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能力(共12篇)
课外阅读能力 篇1
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 :“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呢? 又通过怎样的实践,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都归于注重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过程。
一、 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
我认为, 只有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的阅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系,根据“主体 性教育、经典型熏陶、系列性构建、阶梯型发展”的原则,开发与现行教材相匹配的校本阅读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一般来说,每班每周均可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 由老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主阅读, 或者提前到图书室借几十本 书供学生 在教室里 阅读,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百家讲坛”或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电视片等。
二、 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
《语文课程标 准》建议学生 应在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共不少于150万字。这一目标列出了建议学生诵读和课外阅读 的篇目及 字数的要 求 ,每个班级可以要求每个学生一年订阅一报 一刊或者 买一部名 著 ,让图书、报刊在班内有序地传阅,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按学生人数配备多样化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籍、报刊,包括多媒体音像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且有个性的发展。
三、 落实可操作的阅读计划
学校可要 求学生结 合实际 ,把阅读与 课内学习 联系起来 ,根据教材目录,确定扩充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对比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的书籍及进度。在明确课外阅读目标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为将阅读计划落到实处,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筹零碎时间强化阅读的良好习惯。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读书15分钟 , 以一般读 者每分钟 读300字计算 ,一天可读4500字 ,一年就可以读20本左右书籍了。
为提高课 外阅读的 效果 ,教师一定要检查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这样做,一是每周抽查学生的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评价或者是摘抄等; 二是定期举行有效的问卷调查 ,比如 ,开列10位著名作者,10个文学形象,让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探究人物形象特征或发表自己的评论,各抒己见,及时上交问卷,教师做点评;三是指导教师应随机抽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 提供可供选择的阅读内容
每学期由 教师提供 参考书目,并让全班学生自荐科学、人文方面的图书报刊, 然后指导学生从中选择 对自己成 长最有价 值 ,或者能解 决学习问 题的书刊 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是传世经典、中外名著、流行佳作和一些时代新著, 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传记、历史读物、科普知识和生活读物,还可以是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相关的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读物。总之,阅读资料的种类要丰富,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 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达尔文曾经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者中如果是搜集、处理信息,了解情况的信息式阅读, 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速读法; 如果需要对读物逐字 逐句做全 面深入的 理解,则可指导学生用精读法;如果只需从总体上粗略地掌握书中的大概内容, 则可指导学生用浏览法。另外,还有跳读法、扫读法、猜读法等等。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的要求,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边读书边积累、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边批注等基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自主、高效阅读的目的。
六、 强化激励性的阅读评价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评价, 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地研读原著、发表独特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阅读活动中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 课外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确地指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资料,内容,方法
课外阅读能力 篇2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本人课题研究中一些做法。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
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课外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问题的提出】
在南京某中学办公室里,两个高中英语老师的对话:
教师A:就现在英语的阅读考查难度,仅靠教材,恐怕阅读的难度和广度是不够的。
教师B:是的,最好我们能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补充。那么我们该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补充呢?
