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织形态学

2024-09-23

骨组织形态学(精选11篇)

骨组织形态学 篇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骨丢失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的增加,严重损害着老年妇女的健康。目前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骨质疏松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延缓骨量的丢失[1,2],但有关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实验以切除大鼠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抗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选取60只3月龄SD雌性清洁性大鼠,体质量180~200 g。未曾交配,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7-0005。动物适应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A、B

2组,其中A组为假手术组,共20只,不切除双侧卵巢; B组为模型组,共40只,切除双侧卵巢,手术操作同A 组。3月后2组各取10只大鼠进行骨密度检测确定造模是否成功[3]。造模成功后处死,提取骨标本保存。将A组余下的10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B组余下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雌激素组,每组各10只。

1.2 动物造模制作

用3%戊巴比妥钠(按0.1 ml/100 g)经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于背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背侧,完整摘除双侧卵巢后,仔细止血,逐层缝合。假手术组取腰椎旁背侧切口,进入腹腔,切除一段小肠系膜后,立即止血缝合。动物手术后给予抗生素3 d,防止感染,自由摄食,饮水。

1.3 治疗方法

1.3.1 针刺组:

大鼠不作麻醉,在自己设计的鼠架上进行针灸操作。选穴:(1)关元、三阴交(双侧);(2)肾俞、后三里(双侧),每日选取其中1组穴位,2组穴位交替进行,取穴方法按华兴邦氏的方法实施,用细美容针刺入穴位后,接韩氏电针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电针刺激,其刺激参数为:连续脉冲波、频率3~4 Hz、强度4~5 mA,以动物局部轻度抖动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月。

1.3.2 雌激素组:

造模成功后,按人鼠剂量换算,每只大鼠以0.1 mg/kg,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周1次,连续3月。

1.3.3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

不作任何处理。

1.4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

1.4.1 四环素活体标记与不脱钙切片制作[4,5]:

大鼠处死前14 d腹腔内注射1%四环素生理盐水30 mg/kg,处死前4 d腹腔内注射1%钙黄绿素5 mg/kg,进行活体荧光标记。3月后,用10 g/L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并断头处死大鼠,取其左侧股骨下段干骺端长约1 cm骨组织,置于4 ℃ 70%乙醇中固定, 再经梯度酒精、丙酮脱水、脱脂,将标本经二甲苯透明后浸透包埋于甲基丙烯甲酯、丁酯及过氧化苯乙酰的聚合物中,置于4 ℃冰箱中聚合,用Jung K 型重型切骨机切成8 μm的厚骨片(用于测量松质骨动态参数)和4 μm的薄骨片(用于测量松质骨静态参数)。薄片行von Kossa及Giemsa染色封片,厚片不染色作荧光观察。

1.4.2 骨组织观察及测量参数:

采用半自动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和测量软件(OsteoMeasure;OsteoMetrics, Inc,USA) 在距骺线1 mm处至远端3 mm范围内进行松质骨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测量的指标有:静态参数:(1)骨小梁面积分数(Tb.Ar);(2)骨小梁数(Tb.N);(3)骨小梁宽度(Tb.Wi);(4)骨小梁分离度(Tb.Sp)。动态参数:(1)荧光周长百分率(L.Pm);(2)矿化沉积率(MAR);(3)矿化延迟时间(MLT);(4)类骨质周长百分率(O.Pm);(5)骨吸收周长百分率(Er.Pm);(6)骨形成率(BFR/BS)各参数意义及相关计算公式见文献[6]。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undefined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静态参数的影响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模型组Tb.Ar,Tb.N及Tb.Wi均显著减少,Tb.Sp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模型组大鼠在去势后骨量显著下降,骨小梁间结构破坏,骨质疏松形成。见表1。

经3月连续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雌激素组Tb.Ar,Tb.Wi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Tb.Sp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在雌激素组中Tb.N与模型组相比亦有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中Tb.Ar,Tb.Wi显著低于雌激素组,而Tb.Sp则明显高于雌激素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雌激素组比较,▲P<0.05

2.2 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动态参数的影响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Pm、MAR、O.Pm及Er.PM、BFR/BS均显著增加(P<0.05,P<0.01),MLT明显缩短(P<0.05)。表明模型组大鼠去势后,新骨形成和矿化的速率加快,骨转化活跃,骨形成与骨吸收都增强,呈现高代谢状态。

经3月连续治疗后,电针组L.Pm、MAR均有明显升高,Er.PM、MLT下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O.Pm和BFR/BS较模型组而言,变化不明显;雌激素组中,与模型组相比,L.Pm、MAR均有所下降(P<0.01),Er.PM、BFR/BS也明显减少(P<0.01),而O.Pm、MLT则无统计学差异。电针组中L.Pm、MLT、BFR/BS较雌激素组明显升高,而MLT则显著下降(P<0.01)。见表2。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雌激素组比较,▲▲P<0.01

2.3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表现

假手术组骨小梁较粗,排列密集而整齐,连续性好(图1)。模型组去势后骨小梁排列稀疏,骨小梁间连接差,出现大量骨小梁盲端(图2)。经电针治疗后,骨小梁密度增大,骨小梁数目增加,但仍不如正常结构,小梁间连接性差(图3)。经雌激素治疗后,骨小梁数目增加,小梁间连接增多,排列有序,仍未达正常结构(图4)。

3 讨论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是利用体视学原理,将形态学观察到的骨组织结构改变用定性、定量的计量方法进行计算[7]。不仅能够精确地测量骨组织微细结构和骨组织形态学及总体骨量的变化,而且能够通过“四环素标记”的骨计量学技术将时间因素标记在骨形成期的矿化过程,能动态观察到完整的激活-吸收-形成-静止过程的改变,了解其产生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与代谢的信息状况[8]。因此在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药物疗效的评价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9]。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运用于针刺研究中,不仅能从静态参数中对骨组织水平的质(骨结构)和量(骨量)进行客观评价,而且可以通过测量其动态参数,了解骨组织形态细胞水平的动态特性,因此,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对客观评价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进一步阐明针灸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手段。

本次实验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因其骨量丢失与绝经后妇女相似,国内外报道均认为是比较合适的[10,11]。在本实验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其骨量明显下降,骨小梁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动态参数分析,骨吸收活动增强,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同时机体通过破骨-成骨偶联作用,使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数量明显增多,分泌类骨质功能增强。这些变化显示模型组大鼠去卵巢后呈现较高的骨转换率,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增强,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致大鼠股骨骨量下降,骨结构稀疏,骨质疏松形成,造模成功。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脾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两脏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故以补肾健脾为治疗原则,选取肾俞、后三里、关元、三阴交等穴[12]。经电针治疗后,从动态参数上看,与模型组比较,L.Pm增加显著,说明电针能够刺激成骨细胞的生成,加速骨的形成。MAR增加,MLT减少表明电针能使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矿化功能增强,BFR/BS与模型组相比虽然其差异无显著性,但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明骨形成增加。在骨吸收方面,Er.Pm比模型组明显减少,表明破骨细胞功能受到一定抑制,其活性减低,致使骨吸收下降。从静态参数上看,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b.Wi明显提高,Tb.Sp显著减小,Tb.N与模型组相比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也有增加的趋势,表明骨小梁间形态结构得到改善,Tb.Ar较模型组也有明显增加,骨量得到维持。由上述分析可知,电针能够增加成骨细胞数目和活性,促进骨形成,并且对破骨细胞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使骨吸收减弱,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雌激素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确切有效的药物[13],本次实验采用雌激素作为对照,旨在比较针刺与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及作用机制上的差异。本次实验结果与以往报道的相同[13],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降低高骨转换率,即同时减缓骨吸收和骨形成(以抑制骨吸收为主),从而纠正骨代谢负平衡,达到减少骨量丢失,改善骨结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电针能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骨组织形态学指标,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使骨形成大于骨吸收而呈正平衡状态,从而使骨量和骨结构明显改善,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3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和假手术组,3月造模成功后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雌激素组。干预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股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分析。结果 去卵巢大鼠经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荧光标记百分率、矿化沉积率升高,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升高,骨小梁分离度、骨吸收周长百分率降低(P<0.05或P<0.01),骨小梁数目、类骨质周长百分率及骨形成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电针能够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下段的骨量,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电针,骨质疏松,骨组织形态学

骨组织形态学 篇2

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大师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提出了四种不同形态的组织文化:

1.集权式的文化(power cultures):权力中心只有一个,通常是由一位具有领导魅力的创始人或其继承者,以相当权威化的方式运作。企业的领导方式很强势,有决断力,反应速度很快。而中间管理阶层采取主动的空间不大。这种企业文化,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有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同样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如果决策错误,将为公司带来灾难。这种企业文化在公司刚起步的头几十年经常可以见到。

2.各司其职的文化(role cultures):在大型且注重既定程序的公司里经常可见,每个人的角色、工作程序,以及授权程度,均界定清楚。在这种文化下,既定的工作说明与工作程序比个人特质重要,这类组织相当稳定且规律化,但也缺乏弹性、步调迟缓。一些历史悠久的银行与保险公司,以及集团企业(如日本的株式会社)、国营企业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3.任务导向的文化(task cultures):利用小规模的工作团队,以建立网络与人际互动的方式完成任务,个人可以高度掌控工作。公司的阶层属于扁平式的,工作形态则属于非正式的。这种企业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公关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以及销售公司等。

我国企业组织形态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 组织形态 企业立法 比较

企业组织形态的实质,就是企业的法律形式,贺志东认为“是指企业资产所有制形式在法律的确认及在法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中付一彦先生认为企业的法律形式是指“企业在相互的对立和激烈的竞争中所采取的资本集中的形态;董开军、李诚认为“是指企业在法律上的类别形态”;《企业法通论》的作者则认为是“法律规定的企业表现形式”。综上所述,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指法律所确定的企业组织所存在的形式。任何主体创办企业都必须在法律确认的范围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态,具备相应法律规定的条件后,投资人即可到企业登记部门进行核准登记,当然在具备规定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可以进行转换。那投资者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企业形态?本文从法律地位、治理结构与投资人的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现存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这三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态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1 主体资格方面

