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2024-07-31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精选8篇)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B)年11月1 日起实施,该法共七章九十七条。A、2000

B、2002

C、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B)。

A、安全警告标志

B、安全警示标志

C、安全禁止标志

D、安全指令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是(D)。A、没有事故,不出危险

B.未造成人身伤亡、资产损失

C、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D、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A)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C)。A、安全生产教育

B、安全技术培训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C)内不得担任任何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A、2年

B、3年

C、5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B)依法强制执行。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生产安全监察部门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A)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B安全管理人员

C、特种作业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灭火工作只是消防部门的事。

B、只要不是自己家着火,就可以不管。

C、成年公民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D、单位只对本单位的灭火工作负责。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任何单位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B、单位可以埋压、圈占自己单位内部的消火栓。C、个人不得占用防火间距。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B、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阻拦报警。C、严禁谎报火警。

D、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可以不管。

12、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时要对准火焰的(D)喷射。

A、上部

B、中部

C、外侧

D、根部

13、灭火的最佳时机是火灾发生的(A)。

A、初期

B、旺盛期

C、衰退期

14、扑救电气火灾,首先应做的是(B)。

A、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B、切断电源 C、使用干粉灭火器

D、使用水灭火

15、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A)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A、控制

B、防范

C、保护

D、秩序

16、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适当的做法应当是(C)。

A、大声呼救

B、强行逃生

C、退居室内,关闭门窗,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发出求救信号

D、到处乱跑

17、逃生时,可以使用(B)以防止被烟熏火烧

A、干的衣被

B、用水浸湿的衣物

C、塑料或麻的制品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的日期是(D)A、1998年9月1日

B、1998年4月29日 C、1999年9月1日

D、2009年5月1日

19、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C)逃生。

A、顺着火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D、没人的地方 20、火场中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C)

A跳楼会窗口逃出

B大声呼救

C用毛巾或衣物唔住口鼻低姿势沿疏散通道逃生

21、关于化学物质的燃烧定义,正确的是(D)。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2、我国的火警电话是(B)

A、110

B、119

C、122

D、120

23、企业所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A)。A、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

B、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C、生产管理或技术管理机构

24、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D)

A、救人第一。

B、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C、预防为主。

D、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5、遇到高楼发生火灾,下列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D)。A、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B、退避到墙角、桌子底下

C、向上逃跑。

D、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地等待救援。

26、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培训经费由(A)安排。A、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员

C、政府财政部门

27、发现自己家里着火,下列措施中不当的是(D)。

A、积极进行扑救。

B、组织家庭成员及时疏散。

C、及时准确的报警。

D、先抢救财物。

28、当身上衣物着火时,下列处置措施中不当的是C()。

A、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

B、跳入就近的水池。C、紧张得奔跑。

D、尽快脱掉衣服

29、制定安全标识的目的是(C)。

A、为了装饰

B、上级要求

C、引起人们注意,预防事故发生 30、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中不当的是(B)。

A、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B、使用电梯赶快逃生。

C、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D、发生火灾时,不要只顾自己逃生,要提醒其他人逃生。

31、从近年来发生的火灾情况看,哪种火灾发生率最高?(A)A、电气

B、用火不慎

C、违章操作

D、吸烟

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B)事故隐患。

A、较大

B、重大

C、特大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B)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A、1年

B、2年

C、3年

34、存放爆炸物的仓库内,应该采用(C)照明灯具。A、白炽

B、日光

C、防爆型

35、下面气体中(A)不是可燃气体。

A、氧气

B、乙炔气

C、石油气

36、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下风处。B、室内使用后,应加强通风。

C、持喷筒的手应握在胶质喷管处,防止冻伤。

D、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

37、我国消防工作坚持的原则是(B)。

A、预防为主。

B、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D、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38、居民住宅中使用电源线,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D)。

A、电源线的主线至少应选用4平方毫米以上的铜芯线、铝皮线或塑料护套线。B、潮湿的屋子里要采用有保护层的绝缘导线。C、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要采用质量好的软线。D、老化严重的电线可以不用更换。

39、每年11月9日是全国的(C)宣传日。

A、安全生产

B、防火

C、消防

D、综合治理 40、各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B),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群防群治

D、综合治理

41、在家中遇火灾时,逃生的正确方法是(A),迅速离开。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憋住呼吸

C、乘坐电梯

D、尽量携带贵重物品

4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D、中上部

43、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木棒、(B)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带电物品。

A、金属棒

B、橡胶制品

C、玻璃

D、铁棍

44、厂内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D)米。

A、2

B、2.5

C、3

D、3.5

45、厂内叉车在生产现场行驶或作业时,行驶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A)公里。A、5

B、8

C、10

D、15

46、火灾的种类有(B)种

A、3

B、4

C、5

47、使用水灭火时不能灭(B)的火灾。

A、天然纤维

B、带电的设备

C、棉麻制品

48、按火灾的类型分类A类火灾包括下列那些(B)

A、汽油、煤油

B、木材、纸张

C钾、钠镁

49、下列那些属于危险物品(B)

A、易燃、易爆

B、毒害、腐蚀

C、放射性

50、室内外消火栓周围几米内严禁堆放物品:室内(B)米室外3米

A、1

B、1.5

C、2

51、我国目前通用的火警电话是(B)

A 911

B119

C110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D)起施行

A1997年

B1998年

C2001年

D2005

53、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B)A白色

B红色

C橙色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C)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发生火灾是不得组织(B)

A女青年

B未成年人

C军人 下面(A)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油类

B森林

C家具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C)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的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C)

A速到现场抢救物资

B尽快抢修设备 C予以保护现场

D拨打119 生产车间、公共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B)

A自由开启

B向外开启

C向内开启

60生产车间、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应(C)

A迅速撤离

B抢救贵重物品

C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A)逃生

A疏散通道

B普通电梯

C货梯

D跳楼(C)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A安全管理员

B车间主任

C企业主要负责人 当遇到火灾时,应迅速向(B)逃生

A着火相反地方向

B安全出口方向

C人员多的方向 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在(C)位置时,压力为正常。

A红区

B黄区

C绿区 火灾初期阶段是扑救火灾(B)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较不利

火灾中引起人员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是(B)

A相互挤压致死

B吸入烟气窒息死亡

C背火烧死 火灾事故划分为(B)个等级

A 2个

B 3个

C4个

二、判断题

1、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1)

2、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1)

3、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1)

4、对违反《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

5、对违反消防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1)

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指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1)

7、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可以不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2)

注: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都应当接受培训。

8、火场逃生时,应该弯腰行走或爬行,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

9、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向门上泼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时间,呼救待援。(1)

10、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用的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1)

11、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可以把消防器材挪作他用。(2)注:任何时候均不得挪作他用。

12、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1)

13、任何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都应及时予以消除。(1)

14、火灾初期阶段是扑救火灾最不利的时机。(2)注:是最有利时机

15、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保护现场。(1)

16、火灾发生时,不得组织未成年人灭火。(1)

17、由于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纵火罪。(2)

注:构成失火罪

18、用灭火器灭火,最佳位置是上风或侧风位置。(1)

19、干粉灭火器至少半年检查一次。(2)20、粉尘爆炸属于物理爆炸。(2)

注:化学爆炸。

21、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2)注:应至少每季度一次。

22、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1)

23、世界各国的火警电话都是119。(2)注:有的国家是911,如美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2小时计算。()注:应为1小时。

木材、棉花燃烧的火灾是A类火灾。(1)

2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类火灾。(1)

27、安全出口包括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面的门。(1)

28、生产车间内,有害物质的发生源,•相对工作地点来说,应布置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上风侧。(2)注: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29、《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在经营场所设置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要求的疏散通道,并确保畅通。(1)30、《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1)

31、人可以长期吸入氧气,而且氧气越纯越好。(2)注:吸入40%以上氧时,可能发生氧中毒。

32、闪点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2)注:闪点越低,危险越大。

33、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为:即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1)34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35、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1)

37、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1)

3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

39、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1)

40、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不管安全,只抓生产。(2)

41、安全的含义: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1)

42、ABC型灭干粉灭火器可以灭一切火灾。(2)43、1、要使可燃物着火不必有充足的氧气就可以燃烧(2)

44、所有的火灾刚开始是都是小火,随着火灾的发展输出的热量越大,火灾蔓延的范围越大,所以扑灭初期火灾最容易的.(1)

45、使用手提式灭火顺序为:拔出保险销、将喷嘴对准火源、人站在上风口用手压住提手,这时灭火剂即可喷出。(1)

46、消防器材、装备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抢险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1)

47、火灾发生时烟雾太浓可大声呼叫或晃动鲜艳的衣物引救援者的注意。(1)

48、防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嘴逃生。(1)

49、对个人来说,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行为失误和违章操作进而有可能发生火灾。(1)

50、精神病人放火,没有人需负责任。(2)

51、手动报警器不能随便按动.。(1)

52、从火场出来后,可返回去取贵重物品。(2)

53、可以拨打火警电话“119”演练报警。(2)

54、高层住宅发生火灾,逃生的最佳方法是乘坐电梯。(2)

55、使用室内消火栓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消火栓手轮,即可有水喷出。(1)

56、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1)

57、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1)

58、发现火灾时,单位和个人应该先自救,如果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在拨打火警电话119。(2)

59、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1)

60、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1)

6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但是因为救火是危险的行为,公民个人不必参加火灾扑救工作?(2)

62、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在采取安全防火措施后,可以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2)6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书面或口头通知,在起管辖范围内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了火灾隐患的,都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1)

64、火灾发生后,有关单位为了挽回损失,可以马上清理火灾现场,恢复生产或工作。(2)

三、简答题

1、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哪一月?答:六月。

2、如何正确报火警?

