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2024-05-16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共9篇)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篇1

加强历史课外阅读是高考的一项重点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高考加大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历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图片等。高考试题的很多内容源于教材, 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 只有善于阅读, 知识面广的学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历史需要较强的记忆能力, 需要记住年代和相关的事件, 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训练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开阔的眼界。历史高考题中, 一类是考查记忆力的客观题, 只要把书背熟, 这种题并不难做;另一类是侧重于考查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的, 对于这类试题, 如果考生没有足够的能力, 书背得再多也没用。如果分数是靠死记硬背获得的, 那么想要进一步提高历史成绩将会很困难;如果分数是靠思维靠分析得来的, 分数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是拓展课外阅读、增加课外阅读量, 多接触历史著作, 对历史发展多做些理性分析。搜集比较有名的史学家的观点, 找出与正在学习的历史课联系紧密的部分, 仔细分析以提高对历史的思维能力, 这对解答问答题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同时, 这也能帮助学生解读历史真相。

那么, 怎样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向学生推荐书目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书籍不感兴趣或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书籍, 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

1. 先推荐一些浅显有趣的书籍。

人物传记:如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拿破仑、华盛顿、爱因斯坦等;历史小说: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太平天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等;报纸杂志:如《文史知识》等。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 推荐与教材密切相关的历史著作。

基本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左传》, 历史专著《龙旗飘扬的舰队》等, 还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的《剑桥史》。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时, 《毛泽东选集》中许多篇章更是不可不看。

3. 推荐历史文献:

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

二、提出要求

1. 浅层次要求。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记录一些知识性、哲理性的内容, 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页码等) , 写好读书心得 (可三言两语, 也可长篇大论, 但必须是有感而发) , 老师作定期检查。

2. 深层次要求。

考察阅读内容的根据是否可靠, 引证是否充分, 叙述是否正确和完整。这样做, 可以“练习读史之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1. 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 先引导学生阅读恩格斯1847年著的《共产主义原理》, 就顺理成章地易于理会和掌握。

2. 解读基本文献的能力。

学习历史需要掌握特殊的本领, 那就是得学会如何解读史料, 尽可能多地从有限的史料中获取最多的历史信息。通过课外阅读理解, 读史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因为学生与史料接触越多,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越全面。

3.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历史著作的编写都有指导思想和观点立场。由于著述者的阶级立场、学识、观点的局限, 其内容必然带有主观色彩。我们在阅读时要辨明其辩证的部分, 加以评析, 剔除其消极的、不客观的部分, 达到阅读历史著作的目的。

4. 逻辑分析和综合提炼能力。

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鉴别、评判、归纳、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方面的能力。

当学生阅读时会觉得某篇文章讲得有理, 读另一篇具有不同观点的文章也觉得有理, 感到无所适从。这时, 要告诉学生, 判断一篇历史文章立论是否站得住脚,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检查其主要论据是否正确、充分, 解释是否准确、合理。不仅要看它的结论, 还要检查其立论的依据, 这就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看其根据是否正确, 二看其引证是否充分, 三看其叙述有无错误, 四看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正确的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不正确的也能使学生明了错误从何而来。这样, 不但锻炼了学生阅读史著、寻找史料的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综合提炼能力。

历史学者姜鸣的《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马关谈判中提到的一段话:赫德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 有时忽然跳起, 呵欠伸腰, 我们以为他醒了, 准备看他作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 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 喝一口茶, 燃起烟袋, 打个呵欠, 又朦胧地睡着了。”他们的话, 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对海军军力的影响。面对这样一个垂死的封建帝国, 既不想触动本质, 又想起死回生, 任何人都回天乏术。赫德的话, 从较为客观的角度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的反复曲折。倘若从更为长远的历史范围讨论这个问题, 人们岂不感觉到这位英国人早已十分精明地看到了当时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顽疾?

