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南(共12篇)
教学指南 篇1
一、钢琴的选择
学琴最需要的是练习。如果有条件, 学琴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音色优美的钢琴。钢琴的挑选也有一些讲究。挑选音色是选购钢琴的重点, 应从高、中、低音三个声音区域进行对比试听。首先, 高、中、低各音区的声音要连贯, 过渡自然, 没有明显的层次差异。挑选时, 不能一味追求高音的亮, 而忽略对中音和低音的要求。其次, 无论弹奏单音还是和弦, 都应清澈、干净、声音饱满, 而不能刺耳和浑浊。触键感觉也是选琴的关键, 要挑选适合自己弹奏深度的琴键。如琴键深度“国标”的规定为9.5至11.5毫米, 其中有2毫米的可选范围, 而这2毫米的差距就会带来不同的弹奏感觉。一般初学者都应请专业人员或钢琴教师来挑选钢琴, 这是完全必要的。琴凳最好选用与琴相符、专业厂家生产的且可调高度的琴凳。因为孩子个子较矮, 合适高度的琴凳能让孩子弹奏时姿势正确, 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 要经过一段长时间严格甚至枯燥的基础训练, 需要长期不懈地练习, 切忌半途而废。学琴前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困难, 并下决心花费一定的精力和物力去完成学习。当然, 也不能把学习钢琴看成是异常艰辛的事情, 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使孩子失去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提醒的是,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琴具有巨大的期望, 不管孩子兴趣、自身条件如何, 一学钢琴就希望使之成为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这样, 势必导致家长与孩子压力增大, 学习兴趣减弱, 这对于钢琴学习是很不利的。家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心态, 把钢琴学习看做是对孩子素质教育及智力开发、性格锤炼的一种方式, 让孩子轻松、正规地学琴。如果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确实发现孩子有向职业钢琴家发展的条件, 再有计划地培养。
三、学琴的最佳年龄
一般来说, 四五岁是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 太早了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也坐不住, 精力较难集中, 教和学都有困难。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琴, 可选择一周学琴一到两次, 每天练琴至少保证半小时以上。
四、专业教师教学
现在, 想学琴的人比能教琴的人多得多, 找个好老师就更难。专业钢琴教师琴路对, 方法正, 并有一定教学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 找个正规的老师教学会使入门变得相对容易, 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顺利踏上音乐之途。
五、教材的选用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 对于一个钢琴初学者来说, 如何从这众多的作品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循序渐进地学习那些必学的曲目, 这需要有经验的专业钢琴教师指导。选择教材应注重在训练技术、打好基础的同时, 也兼具培养音乐感。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大多选用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作为入门教材。但在今天, 可供选择的优秀教材很多, 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等等技术与音乐并重, 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的教材, 在学习时都可以相互补充选用。
六、家长的辅导
孩子学琴在课堂的时间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靠课堂下的苦练。年幼、初学的孩子自觉性、自制能力都较差, 特别是要让他们在钢琴上练一两个小时, 有时还是枯燥的基础练习, 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辅导, 孩子必然是“磨皮擦痒”、如坐“针毡”。因此, 课堂下的训练要靠家长的辅导配合。上课时家长应尽可能地陪伴学习, 帮助孩子记好笔记;孩子在家练习时, 家长应通过在上课时对老师教学的理解对孩子进行指导练习。如纠正孩子识谱中的错音、节奏、乐句处理等, 使孩子的练习成为有价值的有效劳动。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即:只是辅导, 不是代劳, 不要让孩子产生懒惰的依赖性, 自己不动脑子, 完全靠家长“嚼碎”了喂自己。另外, 家长的辅导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弹得不好或练习不够认真时就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使孩子刚刚萌芽的对音乐、钢琴的兴趣被扼杀掉。虽然在父母的逼迫下练习, 但内心对钢琴学习产生了厌恶、恐惧心理, 对学习丧失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如教孩子唱歌、欣赏音乐CD等, 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音乐的美。当孩子练好一首乐曲时, 不管他弹得够不够好, 都应以鼓励为主, 让孩子愉快地学琴。
