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2024-09-27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通用9篇)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课主要的目标还是在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名著,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次的导入我选择了将趣味导入和情境导入相结合的手法。希望在一个温馨而感伤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书中的世界。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2.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范文

3.微课教学反思

4.备课教学反思

5.唱歌课教学反思

6.思品课教学反思

7.听力课教学反思

8.心理课教学反思

9.新课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篇2

案例:

近阶段, 我推荐孩子们阅读了冰波的童话《月光下的肚肚狼》, 上了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月光下的肚肚狼》是冰波的又一部好看的中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肚肚狼的离奇经历。乞丐肚肚狼居然每到月圆之夜会变成一位风流倜傥的王子!作品通过一匹乞丐狼的神奇转化故事, 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立意新颖, 文笔非常幽默, 故事引人入胜。上课前, 我选取了童话中的部分图片, 制作成动画, 再配上音乐, 做成了多媒体课件。

一、认识主人公

(1)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一匹狼, 他就是肚肚狼。大家看, 这个就是。 (出示头像) 同学们觉得他如何? (有趣的, 傻里傻气的, 有一个大鼻子, 下垂着两只眼睛, 没有什么精气神)

(2) 他也有一个固定职业!听和读, 看谁有最快的反应。

——一个乞丐

(3) 但是, 肚肚狼不只是一只普通的行乞的狼, 还有一个和他有关的神秘的传说故事。当在月圆之夜时, 他就会变化成英姿飒爽的王子, 而且还能唱出优美歌曲。他的歌声悠扬、婉转、动人心弦。 (出示王子图片)

(4) 这本书名就叫《月光下的肚肚狼》。 (出示封面)

蔚蓝、静谧的天空中, 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 清亮的月光悠然撒下。我们的肚肚狼坐得直直的, 抬起头, 呆呆望着天上的月亮, 静静等待着属于他的时刻到来。

二、了解肚肚狼的故事

起初, 肚肚狼变成王子后只能持续几分钟, 然后就又变成了乞丐的样子。如果当肚肚狼变成王子的时间超过了二十四小时, 那么他才可以变成一位真正的王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肚肚狼和身边希望通过这件事一举成名的仓鼠玉碎先生 (出示图片) 想了很多办法, 同时也闹出了许多笑话。

(1) 动画出示故事《肉包子》

谈谈你的感想。

(2) 之后, 他们又有了一个发现, 当神秘的扑满中积攒的黑宝石越来越多时, 肚肚狼变成王子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所以他们就有了主意:抓紧赚钱买黑宝石!

动画出示《赚黑宝石》

肚肚狼在做什么呢?你对肚肚狼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3) 然而, 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肚肚狼王子的时间没有增加。然而, 他却得到另一个收获。让我们一起来看《小红鞋的午餐》。

动画出示《小红鞋的午餐》

肚肚狼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小红鞋的信任与爱心, 收获了朋友与友谊)

(4) 故事还在继续着, 如此可爱, 如此善良的小红鞋得了绝症——白血病, 为了帮小红鞋治病, 肚肚狼卖掉了他的珍贵的黑石头;为了让小红鞋开心, 肚肚狼去学了唱歌。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肚肚狼变身为王子, 为小红鞋和爱心医院的病人们深情地演唱。奇迹出现了, 听了王子唱歌所有的病人, 不治而愈, 神秘的王子突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5) 在月圆夜晚来临的时候, 爱心医院被病人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建造高台, 撒下花瓣, 等待王子的到来

此时让同学们先猜故事的结局。 (肚肚狼变成了英姿飒爽的王子。)

(6) 让我们来看《月全食》

(7) 故事在肚肚狼余音缭绕的歌声中, 在玉碎先生的问题中戛然而止, 留给我们无穷的思考:

肚肚狼最后有没有变成王子? (没有) 为什么没有变成王子? (月全食, 月亮被地球巨大的影子挡住了)

最后, 肚肚狼出现在人们面前只能是狼的形象, 你觉得他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失败了, 因为他没有达到让自己变成王子的目的;成功了, 因为他成全了别人, “牺牲”了自己)

现在, 在你的眼里, 肚肚狼形象是什么样呢? (他有爱心, 善良, 有酷酷的装扮, 有奇异的本领, 有动听的歌声, 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他就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王子。)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肚肚狼呢? (是温暖的爱心, 是真诚的友谊, 是无私的奉献改变了他) 是啊, 有首歌唱得真好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反思

(一) 问题

整课教学中, 我都穿插了多媒体课件, 或是精彩的图片, 或是有趣的动画, 或是悠扬的音乐,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一下子引起孩子对故事的兴趣。上课过程中, 如我所预料的, 课件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眼球,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动画中人物的形象, 言行举止, 同学们又展开了讨论, 说人物, 谈感想, 一节课结束, 同学们意犹未尽。

但作为课堂调控者的我, 总觉得这不像一堂阅读课。回过头细想想, 同学们的发言, 都是针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故事, 首先吸引人的肯定是跌宕起伏的情节, 但情节以外的:优美语句的运用, 气氛的营造, 人物的内心世界, 隐含的哲理都是不可缺的部分, 而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也最容易忽略这些。孩子容易忽略的, 应该是我们教师指导的重点。但是在这节课中,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 反而让孩子的目光停留在了情节的发展上, 所以他们反馈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情节上。

童话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蔚蓝、静谧的天空中, 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 清亮的月光悠然撒下。我们的肚肚狼坐得直直的, 抬起头, 呆呆望着天上的月亮, 静静等待着属于他的时刻到来。短短两句话, 如诗般美丽、神秘的画面轻轻铺开, 肚肚狼虔诚、投入、期盼的形象似乎就在我们面前, 这怎是一幅简单的插图所能展现的!