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又可以分为有限合伙企业和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是指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构成,其中普通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企业债务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有限合伙企业这一企业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其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者的热情,实现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最佳结合。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则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成为合伙企业的主体。《合伙企业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但此规定并不排除上述投资者成为有限合伙人。除此限制外,但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他法人及非法人经济组织均可以成为合伙企业的主体。当然,主体的数量上有限制。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只能是由自然人设立,且只能为一个自然人。由此可见,任何法人或其他组织均不可以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主体。当然,在我国外商或外国人不可以设立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公司的组织形态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设立的主体来说,没有限制,任何具备条件的个人和组织均可以根据我国《公司法》在我国境内设立公司。当然,对于中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为合伙企业是人合企业,所以其合伙人不容易找到,意味着企业的资本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不太容易从外界得到扩张。但是,公司是一种资本的集合体,认钱不认人,所以公司更容易从外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2 企业资本方面

设立企业必须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具体包括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出资数额。在这些方面,不同的企业组织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出资方式上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可以用货币、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出资,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合伙企业法》第十七条规定“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由此可见,对于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和出资期限,而是遵从合伙人自己的协定。当然,有限合伙人是不可以用劳务出资的,但普通合伙人则能以自己的劳务出资。

至于个人独资企业,我国法律同样没有做出有关具体的资本数额、出资期限方面的规定,同样按其设立时提交的申请书载明的规定办理。

对于公司,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则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尽管《公司法》也尊重股东之间订立的公司章程当中的相关约定,但是对于出资方式,则禁止任何股东以劳务出资。其他诸如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为出资方式,则和其他企业组织形态规定相同。从出资数额来说,在其他法律法规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则为500万元。从出资期限来看,一般的非金融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一次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但最长不超过2年且首次出资数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这一点对于采用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适用。但是对于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则一次性缴付比例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5%后,才可以对外募集不足部分,由此可见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人不能分期缴纳注册资本。另外,如果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其注册资本最低不少于10万元且必须一次性缴付到位。

从注册资本的角度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要求最低;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也不高。但是不想和他人共同举办公司的话,那么只能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会稍微严格一些。

3 治理结构方面

设立何种组织形态的公司,公司控制权或管理权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代理制度,在企业主或股东本身无法经营管理企业时,必然出现委托代理,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股份有限公司。要把经营权从所有权当中分离出去,这对于权力欲望较强的股东来说是一件较为痛苦的事情。当然,将经营权交给别人这并不是大公司的专利,从合伙企业到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委托他人经营管理企业。委托代理制度有它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两个不可避免的缺陷:①企业容易落入内部人控制的陷阱。美国学者贝洛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资产》一书中提出经营者实质上控制了企业。经营者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出现和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在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时,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利过分集中于“内部人”,因此所有者利益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样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上述论断的依据:“内部人因为掌握的信息更加充分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所有者往往处于信息较为贫乏的不利地位。”而我们知道信息就意味着一种资源与生产力,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则对于决策及控制会更加有利。因此,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会比股东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②因为必须聘请非股东人员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所以也必须会给公司经营增加成本,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代理成本。任何投资者都必须权衡代理成本和引进代理所带来的收益孰大孰小的问题。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司规模越大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成本也越大,并不一定带来收益的必然上升。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企业规模不大,所有者直接管理企业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以避免代理成本的支出,同时可以后效避免企业落入“内部人控制”的陷阱。

4 税收成本方面

根据税收学的理论,任何企业在其运行过程当中都无可避免地要向国家或政府交税。但是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没有企业愿意多交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少交税是每个企业的愿望。因此,税收成本是投资者设立企业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因此可以知道,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无须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由企业主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两种规定,哪一种更节税呢?下面做一个比较。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税率是20%。但是,投资者对于从企业分得的利润仍然还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40%七个等级;同时根据2008年<财税 2008 第65号>文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原来不允许扣除的项目,诸如这类型企业从业人员合理的工资、薪金、福利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新规定都允许进行税前扣除。

假定,某个人独资企业年度实现利润60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者个人;某自然人设立的一人有限公司年度实现的利润也为60万元,税后利润也全部分配给股东个人(均不考虑企业计提公益金和其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那么,一人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为:应纳企业所得税为:600000×25%=150000元;自然人股东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00—150000)÷12—3500]×25%—1005)]×12

=89940元;那么该股东合计承担的所得税税负为239940元。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需要缴纳所得税为: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00÷12)—3500]×30%—2755﹜×12=134340元。计算结果,一人公司比个人独资企业多纳税近1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前提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较公司而言承担的税负更低。

5 风险责任方面

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伴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外发生各种各样的债务。法律一方面在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权益。也就是说,当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个人独资企业主对企业债务同样也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也就是说当企业资产不足以偿还对外全部债务时,上述两类投资者还必须以个人其他资产偿还企业债务。所以,在这方面来讲,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着无限的责任,这一规定也使得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而《公司法》则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内)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均是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被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此可见,公司股东责任的有限性具有非公司制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除上面五个方面的比较,它们的比较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诸如在设立程序的繁简和难易程度来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就相对容易一些,时间也更快一些;在对外筹集资金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发行债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还有可能对外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从而可以让公司获得跳跃式发展的资金,而非公司制企业在这方面根本不允许涉足。总的说来,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各有其优点,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投资者要设立何种形式的企业,或者某种形式的企业存在一段时期后,需要进行企业形式的变更,上述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汪发元.经济法新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贺志东.中小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10.

[3]王新宇.新公司与企业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傅元略.财务管理基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骨组织形态学 篇4

从1967年开始, 日本学者进行了平鲷的人工孵化和育苗试验, 并利用其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在养殖鲷科鱼类品种的改良方面进行了杂交试验。在国内, 江世贵等[2]进行了平鲷与真鲷的杂交研究, 区又君等[3]进行了平鲷与黑鲷、真鲷和黄鳍鲷的属间远缘杂交及其发育和生长研究。李加儿等[4]就环境因子变化对平鲷精子活力的影响以及温度对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5]。周宏团等[6]研究了平鲷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变化。丁彦文和李加儿[7]对平鲷幼鱼耗氧率进行了初步研究。李军等[8]对香港地区养殖平鲷的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此文研究平鲷消化系统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特点, 以期为其营养学、疾病学以及消化与吸收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平鲷采自水产市场。体长26~27 cm, 体重625~660 g。

试验鱼暂养24 h, 待其消化道中食物及粪便排空后解剖。取出消化道, 从舌、食道、胃 (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 、幽门盲囊和肠等部位切取组织块。所有组织材料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经酒精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处理, 以5 μm连续切片, 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方法采用AB-PAS反应显示粘液细胞。以上切片均在Nikon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使用显微测微尺随机取15个样本进行测量, 测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平鲷消化系统形态学

平鲷消化系统分消化管和消化腺2部分,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等器官, 各器官分界较明显。平鲷口咽腔宽大, 分布有颌齿、咽骨齿和咽鳃骨齿等 (图1) 。上颌齿5~6行, 最前端有6颗较大且尖利的门齿, 其余齿为臼齿, 扁平, 圆钝, 越靠中心越大。下颌齿3~4行, 最前端有5~6颗较大尖利的门齿, 较上颌同类型齿略小。其余大小及排列同上颌齿。每一鳃弓上有2行鳃耙, 鳃耙数为5~6+8~9, 每个鳃耙上还分布有成簇棘状细齿。舌宽厚, 不游离。

A.背侧;B. 腹侧;1. 门齿;2. 臼齿;3. 舌;4. 鳃耙; 5. 鳃弓;6. 上咽骨齿;7. 下咽骨齿 A. dorsal part;B. ventral part;1. incisor;2. molar; 3. tongue;4. gill paker;5. branchial arch; 6. upper pharyngeal tooth;7. lower pharyngeal tooth

食道短粗, 内有纵行的褶皱, 当吞咽食物时可以扩展。胃卜形, 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部分。在幽门部与肠连接处有幽门盲囊8~10条, 环状围绕于肠道周围。肠道在体腔内迂回, 有2个回折, 按折点分布将肠道分成前、中、后3部分, 肠长/体长为0.48。肠道外部覆盖有较多脂肪。

消化腺为肝胰脏, 未发现独立的胰脏。肝胰脏黄褐色, 分左、右2叶, 右叶较左叶大, 将胃部大部分覆盖住。胆囊细长管状, 末端膨大, 紫黑色 (图2) 。

1.食道;2.贲门;3.胃盲囊;4.幽门;5.前肠;6.中肠;7.后肠;8.肝;9.幽门盲囊;10.胆囊

2.2 平鲷消化系统组织学

2.2.1 食道

平鲷的食道位于口咽之后, 贲门之前。由内向外分为4层,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食道内表面分布有宽大且矮平的粘膜褶, 约17个, 无分支, 平均高度为237.54 μm, 平均宽度为452.15 μm。食道的组织结构与贲门极其相似。粘膜上皮处有类似胃小凹状结构。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分界不明显, 不易分辨, 采用刘飞[9]的方法将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合并到一起进行测量。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其间有丰富血管、神经细胞和淋巴分布, 偶尔可见到平滑肌。肌肉层较厚, 为横纹肌, 结缔组织深入到肌肉层中, 将其分成断续的团状结构 (图版I-1) 。浆膜层较薄, 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易脱落。

2.2.2 胃

胃大体可分为贲门部, 胃体部和幽门部3部分。胃组织同样由4层组成。贲门部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细胞核多位于下部, 染色较深, 凹陷形成胃小凹。未见杯状细胞。贲门部胃小凹最多, 胃腺非常发达, 为管状腺体, 开口于胃小凹, 走向与胃粘膜表面垂直, 有的弯曲或具有分支。从横切面来看, 每个腺管管壁由40个左右排列规整的腺细胞围成管腔, 腺细胞明显大于周围细胞, 方形, 细胞核多为圆形, 位于基部。细胞饱满, 细胞质染色较浅 (图版I-2)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较厚。肌肉层为平滑肌, 内环行, 外纵行。

胃盲囊各层厚度均大于贲门部, 胃腺十分丰富, 其结构同贲门部 (图版I-3) 。幽门粘膜层明显变薄, 粘膜褶窄且较短, 有少量胃小凹和胃腺分布, 此处胃腺结构跟贲门部不同, 腺体走向不与粘膜表面垂直, 内腔较大, 腺细胞长柱状, 细胞排列紧密 (图版I-4)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可见大型静脉。肌层以内层环肌为主, 外纵肌较薄, 且厚度不均匀。食道及胃各部分组织结构比较见图3。

