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推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关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拓展的实用性,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2010年寒假,我们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统一的规划下,分别走访了重庆市的一些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了众多孩子的心声,对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标
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当前城乡中小学生之间的课外阅读特点;造成城乡学生课外阅读差距的原因,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提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通过走访重庆市内的一些中小学校,对这些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多方位的调查。
三、调查方法
参与此次调查的成员通过多次集中讨论,针对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调查方案。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的前提下,调查组成员分散到重庆市的各个区县,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问卷调查、当面交流等形式展开了调查。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走访的中小学校中进行,随机发放。其内容主要包含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书籍来源、阅读内容的理解情况等几个方面。
2.走访部分学生家庭
与学生本人进行面对面的单独交流,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阅读现状和阅读想法。同时,我们也与学生父母进行了交流,就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和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态度充分交换了意见,这些调查涉及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自身。
3.走访部分中小学老师
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中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我们在走访的中小学校与学校老师进行了交流,就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与上课学习关系上的看法和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交换了意见。
四、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监护人、老师等人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理性分析显示,城乡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阅读内容、阅读数量和阅读难度上均有较大差距。
1.课外阅读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到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对孩子素质发展的引导和重视,相当大一部分的中小学生具有很明确的课外阅读动机:75%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为了学习更多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 25%左右的人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动机,在平时也很少读书。
同时,我们发现:在这75%左右有很明确的课外阅读动机的学生中间,50%左右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心很重。受到“学而优则仕”观点的影响,很多父母及老师变相地逼迫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向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照成学生阅读动机的畸形。
2.阅读内容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课外阅读的内容跟学生年龄和学生的知识层次有非常大的联系。小学生中年龄较小的学生,知识层次较低,喜欢看一些思维量比较少,诸如画报、漫画等图文一体的、视觉享受较大的书籍;年龄较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开始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积极地去学习知识,这段时间他们更多地倾向于知识普及方面的科学书籍;而初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则开始趋向于看一些蕴含哲理、文学的书籍,他们希望通过阅读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所以,我们认为:在教育环境相同的条件,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学龄的增长而增长。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以及学生受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发展水平的制约,城乡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课外阅读的内容上看:城镇大多数学生趋向于看一些反映科幻、卡通、冒险、想象等方面的休闲类书籍;相比之下,农村学生则偏爱一些知识性比较强的书籍和一部分的经典名著。
另外,在对初中生的调查上我们还发现:男女生在课外阅读种类的选择上呈现出盲目单一的选择:女生大多喜欢文学类的作品,以小说为主;男生则对科学作品、军事刊物以及政治类的读物较为敢兴趣。
3.阅读内容的理解情况
对于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很多学生对其没有较大的挑剔和排斥,仅凭个人兴趣和长辈的推荐进行阅读。中小学生毕竟由于自身知识有限,所以对很多书中内容的理解上存在较大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城镇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往往会采取询问家长、老师,或者上网进行查询等方法,所以,阅读中产生的疑惑
较为容易解决;而农村学生遇到阅读困难则较为被动,只能选择询问老师等身边的知识分子,解决途径较少,获得解答的效率和满意度上都相对城镇学生较差。
4.课外阅读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乡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照成此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的阅读来源一部分来自有点知识的亲戚家里;一部分来自教师看过的较老的书籍。在重庆市的大部分农村,不少父母很少花钱给孩子购买课外书籍,学校的“图书馆”也不过是城镇学校的“图书角”,所以,他们的阅读量相对于城镇学生来说很具有局限性和不公平性。
五、针对调查的理性思考
(一)关于中小学生良性课外阅读方式形成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改革开放人才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帮助中小学生健康发展,让其形成良性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正确培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热爱阅读的关键。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应在课外阅读方面,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
2.增加教育投入,营造更为科学、理想的课外阅读环境
加大对学校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的建设和完善,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实现对各个学生聚集地的阅读资源的平衡分配,公平对待每一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
3.帮助学生端正阅读动机
通过教师培训会、家长培训班等形式,端正老师、家长的阅读动机,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宣扬阅读的作用,改造社会舆论,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二)针对当前城乡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差距的建议和意见
当前,城乡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主流都是积极向上的,同时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城乡中小学生之间在阅读内容、阅读书籍来源、阅读内容、阅读量的理解情况等几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1.加大教育的均衡投入