答: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用的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

灭火的基本方法是? 答:隔离法、排除法、窒息法、冷却法 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离火场

答: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 2延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3采取低姿势逃生

4、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等裹住身体经过火焰区 烹饪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包括

答:

1、用水来灭火

2、盖上锅盖后再用湿毛巾覆盖

3、用灭火器灭火

4、迅速关闭燃气来源开关

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分?答:初起阶段

2、火灾下降阶段

3、火灾发展阶段 进入公共场所,为保证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逃生,要注意观察的信息? 答

1、安全指示标志

2、疏散通道位置、3、疏散方向 4疏散路线图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答:1安全梢拉开

2、将皮管朝向着点

3、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射入火焰基部

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答: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10、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包什么?答:1可燃物

2、氧化剂

3、火源

11、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有。答:1冷却

2、窒息

3、隔离

4、化学抑制

为了使发生火灾时人员能迅速地出逃,车间的出入门应朝哪个方向开?答:朝外开 今年安全月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15、建筑物起火后,多少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答:3~5分钟 16重点防火部位要做到哪“四有”?答:(1)有防火负责人;(2)有防火安全制度;(3)有义务消防组织;(4)有消防器材

三不伤害的内容?答: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事故的概念是什么?

答:再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安全检查的分类有哪些?

答:定期性、经常性、季节性、专业性、综合性和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等。禁火区动火作业“三不动火”是指?

答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

2、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3、监火人不在不动火 什么是火灾?答:时间和空间上失往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难称为火灾。

24、酒庄的灭火器材都有哪些?答: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答:1)顺风拔掉保险销,距火源2---5米。

2)握紧皮管。

3)对准火焰的根部。

4)按下手柄、加压。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答:

1、打开消防栓箱。

2、取出消防水带,向着火点展开。

3、接上水枪。

4、连接水源

5、手握水枪头或水管、打开水阀门、即可灭火

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有几种类型?答: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有一个地方着火后,一个同事扛起泡沫灭火机就跑往救火,他这做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由于:当他扛泡沫灭火机后,灭火机筒内的化学药剂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泡沫,并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这样就达不到灭火的目的。为什么不能把消防器材挪作它用?

答:由于消防器材是专用器材,是用来扑救火灾的。火灾什么时候发生,人们无法预先知道,所以要随时做好预备。人身衣服着火怎么办?

答:(1)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脱掉着火的衣服;(2)就地翻滚把火压灭。油锅着火后,您至少有几种扑救方法?

答:(1)迅速用锅盖盖住油锅,窒息熄灭;(2)用将要炒的青菜倒进油锅,覆盖熄灭 我国现在常用的灭火剂都有那些?(能说出三种既可)

答:有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类。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的火灾?

答: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火灾,有的还适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

消防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消防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 两知、三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两知:知防火常识、知灭火常识。三会:会报火警、会自救逃生、会协助救援

37、危险物品有什么?答:易爆、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

38、火灾发生后,如果逃生之路已被切断,应该怎么办?

答: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路,并向门窗上泼水,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火灾逃生的四个特点是什么?答:防烟熏;果断迅速逃离火场;等待救援。油锅起火后最简单的灭火办法是什么?答:盖锅盖,往锅里倒菜。

火灾发生后如何防止烟流从门窗进入?答: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物等塞住门缝。什么是安全?答: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什么是事故?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故。

什么是事故隐患?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什么是危险?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生产的五个要素是?答:1安全文化2安全法制3安全责任4安全科技

5安全投入。什么是应急救援?答:为预防、控制盒消除事故所采取的一种反应行动。什么是应急预案?答:作为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

安全生产事故一般分为几个等级?答: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什么?答: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消防队救火收不收费?答:不收费。

交通信号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分别表示什么? 答:由红、绿、黄三种颜色组成,红色表示禁止通行,绿色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最高可以处多少万元的罚款?答:500万元

我国规定的安全色是哪几种颜色?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我国规定的安全色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红色: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蓝色:为指令标志的颜色。黄色:为警告色。绿色:用其提示安全信号。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谁报告? 答: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安全生产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答: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答:指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如何扑灭电气火灾?

答:首先要想办法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干粉灭火器、喷雾水枪等灭火,及时拨打119报警

发现有人触电应怎么办?

答:发现有人触电,不要赤手拉触电人,应尽快断开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材料解脱触电者,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就地躺平,严密观察;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醒应就地仰面躺平,且保持气道通畅;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紧急救护进行抢救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追究不放过,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中暑有什么表现?答: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心慌等。使用消防灭火器时,人的正确站立位置是什么?答:侧风方向。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 答:应当认定为工伤。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当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有什么义务?答:报警。

什么是“三违”现象?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什么叫消防?答:消防是指扑灭火灾和预防火灾。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2

关键词:锦州中学,自习课,一对一,辅导

锦州中学是一所具有98年历史的重点高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本着“办人民称赞的学校、做学生称赞的教师、塑祖国建设的英才”的办学理念, 科学组织, 规范教学, 潜心研究, 不断创新,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自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因课时关系, 教师只能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并进行适度的扩展, 而高中全部需要掌握的课内外知识中, 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学习的内容约占50%, 因此, 高中生是需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的。综上所述, 自习课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必须引起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好多学校对学生自习课的处理是很随意的, 有的一概不管;有的跟讲授一样, 面面俱到, 这是很不应该的。而锦州中学在新时期下, 为了将新课程理念和具体要求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力争使我校在备、讲、辅、改、评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上, 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完善, 增设了下午自习课的辅导。此举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困难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现已形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自习辅导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自习是常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是让学生在自习时间放任自流, 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班级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辅导。笔者愚见, 高中各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生的自学内容, 就是希望教师更好地利用自习课这一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 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课与自习课的教学关系, 充分发挥自习课的作用。

一、自习辅导的必要性

(一) 高中学习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需求

高中生活相对初中生活来说, 具有许多特点。比如课业课程更加繁重, 内容深, 进度快, 任务重。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习时间大大增多了, 这就要求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有一定的自习能力。于是能否充分利用自习课, 提高自习的效率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自习课仍有自习纪律, 在保证自习纪律的前提条件下, 学生遇到不会的拿不准的问题, 仍需要及时的提问和交流, 自习纪律和答疑解惑就成了一对急待解决的矛盾。面对这对矛盾, 锦州中学下午自习时安排了专门的各科教师进行辅导, 使学生遇到不懂的就可以及时提问, 节省了学生跑老师办公室的时间, 方便了同学, 在保证了自习课良好的纪律环境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重要的是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与老师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也能够激活学生思维, 极大地体会到自主性学习的乐趣, 这种自学能力将使学生受用终生。

(二)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在当天的正课结束后,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及下节课的提问或者是简单的阶段性测试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情况。作为一名任课教师, 我觉得这些做法都没有下午的自习辅导对学情分析及反馈来得及时。正课刚刚结束, 学生在自习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很好地体现课程中的难点, 教师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哪些是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需要进一步讲解, 哪些是学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需要教师进一步区分, 哪些内容是容易忽略没讲解到的需要教师再点拨一下, 这种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反馈能及时地融入到下节课的备课中, 使教师轻松地掌握学生学习理解的脉搏节奏。可以说自习辅导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备课形式,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自习辅导的实行办法

锦州中学每周选择固定的时间为每班安排专门的一名教师进行自习辅导。辅导地点是本班教室外。辅导工具是一桌一椅。辅导方式是一对一, 即有疑问的同学带着要问的问题逐一到教室外找教师提问, 每次仅限一人。这样在本班教室门口, 教师等待学生提问, 节省了学生跑到教师办公室的时间。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必然不同。作为教师, 就应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即既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 好在哪里, 差在哪时, 然后对症下药。对优生要防止可能产生的骄傲自满情绪, 适当地给他们拓宽知识面, 把他们带到知识较高的境界中去;对待优生要针对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设计练习题, 还要针对共性、个性问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 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各有所得, 要以生为本, 分层次答疑解惑。

一对一的辅导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状态个性解答, 也能让学生个性提问, 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商议自由讨论中体会到自主性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讨论中提出悬而未决的疑问时, 教师予以解释、疏通, 把讨论引向深入。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有疑而思, 因思而进, 善思善疑, 方能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当然考虑到冬季在教室外辅导有点冷, 锦州中学也安排了固定的教室为辅导室, 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人为关怀。但要注意的是自习辅导严格区别于上课, 锦州中学明文规定教师绝对不允许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讲课, 自习课上讲课就是占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变成了填鸭式教学,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剥夺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权利, 违反了教学规律, 这样做反倒过犹不及了。

三、自习辅导的未来展望及推广价值

“办人民称赞的学校、做学生称赞的教师、塑祖国建设的英才”, 这不仅仅是锦州中学提出的口号, 锦州中学人也是这样做的, 以生为本, 以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锦州中学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自习辅导是一个很小的事, 但从中体现了锦州中学人全心全意的一切为了学生。我觉得可以借签和推广的不仅仅是自习辅导这样一种方式, 更是其中蕴含的一种精神。锦州中学人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严谨细致、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弘扬起来, 职责明晰, 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 为师之表, 为生之表。最后, 忠心地祝愿锦州中学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明.加强自习辅导提高教学质量——“控制式”辅导法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 1997 (05) .

