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

2024-07-20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精选12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 篇1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多看书,看好书,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数量是很有限的,为了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者应努力将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作为自己的一种职责。

现就围绕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认识课外阅读的好处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影响。如:有个学生读了《闪光的青春》以后,很有感受地说:“以前,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好,认为是自己的脑子笨,再用功,学习也上不去。通过对张海迪阿姨事迹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她没进过学校,身体又严重残废,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不仅认识了许多字,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还学会了几门外语,翻译了一些书籍,甚至学会了一套针灸术,能为病人治病。可见,学习好关键在于勤奋、刻苦。今后,我一定要向张海迪阿姨那样,顽强刻苦地学习。”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另外,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大有好处„„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语文课本选入了各种体载的文章,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同一体裁的课文,入选的篇数不多,课外阅读就可以弥补课内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我和狮子》,课外又读了《野生的爱尔莎》,这就以更广的角度知道作者和狮子的亲密关系。又如,有的学生学习了《半夜鸡叫》,课外又读了《高玉宝》,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注意几点:

1、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有益读物。学校自从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调动了广大学生捐书献书的积极性。书源丰富了,学校阅览室也有了,而且班班都有书报角,图书橱。但帮助引导学生选择读物也至关重要。现在出版的各种书籍很多,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较窄,鉴别能力又较低,因此,在选择读物上,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值得强调,《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这些书,思想内容正确、健康,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能与课内教学结合,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2、看书内容要广泛,读书方法要多样。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谈到,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强调了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才能获得丰富知识的道理。教师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读不同文体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从教几年,经验告诉我,目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普遍偏低。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掌握好科学的阅读方法,不善于读书。因为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赖于科学和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如:低年级儿童阅读时着重训练他们的“语感”。阅读到文字时,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表象的再现(形象思维)去理解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训练他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系统化的抽象逻辑思维。根据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特点,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种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1)一边读一边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参与。古人读书提倡“俯而读,仰而思”。说明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小学生读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句话,每层意思有一个初步印象;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边读边动笔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国传统的的阅读经验。动笔墨大致有圈点、勾画、批注、摘录、写心得几种方法。如,教给学生圈画法: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起来(o);把不理解的词用方框框起来(口);把优美的词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文章中心句或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或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现在学生又有了统一的读书卡,可以指导学生把平时读书读报时摘录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填写好。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尝试批注,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

(3)编列提纲。这是把握文章的思路方法之一。近年来“思路教学”被列为小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提倡学生“善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表达思路和表达方法的理解。编列提纲,就是理清思路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内讲读课、阅读课内容、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学法指导。

a、读记事的文章,侧重让学生把握住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事情的发展变化入手,分析文章。

b、读写人的文章,在指导阅读时,让学生把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圈画起来,分析领会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品质。

c、读童话、寓言故事的文章,设想先让学生懂得这类课文是讲故事、说道理、教育人的。然后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熟读故事内容,从故事情节中领悟所含的寓意,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d、读状物类的文章,帮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叙述的,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阅读方法。如动物要抓住外形特点(静态)及活动特点(动态);植物要抓住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生长过程的特点。

e、参观、游记一类的文章,设想教会学生明白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以及懂得时间、地点的变换是这类文章划分段落的主要依据。在阅读分析文章时,抓住表示时间及地点方位的词。

f、读写景的文章,让学生懂得要弄清作者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这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恰当表现景色的特点。

3、激发学生乐于读书。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越具体,学生对阅读的目的就越明确。他们一旦有了确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够把教师的指导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的。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直接感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课外阅读的紧迫感。如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编童话;组织学生定期为学校或班级摘编报刊或自己办小报等,使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课外阅读是学习、工作、生活迫切需要的。从而增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学生若是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社会意义,就会把读书当作一种高尚的享受,并且促使乐于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长久的保持。同时,把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那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现代教学论要求运用直接感知,间接感知的方式,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们平时可以这样做,每天早读时轮流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汇报,定期举办班级朗诵会、故事会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苏联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的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善于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心理,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大有好处

