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2024-06-03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共12篇)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1

课外阅读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有助于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与阅读目标,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每天的阅读量,做一个充实、有内涵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将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使中学语文教学充满新的力量与生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拥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重视中学语文阅读。

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习语文,完成课外阅读。一味地应付考试,完成许许多多的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导致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没有写作能力。同时,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与保守,还没有形成重视中学语文阅读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因此,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以及写作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出来,做一个有自信、有力量、有个性的中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师应将写作作为目标,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可谓是“剪不断”。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把在阅读中认为美妙的语言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语言在语文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有效积累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过,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又久远的学习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广泛地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明白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对经典的文章进行精读。在中学,学生一定要学会正确的阅读,要不然不仅会浪费时间,还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规划,使学生阅读的课外文章都是一些经典,有助于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陶冶情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使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更好、更多的经典书籍。

三、中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1. 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在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语言的科学运用。不过,要使学生准确、科学的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学生只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搭配,辞藻的运用,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使自己对语言的认识更深刻,从而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写出优秀的文章。例如,《风筝》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好句子、好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下来,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摘抄优美句子、华丽辞藻的习惯,渐渐地词汇量就增加了,语言也就丰富了。因此,教师应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章,教会学生积累语言文字,使学生更恰当地运用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2. 教会学生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写作并不是简单的运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巧妙设计文章的框架,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仅是语言丰富,还十分的清晰、有条理。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名家的散文进行大量的精读,让学生熟悉名家是如何设计文章的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的,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慢慢领悟写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名家的文章,也就是仿写,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写作功底,让学生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一篇文章的认知与理解,模仿文章的框架与脉络,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

总之,阅读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升华,做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中学生。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2

摘 要: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写作素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兴趣,适时引导学生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材阅读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离开阅读谈写作或离开写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于是我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训练,实践证明有很好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为写作打基础,在阅读中积累名篇佳句或优秀片段,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

小学阶段的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自然段与结构段、段落与段落、内容与思想,主要与次要、前因与后果,外表与内心,静态与动态、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事物与环境、事物与联想、事物与事物等。其实,这些内容包括了文章的部分特征,也就是文章的写法。要给学生讲清这些基本知识点,使其在阅读中能够对课文结构有个概括性的总体印象。

三、在阅读中练习写作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理解,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与表达思维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习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为写作服务。在练习时,我们不光练习文中每一个词语,还根据词语分类有目的地练习表达。

四、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创新

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其写作能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童心如歌,飞扬起无数的音符;童心如梦,牵动着理想的风筝;童心无价,需要我们小心呵护,让我们不断接受,和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天空中翱翔,在写作中放飞理想的风筝。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重要性;方法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连贯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中的情感、观点和表达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理念及情感跃然纸上。因此,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所见所闻更加全面,也使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将掌握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方式描绘出来。因为学生的情感丰富,自我表现力强,而沉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使其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而读写结合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一、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重要性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经过丰富的阅读训练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更进一步提升。因为初中学生情感丰富,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写作可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之后才能使文章更加精彩,进而将熟练的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得文章更有特色,内容更加生动。

在写作和阅读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才能保证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清楚文章的内容,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使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法

1.增加实践机会

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带动学生进行写作及阅读协调进行,努力给学生筹划更丰富的写作及阅读训练,让学生对周边生活的细节、感受、见解等进行深入描绘,对例文展开深入的阅读讲解,再给学生布置一些仿写任务,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写作能力都得以提升,整体地提高语文能力。

2.转变学习观念

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初中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还不是高,教师只是单方面地从阅读成绩出发,让学生去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做缺少对学生表达情感能力的锻炼。因为语文是一个讲究情感表达的科目,在学生的情感细胞被触发后才能使其阅读及写作更具动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因此,教师不要仅仅将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应该综合考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学习和写作当成爱好,才能全面地提升语文水平。

3.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质量很高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对其个人能力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材内容有所注重,对一些著名文章要深入讲解,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普遍性知识的含义。另外,教师对这些名篇要进行环境烘托,强调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意境美,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通过渲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及意义。

4.丰富课外知识

写作能力训练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前社会中有太多模式化的写作方法,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套用一些文章模式,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及情感宣泄能力的回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好书,增加课外阅读量。然而因为图书种类的繁杂,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相对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内容带入到课堂中充分讲解,从而鼓励学生去学习了解,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及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使当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升,就必须要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清楚地分析教材并且从不同的方面补充课外知识,从而为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垂兰,熊富生.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3-14.

