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2024-05-11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共7篇)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1

临床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是一种相对比较不多见的肝部良性肿瘤,主要是由血管、脂肪以及平滑肌等成分构成的。为了保证对AML的病理诊断更加准确,本文将就其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择取自建院以来,截止到2015年1月期间接受肝脏AML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进行病理学特征的分析,同时针对免疫组织化学中的标志物表达展开系统的检测。在本次研究当中,50例AML患者年龄27~65岁,男17例,女33例。

方法:样本行以常规性甲醛(4%)固定,随后石蜡切片,行HE染色法以及特殊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行以Envision二步法。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抗体以及相关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组织学形态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基本特征。

临床判断指标:在本次针对临床当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上的特征以及诊断辨别要点进行的分析以及讨论当中,我们判定各项指标为阳性反应结果的标准如下:患者体内阳性瘤细胞概率<25%的情况为“+”,25%~50%为“++”,>50%的情况为“+++”。

结果

肌细胞呈现出不同形态变异。经过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瘤细胞呈现出阳性反应的情况见表1。

全部患者在手术后接受随访6个月,均没有出现复发症状或者疾病转移,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浸润反应。另外,按照肿瘤组织的成分比可以将50例患者分成经典型14例,肌细胞为主29例,脂肪细胞为主4例,血管瘤型3例。

免疫组织化学:在本次研究中,50例AML患者在HMB45以及SMA两项上呈现出了100%的阳性反应,其中HMB45的染色状况呈现出明显的颗粒状,而且上皮细胞染色相对均匀(如图1),同时梭形细胞大多呈现弱阳性反应;相对的,SMA于上皮样细胞当中呈现弱阳性,且梭形细胞呈现强阳性(如图2);另外,CD117则主要于各个肌细胞之间弥漫,或者是呈现出散在表达性,空化上皮细胞核的周围经常呈现出强烈的阳性反应,偶尔会见到脂肪细胞的阳性反应(如图3)。

讨论

形态发生以及发病:据文献记载,肝脏AML组织来源目前不明确,最近这些年的研究分析证实其是一种真性肿瘤。当前认为,AML这种疾病是来自血管周上皮细胞当中的,它们拥有强烈的多向分化潜力,能够逐渐分化到血管平滑肌以及内皮细胞,黑色素瘤细胞标注物是它的主要特征。

形态学变化:在肿瘤本身依照血管、脂肪以及平滑肌三部分依照基本一致的比例构成的时候,是典型性的AML症状,在本次研究当中有14例,也就是实性成片平滑肌细胞与片状脂肪细胞相互混合,穿插着一定的不规则厚壁血管。相对的,如果其中一种结构占到总成分的50%及以上的时候,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亚型,包括:(1)肌细胞为主,本次研究中29例,是一种较常见的类型,按照细胞的不同形态可以分成上皮样细胞、中间细胞、梭形细胞、嗜酸细胞以及多形细胞集中不同的亚类型;(2)脂肪细胞为主,本次研究当中4例,即肿瘤呈现出成片脂肪细胞,能够占到整个肿瘤结构70%甚至以上,基本上厚壁血管以及平滑肌细胞极其微量;(3)血管瘤型,在本次研究当中有3例,常见两种不同形态,分别为血管硬化型以及紫癜样变化。

AML主要病理学特征:AML通常是单结节,同时也还有多灶性生长现象,其境界非常清晰,偶见瘤组织扩展到临近的肝脏组织,呈现出浸润性的边界,不过不会侵犯血管。在肝脏AML当中,平滑肌细胞、脂肪层以及后壁血管(或者静脉血管等)的构成比例拥有比较大的变异性,特别是平滑肌细胞比例变异性是最大的,这也是对AML进行诊断以及鉴别的难点所在。在免疫组织化学当中,使用染色法能够很好地显示出癌细胞的各项指标值的阳性反应。HMB45的阳性反应对于诊断瘤细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CD117也可以作为辅助性因素来进行辅助诊断AML。另外,通常来说肝脏AML罕见坏死,通常来说不超过肿瘤的整体组织面积10%以上。

