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2024-07-11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共12篇)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1

一、Jigsaw Reading拼图阅读教学策略的初识

Jigsaw reading就是把Jigsaw的理念和作法与英语阅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是把用以阅读的语篇材料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片段并加以推理分析,然后与他人进行沟通询问,形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对信息进行符合逻辑的整合,把文章复原完整,最后进一步加深对于语篇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能力。该教学策略将阅读任务进行分工,并在小组内合作,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从显性的领导者变为隐性的指导者。同时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各位成员的通力合作,每位成员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小组的学习任务才能全部完成。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就像拼图的各个小块,互相依赖着,缺一不可。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A little snail》,采用Jigsaw Reading的初次尝试

下面结合自己执教的市级课外阅读课A little snail,阐述拼图阅读策略在小学英语课中的应用步骤。Jigsaw reading教学流程中的展现:

流程一:The 1st jigsaw reading

Each student gets the own part of m aterial,read by them selves and try to finish the task.

Tasks:

(1)underlin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2)do the related task;

(3)write dow 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nimal.

评析:第一次jigsaw reading是在原始组内抽取自己的学习材料,并进行自我学习。这里是完全的solo work,必须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所设定的学习任务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自己手中学习材料上不认识的单词、词组划下来,以便在二次拼图阅读时学习;并找出相应动物snail,monkey,parrot和giraffe明显的特征。同时,此次jigsaw reading花费的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3-5分钟最为适宜。从学生当时的表现上看,这个环节完成得还是比较好。

流程二:The 2nd jigsaw reading

The students with the sam ematerial regroup into expert group.

Give the instruction and discuss the part,reach an agreem ent of the task.

Tasks:In the expert group,students read the sam e m aterial,discuss the new w ords and phrases,reach an agreem ent and finish the each task.

评析:在the 1st jigsaw reading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图阅读学习。在本环节中拿到相同学习材料的同学重组围坐在一个小组内,即材料A的成为新大组,材料B的另成新大组等。一组四人学习同一材料,讨论新单词、词组的意思并达成一致,将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与交流。本环节需要学生们用心去讨论理解,时间需相对长,大概在10分钟之内。当时也是给足了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单词词组的意思基本上能讨论出来,练习题也能做好,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受英语基础、词汇量的限制,组内用中文协商比较多。

流程三:The 3rd jigsaw reading

Give instructions,then each student reports the part in the original group.The four students get the idea of the story.

Tasks:Each student report the part of his own,four students report in turn,then get the logic of story.By the way,every student should take notes of each part.

评析:The 3rd jigsaw reading在前两次拼图阅读后,拥有相同学习材料的学生充分讨论并习得相关知识后,回到原始组内,这时A B C D材料齐聚在一组。逐一将讨论过后的、自己的学习材料在原始组内进行学习,对整个故事感知,在组内讨论出故事的逻辑,给学习材料进行排序(正确的顺序为B D C A)。四个成员分别学习其他三种不同的学习材料,需要的时间较长,大概15分钟。

三、实施Jigsaw Reading阅读策略后的反思

1. 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座位方式。

本课中采用教学方式jigsaw reading,三次重组学生的位置。学生的位置由最开始的秧田式转变到教师在班级中走动教学直至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座位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

2. 变革了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组织三次jigsaw reading,学生在三次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材料,组内讨论习得新知。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训练习得知识,更能从教学方式中习得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放主动权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3. 实现了动态的开放课堂。

本课中板块环节设计清晰,阅读环节时分配好任务,重心下移完全下放给学生自主或组内阅读,通过差异资源完成阅读并理解文本,总结How does the snail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教师的放手绝不是字面上的,是真实存在的,学生也在这样的开放课堂中、通过自己和小组的努力学习了新知、动态生成知识。

总之,从笔者所执教的这节班级课外阅读课后的效果看,拼图阅读策略是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通过几次的小组分工合作,班级内所有学生有系统、有意义地划分并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同等的空间中轻松、平等地互换意见和建议,变得乐学,更懂得了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更具有责任心。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2

摘要: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成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对“怎样上好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阐述。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价值取向、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随着图书在各校配备的普及,许多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成了教学常规工作。然而,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想法多,务实少;借书多,读得少,形式多,效果少”的现象。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成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怎样上好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谈几点感悟。

一、上好读物推荐课,把握好价值取向

读物推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教师在上此类课前应充分了解图书室的

藏书情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推荐读物,将推荐目录打印提供给学生选择。推荐读物应注意:

(一)、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二)、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三)、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规范;

(四)、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

(五)、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

新课标建议向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推荐的读物以“拼音读物、低幼儿歌、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向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推荐的读物以“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小说,科普小说,普及型中国名著”为主;向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推荐的读物以“童话、寓言、故事,浅显的文言文,科普小说,普及型中外名著”为主。

推荐读物时教师要把握好价值取向(即发展方向),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萌芽阶段,可塑性很强,不可能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的正面引导几乎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时,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辨别优劣、辨别正误,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自觉抵制不良读物。

二、上好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贵在方法,读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

喜欢看,可怎么就没有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一)、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等。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二)、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默读是

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一)、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会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

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出黑板报。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大量阅读了有关书籍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画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上好课外阅读评价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愉悦,受到激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合理、客观、激励性的评价,让其课外阅读成果得到展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教师要抓好“两个”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主要是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阶段性地展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及个性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调整新的阅读行为。终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一般在期末进行,对学生一个学期课外阅读的技能、目标要求

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行评价,对下一学期的课外阅读作行为指导。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感情与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从而获得一种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3

Jigsaw reading就是把Jigsaw的理念和作法与英语阅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是把用以阅读的语篇材料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片段并加以推理分析,然后与他人进行沟通询问,形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对信息进行符合逻辑的整合,把文章复原完整,最后进一步加深对于语篇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能力。该教学策略将阅读任务进行分工,并在小组内合作,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从显性的领导者变为隐性的指导者。同时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各位成员的通力合作,每位成员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小组的学习任务才能全部完成。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就像拼图的各个小块,互相依赖着,缺一不可。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A little snail》,采用Jigsaw Reading的初次尝试

下面结合自己执教的市级课外阅读课A little snail,阐述拼图阅读策略在小学英语课中的应用步骤。Jigsaw reading教学流程中的展现:

流程一:The 1st jigsaw reading

Each student gets the own part of material,read bythemselves and try to finish the task.

Tasks:

(1)under lin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2)do the related task

(3)write d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nimal.

评析:第一次jigsaw reading是在原始组内抽取自己的学习材料,并进行自我学习。这里是完全的solo work,必须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所设定的学习任务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自己手中学习材料上不认识的单词、词组划下来,以便在二次拼图阅读时学习;并找出相应动物snail,monkey,parrot和giraffe明显的特征。同时,此次jigsaw reading花费的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3-5分钟最为适宜。从学生当时的表现上看,这个环节完成得还是比较好。

流程:The 2nd jigsaw reading

The students with the same material regroup into ex-pert group.

Give the instruction and discuss the part,reach an a-greement of the task.

Tasks:In the expert group,students read the same ma-terial,discuss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reach an agree-ment and finish the each task.

评析:在the 1st jigsaw reading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图阅读学习。在本环节中拿到相同学习材料的同学重组围坐在一个小组内,即材料A的成为新大组,材料B的另成新大组等。一组四人学习同一材料,讨论新单词、词组的意思并达成一致,将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与交流。本环节需要学生们用心去讨论理解,时间需相对长,大概在10分钟之内。当时也是给足了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单词词组的意思基本上能讨论出来,练习题也能做好,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受英语基础、词汇量的限制,组内用中文协商比较多。

流程三:The 3rd jigsaw reading

Give instructions,then each student reports the part inthe original group.The four students get the idea Of thestory.

Tasks:Each student report the part of his own,fourstudents report in turn,then get the logic of story.By theway,every student should take notes 0f each part.

评析:The 3rd jigsaw reading在前两次拼图阅读后,拥有相同学习材料的学生充分讨论并习得相关知识后,回到原始组内,这时ABCD材料齐聚在一组。逐一将讨论过后的、自己的学习材料在原始组内进行学习,对整个故事感知,在组内讨论出故事的逻辑,给学习材料进行排序(正确的顺序为BDCA)。四个成员分别学习其他三种不同的学习材料,需要的时间较长,大概15分钟。

三、实施Jigsaw Reading阅读策略后的反思

1.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座位方式。本课中采用教学方式jigsawreading,三次重组学生的位置。学生的位置由最开始的秧田式转变到教师在班级中走动教学直至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座位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