[2]徐吉志.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基石[J].新课程研究,2006(7):32-33.

[3]黄友胜.探讨初中语文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45-46.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重要性,方法

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存在着固有的练习的, 阅读是为了接受文章的情感、表达、技巧, 而写作是为了表达、抒发、彰显, 也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读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 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见闻, 还能加深对于生活的理解, 通过不断阅读丰富其生活体验。在写作的时候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技巧、情感、表达等抒发出来, 这其中包含着学生很多的感悟, 这些感悟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初中生比较感性, 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而学习的压力使其在一定程度受到了抑制,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宣泄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的自我表达更加顺畅。

一、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这两个部分往往有很强的辅助和依存的作用, 可以说是语文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只有拥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展, 思想深度的挖掘。初中生往往有表达自己欲望的愿望, 而写作正是一个非常实际且有效的方式。只要学生掌握了语文阅读的技巧, 就能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为抒发自己的情感铺垫了道路,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阅读, 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情绪, 而当自己碰到类似的事情, 就能在写作中将这些情绪表达, 这样就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宣泄。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其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升华, 可以灵活掌握自己的情绪, 利用更多的表达手法, 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手法更加成熟。

二、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

如今, 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选择, 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而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增加实践机会。

实践出真知, 只有经过大量实践的验证, 才能使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 诸如可以在进行完阅读讲解之后, 让学生仿写, 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感悟融入自己的文章, 不但可以提供阅读能力, 还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将两个部分巧妙地相嵌合。

2. 转变学习观念。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 而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理解还比较落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而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 这里就欠缺了情感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教师不能用成绩作为考核学生阅读写作一依据, 而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收获, 只有将阅读当作兴趣, 把写作当作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3. 充分利用教材。

在初中的课本中, 其中所收录的文章往往都是质量比较高, 且有一定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学生掌握了这些就能够触类旁通对类似的内容有所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的作用, 对于教材中的名篇名句, 教师要深挖细讲, 争取将这些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知识使学生掌握。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为这些教材内容创设必要的情境, 只有使学生理解文学的美, 并使其具有欣赏这种美的能力, 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感同身受, 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避免平铺直叙, 照本宣科, 应该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课堂的讲授当中。诸如在对《谈骨气》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对骨气的内涵进行不同时代的不同理解, 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与当下的社会建立必要的联系, 更好地理解骨气的含义与文章的内涵。

4. 丰富课外知识。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样板化的写作模式, 学生往往会套用所谓的模型进行文学创作, 实际上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和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此点, 在当今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教师也鼓励学生读好书, 多读书, 但是现在的图书种类非常多, 学生对一些名著的兴趣却不是很大, 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将心比心的, 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放到课堂上进行课外扩展, 并鼓励学生去读, 这样就能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面的扩展, 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 这样就很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三、总结

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水平的提高, 就需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通过增加课堂实践、转变观念、利用教材、丰富课外知识等方法来促成, 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改变呆板的现状, 实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垂兰、熊富生, 《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0