当前的中小学大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可是由于受到教育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社会对学生升学情况的关注度极高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的阵地,遭遇了目前较为尴尬的局面——学生求知欲较高,但却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较多的阅读书籍。
加大教育的均衡投入,是兼顾教育公平的体现,是为了农村学生素质拓展的需要,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教育均衡投入,有利于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同时给学生一个相对均等的阅读机会和学习机会。
2.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一些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农民用于教育的闲置资金很少,再加上政府的一些优农、惠农政策一时间很难切实让广大辛勤劳作的农民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好处。
经济上的滞后严重限制了当地教育的发展。进而致使大批农村的中小学生未能及时阅读到新鲜的文化知识,其课外阅读更是没有了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村教育才能得以发展,学生才有更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
3.转变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观念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当前,农村较为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一定的转变,很多农村家庭过上了较为充裕的日子。但是其教育观念依然落后,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很大程度上还仅仅限于纪律和学校学习,而对学生的智育和德育意识依然淡薄,他们很少会投资去发展孩子的课余爱好。同时,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学校在其教学理念和办学方法上,都局限于学生课本知识的的学习。
转变农村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源头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一到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 万字, 三至五年级学生阅读书报杂志总量达200 万字。这种规定不单单是阅读量上简单的增加, 而是要求阅读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阅读积累, 必须扩大教学的生活面, 从而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 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已经刻不容缓, 它将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阅读兴趣不浓厚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不浓厚, 平时很少自觉阅读课外书, 反而对与电视、网络游戏等兴趣较浓, 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娱乐上, 而用来看书的时间几乎已经没有, 这样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2.阅读面窄
据某教师在所教的学校的一份调查资料中发现, 小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读书。如果单凭自己的偏好读书, 收获就不会大,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 读书像蜜蜂一样, 倘若只叮在一处, 所得的就非常有限, 枯燥。
3.阅读量小
据一所学校调查统计, 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27﹒65%, 几乎不看课外读物。学生占43﹒67%。从以上调查表明, 如今, 虽为信息时代, 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恐怕还很难完成。
要改变这些现状,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它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 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 是你忘掉疲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 去引导学生读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
二、学校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摇篮, 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 学校可建立一个图书室 (大规模的学校可建立图书馆) 让学生有书看;促进素质教育, 延长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 减轻课业负担, 使学生有时间看;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如朗读、演讲比赛等, 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另外在班级中还可以设立“读书乐”阅读角。就是在教室后面摆上几张桌子和椅子, 并规定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课余看书的地方, 是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接着, 就动员孩子们把家中已看过的图书、杂志等“闲书刊”暂借给“读书乐”。然后, 派责任心较强的一个同学全面管理, 让他 (她) 把借来的书刊做好登记, 便于日后归还。每天早上上学之前, 让这位同学把部分书刊分门别类地平铺在桌子上;每天放学, 再把所有书刊收起来, 锁在箱子里。中午时间, 可安排孩子们轮流值班。这样, 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课余和中午时间在“读书乐”中随便翻翻, 这简单的翻翻, 无意中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也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三、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许多年轻的懂优生学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 甚至背《新华字典》, 这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因此, 我认为:作为父母、家长, 不要只顾挣钱, 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当然, 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 不会看书, 甚至不想看, 但家长们应认识到学生看书的重要性, 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节约其它开支, 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 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 以吸取其精华。
四、教师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
英国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 有些书可以吞下, 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 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 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 勤读, 用心地读。这就告诉我们, 孩子们在阅读课外书时, 教师要加强指导, 要教会他们阅读方法, 要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阅读, 这样才能有兴趣, 有长进, 有收获。
五、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功课要学好, 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 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完成课内作业, 不能拖拉, 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养成习惯;要自始至终, 坚持不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提高语文素质, 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篇3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氛围;阅读计划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这表明,阅读无论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还是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一到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字,三至五年级学生阅读书报杂志总量达200万字。这种规定不单单是阅读量上简单的增加,而是要求阅读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阅读积累,必须扩大教学的生活面,从而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已经刻不容缓,它将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阅读兴趣不浓厚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不浓厚,平时很少自觉阅读课外书,反而对与电视、网络游戏等兴趣较浓,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娱乐上,而用来看书的时间几乎已经没有,这样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2.阅读面窄
