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2024-07-3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共12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1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答案是否定的。“华罗庚数学邀请赛”金奖获得者陆昱在回答什么是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只是在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多看些课外书籍,什么知识性的,趣味性的都看。”可见,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读一读《文化苦旅》,你会知道,中国的西北有一片神圣的大漠,大漠之中有一处古老的文明遗址叫敦煌,有一眼美丽的湖水叫月牙泉;在读一读《人类的艺术》,从古埃及到意大利,从古代到现代,那么多美丽的艺术在你的心灵掠过,你走过了整个人类史……所以说,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世纪老人巴金曾指出,人不能仅为了米而活着。诚然,我们也不能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能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读书人。要知道,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默化地完善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朋友们,如果你还在题海中漫游,那么不妨每天抽出20分钟来翻一翻课外书籍,你会发现,你的文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2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就是读了许多书籍, 看了许多报刊, 要到用的时候, 却又忘记了, 或者找不到了。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读完一部作品, 看完一篇文章, 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鉴名人读书方法

根据许多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经验与体会, 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辅以笔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会做读书笔记, 注意积累资料, 以巩固阅读效果。

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他忽而奋笔疾书, 忽而托首沉思。在他的书籍和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体会, 标记着各种符号。

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读书时也总是“深究而细讨”、“慎思而明辩”, 用铅笔标出重点, 加上批注, 为中华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读书时也极为认真。有时在书上做符号, 加眉批;有时夹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应用。他还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即要全身心地投入。尤其要做到勤于动笔。这样, 才能帮助你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才有利于帮助你储存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也才有利于帮助你扩大知识领域, 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心到辅以笔到”的读书方法, 是一种古今中外普遍运用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既是练笔过程, 又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积累生活素材、词语, 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字斟句酌、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深入思考, 完整领会的好学风, 还有利于培养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会开展正确阅读

为了指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积少成多, 更好地加以巩固,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随时应用。学校教师和家长,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阅读, 学会做阅读笔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这是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阅读有多种方法。

1. 快速浏览的粗读法。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 以及阅读价值不很高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文章, 就可采取此种方法。即随便翻翻看看, 即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前言、看内容提要等, 大致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2. 品味欣赏的精读法。

对于名篇名著以及具有价值性、参考性的书籍和文章, 则要静心细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必须细嚼慢咽, 体味欣赏。做到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然后, 把书籍或文章中的精华作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参考。

三、懂得巩固阅读成果

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没有统一的体例和固定的格式。最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 做摘录或摘记。

即在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调查报告、文书档案时, 把与自己学习有联系, 与自己钻研的内容有关联,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可记在笔记本、纸条、资料卡片或活页纸上。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先生曾经说过:“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本,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想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读书时要学会观察, 学会随时记录, 学会做好笔记。这是读书学习的一种方法。

2. 编写资料索引。

如果觉得阅读的材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多, 摘录不了, 或者自己已有这方面材料。则可把有关的书名或篇目、作者、版本、页码等写下来。然后, 按照内容编写出资料索引, 以便要用时查找。

3. 做读书提要。

如果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 认为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 或者某一章节、某一方面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可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有关方面的材料, 简明扼要、脉络分明地撰写下来。做这种读书笔记, 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4. 写读书心得体会, 或叫读后感。

即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以后, 对某一个问题有所启发, 或有个人创见, 可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例如, 可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者摘录好词佳句, 或者体会作者文章的写法。需要时可以整理或发挥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甚至可成为创造发明, 或者阐明某一新观点的关键。这种读后感比较随便, 可记在专用笔记本上, 或写在资料卡片上, 也可写在书刊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3

2014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选自经典名篇《安娜·卡列尼娜》,读过原著的同学在答题时要得心应手许多,而平时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容易无从下手。另外江苏高考附加题中名著阅读题更是对学生提出了阅读经典的要求,在阅读作品时融入自己的理解。而很多同学对于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在文本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对于如何激起学生课外文本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展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笔者进行了自主阅读策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激发其自主阅读的愿望

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不加选择地占有阅读材料,不加甄别地吸收,成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一大特点。从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流行的卡通读物、时尚读物,有成人化的故事书,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中学生杂志等等,但他们涉猎最少的偏偏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类作品,艺术、美学等则少之又少。分析这些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学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但限于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他们的阅读呈现出无选择性和无目的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这一心理和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肯定其合理的求知需求,指出其阅读行为的混乱和无目标性,对其阅读行为进行规范。