[2]宋美燠.以布置作业和自习辅导为切入点推进素质教育[J].数理化学习, 2009 (09) .

[3]张妮娅.怎样辅导中小学生的自习[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02) .

[4]毛依民.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 1988 (01) .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3

答:安全电压是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分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

30.外用电梯应有哪些安全装置?

答:应有:①制动器;②限速器;③上、下限位装置;④缓冲弹簧;⑤安全钩;⑥急停开关;⑦吊笼门、底笼门连锁装置;⑧楼层通道门;⑨上、下极限限位器。

31.塔吊应有哪些安全装置?

答:①起重量限制器;②起重力距限制器;③行程限位;④小车断绳保护装置;⑤风速仪;⑥夹轨器;⑦缓冲器;⑧挡板;⑨滑轮组。

32.施工作业中遇哪些情况时应停止起重作业?

答:①恶劣气候;②起重机出现漏电现象;③钢丝绳磨损严重、扭曲、断股、打结或出槽。④安全保护装置失效;⑤各传动机构出现异常现象和有异响;⑥金属结构部分发生变形;⑦起重机发生其他妨碍作业及影响安全的故障。

33.当起重机械的吊钩有哪种情况时应更换?

答:①吊钩表面有裂纹、破口;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②危险断面及钩颈有永久变形、扭变超过10度;③挂绳处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10%,④吊钩衬套磨损超过原厚度50%,心轴(销子)磨损超过其直径的3%-5%;另,起重机的吊钩严禁补焊。

34.起重吊具有哪些?

答:①吊钩;②吊索;③卸扣;④横吊梁。

35.施工现场所用的手持电工工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可分哪几类?

答:Ⅰ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Ⅱ类工具,工具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绝缘的附加安全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Ⅲ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和在工业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

36.电焊机应装设哪些电气安全装置?

答:应装设漏电保护器和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

37.从事脚手架搭设人员应佩戴哪些防护用品?

答: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8.从事架子搭设作业人员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39.如何用好安全“三宝”。

答: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带;②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人员,必须先挂好安全带;③脚手架外侧悬挂密目式安全网,电梯井每隔2层并最多隔IOM设一道安全网。

40.为防止预留洞口坠落事故,在混凝土楼板预留的洞口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措施。

41.什么是特种作业?

答:特种作业是对操作者本人,作业附近人员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具有较大的危险的作业。

42.《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中把重大事故分成哪几个等级?

答: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四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兀。

43.伤亡事故根据伤害程度区分为哪几种事故? 答:应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

44.工程建设三级重大事故的含义是什么?

答:三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45.如何理解“职工在生产区域中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答:是指企业在册职工在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伤人员工作立即中断的一切事故。

46.建筑企业所涉及的现场安全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①现场环境设施和道路的安全;②材料堆放和仓贮的安全;③施工现场用电安全;④施工机械使用安全;⑤施工现场防火安全;⑥深基础施工安全;⑦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⑧季节施工的安全。

47.建筑施工中主要有哪些作业属于高处作业?

答:主要有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

48.高处作业的坠落范围如何确定?

答:当坠落高度为h时,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长:h为2~5m时,R为2m;h为5~lOm时,R为3m;h为15~30m时,R为4m;h≥30m时,R≥5m。

49.建筑施工中的“五临边”指哪些?

答:“五临边”指,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

50.隐患整改应做到“三定一落实”是指什么?

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和落实整改。

51.根据工程和施工条件的不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分为哪三类?

答:①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②特殊工程安全技术措施;③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4

收养的成立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也就是必须符合收养的实质要件和收养的形式要件。收养的实质要件包括收养关系中的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份和意思表示等内容。收养的形式要件即收养的法律程序。各国一般都要求经过申请及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备案,进行公证或登记,收养才能生效。但在具体法律手续上,互有差异。

(1)收养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

对于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各国一般以当事人的`属人法作为准据法。但各国的具体作法又有不同:

1.适用收养人的本国法。

2.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各自的本国法。

3.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4.适用收养发生地法。

(2)收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

《知识产权法》教学辅导 篇5

第三编 专利法

概述

本章需要掌握专利的概念,专利权的性质,了解专利保护的历史及现代专利法的产生,了解中国专利制度的沿革,明确专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专利权是发明人基于发明创造,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公开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经审查程序而取得的专有权。

专利制度的构成和主要特点有:(1)法律保护(2)科学审查(3)技术公开。专利权的客体

本章需要掌握发明的概念、种类,掌握实用新型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掌握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概念、保护方式,掌握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

专利权的客体,即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指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获得专利权的科学技术成果。

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的种类

1、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发明因其最终的物质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产品发明是一切有形物体的发明,即用物品来表现其技术方案的发明。例如对机器、设备、部件、仪器、装置、用具或组合物等作出的发明。方法发明是指为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步骤与手段。方法发明是通过操作方式、工艺过程的形式来体现其技术方案的发明。如以一种新的方法或程序为内容的发明是典型的方法发明。可以获得专利的方法发明有制造产品的方法、测量方法、通讯方法等。

2、全新发明和改进发明

按照发明的创造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全新发明和改进发明。全新发明也称为开拓性发明,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技术史上未曾有过先例。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某一时期出现的蒸汽机、白炽灯、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全新发明,它们开拓了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改进发明是指对现有产品或方法提出的改进形成的技术方案。现代生活中的大多数发明都 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例如将现有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将现有技术转用到其他领域,对现有技术进行新的选择等。只有这种组合、转用、选择能够产生新的技术效果,它们就是可获得专利的发明。

3、基本发明和从属发明

按照发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可将发明分为基本发明和从属发明。如两个发明之间在技术上存在着依存关系,不实施前一项发明,后一项发明就无法实施;反之,后一个发明不实施,就无法实施前一个发明,则其中被依赖的发明为基本发明,另一个依赖性发明为从属发明。一般而言,基本发明的创造完成在先,从属发明在后并且比基本在技术上更先进。实际上,从属发明也是一种改进发明,发明人完成的技术方案是在基本发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或对技术特征进行了新的组合、选择,形成的一项新的技术方案。因此,与基本发明相比,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构成一项新的发明。

发明的种类从其他角度划分,还可有一些类别。但上述三种发明划分是最基本的,具有专利法意义的。例如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在专利权的效力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方面,有所不同;基本发明和从属发明在专利权行使上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关不同种类发明在法律上的意义,将在下述相关部分详述。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开头、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有:

(一)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二)不可专利的项目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新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专利权的主体

本章需要掌握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明确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概念、范围。

专利权的主体即指专利权人,其主要是有权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权的人。发明人指发明、实用新型的创造人,设计人指外观设计的制作人。专利申请人是有权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人。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本章需要掌握实质条件的概念及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

实质条件的概念:一项发明创造可以通过申请专利而获得法律的独占实施权保护。但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涉及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水平,是被称为实质条件或专利性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巴黎公约为专利权的国际保护规定了三大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专利独立原则,以及要求成员国遵守的最低限度要求。但对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实质条件未有规定。有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完整概念,最早是欧洲一些国家在讨论统一

各国发明专利法中可专利性条件过程中确定下来的。这三个可专利性条件在欧洲专利公约中(1973年签订,1978年生效)再一次得到肯定。该公约第52条规定:“欧洲专利授予任何新的、有创造性的,并能在工业上应用的发明”。三项可专利性条件在多数国家的专利法中均有明文规定,法国专利法第6条规定:“凡具有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的新发明均可获得专利”。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利法中均明确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他有新颖性、实用性和非显而易见性。我国专利法第22条也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随着各国立法对可专利性条件的确定和统一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最新国际公约也对此作出了反应。Trips协议第27条“可获专利的发明”规定了:……一切技术领域中的任何发明,无论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只要其新颖、含创造性可付诸工业应用,均可能获得专利。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除了符合“三性”条件之外,还应当按照专利申请的原则,通过一定手段和程序,这些条件称为形式条件。

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就是说,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新颖性是取得专利的第一个条件,它要求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各国专利法均把新颖性作为取得专利的首要条件。从专利审查角度讲,首先审查新颖性条件,如果不具备,就不能取得专利,其他条件不必审查。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的原因是,专利制度的基本宗旨为鼓励发明人公开技术发明,为公众所用,为社会造福。对于已经公开的发明,由于已为公众所知、占有,就不宜再授予独占实施权。无论从公正角度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独占实施权都不能授予已为公众占有的发明。

新颖性是一个法律概念,对新颖性的判断所依据的时间标准、地域标准以及公开的形式,都是由专利法予以明确规定的。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前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quot;这一法律规定涉及到几个重要概念,它们是进行新颖性判断时所必须掌握的。

判断新颖性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完全依赖于现有技术这一客观标准。现有技术又称为已有技术、现行技术等,它是指在某一时间以前,在特定的地域和情报范围内已公开的技术知识的总和。现有技术是处于能够为公众获知的状态,并能使公众从中得知实质性的技术知识,因而也称为公知技术。例如公共图书馆中收藏的情报检索资料、公开发行物上发表的情报资料等。公众欲得到这些情报资料中的实质内容,可以通过查阅而获得,这些情报资料均构成现有技术的一部分。从法律状态划分,现有技术包括专利技

