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

2024-07-22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共6篇)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 篇1

PeriodIII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aims: 1.understanding the new text to trai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2.德育目标: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身体语言,学习使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进行交流。I.Preparation for the text before class by oneself.★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你不愿使老板失望,况且这对你是一次令人兴奋的经历,因此你站在一旁,观看着,倾听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y will be meeting at a major hotel with local business people who repres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寒暄。接触陌生人时,距离太远太近都会使他们不舒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our people enter looking around in a curious w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西班牙,意大利或者南美洲国家来的人近距离接近对方,而且可能会用身体接触对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世界上多数人见面要握手相互问候,但有些文化背景下的人会采取另一些寒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You don’t want to disappoint your boss, and this is an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you, so you stand watching and liste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是很有趣的研究,能帮你避免交际中遇到的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You should not stand too close to him or her and should stand with your hands a little open to show that you are willing to list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Give an example of how you can communicate a feeling to someone who does not speak your languag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Make a thorough inquiry for the text with students each other.STEP 1.Warming up Allow Ss to enjoy the activity and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bout how people communicate.1).You are welcome.1).smile or shake hands.2).I am worried

2).___________________ 3).I ate too much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I’m sorry I did sth wrong.4)._____________________ 5).I’m so happy

5).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Teacher work with students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STEP2.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 and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You’ll be given 5 minutes.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Never too old to learn.B.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C.Four eyes see more than two.D.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stoms.2.Why are people visiting China? STEP3.Listening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ich airport does the writer go to ? A.Pudong.B.Guangdong.C.Beijing.2.Who is the first person arriving? A.Ms Smith.B.Mr Garcia.C.Mr Cook.3.What does a Japanese do when meeting others? A.Bow.B.Shake hands.C.Only smile.4.Where is Darlene Coulon from?

A.Jordan

B.Spain

C.France STEP4.Make up a dialogue using the above patterns.[话题讨论] 1.Why should we be careful of our body language? 2.Why is it important to watch others as well as listen to them? IV.当堂达标 Fill in the blanks Not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___________, nor are they comfortable _________________ or being too ______ or too ________.In the same way that people ___________with______ language, they also __________________using

________“language” through keeping_______ _______, _______ or _______.None of these actions is either ______ or _____.They are simply the ways in which ________ have developed.______________ is very general, and not all cultures ________ the same way.STEP 4.Summary and Homework 1.Preview the second text(SB, P29).2.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WB Page 63)3.Extensive

Reading Suggested answer

1、重点句子(见学生用书)

2、Fast reading 1.D 2.省略

3、Listening to text!-4.CBAC

4、当堂达标见课文倒数第二段。

如何教学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 篇2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把阅读材料交与学生自己阅读,做几个选择题,之后教师给出答案,学生做错的,教师给予解释。教师不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学生没有自我评价,教师也不给予及时的评价。而且,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都是孤立进行的。在阅读写作时,教师对学生阅读、写作时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不予关注,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对阅读、写作缺乏兴趣。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性评价所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建构知识的目的。合作学习是形成性评价所适应的教学模式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所论,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合作学习贯穿于阅读和写作中,并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如下:(以下面一篇文章为例)

Two years ago, when world-class surfer Bethany Hamilton was attacked by a shark, the incident made news around the world. The 13-year-old was lying on her surfboard in the calm waters off Kauai, Hawaii. Then, a 15-foot tiger shark appeared without any warning, grabbing Bethany’s left arm and tearing it off. Just as suddenly,the shark disappeared.Bethany swam to a shore with one arm, losing 70 percent of the blood in her body. By the time she reached the hospital, she was nearly dead. Bethany's story is incredible.Why did the shark let go, they wonder, when it could have easily eaten the young surfer?

The answer,according to many scientists, is that the shark attacked Bethany by mistake. Sharks, even"man-eaters" like great whites and tigers, usually feast on fat, fleshy seals and sea lions. Humans, by comparison, are lean and bony. Many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some sharks—especially the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ones—make mistakes when they hunt. When the shark catches hold of a swimmer or surfer, it quickly realizes that it's not a satisfying meal. So it let go, as the tiger shark did when it attacked Bethany.

Bolstering this theory is the fact that shark attacks are rare, even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which are teeming with shark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surf and play in those waters each year, yet there have been fewer than 80 shark attacks there in the last 50 years. Only seven of those attacks have been fatal. "If people were a natural prey of sharks, we'd be getting 10 attacks an hour," says biologist Steve Kaiser, a leading shark researcher.

Bethany agrees that sharks are not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humans. Since her accident, she has encountered three sharks, including a 5-foot one that swam directly under her board without even looking at her.

第一步:Lead in. Get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sharks.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words: garb, incredible, bony, te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ep is to get students familiar with sharks and deal with some new words that may be the obstacles for students in reading. The purpose may be achieved by group discussing.