2.2.3 前肠

前肠粘膜层向内腔伸出许多长条形皱襞。从底端向上延伸过程中又有分叉。肠皱襞较食道和胃的细长, 主要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排列紧密, 细胞核位于中部, 细胞质染色较深, 表明含有较多的酶类物质。杯状细胞丰富, 其中大部分着色较浅, 空泡状, 细胞核较其周围上皮细胞更靠近基底面。在固有膜内分布有小肠腺, 结构为团状, 开口于相邻的绒毛之间的基底部, 数量较少。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可见大量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在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之间偶尔可观察到密集的神经细胞丛。浆膜层为单层细胞, 细胞核密集于浆膜层内侧 (图版I-5) 。

2.2.4 中肠

中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 向腔面伸出20~30个皱襞, 分支多, 排列密集。粘膜层为单层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细胞核长条状, 空泡状杯状细胞夹杂于柱状细胞中, 数量明显少于前肠。粘膜下层薄, 可见大静脉分布。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厚度相当。浆膜层由一层细胞构成 (图版I-6) 。

2.2.5 后肠

长条皱襞较前肠和中肠的更细长, 25~30个, 上皮细胞长且细排列紧密, 染色较浅。杯状细胞较中肠增多 (图版I-7) 。肌层内环外纵, 内环肌发达, 外纵肌较薄。环肌与纵肌之间有较多肌神经丛神经细胞。浆膜层由一极薄层间皮构成。

2.2.6 幽门盲囊

在幽门与前肠交界处衍生有幽门盲囊8~10个, 粘膜褶数量极多, 几乎充满整个内腔, 粘膜褶之间的界限分辨不清。粘膜下层极薄, 肌肉层内环外纵, 环肌厚度均匀, 纵肌厚度变化较大, 浆膜层薄 (图版I-8) 。幽门盲囊结构与前肠相似, 说明它的作用可能用于扩大肠的表面积。前、中、后肠, 幽门盲囊粘膜褶高度与宽度及各层厚度见图4。

2.2.7 消化腺

肝胰脏。未发现平鲷有独立的胰脏, 具有典型的肝胰脏结构。较大空洞结构, 肝脏最外层是由一层扁平浆膜上皮和浆膜下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层。浆膜下结缔组织在有的部位伸入到肝脏内与肝脏汇管区的结缔组织相连。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不发达, 因此肝小叶的轮廓不清晰。偶尔可见静脉、小动脉和胆管聚在一起的肝门管结构。肝脏结缔组织分支之间为肝实质部分, 主要由肝细胞和窦状隙构成。肝细胞彼此相连, 呈多角形排列成细胞索, 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其间隙即为窦状隙又称肝血窦, 窦状隙壁由内皮细胞和星形的枯否氏细胞组成 (图版I-9) 。胰腺腺泡和胰岛分布于肝脏内大静脉周围, 胰岛呈团状分布, 胰岛细胞不规则排列, 细胞染色非常浅, 细胞核圆形, 细胞界限分辨不清, 外围腺泡细胞染成深蓝色。胰岛细胞团外缘有极薄的结缔组织围绕 (图版I-10) 。

2.3 消化系统组织化学

2.3.1 粘液细胞类型及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

根据AB-PAS染色结果, 参考袁金铎等[10]的分类方法, 将平鲷消化道粘液细胞分为4型。Ⅰ型, AB-PAS染色呈红色, 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Ⅱ型, AB-PAS染色呈蓝色, 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Ⅲ型, AB-PAS染色呈紫红色, 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 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Ⅳ型, AB-PAS染色呈蓝紫色, 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 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粘液细胞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数量有较大差异, 同时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的种类也不相同。食道、胃中的粘膜上皮层形成连续的浅红色边缘, 细胞界限不清导致无法计数。胃部偶尔可见极少量Ⅱ型及Ⅲ型粘液细胞。其余部位均以Ⅱ型粘液细胞为主 (图版II) 。经过细胞数量统计, 其中中肠粘液细胞密度最大 (表1) 。

3 讨论

3.1 平鲷食性及其消化系统的特点

平鲷上、下颌具门齿和多排臼齿, 利于摄取礁岩上的附着物, 以及嚼碎螺类和蚌类等坚硬的食物。颌齿、咽骨齿和咽鳃骨齿发达, 鳃耙上也具细齿。其食道粗短, 胃部分化明显, 胃发达, 卜型, 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分界明显, 贲门部长于胃盲囊, 胃盲囊囊状, 肠长/体长为0.48, 幽门盲囊8~10个, 这些都是肉食性鱼类的特征, 这与其它肉食性鱼类驼背鲈 (Cromileptes altivelis) 、鲈鱼 (Lateolabrax japonicus) 、真鲷 (Pagrosomus major) 、鳜 (Siniperca chuatsi) 、海鳗 (Muraenesox cinereius)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11,12,13,14,15]。与肉食性鱼类不同的是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一般无颌齿, 胃部不明显或不发达, 有研究表明, 一些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的肠长/体长都大于1[9,16], 更有研究发现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的比肠长能达到8以上[17]。肠的形状和长短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食物消化的难易[18]。植食性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肠长为体长的2~5倍, 鲢的肠长为体长的6倍以上[19]。食硅藻等植物性饵料的斑鰶 (Clupanodon punctatus) 、鲥鱼 (Alosa reevesii) 和金色小沙丁鱼 (Sardinella aurita) 齿小或退化, 肠长而盘曲多, 肠长与体长比为1.2~1.8倍[20], 无胃鲤科鱼类[21]肠长与体长比为1.64~7.77, 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泰山樆霖鱼 (Varicorhinus macrolepi) [22]肠长/体长平均为3.04。区又君等[22]研究了驼背鲈的消化道形态, 发现其消化道分界明显, 肠长为体长的0.8~1.5倍, 肠有10余个小曲, 幽门盲囊10~13个, 胰脏为弥散状分散于胃体表面。王迎春等[23]通过对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等8种肉食性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发现这8种鱼类胃肠分化均较明显, 肠长与体长比在0.34~1.23之间, 幽门盲囊数最多的达到600多条。幽门盲囊数量越多, 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越有保证。BUDDINGTON和DIAMOND[24]指出盲囊的存在是通过直接不增加肠本身的长度或厚度而达到增加肠表面积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平鲷食道处有较多且大的粘膜褶, 这些褶状结构增加了消化道的容量, 或扩大了消化吸收面积[25], 也具有支持粘液和酶类、使食物顺利地通过食道、减少食物对消化道表面的损伤的作用[26]。胃部组织分化明显, 胃腺多且发达, 使其粘膜层明显厚于消化道其它部分。胃腺既分泌胃蛋白酶原, 同时也产生盐酸。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发达的胃及其胃腺和幽门括约肌使鱼能适当地容纳食物并延长其停留时间, 充分地消化肉食性食物[12]。平鲷肠道尤其是前肠上皮反复折叠, 形成丰富其分支的褶皱, 可使已分解和部分消化的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尽量延长, 进行小肠内的进一步消化并被充分吸收。再加上8~10个发达的幽门盲囊使长度不长的小肠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这也是其消化系统明显的分化结构同摄食习性、生理功能的适应。相比之下, 草鱼肠壁的粘膜下层很薄, 有利于肠壁的扩大, 当食物充足时, 肠壁能够扩张成一层透明的薄皮, 又加上肠道较长, 有利于尽量多储存食物[27]。

3.2 杯状细胞与粘液细胞分布

最初粘液细胞被称为杯状细胞, 由细胞有核的基底部较细而接近分泌物的贮留部从边缘部分膨大, 形状犹如酒杯而得此名。人们常通过形态来辨别粘液细胞[28]。杯状细胞能分泌粘液和消化酶, 一方面起润滑作用, 另一方面与消化酶共同作用帮助消化, 故杯状细胞的多少可间接反应鱼类的消化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发现它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有机物质, 如粘多糖、水解酶和免疫球蛋白等, 不仅起到消化作用, 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方面也起很大作用[29]。

在粘液细胞的识别和定位上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最初KITZAN和SWEENY[30]根据PAS反应的着色类型和细胞形态将非洲肺鱼 (Protopterus annectens) 的粘液细胞分成亮红色、淡红色和深红色。SIBBING和URIBE[31]在HID和AB-PAS染色的基础上将粘液细胞分成囊状粘液细胞、梨状粘液细胞和杯状粘液细胞。但后者的分类方式被认为是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粘液细胞表现出来的形状, 又由于细胞具有立体性, 在切片上观察到的形状具有片面性。袁金铎等[10]在前人的基础上, 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粘液细胞分成了4种类型, 即此文采用的分类方式—根据显示的颜色较准确地反映黏液细胞中酸性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的含量变化, 从而达到区别不同类型黏液细胞的目的。

国外的研究表明, 鱼类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密度与鱼类的食物颗粒大小和摄食方式、食性、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都有密切关系[32]。不同种鱼食道中的粘液细胞不仅数量有差异, 而且粘液的化学组成也有很大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是同食性和饲养习惯有关, 肉食性鱼类粘液细胞的数量最少, 草食性鱼类粘液细胞的数量最大, 杂食性鱼类粘液细胞的数量居中[29]。

骨组织形态学 篇5

在组织形态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简称shrm)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都深深地融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变革之中,并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但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使得shrm研究不断面临挑战,因为不同的实践背景会造成由此而形成的理论研究的不同,所以有必要通过实践发展变化的过程探索新的理论。因此,shrm的研究内容也随着企业实践模式的变迁而变迁,并且不断出现新问题。

shrm的产生背景

shrm的研究内容不仅随着企业实践模式的变迁而变迁,也随着学者对相关理念或思想的不断挖掘而得到系统的提升。

虽然shrm的理念首先由美国人提出,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企业实践为shrm提供了研究平台。日本hrm实践的核心在于其人本主义思想,并实行了终身雇佣制等一系列体现其人本主义思想的hrm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hrm的弊端也日益地暴露出来。约翰·沃洛诺夫在《日本管理的危机》的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日本模式的弊端。他批评日本企业的hrm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一般事务性职能,而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缺乏充分的界定、使用和激励。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经济全球化也迫使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升为战略角度。随着管理学者们对企业战略研究的深入,战略取向的推动使hrm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其在组织战略管理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就是说,战略理论的兴起也使hrm研究者们意识到hrm必须由原来的一般事务性职能转变为战略导向的hrm。wwW.11665.CoM

shrm研究的丛林现象

纵观近三十年研究历史,shrm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迄今为止该领域研究包括以下研究主题:shrm的匹配与柔性、跨组织边界的shrm、shrm对组织的战略贡献、shrm的理论模式、shrm系统的结构、shrm研究的方法论,而这六个研究主题随着shrm研究领域的成熟在不同阶段相继发展。