2.变革了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本课中教师通过组织三次jigsaw reading,学生在三次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材料,组内讨论习得新知。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训练习得知识,更能从教学方式中习得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放主动权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3.实现了动态的开放课堂。本课中板块环节设计清晰,阅读环节时分配好任务,重心下移完全下放给学生自主或组内阅读,通过差异资源完成阅读并理解文本,总结How does the snail climbto the top of the tree?教师的放手绝不是字面上的,是真实存在的,学生也在这样的开放课堂中、通过自己和小组的努力学习了新知、动态生成知识。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4

一、高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而且要教会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和人文情怀等深层次内容,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教学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中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有如下表述:除教材之外, 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 七级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八级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教育部2003) 。在新课标中提到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 能够完成如此大的词汇量要求的, 只能是阅读。阅读是在单位时间内输入量最大的一项语言技能, 它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多词汇的最佳方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进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学生能否更好地巩固和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并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 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质量息息相关。然而, 目前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却未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加大了阅读的词汇量, 特别是2016年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会采用的全国卷, 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虽然学生和教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也都开始了课外阅读, 但就笔者所在的教学区域而言,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很有限, 相应的, 输入的词汇量也匮乏;同时, 能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多。以现在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为例, 他们所阅读的, 基本上是教材中的课文、试题中的阅读理解, 但这些材料是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必须解决掉的难题, 由于学生没有丝毫的阅读兴趣, 从而影响了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此外, 由于高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多, 他们习惯于采取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阅读, 这种错误的方法影响了他们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以上因素都会导致学生阅读速度降低, 甚至无法理解整体语篇, 最终使他们对各种课文感到厌倦。

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缺乏管理和指导。在英语阅读课上, 基本还是教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 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位置, 很少会自己独立思考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导致师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氛围。教师对于学生在阅读时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 如译读、指读、回视读等不能给予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慢, 更不必说对语篇理解的准确率, 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课外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 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来探究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一)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指出, “阅读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这条规定明确指出了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和题材。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时要注意体裁、题材的多样性, 要具有时代感、充满正能量。综合分析历年的高考试卷, 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 我们会发现, 文章体裁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书信、科研报告等;题材话题涉及人文、社会、科技、环保、人物传记、经济、旅游以及当年的社会热点等。例如, 2014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 讲述的就是旅行见闻, 表达了作者对援助者的感恩。

在报刊中, 笔者认为《21世纪报》《英语沙龙 (阅读版) 》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文章长度和难度与高中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吻合, 而且题材广泛, 内容积极向上。在著作方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图书并推荐给学生。笔者购买了一套《牛津书虫系列》, 难度不一,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性地阅读。这套书虫中的小说大部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名著且题材广泛, 笔者最喜欢的作家Charles Dickens的作品也在其中。他的作品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比如《雾都孤儿》《双城记》, 2005年之前, 安徽选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就有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的选段。笔者现在教授的教材Advance with English一书中模块八选择了Charles Dickens的代表作Great Expectations, 并以book review (书评) 的形式出现。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名作家和他的作品风格, 笔者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阅读他的其他几部作品的简写本———David Copperfield, Christmas Carols, Hard times, AATales of Two Cities等, 这些作品让学生深刻立体地了解了作家和他的人文背景, 顺利完成了新课标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 电脑或者是手机的应用软件上也提供了很多适合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 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的“有道英汉字典”就有每日一篇美文、每日要闻, 有名人演讲稿、剧本台词, 还有娱乐动态等, 全部是英语国家的本土阅读材料, 既符合高考要求, 又符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比如2015年, NBA的篮球明星Kobe Bryant宣布准备退役, 很多主流媒体都刊出了他的一封英文原版书信。笔者在有道字典的每日推送中阅读到这封信, 并将它分享给学生, 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可以经常寻找一些这样的材料, 既可以完成词汇量的需求, 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阅读方法的培养

在前几年高考英语一直沿用的安徽卷中, 除了听力题30分, 单项填空题15分和作文25分外, 其余的80分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读写, 它们都在以各种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且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 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做题的技巧和策略。

首先, 采取正确高效的阅读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因此, 安徽省的现行教材都加入了reading strategy的版块。例如, 在教材Advance with English中, 第一单元School Life中就出现了阅读中最重要的两个阅读策略, 即略读 (skimming) 和寻读 (scanning)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文章以获取大意, 而寻读是带着目标阅读, 通过快速阅读寻找具体信息 (Joanne·Claire·Kent 2010) 。教师必须始终强调略读和寻读的方法, 并不遗余力地给予训练, 帮助学生牢固把握。

