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

2024-05-11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精选12篇)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 篇1

要使学生能够主动收集、汲取知识洪流中所需的能量, 开阔阅读视野, 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质, 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从培养阅读兴趣, 拓展课外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着手。

一、激活阅读源头, 激发积极参与

农村学生对图书的接触较之城市学生差距巨大, 首先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响, 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家里很少有适合孩子的图书。 虽然很多家长期望孩子多读书, 但是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 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看有益的书。 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阅读兴趣不足。 为此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故事迁移。 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 让学生从 “听故事”到“讲故事”, 进而到 “找故事”, 利用 “故事迁移”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每逢星期一的早读课, 就是我们班的“讲故事”时间, 当学生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听教师讲故事, 听得咧开嘴巴, 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 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 扬了扬手中的书, 告诉学生故事是从这本书看来的, 如果谁能帮助老师把故事讲完, 这本书就借给他看。 教师把书借出去后, 等过了两三天, 就请那位借书的孩子在班级中续讲那个故事, 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又拿出几本书借出去。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故事, 到课堂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一时间段里, 每次早读课上的“讲故事”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时间”, 学生大饱耳福, 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书。 “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它让讲故事的孩子体会到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使听故事的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好书漂流。 农村学生的图书终究有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要求学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对借来的书通常能一鼓作气看完, 教师还要给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的每本书中夹上阅读卡, 鼓励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在阅读卡上写好阅读时间, 叙述简短的阅读感受, 甚至可以提出读书时产生的疑问, 等等。 通过阅读交流, 激发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学生看书也自然特别仔细认真。

3.逛逛书店。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能买的书很有限, 一个班能买的书虽然多些, 毕竟还很有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逛书店看书。 教师要经常在班级里发布新书简介, 有时还略带遗憾地感叹:“这本书连我自己也没读过呢, 某某书店就有。 ”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自主地寻找书籍阅读, 阅读之后, 学生可能会得意地炫耀, 到后来, 学生就会经常回来跟教师汇报:“某某书店又有新书了, 这些新书叙述了什么内容, 老师看过了没? ”这样, 学生渐渐地由不进书店到爱进书店。 这样先是教师进书店, 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自主地进书店, 逐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二、拓展书籍推荐, 提高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 看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 当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渐浓厚时, 教师就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小学生总是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把“讲故事”转变为“好书推荐”, 推荐的图书不再局限于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 还可以包括生活、艺术、科技等图书。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大家需要提升一个层次, 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看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 ”这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 跃跃欲试地四处寻找阅读资源。 在书籍推荐课上, 学生兴致高昂, 有的寻找偏门学科知识吸引其他学生眼球, 有的寻找感人的篇章打动人, 有的寻找曲折的故事给其他学生造成悬念, 有的寻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书籍推荐活动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推荐结果进行点评,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在书籍阅读推介交流活动中,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兴趣自然更加广泛。

三、开展合作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就刻不容缓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教师可以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将“好书推荐”活动中的优胜书籍拿出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读, 之后让每个学生找出书中好词好句, 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就是不能重复, 在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中, 学生抽丝剥茧地将书中每个字反复阅读。 教师巡视进行点评, 在表扬鼓励中, 引导学生如何寻找中心句, 紧扣文章重点, 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 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笔? 好词好句应该应用于什么环境? 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四、超越文本阅读, 巩固阅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使人产生共鸣, 引人思考, 催人奋进。 阅读, 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要体会文字的内涵, 还要超越文本, 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养分。 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懂文本, 超越文本, 要做到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比如, 阅读一篇好文章, 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华丽的文字之上, 还要思考这篇文章的背景, 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必须做到跨越表面的读, 求得深层次的阅读共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就要学生做到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详细地叙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 篇2

胜天中心校胡德芬

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好,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及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现下小学生能做到有良好习惯的自觉阅读 的很少,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

一、家庭因素: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家长盲目指导阅读,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理解的局限性,可能会认为只要读了会背了就是课外阅读,就能把把语文学好;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显书籍的客观原因。