(一)shrm的匹配与柔性

20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的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而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实践者们意识到必须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的视角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以实现对外界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和再造革命。企业再造和业务流程优化的盛行使实践界和理论界开始思考hrm实践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者们开始从战略的角度思考hrm实践。devanna等的《hrm:一种战略观点》一文的发表标志着shrm研究领域的产生。虽然学者们对shrm的概念迄今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但学术理论界一般采用wright和mcmanhan(1992)的定义,即企业为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

起初,受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与原则的影响,shrm学者在肯定shrm在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性角色的同时,认为存在最优的hrm实践模式普遍适用于所有组织,而不用特别考虑组织战略等因素,这就是“最佳实践观点”,即普遍观(lawler,1986)。普遍观的核心是对所有组织而言,存在比其他hrm实践更能提高组织绩效的最佳实践。但随着权变理论的提出,普遍性观受到了权变观的挑战,即“最佳匹配观点”。权变观秉承权变理论的核心观点—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否认存在对所有组织都是“最佳”的人力资源实践,而是认为组织内人力资源实践只有与组织内外的情境因素(如组织战略)相匹配时才会对组织绩效有积极影响(lengnick等,1988)。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组织种群生态理论的研究触角伸向种群生态学相对应的组织生命周期,shrm学者发现除了组织战略外,组织生命周期也是对hrm实践有重要影响的权变因素(baird和meshoulam,1988)。权变观部分解释了shrm的核心—匹配,组织研究中系统论的引入对shrm的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系统论,组织是一个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达到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而shrm系统作为镶嵌在组织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同时实现内部匹配(即hrm系统内部要素的匹配)和外部匹配(hrm系统和组织战略等系统外要素的匹配)才会使组织的运行更有效率(baird等,1988;lengnick等,1988)。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从而使企业得以将优势资源用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而将非核心业务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分离出去。此时实践界和管理学界逐渐意识到shrm系统内外部匹配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过程,shrm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实现战略匹配,更重要的是通过hr的柔性支撑组织的战略柔性(milliman等,1991)。基于此,wright等(1998)提出shrm的匹配与柔性模型。这个模型的最大贡献在于较为具体地论述了柔性,他们将柔性定义为战略人力资源实践支持组织快速回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借鉴sanchez的分类将hrm实践柔性分为hr实践的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该模型从“柔性与匹配独立且互补”的视角,综合了shrm前期研究,并且在开发组织内部能力以增强组织柔性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1世纪以来, 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企业共生网络间的竞争, 企业间的合作竞争替代了古典竞争。企业组织形态开始向虚拟组织、创新型组织、模块化组织等新型组织形态变迁。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组织就必须同时实现自身柔性和内外部的匹配来应对快速多变的环境(pablo,2005),shrm的匹配和柔性问题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将从更微观的“人”的角度落实shrm的匹配与柔性问题。werbel和demarie(2005)从人-环境匹配的角度提出战略权变模型指出了人-环境匹配与组织战略的关系。该模型认为人-环境匹配是组织横向匹配和纵向匹配的耦合点。人力资源系统的横向匹配促进了组织能力的提高,而组织能力又促进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战略的纵向匹配。lepak等(2004)提出人力资源系统相对性的构念,其核心观点是不同的组织战略要匹配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运作方式等。因此,组织需要不同的运作方式实现组织战略,那么所要求的员工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二)跨组织边界的shrm

internet技术的发展宣布人类由工业经济时代迈入电子商务时代,而电子商务时代的“3c”特征—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构成了价值链提出的时代背景,价值链的提出将shrm的研究范围也由组织内扩展到组织外。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价值链上的组织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创造获取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因为组织会利用自身hrm实践的.优势对整条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格局施加影响(schuler和macmillan,1984)。这一观点标志着shrm的研究范围开始超越传统组织的边界。

milliman等(1991)是最早在国际背景下提出shrm的学者之一,他们在国际背景下扩展了匹配的概念并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匹配。其他学者随后对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下文简称sihrm)进行了深入研究,schuler等(1993)认为shrm不但受单位间连接与内部运作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外衍/内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战略国际hrm的整合框架。该框架从单位间连接和内部运作的角度来协调跨国公司利害关系和达成经营目标,但是忽略了sihrm在跨国公司中的控制性角色。taylor等(1996)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将sihrm模式分解为国家、母公司与子公司三个层次的sihrm理论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的优势来源于国家层次、母公司层次与子公司层次,并根据母子公司的一致性程度将sihrm导向分为三种模式—适应型、输出型和整合型。

随着跨国收购和跨国经营成为一种时尚,sihrm也得到了新的研究进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母子公司间及子公司间的hrm实践的转移(bjorkman和lervik,2007)和知识的转移(minbaeva和pedersen等,2003)。并且开始通过跨案例研究提出整合跨国公司hr战略的方法(wocke和bendixen等,2007)。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国际化,sihrm的研究范围逐渐延伸至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首先是shrm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的应用问题,wei和lau(2005)首先发现在中国shrm的应用程度随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而不同,私有制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用shrm。som(2007)则以印度为例发现企业的国家背景、组织所有制形式、hr部门的角色等都会影响shrm在组织中的应用。此外,在这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shrm对组织绩效(财务绩效、运营绩效等)的影响也得到了初步的实证研究(akhtar等,2008)。

(三)shrm对组织的战略贡献

shrm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shrm研究的重要主题,但是无论从实证研究还是理论构建都存在问题。

在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虽然已有大量学者证实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snell等,1996),但实证研究得出的有关hrm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显著性上仍然存在分歧(delery和doty,1996)。结论的不一致部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shaista和wang,2006),缺陷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两者关系时没有区分由高层管理者和hr部门“制定”的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内员工“实施”的人力资源实践。而hrm政策和实践的落实程度与能否实现组织战略、提高组织绩效密切相关。但往往由于组织内外各种系统约束使“制定”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实施”的人力资源实践之间存在缺口(shaista,2006)。

在hrm实践与组织绩效内在关系的理论构建方面,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索hrm实践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

20世纪7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解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对组织内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本含量,从而获取竞争优势(schultz,196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的影响,shrm研究主要从控制论和行为主义视角,认为人力资源实践通过引导和控制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实现组织战略,因为不同战略要求不同的员工行为和态度,组织通过人力资源实践控制和解释员工态度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开始渗透到shrm领域中,基于资源基础论,shrm将人力资源看作难以替代、难以模仿、稀缺和独特并能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这标志着hrm领域开始在组织层面上探索人力资源的角色及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虽然以上理论从不同视角揭示shrm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但关于shrm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没有达成一致。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过于静态地强调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 却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为组织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而基于行为理论的研究则过于关注个体层面而忽略了组织层面人力资源的系统性;基于资源理论的研究则着眼于从组织层面探讨hrm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忽视了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学者们对于shrm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是处于一个黑箱状态(becker和gerhart,1996)。

21世纪以来,shrm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除了继续支持人力资本可以作为shrm与组织绩效的中间变量外(hatch和dyer,2004),还发现人力资本可以作为s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调节变量,进一步支持了shrm的权变性观点。同时,社会资本开始成为解释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新变量(collins和clark,2003;evans和davis,2005)。同时,学者们开始将shrm的研究触角伸向同时糅合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智力资本。youndt和snell(2004)以208家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到智力资本在人力资源系统和组织绩效间起中介作用。此外,环境动态性的加剧使学者们开始关注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组织弹性(coutu,2002)、hr弹性(wright和snell,2003)等新构念,并已有实证研究支持了组织可以通过shrm来提高组织弹性和hr弹性,最终提高组织绩效(cynthia等,2010;beltrán等,2008)。总之,不同中间变量的引入为正确理解shrm对组织绩效的战略贡献拓宽了研究思路。

(四)shrm的理论模式

学者们对shrm与组织绩效之间至少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shrm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式仍然不统一,delery和doty(1996)在早期的理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式—结构性观点。由此关于shrm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普遍性观点、权变性观点和结构性观点。尽管普遍性观点得到了部分研究者的认同(pfeffer,1994),而且不断有学者识别出最佳实践(pfeffer和veiga,1999),但对于何谓最佳实践并没有达成共识(fey等,2000)。同时,普遍性观点只是强调将一些最佳实践简单累加到hrm系统中,而并不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虽然权变性观点强调hrm实践的外部匹配性,但上述两种观点都简化了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因为基于资源基础论,单个hrm实践由于其易模仿性对建立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收效甚微,所以各种hrm实践必须整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才会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因为整合性的hrm系统具有因果模糊性、系统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doty,1994)。结构性观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强调通过各种hrm实践之间的互补性创造协同效应,从而形成有效的hrm系统,以实现最大化的内部匹配。然后,把这些hrm系统与组织战略等系统外因素联结起来以实现最大化的外部一致,从而实现shrm的内外部匹配。结构性观点同时吸收了“内部匹配”和“外部匹配”的理念,整合了普遍性观点和权变性观点,糅合成为更加接近现代企业的hrm现实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支持了shrm理论模式的权变性方法和结构性方法(boxall和purcell,2000;stavrou和brewster,2005)。随着权变观理论的不断演变,学者对权变因素的研究范围已由早期的单纯研究战略变量和组织生命周期变量逐渐扩展到多个变量如企业年龄(fields等,2000)、所有权(zhu等,2005)、技术变革(ding和akhtar,2001)、组织性质(skaggs和youndt,2004;rodwell和teo,2004)等权变因素。

(五)shrm系统的结构

根据系统论,作为组织系统的子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体现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往往关注人力资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而忽略了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关系,但人力资源系统内部的交互作用会对系统外部产生影响(lengnick等,2009)。人力资源系统内部要素及交互作用的方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schuler(1992)从多层次的角度提出shrm的5-p模型,核心思想是人力资源系统内部要素—人力资源理念、政策、程序、实践、过程都应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以实现shrm。5-p模型揭示了shrm的纵向整合(人力资源系统内部各层次与组织战略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力资源系统内部各项政策、实践之间的横向整合关系。同时,学者们发现组织中不仅仅存在一种人力资源系统,而是存在至少两种人力资源系统(mark和lengnick等,2009),于是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分类。这些分类无论基于系统的特征和功能(arthur,1994)、员工—组织关系(tsui等,1997)还是基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和独特性(lepak和snell,1999),其落脚点都是建立立体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任用体系,以实现hrm的战略性导向。