不知道这节阅读指导课后, 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兴趣看一看整本书的内容;不知道重新翻阅全书的孩子们, 在滑稽的情节之外, 有没有留意到那醉人的语言;不知道在阅读中为笑料笑出声的孩子们, 有没有发现主人公身上闪现的人性的光辉……

(二) 分析

那么, 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 问题出在过多的用多媒体阅读代替了文字阅读。

文字阅读, 顾名思义, 是人们从纯文字符号的字里行间里, 理解词语的意思, 分析隐藏的内涵, 品位作者深意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我们人类有文字起, 使用上千年的阅读方式, 是立足于人类社会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孩子们在认识这些文字符号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阅读、思考、理解, 积累而来的。

多媒体阅读, 就是通过图片、录象、声音、动画等手段, 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作者讲述内容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也更明白, 读起来省时、省力。

其实, 传统的文字阅读和新颖的多媒体阅读各怀“绝技”。前者以揣摩文字入手,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并能从中学习布局构篇、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知识。后者在激发阅读兴趣上凸显优势, 能一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 教师如何把它们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之相得益彰。

三、调整

经过考虑, 我把原本一课时的内容扩充为两课时, 将多媒体阅读的部分和文字阅读的部分重新安排, 力求更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读物推荐

(1) 了解作者

冰波, 本名赵冰波, 杭州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杭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的创作以童话为主, 从婴幼儿至中学均有适龄的作品, 已出版各种童话著作150余本。他的作品主要风格是抒情、优美、富有意境, 被称为中国“抒情派”童话的代表人物。 (出示作者本人)

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奖项。有机会, 同学们可一定要饱读一番哦!

(2) 引出推荐读物

1. 今天我们的主角也是一匹狼——肚肚狼。

喏, 这就是肚肚狼。 (出示头像) 觉得他怎么样? (可笑, 傻乎乎的, 有一个大鼻子, 两只眼睛耷拉着, 没有神)

2. 他还有份固定的职业呢!听读, 猜一猜, 看谁反应最快。

——乞丐

3. 不过, 肚肚狼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行乞的狼, 他和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有关。在月圆之夜, 他能变成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 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他的歌曲婉转、悠扬、动人心弦。 (出示王子图片)

4. 这本书就叫《月光下的肚肚狼》。 (出示封面)

(3) 精彩场面激趣

(播放《肉包子》一章中的动画)

(4) 制定阅读计划

1. 指导阅读方法:注意人物的对话, 注意主人公前后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 根据个人情况, 制定每天读书时间和读完时间

第二课时:阅读鉴赏

(1) 整体回顾 (从总体入手, 迅速捕捉主题, 理清文章思路)

1. 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2. 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2) 细品第十章《小红鞋的午餐》

1. 让我们一起来看《小红鞋的午餐》。

肚肚狼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朋友与友谊, 收获了小红鞋的信任与爱心)

这就是小红鞋给肚肚狼的两元钱, 掂一掂, 怎么样? (很轻, 并不是什么大数目, 同时又很重, 因为那是一个生病女孩用来买早饭的钱, 是她对肚肚狼的信任, 是一颗沉甸甸的爱心。)

2. 是啊, 将这两元钱捧在手里的肚肚狼, 这时你想说些什么?

a. 小红鞋对我太好了, 我一定要报答她。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好, 我收下, ”肚肚狼把钱放进口袋里, “我肚肚狼会记住的。”)

b. 小红鞋, 你真是个善良、可爱、有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

(“你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啊?”小红鞋刚说完这句话, 终于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

“肚肚狼, 你的伤很痛吗?”小红鞋没有回答肚肚狼的问题, “你流了这么多的血, 应该在家里躺着啊……可是, 是不是你在家里躺着, 就没有人给你钱了?所以, 你只好在这里……”

“不, 这是属于我自己的钱, 我就是要给你。”)

c. 我太坏了, 真不该假装受伤出来骗人。 (“我真浑!”呆了好一会儿之后, 肚肚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拳。)

肚肚狼, 我觉得你变了, 从你想把钱退给小红鞋, 从你骂自己浑, 我觉得你不是我开始认识的肚肚狼了, 同学们认为呢? (肚肚狼受到了小红鞋的感染, 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变得有点儿可爱了。)

(3) 深挖主题

这样调整后, 第一课时偏重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很好地达到了完成这一任务。有了兴趣的激发, 阅读计划有了保障。第二课时偏重于文字的感悟, 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 感悟其表现方法, 并积累优美词语,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提高了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文字阅读、多媒体阅读如两柄作用不同的武器, 各有千秋, 不能互相代替。让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细致些, 考虑更周全些, 把利器用在妙处,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传统的文字阅读和新颖的多媒体阅读各怀“绝技”。前者以揣摩文字入手,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 并能从中学习布局构篇、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知识。后者在激发阅读兴趣上凸显优势, 能一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 教师如何把它们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之相得益彰。

关键词:文字阅读,多媒体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课反思

参考文献

[1]张仙峰, 闫国利.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 .