怎样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学文本为出发点,以刺激学生的成功感和心理愉悦为兴奋点,引导学生接触有效信息,扩展阅读面,积累必要的知识。在这个操作实践中,课堂的示范引导是主要内容。

比如讲解写景抒情散文时,我设定的学习思路是这样的,以“联想、想象”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人文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我们的课外阅读目标如下:1.阅读现当代其他作家描写“荷”“莲花”“月亮”“月色”的作品,体裁不限,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与本文有何不同。2.阅读朱自清先生其他写景文字,试比较与本文在抒情方面的不同。3.阅读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课堂学习中,我们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生”这一解读要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朱自清的文章进行对照,让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同样,在小说、戏剧、古文的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特征确定精当的学习目标,开发教材对阅读趣味的开启引导功能,使学生趋向“课外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课内的深化和扩展”的阅读观念,对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趣味,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很有帮助。

二、确定阅读的目的,帮助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手段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求知,要自发自主的去阅读。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通病,予以正确的引导;一是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鼓励其阅读个性的展示。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读书笔记交流等手段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这样一些特征;偏好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吐露同龄人心声表达成长的烦恼的散文,语言幽默调侃表达夸张的文字,和及时反映时尚的资料。如何改变学生中这种普遍的缺陷,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两个重要措施:

1.阅读的意义在于个体体验的精神愉悦。

要获得阅读的快感,得到自我阅读的愉悦,仅仅满足于新信息的获取是不够的。如在讲解小说单元时,我们设定了“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性格典型,就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人物向外扩展,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目标进行课外阅读。

如鲁迅的《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农村妇女形象。我提供了两篇现代文《乌米》《哑巴与春天》,让学生将祥林嫂和乌米、老哑巴进行比较阅读。另外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精读一篇课外小说,写读书笔记,重点探索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们阅读的作品跨越的时间很长,类别也很多。如有个学生阅读了《呼啸山庄》,她认为《呼啸山庄》看似阴森恐怖,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因为门第差别美好的感情不能实现,导致了心灵和情感的扭曲,粗暴残忍的报复,实际是下层人民对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道德和文明的控诉,和鲁迅的创作思想有相通之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阅读虽然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但他们的阅读体验只要建立在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之上,同样能进入作家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阅读的快感。

2.倡导“精品阅读”意识,提升阅读品位。

如何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品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多只是学生完成规定任务,并不能由兴趣向自觉阅读转化。让学生在自我的比较中得出优劣之分,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提升境界,是一条可行之路。

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有三个难度,其一是对经典的理解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畏惧经典的尊崇而不敢接近,一方面又因畏惧而生抗拒;其二是阅读量大,耗时多;其三是外国作品的阅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

如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反而倾向时尚(如武侠、魔幻、无厘头等)。我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精品与时尚对话”活动,让学生从人物性格内涵、小说主题深度、作品启示能力等诸方面比较《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采用辩论的形式,很多同学都感受经典的魅力。江苏高考附加题中要求的经典名篇《红楼梦》,回目多,人物多,耗时多。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取了“合作完成,聚点成面”的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别选择“金陵十二钗”之一进行阅读,最后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三、提升阅读境界,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要

抓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而是为了提升其自觉学习的主动意识。

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如“为了提高自己”“读过以后有自己的心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也有对阅读作出自我回答的,如“读书是一个净化自己的过程”,“翻开书,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只有精神也许是不够的,没有精神那一定是不够的”。他们的解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有形式的差异而已。而这都源自他们的阅读过程和自身体验的变迁。因此,我们进行了又一目标的设置,提出“读而思,思而有得”的阅读目标。所谓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得,就是所思对自己有所补充,让自己有所得。阅读的终极关怀,应该是让阅读者在知识积淀、精神充实的前提下,明了“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积淀属于自我阅读个性和精神个性的精神产品,并形成自己的阅读品质。

作为获取知识和精神体验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这一空间的占领对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自我境界的提升是一种必要的行为,教师的得当指引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把阅读的控制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的是:(1)提供足够的时间;(2)允许学生自由地阅读、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见解;(3)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标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文本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去读好书,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课外阅读的好处初中作文 篇4

