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2024-05-21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共10篇)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1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实践初探

宜都市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 邓永静

摘要:随着新课程不断稳步推进,在高中阶段,单纯的英语教材已不能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英语名著,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英语名著,并以有效的可行的方式进行检查,以达到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以本校的课外英语名著阅读实践为例,分析课外名著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示词: 高中英语

课外名著阅读

实践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英语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除教材外,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23万词以上,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名著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地道流畅生动,而且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着故事情节,品味着语言,融入作品所创造的氛围当中,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互动,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和文化融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极大兴趣和学习的渴望。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英语名著并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英语名著是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开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语言输入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阅读英语读物是融入英语环境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名著后再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此外,高中学生已经掌握3000多常用词汇,能够满足基本外文阅读的需要。

1.2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高考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高中教材的内容已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与增加外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已成为现代高中英语语言教学的必须。英语名著阅读可以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阅读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容应对高考阅读对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考查。

1.3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中阅读题材丰富多样,融入了各种文化,学科和社会元素, 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语名著则具有多元文化性,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读外文原著,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并感受到了纯正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学生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引发出对英语语言的极大兴趣和热爱。因此正确合理地引导高中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名著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

1.4提升人文素养

原著一般都具有很深的社会寓意,除了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它也往往会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感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名著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通过对名著人物和故事的分析,会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地升华,心中形成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2.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也顺其自然地不断得到提高。

2.1 精心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遵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也可选择书虫系列的名著简写本。除此以外,要选择健康向上,具有思想性,且语言地道,规范的材料。

我们在进行阅读之初,为高一学生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外文读物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高二的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而高三则安排的是 Pride and Prejudice。2.2 正确引导

时间的安排: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种做法,先每个星期在学校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如何去读。然后规定每天在家读1-2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内容,由老师在课堂上检查。

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会快速泛读文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碰到生词要学会在上下语境中去推测和揣摩词义,不要着急查词典。碰到很难的结构也是如此,也可根据抓句子主干和中心句来帮助理解。在读完后,可对出现频率高的生词,尤其是动词进行查询。对于优美、经典的句子可进行摘抄积累。也可在读的同时进行旁批,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巧设反馈

检查方式:多项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读后感等。以Pride and Prejudice为例:

1)Write a summary of this novel or 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tner in simple English.2)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 ? Who do you love best and why? 3)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Pride and prejudice”? 4)Design a map of the characters in this novel and t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3.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实践效果反思

在进行了半学期的课外阅读训练之后,明显感到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英语词汇量扩大了,对英语句子的语感也相应的得到了增强。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的特有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接触、学习和掌握。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对英语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了解,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都能对学生产生全面的积极的影响。

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时间紧,学生自觉性,阅读材料的购买,其他教师和家长是否支持等方面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学校的课本阅读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的阅读要求,他们渴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不仅是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最好的途径,而且还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而正确的课外阅读更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实践证明,课外名著的有效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值得各中学英语教师的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胡春来 戴忠信 《英语阅读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胡春来 《科学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邹启明 《英语阅读技巧》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余广安 《阅读的心理机制以及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7年第12期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2

一、精心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英语名著时, 为了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避免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应当遵循两个原则:

(一) 选择的读物要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合,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若英语读物太过简单, 那么一些高年级学生可能感觉比较乏味, 没有任何挑战性和新鲜感, 而太难的读物, 如语法太难, 或者有较多生词, 则会导致学生很多地方都读不懂, 一知半解, 也没有支持其读完的动力, 阅读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词汇量、句型、语法等方面, 选择与学生英语水平适合的名著,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 逐渐增加阅读难度, 使学生永远有一种“挑战未知”的感觉, 保持其阅读兴趣。例如, 对于高一学生, 可以选择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其内容浅显易懂;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二学生则适合The A dv enture s of Tom Sawye r (《汤姆·索亚历险记》) , G ullive r’s Trvaels (《格列佛游记》)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高三学生则选择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 。