小学生作文要以阅读为先导,没有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是写不好作文的。作文和阅读是小学语文两项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作文以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目的,阅读则以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为目的。理解和表达,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二者是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学到观察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也可以从中获得表达的素材,这是表达内容的一个重要的间接来源;还可以丰富词汇,学习语言,同时体会到如何通过词和句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例如,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建立了“采蜜集”,他们像小蜜蜂那样,采花酿蜜——用读书笔记本,读书卡摘抄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使得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总之,加强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他们的作文内容。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解文章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内容,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这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必须学会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能精读又能略读。美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中指出:“学生与其他读者具有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方法去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因此,应当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信息社会需要的,是每个读者应当具有的观念和技能。

以上这些读书方法和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读课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多读书,多观察,多讨论的习惯,反复实践,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 篇2

阅读关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关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关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儿童在7~12岁期间, 易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厚的积淀将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杂志、新闻、广告无不占领我们的阅读视线。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阅读仅限于短暂的停留, 快速的信息收集, 这是阅读吗?不是, 阅读是自我的沉醉, 是惊鸿一瞥, 是回眸一笑, 是灯火阑珊处寻找时的激动、感慨和无穷的回味, 是“留连戏蝶时时舞”的享受。不是浸染式的阅读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没有感动过的阅读不是阅读;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的阅读也不能算是阅读。阅读, 是对生活的对照, 是对自我的反思, 是对人生的思索。因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 对阅读应该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广泛的认知, 并且这样的生命体验要伴随一生。

二学龄前儿童阅读水平差异性分析

适龄儿童在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之前, 由于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已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以养育为主要任务的婴幼儿期, 不同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儿童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是有所不同的。

书本开始只是儿童成长时期间接认识事物的一个渠道。在当今媒体飞速发展的多样化社会, 儿童在接触书本之前, 更多更生动的媒介让儿童产生了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兴趣。相对于电子产品, 书本显得滞后。有的家庭抱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 为了增加孩子的知识储量不惜一切代价, 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隐形的“填鸭”。久而久之, 书本被电脑、ipad、读书郎、点读机所取代;各出版商把精力放在能说会道的电子产品开发上, 儿童对书本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 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一个完全靠互动、游戏等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儿童, 突然让他坐下来看无声的图片和文字, 对儿童来说, 无疑是一种折磨。

实际上, 儿童无形中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阅读障碍。而在以书籍为主要认知渠道的家庭里成长的儿童更容易接受这个最初打开视野的工具。经过阅读熏陶和初步阅读兴趣培养的儿童也更容易安静和独立。

三建立完整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

1. 形成阶梯式的课外阅读指导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欲望、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他们的认知特点直接决定着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阅读就好比吃饭, 各种营养、各种维生素缺一不可。阅读能力最终的形成以及阅读向写作的转向都必须要求阅读应当是全方位的。

从入学开始, 儿童的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完善逐步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向各类书籍辐射。这既符合每个阶段儿童的需求, 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低年段是儿童阅读的启蒙 (学校教育范畴内, 相对于家庭阅读启蒙更系统和规范) 阶段, 经典古诗文, 童谣、童话等是必不可少的。同样, 为孩子种下理想的种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励志类的故事会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寻找真实生活里勇气、力量和爱的榜样。启发学生从小做一个有志向、有胸怀、勇于奋斗的人。除了重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也当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只有敬仰科学,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世界,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学生对大自然、对小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阅读这一类书籍学生会爱不释手。

当学生的阅读有了量的积累, 到了中年级段, 将儿童的文学阅读正式分为中外两部分, 引导学生穿插阅读。依然遵循全方位阅读的原则, 让学生在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同时领略异国风情, 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达形式。

到了高年级段, 学生在阅读水平和能力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再一次将儿童文学类书籍拓展成以作家为主线的文字作品阅读、文学评论和历史类书籍, 大量补充文学以外的知识, 为学生进入初中、高中的学习以及一生的学习做好铺垫。建立阶梯式阅读书目, 让学生在书海中有明确的阅读方向, 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有一个依托。学生在各类书籍、各个名家的指引下精神得到丰盈。