第二步:Fast reading by students for 2 minutes. Dealing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fter reading. If there is any disagreement,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in pairs.

Question1:How old was she when she was attacked by a shark?

Question 2:Are there many sharks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第三步:Careful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do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Answers willbe checked by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hether or not the student agrees the statement, he / she must give his / her supporting sentences.

a. The shark disappeared because it was afraid of humans.

b. After the shark tore her left arm off, it found that Hamilton was not what it wanted.

c. The author agrees that the shark attacked Bethany by mistake.

d. Sharks do not like eating humans because humans are lean and bony.

e. There have been only 80 shark attacks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t of California in the last 50 years.

f. Bethany has met with sharks four times altogether.

当学生给出答案和理由时,教师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如果答案正确,理由充足,教师可以这样评价:You are great. You have given a perfect reason.如果答案部分正确,教师可以说:I agree to some of what you have said. If you can think it over, I think you can give a perfect answer.如果离题很远,教师可以说:I know you have read it through and want to give a satisfying answer. If you can read it more carefully, I believe you'll make it.

第四步:Discuss the main idea and the author's attitude in groups of four.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be given a chance studying cooperatively. Students may have different ideas. Discuss and get the main idea.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想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必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同样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评价。

第五步:Communicate in one's own words. In this step,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of four. One student acts interviewer, and the others act Bethany.

1. Why do you think the shark didn't eat you?

2. Many people say the shark attacked you by mistake, do you think so? Why?

3. Fleshy seals, sea lions and humans are all animals. Why are sharks not interested in humans?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一步步参与,逐步地对文章有了一个透彻的理解。他们对文章的论点、论据已经明明白白,已懂得了怎样用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Discourse analysis (篇章分析)。篇章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通过前边的步骤,学生已经明白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篇章分析,学生知道议论文可以有这样的模式:分析(论据)——论点——分析(论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议论文也可以有以下模式:论点——分析——论点(扣题)。

第七步:Writing.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passage in 120 words.(利用本篇的论点和论据)(15 分钟)

例子:学生习作

In the eyes of most people, shark is dangerous to humans. But in fact sharks do not like attacking human beings.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prove it. The experience of a surfer, Bethany Hamilton, is a good example. Two years ago, when she was lying on her surfer in the calm water off Kauai, a tiger shark was appeared and tore off her left arm. But what surprised her mostly was then the shark disappeared.

There is another fact to prove it.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where are with sharks, hundred of thousand of people surf and play each year, yet there have been 80 shark attacks there in the last 50 years.

From the above, we can drew a conclusion sharks are not especial interested in humans.

第八步:学生互评

In the eyes of most people , a shark is dangerous to human beings. But sharks do not like attacking human beings.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to prove it. The experience of a surfer, Bethany, is a good example. Two years ago, when she was lying on her surfboard in the calm water off Kauai, a tiger shark appeared and tore off her left arm. But what surprised her mostly was that then the shark disappeared.

There is another fact to prove it.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where are teeming with shark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surf and play each year, yet there have been fewer than 80 attacks there in the last 50 years.

From the abov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sharks are not especial interested in humans.

点评:1.a (an) +shark表示类别。2.不定式作定语。3.appear没有被动语态。 4.that不可以省略。5.不确定数目要加s。6.that不可以省略。

第九步:教师点评

In the eyes of most people, a shark is dangerous to human beings. But sharks do not like attacking human beings.

There are two examples to prove it. The experience of a surfer, Bethany, is a good example. two years ago, when she was lying on her surfboard in the calm waters off Kauai, a tiger shark appeared and tore off her left arm. But what surprised her most was that then the shark disappeared.

There is another fact to prove it. I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which are teeming with shark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surf and play each year, yet there have been fewer than 80 attacksin the last 50 years.

From the abov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sharks are not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humans.

点评:1. 水域要用waters。2. most表示“最……”是个副词。3. the waters在从句中作主语。4. 修饰谓语要用副词especially。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 篇3

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定位。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阅读”呢?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语言学家们这样定义阅读:“ Rea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reader’s existing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即“阅读就是在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就是要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活动和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下面我们就围绕老师们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老师们提出教学建议。

误区一: “无障碍”阅读。

问题:有的教师认为,阅读前如果教师不帮助处理新词难句,学生就会因为新词多、语法难而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其实,教师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反而使学生丧失了语篇自主阅读的策略和能力。

对策: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研究文本的整体,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其有意识地寻找整体框架并在理解的全过程中发挥整体的功能。关于阅读中生词的猜测,给大家推荐一种教学策略,如图所示。Word Guessed

