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分析

2024-06-24

形态分析(精选12篇)

形态分析 篇1

1 形态构成的定义

形态构成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设计法则, 其中“形态”是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构成”在广义上的意思与“造型”相同, 狭义上则是“组合”的意思。“形态”与“构成”合起来就是指物体或图形外表的组合。形态构成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建筑设计中, 建筑物的平面图设计主要利用的就是平面构成的法则, 建筑物的整个立体结构运用的就是立体构成的法则, 而建筑物的装饰设计则更加注重色彩构成的法则。只有将这在三种法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美学标准的优秀作品。

2 留园的造园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子,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见长, 即所谓“表达自然”风格,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完全采用几何构图的方法。但从笔者多年的实际考察来看, 不应该将这两者完全割裂开来, 因为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在形态构成上还是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相似之处, 这也恰恰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 (公元1593年) , 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 时人称东园。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是我国造园者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留园的面积约2 hm2 (23 300 m2) , 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 中区山水兼长, 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 西北地带堆筑假山, 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 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 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 池北为假山小亭, 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 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 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 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 每扇窗户各不相同, 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 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 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 藏露互引, 疏密有致, 虚实相间, 旷奥自如, 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 建筑占总面积的1/3。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 景区之间以墙相隔, 以廊贯通, 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 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 漏窗200余孔。一进大门, 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 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 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 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 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 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 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 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 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 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3 留园的形态构成

以下就从留园的造园特色为出发点, 结合形态构成学的基本语言, 对留园的形态构成从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顺序展开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形态构成原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部分应用。

3.1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 按照美的视觉效果, 力学的原理, 进行编排和组合, 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留园的造园手法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处理、小品处理和建筑细节处理等方面都体现出平面构成的设计手法。

3.1.1 窗、挂落

在留园中, 众多的漏窗、隔扇、挂落、亭榭栏杆在构图上均在有意无意当中采用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包括骨架式构型和繁殖式构型。骨架式构型当中以重复骨架、渐变骨架和发射骨架为多, 也包含了部分骨架活用的例子;繁殖式构型则主要为圆和多边形。所谓的单元形实际上由园内的景致投影在这些部分上形成。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 这些部分不仅具备了灵活多变的平面形式, 匀称感和趣味感也得以充分体现。

由于这些图形均为线形构成, 因此也体现了分割构型的基本理论, 特别是等分割的活用。等分割使得造型自由、丰富, 在量的感觉上给人以均衡及安定的印象, 这也符合私家园林小中见大、清静脱俗的特点。

3.1.2 建筑物平面布置

留园的各类建筑平面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同, 采用矩形为主的平面形制。由于各类建筑主次、功能不尽相同, 矩形平面有大有小、有长有方, 但总体来讲均属相似形。可以看到:这些相似形在造园场地上的平面布置符合配置式构型当中自由配置的基本原则, 单元形 (矩形建筑平面) 作自由的、连续的排列组合;廊与其他类型建筑的相互穿插又恰好验证了“打破‘单元形共用线’的排列组合, 使变化的单元形造成趣味构形”原则的正确性。

除了自由配置外, 还可在留园中看到集中、扩散配置的影子。集中与扩散体现在平面上就是疏与密的关系。留园东部建筑布置密集, 西部则颇显疏朗, 这种疏密的搭配不仅符合人心理变化的要求, 也体现了主从关系, 加强了平面布置节奏感。

3.1.3 花木、山石配置

留园不仅在建筑布局方面大胆地借疏密对比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而且在山石的配置上也充分体现了疏密对比的原则。例如留园中部景区, 其西部和北部主要借密集的山石形成山林野趣, 而园的其他部分虽然也配置了不少山石, 但却比较稀疏。

疏密对比反映在花木配置方面主要是孤植和遍植的关系处理上。留园中部景区东、南点种乔木, 西北则密植树木, 不但满足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关系, 形成了完整的环形界面, 也体现出协调与均衡感。

疏密对比作为构图原则之一, 完全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

3.1.4 空间感的表现

人的视觉屏幕呈现平面, 缺乏空间感, 留园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利用藏与露、渗透与层次等手法进行多层性、进深感表现, 大大加强了空间感, 增强了游园趣味。

从留园中部景区水谷深处望向东南, 水、石、桥、树、楼、墙、天由近极远, 通过山石和树木遮挡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景观立面的层次性。自古木交柯向西看绿荫和华步小筑庭院, 由于有柱、挂落、栏杆所组成的“框槅”, 空间深远度明显增加。

前述的“框槅”即是古典园林常用的一种典型的以层间遮挡体现空间感的方法, 即框景法。使用漏窗或门洞等作遮挡, 由于隔着一个层次, 景物便显得更加深远, 进深感更加突出。留园当中此种例子举不胜举。

3.1.5 自由构型的体现

自由构型在留园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平面布局中廊常被布置为曲折的斜线或曲线, 围墙顶部也被做成波浪线的形状, 这些都增加了平面构成的动势, 活泼了整个宅园。除此之外, 建筑物大小的对比、景观立面上石与树木和建筑肌理的对比、建筑屋顶与墙面在色彩上的对比、立面上建筑翼角起翘的优美曲线与墙柱的竖向线形形成的动静对比等都属于自由构型法则的范畴。

由于自由构型与自然界在非规则性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正是表现自然, 所以留园的理水和堆山都可算进自由构型的范围。水面布置较为随意, 驳岸曲折迂回;堆山叠石高低错落, 造成的立面韵律十足, 就单块石头而言其立面也是充满节奏的动感, 冠云峰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3.1.6 图底关系

留园的平面布局也体现了图底关系的概念。以中部景区为例, 如果将水系看作图, 那么水系与建筑围合的陆地部分便可以看成底, 图和底基本保持了相似形的关系;再以东部宅院作例, 将建筑作图, 其余部分作底, 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些均使得平面布局更加协调。

3.2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 以视觉为基础, 力学为依据, 将造型要素, 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 组合成美好形体的构成方法。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等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 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 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留园的造园设计思想极佳地诠释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在线的构型、块的组合与分割以及空间的对比上尤其得到体现与诠释。

3.2.1 线的构型

线的构型原理体现在古典园林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建筑构造。建筑屋面的梁、枋、檩、椽、柱等均是线材。这些线材的组合有的符合平面线层构成 (如建筑屋顶的椽和檩) , 有的符合框架构造 (如梁、柱的组合) , 还有的亭子屋顶符合发射和渐变的线排出构成。

3.2.2 块的组合与分割

古典园林当中块的组合首推堆山叠石。除疏密有致外, 石头摆放的方向、石头与石头之间位置的关系、大小对比等都力图做到协调而不呆板。山石内部还刻意制造出洞壑、峡谷等景象, 这本身就是块分割的一种形式。凹凸之间, 显现出山石之美。

除山石之外, 古建筑的榫卯结构本身也是块组合的一种形式。

3.2.3 空间的对比

在古典园林当中, 空间对比的手法用得最普遍, 也最富有成就。空间对比在留园当中主要体现为大小空间的对比。留园入口部分利用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小空间来与园内主要大空间对比, 从而使人们穿越小空间进入主要空间时, 顿觉豁然开朗。

3.3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 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 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体现在“朴素淡雅”四个字上。在这里, 构成建筑色调不外是以下几种:小青瓦屋顶的灰色、木作的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部件的墨绿或黑色、院墙的白色。

白色与灰色以及白色与栗皮色可以形成明度上一定程度的对比:白墙显得更加洁净, 灰瓦显得更加质朴, 木构件则更显沉稳。

由于灰色、栗皮色、墨绿、黑色和白色均属调和、稳定而又偏冷的色调, 不仅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树等色调相调和, 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这恰恰符合私家园林的基本要求和情调。

留园中部景区建筑立面色彩处理即采用上述三种颜色, 各种颜色在面积上相差不大, 没有形成主色调, 但还是凭借这些低纯度颜色良好的色彩协调性而使整个景区自然、素雅。

4 结束语

形态构成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设计准则, 不仅仅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早在几百年前实质就已经被古人潜移默化地使用过了, 其使用的绝佳效果早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 形态构成作为建筑专业的必修课理应得到业界的足够重视, 把形态构成学的精华运用得当, 便可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4-25.

[2]黄卢健.平面构成[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12-36.

[3]李方方.立体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18-46.

[4]代昊.色彩构成[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7:6-33.

[5]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台北:南天书局, 1994:12-34.

[6]杨鸿勋.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30-59.