组织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系统并且不同类型的hr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同的观点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lepak和snell,2002)。同时,在lepak和snell(1999)对hrm系统分类的基础上,liu等(2003)针对每种人力资源系统提出与之对应的领导风格,palthe和kossek(2003)则对应每种人力资源系统提出不同的组织亚文化,并指出对应每种类型的亚文化将有助于hrm实践实现人力资源战略。richard等(2007)通过实证对比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中人力资源多元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得出人力资源多元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呈u型曲线,这种u型关系在服务型企业中更明显的结论。

(六)shrm的方法论问题

随着shrm理论研究的成熟,学者们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前期理论的实证检验。但shrm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引起了一系列方法论的问题,如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两者的因果关系不确定及存在解释两者关系的遗漏变量等问题都引起shrm研究者们高度重视(wright和haggerty,2005)。学者们开始增加财务指标之外的多种指标测量组织绩效(chen和huang,2009),并且在研究shrm对组织结果的影响时开始考虑组织自身的系统约束(way和johnson,2005)。也有学者考虑到时间跨度,认为hrm实践产生的组织结果存在时间滞后性,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并从多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的角度研究两者关系(wright和haggerty,2005),此外“实施”的shrm实践与“制定”的shrm实践的不一致性也得到了实证检验(wang等,2006),这一实证研究为后续学者从更现实的角度检验shrm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总体而言,shrm的六个主题在21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源系统的多样性及其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并且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延伸到与不同人力资源系统匹配的领导风格和组织亚文化研究,同时也支持了shrm理论模式中的权变性观点和结构性观点。人-环境匹配成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理念的关键决定因素,这一思想的提出扩展了匹配和灵活性的构念。同时,学者们开始从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新视角探索shrm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组织性质、年龄等开始成为影响组织的shrm实践的权变因素。shrm在跨国公司的整合及知识等战略资源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sihrm的研究范围开始延伸至新兴经济体并初步明确了在新兴经济体中的适用条件。

企业组织形态变迁趋势下shrm的困惑

企业组织形态变迁使shrm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使组织正朝管理人员核心化和一般员工分散化的方向发展,那么传统企业组织形态背景下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的界定是否依然适用于新背景?因为组织间联盟、网络化组织、模块化组织催生出的虚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联盟颠覆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边界弹性化的现实下组织shrm研究将何去何从成为亟待hrm研究者们思考的问题。

同时,随着创新型组织成为新型企业组织形态,组织创新战略导向下的shrm实践对员工创新过程的控制、参与和考核变得更具模糊性。因为组织创新战略面临着对现有组织结构和文化刚性、内部政治的损害,同时组织不愿为追求不确定的未来而放弃当前的利益。这些问题都对shrm提出了挑战,因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角色不仅仅是保证战略匹配和组织柔性,更多的是配合和推进组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

从新制度主义在组织研究中的社会学视角来看,理性并不是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最重要的是每个组织都有生命。因此即使在正式结构中,非理性也是不可杜绝的,因为非理性来自参与组织活动的个人,但个人参与组织活动并不仅仅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变迁的组织形态对个人与组织关系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虽然shrm已经充分利用组织的资源基础论来强调人在shrm活动中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来对待,但是忽略了“个人”的因素,后续研究需要关注以下话题:针对不同类型员工实施不同的hr实践对作为“个人”的员工的影响,强调不断学习和持续改进的同时考虑作为“个人”的员工的疲劳效应,把员工视为可以产生杠杆效应的资源而不是需要培养的“个人”的伦理问题,那么shrm研究究竟如何协调和整合资源基础论和新制度主义的社会学观点?

网络化时代促进了企业数据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运用的深化,但组织网络化也给shrm增加了新的管理挑战,其中应备受关注的信息隐私问题。shrm如何在保护企业内部信息机密的同时,协调好员工日益关注的个人信息隐私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又一大挑战。

虚拟组织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突破时空限制的现代化通讯方式使企业之间基于某一目标而对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组合而组成虚拟组织,虚拟组织可以是不同企业或不同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一种临时组合,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众多的组织层次,所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易拆解性。但是对于虚拟组织组合过程中的人员配备、磨合和调整策略成为shrm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企业组织形态不断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shrm研究已经面临危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科技人才培养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突破路径论文

骨组织形态学 篇6

关键词:愈伤组织; 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酶;膜代谢

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key factors of callus development on single cell clon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wo types of alfalfa callu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was same for the two types of callus; but their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in cells was very different, for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soft callus > huge callus, and soft callus was 2.09 times of huge callus; for peroxidase activity: huge callus > soft callus, and huge callus was 1.35 times of soft callus. Huge callus cells were larger, loosely arranged, cell vacuolization and cytoplasm was thiner than soft callus. However, soft callus cells were smaller, loosely arranged, cell vacuoles was smaller and cytoplasm was thicker than hug callus. Huge cells had the same membrane metabolic with soft cells, but soft cells had higher sugar accumulation than huge cells, and soft cells metabolism were vigorous, while huge cells were more aging.

Key words: callu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nzyme; membrane metabolic

近年来,对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的发生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3]。但是,由许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体细胞细胞系由于其起源的杂合性,往往缺少稳定性[4-5]。而诱导外植体分裂形成形态结构一致的愈伤组织,即利用均质的、松散的愈伤组织可以建立单细胞克隆纯系,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非嵌合性[6]。目前,培养这种均质的、松散的愈伤组织体系的研究较少[7]。这种单细胞克隆体系与愈伤组织的生理代谢有密切关系[8]。李茜[6]的研究认为,与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抗氧化物酶(POD,SOD ,CAT) 活性有关。陈超等[9]认为,与SOD、CAT、总谷胱甘肽氧化物酶的活力、超氧化物和丙二醛含量有关。笔者研究了两种形态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变化,比较了他们的形态差异,研究了具有胚性愈伤组织特点的、均质愈伤组织的特性,为单克隆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青睐苜蓿种子来自于中国农科院,选取色泽良好饱满的种子播种于天津农学院温室,播种基质为蛭石,获取实生苗。

在超净台中剪取青睐苜蓿实生苗的叶片,将叶片边缘剪掉,并剪成0.5 cm2的小块作为外植体,备用。将剪好的外植体消毒,分别接种到1/2 MS + 1.0 mg·L-1 2,4-D + 150 mg·L-1 Vc + 15 g·L-1蔗糖培养基上,诱导巨大型愈伤组织;接种到MS + 0.25 mg·L-1 2,4-D + 0.5 mg·L-1KT+150 mg·L-1Vc+30 g·L-1蔗糖培养基上,进行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诱导(详细见专利201310118903.5)。培养条件为:温度20~24 ℃,光照强度500~1 000 lx,24 h光照。

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别进行细胞膜透性(电导率法)、可溶性糖(蒽酮法)、丙二醛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用Lambda 35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和POD酶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和Lambda 35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两种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的比较

由图1可知,苜蓿愈伤组织中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膜透性为54.30%,松散型细胞的愈伤组织膜透性为54.74%个百分点,仅比巨大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高出0.44个百分点。

2.2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由图2可知,苜蓿巨大型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406 mol·g-1,松散型的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506 mol·g-1,松散型丙二醛含量比巨大型的丙二醛含量仅仅高出0.000 1 mol·g-1,基本无差异。

2.3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由图3可知,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是0.56%,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7%,松散型愈伤组织比巨大型高0.61个百分点,是巨大型的2.09倍,两者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与霍合强[10]的报道一致。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图1、2)可以看出,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化程度远远高于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质浓度相对来说较低。而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中仅有一些小液泡,细胞质浓,在细胞中占的比例大。这可能是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原因之一。

2.4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中POD酶活性比较

由图4可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6 623.7 U·g-1·min-1,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4 888.7 U·g-1·min-1,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POD酶活性是松散型的1.35倍,差异较大。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过氧化物酶常作为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11]。

所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高,表明其组织较松散型愈伤组织老化或衰老程度高。图1、2的愈伤组织形态结构也表明,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液泡化程度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均较松散型的高,细胞也较大,细胞质稀薄、细胞质浓度较低,叶绿体等细胞器也较少,代谢活跃程度较低。

总之,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两项指标上差异比较大,其中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积累高于巨大型,POD酶活性低于巨大型愈伤组织,即巨大型愈伤组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细胞的衰老程度较高。因此,松散型愈伤组织是代谢更加旺盛的愈伤组织。

3 结论与讨论

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差异不大(54%~55%),与两者均为薄壁细胞,且膜代谢反应基本相同有关。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图1、2)可以看出,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白或白色,半透明,细胞壁薄;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黄色,细胞较大,细胞壁薄。此外,两种愈伤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也无差异。说明两者的生物膜完好程度或生物膜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相同。因为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终产物之一,其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考察细胞受到胁迫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它的主要伤害是导致膜脂过氧化[12],损伤生物膜结构,主要是细胞质膜,使得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改变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两种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相同,较一致地说明了两种愈伤组织膜代谢程度相同,未受到外界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江荣翠,彭方仁,谭鹏鹏.滇楸体胚发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1):25-29.

[2] 张建伟,王军辉,马建伟.粗枝云杉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后期的体细胞胚发生方式转变[J].植物生理学报, 2014,50(2):197-202.

[3] 张云超,杨细燕,何良荣,等.鲁棉6号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及植株再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2):22-27.

[4] 靳小翠,李志辉,杨模华,等.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4):80-84.

[5] 冀爱青,彭功波.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河南农业科学,2010(7):86-88.

[6] 李茜,张存旭,秦萍.白皮松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8):151-160.

[7] 苗博瑛,刘艳军,杨静慧.黑莓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09-212,216.

[8] 李家儒,唐晓红,黄鲲,等.红豆杉单细胞克隆的建立[J].生物技术,1996,6(3):8-10.

[9] 陈超,王桂兰,陈玉斌.红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及再生团块生理指标的测定[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开封: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河南大学, 2009.

[10] 霍合强,邓秀新.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利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81-186.