5. 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由于历史书籍多为名家之作, 学生阅读后其文字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课外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推荐书目时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偏难则难收其效。

2. 注意阅读量, 时间紧就采取节选的阅读方式。

3. 所推荐书目教师自己应当读过。

4. 充分利用网络, 推荐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篇2

同学们在阅读短文时,要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边标记。把你认为文中比较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快速地把题目与文中相关信息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正确判断。

二、 细读思考题,分析信息。

通过浏览全文已对文章或段落大意有所了解,再读思考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材料,对回答问题之类的题型,采取这种方法比较适合。

三、 复读全文,抓住细节。

带着问题复读,可缩小复读的范围,更便于捕捉关键的信息。复读时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等画出来。经过这样的处理,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清楚了,对其中矛盾的产生、发展和结果心里就自然会有数了。

另外,在复读全文时,还应特别注意文中的key words或key sentences。应该指出的是,文章的中心句多在每段的开始部分。而文章的结尾句、段是事件的结论或作者表达的态度、意图、目的等,尤其是故事性极强的文章,最后一句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问题可以由此获得解答。

四、 解答问题,确定答案。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篇3

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语文高考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列入考试范围。

高中小说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小说课外阅读有效开展尤为重要。

一、高中小说课外阅读现状

一年来,我们通过对高二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追踪问卷调查,主要有如下表现。

1、阅读目的

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读,为数极少的学生能够自觉阅读名著。

2、阅读时间过少

大多数同学是利用课堂时间来阅读名著,除此之外的时间少。

3、阅读的方法简单

大多数学生都是采用跳读式,只记下大致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

4、影响学生阅读名著的因素

高二学生普遍认为看名著是有必要的,但是学业压力大,时间精力有限,书山题海还应付不过来,何谈读那些修身养性的“名著”。虽然高考考试迫在眉睫,但是,到高三再突击就可以,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开始阅读。

二、高中小说课外阅读指导途径

1、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小说课外拓展阅读从内容看,仍然是阅读教学,但从形式看应属于语文实践活动领域,在实践中,可借鉴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

阅读计划安排: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茅盾的《子夜》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营建课外阅读氛围

①教师引领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拿出来与同学们传阅交流。并由几位同学专门管理,同时借鉴“图书馆”管理制度,规定借阅期限,让学生在“书非借不能读也”中开展课外阅读。

②举办“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体味名著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名著导读课或者是赏析课介绍故事梗概,讲述人物命运,赏读精彩片段,分析文本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等,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和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

让同学们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吟诵名著精彩片断,交流课外阅读体会,让心灵直接对话。教师要善于点拨答疑,巧于设问激励,同学们在获得更深层次理解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锤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境界得到提升。

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在欣赏他人的同时自我激励,学习借鉴其他同学长处,增强阅读鉴赏能力。在这种氛围中,每位同学都竭尽所能,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自主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课外阅读的有效落实。

3、拓展阅读指导

①根据学情,对小说课外阅读任务进行分层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

②教师设计一份“课外阅读卡”,卡片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名、作者、情节梗概、人物点评、品味赏析、收获感受等。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作笔记,应成为高中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锻炼学生的课外阅读意志。

③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原著。鲁迅曾指出,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今天的“快餐式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烂肉”、喝“酸酒”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方法以及那些所谓“速读”、“精读”式的“二贩子阅读方法”是有害无益的。对文学名著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这里应注意不能要求学生只读“名著导读”和青少年版本的名著简缩本。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作扩展,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④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

⑴顺蔓摸瓜法

示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庞杂、事件琐细。阅读时如果以几次大的战役、有名的计谋、三大阵营的关键人物为主线带动整部小说,则能做到要点明晰。

以人物为主线示例如下:

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刘备:性格特点———宽仁爱民、知人善任、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

主要故事情节———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摔阿斗、白帝城托孤等。

关羽:性格特点———“义绝”形象,忠义、勇武、高傲、刚愎自用。

主要故事情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

张飞:性格特点———粗豪爽直、勇猛、粗中有细。

主要故事情节———怒鞭督邮、断喝长坂桥、智取瓦口隘。

Ⅱ、诸葛亮:性格特点———“智绝”形象,竭忠尽智、小心谨慎、鞠躬尽瘁。

主要故事情节———定三分隆中对策、博望坡出奇制胜、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取陈仓、失街亭、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Ⅲ、曹操:性格特點———“奸绝”形象,奸诈狠毒、胆智超人、有雄才大略。

主要故事情节———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误杀吕伯奢一家、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等。

⑵纲举目张法

示例——《复活》精彩情节

Ⅰ犯下罪孽 Ⅱ绝望堕落 Ⅲ荒诞庭审 Ⅳ定罪流放 Ⅴ请求宽恕

Ⅵ罪恶上层Ⅶ走向决裂 Ⅷ收获真爱 Ⅹ灵魂复活

4、创新小说课外阅读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小说拓展阅读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创新评价方法,确保课外阅读顺利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设置“五分钟说名著”环节,学生复述情节并谈自己的个性化的鉴赏感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专门开设小说拓展阅读成果展示课,让学生推选出活动主持人,开展精彩片段朗读、读书报告、观点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评价目的的方面,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变为强调促进发展,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确保每一位同学阅读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在评价过程方面,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强调过程,评价应侧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阅读良好习惯及持之以恒的阅读意志。