【问题的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在强调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要求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七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八级);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九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六级水平应累计达到16万词以上,七级水平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水平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虽然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话题、语篇和词汇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但阅读量还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而且教材中的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为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的主题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指导一定的阅读策略,从而达到拓展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解决】
教师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课外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情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驱力。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学习者需要专门适应他们的发展阶段的外语学习资料”。
多样的体裁和丰富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如:英文小说的缩写本和故事书的简写本,A Tale of Two Cities,Maggies gift,Robinson Crusoe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亚历山大(L.G.A1exander)的New Concept English,这部经典的教材一如既往地向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英语学习体系。教材简洁精练,语言地道,由浅入深,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首选。
2.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品味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兴趣是行动的最大内驱力,教育心理学提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
教师可选用如《阅读美国》和《阅读英国》等阅读丛书中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可领略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这些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各种英语报纸、英文杂志也具有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词,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21世纪报》(The 21st century)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与时俱进,也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英语课外阅读在复习与巩固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课内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加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紧抓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篇4
一、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
笔者认为, 只有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的阅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因此, 学校应有计划地参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系, 根据“主题性教育、经典性熏陶、系列性建构、阶梯性发展”的原则, 开发与现行教材相匹配的校本阅读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一般说来, 每班每周可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 由老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主阅读, 或者提前到图书馆借几十本书供学生在教室里阅读, 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百家讲坛”或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片等。
二、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
新课标建议学生应在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 总共不少于150万字。这一目标列出了建议学生诵读和课外阅读的篇目及字数要求, 每个班级可以要求每个学生一年订阅一报一刊或买一部名著, 让图书、报刊在班内有序地传阅,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按学生人数配备多样化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籍、报刊, 包括多媒体音像资料,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三、落实可操作的阅读计划
学校可要求学生结合实际, 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联系起来, 根据教材目录, 确定扩充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对比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的书籍及进度。在明确课外阅读目标的基础上,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为将阅读计划落到实处,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筹零碎时间强化阅读的良好习惯。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读书15分钟, 以一般读者每分钟读300字计, 一天可读4500字, 一年就可读20本书左右。
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检查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一是每周抽查学生的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评价或摘抄等;二是定期举行有效的问卷调查, 比如, 开列10位名著作者, 10个文学形象, 让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探究人物形象特征或发表自己的评论, 及时上交问卷, 教师做点评;三是指导教师应随机抽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提供可选择的阅读内容
每学期由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并让全班学生自荐科学、人文方面的图书报刊, 然后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 或者能解决学习问题的书刊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是传世经典、中外名著、流行佳作和一些时代新著, 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传记、历史读物、科普知识和生活读物, 还可以是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相关的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读物。总之, 阅读资料的种类要丰富, 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五、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中如果是搜集、处理信息, 了解情况的信息式阅读, 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速读法;如果需要对读物逐字逐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 则指导学生用精读法;如果只需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的大概内容, 则指导学生用浏览法。另外, 还有跳读法、扫读法、猜读法等。总之, 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灵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养成边读书边积累、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边批注等基于思考的阅读习惯, 以达到自主、高效阅读的目的。
六、强化激励性的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篇5