[11] 秦婷婷.油菜子叶衰老时相关酶类、类囊体膜组分与光谱特性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2] 王梅,丁祥,何素兰,等.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330-337.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两种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的比较

由图1可知,苜蓿愈伤组织中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膜透性为54.30%,松散型细胞的愈伤组织膜透性为54.74%个百分点,仅比巨大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高出0.44个百分点。

2.2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由图2可知,苜蓿巨大型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406 mol·g-1,松散型的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506 mol·g-1,松散型丙二醛含量比巨大型的丙二醛含量仅仅高出0.000 1 mol·g-1,基本无差异。

2.3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由图3可知,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是0.56%,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7%,松散型愈伤组织比巨大型高0.61个百分点,是巨大型的2.09倍,两者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与霍合强[10]的报道一致。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图1、2)可以看出,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化程度远远高于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质浓度相对来说较低。而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中仅有一些小液泡,细胞质浓,在细胞中占的比例大。这可能是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原因之一。

2.4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中POD酶活性比较

由图4可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6 623.7 U·g-1·min-1,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4 888.7 U·g-1·min-1,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POD酶活性是松散型的1.35倍,差异较大。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过氧化物酶常作为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11]。

所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高,表明其组织较松散型愈伤组织老化或衰老程度高。图1、2的愈伤组织形态结构也表明,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液泡化程度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均较松散型的高,细胞也较大,细胞质稀薄、细胞质浓度较低,叶绿体等细胞器也较少,代谢活跃程度较低。

总之,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两项指标上差异比较大,其中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积累高于巨大型,POD酶活性低于巨大型愈伤组织,即巨大型愈伤组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细胞的衰老程度较高。因此,松散型愈伤组织是代谢更加旺盛的愈伤组织。

3 结论与讨论

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差异不大(54%~55%),与两者均为薄壁细胞,且膜代谢反应基本相同有关。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图1、2)可以看出,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白或白色,半透明,细胞壁薄;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黄色,细胞较大,细胞壁薄。此外,两种愈伤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也无差异。说明两者的生物膜完好程度或生物膜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相同。因为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终产物之一,其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考察细胞受到胁迫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它的主要伤害是导致膜脂过氧化[12],损伤生物膜结构,主要是细胞质膜,使得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改变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两种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相同,较一致地说明了两种愈伤组织膜代谢程度相同,未受到外界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江荣翠,彭方仁,谭鹏鹏.滇楸体胚发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1):25-29.

[2] 张建伟,王军辉,马建伟.粗枝云杉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后期的体细胞胚发生方式转变[J].植物生理学报, 2014,50(2):197-202.

[3] 张云超,杨细燕,何良荣,等.鲁棉6号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及植株再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2):22-27.

[4] 靳小翠,李志辉,杨模华,等.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4):80-84.

[5] 冀爱青,彭功波.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河南农业科学,2010(7):86-88.

[6] 李茜,张存旭,秦萍.白皮松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8):151-160.

[7] 苗博瑛,刘艳军,杨静慧.黑莓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09-212,216.

[8] 李家儒,唐晓红,黄鲲,等.红豆杉单细胞克隆的建立[J].生物技术,1996,6(3):8-10.

[9] 陈超,王桂兰,陈玉斌.红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及再生团块生理指标的测定[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开封: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河南大学, 2009.

[10] 霍合强,邓秀新.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利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81-186.

[11] 秦婷婷.油菜子叶衰老时相关酶类、类囊体膜组分与光谱特性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2] 王梅,丁祥,何素兰,等.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330-337.

2 结果与分析

2.1 苜蓿两种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的比较

由图1可知,苜蓿愈伤组织中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膜透性为54.30%,松散型细胞的愈伤组织膜透性为54.74%个百分点,仅比巨大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高出0.44个百分点。

2.2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由图2可知,苜蓿巨大型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406 mol·g-1,松散型的愈伤组织的丙二醛含量为0.001 506 mol·g-1,松散型丙二醛含量比巨大型的丙二醛含量仅仅高出0.000 1 mol·g-1,基本无差异。

2.3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由图3可知,巨大型细胞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是0.56%,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7%,松散型愈伤组织比巨大型高0.61个百分点,是巨大型的2.09倍,两者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与霍合强[10]的报道一致。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图1、2)可以看出,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化程度远远高于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质浓度相对来说较低。而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中仅有一些小液泡,细胞质浓,在细胞中占的比例大。这可能是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原因之一。

2.4 苜蓿两种类型愈伤组织中POD酶活性比较

由图4可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6 623.7 U·g-1·min-1,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是4 888.7 U·g-1·min-1,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POD酶活性是松散型的1.35倍,差异较大。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过氧化物酶常作为组织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11]。

所以,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的POD酶活性高,表明其组织较松散型愈伤组织老化或衰老程度高。图1、2的愈伤组织形态结构也表明,巨大型愈伤组织的细胞液泡化程度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均较松散型的高,细胞也较大,细胞质稀薄、细胞质浓度较低,叶绿体等细胞器也较少,代谢活跃程度较低。

总之,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可溶性糖含量和POD酶活性两项指标上差异比较大,其中松散型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积累高于巨大型,POD酶活性低于巨大型愈伤组织,即巨大型愈伤组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细胞的衰老程度较高。因此,松散型愈伤组织是代谢更加旺盛的愈伤组织。

3 结论与讨论

巨大型和松散型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差异不大(54%~55%),与两者均为薄壁细胞,且膜代谢反应基本相同有关。

比较两种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图1、2)可以看出,松散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白或白色,半透明,细胞壁薄;巨大型愈伤组织细胞呈浅黄色,细胞较大,细胞壁薄。此外,两种愈伤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也无差异。说明两者的生物膜完好程度或生物膜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相同。因为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终产物之一,其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考察细胞受到胁迫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它的主要伤害是导致膜脂过氧化[12],损伤生物膜结构,主要是细胞质膜,使得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改变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两种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相同,较一致地说明了两种愈伤组织膜代谢程度相同,未受到外界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江荣翠,彭方仁,谭鹏鹏.滇楸体胚发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1):25-29.

[2] 张建伟,王军辉,马建伟.粗枝云杉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后期的体细胞胚发生方式转变[J].植物生理学报, 2014,50(2):197-202.

[3] 张云超,杨细燕,何良荣,等.鲁棉6号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及植株再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2):22-27.

[4] 靳小翠,李志辉,杨模华,等.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4):80-84.

[5] 冀爱青,彭功波.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河南农业科学,2010(7):86-88.

[6] 李茜,张存旭,秦萍.白皮松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8):151-160.

[7] 苗博瑛,刘艳军,杨静慧.黑莓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3):209-212,216.

[8] 李家儒,唐晓红,黄鲲,等.红豆杉单细胞克隆的建立[J].生物技术,1996,6(3):8-10.

[9] 陈超,王桂兰,陈玉斌.红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及再生团块生理指标的测定[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开封: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河南大学, 2009.

[10] 霍合强,邓秀新.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保存和利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81-186.

[11] 秦婷婷.油菜子叶衰老时相关酶类、类囊体膜组分与光谱特性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骨组织形态学 篇7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48只, 6月龄, 雌雄各半, 且雌性无妊娠,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剂:D-半乳糖,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药品:九转黄精丸 (黄精、当归)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附属医院药局提供;六味地黄丸, 同上。仪器;ALC-210.4电子分析天平 (德国塞多利斯) ;转轮式切片机 (日本奥林巴斯) ;DL-6000B型低速冷冻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ZSZ-20紫外灯 (锦州市光学医疗器械厂) 。

2实验方法

2.1 药液制备

取生药加水煎煮两次, 每次药渣均榨挤, 取汁, 四层纱布过滤, 合并两次药液, 浓缩至所需浓度。

2.2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取昆明小鼠48只, 随机分为:①空白对照组12只, 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同时灌服等容量生理盐水;②模型对照组12只, 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体重, 同时灌服生理盐水;③九转黄精丸治疗组12只, 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体重, 同时灌服九转黄精丸7g/kg体重;④六味地黄丸对照组12只, 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体重, 同时灌服六味地黄丸。

2.3 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30天时灌胃两个小时后, 断颈处死小鼠, 即时取背部正中皮肤, 用脱毛剂 (硫化钠) 脱去鼠毛, 取0.5cm×0.5cm大小皮肤迅速放入10%中性甲醛液中固定, 切片, 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

3实验结果

空白对照组:表皮完整, 染色均匀、腺体丰富, 无炎细胞浸润;表皮中的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均无色素沉积;真皮层中的血管无充血, 腺体、毛囊间质无水肿及增生。表皮薄但层次清晰, 结构完好, 真皮胶原纤维丰富, 交错排列。模型对照组:表皮染色加深;表皮层中角质层增厚, 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色素沉积较多;而真皮层中血管充血明显, 间质胶原纤维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 皮下结缔组织发生坏死, 腺体萎缩。表皮结构不完整, 真皮胶原纤维数量减少, 排列稀疏。中药对照组:表皮完整, 染色较深, 腺体轻度萎缩;表皮层中的角质层略增厚, 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仍有黑素沉积;真皮层中血管充血减轻, 间质胶原纤维轻度增生, 淋巴细胞少量浸润。表皮薄但结构完整, 真皮胶原纤维较密集, 交错排列。中药治疗组:表皮染色略深, 腺体丰富, 层次清晰;表皮层中的角质层增厚, 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有少量黑素;真皮层血管无充血, 间质纤维增生, 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表皮薄但结构完整, 真皮胶原纤维较密集交错排列。

4结论

家族企业经济组织形态分析 篇8

应当说对于家族企业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完全合一的私营业主、管理人员完全由血缘亲属担任的家庭企业、由家族掌握大多数股份的股份公司到主要由职业经理阶层管理的但由家族成员控股的公众持股公司,两种相邻的企业组织形态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为便于分析,本文所讨论的“家族企业”基于以下定义:家族成员掌握企业大部分股权,同时通过担任经理人员或通过与经理人员紧密的私人关系,保留高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即不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且控制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权,企业最高管理者(CEO、总裁、董事长等)由家族核心成员担任。

一、从员工激励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家族成员除了与企业的其他员工类似的个人动机外,还存在对家族利益的忠诚,企业管理层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通过亲情关系产生很大的凝聚力,该凝聚力会对家族成员来说会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初创时期或在企业面临困难时期,这种激励机制能起到或超过常规激励机制(如薪水、福利等)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亲情关系的影响,家族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家族成员优先”倾向,当家族成员员工与非家族成员员工为同样的目标努力时可掌握的资源往往不同(家族成员可通过亲情关系利用到其正式职权范围以外的资源),而同样的努力结果所获得的评价也可能存在差异(家族成员一般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圈内人”),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一方面,非家族成员员工对某种努力所获奖赏的期望值相对较低(资源差异影响客观上的成功概率,评价差异影响主观上的成功概率),因而影响激励效果;另一方面,非家族成员员工也会因此产生不公平感。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越是接近企业高层和企业关键资源,这种“家族成员优先”倾向就越明显,而恰恰在上述这些岗位就职的非家族成员员工由于其个人素质相对较高(由该职位或资源的客观属性所要求),因而对这种现象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