AML治疗和预后:在临床当中,通常来说,AML多发肾脏部位[2]。肝脏AML属于良性的肿瘤,不过就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目前也有关于恶性AML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患者在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之后出现复发现象,还伴有非常强烈的血管侵犯,经过再次手术之后有死亡案例出现。在本文的研究分析当中,50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跟踪随访暂时没有出现复发或者是转移的情况,不过有2例患者存在AML向肝部组织逐渐浸润的现象,存在浸润边界,这值得相关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关注和研究。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旦在临床诊断当中确诊AML,就需要立刻进行手术来切除治疗,并妥善处理。

综上所述,肝脏AML的形态学变异相对较大,在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HMB45呈现阳性有比较好的诊断价值,另外CD117能够作为比较好的AML诊断辅助性标记物,值得进行深入探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里香,张文昌,涂明,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3):267-269.

[2]王见遐,李树东,张燕.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7):1085-1086.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1例, 女5例;年龄40~70周岁, 平均年龄 (48±15) 周岁, 无明显临床症状, 肝右叶肿块4例, 肝左叶肿块2例。

1.2 方法

手术采集标本, 以10%福尔马林固定, 进行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En Vision法) 。一抗:HMB-45、vimentin、actin、AFP、S-100蛋白、CD34及所用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Dako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处理措施

病例男女比例为1:5, 病变部位右叶:左叶为4:2。患者就诊时均无明显临床表现, 其中3例患者口述曾上腹部隐痛;另3例为体检时发现肝部有占位性病变。6例患者肝功能均正常, 血清学检查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 阴性, 给予肿块切除手术。

2.2 病理特征观察

(1) 大体表现:6例患者均为实性肿块, 边界清晰, 无包膜, 肿块质柔, 无硬化。 (2) 组织学形态:6例均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脂肪细胞无规律性穿插排列, 部分可见厚壁血管畸形及透明性变。其中3例以混合型为主, 即可明显观察到3种组分变异, 2例为上皮样型, 1例为梭形。所有变异中以平滑肌细胞变异最大, 可呈现上皮样、中间型、梭形。胞质可呈现嗜酸细胞样、透明细胞样、蜘蛛状。所有病例均没观察到异型核及核分裂。同时, 瘤细胞呈现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弥漫状、条索状、小梁状, 并充斥着大量薄壁血窦状血管及脂肪。

2.3 免疫组化

对切片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处理, 6例病例均存在HMB-45阳性。但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强阳性, 而中间型、梭形则表现为弱阳性。同时, actin、vimentin、desmin在平滑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虽然现有病例中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AFP但由2例病例表达S-100。同时对于肿瘤血管, 可观察到部分病例的内皮细胞可表达CD34。

3 讨论

目前, 大部分临床报道HAML以良性肿瘤为主, 但已有研究显示, 该肿瘤可能具有恶变潜能, 因此及早进行手术切除肿块是目前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明显, 并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 导致较高的漏诊率。同时由于该病的特殊表现, 较易误诊为透明型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脂肪性肿瘤等, 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通过本院的6例病例可知, 男女发病率1:5;发病部位以肝右叶多见 (4例) , 均与目前报道的该病好发于女性, 肝右叶符合。同时, 在实际诊断中发现, 6例病例的常规检查均显示有肿块。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肝内占位性病变。病理形态观察发现, 均有3种成分构成, 但有临床报道该病可以仅有平滑肌细胞, 因此在缺乏脂肪参与时, 较难与其他肿瘤鉴别[2]。这就要求病理医师多取材、仔细观察、分辨, 不轻易下结论。而通过分子诊断发现, HMB-45表达阳性, 可以作为该病确诊的一个诊断指标。同时参考vimentin、actin、desmin的表达情况, 可以得出较准确的诊断。

摘要:目的 通过本院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 的实际病例, 研究该病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分子特点, 从而为该病的有效诊断提供参考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对6例确诊病例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男女病例比例1:5, 肿瘤位置肝左右叶比例2:4。形态观察:3例混合型, 2例上皮样型, 1例梭形细胞型。分子诊断表现:6例HMB-45 (+) , 2例desmin (+) , 4例actin (+) 。结论 对于HAML患者, HMB-45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诊断依据, 同时结合vimentin、desmin、actin的表达情况, 以及病理学观察, 对临床确诊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形态