2.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指导

每个阶段,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书本爱不释手, 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一开始, 大多数学生只是信手翻翻, 对夸张或是鲜美的图画会停留片刻, 不会对文字或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到了中高段, 文章大量的信息、故事线索的交错、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作者对事物理解的深度等让学生难以全盘接受。为了让学生顺利跨越每一个难度和高度, 教师要能在推进阅读工作上有更多的预知, 并能主动地设计阅读策略。可以在不同阶段改变自己的角色, 在指导阅读的路上改变自己的定位。在指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跨越阅读障碍方面, 本文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 低年级做学生的“妈妈”, 一同“说”书。将简单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 用不同声音扮演书中的不同人物, 吸引学生对不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打开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对听故事的愿望。我在实际教学中将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开辟成故事课, 选择的故事来自于《综合阅读》和《安徒生童话》。一次次的读书, 将学生领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世界, 读完后再让学生安安静静地把故事回味一遍。把共同阅读引向个性阅读。这样亲近式的阅读很快让学生爱上这节课, 爱上《综合阅读》, 爱上《安徒生童话》。

第二, 中年级做学生的“同学”, 一同“读”书。所有推荐的书籍, 教师都要事先阅读。在推荐具有一定难度的书本时, 陪同学生一起阅读。走廊上、操场上、阅读课上和学生一同翻书阅览。阅读课上我常常坐在学生中间读, 让学生忘记我的身份, 我也忘记自己的身份, 让学生觉得在集体中一起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个人把自己读书的困惑、解决问题的方法讲出来一起探讨, 我更是有意识地将读书时遇到的难点讲出来与学生展开讨论。

语文课上, 我常引经据典, 适时谈到各种我读到的书, 《天行者》《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狼图腾》《国学的天空》《青春志》……学生被我谈到的各种奇闻趣事和美妙的文辞深深地吸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孩子们也开始拜读刘墉、龙应台、傅佩荣……

阅读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主题。我们互相启发、互相欣赏、互相竞争、共同进步, 在书海中我们一路同行。

3. 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在以老师为主的引导下展开的, 学生只是从中体会方法, 感受读书的乐趣, 只有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第一, 利用闲散时间读美文。利用早读、早操时间, 低段熟背《小学生必备古诗八十首》、熟读《论语》和金波的《让太阳长上翅膀》;中段利用早读时间熟读熟背《古文诵读四十篇》;高段熟背《古文诵读四十篇》《增广贤文》等。

第二, 利用班会课开展诵读比赛。利用班会课在操场上、樟树下、学校回廊里开展诵读比赛, 在班长的带动下, 学生自主决定获胜奖项。有“最动听的诗歌” (奖励给诵读最有感情的同学) 、“最佳诗歌能手” (奖励给两分钟背诵诗歌最多的同学) 、“最美诗歌组合” (奖励小组合作最棒的同学) 。既开展了德育工作, 又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培养。

第三, 利用小长假办读书小报, 当主编。从中年级开始, 定期开展办读书小报活动, 由同学们自定主题、自由评选, 上台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并说出推荐理由。学会搜集美文, 积累好词佳句, 养成定时梳理阅读心得的好习惯。

一路书香, 一路阳光, 是书籍照耀了学生的童真。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了六年, 积累了六年, 思考了六年, 享受了六年, 在许许多多的不经意间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形成了阅读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纷繁的世界里被选择的机会, 在个人生活的处理上决定了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阅读, 是由外向内, 由内向外的双向转化, 对每个人来说, 阅读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如果在儿童时期, 有明晰和全面科学的阅读指导, 或是教师持有为学生打下一生阅读基础的教学观, 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生活的选择, 成为交流的内容, 最后在阅读中逐渐完善自我。

摘要:读书的种类、品位、时间的长短以及持续性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味和质量。手执万卷书, 必怀天下事;常读必常思;而后知不足……读书让人明理、明智、明心。

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3

关键词: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04-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深入识读汉字,提升语文素养。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学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

