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

2024-07-19

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精选3篇)

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 篇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让教师的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行动有了方向标。就拿幼儿图书阅读教学来说,近年来各地幼儿园都在实践、探索,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专门的培训,许多教师还不知道幼儿为什么要阅读图书,更不清楚幼儿园进行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只是盲目地模仿复制,有的将图书阅读等同于看图讲述、讲故事;有的以ppt替代真实的图书读本;有的以集体教学替代幼儿个体阅读。《指南》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图书阅读的价值、明确自主阅读的内涵、科学地组织幼儿图书阅读。我们以“大班幼儿自主阅读”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指南》、问题研讨,提高教师指导阅读的能力。

一、解读《指南》

(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指南》分解目标:1.专注地阅读图书。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

解读: “专注”是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未来学习应具备的素质。“专注”包含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只有“专注”才能有好的阅读效果.培养幼儿“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任务之一。

“喜欢”是指幼儿在阅读时要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图书、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而且要通过陪伴幼儿阅读、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提供话题让幼儿讨论等手段来唤起幼儿的阅读热情.让幼儿感受参与阅读的快乐。

“感兴趣”,平时幼儿会对什么感兴趣?模仿生活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爱上学习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指南》分解目标: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关键词:说、猜想、看法、感受美

解读: “说”是幼儿阅读的基本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解的说出来才能与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阅读中,教师要把说的机会留给幼儿,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还要指导幼儿说得有质量。

“猜想”是幼儿常用的阅读方法,幼儿自主阅读大多是自己看图猜想图书的意思。“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本身有探索事物的欲望.让幼儿猜想即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学习。二是在阅读中要培养幼儿有根据地猜想,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猜想的机会,而且要启发幼儿观察图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有根据地猜想,发展思维能力。

“看法”,幼儿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就会不同,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多种看法的存在。

“感受美”,引导幼儿感受图书中的语言美、童趣美、情感美是组织图书阅读的重要任务。

总结:自主学习是贯穿《指南》全文的核心理念。《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用眼、用嘴、用心、用脑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目标中的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猜想、看法等均指向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园应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阅读品质,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要放眼于幼儿的未来,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做准备。

二、问题研讨

在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阅读的效果,值得研讨。我们让教师对照《指南》寻找解答问题的依据,在研讨中增加对《指南》的理解,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问题研讨整理如下: 问题一:自主阅读主要在课堂进行吗? 自主阅读以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自由的阅读为主。《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到: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避免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从提供环境、经常阅读等要求中可以判断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几节课(哪怕每一节课都是精品)是不能替代幼儿日常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统一目标和规定步伐容易使教师等不及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发现一切,个体阅读受集体制约.不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问题二:自主阅读教师不要指导吗? 自主阅读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是指导的第一步。“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等内容是教师指导的着力点。

问题三:自主阅读中教师如何指导? 1.图书是幼儿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要善于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如幼儿园现有图书、家庭购买图书、已经毕业的校友捐书等。数量多、富有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条件。2.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书、一起讨论或回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有条理讲述、与人讨论自己的发现。3.推测、想象、改编、自编、配图,在阅读中发展创造力。4.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模仿语言节奏和韵律,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情绪。5.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感受图书作用、体会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问题四:自主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课堂阅读为辅。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相信优秀图书的魅力。只要幼儿有能力看得懂,教师就给予时间等待幼儿慢慢完成。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时观察幼儿阅读中出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集体活动时共同解决。幼儿阅读在先,课堂指导在后。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多幅画面之间的联系、体验情感、欣赏图画美等。

问题五:大班幼儿喜欢读中班的图书是水平不高吗? 所谓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都是人为的划分。幼儿自主阅读不应该有人为的限制,优秀图书更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中、大班幼儿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养分会有所不同,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可以不同。如中班幼儿阅读时教师“教”的份量会多些,大班幼儿阅读时“自学”的份量可以更大.大班幼儿还可以模仿书中的方式写故事。如果是中班的教材,大班幼儿没有读过就更适合幼儿自主阅读。只要幼儿喜欢就是好材料。

问题六:为什么ppt不能替代图书

ppt往往只截取书中的部分画面,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和统一要求会打断幼儿自然的阅读行程。幼儿阅读从翻阅图书开始,是自主行为,而使用ppt是教师操作材料,幼儿失去的是阅读的感觉、与图书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幼儿自主阅读时可以多次自由翻页,感知纸质、感知故事节奏、感知图画美。图书的价值是多元的,ppt的价值是单一的。

三、实践案例:大班自主阅读《逃家小兔》

活动说明: 幼儿小麦在图书区阅读《逃家小兔》,看到泽泽来,小麦邀请他一起看,小蕊也凑过来。下午,小蕊第一个拿到书,和龙龙一起看。第二天,龙龙第一个抢到书,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想看。老师询问全班幼儿,多数幼儿表示喜欢看这本书,于是教师从园里借了多本《逃家小兔》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并提供支持。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积极探寻图画信息,大胆猜测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2.会主动与他人一起读书、交谈、游戏,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品味故事展示的生活情趣。