Context

Meaning shown by Dictionary context definition

definition clues

误区二: 教学目标繁杂。

问题:有的教师希望把听、说、读、写四个功能的目标都在一节课上有所体现和达成,教师为达成繁多的目标反而弱化了阅读课应有的功能。

对策:教师应反复研读阅读课文,不但要了解文章大意,还要搞清楚文章的发展脉络、篇章结构、段落联系、句际关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语篇、解决语篇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要明确、具体、可观察,说明学生体验和学会了什么,理解内容通常为细节、意义等;体验学习词汇、结构等;实践运用要注意输入与输出一致。

误区三: 教学活动堆积。

问题: PWP 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将阅读分为三段: 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有的教师希望设计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就在这个模式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足、逻辑关系较弱。

对策:教师应基于学生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要运用什么技能,是否和本教学阶段的重点技能相呼应,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规律,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活动设计要遵循以下逻辑规律:课文内容理解在先,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在后;理解的过程要体现层次,从整体到局部,从主旨大意到细节,从表层到深层;语言知识教学要紧密联系课文的内容,融合在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不是机械地走某个特定流程的过场,而应是一个具有人文的、互动的、个性的过程。在 PWP 教学模式下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 三个原则: 1.不同环节、不同活动要递进有效,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要体现层次; 2.保障个体学习时间,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3.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根据。下面的两张表格也为训练不同的阅读技能提出了活动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参考借鉴使用。读前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读中活动 认读; 略读;

转述所读内容;

预测内容,激发兴趣; 跳读; 激活相关语言; 布置任务。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演; 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讨论。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活动

提问学生对单词或短语的理解; 有关单词或短语的替换练习; 单词构成分析;

读后活动

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语言;

技能

猜测词义

单词释义辨析。

理解语句之间的关联 句子顺序重组;

对规定词语所指的选择; 根据所给句子预测下文;

阅读文章补充抽调的语篇指示语。

信息转述练习,如信息图表化; 按照文章顺序记录时间或情感等; 正误判断; 七巧阅读; 根据文章重组句子; 根据故事排列图片。正误判断; 表格填充; 讨论。

阅读后匹配标题; 阅读后给出标题;

阅读后撰写概要。

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要求具体信息; 信息图表填充; 选择填空

补全图片信息等。

在读前阶段,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活动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或进行语言教学;在读中阶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中心、主题、细节等,这个层次既要解决字面阅读,又要解决推理阅读;在读后阶段,教师多依据阅读内容开展评价和应用性活动,例如:让学生联系实际介绍相关经历 ,预测故事的发展 ,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平行写作等。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理解细节

推论

略读

扫读

策略一: K-W-L 这种模式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都可以使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 和“ What have you known in this lesson? ” 的学习过程。策略二: Read – Pair – Share 这种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中都可以使用,学生个体阅读时间、伙伴交流时间和全班分享时间充足,便于学生感知和体验、熟悉和内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提高所需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策略三: Locating information 阅读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文本、文字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推理、得到的结论都应该在文本中找到出处,是作者的客观表达而不是读者的主管臆断。教师可以使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确定信息出处: “ How do you know that answer? ”,“ Does the text tell us the answer? ”,“ Where in the text does it say„? ”,“ Can you point to where in the story it tells you? ”,“ What does the story say about„? ”,“ Can you prove your answer from what you’ve read? ”

下面这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阅读寻找答案依据的类型,同时也说明,阅读并非只关乎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

问题:有的老师过多关注语篇的表层意义,忽视更深层的语义,不能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和判断、总结和归纳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或情感,缺少对语篇资源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挖掘。

对策:学生要学会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

语篇不是毫不相干的句子的篇章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它是由语句组成的表达多层意思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结构系统。决定一套句子能否组成语篇的主要因素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并以此产生语篇性。语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景方面是连贯的,由此表现出语域一致性;在语篇主体上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1.重视显性连接词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过的连接词。例如,常见关系的连接词有:

(1)表示举例、解释: for example, such as, like(2)表示总结: as a result, in a word, so(3)表示强调: above all, especially, in fact(4)表示比较: as„as„, more than, less than(5)表示转折: however, instead, even though(6)表示层次: at first, then, at last(7)表示原因: because, because of, since(8)表示条件: if(9)表示让步: though, although 2.领悟语篇内部之间的隐性连接。教师上课时要多发现文本内部之间蕴含的隐性连接,及时引导学生领悟,学生的语篇驾驭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3.加强语篇逻辑结构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不同文体的典型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语篇结构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模仿学习,进而掌握每一种文体的篇章格式。

下面 6 幅图体现了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使用。

误区四: 阅读与朗读混淆。

问题:大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是课堂中常见的两类“读”的练习方式。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朗读的声音,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于是就安排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获取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活动。

对策:朗读和阅读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朗读无法替代阅读,因为朗读涉及的技能只有语音和语调,朗读者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而无声阅读者更重视意义的理解。了解了这些区别,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默读完成阅读理解,在理解文章后再通过朗读以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误区五: 输入输出不匹配。