参考文献

[1]田海英.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3, 4 (33) :89-92.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3

关于实验原理的改进, 在实验原理的说明中, 教材上的统一说法为“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颜色反应……”, 实际上在这些实验中, 原理并不完全相同, 还原糖与蛋白质的鉴定属于显色反应, 是产生了特殊颜色的物质, 而脂肪鉴定是染色, 由于脂肪对苏丹Ⅲ (Ⅳ) 染液亲和力较大而被染色, 经洗涤后留有染液颜色, 故应把原理区分为两部分, 为将来染色体染色与观察,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打好基础。

在实验目的中, 仅要求学生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鉴定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 学生兴趣不高, 应补充对照实验, 取三种已知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材料作为样本, 同时每组还要增加空白对照, 既可使学生信服, 又能增加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又符合生物学实验的一般原理。

在材料与用具的选择中, 由于需设立对照, 故追加材料有:鸡蛋清溶液 (稀释) 、葡萄糖溶液、动物脂肪、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一、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改进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 编号甲、乙、丙;

2.向甲试管内注入2 m L待测样品, 乙试管内注入葡萄糖溶液2 m L, 丙试管内注入等量清水;

3.向试管中注入1 m L斐林试剂 (甲、乙液混合后再注入) , 也可加班氏试剂;

4.将试管放入50℃~65℃温水中加热约2 min。

特别指出的是, 原来笔者还做过利用市售砂糖 (主要为蔗糖) 做非还原糖的对照实验, 本来不应使斐林试剂变色, 但每次都失败, 后经研究, 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市售的各种砂糖由于生产工艺问题均不同程度混有还原糖。后来笔者发现有一种较纯净的蔗糖, 即冰糖, 洗净表面后溶解效果很好。

二、脂肪鉴定实验的改进

方法一和方法二均有部分缺憾, 方法一很多学生认为混合液中颜色本来就是苏丹Ⅲ (Ⅳ) 与脂肪无关。

而方法二操作方法复杂, 制作花生子叶切片需要很长时间, 特别是对高一学生而言,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应用徒手切片技术, 难度很大, 并且学生操作刀片有一定的危险性, 且操作时间长, 降低实验的效率。笔者改进方法为:

1.取两片洁净载玻片, 编号为甲、乙两组;

2.甲组:将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去掉种皮, 用刀片轻轻刮下花生粉末, 置于载玻片上, 滴一滴清水, 放在酒精灯上轻微烘烤, 至水分蒸发即可, 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 (如果用苏丹Ⅳ染液, 染色1分钟) , 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洗去浮色, 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 滴一滴蒸馏水, 盖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 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3.乙组:刮取动物脂肪组织少许, 其余操作同上;

4.低倍镜下找到染色细胞, 在高倍镜下观察比较染色情况。

三、蛋白质检测实验的改进

在教材原来基础上追加两个对照组, 编号乙、丙, 步骤为:

1.甲试管内注入待测样品2 m L, 乙组试管内注入2m L蛋清稀释液, 丙组中滴入2 m L清水;

2.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 1m L, 摇匀;

3.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 摇匀,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淀粉检测和观察的改进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 编号甲、乙、丙;

2.甲组试管中注入2 m L马铃薯匀浆, 乙组中注入2m L淀粉溶液, 丙组中注入2 m L蒸馏水;

3.向试管内滴加2 m L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

综上所述, 经改进后的实验, 可鼓励学生积极开阔思维, 大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相关的探究性实验。以上为笔者的一点粗浅认识, 不当之处, 敬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士朝.可溶性还原糖的几种鉴定方法[J].生物学教学, 2005 (1) :39-40.

