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研究

2024-07-07

形态研究(精选12篇)

形态研究 篇1

引言

两汉是中国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各种文体在此时产生或定形,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文体体制的成熟和文体形态的繁富。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 “文体”一词有着多层次的意义:有指称文学体裁的, 如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 专门辨析各种文学体裁的特征;有指称文学风格的, 如钟嵘在《诗品》卷中“宋征士陶潜”条评陶渊明的诗云:“其源出于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静, 殆无长语”[1], 盖指陶诗风格简洁明净;有指称语体的, 如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模拟古人名作如《古离别》之类的语言体式, 其自序称:“今作诗三十首, 效其文体”[2]。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感叹中国古代文论中“体”的内涵, “既指风格 (style) , 也指文类 (genres) 及各种各样的形式 (forms) , 或许因为它的指涉范围如此之广, 西方读者听起来很不习惯”[3]。本论文中, 主要吸收中国传统的文体观念, 将文体的概念界定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 体制, 指文体在外在层面表现出的形状、面貌、构架, 犹如人的外在体形; (二) 语体, 指文体的语言系统、语言修辞和语言风格, 犹如人的语言谈吐; (三) 体式, 指文体的表现方式, 犹如人的体态动作; (四) 体性, 指文体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 犹如人的心灵、性格。之所以采用如此的方式界定, 主要源于《说文解字》对“体”的界定:“体, 总十二属也。[4]”此外, 刘熙《释名·释形体》云:“体, 第也, 骨肉毛血, 表里大小相次第也。[5]”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具有把艺术形式拟人化的传统, 文学批评家喜欢把艺术与人体视为“异质同构”, 往往以人体结构来比拟艺术结构。论“文”而称“体”, 便是用人体来类比文章结构的总貌, 以为人体与文体有相似甚至相通之处。正如明沈承所说的:“文之有体, 即犹人之有体也。[6]”中国古代文体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 由此可窥见一斑。

中国古代文体批评发轫于两汉, 各种文章体制在战国末期已经形成雏形, 到两汉则基本定型且趋于完善, 两汉赋体文学极为繁盛, 乐府诗的创作也开始形成固定的机制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并促进了文人诗的创作的繁荣, 这些都为汉代文体批评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到了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更是将“六艺略”、“诗赋略”作为两个独立的门类加以审视, 将“六艺”和“诗赋”进行有条理的分类, 体现了汉人日趋独立和自觉的文体意识, 到了班固编撰《汉书》时, 则继承了这一分类方法。其后, 蔡邕的《独断》和《铭论》、范晔的《后汉书》等诸书, 既有对各类文体的分类和评判, 又有对单个作家各类著述的评论, 体现了汉代文体批评的逐步成熟。

汉代文体批评在中国古代文体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体理论的发展。魏晋、唐、宋、明、清诸代对文体的划分和文章流别的论述虽然有所发挥, 但大体承继汉代。对于汉代文体批评的研究势必要涉及到汉人关于文体的意识, 诸如文体分类标准、文体演变观念、文体审美评价标准、文体价值评价尺度等观念形态的重要问题, 这为我们研究汉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使我们能够从文体观念的理论层面出发, 深入挖掘汉代文学发展的新特点、新风貌及其发生的特定历史契机, 从文学内部找到汉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因此, 汉代文体批评研究是汉代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古代文体批评理论中最原始的、提纲挈领的重要部分。

综观前人对中国古代文体的研究,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成果, 即对古代各类文体的研究和对古代文体批评的研究。对各类文体的研究有分体研究专著, 如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宗训的《汉赋史论》、程章灿的《魏晋南北朝赋史》、陈必祥的《古代散文文体概论》、姜涛的《中国古代散文概论》、程毅中的《中国诗体流变》、安平秋等主编的《中国小说史丛书》等, 这些具有分体文学史特点的著作, 对某一类文体的发展流变做了翔实的阐述, 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类文体演进的历史轨迹。也有学者对古代文体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批评, 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吴承学的《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增订本) 、褚斌杰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增订本) 、郭英德的《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等, 这些专著能就古代各类文体的源流、演变、发展规律及体制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使人们能够了解古代文体的全貌。但是, 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构成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仍有许多空白点亟需填补, 单就历代文体研究的专著而言, 目前可见的较为系统的就仅有李士彪的《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一书, 这对纷繁芜杂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而言显然是不够的。本文力图从中国古代文体批评的源头———汉代出发, 对萌芽时期的中国古代文体批评进行梳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归纳和整理汉代有关各种文体的相关资料;二、对这些资料进行相应的分类以解读, 从中归纳各类文体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其特点;三、探求汉代文体特征的成因, 总结汉代文体观念形成的历史意义。

文体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大量文本的文体形式进行抽象的归纳, 总结同一文体的体制特点、修辞特征和体态风貌, 同时考究各类文体的体制缘起、发展、流变的进程。因此, 文体批评乃是真正从文本语体、结构及其继承、流变进程所展开的文学本体论研究, 它向人们展现各类文体形式发展及变迁的历史, 从而有效地揭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 特定的文体批评也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 它隐射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结构、文学文化观念、审美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这是文学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两汉文体形态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汉代以前文体形态概说

中国的文体批评源远流长, 《周礼·春官·大祝》记载大祝职能时云:“作六辞, 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 二曰命, 三曰诰, 四曰会, 五曰祷, 六曰诔。[7]”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古代文体的产生最初乃是源于实用的需要。根据荀子提出、扬雄发展, 傅玄、刘勰、颜之推、章学诚等学者共同认同的“文源五经”的说法, 后世各种文章名目及其体制均包含或萌芽于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典之中。如章学诚所云:“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 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 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 道体无所不该, 六艺足以尽之。[8]”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五经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蕴含了许多古代文体形式的雏形。

诗歌作为各民族文学体裁的最早样式, 在中国也表现得极为突出。《淮南子·道应训》云:“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9]。这表明, 源于劳动的中国古代歌谣在“邪许”的呼喊和应和之中蕴涵着节奏、韵律和情感表现等诗歌的基本形式。《文心雕龙·明诗》亦云:“昔葛天氏乐辞云:《玄鸟》在曲, 黄帝《云门》, 理不空绮, 至尧有《大唐》之歌, 舜造《南风》之诗, 观其二文, 辞达而已”[10]。诗之起源由此可推至唐虞之前, 炎黄时代。汉人赵晔《吴越春秋》载有《弹歌》, 是较早的原始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字二言体诗, 形象、生动地记载了原始人狩猎的全过程。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集中保存了古代四言体诗的典范作品, 也标志着诗歌形式的正式诞生。《诗经》不仅开创了四言韵体的诗歌样式, 而且包含着丰富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 蕴涵了后世众多文体形式的萌芽。后世的铭文、碑文、颂、赞等文体基本继承了《诗经》的雅、颂之义, 形成一种具有特定表现领域的独立文体样式, 在文体形式上多采用了《诗经》式的四言韵体句式, 表现出一种一脉相承的关系。《诗经》“六义”之风、雅、颂、赋、比、兴中已包含了颂体和赋体的名目, 颂体也已较为完备地保留在诗颂之中, 赋体“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 虽有别于诗, 但仍承诗敷陈之义。

战国后期, 在楚地产生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文学, 开创了继《诗经》体之后的又一新的文体形式。楚辞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体样式, 它由屈原首创, 生于楚地, 后效仿者众, 遂成为世人所认同的一种文体形式即“楚辞”。

先秦也是中国古代散文文体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最早的成篇的散文就保存在《尚书》中。《尚书》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历史文献集, 其中的文章大多由当时的史官执笔, 文章也是以一些实用的官方文辞居多, 其中保存了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名目及体制, 后世的帝王公文, 诏、策、祝、盟、箴等莫不由此衍生。

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也非常繁荣。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特定历史语境里, 各家各派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纷纷通过散文这种自由的文体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安邦之道, 其中的《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诸子散文都是出自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安邦之道的议论文体, 具有很强的逻辑思辨性。其中的文章探幽发微, 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 有不少文章还采用了大量的寓言式说理方式, 讲究文辞的修饰和语言的文采, 对后世的论、说、议、对等文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寓言体的写作方式更是对后世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存最早的诔文是《左传·哀公十六年》中所载的《孔子诔》, 其文曰:“旻天不吊, 不憖遗一老, 俾屏余一人以在位, 茕茕余在疚!呜呼, 哀哉!尼父, 无自律![11]”这为诔这种文体确立了基本的体制形态。

先秦的其它的儒家经典中也保存了大量的文体名目及体制。如《周易》中的卦论和爻辞中所保留的论、说、辞、序等。《周礼》载大祝之职中的六辞:祠、命、诰、会、祷、诔, 即是六种文体类型。先秦时经常提到的“大夫九能说”, 所谓“九能”, 就是大夫所必须掌握的九种言辞和文体:“建邦能命龟, 田能施命, 做器能铭, 使能造命, 升高能赋, 师旅能誓, 山川能说, 丧纪能诔, 祭祀能语, 君子能此九者, 可谓有德音, 可以为大夫。[12]”孔颖达疏云:“邦能命龟者, 建国必卜, 命龟以迁, 取吉之意;田能施命者, 谓于田猎而能施教命以设誓;做器能铭者, 谓既做器能为其铭;使能造命者, 谓随前事应机造其辞命以对;升高能赋者, 谓升高有所见, 能为诗赋其形状, 铺陈其事势也;师旅能誓者, 谓将帅能誓戒之;山川能说者, 谓行过山川, 能说其形势而陈述其状也;丧纪能诔者, 谓于丧祭之事, 能累列其行, 为文辞以作谥;祭祀能语者, 谓于祭祀能祝告鬼神而为言语[13]。”由此不难看出, “大夫九能”是指士大夫在不同场合, 面对不同对象应该具有的语言表达和应对能力, 其中有许多文辞如果形诸于文字就形成了古代特定的文体类型, 如铭、赋、诔、誓、说、命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开始改命为制, 改令为诏, 遂有制、诏之称, 又升登封禅, 刻石记功, 在泰山、琅琊、会稽等地留下了石刻文, 后世颂、赞、封禅、墓碑之体由是滥觞。