七、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准确、严格地识谱。准确地识谱会使弹奏过程轻松许多, 对学习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识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音的辨认。a.谱号 (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b.线、间的位置、关系;c.变音记号 (调号、临时升降记号) ;d.高、低八度记号;e.音符时值、休止符;f.分句。 (2) 指法。乐谱上的指法是建立在手指自然机能与键盘排列组合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有根据地制定的。养成好的指法习惯, 能使手指舒适地跑动, 并便于记忆。但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都没有使用正确指法的习惯, 而是随意乱编指法, 按自己的方式弹奏, 从而造成技术困难。很多琴童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不照乐谱上的指法弹奏, 往往乐句就不能顺畅有序地连贯下去, 造成弹奏中断, 结结巴巴。特别是音阶与琶音的指法, 假如不严格要求, 弹奏将会十分困难。因此, 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在初学琴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节奏与节拍。所谓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符时值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 如何辩别弹奏各种节奏, 使之连续成为旋律, 这就需要初学琴者学会数拍子。上课时教师教授的节拍数法, 家长与孩子一定要掌握并能举一反三。练习时, 对于新课要边弹边坚持数拍子, 直至熟练。 (4) 弹奏标记、音乐术语。很多钢琴作品运用各种标记、符号、音乐术语来提示弹奏。如>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反复记号等等。弹奏时, 都应该注意按作品意图把它们体现出来。而音乐术语在初学阶段就应开始记忆, 如f:强、p:弱、rit渐慢……很多学琴者只知道把音符、节奏弹出来, 却不重视乐谱上标注的其他重要提示, 以致弹奏的音乐呆板、缺乏表情、没有内在情感的体现。
(2) 科学的练琴方法。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 很辛苦, 但进步却很慢, 为什么用功了却效果不理想呢?”其实, 这就是练琴方法不对。虽然在琴上弹了几个小时, 却不懂用脑、用方法去练习, 以致“瞎”弹。练琴也是有窍门和学问的。首先, 要学会慢练。初拿到一首曲子, 应按照谱面上的要求做到准确、严格地识谱。这个过程要慢, 不要马马虎虎地随便看一下就开始弹。速度快了, 脑子来不及反应、准备时间不充分、就会出现错音、节奏不稳、乐句不通顺、指法错误等种种问题。即使你认为全都准确无误了, 也还有个熟练过程。可以说, 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应培养孩子养成慢速练习的习惯。其次, 学会克服难点。一首练习曲或乐曲里总会有一两个较难的技术课题。练习这些难点如果花的时间也和容易的部分一样多, 那结果必然是一弹到难点就“卡壳”, 就结巴。很多孩子不懂练习的方法, 总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反复练习, 花了很多时间重复很多遍,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练琴方法不正确。一首曲子里, 假如某小节、某个句子老弹不好, 就应把这个小节或句子抽出来单独慢练, 可分手、分句、分段练习, 还应动脑思考, 找到“症结”所在, 及时调整思路, 辅以方法, 困难自会迎刃而解。再次, 学会集中注意力。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同样的曲子, 分别教授给两个学生, A学生相当认真, 能够随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 很快就学会了, 回家练习后效果也很好, 回课时一次就顺利通过。而B学生在教师讲授时, 他思想总是走神, 明明在讲授这个乐段, 他眼睛却看着别的不相关的乐段, 且目光呆滞, 不知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叫他弹时, 他抠头摸脑, 不知所措, 这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表现。在上课时都走神的学生, 回去自己练习就更别提了, 想都想得到结果一定是一塌糊涂。一个孩子如果能从小养成集中注意力干好某件事的习惯, 那这个习惯将在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他终生受益。最后, 还要学会用耳朵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要养成聆听自己弹奏的习惯。很多小孩弹奏时精力完全集中在手指和乐谱上, 而忽视了耳朵的重要作用, 因此常常弹错了音和节奏却不自觉。最基本的聆听应做到仔细听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是否准确、和谐, 节奏、速度是否正确。学到一定程度, 更高的聆听要求是倾听音乐的变化, 音乐的流动起伏……
学琴,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上是笔者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每一位琴童都能在音乐的旅途中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2]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华乐出版社, 1999.