据某教师在所教的学校的一份调查资料中发现,小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读书。如果单凭自己的偏好读书,收获就不会大,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像蜜蜂一样,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枯燥。
3.阅读量小
据一所学校调查统计,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27﹒65%,几乎不看课外读物。学生占43﹒67%。从以上调查表明,如今,虽为信息时代,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恐怕还很难完成。
要改变这些现状,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它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是你忘掉疲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去引导学生读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健康的书籍。
二、学校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可建立一个图书室(大规模的学校可建立图书馆)让学生有书看;促进素质教育,延长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看;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朗读、演讲比赛等,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另外在班级中还可以设立“读书乐”阅读角。就是在教室后面摆上几张桌子和椅子,并规定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课余看书的地方,是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接着,就动员孩子们把家中已看过的图书、杂志等“闲书刊”暂借给“读书乐”。然后,派责任心较强的一个同学全面管理,让他(她)把借来的书刊做好登记,便于日后归还。每天早上上学之前,让这位同学把部分书刊分门别类地平铺在桌子上;每天放学,再把所有书刊收起来,锁在箱子里。中午时间,可安排孩子们轮流值班。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课余和中午时间在“读书乐”中随便翻翻,这简单的翻翻,无意中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三、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许多年轻的懂优生学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新华字典》,这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因此,我认为:作为父母、家长,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当然,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看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学生看书的重要性,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节约其它开支,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以吸取其精华。
四、教师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
英国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用心地读。这就告诉我们,孩子们在阅读课外书时,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教会他们阅读方法,要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去阅读,这样才能有兴趣,有长进,有收获。
五、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4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 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篇5
(学生问卷)
___同学,您好!
我们在进行一项关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您在忙碌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填写这张问卷。谢谢您的合作!1.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A看电视B出去游玩C上网打游戏 D 看书
2.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A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B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C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D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
3.是否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活动?A很喜欢B喜欢C喜欢,但很少读D一点都不喜欢
4.平均每天坚持读书的时间A一个小时及以上B坚持半小时左右C偶尔读一读D一点不读
5.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A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B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C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D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6.学生每天的阅读量A200字以下B200字以上C 200至500字之间D500字以上
7.能否坚持读完一本书A随便翻翻B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C能认真读完一本书
8.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有 A10万字以下B10-30万字之间C30-145万字之间D145字以上
9.你喜欢的读书方法可多选(可多选)A摘抄好词佳句、B写读后感、C圈点批注、D讲述、E边读边思考想象 F写读后感G阅读中遇到问题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
10.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程度.A 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B自己基本能读懂不认识的字太多,C读不懂D自己能读懂,没有想法
11.对自已的课外阅读有影响的人是A教师 B 父母 C 同学D伟人、名人
12.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A否定B不介入C赞同的D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课外阅读书籍
13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是A作文选B名著C百科全书D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E卡通漫画
14.老师对学生读课外书要求情况A经常 B 偶尔 C 没有
15.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情况A经常B偶尔C没有
16.学生阅读图书形式:A纯图画的图书B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C纯文字图书
17.学生阅读图书类型:A教辅作文类B文学故事类C科普类D卡通漫画类 E 报刊杂志类F其它
18.学生阅读图书来源:A自己买B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C其它
19.家里订阅报刊杂志情况:A一份以上B两份以上C一份都没有
20.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情况:A半小时以上B一小时以上 C 一分钟都没有
21.学生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A有B没有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寨圩中学高二(6)班的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情况的课题。请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谢谢!