[2]李五顺.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现象演变的化学分析[J].生物学教学, 2005 (9) :42.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经本院门诊和住院超声检测显示心脏表面和心脏右室游离壁前方低以及无回声的患者中,抽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51.4±13.3)岁。其中体检者11例,高血压患者1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1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排除中度及以上心包积液和器质性心脏瓣膜病,本研究中不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无肿瘤和恶性质患者存在,本研究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西门子ACUSON SC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所涉及到的探头为4V1c心脏探头,其频率设置为1.7~3.4 MHz,同时涉及到了9L4高频探头,其探头频率为10 MHz。所有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在患者的胸骨旁左室进行长轴切面,切面垂直于患者的主动脉瓣环上和患者的心脏右室游离壁前方,对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心包脂肪组织和心包积液进行观察,并在患者体表进行标记定位。之后更换高频探头,并选择浅表模式,在患者胸前相同的部位进行观测,主要对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心包脂肪组织和心包积液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测量的时候,同时连接心电图,并将R波作为舒张末期标准,对患者的图像进行冻结和停帧测量,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右室游离壁前方较低或无回声区,经过超声诊断,均显示为心外膜脂肪组织,其中有42例患者的心脏右室前方不存在心包积液,其余患者均合并有少量的心包积液。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2~15 mm,心包脂肪组织厚度2~5 mm,心包积液厚度2~9 mm。

通过检测,患者的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表现为:其主要位于患者的心肌表面,处于患者的心脏房室沟和心脏室间沟、右心室等部位。特别是患者的心脏右室游离壁前方和左室心尖部位,其主要形态为薄厚不一的月牙形的患者25例,厚度2~5 mm;呈现为三角形的患者36例,厚度5~8 mm;呈现为纺锤形的患者15例,厚度8 mm,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心脏心外膜脂肪厚度因为脂肪组织堆积的程度而表现出不等。

本次研究中,11例体检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有月牙形的6例,三角形的5例;1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月牙形的9例,三角形的5例,纺锤形的2例;13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中,有月牙形的2例,三角形的7例,纺锤形的4例;2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中,有月牙形的5例,三角形的13例,纺锤形的3例;15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中,有月牙形的3例,三角形的6例,纺锤形的6例。

3 讨论

临床上心脏脂肪可以分为心脏外膜脂肪组织和心包脂肪组织两大类,前者主要在患者的心脏表面,其属于心肌与心包脏层之间的脂肪[4]。采用超声对心脏外膜脂肪组织进行测量,其厚度和整个外膜脂肪组织的容量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患者心脏的表面沉积程度进行反应。

临床上有研究对非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外膜脂肪组织进行测量,最终得出,其厚度小于冠心病患者,又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的心脏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心脏外膜脂肪组织明显增厚[5]。本研究采用超声对心脏心外膜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得出,体检者的超声表现大多为月牙形或三角形,而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一般表现为三角形和纺锤形,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主要为纺锤形,而分析其厚度和上述研究的厚度相一致,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而心包脂肪主要处于心包壁层以外,位于心包和胸腔之间,是一种心包囊周围的脂肪组织。经心包积液超声检测,其无回声区主要包绕心脏,较为容易诊断。当心包积液较少时,因为其心脏右室的前方出现少量的无回声区,而其又位于超声近场区域。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心包慢性炎症时,就可能会出现纤维素沉积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这样就很难和心脏外膜脂肪组织与心包脂肪组织所区分。

而通过本研究,可以总结出采用超声对这3种情况进行鉴别的体会。在对其进行鉴别时,检查需要重视对增益、深度以及动态范围的调整,将增益调高能更好的分辨心包积液是否在无回声区,确定心外膜脂肪组织和心包脂肪组织是否存在低回声区等。而且确定心包部位时,其解剖层次应该由外向内进行,这样超声观察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心外膜脂肪组织、少量的心包积液以及心包脂肪组织[6]。因为观察的区域位置表浅,所以选择高频超声探头,可以利用其分辨率较高的优势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更好的探查。同时,因为少量的心包积液的右室前方表现为厚薄不一致的细条状无回声区,因此变换患者的体位可改善此情况,在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后方能够观察到弧线形或者月牙形的无回声区,但是它的厚度可能会受到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改变[7]。同时要做好动态观察,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和脂肪的代谢具有相关性,因此采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或增强锻炼效率,能够直接控制其脂肪的摄入,这样心外膜脂肪组织便可渐渐的缩小,但是期间这个周期较长,因此没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而如果伴有少量的心包积液,那么随着患者疾病的好转其会慢慢的被吸收,甚至逐渐消失,其短期可以有所改变。