齐河县华店乡实验小学 张友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数量问题: 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并且对于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和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透过以上要求和建议书目,我们不难感觉到国家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的大家们对课程标准的重视和对中外名著及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切感情,这也是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视野的兼收并蓄的非凡气度。由此我们推论出一个深层次的道理:丰富的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迪;它既能开阔人们的知识视野,也能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更能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明,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阅读之功可谓大矣。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大量的知识存储,更谈不上什么语文能力了,终究会步入“出口不能成章,下笔不能成文”的尴尬境地。
一、课外阅读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有人将语文称为“百科之母”并不为过,也有人把语文称为“杂家”也很是恰当。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丰厚的基础知识奠基。课外大量的自由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典章、经史子集、风土人情、美山丽水、风花雪月、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靠自由阅读驱使而获取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强劲的支持作用,又有知识积累的与日俱增,还能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极大提高。
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知识,掌握许多写作技巧
学生大量的自由阅读,自然而然的要获取丰富的写作知识,并且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学大家的写作艺术的自然熏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写作的规律和技巧。目前的中小学作文课堂上,有许多学生感觉作文很难,甚至发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超级感慨。写起作文来,有的是“挤、凑、编”三部曲,有的是“抄作文,背作文,挪作文,克隆作文”,甚至呈现出“一本作文选在手,写任何作文不愁”的“鼎盛”局面。究其这些现象之根本,还是课外阅读的贫乏。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也正是阐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所以说语文能力要提高,理应以课外阅读为龙头,从而带动积累素材,带动拓宽知识视野,带动学习写作技巧,带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带动自己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多辟蹊径关注扶持学生阅读,为提高语文能力保驾护航
首先,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孔子说:“学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通过名人故事、趣味对联、读书活动、名篇欣赏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象牙之塔,迈进文学殿堂,使之逐渐进入兴趣盎然的津津有味的文学境界,慢慢体味出叶文玲的“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的美妙感受,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雅境地。由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分别按句、段、篇的阅读剂量逐步添加。
其次,要让学生含英咀华,要让他们有书读,有好书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市场豁然开朗,书籍报刊更是粉墨登场,鱼龙混杂。加之现今媒体开放,网络盛行,快餐文化泛滥;走进书店,尽是教学辅导、教学辅助、练习试卷、训练试卷、应考精选、应试必备,可谓琳琅满目。许多老师、家长选择后者,争先恐后的为学生为孩子频繁购买,使孩子们不堪重负。哲人说:“时间是一位伟大的选评家。”因此,语文老师就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规律的选择课程标准中明确的中外名著和正规出版社的报纸刊物,切不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让读书自由疯长,以致使学生虚度青春年华,贻误美好时光。
再次,要引领学生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古今中外,不一而足。有“读书必手录七遍”的张溥,“精读、细读、反复读”的培根,“好书不厌百回读”的苏轼,“解言、知意、明理”的冯友兰,“但当涉猎不治经”的孙权,“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前人的方法,只能作为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过目不忘值得赞扬,现实中恐怕凤毛麟角。一目十行浏览涉猎,可能对现在的学生无益。以吾之所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小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书要“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自然不必说,口到就是要读出声音,这一点挺难做到。尤其是小学生或是语文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应该必须做到。晨读时要高声朗读,其他时间可以默读。只是“看书”的眼到,不能算是读书,充其量只能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口到可以使人聚精会神,带动全身心投入书籍那美妙的境界,形成“心到”。手到便是读书时用手拿笔去摘抄。
(二)读书要“两查”。遇到不识之字、不解之词都要向字典、词典求教,查处字音、字义、字用,并且标示出来,辨其音、知其义、明其用。
(三)读书要“三记”。即记好词,记好句,记好段。读书中时常遇到精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就要摘录下来。一旦形成兴趣,亦可编辑整理,时常翻阅,久而久之,逐步会“据为己有”,写作之时便会派上大用场。
(四)读书要“两写”。写阅读提纲,写读后体会。此法适合于初高中学生和少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书以后,完成“两写”,那学生所读的一部书、一篇文章之后的收获就不再是一书一文了。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书后仍动笔的好习惯,那读书的功效就真的难以估测了。
(四)语文老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读书和展示读书效果的平台
每周的语文课必须设立一节阅读课,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笔记的完成老师安排的读书。课外的周六、周日,节假日,都要让学生利用闲暇自由读书。比如,平时的周六、周日,可安排每周、每月读那些书;寒暑假可以安排学生阅读长篇名著。语文教师也可每学期安排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如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一定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语文能力也自然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提高。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读写能力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读写结合;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58-01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还必须让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去自由驰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强调课外阅读,他建议每一个学生“从小学起就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收藏自己喜爱的书籍。他指出:“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一、课外阅读到底能使学生有哪些收益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一个什么课外书都不看的学生必然是孤陋寡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在广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这个背景越是广阔、丰富,学习起来就越能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形成要靠广博的阅读,即要博览群书。这样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就如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每一本有益的书就是一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口。”
2、陶冶情操.增强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优秀的文艺作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它能给人以美的熏陶,使人精神充实,获得向上的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激励成千上万的青年找到人生的真谛;《鲁滨逊漂流记》、《童年》等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广大读者心里,使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获得与困难作斗争的智慧和勇气……这种无形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3、提高读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地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泉涌笔端,语出惊人。有人说阅读是“收入”,写作是“支出“,这话是引入深思的。没有收入,怎么能支出?不广泛地阅读,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多读才能积累词汇,增强话言表现力,改变那种苍白无力的学生腔。读得多了,各种语言风格都能接触到:鲁迅的深刻犀利;朱自清、冰心的优美清新;老舍的通俗而风趣,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读得多了,写作时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就会像那”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二、怎样加强课外阅读呢