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

多年的教学经验已证明,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能够提高语文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中高年级学生观察与写作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坚硬的反义词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三、课外阅读陶冶了学生情操。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古代岳飞、杨家将等是怎样精忠报国的;近代的林则徐、孙中山等是怎样爱国卫家的;现代的雷锋是怎样助人为乐的等等,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得到高尚人物的洗涤,也得到了净化。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读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四、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中汲取了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五、课外阅读让学生形成了能力。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他们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有哪些好处 篇5

一、开展各种各样的促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A、例如:学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我推荐孩子读《上下五千年》,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B、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C、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三、方式要灵活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要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重点指导。因学生情趣不一,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书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向更高的山顶攀登,课外阅读好处多。

课外活动好处的作文 篇6

参加课外活动能让同学们学习人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培养团结的精神。只因课外活动是群体活动,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是群体活动,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认识更多不同种族的新朋友,并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团结各族群。

每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来吃喝玩乐也真是太浪费时间了,所以我们必须善用课余时间来参加课外活动以松弛压力,并调剂身心,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参与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也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光见闻。我们所获取的知识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上对我们有帮助。参加课外活动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7

一、激活阅读源头, 激发积极参与

农村学生对图书的接触较之城市学生差距巨大, 首先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响, 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家里很少有适合孩子的图书。 虽然很多家长期望孩子多读书, 但是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 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看有益的书。 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阅读兴趣不足。 为此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故事迁移。 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 让学生从 “听故事”到“讲故事”, 进而到 “找故事”, 利用 “故事迁移”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每逢星期一的早读课, 就是我们班的“讲故事”时间, 当学生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听教师讲故事, 听得咧开嘴巴, 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 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 扬了扬手中的书, 告诉学生故事是从这本书看来的, 如果谁能帮助老师把故事讲完, 这本书就借给他看。 教师把书借出去后, 等过了两三天, 就请那位借书的孩子在班级中续讲那个故事, 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又拿出几本书借出去。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故事, 到课堂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一时间段里, 每次早读课上的“讲故事”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时间”, 学生大饱耳福, 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书。 “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它让讲故事的孩子体会到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使听故事的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好书漂流。 农村学生的图书终究有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要求学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对借来的书通常能一鼓作气看完, 教师还要给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的每本书中夹上阅读卡, 鼓励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在阅读卡上写好阅读时间, 叙述简短的阅读感受, 甚至可以提出读书时产生的疑问, 等等。 通过阅读交流, 激发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学生看书也自然特别仔细认真。

3.逛逛书店。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能买的书很有限, 一个班能买的书虽然多些, 毕竟还很有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逛书店看书。 教师要经常在班级里发布新书简介, 有时还略带遗憾地感叹:“这本书连我自己也没读过呢, 某某书店就有。 ”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自主地寻找书籍阅读, 阅读之后, 学生可能会得意地炫耀, 到后来, 学生就会经常回来跟教师汇报:“某某书店又有新书了, 这些新书叙述了什么内容, 老师看过了没? ”这样, 学生渐渐地由不进书店到爱进书店。 这样先是教师进书店, 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自主地进书店, 逐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二、拓展书籍推荐, 提高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 看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 当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渐浓厚时, 教师就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小学生总是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把“讲故事”转变为“好书推荐”, 推荐的图书不再局限于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 还可以包括生活、艺术、科技等图书。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大家需要提升一个层次, 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看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 ”这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 跃跃欲试地四处寻找阅读资源。 在书籍推荐课上, 学生兴致高昂, 有的寻找偏门学科知识吸引其他学生眼球, 有的寻找感人的篇章打动人, 有的寻找曲折的故事给其他学生造成悬念, 有的寻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书籍推荐活动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推荐结果进行点评,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在书籍阅读推介交流活动中,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兴趣自然更加广泛。

三、开展合作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就刻不容缓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教师可以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将“好书推荐”活动中的优胜书籍拿出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读, 之后让每个学生找出书中好词好句, 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就是不能重复, 在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中, 学生抽丝剥茧地将书中每个字反复阅读。 教师巡视进行点评, 在表扬鼓励中, 引导学生如何寻找中心句, 紧扣文章重点, 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 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笔? 好词好句应该应用于什么环境? 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四、超越文本阅读, 巩固阅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使人产生共鸣, 引人思考, 催人奋进。 阅读, 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要体会文字的内涵, 还要超越文本, 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养分。 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懂文本, 超越文本, 要做到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比如, 阅读一篇好文章, 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华丽的文字之上, 还要思考这篇文章的背景, 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必须做到跨越表面的读, 求得深层次的阅读共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就要学生做到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详细地叙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漫谈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8