形态分析 篇2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在工作中,图书馆党支部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将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始终掌握职工的思想文化动态,辨析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针对性引导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问题。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图书馆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全体馆员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一是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学习纳入到“三会一课”中,做到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二是丰富学习内容。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丰富,先后开展了组织收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组织收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史国情大教育、大学习活动、传达贯彻落实学校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先后采取专题学习研讨、集中学习、党小组学习讨论等方式,反复学、扎实学,确保将精神深刻领会并学以致用,贯彻到学习和工作中。

三、注重舆论引导,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图书馆始终坚持做好网络舆论管理。掌控图书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截止目前,已妥善回复和处理读者反映的关系图书馆借还书、电子阅览等各类问题20余个,同时制定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先后在河南工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表30余篇文章,思想文化得到有力宣传,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成效明显。注重掌握了解舆情动态,健全舆情回应制度,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为学习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团结服务师生,做好意识形态阵地

为全面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由图书馆主办,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汽车工程学院联办以“馨香悦读·共品书香”为主题的第七届读书月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校园十佳读者”颁奖仪式、我为阅读代言——名师荐读活动活动、“读书交流墙”活动、“搜神”信息检索大赛、奔跑吧!图书馆——“搜图寻宝”读者互动活动、“聆听真人故事,感悟多彩人生”——真人图书馆面对面活动、经典影视欣赏、“阅读·成长”优秀图书读书心得征文大赛、“掌上阅读 共享精彩”电子图书微书评大赛、百科知识竞赛等一系列贴近青年需求、凝聚学生力量的读书活动。意识形态感染力不断增强,引导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驻校园。

互联网电视形态设计分析 篇3

互联网电视机的形态要素主要包含:形态中的造型、形态中的色彩、形态中的内在功能结构、材质与人机关系等。他们给予使用者怎么样的心理体验,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1.造型

造型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一件产品力度观感的再次塑造。产品因为力的倾向,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理念和风格,是张扬还是内敛?是轻盈还是稳健?是夸张还是朴实?电视的设计风格造型强调专业感、稳定感、力度感、舒适感、安全性。造型的细节部分还包括前壳、背光板、中框、后壳、支撑颈、底座。

近年来,电视机的造型设计趋势受硬边风格和现代极简主义的影响,偏向简洁有力的几何形式,通常使用铝、不锈钢、塑料等工业材料,通过其简洁美观的外形和精巧的制造工艺,赋予产品满现代感与未来感。同时,电视机的造型还与其大小紧密相关,根据不同用户的居家环境需求,居住在小户型和大户型的用户在电视机造型选择上就会有差异。同时,随着数字高清技术的推进,大尺寸成为近些年各品牌追逐的热点,在2005年CES大会上,松下就曾推出过150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和 OLED电视,在2014年CES大会上,三星发布了105英寸的UHD曲面电视,视频画面不再由传统平板屏幕呈现,弯曲的屏幕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其他电视无法比拟的全景效果,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尺寸、窄边框的趋势对电视机的承重、喇叭、呼吸灯等结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电视机的造型仍维持着基本的形态。

在各品牌积极推行大尺寸、无边框的同时,电视机的外观造型设计主要集中于底座的变化和外壳材质的创新。

就目前趋势来看,底座成为造型突破的亮点,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有平面底座、X形平面式变形底座、两点式底座、异性底座。两点式底座多采用金属电镀的方式。随着电视尺寸不断加大,两点支撑也使得电视机的视觉稳定性更好,避免呆板视感。

2.色彩

随着人们享乐型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产品功能有效性,更追求视觉、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已经超过对物质的需求,从上世纪 80年代单调色彩到如今多样化选择,这种感性诉求无疑直接影响了家电外观的改变。色彩应用研究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形态的研究方式,引导设计师来设计更“人性化”的作品。

电视机的色彩应用应该与其现代化的产品的外形一致,如何在这种大众化的色彩搭配下给产品一个亮点,成了电视机色彩应用的难点。通过分析家电产品的色彩研究案例,电视机的色彩应用可遵循以下几条规则进行:

· 对比,如大面积的淡色玻璃陪衬小块抛光金属是音响产品常用的方式。

· 调和,如磨砂黑与光亮黑的对比调和是电视机边框和底座常用的方式。

· 突现,如冰箱外壳经常使用各种形态和色彩的花纹或图案。

近五年,各品牌畅销品中黑色、银色、金属色仍为主流,同时材质色彩表现更多样:黑色有高亮黑、哑光黑;银色有拉丝银、珠光银。色彩变化主要在于材质和表面处理不同。研究电视机的色彩应用,一是利于快捷感知产品;二是考虑使人感到愉悦;三是由物质上升的精神美感。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产品的色彩造型,要与环境和人联系起来作宏观考虑。

3.材质

电视机的材质发展与其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上世纪 50 年代,拥有一台木制外壳电视机是富裕的象征。随着塑料逐渐被接受,电视机也成为了塑料大显身手的绝佳代表之一,不断发展的注塑工艺让电视机的外观更加精致,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同时硬边风格的盛行,玻璃、金属以及复合材料等装饰性很强的现代材料开始应用在电视机上。

未来电视机对金属材料的需求将会更大。但金属材料在加工性能及价格上和塑料相比还存在劣势,为了达到消费者对材质的要求,克服加工局限及价格偏高的不足将成为金属材料应用的焦点。钢材和铝、铜等金属材质相比,虽然在价格上占据优势,但其在机械加工和保存上仍存在缺陷,为了得到令人满意的材料,需要对不同材料工程化和非工程化各项特征进行综合评比,才能确定适合生产的最终材质。

4.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基本定义是:使基体材料表面上人为的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 表面处理手段有三:1.赋予材料新的色彩;2.赋予材料表面新的肌理质感;3.赋予材料新的表面性能(如硬度、防锈能力等)。实际操作中,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可能会给材料带来不止一个变化,如金属经过电镀后,既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又能改变其本身色彩,有时,质感也会发生改变。

对于电视机外壳,塑料材质经常用到的表面处理手段包括磨砂、抛光、表面镀覆、热转印等。塑料的二次表现力很强,根据表面加工的不同表现丰富的肌理状态。

在表面处理上,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实现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成本控制要求,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且加工性能和成本将是选材重点考虑的依据。

朝夕间似乎所有视频网站都变成电视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乐视TV、小米电视,另外搜狐视频、优酷也在互联网电视的路上。互联网公司对屏幕的争夺已从手机延伸到客厅,对电视的争夺已从“盒战”走到 “屏战”。

《一杯美酒》节奏形态分析 篇4

弱起 (乐曲由拍子的弱部分开始) :弱起节奏是我们在维族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也是其最常用的节奏形态。甚至有“无弱起节奏不成歌”的论断。可见, 弱起节奏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地位一斑。

就维吾尔语而言, 它没有字调, 所以它的歌曲必然要以唱词的节奏变化作为行腔的主要根源。民歌是民间音乐的基础, 维吾尔语的单词重音总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所以维族音乐的节奏必然是以各式各样的切分为主要特点, 致使乐节、乐句甚至乐段都采取抑扬格的形式, 在小节中较弱的节奏位置上开始。因此, 弱起节奏形态也就应运而生。下面是维族音乐作品中最常见到的节奏形态, 分别给予列举:

拍中节奏型:

句首节奏型:

以上节奏型在维吾尔声乐作品中的任意组合是维吾尔族音乐节奏丰富之所在, 是我们在任何一首维吾尔族声乐作品中都能见到的

《一杯美酒》是我们都熟悉的有名的维吾尔族民歌并被纳入了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它的歌曲旋律之优美、节奏之动感给我们很深的印象。维吾尔族是歌舞的王国, 如果说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杯美酒》两者比作是它的铭牌的话, 前者是一首动人的歌, 那后者就当之无愧是一支优美的舞。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有一种想舞动的欲望;在网上的搜索引擎输入“一杯美酒教学”四个字, 得出的结果百分之八十是与舞蹈教学有关的, 可见它的价值多者是体现在了舞蹈方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节奏!这也本章节要重点要解析的。

世人皆知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似乎每一个艺术作品我们都会把它与舞蹈联系在一起。《一杯美酒》的可舞性, 更是让人听后蠢蠢欲动。它的魅力在于除了优美的旋律之外, 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那富于动感的节奏形态。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中节奏型的运用对旋律的优美程度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在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似乎真正看到了它们二者孰轻孰重的地位, 这就是纯正维吾尔族音乐我想说。为能更直观的分析研究, 以下是部分谱例:

我们先看前奏, 共10小节, 采用主旋律做前奏, 加之以小切分为代表的弱起节奏为特色, 让我们仿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一个巨大的舞蹈厅准备等待指挥发施令。

歌曲的主题部分:句首以小切分节奏弱起, 这也是全曲多出反复出现的节奏型贯穿始终。其采用以小切分节奏为主, 附点节奏为辅组成了全曲的骨架;除去旋律, 同一节奏的反复运用也构成了本歌曲的主要彩色。全曲共58小节, 其中36小节为弱起小节, 这在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但同一节奏在曲中的反复、重复运用却是很多音乐作品的共性, 这也是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比如像《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

元素形态及分析技术发展 篇5

元素形态及分析技术发展

元素的形态是指某一元素以不同的.同位素组成、不同的电子组态或价态以及不同的分子结构等存在的特定形式.元素形态分为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物理形态是指元素在样品中的物理状态,如溶解态、胶体和颗粒状等;化学形态是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元素的价态、结合态、聚合态及其结构等.