二、从用人机制角度进行分析

家族企业(尤其是华人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在评价员工时,通常会采用三个指标,包括关系、能力及忠诚度。所谓关系指的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情感性联系,一般而言家族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而陌生员工的关系较为疏远。能力指的是员工执行其工作任务时,所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胜任工作的程度。忠诚度则是指员工对企业及其所有者忠诚的程度。依据上述三个指标,企业所有者可能将员工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家族内关系亲密的,这属于自己人中;另一类为家族外关系疏远的,此类人视为自己人或外人,还需视能力与忠诚度这两个因素而定。当员工个人的胜任能力差时,老板会视之为外人,而当个人的能力好时则需视个人的忠诚度来决定,当忠诚度低时,老板会视之为外人,反之,当忠诚度高时,视之为自己人。由此可见,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在对员工进行划分时,三个指标重要性的常见次序依次为:关系(血缘)、忠诚和能力。根据这种评价标准,会在企业种逐步形成一个由“自己人”组成的核心群体,而企业的管理层也会主要由该群体的成员担任。

三、从领导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有相当一部分的家族企业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家族企业犹如一个大家庭,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成员拥有个人影响权、专家权、奖赏权及强迫权等权力,家长(或家族核心成员)权威颇高。在这种权威笼罩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容易表现出家长集权式领导方式。公司大权一般都集中在总裁或两三个高层管理者手中,他们在下属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独自做出所有重要的决策,同时要求下属对上级绝对服从,个体对群体绝对服从。

这种集权式的领导风格一方面使得家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使得信息传递速度较快,决策高度集中使得决策效率较高,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映较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决策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孕育着较大风险,企业规模越大,这种风险越大。对于某些家族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这种家长集权式的领导风格还容易使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强调属下对自己命令的绝对服从,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而员工创新力的大小是现代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员工没有创新力,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四、从组织内部非正式群体角度进行分析

许多家族企业也具有齐全的管理制度和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在外观上或正常情况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看不出有家族色彩,但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对企业决策管理有着重大影响的非正式组织(不管是严密的还是松散的)。该非正式组织成员具有同一家族或亲缘关系背景,有着共同的感情与需要,在许多情况下协调行动;当企业遇到严重困难和挫折、遇到关系企业命运的紧急情况或采取其他重大活动时,组织会进行排斥外人的内部协商,或发动具有家族背景的活动或事件,使家族对企业的实质性控制浮出表面。这种以非正式组织形式出现的对企业重大活动的干预,其影响是两方面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家族企业的利益和该家族的利益是一致或相协调的,当需要采取的行动符合企业利益而可能触及企业中某些高层人员(包括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时,这种干预行动能起到在关键时刻排除阻力,支持符合企业和家族根本利益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干预活动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维系家族成员间的亲情的愿望有时会影响对利益的冷静分析,从而造成干预失当;同时我们也可以常常发现,由于亲情关系的纠缠,这一非正式组织的内部规范(家族规则)往往不能或难以抑制家族成员的违规行为和内讧,因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五、从企业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家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在家族与个人、权威与创新、品行与才干、情感与理性、人情与规章、关系与原则、信用与契约、伦理与道理、平衡与公正等方面有一些倾向性的特征。这种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华人文化圈内,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从这种企业文化引申出来的“家庭化管理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人文关怀,并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涉及业务种类增加,对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一种超越企业创始人群体原有社会文化背景的职业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随着员工背景的多元化(如企业跨国化导致的不同民族的员工来源),一种包容而又能超越员工不同文化背景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此时一味地崇尚和遵循这种企业文化则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是,当家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和家族成员管理能力不高而导致的内部交易成本大于那些非家族制企业的竞争对手、造成竞争力低下时,家族企业就是低效的。

因此,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企业发展的某些阶段、特定的社会信用情况、一定的业务特征和业务规模、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家族企业是有效率的,而当市场竞争的各种条件要求家族企业突破自身的界限,需要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资本,需要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或者甚至需要完全放弃家族控制时,如果家族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依然在家族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封闭圈子内运作,依然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那么这时的家族企业组织和管理就是低效的。企业特定的组织形态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内外环境的产物,一个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它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管理机制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组织重组:技巧, 选择和领导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旧金山Jossey-Bass出版社, 1991年出版) 一书

骨组织形态学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分组

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4只, 体质量2.0~2.5kg, 雌雄不限 (长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批号070206) 。所有动物随机分成4组给予分笼标准饲养。A组:模型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B组:标准对照组 (玻璃酸钠组) 、C组:实验Ⅰ组 (活血化瘀组) 、D组:实验Ⅱ组 (混合组即活血化瘀加玻璃酸钠组) , 每组11只。

1.1.2 动物造模

实验动物采用纯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麻醉生效后, 剪除术区体毛, 常规消毒、铺巾, 于髌旁内侧切开关节囊, 切除髌下脂肪垫, 以手术刀片搔刮髌上囊前壁的滑膜, 用刀柄将髌上囊在股骨上的附着部向周围推开1cm, 缝合关节囊及皮肤[1]。手术结束后用自制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侧膝关节于屈曲70°~90°位[2], 每天庆大霉素2万U肌内注射3d以预防感染。

1.1.3 药物制备

活血化瘀复方由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四味药物组成, 生药由荆州市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加水煎煮浓缩而成, 贮存于4℃冰箱备用, 以临床成人 (按60kg算) 常用量, 并按体表面积折算法换算, 将活血化瘀复方煎煮浓缩液加蒸馏水配制成1.0g/mL生药混悬液备用;金黄散由荆州市中医医院提供;标准对照组 (玻璃酸钠组) 2.5mL/支的玻璃酸钠注射液含25mg, 批号011001, 由上海麦迪克医学科技公司提供。

1.1.4 处理方法

A组以10mL/d生理盐水灌胃;B组经关节囊外侧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0.3mL并给予10mL/d生理盐水灌胃;C组患侧膝关节每天金黄散外敷 (每天更换一次, 每次外敷6h后拆除) , 并给予活血化瘀复方混悬液10mL/d灌胃;D组经关节囊外侧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0.3mL, 同时给予C组相同的治疗。对侧肢体不予干预, 分笼标准饲养, 所有治疗维持2周, 4周后予过量麻醉处死。

1.2 动物取材及指标检测

1.2.1 关节活动度测量

处死动物, 采用改良的Clarke-Weeknesser[3]关节伸屈范围检查标准。将实验兔右大腿近段固定于台上, 分别测量完全屈曲和完全伸直时的角度, 两者的差值定义为关节活动度。计算其平均值, 各组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1.2.2 关节腔大体观察

角度测量后立即打开相应膝关节, 观察关节滑膜的水肿程度, 髌上囊的大小、萎缩程度, 关节腔内粘连情况。按不同情况分别记为0~4分5个等级。

1.2.3 组织形态学观察

分别切取髌上囊前壁、髌韧带后粘连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取材后的标本经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8h, 递增浓度乙醇脱水, 石蜡包埋, 间断连续切片, 厚3μm,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4]。

1.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以mean±SD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中1只因麻醉药物注射过量而死亡、1只发生伤口感染、2只在固定时肢体被夹伤, 2只在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造成骨折, 6只动物被淘汰, 最终进行统计的动物共38只:其中A组9只, B组9只, C组10只, D组10只, 每天检查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以确保固定有效。

2.2 膝关节的活动度

从表1看出膝关节的活动度为D组大于B组和C组 (P<0.05) , B组和C组活动度大于A组 (P<0.01) 。

2.3 粘连的膝关节大体和滑膜组织学观察

从表1看出B、C、D组的关节粘连计分均小于A组 (P<0.01) ;B、C、D组的髌上囊前壁滑膜病理改变计分均小于A组 (P<0.01) 、虽然D组与B、C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 但D组的均值小于B、C组。

2.4 髌韧带后粘连组织组织学观察

在各组动物髌韧带后粘连组织中都可见大量尚未成熟的纤维母细胞。从表2看出B、C、D组的髌韧带后粘连组织成纤维细胞计数都小于A组 (P<0.01) , 而且D组的均值小于B、C组;A、B、C、D各组髌韧带后粘连组织毛细血管计数差异无显着 (P>0.05) 。

3 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组膝关节活动度和玻璃酸钠组相当, 与生理盐水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 证明活血化瘀法同玻璃酸钠一样有预防创伤性膝关节粘连的作用;从关节粘连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来看活血化瘀药物能减轻创伤关节滑膜充血水肿、增生和髌上囊萎缩以及抑制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并有促进玻璃酸钠的作用。

3.2 活血化瘀法预防关节粘连的效果及机制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因而依据《内经》中“坚者软之”、“结者散之”的原则采取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及通利关节的方法进行治疗。尤其是早期大量的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一定程度的预防了本病的发生。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具有以下功能[5]: (1) 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巨细胞的吞噬能力, 因此, 能加速清除体内积血和经络瘀血; (2)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滞性; (3) 能改善结缔组织代谢; (4) 改善机体代谢失调; (5) 有抗菌、抗病毒、抗癌、镇痛等作用。能够减轻炎性反应, 促进炎症病灶消退和吸收; (6) 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改善血循环。因此在关节创伤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能很好的促进关节腔内和关节组织内的瘀血吸收以防止血肿机化造成关节强直;可使渗出的纤维蛋白溶解、增生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和萎缩的结缔组织康复以阻断关节粘连的发生;通过加快损伤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以加快创伤愈合, 减少关节固定时间, 保证了关节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本实验所拟活血化瘀复方中桃仁、红花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之功, 当归活血养血, 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 能体现本研究活血化瘀的功能,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科学的证实了活血化瘀法对膝关节创伤性粘连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根茂, 侯春林.几丁糖预防兔膝关节粘连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4, 15 (3) :241-244.

[2]Kato T, Haro H, Komoi H, et al.Evaluation of hyaluronic acidsheet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laminectomy adhesions[J].SpineJ, 2005, 5 (5) :479-488.

[3]Clark DD, Weckesser EC.The influence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on joint stiffness in the ra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1, 53 (7) :1409.