另外, 猜词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 它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 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 要快速了解篇章, 掌握其涵义, 学生就要学会猜词, 而且是积极高效地猜出生词意义——根据语境、构词法来猜测某个陌生单词、短语的意思。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 某个熟悉的单词或词组在另外一个语境中可能会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涵义,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

为了保证学生能熟练使用以上阅读方法, 就要通过课外阅读的实践和训练来实现。

(三) 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课外阅读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低, 要提高其阅读技能, 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其次, 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只有合适的材料加上高效的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帮助高中生提高阅读能力。

由于这些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完成的, 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 就需要布置阅读反馈任务:例如, 安排学生写书评或读后感, 让他们积极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对篇章的整体理解。

总之,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及时发现问题, 如及时纠正学生译读、指读、回视读等不良习惯, 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结束语

由于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时间有限, 因此, 要积极呼吁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 既打破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材料的局限, 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英语阅读方法, 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外阅读既符合新课标的标准, 又满足高考的需求, 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6-17.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5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并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4、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优秀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

2、绘本《小房子》的ppt.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可见,书的确是好东西!

看过课外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学生举手交流),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呀,也很喜欢看课外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想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品故事,读懂故事

1、出示绘本,简介本书

《小房子》是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作品。这本书是大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同时它也为大师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凯迪克金奖。问世至今66年,小房子对现代文明的担忧拷问着人们,直到今天。

2、简介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

3、出示课件---绘本《小房子》

A、出示绘本《小房子》,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房子,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与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指导孩子观察绘本的蝴蝶页,引导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小房子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随即,提出问题:随着环境的改变,小房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C、引导孩子读故事,随时提出问题,读的过程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D、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房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城市中的色彩并提出问题:小房子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灯,高高的大楼,出去有公交车,出租车,这么方便。为什么小房子却不开心了呢?

E、带着这一问题,指导孩子自由读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点的词语品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四人小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决。借助文中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领着大家再次通读故事,进行整体的体会朗读,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师适时板书。

G、总结讨论

小房子经过那么久,已经很破了,也没有人去住,有人提议要将小房子拆掉,有些人却不同意,那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1、精读、速读

2、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水孩子》、《小淘气尼古拉》

六、板书设计:

小房子

阅读方法

时代变迁

环境变化

速读 春

宁静

精读

抓重点词语、句子

喧闹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6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不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陈旧,实用性低,根本没法开展学生课外阅读。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甚至敷衍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发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陸,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引入竞争,体验成功,循序渐进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早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小导游”活动等等。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指点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小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的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

(1)类推式。教材例子,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推荐大量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查找式。像《太阳》这样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整理归集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有特点的或者知识性强的内容摘录下来,并整理归集在一起,供自己或其他同学今后阅读、查阅。学生在归集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又拓宽了学习内容,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4)荐读式。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再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4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在班级定期开展故事会或课本剧表演。让学生选课外书的一个故事,课后自行排练,课堂上举行表演或讲故事比赛,看谁的表现好,由同学鉴评,对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的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

(3)开展阅读竞赛活动。限定篇目,设计题目,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搞征文比赛或办手抄报,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大有好处。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7

一、营造良好、宽松的阅读氛围, 增强提高阅读的可能性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 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 问题是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 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 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 体现不出阅读的作用和力量, 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至少没有好处的阅读。因此, 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 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 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英语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 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样, 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 就会动口、动手又动脑。坚持一段时间以后, 不仅爱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 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看法, 而是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 有了独到的见解, 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 学会了学习, 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二、选准、选好阅读的内容, 切实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对学生来说, 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 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英语名著, 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 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 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 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 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 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 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 笔者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 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点, 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 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 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 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施合情合理的评价标准, 提高阅读的价值性

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坚持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 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 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另外, 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的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由于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 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 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 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 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 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作用, 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 理清了思路, 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 同时也锻炼了查字典、查语法书的能力,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掌握, 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8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实践,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便是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我们课内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 课内教学是个引子,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巧妙地迁移到课外,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呢?笔者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浅谈以下做法。

一、课内得法, 课外得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 然后巧妙地着眼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 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空间。