三、讨论与思考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小说课外阅读是一种比较严肃且耗时漫长的阅读。因此,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网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进行阅读,并配合在线讨论等网络交流平台,既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又能让学生阅读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高中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篇4

一、建立班级图书馆, 推荐有益读物, 和学生一起制订读书计划

目前, 我国中小学校,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 多数没有藏书量比较丰富的图书馆。因此, 语文老师在班级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 尤为必要。关于图书的来源, 可以从多渠道获得。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一点, 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书, 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购买一点,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选书、购书, 制订读书计划, 规定每个学生每月至少读一本书。

二、帮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文章, 由一篇带几篇, 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这种做法是为了追求课程丰富性和关联性意义, 在丰富的语文资源中让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教学中如讲到朦胧诗《相信未来》, 我就推荐朦胧诗的其他代表人物, 如舒婷的《致橡树》、顾城《一代人》等。在讲授《经典的力量》时, 我向学生推荐中外经典名篇, 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孔子的《论语》等, 让学生一起感受那个特定时代人文和顶峰之作。通过阅读将课本延伸到课外, 加大了学生思维整合的力度, 让学生知识、经验在量变的同时走向质变。

三、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教师在现场给予指导

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 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 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多而嚼不烂。为了扩大阅读成果, 防止学生放任自己, 教师应该有计划引导。如:

(1) 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要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和需要背诵的精彩片段。一般三、四周召开一次, 每次发言人不少于8人。

(2) 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笔记展览会每隔三周就举办一次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以投票的形式评出最佳读书笔记, 并让获奖的同学介绍经验, 教师加以评论和正确引导读书。

(3) 举办阅读、朗读、演讲比赛。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读物, 让他们多种形式进行阅读, 比谁读的多、快、准, 最后以答题方式考查。这样不仅增加竞争意识, 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可谓“一石三鸟”。

(4) 与家长合作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疏于和家长合作, 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疾患所在。教师要与家长联手合作, 首先要就课外阅读和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 许多学生家长受考试升学的主流观念影响, 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在课本上, 学习的关键是通过考试。他们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难以理解, 也不能认同, 常常是粗暴干涉。教师要设法和这些家长进行沟通, 努力转变他们头脑中的错误思想。其次, 要让学生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 了解自己孩子的读书计划, 关心并督促。这样, 教师就能通过学生家长把家庭转变为孩子的第二学校、第二课堂, 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目前, 农村中学班额过大, 有的班级人数多达五六十人, 语文教师又往往带班主任工作, 作业批改和班级管理挤占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学校不能提供丰富的适应学生需要的图书资料, 应试教育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病症犹在, 在教育资源“贫困”, 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的现实背景下, 重视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是困难重重。因此, 呼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追加教育投资添购图书, 缩小班级规模, 为教师减轻负担, 同时增强教师的无形的责任感。只有放下功利之心, 才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动上, 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这片快要被遗忘的角落里摘取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的天地才能真正为孩子们打开。

摘要:语文新课程将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及速度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本文着重谈谈教师重视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课外阅读,实践与反思

参考文献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热点书目 篇5

经典名著:

论语 孟子 庄子 汉书 史记 易经 三国志 古文观止国 资治通鉴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呐喊 鲁迅杂文精选 子夜 繁星春水 朱自清散文选 家 围城 边城 青春之歌 雷雨 百年中国散文精选 小王子 童年 牛虻 简爱 茶花女 哈姆雷特 傲慢与偏见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堂吉诃德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老人与海 名人传 圣经故事 飘 呼啸山庄 小妇人 高老头 殴也妮 葛朗台 巴黎圣母院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伟大的书

传记类、做人经验:

邓小平诺贝尔 卓别林 歌德传 毛泽东传 于风至旅美五十年魅力普京

爱因斯坦

纪晓兰

午夜日记 纳仕传曾国藩 汉武大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真心扬晨 哈佛家训 本领危机 思维与智慧 成功之路 人生的哲理读史学做人 人性的弱点 细节决定成败 新东方精神 比尔盖兹给青年的11条标准科学类