术、非专利技术,排除了技术秘密。因此可以认为,处于秘密状态的技术内容,由于未加披露,公众以正当方式难以得知,不属于现有技术、公知技术。

在专利法中,现有技术作为判断新颖性的客观参照物,受特定时间、地域和公开方式的限定。

新颖性的基本要求是没有公开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一旦向社会公开了,便成为现有技术,失去了新颖性而不可能获得专利权了。专利法所说的公开,其形式是指:

1、公开发表

指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以文字或其他形式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出版物包括书籍、报刊、录像带、磁带、光盘等,但应是向社会和公众公开的,任何人都可能涉及到,至于是否有人实际接触到则不考虑。虽说专利法对公开发表如此规定,但在实践中,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新颖性的主要依据是专利文献和科技书刊。据统计,专利局审查员判断新颖性所引证的出版物中,专利文献占90%,刊占5%、其余占5%。

2、公开使用

指公开制造、使用或销售发明或实用新型产品,公开使用发明方法以及公开演示和展出,使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向社会公开。在秘密状态下或者特定范围内的使用,不认为是公开使用。如在工厂内部使用。

3、其他方式的公知

包括口头公开如通过报告、发言讲课、展出、陈列、电台、电视台广播等,也包括通过产品、模型演示使公众能够了解技术内容。

4、抵触申请

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衫新型。在判断新颖性时除了考虑现有技术以外,还要考虑同样的明创造先申请专利的情况。在申请日以前提交的申请,是潜在的现有技术,它们可能使后申请的同样发明创造丧失新颖性。为了避免重复授权,应将申请在先并已公布的专利申请作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作为参照物。如果发现有与在后申请同样内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时,就可以不具备新颖性为理由将后一个申请驳回。

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公开都应当是清楚、完整和详细的,以达到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一公开可以实施的程度为准。如果未达到这一程度,将认为公开是不充分的,不能导致申请案丧失新颖性。例如向社会宣布某项新产品研制成功,但这种新闻发布类的宣告并未公开新产品研制的技术内容。因此不构成专利法上的公开。其次是,公开应是向不特定的人,即应是脱离了秘密状态,使任何人都可能得知和利用。如果仅向特定人或有保密义务的人公开了技术内容,不是专利法上所说的公开。

发明内容的公开,致使专利申请失去了新颖性,可能是他人所为,如竞争者公开竞争对手的发明内容,也可能是发明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发明人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学术会议

上披露发明的内容,都将导致该发明技术的公开化,使自己的发明无法再获得专利权。”公开“并不考虑是发明人自己公开其他人公开。

地域标准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什么地域内公开才使其丧失新颖性而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由于各国现有技术水平不同,因此采用的地域界限的法律标准也不尽相同。国际上有三种尺度,一是绝对新颖性,它是指发明必须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使用过。如果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公开了都能破坏该判断标准。相对新颖性,它只要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一般是在本国范围内没有公开过,就具有了新颖性。三是混合新颖性标准,即在国内外的出版物上没有公开发表过,在国内没有使用过的技术内容就具有新颖性。从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可以看到,我国所采用的即混合性的,对公开发表的方式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而公开使用方式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

时间标准判断新颖性,必须有一个时间标准。现有技术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事物。因此判断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需要确定明确的时间界限,在什么时间以前的技术应作为现有技术。对时间界限的规定目前国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标准:申请日标准和发明完成日标准。绝大多数国家彩申请日标准。据此,在发明或实用新型提出申请的这一天以前,如果该技术内容已经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在国内公开使用过,就丧失了新颖性,而不能取得专利权。反之,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公开过,或者是在申请日后公开的的,就具有新颖性。采用发明完成日标准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菲律宾。发明完成日标准对于发明人似乎更公平一些,但在实际执行起来困难较多,付出的成本较高。因为真正完成发明的时间是不易确定的,一旦发生争议就更难证明了。此外发明日标准不利于鼓励发明人及早申请专利,公开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而可能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保守该发明的技术。这对于社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与申请日密切相关的是优先权日。中国专利法第29条规定了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其中所规定的第一次提出申请的日期为优先权日,12个月、6个月为优先权期。由于优先权的效力,在判断新颖性时的时间界限就是优先权日了。这样,自该日起算的优先权期限内,另一项同样内容的申请的提出,或者是相同发明创造的公开,都不影响该申请的新颖性。

外观设计的新颖性:中国专利法第23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似。“这是对外观设计的新颖性的要求。外观设计不同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一般只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者公开使用两种形式。很难于语言表达清楚。如,某一服装设计师将其设计新颖别致的服装让模特在公共场所试穿表演,那么,该服务的外观设计就应认为是公开使用的。

新颖性的判断是将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与已经公开的进行比较,只要前者与后者不相同或是不相近似,应认为是具有新颖性的。形状、色彩、图案既可以分别单独也可以结合起来成为一件外观设计。大多数情况下,一件外观设计是几个因素的结合,因而使产品的外观设计是通过整体效果引起美感的,因此判断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不能把一项外观设计割裂开来或孤立地去看。而应从整体进行全面观察,综合判断,如果两个外观设计在个别因素上相同,但主要构成因素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应认为具有新颖性。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一般而言,发明创造一旦公开,就被视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而失去新颖性,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也有例外,在某些情况下的公开,并不失去新颖性。中国专利法第24条规定了三种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

(一)在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对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发明创造给予一段时间不丧失新颖性的优惠,是发起缔结巴黎公约的直接原因。这种保护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载入了巴黎公约,并成为其成员国所承担的义务。这里的国际展览会应是由中国政府主办或他国主办而被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

(二)在学术会议和会议上首次发表的。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30条的规定,这类会议限制在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全国性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这种会议一般限于被邀请的人士参加,如果参加者参于发明创造的内容负有保密义务,那么在会议上首次发表的发明创造不构成公开。

(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漏其内容的。负有保密义务的人违反规定。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公开;第三人用盗窃、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发明创造的内容。这两种公开都是违背申请人本意的,属于非法公开。为保护申请人佥利益,故作出此项规定。

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发生上述情形的,该申请不丧失新颖性。

创造性又叫发明高度、先进性、非显而易见性等。这些用语用来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发明不但应当是新颖的,而且必须有进步,比已有的技术更先进。发明是创造性成果,它不能是仅仅从现有技术中演绎出来的,而必须与现有技术有差异,含有新的实质性的进步。这种创造性、进步性对于一个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能是一望可知的,亦即不是显而易见的。

多数国家早期的专利法都并没有将创造性列为可获得专利的必要条件,法律或判例一般规定,发明只要具有新颖性和工业实用性即具备了获得专利的条件。创造性概念被普遍接受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事。20世纪以后,无数的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涌现出来,如果微小的进展或改进都授予专利权,那么会由于专利太多而束缚了工业发展。因此,发明的高度即创造性问题受到重视,并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

一些国家的专利法和《专利合作条约》中,创造性这个概念被解释为非显而易见性。即要求保护的发明和现有技术水平相比具有气质性特点和进步,如果对相同领域具有一般技术水平的人来说该发明创造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是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推理和试验即可得出的这样的东西就不具有创造性,无法获得专利。

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判断创造性的客观标准:

就发明而言,创造性是该项技术成果比同类型的现有技术水平高超,包含新的实质性因素。”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不是简单的小改小革,而是具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的区别非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联想的到。换句话说,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和实验可以得到的,而不需要经过发挥创造力,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具有创造性。”显著的进步“,从客观效果来衡量,该技术成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或者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新动向。这种进步通常带来明显的有益效果。

判断创造性是个复杂的分析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且受审查员的主观分析和判断的影响,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审查创造性时,往往采用在实践中形成的以下判断标准:

(一)首创性发明。指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的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最早制成的蒸汽机、电话、电子计算机等等,这些发明毫无疑问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

(二)难题发明。指解决了长期以来渴望解决的问题。如农场牲畜打上永久性标记问题,过去一直采用热烙,使动物皮毛受损、痛苦。后来发明了冷冻烙印,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应认为具有创造性。

(三)克服了技术偏见。技术偏见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在某个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对某个技术问题普通存在的成见,它引导人们不去考虑其他方向的可能性,阻碍人们对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对这种克服了偏见的发明是具备创造性的。例如敌敌畏从染料到杀虫剂的用途发明。

(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指该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产生质的变化,具有新的性能,或者产生量的变化,超出人们预测的想象。这种质和量的变化,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事先无法预测到。当发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时,该发明具有创造性。

(五)组合发明。是将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构成一个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达到某种发明的目的。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它是马车、发动机、离合器、传动装置等组合而成的,虽说各个部分都是已知技术,并都完成各个要素原有的功能,但这种组合产生了新的性能,即为人类制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交通工具。

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比发明的要求要低一些,只要满足了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这一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些新的技术效果和一点进步,就认为具有创造性。电话是一种首创性发明,早期电话的送话筒和听筒是分开的,使用不方便,后来有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种小发明具有一定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符合实用新型要求的创造性。

判断创造性的主观标准:

创造性是三性中最难判断的,因为它的非显而易见性反映着人们的主观认识。所以,评定创造性的参照物不仅要有现有技术而且还要有人的认识水平。

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创造性由什么人去评定,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对一名高级专家和技术权威来讲,许多具有先进性的技术方案可能都是显而易见的,相反,对一个技术外行来讲,一般技术也可能高深莫测。当然,这两种人的主观判断都不能作为评定创造性的主观标准。专利审查机关在审查中,应以一个所属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去判断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