综上所述, 先秦时期各种文体名目、体制均已萌生, 它们的基本形态被保留在先秦的各种典籍之中, 成为后世文体名目和体制形态确立的重要依据。各种文体在先秦时期均承载着重要的神圣功用, 显示了上层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多重现实需求。

形态研究 篇2

苍溪县三川镇卫生院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会议记录 为了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三川镇卫生院部署,于7月26日下午在会议室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全院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首先,院党支部书记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高度重视,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意识形态工作中。随后,院党支部书记陈德阳传达了县委宣传部会议精神,将意识形态工作任务逐层分解,落实责任,并详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参会人员结合实际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交流和讨论。街道希望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苍溪县三川镇卫生院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会议记录 2017年6月16日上午,党支部书记陈德阳在会议室主持召开专题研究了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全体职工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党支部书记陈德阳传达了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座谈会会议精神。他指出,总书记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这是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重大任务、长期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切实抓好。为切实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陈德阳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学好系列讲话,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强化四个意识。二是认识形势复杂性,增强政治敏感性。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要放心上、扛肩上、抓手上,善于察动态、察苗头、察走向,切实动脑筋,出实招,往细做。三是保持政治定力,不辱责任使命。结合两学一做,不忘自己姓党,不忘卫生服务使命,不忘自己责任,不被流言蛊惑,不被假象迷惑,不被巧语诱惑,懂规矩,守纪律,不疏忽,尽责任。四是落实文件要求,担当履职尽责。

我国企业组织形态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 组织形态 企业立法 比较

企业组织形态的实质,就是企业的法律形式,贺志东认为“是指企业资产所有制形式在法律的确认及在法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中付一彦先生认为企业的法律形式是指“企业在相互的对立和激烈的竞争中所采取的资本集中的形态;董开军、李诚认为“是指企业在法律上的类别形态”;《企业法通论》的作者则认为是“法律规定的企业表现形式”。综上所述,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指法律所确定的企业组织所存在的形式。任何主体创办企业都必须在法律确认的范围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态,具备相应法律规定的条件后,投资人即可到企业登记部门进行核准登记,当然在具备规定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可以进行转换。那投资者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企业形态?本文从法律地位、治理结构与投资人的责任等方面对我国现存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这三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态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1 主体资格方面

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又可以分为有限合伙企业和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是指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构成,其中普通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企业债务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有限合伙企业这一企业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其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者的热情,实现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最佳结合。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则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成为合伙企业的主体。《合伙企业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但此规定并不排除上述投资者成为有限合伙人。除此限制外,但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他法人及非法人经济组织均可以成为合伙企业的主体。当然,主体的数量上有限制。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只能是由自然人设立,且只能为一个自然人。由此可见,任何法人或其他组织均不可以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主体。当然,在我国外商或外国人不可以设立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公司的组织形态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设立的主体来说,没有限制,任何具备条件的个人和组织均可以根据我国《公司法》在我国境内设立公司。当然,对于中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为合伙企业是人合企业,所以其合伙人不容易找到,意味着企业的资本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不太容易从外界得到扩张。但是,公司是一种资本的集合体,认钱不认人,所以公司更容易从外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2 企业资本方面

设立企业必须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具体包括出资方式、出资期限、出资数额。在这些方面,不同的企业组织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出资方式上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可以用货币、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出资,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

《合伙企业法》第十七条规定“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由此可见,对于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和出资期限,而是遵从合伙人自己的协定。当然,有限合伙人是不可以用劳务出资的,但普通合伙人则能以自己的劳务出资。

至于个人独资企业,我国法律同样没有做出有关具体的资本数额、出资期限方面的规定,同样按其设立时提交的申请书载明的规定办理。

对于公司,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则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尽管《公司法》也尊重股东之间订立的公司章程当中的相关约定,但是对于出资方式,则禁止任何股东以劳务出资。其他诸如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为出资方式,则和其他企业组织形态规定相同。从出资数额来说,在其他法律法规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则为500万元。从出资期限来看,一般的非金融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一次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但最长不超过2年且首次出资数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这一点对于采用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适用。但是对于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则一次性缴付比例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5%后,才可以对外募集不足部分,由此可见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人不能分期缴纳注册资本。另外,如果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其注册资本最低不少于10万元且必须一次性缴付到位。

从注册资本的角度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要求最低;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也不高。但是不想和他人共同举办公司的话,那么只能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会稍微严格一些。

3 治理结构方面

设立何种组织形态的公司,公司控制权或管理权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代理制度,在企业主或股东本身无法经营管理企业时,必然出现委托代理,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股份有限公司。要把经营权从所有权当中分离出去,这对于权力欲望较强的股东来说是一件较为痛苦的事情。当然,将经营权交给别人这并不是大公司的专利,从合伙企业到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委托他人经营管理企业。委托代理制度有它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两个不可避免的缺陷:①企业容易落入内部人控制的陷阱。美国学者贝洛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资产》一书中提出经营者实质上控制了企业。经营者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出现和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在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时,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利过分集中于“内部人”,因此所有者利益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样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等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上述论断的依据:“内部人因为掌握的信息更加充分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所有者往往处于信息较为贫乏的不利地位。”而我们知道信息就意味着一种资源与生产力,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则对于决策及控制会更加有利。因此,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会比股东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②因为必须聘请非股东人员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所以也必须会给公司经营增加成本,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代理成本。任何投资者都必须权衡代理成本和引进代理所带来的收益孰大孰小的问题。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司规模越大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成本也越大,并不一定带来收益的必然上升。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企业规模不大,所有者直接管理企业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以避免代理成本的支出,同时可以后效避免企业落入“内部人控制”的陷阱。

4 税收成本方面

根据税收学的理论,任何企业在其运行过程当中都无可避免地要向国家或政府交税。但是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没有企业愿意多交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少交税是每个企业的愿望。因此,税收成本是投资者设立企业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因此可以知道,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无须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由企业主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两种规定,哪一种更节税呢?下面做一个比较。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税率是20%。但是,投资者对于从企业分得的利润仍然还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40%七个等级;同时根据2008年<财税 2008 第65号>文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原来不允许扣除的项目,诸如这类型企业从业人员合理的工资、薪金、福利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新规定都允许进行税前扣除。

假定,某个人独资企业年度实现利润60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者个人;某自然人设立的一人有限公司年度实现的利润也为60万元,税后利润也全部分配给股东个人(均不考虑企业计提公益金和其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那么,一人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为:应纳企业所得税为:600000×25%=150000元;自然人股东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00—150000)÷12—3500]×25%—1005)]×12

=89940元;那么该股东合计承担的所得税税负为239940元。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需要缴纳所得税为: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00÷12)—3500]×30%—2755﹜×12=134340元。计算结果,一人公司比个人独资企业多纳税近1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前提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较公司而言承担的税负更低。

5 风险责任方面

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伴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外发生各种各样的债务。法律一方面在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权益。也就是说,当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个人独资企业主对企业债务同样也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也就是说当企业资产不足以偿还对外全部债务时,上述两类投资者还必须以个人其他资产偿还企业债务。所以,在这方面来讲,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着无限的责任,这一规定也使得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而《公司法》则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内)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均是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被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由此可见,公司股东责任的有限性具有非公司制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除上面五个方面的比较,它们的比较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诸如在设立程序的繁简和难易程度来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就相对容易一些,时间也更快一些;在对外筹集资金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发行债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还有可能对外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从而可以让公司获得跳跃式发展的资金,而非公司制企业在这方面根本不允许涉足。总的说来,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各有其优点,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投资者要设立何种形式的企业,或者某种形式的企业存在一段时期后,需要进行企业形式的变更,上述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汪发元.经济法新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贺志东.中小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10.