问题:有的教师急于让学生在阅读后立刻产出与阅读文章结构、长度、语言、内容都相同或相似的文章,任务设计要求较高,或者要求输出的语言并非是本节课阅读输入的语言。

对策:将写作和阅读教学割裂而彼此孤立是不科学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真实合理的写作训练,展开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促进。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引发与延伸习得的产生,阅读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必须与写作中有意义的“交际”相结合,学习者才能获得练习运用语言的条件。“读”属于理解技能,“写”属于表达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技能一般略高于表达技能。所以,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适当考虑降低表达技能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紧扣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过程,开展以阅读材料为依托的借鉴式写作,在借鉴阅读材料的组织构思方式、词汇语句的选取和意义表达等方面的技巧时,展开阅读中的写作训练,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情境,借鉴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词汇句型,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阅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感知新的语言现象,学习和运用这些新内容,经历感知—体验—操练—运用的过程,丰富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感知—体验是在阅读中完成的,操练—运用是在阅读后完成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情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2.阅读欣赏,借鉴阅读文本的语篇模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技能。阅读就是获取作者所要给予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思想,同时发现和学习表达本主题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学生应能模仿作者,使自己就这一主题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每篇文章根据体裁都有相应的结构模式,各种话题的文章都由相应的内容组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语篇的模式并在阅读后进行借鉴,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 篇4

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从力的作用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掌握力的分解的定解条件。

会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学习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学习难点: 力的分解的定解条件的确定。主要内容:

一、分力

几个力,如果它们共同产生的效果跟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那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注意:分力与合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其相同之处是作用效果相同;不同之处是不能同时出现,在受力分析或有关力的计算中不能重复考虑。

二、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2.力的分解的特点是:同一个力,若没有其他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因为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通常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才有实际意义。3.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方法步骤:(1)根据物体(或结点)所处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也可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

例如,物体重G,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重力常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Gsinθ(表

示重力产生的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效果)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F2=Gcosθ(表示重力产生的使物体紧压斜面的效果)

【例一】在倾角θ=30º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

三、对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的几种常见的情况和力的分解的定解问题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以这个力F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无附加条件限制时可作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说明两个力的合力可唯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不是唯一的。要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一定有定解条件。1.对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的几种常见的情况 的定解条件

一个力有确定的两个分力的条件是:1、2、2.力的分解

【例二】试判断:

(1)若已知两个分力F1和F2的方向,如图1所示,F1、F2有唯一解吗?

(2)若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如图2所示,另一个分力F2有唯一解吗?(3)若已知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如图3所示,F1,F2有唯一解吗?

【例三】已知某力F的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试分析: F2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F的两个分力有唯一解? F2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F的两个分力有两解? F2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F的两个分力无解?

四、力的正交分解法:

将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是力学问题中处理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如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分解成垂直于斜面与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分力就是采用了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的优点:其一,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x,y)对力进行描述;其二,几何图形关系简单,是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多,容易求解。

正交分解的一般步骤: 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将所有力依次向x轴和y轴上分解为Fx1、Fx2„„,Fy1、Fy2„„ 分别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Fx、Fy 求出合力F,大小FFx2Fy2 方向tanFyFx

【例四】大小均为F的三个力共同作用在O点,如图,F1与F2、F2与F3之间的夹角均为60º,求合力。

【例五】如图,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1、F2、F3、F4、F5,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用正交分解法求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课堂训练: 1.一重为G的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受到斜面的弹力FN,如图所示,设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为F1,则()A.F1是FN与G的合力 B.F1是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C.G分解为F1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2

D.物体受到G、FN、F1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压紧斜面的力F2 2.下列有关合力与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力总是小于合力 B.对力进行正交分解时,分力总是小于合力 C.将5 N的力进行分解,可以得到50 N的分力 D.将5 N的力进行分解,不可以得到1 N的分力

3.如右图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课后作业: 1.在一个已知力的分解中,下列情况中具有唯一一对分力的是()

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分力的方向

C.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D.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 2.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的()A.两个分力与F都在一条直线上 B.两个分力与F间的夹角都大于90º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D.一个分力与F间的夹角为90 º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4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N的力能分解为7N和9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N的力能分解为3N和4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N的力能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

4.已知力的大小为10N,将此力可分解成如下()

A.3N、3N B.6N、6N C.100N、100N D.500N、500N 5.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º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A.