科学类: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时间简史 中国文学史 谈美书简 神秘之地 数学游戏 新编数学的奥秘 清十二帝遗案 西方哲学讲座 未解之迷 人的宗教 中华民国实录 世界军事十大突发事件 走进思维的新区岛国的崩溃 现代物理学革命 物理的奥秘 在清华听讲座 读历史有学问 中国农民调查 走向边缘的诗神 苏共亡党十年祭羡慕与嫉妒 罗曼蒂克心理学 从一到无穷大 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二十五历史名句赏析

当代作品:

余秋雨系列 刘墉系列 郭敬明系列 韩寒系列

余杰系列 周国平系列 小故事大智慧系列

学生阅读经典系列 时文选粹 智慧背曩 金庸系列

高中生课外阅读主流评价及影响阅读选择因素分析

尼采说,读书是散步在别人的知识和灵魂中。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高品位的课外阅读往往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起点,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影响个性形成、提升人格,是贴近生命融入血脉的精神享受,反之,则可能成为精神鸦片,腐蚀青春,糜烂思想,所以阅读书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从高中生阅读书籍的选择来看,当代高中生课外阅读主流是健康的、好的。具体表现在:选择阅读经典名著的比例较大;名人传记在学生中比较流行,崇拜名人,向往英雄,从名人传记中汲取精神力量是一部分学生的心声;从书本中获取科学知识仍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选择;其他类作品中,以贴近生活实际,能提供给中学生成长经验的书籍为首选书籍。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其他类39%的书籍中不排除一些流行但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就是在经典传记、名著这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中也存在从哪个角度把握的问题。

在实验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影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有; 1影视剧。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演《汉武大帝》以后,许多同学对平时望而却步的《史记》《汉书》发生了兴趣,甚至引发了读史热。

2各类文化宣传活动。2004年九月青年作家郭敬明来学校演讲签售,校园内一时间出现了争相传看郭书的现象。2005年4月19日是世界著名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百年诞辰纪念日,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世界物理组织举办的光束传递活动,与此同时,学生中涌起了一股看爱因斯坦传记以及介绍相关知识书籍的潮流。

3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影响。教师的阅读爱好对学生有相当的感染力。

4语文教材以及相关学科内容的辐射影响。高一语文教材有〈呐喊序言〉,学生就课外阅读〈呐喊〉,教材学习〈论语〉和〈孟子〉篇章,〈论语〉《孟子》就倍受青睐。外语课学习欧亨利的作品,有同学课外阅读《欧亨利的作品集》。5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一位学生先后看了一般人觉得枯燥的《浪漫心理学》《农民问题调查》《朝鲜战争内幕》,可以推断这位同学的兴趣所在。还有位叫杨朔的同学读的第一本书是《杨朔散文选》,显然出于对同名人的好奇。而在女生中流传较广的一本书则是《简 爱》。

6读书计划。有极少一部分同学严格按计划比较理性地读书。可见,高中生阅读状况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问题,它受学校、家庭、社会环境风尚的影响,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缩影。要提高高中生阅读质量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过来,今日中学生的阅读质量又直接影响到明天社会的文明程度。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动“阅读革命”,要求全社会关注阅读、全员参与阅读,的确是有眼光的举措,课外阅读的确是一大的社会命题。但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看,偏偏是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虽然有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探索,但总体上看中学生课外阅读基本还处在自流状态。怎样学会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哪个年级或年龄段适合读什么书,怎么读,什么时间读,怎样检查交流,这一系列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中学生课外阅读须加大研究力度,中学生课外阅读急需有力度的指导。

课外阅读指导的五条建议

(一)课程表应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让课外阅读从“地下”转到“地上”,从弹性要求变成硬性课程。否则,教师纵然将课外阅读重要性讲得天花乱坠,没有时间保证难以落实的。在这方面,山东高密一中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关键是要推广、学习。

(二)努力让经典走向生活

尽管选择阅读经典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但也要看到相当一些学生认为经典著作莫测高深,敬而远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影响阅读因素中积极的一面,抓住契机,打通经典和生活的厚障壁,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比如,春节介绍学生看蒋子龙的《过年》,二月看柔石的《早春二月》,五月母亲节可以读高尔基的《母亲》,六月看《童年》,八月阅读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文名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书相伴,当学生意识到阅读已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海格特的那句名言就生效了;阅读是为了活着。