一.阅读引路,培养习惯

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首先一定要像黛玉一样,先推荐书目。黛玉告诉香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尚少,可引导学生选择以绘本图书、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为主要阅读对象。其次指导学生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引导他们自由选择阅读空间,还要经常开设阅读指导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二.推荐经典,提高品味

北师大版语文课本有配套的《阅读文库》,文章很精彩,但精彩的不一定都适合孩子的阅读,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即可。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架构尚浅,因此教师在引导时还要帮助孩子选择书的类别、篇目。正如黛玉把诗集交给香著作时说:“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低年级的课外阅读中也可以涉猎名作家名作品,配合课文的单元主题,延伸阅读课文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者同步阅读相同主题的佳作。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统一,方能如香菱学诗,终有所成。如一年级学习课文《我的家》时,可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

平常,我把我喜欢的一些名篇佳句教给学生。一次,孩子们上完体育课回教室了,一位孩子说:“老师,我很热。”另一位孩子马上接过话:“很热的是你的心(选自诗歌《谷子成熟了》)。”我听了,心里不禁发笑,虽然有些辞不达意,但孩子已将课外阅读中的文本语言化为己有。

三.重视积累,保卫兴趣

熟读成诵是达到积累很有效的方法。香菱送还《王摩诘全集》给黛玉想换杜甫的律诗时,黛笑着问:“共记多少首?”当然熟读成诵是在喜欢的基础上多读数遍的结果。其实在课外阅读中并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诵,只要学生感兴趣,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或者一个自己学会的标点都行。最重要的是保卫孩子的兴趣,让他喜读,好读。

我们语文老师很时兴让孩子做读书笔记。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荷,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一些老师在下午孩子到校时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要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抄写若干个好词好句,更有甚者,还要求要写从这篇文章中读懂了什么之类,据说:“这样做,安安静静,多好!”不难看出,让孩子们做读书笔记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持安静。我认为这样做违背了课外阅读的初衷。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为什么非得让他读到精彩处就要停下来做笔记,为什么就不能让他延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有的人会说,只读不记,那么在考试中他怎么会把好词好句呈现在作文中呢?是啊,为了考试,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重写轻读,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今天不情愿的写会使他将来不情愿读了,那样的损失太重了。这又犹如橡皮筋理论:把课外阅读看作这条橡皮筋,做读书笔记犹如增加负荷,有一天,皮筋断了,他的课外阅读兴趣就没了。

做读书笔记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应该是在小学高年级时,学生有了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方向有了认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做读书笔记,但还是不能强迫。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方法,面向未来的课外阅读应当是个性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任何与之背道而驰的因素都要及时扼杀,毕竟学生将来要一生阅读,阅读一生。

香菱学诗的动机单纯,学得“茶饭无心,坐卧不宁”,连宝钗也笑着说:“这个人要疯了!”这种“疯”就是醉心于学习而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学习状态,何苦之有?我想,什么时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达到这种“疯”的状态,那么课题实验就算成功了。在这里,我还想提个建议,可把《香菱学诗》改成“儿童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这对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所启迪,那就是:学——兴趣为先,教——诲人不倦。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9

小学低年级尽早实施大量阅读教学与集中识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如何有效的实施相关的教学应该是每一个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小学低年尽早大量阅读的好处分析

1.尽早大量阅读为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于儿童尽早大量阅读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儿童尽早大量阅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不管儿童学习哪些学科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学习效率的高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欠缺流利的阅读能力,他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就自然不会很强,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顺利的掌握知识。”又如美国的教育家德金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儿童其本身的智力并不高,那么早期的大量阅读就会对其智力的发展大有帮助。”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在小学低年级尽早的开展大量阅读,可以为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尽早大量阅读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的思维是要通过语言来展开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思维所依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流的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流,思维一旦离开了语言其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思维的形态也自然难以寻觅,那就如同其他生物看待世界的角度一样,正因为人类具备了语言的功能,才有了超越于其他生命的思维活动。从语言层次的角度来分析,书面语言应该是更为高级的语言形态,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其文字的形象可以迅速的映入自己的脑海,其所表达的含义也自然的得以映现,相关的思维情境自然而生,再加上书面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用语亲切、深刻,更能有效的.拓展人的想象空间,促进人思维能力的更好发展。此外,书面语言语法相对比较规范,句式丰富多变,这些对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更主要的是儿童尽早的大量阅读可以使形象化的语言逐步的转化为无声的内部语言,这种内部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又会促进儿童早期思维的更好发展。