关于对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测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在患者的心脏右室游离壁前方对患者的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进行测量会更加的简单,这具有十分好的重复性。而且从另外两个部位来说,其受体位及探头频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不容易测量[8]。在测量的过程中,实验可能会因为舒张期外膜脂肪组织随着患者心肌的运动表现出相对恒定的状态,而收缩期心外膜脂肪组织会随着心肌的运动而牵拉,心肌厚度会逐渐的增大,因此建议舒张期进行测量更为适宜。

综上所述,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表面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变异,但是通过三维超声造影仍然可以测量出其准确的容积,能够为临床预测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病情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超声对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对患者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进行诊断,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右室游离壁前方较低或无回声区,经过超声诊断,均显示为心外膜脂肪组织,其中有42例患者的心脏右室前方不存在心包积液,其余患者均合并有少量的心包积液。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215 mm,心包脂肪组织厚度25 mm,心包积液厚度29 mm。结论 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表面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变异,但是通过三维超声造影仍然可以测量出其准确的容积,能够为临床预测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病情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诊断,心脏,心外膜脂肪组织

参考文献

[1]张万年.超声测量技术在心血管机能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3):421-423.

[2]刘兰芬,董华,周宁,等.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5):388-389.

[3]叶军,陈伟华,凌月蓉,等.正常成人心脏参数的超声测量.赣南医学院学报,1994(4):303-305.

[4]章宽静,郭非.冠脉造影术前超声测量主动脉内径对造影导管选择的意义.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230.

[5]杨斌,赵宝珍.超声测量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1):14-16.

[6]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等.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26-529.

[7]夏洪波,邓又斌,杨好意,等.心外膜脂肪组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2):104-107.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12月共接诊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156例, 其中选择手术者138例, 男28例, 女110例, 年龄16岁~58岁, 病程12 d。所选病例均为单纯鼓膜穿孔, 无其他创伤伴随症状, 穿孔多因间接或直接的外力损伤所致。患者表现鼓膜破裂刹那间突然发生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 耳内轰轰响, 偶有短暂性眩晕。检查见鼓膜多呈不规则穿孔 (针尖样穿孔或裂隙未入选) , 穿孔边缘及耳道内有血迹或血痂。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主要探讨病例选择、修补方法、修补后的诊疗措施、预后评估及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1.2 手术方法

正常人的耳垂主要是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且血管丰富, 我院采取患耳耳垂后脂肪组织塑形修补穿孔处, 借助植入组织提供血液营养, 起到一个载体作用, 促进穿孔处愈合。

修补方法:所选患者均在术前摄鼓膜穿孔图片备档, 同时行听功能检查, 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透等检查。

备皮:修剪术耳周围毛发, 离发迹约2 cm。

1.3 体位:

平躺, 术耳向上略偏于术者。

1.4 消毒:

碘伏消毒术耳包括外耳道 (不得有流动性消毒液体滴入鼓室腔) , 严格无菌操作。

1.5 麻醉:

患者全部采取局麻, 术前均给予镇静剂。耳垂取材区用2%利多卡因5 m L加盐酸肾上腺素1滴浸润麻醉, 鼓膜用2%地卡因棉片 (不滴水) 表面麻醉。外耳道狭窄或术中紧张患者可酌情给予外耳道浸润麻醉。

1.6 方法

取患者耳垂后脂肪层较厚区, 沿皮纹做合适切口, 取出脂肪组织层, 塑形, 干燥, 待用。耳内窥镜下, 清创鼓膜穿孔边缘使其新鲜, 将塑形好的组织镶嵌于穿孔处, 贴妥。用可吸收的明胶海绵覆盖在鼓膜上 (若穿孔过大, 可提前在鼓室腔内放置明胶海绵) , 厚度适当。继续用碘伏加抗生素 (非过敏类) 油纱条填塞外耳道, 松紧适宜。术中患者自觉听力明显提高。

1.7 修补后的治疗措施:

术中或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因刺激前庭功能引起, 可给予镇定剂。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 酌情用止血药物, 1周后可以给予活血、改善微循环药物。根据情况而定, 填塞物一般在7 d~12 d左右陆续抽取。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嘱患者切勿用力擤鼻涕, 不得用患侧咀嚼硬质食物, 不得大口喝水。避免咽鼓管压力过大影响植入物成活。