1、要加强指导
第一是读什么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阅读的主要对象。围绕课本去读:课本里有《林冲棒打洪教头》、《三顾茅庐》。但光看文学作品还不够,自然科学的、历史知识的、思想修养的,都应该看一点。古代的、现代的作品都可以看,但以看现代的为主;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看,但以看中国的为主;长短篇的都可以看,但以看短篇的为主;文艺、科技的部可以看,但以看文艺为主……总之,阅读面要宽,兴趣要广泛,像蜜蜂采蜜一样,遍采群花,酿出来的蜜才香甜。不仅如此,还要养成读报的习惯,坚持每天读报并经常浏览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杂志。第二是怎么读的问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要专心致志熟读精思。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看书时,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划记重要语句,标出段落层次,在书边做简要分析,摘抄警句和有关资科;看完后归纳内容,写写提要,写写读后感。只有这样读书,才能真正读进去,读一本有一本的收获。要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方法,阅读一部作品,可视不同章节,交替运用这三种方式。
2、要保证时间
至少每天要有半小时或每周4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在每周有限的课时中,还抽出一节课为学生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自带书籍自由阅读。这样虽然使课时显得更紧,但学生们仍非常欢迎。我还想法减轻课业负担,尽量少留家庭作业,去掉那些繁琐的、机械重复的作业。每周的固定作业为:观察日记一篇或阅读笔记一篇。保证孩子们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坚持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
我要求学生每周记一篇阅读笔记。开始只要求摘抄;接着要求学着写点评论、感想,三言两语也可;最后则要求一定写读后评或读后感。阅读笔记本每两周检查一次,及时褒扬优秀者,并指出缺点,提出建议;对有进步的也要及时肯定。总之。及时讲评,鼓励积极性,促进能力提高。
4、建立班级小图书馆.提倡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每位学生都要订—份《语文报》,并选订两种杂志,一种文艺方面的,一种科学方面的。我们应当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大海.让他们在里面邀游,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阅读心爱的读物,在课外这块天地里,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作业、考试的奴隶。
总之,如何结合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把学生放到广阔的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外阅读能力 篇7
问题一:缺乏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一般来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 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对于英文表达的西方哲理与故事应当有着浓郁的探究兴趣。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英文材料是仅限于教材、练习册中的相关篇幅。这些材料都是教材编者按照自己的思想意愿,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进行编制的, 很少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与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 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奠定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
(一) 结合教材, 尝试语篇拓展
就如这世上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一样,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 而是我们教师缺少变化。比如, 我们在讲授教材阅读材料的时候, 就可以针对教材材料, 进行语篇拓展, 延伸成新的阅读材料。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2 My Favorite Season时, 我根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编成了这样一个小短文:
There’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They’re spring, summer, fall and winter.It is warm in spring.The trees are green.I often fly kites in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In summer, the weather is hot and sunny.I can wear my dress.I often swim in the river.In fall, the weather is sunny and cool.I often go hiking.Ican eat a lot of fruits.In winter, it is cold and snowy.I like winter best,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
这篇短文只是用本单元的主要词汇以及学生学过的句型组成了一段文字。但对学生来说, 语言简单清晰, 内容却很丰富。同时这篇短文也为学生练习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
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之上, 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必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阅读充满热情、好奇,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观念、能力还不够成熟, 我们在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 材料的思想性要积极健康, 材料的内容情节、语言风格要吻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规律。
问题二:阅读方法的指导缺乏系统性
在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时, 我发现,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教师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缺乏指导性, 导致学生即使读过很多英文书籍、故事, 阅读能力却不见起色。所以, 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英文阅读方法, 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一) 整体扫描
对于多数文章来说, 我们要准确把握其表现的思想主旨, 把握其内在的故事情节与逻辑关系, 无需逐词、逐句地进行阅读、翻译, 那样不仅会浪费阅读时间, 降低阅读效率, 更会影响整篇文章的美感, 桎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此, 我主张, 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 指导学生紧抓who, what, when, where, how等几个问题去阅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 抓住文章的故事梗概、脉络, 顺藤摸瓜, 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掌握文章主旨。
(二) 联系猜想
阅读中, 很多学生有着一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就去查词典的习惯。不能说这样不好, 但某些时候,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上下文来进行猜测, 进而得出这个生词的大概意思, 这种能力也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三:阅读活动的展示缺乏特色性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课内阅读服务的, 针对课内所学进行的课外阅读, 我们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但在展示的方式上, 我主张, 应当让学生阅读活动的展示方式更具特色, 更有个性,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 开展讲故事、唱歌曲、演短剧等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 结合课堂内容, 我们可以开展讲故事、唱歌曲、演短剧等多种课堂形式, 一方面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另一方面也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譬如, 我每天都会组织学生进行“Everyday English”活动,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与阅读能力。
(二) 改编chant和songs
Chant和songs是PEP小学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学生对这些内容通常兴趣都比较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改编歌谣和歌曲。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Part A时, 我给了学生这样的材料, 让他们进行填充改编, 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Spring, spring, spring is______________.