班别组名:
一﹑选择题 1.你觉得课外阅读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没什么感觉C.不重要2.阅读兴趣:()
A喜欢B有点喜欢C不喜欢 3.你的阅读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提高考试分数B.增长视野,拓宽知
识
C.兴趣娱乐D.消遣,打磨时间
4.在课外的闲暇时间,你喜欢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吗?()
A.喜欢B.不喜欢
5.在你家的藏书中,文学类书籍有多少本?()
A.10本以下 B.10到20本 C.20到50本 D.50本以上
6.在以下这些读物中,你最喜欢哪个类型?()
A.动漫B.武侠言情 C.玄幻恐怖 D.时尚杂志 E.文学名著
7.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你每周会有多少时间花在阅读上?()
A.30分钟以下B.1小时以下 C.3小时以下 D.超过3小时 E.基本
不看书
8.你阅读书籍的来源有哪些?(多选)()
A.购买 B.向同学借 C.向学校图书馆借 D.在市图书馆借 E.在书
店里看
9.你在阅读书刊的选择上,主要依据:(多选)()
A.老师推荐 B.同学介绍 C.媒体宣传 D.没有直接原因,随便选的10.你阅读书籍最喜欢使用的媒介是
()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高中生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 不容易发展自己的爱好和个性, 而在余暇体育活动中, 是最容易发展自己的爱好、专长和个性的。篮球活动无论从场地设施、环境条件、学生课外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文化个性等方面对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健全学生心理, 完善学生个性, 以及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都是一项比较适合高中生进行的课外活动体育项目之一。学生们, 特别是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 他们自己可支配的余暇时间少之又少而且还不具有连续性, 所以如何运用学生有限的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通过篮球活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生理健康, 培养学生的兴趣, 完善学生个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北票市第二高级中学, 抽取20个班级, 每班30名学生, 共6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收集各类月刊、学报资料等。
2.2.2访问调查法
访问第二中学体育教师及学生
2.2.3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590份, 回收率98%, 其中有效问卷580份, 有效率96%
2.2.4数理统计法
普通的统计学原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看, 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大多数, 为73.9%;男生多与女生;不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为少数, 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2%。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 反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是较高的, 态度是积极的。
3.2高中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体育课时间除外)
从调查中看出, 能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8.5%, 就其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作业量大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怕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极力反对把时间用在体育活动上。第三是受学校场地器材所限。第四是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 锻炼的自觉性不强。第五是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器材、内容不落实。那么是不是因为学生没有锻炼的愿望而导致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呢?通过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是否定的。有46.8%的学生认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很合适;有48.5%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 只有4.7%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因此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较少, 主要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学校有关的各级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 将其纳入课表, 并作到组织严密, 内容丰富, 指导到位, 严格管理。逐步调整和解决影响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
3.3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从调查结果看, 出于增强体质、调节紧张学习和丰富生活情趣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9.1%。这说明, 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其主要目的与自身需要有密切的联系, 思想上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是正确的。学校领导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因势利导, 克服学生动机中的盲目性、“短期”行为和不利因素。加强管理, 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内容, 从调查中还发现, 从个人兴趣选择体育活动内容的同学中, 男生489人, 有355人选择篮球;女生111人中, 有45人选择羽毛球 (见附表) , 为此学校领导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时, 在方法和手段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才能发挥更好的锻炼效果。
3.4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 高中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选择上, 男女生差异明显。这些主要是由于男女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所致。男生比较喜欢带有对抗性、富有刺激性的运动, 如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则喜欢非对抗性的、趣味性、娱乐性比较强的并且有一定技巧性的运动项目, 如羽毛球、踢毽子、跳皮筋、乒乓球等。然而学生能否经常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呢?从“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情况调查”结果看, 是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能经常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人数仅占42.8%。分析原因有:一是受“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这一思想的影响, 使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的不到满足;二是受学校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