1. 举一反三。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掌握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常根据教材的特点, 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母鸡》一文时, 学生深入学文后, 明白了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是由讨厌到尊敬, 接着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写作方法是“先抑后扬”, 要表扬前先批评。随即师出示两篇文章《母爱》与《吝啬鬼》, 让学生快速读文, 在文中标注出哪些是抑, 哪些是扬, 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堂中的现学现卖, “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 佳作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本书, ”在语文教材中, 众多的名家名篇异彩纷呈, 这些文字瑰宝是带领学生去窥探中外文学殿堂奥秘的向导。但这些教材有的只是一本书中的一个精美片断摘选, 有的是在原文基础上改编的。教学中, 我们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领出整本书的阅读。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 我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教学《卡罗纳》时, 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教学《草船借箭》时, 我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读书的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投石问路。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 才能让学生受益。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学生对儿时萧红的天真、可爱, 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喜爱。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结课时我朗读了《呼兰河传》片断节选, 如萧红把祖父种的菜当野草拔了、给祖父戴花等故事, 一些生活中孩子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在萧红身上全发生了。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接着我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萧红坎坷的一生, 学生对萧红充满了好奇, 对记载着萧红一生的《呼兰河传》充满了阅读的欲望, 课后让学生主动阅读《呼兰河传》已是顺理成章之事。

4. 厚积薄发。

语文学习贵在“厚积而薄发”, 要积累就要读书, 而精读和略读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精读是主体, 略读是补充。对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就需要静心细读、潜心品味, 领会作者立意构思、谋篇布局, 欣赏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经过细嚼慢咽, 才能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而有时只是为了寻取某个答案或是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就需要“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这样学生就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获得大量的知识。不过,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 或精读, 或略读, 或二者结合, 才能做到读有所得。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 我引导学生细心感受恐龙飞向蓝天的漫长演变过程, 作者潜词造句的精妙及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 “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中的“大约”, “其中,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中的“其中”、“一些”、“逐渐”。通过学文, 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家大胆的推测和想象力。接着出示文章《人造发光植物》, 引导学生略读, 感受到科技创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略读时不必面面俱到, 不必精雕细琢, 学生能快速获取知识, 储存更多的知识信息。

二、以活动促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装, 你要问他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为了促进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开展各种活动, 以活动促进阅读, 体验阅读的快乐, 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除了一些传统的经典诵读、亲子阅读、开设走廊书吧等做法外, 我们还开展下列活动。

1.“故事妈妈”进课堂。

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 每周利用一节课邀请几位孩子的妈妈为全班孩子讲故事。家校配合促进学生阅读, 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2.“好书漂流卡”活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阅读中的积累、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并向他人推荐好书, 是我们活动的初衷。我们的卡片设计包括:推荐人信息、书名、作者、阅读引略、阅读茶座、阅读心得和三个阅读者信息、阅读收获。好书不仅在班内漂而且在年级、校园内漂, 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3. 阅读“存折”。

学校为每生设立一本阅读“存折”, 内容有阅读书目、阅读日期、点数、累积点数、家长签名。不同类型的书目有不同的点数, 如科幻类的点数为3分, 文学类的点数为5分, 经典名著的点数为8分。学生的阅读存折点数达到300分, 获得“读书小明星”称号, 达到600分获得“读书小硕士”称号, 达到1000分获得“读书小博士”称号。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点数、更高一级的称号, 就会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中。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9

一、预习中增加课外阅读, 积累和丰富潜在世界

预习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充分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这样的“导引”下,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预习环节, 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增加课外阅读, 了解作者, 了解文本背景, 了解文本题材等, “阅读式预习”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文本。

例如, 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 我在课前预习任务中增加了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文中主人公林则徐的相关资料, 学生利用上网查询, 在课上带来了厚厚的一叠资料, 有的学生在课上讲述了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简介, 有的学生说出了本文所讲事件所发生的国内外背景, 还有的学生则说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也是后来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通过预习, 为学生真正领会林则徐的形象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而埋下伏笔。

课前预习就是“导引”, 增加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课本以外的内容, 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课堂中,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会文, 积累和丰富潜在世界。

二、以教材为平台, 巧抓课文拓展点

1.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语文的表现手法较多,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这些也恰恰正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拓展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体裁的不同表现手法。比如《军神》《掌声》等课文都是叙事抒情, 充满哲理, 为此, 我选择了表现手法相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作品, 作为学生在课后的阅读补充, 旨在震撼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2.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 不乏名家名作的节选部分,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 教师不妨趁热打铁, 及时荐读原著, 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少儿版的《三国演义》, 感受书中较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在文本空白处拓展阅读。