[2]孙方, 廖军和.Power Point课件的信息加工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4) .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篇3

1.本学期,我们结识了几位爱国人士,能说说都有谁?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结识几位爱国志士。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入手,接触陌生的内容,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二、探寻人物故事:荆轲

1.看图“河北易县荆轲塔”,请同学来读一旁的字。师介绍: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荆轲而建造的。荆轲究竟是什么人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易水歌》,追寻他的故事。

2.学生读《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北风萧萧呵易水森寒,壮士一去呵再不回返!

3.师介绍里面蕴含的故事:战国时期,秦王想吞并其他六国,统一天下。燕国即将灭亡。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此去必会捐躯将再也无法回来。荆轲来到易水边,看见自己昔日的好友高渐离正在击筑,为自己送别,于是悲歌一曲。

4.师小结:悲壮啊,真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于是,出现了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教师出示“荆轲刺秦王”的图片)虽然荆轲最后身中秦王八剑而死,但他以弱小来反抗强暴,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千古流芳。让我们再读读这首歌,缅怀这位英雄。(学生再次充满钦佩之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以追寻人物故事的方法,来读懂诗歌,这是一种常用的读诗方法,也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特点。从“易水送别”讲到“荆轲刺秦王”,再讲到“荆轲之死”,此时揭示人物的精神,最后又回到诗歌的朗读中去,学生在诗歌文字中产生回肠荡气的感受。

三、理解人物思想:岳飞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岳飞?学生自由介绍。(“岳母刺字”,《谈礼貌》一文中说到岳飞讲礼貌,秦桧用“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所谓的“莫须有”指的是诬蔑岳飞要谋反)教师引导:那么岳飞究竟有什么样的思想呢?

2.今天,我们来读岳飞留下的一篇传世之作——《满江红》,这是一首词。(板书:词)

3.讲重点词句。淡泊名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看淡功名,看重的是什么?(诗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介绍“靖康耻”:靖康年问,金人掳走了北宋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南宋开始。)这才是岳飞的思想——收复失地,报效国家。

4.这首词,为后人所喜爱,先后几次被谱上了动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满江红》)

5.岳飞本人并非文学家,但是这首《满江红》是历代《满江红》词中最出色的一首。为什么呢?所谓“曲中有真意,文采自风流”。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情怀,是这首词真正打动人的地方,用文学评论家王国维的话来说,这真是一篇“以血书者”。

[设计意图]这种理解诗人思想的方法,是更为深刻的一种读诗方法。岳飞的故事,是很多学生都知道,并且非常喜爱的。这些就成为学生读懂这首词的基础。我们用“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的历史事实,和诗中“精忠报国”的思想一比较,学生对岳飞这位英雄的敬意和爱怜就会油然而生。

四、感受作者情感:梁启超

1.简单介绍: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他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倡导文体改良,介绍西方学说。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2.由于《少年中国说》篇幅长,难度较大,所以只读给大家节选的部分。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理解: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称作老大帝国,再称还是老大帝国。这个称呼,大概是承袭照译了欧洲西方人的话。真是实在可叹啊!我们中国果真是老大帝国吗?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活!这算什么话!在我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我们看看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哪些事情?(教师出示这样的文字: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1898年9月21日,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但梁启超却说:“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是阅读古文时,较难达到的。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读,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歌曲引路,把古文阅读引向课外

1.读到这里,教师不由想到了一首歌。这首歌是由香港著名的词作家卢国沾写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教师放歌曲《大号是中华》,并出示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孩子这是你的家,红砖碧瓦,祖先鲜血干砖瓦上,(歌曲放至这里,教师手指板书:荆轲、岳飞、梁启超,这些都是你们的祖先,他们为祖国撒下了热血)汗滴用作栽花。枯了树干再生花,肩过重担再上吧!黄炎传万代,为家邦、为了你血中那份特质世代留下。谁敢进住你的家,孩子赶走他!不计他鼠摸狗盗,要似你祖先,尽一心为了这国土,把鲜血洒!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都谈到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要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3.教师引导:要为国贡献力量,就应该继承好我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多读一点祖先留下的瑰宝,去追寻祖先的故事,去理解祖先的思想,去感受祖先的情感,做一个有根的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总结全课,并让学生由这节课开始,能自觉地去读一点古典诗文作品,提高自已的文学品位。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4

神话世界,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知道神话的特点,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

2、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教学准备:

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看视频《封神榜》。

2.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

3、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能给大家说一两个你看过的神话故事吗?指名说。

4.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5、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揭示概念(什么是神话,以及神话的特点。)