(二) 选择的英语名著应具有趣味性和思想性, 健康向上, 语言规范、地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愿意读、喜欢读。例如, 指导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名著活动时, 选择的读物主要是牛津大学与外研社的“书虫系列”, 内容有趣, 而且适合高中生。由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 教师可要求其从初三级别开始读, 教师可选定阅读内容后向学生统一发放。就内容方面而言, 可选择具有较强故事性的小说, 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 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相同之处, 从而产生共鸣。围绕生命和健康的话题, 可选择Se cret Garden, W hite Death等, 倡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开拓和创新的话题, 可选择The A dv entures of Huck leb e rry Finn, A lic e W orde rland, Treasure Island等,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围绕同情和关爱的话题, 可选择The Death Island, The R aliway c hildre n等, 鼓励学生加强人际交流, 唤醒关怀和同情;围绕悬疑推理的话题, 可选择The President’s Murde re r, The W oman W ho Disap p eare d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

二、科学安排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在安排课外阅读计划时, 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基础, 科学、合理地布置阅读任务。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 阅读内容由教师选定, 阅读资源选自2~4级书虫系列英语小说 (简写) , 教师打印出阅读内容后向学生统一发放, 每周选出一节课供学生简单交流阅读心得并提出疑问, 教师则给予相应的解答和阅读指导。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 可以将书虫系列的英语小说 (简写) 升至5~6级, 也可以选择一些难易度适合、有趣的小说, 根据阅读内容提前布置任务, 并每周用一节课指导学生。高三阶段的学生的读写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可要求其阅读英语名著, 并针对某个片段写读后感。

具体而言, 以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例, 选择的英语名著为Gulliver’s Trvaels, 提前布置的阅读任务包括以下三点: (1) Which parts of the story do you like most?Why? (2) What is the message t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tell us? (3) Write a short summary of the story? (about 100 words) 又如, 阅读Pride and Pre judice时, 布置以下三个任务: (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Pride and Prejudice”? (2)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Why? (3) Write a summary of this novel.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计划, 该计划应当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不仅要时间允许, 而且还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每天阅读的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 阅读3~5页, 要求认真阅读, 而不是走马观花, 并且要长期坚持,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阅读英语名著前的指导方法

开始阅读名著前, 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如何根据题目猜测主旨。阅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猜测游戏, 需要运用心理语言学猜测作者的思想, 所遇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预测。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标题, 预测文章的体裁和主题, 文章的标题就是它的灵魂所在, 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 所以在布置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小说题目为切入点, 猜测小说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而不是急于阅读。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其想象力和好奇心。比如, 阅读White Death前, 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小说的内容, 从字面意思翻译就是“白色之死”, 那么“白色”具体代表什么呢, 学生们说出了毒品、假的、白色污染等答案, 而且都迫不及待希望赶紧阅读, 解答疑问。

四、英语名著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 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精心阅读, 不仅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 而且需要将作者、人物间的关系, 主要情节等记住, 读完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 概括主要内容。

(二) 精读式阅读法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关键情节, 遇到生词尽可能不查字典, 认真阅读上下文猜测词意,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接触的英文词汇不断增多, 通过不断再现与重复, 原本陌生的词汇也逐渐成为熟悉的词汇, 再加上教师的阅读指导, 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欣赏文中的美词佳句和精美段落, 还能给出相应的批注。

(三) 跳跃式阅读法

通常在做习题时会采用该方法。练习阅读理解时, 某一段的尾句或首句一般就代表了该段的主旨, 所以学生可以先阅读句首与句尾, 了解每段的大意, 之后再看前面的问题, 先回答简单的问题, 接着带着有疑问的问题读完全文, 最后再回答剩下的问题。

(四) 浏览式阅读方法

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文中的信息, 可采用泛读、浏览等方式, 要求学生可以清晰且深刻地看到文章主旨, 并找好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 大略地翻翻阅读内容, 之后泛泛读一遍;应用该方法时, 需要用目光扫视, 所以通常是默读。浏览完需要阅读的内容后, 可以基本了解全书的概貌, 大概掌握了主要的内容, 并且留意其中有新意、有特点的内容 (梁亚平2004) 。

五、提升阅读效果的策略

完成课外阅读后, 教师要注意总结,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和学生共同确定小说的线索、主旨等, 避免学生留有错误认识。除此之外, 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创设阅读气氛,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阅读俱乐部, 每隔两周聚会一次, 围绕正在阅读的名著开展交流活动, 如开展朗读比赛, 学生们纷纷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名著, 喜欢同一部名著的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某个精彩的篇章或情节, 其他学生则共同欣赏名著在聆听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师平时可以为学生布置名著缩写或者写读后感的任务, 要求学生在俱乐部聚会时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负责将优秀作品集结成集, 在学生之间传阅, 鼓励学生分享心得, 共同进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学习英语的信心也随之增强, 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谢琼芳2003) 。