教学指南 篇2
《指南针》一课是科学三下第四单元的第六课。本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南针的历史”,第二部分是“指南针确定方向”。本课教学在课件的配合辅助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了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制作了《指南针》课件,通过视频资料和指南针图片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指南针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中也出现了了问题指向不够明确。有些问题指向不明,学生无从回答。问题明确,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寻找、思考,并规范了学生答题的形式和内容,这也将在今后的教学注意培养。
浅析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指南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兴趣;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50-01
一、如何改进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首先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如今,大多数初中历史课堂上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允许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视频资料的播放。将初中历史教学从原来的抽象化向生动化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其次,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在课堂上要采用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手里。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任务,让他们以此为导索,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1、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参加到历史课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等以点燃学生的热情。积极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加深对初中历史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 。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 ,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 ,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 ,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 ,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历史课程的资源丰富多彩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 、广播、网络,报告会 、演讲会 、辩论会 、研讨会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 、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 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兴趣 ;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 “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比较乐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集思广益大有禅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由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记录,又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最后由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发言。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博采众长。无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是对历史问题的阐述,都会收到扬长避短此叩彼应的教学效果。
3、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须精心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度:第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有经验的初中历史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
三、初中历史培养学生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初中历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 “谐振”状态 。
其次,初中历史要实现课堂民主教学。对学生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若要如此 。就需要教师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 :对学习困难者要倍加关怀 ,适时加以启发点拨 ,不要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再次 ,初中历史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畅所欲言 。学生提出的问题 ,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看图作文教学指南 篇4
在图像信息充斥媒体的读图时代, 阅读与写作的内容及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视觉图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过去以文为主、以图配文的阅读介质已发生逆转, 图文结合的写作也成为应用写作和日常交际类写作的潮流。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正视读图时代对阅读和写作教学带来的挑战, 着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视觉写作能力。中央财经大学刘树勇教授以“古人现代生活画”配打油诗, 在微博和微信上爆红, 且不论他画风的恣肆任性, 也不论他打油诗的幽默调侃, 单从视觉写作角度看, 就符合大众趣味和时代特点, 因此极讨当代读者的欢心。相比之下, 语文教材中的看图作文就缺乏时代感, 大多数的写作练习, 似乎是在一个与时代隔绝的真空里去训练学生的写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技能, 现代的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各种现代元素并没有融入看图作文领域。我们能不能在图文写作中引入七八个小孩头碰头玩i Pad、雾霾、双十一快递爆仓、广场舞、高铁等具有时代感的画面?我们可不可以从美国中学写作强调的艺术连线、跨学科写作中得到启发, 去考虑技巧培训之外写作教学所应具有的更广的教育情怀?我想是可以的。说到具体的图片, 我觉得图表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 图表在小学阶段看图作文中非常少见, 形成图表写作训练的真空;其次, 今天的时代, 是数据时代, 图表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数据统计及传播中, 图表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小学阶段可以练习简单的图表写作, 一方面让学生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 另一方面将图表转换成文字信息。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简单的饼状图, 让学生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也可以提供两幅图, 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断出结论。这样的看图作文, 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释、推断等综合能力, 简单易行。
《指南针》教学反思 篇5
1、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新理念,环节设计不错。尤其是导入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但是整堂课不足之处很多。