一、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1、兴趣优先

小学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小学生提高审美水平、锻炼意志品质的自然需求,因此,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既然是任务,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但是,诚如古人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课外阅读能够保证在激发起所有同学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其中的种种乐趣,久而久之,对他们而言,课外阅读将会如吃饭、睡眠一样不可或缺。

2、及时阅读

所谓及时阅读,是指紧密地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同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涵。学了《到山下去看树》及时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了《埃及金字塔》及时阅读赵丽宏的《会思想的芦苇》等等。在这方面,教材配套的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材料,应指导学生及时阅读。大多数老师往往在讲完课内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阅读,在寒暑假布置学生阅读几本课外书,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博览群书

课外阅读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拓宽他们的心灵视野,因此,课外阅读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要广泛涉猎,要厚积、博览。但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人生阅历、人生体验等非常有限,对于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对于长篇巨制,未必能透彻地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内蕴。因此,教师在认真筛选推荐作品的同时,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从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

4、突出经典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小学生饱览中外名著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结合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精选出若干经典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以及《论语》、《孟子》等就是不错的选择。

5、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指导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指导要突出年段特点,低年级段以识字、读顺、读通为主,中年级段以读懂内容、感知情节为主,高年级段以体会情感、学习写法为主,各年级段都要注重语言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书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1、在原文作标注

读书时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做上种种不同的标记。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什么地方做标记,什么情况下做标记,怎样做标记,教师都要详细说明,并尽可能进行现场示范。有疑问的地方用“﹏”标出并在后面加“?”,精彩的地方用“........” 标出并在后面加“!”,有体会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话。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可以写出揭示的道理;历史故事重在了解故事梗概,可以标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情意,可以标出节奏、重音;科普读物应明白其中揭示的科学道理,可以在关键处圈点。

2、一边读一边想

每当读到优美生动的句子,就停下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每读完一篇文章就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读完一本书后静下来想一想,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收获?可以将不同时候读到的不同的文章作类比联想,也可以对内容上有联系的作品作比较,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联想。网站、报纸、杂志、画廊、宣传栏等内容现实性强,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看标题,抽取重点阅读,了解大意,做适当的联想。

3、做摘录积累语言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带着,阅读时每当发现精彩部分、优美语句、成语、格言,就分门别类地摘抄到笔记本里。做摘录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分类摘录,要教会学生使用摘录。闲暇时,拿出笔记本,温故知新;作文时,拿出笔记本,随时借用。

4、及时背诵优美词句

阅读到优美的句段、富有哲理的句段、描写生动的句段,不仅要把它们摘记在笔记本里,而且要及时把这些内容背下来,贮存到自己的大脑里,这样就会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只背一遍是不行的,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温习,要巩固。日积月累,头脑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与人交流的时候,侃侃而谈,流畅自然,到了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5、写读书笔记

到了高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们是这样做的:选择一篇文章,师生共同阅读,分别写出读书笔记,经筛选后,将老师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张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做具体的指导。

小学课外阅读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没有魔法的童话中的《稻草人》,《稻草人》主要讲了一个稻草人有心理想法。一天他发现一个蝗虫的卵,于是它做出各种举动让老婆婆知道马上就要闹蝗灾了,可是稻草人做出的举动太细微了,老婆婆没有发觉,而且很高兴的说:“今年的丰收可真是好呀!但稻草人看急的看着老婆婆,可老婆婆使终没有发觉蝗虫的到来。后来蝗虫把老婆婆的一片稻草都吃的干干净净。

看了这一篇故事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细心观察,不然会有一想不到的后果。像有一次我在考试我很快的就把的试卷写完了,但没有检查,所以我并没有考到我想的成绩。我也一定会把这个粗心的毛病改掉。希望大家也不要有这个粗心的毛病。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5

在这个故事里,一直被人类视为不吉利象征的乌鸦,是那么深情,那么正义。如果乌鸦不肯鸣笛救他,沈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相反,长相艳丽的蓝喜鹊利用人的危险去攻击别人,内心极其恶劣。

不要以貌取人。如果把这件事带入我们的生活,把红嘴乌鸦和蓝喜鹊当大人看待,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和这些事算不算?如果脱掉华丽的外表和语言的伪装,里面是什么?