评定创造性,需要引进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概念。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一抽象概念,假想的人。他知晓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现有技术,具有该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具有的一般知识和能力,设立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统一创造性的审查标准,尽量避免审查员主观因素的影响。通常,普通技术人员应具有:所有本技术领域的知识(只需要在查阅后可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在本技术领域或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对技术特征作出判断、一般的基础性知识、能了解相邻技术领域的知识,即包括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领域的知识。

以一个普通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作为判断创造性的标准,是各国之通行作法。在这个的共识基本是,这些人的技术认识水平反映着一国现有技术的基本水平或进步程度。

实用性:

一、实践性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须能在工业上制造,或者是发明方法能够在产业上使用。如果创造性成果仅是一种理论上的,不能够获得专利权。科学发现,原理等科学理论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不能直接应用,不具备工业实用性的特征,故而无法获得专利权。这里所说的工业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一般的生产如工业、农业、林业、渔牧业等,而且也应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二、再现性

具有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主题应当是能够重复实施的。就是说,依照说明书所公开整体技术内容,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能够实现该申请的主题。并且他们实施的结果应当是完全一样的,不会因人而易,也不含有随机因素。这种能够重复实施性质,称为再现性。如果一件专利的主题不能够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重复实施,或者在每次实施中都出现不同结果,那么该申请主题显然具有再现性,也就是说不具备实用性。

三、有益性

具备实用性的发明、实用新型应当能够生积极效果。这是从发明创造社会属性来讲,要求它们在以后实际实施时能够提供积极有益的效果。积极有益效果通常表现为改善产品

质量、提高产品产量,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防治环境污染等。

专利权的取得

本章需要掌握专利申请的原则,掌握并能运用专利申请的程序、文件申请专利,掌握审查制度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批准程序。

先申请原则,指两个以上的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申请专利的,专利权给予最先申请的人。

单一性原则是指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一项外观设计。

专利申请文件:

一、请求书

请求书是申请人向专利局表示请求授予专利权的愿望的一个文件,通常是专利局印成固定的表格,申请人按照要求填写。

请求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两项,一是发明创造的情况,即发明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名称。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还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以及这些产品所属的类别。产品的类别应按照分类表填写大类号和小类号。二是有关发明人和与发明人有关的人的情况,即应当写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地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申请的国籍;专利代理人的姓名、名称等有关事项。

二、说明书

说明书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长的部分。说明书用以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如:发明人对所属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水平了解,发明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特定技术方案,以及这种解决方案的新颖和独到之处。说明书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第一,按照专利制度技术公开的原则,它起到公开技术内容的作用。专利权的取得是发明人以公开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或新方法为代价,换取公众在一定时期内承认他对研制成果的专有权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发明人和社会之间一种契约。专利说明书则是这种契约中,发明人一方取得专利权的”对价“。申请人通过说明书将发明内容向社会公开。正是这样的技术公开将成为进一步明的启示和催化剂,有助于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快速发展,只有在技术公开的前提下,专利法才能授予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

第二,划定并说明专利权范围的作用。说明书是发明人撰写权利要求书的根据基础,专利授权以后,说明书也就变成了表明专利范围的权利证明书。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特征直接决定着专利权的范围,发明人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大,公开的技术内容多,其享有的专利权的范围就大。

基于说明书在专利制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国法律都无例外地要求说明书对发明创造的内容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即”充分公开“。在Trips协议第29条,就有这样的规定:”成员应要求专利申请人以足够清楚与完整的方式披露其发明,以使同一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该发明“。按照中国专利法第26条之规定,充分公开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最基本要求,而充分公开的客观标准为:说明书应当对技术方案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说明书未能达到充分公开的要求,可能导致专利申请驳回,而申请故意隐瞒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不予公开。则没有理由获得法律对其技术发明的保护。即使取得专利权,也可能会给权利的行使利后果。

为了满足”充分公开“这一基本要求,申请人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和要求对技术方案作出说明:

1、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与请求书中一致,直接、清楚表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以给公众提供请求保护的发明的基本信息。

2、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技术领域不是广泛的,而是该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例如:”半导体制造“、”温度自动控制“、”碳氧化合物“等等。

3、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引证反应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这一部分是介绍和评述现有技术水平,即截止到申请日已被公开的有关技术领域的知识。说明书必须包括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用来理解、检索和审查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所有信息,特别是要引证反映与本发明创造最有关的技术文件。此类技术文件主要是专利文件,引证时要指出文件的日期和序号,以及发明的名称。引证非专利文件的,要写明这些文件详细出处。在介绍现有技术水平后,还应说明现有技术的缺陷、不足。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明存在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遇到的困难。

4、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应当从现有技术水平出发,明确地阐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就是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说明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写明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且能够达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这一部分说明书的核心,也是发明的真正公开。这部分内容要求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清楚、完整的说明,达到充分的公开。一般而言,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从现有技术直接得出的有关内容,在该部分均有描述,并且描述内容准确、详细,形成对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清楚完整的说明。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员仅凭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再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可以理解和获得这些技术,并能够加以实现。所谓实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再现请求保护的产品或方法;二是再现的产品或方法能够解决所提出任务,达到发明目的。至于

这种实现是否达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技术效果,则是无关紧要的,它并不为说明书所要求。

如前所述,专利制度是不保护没有公开的发明的。因此,任何想就某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获得专利保护的申请人,首先要接受专利制度基本观念的约束,自觉依照法律规定,提交符合“充分公开”原则要求的专利说明书。但是,充分公开并非毫无保留的公开,从实践角度看,申请人可以将某些技术要点作为技术决窍保留下来,免于公开。例如为实现发明目的并达到预期技术效果所设计的最佳实施方案。没有这些技术要求,该领域技术人员仍能够实施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但其效果不如包含这些技术要点的产品或方法。比如,与包含这些技术要点的产品或方法相比产品制作成本较高或性能较差;采用的工艺方法效率较低或者产品合格率较低等。从法律上讲,专利法也并未强求申请人公开到毫无保留的程度。即使专利法实施细则对说明书的内容要求?quot;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也只是要求申请能够全面,完整地给出体现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总体技术方案。当然,直接决定发明创造能否实施必要技术特征,即该发明的明点所在,是不能作为技术秘密、技术诀窍加以保留的。这样的内容恰恰是申请具有专利性的精华,必须予以公开。

6、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有益效果是由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带来的结果。对此,说明书应当把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新的进步或者有利的技术、经济社会效果加以充分说明。

7、如有附图,应当有图面说明。附图是用来补充说明书中的文字部分,是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一般都有附图,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则不要求一律要有附图。

8、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这部分内容要求申请人阐述最佳实施方案,如是一件产品,应该说明如何制造;如是一种方法,应说明如何使用。

一份专利说明书包含有上述各项内容,即被认为是清楚、完整的,也就达到了充分公开技术内容的法律要求。

三、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是记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限定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件。该文件中的权利要求是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组成的。也就是说,权利要求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划分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清楚和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可见,权利要求书的第一个作用是把发明人的独占范围与公众有权使用的技术清楚地划分开来。

权利要求书的另一个作用是告知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的权利范围。在专利权保护期限内,专利权人对发明专利享有独占实施权,他有权阻止他人使用其发明,并对非法使用者追究侵权责任。了解该权利范围对于公众特别是竞争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公众和竞争者

必须知晓受专利保护的范围,才可能给予必要的注意,避免和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如果没有权利要求书的告知,专利权人对他追究侵权责任是不公正的,也会妨碍自由竞争。可见,权利要求书不仅划分出要求保护的技术明与公有技术的边界,使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了确定界线,而且它所具有的告知作用犹如一道安全线,发挥着维护公众利益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的职能是清楚地确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确定方法是以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特征为依据。通常,一份权利要求书包括至少一项独立权利要求,还可以包括从属权利要求。所谓独立权利要求是指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为达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目的必要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其中的必要技术特征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其总和足以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主题,使之区别于其他技术方案。独立权利要求所概括的保护范围最宽,所谓从属权利要求是对独立权利要求或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限定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用要求保护的附加技术特征,对在前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其中的附加技术特征是指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有关,更为具体的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相对于独立权利要求更加具体。是对独立权利要求所作的解释和限定。

独立权利要求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主题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第二部分:使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的简明用语,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些特征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它与前序部分写明的特征合在一起,限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构成完整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

一般情况下,独立权利要求应按上述要求撰写。但化学物质发明,开拓发明及其他不适合用上述方式表达的,可以用其他方式撰写。

从属权利要求应当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写明所引用的在前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其主题名称,限定部分也叫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通过附加技术特征对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必要技术特征作进一步限定,使之更加明确。从属权利不是必须的,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是专利申请文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二者分别为独立的文件,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上讲,说明书对发明的公开,是发明人向社会和国家的”给付“,以此作为代价所取得的报酬是对发明的独占权。权利要求书则是发明人可取得的独占权的法律文件。按照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基本法律原则,公开发明与授予独占权二者关系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发明人公开的技术内容多,可取得的独占权保护范围宽;公开的技术内容少,可取得的保护范围窄。未向社会公开的发明内容以及公有领域内的技术,申请则无权划入要求保护权利范围之内。公开发明与取得独占权相互平衡的原则,在专利法上体现为,权利要求书必须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也就是说,每一项权利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当在说明书中充分公开,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得超出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正如中国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第59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要求“。