三、应付作业式阅读和理解能力低下的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是带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有用心的去读,效果可想而知。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对于文字描述性的问题或需要加以主观分析的习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导致错别字、语病连篇,理解能力明显低下。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要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每天下午到校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其次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现在课外读物的品种繁多,如果强迫他们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学生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们去选择先例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如一些畅销书籍及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这样就能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最后指导他们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注意力不够集中,受控因素小。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总之,在激起 1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3

关键词 阅读策略 质量提升 有效指导 氛围创造

据统计,在小学阶段课本阅读量仅300篇,字数在15万左右,远不及一部80万字的《三国演义》。显然,仅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责任。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且有效性不高,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那么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此,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则,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我从一年级起带一个班至六年级近六年,从他们学会汉语拼音起,我就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有选择地指导他们读书,低年级时让他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和民间故事,进入中高年级后,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

其次,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换共享。并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书香气息。扎实开展好图书漂流活动,让全校学生图书资源共享。

第三,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为引领学生走进书山,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高度重视书香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名人读书格言、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黑板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走进班级,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首先,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殊心理,我向孩子推荐了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钟爱的《海底两万里》《 吹牛大王历险记》,誉满全球的《哈利波特》,畅销全国的《淘气包马小跳》,以调动起他们读书的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精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三,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拓展阅读。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地读书,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完《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等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他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若再来个“带我游”,让学生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篇4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 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工作之余, 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 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 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 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 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 浪费时间, 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 一听说要买课外书, 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多是囫囵吞枣, 粗粗浏览一遍。很少做读书笔记, 即使做了笔记, 也无非是几句好句, 几个好词。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大量阅读, 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 增强语言积累, 提高读书能力, 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养。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改变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 笔者进行了一下尝试,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正确引导, 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书, 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 区别对待, 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 轻骑剽悍, 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 略读, 浏览。像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 童话故事之类可用略读, 一些有益的报纸或有用的信息资料浏览即可。

现在的农村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读极少, 多数学生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 有的学生甚至学完一课之后, 不知道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 怎样读, 是什么意思, 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情味的体悟了。因此,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增加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 培养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的词语的习惯。除此以外, 还要求学生养成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长期做好这个工作,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常抓不懈,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看报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好语文课本, 因为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能力的主要载体, 所以学生要天天认真读, 但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 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是课堂阅读训练非常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还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成语、名言、警句等, 坚持每天读, 持之以恒, 既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又能提高自身修养。还有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每周通过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开阔视野。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做到:一是定书, 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 就一定要读完, 千万不可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 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 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选择读书的时间, 不能想读就读, 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 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而是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和态度, 这些习惯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 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三、培养兴趣, 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农村小学很多学生对语文本身就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述书中的精彩故事, 让优秀生介绍阅读的经验等, 去激发学生想去阅读的兴趣。语文老师还要让阅读教学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只有放在这个广阔的社会大课堂里才能焕发生机。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倡导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其实, 生活处处有语文, 课堂、校园、家庭、社区都是学习语文的空间, 比如, 广告词, 产品的说明书, 报纸, 杂志, 电视, 标语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和阅读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篇5

___同学,您好!

我们在进行一项关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您在忙碌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填写这张问卷。谢谢合作!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怎么喜欢

2、你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吗?()

A、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读 B、有时读 C、很少读 D、基本不读

3、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时间进行阅读?()

A、双休日 B、午间休息时 C、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

其它:

4、你经常去逛书店吗?()A、经常去 B、偶尔去 C、不太去

5、你经常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吗?()A、经常去 B、偶尔去 C、不太去

6、你经常和同学交流课外读书的情况吗?()A、经常 B、有时 C、没有

7、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A、文学书 B、科技方面的书 C、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

D、学习辅导用书(如优秀作文之类)

其它:

8、你父母会经常督促你进行课外阅读吗?()A、经常督促 B、偶尔提醒 C、不管

9、你的老师会经常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吗?()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布置

10、你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A、有,并且经常写 B、有时会写 C、基本不写

11、和看电视、上网相比,你更喜欢阅读课外书吗?()

A是的B不是,我更喜欢看电视或上网C那要看是什么书

12、你每天会抽出时间来看书吗?()A、会B、不会C、看兴趣,有兴趣就看

D、想看书,但是有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

13、一学期你大概能阅读几本书?A、1—2本B、3—5本C、6—10本D、更多

14、你每天多少时间花在阅读上?()A、15分钟左右B、30分钟以上 C、大于30小时

15、这个寒假你打算阅读几本书?A、1—2本B、3—5本C、6—10本D、更多

16、你的书柜里课外书的种类主要是什么?(本题可以多选)()