“留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效。同样在语文教材中, 作者为了创设一定的效果, 往往也会在文本某处适当留白。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这些文本空白处, 以补白拓展的形式丰厚文本内容。

三、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阅读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功利化的阅读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依然是“只要考试不考就不看”, 使得课外阅读的情况并不乐观。为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的积极心理, 更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情感。

以《孟母教子》一课为例, 学生对“孟母三迁”的成语并不陌生, 我在课上适当穿插了历史上其他留芳千苦的教子有方的故事, 欧阳修母亲话荻教子、岳飞母亲刺字精忠报国、郑板桥临终教子……一个个清晰的历史人物, 一桩桩著名的史事, 激起了学生想要自己阅读一探究竟的欲望。下一节课时, 我再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后自行阅读的教子有方的故事在课上进行交流, 有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出来, 有的学生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历史故事说出了这样的感言:“我妈妈以前也会每天晚上给我讲故事, 可我听过后也就忘了, 现在长大了我自己看故事书, 看完以后就把书丢在一旁。昨天看了欧阳修母亲的故事后, 我决定以后每看一个故事, 都要学着像欧母一样做一个总结, 悟出其中的道理。”还有的学生说:“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我看了特别感动, 靠人不如靠己, 这句话也是我妈妈平时对我教育最多的话”……

瞧, 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学生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情操的陶冶, 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在交流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就好比是鸟儿的双翼, 密不可分又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语文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只有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 使学生的相关领悟能力得到迁移, 才能在适宜的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从预习中增加课外阅读、巧抓课文拓展点、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三方面探讨了如何以教材为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彦平.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77-78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10

一、课内, 在兴趣的点燃中渗透方法并培养习惯

1. 激趣导读。

从我们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来分析, 普遍存在的是对阅读的兴趣不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内阅读指导中我们一定要创设快乐的生活情境, 诱发学生诞生阅读问题并带着思考走进文本去感受、去寻找和体验, 并且根据不同年段的课标要求对孩子渗透初读把握大意, 精读品味文本, 熟读成诵积累, 以及浏览、默读、等方式。

2. 积累语感。

语感,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感培养层面, 教者要引导学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 让他们用嘴读、用耳听、口耳并用, 不断增强向大脑传输信息的速度。课堂之上, 我校的语文老师经常性的把轻读、重读、快读、慢读、有滋有味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教与学生, 让他们在多变的朗读声中积淀语感, 提高读书的流利度和感情的把握度。

3. 互读共进。

一方面去引导孩子之间互相阅读, 让他们在共读的基础上去大胆交流碰撞智慧。因为, 儿童之间的沟通是很自由很轻松地的, 更容易产生独特的的体验和感悟, 利于促进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推进师生共读, 特别是在开展阅读汇报课和阅读指导课的时候, 我们要求老师必须下水试读,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读, 这样才能在师生共享阅读体验的时候显得真实, 显得童真童趣。在本学期的读书汇报课中我校让部分男老师和六年级的孩子同读《鲁滨逊漂流记》, 部分女老师与女同学同读《母爱一滴就是海》, 在后续举行的“我心中的男子汉”和“母爱如海”两个主题交流中师生之间的各抒己见真的是精彩纷呈。

4. 摘抄悟写。

对孩子而言, 摘抄是一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上佳途径。摘抄, 就犹如蜜蜂采蜜, 点点滴滴, 日积月累, 最终换回的是甜蜜的果实。在学生学会摘抄的基础上, 我校的语文老师再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 并将自己的点滴思考记录在专用的读书笔记上, 这样不仅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评判能力, 而且还培植了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课外, 在多元的活动中拓宽视野并完善评价机制

1. 共建班级图书角。

建好班级图书角是保证学生在校读书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样一是方便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便于管理。我们采取了“三方合力”的方式来建好各班的图书角。一是学校图书室提供人均2册图书, 二是学生自带不少于2册, 三是教师无偿捐助10册, 那么每班的藏书都在200多册左右, 这样足可以保证学生平时流通和阅读的量。

2. 科学做好书目推荐。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 对书目的选择缺乏经验和眼力。因此, 我校依据课标中的推荐书目和学校图书室现有的藏书, 从童话、故事、诗歌、名著、科普、小古文等方面进行筛选和整合, 有梯度的把选定的书目和文章分配在各年级的学期段中,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阅读积累。同时, 为了增加好书好文章的推荐感染力, 我校定期以让老师和学生利用展板和芦芽之声小广播来进行共享式推荐,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着力做好两节活动。