具体而言,说明书中叙述过的技术牲,只有在权利要求书中体现出来,才能得到专利保护,如果权利要求的概括小于说明书公开的范围,就会使一部分技术无偿公开,得不到有效保护。反之亦然,权利要求书中说明的技术特征,必须在说明书中找到依据,才能成为有效的权利要求。如果权利要求的概括超出了说明书公开的内容,超出的部分能受到保护。

四、摘要

摘要是对说明书公开内容的概括,它仅提供一种技术情报,不具有法律作用。摘要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摘要这种简明文摘的主要目的是:专利申请递交专利局后,审查员通过阅读摘要,可以迅速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主题和实质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其次,由于摘要简明扼要,便于读者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尽快了解到主要的技术内容。

五、图片或者照片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要提交每件外观设计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或者不同状态的照片或图片,以清楚地显示请求保护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应有6面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必要时还应有剖视图、剖面图、状态参考图。请求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申请,还应当提交彩色和黑白的图片或者照片各一份,并且在黑白图片或者照片上注明请求保护的色彩。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必要时应当写明对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但该说明不直接作为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依据,其目的只是对外观设计进行解释。

六、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

申请文件向专利局提交以后,允许申请人对其进行修改。专利申请文件在提交时往往难以达到完备无缺,实际上,申请人为了尽快申请。这时的申请文件在或者对技术本身的理解上都常有偏差。所以,申请文件提交后,申请人可主动要求修改申请文件。此外,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发现申请文件的撰写不符合规定,应当发出通知要求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其次,出现了应当分案的情况,无论是申请人提出的分案还是专利局要求的分案,都是对申请文件一种特殊修改。

专利法允许对申请文件的修改,但同时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国专利法第33条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法律这一规定是对修改范围所作的限制。具体而言,申请对申请文件修改不得超出原申请公开的范围,即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披露的所有内容。在上

述范围以内的修改是允许的,例如,申请人可将记载在原权利要求书中,但未记载原说明书中的内容补入说明书。但如果在原来公开的范围以外,增添新的发明点,借修改之机把后发明的东西往前提,则是不允许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专利法作出这种限制的理论依据在于,由于任何修改的权力可以追溯到提出申请之日,而为了维护先申请原则,不允许将后发明引进原申请使之享有先申请之效力。

对申请文件的修改进行限制不意味着专利法不保护在原发明基础做出的新发明,更不意味着不鼓励这种发明。区别仅在于新发明可以申请新专利或从属专利,而不能享有原发明的申请日。

专利权

本章需要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职务发明人的权利,掌握专利权的限制以及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专利权是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享有的独占权。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禁止他人擅自实施其专利发明;

2、自己实施专利发明;

3、转让专利权;

4、实施许可权。专利权人的义务:

一、缴纳专利年费

专利年费又叫专利维持费,是专利权人为维持专利权的效力,逐年向专利局缴纳的费用。年费一般是预先缴纳,申请人在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时,除应缴纳专利登记费以外,还应缴纳授权当年的年费。以后的年费应当在前一期满前1个月内预缴。未按期缴纳年费或缴纳的年费数额不足的,其结果是专利权终止。专利年费的数额每3年递增一个幅度,这种作法的理由为:如果专利权人愿意在长时间内维持其专利,说明他从专利的利用中取得了利益,故能够承担逐年增加的维持费;如果专利权人不能从专利利用中取得利益,或者入不敷出,自然不愿承担越来越高的年费,于是会自动放弃专利权。所以,年费的收取逐年增加,有助于鼓励专利权人想方设法实施专利,也有助于自然淘汰价值不大的专利。

因缴年费问题而导致权利丧失的情况中,自动放弃的只是一小部分,很多情况下还是因为资金不足、开发转让困难或保护不力等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缴费不足、延误了期限或者缴费方式不畅的原因引起的。凡上述情况中属于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耽误专利年费交纳,造成权利丧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其权利。具体规定为,当事人因在该不可抗拒的事由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但最迟在该期限届满后2年内,向专利局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请求恢复权利。

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有效期间,专利权人应当按期缴纳年费以保证专利权不提前丧失效力。如果专利权人想通过不缴纳年费放弃专利权时,应及时通知被许可人,被许可人可以提出要求受让专利权,或者代专利权人缴纳年费。

二、实施专利的义务

国家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专利权人取得专利权后便束之高阁,不加以应用,不仅背离了专利制度的宗旨,实际上还会造成垄断技术,阻碍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实施专利发明,既是权利人的权利也是其应当履行的义务。

履行实施义务,可以是专利权人自己实施,也可以许可给他人实施。任何本国专利权人只要具备了制造其专利产品、使用其专利方法的物质条件,就有可能自己实施。没有实施条件的可以允许他人实施。法律对此没有限制。对外国专利权人来讲,他们既可以通过在中国兴办合资、独资企业的方式在中国制造其专利产品、使用其专利方法,并从中获取利益;也可以在国外制造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然后将产品进口到中国境内来履行实施义务。

专利的限制:

专利法赋予专利权人享有对发明创造的排他性独占权,倘若这一权利受到侵犯,专利权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要求赔偿损失。与此同时,根据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以及本国的实际情况,专利法还对专利权人的权利作了必要限制。这些限制在中国专利法第62条规定为下列情形:

1、专利用尽后的使用和销售;

2、善意第三人的使用和销售;

3、先用权人的制造、使用和销售;

4、外国运输工具运行中的使用;

5、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所有的情形实质上是对专利权人的禁止权所作的限制,所以,也叫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

专利用尽后的使用和销售:

”权利用尽“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项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知识产权所有人自己生产或者经其许可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则无论何人使用或销售该产品的行为,都无须得到原权利人的许可,不侵犯其权利。专利法领域的权利用尽即专利权的用尽,是指专利产品由专利权人投放或允许他人投放在一国市场以后,该产品在这一国家的使用或进一步销售,专利权人无权阻止。因为专利权人已经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就该产品而言,他的权利已经用尽。实践中,专利产品在第一次合法销售以后,无论何人在同一家怎样分销、怎样转买转卖;购买者如何使用或处置该专利产品,绝不会构成侵权行为。专利权用尽原则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保证商品的自由流通,防止专利人滥用权利。

在对专利权的若干限制上,权利用尽是最常出现一种,一些国家在专利法中明文指出这种情况。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承认这种情况。中国专利法第62条第一项规定为: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销售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对此项限制性规定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专利用尽不适用于产品的制造

专利产品合法售出后,专利权人失去的仅是该产品的使用权和销售权,即他无权再控制对该产品的使用和销售。但是,专利权人对该产品其他方面的权利依然存在并未用尽。就制造权而言,专利权人仍有权控制产品的制造。如果有人在合法购进该产品后,按该产品复制或仿制出与该产品发明的技术特征相同的产品,专利权人就有权干涉。简言之,专利用尽原则适用于使用权和销售权,而不适用于制造权。

(2)专利用尽具有地域性

受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影响,专利用尽仅适用于一国境内,受到地域范围的限制。在一个国家因合法销售而发生的专利用尽,并不导致它在其他国家或国际市场的专利用尽。例如,某专利权人对一种建筑涂料享有中国专利和日本专利,他在日本制造该涂料并已大量销售。他在中国尚未从事生产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从日本市场上购买了该涂料后销往中国,只要他事先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就侵犯了权利人的进口权。因为专利权人的使用权和销售权在日本已经和行使了、用尽了。但在中国他既未自己销售也未同意他人销售产品,他仍然能够排除他人干涉,独占性行使对该专利产品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权。

由此可见,权利用尽的地域性与商品自由流通存在一定的冲突。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长期以来一直是知识产权领域争执未果的问题。各国法律及判例对权利用尽原则的解释宽窄不一,又为截然不同的观点提供了各自的依据。这在商标领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专利法领域,只要法律明确授予专利权人进口权,实际就肯定了专利权用尽地域性,意味着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会侵犯专利权。中国专利法第11条第3款明文规定专利权人有权阻止他人未经许可,为制造、使用、销售用途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在中国,专利权的用尽具有地域性是无可争议的。

善意第三人的使用和销售:

第三人使用或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侵权行为。对于专利权人的此种限制起到了保护善意的消费者和无过错行为人的作用。适用本项规定应予注意的是:

1、使用者和销售者主观上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该产品是侵权产品时,其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一旦行为人被告知或知道该产品为侵权产品后,继续使用或销售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对善意或无过错行为不视为侵权,仅限于专利产品的使用和销售。未经许可制造或进口专利产品,无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知道已制造的产品已受到专利保护,都不能免除侵权责任。

3、使用者和销售者必须能够举出自己”不知道“的证明。

先用权人的制造、使用和销售:

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已经制造相同的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这里,已经做出相

同发明创造的人叫做先用权人,其应当享有的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专利产品、使用专利方法的权利叫做先用权。先用权免受专利权人的控制,在许多国家专利法中均有明文规定。给予先用权人拥有这种特殊权利的原因是,专利权只能授予最先申请的发明人,但没有审请专利的发明人也为作出发明创造进行了大量物力和智力投资,如果他们的成果被禁止使用,他们的部分或全部投资就会损失。这种结果不太公平,也不利于鼓励发明创造。因此,专利法对专利权人的权利作出有限的例外,允许未获得专利权的其他发明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自己创造成果。

享有先用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先用权人制造的产品或使用的方法与专利权人在申请文件中描述的必要技术特征一样。