A、与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如《课课通》《一课三练》一类的B、各种漫画

C、老师推荐的中外名著、小说D、各种作文书E、其他(可举例)

17、你觉得老师有没有必要在学校教你们课外阅读的方法?()

A、有B、完全没有C、有些书比如长篇小说之类的最好能介绍一下D、无所谓

18、你喜欢老师向你推荐课外读物吗?()A、是的B、不是的C、无所谓

19、你如何看待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的任务,比如做读书笔记等?()

A、很好,可以把我阅读的内容做个记录,也能提高阅读效率

B、不喜欢,认为没有必要,但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完成C、基本上没有阅读的习惯,我都是随便摘录一点应付作业的D、其他

20、你喜欢同学向你推荐课外读物吗?()A、是的B、不是的C、无所谓

21、你喜欢和同伴一起看书吗?()A喜欢B不喜欢,我喜欢一个人看书C无所谓

22、你的父母在家有阅读的习惯吗?()

A、有,我们有时会一起看书报B、偶尔有C、从来没有的事

关注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篇6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书源”问题

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关系,不可能全部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许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它开放的对象更多的是老师,却不是学生。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学生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学生还能去哪儿寻觅呢?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在班内,发动所有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另外,遇到一些文质俱优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印发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在夹缝中找到一丝成长的空间。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去做。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去探求人生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的故事易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名著,引导他们去阅读。比如:喜欢战争题材的可以推荐他去读《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喜欢英雄人物的,可以让他们去读《水浒传》、《老人与海》;喜欢冒险刺激的可以推荐他们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喜欢文学类的可以去读《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朗诵比赛、作品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每月出一期读书报,刊登读书活动的信息、书评、读后感,并评选出“周星”、“月星”,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品位要高,人文性要强。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善心。

另外,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还要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书籍。有些作品过于晦涩或难懂,不适宜中学生阅读;有些作品教师要正确引导,例如外国名著因为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中学生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悉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其深刻主题,从更深层次上去把握文章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贵在积累,重在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曾有一位老师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读书有计划。师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来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严格执行读书计划。天天坚持阅读,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尤其是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期是学生读课外书籍的黄金时间,更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标示出精彩的词、句、段等。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批注法——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可以广泛使用。运用批注法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以巩固读书的效果。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句,可以是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发挥、想象,可以是对文章质疑问难,或提出建议,还可以是把这篇文章与其他同类或相对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分析。平时定期就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和研讨,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希望老师们多给他们一点读书的自由和时间吧!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篇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 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功人士,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他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士,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读书。

2. 好书引读。

因为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被精彩的画面所吸引,就会产生较大的阅读兴趣。教师为学生推荐好书时,要注意读书的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书籍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

3. 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形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等。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扩充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1. 家长要配合。

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和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则应该逐渐过渡到纯文字的读物。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化。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 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面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都应着力建起学生的图书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1. 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持之以恒。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2. 教导学生正确。

曾国藩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彪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初探 篇8

一、转变学生观念, 营造浓郁阅读氛围

在学校里, 为了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我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 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隐形图书馆”, 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 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隐行图书馆”设在教室一角, 课间课余随时借还, 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 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 把要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 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同时, 我又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 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 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 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 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 以平和的心境尽情地读书, 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同时, 我利用我校开展的“书香班级”评比活动的宝贵契机, 在我们班开展“快乐大阅读, 书香伴童年”全员读书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让浓浓书香伴学生们的美好童年, 让快乐阅读成为学生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巧用家校联系卡,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对于一些特别的学生, 我们不能用大众化的手法对待他们, 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 找准切入口, 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于是, 我们试着设计了较为个性化的家校阅读联系卡。