2、本节课在对指南针的发展历史、用途、构造组成、使用方法的学生上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想利用学习要点提示,更好的去挖掘他们的潜力,结果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感觉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学生了解不足,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出现为难情绪时,没有很好的转变这种情绪为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在这个环节后,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第二,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以这里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教师下面没能全部指导各组学生的学习。
3、因为一直想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关注全体学生上做的不好,学生对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应每组都走过去看看的,这样学生便全部能掌握。
4、我觉得在本节课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上,如果利用到实物投影,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全部都能掌握。
教学指南 篇6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处理得很好,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教学指南 篇7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教材,教师手册
“文化是通过社会获得的知识”(Goodenough,1981转引自束定芳:1996)。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外语教学中贯彻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文化交际意识的做法已成为外语教师与外语教学研究者所熟知的课题。从最初结合词汇的文化知识导入(束定芳:1996,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到注重全面培养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康莉等:2005,黄瑛等:2010,李平:2010,岳红星:2010,孔德亮等:2012),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讲授语言必定要讲授与之相关的文化已经是广大外语教师的共识(蔡植瑜,邹慧民:1999)。国外的研究者如Brown(1980)也提出了文化和语言教学的结合问题。Liddicoat(2004)进一步对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文化教学始于语言教学,文化融入语言技能等一系列原则。
尽管如此,外语中的文化教学仍然存在着相当的问题。由于存在着文化定势偏见等因素,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康莉等:2005,孔德亮,栾述文:2012)。针对此种现象,许多研究者都试图找出解决的方案。李倩(2011)和常晓梅,赵玉珊(2012)设计了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侯瑞君(2003),李俊芬(2006)提出了通过提高教师文化交际能力以促进文化教学的建议。而李平(2010)和孔德亮等(2012)则提出应从教材出发,提高文化信息的传输质量。
笔者认为,教师固然是传播文化信息的中介,将固有的文化信息加以解构并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胡艳:2011),而教材才是文化信息传播的决定性因素。教材编撰者的文化意识和观念贯穿于教材的内容选题之中,通过预设的情境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囿于自身的条件,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无法面面俱到。在相当的程度上要依赖于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书来了解所要讲授的文化信息,对于自身不熟悉或不了解的文化信息尤其如此。因而,教材(包括教师手册)本身首先应当提供准确翔实的文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准确解读,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讲授和引导。遗憾的是,现行的众多教材及其参考书均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此仅举数例加以说明:
准确地传达文化背景信息,首先要保证信息内容的正确和完整。如果在转达中出现了错误,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接纳都将出现偏差。《大学英语·精读4》(董亚芬b:2006)第九单元“The Education of a Physicist”的作者是著名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教师用书》(董亚芬a:2006)中的作者简介虽然全面,却忽略了其日裔身份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课文的参考译文甚至未能正确地译出作者的姓名,竟然音译为“米基奥·凯科”(p184),完全成了一个欧美式的姓名。如是,课文前半部分所叙述的在日本茶园中的东方式思考就显得突兀,学生也无法从作者的日本背景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日裔身份这一关键信息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篇章内容理解的偏差。
《新编英语教程4》(李观仪b:2000)第三单元“Salvation”当中有这样一段:
“A great many old people came and knelt around us andprayed,ole women with jet-black faces and braided hair,oldmen with work-gnarled hands.And the church sang a song aboutthe lower lights are burning,some poor sinners to be saved.Andthe whole building rocked with prayer and song.Still I kept wait-ing to see Jesus.”
其中的“lower lights are burning”一句,在《教师用书》(李观仪a:2000)中被望文生义地翻译为“地狱之火在燃烧”,与其真正的意义实在是南辕北辙。“lower lights”的本义是“灯塔之光”,此句来自于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基督教赞美诗作者P.Bliss所做的一首影响甚广的赞美诗。诗中将上帝比作灯塔,发出亮光召唤在黑暗中挣扎的罪人悔改。作者Langston Hughes在此用以营造一种庄严热烈的宗教氛围,为后文的叙述作铺垫。若是“地狱之火”,则场景立即变得可怖,后面拒绝蒙召归信耶稣的痛苦的叙述就无法与前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学生对于课文中心理描写所带来的冲击力的感受也大为减弱。
文化信息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体现为讲授词汇或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事实上,语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虽然较为隐晦,但是却更为重要,对于语篇的构成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致用英语?综合教程2》(程晓堂a:2008)第五单元课文末段中有这样一句“It’s not exactly new to say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教师用书》(程晓堂b:2008)中译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说法也并非是全新的”,并无不妥;对上下文的理解也并不造成困难。很容易一笔带过。事实上,“no man is an island”是玄学派诗人John Donne的著名诗句。Donne在诗中对人和世界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思考,所流露出的深邃思想为后人所推重(陈嘉:1982,梁实秋:1985)。诗中另一诗句“For whom the bell tolls”更为海明威所钟爱,并选为作品题目。此句用在论述信息时代人际关系的课文当中,对人类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并将现今的论述与古代诗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感。离开了此句的文化背景,课文的结尾显得索然无味,而《教师用书》对这一重要的文化信息竟付之阙如。
教学指南 篇8