[2].黄友胜, 《探讨初中语文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04

[3].徐吉志, 《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基石》[J], 《新课程研究》, 2006.07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与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和写作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对二者的要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多训练,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教材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范文,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以范文引路,实行读写结合,乃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的确,每篇课文都有写作方法上的特色,应在阅读、理解、品析和欣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通过对范文的比较、鉴赏、指导,使学生对习作顺序、具体描写有了深切的体验。例如在介绍有层次地写景物时,引用《桂林山水》中的一段,训练学生达到分层次的介绍和在作文中运用排比写法的能力。如在讲解夸张手法时让他们在古诗的意境中掌握写法、学会运用,在题目的确定中更要指导到位。学生们会用恰当 的词语来描绘文章的意境。句式的指导,更增强了表达的效果,根据写作要求,从课文中选取一些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实例,让学生模仿运用。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因此,多种形式并举,提升了综合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努力地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如缩写、扩写、改写、续写课文和写评论、读后感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和写作水平。采取缩写、扩写、改写课文的某个片段、某个情节,使之更加详细完整,采取摘其概要,去枝留干,使之简缩为略。引导学生评论某个人物、某件事情,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的状况,写有思想深度的读后感等,从而提高学生准确理解课文、辨证地分析事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联想的能力。我还非常注重习作讲评环节。习作与课文对照比较,分析优劣得失讲评时,将学生的习作与课文中的例子对照比较,分析评点,使学生明白好在那里,为什么好,毛病在那里,是什么毛病,怎样修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训练学生确定中心、梳理线索、安排顺序的能力和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还要善于使学生通过阅读净化自己的心灵。好的文章都有独特的文体特色,通过阅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不同的感悟。学生只有认真仔细地、广泛地阅读优秀作品,才能从中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如《美丽的西沙群岛》、《灰雀》、《小摄影师》等,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意境,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写作方法。我们只有积极地鼓励学生去读,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章的妙处。如果 学生课文读得好,又能广泛的阅读课外书,我相信他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一篇文章写得好坏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是在于它是否吸引读者。能吸引读者的方法之一,就是文章有创意,文章的创意是通过大量阅读知识积累融合升华的结果。

二、课外阅读中多接触,多吸收

首先,教师可指定一些对写作技能的形式有益的书刊杂志,让他们展开课后阅读。选择书目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和中学生必读名著列入推荐书目,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并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并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甚至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这样,既丰富了阅读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增加生活积累。要求学生能走进电视,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中真切地感悟社会,冷静地思索生活;要求学生多看报刊、杂志,评议时政,明辨生活中的美丑;要求学生能走进集贸市场,街头巷尾去聆听朴实真挚的对话,甚至是观察巧舌如簧的商贩。只有他们真正地走进生活,感悟了生活,作文中的情感才是真实的,立意也才能深远。

三、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 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一是注重摘抄与积累,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让学生把课文 中或课外书中学到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加以运用。二是仿写训练,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所用,需要指出的是,仿写绝不是抄袭,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拿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6

一、中学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与阅读目标,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每天的阅读量,做一个充实、有内涵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将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使中学语文教学充满新的力量与生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拥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重视中学语文阅读。

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习语文,完成课外阅读。一味地应付考试,完成许许多多的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导致学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没有写作能力。同时,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与保守,还没有形成重视中学语文阅读的态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因此,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以及写作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出来,做一个有自信、有力量、有个性的中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师应将写作作为目标,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可谓是“剪不断”。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把在阅读中认为美妙的语言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语言在语文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有效积累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过,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又久远的学习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广泛地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明白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对经典的文章进行精读。在中学,学生一定要学会正确的阅读,要不然不仅会浪费时间,还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将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规划,使学生阅读的课外文章都是一些经典,有助于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陶冶情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使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更好、更多的经典书籍。

三、中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1.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在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语言的科学运用。不过,要使学生准确、科学的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学生只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搭配,辞藻的运用,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使自己对语言的认识更深刻,从而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写出优秀的文章。例如,《风筝》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好句子、好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下来,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摘抄优美句子、华丽辞藻的习惯,渐渐地词汇量就增加了,语言也就丰富了。因此,教师应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章,教会学生积累语言文字,使学生更恰当地运用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2.教会学生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写作并不是简单的运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巧妙设计文章的框架,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仅是语言丰富,还十分的清晰、有条理。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名家的散文进行大量的精读,让学生熟悉名家是如何设计文章的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的,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慢慢领悟写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名家的文章,也就是仿写,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写作功底,让学生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一篇文章的认知与理解,模仿文章的框架与脉络,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

总之,阅读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到升华,做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中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探究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契合的意义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从而使得小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深刻内涵,也就不能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较大帮助,造成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低下。将小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效率和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极大的帮助。老师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题材丰富、富有阅读价值,且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阅读技巧的探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继而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读物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积累的阅读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从而丰富写作内涵,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二、小学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现状分析