我们身边,像一只乌鸦,没有美丽的容颜,却有很多懂得报恩的人:日夜坚守岗位的警察叔叔;抛开冰冷酷酷的部门,默默为社会清洁买单的清洁工爷爷;给我们知识的老师;也有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努力一辈子。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却依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啊!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6

积善学校 张荣

课内阅读很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则对学生大有裨益。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这里,就我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实践谈点心得体会:

一、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当“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其阅读兴趣高涨。实践证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这种形式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我经常利用班会课、自习课为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又能引出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故事,我就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讲故事,我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学生主动看书阅读就会蔚然成风。

二、榜样的感召,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我们班教室中,总是有一些名言和名人画像,这些名人身上就有许多热爱读书的事迹。这些生动的范例,能够激励学生利用好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多读有益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调查还发现,在许多学生的家庭中,父母也都热爱学习,热爱读书,这样学生就有了许多生动的学习榜样,就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再者,我留心观察班上喜欢读书的同学,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这样一来,他们又成了别的同学的榜样。一代接一代,一个接一个,不停地传、帮、带,一个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就此形成了。

三、适时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

课外阅读一定要让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又要指导学生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对于学生来说,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进步的,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才干的书就是好书。我们不可能强求低年级学生博览群书,但也不是无所作为。我给学生推荐的是注音版的《百家姓》、《三字经》、《爱的教育》、《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少儿学古诗词》等等,基本上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5万字,背诵古诗文50篇(段)的要求。好的作品,鼓励学生精读,熟读成诵。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避免课外阅读中的盲动性。

什么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合。

好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实践证明,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主要有:

1、朗读为主

对于一本好书,一本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书,我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要求学生以朗读为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通过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就能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文章的美。朗读还可以和朗诵与背诵结合起来。朗读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读正字音,读准句读,读懂文意。学生学会了朗读,再学默读和浏览就容易多了。

2、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一定要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读书,总有一些不懂和难懂的地方,学生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总是有帮助的我们班的学生还能把有意思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呢,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我常常要求学生读书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且边读边想,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自己消除问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其二,学生读书时,要养成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和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借用工具书、参考书加以理解掌握,提高自学能力。其三,每个人应当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语汇,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适应中高年级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 篇7

一、激活阅读源头, 激发积极参与

农村学生对图书的接触较之城市学生差距巨大, 首先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响, 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家里很少有适合孩子的图书。 虽然很多家长期望孩子多读书, 但是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 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看有益的书。 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阅读兴趣不足。 为此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故事迁移。 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 让学生从 “听故事”到“讲故事”, 进而到 “找故事”, 利用 “故事迁移”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每逢星期一的早读课, 就是我们班的“讲故事”时间, 当学生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听教师讲故事, 听得咧开嘴巴, 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 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 扬了扬手中的书, 告诉学生故事是从这本书看来的, 如果谁能帮助老师把故事讲完, 这本书就借给他看。 教师把书借出去后, 等过了两三天, 就请那位借书的孩子在班级中续讲那个故事, 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又拿出几本书借出去。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故事, 到课堂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一时间段里, 每次早读课上的“讲故事”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时间”, 学生大饱耳福, 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书。 “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它让讲故事的孩子体会到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使听故事的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好书漂流。 农村学生的图书终究有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要求学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对借来的书通常能一鼓作气看完, 教师还要给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的每本书中夹上阅读卡, 鼓励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在阅读卡上写好阅读时间, 叙述简短的阅读感受, 甚至可以提出读书时产生的疑问, 等等。 通过阅读交流, 激发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学生看书也自然特别仔细认真。