一、新指南更注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这一部分应该是新指南着重强调的部分, 主要通过分级教学来实现。它应该包括两大类型:1.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级, 比如新指南中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在三级目标体系中, 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 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 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2.如果学生基础相同或者英语基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在提倡学生语言技能平衡发展的同时, 也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 突出特色, 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 可以把通用英语课程分为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翻译课;也可以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类课程, 然后在进行细分, 海洋英语, 计算机英语等;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英美概况、走进美国文化等课程, 这两大类型的学习方式是相互融合的。比如, 如果学生基础差不多, 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开设一些通用英语学习课程, 比如计算机英语;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再分为计算机英语基础班、计算机英语提高班和计算机英语发展班。总而言之, 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 充分体现个性化,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 又要给起点较高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 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新指南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新指南中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 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 除通用英语课程外, 大学英语各级别课程还应包括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等教学内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 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 从事工作的能力, 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 这凸显了大学英语工具性的特征。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供学生选择。如前面所提到的适合航海轮机专业的航海英语, 适合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英语, 再比如适合会计专业的会计英语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如果基础较好、层次较高可以选修更高级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可以使学生利用英语提高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 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开设一些专门用途英语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一些跨文化交际课程, 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类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
三、新指南在教学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课程来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 重视在线网络课程的建设, 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 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 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 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 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甚至最终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全校覆盖wifi, 并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 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英语学习, 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教学指南 篇9
情况一:佳佳是我们班最胖的小朋友, 轻度肥胖, 行动比较迟缓, 平时不怎么爱动, 通常一运动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没运动几下就想休息。
情况二:每次开展体育活动, 佳佳的兴趣都不太高, 不管是做热身运动还是基本动作练习都是懒洋洋的, 而且大多数时候都会开小差, 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
情况三: 佳佳的奶奶经常站在操场的栏杆外看佳佳的活动情况, 每当看到佳佳出一点汗就在旁边喊佳佳, 让佳佳停下来休息不要运动了。
二、原因分析
(一) 生理特点
幼儿期, 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 骨骼细小, 硬度差, 容易变形, 肌肉体积小, 收缩力弱, 心脏心腔小, 心肌薄, 心肌收缩力小, 心跳快, 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 肺活量小, 呼吸弱, 神经系统易兴奋, 注意力不集中。 佳佳本身比较肥胖, 运动起来比较费力, 比起其他小朋友更容易疲劳。 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的特点, 可以根据佳佳的情况, 先适当帮助她减轻运动量, 以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二) 心理特点
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 幼儿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 但思维能力较差, 发育不成熟,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弱, 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 意志不坚定, 幼儿的兴奋情绪只能保持一段时间。 所以以后的体育教学要更多融入游戏, 即采用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因为游戏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 能提高佳佳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根据幼儿的特点, 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是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游戏是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的。 游戏是幼儿整个身心参与的活动, 包含孩子各种情感的萌芽。 在游戏中, 孩子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 这是游戏特有的魅力, 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 对于幼儿来讲, 游戏就是学习, 在游戏时, 幼儿总是保持高度兴趣,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断练习和探索, 这些都是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 因此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幼儿园课程的学习很有必要, 甚至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 因此我只能让佳佳尽可能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对活动产生兴趣。 寓教于游戏, 适时适度地把佳佳带入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三) 缺少信心
在运动中我们常常会采用分组比赛形式开展体育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佳佳的原因, 佳佳所在的队伍常常输, 久而久之, 孩子们都知道佳佳体育很差, 都不愿和她一组。 佳佳很失落, 体育运动的时候越来越没自信, 慢慢地开始排斥运动, 不愿运动。