[3]王新宇.新公司与企业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傅元略.财务管理基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形态研究 篇4

笔画是指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笔画可分为横 (一) 、竖 (丨) 、撇 (丿) 、点 (丶) 、捺 (ㄟ) 、折 (乛) 等几类, 具体细分可达30多种。

景观设计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 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 又叫“景观建筑学”, 是指在建筑设计或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 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本文将对汉字笔画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探索景观设计规律。

1 汉字概述

汉字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承载着许多文化与故事。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或图像变为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 因此, 汉字也被叫作“方块字”。汉字由象形文字 (表形文字) 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 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可见, 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除此之外, 汉字还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烙印, 包含着对先人们的尊敬和优良传统的继承, 因此, 汉字的含义与韵味难以完全理解和琢磨, 这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 汉字的发明、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正如臧克和先生指出的, “汉字保存初民悠远记忆的历史性、纯粹性, 具有其他文献不可替代的价值。”

2 笔画概述

笔画是汉字的全部, 它是汉字在书写时不间断的一段线条, 主要有横、竖、撇、点、捺、折等几类。现在常用的笔画主要有32种, 具体如图1所示。

3 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 (Landscape)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是指对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进行的综合考虑和设计。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而景观设计离不开景观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主要有山石、地形、植物、水体、建筑、构筑物、小品、地面铺设、道路小径等。按照抽象空间构成来分, 景观设计要素可以分为点、线、面;按照生态构成来分, 又可以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按照景观外部空间构成来分, 分为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边;按照景观感知性来分, 分为图、底、边界、路径、节点、地标、区域。景观设计要素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样式的景观设计, 景观要素存在于景观之中。

4 汉字与景观设计要素比较

汉字是笔画的组成形式。现在通行的汉字字形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汉字演变来的。著名汉字学家许慎 (东汉人, 约58—147年) 集前人之大成, 解析了汉字的结构规律, 提出了“六书”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园”字本义为园林, 景观的一种形式, 是象形构造字, 以它的繁体字“園”与景观设计进行比较和分析。园字是全包围结构, 里面有土字、口字和衣字的下半部。“土”表屋宇, 属于建筑的一种, 由人工建造而成;“口”意思是水池, 属于水体, 是自然形成的;衣的下半部代表石头或树木, 属于地形和植物类, 是自然形成或者人工制造而成;外框口代表墙, 属于构筑物, 是由人工开凿而形成。“园”字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含义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志水英树在其所著的《建筑外部空间》一书中, 将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分为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边六项。这六项与汉字结构有紧密的关系, 由于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笔画与景观设计, 因此就不作解释了。

景观感知性要素图、底、边界、路径、节点、地标、区域与景观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相同, 与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在此就不再赘述了。由此可见, 中国汉字文化与景观设计有紧密的联系, 发掘中国汉字文化有助于设计更好的中国特色景观。

5 笔画与景观设计要素比较研究

根据笔画的样式, 可将现在通行的笔画可分为横 (一) 、竖 (丨) 、撇 (丿) 、点 (丶) 、捺 (ㄟ) 、折 (乛) 、提 (/) 等几类。笔画钩是折 (乛) 的变化形式, 景观设计要素根据不同的分类具有不同的名称。

5.1 汉字笔画形态与景观设计要素表现形态

景观设计要素有很多, 比如山石、地形、植物、水体、建筑、构筑物、小品、地面铺设、道路小径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园林与汉字的构成有着相同的深刻的意义。

单从形式上来看景观设计要素, 不难发现山石、构筑物、建筑、小品这类景观设计要素可以在平面上概括为“点”的表现形态, 而道路小径则在平面上概括为“面”的表现形态, 地形和地面铺设在平面上概括为“面”的表现形态。但是, 水体、植物这两类比较特殊, 它们不只有一种表现形态, 比如水体在平面上既可以表现为“点”的形态 (湖水) , 又可以表现为“线”的形态 (河流、小溪) ;植物在平面上既可以表现为“点”的形态 (一株植物) , 又可以表现为“面”的形态 (一片花海) 。

对应在笔画上, 汉字基本笔画有32种, 这32种笔画又可以分成三类, 即点、线、面, 正好与景观要素相对应。“点”在笔画中有点 (丶) 的笔画, “线”在笔画中有横 (一) 、竖 (丨) 、撇 (丿) 、捺 (ㄟ) 、折 (乛) 、提 (/) , 剩下的25种在笔画中表现为“面”。笔者通过分析绘制了如表2所示的汉字笔画与景观设计要素分类, 并给出了如图3所示的汉字笔画与景观设计要素相似性分析。

5.2 笔画形态与景观抽象空间要素表现形态

“景观环境设计是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上的一门综合艺术。人们的审美感受是通过视觉形象来实现的。视觉形象又是由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而构成……”景观抽象空间要素分为点、线、面三类, 而汉字笔画主要由横 (一) 、竖 (丨) 、撇 (丿) 、点 (丶) 、捺 (ㄟ) 、折 (乛) 、提 (/) 等几类组成32种笔画。景观中的“点”可以对应建筑 (厅、台、堂、楼、榭、馆、亭、阁、轩、舫) 、假山、屿以及景观小品等, 而笔画中的点在汉字中就是点;景观中的线对应廊、桥、河流、墙垣等, 而汉字笔画中的“线”对应横 (一) 、竖 (丨) 、撇 (丿) 、捺 (ㄟ) 、折 (乛) 、提 (/) ;景观中的“面”代表湖泊、山体、植物、地面铺装等, 而汉字笔画的“面”对应剩下的复杂笔画, 比如横钩、竖折、横撇、竖折折等。表3所示为汉字笔画与景观抽象要素分类。

5.3 笔画形态与景观生态构成要素表现形态

景观生态构成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邬建国等将“斑块”定义为:“依赖于尺度的, 与周围环境 (基底) 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从本质上来说, 对斑块的理解着重强调其空间上的非连续性和斑块内部的均质性。景观中的斑块包括中庭花园、公园绿地、建筑附属绿地、临街绿地、屋顶绿化、公共广场、停车场、大型构筑物斑块等, 属于景观中的小单元。而笔画点 (丶) 在汉字中也起着相同的作用。

廊道指异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可以看作线状或者带状的景观单元。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 同时又被廊道连结在一起。廊道主要包括主要交通干道等, 用于连接各斑块。而汉字笔画中横 (一) 、竖 (丨) 、撇 (丿) 、捺 (ㄟ) 、折 (乛) 、提 (/) 笔画也都与其他笔画相连, 如同景观中的廊道一样。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动态控制性最强的景观要素类型, 在景观中对应着建筑群体,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紧密结合。汉字笔画中复杂的笔画, 比如横折折撇、横折折折、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如同建筑基质一样, 需要横、竖、撇等笔画连接。表4所示为汉字笔画与景观生态构成要素分类。

5.4 汉字笔画与其他类景观要素要素

景观外部空间构成要素有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边, 景观感知性要素有图、底、边界、路径、节点、地标、区域。这两类要素与汉字结构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汉字笔画形态与景观设计要素形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条规律:①汉字笔画在汉字中的平面形态有点、线、面三种形式, 而景观设计要素也可以分为点、线、面三种形式。鉴于此, 我们可以将汉字笔画抽象成中国元素并运用在景观设计中, 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②汉字笔画形态与景观抽象空间要素表现形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 因此也具有相应的关系。③虽然汉字笔画形态与景观生态构成要素表现形态不同, 但是它们各自在汉字中和景观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因此, 它们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尹安石.浅析汉字元素与景观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6 (04) .

[2]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 2003 (07) .

[3]王明明.浅谈景观设计要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05) .

[4]金颂文.基于传统汉字图形语言介入现代景观设计空间表达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 2010.

[5]志水英树.建筑外部空间[M].张丽丽,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王海波, 陈元甫.灵感庭院[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篇5

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将地方文化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加工处理成为序化数据贮存在计算机中的软件堆积工程。它仅靠人工录入是不够的,还需采用自动扫描和OCR(光字符阅读)、自动核对、自动标引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打开文献信息的人口,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录入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采用主流数据库技术,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管理平台的问题,加大数值数据库的建设:采用文件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相结合的软件产品,实现地方文献图文、多媒体化数据库的建设。据于此,当前数据库系统的.一些新形态逐渐得到开发,如地方数据库开采、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库等已引起充分的注意,这些都将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发展,应在标准化数据的支持下,高起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先建书目数据库,再建综合型、专题性篇目数据库,最后考虑全文检索数据库。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发研制某一专题的题录或全文数据库,积累经验,培养力量,为综合性的书目数据库、题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做准备,关键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有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担纲筹划。

其次是网络形态。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散的计算机,通过通讯线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目的。

作为计算机网络集合的因特网(Internet),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的主于网。因特网不仅是运输信息的介质,因特网的美妙和实用性在于信息本身。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因特网互连的中国因特网骨干网、中科院百所网、中国金桥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其对信息服务的最大影响是文献资源的开放。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利用所有在网上流动的文献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任何读者在本馆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都可以向其他馆提出请求,这必然有助于文献信息机构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形成,表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就是文献资源的地域化。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必然是低重复、低冗余的文献资源网络建设。所以,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将是未来社会文献资源建设的热点,也是文献信息机构在21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正如建筑设备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外壳一样,计算机网络本身只是一个承载体,只有网络 信息才具备实用意义。其实,网络 地方文献信息和网络 信息的开发程序是等同的,只是这个程序具有地域特色而已。9月舟山市图书馆网站Http:www,Zslib.net开通,其主页(即上传的数据库)内容除通常的馆情简介、图书馆学会简介、读者须知、馆藏书目、新书介绍、书友茶室、馆长信箱、友憎链接外,侧重的是舟山市知名作家文库、社会科学文库、自然科学文库、灯谜资料库和Flash海洋大观等,其传递的信息注重海岛特色,首期共编制200网页,地方文献网页占75%。现正编制反映舟山海洋佛教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商贸文化等二期地方文献网页。通过网站,一方面侧重将地方文献数据库通过数字化转换上传,提供无边界网上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将着力借助先进的搜索引擎,寻找收集有关海洋门类、发展渔港景的各种信息源,从网上下载,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和综合归类,形成自己庞大的书目型和全文型信息数据库,组合成海洋型的虚拟图书馆模式,为本地一、二、三产用户提供序列化的有效信息资源,这将是地域网站建设的主体功能。