每个学生的家校阅读联系卡是自己设计的, 在栏目的四周配上自己喜欢的画, 富有个性。里边的栏目包括:学生本周阅读书目、真情流淌、得意之作、希望之语、家教乐园、真心对白和诚挚回音。学生本周阅读书目:主要是罗列学生一星期内所看的书目。真情流淌:可以写一周下来的阅读感受, 可以摘录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得意之作:以折叠形式摆放学生在这段时间中写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文。希望之语:老师针对学生的某些弱点用委婉的语言说出, 提出希望和要求。家教乐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我从网上寻找各种家教资料, 附在卡中供学生家长阅读、借鉴。真心对白与诚挚回音是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存在继续改进的地方, 老师以充满善意的真挚语言告诉家长, 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途径。虽然做起来, 老师和家长都会很辛苦, 但是为了学生的将来, 再辛苦也值得。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诚挚交流, 努力营造一个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搭建一个平台。

三、设计亲子作业, 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学习范围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 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的父母配合完成的。我们进行亲子作业的探讨实验, 就是要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作业,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家长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热情, 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1. 家长做好榜样, 孩子“监督”。

给学生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榜样,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途径。古语也云:其身正, 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作为老师和家长,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 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对于家长, 我通过给家长的信、开家长会等渠道, 让他们明白给孩子树立良好阅读习惯榜样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家里少看会电视, 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学生看看书。孩子对其看书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小孩子来说, 监督父母看书这种事他们非常乐意做, 当然, 他们在监督的同时, 自己也会随之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不知不觉中对阅读产生热爱, 开启阅读大门。

2. 举办“家庭阅读日”。

在家里, 每隔一个月应该举办一次“家庭阅读日”, 在那一天组织一家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这种活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在“家庭阅读日”开展“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表演”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 也可以家长和学生共写阅读体会, 并对此开展PK赛, 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阅读氛围将越来越浓厚。

以上是我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 我们班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良好的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阅读, 让民族精神起来!”愿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阅读, 乐于在书海中遨游, 为终身学习打下重要基石, 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通过大量阅读, 学生能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养, 促进发展。目前, 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我试着转变学生观念, 巧用家校联系卡, 设计亲子作业, 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大量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靳光勇.关于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2007-11-22

[2]冯汉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简析与对策探求.2006-10-19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9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量化的要求——“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出的, 具有前瞻性。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来说或许并不困难, 但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缺少读书氛围, 要完成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1. 经费紧张, 缺少阅读场所

由于客观条件极其有限, 农村的学校即使有了图书室, 也因师资短缺, 而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 图书室也只是形同虚设。

2. 阅读意识不强, 缺少课外读物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 语文课的内容仅局限于语文书和语文课堂教学, 因此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足够的课外读物,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在课外阅读中可以使学生汲取知识、学会做人。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 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阅读意识不强、缺少读物的农村小学生来说, 如何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指导阅读方法, 使他们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学会读书方法, 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把语文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课文的学习, 实际上, 语文是个大课堂、大舞台, 只有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作为教师,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平时结合课堂教学,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文章里这些优美的词句是从哪儿来的?都是作者从课外书上学来的, 你想不想成为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人?一本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是无限的, 犹如浩瀚的大海, 只要你勇于探索, 就可以享受书海的无穷乐趣。

2. 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众所周知, 小学生由于爱玩、爱动等特点, 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能力较弱, 他们或许在课上老师因势利导的讲解中能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但却未必能够做到, 因此, 教师就有必要安排时间集中阅读, 可以利用早自习、午休、或每周的课外小组时间进行阅读指导, 保证阅读时间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3.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更需要这位“良师益友”, 怎样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结合课堂教学和班队活动。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最好的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体味感情, 在读中发现问题, 开动脑筋。如学习人教版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迷人的张家界》时, 就可以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反映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开展一次“周游祖国大好河山”的班队活动, 让学生自己做“小导游”, 把自己阅读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 这样的课外阅读目的明确, 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受到表扬和鼓励, 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另外, 召开“成语故事会”、古今中外的人读书成长的故事讲读会、阅读交流会及精彩文章朗诵会等活动, 可以设置一些奖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课外阅读由最初的是一种负担变成乐趣, 到最后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直至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4. 指导学生摘录, 重视知识迁移

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词句、篇章, 人们总是会一遍一遍地读, 反复揣摩, 用笔摘录, 小学生也是如此, 摘录是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学生做摘录之前, 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 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 那么这样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