(四) 家长教养方式
通过和佳佳家长沟通后, 我了解到平时都是佳佳的奶奶在带佳佳。 奶奶基本不让佳佳运动, 奶奶认为运动过后会出汗, 这样很容易感冒。 所以平时佳佳跑来跑去一出汗, 奶奶就会立即阻止佳佳, 让她休息。
三、观察记录 (跟踪记录)
根据佳佳身体的实际情况, 我调整了佳佳的运动量。 一开始, 我先在佳佳目前阶段可以接受运动量的范围内给佳佳定了一个运动量, 在一段时间后, 我增加了一点运动量, 然后给她一段时间适应。 通过几次运动量的增加, 慢慢地佳佳达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运动量, 而且这个运动量佳佳不会像一开始这么难以接受。
在体育活动组织中, 我更加注重将情境融入教学, 寓教于游戏。 而且在对佳佳进行个别指导的时候, 我用情境性的语言进行指导。比如:“小白兔快跳呀, 多采点萝卜回家给妈妈。”“小猴子不能顽皮, 要慢慢过小桥。 ”……这样的语言不会太突兀, 能较自然地指导幼儿, 提醒幼儿的同时不挫伤佳佳的积极性。
为了帮助佳佳重建运动中的自信心, 我还发动班里的其他幼儿帮助佳佳、鼓励佳佳。 佳佳感受到同伴的帮助和善意, 慢慢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愿意多参与体育锻炼, 也表现得越来越自信。
同时和佳佳的父母沟通, 让家长多带佳佳运动, 让家长了解适当的运动是对佳佳的身体有利的, 能帮助幼儿增强体质。沟通过后, 佳佳的爸爸妈妈表示会督促佳佳多运动。
四、教育效果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 》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由可此见, 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幼儿相较过去的幼儿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认为幼儿体育, 不仅是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 增强幼儿体质, 改善幼儿的生理机能,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 而且是发展幼儿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 对佳佳来说, 进行体育活动必不可少, 不能逃避。 在掌握佳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经过多方分析, 我从不同方面入手, 采取以上措施。
教学指南 篇10
一 、确 定 适 宜 的 技 能 目 标 ,关 注 幼 儿 情 感 、态 度 等 全 面发展。
美术教学在制定适宜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兼顾活动中幼儿情感、态度等多元发展目标。如大班美术活动《佩泽提诺》,师生在与绘本《佩泽提诺》画面的互动中,感知绘本画面与情节。利用该绘本开展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抓住绘本的价值理念和画面形象由小方形组合而成的特点, 组织幼儿开展块状材料拼贴画活动, 并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尝试用块状材料粘贴组合,大胆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2)体会小个子也能有大本领 ,乐于自我挑战。
二、创意工具材料,积累操作经验,奠定作品美感基础。
笔、纸等工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既是美术工具又是玩具,不同材料有不同特质,让孩子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笔、纸、颜料等进行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把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为个性化表达与创造提供可能。
首先,要根据幼儿年龄段选择工具材料。如小班幼儿主要选择软性蜡笔(炫彩棒等)、棉签、印章、粘贴剂等,以干性材料为主,同时提供的材料要单一;中班幼儿则选用塑料蜡笔、小毛笔、水粉颜料等,并尝试两种材料交替使用、培养操作的条理性;大班则要广泛使用多种工具材料,探索一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或数种材料的交替使用,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其次,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及每一次活动作画的手段方法,从纸张的大小、形状及吸水性、着色度、肌理感等因素精心准备作画纸。
三、合理运用范例与示范“授之于渔”,帮助幼儿解决表达困难。
幼儿美术,美是美感、体验,术是技能、表现,二者必须和谐统一。在真实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幼儿表达表现能力局限,范例引入常常显得不可或缺。我们在实践中,重新思考“范例”的作用,将幼儿“通过对‘范例’的观察与讨论,能主动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积累美术技能、表达表现经验”作为衡量标准,关注范例对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表现的影响,摆脱使用范例与传统“依样画葫芦”的灌输式教学画等号的陈旧模式,通过观察欣赏、讨论与示范,让幼儿掌握作画的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变单纯由教师示范讲解的填鸭模式为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一)鼓励、尊重小班幼儿的符号表达。
示范不是小班教师的特权, 只有善于把示范权交还给孩子,才能让小班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创造。如小班美术《晒太阳》,幼儿首次画“人”。教师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幼儿临摹的示范方法,取而代之先带幼儿一起到户外晒太阳,观察其哥哥姐姐晒太阳的情景,并感受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体验大家一起晒太阳的快乐。教学中,通过“请妹妹来晒太阳、让弟弟也来晒太阳”的情景引导个别幼儿示范画“人”。让儿童“教”儿童,激发幼儿用创造性符号大胆表现弟弟或妹妹的特征的热情,大胆创造原生态的人物符号, 以此展示孩子们风格独具的个性差异和活泼灿烂的创造力。
(二 )授之于渔,让中大班幼儿丰富感知,习得方法,迁移创造。
幼儿只有在掌握观察、表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迁移创造。因此授之于渔,让幼儿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不一样”是美术教学的追求。示范和讨论就是将“不一样”展现为幼儿看得见、想得到的表达过程。如大班创意写生《走进花的世界》中,借助对乔治亚·欧姬芙的花朵作品“范例”直观展现如何不一样, 引导幼儿对画家作品的多幅感知和多角度的单幅观察感受画家观察花时独特的视角和画花时的夸张和大胆, 让幼儿将画家的作画手法和自己过去画花的经验进行主动比较,从中激发幼儿观察表现花的花蕊、花瓣等各部分特征的兴趣,同时有效丰富幼儿审美感知、表达创造的直观经验。
四、“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巡回指导注重启发性。
《指南》建议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与具体帮助。所以说,巡回指导,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目标,抓住活动重难点,并在活动过程中始终抓住既定的技能、情感等目标绝不放手,鼓励幼儿不断挑战自己,大胆表达创造、积极超越同伴。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要配合幼儿的操作进度“步步为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情景性语言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创作表达。同时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只在幼儿有需要时再给予适时、适度而具体的帮助。
五、挖掘作品价值,灵活组织欣赏评价,提升审美情感。
美术活动承载着提升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使命, 作品的评价意义非凡。儿童画之所以灵动,就是因为孩子与成人有完全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想法诠释世界。所以首先教师要努力用幼儿的眼光看作品,尽可能了解幼儿试图表现什么,让幼儿充分说,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引导。同时要遵循“忽略形象追求神似”、“忽略错误追求敢画”、“忽略技能追求表达”的原则,围绕活动目标,采用交流式、游戏式等评价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指南 篇11