第三是文本和电子形态。国外学者克劳福特和弋曼在《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一书中写道,未来意味着印刷物和电子通讯的统一,意味着线性文本和超文本的统一,意味着以图书馆信息人员为中介的存取和直接存取的统一等。简言之,未来图书馆就是保持图书馆发展的连续性,是目前新兴的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即融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为一体的兼容性图书馆,也就是文本与电子型图书馆。

其建设策略为:

2.1文本与电子型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传统地方文献建设规模是以馆藏数量来测定的,随着高科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馆际合作的深入,使得棺藏地方文献不再以量为主,而是以质为主,馆藏也不再单单是指看得见,摸得若的地方文献;电子图书馆则完全放弃纸介质地方文献信息,以电子型地方文献作为其馆臧形态,而事实上,无论从管理、制作、开发、规模等方面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还缺少这样的技术条件。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文本和电子型地方馆藏建设,应介子传统和电子图书馆之间,从而形成文本馆藏、电子馆藏、虚拟馆藏三分天下的馆藏地方文献建设格局。

2.2文本和电子型地方文献硬、软件建设。可采取分批分段增加设备的方式,这适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经费承受能力,同时考虑到以后联网要有可扩充的接口,以及不断发展的网络需求和资源共享,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配置标准而理想的硬件设备;并拥有一套先进的文本地方文献和电子地方文献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应以数据库为基础,以事务管理为主线,即既要考虑到馆内局域网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网络环境下馆藏数字化地方文化信息共享的需要。

2.3文本与电子型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建设。其一是文本型地方文献查询。要想获取地方文献的全文信息,用户还须到馆内检索;其二是光盘资源库查询。读者在局域网上只要打开任何一台计算机就可调用资源库中拷贝在服务器上的地方文献光盘;其三是网上地方文献知识查询占这就要求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保障能力,要熟悉与本地相关的网上信息分布、不断寻求优秀网站和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标引加工等技术程序,为用户网上查询指引路径,为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网上信息查询提供方便。应该说,许多网站都拥有检索窗、分类目录、专题库等,并与众多搜索引擎链接,网络检索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简明实用,操作方便的。同时,在增加服务途径、深化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文本和网络地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即深化智力型、预测型、网络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不断物化为现实的精神和物质的生产力。可以这样认为,文本和电子型地方文献形态,它和文本与电子型图书馆形态一样,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佳存在形态和服务范式。

3.地方文献链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文献链作为文献工作领域和相关学科中的一个分支范畴概念,具有内涵上的高度概括性和外延上的广泛包容性,从实践上看,地方文献链所指称的链式流动过程是文献工作赖以建树、划分和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结构之一,人类关于地方文献的各种实践,在一定意见上讲,几乎无一不以文献链的某一具体过程、阶段、方面为操作背景。由于古今中外地方文献活动的实践领域的不断分化和重组,从根本上讲使得地方文献链的历史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现实能够体现。

科学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即实践的逻辑升华。具体到文献工作领域,便产生了有关地方文献工作的系列学科。在现代意义的地方文献中,将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区分为广义与狭义、宏观、中观、微观有着积极的认识价值。

与狭义地方文献链的量化研究相映成趣的是对中观文献链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有动态性信息特征的地方文献类型演化规律的定性研究上。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地方文献类型之间存在台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但却没有把它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在以往的文献类型研究中,其划分基本上是平面的、线性和相对静态的;直至20世纪中后期,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文献链的概念、三次文献的理论、地方灰白文献的理论,才使共同基于文献信息内容(包括地方文献)的流动特征来划分文献(包括地方文献)类型并示序成为可能。由于地方文献类型是文献实体单元的逻辑集聚,同时又是文献社会过程的施为对象,因此将具有动态信息特征的地方文献类型演化为一种中观性的地方文献链是可行的。它对于改观地方文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走向更深层次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地方文献的深层作用又为其所含信息内容所决定。这些信息内容包括有尖端技术、重点技术、项目技术的决策研究;新兴领域、交叉领域的主题确定;未来发展预测;对调查获取数据的计量分析;具体事例的评价;预测数据的推算;脚本的筹划、设计等。地方文献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决策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反馈作用、效益作用。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经济增效作用,将使地方文献链中的内部报告、内部杂志等往往能以低值获取,而它所提供的信息却能得到高值回报。随着地方文献收藏数据库化、地方文献传播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将会形成更多各具特色的复合型图书馆,它对于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欣毅 现代文献论纲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2 郭志高 图书馆文献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中国图书馆学报,(3)3

3 姜振儒等 论灰色文献正其作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

4 李飞等 新大纲电脑基础操作教程,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5 张继敏 21世纪初文本与电子型图书馆建设策略,图书馆工作,(1)

6 卢子博 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白河湾河流形态调查研究 篇6

关键词:河流形态;白河湾;修复

中图分类号:TV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4

Investigation of the River Morphology of the Baihe Bay River

WEI Lin1,2, CUI Qiang2,3

(1.Guangdong Yueyuan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Limited Compan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63, China;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Education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 Beijing 100083, China;3.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63, China)

Abstract: River is the cradle of human civilization, healthy rivers has a huge role o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health of river systems need guaranteed by ecological and diverse shape of river. This paper selected river part of Baihe Bay river in Huairou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uring 2010—2014 the condition of hydrological shape of river was investigated by five ti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ive years of 2010—2014,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of the river had become worse, and the length of the river in the study area in 2014 was only 14.7%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tudy area.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iver hydrological forms wa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d increased the disturbance to the river, the unreasonable river regulation works and the po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local peopl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river was proposed, which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river morphology; Baihe Bay River; restoration

怀柔、延庆、昌平、密云等北京市郊区,多为山地地形,水系较多,水量也较为充沛,自然景观非常秀美。郊区旅游业近年来变得非常火爆。然而,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短短几年内,郊区河流也相继出现了水质污染、河道连续性遭到破坏、河岸固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白河湾河段进行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查研究方法,全面了解该河段水文形态连续5年的动态变化趋势方向,希望能够为今后北京市郊区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治理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调查数据按照北京市水文形态分级判定试用导则进行处理(表1),具体方式如下:根据调查结果首先判定其河底状况,若由浆砌石衬砌则判为Ⅴ级;若由人工修建的近自然河底则判定为Ⅳ级;若为保持自然状况则再判定其沟道连续性状况。若有高度<30 cm的横向拦挡建筑物,没有跌水则判为Ⅲ级;若有高度≥30 cm的横向拦挡建筑物则判为Ⅳ级,若无横向拦挡建筑物或有高度<30 cm的横向拦挡建筑物且有小型跌水则再判定其河岸状况。若无横向拦挡建筑物且两岸有窄型护岸工程则判定为Ⅲ级,一岸有窄型护岸工程判定为Ⅱ级,两岸都没有窄型护岸工程则进入宽型护岸工程判定程序。若有高度<30 cm的横向拦挡建筑物且有小型跌水,河流两岸有窄型护岸工程则判定为Ⅲ级,无或一岸有窄型护岸工程则判定为Ⅱ级;若河底保持自然、无横向拦挡建筑物、无窄型护岸工程而一岸或者两岸有宽型护岸工程则判定为Ⅱ级;若无宽型护岸工程则进入胁迫因子判定程序。若河底保持自然、无横向拦挡建筑物、无窄型护岸工程和宽型护岸工程而又外界胁迫因子则判定为Ⅱ级,若无外界胁迫因子则判定为Ⅰ级。

2 调查结果

将5年的调查数据按照河流水文形态分级办法处理后,将数据结果用EXCEL绘制成图1,从中可以看出,河流水文形态总体情况从2010年到2014年呈现逐渐变差的趋势,其中I级河流水文形态由2010年的45.4%下降到2014年的14.7%;Ⅱ级河流水文形态由2010年的32.3%下降到2014年的16.7%;Ⅲ级河流水文形态由2010年的11.2%上升到2014年的23.5%;Ⅳ级河流水文形态由2010年的6.7%上升到2014年的32.7%;Ⅴ级河流水文形态由2010年的4.4%上升到2014年的12.4%。从数据上看,调查河段的水文形态状况急剧恶化,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生态修复。

3 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

3.1 原因分析

京郊河流水文形态的主要破坏方式就是对河流连续性的破坏,尤其是拦河建坝蓄水、河岸硬化等一些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据走访调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河流生态破坏。近年来京郊地区休闲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地区为了吸引游客,通过拦河建坝的方式营造水面景观,部分缺水地区为了能保留水面,甚至将整个河道硬质化。

(2)多部门任性的河道整治工程。政府的、民间的河道治理工程都希望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实现其目的。如土地部门搞“河道治理”是为了围河造地,土地复垦;旅游度假村搞“河道治理”是为了围河建饭店旅社,建水景观;河道上游搞“河道治理”是为了拦河蓄水,抢占水资源;河道清淤工程多为挖砂用于建筑材料;当地政府搞“河道治理”是为了提高当地的GDP水平。

(3)对生态河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自然河道的生态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生态河道缺乏研究,习惯上沿用城市河道的治理方法治理山区河道。对生态河道的认识,存在城乡差别,城里人更喜欢自然的河流,乡里人更喜欢人工的河流。