综上所述, 教师应认识到,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 而且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 开展名著课外阅读活动, 使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 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拓视野, 深入理解英语知识。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相当于课内阅读的延伸及补充, 能够有效促进并强化课内阅读, 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英语名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是一种值得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借鉴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梁亚平.2004.高中英语新课标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J].课程·教材·教法, (6) .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实践初探 篇3

一、开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

语言输入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阅读英语读物是融入英语环境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名著再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此外,高中学生一般已经掌握3000多常用词汇,能够满足基本外文阅读的需要。

2.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高考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高中教材的内容已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与增加外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已成为现代高中英语语言教学必做的事情。英语名著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词汇量,提高其阅读速度与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容应对高考阅读对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考查。

3.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中阅读题材丰富多样,融入了各种文化、学科和社会元素,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语名著则具有多元文化性,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读外文原著,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并感受到了纯正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学生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激发出对英语语言的极大兴趣和热爱。因此正确合理地引导高中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名著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

4. 提升人文素养

原著一般都具有很深的社会寓意,除了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它也往往会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感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名著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通过对名著人物和故事的分析,会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升华,形成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二、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也顺其自然地不断进步。

1. 精心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遵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也可选择书虫系列的名著简写本。除此以外,要选择健康向上,具有思想性,且语言地道、规范的材料。

在进行阅读之初,笔者为高一学生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外文读物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高二的是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而高三安排的则是Pride and Prejudice。

2. 正确引导

时间的安排: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种做法,先每个星期在学校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如何去读。然后规定学生每天课外读1-2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内容,由老师在课堂上抽查。

方法的指导:学会快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碰到生词要学会在上下语境中去推测和揣摩词义,不要着急查词典。碰到困难复杂的结构也是如此,可根据找句子主干和中心词来帮助理解。在读完后,可对出现频率高的生词,尤其是动词进行查询。对于优美、经典的句子可进行摘抄积累。也可在读的同时进行旁批,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巧设反馈

检查方式:多项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读后感等。以阅读Pride and Prejudice为例:

1) Write a summary of this novel or 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tner in simple English.

2)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 Who do you love best and why?

3)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Pride and prejudice?

三、课外阅读实践效果反思

在进行了半学期的课外阅读训练之后,作者明显感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扩大了,对英语句子的语感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强。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特有的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可能接触、学习和掌握到。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对英语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了解,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都能对学生产生全面的积极的影响。

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时间紧、学生自觉性不高、阅读材料购买的资金紧、其他教师和家长是否支持等方面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总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学校的课本阅读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的阅读要求,他们渴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而且还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而正确的课外阅读更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名著的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值得各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4

一、古代文学书目: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2.《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3.《唐诗百话》,施蜇存著 4.《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 *5.《宋词选注》,钱钟书选注 6.《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选注 *7.《古文观止新编》,钱伯诚主编 8.《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下册),朱东润主编 9.《浮生六记》,沈复著 *10.《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11.《西游记》,吴承恩著 *12.《水浒传》,施耐庵著 *13.《红楼梦》,曹雪芹著 *14.《聊斋志异》,蒲松龄著 15.《中国古代文化史》(1~3 卷),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二、现代文学书目:

*1.鲁迅《呐喊》、《彷徨》 2.郁达夫《沉沦》 *3.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 4.茅盾《子夜》、《茅盾经典作品选——林家铺子》 5.梁实秋《雅舍小品》 *6.朱自清《背影》《匆匆》 7.柔石《二月》 *8.冰心《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 9.丁玲《沙菲女士日记》 *10.老舍《老舍剧作:<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 *11.巴金《随想录》、《家》 12.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 13.戴望舒《戴望舒诗选》 14.林雨堂《京华烟云》 15.梁实秋《雅舍小品》 16.曹禺《曹禺剧作》 *17.钱钟书《围城》 18.张爱玲《半生缘》 19.孙犁《孙犁散文》 20、汪曾祺《受戒》

三、当代文学书目:

1.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2.杨沫:《青春之歌》 3.茹志娟:《百合花》 4.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5.张洁:《沉重的翅膀》、《方舟》、《爱是不能忘记的》 6.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7.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 8.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9.陈忠实:《白鹿原》 10.阿城:《棋王》 11.王安忆:《长恨歌》 12.莫言:《红高粱》

13、史铁生:《我与地坛》

14、邓一光:《我是太阳》 15.白先勇:《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6.舒婷:《双桅船》、《神女峰》 17.顾城:《一代人》、《远与近》 18.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四、外国文学书目:

*1.《希腊神话和传说》 2.《神曲》但丁 3.《十日谈》卜伽丘 *4.《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5.《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6.《伪君子》莫里哀 7.《阴谋与爱情》席勒 8.《巴黎圣母院》雨果 *9.《红与黑》司汤达 10.《高老头》巴尔扎克 11.《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12.《双城记》狄更斯 *13.《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14.《乱世佳人》玛格丽特·米切尔 15.《死魂灵》果戈里 16.《父与子》屠格涅夫 17.《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版 *19.《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版 *20.《老人与海》海明威版 21.《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22.《雪国》川端康成 23.《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24、《忏悔录》卢梭

25、《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26、卡夫卡《变形记》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5

摘要: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并要有一定的管理评价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

关键词:文化素养;阅读兴趣;方法;形式;评价;活动 作者简介:王淑花,任教于福建省福清二中。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即使是经典长篇也要试着朗读片度;二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略读和浏览,既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6

名著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选择名著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教师还要适时引领,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材的使用、学校的读书条件,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一、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选择名著的方法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名著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广泛多样、活泼有趣。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的进行阅读:

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赤壁之战》,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如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

二、强化自主,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1.做阅读卡片。此法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等方法去反复亲近名著,了解作者,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表达方式等。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名著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

4.在交流中学会简单评论。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经常请学生去完成“我眼中的诸葛亮”等名著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人物评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而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获得最充分的理解,从而学会简单的文学评论。

三、教师适时引领,重塑学生精神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从阅读精彩片段入手到阅读整本名著,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如五上:《城南旧事》《三毛流浪记》(张乐平)五下:《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六上:《故乡》《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唐诗三百首》(孙洙)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三十六计》《百年兵器》等。名著情节生动有趣,十分吸引人。但是很多名著故事的情节复杂多变,加之作者创作手法多样,学生时常会有云里雾中、晕头转向之感,常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精华篇章,引领学生更好地揣摩名著的韵味,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咀嚼文中的名言警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2.整体把握,品味精神内涵。名著是弘扬各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如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墨子》《大学》《老子》《中庸》等古典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文化的精粹。有的名著本身文笔就很好,并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振奋、坚强,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有的古典名著里面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超越了时空界限,如《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名著的精神内蕴,塑造学生崇尚真、善美的人格。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7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适应中考测试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并重的考查。

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不应只侧重于对名著常识性问题的了解, 还应触及到名著的内核, 即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细节进行评价感悟。考查时, 既可以考查对情节、人物的熟悉程度, 也可以考查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 还可以对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进行考查。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和《骆驼祥子》后, 可比较研究鲁滨孙和祥子的个人奋斗史, 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结合其他材料及社会实践进行考查。如在阅读《西游记》时, 可以结合文章《克隆人的预言与现实》, 试写出《西游记》中与之类似的情节。再如根据“绿色食品市场李鬼泛滥”这句话, 可出题考查李鬼的出处及这句话中李鬼的指代意思等。

情商方面的考查主要关注“情感态度、兴趣习惯、价值取向”等因素。考查时既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可以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 如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对作品中表现的真假善恶美丑的情感态度以及评价。如阅读《西游记》, 可叫学生对其中争议性较大的猪八戒进行评论, 或叫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并说说理由, 从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喜好中, 可看出学生的价值取向, 教师便可根据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考试评价。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有关名著考题多数仅仅停留在对名著内容知晓程度的考查上。其实, 我们可以在平日的考试中, 多增加一些名著阅读方面的题目, 加大分值, 以推动各类读书活动。在题目的选择上, 要“真”考, 着重考查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不是概念标签式的回答, 不是成人的话语, 不是别人霸权话语下的表达, 而是用真的语言, 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2005年江苏常州中考名著阅读题: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 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 (学过的课文除外) ———错综复杂、若即若离、急不暇择、充耳不闻、局促不安等。若没有亲身读过几本名著, 有过真切的体验, 即使学生懂得几个成语的意思, 但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 那还真有一定的难度。