二、举一反三,品神话,读懂故事,掌握阅读方法。

1、请大家打开《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自由地读一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

2、故事中的愚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小朋友抓住重点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体会,感受人物,明白道理。

4、指名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6、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小结: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还可以通过读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了解西方的文化。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配乐诵读)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让神话世界,伴我们成长。

四、推荐阅读书目:

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篇5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芮琼

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听过大量课外阅读指导课后,按阅读指导阶段把课分为三大类,并尝试从中提炼了一些经验策略。读前推荐课

以推荐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

一、推荐课的内容选择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儿童的朋友的。

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二、阅读推荐的基本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儿童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有几个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1)片断阅读设悬念

用书中的片断设置悬念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抓关键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戛然而止,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果在阅读片段前教师做适当铺垫,不仅会让学生对书中情节发展的探究欲罢不能,还会增进情感互动。

南京的马莉老师推荐童话《吹小号的天鹅》。书中的路易斯是一只哑巴天鹅,但它非常善良、勇敢、好学、执著,童话故事曲折、动人。老师先介绍了路易斯经历,让学生对这只天鹅产生了同情、敬佩的情感,接着出示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路易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游到它心爱的塞蕾娜面前,鞠了躬。它的石板照旧挂在它的脖子上。它用嘴叼起石笔,在石板上写上‘我爱你’,把石板给塞蕾娜看。塞蕾娜看了看石板,游过去了。它不会读,虽然它也很喜欢这只脖子上挂着个什么玩意儿的天鹅小伙子的长相,可是它不能对一只不能说句话的天鹅产生兴趣。一只吹号天鹅而不能吹号,依它看来是毫无价值的。”学生阅读这个片断后,立即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孩子对路易斯的同情、敬佩、喜爱,都希望塞蕾娜能爱上路易斯,但它们最后到底是否相爱了呢?这个悬念一定会让孩子们自觉去翻书的。

南京的潘宁老师推荐《外公是棵樱桃树》,出示了我和外公“学爬树采樱桃”“潜泳抓鱼引来救援队”等有趣故事后,出示这样一个片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外公心中竟然有一根刺!这根刺深深刺痛了外公,这根刺也彻底断送了我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这根刺是什么?孩子们自然去书中找答案。这根刺穿起小说情感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验到复杂的人生、珍贵的情感,产生“思考与感受”。在推荐作品时,有时往往因为小说情节发展慢,或文字多而导致课堂出示片断比较困难,教师则可以通过叙述设置悬念。这种叙述可以是通过片断阅读的串联,也可以是教师组织语言串联。

(2)图片想象激悬念

在儿童作品推荐中运用书中插图激发悬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低年段儿童刚刚进入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会一边看文字一边寻找图画的支持,图画能帮助儿童进入阅读情 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

(一)是《淘气包埃米尔》的插图。南京的杨树亚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请学生猜测“小女孩怎么会升上了旗杆?”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会引发学生多少奇思妙想,又会产生多少阅读渴望。图

(二)是《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插图,南京的孙艳老师请学生猜这位阿嬷腰上拴的绳子后拖着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做?这超出儿童生活经验的奇特画面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当学生真的去阅读这本书时,这条线索带着学生走进“二战”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感受苦难中的智慧,体会到爱的伟大,还懂得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个画面一定会久久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画面所附载的思考和感受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推荐一本书,有时只用一个画面可能就成功了。除了用片断阅读、图片想象设置悬念,还可以利用目录引发悬念。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线索,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资源。有些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也收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效果。

2.品味情趣,引发阅读期待

儿童是感性的,具体形象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最能激发他的思考。儿童是需要有想象力,有趣味的东西的。

寻找能够引发儿童情感共鸣的切入点:如学校生活场景、温馨的家庭生活。南京的张静老师在执教《那个可爱的小香咕》时,出示了书中这么一段话:“一天,香咕梦见把小饭丢了,找不到了,她急得吸溜吸溜哭起来。香咕哭醒了,一看小饭就在枕头边。她不打算再哭下去,可心里却还是难过:虽然是梦,可小饭总归是丢过一次了,她不想失去它,它老陪着她,已经像她的小妹妹了。香咕把小饭抱紧了,闭上眼睛。她要再做一个梦,如果梦见找到小饭,该多好!”这段话呈现的情景是儿童的生活中常有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爱,自然会引发儿童对香咕和小饭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寻找容易引起儿童愉快情绪的内容作切入点。如杨老师在推荐《淘气包埃米尔》时,从埃米尔的典型方言“我要‘俄的猫子(帽子)’!我要‘俄的墙(枪)’!”入手,学生一边听一边说,乐不可支,一下子就爱上这位淘气、可爱的埃米尔。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淘气包埃米尔》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林格伦的作品,当老师出示了这样几个数字:“译成88 种文字印了130000000 册摞起来175 个埃菲尔铁塔高、排起来绕地球3 圈”这些数字让学生吃惊不已,阅读向往随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柳林风声》是美国的童话小说,老师推荐时告诉学生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口气把这本书读了三遍。推荐《夏洛的网》时,出示这样的一段话:“在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告诉孩子们这是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告诉孩子们,这本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之首”,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中)交流指导课