3.2 修复方法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河段水文形态破坏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河流功能的需求,如拦蓄水源形成水面景观、开发漂流等娱乐项目、防洪等,通过整体分析笔者认为研究河段的生态修复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应采取以经济为基础、以生态为保障的治理理念,通过参考研究国内外相关河道治理的文献和工程案例,笔者提出了3个方面的水文形态修复模式,即纵向上以潭代坝模式、横向上生态护岸模式和局部小型湿地恢复模式,其要点如下。

(1)修复对象。在京郊地区,河流多为季节性的中小河流,河道上的横向拦挡建筑物也相对较矮,大多不超过2 m,具备通过开挖深潭来代替工程筑坝的条件,本文修复的主要对象为河流中已经修建横向拦挡建筑物的河段,如图2。

(2)修复方法。参考王兵等人[4-5]关于深潭水文形态修复方法的研究,深潭水文形态一般都是与跌水和浅滩对应存在的,因此在“以潭代坝”的模式中也要将深潭与其他水文形态进行复合,一般是跟跌水和浅滩的复合,以此来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深潭开挖:根据王兵等人的研究,自然界的深潭多位于跌水附近,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深潭多位于河道右侧,因此在“以潭代坝”模式中,深潭的位置如图3,位于原拦水建筑物的前后位置;深潭的开挖过程中,深度应由浅到深,形成一个平滑的曲面。

坝体拆除与近自然跌水:深潭开挖完成后,要对原来的拦水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利用碎石、木材等材料,人工修建一处近自然跌水[7],如图4、图5。在跌水附近浅滩处,种植水生植物,对该区域进行绿化美化,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等.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J].水科学进展,2010(4):550-559.

[2] 董哲仁.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J].中国水利,2003(11):41-43.

[3] 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8-93.

[4] 王兵,刘慧博,李峪,等.深潭的功能及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构建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3):108-111.

[5] 王浩,章明奎,韩冰.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6):76-79.

[6] 王兵,顾岚,王翠峰,等.河流心滩形成模式与构建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5):80-83.

[7] 廖平安. 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1):11-13.

[8] 刘栋. 村镇河流生态适应性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1-25.

[9] 朱国平,徐伟,齐实,等.山东省招远市城东河河道近自然治理设计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1):161-181.

[10] 赫晓磊. 山丘区生态河道设计方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25-37.

[11] GREEN P, PETERKEN G.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dead wood in the woodlands of the Lower Wye Valley, UK in relation to the intensity of management[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97, 98(3):229-238.

[12] PAN G, DAI L C, LI L, et al. Reducing the re-cruitment of sedimented algae and nutrient release into the overlying water using modified soil / sand flocculation-cap-ping in eutrophic lakes[J].Environ Sci Technol,2012,46(9) : 5077-5084.

建筑形态“软化”特征研究 篇7

1弱化或隐匿形态——尊重环境条件

尊重自然是建筑最基本的内涵, 因此这类生态建筑往往在形体处理上突出以当地自然环境和地域特征为创作依据, 以弱化形体或覆土绿化的方式来表达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通过使建筑“消失”的手法使其融入环境之中, 以此来表达建筑对环境的尊重。同时通过这种手法“弱化”建筑的个体特征, “强化”环境的整体形态。

2流线化形态——追求理性规则

这类生态建筑突出以物理学相关知识: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为形体处理依据。由这些依据决定的建筑多表现为流线化的造型以及各种不规则的建筑形态。由此使建筑变形, 更具流动、非几何性的特征。诺曼·福斯特设计的伦敦市政厅。该建筑提供近17000m2的使用面积, 容纳议会, 委员会办公室及一些公共设施, 以及市长办公室等。建筑的造型是一个变形的球体, 高约50m, 共10层。这种变形并非随意而来, 而是通过计算和验证来尽量减小建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 以在冬夏季分别增加和减少太阳热, 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做法是通过对全年的阳光照射规律的分析, 得出建筑表面的热量分布图。利用这一结果确定建筑的外表面形式, 以达到用最小面积的建筑表皮促进能源效率最大化的。根据冬夏季太阳辐射角度“算出”的建筑形体目的。“经过计算的这一类似于球体的形状比起同体积的长方体, 表面积减少了25%。”福斯特总能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理性方式, 根据科学原理和数学公式, “计算”出建筑的表皮形式, 而其计算依据则是夏季伦敦酷热的直射阳光。同时这种建筑的表皮形式也因为“计算”而来呈现出流动、非几何性的特征。

此类建筑的表皮形体处理突出以物理学相关原理为软化依据。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也必须依赖于技术的支持, 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类“软化”形体是基于科学的分析之上的, 因此更具有理性的形态思维特征。

3仿生化表皮形态——学习生态原理

建筑的仿生分为结构仿生、材料仿生和设备智能化仿生。在此, 由于建筑材料与建筑表皮的直接联系性, 文章仅讨论建筑材料的仿生。材料仿生就是研究和仿照生物躯体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色彩及生态功能, 设计和制作出卓有成效的新型材料, 来满足人类对建材性能和品种日益增长的需要。

生物学家发现北极熊白毛覆盖下的皮肤是黑色的, 黑皮肤易于吸收太阳辐射热, 而白毛又起到热阻作用。借助生物学类比,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研制出一种绝热材料 (Transparent Insulated Material简称TIM) , 在建筑上, 通常将其与黑色外墙复合成为隔热墙, 从而减少因对流而造成的热量损失。1996年, 建筑师迪特李希·施瓦茨曾经在瑞士建造了两座完全由TIM绝热材料作为外立面的房屋。这种材料而成的隔热墙与黑色外墙复合而成的隔热墙使得建筑几乎达到“零能耗”。TIM层在黑色吸热面外侧, 在冬季可阻止吸热面向室外散热, 在夏季可避免室外过多的热量进入室内。由这种仿生材料包覆的建筑, 其表皮的视觉特征由于呈现多种材料的复合而“模糊”化。因此, 相比于清晰、透明的建筑表皮而言, 这类仿生材料以“模糊”的特征“软化”了建筑的表皮。

4建材表皮形态——崇拜技术效应

此类建筑的表皮形态突出表现在生态建材的个体特征上, 通过诸如绿色植物混凝土、Low-e玻璃、纸等有生态效应的技术建材来“构成”建筑表皮, 使得其形态突出表现为某一建材的特征, 如纸的半透明性等等。由此使得建筑表皮呈现“软化”特征。纸做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重量, 而且施工速度快, 降低成本;并且建筑物拆除后, 纸可以重复利用, 是非常好的环保材料。选择纸作为建筑表皮的使用材料, 不仅能够使建筑具有良好的节约和再生效应, 而且建筑形态会因为纸本身半透明的特性呈现出模糊、游离的状态, 表现出表皮“软化”的表

5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建筑的形态软化倾向并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它的设计思想是有着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分析的。可以说, 它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中理性的本质特征, 又扩展了现代建筑文化的研究范围。建筑理性化的形态软化趋向, 把建筑设计引入到一个更理性的创作领域。

参考文献

[1]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60.

[2]岶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M].候正华, 宁晔皓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瑶族盘王舞形态研究 篇8

一、仪式中盘王舞的历史渊源

“还盘王愿”仪式历史悠久,源源流传。在晋干宝著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瓠父,其俗至今”。 在广西贺县收集到的《过山碟》,“碟文后面有一幅古画,画有六个人物,其中有歌娘歌师、童女和一打长鼓的艺人正在做莲花盖项的动作,这是一幅瑶族跳盘王舞的生动画面。碟文后面还记录有80个帝王的年号与在位时间,最早的年号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二十八年’”[1]原贺县的《过山榜》中记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琴毖吹唱……。儿孙连手抱臂,呵呵唱跳、作乐三日三夜,惊天动地。”在广西的地方县志、出土的碑文、瑶族民间珍藏的《评皇卷碟》都有提及。记录日期为唐朝开元二十八年。 《过山榜》与《评皇卷碟》中虽然只是提及了“长鼓舞”,但是在 “还盘王愿”系列舞蹈中就包含有长鼓舞,而且在整个祭祀活动中长鼓还是一项重要道具。综上所述,盘王舞的历史由来已久,是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已发生变化,但是在各地瑶族的盘王舞还是基本相同的。

二、盘王舞中的服饰及道具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个民族服饰文化都是一种创造,一种身世的符号。”[2]盘王舞中的服饰包括师公穿的道袍和帽子、歌娘与八音演奏者穿的瑶族服饰。道袍为一件类似女装的大红袍,师帽上面绘有道教的神像,说明瑶族的宗教信仰是瑶族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据说道袍有无穷的法力,只有穿上道袍的师公才能够呼唤神灵。瑶族服饰方面,瑶族男士的服饰主要以青蓝色调为主,上衣对襟带扣,下身穿长裤,头上包头巾;女士的比较华丽,头上戴像宝塔式的帽子,高度近一尺,用十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而成,并用丝线和五色珠子加以装饰,上身着对襟无扣衣服,在对襟两旁和袖口绣有花边,捆绣有彩色花纹的腰带,下身装长裤,裤脚口秀有花纹。以前凡是参与“还盘王愿”仪式的人员都要求穿瑶服,现在这样的规定已经逐渐淡化,只有在仪式中承担任务的人员穿瑶服了。