除此, 还有名著阅读记录卡评价。要求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时间、故事梗概、精彩的片断、对人物的评价、写作上的收获、思想上的启迪、优美语句的积累等方面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记录卡要进行定期检查, 从而完成对学生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的综合评价。

三是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评价不仅针对阅读的结果, 更应针对阅读的过程。记录袋评价法旨在通过收集、记录与展示学生的成长进步,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成长记录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设计记录的内容, 如:名著阅读学习计划;名著阅读实施情况;读后感、随笔、读书笔记;专题研究情况;教师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综合评价, 同学对自己在阅读探究、交流方面的评价, 家长对自己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的评价;在考试中名著阅读题的得分情况等等。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不仅可以为准确评价学生语文阅读提供依据, 其价值还在于能促进学生不断审视自我学习状况, 努力创造各种作品充实档案袋, 扩大阅读学习的成效。通过成长记录袋来评价, 许多学生阅读更积极、更主动, 因为这些成长记录袋表现了学生的所有权和个人选择权, 并与他们的兴趣与能力相关联。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名著阅读评价过程中, 应改变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让教师由评价者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及家长评价的指导者,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学生的自我评价。下面的这份“学生阅读自我评价表”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优缺点, 增强阅读的信心。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期间阅读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 发现我共阅读了____篇名著, 合计____字左右, 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l.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 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

2. 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 我认为是因为:_________

3. 在阅读过程中, 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 它们是:__________

生生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在交流和探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赏析交流, 这种评价形式可在班级内举行。可以从作品中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入手, 逐渐过渡到赏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整部作品,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 自由轻松地表达读书的乐趣。教师在交流中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 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话题辩论。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 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评论, 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 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从辩论发言中引用知识的多少, 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面;从辩论发言中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从发言的激情上, 可以评价学生读书的热情。

成果展览。这种方式可以联合学校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班挑选出部分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 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学习;或组织读书演讲会, 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及读书的收获,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保持读书的热情。以“展”代评, 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 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家长评价可以采用家庭读书会的形式。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 不能以“看‘闲书’耽误学习”为由扼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 在学生中倡导“与父母同读一本书”的新理念, 使父母认同“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只有这样, 家长才会真心愿意带孩子到书店买书, 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孩子, 愿意与孩子共同阅读自己的藏书, 愿意与孩子多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 教师在评价交流中应多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 甚至一个期待的目光, 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初探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兴趣习惯;辐射创作

课外阅读,其实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更是学生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养成学生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他们翱翔于书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将来的人生征途打一点“精神的底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不必强行地规定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使得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

教师还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焊的美文,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师的推荐之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师生共同推荐,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使得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总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大需要,一种享受。

二、要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决不局限于教材书本。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也可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人生才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在学生心灵体验与生活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广开渠道,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人生,让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阅读的双翼,在实践中积累情感、丰富人生,拓展成长的维度,增长人生的智慧,构建生命的价值体系。

三、要让琅琅书声伴随着阅读实践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中得益,会其智,融其情。”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尤其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段),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段)。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二十分钟左右的朗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可以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确,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着作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向网络阅读辐射,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阅读面,使阅读丰富多彩。

五、要以阅读激励学生创作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写出佳作。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写出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析 篇9

戴其文

摘要:本文从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指导等三个方面探讨高中学生如

何阅读名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

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名著 阅读 引导

文学名著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语言知识的积淀,凝聚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 是经过读者

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是文化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俄国作家赫尔岑曾说:“莎

士比亚和哥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给人们以心灵上的震撼与精神上的洗礼。对读者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

度的审美作用。当前,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语文教师认可。正处

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高中生,如果放弃这一载体,必将导致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苏

州大学博导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

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引导高中生进行名著阅

读应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它不仅仅关系到考大学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代人的整体素质。2006年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名著阅读在语文新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明确指出高

中三年应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2010年福建高考考试

说明明确规定文化名著和文学名著考查占总分的10%。但名著范围宽,容量大,短时间内

难于掌握,所以我认为要达成此目标,名著阅读教学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

课内教学同步进行。为了使课外的阅读有序有效,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指导学生阅读,利用课

堂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再结合名著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最终达到以教学指