(三)努力让时文走向经典

经典著作经过时间的检验,又有许多评介文章,适合高中生学生阅读的书籍基本达成共识。时文则不同。现代出版业发达,图书良莠不齐,有些书籍很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这时教师的引导和建议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新课程标准在强调中学生要“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在高达39%的其他类作品中,时文占了相当比例,主要类型有:1各类作文选,比如〈新概念作文〉〈高考优秀作文选〉,阅读目的主要是提高写作水平。2当红作者的作品,比如余秋雨、刘墉、韩寒、郭敬明等。笔者以为,余秋雨、刘墉散文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而韩寒、郭敬明作品即便是在中学生中也是有争议的。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班里交流时,有同学认为该书内容颓废消极,不适合作为中学生读物;也有一些同学被故事感动得涕泣连连,爱不释手。最后,我认真读了全文,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告诉学生:读书关键是看读书人抱着怎样的心态眼光,当我们有了高尚的审美眼光,什么样的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但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当中的中学生来说,应该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内涵丰富、文化含量高、可能成为经典的时文来阅读。3 教授人生经验的书。这类书有的教生存的智慧与艺术,是青年成长的导师,有的则授人以投机钻营术,很不严肃。4武侠言情小说。指导阅读,需要教师的眼光。

争取让传记伴随学生成长

传记类图书对中学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修养,读一本好的传记就是在和一位伟大的灵魂交谈,这种阅读对整个人生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争取让科学伴随学生求知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探究 篇6

一、解疑释惑,以文本疑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很大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该读哪些书以及不知道为什么读,所以阅读兴趣不高。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材越来越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和选材丰富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教材文本,特别是面对来自异域的和不同文化形态的文本时,会产生很多疑惑。在高一阶段,我们立足教材文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文本疑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延伸阅读来解疑释惑。在教学中,我们重新整合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供其鉴赏。譬如,高一教材(大纲版,下同)选入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伯特·史怀哲博士的《敬畏生命》和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以及阅读积累有限,学生对这些文本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存在很多困惑,我们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了整理,并设计了如下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1.马丁·路德·金一方面说“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另一方面却反对“暴力行动”,这两方面是如何协调起来的?

2.阅读《圣经》片段(由教师提供),说说耶稣对暴力的看法如何?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马丁·路德·金从谁那里汲取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思想?他的思想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们面对的恶势力是像希特勒那样的以毁灭为乐(无差别地消灭犹太人)的人,我们能否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使之屈服?

4.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片段(由教师提供),说说尼采对“上帝之死”和“超人”的看法,你觉得他的看法有没有道理?与马丁·路德·金相比,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

5.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权利、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观都基于平等的观念。你觉得人与人是生而平等的吗?课后可以组织辩论会:正方——人与人生而平等;反方——人与人生而不平等。

6.尊重生命包括尊重杀人犯的生命吗?

为解答以上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作者艾伯特·史怀哲、马丁·路德·金、朋霍费尔、尼采等,并且阅读相关经典片段,如《圣经》(和合本)之《出埃及记》第20章2—17节,“《马太福音》5—9章”;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第一节、第二节;《马丁·路德·金自传》;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2—3节;高一上册语文读本的《林肯演讲词两篇》、约翰·格里芬的《假如我是“黑人”》、马丁·路德·金的《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贡纳贾恩的《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等作品。此外,我们还利用周六下午举办年级读书会,凡是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阅读交流;在读书会上,我们还设置了辩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运用阅读所得的知识进行辩论。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些问题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显得繁难?刚开始我们也犹豫不决,但大胆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理解和思辨能力均不能低估。在辩论环节,学生都能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思接中外,流畅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和软肋进行反驳,气氛相当热烈,效果出乎意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也由此获得提升。

二、整合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吸收中外文化精髓

高二年级,我们的年级读书会变成了班级阅读课,由每班的语文教师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阅读中外文化经典,深入吸收中外文化精髓。例如,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我们对这些文本进行了整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集结起来,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相关作品,并且学会从课本迁移,用经典文化知识去解答现实中的问题。以下是教师整合后设计的问题和辩论主题:

1.孔子的治国理念是怎样的?这种治国理念有没有现代意义?你认不认同这种治国理念?设计辩论题:是贫穷但平等比较好,还是富裕但有些不平等比较好?

2.“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孟子为什么认为与“利”相比“义”更重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有没有空想的成分?孟子的社会理想有没有现实意义?设计辩论题:人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

3.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看法有什么依据?

4.庄子的“无为而治”有没有现代价值?这是有积极意义还是完全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你觉得政府的管理应该面面俱到还是有所侧重?你觉得无政府主义思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5.墨子对战争的看法与《庄子胠箧》中的观点有无相同点?