二、关于小学低年级集中识字方法的有效落实分析

1.连带识字与保底识字的有效运用

从小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集中识字教学,除了在教学中学习汉语拼音的相关内容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古诗文、童谣,以及一些韵律丰富的韵文,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实效性的集中识字教材,在具体运用这些教材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两部分开展识字教学,一部分的集中识字内容是保底识字,这部分的集中识字量大概是10 到15 个,第二部分的识字内容是连带识字,其中包括同偏旁、同部首的连带识字,以及连词、连句识字等,连带识字每节课的集中识字量也不要太多,一般也在10 到15 个左右,对于保底识字一般来说要求较为严格,通常情况下在会认的基础上还要求会读,而连带识字则不要求这么多,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就可以了,而且这些连带识字不是就只停留在现阶段的有个基本印象就可以了,在以后的课堂中还会经常出现。这样许多的汉字看似集中突击的掌握,其实不是这样,究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掌握,因此,表面上看集中识字的量非常大,其实真正需要又认、又写的字并不算多,学生只认不写反而不会觉得很累,这样的教学在实施几个月后,其实识字量很快就会突破数百个,这时就可以进入阅读阶段了。

2.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有人说生活的天地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对于识字教学这样的论述同样的适用,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识字的广阔天地,极目而望我们可以随处的发现一些可以进行识字的内容,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展儿童识字的渠道,在随时随地的识字训练中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如: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能看到商店、饭店的招牌,以及多种不同的指示路牌,当同学们到超市去购物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盒上都有许多不认识的汉字,在放假的时候去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许多的景点介绍以及一些石刻等等,这些都给学生的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学们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不经意间认识了大量的汉字,这种无意间的集中识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在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孩子识字能力的培养,促进儿童识字数量的提升,如:有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喜欢汽车,家长就可以在书店买一些与汽车有关的书籍,选择这样的书籍要选那些图文并茂的,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孩子由于对这类书籍感兴趣,所以会非常想要知道那些不认识的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识字机会,因势利导的给孩子讲解相关的内容,帮助孩子尽快的识字。

三、结论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开展尽早大量阅读与集中识字的培养,对于学生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都大有帮助,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尽早大量阅读的好处分析,以及对集中识字方法的有效落实分析,以期增强小学低年级教师对于尽早大量阅读与集中识字作用的认识,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10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课堂上,大量的辅助教材、练习题,排山倒海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时的读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更别说什么方法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们回家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苏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适合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现在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 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指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喜欢的,当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草无味,不知所云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所以,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是应当遵循的第一原则。

2.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3.读物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挑选的内容不能总停留在浅显的、过于形象的读物上,应多选择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过自己的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感性,磨炼理性,在阅读中受益。

4.内容健康有益。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毛主席在花山》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传》;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海豚救人》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5.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事,像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如《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太空历险记》;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6.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想方设法的努力着,每人都为能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而陷入暇想。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往往忽 略,甚至粗粗暴地扼杀。的确,时尚读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也有可能的会为孩子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更多的时尚读物存在充分的流行因素,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愿望,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积极引导这种时尚。

除此以外,还要对学生成功的购书经验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的共享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略读法。有的书要详读,有的书只需要略读。略读,就好像对庄家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的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11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领会素质教育的本质,没有真正严格执行素质教育要求,没有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来教育,即使做些改革,也是表面形式,花架子,没有质的改变,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老方法,知识讲授式、训练题海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时间少得可怜。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觉得小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严格禁止。为了完成应试教育,从老师到家长都认为首先要完成课内任务,完成升学,这是第一要务,其他都是次要的。