[4]段戡, 周江南, 成平.丹参及其结合玻璃酸钠预防兔膝关节粘连的作用[J].中医正骨, 2006, 18 (3) :3-6.

骨组织形态学 篇10

关键词:护网明目散,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

养血行血法能够通过保护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 提高或保护其视功能免受损伤, 是治疗青光眼的理想方法和药物, 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 现将以养血行血法组方的护网明目散 (白芍、赤芍、茺尉子、葛根、石斛等) 与目前眼科临床公认的对神经有保护作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以及不用药的模型组对照, 通过病理组织检查以证实护网明目散有对兔高眼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造模方式

实验动物: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兔, 体质量2.5~3.0Kg。护网明目散:由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制剂室制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由河北科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方法:造模前3d用0.25%氯霉素眼水滴眼, 每日3次。实验兔麻醉后以1mL注射器角膜缘穿刺, 抽出0.2mL房水后注人0.2mL 2.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术后3d及此后每周测量眼压, 低于25mmHg时补充注人0.1mL 2.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 维持高眼压4周 (高眼压性青光眼动物模型参照上海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孙兴怀之方法) 。

1.2 实验用药及给药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48只兔随机分为3组, 每组16只兔共32只眼。第l组为模型对照组, 第2组为中药治疗组, 第3组为西药治疗对照组, 第l组不给药, 第2、3组造模后24h开始用药, 第2组以护网明目散混悬液 (每100mL含散剂30g) 灌胃, 剂量为5mL/Kg.d。第3组以尼莫地平片1mg/Kg.d, 采用灌胃给药, 每天2次。

1.3 标本的采集

分别在7, 14, 21, 28d用空气栓塞法每组随机处死4只兔子后摘取双眼眼球, 在冰上沿角膜缘剪开眼球后, 去除晶体、玻璃体, 取颞侧距视神经2mm处1cmX1cm的全层眼球壁立即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 4℃冰箱保存送光镜观察。

2 光镜检查结果

治疗7d时:模型对照组色素上皮细胞层细胞排列紊乱, 视细胞层正常, 双极细胞层出现大量细胞排列紊乱、变性, 神经节细胞层出现严重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和细胞变性、坏死 (图1) 。中药治疗组视细胞层正常, 余各层均出现大量的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变性、坏死 (图2) 。西药治疗对照组各层均出现严重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和细胞变性、坏死 (图6) 。

治疗14d时: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中药治疗组色素上皮细胞层排列紊乱, 视细胞层正常, 双极细胞层出现程度不等的细胞排列紊乱、变性, 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大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变性、坏死 (图3) 。西药治疗对照组视细胞层正常, 色素上皮细胞层细胞排列紊乱, 双极细胞层出现大量细胞排列紊乱、变性, 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大量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和细胞变性、坏死 (图7) 。

治疗21d时: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中药治疗组视细胞层正常, 余各层出现轻微的细胞排列紊乱、变性 (下图4) 。西药治疗对照组视细胞层正常, 色素上皮细胞层出现少量细胞排列紊乱, 双极细胞层出现较多的细胞排列紊乱、变性, 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大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和少量细胞变性、坏死 (图8) 。

治疗28d时: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中药治疗组各层色素上皮细胞层及视细胞层形态正常, 双极细胞层呈现轻微的病理改变 (图5) 。西药治疗对照组视细胞层正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形态基本正常, 双极细胞层出现程度不等的细胞排列紊乱、变性;节细胞层出现了明显的细胞数量减少及细胞排列紊乱, 水样变性及细胞坏死等改变 (图9) 。

3 讨论

青光眼属中医学的绿风内障的范畴, 其发病机制为气机郁滞, 目中气血失和, 进而致目中玄府闭塞, 神水瘀积, 目系受损而致本病。本研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结合青光眼视神经乳头血流灌注不良而缺血, 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临床特点, 提出血液淤滞, 目系 (指视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组织) 失养的病机观点, 《原机启微》指出:“血, 阴类, 类地之水泉, 性本静, 行, 势也。”针对缺血这一基点, 其治血一要养, 二要行。故临床我们以养血行血法为治则, 制成护网明目散用于对实验性高眼压的形态学观察, 通过保护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 提高或保护其视功能免受损伤。此与彭清华等[1,2]以滋阴清肝、益气活血的中药制成青光安颗粒剂 (主要由黄芪、生地、茯苓、地龙、红花等组成) , 用于青光眼术后患者, 发现其具有保护和改善视网膜功能的作用研究相一致。此与贺义恒等[3]用具有平肝泻肝、利水化湿功效的青光眼四号水煎剂 (由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羌活、防风、车前子等组成) 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结果显示其可激发尚未发生器质性改变的视网膜恢复功能, 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的作用研究相一致。实验研究方面, 如陈青山等[4]以青光眼Ⅱ号 (川芎、香附、丹参、当归等) 用于兔实验性高眼压, 发现该剂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孙晖等[5]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大鼠青光眼模型, 结果显示其可减轻大鼠高压眼对视网膜, 特别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而本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较西药治疗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在治疗28d后对实验性高眼压的视网膜神经节的损伤最轻微, 说明以养血行血法组方的护网明目散能够抗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从而证实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这也为我们以后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用药及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彭清华, 李伟力.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J].国医论坛, 1994, 9 (1) :28.

[2]彭清华, 罗萍, 李传课, 等.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7, 7 (3) :151-154.

[3]贺义恒, 唐由之, 高健生.青光眼四号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 1 (2) :73-76.

[4]陈青山, 魏淳.青光眼Ⅱ号对兔实验性高眼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9, 9 (1) :7-8.

骨组织形态学 篇11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9周龄的SD性成熟未交配大鼠45只, 体重220~240g,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 (沪2003-0003) 。

1.2 实验药物

逐瘀消汤组成:三棱、莪术、水蛭、浙贝、肉桂等 (由浙江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 。达那唑:20mg/粒,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61001, 用蒸馏水配成浓度为0.4%的溶液。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2mg/ml, 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050103。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 批号:06110931。3%戊巴比妥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实验仪器 Olympus BX20型显微摄影生物显微镜:

日本。石蜡包埋机:中国江苏。Leica 2235石蜡切片机:德国。

2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取健康成熟未交配过的清洁级雌性SD大鼠40只, 体重200~220g。术前24小时大腿肌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0.1ml/kg) , 经阴道涂片检查, 择大鼠动情周期的动情期进行手术建模。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术后大腿肌注庆大霉素0.1ml/只, 共5天。建模后3周后, 第2次剖腹探查异位内膜存活与否, 建模成功的标志为腹腔壁异位内膜生长, 异位内膜下液体积聚, 表面有血管攀生。

2.2 分组及给药

将已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 分组及给药剂量见表1。各组给药容积均为4ml/kg, 1次/日。1个月后常规处死所有大鼠。其中高、中剂量组各灌胃致死1只, 不在统计结果之内。

2.3 各组大鼠异位内膜抑制率的测定

测量内膜移植成功大鼠异位内膜的长、宽、高, 并计算其体积V1。于给药1月后造模时缝合处寻找异位内膜, 测量异位内膜长、宽、高, 计算其体积V2, 计算抑制率。抑制率= (1-V2/V1) ×100%。

2.4 病理学观察

于造模时缝合处寻找异位内膜, 然后仔细剪取异位内膜, 存放于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备用。24小时后经酒精梯度脱水, 二甲苯透明, 石蜡包埋, 常规切片 (5μm) ,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

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数据处理全部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3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的变化

见表1。

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3.2 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大体观察

模型组:异位内膜外观与治疗前相似, 体积较大, 均可见液体积聚, 有的异位内膜内含无色液呈透明状的囊性小泡, 有的为含血性液的囊性小泡, 有的异位内膜与大网膜、盆腔腹膜广泛粘连, 异位内膜表面可见血管形成。高剂量组:异位内膜明显缩小, 颜色变黄, 大多萎缩 (其内未见液体) , 个别异位内膜与周围组织有少量粘连, 有的异位内膜消失, 仅呈痕迹。低剂量组:异位内膜已萎缩, 但较高剂量组异位内膜变化不明显, 盆腔粘连较高剂量组重, 有的仍见内含无色透明液的囊性小泡, 无内含血性液的囊性小泡。中剂量组:可见异位内膜萎缩, 大体形态介于高、低剂量组之间。达那唑组:异位内膜缩小, 呈萎缩现象, 跟高剂量组大体相似, 但较高剂量组仍有广泛粘连。

3.3 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光镜观察

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良好,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明显增生, 腺体数量减少, 有的腺体形态改变, 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血管增生丰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可见腺体数目减少, 腺体形态改变明显, 腺腔变小, 甚至呈缝隙状, 表面血管较模型组减少, 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高剂量组变化较明显, 腺腔明显减少, 有的甚至萎缩, 表面血管偶可见。达那唑组异位内膜明显呈萎缩性改变, 腺体上皮萎缩, 其效如同高剂量组, 但较高剂量组白细胞浸润明显。

4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祖国医学“痛经”、“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其病机多属瘀血[3],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 瘀血不去, 新血不得归经, 胞脉瘀滞, 冲任不调, 致使两精不能相搏, 则可致不孕。李氏认为“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出血即‘体内出血’, 中医称之为‘离经之血’, 此血及脱落之内膜不能排出体外或及时吸收化解即为瘀血……瘀血既是引起EM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主要因素, 又是本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5]。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主要的治疗原则。临床表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疗效。

逐瘀消汤以活血祛瘀为原则, 佐以温阳化痰。三棱、莪术、水蛭破血逐瘀、消积止痛;浙贝降气化痰、散结消肿;肉桂补火助阳, 引火归原, 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药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能促进瘀血的分解与吸收, 软化粘连, 缩小包块[4], 而且活血化瘀药还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和组织异常增生、镇痛及免疫调节等功能[5]。

本实验利用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予中药逐瘀消汤灌胃治疗1个月。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显微镜下观察可知腺体数量减少, 腺体形态改变, 腺腔萎缩, 白细胞浸润较达那唑组少。这充分说明逐瘀消汤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 达到治疗EMS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归绥琪.全国中西医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13 (1) :60.

[2]张广美, 张献.异位消冲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3, 10 (6) :358.

[3]陈惠铮, 于燕, 王秀霞, 等.痛可舒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ab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7, 14 (4) :266.

[4]李春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6 (5) :317.

上一篇:KAP基因下一篇:新型玉米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