第7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是与非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对于“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家一致赞同,但对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却是各自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争论不休。例如,有人认为“淡化运动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认为加强运动技术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有人认为要把学生当作上帝并淡化教师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认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严格要求学生刻苦锻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认为“白菜莴笋”“扫把扫地”是质量提高,有人则批评那是胡闹,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淡化运动技术”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2)举例分析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引起的负面影响与解决对策;(3)举例分析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现象;(4)分析“健康第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理念真正落实到体育课中的真正含义;等等。
第8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难与易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定会遇到困难,有许多的难点难关,否则,我们就不会这么费力地去讨论它了。那么这些难点和难关是什么呢?是科学的课程设计,还是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没有“一了百了”的那个关键、那个症结、那个顽石呢?这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讨论。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体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难点是什么?(2)举例分析课堂教学“教材研究”的难点是什么?(3)举例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课后评价对接的难点是什么?(4)举例分析学校运动场地器材利用与布置的难点是什么?(5)举例分析观察、发现、评判、纠正学生运动技术问题的难点是什么?等等。
第9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结与解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出体育教学质量的“结”(问题)会相对容易,我们可以不费力地列出一大串的质量的现象与问题,但是当我们说到他们的解决方法呢?不会又是“提高认识”“遵循课标”“强化队伍”“经费倾斜”“改善教法”“规范课堂”“加强评估”和“科学研究”那一串不用拍脑袋就能说出的说辞吧。关键是怎么做、做什么,过去做了什么,做了什么无效,哪些“解”是无解、是错解,值得我们细细地分析和斟酌。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2)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关键因素;(3)你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哪些因素是突破因素;(4)你认为提高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第10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每个研究者心中肯定都有一个“高质量课”的标准,手头也都有“高质量课”的案例,相反,也有对“低质量课”的认识和案例。那么,就让我们在此以小见大,把这些课例都一起拿出来晒一晒,分析分析,让我们一起比较具象地剖析一下体育教学质量的各种表征,并与前面的理论研究碰撞一下。那我们也许可能,不,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案例描述、质量研判与说理分析。
第1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标与的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途径、是工作,但不是目的本身。完成国家对体育教育的总体要求,实现体育学科价值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那么,国家当前对体育学科的要求和期待是什么,体育学科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在哪里?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学生体质的全面增强,还是健康意识的建立?只有搞清楚体育学科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质量才是清晰和具体的。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增强学生体质的关系;(2)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学生课外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关系;(3)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关系;(4)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课堂质量与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等等。
第1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道与理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经过前面十一期有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讨论,至此,我们一定发现了一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道”和“理”,所谓“道理”就是规律、就是新路、就是蹊径,也是正路、也是捷径。让我们在此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略做一个全面的概观,对在新时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路线图”甚至是“时间表”做一个展望,让我们大家一起对党中央“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伟大号召做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2)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周边的优秀老师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你们学校、地区、省市有哪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实案选登》栏目选题计划
第7期~第8期:
高中:选项课(体操教材:垫上技巧、双杠、各种形式的腾越过横箱)。初中:垫上技巧、单双杠、各种形式的腾越过山羊。小学:通过将各种滚翻、攀爬、支撑等内容游戏化,以发展体能。各种主题以外的经典教学设计以及读者对文章的点评和反馈。
第9期~第10期:
高中:选项课(篮球、足球、排球技战术配合设计,各种技术的组合设计)。初中:篮球、足球、排球,球类基本技术教学设计,2~3个技术动作组合来发展体能,巩固技能的设计。小学:发展各种身体能力的游戏,小足球、小篮球、软式排球教材游戏化处理,使其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主题以外的经典教学设计以及读者对文章的点评和反馈。
第11期~第12期:
教学指南 篇12
【案例背景】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内容, 其中“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明磁极相互吸引”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师一般采用探究学习, 目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明磁极相互吸引”分组实验时, 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分析能力, 特别是实验前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存在问题时, 常常会出现对“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论正确性产生怀疑。本案例讲述了一位老师在上“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中, 出现意外的事例, 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案例描述】
展示:大家应该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是司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司南的制作原理吧!