盘王舞的道具比较多,分别有:上元棍、牛角、长鼓、刀、 剑、铜铃、芽简等。上元棍,大概1米左右的长度,棍粗大概5-6厘米,下端尖,上端有一个正方体,四面分别写上“上元二圣”四个字;棍体是木头,上面画盘龙花纹,上元棍是师公作法时必备的道具,据说能将阳间的物品化到阴间;牛角,有召唤神灵的功能,声音比较低沉,需要充足气息才能够吹响,单音,只能吹出长短音; 长鼓,取长度为100厘米长的泡桐木,把中间挖空,并做成中间小两头大形状,然后将两面羊皮分别蒙在两头做成,在祭祀环节摆放在神台上,在表演“单人还愿长鼓舞”是作为道具使用;铜铃,还愿仪式中的重要法器之一,共有两个,摇晃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芽简,用竹子做成,三角形状,分两面,一面平另一面成弧形,共两块,在师公问卦时使用,分阴阳面,只有两面同时是阳面是才算卜到阳,卜阴与卜阳类似。

三、盘王舞动作形态分析

盘王舞,在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跳,包含的舞蹈内容、舞蹈形式非常多,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以劳动、生活为表现手段的舞蹈;二类是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家族兴旺的舞蹈;三类是师公作法事的舞蹈。这三类舞蹈在各地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大致相同,其表演形式也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瑶族八音(主要由唢呐、瑶鼓、大钹、芒锣、铜铃等组成)伴奏,舞者随音乐伴奏跳舞;二是以歌伴舞,舞者在歌娘伴唱中跳或舞者边唱边跳舞蹈; 三是舞者以手持道具,如长鼓、铜铃等,拍打节奏边打边舞。下面我们将从舞蹈动作中分析盘王舞的舞蹈形态。

(一)上身动作形态

身体前挺后靠是盘王舞的一大特点,由于在表演舞蹈时的场地大多在神坛前或是家里的厅堂里,面积不大,舞者手中还拿有道具,舞动起来要兼顾旁边的舞伴与观众。因此,在舞蹈动作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舞者为使身体能够尽可能大的占领空间,只有在向前移动时身体向前探,往后移动时背部向后靠,而臀部还要向前顶, 使身体成“S”形状态。这样的体态让舞者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占领最大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盘王舞是在“还盘王愿”仪式中表演的祭祀舞蹈,舞蹈娱神的同时也有感谢祖先与神灵的保佑意思,因此舞蹈动作包含有敬畏的体态,身体向前探是一种朝拜的状态,这个动作在“单人长鼓舞”、“上元棍舞”、“铜铃舞”“双刀舞”、“剑皇舞”等舞蹈中频繁出现,表现出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虔诚、敬畏心理。

(二)下身动作形态

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步法特别多,不同的舞蹈其名称也不一样,如:“启香请圣”中的七星罡步、屈伸步;“铜铃舞”的三步罡; “约标舞”中的点靠步、颤拜禾步、骑马步;“祭兵舞”的颤拜神、 三罡步、踢拜步等等。在群多舞步中,“蹲”和“颤”动律是盘王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是瑶族人民坚韧不拨的性格体现。并且这一动律也是瑶族人民之间情感与心灵沟通、感知民族存在感的重要桥梁。“蹲”是双膝弯曲至大腿离地20厘米左右,全蹲状态,重心保持在中间,上身多在直立状,舞姿给人沉稳刚健、顿挫有力的感觉。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相同一套动作要求向四个方位跳一次,而这些变化方位的步法中都需要下蹲。 如:“单人还愿长鼓舞”中的见礼、圆拜鼓、扫步鼓、换手鼓、过头鼓等十多组动作,每套动作在变化方向时舞者都有下蹲的动作。整个舞蹈的动作幅度特别大,蕴含着浓厚的宗教韵味。“颤”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区,每天都要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形成了上下颤动的特有韵律。“颤”的动律很有讲究,重心要求向上,通过小腿发力将整个身体向上推动,与地面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力度要求控制得恰到好处,动作既有弹性又充满韧劲。

(三)动作的空间特征

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群舞,舞者们经常是围成圆,绕着圆圈的线路舞蹈,这样围圈起舞在我国民间舞蹈中最常见。圆有圆润和谐的意思,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讲的是内心端正外表要有和顺的态度,彼此才好相处。盘王舞选择圆形作为舞蹈的线路还有一个原因,是表演的厅堂或神坛前的空间比较小,过于复杂的队形无法舒展,为了节省空间,使舞蹈能够无限延续反复循环下去,圆形的线路是最佳的选择。

盘王舞的围圈起舞行走的线路是逆时针,甚至单人舞蹈时也是以逆时针方向走位。“瑶族建筑房屋,正屋要开并列两道门,左为阳门,右为阴门。阳门经常开关,是阳人出入;阴门是给鬼神出入的,只有祭祖和家中死人时才开。”[3]这样的建筑,在贺州瑶族地区比较老旧的房子中还能见到。在“还盘王愿”仪式中曾有这样一个环节,主家厅堂的祖先牌位前摆上一张长桌,家中的男女按照男左女右分别入座两旁。在仪式中有听到师公嘴里喃诵“个是老君诰字,落地左阴右阳”。事实证明,瑶族习俗中讲究男为阳、女为阴。 而围圈起舞,舞者由左向右逆时针行走,正是说明盘王舞中围圈表演的舞蹈,是为了给阴间的先人或神灵观看的。

四、盘王舞蕴涵的民族精神

“任何文化都是先有观念、信仰等,然后才有实现这些观念、 信仰的行为活动,才会产生与之有关的物质或物化的文化。”[4]“还盘王愿”仪式中,厅堂挂的鬼神画像、师公身穿道袍作法、对祖先的崇拜等等,都蕴涵着宗教观、道德观念、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观念、信仰我们无法直接看见,只有通过某种媒介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形态、人的行为动作等,而“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盘王舞正充当这种媒介。

前文提到盘王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特征是“蹲”和“颤”,笔者和师公交谈时了解到,蹲要求蹲得矮,马步是盘王舞的基本功。 在向师傅学艺时,师傅首先要训练徒弟扎马步,马步的高度要求大腿与小腿保持90度。笔者在多次田野中也注意到了,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多在全蹲或半蹲中完成。因此,“蹲”与盘王舞的动作要求有直接关系,同时还是衡量一个舞者技术是否高超的标准。从瑶族的历史中我们发现,瑶族先民最初是生活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由于受到排挤、虐杀才被迫向南迁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正是这样不断地迁徙、斗争,在残酷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下来,形成了顽强的斗志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盘王舞中的“蹲”动律流露出瑶族人民坚韧的韧劲,以及顽强抵抗的决心;“颤”动律是勇敢博斗的精神,是瑶族人民具有超强耐力的表现。瑶族的繁衍与发展借助舞蹈的形式来交融身心,统一观念,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在“蹲”和“颤”的动律中,腿部经过屈伸,在重心向上的同时与地面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是肉体外化出来的,还是瑶族人民从灵魂深处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摘要:“还盘王愿”仪式舞蹈又称盘王舞,是瑶族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舞步丰富多彩、灵活稳健,舞蹈动律以蹲和颤为主。盘王舞蕴涵着瑶族同胞坚韧不屈、敢于博斗的民族精神,是瑶族人民交融身心、统一观念,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篇9

关键词:意识形态理论,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热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后,国外学者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内容来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的观念。麦克里兰认为,在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直接等同于经济决定论。而这便会更加突出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之间的相等关系。其次是列宁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意识形态形式之分,并称前者是统治的意识形态,后者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再者是“由于革命运动在西方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诸如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中,意识形态是比迄今可以想见的更为强大而独立的力量的印象逐渐增强,并因此给予了它更多的注意和重视。”也就是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破产后,诸如卢卡奇、葛兰西等一些思想家不光总结了革命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且开始把研究的重点变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从上述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现状的分析来看,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意识形态与政治、科学技术以及文化关系的研究。

首先是对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在20 世纪20 年代,西欧工业革命相继破产,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便把目光转向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积极论证了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他们立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需要,发展研究了意识形态革命理论,认为忽视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在葛兰西看来,无产阶级要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眼中,意识形态同样富有浓厚的政治内涵,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基于否定意义上的。他们认为一切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阶级利益,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对维护统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以学者雷蒙·阿隆、爱德华·希尔斯、李普赛特和贝尔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逐渐形成。终结论者认为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世界即将到来,因而无需再有对政治方面的要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意识形态是利益斗争和权力斗争的产物。所以意识形态的问题都关乎到利益与权力问题,即在意识形态中的斗争虽说并不全是权力的斗争,但并非与权力斗争无关。

其次是对意识形态与科学关系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一般有两个观点:一是予以否定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体现为多种具体的形式,例如哲学、宗教、艺术等,但并没有包括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是被排除在意识形态概念之外的。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应当把意识形态和科学放在两个互相对立的位置上,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也明确区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说,除法兰克福学派之外,大多数学者都把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对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二是予以肯定的回答。比如列宁将意识形态分别划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称后者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体,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技术以自身为基础和核心,已经具有相应的意识形态功能。哈贝马斯将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他曾提到,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但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三方面是对意识形态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是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他们从文化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文化生产,认为其意图控制大众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受到了商品社会的操作,因而它的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操纵。这一特点之所以难以被发现,是因为它有所谓的“民主”的掩盖。继法兰克福学派后,詹明信与伊格尔顿也认真研究了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詹明信从文化视角对意识形态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认知测绘”理论。他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是借助思想体系来联系的。与詹明信一样,伊格尔顿也将意识形态研究置于文化的视阈中,进一步揭示了文化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本质。