3F,方向未33323F B.F C.F D.3F 3234

6.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C.重力、下滑力和正压力 D.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正压力 7.在水平木板上放一个小铁块,逐渐抬高木板一端,在铁块下滑前的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和铁块对木块的正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A.F和FN都不断增大 B.F增大,FN减小 C.F减小,FN增大 D.F和FN都减小

*8.如图示,已知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的夹角为θ,若使另一个分力F2的值最小,则F2大小为______________。

*9.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阅读材料: 帆船逆风前进

很难想象帆船怎样能够逆着风前进。水手的确会告诉你们,正顶着风驾驶帆船是不可能的,帆船只能在跟风的方向成锐角的时候前进。可是这个锐角很小——大约只有直角的四分之一,大约是22°,——不管是正顶着风或者成22°的角度,看来是同样难以理解的。

可是实际上,这两种情形不是没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来说明帆船是怎样跟风向成小角度逆着风前进的。首先,让我们看风一般是怎样对船帆起作用的,也就是说,当风吹在帆上的时候,它把帆往哪里推。你也许会这样想,风总是把帆推往它所吹的方向去。然而实际并不是这样。无论风向哪里吹,它总产生一个垂直帆面的力,这个力推动着船帆。且让我们假定风向就是箭头所指的方向。AB线代表帆。因为风力是平均分布在全部帆面上的,所以我们可以用R来代表风的压力,它作用在帆的中心。把这力分解成两个:跟帆面垂直的力Q和跟帆面平行的力P。力P不能推动帆,因为风跟帆的摩擦太小了。剩下的力Q依着垂直帆面的方向推动着帆。

懂得了这点,就容易懂得为什么帆船能够在跟风向成锐角的情况下过着凤前进了。让我们用KK线代表船的龙骨线。风照箭头所表示的方向成锐角吹向这条线。AB线代表帆面,我们把帆转到这样的位置,使帆面刚好平分龙骨的方向和风的方向之间的那只角。现在看力的分解。风对帆的压力,我们用力Q来表示,这个力,我们知道应当是跟帆面垂直的。把这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使力R垂直龙骨线,力S顺着龙骨线指向前面。因为船朝力B的方向运动的时候,是要遇到水的强大的阻力的(帆船的龙骨在水里很深),所以力R几乎全部被抵消了。剩下的只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 篇5

http://sw.fjjy.org 学校 临清三中

学科 生物

编写人 刘新华

审稿人 冯子文

第二章第1节 《受精作用》(3)

一、教材分析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

·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教材中的相关讨论题。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归纳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展示教材P24受精过程的图,结合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学生完成教材P25-26相关练习。

(三)总结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6练习

九、板书设计

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模型建构

2、多样性的原因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2·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2、意义

十、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内容在知识要求和教材编排上无多大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过程,结合细胞图像归纳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觉得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效果看似不错。但学生听得清楚,做题困难,记忆时间短,容易生疏,复习课必须按新课重来,费时费力,效果较差。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简化提炼,利用多种形式,化复杂为简单,更加具体有序,提升了学生对减数分裂本质的理解,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阅读和写作教学案 篇6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不仅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思想、抒写心灵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关系着良好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根据课标编写的几套语文教材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无写作教材,写作目标模糊,模块之间、必修选修之间无写作序列。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而言,不少教师把写作教学当成章法、技法的传授课。在以传授“章法”、“技法”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写作上体现出行文呆板、语言贫乏等一些“病态”特征,将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由此厌倦、害怕写作。可见,作文教学水平的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学生的写作信心。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加具体地掌握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发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探索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新方法,同时也为了调研写作学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调研方向

1.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

2.写作学案的编写和应用状况。

(三)调研对象与方式

以南京市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调查问卷附后)

(四)调查问卷初步设想

1.关于写作教学现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调查。

教师普遍的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体现循序渐进性,每学期的写作次数,教师如何指导和评改作文,教师对目前的写作教学满意度如何,学生对写作课的认识,学生写作学习的方式及是否有收获等。通过这些调研梳理出研究的核心问题,了解目前通行的写作教学理论和写作实际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2.关于写作学案的编写和应用状况,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调查。

利用各级教研活动对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如何认识写作学案的编写,有无学案的编写,使用效果如何,存在问题有哪些,有哪些解决建议等。针对学生的调查则是:对写作学案的认识,对现有学案的认可度,写作前、中、后的学案比较等。通过对目前写作学案的编写应用及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调查问卷与结果统计

(一)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在2013年4月12日举办了全国“首届‘让课程走进学生的生命·自主课堂”观摩研讨会,利用此次研讨会,课题组对与会的语文教师、专家和教研员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发出300份,收回250份,有效问卷为230份。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选项

题号ABCD

120%28%52%

240%28%24%8%

320%74%6%

420%30%48%2%

578%2%20%

634%8%58%

718%54%22%

86%36%58%

918%32%50%

1018%80%2%

1132%36%32%

1288%6%6%

1374%26%

1460%40%

(二)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课题组在南京市玄武区两所高中(第九中学、第十三中学)随机抽取了高一、高二、高三各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30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85份。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选项