然而这是很不科学的,事实上课外阅读比课内任务重要得多。

首先,这是实施真正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获得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的知识创新型社会。各种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知识信息的积累,而语言文字是各种知识信息的载体,所有学科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领悟。因此,语文教师应鼓励引导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获得,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说到底,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同时,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掌握,也是对语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这是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仅仅靠学校几节课内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课外的广泛阅读,多方汲取。才能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丰富和提高思想,逐步增加积累,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可见,引导小学生多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再次,这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美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育。为学生选择了大量的阅读材料:①形式多样;②内容广泛;③不分科别。并且重视泛读和速度。还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核测试记录。这种课外阅读训练,是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广泛大量获取信息。为学生成长发展做好充足储备。

另外,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和科学大家们都有切身体会、特别认同。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原学医,后自学多读,成为世界文豪。高尔基:没有上过学,自学成世界文豪。马克思:博览苦读,踏坏了大英图书馆的地板,成为全人类的导师。毛泽东:只读过初师,靠博览自学,成为世界顶级伟人。爱迪生:没有上过学,自学成世界最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相对论是自学所得。华罗庚:历史上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离不开自学,光靠老师讲,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他自己就是自学成才的典范。老舍:语文学习最基本和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一定要多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是无比重要的,小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大量积累词汇和知识信息,培养表达和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全面素质,获得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有所创新,成为创新型人才。同时,没有广泛的阅读,语文能力就无从谈起。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课本出发,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通向浩瀚的知识海洋。

当然,要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社会大环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完成。既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要我们小语教师主动实践。我们要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平时我们应经常向学生灌输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语文课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得多。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积极主动地阅读,才能有真实的效率和效果,才能发展小学生的主体能力。更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巨大的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人的宝贵财富,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整合各种资源,从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放飞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的素养,使他们成为未来的栋梁。

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12

最爱读书的不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不是才华横溢的中年人, 而是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 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 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 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 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 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 起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读书, 只要孩子说要什么书都无条件地答应。书是买回家了, 但是读不读就不管了, 有的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 也没有发挥这本书的作用。那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所教的东西要引起他们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是需要的动力。不管课外阅读多么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 一切都将是空谈。怎样才能培养阅读兴趣呢?

1.课堂设疑诱读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 激发阅读兴趣;利用故事中紧张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创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好奇心, 以此激趣。

2.学校、班级营造氛围法。

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 举行读书笔记展览, 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兴趣。

3.教师 (身体) 力行法。

苏霍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是重复昨天所讲的话。那么, 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少。因此, 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 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 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字、词、句、篇入手, 去把握文章中心, 理解文章内容的, 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 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 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 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学会泛读和精读。

泛读, 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 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 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 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 学习典范语言, 增强语言修养, 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 对短小精悍的文章, 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 要求学生精读, 熟练成诵, 对篇幅较长的文章, 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

3.学会使用工具书。

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熟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百科知识全书》等各种工具书的名称、功能及查阅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检索书目、筛选书籍、浏览目录、选择材料。通过查阅释疑,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读记结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 是丰富多彩的, 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 有重点地进行批注,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 对读到的好词佳句, 精彩片断, 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 储存进自己“采蜜集”中, 丰富阅读积累。

三、阅读内容的推荐

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少, 阅历浅, 鉴别能力和免疫力都较差。因此, 当学生兴趣被激发时, 教师就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 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教育, 又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第一, 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赤壁之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后,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第二, 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教过《趵突泉》, 学生掌握了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后,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美呀, 雕塑喷泉》, 再指导学生观察人民广场的音乐喷泉, 把它写下来。从而启迪了学生习作思路, 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第三, 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由于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因此推荐读物因人而异。

当然, 老师在推荐阅读内容时, 还应该注意自己对书的感受。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 教师不光要熟知内容, 更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样, 在推荐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 可以结合学校活动。讲故事是诱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故事会”的活动, 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外, 还可以举办诸如“演讲比赛”、“语文游艺会”这类活动, 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既活跃了精神生活, 又能激励学生勤读书,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训练中自我提高,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 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非常重要。有了课内的严格训练, 再加上课外大量有指导的阅读, 学生就会“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因而, 加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 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并把它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 教师一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就会提高。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为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 更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多读书, 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努力构建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把它作为我们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去研究, 去探索。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 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 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 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上一篇:语文教师上岗竞聘的演讲稿下一篇: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