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2024-08-11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课主要的目标还是在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名著,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次的导入我选择了将趣味导入和情境导入相结合的手法。希望在一个温馨而感伤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书中的世界。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2.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范文

3.微课教学反思

4.备课教学反思

5.唱歌课教学反思

6.思品课教学反思

7.听力课教学反思

8.心理课教学反思

9.新课教学反思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2

在清华附小的主题阅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是围绕清华附小提供给学生的选读和必读书目展开的阅读。教师会根据书籍的特点,展开不同的教学。

五年级下学期,清华附小的必读书是《城南旧事》。这本书我非常熟悉,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吴贻弓导演拍摄的《城南旧事》,故事里的小英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短暂的童年令我唏嘘不已。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那一首《送别》歌更是在同学间广为传唱。提起《城南旧事》,我似乎又回到了小学的时光。《城南旧事》不仅是作者林海音梦中永远的北京城,也是每一个成年人心中的童年回忆。当我有幸成为教师,带领我的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种情感上的眷恋,让我和我的学生们深度阅读了这部作品。

激发兴趣的导读课

当我抱着厚厚一摞书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这是阅读《城南旧事》的第一节课,是一节导读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用来做导读的课文非常合适。学生们静静地捧着书本读着:“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学生渐渐走进了故事的世界里。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的目录,从目录中猜想故事中可能发生的事,并把相应的插图给学生看,猜想故事的结局。这样在阅读前引导学生猜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喜欢阅读一本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读懂一本书。在初步阅读的时候,我借助阅读报告单,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阅读报告单的设计是根据小说的特点来设计的,重点是小说的三要素:故事、人物、背景,其中人物分成两个部分,每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还有文章中的线索人物小英子。而背景更为聚焦,主要是让学生找到故事中的北京“元素”:老北京的建筑、北京话、北京小吃……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下了解人物,体会故事的主题。

最后给读书小组留下小组阅读活动的任务,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一个人物,在阅读分享课上与全班同学分享。

多次细致的小组阅读

阅读一本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读得细致,读有收获,必须在课外下功夫。组织读书小组进行分享活动,不仅仅是为学生间的阅读分享,另一个作用是在督促每一位学生都要阅读。读书小组的活动,一般都在放学后进行。这一天放学后,四个学生拿着书回到了自己小组的座位上,开始了小组的读书分享。作为阅读引领人的我,也参加了他们的读书分享活动。

这个由小毛带领的读书小组,他们的读书任务是分析书中主要角色小英子的性格与成长。他们每个人都把书拿出来,相互看了看对方在书上做的批注,然后把每个人的思想汇总一下,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小毛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小英子是个挺勇敢的孩子。书中写她敢跟男孩子踢球,还自己一个人去荒凉的屋子后面去捡球。”小季说:“她不仅勇敢,她还很善良。在故事中,她帮助了秀贞和妞儿,还想帮助宋妈、兰姨娘……”“可是,她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小卢插嘴说,“不帮助秀贞和妞儿,他们也不会死!”“所以说,她心里总有一些说不出的忧伤,一个小孩子其实做不了什么!”小毛接着认真地说道。我补充道:“看书还要学会关注一下背景。书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故事中的女性和现在的女性可是不同的。”“对,现在都是妈妈可以做主的,”小卢说,“那时候可不一样。”三个女生都笑了。

接下来,小季掏出一幅画:“这是我画的插图,画的是和小偷第一次见面的场景。”“画得真好!”大家啧啧称赞。小卢一边看一边评价:“我觉得当时英子的表情应该是怀疑。”小季马上反驳道:“可是从对话中,我们可以读出英子不觉得小偷是个坏人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本书的阅读就这样在伙伴的分享中一点点走向深入。

深度探索的分享交流

课堂上,《城南旧事》的阅读分享正在进行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正在跟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阅读《惠安馆》这一章的发现。

生:我们汇报的人物是《惠安馆》中的秀贞。文中是这样描写的:秀贞蹲下来,看见我身后的影子,她瞪大了眼睛,慢慢地,慢慢地,侧着头向我身后看……秀贞把妞儿从我身后拉过去,搂起她,一下就坐在地上,搂着,亲着,摸着妞儿……

我们认为,虽然秀贞不正常,但是她对孩子的爱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愈加强烈。动作语言让人感受到了她强烈的母爱。

师:秀贞执着甚至有些疯狂的爱,也最终导致了她和妞儿的悲剧。

每个小组 的准备都 很充分,让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进了教室,来到了学生中间。学生们时而为小英子的天真而开心,时而为秀贞凄惨的命运而忧伤,时而被宋妈的俏皮话逗得哈哈大笑,最终还是因为父亲的去世和英子的童年逝去变得默默无言。课堂逐渐安静了下来,《送别》 这首熟悉的曲子在教室里回响起来,一位学生用清脆的声音朗读着:“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林海音书写童年时那一份“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