导阅读,以阅读促进活动,以活动推动教学的效果。

一、明确阅读意义,培养阅读兴趣。

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

易,毕竟学生目前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心态,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之后及时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

趣,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1、关注学生感兴趣、乐接受、易理解的生活热点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诱导学生“移

情别恋”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满足学生积极 向上的心理、认知需求,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

例如可以针对从学生热衷的影视、音像文化入手,如中央台《百家讲坛》播易中天的《品三

国》,因势利导地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感受战火纷飞三国鼎立汉末社会图景;利用于丹

讲《庄子》,引导学生读原著,先睹为快,适时举行讨论,畅所欲言,让他们谈心得,谈感

受,分享着读书的快乐喜悦。在时尚中体会古典文化文学名著的魅力,学生喜闻乐学。

2,制造悬念,培养好奇心。激起阅读热情。钱理群先生曾说:“文学名作的阅读,就是

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

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上的现有材料,加以引申拓展,从感性上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因为教材上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中的精华部分。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窗口,每一个窗

口后面都会是一座更加迷人的宫殿,只要教师能把窗叶推开得恰倒好处,学生将会因无法拒

绝诱惑而步入殿。例如讲授《曹操献刀》时,学生了解了曹操性格的两面性,可以引出《三

国演义》中的张飞,这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一个主要人物,他也具有有两面性,从而让学生产

生疑问“这样一个人会有怎样的两面性”? 由此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3、可以结合电影电视或戏剧情景交融阅读等。

尽量将名著变深奥为通俗,化深刻为简明。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一些外国的作品,如《复活》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深奥难懂,难以记忆,学生兴趣不高,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或者表演名著中的片段。以这种广大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名著,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之后,然后再引导他们看原著,阅读起来也相对轻松,提高了阅读质量。从而使学生把读经典名著当作一种愉悦身心的快乐。

当然,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现实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兴趣。

二、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逐步形成鉴赏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注重精读。古人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朱熹的“三到”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等,都可以用作参考。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根据自己的爱好,涉猎范围,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名著必须精读,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行了,要读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才行,如能像茅盾先生背诵整部《红楼梦》那样就更好了。一般说来,精读中不但要记住情节、人物姓名,而且要注意识记、理解文中的诗词妙语,精妙的章节甚至要能背诵出来,只有这样,我们在今后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2、要注意交叉阅读。要把读名著和读报刊时文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头脑进行思考。要善于把名著里的事例、思想、艺术等方面与报刊时文进行比较,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髓,弃其皮毛,跟着时代一起前进。任何一部名著,由于时代、阶级、地区等方面的局限,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我们要善于用批判的头脑进行思考,广取长处,为我所用。

3、在读的基础上要写。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起到推动读书的作用。既然是一部名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章节后,可以摘记其中优美的词句,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使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几个同学还可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交流相当重要,交流即可以营造出读书氛围,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交流,有竞争,学生的读书热情就不会减退。交流活动的形式尽可能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也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增强了阅读效果。

三、加强阅读指导,注重自主阅读

要有科学的指导.学生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兴趣也上来了,但决不能盲目。因为我们必须正视高中生学习时间有限,对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也有限的现实,教师不应操纵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在书册选择上引导。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想象、幻想,他们可以选择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有的学生多愁善感,囿于内心,他们可以选择感伤婉约的诗词散文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外向,他们可以选择豪放的诗词或紧张激烈的传奇武侠;有的学生抱负远大,脚踏实地,他们可以关注那些能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和引路作用的名人传记„„。在自主选择阅读的书册中,学生会时时体验到发现自我的乐趣。

2、在积累方式上引导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3、在合作交流上引导

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在小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还使那些原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场”的影响,产生谐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论文 篇10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赋予我国教育全新发展理念和要求,增加对素质教育关注度。在教育新形势下,不同教育机构开始对自身教育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就高中教育机构来说,为了贯彻教育新课改教学要求,其在阅读教学中,增加教学多样化性,利用名著进行教学,利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加其对不同文学名著知识了解,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分析和研究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过程中主要学科之一,其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高考,和学生日后长远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培训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知识内容[1]。教师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是依据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阅读教学失去原有教学意义,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教师开始对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增加对名著阅读教学关注,在实践研究后,发现名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学联系性