但是要进行摘录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 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更会让人终生受益。摘录是阅读的一个方面,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精彩词句摘录后要试着运用, 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讲解、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 一场春雨、一场雪、一片树林、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练笔的素材, 常写常练, 把阅读和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5.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良好的阅读能力更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它的长期性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和辅导, 持之以恒, 才能有成效。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 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被忽视, 这绝不是在浪费时间, 相反, 是对语文教学最有力的促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阅读习惯是将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习惯, 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搞好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农村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 资源有限, 因此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了一些做法,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篇10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对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明确阅读目的

冰心曾说过:一个人从小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好书就好比自己忠实的朋友,好像自己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更是自己最好最贴心的老师。读好书既能够让自己拥有心胸坦荡的情怀,乐于进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2.勤学博览

推荐学生选择读物要适合年龄特点,内容正确健康。多读名人名著、童话、寓言故事,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以及身边成才之人, 推荐阅读革命回忆录。读后能让人感受一种美,一种快乐,并且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既要珍惜时间也要享受生活,并且能够培养做人的道理,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加以消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3.引导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阅读报纸、杂志。阅读是一边读,一边勾画,做读书笔记,加深对所读文章的记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来自己需要的句篇。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可以摘录下来认真积累。

低年级的学生可用小练笔,如“手”,先写自己的小手的用处, 再写父母的手每天在做什么,再写小手变成大手,将来能为社会做哪些贡献。还可以写日记,或以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想法。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查。

我经常设计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朗诵比赛、卡拉OK比赛、 百科知识竞赛、队日、晨会、班会、演讲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围绕主题,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地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及时对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使他们得到教师、家长和其他学生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和趋势。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学问,就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农村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其原因是农村小学生相对城市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家长为其买的课外书也较少,对课外读物的投资相对城市学生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导致学生学不懂了就越来越不爱学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结合实践,简单阐述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几点意见。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篇11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对所教七年级三、四班共九十名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阅读课外习惯的同学占15%,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0%极少数读的同学占15%,根本不读书的占50%。如果考虑到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制滥造、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农村初中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丰富的语言材料又相脱节。课外阅读少,将学生的思想囚于一片狭小的天地,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差,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成因反思

1、课业负担偏重,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现在初中学生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尤其英语、数学这两科。他们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无力进行课外阅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阅读也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2、缺少阅读氛围,读书功利性太强。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孩子对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读这些“不务正业”之书,实属“多余”。

3、配套设施不齐全,拥有课外书太少。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的首选地点放在家里,可很多家庭藏书很少,或者一本没有。学生周末在家做完作业,无书可看,看电视、上网聊天便代替了“读书时间”。另外,学校的图书馆,因为藏书有限,收藏的图书部是很多,也不新,并且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向学生开放,形同摆设。

二、采取的对策

1、把握课堂教学,由课内到课外。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站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才是最根本的做法。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在课堂上讲到名著名作时,有意识地辐射相关作品的精彩片段。比如,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我用课件摘录了《我与地坛》中的相关文字,进行比较阅读。同时把适合学生口味的文章点引出来,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体会读书的快乐。

2、激发读书乐趣,由阅读到悦读。(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学生在年龄、学段、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阅读兴趣随之也不同。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比如,男孩子喜欢的《鲁滨逊漂流记》,女孩子喜欢的《简爱》等。

(2)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有充分的课外时间是顺利开展课外阅读的保证。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们有选择地看一些如《百家讲坛》的科教节目,引导他们走出“网瘾”的怪圈。另外,我们每天规定不少于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周五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己品味、欣赏、感受,慢慢从阅读到悦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 篇12

一、课外阅读现状

(一) 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当前的农村, 家庭的文化层次整体偏低, 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盲区。随着城镇化的建设, 父母外出, 一大批孩子跟着祖辈生活, 或寄住亲戚家, 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养成教育差。即使有少数父母在家, 但因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对教育子女缺乏科学性, 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依然差。在调查中发现,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错位。认为当家长的只要不让孩子吃得饱、有钱花、不挨冻, 尽力改善上学条件 (到街上租房, 送学生读书) 就尽到了义务, 至于学习,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 还有甚者, 认为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 学生回到家里几乎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家长是听之任之, 学生是随心所欲。