四、对策与建议
(1) 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 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如:篮球、足球等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游戏及娱乐活动等内容, 使体育活动即能满足教育教养的需要, 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 搞好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 继续抓好早操、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及班级的体育锻炼, 与此同时, 建议根据学校的实际, 设立相应兴趣项目的体育俱乐部, 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并结合国家教委关于安排好体育活动课的要求, 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陶立新.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形式[J].湖南学校体育与卫生, 1993 (2) :49-50
[2]赵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 1996 (6) :50-51
[3]阮惠如.拓宽路子多形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1996 (1) :50-51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课外阅读一直是国家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内容。2003年出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再次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对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见表1)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二)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见表2)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见表3)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
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间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笔者,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匮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休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授课中推荐阅读篇目,同时还布置学生定期做读书笔记。有学生坦言:“做的时候也会不屑和厌烦,但过后,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读书交流,学生根据相关专题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相互启发。而每周在图书馆的两节阅读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五、结论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9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粮食,是人类永远的最终伴侣,在我们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外阅读举足轻重,为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1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4月20号 至 2012年5月1号
调查地点:南京工程学院北区
调查对象:南京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大二)
调查方法;书面问卷调查、图书馆书籍查询
2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
2.1阅读书籍类型分析
2.1.1学生课外业余时间喜欢类型
随着阅读渠道的不断拓宽,书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供选择的书籍更多。由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专业辅导类的占30%,文学类的占21%,历史传记的占18%,法律军事类的占10%,自然科学的占15%,哲学宗教的占6%。
在调查中,兴趣还是主导因素,我们发现喜欢文学的大部分是女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兴趣较少,而对于活泼、轻松、娱乐性的文学类,女士们更加青睐。而大部分男生更加喜欢看的是历史人物的传记,南京工程学院是工科类院校,大部分同学是男生,所以自然科学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其中最多的是专业辅导类书籍,占30%,这可以体现南工程学子们很看重学习任务,体现了我校存在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对专业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其次在平时阅读较多的是青春文学,这类书的作者大多是一些80,90后网络小说。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偏向同类群体,比较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其中也有大学生也会选择阅读一些人物传记,占样本总量的18%。通过阅读这类书,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鼓舞自我,从他人的经历中看到人生应是一个奋斗的历程,领悟人生哲理,审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
2.1.2不同专业学生读书倾向
由于南京工程学院是工科类学院,男女比例7:1,大部分是男生,工科类专业占有比例较大,调查表明,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事工业技术40%,经济20%,语言文字20%,交通运输10%,历史地理10%。
这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是工科类,如机械设计、电力、热动等应用型专业,而文科类专业,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数相对比较少,因此,相关专业的书籍阅读量比较大。
而对于所有的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四、六级的成绩能够说明一个人的英语水平, 直接关系到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这就使得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十分重视, 也使得大学四、六级考试相关的英语书籍, 成为大学生间热饽饽,科学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各门学科的知识、方法也发生了交汇,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逐渐成为浏览热点。因此,也有一些工科专业的学生阅读文学文献,对于文科学生也同样。计算机、政治、法律、经济、文娱等书籍因其贴近时代,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而颇受多数学生的偏爱。这些书籍对于充实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调查结果和分析
3.1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
3.1.1经典名著被冷落
通过和调查者的谈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是太喜欢看古典名著,很少有人全部看完四大名著的。经典名著享有声誉的多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艺术欣赏或思想学习的角度来看都是许多当代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多读经典名著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但当代大学生貌似还未发现。