3.逛逛书店。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能买的书很有限, 一个班能买的书虽然多些, 毕竟还很有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逛书店看书。 教师要经常在班级里发布新书简介, 有时还略带遗憾地感叹:“这本书连我自己也没读过呢, 某某书店就有。 ”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自主地寻找书籍阅读, 阅读之后, 学生可能会得意地炫耀, 到后来, 学生就会经常回来跟教师汇报:“某某书店又有新书了, 这些新书叙述了什么内容, 老师看过了没? ”这样, 学生渐渐地由不进书店到爱进书店。 这样先是教师进书店, 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自主地进书店, 逐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二、拓展书籍推荐, 提高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 看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 当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渐浓厚时, 教师就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小学生总是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把“讲故事”转变为“好书推荐”, 推荐的图书不再局限于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 还可以包括生活、艺术、科技等图书。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大家需要提升一个层次, 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看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 ”这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 跃跃欲试地四处寻找阅读资源。 在书籍推荐课上, 学生兴致高昂, 有的寻找偏门学科知识吸引其他学生眼球, 有的寻找感人的篇章打动人, 有的寻找曲折的故事给其他学生造成悬念, 有的寻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书籍推荐活动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推荐结果进行点评,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在书籍阅读推介交流活动中,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兴趣自然更加广泛。

三、开展合作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就刻不容缓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教师可以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将“好书推荐”活动中的优胜书籍拿出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读, 之后让每个学生找出书中好词好句, 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就是不能重复, 在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中, 学生抽丝剥茧地将书中每个字反复阅读。 教师巡视进行点评, 在表扬鼓励中, 引导学生如何寻找中心句, 紧扣文章重点, 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 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笔? 好词好句应该应用于什么环境? 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四、超越文本阅读, 巩固阅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使人产生共鸣, 引人思考, 催人奋进。 阅读, 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要体会文字的内涵, 还要超越文本, 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养分。 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懂文本, 超越文本, 要做到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比如, 阅读一篇好文章, 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华丽的文字之上, 还要思考这篇文章的背景, 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必须做到跨越表面的读, 求得深层次的阅读共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就要学生做到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详细地叙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浅见 篇8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15-02

作家肖复兴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及其重要性。然而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阅读量小、面窄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课堂学到的及其有限,必须延伸到课外学习,加强课外阅读,方能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下面谈谈笔者在指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浅见。

一、营造阅读氛围,让孩子爱读

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爱读书,即兴趣的培养。孩子只有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视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卖关子促读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常给孩子们讲书本上没有的小故事,顿时很兴奋,每次讲到精彩的地方或者只讲一个引子便戛然而止,正期待聆听故事的结局,欲罢不能,课后便想方设法找来阅读。

2、成果促读法

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了。让同学之间开展一些“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将学生阅读的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或诵读或写作或演讲。给学生搭建丰富的展示平台,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以增强其阅读兴趣,对未展示的同学也有激励作用。我每个星期在班级开展一次“阅读之星”评比活动,谁被评上的次数越多,谁就越有可能作为班级阅读代表参加学校的各种阅读比赛。自从开展班级“阅读之星”评比活动之后,孩子们暗暗的较劲,你争我赶,这样阅读的氛围浓厚了。

3、拓展促读法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如学习了《普罗米修斯盗火》,就推荐孩子们读《希腊神话》;学习了《老师,您好》,就推荐孩子读相关描写老师的诗文。如果是节选的课文,就向孩子推荐原著。如学习了《三顾茅庐》,就向学生推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的课文是名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作者其他的脍炙人口作品。由此及彼,这样建立起学生已有的课内知识和未知的课外知识的联系,孩子们自然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二、推荐优秀读物,让孩子可读

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所以课外书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选择读物时,有的其插图是否华丽,版面是否精美,语言是否幽默。这类重趣味轻知识的书籍充溢着他们的课余生活,降低了阅读的质量。而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类、科普类、品德教育类等的书籍却很少涉及,就要求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

1、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师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应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材料。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好奇心强,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可以推荐他们读《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波特》《拇指牛》《魔法学校》。对那些喜欢神话故事的学生,可以推荐读《神话故事》《希腊神话》《西游记》。喜欢历史故事的,可推荐读《三国演义》。

2、推荐课外多读经典名著

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外国的《唐?吉诃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甚至迪斯尼的故事亦能成为他们的经典。这些都是学生一生受用的精神食粮,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应该把这些推荐给学生。

3、推荐的读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和理解水平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年龄特点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