1.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学生辨识能力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社会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市场在呈现繁荣的现象中,也存在着低俗文化泛滥的问题,文化市场的限制门槛降低,使得很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读物充斥文化市场,对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不健康的内容甚至会给小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小学生在是非辨别上能力缺乏,面对多种多样的阅读刊物不能进行有效的辨识,从而导致很多小学生会接触不良的阅读刊物,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这样的阅读写作是毫无用处的。

2. 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素质较低。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老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写作课堂上,往往只是出题目,规定时间,要求学生从现有的素材中提取所需,然后进行一定的改编,这种写作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大量的流水账式的作品,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和真正的写作能力,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下降,更别提写作的内容和质量了。

3. 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小学生处在知识获取的阶段,在对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提取相应的写作素材是非常困难的,小学生进行阅读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其中有趣的情节,忽视了文字的描述和细节的处理,这种阅读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造成的,阅读习惯的偏差导致学生很难提高阅读和写作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进行改正。

三、将小学阅读和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分析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因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做好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具有鲜明主题、积极内容的文章,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除了纯粹的文字阅读,老师可以提供图像、声音、影像等阅读方式,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更贴切的阅读体验,并能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加深阅读的难度。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对各种童话、神话故事的阅读,对其中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名著的阅读,体会其中人物的描写,创设相应的情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之一,好的习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也能使学生对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好的适应力。阅读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加强自身的训练,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阅读技巧。

3. 鼓励学生写出个性。

出彩的文章往往在于文章的风格与众不同,文章体现的情感思想具有个人特点。因此,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中,必须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善于运用巧妙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写作手法等,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游刃有余的地步。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文中,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秋天的雨的感悟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独特的感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继而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模仿学习。掌握写景的精髓。

阅读和写作的完美结合,是新课改的要求,两者的互相补充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推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8

我国目前学校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依然呈现出消极的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现阶段学生对于语文等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为了应对所有的考试,很少有学生能空余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很多学生买了相关的阅读书籍也因为需要做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而无法空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次,中考高考这些重大考试都是用分数决定好学校的去留,学生为了能上一个好学校,始终会专注于试卷中的相关课本知识,久而久之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再次,教师对于课本内容过分的强调,学生自己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没有一个好的方向去甄别对自身有益的课外书籍,导致选择良莠不齐,很多家长也一心希望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对于课外读物持消极的态度, 仅仅是关注如何在考试中提高成绩。因此,语文学习如何从课本知识过渡到课外阅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要突破传统方式,应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从而改变现阶段中学生缺乏阅读能力的现状。

1.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阅读可以提升对知识的吸收,写作是知识拓展后的表达,而表达是否到位,显然可以检验阅读是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课外阅读多,学习能力强的人,写作水平往往也很好,而相反阅读量少的人,缺乏对素材的积累,写出来的文章就缺少了思想内涵。因此,以写作来促进课外阅读是必要的。第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与表达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书中能学到的知识都是少量的,所以每个中学生应在课外空余出部分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学生则能拥有丰富的阅读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个好的提升作用。第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供中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很多,但是在精读与泛读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选择,不是所有有益的书籍都精读,这样不仅浪费时间,阅读量的提升也很缓慢,所以对于经典读物的阅读很必要,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良性的引导。可以泛读类的书籍, 教师应指导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文学情操等。推荐简短散文类的小文章,不仅花费时间短,模仿写作的难度低,也更适宜中学生的理解与分析,从而达到课外阅读的最佳效果。

2.以课外阅读为基 础进行写作并搜索到适宜的信息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必要的能力。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文章的理解力比小学生要高出很多, 课外阅读量大,学生积累的素材也就多,写作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有知识的来源而没法下笔去写。阅读是对头脑内知识的输入,而写作就能看做是信息的输出。所以,课外阅读量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积累一定的课外阅读知识,才能更好地补充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以课外阅读为基础的写作需要做到如下两方面:首先,精练语言文字,注重词的表达。写作的基础就是语言文字,能够在不同的文章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是检测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同于英语的学习,不是利用语法知识以及表达方式来形成完整的句子,而是通过大量的文字阅读,在语言的写作运用中掌握实际的用法,以此更多地精练文字的含义,更准确地用词语表达出意义。其次,构建清晰框架,展现文章脉络。写作层次因语言文字积累量而不断提升,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仅是有华丽的辞藻映衬,更多的需要有明确的思想以及清晰的脉络,表达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篇章结构,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精读与泛读所带给学生的写作思路与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构建文章结构的能力。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的同构共生 篇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 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 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 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第二学段( 三、四年级) 是小学的过渡阶段,它以一、二年级的说话写话为基础, 又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立足课堂教学, 致力于通过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策略使阅读与写作同构共生,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立足阅读教 学 ,实 现以读助写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读书破万 卷 , 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就像语文教学的眼睛,是吸收,是积累,是沉淀, 是写作的基础,是“ 以我眼看世界”。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习得方法,是实现以读促写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读中仿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 模仿就是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很多课文和段落适于学生模仿。