Summer, summer, summer is__________.
Fall, fall, fall is__________and_______.
Winter, winter, winter is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能力 篇8
一、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 自愿读, 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 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 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 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 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 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 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 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 他写小说, 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 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 他的儿童文学作品, 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 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 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 同学们蜂拥而上, 想抢先借到这本书, 好一睹为快。的确,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 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 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 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 我依据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要学会边看边想, 在读中自悟, 在读中自得, 作上批注, 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 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的。同时, 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 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扩大阅读量, 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 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读时要集中注意力, 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重视读写结合, 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 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是写的基础, 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识, 因此, 重视读写结合,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 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 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 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 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 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 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 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 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 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 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 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宠鹰, 在埋葬的过程中, 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 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 做到既想象丰富, 并且想象的内容合理, 同时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 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尤其是表扬和鼓励, 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 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 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2. 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 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 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既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课外阅读能力 篇9
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因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得分的关键。但从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尤其是2013和2014年高考及平时的英语考试看,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得分不高,而且由于对部分题材不熟悉导致阅读速度慢,又直接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得分,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分数不理想。此外,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阅读训练主要以做题为主,缺乏整体规划、无系统性,对于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更少。这些都导致学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低下。而这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相悖的。
二、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八级要求是:能识别不同文体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文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基本上都要通过大量和不断的阅读才能获得。但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都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而最近几年江苏高考的阅读试题越发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选题更趋于多样化、现代化、生活化;阅读量以及难度加大;文字材料改编幅度较小。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得分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关键。而要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三、实施方法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的阅读训练更多的注重形式,忽视阅读方法。而大量的做题,使整个阅读教学淹没于题海中,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能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为学习而学习是一件最枯燥的事,他产生的是不愉悦的感觉,因此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行为就缺乏持久性,而且往往效果差。此外,选择的材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学习者需要专门适合他们的发展阶段的外语资料”。因此,在开始阶段,选择材料不要太难,以免学生丧失兴趣。可先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从学校、家庭生活等学生熟悉的题材,逐步扩大到社会、环保、科普、经济等领域。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科学性、全面性。21世纪报、读者文摘、新概念英语、心灵鸡汤以及一些经典名著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2.加强学生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在选择好的材料后,教师还要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优秀的阅读策略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在外语教学方面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主要有:略读、找读、猜测词义、提问、推理、概括。“略读”是指为了获取语篇大意而有选择地阅读。我们可以读题目、介绍、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每段的第一句话或语篇的结尾。如笔者在讲到“影像和声音设备的发展”这篇文章时,通过让学生看小标题来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及其展开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框架有个整体的了解。“找读”是指为了确定具体信息(事实、日期、名字、数据等)而快速浏览阅读材料的技巧。在讲到电视的发展这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利用找读这个技能去找各个时间点电视的发展情况,总体效果较好。同时,在阅读碰到一些生词时,笔者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让学生利用语境或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进行猜测。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词义猜测能力,而且不容易打断阅读的连贯性。“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的基石。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插图、段落的主体句、过渡句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因素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隐含意思或发展方向等。要做到这些,教师要利用相关材料做好示范,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概括”是另一个重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所读材料是全面提高阅读技能的又一重要方面。这一能力要求读者筛选语篇,分清重点和非重点、提炼文章主题思想等。要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讲主题思想、归纳段落大意、对文章进行改写、用一个词代替一系列东西名称如“水果”代替苹果、香蕉、让学生作摘录等。研究表明,如果平时经常做摘要,有意识运用有关信息宏观处理的规则,培养把阅读的语意层次逐渐提高的习惯,概括的能力就会提高,无意识处理信息的质量也会增强。而提问这一策略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及深度思考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阅读策略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策略,如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策略,预测下文的能力等。并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其克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出声阅读、手指点读、回读,或碰到单词就查字典等。