三、教会读书方法,让孩子会读

现在很多的学生手中不是没有书,而是手中有书不知道怎样读。有时虽然拿了一本好书,但是缺乏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读而不思,思而不深的现象严重。如何让孩子会读书,古语说:授之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之以渔才会终身受用,因而指导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

1、正确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等方法,掌握浏览、略读和精读等要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不同难度的书籍,教师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多精读;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多泛读。有些书可随便翻翻,有些书要咀嚼品味。如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可采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大概内容;为积累名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寻找信息,可以跳读等。

2、做好读书笔记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 ,做到手脑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从摘录名词佳句入手。但是摘记并不是死记死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性地摘记,这样的摘记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提高能力,否则也是流于形式,徒劳无功。

(1)摘记成语

成语是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言简意赅,特别富有启迪性。掌握成语多的学生大多才思敏捷,阅读和写作能力强。

(2)摘记名言警句

这些句子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充满睿智,特别富有启发性、欣赏性。学生长期摘抄,会使自己的说话、写作靠近智者,会从辩证的角度思考问题,语言规范、精炼,充满哲理。

(3)摘记修辞巧妙的句子

摘抄这些句子,一方面促进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说话、写作时恰当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表达能力。

(4)摘抄含有关联词的逻辑性强句子

摘抄这些句子,可使学生的思维缜密,说话更富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

3、定期组织诵读经典和读书交流

古今中外,经典诗词、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我们学校各班每周都要举行“读典”活动。孩子们人手一册《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每周三下午1个小时经典诵读,由老师带领,低年级读篇章短,意思容易理解的古诗文,高年级读稍微有点深度的古诗文。

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之处,可以是语言文字木身,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也可以评论人物。同时要向学生渗透“不唯书、不唯上”的读书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每周组织一次学生读书交流,同时汇集出本周本班全体学生诵读的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在搜集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在交流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的过程中,他们都能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开启学生的心扉,陶冶学生的性情,意义重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开辟渠道,为学生的阅读开山指路,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中,在阅读中不断汲取新知识。通过阅读启迪情感,陶冶情操,让学生成为植根深厚的明日之星、搏击知识长空的未来之鹰!

参考文献

[1]高振宏.关于落实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些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9).

课外阅读读书心得 篇9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去西天取经,在取经路上,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在_问题时,他们相互间出现过分歧,出现过无奈,出现过不信任,也曾想过放弃,但他们凭着对心中同一目标的执念,相互勉励,相互扶持,终于齐心协力取得了真经。

故事中唐僧善良冷静、孙悟空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可爱、沙悟净忠厚老实。我最喜欢孙悟空,他的七十二变和火眼金睛我羡慕极了,我不喜欢唐僧,他太善良了,有时我都替他着急,替他生气。

读了该书后,我认为我们今后在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应向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团结一致、勇敢执着的克服种种困难;在学习道路上,更应有着自己的远大目标,朝着目标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充分发挥自己优点及潜力,同学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10

此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三天的学习,是辛苦的,三天的收获,却是丰硕的!本届经验交流会围绕着“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参与会议的既有课题组的教研员,也有省教科所的教授专家们,还有许多对阅读教学孜孜不倦的一线语文教师们,大家听报告、做笔记、看课例、谈感受……打开了课外阅读的宏图,建立了课外阅读基本的指导模式,分享了课外阅读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大会伊始,省教教育科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袁克丽做本次会议的精彩的报告。袁老师的报告高屋建瓴,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关注到农村偏远学校的课外阅读的推进与实施,更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提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解读了课外阅读的策略,指明课外阅读的方向。精彩的报告为参会的老师点亮了心灯。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翎老师就“为什么要进行小学同步拓展研究”及“怎样进行小学同步拓展研究”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项的报告。在报告中,既指出了进行同步拓展是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最有效的途径,又为老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指导策略,使与会老师受益匪浅!大会还呈现了两节原生态的阅读课。两节课教学形式不一,各有精彩!其中程韶峰老师执教的班级读书会《心中的秋天》,将主题单元进行了整合,遵循学科特点,遵循语文的规律,检查阅读效果、进行阅读欣赏,使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了语文的训练,得到了阅读的训练,是本位的、本色的阅读课堂。课后,四位特级教师还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当、细致的点评!七位教师有关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也是大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七位教师各有所长,从阅读的方向、指导、策略、评价、交流、收获做了精彩发言,让我深深明白了阅读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道理,明白了学校应该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明白了课外阅读是一项长远而利在千秋的工作。