题号ABCD

185%7%8%

28%59%33%

314%25%39%22%

423%36%41%

557%13%30%

645%17%36%2%

710%10%48%32%

838%49%13%

920%41%39%

1014%70%14%2%

1138%30%32%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的自然状况

教师问卷中第1、2项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0%的教师属于五年教龄内的新教师,28%的教师为5至10教龄的教师,52%为教龄十年以上的成熟教师。其中40%的教师任教高一年级,28%的教师任教高二年级,24%的教师任教高三年级,调查对象中还包括部分教研员(8%)。

2.关于写作教学现状

(1)第3项的统计数据显示:有74%的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难上的课型为写作课,这说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困惑具有普遍性。

(2)第4项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0%的教师在写作流程上属于传统而简单的“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模式,大部分教师都能突破这一点,意识到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可喜的调查结果。

(3)第5、6项的统计数据显示:78%的教师每次写作教学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但64%的教师在内容安排上缺乏整体的序列性。这说明广大教师意识到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系列的重要性,但如何做到整体合力的序列尚有待研究。endprint

(4)第7项的统计数据显示:写作命题半数以上(54%)是参考其他试卷的作文题目,少数是来自教材(18%)和自我命制(22%)。写作教学中针对性和创新性不够。

(5)第8、9项的统计数据显示:82%的教师每学期指导学生写作大作文的次数超过4次,但是只有6%的教师对自己的写作教学表示满意,36%的教师很不满意。58%的教师基本满意。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成就感很低。

(6)第10项的统计数据显示:18%的教师认为通过自己的写作教学,班级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明显。而80%的则认为提高不明显。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状。

3.关于写作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1)第11项的统计数据显示:32%的学校语文组有完整的写作教学学案,36%的学校无任何写作学案,32%的学校有零散的写作学案;

(2)第12、13项的统计数据显示:88%的教师认为有必要编写写作学案,教师个人有零散写作学案的占74%。说明部分学校和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学案的重要性,但目前学案的编写和应用情况还是很不乐观,在内容安排上做不到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

(3)第14项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教师认为学案对学生帮助大,40%的教师认为帮助不大。说明学案的应用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没有发挥出应用的巨大作用。

(4)问卷第15项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案应包括如下内容:写作目标、写作指导、方法交流、例文示范、写作反思、写后修改等内容。

(二)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对写作及写作课的认识

学生问卷中第1项的统计数据显示:85%的学生最喜欢的写作方式是课外随笔,课堂作文和考场作文并不受欢迎。第2项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自己目前的作文水平表述满意的只有8%,33%的同学表示不满意,59%的同学自认为水平一般。第3项的统计数据显示:写作文时充满激情的学生只占14%,而大部分学生没什么激情,无所谓的态度来写作,甚至是对写作很烦躁,有抵触情绪。第4项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3%的学生喜欢学校的作文课,大部分学生是不喜欢或无所谓的态度。由此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写作状态都不甚理想。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保住写作教学阵地已成为作文教学不容回避的课题。

2.关于写作课的学习方式

(1)第5项的统计数据显示:57%的学生每次习作有明确的训练目标,43%的学生则训练目标不明确。这反映的是教师在写作教学时目标要求的缺失。

(2)第6项的统计数据显示:45%的学生希望在写作前得到写作指导,17%的学生希望在写作中得到指导,36%的学生希望在写作后得到指导。可以看出,所有同学都希望在写作上得到教师的指导,都希望自己能在写作上有所进步,而在什么阶段需要指导,则需要老师因材施教了,所以教师要具体掌握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要求。

(3)第7项的统计数据显示:4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指导作文方面能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审题,32%的学生希望老师提供材料启发写作。这对老师提出了充分备课的要求,写作教学备什么呢?如何组织审题,如何组织讨论,准备哪些启发材料,如何启发学生审题等。

(4)第8项的统计数据显示:对被教师评改过的作文,38%的学生只看分数和评语,49%的学生会再看一遍原文并反思,只有13%的学生会反思后再次修改。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输这样一种观念:写作水平是在反复修改和比较中提升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文章并进行反复修改。

(5)第9项的统计数据显示:20%的学生希望老师通过优秀范文来讲评作文,41%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面批,39%的学生希望优秀文和问题文一起讲评。这需要教师在作文讲评前要精选典型的优秀文和问题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提高写作认识和写作水平,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批阅方式,提倡进行作文面批。

3.关于写作学案的使用

(1)第10项的统计数据显示:70%的学生在写作课上没有写作学案,14%的学生表示偶尔有学案。说明学案作为写作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没有广泛普及。

(2)第11项的统计数据显示:38%的学生希望有写作学案,30%的学生则不希望有学案,32%的学生对有无学案持无所谓态度。只有少数学生从写作学案中得到益处,多数同学还停留在无学案的写作训练状态。