6.韩非子对“仁义”的驳斥基于什么出发点?他的法家思想与当今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与此同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高中语文读本中的相关篇目《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性恶篇》《庄子逍遥游》《庄子胠箧》《韩非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以上问题。课后,我们还设计了“读经典,学做人”作文比赛,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阅读学生感情充沛、文采飞扬的习作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将这些经典自如地运用于写作,还学会了运用经典文化知识反观现实中的问题,思想更成熟、思维更严密了。

除了诸子百家散文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史记》中的英雄赞歌”“隐士文化”“走进西方文化(希腊神话故事、外国历史故事、西方文化常识、西方名人故事)”“唐宋之旅”“元曲风情”等阅读主题,根据这些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有课前三分钟诗歌鉴赏(或名作名篇介绍、演讲等)、周一时事播报新闻点评、“竹溪”人文讲堂、影视评论、假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读书讨论会(辩论会)、读书沙龙等。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阅读专柜专栏,按主题介绍相关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避免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和经验;让学生订阅优秀的报刊,涵养阅读习惯和兴趣等。在这一学年里,学生饱尝了中外文化大餐。

三、结合高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和阅读实用性文本

高三复习阶段,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力,让学生保持阅读激情呢?我们结合高三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在巩固名篇名句的同时,更多关注时事热点和阅读实用性文本,从而为高考作文积累大量素材。

整个高三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背诵名篇名句;师生在课堂上一起鉴赏和品味散文名作;在作文讲评课上评价和品读学生佳作;在作文片段训练课上整合时事材料;利用班会课播放《焦点访谈》《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女人天下》《开讲啦》《百家讲坛》《超级演说家》等电视节目和奥斯卡获奖影片,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名人故事,并阅读相关的名人传记、中外文学名著,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利用学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契机,推荐学生阅读《美国种族简史》《自由在高处》《带一本书到巴黎》《蒋勋说红楼梦》《目送》《看见》《中国人的智慧》《记得几个字》《人性的弱点》《正能量》等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介绍学习方法和调试备考心理的书籍,如《巧学助我上清华》《高考其实很简单》《内心强大的力量——淡定》《王金战教你玩转数学——数学是怎样学好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全球通史》等;为学生订阅有助于了解时事的报刊等。

我们还利用教师的影响力,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渗透、影响并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敦促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应考和备考。一是充分利用名作中的名句激励学生。例如,给没有心志的学生如下评语:“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她就会百倍地付出努力,她就会有一个宁静的核心,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她而言就成了无关之物,她只会风雨兼程地行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漂亮的女孩,你想要什么呢?你的风帆才刚刚拉起,还没有经过风浪的洗礼,为何让它早早停泊呢?已经拉起的风帆,就不要让它停泊,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吧!”给随性、自负的学生如下评语:“你知道吗?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视野是生命的宽度,理想是生命的高度,知识是生命的密度。做厚的生命犹如秋天的硕果和陈年的美酒,立有根基,行有能量,飞有翅膀。这就是我对你的期待,也是我对你的随性、自负、无礼耿耿于怀的原因。你不是一个站在城站路上的铁一人,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二是利用阅读团队的互助力,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氛围。如组织学生利用早读5分钟进行励志演讲,在高考倒计时期间按学号撰写自己的励志名言等。

通过三年的阅读训练,我们的学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品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待社会和自我趋向平和、理性,对报考志愿的专业有了本质的认识,为走向专业生活奠定了基础。高考结束后,我们还推荐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了解民主社会)、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了解全球化)、卡德里的《审判为何不公正》(了解西方审判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龙应台的《野火集》(学习做现代公民)等供学生阅读,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参考。教育家蔡元培有言:“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相信,阅读已经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道德和文化的种子,点燃了学生的梦想,他们的未来必将绚烂多彩!