二、国内研究热点

国内有部分学者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意识形态批判的观点。他们认为马克思原本谈及意识形态概念时,就是从批判的角度出发的,而继他之后的意识形态理论与之相比,则缺少了其中的批判性,逐渐演变成一般的文化建设理论。学者姚大志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可以从其实际运用途径和方法中看出。学者周宏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概括为对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理念的批判。学者张秀琴则指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在哲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和资本主义政治社会领域的批判。

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问题,二是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问题。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相关阐述主要是在其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进行的,他从来没有完整明确的定义过意识形态概念,也没有系统论述过意识形态问题。因此,国内学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来界说意识形态的概念。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界定主要分为几类:“理论学说”、“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知识体系”等。而关于马克思究竟在何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问题,国内学者们对此有一番激烈的争论。学者俞吾金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是持否定观点的。在俞吾金看来,意识形态就是一种表现、情感和观念的统一,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学者季广茂同样认为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个贬义词,他赋予其实质性的贬义色彩。与此同时,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同时在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一种是否定的、贬义的用法,即如前所述;另一种是中性的用法,认为马克思将意识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来使用。学者宋惠昌就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一种特殊的存在。

而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国内外并无专著专门论述,而只是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零散的出现。然而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的功能进行了概括。国防大学姜汉彬教授从意识形态也是综合国力的角度,概括了包括理论指导力、法纪整合力、理想凝聚力、舆论导向力、道德教化力、艺术熏陶力在内的六种社会功能。宋惠昌认为,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合法性”功能;二是“社会水泥”功能;三是“思想旗帜”功能;四是“价值导向”功能。毛寿龙将意识形态功能分为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来说,意识形态可以维护统治集团的团结与稳定,对政治集团的搭便车行为起到一种约束的作用,从而调节政治利益集团间的关系。而从消极方面来说,陈旧的意识形态会压制创新,破坏进步集团的合法性。学者郑永廷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预测、整合以及调控功能做了重点分析。预测功能主要包括因果预测和趋势预测两种途径。而整合功能则是通过文化层面的分层整合、制度层面的规范整合、制约层面的强制整合方式来实现的。调控功能是通过观念、制度及权力的调控来实现。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室内设计,室内空间,形态,材料,研究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现代建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加上建筑材料的不断变化、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这都使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理念产生了变化。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发展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形势, 这样才能使得建筑能够很好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当前的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必须要有足够的新意,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观念。

2 当前室内设计对形态设计关住的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活空间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和人们的起居环境息息相关, 只有做好其相关工作, 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相关需求。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审美价值观的变化。然而目前, 能够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影响的也不完全由设计师来掌握, 有很多的相关因素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了影响。比如, 公司的一些竞标实力都会对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造成一定的影响。设计师对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当前形势下, 创造力对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 要借鉴一些优秀设计方案的优点, 而不应该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抄袭, 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 才能使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不断的进步发展。

3 室内空间设计形态美的分析

3.1 形态美的基本特征

在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时, 我们一定要使得其能够满足形态美的几个基本特征, 这样才能将形态美很好的进行体现。形态美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首先, 形态美要具有独创性。独创性也就是通过自身的创造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个性化形态, 独创性对于形态美价值的衡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 形态美要具有完整性。如果物体存在着缺陷, 那么其美感肯定会受到影响。形态美也是一样, 我们必须要保证其完整性, 这样才不会使得残缺对其美造成破坏;再次, 要使得形态美具有统一性。统一性也是形态美的一个特征, 必须要保证矛盾相关要素的统一性;最后, 要使得形态美具有快感性。快感性也就是要使得形态美能够很好的使得人心得到触动。

3.2 点、线、面、体和形态美的关系

点、线、面、体是构成形态美的四个基本要素, 所有形态美都是由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是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首先, 点是视觉艺术中最简单的形态, 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灵活感和弱小感。点具有向心性, 这样就使得点可以成为空间造型的中心或者重心。比如, 人民大会堂顶端的设计就是由一颗五角星向外散发出无数小点, 这样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很好的进行了展现;线在艺术设计中具有细长锐利的表现性, 设计师用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线条类型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冲击, 设计师在进行利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利用;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感, 这使得面在形态美中更具有感情韵味, 不同规则的面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冲击;体是由材料、工艺和美学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 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组合体, 它要比二维空间载体丰富。在形态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从而使得其作用充分的发挥。

4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创新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创新对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而言非常重要, 只有做好了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创新才能做好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然而在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创新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创新。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创新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 要遵循实用原则, 如果为了创新而使得形态的基本使用功能受到了影响, 那么这样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在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创新时必须要把实用性的原则放在首位;其次, 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 遵循经济性原则非常重要。只有遵循经济性原则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的设计能够得到支撑, 从而使得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更好的发展;最后, 要遵循美观原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美观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我们在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创新时要遵循美观原则。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我国室内空间形态设计面临着新的形势。在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时, 要使得设计跟得上信息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脚步, 这样才能使得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而使得设计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任留柱, 龚露.探析视觉感知与室内空间形态设计[J].大众文艺, 2012, 20 (13) :204-206.

[2]吴汝英.论如何营造现代室内空间氛围[J].城市建设, 2012, 12 (16) :206-208.

[3]梁晶, 徐雷.形式美的规律与塑造——关于室内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1, 15 (24) :95-97.

心室重构的形态学研究 篇11

【摘要】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是在漫长的心力衰竭的研究中,逐渐认识的心脏自身的改变,由Baumbach等在1989年首次提出。病理性重构发生在心肌受到损伤后,出现的二方面形态学改变:一是心肌细胞肥厚,甚至坏死、凋亡。二是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间质纤维化。形态学的研究是心室重构众多研究的基础。心室重构的形态学研究是心室重构众多研究的基础,作者在这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心室重构;心肌细胞;形态学1心肌细胞肥大

人的成年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即高度特异分化的细胞,很少或不具有增殖能力。成年细胞不能增殖,这意味着这些细胞为适应损伤或超负荷,只有不断的增大。从正常和患病心脏分离心肌细胞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心腔无扩张的肥厚高血压心脏,心肌细胞的体积的增加主要是横截面积的加大。而心肌梗死后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离的心肌细胞则是长度的加长,人们试图从微观角度去解释这一病理变化,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的单位肌小节是,起初推测是由于肌小节长度发生变化造成,后来实验证明肌小节并不发生改变,而是肌小节以不同方式叠加后所造成心肌的增粗和伸长。当舒张期心室壁受到张力牵拉,新的肌小节以并联方式相加使细胞增粗,最终造成宏观的心脏呈向心性肥大。而收缩期的应力则使新的肌小节呈串联方式相加使细胞变长,因而刺激心脏离心性肥大。其机制在培养的新生心肌细胞已经得到证实,通过激活细胞特异性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细胞的增粗和加长。

2心肌细胞的死亡

成年心肌细胞因为失去增殖能力,其寿命跟人的寿命保持一致,当一个依靠终末分化细胞的器官受到过度的负荷,无法产生新的细胞,唯一的代偿机制是细胞增大,工作强度加强。然而,引起细胞体积增大的生长因子会给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使其进入(负荷增加→肥大→细胞死亡)的恶性循环中,从而缩短细胞的寿命。表现为心肌细胞的两种不同的死亡方式:坏死和凋亡。

生理性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地自然死亡过程,传统认为,终末分化细胞如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不发生细胞凋亡,但目前得到公认的观点:心力衰竭心肌中存在心肌细胞的凋亡。研究报道,狗的心力衰竭模型、人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后尸检及经移植后摘除心脏的心肌光镜下均观察到凋亡形态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比较温和,首先是细胞皱缩,并最终破为小的、膜包绕的碎片,常会有固缩的染色体片段。这种结构成为凋亡小体。为凋亡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标准。凋亡细胞核染色质浓缩,丝状破裂,DNA变化启动早,被内切核酸酶降解成有组织的小片段(180~200bps),在凝胶电泳上表现为梯带DNA片段。质膜的完整性一直保持直至凋亡晚期,死亡细胞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防止反应性的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而不引起周围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心肌细胞坏死最典型的例子为心肌梗死,通过形态学观测心衰心肌中也证明有坏死细胞的存在。心肌细胞坏死的标志是细胞破裂,一般先有质膜屏障的破坏及细胞肿胀,最终“细胞内环境毁坏性衰竭”使细胞破裂,释放许多反应性的细胞内容物,如线粒体蛋白,唤发强烈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反应,形成疤痕,坏死细胞核染色质分解,DNA变化较迟,被溶酶体酶降解成随机片段,在电泳上表现为不规则的大片“污斑”。