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的课。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持续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一、明确阅读交流指导课的主要目标

虽然指导阅读大多数是语文教师承担的工作,虽然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交流指导中,更应该关注阅读内容对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意义。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儿童情感世界、增进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交流课和课内阅读指导课在主要目标上应该有明显的差异。课外阅读交流多属泛读、课内阅读多属精读,课外阅读交流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更多获得阅读乐趣,从而能够保持持续阅读的兴趣;课内阅读更多注重阅读策略指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欣赏感悟以及字词句篇等工具性目标的落实。两者是有交叉的,但绝不可相互替代。在我所看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有一些教师用概括大意、语段欣赏、写法手法分析、积累好词好句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心生厌烦,这样的指导和设置课外阅读指导的初衷南辕北辙,应该引起警惕。

也有一些读后交流课老师认为乐趣就是好玩,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这样也不可取。儿童阅读要使儿童获得乐趣,到底阅读乐趣在哪里?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罗列了获得阅读乐趣的途径,“文字本身的乐趣、引发我们情绪的乐趣、引发想象的乐趣、故事的乐趣、重复心安的乐趣、新鲜感的乐趣、为自己找镜子的乐趣、认识文本结构的乐趣、逃避的乐趣、获得认识的乐趣、与其他人讨论对所读文本之回应的乐趣、对我们的回应产生更深层理解的乐趣„„对话的乐趣”,当我们发现阅读会有那么多方面的乐趣时,阅读课的设计就会丰富起来了。

二、课外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基本策略

1.重视儿童阅读回应

首先,儿童对阅读作品的回应反应了儿童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现自主阅读的本质属性;其次,学生对作品的回应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得到重视与反馈,并因此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乐趣;再者,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的重视,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的抓手。因此,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

在此理念下的操作其实并不太复杂,就是把课堂表达的主动权真正地让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

南京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上课伊始,教师交待了本节课交流任务、背景,只用两分钟时间,老师就坐到了学生中间。接下来,各小组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轮番上场,有的小组专门讨论“人物外号”,有小组专门讨论“兵器”,有小组对“人物性格”感兴趣,还有小组对“地名”感兴趣,有用PPT 展示的,有出题考同学的,有表演的,有朗读的„„学生表现虽然稚嫩,有许多卡壳,也有很多错误,但不管是台上的,台下的,七嘴八舌,兴趣盎然。在遇到学生说不清楚的,老师会问一句,或点拨一下,组织一下,一节课上完了,老师做了一个小结。

这样的课真实地体现了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特质。因为给学生时间、空间,学生可以真实表达其对文本的回应,于是促进了课前真实的自主性阅读;课堂中的多角度的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更多学生的参与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课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推进,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此时无声胜有声。

南京程洁老师在组织学生交流《雨啊,请你到非洲》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下了诸如“痛心、幸福、害怕、难过、珍惜”等近二十个关键词。教师就请写下这些关键词的学生用“读读议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断,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应别人的想法,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分析、没有说教,有的就是以书的内容为媒介的心的交流。

这两节课设计是简单的,但又是匠心独运的,老师给学生自主回应作品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成长。

2.丰富阅读表达方式

儿童的年龄、能力背景、智力倾向等都决定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在阅读交流指导中,教师有责任设计多种方式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阅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阅读书籍的特点进行选择。

南京陈林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名为《永远的童年》主题阅读,学生在读了《城南旧事》《草原上的小木屋》《好小子———童年故事》一系列的书后,一个班组成若干个团队按要求进行了课前准备,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组织了阅读交流指导课。她设计了多种交流方式:(1)“阅读大擂台”,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书中的关键细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领悟要关注关键细节的阅读策略。

(2)“辨论”。老师设计辩题是《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疯不疯?”,让学生按团队分成支持“疯”“不疯”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最后,教师站在两大阵营中间,用辩证观进行陈述:疯子既疯又不疯,当我们用自己体贴之心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接下来,老师再抛出一个辩题———“书中的小偷坏不坏?”,仍然让团队间辩论,聪明的学生们也学着老师辩证地分析问题了。

(3)“博文欣赏”,老师选取一些优秀阅读感言让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

(4)“团队阅读特色展示”,有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电影、歌曲的,有展示自己比较阅读的体会的,有朗读相关诗歌的。

(5)“自制记忆书”,在一张小“足迹卡”上写下自己在这阶段阅读中最想说的话。这张“足迹卡”将伴随孩子读书的时光,几年以后,当他们把自己的阅读“足迹卡”串起来时,这不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成长的轨迹吗?这值得珍藏一辈子!