(3)第12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觉得自己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议论不够深入,描写不够细致,语言不够动人,情感不够真实等。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关于写作教学现状的小结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处于相对混乱低效的状态。一方面,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缺乏整体而明确的目标,教学方法也传统而单一,所以普遍感觉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成就感较低,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远多于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作文教学兴趣不大,缺少写作热情与激情,学生在写作过程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总之,虽然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有过很多探索,也有很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总体来讲,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停留在一个感性的、经验性的层面,缺少系统的、科学的、有序的和符合相应要求的指导。

(二)关于写作学案的编写及应用现状的小结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和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写作学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重要性,不少学校开始着手编写和使用写作学案,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总体情况还不是很乐观,尚未发挥出应有的巨大作用。就教师来说,写作学案的编写在内容安排上缺少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使用上缺少系统性和坚持性,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学生来说,只有部分同学从写作学案中得到益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多数同学还停留在无学案的写作无序训练状态。endprint

(三)原因分析

无论是现代社会及高考的外在要求,还是教师及学生自身的内在愿望,高中语文写作的教与学现状亟待改善,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调查数据和结果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写作训练缺少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目前,写作虽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存在,但它贯穿在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教学之中,其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教学中,可能是“审美疲劳”的原因,写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被边缘化了:学校往往没有整体的写作训练规划,每个学段缺少中观层面的训练计划,每一次写作的训练重点含糊不清。这也导致了部分学校在编写学案时的无所依据和无序列性。

第二,写作训练中指导不力、评价高考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目标不明和训练重点不清,必然造成写作训练中的指导盲目随意、就题论题的现象。目前,写作前指导不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对写作前的指导往往采用“减法”,略讲或者干脆不讲,既不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写作的相关知识点,也未能就训练题目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点拨写作思路。这种淡化、弱化教师指导的行为,把学生直接推到了最前台,似乎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写作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也缺少适当的思维训练,学生对文题的认识多处于一种朦胧原始的感知层面,面对作文题往往无从着力,很少有同学能自主地对审题、构思、选材进行理性思考,多是凭着感觉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那么,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写作后的评讲标准高考化的趋势也比较普遍。因为没有明确训练目标和重点,教师只有拿高考的作文评分细则来衡量。不顾文题和学生的因素,始终用高考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所有作文,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

指导的缺失和评价的泛化,宝贵的写作资源只能成为无法积累的一次性消费,难以和前后的作文训练勾连成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能原地踏步。

第三,关注文章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忽视写作主体学生的状况

也有学校对学生用写作学案引导和反馈写作情况,但多从题目本身的角度进行审视剖析,惯于把文章的文体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然后分知识点进行训练,往往按照一般写文章的思路,进行常规的指导。忽视学生本身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审题立意构思过程中的实际困惑和盲点,因此,以“文本位”为出发点编写学案,在引导思路,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控制和限制了学生思维,忽视了学生本身就是丰富的写作资源的来源。而教条地照搬写作法理论,如同给学生戴上了枷锁,举手投足都受到了限制,那种方法至上的胶柱鼓瑟的做法,还是没有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动态发展的个体来看,而如何启发引导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识,在指导中,更为重要。

上述原因只是导致目前写作现状的外显原因,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价值,缺少“以生为本”的意识。长期以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更为注重篇章结构、语言知识等写作表层技术的静态传授,较少致力于学生在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思维、审美、情感的引导与探索,也就是忽略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价值。这完全违背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念精神”。

六、对策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展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

如何走出目前写作教学的困境,怎样使学生由被动痛苦地写作文,变成主动快乐地创作,自由地倾吐心声,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要进一步明确学生作文的目的。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通过作文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张扬学生的个性生命,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作文的目的,更加关注作文者的情感和文化底蕴,为开展“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要进一步突出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写作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承认学生自身作为一个开发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性,鼓励学生深入地体会生活,真切地表达生活感受。“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还要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机制。要树立“重在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如开辟习作园地,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等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习作集等。总之要努力将教师单一评价变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

针对作文教学混乱低效的现状,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课题组认为必须对中学各阶段的作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全面系统地把握作文的学科体系,把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落实到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教学目标上以“育人”为首位,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从内容上以生活为源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面拓展其写作资源;从教学规律上,以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为依据,做到循序渐进;从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听、说、读、写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多元的训练过程。

(二)编写使用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

为了实施这种教学理念,使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从‘文本位到‘生本位: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的实践研究”。

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这一物化的载体,可以引领和指导高中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站在课程的高度以课程的标准去规划设计,避免写作训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木”,不成“林”的现象,也能避免教师由于缺少明确的写作目的造成盲目、随意或不作为的教学行为。以写作学案为载体,让写作教学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课程的层面,这种整体性规划既与阅读相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让必修、选修和高三应试三个阶段的写作训练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真正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三个平台。endprint