出示司南的幻灯片, 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 叫司南, 它是根据磁体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为什么天然磁石放在铜板上?若改成铁板如何? (会被铁板吸引住, 不能准确指方向。)
若也用天然磁石又如何? (可能吸住, 也可能排斥)
探究:磁极和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 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两磁极相互靠近, 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 归纳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就在这时, 突然有位男同学一边举手一边说:“我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结论是错的!教师对他说:“请你向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发现。”这位同学站起来, 一边演示一边说, 我把两条磁体的N极相对放置, 发现它们互相吸引。当时, 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 班上另一位同学说, 我这里也是这样的。老师拿起来也做了一下, 也是如此, 但是教师没有作解释。
……
【案例评析】
新课程要求我们应当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节预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在上述案例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 这个偶发事件实际上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新生长点, 它将师生引入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同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一问题情景之中。在教学中, 学生的困难得到了教师充分的关注, 这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具体的体现。更重要的是,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些意外的收获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原来确定的目标所无法比拟的。然而, 本案例中教师没有抓住这一教育机智, 好好地引导学生, 从而使课堂变得有点沉闷。
【问题与反思】
1.抓住亮点, 激活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指导性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蕴藏着多层次、深角度的知识点, 若能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知识点, 哪怕学生了解到的仅是些浅层次的, 但我们仍旧会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想象空间, 以便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先所未预料到的事情, 而这些也正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所引发的知识面,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互动交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课堂的知识层面。诚如此堂课的探究实验时, 在探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明磁极相互吸引”时, 学生中出现不同的答案时, 若教师抓住这个亮点, 让他们自己继续探究, 而后在相互间的互辩中明朗答案。这种紧紧围着学生而开设的课堂教学, 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能树立他们对知识正确把握的自信心, 使得他们能更主动地活跃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及活力。
合理地预设而并非全部概括的课堂教学, 则更能激发学生去挖掘深层次的知识点, 而这种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对学生来讲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教师则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所引发的知识冲突, 并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面的认知走向, 而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的走向能使知识内容更加鲜活、生动, 从而既激活了课堂的教学, 同时也调整和弥补了教学中的漏洞与不足。
2.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让课堂教学出现思想相互碰撞
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与学生, 由于知识水平与经验阅历的不同, 在分析问题与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必然存在差异, 思想碰撞产生不了火花也是常情;同时,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是一个个彼此不同、异常活跃的个体, 教师的教案再详细、再周密, 也难以全面预见随时可能出现的思维变异和思维冷场。例如, 在案例中, 教师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大胆地提出这样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来, 但当时如果给学生泼一盆冷水, 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并且使一些学生成为教师的应声虫, 从而折断其想象与创新的翅膀。因此, 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 教师若能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 顺着学生的思路, 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机智的魅力也在于此。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 随时有可能发生以上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 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 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 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意外事件, 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并妥善解决, 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 也即教育机智。
【教学指南】推荐阅读:
Dreamweaver总教学指南05-2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05-10
用《指南》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教学07-19
读《物理教学的实施指南》有感05-19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06-16
学指南用指南家长讲稿05-17
会计指南07-18
行为指南05-31
护理指南06-14
《指南》引领06-21