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教师做为专业人员,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交流中,教师应该关注

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篇6

一、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3、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好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2、难点: 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一起唱。(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3、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走进《西游记》 <1>知识大盘点

1、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玄明 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

B、天蓬元帅 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 B、九十回 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 B、西海龙王的儿子 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 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 B、十万三千里 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 B、沙悟能 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2、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 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2>人物分析

《西游记》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多媒体出示四人剧

你能说说你印象中的他们是怎样的吗?以孙悟空为例,模仿对孙悟空的介绍,客观,具体谈论其他人物(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A、谈孙悟空

(1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2他还聪明机智。(3他很有人情味。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虽然优点很多,但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受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姿多彩,我们才更喜欢他。

B、谈猪八戒(1因为他能吃苦。(2他强硬。(3勇敢、单纯。(4他好色、贪吃、懒惰。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 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他做的一些事虽然不好,但动机却是单纯的,都是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坏的思想,也能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怪,同时猪八戒一直是个乐天派,永远快乐,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感到看了猪八戒的所做所为感到开心,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C、谈唐僧

(1唐僧正派、有同情心、善良。(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D、谈沙僧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 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 <3>故事大比拼

1、请同学们说出《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多媒体播放精彩片(板书:故事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再由学生代表发言。

3、同学仔细留意会发现,这一个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但它们又相互关联着,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

<4>美景旅行社

1、过渡语:同学们,接下来,想不想跟老师去周游世界呀?(多媒体出示《西游记》丰富多彩的环境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欣赏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多媒体出示文段并引导学生朗读

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三归纳方法,指导阅读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西游记》!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感觉你们都非常爱读书。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精彩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两方面去了解、分析,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故事的曲折迷离,把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那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便展现在眼前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运用方法,收获更大。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 篇7

一、营造良好、宽松的阅读氛围, 增强提高阅读的可能性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 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 问题是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 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 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 体现不出阅读的作用和力量, 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至少没有好处的阅读。因此, 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 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 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英语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 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样, 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 就会动口、动手又动脑。坚持一段时间以后, 不仅爱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 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看法, 而是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 有了独到的见解, 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学会了学习, 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二、选准、选好阅读的内容, 切实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对学生来说, 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 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英语名著, 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 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 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 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 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 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 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 笔者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 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点, 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 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 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 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施合情合理的评价标准, 提高阅读的价值性

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坚持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 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 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另外, 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的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由于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 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 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 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 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 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作用, 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 理清了思路, 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 同时也锻炼了查字典、查语法书的能力,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掌握, 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探究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内指导 翻阅 猜想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占30%,课外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以指导小学生阅读《大自然的文字》一书为例,谈谈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一、学会翻阅着读,增强阅读兴趣

翻阅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关键语句,弄清主要观点。采用翻阅法,能快速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生从自己的抽屉里惊喜地拿出《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后,我问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后,首先我们会随意地翻着看看,你会翻看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根据平时的阅读经验说:目录、书名、扉页、作者、出版社……对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细节,我再进行引导。很快,学生们都了解了拿到一本新书后应该翻阅哪些内容。接下来,我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翻阅眼前的这本新书,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兴致高涨。3分钟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纷纷举起了手。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将 “要我读”转化为 “我要读”。学生学会翻阅着读,能够增强他们对一本书的阅读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翻阅,能够快速地大致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能够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当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就会处于高度自觉阅读的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课后去阅读这本书。

二、学会猜想着读,增强阅读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天性好奇、好想象,喜欢新鲜、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没有接触作品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已知部分,尝试以猜想着读的方式指向阅读内容,学生就会借助已有的经验、阅历、储备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他们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也会得到加强。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堂中,我尝试运用猜想着读这一方法。

师: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了第一章中的《自然的语言》,其实在书中伊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还告诉我们很多科学知识。瞧!还有什么?(ppt出示目录,教师引读)

师:你们喜欢哪一章?我们来猜猜你喜欢的这一章会讲些什么呢?谁先来猜一猜?

生:我喜欢第二章,我猜这一章应该是讲雪花和冰雹的故事,可能是讲它们怎么形成的吧。

生:我喜欢第六章,这一章肯定是讲跟我们书包有关的故事,可能是书包里有什么小秘密。

……

师:是不是这样呢?那就请大家课后带着思考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上对话采用的是猜想着读的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充分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儿童的个性,让学生对书中某个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这也是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宗旨所在。

三、学会思考着读,感受阅读滋味

阅读一本好书,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翻阅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着读,需要像好茶一样慢慢地品味。思考着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读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思考着读,在备《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时,我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眼光去捕捉《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中有意思、好玩的段落。最终,我选取第一章第一篇《自然的语言》跟学生一起品味、咀嚼、内化。

在《大自然的文字》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时间自主阅读《自然的语言》并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们读完《自然的语言》后,很快便完成了这个表格。我相机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肯定和表扬。虽然表格很简单,但让学生尝到了思考着读的甜味,初步感受阅读的滋味。

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着读,进一步感受阅读的滋味,仅仅靠一个简单的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情境。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播放大森林的视频,镜头逐渐往森林深处走去。当走到森林最深处时,视频结束,画面定格在一块巨大的、长满青苔的花岗石上。我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它是怎么来的”等。这时,我出示作者伊林的两个问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自己提出的问题居然跟大作家伊林不谋而合。学生们感受到了思考着读的乐趣,个个热情高涨,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去阅读《自然的语言》,很快便找到了答案。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着读,一次次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寻找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立足课堂,面向课外,以阅读教材为桥梁,才能在课内课外来回走。只要搭建好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金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指导和评价相结合,这样就能使课内外阅读得到良性循环,让学生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敏.课外阅读六字诀[J].山东教育,20104(10).