作 者:梁敬 张锦茂 候爱霞 董芳 作者单位: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刊 名:食品安全导刊英文刊名:CHINA FOOD SAFETY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非法占有形态的案例分析 篇6

关键词:非法占有;处分行为;盗窃

一、案例简介

2015年1月19日,犯罪嫌疑人刘某在街上闲逛时看到被害人张某带着一块名表,意欲占为己有。刘某心里想好方法后上前与张某搭讪,说是认识被害人张某的朋友,以此来套取张某的信任,张某信以为真。此后,刘某陪同被害人张某选购衣服,在被害人张某准备进试衣间试衣服时,刘某说想买条与张某一样手表,并脱下张某的名表。在被害人张某试衣服时,犯罪嫌疑人将张某的手表带离现场。张某向当地派出所举报,遂案发。三日后,犯罪嫌疑人刘某被逮捕归案。经某市价格认定中心鉴定,犯罪嫌疑人刘某所骗取的名表价值28000元人民币。

二、处理意见

关于犯罪嫌疑人刘某犯罪行为的认定,有以下三种处理意见:

(1)刘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张某在试衣服时将手表交予刘某代为保管,而刘某擅自将手表带离现场,属于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情形,应当定性为侵占罪。

(2)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刘某以认识张某的朋友为名骗取张某的信任,并最终使张某将手表交给自己,属于采取欺骗手段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知,并最终交付手表,应当定性为诈骗罪。

(3)刘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刘某骗取张某摘下手表后的占有属于下位占有,该手表的实际占有人仍为张某,而且虽然刘某的作案场所为商场,但刘某在将手表带离现场时张某并不知情,符合盗窃罪秘密窃取的构成要件。

三、侵犯财产犯罪的分类

刑法侵犯财产罪一章共规定了13个罪名,根据这些不明的不同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将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人正确的定罪量刑。下面我們先这13个罪名进行一下分类,然后再依照分类来分析上述案例。

1.犯罪行为是否和平进行分类

在侵犯财产犯罪中,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否以和平方式进行,我们可以把财产类犯罪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人使用了暴力、威胁,或者以其它方式进行胁迫的犯罪行为,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另一类是采取和平手段进行的犯罪,包括盗窃罪、侵占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行为人是否取得财产进行分类

以行为人是否取得财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毁弃型犯罪和取得型犯罪。毁弃型犯罪是指行为人处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有故意毁坏他人财物行为的犯罪,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取得型犯罪是指行为人采取非法手段,以取得他人财物为目的进行的犯罪,取得型犯罪进一步分为夺取型犯罪和侵占型犯罪,夺取型犯罪指的是直接从被害人处夺取被害人所占有的财物,如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在夺取型犯罪的范畴内,违反受害人意思而夺取财务的典型的如盗窃罪、抢劫罪。基于受害人有瑕疵的意思而夺取财务的称作交付罪,典型的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3.根据占有关系的转移进行分类

根据财产犯罪中是否转移占有关系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转移占有关系的犯罪和不转移占有关系的犯罪。侵占罪是事先合理占有被害人的财物,因此是不转移占有关系犯罪的典型。这里的占有关系应该纯粹的理解为某人对财物的控制状态,而不去关注这种占有是合法还是非法。

其实,对财产类犯罪进行定性的核心就是对非法占有状态的研究过程,行为人对标的物是否占有,如果他进行了占有,那么行为人以什么样的手段进行的占有,行为人占有之后有什么样的行为,统统都围绕非法占有形态这个核心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上述案例来详细分析。

四、犯罪行为定性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刘某先是以欺骗手段骗取张某的信任,后在张某试衣服时将手表带离商场,期间并没有对张某采取暴力、胁迫或者以其它手段对张某进行威胁,而是以欺骗为主要手段,因此,刘某所实施的犯罪属于以和平手段进行的犯罪。该案件的主要疑点在于如何区分侵占罪、诈骗罪和盗窃罪。

刑法上的非法占有形态是指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恢复应有形态的占有,是一种事实形态。该事实形态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占有,而且包括一般社会观念上的占有,比如私企职员虽然直接占用其办公所用的电脑、桌椅,但在一般社会观念下,电脑、桌椅仍然为老板所占有,此处老板的占有为实际占有,职员的占有为辅助占有,辅助占有并不是真正的占有。在本案中,张某虽然将手表交予刘某,却没有让刘某代其占有的意思,尽管刘某直接占有手表,但刘某的占有是辅助占有,手表的实际占有人仍然为张某。因此该案例并不符合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要件,刘某的犯罪行为不构成侵占罪。

诈骗罪在占有关系转移中要求受害人有处分行为,该处分行为必须是基于受害人处分意思的处分,即处分行为是为了使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标的物。本案中,张某只是让刘某观看一下手表,并没有使刘某占有的意思,而且据上述分析,刘某也没有事实上获得占有,因此,刘某的犯罪行为不构成侵占罪。

笔者认为,刘某构成盗窃罪。首先,刘某作为辅助占有人在起初并未实际占有手表,刘某在逃离商场后手表才为刘某事实占有,符合盗窃罪占有转移的条件。其次,该案的作案地点虽然在人来人往的商场,但张某对刘某的盗窃行为并不知情,因此仍然符合盗窃罪“秘密窃取”的要件。

参考文献:

[1]杨军,盗窃罪的司法认定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2]杨旭垠,对非法占有形态及其工具的刑法属性二重解构[J],政治与法律,2003.02

[3]贾潞斌,牛庆辉, 平和手段侵财案件的实践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1,24

[4]罗贵, 浅析盗窃罪与诈骗罪、侵占罪的区别[J],法制与社会,2010.04

作者简介:

《我是歌手》节目形态分析 篇7

当下电视屏幕上纷纷涌现的娱乐节目、谈话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等, 无不昭示这是一个节目形态迅速更新的时代。电视节目形态新概念的确立已经本质地超越了以往电视节目类型所揭示的意义。1超男、超女时通过普通人参加层层比赛、明星当裁判、观众投票的方式来展现, 《中国好声音》是通过明星当老师, “先闻声后见人”的形式选择学员方式来体现。

所谓形态, 指的是事物的形态或表现。有的人认为, 电视节目形态就是电视节目的存在样式和运动状态。还有的人认为, 电视节目形态在当代还被赋予了新的意涵——是电视节目设计的基本模式。然而形态是通过类型表达出来, 一个好的节目形态就像一件好看的衣服, 能将节目表达的更好, 节目形态是“活”的, 而类型是“死”的。

一、节目简介

对于《我是歌手》而言, 是继超男、超女和《中国好声音》之后出现的又一崭新的节目形态, 尽管这些电视节目同属一类型, 但是每一个节目的出现都是电视界的一个奇观。超男超女的特色是“草根”, 《中国好声音》的特色是“转身”, 而《我是歌手》的特色则在于“明星打擂台”。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节目形态:

1. 概况

名称:《我是歌手》 (英语:I am a Singer)

类型:大型歌唱真人秀节目

播出平台:中国湖南卫视

开播时间:2013年1月18日起于湖南卫视每周五晚22:00播出

简介:《我是歌手》是中国湖南卫视从韩国MBC引进的大型歌唱真人秀节目。七名知名歌手同台竞赛, 每场由500名现场听审决定歌手名次, 两周累计票数 (第一轮) 或得票率 (第二轮起) 名次最低的歌手被淘汰, 由另一位歌手顶替空缺。参加本节目的歌手都是在华人圈内拥有较高知名度, 曾有唱片发行的实力歌手。本节目的音乐总监是梁翘柏, 赞助商包括立白洗衣液 (冠名) 、娃哈哈格瓦斯、中国电信。本节目与其他歌唱比赛节目最大的不同是, 其他节目都注重从平民中挖掘草根明星, 而本节目是通过已经成名的歌手之间进行竞赛。