3.做好阅读教学规划,增强学生阅读效果。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文章体裁应多样化,并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指导其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关注其谋篇布局。同时注重文章中长难句的分析。此外,教师还需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书评或读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句的摘录;安排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讨论交流等。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提问或者对于所涉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来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既可确保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阅读量,又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写作和归纳能力。
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掌握策略和方法外,大量的阅读也非常重要。要学生坚持每天读。最好是读“原滋原味”的文章。正如叶圣陶所指出的,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与教学话题一致的文章。根据克拉申提出的“窄式阅读”理论,阅读关于同一话题的若干文章,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积累背景知识,巩固和扩大词汇,发展阅读技能。通过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阅读速度、熟练阅读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5.进行科学阅读训练,提高阅读应试能力。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下,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训练,如限时训练等,做到阅读速度和阅读精确度的统一。对于高三学生,还有必要组织学生在35分钟内阅读与高考的难度、阅读量相当的阅读材料或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其毅力。
四、实施效果
在所带班级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坚持后,笔者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尤其是阅读成绩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从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来看,笔者所带班级较同一层次的学生比,总成绩从原来的负2.1分到现在的超过0.11分,其中阅读理解这一项不仅在平行班居第一,还超过了部分上一层次的班级。
五、总结
总之,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必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夯实基础,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外,还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同时,教师要做好材料的选择并加强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的指导,尽可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高中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为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
摘要:在高考英语试卷中,英语阅读理解及与阅读能力有关的题型如任务型和完形占据了英语试卷的大部分分值。阅读部分得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考分的高低。但目前在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以及相关的指导还不够,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精确度低下。那么,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加强课外阅读及指导是一个比较有效地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实践 篇10
1 撞式评价,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丰富阅读积累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外阅读展示活动中同, 设计竞赛碰撞式活动, 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 丰富阅读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1.1 读书质量竞赛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有难度,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阅读, 每月确定一个主题, 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 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除此之外, 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等。中年级可以开展“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成语故事表演赛”等。高年级可以开展“《论语》小博士”、“辩论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
1.2 读书方法比赛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 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 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 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可给学生讲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读书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选择读书法”;讲富翁造楼房的故事, 让学生领悟“循序渐进法”;还可指导他们开展“速读”、“查字典注意识字”、“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比赛, 使学生掌握读书应具备的基本的技巧。
1.3 评价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对学生, 老师对学生按“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进行评价, 并找出每个展示者的优点, 指出不足之处, 提出改进措施。每次活动结束, 都评出优胜者, 授予各种称号。如“朗诵小明星”、“背诵能手”、“小作家”、“优秀辩手”等。竞赛结果在校外揭示板上张榜公布。同时, 利用学校“金号角”广播站为获奖者搭建展示的平台。把他们的精彩作品、成果向全校师生定期展播, 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 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期结束, 看谁获得称号多, 对获得称号多的学生进行表彰。
2 调查反馈式评价, 规范课外阅读行为
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 由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心智水平发展不同, 就是同一阶段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 他们的阅读兴趣点也不尽相同。要想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因势利导, 就必须要先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所在。我们认为采用问卷的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
开学初, 学校向所有学生发放了阅读兴趣调查问卷, 请同学们和家长共同填写, 然后教师回收并认真分析。通过调查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和儿歌感兴趣。中年级的学生对科幻小说, 自然科学, 漫画的兴趣浓, 而五、六年级则喜欢读历史知识的书;80%左右的学生的阅读量都在每学期五本或五本以上。根据个人阅读兴趣, 教师在调查反馈中向学生推荐符合年段特点的书籍, 并帮助学生制定出读书计划。使不同程度学生的课外阅读价值取向趋于积极向上的态势。
每周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最能体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通过观察, 老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阅读的状况, 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 错误的给予指导和矫正。但是, 老师不可能在有效的时间里, 对每个学生的各方面都有比较细致的观察和评价, 于是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利用观察评价表格来记录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 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情感以及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 记录阅读过程中学生特别的技能、行为和进步。根据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可将观察分为一般观察、集中观察、延迟观察和专场专题观察。
2.1 一般观察
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成长与进步, 记录在包括全班成员的表格上, 表格可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既便于教师及时记录, 又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考评的内容。一周结束后, 将观察记录剪下来, 归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2.2 集中观察
观察时, 可以让学生集中于一些特别的活动, 例如, 让学生分组交流读书体会, 或分组开展一项阅读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说话和倾听表现的交流沟通技能等) 。教师也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系统地观察五到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 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据此了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3 延迟观察