首先,进行句式仿写。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抓住课文中的精美句子、典型句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并背诵, 最后进行仿写。 课本中那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直接地、尽情地使用。

学习《 荷花》 一课时正值桃红柳绿,校园、公园中的桃花、 樱花、 木兰花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对象。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 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用“ 有的……有的…… 有的 …… ” 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安排———写家乡的景物, 先规范学生的语言, 再安排积累习作的素材。

再如学习《 爬天都峰》 中的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 爬 , 像小猴子 一样……”学生说 ,这个句子除了用在爬山上, 还可用在攀爬游戏上。《 槐乡的孩子》 中的“ 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上下飞舞着; 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学生认为这句话在描写跳绳、 踢毽子等活动时都可以仿写、运用。

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诵读品味,并在此基础上仿写、改写和创造,从而使学生获取语言积累和写作方法。 这样的方法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可以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仿写、运用意识,久而久之,作用就会显现。

其次,进行段落仿写。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习作, 如果先引导他们对范段进行仿写,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把作文训练与阅读充分结合, 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使习作训练落到实处。

三年级训练的重点是围绕重点句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翠鸟》 中有这样一句话:“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里用静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翠鸟“ 颜色非常鲜艳”, 描写逼真、条理清晰,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 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段训练。

在教学时,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并揣摩课文的写作特点:( 1) 用重点词“ 鲜艳” 概括翠鸟特点, 引出下文;(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 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 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如“ 鹦鹉的颜色非常鲜艳“” 礼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等。

典型段落是读中仿写的最好范例。 此外,还可以从表达方式、表达顺序、文章题目、选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仿写。 读中仿写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提高学生在高年级的习作水平奠定基础。

策略二:读中改写

叶圣陶先生说:“ 改写,各种形式的改写, 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 ” 学生将所理解的课文内容融入改写中,可以说是运用的开始, 也是习作的开始。

首先,进行人称改写。 改变人称是“ 读中改写”策略中的有效尝试。 学过一些课文之后,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人称加以转变, 第一人称可以改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

《 新型玻璃》 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再以“ 新型玻璃的自述” 为题,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 练笔时, 教师应首先点拨学生理解“ 自述”,即介绍自己;再请学生以第一人称来写新型玻璃, 要求把“ 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 迷人的张家界》 一文,景物描写条理清楚、用词优美。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介绍, 要求尽量用上文中的优美词句。

其次,进行文体改写。 课文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改变为其他文体, 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如说明文可以改为童话故事, 诗歌也可以改为小故事,甚至是课本剧。

在教学《 送元二使安西》 一诗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诗歌改写成一段文章, 可写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也可写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学生写出的文章就像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情, 将诗歌所描绘的景色融入到了对话当中。 这样的读中改写既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课文中所 描写的心 理活动、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等,都可以“ 开发” 成读中改写的资料。 通过改写,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了出来, 所写的文章也十分精彩。

策略三:读中扩写

“ 读中扩写 ”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第二学段的教材中, 许多课例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例如,《 触摸春天》 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许久, 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笔者以此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引导学生想象安静仰头张望的情景: 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的习作顺理成章: 她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看到了月季花在向她点头微笑, 还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

学习了《 送孟浩然之广陵》 后, 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对老朋友的深厚情谊。 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 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 他是怎么为老朋友送行的?他们在黄鹤楼上想到了什么? 他们会说什么? 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 在这样的读中扩写训练中, 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 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立足课堂教好范文, 让学生汲取文中的写作精妙之处, 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能促使学生把读与写紧密联系在一起,读而有感,感发为文。