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更加让我明白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此之外,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多动脑,勤动脑,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真正地爱上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问题的提出】

在南京某中学办公室里,两个高中英语老师的对话:

教师A:就现在英语的阅读考查难度,仅靠教材,恐怕阅读的难度和广度是不够的。

教师B:是的,最好我们能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补充。那么我们该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补充呢?

【问题的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在强调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要求方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七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八级);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九级)。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六级水平应累计达到16万词以上,七级水平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水平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虽然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话题、语篇和词汇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但阅读量还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而且教材中的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为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的主题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指导一定的阅读策略,从而达到拓展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解决】

教师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课外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情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驱力。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学习者需要专门适应他们的发展阶段的外语学习资料”。

多样的体裁和丰富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如:英文小说的缩写本和故事书的简写本,A Tale of Two Cities,Maggies gift,Robinson Crusoe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亚历山大(L.G.A1exander)的New Concept English,这部经典的教材一如既往地向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英语学习体系。教材简洁精练,语言地道,由浅入深,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首选。

2.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品味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兴趣是行动的最大内驱力,教育心理学提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

教师可选用如《阅读美国》和《阅读英国》等阅读丛书中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可领略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这些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各种英语报纸、英文杂志也具有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词,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21世纪报》(The 21st century)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与时俱进,也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英语课外阅读在复习与巩固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课内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加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运用阅读档案督促学生课外阅读 篇12

1. 建立阅读档案

在初中开学初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 要求每位学生课外寻找一篇自己觉得有一定难度, 但又能基本看懂的英语短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另一方面可以将该篇短文作为起始阶段的标志性阅读材料, 把它放在自己新建的阅读档案中, 以使自己以后能从纵向的比较中感受到取得的进步。

2. 丰富档案内容

(1) 存入阶段性阅读材料

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建立后每隔一段时间, 我都提醒和鼓励学生存入自己觉得能代表其现阶段阅读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令自己满意的读书笔记, 并组织学生比较档案内容, 回顾自己取得的进步,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阅读英语的兴趣。

(2) 记录每周的阅读数量和质量

为了督促学生进行足量的和有效的课外阅读, 我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图表记录他们每周课外阅读的情况。

注:“阅读质量”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A级:生词极少, 阅读流畅;B级:有少量生词, 但能读懂全文;C级:偶尔借助字典理解文章内容;D级:能猜测出文章的大意或部分内容;E级:几乎一点也看不懂。

学生把记录存在阅读档案里, 既方便了教师了解其课外阅读的质量和英语水平, 又利于学生督促自己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量。

(3) 精选阅读材料

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难度适宜的报刊和书籍 (如《书虫》系列简易读本) ,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书店、图书馆找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的阅读材料 (如人物故事、史地知识、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科学常识以及书信、通知、说明等应用性文字材料) 存入自己的阅读档案, 并且利用每周的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交流, 丰富档案内容。

3. 进行阅读评价

中学生争强好胜, 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与赞赏, 因此课外阅读也应有评价环节。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 也可由教师直接评价。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整其阅读策略, 提高其阅读能力。

4. 阅读档案在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 阅读档案的存档内容在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

初一刚建立阅读档案时应侧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多选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材料存档, 并提倡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材料, 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可在阅读的范围上进行拓展, 存档内容应侧重于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收集。不同类型的材料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进入初三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且还应要求其学会整理, 即把档案中的各种材料, 如把阅读策略、读书笔记和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分类整理成册。

如果教师能切实、有效地把阅读档案利用起来, 坚持不懈, 并不断调整, 就一定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进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向你推荐一本书范文600字下一篇:优秀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