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等方面, 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 如何把握得住差异学生的点滴成长与进步, 并促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却很难实现。过程性评价, 更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 我们评价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强与弱时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随着阅读量与阅读技能的积累, 逐步达到应到达的目标。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 在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后, 给出鼓励性评语, 学生通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阅读理解逐步深入的变化, 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强化, 阅读行为更为自觉, 在不知不觉中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2.4 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 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充分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因此, 我们专门设计一些适合各学段学生研究的课外阅读专题作业:根据一个专题进行收集资料、寻找信息、阅读分析、确立观点、组织文章或论辩等, 教师给予全程关注, 并跟踪考察, 为孩子自主阅读、独立研究、独立动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3 档案跟踪式评价,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论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11
1. 以课内阅读为中心,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字面上的理解重在“课外”,其范围很难把握,在质与量方面也不好把持。所以,有的学校所谓的课外阅读可能还是有要求、限制的,个别的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这使得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延伸作用很难显现出来。一般而言,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拓展,而对于阅读而言兴趣很重要。因此,我们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可充分利用课本上精彩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低年级同学而言,一般喜欢篇幅较短的寓言故事、奇幻童话等,篇幅较长的作品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结合实际情况推荐学生们看一些《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适龄书本。利用课本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其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由此既满足了阅读的教学需要,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2.以课上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激情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的特性决定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课内为导向,指引课外阅读的进行和方向。课内教学带动课外延伸,促使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又有利于课内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要实现学生语文成绩的不断提升,既要加强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指引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料。但若失去课内阅读这一根本,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失去其意义。若想发挥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并传授学生一些阅读经验,使得学生自主性阅读更好地保持下去,从而实现其自身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很多。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思维以及表达形式各有特色。若教师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引用,结合课文传授相关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课堂师生互动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继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朗读、精读、诵读、默读、略读、探究性读等不同的阅读模式中学会如何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实践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学生将具有代表性阅读方法的课文和有助于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充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在阅读的种类和阅读方式的选择上,应将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自主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充分联系。
3.确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模式,给长期课外阅读以保障
如何落实课外阅读,使之名副其实,这需要有适用的阅读评价模式来维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主评价与客观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尤其要观察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不一样的收获。考虑到学生的性格与习惯的迥异,在实施过程中,经使得重视并参与了阅读的学生深感阅读的积极作用,也可对个别优秀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或给予一定的物质性奖励。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创新灵感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关注程度,同时还要按期对学生阅读时所表现出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进行考核,并通过对其阅读情况的多方面综合考虑作出阅读效果评估。
(1)制订有效的阅读计划。让学生自主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按量完成。其中包括阅读的起止时间、篇目、字数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感触和收获,从而便于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成果的展示。通过出黑板报、笔记展示、制作电子报、手抄报等方式来展示阅读成果。如开设“书海畅游”栏目,可作为一个供大家谈读书感受的交流与沟通和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能起到督促的功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看书情况,在学生总成绩的统计当中,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指标。
课外阅读能力 篇12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 学生要“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同时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 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 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这就是说, 高中生要打破以往阅读的随意性, 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内潜行为。阅读不单单是知识“量的积累”, 更是“悟的过程”和“人文性的飞跃”。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阐发一下, 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 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 往往说出一部分, 叫学生续说, 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 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 由此, 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 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高一语文起始课上, 我便设置了一些题目, 作为调查的内容:
1.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
(一) 我对所任班级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第一个问题, 我设置了三个选项, 即“喜欢”、“一般”、“不喜欢”, 结果选择喜欢的有86名同学, 占80%;一般的有18人, 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 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 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 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 由此可见, 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在这中间, 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 但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 绝大部分喜欢的是武侠、言情之类的作品, 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 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周围流行的书籍, 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高一学生还在看一些诸如《龙漫少年》《爆笑校园》等一类漫画作品, 跟实际的阅读能力极不相符。
(二) 关于名著的阅读, 调查表明, 结果堪忧
发现在四大名著中, 《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 占98%;其次, 是《三国演义》, 占81%, 接着, 是《水浒》和《红楼梦》, 分别是69%和30%。但阅读的方式大多以电视剧为主, 以阅读率最高的《西游记》为例, 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 占4.2%, 其他作品进行过原著阅读的更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 中学生偶尔也有阅读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封神演义》的, 对现代作家作品的阅读, 如鲁迅的、茅盾的作品, 则少之又少。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 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 只有二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茶花女》《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 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三) 阅读的时间安排
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 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 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 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 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 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 增长见识, 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只要稍加引导, 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