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对学生来说,能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个体思维活动过程,任何外部的作用,都只有在个体的主动参与下才能产生影响,而“以生为本”的写作学案,具有针对性地导思、导练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媒介。而且每个学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关注写作的整个流程,它链接了写作的各个阶段,有助于学生感悟写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写作体验,把写作的知识、技巧内化为自觉的写作行为,从而落实到今后的写作实践中,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

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对教师来说,能改变无序、低效的作文教学现状,开创作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现行教材按人文母题编写的体例,决定了一个专题中所有的阅读材料以及语文实践活动都在一个主题的统摄之下,写作训练自然就缺少了知识和能力的序列。加上近10年的去知识化思潮的影响,专题的人文内涵的优势被急剧放大,教科书中写作知识和序列被边缘化甚至完全消解了。而写作学案,即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科书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弥补教材的天然不足。教师以学案为媒介,把写作计划制度化,写作指导具体化,使写作训练既在人文母题的统摄下,又有训练的序列和针对性,从而开创作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对课堂而言,能优化作文课堂的结构模式,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教师的写作指导课,往往是做“减法”,既不注重梳理和补充本次写作的相关知识点,也不能就训练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和点拨写作思路。而写作讲评课,只是草草读几篇好作文,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升写作认识,进而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去。所以,无论是写作指导,还是反馈讲评,课堂结构都是松散、无序的。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以学案为载体的作文课堂教学,以导学步骤为指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能大大优化作文课堂的结构模式,进而大大提高作文指导和讲评的有效性。

附:调查问卷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写作学案编写应用的调查(教师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完成下列问卷。谢谢!

一、调查对象的自然状况

1.您的教龄为( )

A.1-5年 B.6-10年 C.10年以上

2.您今年所任教的年级是( )

A.高一 B.高二 C.高三

二、关于写作教学现状

3.在语文教学中,您认为最难上的课型是( )

A.阅读课 B.写作课 C.其他 (请写在横线处)

4.您开展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 )

A.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B.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学生修改

C.布置题目——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学生修改

D. 其他(请写下您的教学流程)

5.您每次写作教学是否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

A.有 B.无 C.不太明确

6.您写作教学的内容安排是否有相对明确的序列( )

A.有 B.没有 C.有,但不完整

7.您的写作命题来源于( )

A.教材 B.参考其他试卷的作文题目 C.自我命制

8.您对目前自己的写作教学满意吗?( )

A.满意 B.很不满意 C.基本满意

9.您每学期指导学生写作大作文的次数是( )

A.4次以下 B.4到6次 C.6次以上

10.您认为学生通过您的写作教学,班级整体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吗?( )

A.明显 B.不太明显 C.没有提高

三、关于写作学案编写和应用

11.您所在的学校语文组是否有写作教学的学案( )

A.有 B.无 C.有零散学案

12.您认为有必要编写写作学案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13.您有零散的写作学案吗?( )

A.有 B.没有

14.您觉得所用的学案对学生帮助大吗?( )

A.帮助大 B.帮助不大

15.您认为写作学案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多选)( )

A.写作目标 B.写作指导 C.方法交流 D.例文示范 E.其他 (请写在横线处)

(二)高中生写作现状及写作学案应用调查(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完成下列问卷。

一、对写作及写作课的认识

1.你最喜欢的写作方式是( )

A.课外随笔 B.课堂作文 C.考场作文

2.你对自己目前的作文水平满意吗?( )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3.一般情况下,在写作文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

A.很有激情,充满写作的欲望

B.比较有激情,有写作的想法

C.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

D.烦躁,不太想写

4.你喜欢学校的作文课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二、写作课的学习方式

5.你的每次习作,老师会提出明确的训练目标吗? ( )

A.有 B.没有 C.有时有

6.写作过程中你最希望何时得到写作指导( )

A.写作前 B.写作中 C.写作后

7.你希望老师怎样指导你的作文 ( )

A.老师不做指导

B.老师只提要求,不做指导

C.老师帮助审题,让学生讨论

D老师提供材料启发

8.你的作文被老师评改之后,你一般会怎么做?( )

A.只看分数和评语 B.再看一遍原文并反思 C.反思后再次修改

9.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评作文( )

A.优秀范文讲评 B.面批 C.优秀文与问题文一起讲评

三、关于写作学案的使用

10.你的写作课上有写作学案吗?( )

A.有 B.没有 C.偶尔有

11.你希望有写作学案来指导自己的作文吗?( )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12.对照高考要求,你觉得自己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希望老师怎样帮助你?(请写在下面横线处)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从‘文本位到‘生本位:基于全流程指导的写作学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2011/02/302)

上一篇:一信贷是哪个公司的下一篇:景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