我也与学生们对林海音的一生进行了理解、分享,我借用了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的话:“其实,林海音的一生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但是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每个情境的转换中,都能看到林海音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面对困境、开创新局面。”这里的智慧代表着善良、坚强、纯真、勇敢、包容……这正是英子逝去的童年所带给她的。

接下来我又引入了两位大师对《城南旧事》的解读。

师:通过阅读,同学们一起分享、感悟,与小英子共同成长,透过小英子的眼睛去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其实,在此期间,有一位大师一直在与我们交流着他阅读的体会。他就是本书的插图画家———关维兴。你们从插画中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生:有北京特点的建筑物,展现了故事的背景。淡淡的水彩,符合文本的意境,人物刻画没有大悲大喜,符合林海音淡雅清新的文字风格。

师:关维兴笔下的《城南旧事》,其实就是林海音心中挥之不去的城南,插画获得了多项大奖。著名导演吴贻弓也对《城南旧事》做了他的解读,他执导的电影用《送别》这首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曲,你们能理解他的用意吗?

生:因为全篇的故事都是以离别作为结束,全篇都带着“淡淡的哀愁,深深的思念”。《送别》音乐的哀伤非常符合故事的意境。

“独学则无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与自己的伙伴交流,也要学会与成年人进行交流。这个成年人可以是师长,可以是家人,还可以是他人写的书评,等等。关维兴先生用心体会到了林海音的文字,所创作的插画浸润了他个人的阅读体验。这里让学生们欣赏关维兴先生绘制的 《城南旧事》的插图,就是在与关维兴先生交流着阅读的体验。学生对插图的评价,正是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从图画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从图画中看到了北京城的广阔,看到了四合院、胡同里的热闹、温暖,正是林海音心中挥之不去的城南。

接下来学生欣赏了吴贻弓导演的 《城南旧事》 的电影片段。这部电影把握住了这本书的基调———“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思念”,不仅获得了作者的赞美,并且屡获大奖。最后在《送别》的歌声中,长城、胡同、骆驼队,还有小英子明亮的眼睛,在画面中一一淡去,学生沉醉在经典文学营造的氛围中。他们在回味,他们在思考……

走进北京的文化体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任何一种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外面的天地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大课堂。“《城南旧事》中的北京城为什么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呢?”学生们不止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便阅读了《城南旧事》,“林海音生活的北京城究竟是什么样子”依旧是学生心中的疑问。于是,读书小组走进北京城,去寻找林海音童年的北京城。

清华附小的学生基本都住在海淀区,海淀区是老北京的郊区,虽然如今也有着大都市的繁华,但是老北京城的风貌在这里却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要想看到《城南旧事》里的老北京城,就要到北京的老城区去走一走。

这一天,在北京的胡同里,小毛、小季、小卢和小李背着轻便的小包,走街串巷去寻找林海音笔下的北京城。“叔叔,打扰您了。我们就是想看看四合院。”小毛冒着“碰壁”的危险,敲开了一户胡同里人家的大门。没想到,主人一看是小学的孩子在研究北京文化,马上邀请他们进入院子,还接受了他们的“采访”。“您喜欢四合院里的生活吗?游客们喜欢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吗?”这是他们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然而,四合院老主人的回答是他们没想到的。“以前四合院的生活特别和谐,大家在一起聊天,谁家做了好吃的也会分到邻居家去。但是,现在真正的老住户不多,胡同太商业化,太吵闹了。什刹海、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里的大部分房子都出租了,房价极高。游人们把四合院当作参观的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了。”

走进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这个小组有了这样的思考:“北京,最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是古老的四合院与胡同,还有质朴善良的北京人……我们要保留北京精神、北京文化,希望那些代表着北京文化的四合院与胡同,能和新北京、新元素共生、共容!”

其他小组的学生,有的走进了北京的老字号,有的走进了北京的古建筑群,有的到梅兰芳剧院去欣赏京剧,还有的在博物馆品味北京的民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北京有了新的认识,林海音、老舍、林语堂等大师笔下的北京,在他们的心中渐渐清晰起来。学生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林海英身在台湾想着北京时心中的那一份沉沉的思念。

整本书的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讲清楚的。在美国,一本书的阅读一般要经历一个月,学生要阅读,要思考,要做计划,要独立完成阅读报告。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我们也在探索中。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一本经典文学的阅读,要经历导读课、个人阅读、小组分享、班级分享、课后实践活动这五个步骤,其中,在课内完成的导读以兴趣导入为主,这样的课堂也比较生动自然,而重要的“个人阅读”与“小组分享”则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全班的阅读分享课,展现着学生们阅读学习的成果,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指点阅读方法的课。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未知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灵活地把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3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觉得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篇4