(注:本文为贺艳萍特级教师工作坊的阶段性研修成果,该项研究获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玉秋、柳州市教科所书记覃方确和副所长马国军等专家的指导,工作坊成员刘凤芝、秦晓娟、韦红萍、齐燕、孙槐、郭芳、任明力、郑婧文、唐勇、李先萍等均参与了该项研究。)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篇7

作文能力是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则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之上。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能带领学生读好、读透教材范围内的文章, 更要能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 多年的教学实践显示,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作文水平与风格的影响最为明显, 通常一个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就能写出什么样文章, 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与最佳途径。具体来看, 课外阅读与学生作文能力具有拓宽学生的语汇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准、决定作文的立意深度、加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塑造学生的作文风格五方面的联系, 根据这种关系教师可以有选择性、技巧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优质课外读, 当然课外阅读仍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一、课外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三重关系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能力的影响是潜在而多方面的,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而又很容易被轻视的重要部分, 往往语文教育的成败不在课堂而恰恰在于课外学生是否读书以及读了什么书, 因此有心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课外阅读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关系从而寻求突破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

1、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语汇量

语汇量既是决定高中生作文能力的基础也是制约其进阶提升的瓶颈, 仅仅依靠教材范围内的语言积累根本不足以支撑学生在短时间、高压力的环境下写出优秀作文, 没有庞大的语汇量积累就没有写作时厚积薄发的良好状态。因此高中生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累计额外的语汇量, 这不仅能使作文获得质的基本保证还能为语言运用增光添彩,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课外阅读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准

无论面对命题作文还是议论文或材料作文都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的思维水准迅速组织自己的文章主题与构架。命题作文尤其需要良好的发散思维, 如果学生看到题目什么也联想不到那么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对于材料作文则需要学生具有出色的集中思维以迅速提取出材料的核心思想与重要细节以作为立意基础。自主的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培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准, 面对作文要求能更快更好地立意、构架。

3、课外阅读能决定作文的立意深度

立意深度并不是高中生作文的重点要求, 但有深度的立意能为作文带来质的飞跃, 但深度是学不来也教不会的内容, 学生只有在广泛接触多种思想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而获得。因此为学生提供经典课外阅读材料并鼓励其进行自主探索能有效提升其作文立意深度, 即便有时学生仅仅是拾人牙慧, 但这至少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与思考能力, 稍加引导便能自主创意。

4、课外阅读能加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好的文章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而课堂教学对人文底蕴的培养明显不够宽也不够深, 因此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汲取额外的养料, 这种积累不仅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纵观近年来各省市高考高分作文, 有相当数量的文章都因其丰厚的人文底蕴而出彩, 而简单分析这些文章所透露的信息量与信息内容便可察知这种底蕴培养大多来自课外阅读, 尤其是对中外经典名著与史籍的阅读。

5、课外阅读能塑造学生的作文风格

读什么风格的书就能学出什么风格的作文, 因此不拘一格地进行课外阅读能帮助高中生的作文免于刻板、陈旧、缺乏灵气。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喜爱古典文学的同学通常都能写出富有雅蕴、清新典雅的文章;而喜欢时事新闻关心社会学科类著作的同学其文章往往表现得富有新意而充满朝气;当然, 如今玄幻小说在中学生人群中的流行也使得很多同学将其转化为充满想象力的散文。多种作文风格不能说孰优孰劣, 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究

虽然高中生课业繁重, 但既不能放弃课外阅读也不能因不当的课外阅读影响学业,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优质课外阅读, 本文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几条有关课外阅读训练的建议。

1、整理推荐书目

教师无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提出硬性规定, 但仍要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建议, 通常80%以上的学生都会阅读至少一本老师推荐书目中的著作, 少数学生还会以此举一反三寻求更多同类书目。整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书目首先要门类丰富, 各类书籍中总有一本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只要学生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应该相信经典书籍自有其吸引学生进一步自主拓宽阅读量的魅力;其次要按深度拉开梯队, 高中生可塑性很强、自由发展程度也不一, 因此推荐书目必须按深度拉开梯队, 以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选取符合自己的书籍;最后教师要注意选取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书籍, 对于经典著作谁都可以推荐, 但对时下新书却要谨慎选择, 既不能让学生一味拘泥于古典著作的阅读, 也不能盲目地将不利于思想成长的潮流书籍推荐给学生。

2、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高中生很喜欢在课外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相互推荐书目, 而如果教师将这种交流上升为正式的学习活动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1) 正式的分享会发言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分享会之前学生通常都会做出更充分的准备, 从而加深其阅读体验; (2) 私下交流时学生都按兴趣类型各自为阵, 而分享会则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拓宽眼界; (3) 分享会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思想成长, 为进一步课外阅读引导提供必要信息。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书籍交换活动、札记展示活动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

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直接影响还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小方面,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促进学生良性交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其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与课外阅读 篇8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 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英语教学的实践和学习经验告诉我们, 通过对学生的外延文化知识的补充, 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还能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技能。

其次, 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学习者只有在发挥好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 才能够获取更为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素养。

此外, 英语课外阅读是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潜能的有益尝试。一些趣味英语阅读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掌握和运用英语。