准备: 幼儿两人一本《逃家小兔》,阅读2~3天。

活动过程: 一读,探寻故事大概情节。

1.集体预告:这是一本新书,封面漂亮吗?封面就像一扇大门,我们看看大门上有谁?还没有开门我们就知道这里面是小兔和妈妈的故事。大门上有四个字,认识的小朋友读一读。2.提出任务:谁要逃跑呢?有一天.小兔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妈妈说:如果你要逃走,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小兔想办法逃跑,妈妈想办法追他,逃逃逃,追追追,小兔想了哪些办法逃跑,妈妈又想了哪些办法去追,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老师把这些书放在图书区,欢迎小朋友来看书。

3.幼儿自主阅读:晨间活动、过渡环节、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离园前幼儿都可以自己看书。

教师观察幼儿阅读,以读者的身份与幼儿个别交谈:小兔在哪里?妈妈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条鱼是小兔变的?妈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小兔又变成什么?妈妈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 二读,认同、欣赏故事内容。

1.集体交流:许多小朋友都看了逃家小兔,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这条鱼就是小兔变的?妈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花园里哪朵花是小兔变的?有什么不同吗?妈妈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小结:不管小兔怎样变,聪明的妈妈总是能找到他,追到他。

师:小兔变成一朵花时妈妈能变成钓鱼人吗?为什么不能?当小兔变成鳟鱼的时候,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他?当小兔变成小鸟时,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小结:不管小兔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他的长耳朵。

2.学习故事里的语言:猜一猜小兔想变成鳟鱼时会怎么说,妈妈想变成钓鱼人时又会怎么说? 看,这儿小兔是这么说的:“如果你”。

小兔要变成小鸟、帆船、空中飞人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可以猜一猜他们说了什么,一边看一边讲,你就会成为故事大王的。

3.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我(老师)能看到小兔这一面就想到妈妈那一面变成什么,而且很快,你能吗?我们来玩看谁猜得快。

帆船和谁在一起?帆船和风在一起!小鸟和谁在一起?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石头和谁在一起?石头和爬山人在一起!幼儿与幼儿之间游戏。

4.教幼儿玩看谁接得快的游戏,练习故事对话。

5.幼儿做动作老师猜小兔变成什么.老师做动作幼儿猜妈妈变成什么。

三读,品味故事中的生活情趣。

1.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这本书,你最爱看哪几页,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看了这个故事书你觉得怎样?(有趣、好笑、好玩、幸福)哪里有趣?好玩?(师讲一小段,用动作、语调表现有趣)老师这样讲有趣吗?讲故事时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表演出来才棒呢!谁来试试? 幼儿轮流讲一段,鼓励幼儿声音、节奏、语调、动作有所不同。2.领悟小兔爱妈妈。妈妈爱小兔。师:小兔喜欢逃跑,他真的不要妈妈了?最后他怎么又回来了? 妈妈真辛苦,爬那么高的山,走在钢索上多危险,妈妈干嘛要追小兔呀? 小结:这是小兔和妈妈在玩游戏呢。小兔离不开妈妈,妈妈最爱小兔。3.迁移。

看到小兔和妈妈开心地玩游戏,幸福地在一起,你觉得就像谁和谁在一起?如果是你和妈妈在玩这个游戏,你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你可以画下来,讲自己和妈妈的游戏故事。

幼儿自己画故事,教师欣赏幼儿的创作。

组织幼儿交流作品,讲自己创作的故事

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 篇2

事后我问第一个离开阅读区的曹家栩:“今天你为什么看书看了一半就去下棋了?你以前不是很喜欢看书的吗?”他回答说:“我觉得看书没意思, 上面的图我都看过了。”我又问:“图书上的内容你都看过了, 那你能自己讲出来吗?”他摇摇头说:“我只认识上面的一点点字, 其他的看不懂。”从他的回答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 为了配合“小问号”这个主题活动, 我在阅读区投放了一批小朋友新带来的书, 大部分都是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我班以前阅读区大多以童话故事书为主, 小朋友们可以通过理解画面来推理故事内容, 可是这些科学类的图书前后内容不相关联, 又以文字居多, 难怪小朋友们会看不懂, 觉得没意思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对科学类书籍感兴趣呢?下面就大班幼儿在科学类书籍阅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 激发阅读兴趣