金凤十小 范淑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语激趣)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

2、播放视频:《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3、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个小女孩,上个世纪20年代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多年以后,她长大了,离开了城南,离开了故乡,回首往事,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教师动情朗读:

(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 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4、(课件出示)《城南旧事》(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5、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

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

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 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指着封面插图,(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我问你答(12道简答题)

三、人物画廊巡游

四、关注人物命运归宿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交流了阅读《城南旧事的》的感受,还记得我们的读书方法吗? 课件出示 知作者,抓目录。品文字,谈感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看起书来更轻松愉悦

2、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林海音的文字来结束吧。课件出示

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静静地想,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多好玩啊。这是作者写在《城南旧事》里的那些快乐的童年往事。这些散发着心香的文字,是林海音记忆中的珍宝;这些事情,也许不会再发生了。我们也在一天天地长大,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永远地走了。当骊歌响起,我们的心头是否也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呢?(配乐:《送别》)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篇5

——《水浒传》人物形象评析

张文杰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尽可能多读一些古典名著,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这是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水浒传》之后,教师针对小说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的一次水浒人物形象分析活动课,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中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最多的一部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既可以领略英雄的风采,了解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前,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读过水浒故事,有的可能读得是删改版,有的可能读得是少年版,还有的可能读得是原著,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个故事)

“这些故事你们都看过吗?”

“喜欢它吗?”

“是啊!要想读懂《水浒传》就必须读懂其中的故事!”

(板书: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

“请大家接着往下看,他们是谁?”(水浒英雄)

“大家都认识,谁能将这些水浒英雄与这些故事联起来?”(学生做题)

“这些人物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之一。我们要想读懂故事就要读懂这些人物”

(板书: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

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

误入白虎堂 林冲

醉打蒋门神

武松

大闹清风寨 花荣

斗浪里白条 李逵

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

2.师:“那么如何读懂人物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一片断描写的是谁?”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片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

“请大家读一读片断,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断旁,做一个眉批。”(注意提示“四

闪”、“抡”、“劈”、“揪”、“按”、“踢”、“提”、“打”)

“这些都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板书: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

二、运用方法,实践阅读。

1.师:“请大家拿起身旁的卷子,这里有三个长片断,请大家先泛读这三个片断,然后再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精读,读完后,再说说你读懂了哪个人物,从他的身上你读懂了什么?”

2.生精读,交流。

3.师:“大家讲得非常好,能否给你喜爱的人物写几句话的评语?”

4.生写作交流。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合作交流,评议出大家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2.各组派代表上台,阐述心目中最喜爱的水浒英雄形象,并阐明喜爱的原因。

第一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他是水泊梁山最有用的人,结交广泛,广纳人才,知人善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第二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他是水浒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之一,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三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他率真、豪爽、敢作敢为。

第四组:最喜爱《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3.小组互评。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作业:

课后写篇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 案例反思:

这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文学作品体裁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重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从而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讨论方式,遵循了组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起到平等参与、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6

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课前准备:

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

3、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施耐庵和写作背景

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你了解作者多少呢?

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三、借助前言和目录,理清全书脉络

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前言,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除了前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目录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浏览一遍目录,了解水浒有哪些故事,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

3、目录小结

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四、出示:走进文本,讲述故事

1、请同学们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请同学们用速读的方法了解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了解主要内容。这则故事有六页,很长,但是有很多同学对它却有所了解,如果把已有的认识加上现在的认真阅读,相信你会读得又快又好。

3、看后交流,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介绍。

同学们,鲁达只是108个好汉中的一个,你还认识水浒中的哪些人物呢?多媒体示好汉的肖像卡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师生共议名字、绰号。

小结:108个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你们会深刻地认识他们,也一定会被108个忠义、勇武、善恶分明的人物所感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这本书,相信这部名著会使你收获多多。

五、阅读方法指导

1、请同学们联系平时读书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欣赏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圈划批注、好词好句摘录、比较、朗读、联想、写读后感……)选择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故事交流,并评价人物性格。

六、鼓励探究拓展延伸

1、读《水浒传》,按下表提示,理顺故事内容

2、知识点提要:

(1)《水浒传》的作者、朝代

(2)《水浒传》中梁山共先后有3位寨主,他们分别是、、。

(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的七个好汉分别是。

(5)水浒传中有三个女的,她们分别是绰号;绰号;绰号。

(6)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______,后雪夜上梁山。

(7)《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他使用的武器是_______。

3、写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书中的人物的特点,你欣赏他什么,为什么?)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 篇7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 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我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我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悲哀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读城南旧事阅读心得 篇8