二、强化习作教学,实现以写促读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关于习作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 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并“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学段 的学生处 于从“ 写话 ” 到“ 习作 ” 的过渡阶段 。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说明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它就像语文教学的嘴巴,是倾吐,是表达,是交流,是“ 以我嘴说我心”。

在语文教学中, 有些同学对阅读课提不起兴趣, 或是不能深入领会阅读课宗旨, 又或是无法发现阅读的美。 针对此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找到突破口, 以此促进学生进行细致阅读。

策略四:写前导读

教育家叶圣陶说:“ 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 不必有意模仿, 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提高。 ”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是陶冶情操、储备写作材料、 提高习作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 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童话, 然后让学生选择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 发挥想象, 设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接着,引导学生明确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 即借助课文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通过《 巨人的花园》 《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等课文,学生了解了童话的内容, 品味了童话的语言, 体会了童话的特点。 最后, 笔者让学生初步浏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 这样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学习框架。

对于第二 学段的学 生来说, 作文教学是重点, 也是难点。 很多学生之所以惧怕作文,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课外阅读与素材积累。“ 写前导读” 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抗拒情绪, 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策略五:写中品读

学生经常 遇到这样 的情况:平时生活五彩缤纷,也有很多积累,可一到习作时就“ 无米下锅”。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 写中品读” 策略就是启发学生向课文借“ 选材”,擦亮自己发现素材的眼睛。

以《 猫》 一课为例。 上课之前, 笔者让学生以熟悉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完后在课上交流评议。 笔者发现,多数学生的作 文有两方 面需要提高:一是在叙事的条理性上;二是对动物 的描写 。 学习课文前,笔者将学生作品中典型的片段印发下去,让学生们在文章的阅读中以写促读。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 ,认为自己 的作文没有 把动物的 可爱和主 人对它的喜爱描写出来。 我告诉学生,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学习课文《 猫》 得到弥补。 学习课文后,大家就会知道如何把猫写具体生动。 经过对比、讨论,学生总结了课文的描写方法,并写在了黑板上。 接下来,我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习作,通过对比,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习作平淡、空洞的原因。

《 猫》 的教学过程告诉我们 ,在阅读文 章前 ,应当让学生先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 先有写作的思考与体会,再有课文的借鉴 、运用 ,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会大大提高。 学生在体验 、思考后 ,自然产生 了阅读需求 , 这时的阅 读便是主 动的、有目的的阅读。

策略六:写后赏读

运用“ 写后赏读”策略,不但能让学 生把阅读 的收获和感受以“ 写”的形式固化下来, 还能继续激发学生对“ 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目标地阅读相关文章 , 真正实现 以读助写,以写促读。

在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习作创作中,学生明白了童话的特点,但还要借助课外阅读来拓展习作思路。 在学习该单元《 巨人的花园》 一文时 , 我先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同学们知道了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 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 陶童话及 张天翼童话、德国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 格林童话》 。 大量且有效的阅读,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新故事。 课外阅读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读童话的兴奋中,从中他们不仅明白了童话的写作特点, 还有了更多、 更新的话题,思维更活跃、创作更大胆。

将课外读 写训练充 分结合,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两者相结合,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例谈 篇10

教学目标:多角度阅读文本, 联系写作话题, 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时间:一课时, 阅读讨论20分钟, 发言交流20分钟, 总结5分钟。

教学过程 (实录) :

师: (导入) 同学们, 京剧《将相和》演绎的就是《史记》选读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 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哪些思想启迪, 我们从中能感受到古人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呢?体会这些, 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好的帮助, 大家不妨把眼光收回到课本中来, 从文本中提取材料。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 按照学习小组分头进行阅读讨论,

生:阅读讨论 (按小组, 20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阅读讨论很热烈,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通过阅读获得何种启迪?你又联系到我们平时写作的哪些话题?

生一 (男生) :“平凡与伟大。”

师:挺干脆。何以见得呢?