大班的孩子好学、好问, 不满足于只了解表面现象, 而是要追根问底,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特别是对身边的动植物以及大自然中的现象等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针对大班幼儿的这一特点, 我想到了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读书这个办法。在进行科学活动“我的问题”时, 我首先让每个孩子迁移生活经验, 大胆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并利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后将这些带着问号的图画展示在阅读区内, 幼儿阅读时可根据展板上的问题有目的地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二、学会合作、分享,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由于科学类书籍中文字较多, 图画的情节性不强, 互相之间的联系也不大, 而大班幼儿认识的字不多, 这又为阅读带来了一个难题。但幼儿的合作意识很强, 经常下课时看到一群孩子围在一起, 拿着一本书连猜带蒙地念书上的汉字, 通常经过几个人的合作, 书上的文字也能读个大概。于是我请几个认字较多的幼儿带领其他同伴一起阅读, 遇到实在不懂的还可以来问老师, 这样既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又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学会提问, 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此外, 我还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讨论和交流, 请每个幼儿都来讲讲自己带来的图书中的内容, 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这样不仅加深了记忆, 更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

三、创设阅读小组, 提供交流平台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更具有效性, 我将他们带来的各种科学书进行分类, 设置分类阅读区, 例如自然现象区、动植物区、人体奥秘区等等, 然后孩子们依据个人的兴趣进行选择, 结伴组成阅读小组。创设小组阅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助这一可以合作分享阅读心得的平台, 让幼儿用各自擅长的方式交流和共享阅读所得的内容和心得。此时, 教师应作为欣赏者、激励者来鼓励幼儿大展身手, 调动和培养幼儿的自信, 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重要性;学前教育;指导

近年来,教育的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前教育作为一个孩子逐渐步入教育阶段的铺垫时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学前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一、《指南》的重要性

1.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指南》把学前教育分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幼儿园的课堂设计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很重要,但是,之前的教育缺乏纲领性文件,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上缺乏指导,设计出来的课程多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儿童的特点,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指南》的颁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儿童为出发点,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提高儿童对新知识、周边世界的兴趣,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2.促进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衔接

学前班是为儿童小学学习做准备的,《指南》的颁发,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同时,也给家长一个明确的信息,幼儿园应该学习哪些东西,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有的儿童由于条件限制等原因,不能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指南》的发布,为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提供了依据。家长可以按照《指南》的具体内容,对儿童进行语言、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教育,确保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指南》的特点及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南》把学前教育分为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划分了不同的方面,这些具体的方面制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比如,艺术领域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大家细看就会发现,这两个方面其实就是儿童学习的过程。对于艺术这样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我们要想学习它,首先要做的就是感受,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其次是欣赏。欣赏就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力了,对感受到的东西进行判断,从而欣赏比较好的部分。欣赏是基于感受基础上的判断。表现与创造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了。有进才有出,只有学生对艺术先进行感受和领悟,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才能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表现出来。创造则是在前面所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在有一定的知识、判断力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感悟进行艺术创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注重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认识,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

健康问题是首要问题。《指南》里把健康放在首位,足以说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思想和性格方面的健康。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儿童教育的时候,注意让儿童多运动,多锻炼,不能只让小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教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生活的健康。比如,教师应告诉学生,吃饭前要洗手,这样才不会生病。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多做游戏,适当组织学生锻炼身体,丰富儿童的生活,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多的是指性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培养。幼儿园教师应该多注意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得从心里尊重每一位儿童,不能因为儿童年龄小就对他们大呼小叫,动辄打骂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难免会有阴影,何谈健康发展!幼儿园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他们也有自尊心,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儿童。有的小孩很调皮,往往会让教师头疼不已,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放下成见,试着和他们交朋友,从他们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

2.对儿童进行积极评价。教师对儿童的评价,要采用积极正面的词汇进行评价,而不能打骂儿童。有的儿童缺乏自信心,对很多事情畏缩不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忙了,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在全体小朋友面前多夸奖他们,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还表现在:就算是他们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大声吼学生,张口就骂,怎么这么笨,怎么能那么做等。教师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其他的孩子,学生犯错误了,能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谈,开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逐步改进。

教师对儿童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同班的学生拿来比较。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某个孩子和谁比起来差远了,有的教师会在所有小朋友面前说这个小朋友好,那个小朋友不好等。当然,教师是为了学生好,是想激励小朋友都向好的学习。但是,小朋友都是有自尊心的,负面的评价多了,往往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信心,更严重的是,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和其他的孩子对比,对只有几岁的小朋友来说,绝对是弊远远大于利。被夸奖的孩子有可能会被大家仇视,甚至欺负。对比还会强化小朋友的攀比心理,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加注意。

3.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小朋友对上课没有兴趣,却喜欢听故事,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课堂上多讲故事,把课堂上要讲的东西放在小故事里,让小朋友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明白道理。比如,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观察小虾,发现小虾的背总是弯弯的,看上去不好看,然后,借机告诉小朋友坐在板凳上的时候就要挺胸抬头,坐直身体,不然以后就会像小虾一样弯着背。这样,小朋友就会牢牢记住坐在座位上要挺胸抬头,比起教师只强调上课要坐直,要看黑板有效的多。

总之,《指南》为幼儿园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只要教师以《指南》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倾听小朋友的心声,就能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教学质量也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崔利玲.尊重儿童稳住脚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03).

上一篇:教师个人年度发展计划下一篇:给学生买什么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