2、先用权人在申请日以前,有优先权的在优先权日以前,独立做出了该相同的发明创造。

3、先用权人在申请日以前,有优先权的在优先权日以前,已制造该相同产品或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为该制造或使用作好了必要准备。”必要的“意为安装或订购了用来制造产品的机器,培训了专门人员等。总之,必要准备应是为该项制造或使用支付了投资。

4、先用权的行使限定于原有范围内。先用权不是专利权,先用权人不享有独占实施权,而只能在原有范围内使用有关成果。原有范围指的是,继续制造产品或使用方法的生产规模不得超出专利申请日时的规模。此外,先用权人无权转让他的使用权,除非连同其企业起被转让。

外国运输工具运行中的使用:

临时通过中国领土、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对专利权的这一限制直接源于巴黎公约的规定,该公约的第5条之3规定:

1、当本联盟其他成员国的船只暂或偶然地进入某成员国领水,该船的船身、机器、船具、索具及其他附件上所用的器械构成专利权人的专利发明主题上,只要使用这些器械是专为该船的需要;

2、本联盟其他国家的飞机或车辆暂或偶然进入某成员国领域,该飞机或车辆的构造、操纵或其附件上所用器械构成专利人的专利发明主题时,专利权的效力无效。

巴黎公约的这一规定也叫做”临时过境"。我国是巴黎公约成员国,应当承担此项国际义务,从而保障国际间交通自由不受阻碍。

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

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限定在禁止他人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如果第三人的使用并非出于生产经营目的,就不属于被禁止的范围。大多数国

家专利法都允许纯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而使用有关专利,作为侵权之例外。从而保证科研机构能方便和有效地进行研究试验。免去他们与专利权人协商、支付费用而耗费时间和财力。同时,单纯为科学研究和试验而使用专利的,并不会对专利权人的市场发生影响,无损于权利人的利益。

中国专利法第62条第5项规定中,所谓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是指为科学研究而研究,专为实验而实验。例如为了验证专利说明书中的数据和方法而演示性地使用专利发明;为了观察专利技术的经济技术效果而验证性地使用有关专利发明等。那种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专利产品或使用专供科研、实验用的设备、器具、仪器等,不能适用本项规定。

专利权的利用

本章需要掌握并能运用专利实施许可解决实践问题,明确强制许可的概念、种类及其他限制性条件,了解计划许可实施。

专利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权人将其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许可他人有偿使用。专利权的终止包括保护期届满而自然终止和因法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中国专利法第47条对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法定事由作了如下规定:

(一)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

按期缴纳年费是专利权人的义务。年费一般是每年缴一次,过期不缴年费,可以有一个宽限期,但过了宽限期仍不缴年费的,专利权终止。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有关年费的缴纳与权利终止的规定为:

1、申请人自申请日起满2年尚未被授予专利权的,自第3起每年缴纳申请维持费。第一次申请维持费应当在第3的第1个月内缴纳,以后的申请维持费应当在前一年期满前1个月内预缴。

2、申请人办理登记手续时,应当缴纳专利登记费和授权当年的年费。以后的年费应当在前一期满前1个月内预缴。

3、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申请维护费或者授权第2年以后的年费的,以及缴纳的申请维持费或者年费数额不足的,专利局应当通知申请人在应当缴纳申请维持费或者年费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补缴,同时缴纳金额为申请维持费或年费的25%的滞纳金;期满未缴纳的,自应当缴纳申请维持费或年费期满日起,其申请被视为撤回或者专利权终止。

(二)声明放弃专利权

专利权人以书面申请放弃其权利可导致专利权提前终止。放弃专利权可能是由于其专利技术已被自己或别人的新技术取代,继续保护该专利已无必要;或者由于专利权人查觉到竞争对手要请求宣告其专利权无效,而不愿卷入麻烦的诉讼活动等。放弃专利权时,应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交请求书。如果专利权人已经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发明创造的,放弃专利权时应当征得被许可人的同意。被许可人不同意放弃专利权的,可以专利权

人的名义缴纳专利年费,继续维持专利权的效力。共有的专利权,应取得所有共有人的同意。

专利权终止后,其发明创造就成为公共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专利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权人将其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许可他人有偿使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款:(1)项目名称;(2)发明创造的名称和内容;(3)实施许可的范围;(4)专利申请日、申请号、专利号和专利权的有效期限;(5)技术情报和资料及其保密事项;(6)技术服务的内容;(7)验收标准和方式;(8)使用费及其支付方式;(9)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额的计算方法;(10)后续改进的提供与分享;(11)争议的解决办法;(12)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强制许可,又称非自愿许可,是指在第三者请求的情况下,专利局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而准许第三者利用专利权人的发明或实用新型。

专利权的保护

本章需要掌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对权利要求书的解释规则,明确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态,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专利侵权判断,明确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了解其他违反专利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效力所及的发明创造成果的技术范围,也就是某一专利所包含的技术特征。

少先队辅导员知识题库 篇6

答:中国少年先锋队。

2、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谁?

答: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

3、少先队的性质是什么?

答: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4、少先队的目的是什么?

答: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5、少先队的队旗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6、少先队的队徽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

7、少先队的队歌是什么?

答:队歌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8、少先队的标志是什么?他代表什么含义?

答: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9、少先队队礼代表什么含义?

答:少先队队礼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0、少先队的呼号是什么?

答:“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11、少先队的作风是们么?

答: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12、少先队的入队誓词是什么?

答: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13、少先队的奖励和批评是什么?

答:队员和队的组织做出优异成绩的,由队的组织或报共青团组织给以表扬和奖励。队员犯了错误的,队组织要进行耐心帮助、批评教育,帮助改正。

14、请你简述敬队礼的要领?

答:五指并拢,手经胸前,一次到位,高额一拳,手与小臂成直线,手心向着左下前,拇指不要留缝隙,胳膊不要挡着脸,敬礼至少敬两秒。

15、大队委员会一般可设什么职务?

答:大队委员会一般可设:大队长、副大队长、旗手、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各一人。

16、大队辅导员组织发展工作包括哪些?

答:(1)建队工作,包括队前教育、批准入队、入队仪式、编队选举。(2)组织新队员的入队仪式。(3)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4)超龄队员的离队工作及仪式。

17、少先队组织中设了哪几个委员级别?每一级别委员分别佩戴哪种队标志?

答:设大队委、中队委、小队长三个级别。大队长和大队委员会委员标志中间是3条红杠,中队长和中队委员会委员标志是2条红杠,小队长1条红杠。

18、少先队队礼为什么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答: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因为,人民最伟大,人民创造财富,人民创造文明,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

19、入队手续主要有什么?

答:

1、年满6周岁的儿童经教育和引导,自愿向学校大队部递交申请书;

2、经学校大队部审查批准,填写队员登记表;

3、参加如队仪式,进行入队宣誓;

4、戴上红领巾。

32、少先队的作风中“诚实”有什么含义?

答:诚实,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说谎,不骗人。少先队员待人做事要忠诚老实,绝不能欺骗老师、同学和家长;有了缺点错误,不要掩饰隐瞒,要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要对祖国、对人民忠诚老实。

33、少先队的作风中“勇敢”有什么含义?

答:勇敢,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同敌人、同困难作斗争。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要努力战胜它;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待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要下决心去克服和改正。

34、少先队的作风中“活泼”有什么含义?

答:活泼,主要指思想活跃,敢想敢说。要有钻研精神,爱动脑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事爱问个为什么,寻根究底,勇于探索;不唯唯诺诺,也不马马虎虎。要性格开朗,朝气蓬勃,对学习、工作、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

35、少先队的作风中“团结”有什么含义?

答:团结,团结才能产生伟大力量。改革开放,保卫祖国,振兴中华,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养成团结的好作风,要从小做起,要从小事情做起。要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对同学互助友爱。谁落后,热心帮助;谁先进,虚心学习。在少先队组织里,要有友爱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表扬批评,促进团结,共同进步。

36、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队伍中有哪三支积极的力量?

答:第一支是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是领导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锋队;第二支是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一支勇于进取,不怕困难,富于创造的突击队;第三支是时刻准备着的中国少年先锋队,他们将是担负起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的预备队。从少先队到共青团,从共青团到共产党,是人生进步的三个阶梯。

37、请介绍一下入队仪式的程序?

答:入队仪式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1)宣布入队仪式开始。(2)出队旗(鼓号齐奏、全体队员敬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3)唱队歌。(4)宣布新队员名单。(5)授予队员标志。(6)宣誓(由共青团组织代表或大、中队长领读。新队员宣誓时,护旗手要站在新队员前面)。(7)大队长致词。(8)新队员代表讲话,。(9)辅导员讲话。(10)呼号。(11)退旗(奏乐、全体队员敬礼)。(12)入队仪式结束。

38、请介绍一下队会仪式的程序是什么?

答:队会仪式的程序是:

1、全体立正,报告人数;

2、出旗(鼓号队奏出旗曲,队员敬队礼);

3、唱队歌;

4、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内容;

5、进行队活动;

6、辅导员讲话(活动结束作简单总结);

7、呼号(少先队员右手握拳在头部右侧);

8、退旗(鼓号队奏退旗曲,队员敬队礼)。

39、请介绍一下组建少先队(中、小队)仪式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建队仪式的一般程序是:

1、全体立正,宣布建队仪式开始;

2、大队辅导员宣布批准成立新中队的决定;

3、宣布新队员名单;

4、授予队员标志(双手授红领巾,新队员双手接过,挂在颈上,高年级队员个新队员戴上红领巾,互敬队礼)

5、新队员宣誓;

6、宣布各中队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授级别标志;

7、接授中队旗;

8、宣读聘请中队辅导员的决定并授红领巾和聘书;

9、唱队歌;

10、中队辅导员讲话;

11、中队长讲话;

12、呼号;

13、退旗;

14、仪式结束。

40、请说出共青团同少年先锋队是什么关系?