2 结果

138例患者均于术后12 d抽取完外耳道敷料, 修补组织成活且听力恢复正常者达到96% (132) 例, 听力正常伴耳鸣者2例, 延期 (3个月) 愈合者3例, 未愈合者 (3例) 。据观察, 创伤性鼓膜穿孔手术修补患者的选择、手术时机及药物治疗固然重要, 但患者心理因素更应该引起重视。138例患者大部分都是他人暴力所致, 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 就诊后正确地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有利于病情恢复。本次观察, 132例痊愈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情绪稳定, 配合治疗, 而且患者本身性格较好。6例病程中未愈者, 中年女性5例, 男性1例, 为烟酒嗜好者。5例女性从就诊到出院, 一直情绪低落, 经常哭泣。因此, 所有就诊患者, 接诊、入院、出院均需正确、科学、合理的沟通及疾病健康教育, 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3 讨论

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 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 为分隔中耳与外耳道的屏障, 菲薄, 极其容易破裂, 在传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原则上, 鼓膜创伤性穿孔后尽早应用抗生素预防患处及上呼吸道感染, 同时要保持耳内干燥。如无继发感染, 一般伤后3周~4周穿孔可自行愈合, 较大穿孔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1]。我院接诊患者后, 履行告知程序即:在不感染情况下可能自然愈合, 但时间长短不定, 若有不愈合者, 可采取手术修补;若采取伤后及时手术修补, 可提高穿孔愈合率, 缩短病程, 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鼓膜穿孔对听力或多或少有影响, 患者对此缺乏认知, 担心自己的听力恢复不了, 心理压力大。首先应稳定患者情绪,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帮助其驱除内心的阴影, 放下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其次, 告知患者手术的可行性, 术后注意事项。再者, 本手术方法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费用少, 效果显著;同时, 可避免或减轻肇事方相关的的民事及刑事责任, 在基层医院开展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行鼓膜创伤性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8例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局麻下经耳内镜行耳垂脂肪组织修补术。结果 138例手术患者, 愈合132例, 治愈率96%, 3例延期愈合, 3例未愈。结论取耳垂脂肪组织修补鼓膜创伤性穿孔手术方法简单, 患者痛苦小, 费用低, 效果显著, 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鼓膜穿孔,创伤性,耳垂脂肪组织,修补术

参考文献

脂肪组织形态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04~07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8例AMI患者作为AMI组, 其中男24例, 女14例;年龄38~73岁, 平均 (55±9) 岁。2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 10例非STEMI。STEMI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典型的缺血性胸部不适, 心电图示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 (≥0.1 m V) , 肌钙蛋白T升高 (≥0.1μg/L) 。非STEMI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典型的缺血性胸部不适, 不伴ST段抬高, 肌钙蛋白T升高 (≥0.1μg/L)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1例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转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 其余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急性胸部不适。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24例, 女16例;年龄41~78岁, 平均 (57±9) 岁。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有冠状动脉搭桥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者, 有心包疾病、器质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肿瘤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经胸超声心动图图像较差影响测量者。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C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 MHz, 患者取左侧卧位, 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检查, 以主动脉瓣环为定位标识, 显示右心室游离壁前方的ETA, 在舒张期末冻结图像, 垂直主动脉瓣环, 测量右心室游离壁EAT厚度 (图1) , 测量3个心动周期, 取平均值。由2名介入心脏病科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判定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支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任何一段直径狭窄程度≥50%, 即为1支病变。抽取患者隔夜禁食12 h以上的静脉血, 测定空腹血糖 (FPG)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尿酸 (UA) 、肌酐 (Cr) 。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EAT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EAT厚度对AMI的诊断效能,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AMI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 、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HDL-C、U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FPG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87P<0.01) 。AMI组EAT厚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71, P<0.01) 。见表1。

注:*与AMI组比较, P<0.01

2.2 EAT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ETA厚度与年龄、BMI、LDL-C呈正相关 (r=0.284、0.253、0.132, P<0.05) ;EAT厚度与HDL-C呈负相关 (r=-0.116, P<0.05) ;EAT厚度与收缩压、舒张压、TC、TG、UA无相关性。