生一:文本开头部分先介绍廉颇、蔺相如二人出身地位的对比, 但在赵国大难来临时, 只有蔺相如挺身而出, 去虎狼之国的秦国, 后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及将相和中的非常表现, 无不透露出蔺相如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 出身低微, 精神伟大, 这不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吗? (众生笑, 有人鼓掌)

师:很好, 有理有据, 你开了个好头, 联系“平凡与伟大”这一话题非常恰切,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伟大的壮举和精神常常表现在普通人的身上, 这也验证了“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名言。下面的同学就按照这位同学的方式来发言好吗?

生二:“爱国”,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捧璧使秦, 其爱国精神光照千古。

(好, 有生叫好, 接下来的发言既热烈又激烈。)

生三:“勇气和智慧”:人生旅途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 蔺相如给我们做出了典范。他勇赴虎狼之秦并巧妙完璧归赵, 不辱使命, 这是一;渑池会上,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令秦王击缶, 且以死相逼,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这是二。后来的对廉颇的退让都表现出他的大智。可以说他是勇者的典范, 又是智者的化身。

师:“勇者的典范, 智者的化身”, 说得太好了, 并且这个角度很新颖,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我们既需要有勇气, 更需要智慧, 二者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四:“全局意识, 顾全大局”:面对廉颇的宣言和百般挑衅, 蔺相如深深地懂得,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 其势不俱生”的道理。

师:这是当前比较关注的话题,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有时候更需要我们抛开个人的恩怨, 舍弃个人利益而为大局服务。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警示。

生五:“宽容”: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平气和”, “宰相肚里能撑船”, 面对廉颇的羞辱, 相如的舍人们都忍无可忍, 请辞去, 而蔺相如却不与廉颇争列, 廉颇负荆请罪又能将相交欢, 为刎颈之交, 有了千古传诵的“将相和”。 (众生鼓掌)

“过而改之, 善莫大焉”。廉颇功高盖世不可一世, 在闻听蔺相如退让的原因之后, 幡然醒悟并真诚地负荆请罪, 表现出了一代良将的气度, 也同样值得了称赞。

师:很好, 从廉颇的角度进行思考, 你是第一个。

……

师 (总结)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了阅读思考, 并且联系目前的热门话题也很恰当。此外也可以再从小的地方挖掘, 像从缪贤推荐蔺相如, 可以引发“人才与伯乐”、“知人善用”、“人才与机遇”, “人才与治国”等方面的话题 (生点头) , 总之, 一个文本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并提供多个话题的材料, 这就像一块砖头, 他有六个面, 我们在垒墙的时候可以有多种用法:竖立, 平放, 侧立等等, 一个素材我们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话题里面, 变成不同的题材, 阅读文本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从文本中挖掘素材, 才能丰富我们的素材库。这节课大家觉得收获如何? (生齐答:好) 那好, 课下就把这些同学的发言整理在积累本上, 或者继续进一步地探索挖掘。下课。

教学反思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写作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3-02

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不断丰富各种教学形式,使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自由、民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教师应将阅读和写作两项独立的学习方式做到有效结合,引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写作,通过对两者的补充与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各方面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年龄,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同时玩乐、享受的心情也比较重,因此,教师在教室单一的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布置大量写作作业,希望通过量变产生质变,这样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知识内容,在写作中也很难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会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失去兴趣,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当前各种文化读物良莠不齐,文化市场更加商业化,各种内容粗俗、形式单调的读物却受到大量读者的追捧。这使很多小学生不能正确选择读物,各种暴力、血腥的读物进入校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效率没有任何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当前网络信息化大爆炸,很多学生都喜欢临时在网络上寻找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表达的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

由于学校布置大量的写作作业,学生在时间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都喜欢在网上和作文资料书上摘抄内容,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而写作,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也没有知识积累水平,未能通过阅读积累来提高写作水平,不能做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途径