答:共青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共青团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少先队组织可以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

41、《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构建了雏鹰奖章新体系。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8个年级中,共设雏鹰奖章基础章17枚,请说出分别是什么?

答:一年级的“准备入队章、好朋友章”;二年级的“自理章、文明章”;三年级的“手拉手章、自护章”;四年级的“岗位责任章、科技章”;五年级的“民族精神章、环保章、国防章”;六年级的“社会考察章、创新章”;七年级的“服务章、青春知识章”;八年级的“法律知识章、信息章”等。

42、中国共产党是少先队的领导者,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一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为组织宗旨和指导方针的儿童组织;二是共青团组织通过具体的组织构建、工作机制和行政管理行为来实现“思想带队、组织带队和工作带队。”

43、“推优入团”工作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答:应坚持“重在教育,加强培养。积极推荐,讲究规范”的原则。

44、少先队队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学习队章知识;学习了解少先队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根据学校实际,对本校队的重点工作和活动进行方法指导;根据队员身心发展及思想状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和疏导。

45、少先队的大、中队活动,每次都要举行队会仪式吗?

答:少先队的大、中队活动,一般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举行队会仪式会给队员一种庄严感,使他们尊重和热爱自己的组织,增强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大、中队的临时会议,报告或传达一件事情、商量和讨论一件工作,组织自愿参加的一些活动等,可以不举行队会仪式。

46、红领巾的意义是什么?它的三个角有什么解释吗?

答: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代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旗是革命胜利的旗帜。我们少先队员佩戴象征红旗一角的红领巾,就是要学习前辈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少先队员佩带和爱护红领巾,就要为它增添新的荣誉。红领巾的三个角,没有特点的解释。

47、队章中对少先队员是如何要求的?

答: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队员入队前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要举行入队仪式。队员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对队的工作和队的活动提出意见和要求。每个队员都要遵守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做好队交给的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由队组织推荐作为共青团的发展对象。队员由一个大队转到另一个大队,要带上队员登记表,到新的大队报到。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

48、少先队呼号应该怎样理解?

答: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队的呼号体现了党对少先队员的要求,也充分表达了少先队员的理想和决心。前一句“呼”,讲的是理想和目标,后一句“答”讲的是决心和行动。呼号是一个简明而深刻的号召,说明了少先队的宏大志向,鼓舞着少先队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7

一、医学院校辅导员法律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1、辅导员法律专业知识培养缺失

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不断丰富, 辅导员队伍的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总体来看, 虽然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的辅导员, 但还是不能满足当前的学生思政工作教育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门知识。在辅导员的培训中, 大多涉及的是学生思想工作方面的问题, 只能说是对辅导员工作最低的要求, 基本不涉及法律知识, 辅导员日常的培训学习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 没有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 一旦面临问题时会导致无所适从。

2、学校内部管理中的矛盾要求辅导员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在旧体制内形成的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 学校内部管理中矛盾纠纷增多, 特别是学生与校方、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 处理难度很大。这也意味着社会对当代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自身法律素质的具备。

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觉醒给学生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 在这一大背景下, 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网络时代使得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迅速, 他们学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 身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如何利用好法律知识管理好学生, 在保障学生权利的同时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也是当前工作一个新的挑战。

4、医学类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提高法律素质

医学类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 近些年, 一些医疗工作者利用医生身份实行犯罪活动, 加之不断出现的医患纠纷, 使得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蒙上了污点, 社会正在用有色的眼睛看待这一职业。作为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教书, 还要育人, 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也成了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法律意识

1、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掌握大量的学生信息, 例如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社会背景、父母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学籍信息、身体状况等;教师为监督学生是否“早恋”而私拆学生信件, 侵犯了学生的通信自由;还有的学校为监督和管理的需要, 在校园内安装摄像头, 把所拍摄的涉及个人隐私的资料公开播放或随便使用, 也会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因此, 辅导员应该更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 更好地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权。

2、对学生财产权的保护

财产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基本权利,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密切, 理应对学生财产安全方面有保护意识。例如保护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现金、存折、学习生活用品等不受侵犯。因此,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对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群体增强自身财产的安全意识, 坚决抵制危害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 要让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使自己的人身和财产不受到侵犯。

3、对学生人身权的保护

人身权是每个公民特有的权利, 宪法和法律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大学生在校期间, 辅导员要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 任何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三、辅导员法律素质提高的途径

1、转变自身角色、注重法律意识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辅导员的工作必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原先认定单纯的角色定位和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当下大学生的新特点,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我们是管理者, 只要管住学生不出问题就可以, 应该更多地引入其他角色来丰富我们辅导员的定位。指导者加上管理者, 意味着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更多地站在整个班级群体的视角上, 对每一个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法律意识、行为方式、法律责任上给予学生指点和引导, 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 转变自身原有的思维, 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

2、转变固有观念、加强专业学习

充分理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还离不开对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关注与学生工作中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 树立法治意识, 这也是高校管理体制走向校园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对于非法律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而言, 除了通过查阅法律专业相关书籍, 关注热点事件背后的法律探讨, 积极参加法律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深造专修法律之外, 培养自身法律素质的根本环节首先还是转变固有观念, 处理问题时要从学校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对学生应以教育为主, 以管理为辅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加强沟通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云亮.论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质.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风笑天.大学的教育功能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中圆青年研究, 2005.1.

[3]朱成.论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提高.浙江湖州 (313000) , 2012.11

[4]岳若惠.论医学院校辅导员的素质.经济视角2011.10

[5]邓宏林.试论医学院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桂林医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辅导 篇8

关键词:依法治校;辅导员;法律素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国策,这也使“依法治校”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对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推进“依法治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规范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行动指南,社会大环境要求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问题,重视法治原则,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氛围的熏陶,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二)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内在需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自觉依法和依校规校纪开展工作,贯彻法治理念,有助于化解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纠纷和法律风险,这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要引导高校辅导员系统学习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辅导员具备法治思维,把学生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自觉运用法律、法规实施大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因此,具备法治思维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知法——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知法是提升法律素养的首要环节,辅导员只有对具体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才能在工作中运用自如,才能够以法依规办事。首先要掌握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如《宪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高校颁布的学籍管理、纪律处分等校内规定。其次要基本了解与大学生外部行为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中的有关规定,《民法通则》、《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等民商事法律中的相关内容。再就是要掌握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最新的会议精神。如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有关大学生毕业生档案、户籍迁移的管理规定,党中央、上级部门和学校最新的会议精神等。

(二)守法——树立和贯彻“法治”的理念。辅导员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坚决树立起“法治”理念,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大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班级的管理,辅导员都要坚持“法治”的理念。辅导员“守法”行为本身也是大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严格依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去开展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其次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班级各项制度,用制度去管理班级,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去不断提升自身和学生的“法治”观念。再次要对违反纪律的行为态度明确的予以反对,依规进行及时处理。

(三)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所谓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具体而言,即在解决大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时要讲法律、讲证据和讲程序。“讲法律”要求辅导员在处理涉及法律和校纪校规方面的问题时,要以法律和校纪校规为准绳来判断事情的性质,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讲证据”要求辅导员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有证据意识,以证据来服人,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正确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解决问题。“讲程序”即要求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遵守既定的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同时也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按照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程序来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重视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为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其自身素养如何与高校的制度保障到不到位关系十分密切。“截至2014年4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491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7所。在这些高校中,大部分学校是没有规范的章程的”①,因此高校首先要修改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高校要把法律知识培训内容纳入到辅导员培训的各个环节,系统开设法律讲座或培训课程,编写简明易懂的法律工作案例用书或教材,为辅导员提供法律实践机会。

(二)辅导员要树立法律信仰,养成法律思维。“法治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生成过程,文化的核心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变。”②从人治到法治,实际是法治文化积累的过程,也即是法治思维养成的过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养成法治思维的关键在于信仰法律,学习法律和践行法律。“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规范本身及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和理念的自觉认同和信服,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人们主观上以法律作为客体的精神活动。”③推进法治当从培育法治信仰开始。辅导员只有真诚信仰法律,才能使法治信仰转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法治思维内化于心灵深处。

(三)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持“法治”原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难免会渗透到到高校中,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不健康行为的发生。辅导员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就必须重视辅导员的榜样作用。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请托说情、财物诱惑时,以及在评定奖助学金、违纪处理的过程中都要坚持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治”原则,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法治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作为,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辅导员必须要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同时,也要慎重对待对学生的处罚,进行必要教育和心理疏导措施。

(四)辅导员要在班级事务管理的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班级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辅导员“法治”实践理想的“练兵营”。辅导员从接新生班开始,就要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学生干部、制定班级制度,并依照制度管理班级,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用规章制度来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助和各类评优中坚持依规办事,做到公平、透明,发扬民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严格依照学校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增强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校规校纪的权威。通过班级事务管理过程中的“法治”实践,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自身法律素养,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孙霄兵.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及其运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4(9)

[2] 粟湘福,王东.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法治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上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下一篇:环境创优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