(二) 学生阅读结构不合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大多数孩子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浪费在收看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上。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到图书室里翻阅最多的就是文字很少的动漫类图书。如《乌龙院》《老夫子》等。在学校推行的“每天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 学生翻阅《课堂内外》《学语文之友》等, 也只关注书中的漫画。由于小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动漫图书天然的爱好, 喜欢简单、直观的图画阅读。但是, 这种不合理的阅读结构, 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教师只会“教课文”

虽说减负提质, 推行素质教育。目前, 学校的考核方案以教学质量为主, 加之一部分老师对新课改的抵触、观望以及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 只注重分数, 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探讨与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推行的每天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 语文、数学老师时常占用这十五分钟, 用来批改作业。较多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停留在不正常的状态。教师要么让学生顺其自然, 有书就读, 有多少就读多少, 有时间就读, 没时间就算了。要么就是随意状态, 即教师想起来就组织学生读一读, 教学繁忙了就放下了。学生也是随着意愿, 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有部分老师自己都不喜欢阅读, 没有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所以, 在指导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四) 可供阅读的图书甚少

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陈旧落后, 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为数寥寥。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藏书, 班级自筹的图书也屈指可数, 孩子进县城买书或是到图书馆借书, 机会更少。因此, 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从何而来, 是一个难题。

争对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其主阵地在学校, 阅读开展的情况与取得的效果,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很大程度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指导。

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课外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外, 只有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阅读, 会自主的收集、选择、整理信息, 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到达了。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小学阶段, 特别需要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受阅读的快乐。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兴趣, 能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 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要求中, 也体现出对阅读兴趣的关注,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在心理学中, 兴趣被定义为个体因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阅读活动中, 学生的这一积极心理状态如何才能产生呢?

首先,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如绘本, 语言简炼, 画面温馨, 富有哲理, 以特有的方式为儿童带来最丰富的体验, 也最能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连环画”则是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这些阅读材料, 完整的故事会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 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展, 好奇心得到满足, 想象力也得以释放。因此, 老师应把经典的绘本与连环画分层次、分类型推介给学生, 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 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要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的,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母语学习的情境,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 引领学生亲近名著, 阅读名著。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采用选取几个片段组成课文的编排形式, 带给学生的依然是多本名著。再有, 我们还可以补充与单元主题一致的课文, 或由课内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多篇课文的阅读等。如群文阅读, 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都是可以适时呈现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的。

再次, 要开展多样性活动, 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借助传统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展示、故事会、猜谜活动;根据课文单元主题设计专题读书活动, 如走进童话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每天课前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平日里完善“我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每期共建班级图书角, 学校评选读书之星、优秀图书管理员, 课外阅读竞赛等活动。还可以适时组织或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电影、颁奖典礼、大型文艺节目等。这些活动, 创造了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验, 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从而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这些活动, 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营造出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浏览, 朗读、诵读、默读等。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很多课文文辞优美, 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 指导学生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摘抄、写体会, 让读听说写紧密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能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视野。在信息社会, 浏览是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也是一种阅读能力。浏览阅读方法可用在以下情况: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 或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时, 或是从课文中提取简单的信息时。

在教学中, 略读方法的渗透要落到实处, 常用方法有:从题目入手, 理清线索式的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抓住中心, 扫描式阅读;巧用过渡, 勾连式阅读等。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之后的略读才能做到抓大放小, 有所侧重。其阅读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3.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使之终身受益。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为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习惯一旦形成, 要改变它就十分困难。因此, 教师要注重习惯的培养, 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每天阅读、带工具阅读、摘抄批注、边读边思考等好习惯, 还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 注意用眼卫生、阅读姿势等。叶圣陶先生说:“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一辈子受用不尽。”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受益一生。

(二) 做个散发书香气息的语文人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自身的读书品味和习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 语文老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要有好的阅读习惯, 要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师应经常和学生交流读书信息, 营造读书氛围, 以教师自身的感受形成读书的“场效应”。同时, 课外阅读内容的开发、阅读效果的取得是以教师自身的大量阅读储备为基础的。只有教师脑海里有书, 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 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01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洪玲, 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2012.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处理师生关系下一篇:脂肪组织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