教师要想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首先应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幼小、活泼好动的年龄,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小学生可以通过平时所接触的诗歌、童话故事来提高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一地通过文字教学,还应该结合图片、声音、视频影像等多媒体元素来辅助教学,通过各种童话故事的讲述告诉学生要阐述的知识道理,以此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多多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各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知识广阔面,最后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让学生自己仿写、续写一个故事,重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有效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积累知识与素材,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刊物,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学生自己分析作者的写作素材的来源,并自己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细节,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完善一个完整的故事,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阅读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要在教会学生阅读与写作技巧之后,让学生不断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的锻炼,这样才能整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能偷懒的过程,教师要监督好学生,改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在网络和资料上抄袭,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写作,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和学生探讨,解答学生不懂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特点的、不拘一格的作文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去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之后,就会在阅读中更加有效率地理解文章主旨和关键内容。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做到公正公平,不偏袒,不针对,对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坏习惯要做到正确批评并让其改正,不能让小学生养成坏习惯,对学生的日常情况,要做到随时跟进和反馈,要经常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这样学生的兴趣会不断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是难以分割的两个部分,只有把它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模仿作者写作技巧和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很多积累的素材都可以在写作中得到运用,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所以说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也对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四、总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是迫不及待的,这种学习方式非常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学生才能创造出更多优美的文章,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也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谢志美.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60-161.

[2]柳燕华.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途径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196.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篇12

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活动, 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应当把两者的教学放在有效的、综合的课程里, 实现最佳连接。Weaver (1990) 指出, 全语教学 (whole language) 的最大特点就是各种语言技能教学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William (1997) 也曾指出, 教师在教学上不应分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而是应当在各个适当阶段把它们融合于教学中。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以达到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

二、综合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的可行性

1. 理论基础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界影响是很大的, 该理论由5个假说组成, 其中输入假说是核心内容。输入是指以听或读去理解稍高于现在语言能力水平的语言材料。比如, 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是i,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 其中“1”是表示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只有当学习者大量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逐步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即输入材料的难易, 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度, 过难或过易都不合适, 只有理解了才能习得。另外, 根据Krashen的观点, 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 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 所以Krashen完整的习得公式应该是:在最小心理障碍下, 进行i+1可理解输入。

语言输入固然很重要,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语言输入是前提和基础, 但它并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Swain指出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接触可理解输入, 还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才能达到准确而流利地使用目标语的水平。因此, 输入是输出的前提, 输出能检测输入的效果, 又能推动更有效的输入, 二者不可分割, 相互促进。

就英语习得来说, 英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形式, 而英语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形式, 因此基于以上所述的两种假说,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

2. 综合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综合英语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 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门学科。首先, 综合英语课本上的文章大多选取英文原版文章, 不论文章的结构, 还是句子和用词, 都很地道, 是完全可以作为经典范文供学生去仔细欣赏和研读的, 这就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可能;其次, 综合英语教材里的文章涉及的都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文章。且在综合英语课堂上, 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每篇文章进行详尽地分析, 包括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布局谋篇的方法, 背景知识介绍和相关知识点讲解, 对比分析英汉语言差异, 尤其会渗入词汇教学,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 为写作创造前提;最后, 整篇文章讲解完之后, 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有重点的巩固, 使学生通过阅读, 把握文章的逻辑联系及作者所用的各种衔接手段, 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 尤其会引导学生背诵该文章中的好句子、好段落, 使学生深刻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和变化规律, 再加上完成针对性很强的课后练习, 整篇文章学完后, 学生对这篇文章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以上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大量“可理解语言信息输入”过程。成功的二语习得是由语言输入和输出共同促成的, 因此,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 输入和输出应该并重, 在重视输入的同时, 也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出实践。

因此, 当学生有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出1~2个作文题目,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并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多引用和借鉴文章中的原句和词汇, 搭配、谋篇布局及衔接手段, 同时鼓励他们尽量写长作文, 字数越多越好, 由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熟悉, 所以学生应该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 教与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练习了写作, 又进一步熟悉了文章的内容, 可谓一石二鸟。更具体地讲, 通过这样长期地训练, 势必会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

综上所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 就要重视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英语阅读教学, 让学生熟悉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习惯, 循序渐进, 使学生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完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 不断积存语言材料, 把读与写很好地结合起来, 经过长期的训练, 从而写出结构合理, 文理通顺, 语句优美的英文佳作来。

摘要:英语写作水平不高是困扰我国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严重问题,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技能成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目标之一。众多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加强学生英语阅读量, 增加个体输入量,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因此, 本文将以“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为依据, 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上加强教材里阅读材料与写作练习的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海姣.浅谈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J].江西教育, 2006 (6)

[2]刘文达.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 2009 (36)

[3]杨金秋、彭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业下一篇:多媒体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