2.3 EAT厚度对AMI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 95%CI 0.76~0.93 (P<0.01) 。以Youden指数的最大点作为切点, 切点值为7.0 mm, 敏感度为81.6%, 特异度为67.5%。见图2。

3 讨论

EAT可以表达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蛋白, 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5,7,8,9]。Cheng等[10]研究发现, CT测量ETA体积增加的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卒中、再血管化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初次评价超声测量EAT厚度与AMI的关系, 发现AMI患者的EAT厚度显著增加。

EAT不仅是能量储库, 而且还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 可以分泌多种影响能量代谢、免疫和血管炎性反应的脂肪因子[11]。通过旁分泌或滋养血管分泌的途径作用于冠状动脉管壁, 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EAT与相邻的冠状动脉间无纤维筋膜层阻挡, 更有利于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在与ETA相连动脉的一侧更为显著, 缺乏ETA或被心肌桥覆盖的冠状动脉节段很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

目前, MRI和CT检查是测量EAT的“金标准”[13]。但MRI价格昂贵, 检查耗时;CT价格昂贵, 具有辐射性。Iacobellis等[14]研究显示经胸超声测量的EAT厚度与MRI测量的EAT厚度高度相关 (r=0.905, P<0.01) 。因此超声测量的EAT厚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AMI患者的EAT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Harada等[15]通过心脏64 层CT扫描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ETA体积明显增加, 支持本研究结果。本研究中AMI组患者的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能与AMI发生时25%~50% 的患者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有关。EAT与AMI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50%, 以EAT厚度>7.0 mm为诊断切点, 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提示EA厚度可以作为AMI的无创协同诊断方法。

本研究中, 匹配对照组与AMI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 EAT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EAT厚度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体重指数、LDL-C、HDL-C呈低度相关, 支持Ahn等[5]和夏洪波等[16]认为的EAT厚度与上述危险因素相关的研究结果。EAT厚度与TC、TG无相关性, 可能与TC、TG测量的是血浆浓度不足以反映心外膜局部组织情况, 或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

总之, 超声测量的EAT厚度与AMI关系显著, ETA增厚可能是AMI的一个危险因素。然而,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ETA在心外膜呈三维立体分布,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能无法完全评估ETA的总量。鉴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结果。

摘要:目的 心外膜脂肪组织 (EAT)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测量ETA厚度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选取38例AMI患者作为AMI组;40例疑似AMI, 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舒张期右心室游离壁前方的EAT厚度, 对两组的EAT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的EA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71, P<0.01) 。ETA厚度与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呈正相关 (r=0.284、0.253、0.132, P<0.05) ;EAT厚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0.116, P<0.05) 。ROC曲线示EAT厚度为7.0 mm时, 敏感度为81.6%, 特异度为67.5%,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 95%CI 0.760.93 (P<0.01) 。结论AMI患者的EAT厚度显著增高, ETA显著增厚可能是AMI的一个危险因素。

成年水貂皮肤毛囊组织形态学分析 篇7

相对家禽家畜, 我国水貂等毛皮动物研究起步晚、起点低、投入少、研究人员少、进展缓慢, 尤其是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 限制了对提高水貂等毛皮发育质量技术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对成年水貂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形态结构进行微观分析, 为其技术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6只发育正常、健康的18月龄雄性彩色水貂和黑色水貂, 体重在0.85kg, 来源于泰安郊区范镇个体养殖户;采样季节为当年6月中旬。

1.2 方法

1.2.1 样品收集 电击处死动物, 选取颈部、背部、腹部、尾部、前后肢皮肤毛囊组织, 采样区域面积大小4cm×4cm, 刮净表面毛发, 浸泡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室温下固定至少24h。

1.2.2 切片制作 按照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方法[3]分别制作连续纵切切片和横切切片。 把固定好的组织块进行脱水处理, 后用二甲苯I和二甲苯II分别浸泡10min, 将组织块浸入融化的石蜡内, 停留时间为30min, 放入盛有溶化石蜡的包埋柜里, 使组织块埋于石蜡中;然后用切片机按需要的厚度 (皮肤组织一般为5~7μm) 切成薄片, 在相应温水进行展片且附于载玻片上, 于38℃温箱中烘干;最后放于盛有二甲苯I和二甲苯II的染缸内依次脱蜡10min和5min, 用于染色。

