语感的表达,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语言结构,造成语法错误的扣分。短篇阅读能培养学生语感,改掉“中国式”语法的错误指导。
培养写作的又一途径来源于我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并非一定要是长篇大论的小说,也可以是杂志、经典名句、每日赏析等。在这些课外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提高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方式,他能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在阅读课外文章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一人不及二人智;三个臭皮匠,胜个过一个诸葛亮。)在我们看来,只看英语的字面意思是看不出什么的,可看了中文翻译我们才知道是一句格言。类似这样的格言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运用它,要活学活用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并非一件难事,熟能生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二、转载运用,活用活学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往往是分层次的。可经过统计和计算,阅读做的好的学生写作会更胜一筹。经研究表明,做阅读理解来提高写作是学生们最愿意尝试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看来,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而阅读理解也是考试的一部分,既然是同一个体系下的活动,那为何不合二为一一起提升。通过学生的回馈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量越大,他们表达语言的思维能力就越强。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他们可以熟悉此行的用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can”我们通常都理解为“能够”、“能”的意思,其实它还有一个意思是“罐头”。通过我们做阅读理解,我们或发现英语隐藏的奥秘,同时活学活用,促进我们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写作本是不分家的。在我们看来,阅读理解里的材料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阅读理解覆盖的层面很多,例如写健康层面、运动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等。这些范文广泛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甚至是背诵。有些学生习惯性的背诵“范文”,他们会直接从好的作文下手,在我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要想写好作文不是看背的多少好的作文,而是看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创作。如果有的同学想把阅读直接运用到写作中也是好的,选择好背诵的方向,以载体的方式直接植入到写作中未尝也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转载要切记勿抄袭,最好背诵精华部分加以润色,把文章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可以借鉴不可抄袭。
做阅读理解是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不是让我们抄袭。我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切记勿抄袭,不要让自己的思维仅限于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借鉴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加之运用,活用活学,终有一天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结语
在高中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懂得日积月累才是致胜的关键所在。我们从阅读走向写作不是从明天考场上做起,而是从眼底做起。都知道积少成多这个道理,显而易见,阅读量越多我们吸收知识的层面和获取语言的内涵也就越广。当前,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是呈现滞后性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来弥补我们在写作上的失分。语感的薄弱是导致我们写作的一大败笔,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还要靠我们自身对语感的栽培。阅读是最原始也是成效最快的一种方法,阅读到写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过程同样也是感受外来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要求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四合一的效果。其中听和说部分是关联性最强的,也是行为能力运用最薄弱的。我们不能把四者分隔开来学习,在传统教学里面,老师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某一部分。这使得我们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空缺。然后在高中学习英语,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好的成果。尽管学习英语写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从阅读到写作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阅读,探索加实践,语言技能,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M].肇庆:新世纪出版社,1996.
【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10-29
初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08-03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05-11
阅读和写作教学06-19
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 发挥整体的优化作用07-21
必修二unit 5 阅读和写作08-29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06-03
阅读写作的促进作用07-01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