2. 节目板块

以第二期为例

3. 节目历史

《我是歌手》是中国湖南卫视从韩国MBC引进, 在韩国已经播出两季:第一季是从2011年3月到2012年2月, 邀请韩国最具实力的七位歌手打擂台, 通过观众直接投票方式选出第一至第七, 采用末尾淘汰制, 出局的歌手由新的歌手顶替, 继续进行比赛。每一位歌手现场演唱歌曲, 是绝对的好嗓音。同时每一位歌手和笑星担任的经纪人组合, 若歌手淘汰, 经纪人也淘汰;第二季是从2012年4月到2012年12月, 具有韩国最高实力的十二位歌手分成A、B两组进行打擂生存赛。A组和B组每组的上位三名成为本月歌手, A组和B组每组的下位三名歌手则开始告别歌手战。由现场团观众和监督评价团观众直接投票, 选出每一期第一至最后一名。

《我是歌手》是引进韩国版第一季制作模式, 并且聘用韩国的专业工作者来中国指导工作, 然后在中国展开。

二、节目叙事分析

美国剧作家威·路特在《论悬念》中说:“戏剧性故事的讲述者运用更有诱惑力的技巧, 来吊你的胃口, 他埋下一颗炸弹, 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 也可能是感情的, 然后把它留到最后爆炸。”电视节目亦用诱惑的叙事技巧来引导观众跟随故事一步步往前走, 欣赏者在好奇心驱使下, 急于揭开答案而跟随叙述者前进,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模式。

1. 蒙太奇叙事

叙事的结构是作者对素材进行选择和组合的过程, 不同的结构不仅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我们通常按照有无时间逻辑将叙事结构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线性叙事在叙事中以时间为线索。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历经不同时空, 犹如一条线串起各个场面及各场面的次要人物, 并且强调前后场面及主次人物的因果关系。2

在《我是歌手》中, 7位歌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出场前、比赛中、比赛后、公布结果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 而副线则是观众的进场、观看、投票的顺序, 线性叙事的结构在本节目中的显得时分明显。在这以7位歌手为主线, 以观众为副线的结构中, 主线的结构更为复杂, 7位歌手的叙事在主线中同时展开, 同比重的叙事方式展示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策略。在表现候场歌手看到或者听到台上的歌手演唱的表情时, 分别对他们的反应给了近景或特写的镜头表现, 候场歌手和观众便处于同一“观看”的视角;当候场歌手演唱时, 其他歌手便和观众处于同一视角, 歌手自身扮演的角色便形成一种对比, 使得叙事平中见奇, 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本节目虽沿袭线性叙事的一贯原则“开头—高潮—结尾”, 但是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亦体现出“高潮”的细节, 例如在比赛之前的部分, 每位歌手在试唱时的实力以及与其他歌手的唱功对比, 这无疑是“微缩版”的比赛, 给观众留下悬念的同时, 也引起了观众的观看“高潮”。再者, 在结尾的部分, 导演并没有直接公布比赛结果, 而是通过话语悬念的设置, 将观众的好奇心升级到最高位置, 这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样便通过“悬念”的设置将每一个部分的故事戏剧性的讲述出来。

2. 叙事视角

视角一词最先源于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术语, 是叙事作品看世界的独特眼光和角度, 是创作者把体验到的故事转化为叙事情节的角度。托多罗夫对叙述视角的三分法——全知视角, 内视角和外视角。“全知视角”——当电视剧编导享有至高的话语特权, 对他镜头下的各种人物各种事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加以表现。“内视角”——剧编导等同于故事中的人物, 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均附着于剧中的人物身上。“外视角”——剧编导仅限于局外旁观, 无论镜头话语还是人物话语, 只有环境、外貌行为、音响与人生等可视可听的实况, 而鲜有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露。3

在《我是歌手》中, 导演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结合运用, 在表现每位歌手时, 镜头充当内视角的角色, 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当导演将它们的表现拼凑、对比, 放在一起进行表现的时候, 镜头充当了全知视角的角色, 享有至高的话语特权, 对他镜头下的各种人物各种事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加以表现。

在内视角的叙述角度下, 每位歌手的表现通过镜头的方式纪录了下来, 在场观众从入场到结束投票的过程也被纪录了下来, 这代表了表演者和观看者的双方的内视角镜头。而全知视角则通过后期的节目剪辑, 将自己放在一个无所不知的位置上审视着整个节目, 将两条内视角的线索平行剪辑和交叉剪辑, 从而把控着整个节目的方向。

3. 镜头叙事——在讲故事和纪录片之间

在节目所拍摄的镜头画面中, 有运用了讲故事的手法进行戏剧性叙事的镜头, 而在幕后的摄制中大部分采用的跟拍或者长镜头的方式, 这种采用纪录片手法的拍摄形式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纪录镜头的运用为节目的真实性添加了砝码, 对7位歌手的跟踪拍摄、近景额特写的表情刻画, 对台下观众的表情的抓拍无不体现了纪录镜头的运用。

在以往的任何一档节目中, 镜头仅限于表现舞台上的人物和台下的观众的反应, 而很少将镜头伸向舞台后的“准备区”内。《我是歌手》将镜头对准了即将上场歌手们的后台表现, 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好奇。幕后镜头的呈现使得台前和幕后的分界线变得模糊, 观众能看到的领域更加的宽泛, 差异化逐渐减小, 从而达到了一种“内爆”的效果。内爆消除了电视节目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区隔, 缩短了“舞者”和“观者”的心理距离, 在电视节目上呈现出了后现代性的特征。

三、布尔迪厄的电视批评视角

布尔迪厄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基本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第一个方面分析论证电视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一种民主的工具, 而是带有压制民主的强暴性质和工具性质, 电视在当代社会中具有符号暴力特征。第二个方面涉及到电视与商业的关系, 涉及到商业逻辑在文化生产中的僭越。50年代, 电视关心的是文化品位, 90年代, 电视极尽媚俗之能事来迎合公众。4

1.《我是歌手》渗透符号暴力

在《我是歌手》中, 把控着话语权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 他们调配着话语的指向, 把控着话语权。其节目场域通过对演播现场施加控制, 限制节目现场交流, 主持人借助了媒介话语, 引导大家的注意力, 控制了话语权。节目生产者是一群具有特殊权利的人, 他们是节目场域的“立法者”, 拥有价值、道德、审美判断的评判权, 观众只能按照流程进行, 话语权受限。然而即使观众的话语权受限, 观众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赞同了统治者的统治逻辑, 并构成了统治环节的重要环节, 在此意义上符号权力又可以称之为符号暴力。不论是主持人调侃式的强调, 还是自始至终“无缝式”的连续主持, 在这过程中, 观众没有发言权, 只得接受节目制作者安排的一切。观众只有在节目结束之后, 通过投票选择性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而在节目进行中, 观众只能“闭嘴”。

《我是歌手》的主持人是羽泉, 从念错字到做俯卧撑, 观众为其主持买单, 其人气在不断积攒, 符号资本也在不断的积累的扩增, 以至于在其他节目中的主持人也竞相模仿其主持风格。主持人是从歌手中选出来同时担任主持人和歌手, 在主持的过程中, 不免会重复强调自己演唱的歌曲, 以防被大家忘记。种种设置都显示了符号暴力的特性。

当代文化中, 电视拥有一种符号暴力, 其高收视率和图像的功能远远凌驾于文字媒介之上, 以至于让人们认为如果没有电视的加入, 就不足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力, 就不足以获得某种反应, 结果电视构成了对其他媒体的威胁和霸权。电视可以决定其他媒体或媒体记者的知名度。

2. 电视节目场

场是布氏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一个核心概念, 社会文化可以区分出不同领域, 而不同领域的运作实际上就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场”一样, 是由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构成的。

布尔迪厄指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1.电视开始扮演真理裁判者角色。电视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他在别处强调的一种“命名权”, 通过广泛命名来获得好处, 排出异己, 取得自身的合法化。2.由于电视扮演的特殊角色, 导致科学场和艺术场内的混乱。3.布尔迪厄揭露了媒体内外一种隐秘的合作, 亦即“互搭梯子”的把戏。5

《我是歌手》通过歌手之间的比赛, 电视扮演了真理裁判者的角色, 赋予其第一名、第二名的称号, 电视所强调的这种命名权给歌手们带来了经济的利益。电视拥有广大受众,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众舆论, 被电视认可意味着被公众熟知, 从而拥有名声, 部分歌手与唱片公司签约, 达到了经济的最大化。学界对自身地位的判断从以业界评判为标准转变为以“出镜率”“曝光率”为标准, 受众在这种环境中会丧失批判精神。再者, 电视节目场和文化艺术场相互利用, 电视节目通过学术界提高文化品位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 将电视节目转化为文化资本, 学者专家等也通过出镜率达到经济和名声的双丰收, 将文化资本变化成符号资本, 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利群.傅宁.《美国电视节目形态》,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 许钧译.《关于电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3]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7月.