(四) 课外阅读资料的来源问题
不外乎三个字, 就是“订、买、借”, 三者之间, “订”的比例最小, 占10%, “买”“借”和“买借结合”平分秋色, 各占42%和44%, 订阅的一般是和中学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的, 如《学习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买和借的大部分是学生兴趣较广的或是跟学习关系十分密切的书籍杂志, 而名著之类的买的比例很小, 主要的阅读渠道就是借阅, 而且借阅的面也不是很广。大部分学生阅读凭的是兴趣, 或者是老师布置作文或其他作业要求的时候。
通过以上的调查,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 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利用有限的阅读时间, 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努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必要平台——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及运转模式
(一)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
确定每隔一周的周六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每次要求有五位同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 推荐自己阅读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并把推荐的书籍传阅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到书店购买, 图书馆、其他同学处借阅等方式, 自主选择阅读同学推荐的书或文章, 并写好读书笔记,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运转模式
1. 选书。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 良莠不齐, 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在读物推荐时, 要求学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 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2) 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开拓他们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学识。
(3) 趣味性原则: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只要价值取向准确, 学生喜欢、爱读, 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2. 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细细揣摩,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就是通过浏览全文, 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常用的是略读。不仅如此,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 (1)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 科学珍闻, 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 增长知识, 启迪思维, 陶冶情操。 (2) 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 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通过提示范例, 摘录讲评, 交流感想等方式, 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 推荐、交流。
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行为, 但是单独的学习局限了阅读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 阅读有了伙伴, 能够与伙伴交流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 获得大量的阅读信息。
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 同学间定期在班级内分享阅读感受, 能够极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在互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力。从学生的语言来看, 读书让他们多了一份语言的灵动与醇厚, 多了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建立的必要性
(一) 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需要
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 或应读、可读之书等, 都可以尽兴去读, 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 政治书要读, 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 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 借鉴就不多, 思路就不广, 触一而不能通三。”
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 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 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 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漫画、言情、武侠之类书籍, 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这样无疑降低了高中生阅读的品质。阅读课外书要重视书的质量、深度, 中学生要多阅读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的书, 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了解时代发展的脉搏, 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要把握书中精华部分, 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用所学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 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深刻, 重形式不重内容,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 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即使做了笔记, 也无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采蜜集”——几个好词, 几句好句, 几个好段。不会从更深层的、更宽泛的领域去思索, 那么读书后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
课外阅读指导课, 利用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日, 让学生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中外作品或是时下流行的各类精品, 进行自主阅读。每一位同学在阅读这些作品时, 都认真做了读书笔记, 并将各自的笔记连同书籍在班级同学中传阅, 互相交流借鉴。
(二) 培养学生浓郁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需要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领略不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 觉得读书生活太贫乏、太单调。而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推荐书籍的学生, 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去阅读他推荐的书籍, 就会非常投入地去品读作品, 品读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且, 在将书籍推荐给班级中其他同学时, 要给书籍编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 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 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 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 既可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 又可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学生常会被文中的某些情节感动,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 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享受, 建立科学的读书方法, 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2001年, 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 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中学生的阅读, 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高中阶段, 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 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论语》、《红楼梦》 (曹雪芹) 、《呐喊》 (鲁迅)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等20部中外文学名著;除此之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 如在“教学建议”部分, 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这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让我们语文老师深刻地认识到, 教语文不应该只是教语文教材,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设立,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阅读交流平台,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 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 正说明课外阅读有着广阔的天地。正确地审视现在的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我们的思维便获得了一次飞跃, 给我们一个前瞻的视界。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式来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 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但由于受到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窘迫与尴尬。阅读指导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 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
【课外阅读能力】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能力培养05-12
课外自主阅读能力09-11
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07-30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10-23
《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课题研究12-07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08-08
课外阅读方法10-21
课外阅读段05-29
加强课外阅读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