两节指“读书节”和“童话节”。每年5月份学校将举行以“开心阅读, 享受童年”为主题的读书节。并且把小蜜蜂定为读书节的吉祥物, 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书时去学习蜜蜂采蜜的勤劳与广博。活动期间, 有序地开展了“经典方阵诵读”“现场知识抢答赛”“诗歌对对碰”“课本剧秀一秀”“专题小报评比“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并且评比出“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最佳导读老师”“书香家庭”“优秀征文”“优秀读书笔记”“最佳小主编”。整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动听童歌我来唱, 好看童剧我来配, 开心童话我来演, 精彩童话我来画, 原创童话我来写等过程, 多维地给孩子们呈现出一片五彩缤纷的童真世界。

4. 做好主题链接阅读。

“主题阅读链接”主要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教学开展的后续拓展性阅读形式, 目的不仅是为了增添学生的阅读量,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教材中的人文思想解读和内化的深度和广度。目前, 链接的文章主要是来自配套的《补充阅读》和教师自主收集, 我们把这种链接式的主题阅读称之为“一主一翼”式阅读。

5. 积极创建书香家庭。

为了能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读书空间和时间, 我们也一样在提倡“亲子共读”。但是, 我想开展此项活动的首要条件要给孩子布置一个温馨快乐的小书房, 这样便于家长和孩子随时进行阅读和交流。可以这样讲,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美小书屋。学校建议家庭小书房的基本硬件主要是:一张学桌、一个书橱、一盆花、墙壁有一则读书名言, 100本适合孩子的图书。还有一条便是家长真的抽时间陪孩子读书。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我们学校还将免费赠送给该户家庭10本书作为奖励。

6. 完善阅读评价制度。

由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与自主性, 如果仅仅是引导他们去读, 不去对他们的读书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 那么很多的阅读目标很难落到实处。因此, 我校立足校本, 从1~6年级制定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小学生评价方案, 主要是通过资料查阅, 活动呈现, 作品展示等方法来阅读评价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和能力来推进学生课外阅读, 让学生不断地在积分中评定等级, 在等级晋升中体会阅读的成功。并且, 定期召开班级阅读情况分析会, 激励更多的孩子真正地融入到乐读书, 会读书的轨道中来, 为孩子的知识积淀真正构建一个科学的督导机制。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对小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就很可能浪费整节课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的导语,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在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一颗种子在慢慢生长,渐渐地、渐渐地从石头缝里开始萌芽,享受着暖风与阳光,受到雨水的滋润,并不断长出了叶子,又慢慢开出了小花。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很震撼,也很吃惊,于是我便引出教学的内容——滴水穿石,学生都充满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在阅读后都很受启发,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打动。然后我引导学生:“如果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一篇文章或是阅读课外的书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经过日积月累,你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受到了鼓舞,他们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

二、巧妙教学,使学生乐于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自发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视野。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想法还不成熟,做事情很难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意义与乐趣,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乐于阅读。

例如,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就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故事串联下来,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人物性格特征等展示出来。学生在练习中都很认真,他们细心地钻研人物的形态,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并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使阅读效率大大提升。在课堂结束时,学生都意犹未尽,我便让他们在课下阅读《水浒传》的其他故事,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以便在下次课上给其他同学讲解这些故事,或是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展示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他们在课下也认真搜集、排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的玩心很重,教师不能将小学生限制在课堂中,以免扼杀学生的天性与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悟生活,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外出踏青,去公园欣赏花草树木,享受和煦的阳光照耀,感受微风拂面的清爽,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会激发小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乐于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提高阅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或者将自己喜欢的故事与大家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并且,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拓宽了眼界,他们的心性也会随着读书内容的增多而变得高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

为了让小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让学生在这些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喜欢探索类的学生可以阅读《海底两万里》,喜欢文学类的学生可以选择《冰心散文》,喜欢科普类的学生可以选择《十万个为什么》等,从而让学生快乐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欲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闫运芳,王敏子.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2(1).

[2]万莎莎.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12(7).