3.1.2读书方式欠妥
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会忽视书用于提升自我修养及能力的价值。如今,快餐类的时尚休闲书籍成为大学生阅读书籍的主流,虽说丰富了紧张忙碌的学习,但很多同学只追求了阅读速度,忽视了高效,没有仔细体味、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3.1.3课外阅读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氛围
在图书馆进行调查的时候,看课本和教材的同学占了大多数,看课外书籍的很少,大部分同学过于关注考试,他们手上的书籍不是课本就是英语四级的备考资料,就是一些专业题集,没有积极性,他们是为了考试而去看书,这会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学习氛围。读书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同学们应在课外阅读中有积极性。
3.2对于学校应采取措施
3.2.1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专业思想教育
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不是靠行政干预和会议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体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渐的渗透、影响和引导.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和任课教师同样的职责,既要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又要成为治学的榜样,同时还要注意及时了解、掌握新的图书信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切实有力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借阅图书.3.2.2要注意抓好藏书建设工作
图书馆的藏书应该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相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要及时征求广大师生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意见和要求,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于当代大学生,内心更加重要。所以,也应该增加一些能够培养学生素养、提高素质的书籍,不光在才能上得到提高,更加在处事做人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3.2.3要拓展服务思路与方式
大学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与借阅,它还肩负着对学生引导教育的责任,因此服务思路与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图书管理人员,应当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倾向,要引导学生用分析的眼光看待这些图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图书馆要根据出版发行情况,及时编些适合学生口味的、思想性、知识性比较好的新书推荐书目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同时应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激发他们对图书资料的阅读兴趣.3.2.4要认真普及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要使学生尽快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应该及时让学生掌握,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板报、墙报等宣传形式,普及扩大图书馆影响.在学生的借阅过程中,加强借阅方法的指导.图书馆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的,进一步加大网络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的力度。
4结论
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有些同学为了英语四、六级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有些同学为了打游戏而不做任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大学生具有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智能。而调查分析大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因此要处理好阅读与人生理想、学业发展、职业选择的关系,使四年的学习生涯慢慢凝聚成自我内发展的合力,为将来的发展添砖加瓦。课外阅读对于提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初步得知了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多开展一些课外阅读,主动地去接受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闫国利著.《阅读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08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为了较为全面了解掌握xx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特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更好地对课题有效研究,特对xx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分析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xx小学四至六年级共46名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时间
XX年11月18日----19日。
三、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内容共收录15个不同类型的问题,题型及结果如下。
1、 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 26人 占56 %
b、一般 19 人 占41%
c、不喜欢 1 人 占2 %
2、 你在什么情况下阅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 39人 占84%
b、老师要求 4人 占9 %
c、家长监督 3人 占7%
3、 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籍是
a 、漫画 3人 占7 %
b、童话故事 7人 占15%
c、科幻故事 19人 占41%
d、神话故事 17人 占37%
4、 你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
a、一小时以上 10人 占21 %
b、40分钟 14人 占31%
c、30分钟 19人 占41%
d、15分钟 3 人 占7%
5、 你阅读书籍来源有哪些?
a、购买 34人 占74%
b、向同学借 8人 占17%
c、交换 4人 占9%
6、 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提高语文成绩 7人 占15%
b、打发时间、消遣娱乐 2人 占5 %
c、丰富自己的知识 26人 占56%d、没感觉说不清 11人 占24%
7 、你读课外书时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 24人 占52%
b、写读后感 6人 占14
c、圈圈点点,写批注 5人 占10%
d、随意地看看 11人 占24%
8、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
a、查字典 30人 占65%
b、请教他人 10人 占21%
c、不管它,跳过去 6人 占14%
9、如果你向父母提出购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刊,你觉得他们会承受的价格是多少?