就文学名著来说,其是语文知识体现,利用语言和文字展现客观存在的事实,体现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因此,可以说文学名著是艺术和文化展现形式,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内涵。就文学内容来说,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小说文学形式和戏剧文学、文言文和散文文学形式,诗歌文学名著等等。站在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众多文学名著影子,诗歌和散文等等文学名著。例如:在高中语文中对于《离骚》这一文学名著内容,在对内容学习了解后,就可以体会到屈原高尚品格和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诗经》这一文学名著,则可以展现我国不同民族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对点,其次,还有我国著名作家曹雪芹先生《红楼梦》也体现出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发展史和一段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内的优秀文学名著还是国外优秀名著,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都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和身心具有潜移默化般影响。文学名著是高中语文阅读常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特点,高中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育和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感受美好的事物和美的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美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2]。因此,我们可以说,高中语文阅读教育中,名著教学具有多样化美的元素,为高中生审美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审美教育可能。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序开展

(一)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语文名著教育的主要人员,其是学生学习引领者,关系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种中,要树立全新工作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要教学位置,增加和学生交流。其次,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国著名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保证自身具备能力和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全面贯彻这一理论观点,在课下学习不同文学名著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剖析和发掘名著文学中存在美的元素,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增加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判断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难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避免学生在给出问题时教师无法解决和指导弊端发生。例如:教师在私下可以学习当下我国社会较为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我国美学观点,了解西方国家美学理论,提高自身审美兴趣。教师对于自身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多样化化形式来开展,教师可以增加对西方国家和我国名著阅读量,物预览优秀名胜古迹,去参加书法和诗歌大会等特点,发现不同艺术展现形式和文学作品中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审美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灵活性

站在实际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位置,把学生放在主要教学位置,教师自身则发挥引导作用。在明确好教学主体后,教师也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的教学目标,保证审美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等等,明确自身教学方方向。最后,为了增加阅读审美教育有序性,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学多样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实现兴趣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文学名著中美的观察和理解、就多媒体技术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和文学名著具有联系性视频,可以展现人物特点和自然之美的视频,直观把文学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必然会为学生带来视觉上冲击,增加其对美好事物关注度。其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完毕后,可依据本班级人数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为4-5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文学名著中存在美特质,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讨论后给出自身见解,加深学生对美的印象,也增加学生对文学名著知识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声音资源视频,学生可以在欣赏激昂音乐同时,激发其对文学名著内容关注。单一就《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把祖国山水地貌进行展示,在展示时,为学生阐述英雄气概,领会《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故事情感内涵,感知不同魅力,感知大自然魅力,体会大自然孕育出我国英雄豪杰等等[3]。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后,则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让每个小组学生针对视频存在美的元素,在小组内部讨论和研究,并在讨论后在班级中发表自身观点和见解,加深学生对文学名著理解。其次,为了保证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和讨论教学有序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和学生交流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最喜欢《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哪个人物,这一人物具有怎样性格特点,你怎么评价这一人物等等。最后,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完毕后,要及时登记自身教学行为和语言进行批评,发现自身教学弊端和不足,完善自身教学薄弱环节,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保证语文名著教学和审美教学有序开展,实现素质教学最大目标。

(三)创造班级文化,进行延伸性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外,教师也可以把语文名著教学知识和班级文化联系,在班级中,布置课外文学名著读书角,在班级定时举行文学知识大赛等等,学生在感知班级存在文学气息时,可以熏陶学生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黑板上设置一个角落,写上名著名言名句或者诗词,学生在可课间就会无意间看到黑板上的诗句,久而久之,学生开展对诗句和名言名句研究,发现诗句和名言名句中耐人寻味的美。为了增加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除了可以利用班级文化这一形式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熏陶外,也可以利用一下自习课,和学生进行课外名著学习,举办名著演讲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机会,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高中是学生主要学习阶段,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学习后,具有自己思想和理解能力。但是对当下高中生学习弊端进行分析和调查后,发现高中生这一时期艺术审美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其不具良好艺术审美能力。面对这一发展形势,结合高中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开始利用语文文学名著和审美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在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诗歌诗句、人物特点等等感知中发现点滴的美。最后为了保证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有序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和理解能力,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灵活性,创造班级文化,进行延伸性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邵颖.汪清县第四中学“名著导读”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

[2]李莉.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

[3]黄雪艳.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

上一篇:如何写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