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探索 篇12

1 读书笔记指导课

1.1 理论依据

学好语文, 首先要学会阅读。而学会阅读, 做读书笔记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好方法,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 甚至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奠定基础。

读书笔记教学法是指在语文课堂上由学生个体依据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 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以实现学生自读、自研、自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以读书笔记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集传统的双基训练与现代创造思维培养于一体, 融“听、说、读、写、思”于一炉, 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现代教育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 在自主探索中发展, 在自主探索中创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

1.2 模式目标

通过该教学模式的研究, 体现学科特点, 便于实际操作, 让学生喜欢读书, 学会读书, 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3 模式框架

1.4 环节说明

1) 激趣, 想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口头读的活动, 而是来自心灵的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 所以, 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 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结合我校多媒体的优势来化静为动, 集声、光、电为一体, 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 使其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迫不及待地想说, 想读。

2) 作记号, 有利阅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 大家常会发现一些自己非常喜欢的优美词句, 精辟的, 富有哲理的, 有启发性的, 那就把它记下来。我校学生是这样做的:

(1) 用“——”勾画不认识的字、词。

(2) 用“?”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进行简单质疑。

(3) 用“=======”勾画中心句 (重点句等) 。

(4) 用“△△△”勾画喜欢的词 (如四字词等) 。

(5) 用“~~~~”勾画喜欢的句子 (如比喻句、拟人句等) 。

作记号——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的一种方法。像上面的这些, 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都可以用符号勾画出来, 这样, 下次读书时就能引起注意, 提出思考。作记号之后对不懂的要马上进行交流, 同桌之间可以进行, 全班也可以进行。哪些是优美句子, 哪些是重点句子, 哪些用得好, 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交流, 扩展见闻, 增长知识。对不理解的问题, 可思考, 可查阅工具书, 也可交流。这既理解了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它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积累了扎实的知识。

3) 说体会, 深化阅读。

我记得有位大师说过, 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语言的熏陶, 二是思想的熏陶。在看完一本书之后,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想法吧, 那么, 不要犹豫了, 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整理成文, 这就是读书心得了, 即读后感。需要注意的是, 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 它的重点是在“感”, 是对文章主旨的感。大至一本书, 小至一句话, 你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 就怎么写。这样一来, 我们就领悟了作者的主旨, 思想得到了熏陶, 灵魂得到了净化。

4) 积累好词佳句, 运用阅读。

农村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书面语言能力更差。“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可现在有很多孩子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为了让学生养成喜欢读书, 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在教学中, 我几乎每篇文章都采取“读书笔记”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熟记文章中的喜欢的词语, 熟记喜欢的句子, 并且, 每人每期做一本“采蜜本”, 专门积累好词佳句, 把“厚书读薄”, 夯实基础。找准时机, 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 运用阅读。让学生明白, 要写好作文, 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 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 积累好词佳句, 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1.5 模式条件说明

经过我校实验研究证明, 本模式适用于小学2~6年级的学生, 其中作记号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有效。学生在读书时, 就会抓住重点字、重点词、重点句, 进行阅读, 进行感悟, 进行积累, 而不会泛泛而读。学生积累了好词佳句, 说体会谈感受, 读说结合, 读写结合, 一定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年级越高效果越明显。

1.6 模式评价

本模式步骤简单, 操作方便。对课内和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我校实验研究证明, 本模式结合课程标准,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可操作性强, 实用性强。其中, 激趣, 让学生想去阅读。作记号, 让学生有利阅读。说体会, 让学生自觉陶冶情操。积累好词佳句, 学以致用。教师做起来简单, 但却能立竿见影。

2 人物形象鉴赏交流课

1) 设计理念:本课型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交流, 在交流中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 打造学生个性自我。

2) 教学环节。

(1) 课外阅读, 说形象。

学生运用以前的阅读方法对短文进行充分地自主阅读, 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交流内容包括了两个, 一是交流故事情节, 熟悉短文内容。二是交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互补充, 相互学习。最后,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2) 联系生活, 议形象。

学生走出文本, 联系生活实际议一议文中的人物形象。在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打造个性自我。课外阅读中阅读不是最终的目的, 关键是否“成长”。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到位时, 教师可适时点拨。

(3) 综合训练, 写形象。

学生光说还不够, 还应在纸上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声, 综合分析短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学生把别人的体会和自己的见解整合在一起, 使自己理解更完整、更独特。既提高了自己鉴别能力, 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升华情感, 评形象。

为学生专门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再次交流自己的作品, 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体验阅读的成功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回归到学生自主阅读, 终身学习。

上一篇:文化印记下一篇:《钟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