3间质纤维化

正常的心肌细胞的组成包括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间质由非心肌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神经末梢,血管,淋巴,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包括糖蛋白和胶原蛋白)等组成。胶原蛋白是ECM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和分泌。其中I、III型胶原占胶原总量的75%以上。I型胶原纤维粗大,伸展性和回缩性小,抗拉强度高,决定心肌的僵硬度,主要维持压力负荷增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III型纤维细小,伸展性和回弹性大,与心肌的扩张性关系较大。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是指在心肌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中胶原纤维过量积聚、胶原含量显著升高或胶原成分发生改变。MF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反应性纤维化( reactive fibrosis) 和修复性纤维化( reparative fibrosis) , 反应性纤维化是对心肌负荷或炎症的反应,常发生于血管周围,故又称为血管周围纤维化(perivascular fibrosis) ,常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患者;修复性纤维化是对心肌细胞坏死的反应,常发生于心肌的间质,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患者。在心室重构的过程中,两种纤维化常合并存在,例如,心肌梗死后的修复性纤维化形成疤痕,其外周则由反应性纤维化和肥大的心肌细胞所包绕。过度沉积的胶原纤维包绕着心肌细胞,并在心肌细胞间纵横交织,形成一个刚性的弹性纤维网,限制心肌细胞的功能。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关键的病理变化是韧性的I型胶原取代了弹性较好的Ⅲ型胶原,这些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扩张患者心脏顺应性降低和充盈受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主要因素,而血管紧张素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起主要生物学效应的物质。血管紧张素II作为一种局部生长因子,科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还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另外还与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分泌的许多肽类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这些肽类包括纤维化重要的启动因子TGF-β1。

4展望

心力衰竭是一切基础心脏病的共同转归,随着心室重构的形态学研究知识深入,调控这些形态学变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人们希望找到促发重构改变的细胞分子机制的新靶点。正如有人形容“心衰心脏就像一个走向死亡的心脏”,如何能逆转这一过程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心室重构的形态学研究和新的靶点的出现将让我们接近梦想。

参考文献

[1]Flora Sam, Douglas B. Sawyer, Donny L.-F. Chang, Franz R. Eberli, Soeun Ngoy, Mohit Jain, Jay Amin, Carl S. Apstein, and Wilson S. Colucci et al Progressiv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apoptosis lat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ouse heart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Jul 2000; 279: H422 - H428

[2]Rajesh Thaman, Juan R. Gimeno, Sebastian Reith, Maria T. Tome Esteban, Giuseppe Limongelli, Ross T. Murphy, Bryan Mist, William J. McKenna, and Perry M. Elliott et alProgressiv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sever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J] . Am. Coll. Cardiol., Jul 2004; 44: 398 - 405

[3]Xu J,LüXW,Huang Y,et al Synergism of simvastatin with losartan prevents angiotensin II induce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vitro [J].J Pham Phamacol,2009,61(4):503-10

[4]Zhang D Y,Qin S,Tang X J,et al Effect of simvastaatin on interstitial remodeling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hin pharmacol Bull,2007,23(4):516-20

[5]Usharani P,MateenA A,NaiduM U,et al Effect of NCB-02,atorvastatin and placebo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 ized,parallel-group,placebocontrolled,8-week study [J].Drugs R D,2008,9(4):772-6

[6]Xun X L,Qin S,Lel H,et al Simvastatin ameliorates ra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rarction:the role of phosphorylating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l/2[J].Chin Phaimacol Bull,2008,24(2):258-61

[7]Ha T,Hua F,Li Y, et al B lockade of MyD88 attenuates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decreases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in pressure overload d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in vivo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e Physiol,2006,290(3):H985-994

[8]Nishikawa S,Tatsum i T,Shiraishi J, et al Nicorandil regulates B c l-2 family proteins and protects cardiac myocytes against hypoxia - induced apoptosis[J]. J Mol Cell Cardiol,2006,40(4):510-519

[9]Saitoh T ,Nakajima T, Takahashi T,et al Changs i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on treatment of inhibitors of apoptoti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ardiovasc Pathol,2006,15(3):130-138

[10]Koichiro Harada, Takeshi Sugaya, Kazuo Murakami, Yoshio Yazaki, and Issei Komuro et al Angiotensin II Type 1A Receptor Knockout Mice Display Les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Nov 1999; 100: 2093 - 2099.

[11]J. Thomas Peterson, Hussein Hallak, Linda Johnson, Hua Li, Patrick M. O'Brien, Drago R. Sliskovic, Thomas M. A. Bocan, Mytsi L. Coker, Takuma Etoh, and Francis G. Spinale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ion Attenuate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Dysfunction in a Rat Model of Progressive Heart Failure [J]Circulation, May 2001; 103: 2303 - 2309

[12]J. M. Capasso, T. Palackal, G. Olivetti, and P. Anversa et al Sever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aging rat hearts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Oct 1990; 259: H1086 - H1096

[13]Ward V. Houck, Lydia C. Pan, Scott B. Kribbs, Mark J. Clair, George M. McDaniel, R. Stephen Krombach, William M. Merritt, Christine Pirie, Julie P. Iannini, Rupak Mukherjee, and Francis G. Spinale et al Effects of Growth Hormone Supplement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Morphology and Myocyte Fun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Circulation, Nov 1999; 100: 2003 - 2009

[14]D. A. MacKenna, J. H. Omens, A. D. McCulloch, and J. W. Covell et al Contribution of collagen matrix to passive left ventricular mechanics in isolated rat hearts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Mar 1994; 266: H1007 - H1018

敦煌舞艺术形态特点研究 篇12

敦煌舞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传承了中国优秀舞蹈艺术的传统,其风格特色鲜明。

(一)艺术形态

舞蹈、绘画、雕塑的相似之处就是都用了线条、颜色和材料来进行描写。舞蹈则更多的使静止的绘画和雕塑活动起来,而敦煌舞的美就在于它由静变动、由止变行的独特的造型。

1.静止造型的规范。敦煌舞壁画中有多处出现的单手弹指,双手捧掌单指、移颈动头等S型的静态舞姿,以及抻颈、含颈、拧腰、出胯、勾脚等舞蹈形态。这些静态舞姿都是敦煌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地方,它既是对古代现实生活中舞蹈形态的记录与表现,也是古代绘画艺术对舞蹈形态表现后的呈现。

2.流动动作的规范。戴爱莲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舞蹈《飞天》,也是取材于敦煌壁画,其中运用并发展了我国的传统舞蹈的长绸舞,神行并茂的将“飞天”的形象再现于舞台上。舞蹈中展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流动中有独特的舞姿,又在流动中有鲜明态势的东方流动美。无论壁画还是彩塑,所塑造的人和物都很讲究神态,给人以活得动感。

3.形神兼备、风格鲜明的基本韵律。敦煌舞是国内外各民族舞蹈文化交融所创造的产物,其舞姿舞韵最典型的特征是她特有的“S”形姿势与动律,这也是《丝路花雨》的主创人员根据敦煌壁画中舞姿的形态特点发现和提炼出来的。他们依据静态造型所隐含的动势,在时间、空间、力度的延续和承接中寻找自然、流畅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连接流线,逐渐自觉地感觉和把握到敦煌舞表演时所呈现的倾、拧、斜、曲为特点的S型流动韵律,以及内韵控制动作,心身合一等独特的敦煌舞蹈表演风格。敦煌舞具有独特的流动韵律,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壁画的神韵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风格特色

1.佛教色彩。敦煌莫高窟是佛教圣地,修凿洞窟的目的是为了供佛教教徒膜拜,绝大多数石窟内都绘有佛教故事的壁画,而这些壁画、彩塑内容显然都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不论是早期壁画中的“天宫伎乐”,还是历代的“飞天舞伎”,以及唐代经变画中的“礼佛伎乐”,都是在弘扬佛教的教义。所以说,敦煌舞来自佛教圣地的壁画舞姿,佛教色彩亦必然是它的风格特色之一。

2.西域风格。西域乐舞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乐舞东传,中原文化西传,这些不仅使中原乐舞的本身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其中隋朝《七部乐》中的五部以及唐朝《十部乐》中的七部都属于是西域的。在壁画舞姿上,西域风格是十分明显的,如紧身袒露的服饰,佩戴的璎珞,丰富的手势,手臂的棱角,以及袒腹、肚脐、半裸、S型的体态,还有赤足而舞等特征,至今在我国的新疆和印度舞中都是不乏其形迹的。

3.唐风唐韵。在莫高窟中,唐代的壁画数量最多,在画有伎乐的全部经变中,唐代就占有三分之二,舞蹈造型也最具完美。而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西乐舞交相融合是唐代舞蹈发达昌盛的主要标志之一,其乐舞是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流,并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因而,敦煌舞是由中原乐舞、西域乐舞、敦煌地区乐舞互相柔和而形成的,其风格充满异域色彩和眩惑感。

二、敦煌舞形态特点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敦煌舞蹈中飞天的形象最具有代表性,大多都是再现了唐代时期壁画最为繁盛的形象。多以女性的形象为主,展现出了轻盈、婀娜,彩带偏偏飞舞,千姿百态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舞蹈语汇风格明显,丰富多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手的形态风格各异。二、动势走向的风格明显。三、利用舞台的画面构图、队形变换来充分显示飞天的艺术风格和特性。无论在每一个舞姿和每组动作的韵律中,每一个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都通过呼吸及胸、腰、头部等细微的动态来表现,使每一个动作都发自内心。

敦煌舞的继承和创作的成功在中国舞蹈史上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开创了一个新的舞蹈学派,丰富了当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类型和舞蹈语汇,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表演的舞蹈艺术体系,改变了过去认为中国古典舞蹈只能从戏曲中发展的观念,促进了中国古典舞蹈多元发展的道路。甘肃省艺术学校的校长高金荣于1979年开始对窟内壁画上舞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4次深入莫高窟,临摹了两百多个壁画舞姿,潜心研究,虚心向有关专家求教,积极广泛吸收西域传统文化中历史,宗教,艺术的精华,经过她潜心刻苦的摸索实践,终于在1981年岁末创编完成了《敦煌舞基本训练教程》。为敦煌舞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上一篇:双肩挑下一篇: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