家族企业经济组织形态分析 篇8

应当说对于家族企业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完全合一的私营业主、管理人员完全由血缘亲属担任的家庭企业、由家族掌握大多数股份的股份公司到主要由职业经理阶层管理的但由家族成员控股的公众持股公司,两种相邻的企业组织形态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为便于分析,本文所讨论的“家族企业”基于以下定义:家族成员掌握企业大部分股权,同时通过担任经理人员或通过与经理人员紧密的私人关系,保留高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拔方面,即不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且控制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权,企业最高管理者(CEO、总裁、董事长等)由家族核心成员担任。

一、从员工激励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家族成员除了与企业的其他员工类似的个人动机外,还存在对家族利益的忠诚,企业管理层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通过亲情关系产生很大的凝聚力,该凝聚力会对家族成员来说会产生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初创时期或在企业面临困难时期,这种激励机制能起到或超过常规激励机制(如薪水、福利等)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亲情关系的影响,家族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家族成员优先”倾向,当家族成员员工与非家族成员员工为同样的目标努力时可掌握的资源往往不同(家族成员可通过亲情关系利用到其正式职权范围以外的资源),而同样的努力结果所获得的评价也可能存在差异(家族成员一般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圈内人”),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一方面,非家族成员员工对某种努力所获奖赏的期望值相对较低(资源差异影响客观上的成功概率,评价差异影响主观上的成功概率),因而影响激励效果;另一方面,非家族成员员工也会因此产生不公平感。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越是接近企业高层和企业关键资源,这种“家族成员优先”倾向就越明显,而恰恰在上述这些岗位就职的非家族成员员工由于其个人素质相对较高(由该职位或资源的客观属性所要求),因而对这种现象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

二、从用人机制角度进行分析

家族企业(尤其是华人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在评价员工时,通常会采用三个指标,包括关系、能力及忠诚度。所谓关系指的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情感性联系,一般而言家族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而陌生员工的关系较为疏远。能力指的是员工执行其工作任务时,所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胜任工作的程度。忠诚度则是指员工对企业及其所有者忠诚的程度。依据上述三个指标,企业所有者可能将员工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家族内关系亲密的,这属于自己人中;另一类为家族外关系疏远的,此类人视为自己人或外人,还需视能力与忠诚度这两个因素而定。当员工个人的胜任能力差时,老板会视之为外人,而当个人的能力好时则需视个人的忠诚度来决定,当忠诚度低时,老板会视之为外人,反之,当忠诚度高时,视之为自己人。由此可见,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在对员工进行划分时,三个指标重要性的常见次序依次为:关系(血缘)、忠诚和能力。根据这种评价标准,会在企业种逐步形成一个由“自己人”组成的核心群体,而企业的管理层也会主要由该群体的成员担任。

三、从领导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有相当一部分的家族企业实行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模式。家族企业犹如一个大家庭,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成员拥有个人影响权、专家权、奖赏权及强迫权等权力,家长(或家族核心成员)权威颇高。在这种权威笼罩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容易表现出家长集权式领导方式。公司大权一般都集中在总裁或两三个高层管理者手中,他们在下属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独自做出所有重要的决策,同时要求下属对上级绝对服从,个体对群体绝对服从。

这种集权式的领导风格一方面使得家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使得信息传递速度较快,决策高度集中使得决策效率较高,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映较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决策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孕育着较大风险,企业规模越大,这种风险越大。对于某些家族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这种家长集权式的领导风格还容易使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强调属下对自己命令的绝对服从,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而员工创新力的大小是现代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员工没有创新力,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四、从组织内部非正式群体角度进行分析

许多家族企业也具有齐全的管理制度和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在外观上或正常情况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看不出有家族色彩,但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对企业决策管理有着重大影响的非正式组织(不管是严密的还是松散的)。该非正式组织成员具有同一家族或亲缘关系背景,有着共同的感情与需要,在许多情况下协调行动;当企业遇到严重困难和挫折、遇到关系企业命运的紧急情况或采取其他重大活动时,组织会进行排斥外人的内部协商,或发动具有家族背景的活动或事件,使家族对企业的实质性控制浮出表面。这种以非正式组织形式出现的对企业重大活动的干预,其影响是两方面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家族企业的利益和该家族的利益是一致或相协调的,当需要采取的行动符合企业利益而可能触及企业中某些高层人员(包括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时,这种干预行动能起到在关键时刻排除阻力,支持符合企业和家族根本利益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干预活动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维系家族成员间的亲情的愿望有时会影响对利益的冷静分析,从而造成干预失当;同时我们也可以常常发现,由于亲情关系的纠缠,这一非正式组织的内部规范(家族规则)往往不能或难以抑制家族成员的违规行为和内讧,因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五、从企业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家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在家族与个人、权威与创新、品行与才干、情感与理性、人情与规章、关系与原则、信用与契约、伦理与道理、平衡与公正等方面有一些倾向性的特征。这种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华人文化圈内,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从这种企业文化引申出来的“家庭化管理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人文关怀,并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涉及业务种类增加,对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一种超越企业创始人群体原有社会文化背景的职业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随着员工背景的多元化(如企业跨国化导致的不同民族的员工来源),一种包容而又能超越员工不同文化背景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此时一味地崇尚和遵循这种企业文化则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是,当家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和家族成员管理能力不高而导致的内部交易成本大于那些非家族制企业的竞争对手、造成竞争力低下时,家族企业就是低效的。

因此,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企业发展的某些阶段、特定的社会信用情况、一定的业务特征和业务规模、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家族企业是有效率的,而当市场竞争的各种条件要求家族企业突破自身的界限,需要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资本,需要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或者甚至需要完全放弃家族控制时,如果家族企业决策和管理层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依然在家族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封闭圈子内运作,依然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那么这时的家族企业组织和管理就是低效的。企业特定的组织形态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内外环境的产物,一个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它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管理机制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组织重组:技巧, 选择和领导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旧金山Jossey-Bass出版社, 1991年出版) 一书

河南南阳赊店古镇空间形态分析 篇9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 南阳盆地的东北部边缘, 因东汉时期刘秀在此赊旗起义而得名。明清时期发展为南北九省的商业交流城镇和必经的交通要道, 具有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风格鲜明的空间环境和传统的古典建筑, 并完整地记录着古镇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历程。

二、赊店古镇的历史沿革

赊店镇历史源远流长, 在辖区范围发现的谭岗、潘庄、茅草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足以说明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刘秀起义时在此赊旗招兵而封名为“赊旗店”。赊店镇背靠伏牛山, 由于伏牛山麓山溪纵流, 最终汇成潘河、赵河两条大河, 两条河流经过赊店镇西, 最终到达长江。古代交通主要依靠水路, 潘河是赊店境内的水运交通要道, 也是连接南北货物交接的重要水系之一, 极易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 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清雍正年间, 作为唐河上游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 赊店成为南北九省必经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商业交流城镇。到了咸丰年间, 成为名震中州大地的军事和经济中心。光绪年间, 河道淤塞, 水量逐渐减少, 影响了货船的来往通航。同时京汉铁路通车, 货源运输方式由水路转为陆路, 其商业经济便逐渐萧条。

赊店在周朝时属申伯国, 汉代设置宛县, 明清时属南阳府辖。1948年11月, 建立南阳市赊店镇人民政府。1965年11月社旗县建立, 将原镇名的“赊”改为“社”, 也就是社会主义旗帜的意思。由于赊店镇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完整的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街巷格局、风貌特征, 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赊店镇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赊店镇之古名, 2007年晋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赊店古镇空间布局特点

1. 渐进演化的结构

赊店古镇区的形成经历了“点状分布一块状连接一骨架状生长一面状聚落”四个阶段。最初, 古镇根据地形只形成了一个码头;随即在近水区域形成了几个零散的居民点, 分布在码头的附近;随后, 水上贸易快速发展, 之前形成的码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转移了码头的位置, 同时沿河铺筑了石板路, 于是零散分布的居民点互相连接成为块状的居民带;古镇由于承载了货物商品的集散和运输, 所以在赊店镇内活动的人群也逐渐增多, 人们开始在这里聚居, 这时街道的规模开始从河边向北拓展, 发展日趋成熟, 到一定程度后, 形成一个面的区域。