[2] 施蔚青.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谈谈如何搞好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11).

[3] 朱苗英.浅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09(14).

[4] 陶翠玲.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J].赤子(中旬),2014(03).

[5] 杨春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例谈[J].时代教育,2014(16).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篇9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1

所谓“一日一书”,就是“一天看一本书”。如果学生能够一天看一本书,一学年就可以读完300本书,家长和老师只管鼓励他看,看完就好,不必问他懂不懂,更不可以叫他写心得报告!

“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洽当时机,儿童的阅读习惯可以由同学影响开始。促使我在班上推动“一日一书运动”,希望带动班级阅读的风气。

推动“一日一书”阅读活动,学生只要把书从头到尾看完就好,懂多少没关系。以每天看一本为标准,低年级以每本一百页为标准,中年级以上以两百页为标准,超过的话可算两本。每人准备一本记录簿,凡是看完一本书,就记下“书名、作者、出版社、总页数”,按照编号一一纪录下来,每月统计一 次,几十本的表列,儿童就会很有成就感。』

因此在班上推动“一日一书”运动时,老师只要不断提醒,一直地鼓励就好。让学生自己诚实地读,诚实地记录就好。老师只要协助同学记录阅读书籍的册数。并不断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如此透过大量阅读来增进阅读信心,开启孩子的眼界,让孩子从阅读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我在班上实施“一日一书”活动时,会把学生阅读的记录在班级中:『上学期推行“一日一书运动”,许多同学已经了解阅读的重要并乐在阅读,不过还是有部份同学还没有养成随手翻开书本阅读的习惯,在书本中找到乐趣,相信老师,每一次的阅读都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知识、趣味和想像的窗户,老师还是把上学期每位同学的阅读统计公布,目地的在策励同学打开书本,因为“书本就像降落伞,打开才有效”。希望同学继续保持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一日一书”运动可以拓宽孩童常识的空间,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趣味和想像的窗户。相信孩子看三五百本书,他们自然会说话,会作文,会讨论,会报告。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2

昨天下午上了一节阅读与学科整合的校内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曾经得过安徒生大奖的著名插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这本绘本书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也是被列为一年级必读书目。在之前我是不了解安东尼布朗的,自从在黄山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威利的奇遇》后,我对这位插画家就产生了兴趣。他的作品很多,而且风靡全世界。经典的作品总是需要我们多读几遍,要不断回味。

本节课我?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读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练习说话。第二部分是回味整本书,发现图片中隐藏的秘密,并找到文字的句式特点。第三部分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并画下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第四部分是感情升华,体会爸爸的爱。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阅读整合课,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是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准备?从哪里着手?整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最后一周快要到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连课题都定不下来。天无绝人之路,黄山之行让我拨开云雾看到了曙光。很多名师也有选择阅读课,我认为阅读和语文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为谁服务,硬要割裂开也是无意义的。从他们的课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再来说说我这节课,经过今天下午的研讨,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帮助很大。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失误,凡是带“像”这个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是不对的,应该引导孩子对比明确,如“她长得像她的妈妈一样”这就不是比喻句,不可以把人比作人,可以比作其他的事物。另外在感情的升华上我引导的不好,最后的主题“爱”是由我的嘴讲出来的,而不是学生有感而发,其实在磨课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但我的功力还不够吧,没渲染出来。所以在昨天的课上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总结式点题,程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先聊聊自己的爸爸,这样感情基础就有了,后面再引导就容易些了。继续加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3

故事《聪明的小裁缝》主要让幼儿能够观察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并用一句话来表达图片大意。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情节,并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

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充分,根据教材和幼儿分析对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

教材环节的设计修改:根据教材内容,把本次活动定位成幼儿看图说故事,并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在看图方面我们在环节设计上通过“师幼共读--幼幼共读--幼儿自主阅读”这样的从易到难的层次来体现。

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教学环节的设计对教具进行了更改,从原来的故事PPT改成自制的故事图画书和幼儿阅读的小书。

2、能细致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表达图片的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让幼儿能仔细观察,猜测、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他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还看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比较细致去观察图片,猜测故事情节,并去表达图片的大意。

不足之处及整改:

1、语言回应上鼓励的不多,没有及时给予提升的评价

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在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信息后,我的引导还需加强,要能在回应中围绕“比什么?怎么比?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来引导孩子讲述时的思路和方向。

在第四环节中,请了3位幼儿上前看图讲述2幅图片的内容,幼儿表达时语言较完整,而且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我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没有及时给予评价和提升,只在3位幼儿全部讲述完后简单的评价了一下。其实可以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就及时对他的讲述进行评价效果会更好,如:第一位幼儿讲述完后,我可以说:“哦,他说的非常完整哦,如果还能配上形象的动作,效果会更好哦!”通过这样先扬后抑再引的回应