a 、20元以下 14人 占31%
b 、20到50元 24人 占52%
c 、50到100元 3人 占 7%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阅读是锻炼脑力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分析总结能力的途径之一,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认为,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为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道路,知道生命的意义,明白学习的目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生命意义的理解的能力是利用考试的形式来考察。虽然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缩短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增加了课外自由安排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教育部门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对于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而五、六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阅读的看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下达了具体的学生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要求学校、教师推荐给学生。但在要求阅读的同时,上表只能体现出对量的要求,对于学生在阅读后期望达到的标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在很多一线教师中,总会听到对于课外阅读的提倡,教学的成果很多是通过学习成绩来展示,但是单纯的对于课外阅读的强调,并没有对阅读与学习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阅读的多少是否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或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对学习成绩有影响是笔者做这个调查的目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
在对学生的阅读现状的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发现了学生课外阅读中产生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过渡强调阅读数量和时间
从课程标准里和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量的要求。从列出书单后,教师安排家长监督学生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书单中列出的书籍进行考察教师和家长并没有采用任何手段对学生的检验。一本书看完后缺少巩固的过程又开始进行下一本书的阅读。很多学生在追求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掉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悟。无法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那么阅读的主要目的也无法达到。在阅读的时间上,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遵从适量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感阅读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只进行对书内容简单的理解更加有益。阅读中不仅是学习陌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培养能够抓住重点的能力,也培养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细细的揣摩作者的意图,和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这样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自己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被动阅读降低阅读有效性
调查中,有部分同学的阅读还处在被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同学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能不进行课外阅读就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吸引力不及看电视和上网的吸引力大。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依旧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并不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任何的趣味和放松,在阅读中不能收获愉快的感觉同时也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不要求达到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深度但是阅读后能得出自己的见解,对于阅读过程中,阅读到好的描写手法或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都是可以学习的部分。这部分学习的内容因为并不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范围,所以一些学生在没有老师引导下阅读后,导致对文章内容的陌生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对作品的无兴趣感,阅读就变成了单纯的认字过程,没有代入感也不具有对书中展现的问题的分析能力,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花费了时间阅读却对阅读的内容短时间内遗忘后能算在有效的阅读范围内的内容大大减低。
(三)阅读的目的存在消极的倾向
小学生的阅读存在明确意图的倾向,自发的兴趣阅读少、由原文发展的深化阅读更少。一个原因是,无论在学校或是家庭的环境下, 将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冠上了功利的帽子,以成绩为最终追求目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如同从幼儿园就接触知识的目的就是将来应付考试,在越往高年级发展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单一。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的选择阅读的材料并不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而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有目的的要求下,有针对的安排下选择与自己兴趣背道而驰的阅读材料,更多的是偏向于与课本学习相关的材料来进行阅读。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而被动的有目的性的阅读。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在小学生在较重的课业负担下,会选择仅供消遣的书籍来阅读,而相对比较有深度,阅读性更高的书籍就不太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选择通俗易懂,并且带一些轻松愉快或者放松身心的内容变成了在沉重课业背景下学生休闲的一种途径了。例如: 漫画卡通、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读起来省事、轻松,“快速、快感、快扔”的浅阅读适合了当前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而追求轻松快乐的心理状态。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对策
1、教师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文字或枯燥的内容很容易产生消极的阅读态度,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完成阅读,但不带入自己的感情无法达到拥有自己的感悟的程度。小学阶段大部分同学将注意力放在了有趣的新鲜的故事情节上,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判断,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阅读的积极影响,及时的阅读书单中推荐的书籍,再从书单中选出能够使学生主动阅读的故事性较强的好书籍,投其所好,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教师推荐图书时不强加给学生,留个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只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选择高品质的书籍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纠正学生对于阅读功利的思想,扩大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范围。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阅读态度,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课外书籍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读边做笔记。在阅读中对好的词句用圈、点、勾、画方式标记是一种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醒自己读书时认真地阅读思考其中的问题,而且能够在重点强调下加强对知识的记忆。阅读的过程中对好的词句也可以模仿的方法进行运用。在读的过程中尝试写,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提高读书效率。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行之有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最佳途径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渗透阅读方法,继而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比如在课内阅读中向学生介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读到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及时写下自己的体会感悟;阅读中通过画曲线、直线、星号等标记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将课内获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熟练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又有利于紧密联系课内、外阅读。