1.2.3 染色 根据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方法[4]进行。自二甲苯中取出切片, 放在格板内, 滴少量的树胶于组织片中央, 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

1.2.4 镜检与照相 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进行比较观察, 并选择不同放大倍数进行照相。

2 结果

2.1水貂皮肤毛囊结构的纵切面观察

见图1。

图1A和图1B显示水貂皮肤层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真皮和皮下组织层, 表皮层由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 真皮由乳头层和网状层组成。图1A’和图1B’显示, 毛发作为皮肤的衍生物, 起源于皮肤的真皮层, 一般由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构成, 初级毛囊分为毛囊干和毛囊球, 毛囊毛球分布在真皮层的底部, 直径较大, 发育较早。次级毛囊直径较小且生长较浅, 分布在真皮层的中部, 毛囊深度变化较大。毛囊从内到外分别为毛干、内根鞘、外根鞘、结缔组织鞘, 初级毛囊的结缔组织鞘和外根鞘较厚, 结构也很致密。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毛干又由毛小皮、毛皮质和髓质组成。

2.2不同部位毛囊横切面观察

见图2。

图2显示, 水貂毛囊结构是多毛囊结构, 每一个毛囊内含有一个初级毛囊和十几个次级毛囊, 大部分毛囊内还含有皮脂腺。从分布来看, 不同部位的毛囊密度、数量和形态差别较大, 颈部毛囊密度较大, 分布较均匀, 毛囊大小较一致, 形态偏小;背部和尾部毛囊成簇分布, 每簇大约由3~5个形态完整的毛囊组成, 内含多个皮脂腺, 毛囊形态较为一致, 毛囊直径较大, 毛囊和皮脂腺均较发达, 尾部毛囊数量虽较背部要少, 但毛囊簇却显得更为发达。腹部毛囊最为稀疏, 以单个毛囊为主, 显示针毛较少, 多为绒毛。水貂这种不同部位毛囊分布、结构形态的差异与毛发功能及其演化有很大关系。

3 讨论

(1) 水貂的皮肤组织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 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 表皮层又由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 而真皮层包含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组织[5]。水貂的被毛作为皮肤衍生物, 其毛囊由上皮细胞和真皮细胞间相互作用形成毛囊原始体, 逐渐生长发育形成完整结构的毛囊。根据发育先后、组织结构和功能先后形成初级毛囊、次级毛囊, 初级毛囊发生早于次级毛囊, 并具有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等附属结构;次级毛囊没有或仅有不发达的皮脂腺 (图1) , 但具有包含静止空气层的发达髓质, 这对水貂形成具有较好保温性能的绒毛非常重要[6]。同时, 水貂毛囊根植很深, 接近皮下组织层, 且毛根部膨大, 呈弯钩形, 有利于毛发的牢固而不脱落, 这也是建立鉴别水貂毛皮与人造毛皮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 (2) 水貂毛囊的发育为遗传所决定, 要不断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往复循环, 在这一循环中, 环境因素影响循环的周期[7]。如光照、气候温寒和营养等都影响毛囊的发育和被毛的生长, 这是造成不同地区、不同管理水平和不同饲养条件水貂毛皮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水貂不同部位毛囊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毛囊发育呈现部位上的差异性, 这对水貂毛囊发育的调控研究及其生产利用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孙伟丽, 李光玉, 王夕国等.水貂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进展及展望[J].特产研究, 2010 (4) :62-64.

[2]杨景晁, 曲绪仙, 马泽芳等.山东省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动物学报, 2013, 17 (1) :41-44.

[3]梁东, 杨福合, 邢秀梅等.利用冷冻切片法与石蜡切片法对水貂组织切片进行优化研究[J].特产研究, 2011 (1) :5-8.

[4]李红芬, 郑肇巽, 马品耀等.HE染色原理和试剂配制及染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4) :1985-1986.

[5]王卓, 李光玉, 杨雅涵等.初生水貂皮肤毛囊发育组织学观察[J].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 (8) :201-205.

[6]高雅琴, 王宏博, 梁丽娜等.蓝狐、水貂和獭兔的毛纤维显微结构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1) :15275-15277.

上一篇: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下一篇:质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