方式,能给后面上来讲述的幼儿一些提示,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挥。

2、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判断“如何体现小裁缝的聪明、勇敢的品质”上渗透的不深入。

本节课的目标中要能通过让幼儿感知小裁缝的聪明、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从而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但是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方面渗透的不深入,没有很好的去体现、让幼儿感知这方面的内容。下次可以通过情绪来渲染故事中的紧张气氛,并在看图时通过追问:“要是你遇到了巨人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让幼儿能设身处地的去感知故事的情节,体会小裁缝的聪明、勇敢的品质。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4

学校要开设阅读课,而我很荣幸的被选择成为学校首位在报告厅讲阅读课的老师,荣幸的同时,内心更多的是忐忑,是害怕。

所以在备课上,我下了很多功夫,一是阅读大量关于《骆驼祥子》的资料,一是寻找很多的优质课,翻阅名家讲解。阅读课,之前没怎么尝试过,关于名著阅读,一向都是草草了事,抓住考点让学生一背就结束了,可以说学得不精,读的不深。而这次的阅读课,我要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出发,重新审视阅读课的教学。

所以,我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每一步设计都为目标服务,第一环节:了解作者及作品影响。是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批注阅读法了解祥子,是为了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更关注细节,并鼓励了他们的质疑精神。

第三步:人称互换阅读法理解祥子,是因为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所叙述的都像是读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四步:角色表演阅读法走进祥子,是因为表演法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第五步:视频欣赏感悟祥子,是因为初中生大多对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生动的视频节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摄的电影,可以为教学所用,恰当地播放一点视频,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的每一步都为教学目标服务。我觉得这是这次公开课的可取之处。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在表演环节,两组学生的表演让在座的同仁们自发响起了掌声,学生表演的投入和自然也是让我刮目相待,顿生敬佩之情。

还有在最后的对对联环节,我出了上联:老实憨厚,不言不语闯岁月。学生对出很多程度很高的对联,比如勤奋能干不争不抢度年华,克勤克俭,拼死拼活拉洋车等等。

课堂上,虽然有亮点之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课堂语言再凝练些会更好,不要出现家常话,丰富自己的评价语。

二是在最后的环节视频播放时,没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意图,放完之后,应该让学生说说,祥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是时间把握不对,应该把第一环节圈点批注的时间安排长点,让学生充分的阅读。阅读课,阅读还是基本。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也进行了阅读课的新的尝试,并且登上了大的舞台锻炼了自己。

磨课研课的过程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授课的过程更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5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主要表现在:

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2、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

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

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6

一、生字在阅读课上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去学习,不用强调读音,更不用强调笔顺,而是作为阅读的障碍去扫清,会认即可,在以后的阅读中经历复现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认识生字。而词语的理解不需要学生一字不差地牢记冰冷地意义,只要能够自然地恰到好处地在生活中灵活地使用即可。

二、阅读课并不是一味地读,读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阅读课,那样恐怕培养出来的只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思考在转化,只有思考才能将阅读中的营养吸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一个思考后输出,接收后输入的过程,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处。以前觉得让学生讨论是一件很愚蠢的行为,因为学生大多会借此讲话,很少讨论,即便讨论仍旧是毫无结果,各执己见,论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后来发现,很多时候,是老师的问题不值得讨论,学生才不屑于讨论。所以,关键还看教师这个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多长的时间。哦,还有一点,我认识到,教师一定要在讨论后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并积极鼓励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

四.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喜欢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的成功,而阅读分享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是班内的分享,对于优秀孩子的及时奖励,更能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毕竟体验成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教师最成功的教学。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开始构思是想跟同学讨论关于阅读的几个小问题,想借着红楼梦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学习以后,借着红楼梦导读学习的机会跟同学讨论一下阅读这个话题。

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目前的学习中,将来在学生的一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想借此机会跟学生讨论一下有关阅读的问题!

这是试探性的教学,不知上课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知道会有怎样意外的惊喜!

但从第一次微课录制下来,从同事的反应就发现这个课程的很多问题!

一、过于理论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通篇课堂设计虽然只有三个重要的论点,但除了与学生的讨论外,作为教师需要大量的理论性解读,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实例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作为案例,不是课堂上能很快运用的,这就让课堂缺乏了生动性!

二、课件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文字过多,没有更多的杂糅很多图片以及其他元素。课程设计之初,我认为是想稍微严肃地与学生讨论阅读的问题,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力,所以没有费心准备很多相关图片,害怕图片以及其他元素的加入会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还是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课件的设计没有提前在教室多媒体上试验播放,实际录制微课时发现原来设计好的课件背景模板颜色严重失真,几乎看不到原来的中国风颜色和花形!

四、与学生上课后发现,其实课程设计还是有它的导向的好作用的,学生的理解程度超出我的想像!学生的参与认可度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课程目标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不好完成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是需要具体的主题教育导向的!客观的阅读体验导向估计以后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吧!

五、不管怎样,课程是一节试验探讨课,至少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点方向和痕迹,会引导学生去思考!

上一篇:年度项目成果简介下一篇:给什么的一封信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