英子的欢:是她认识了妞儿,和妞儿一起玩耍的时光;是她认识了小偷,和小偷成为朋友的日子;是施家兰姨对她很好,给她带来的那些快乐;是她帮宋妈找小丫头子,吃的食物“驴打滚儿”……那时,英子的童年是风,吹来朵朵云彩,英子的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英子的童年是雨,滋润着初生的花,英子的童年是花,映衬着她童年无限的快乐。 在《城南旧事》里,我也读到了英子无限的忧伤:秀贞和妞儿为了找思康三叔,离开了北京;小偷被人抓走,去不了他们约定的海边;兰姨和德先叔去外地谋生,离开了她;宋妈因为女儿失踪、儿子去世,回了老家;特别是她的爸爸因为身体原因去世,这时属于英子的那一束鲜花洒落一地,童年走到了尽头。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都拥有或快乐或悲伤的回忆,它就像糖葫芦一样,有甜有酸。对比英子的童年,我觉得我是多么的幸运:尽管父母有时要求严厉,但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是为了我更好的成长;尽管我到杭州上学,离开了童年的好友,但通讯发达,可以时时地联系到,偶尔还可以见上面;尽管有时觉得学习辛苦,但我在“书海无涯苦作舟”的日子里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9

课外阅读在学生拓宽视野,培养性情,人生成长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课外阅读几乎成了老师布置的无效作业一样。学生一没有必须的课外读物,二没有足够的阅读意识,三家长也不予以重视及支持。如何能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呢?这一直是我深思的问题。

首先,作为教师不能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不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指导。这样的话不仅学生盲目,连老师也是心中无数。

其次,我们要建立有效的阅读监督机制。布置了阅读任务之后,随时抽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比如有时我会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述一篇或一段课外阅读内容;有时会利用午自习前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人或事;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监督检查孩子在家里的课外阅读,告诉家长每一阶段学生的阅读任务。将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有效利用课堂,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适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思想的理解。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人物形象,这样一来熟悉人物的同学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熟悉人物的同学也会有初步的了解。为了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将作品的艺术特色这一难点也放在课堂上让大家畅所欲言,虽然有些孩子根本说不到点儿上,但我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对艺术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在以后的写作指导上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写一篇读后感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个人的读书体会与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都真实的写出来。至此,我认为课外阅读的难题才算落到了实处。

遗憾的是,在这次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一,有的同学按要求扎扎实实的去做,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表面参与,实则不重视。老师也很难一一检查落实,造成学生的收获大小不一。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 变成了世间的万物。)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走进三国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5.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多媒体出字幕:走进三国)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二、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说:刮骨疗毒

(2)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出示原文,齐读)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指名读、齐读)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诸葛亮:

(1)生说:草船借箭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分组合作读歇后语)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男女生比赛、生评价)

(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

(1)生说:败走华容道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

(4)出示《观沧海》

刘备:

(1)生说: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

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

三、总结

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篇11

暑假里,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故事:第一个是《惠安馆》,讲的是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成了好朋友。秀贞经常向英子讲小桂子的故事,英子非常同情她。后来,英子发现秀贞口中的小桂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非常相似,又发现妞儿的脖子后也有一块青记,确定了妞儿和小桂子是一个人。秀贞和小桂子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天津找他的爸爸。结果,两人惨死在了火车轮下。第二个是《我们看海去》,讲的是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后来,英子捡到了一个小铜佛,警察局的人根据小铜佛找到了年轻人,并把他抓走了。英子难过极了。第三个是《兰姨娘》,讲的是兰姨娘被他的丈夫赶了出来,住进了英子的家。英子一开始很喜欢兰姨娘,可后来发现爸爸握了兰姨娘的手,就不喜欢她了。在英子的说合下,兰姨娘和德先叔相识并离开了北京。第四个是《驴打滚儿》,讲的是英子家的奶妈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给了别人。这一切宋妈的丈夫都瞒着宋妈,宋妈知道后十分伤心。后来,英子的妈妈劝宋妈再生一个儿子,宋妈被他的丈夫接走了。第五个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讲的是英子小学毕业那天,他的爸爸永远离开了他。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沉重,这五个故事里的人到最后都离开了英子。秀贞和妞儿死了,为弟弟上学当小偷的哥哥被抓走了,兰姨娘也离开了北京,宋妈回老家了,爸爸也病死了。我觉得英子非常不幸,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英子的童年充满了离别和死亡。这些生离死别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我也喜欢英子的智慧和天真,虽然,秀贞和妞儿的死和英子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想不到的。

上一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汇报材料下一篇:13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