2. 错落有致的空间

从整个城镇的平面来看, 古镇的空间和街道网络受河流的走向而发生变化, 这就把镇内的建筑和市场等的布局限定在了一定的模式。若以城墙和水面为“底”, 古建筑和街巷为“图”, 就形成了一幅有着和谐图底关系的画面。例如从古镇的整体空间格局来看, 公共建筑如会馆、庙宇等多选址于比较高的区域, 这样不仅可以把建筑显得更加的雄伟壮观, 同时又可免遭水淹的隐患, 客观上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构成关系以及等级分明的建筑层次, 构成了交错复合的视觉景观空间。

在主要的商业街区如瓷器街、老街、长春街、太平街、兴隆街及天平街等, 分布的建筑基本都是两层的宅店, 风格轻巧通透, 装饰丰富, 而天空边界线, 是把天空作为底衬的建筑形体外轮廓线, 也就是指街道两边围合式建筑的屋檐、山墙、屋脊等所构成的边界线。同时这些街区内容丰富多彩, 包括有:火神庙、山陕会馆、福建会馆、厘金局衙门、广盛镖局、广聚堂等特色鲜明的古建筑群体, 很好的诠释了古镇传统的风貌主题, 并与周边的民居构成了良好的流线性和视觉感官;这些建筑在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上, 并不是被动的去迎合环境的需求, 而是能够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去适应周边的环境。他们丰富的轮廓线、变换的曲线和稳定舒展的屋顶, 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城镇景观。普通街道两侧多为一层店宅, 天际轮廓线较为整齐。

四、街巷组织

赊店的街巷主要由瓷器街、铜器街、福寿街、豆腐街、骡店街等72条街巷所构成, 这些街巷最窄的仅2米, 最宽的有14米。最短的65米, 最长的达431米。

赊店的街巷空间布局是以线状和面状两种形态为主。

典型的线性空间街道如西阁外街—西阁内街—老街—关帝庙街—长春街—平安街—安乐街—东裕街;启文街—南瓷器街—北瓷器街—永庆街—南三皇庙街—北三皇庙街;北马神庙街—南马神庙街—福寿街—石门街等, 这些街道在单独分开时所呈现的空间形态是线状的, 合并在一起就构成了古镇街巷的整体性面状空间布局。并且这里的每条街道是相互可以联通的, 构成网状, 交通快捷方便。这些街道不仅仅是古镇的交通空间以及商业交流的空间构成, 同时也是古镇居民日常生活交流沟通的场所, 是人流集散的流通空间, 促使其拥有非常强大的社会联系功能。

街巷空间的演化就像树的生长过程一样:“根—主干—次干—分支—叶, ”体现出了古镇是先由“点”发展到“线”再演化为“面”的顺序过程。赊店古镇的街道不止是把古镇划分为细小的块面, 同时也使古镇的线状空间与块面空间结合的更紧密;巷道是街道的延伸部分, 就像渗透到各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一样, 分布在各街道之间, 成为街道的组成部分。

古镇由于位于潘、赵两河的环抱之地, 这就造成了古镇临水布置街道的空间形态。首先, 古镇选址在交通方便、用水便利的河岸, 最初在近水沿河处分布着几个孤立的居民点;然后, 居民点逐渐沿着河岸发展, 连接成线性的居民带;接着居民带向北拓展, 出现了垂直于河岸的各条街道 (启文街、石门街) , 为了加强各街道彼此间的联系, 以及随着古镇物质、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 与河岸平行或垂直的各个街道空间逐步形成, 最终使得古镇的空间布局结构趋于完善。

结语

赊店古镇及其空间形态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 我们需要对古镇的空间形态、格局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挖掘蕴涵于的各种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探讨古镇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 期望传统风貌能够在之后的新建建筑空间中得以保存和延续。赊店的街道是结合河流走向进行布局, 街道空间重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是建筑结合环境的很好实例。另外, 街道合理的空间尺度, 舒适的交往空间所营造出亲切、自然、安全的街道氛围体现出人、环境、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人性化街道空间的营造对我们进行现代城市设计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1]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赊店[M]大象出版社, 2005.

[2]李芳菊.会馆文化丛书:走马飞舟社旗镇[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3]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9.

[4]陈志华, 楼庆西, 李秋香.诸葛村—中国乡土建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9.

[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影子银行形态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篇10

一、国外影子银行的形态演化

国外影子银行的产生时间基本和商业银行一致, 已经有上百年的酝酿。从影子银行的演化来看,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国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比较完善, 也较为独立, 参照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方法, 将影子银行分为三类, 即政府资助影子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以及外部影子银行。

(一) 政府资助影子银行

政府资助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融资模式, 而是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通过发行机构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作为国外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证券化产品同时也是国外进行交易的最重要的工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业务成功地放到了资产负债表外, 逃过了监管从而实现了资本套利, 使得业务规模得以扩大。如图2所示。

政府资助影子银行采用批发式的融资方式, 受到政府的隐性资助, 通过资产证券化参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融资, 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等特征, 但其并没有直接干预贷款的发放, 也没有最终贷款人, 虽然具有传统银行的一般功能, 却没有被归类为银行, 因此属于影子银行体系。

(二) 内部影子银行

国外的内部影子银行系统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操控下的具有信用中介职能的或是从事相关表内外活动的全部银行网络、经济交易商、财务公司、金融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内部影子银行不像政府支持影子银行受到完全的隐性担保, 而是受到了部分担保, 采用“发放-分销”的模式进行运作。如图3所示。

(三) 外部影子银行

外部影子银行体系是一个全球性的资产负债系统, 有关的影子银行业务都在这一体系中完成, 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立于政府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并执行着自身的业务功能。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中多元化的经纪商主要负责住房贷款以及杠杆贷款,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设备、汽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学生贷款等。如图4所示。

与内部影子银行不同, 外部影子银行系统采用的是“发起-融资”的模式, 其中, 贷款的发起、仓储以及证券化这一过程是在美国进行, 而融资以及期限转换则在英国、欧洲和其它离岸中心进行。全球化的金融网络系统共同完成外部影子银行业务, 并从这一专业化的业务活动中获取利益。

二、国内影子银行的形态演化

国内影子银行在近年来快速发展, 已经占据了金融领域的重要位置, 渗透到市场的各个方面, 但并没有发展完善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影子银行机构也不是十分纯粹, 大部分的涉及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都只是参与了其中一环, 作为中间环节存在。

由于国内影子银行不是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 无法像国外影子银行系统一样进行划分, 本文依据影子银行各个机构的功能将其分为三类。即实体支持类、金融交易类和杠杆放大类。如图5所示。

(一) 实体支持形态

实体支持形态以信托贷款为例。信托贷款类业务是最符合影子银行定义的,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委托人的资金发放给指定的贷款人, 委托人具有决定贷款人、利率以及用途的权力, 信托公司作为中介机构需要考察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信用条件。信托公司制定发行计划并予以公布, 持有闲置资金的委托人可购买信托产品, 这也是信托贷款的资金来源, 之后信托公司可依照情况将资金贷放出去, 这样委托人可以获取比银行高的利息收益, 受托人可以赚取一定的手续费。如图6所示。

(二) 金融交易形态

金融交易形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在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中, 商业银行依据客户具体情况分析制定与之匹配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在这种投资方式下, 银行只是接受客户授予的管理资金的职责, 而风险与投资收益则由客户与银行约定的方式进行承担。由于产品的多样性, 投资方式的灵活性, 这种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实现信贷出表的重要手段。如图7所示。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交易工具并不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 主要通过企业债券等连结起实体经济与影子银行。银行理财产品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年来依附于商业银行而快速发展, 成为影响货币政策、金融流动性以及信贷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图8所示。

(三) 杠杆放大形态

第一, 信用衍生品。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信用衍生品当属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CRM) , 包括缓释合约和缓释凭证等, 由于存在的有利于市场良性运作的优势,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国内颇受青睐。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国际信用衍生品CDS相类似, 具有缓释风险的作用。这一工具的提出有利于推进市场利率化改革和发展, 有利于资金需求企业的直接融资的推进, 对国内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演化历程如图9所示。

第二, 利率衍生品。以利率互换为例。利率互换是银行之间经常使用的金融衍生品, 与其他衍生品相比较为活跃, 它是指交易双方资金均以名义本金计算, 资金互相融入对方, 到期时本金不变, 而利息不同, 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一方以浮动利率计算, 一方以固定利率计算, 双方交换的只是金额不同的利息收入或支出, 本金不变。这种交换可能是因为双方对利率的不同要求产生, 也可以说是因为对筹资的相反目的而产生。由于投资者强烈的风险规避愿望, 利率衍生工具后来居上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 成为影子银行扩大的工具。如图10所示。