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

1. 突出“精”字, 提高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的量非常大, 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从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学习发展需要出发, 进行精挑细选, 严把阅读学习的质量关。

在进行阅读素材挑选中, 应该注意首先挑选那些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贴近生活、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章,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味文章的内涵, 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其次是内容应该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联, 可作为课内知识的有益补充, 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最后, 鼓励学生在自主挑选过程中能够进行分门别类地阅读学习, 以培养他们的阅读甄别能力。

笔者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的“Reading”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最为简洁的文本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进而能够找出与此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文章推荐给大家阅读。最终能够概括: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2. 彰显“快”字, 提高理解技能

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较为宝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快速浏览文章的能力。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就文章的主题大意、写作技巧能等内容进行快速思考, 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的目的。

对于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 笔者认为:第一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从文章词汇大意中概括出文章内容。第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学习精神, 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三单元Tomorrow’s World的“Reading”时, 鼓励学生阅读ET (《外星人》) , 80Days Around the Earth (《环球八十天》) 和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地心之旅》) 等小说。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外的阅读需求进行语言概括, 更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素养, 展现其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体现“实”字, 提高运用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 应注重阅读学习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内容, 体味内涵;并能够从中有所感悟, 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审美观与价值观。

这种实效主要表现在:一要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体裁的阅读学习中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 不断满足以后的学习发展需要。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技巧, 并能够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呈现和表达阅读学习的内容, 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学习的效果。

三、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

1. 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出发, 精选丰富的阅读资源是提高他们阅读学习素养的关键所在。

2. 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这一特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日积月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素养, 更为他们学会使用和表达英语准备了充足的物质载体。

3. 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应该按照多元发展需要, 彰显丰富多彩。

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 不仅能够释凸显个性, 更能够有助于培养他们发展创新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言, 关注和指导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在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前提下, 深入探究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途径,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阅读学习, 不断地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知识和掌握语言运用技能, 实现阅读能力“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玉霞《高中英语分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

引导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 篇9

[关键词]必要性重要性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35

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别都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要求作出了规定,要求高中生能够读懂英语文章。然而,大部分高中生不喜欢读文章,因此,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英语阅读的必要性

要想在高考中顺利完成阅读理解题目,高中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得高分。高中生通过已经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课外阅读大量的文章,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胜任高考的任务。除此以外,课外阅读英语文章,对于高中生的发展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阅历,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而且可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去了解世界,不断提升自我。

二、课外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高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非常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差,喜欢依赖他人;缺乏集体合作精神,不擅长与人交往。他们身上存在学习压力导致的强迫、焦虑和自闭,大部分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以上这些问题将会使学生认识与情感产生矛盾,行为与意识出现偏差,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然而这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出适合学生各种心理需要的“药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帮助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共鸣,从而使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那么,他们就能够达到自我修正或治疗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

高中生的繁重学业任务使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也非常高,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压力特别大。而这个心理压力又影响到他们的阅读成绩,甚至降低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及身心发展的英语文章,指导学生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用心体会阅读文章中的美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在高中生不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这过程之中,教师为高中生准备丰富而又有趣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可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关于人类的理想与追求、人类成功的欢乐、人生的真谛等,这些文章都可以帮助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性。要选择那些简短而又容易读懂的文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可以让他们持之以恒地喜欢上阅读。

3.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并且会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在这个过程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关于阅读策略,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①略读(Skimming)即迅速浏览全文,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如何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根据什么来判断作者的态度和意图,针对具体的文章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②跳读(Skipping) 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在阅读的时候,告诉学生要一目十行,找关键信息即可。③猜测生词(Guessing the new words) 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猜测生词的题目。这时候,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生词的意思。具备有效的阅读策略,高中生就可以有技巧地阅读文章。

4.进行英语阅读时,恰当运用自我调控

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课外阅读英语文章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速度缓慢,在规定时间内总是完成不了阅读的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我调控策略,自我调控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监控和调节策略。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句子或者段落,应该让学生不要感到气馁,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文章;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想不集中,应该指导他们适当放松,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阅读任务中,发挥想象力,思考文章主题思想。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断进行自我提问、严格监控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时间,一旦感觉到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教育学生要及时解决。相信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调节一定能起到促进理解、提升阅读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缪黎明.读者阅读心理与阅读需求分析[J].情报探索,2006(6).

[3]李霞.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塑造健康人生[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12).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干预论文下一篇:建筑风水与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