3、教师组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的结果
第一, 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很广。在体裁选择上, 有很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看小说, 因为这些小说比较贴近于生活, 但是对散文、诗歌等也有一定阅读;在内容上, 历史、文学、军事、地理等非常广泛。另外, 农村的学生对国内外名著与名家精品兴趣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们接触名著的方式多是通过电视以及广播, 而且阅读通篇的人比较少。
第二, 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挑选课外书。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们的读书能够理解和支持, 并且不会影响到孩子挑选书的自由。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的书是由大人或老师帮忙挑选, 这些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对阅读缺少主动性。有的学生挑选书籍主要是辅导书, 否则家长就不支持。
二、分析原因
第一, “大语文”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大语文”就是改革原有单一语文的教育教学模式, 建立一个课堂教学内外相结合的新型的课程的体系, 它实行的是开放的教学内容, 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相结合, 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去获得知识,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自主地学习。但是现在有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从而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不足, 他们注重课内知识传授, 而忽视课外阅读。
第二, 有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所谓课外书就是一些“闲书”, 而看“闲书”就是不务正业, 这样将影响考试成绩, 所以对孩子读“闲书”也报以否定态度, 也就给课外书阅读设立了障碍。
三、解决办法
首先提高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课堂内教学相互补充。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爱好、兴趣、特长挑选自己的阅读内容, 还可以去独立思考, 去发表自我见解, 使由课堂所学内容融化到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中。这样, 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积累素材,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不自觉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实际应用、对照、揣摩、印证, 有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 起到不用教师来教的目的。
(2) 有助于达到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课外阅读有着其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 可以给专业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另外它又有自己独特价值, 它可以陶冶情操, 建立学生健全人格, 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形成共同目标, 即同时指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 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提供丰富的学习源泉。广泛阅读是每个人吸取文化知识, 增长人生阅历的重要手段。书籍本身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知识, 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和体验不同生活阅历, 而且还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的源泉。
其次, 要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
现有的考试方式、命题办法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 考试办法和教学评价必须要改革。首先应突破考试内容, 要对听、说、读、写等开展全面的考核, 将课标中推荐给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归入考试范围, 这样才能引导课外阅读;另外还要对评价手段进行深化改革, 采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去代替考试分数, 可以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 才能正确引导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
最后, 要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因为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应该把阅读看成学习当中的一项重要部分, 教师和家长应进行科学地指导和认真地组织, 从而更加优化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 增加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合理安排, 制订可行计划。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课标的要求, 把课上教学、阅读内容和作文讲授紧密联系, 合理安排, 制订完善的可行性计划, 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目标、步骤、方法、内容等, 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
(2) 注重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 感情丰富, 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差, 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感情的支配, 容易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或卡通读物, 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对读书缺乏兴趣。所以, 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的心理, 去引导他们选择有益健康、贴近学习生活的书来读。当然,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 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讲, 预留一些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升他们通过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兴趣。
(3) 结合教材内容, 推荐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所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 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 以便提高课外的阅读效果。例如, 当学习有节选的课文时, 教师可以推荐全文去让学生阅读, 这样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有小说部分, 学生则更能完整、深刻地去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
(4) 督促检查, 开展交流活动。布置课外阅读内容, 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督促检查, 并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如新书推荐、朗诵会, 书评、讨论会、或小型征文比赛等。通过这样的交流, 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 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很不乐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养, 应该加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引导, 而绝不能视而不见和放任自流。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12-28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05-13
关于小学生课外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05-15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作文11-23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09-13
关于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08-09
中小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09-03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