三、影子银行演化膨胀的原因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源于金融危机之后, 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将资金涌入市场, 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大, 传统银行机构没有办法消化这些资金, 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扩张。我国影子银行演化膨胀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市场融资需求较大。由于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严格的贷款限制, 资金需求者想要取得贷款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花费较长时间, 因此不容易满足所有社会融资需求者, 加上银行本身必须满足的存款准备金和受到的较为严格的信贷额度、存贷比以及资本充足率的考评要求, 更使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全部的社会融资缺口, 于是银行将资金转移出表外, 节约成本取得利益, 由此打破传统限制。随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扶持和投入, 后续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增大, 加上2010年之后国家实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融资缺口, 因此影子银行成为中小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方式之一。

第二, 利率市场化的结果。由于影子银行收益率高于一般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 从而吸引资金供给者将资金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出存入影子银行, 这就保证了影子银行的资金充裕, 这也符合资金供给者希望得到更多回报的心理预期。实际上当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现象以及较严格的利率管制措施, 使得存款利率偏低甚至为负利率, 这是储户愿意将资金存入影子银行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 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的结果。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通过渠道垄断、规模垄断以及利率垄断等方式获取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符合的高额收益, 并且在在话语权、业务地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 为谋取更多收益和权利, 在长期的发展中资金需求方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 转而倾向于类似信托贷款等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而非银行机构也在积极行动以便在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利益, 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obias Adrian and Hyun Song Shin.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R].Staff Repor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009.

[2]杜亚斌, 顾海宁.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01) .

[3]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 2011 (04) .

形态分析 篇11

标志是一种图形符号,具有象征性和传播性。它精炼的提取具有象征意味的视觉形象,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概括化、凝练化、简洁易懂的图形符号向公众传达特定的信息,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设计形态和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就几何形式而言,方形代表平稳,三角形代表坚实,而圆形则由于其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多变的视觉形态,成为标志设计里重要的设计手段。

现代标志中圆形的视觉表象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其造型优美、柔软、温润、匀称。在现代标志设计里,圆常常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和形态存在,具备明确而又清晰的形式结构,为传达企业理念核心,标志围绕圆形元素进行提炼、概括、取舍、变化,创造典型、深层次的视觉形象,让标志的内容直观地被人们感知。圆在视觉形态上既可作为点、线的构成,也可形成面的处理,外观给人以视觉集中和聚焦的感觉,具有向心力和典型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直接、明确,便于受众理解、记忆,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同时,圆形的曲线流畅,富于变化,给人以亲和力,圆作为无限对称的几何体,其在造型上的完美性、圆满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视觉审美要求,相对其他形态更符合民众的审美心理认知。而这种形态恰恰和一些标志所需传达的审美内涵相契合。

现代标志中圆形的审美内涵

标志首先是一种图形传播符号,标志所代表的象征概念需要直观的视觉进行表现,而直观的视觉必须建立在意义的概念之上,所谓“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而作为标志的其中一种图形载体——圆,具有其他图形不可取代的象征意味。在实践生活体验中,人们利用某一种约定成俗的视觉符号进行视觉信息传达,而圆正具备这一共同的符号认知。人类对圆形符号的认知,都来源于我们生活的体验。圆形所体现出的形态美和所包含的循环往复、圆圆满满的寓意在东西方视觉文化里是相通的,中国人更是自古就崇尚圆、喜爱圆。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的人面鱼纹,图案化的人面形象就具有强烈的圆形符号特征,反映了原始时代人类在视觉图像创作中的丰富想象力,传达出浓厚的意趣和艺术魅力。《吕氏春秋》曰:“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集,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季节的轮回,昼夜的交替,生老病死,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圆形的“阴阳太极图”可以说就是中国人对于世间万物生成的图形写照,太极图中间被“S”线分割,阴阳相抱,共生互补,双鱼首尾相互追逐,从形态上包含了结构、均衡、变易等形式规律,造型充分发挥了圆形的圆润融合、动感韵律的特点,以最简约概括的圆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创造性的传统象征图形,也奠定了中国传统圆形的构图模式。

流动之美的弧线形成了圆浑圆饱满的视觉形态,由形态而引申出的圆满、完美、圆通、圆融等美好寓意,正好符合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理追求。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由太极图的形式美演变出的“龙凤呈祥”、“鸾凤和鸣”、“喜相逢”等传统吉祥图案,一左一右,一正一反,造型对称和谐,图案整体类似圆形,成双成对的吉祥之物缠绕其间,圆形成为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永恒造型,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境界和情感诉求。现代标志也不乏借鉴这种传统表现手法而成功的案例。如:香港凤凰卫视台标,以更简洁抽象的凤凰形象旋转交融,一凤一凰,一阴一阳,共融在一圆内,预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共生重组。还有玄妙之处在于,台标形态整体是通气、开放的,而非传统封闭的圆形,展示了开放的媒体姿态,更是古代图形与形式手法的创新发挥运用。

圆代表中国人的传统哲学思想,儒家文化提倡家族伦理观念,强调亲情与家和万事兴,合家团圆,团圆意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心里。在佛教中, 代表美好事物的词汇多与圆有关。如“圆相” “圆心” “圆满” “圆圣” “圆寂”等诸多对圆的描述,佛祖的造型都是圆润饱满的,那是因为佛教徒认为富贵相与圆有关。道教、儒教、佛教的美学哲学思想共同促成了中国人对“圆”的崇尚观念。正如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一书所说“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或者是圜道观念的派生物,或者与其有密切的关联,以至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可以用一个圆圈来表示。”,也正是由于圆形元素所包含的吉祥寓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圆形标志能够达到文化上的共融性,更好更有效地传达标志内容,产生视觉和文化上的共鸣,成为企业或组织喜欢使用的标志形态。如中国四大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标志都是采用古钱币元素和圆形特征来设计图形,金融属性、地域属性、民族文化、企业特点巧妙结合起来,标志设计合理,现代简约、主题明确。笔者借鉴中国银行标志设计手法,曾做过乐山银行标志(图一)设计方案的尝试,外形仍然采用圆形钱币为基础形,中间镂空的图形由乐山最具代表的地域形象乐山大佛演变而来,将乐山大佛的整体形象简化、抽取并与圆形的外轮廓吻合,该标志既有国内银行标识的统一性,又有强烈的地域识别性,充分发挥了圆形标志的特点。

现代标志中圆形的视觉表现

以圆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明晰的信息传达,在现代标志设计手法中经常出现,以下是笔者归纳的几点标志设计中常用的圆形表现手法。

1.标准圆形的群化构成

圆自生因为其光滑圆润的外表非常具有讨好性,也很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同,将标准的几何圆以群化的形式出现,是现代标志的一大特征。代表标志有国际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奥迪汽车标志等,这类标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单个标准圆形的重复出现,每一个圆代表一个主体,如五环标志代表五大洲,奥迪四环标志源自创立早期的四家公司。标志以单形群化的方式弥补了单形圆较为单调、空洞的外形,同时充分发挥圆形的自然形态,将多个圆自然地相扣起来,或者以大小不同的圆重复出现,使标志图形既饱满又富有变化,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环环相扣的表现形式又赋予标志更多的内在含义,如表达团结、互助、紧密联系等情感诉求。

2.文字和图形在圆形标志中的适形表现

标志设计中将文字和图形适合到圆形里,文字和图形随形应变,在圆这一特定的范围内处理章法布局,通过将文字、图形添加、取舍、变形等方法,改变原有形态以适合特定形态。适形设计是常用的标志设计手法。在传统吉祥图案里,为保证圆形的完满形,我们把原本方块的汉字“福、禄、寿、喜”,通过变形、夸张、概括的设计手法,适合圆形轮廓,并在文字周围和圆形范围内穿插、填充象征吉祥的人物、动植物图样,以完满的艺术手法达到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在现代文字适形圆形标志设计中,我们借鉴了传统纹样的适形表现,文字图形化,笔画字形由直变曲,由方至圆,但去除了繁琐的图形描述,采用更加简约现代的设计语言,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与需求的图形标志。如:中国文联标志(图二)。从汉字笔画和圆形结构出发,由篆体的“文”字演变而来,状如人形,“文”字下端向外围合成圆,尽量将文字形状与圆契合。“人”与“文”,字与圆形的有机结合,简洁、大方、明了,充分表现出人文合一,文以载道的传统哲学思想,圆形的外轮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表露无疑。

3.以圆为基础形对其解构的标志设计手法

所谓解构,即“结构分解”。 解构是指对原有物体形态和固有的结构进行分解,或分裂或中断,结构分解又产生新的物体形态,而这种形态又总是把我们拉回到对原有形体对比想象的感悟。在圆形标志里,保证其圆形的外轮廓不变,通过切割、正负、旋转等各种表现方法对圆形内部进行拆解,同时建立起新的标志形态,或具象或抽象。如标志(图三),这类标志在变化中寻求统一性,无论圆形内部如何分解,万变不离是外面的圆形轮廓。同时,封闭的圆形通过解构的方式,制造出许多的负空间,呈现出开放、灵活、多变、轻松的形态,又赋予标志更多的理念内涵。

4.标志设计手法中圆形元素形态的拓展

现代标志以圆形为基本形的标志,并意味着标志必须是圆形的几何形,由于标志形态必须准确形象地传达企业内涵,其表达方式具备多样性、多变性。其特征是标志采用圆形元素,但又突破圆的限制,同时也具备圆的寓意。如(图四)中国电信标志,虽然外形不是标准的圆形,但圆润流畅的外观,动感、简约的造型,同样体现出圆形元素的丰富寓意。中国电信标志以英文名称的首个字母C变化组合而来,圆形特征象征着电信网络四通八达、畅通、高效,两个环状图形横竖相扣,体现了与用户手拉手,心连心,强烈表达了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用圆形元素设计成牛头和飞翔的和平鸽,又赋予标志更丰富的含义。由此而见,圆形作为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元素,其设计多变性还存在巨大的创作空间。

5.圆形标志的多维空间表现

20世纪,受现代主义影响和印刷制作工艺限制,标志设计提倡简洁、几何化、平面化的程式化模式,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以及后现代主义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发展,标志创作有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标志设计风格也呈现多元化。标志设计的发展规律就像建筑、平面设计风格一样,其历经简单到繁琐,又由繁至简,简又复繁的循环演变,当然每一次蜕变都带来质的提升。圆形标志由于形态上和球类、水晶、珠宝等立体事物有着自然的联系,因而,现代圆形标志为突出物体的质感,追求多维视角的表现,更加精致、唯美。如(图五)此类标志采用了与传统平面标志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外部造型更加丰富多彩,标志更加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富有情趣,有时更能抓住受众的眼睛,加强视觉感染力。

结语

从早期古朴的太极图案到繁琐的圆形传统吉祥纹样,再到现代简洁、多元化的圆形标志,无数的创作案例告诉我们,圆的设计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以上现代标志圆形设计形态视觉语言分析,可以提高我们对标志形态敏锐的感觉,以及更好地深入理解标志文化,为标志创作展开无尽的探索空间,使我们的标志设计更有时代感,更具有魅力。

电视台主持群形态分析 篇12

节目主持人中分为很多类别,比如罗京、李修平这类的专门播报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王小骞这种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还有体育赛事的主持人,文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等等。在这些主持中主要想谈谈关于文艺娱乐节目主持群这种最近几年才形成的独特的主持形态。

娱乐节目细分也有很多种,娱乐节目播报,综艺娱乐节目,脱口秀节目,大型文艺晚会主持等等。其中主持人大多为一个人的单独主持,两个人互相搭档,或者是三个以上人们的配合主持。比如春节联欢晚会,一般为六个主持人只有开场和结束时六个人一起出现,剩下的节目串场则是两两搭档。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主持形态可以称之为主持群。之所以称之为主持群是因为他们在主持的时候是以一个群体出现的。并且在主持过程中有着很明确的分工。最为典型的为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里的“天天兄弟”和《快乐大本营》中的“快乐家族”。

现在就以这两个主持群作为例子进行娱乐节目主持群形态的阐述。

1 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

作为一名主持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多多益善。对于主持人而言,他们不是神不是《辞海》但是他们应该是名“杂家”,这样才可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对于单个的主持人要做到自己在节目中展现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显然有些“自画自说”,这样一是主持人比较辛苦,二是对于观众看来没有太大的乐趣。在此时主持群的特点就能凸显出来。一个人掌握很多门知识毕竟很累,但是对于一个主持群每个人掌握二到三个,合在一起这个主持群的知识储备库就会相当强大。对于一个主持人压力也更小,并且能够有更多时间精通一门知识。在“天天兄弟”这个主持群中分为中国、韩国和日本三类主持人,这样涉及的知识面广,并且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2 较强的语言表达力

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离不开声音形象。口头语言是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构成主持人个性魅力的主要因素。主持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主持语言风格,但是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单一的主持人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局限,主持群就可以轻松化解这样的尴尬。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聚到一起碰出新的火花。

3 肢体语言与身体意识

电视较广播而言多了可视性,也正因为此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更高。一档娱乐性节目主持人一定是有活力有朝气的。不能只在语言上机敏,还要配合着肢体动作。一个人单独表演做动作未免有些单薄,主持群则会好很多。一起做统一的动作看起来更加有气势。也可以每人一个动作组成动作组,拼成一个大图形。身体意识指的是用身体秀出来,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表现力。“快乐家族”是个很好的例子,一起集体亮相或者是五个人依据自己个性进行同一个事物的表演效果不尽相同,耳目一新视觉冲击力强。

4 分工合理角色明确

主持群有着角色之间的制约互补关系。合理的分工是成功的一半。每个人说话的顺序,每句话由谁来接都是有着合理明确的分工,并且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类型的角色。“天天兄弟”中是以汪涵为首的“大哥”带领着“众小弟”其中小五的角色则是兄弟中的小孩子,受人照顾。“快乐家族“则是以家庭为构成背景,何炅扮演着家庭里的家长,维嘉和谢娜是大哥大姐,海涛和吴昕则是家庭里的小辈。这样有着明确角色和分工的主持群对娱乐节目有推动的作用。由一个人掌控节目进度和时间的控制,剩余的人尽情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个是主持群的一大特点。

5 有着鲜明特色却统一的着装

主持人除了在言语上要有一定的能营造气氛的功力以外,外在装扮上也要能够烘托氛围。一个单独的主持人的穿着打扮只要合体就可以,但是对于一个主持群,既要做到统一又要有着每个人鲜明的个性特色。举例而言,“天天兄弟”中汪涵是以大哥的身份处于整个团体中,那么他的衣着一般都比较正式严肃中却也有着活力,衣服上不会出现很多繁复的花边,简单大方。但是小五则是整个团体中的小弟,他的着装则轻松活泼,能够突显出现在年轻人有活力的一面。“快乐家族”也是这样,何炅的着装在正式中也带有活泼,符合“老小孩”这样一个人物定位。而谢娜则是裤装居多,因为她在整个主持群中扮演的是一个有些中性的活力四射的人物定位,裤装的打扮既能方便她各种夸张的表演,也能显现出一种独特的中性魅力。

每一个处于主持群中的个体,他们不仅是一个单独的有着自己想法的人,他们更是群体中的一部分。在表达鲜明的个性之后通过用同样的布料或者有着相同图案的标志来间接反映他们是一个群体。这样有着鲜明特色却统一的着装既能体现个人特色又能点明属于同一个团体,也是主持群所必备的。

6 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

每个人有每个人说话的习惯,作为一个主持人更应该有这样的特色,只有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才能被受众记忆的更加牢靠。不论是主持人还是主持群都应如此。仍以“天天兄弟”这个主持群举例,汪涵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各地方言的运用上,他能够熟练的运用各地方言,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听到他们家乡话时会感受到温暖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便了以后的采访。并且运用方言能够起到娱乐的作用,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魅力。而钱枫则是以冷笑话为主要语言特色,信手拈来的冷笑话能够瞬间抓住受众的听觉。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能够为主持群增添活力,相较一个人的主持则更有活力灵动感。

主持群有着单个主持人无法具备的特点,群策群力更容易营造节目效果。但是主持群却也有缺点。主持群中每个人分工一定要明确。若是不明确则会出现“抢话”或者“冷场”的效果。这个缺点是主持群最致命但也是比单个主持人好的地方。

总而言之,湖南卫视主持群是目前做的较好典范,不论是造型包装或是主持形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要:娱乐节目中的主持群是近几年才有的新群体。对于他们的要求除了主持人基本所必须的以外还有更多的要求,其中团队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他们除了具备自我特色以外更多要有着团队意识。

关键词:主持群,团队意识,身体意识,语言特色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模型下一篇:学习中的引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